四年级美术课教学反思(精选8篇)
四年级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1
设计本课时,我的目标定位是:通过这节课,学生能掌握国画的勾染法和没骨法表现方法,能画出色彩各异,千姿百态的、墨色变化的、构图合理的花卉作品来。于是,我怕没接触过笔墨的学生认识不到笔、纸的性能和掌握不了方法,所以我在导入环节,进行了直接笔墨演示;我怕学生表现花时,方向单一,我演示了不同方向花的表现方法;我怕学生表现方法单一,我演示了从易到难不同花的表现方法;我怕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尝试,会耽误太长的时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于是,课前成了我的“独角戏”;总有太多的担心。
且不说学生能不能在一张作品中把这些要求都一一体现出来。略显笨拙的演示,对本来对国画不擅长的我简直是一种折磨。也许是我对学生要求太多,也许是我们的课堂对没有接触过笔墨的学生要求太多,也许是我在教学方法上处理的不够机智。
也许,一些演示完全可以用其他形式去代替,会好些。比如,在演示野菊花之后,可以让学生画出其他方向的野菊花;在演示了勾染法和没骨法之后,可以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分析其他花卉的表现方法,或干脆出示事物图片让学生去体验尝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提炼总结方法。
四年级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2
一、整合教材, 开发课程资源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把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融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 结合学科特性和课程特点开发出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来展开教学, 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五年级下册的美术《电脑美术》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 运用Wi ndi ns画图板的绘图工具, 表现草图中的造型;2.运用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工具, 创作出轴对称图形;3.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复制多个对称物体, 并运用菜单中的拉伸, 扭曲工具, 进行变形, 使画面更加丰富。五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性质,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运用对称的丰富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 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数学的价值 (这是两课时的目标) 。通过比较, 发现这两科在知识内容上有可以互通的地方, 美术的教学可以为数学的教学提供了学习的素材, 丰富数学的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数学的教学又能为美术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使美术的学习更有深度。因此, 整合起来教学就会互相补充, 互相利用, 更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探索。
二、放飞思维, 提高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 我通过指导学生在电脑上制作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以及对称图形, 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 从而自主探究出了成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每一组对应点与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整个学习过程, 我始终从学生已了解的知识出发, 引导他们不断深入地思考、领悟以及动手实践, 最终建构知识。在数学方面, 学生本节课不仅仅是看数学、听数学, 更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想数学;在美术方面, 学生也不是凭空想象, 而是通过学习, 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下的动手实践, 学生是带着思想学习电脑美术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的课堂成为孩子探究、经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主阵地, 学生在操作与探究中感知、感悟了知识, 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三、激励学生, 促进共同发展
本节课中, 我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都回答了问题, 使每个学生都在电脑上进行了实际的动手操作, 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为每个学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发展空间。教师多鼓励, 多与他们相处, 师生的心理距离才会越近。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 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当学生对老师不是敬而远之, 而是喜而近之时, 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 各抒己见, 跃跃欲试, 畅所欲言, 教学活动更能融于学生的生活。教师的人格美是一缕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吹开了他们智慧的花朵。
“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通过这样的教学, 能力强的同学在后面的设计对称图形的活动中能够设计出独特的, 有难度的对称图形, 并能够给大家讲解自己设计的理论支撑和设计理念, 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用基本图形设计出轴对称图形, 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在格子图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整节课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四、注重互动, 营造和谐课堂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式要更多样, 形式更丰富, 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越来越强, 这样, 就带来了学生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转轨与转化。课中, 我努力营造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合作, 互相帮助, 共同探讨, 共同交流, 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教师把微笑带进了课堂, 把期望带给了学生, 能改变传统的僵死方法, 代之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创造性地教, 必然会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兴趣, 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
总之, 本节课中我巧妙地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 将美术的美和数学的逻辑完美结合, 带领学生在美的感受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以美术为载体与数学空间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次教学, 让我了解到数学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数学教学与艺术教育整合,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 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 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摘要:数学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数学教学与艺术教育整合,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 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 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新课改;三维目标;情感;价值观;小学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
