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故宫精彩的作文

2024-12-06

描写故宫精彩的作文(共9篇)

描写故宫精彩的作文 篇1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暑假。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北京旅游,其中最难忘的是参观故宫。

紫禁城,又叫紫禁城,曾经是明清皇帝生活享乐、朝政朝政的宝地。传说中有9999座房屋,到处都是精美的雕刻珍品,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历史和古代人民高超的技艺和智慧。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焕发着不一样的光彩。

走过太和门,故宫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眼前,红墙、黄柱、玻璃、金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展现出昔日帝王王朝的奢华与荣耀。刘导告诉我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总面积7.8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欣赏这座住宅城市的壮丽景色并不容易。随意走进一些村舍,里面珍贵的文物会让我们大开眼界。还有各种古代的制服,冷兵器,文房四宝,书籍,茶具。不过最让我吃惊的是古代工艺品——象牙球,虽然只是一个小的,没什么特别的。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对它精美的雕刻和精致的形状印象深刻。看玉龙金凤,相映成趣。球的表面不仅布满了华丽的邮票,而且层层包裹,仿佛被掏空了一样。我觉得,用最先进的现代仪器恐怕也没那么好看。

然后走到故宫三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那种风格就更不用说了,走在宽阔的台阶上,看到精致的龙墙,明亮的地板,雄伟的金龙椅,六根高高的裹龙金柱,真的让人感到震撼。

刘导还告诉我们,庙里哪怕一层楼都可以称之为无价之宝,它所用的珍贵材料属于哪里,在我的身后,是后世吗?在我之前,那些逝去的岁月在哪里?第一步,选土。工匠用水浸泡泥浆,反复敲打,使其牢固。这个过程叫做“练泥”。泥浆