点。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语文各种知识及运用能力的诠释,也是学生人文素质的体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处于由浅到深、由表到里的水平,是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期。新课标中四年级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记流水账,语言枯燥、单调,不能清除表达内心所想,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
在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中或多或少的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学生作文学习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没有思维发散和想象的机会,造成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写作。在作文评阅阶段,由于作文量大,看起来耗费精力,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也缺乏针对性;在作文讲评阶段,教师容易忽视该阶段的讲解,只是采用范文朗读让学生学习,这样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学生阅读量不足,作文素材积累不够
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写作语言,而事实是教师重视语文教材的讲解,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布置学生课下阅读作业,但忽视学生阅读作业是否真正落实;学生也忽视阅读作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完成作业教师也不能发现,同时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成绩提高没有明显效果,总之,师生都没有摆正课外阅读的重要位置。
3.阅读、练习、写作相脱节影响着作文教学效果
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练习和写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而就目前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阅读任务落实不到位,教师在上课更多的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对于课下的阅读关注较少,除此之外,学生的作文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有写作的机会,由于作文从学生写作到教师评阅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因而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忽视。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
小学四年级作文能力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小学阶段打好写作基础,为以后初高中的作文奠定有利条件。
1.重视并落实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写作来说,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来激发起写作欲望,是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给学生布置适合的阅读作业,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美句妙词摘抄下来,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分享给大家他收藏的优美的句子或者推荐一本书籍,以及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等等,让阅读资源共享。这样,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有话可说。
2.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写作潜力
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布置作文写作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的短篇作文练习,不拘泥于作文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任思想自由放纵,这样让学生形成了具有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抽象世界,有利于以后作文的写作。教师还可不定期的开展作文讨论课,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让作文写作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打好写作基础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进行贯彻和落实,例如,在进行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遇到适合作文写作的词或者句子时提醒给学生,让学生重点学习一下,在教材课后的阅读资料里也可以总结出作文写作的词句,同时,除了教学资源外,来自生活的信息资源更能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一段音乐、一句广告词、一个念想等,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激发起写作欲望。
参考文献:
[1]唐友发.浅谈小学四年级作文的材料积累.中外教育研究,2010(8).
[2]易海林.小学中年级习作有效教学初探.快乐阅读,2012(15).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
街小学)
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4
《艳丽的大公鸡》这一课是四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课。是以冷暖色相结合为主的课程。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来表现大公鸡,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在教学中,我首先以公鸡的叫声和故事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欣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这种欣赏转化为内在的艺术修养,提升了健全的艺术品格;另一方面欣赏评述很直观的向学生传达了运用冷暖色创作时的方法、思想、情感,学生很容易了解和掌握。美术课堂就是视觉的`课堂,在展示方面我花了一定的心思去准备,所以这节课的展示上达到的预期的效果,但明显觉得我在语言的表达上单一薄弱了些,接下来的课堂中我应该学习运用更多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动作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可以扮演公鸡的形象出现或者使用“举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声送给善于表达的他”等更多激励性的语言。
在教学进行之前,我虽然能够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色彩的表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考虑到学生对于公鸡的造型也要有所掌握,因此,在讲解色彩重点之前,我安排了一部分时间在公鸡的造型方面,并且细分成了两个部分为学生讲解,第一部分是现实中大公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第二个部分是如何从实物具象的大公鸡到绘画的具象,并引导学生使得外形丰富富有变化。通过讲解,学生对于公鸡都能理解充分,在画面上也有所体现,但是,这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有部分的学生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大公鸡的外形描绘上,在接下来的色彩方面课上来不及表达出来,效果并不理想。这也使我明白了,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哪怕是努力把每个问题都解决,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太过于注重每一个细节,会使课堂失去重心,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学习量,使课堂显得凌乱零碎,缺乏重点。所以,在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应该要有所侧重,本堂课的问题设置应紧紧围绕冷暖色来创设,要明确目的性。要让学生时刻体验到色彩表达情感的一种情趣。而对于公鸡造型方面以点带过不做精讲,这样也能留出让学生想象的空间。
四年级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5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我从复习三原色、三间色入手,引入并学习色相环(十二色轮)的色彩排列由来,并引导学生观察色相环中色彩的明暗、感觉色彩的冷暖,使学生从对色彩的冷暖的认识,再到掌握并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解决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难点。反之,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让学生明白的,说不定还会越来越糊涂,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大量的色彩图片和冷暖色对比图案,充分利用课件及书中的图片、作品等。通过课件及书中的图片、作品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而且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物体,辨别是冷色还是暖色,这样比起理论上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认色、调色,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十二色轮中找出暖色和冷色。最后,我举例并范画了一幅没有色彩的风景图案,启发学生创作一幅画,要求大家分别用冷色调和暖色调来填色,使它们变成秋天和春天的景色。学生的兴趣来了。这样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拓展开阔了他们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色彩的冷暖》教学反思2一、发现问题:在《色彩的冷暖》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四年级同学对美术学习似乎缺乏激情,尤其是对教材上的内容他们也似乎是非常的“清楚”,感觉过于“简单”,总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课堂教学活动问题频频出现。具体表示在老师讲解同学自身看书;到实际练习了同学不按要求操作;我把局部同学作品频频出示以便让同学从中明确要学的知识点,但效果相反只是笑声不时纪律更乱。整堂课下来我感觉到较难掌握,尤其是四年级同学的心理想法。
二、确定问题:通过查阅了网络教学中对小学美术的改进要求,对照实际我确定了问题的所在:主要是同学对美术理论知识感性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对学习美术失去了兴趣。其实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虽然同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是以实践操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抓,但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非常必要的。假如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同学在作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也就失去了对美术课的兴趣。而作为教师不能用一种所谓的规范去教,而应在教学中勇于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善于发现同学的学习心态、引导同学了解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同学学习的激情。深刻反思之后,更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首先要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心态以和对美术的认知水平,于是我在第二天特意找了几位同学交谈,从沟通中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
从同学方面:
1、通过欣赏、了解名家名画,叙述艺术家们的光辉人生。用美的作品熏陶、感发同学。
2、引导同学对范作进行鉴赏:可以赞赏,可以批评,可以临摹,更可以改头换面,或者“移花接木”,或者发明更新更美的形象来替换它、否定它。充沛让同学的心灵说话,让同学的作品说话的自主性、主体性。
教学方面:我把课程作了调整修改,认为色调练习关键是让同学学会并掌握冷、暖色调的区分能力和运用能力,油画棒同样能达到教学目的,既然同学提议用油画棒,在不影响教纲要求的同时完全可以满足同学的愿望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我把教学设计作了适当的调整:
1、改用同学喜欢的美术用具;
2、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暖色中的红色我用专业词写在黑板上:深红、朱红、大红;而黄色: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绿色:深绿、中绿、淡绿、橄榄绿、草绿;蓝色:普蓝、深蓝、棝蓝等等,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有些同学很认真的记了下来;
3、教学中增加了图案的设计发明一例,让同学在优美的图案中进行色调运用,这样既达到了教纲要求同时又拓展了知识点,更符合小学的教学改进要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锻炼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拓展和操作能力的设计。
《色彩的冷暖》教学反思3本节课是一节绘画基础知识和练习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的冷暖,能辨别冷色调、暖色调并感受其美感,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使学生从对色彩的冷暖的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是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让学生明白的,说不定还会越来越糊涂,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大量的色彩图片和冷暖色对比图案,充分利用课件及书中的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而且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物体,辨别是冷色还是暖色,这样比起理论上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轮中找出暖色和冷色。
最后,我给了学生两幅一模一样的没有色彩的风景图案,请大家帮我分别用冷色调和暖色调来填色,使它们变成秋天和春天的景色。学生体现出了非常大的积极性。这样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发展开阔了他们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色彩的冷暖》教学反思4《色彩的冷暖》这节课是一节以绘画为基础知识的造型、表现、设计练习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说出冷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或联想,能辨别暖色调、冷色调并感受其美感,并会自己运用色彩传递自身的情感,使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温暖或寒冷的作品,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这是学生以前所没有遇到过的,怎样使学生从对色彩的冷暖,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的冷暖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乏味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让学生弄明白的,可能还会越来越糊涂,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使效果更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我准备了很多的色彩图片,包括冷暖色对比图案,充分利用网上及书中的图片、作品等。
通过对比、感受,使学生直接领略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而且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首先,色彩会使人产生冷暖的联想。红、橙、黄色使人联想到火焰和太阳等热烈、温暖的物象,而蓝、紫色又会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水、冰雪这些宁静、寒冷的场面。例如,画下雪天和暴风雨天需要使用令色调,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寒冷的感受,画阳光明媚的郊外应使用暖色调老烘托孩子们愉快游玩的心情。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物体,辨别是冷色还是暖色,这样比起理论上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谈感觉、谈谈体会,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轮中找出暖色包括:红、黄、橙,冷色包括:青、蓝、紫。
四年级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6
美术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系列活动,因此美术课应该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美感,从教授《四季的色彩》一课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本课就教材本身的插图原则而言,就给人以美感。四季风景的写真图片呈现在学面前,每一幅图片下面有一片漂亮的树叶承载着一个问题,让人感到问题也变得美了,只看到了美而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个卡片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甚至不听老师讲就争先恐后的自己把问题解决掉了。插图的设置已经达到让学生从自然变化中感受到四季的特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感知、经验填写自己对每个季节变化的感受的目的。同时页面中选择了四幅不同画派、不同风格、不同国籍画家的作品,所选作品本身的美感就让人为之感动。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早春之路》,以纯净的色彩把人带入一个清新的世界,以极富装饰性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日本画的特点。在色彩上,嫩绿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画面的深处,那一抹新绿还悄悄爬上了树梢,将春的天空点缀的含情脉脉。
列维坦的《夏》则以富有激情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夏天的生命力,更显示出画家的激情。眼前的一片绿色,是树林、光与影的奏鸣曲,油画颜料以其卓越的色彩表现力,让我们感受着绿色的多姿多彩,更领略了艺术大师超凡的绘画技巧。《金秋》是我国著名画家林凤眠的优秀作品。他将中国画的写意情怀和西洋画的浓重色彩进行了大胆的结合。在苍山的衬托下,亮丽、耀眼的黄色和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于纸上。水中的倒影给画面带来几分恬静,使画面热烈的颜色与幽深的意境完美的统一。勃鲁盖尔的《冬猎》是一幅表现冬日的经典作品。画面深远的透视效果,把我们的眼界带入无边的冰雪世界。冬天里似乎万物进入了休眠,天与地静静地孕育着春的力量。而画面中人物则在这静缢中活动。打猎回来的人们带着猎犬与几分疲惫进入画面的左下角,顺着他们的路线望去,我们看到湖面上忙碌的人们,虽是渺小的身影,但是一样可以体会到冬日里人们忙碌的气氛。画家以其细腻的表现手法,将近景、中景刻画的细致入微,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欣赏中,师生均被这一切美好的事物感染了,不仅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作品,描述心情,每个人脸上也洋溢着快乐与欢笑,词也美了,句也丰富了,心情也开朗了,气氛也和谐了……。听听吧:列维坦笔下的白桦林幽深、明亮,绿色充满画面,生机勃勃,细碎的笔触好像树叶和青草在夏风中欢笑……表现四季的色彩十分丰富,形容季节的词语也特别丰盛:春季是希望的季节,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是细雨蒙蒙的季节,是色彩斑斓的季节,是春意融融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五颜六色的季节,是春光明媚的季节,是嫩绿的季节,是花开的季节,是孩子们的季节……多美呀,多开心呀,多快乐呀,多令人兴奋和激动呀……孩子们的才思如同泉水一般喷涌而出,学习的情绪高涨,叮铃铃的下课铃声响了,我们还都沉浸在对四季之美的感叹中,大家都说,这节课的时间怎么这样短?…… 原来美好的事物可以让时间缩短…… 努力让每节课都“美”起来,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绚丽多彩,学生的学习就会如同顺水行舟。美可以改变很多事。
四年级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7
感性阅读,是当前许多教师迷恋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多数情况下教师会以文本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将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上,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只局限在一篇课文的视域里。
而理性阅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理性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理性阅读的目标诉求———学习文本的表达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的言语作品。教师通过设计“听、说、读、背、写”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设定的“言语学习场”,在规范的言语材料中悟得语言的法则、形成自己的语感,并能运用于自己的言语活动———说、写中,从而实现学生的言语生长。特别是像《黄河的主人》这样的名家名篇,更值得教师去研究言语材料,将作家言语表达的密码揭示给学生。
许多教师教学《黄河的主人》,把教学落脚点放在“品读课文语句,体悟艄公的品质”这个层面上,而对“烘托”这一写法,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关注词语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而且将“烘托”的写法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深入浅出地教学,让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学科价值回归。
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描述中,虽没有要求本学段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但是《黄河的主人》所在的单元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此时引领学生关注词语的表达作用,领略文本的表达方法,还是十分可行的。
目前,教材仍然以情感主题为单元来安排选文,这就更需要每个年段的教师理性地思考每篇课文该让学生学习文本的什么表达方法。比如,一、二年级重点学词学句式,三、四年级重点学段式,五、六年级重点学篇式。如果教材的单元安排能按照语文本体性知识和方法为系列,循序渐进地训练,梯度螺旋地上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愁不提高。
二、理性阅读的方法诉求———显化学习的过程
维果茨基说:“思维不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而是在言语中实现出来的。”“思维在言语中的具体化,同时也就是对具体表现在言语中的意义结构的改变,也即‘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黄河的主人》一文作者运用的“烘托”的写法,是将与艄公有关的景、物、人与艄公形成对比和映衬,从而突出艄公的形象,是作者比较思维的显现,亦即作者“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
作者的比较思维,给了笔者教学设计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比较”这一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触摸语言文字。由浅入深,从词语比较、语句比较、篇章比较,最后到课外的练笔,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学生学习时间充分,语文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说,比较,是笔者提供给学生打开文本言语密码的一把钥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引领,是学法指导的显性化。
笔者将本课的几个教学环节呈现如下:
【教学环节1】词语比较,在句式表达中巩固理解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先考考你们对词语掌握的程度。谁来读这两个词?
生(读):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师: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词的意思比较相近,都是形容比较害怕。
师:再比较,它们的程度一样吗?
生:“提心吊胆”应该是微微害怕,“胆战心惊”是十分害怕。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那你会用吗?谁来填一填?(出示练习)
生: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往家走。走在不到一米宽的悬崖边上,我顿时有一种(胆战心惊)、心跳加速的感觉。
师:请问拿着成绩单,你为什么不填“胆战心惊”?
生:因为拿着成绩单没有那么害怕。
师:那么站在悬崖边为什么胆战心惊?
生:因为悬崖非常高,关系到生命,让我感觉很害怕。
师: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像这样的近义词很多,我们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察觉它们细微的差别,这样才能准确运用。
【教学环节2】语句比较,在合作探究中体悟写法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艄公的段落。
学生找出课文的第6和第8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个段落,并用红笔把不是写艄公的句子先去掉(如下图)。
师:和原来的句子比较一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得说出理由。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看法。(学生交流)
生:我觉得“我不禁提心吊胆”不能去掉,因为这和“艄公却很沉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我觉得“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这句话也不能去掉,因为这些乘客以前也坐过,他们知道那个艄公身系乘客的安危,也很熟练,不会有生命危险。衬托出艄公技术高超。
生:乘客既然能表现出谈笑风生的神情,说明他们对这个艄公的技术很放心。
师:平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看到哪些人谈笑风生?
生:我看见一些老奶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生:亲戚朋友们很久没有在一起,团聚的时候谈笑风生。
师:同学们发现,我们说的这些谈笑风生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
生:在安全、悠闲的情况下发生。
师:可是乘客们在哪里?
生:黄河上。
师:从“谈笑风生”这个词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艄公?
生:我看到了一个驾驶技术很好的艄公。如果他的驾驶技术不好,乘客们在船上就有可能提心吊胆。
……
师:说到这里,我相信同学们已经领悟到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方法。大家请看,他本来想写的是艄公,可他偏偏不用太多的句子去写艄公,而是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我”、乘客、黄河、筏子,通过写这些和艄公有关的景、物、人,来为写艄公服务,这种方法叫烘托。(师板书:烘托)
在学生交流自己观点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既能让学生加深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又能体会作者运用“烘托”这一表达方法的妙处。
在学生了解了“烘托”这一表达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寻找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也在烘托艄公的品质。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表达,深入体会“烘托”这一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环节3】篇章比较,在略读训练中强化写法
在学生了解了《黄河的主人》所运用的“烘托”的表达方法之后,笔者又推荐学生读苏联作家尼古拉斯的《大森林的主人》。让学生略读短文,并比较一下,《大森林的主人》和《黄河的主人》的写法一样吗?
学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明白《大森林的主人》用了很多的篇幅详写了大森林的主人猎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是正面描写,而《黄河的主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侧面描写,也就是烘托,从而让学生对烘托与正面描写这两种写法进行区别,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理性阅读的价值诉求———隐形文本的情感
感性阅读执着于文本情感的渲染和品读,其实文本的情感不需要着力去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情感的熏陶和濡染。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本所受到的情感熏陶程度是不同的。教师的讲,作用微乎其微。
理性阅读,不是忽略文本的情感主题,而是将情感变成一条暗线,贯穿于教学始终。比如《黄河的主人》一文的情感目标———对艄公品质的感悟,笔者就将其淡化处理,隐藏在主题设计之中,让学生在表达中自己去体悟。
在课的结束,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最后,笔者的课堂结语是: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一切困难,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课文《黄河的主人》的精读到课内拓展《大森林的主人》的略读,再到课外《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的观看以及以“学习的主人”为题进行的习作练笔,都是以本文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的。虽然笔者整节课没有一个环节讲艄公的品质,但学生在体悟《黄河的主人》“烘托”写法时,在比较阅读《大森林的主人》时,已经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实现了对情感态度的学习和迁移,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感受精神气质,立志成为生活的主人。
理性阅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给学生说、写的表达空间,更多地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在说、写等学习活动中自然倾泻,从而实现学生言语能力的自由生长。
摘要:理性阅读,是相对于感性阅读而言的。理性阅读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四要点 篇8
一、评价要立足学生的课堂表现
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是站在学生的课堂表现这个基点上的,当然,任何学科的教学评价都离不开学生的课堂表现,但是美术课上,学生的课堂表现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初中美术课没有考试,没有升学压力,没有排名,学生少了这些隐形的负担,在课堂上的表现就趋向于“本真”与“纯粹”。美术课堂上评价立足于学生的课堂表现,首先,要看学生是不是喜欢这节课,学生对某学科或者某堂课的喜欢程度往往决定着他们在这门学科或这堂课当中的收获。如果喜欢自然会在课堂当中表现的非常出色;其次,要看学生是不是再这堂课上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能力。美术教学因为课时少,学生能力的体现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堂教学中来突显出来的。只有努力表现自己的学生,才能够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再次,还要看学生在这堂课中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是通过语言来进行,而是看学生的脸色和表情,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很认真,很高兴,很出色,往往能够说明这节课对他来讲很有收获。基于以上这三方面的表现,我们就可以断定学生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如何了,据此,我们就可以给他们进行评价。
二、评价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学生的成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很可能我们的一句话就决定了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喜好。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品鉴,学会表现、表达。正因为美术课不考试,不算分数,没有升学压力,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只有考虑长远了,对学生的评价才能更加地慎重。教师的科学引导是一方面,教师的精心教授是一方面,教师的用心评价也尤为重要。学生对某个构思有自己的体会和创意,我们可以给以及时的表扬;学生对某个线条的处理很到位,我们也可以给予恰当的褒奖;学生很用心地勾画某个作品尽管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依然可以给他真诚的鼓励……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教师的一句话能够帮助学生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也能让学生陷入痛苦的泥淖不可自拔甚至愈陷愈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和未来。
三、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应该感受到轻松,因为没有知识的硬性识记,更因为没有考试的重重压力。因此,美术老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让学生感觉到“舒服”、“惬意”的课堂氛围来。学生除了在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下完成老师所要求完成的美术作业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轻松”表达。包括老师授课语言的温和、舒适,授课表情的亲切、随意,授课过程的温暖、祥和,还包括老师课堂评价的积极与向上。老师用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的内心自然充溢着浓烈的感动与醇和的力量。学生从老师“画的真棒”的赞语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老师“还要加油”的鼓励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老师“很有创意”的话语中体味到收获的兴奋,从老师“十分漂亮”的赞美里油然而生暖暖的幸福。可以说,美术课堂当中的评价语言是最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伟大与真诚的,只要老师们肯营造出一种无压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一定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老师的亲和,感受到美术的力量。
四、评价要成为学生的主动追求
课堂评价不能仅仅成为老师的独角戏,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审美观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中教师的偏爱起决定作用。如果每一堂课都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有厌倦的时候,因此,老师要想办法让追求成为学生的主动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学生自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绘画作品口头讲述自己的构思及作品,然后给自己的作品一个评定的分值。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互评,老师根据不同授课内容给出不同的评判标准,让学生之间根据标准相互打分或者进行判定。教师在班级范围内选择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可以是技法出众的,也可以是形象感突出的,也可以是非常有创意的,总之是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之间先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一旁予以引导,“你认为他画得好吗?哪儿好?”“你认为他的作品主要的创意在哪里”“你认为我们该向他的作品借鉴什么?……教师通过简洁而恰当的语言让学生相互评价。学生互评,能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使评价双方关注到了彼此的优点与长处,进而加强了自我反思,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追求美术课堂中的“完美”,进而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着眼点,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为最终目标,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既收获知识,更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四年级美术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四年级《我们的现在和将来》美术教学反思10-15
四年级上美术教学计划08-22
四年级下美术教学计08-28
二年级美术《画夜景》教学反思09-06
小学二年级美术的教学反思09-12
四年级美术上学期教学计划08-30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总结10-15
五年级美术《色彩的明度》教学反思06-08
二年级美术《认识图形标志》教学反思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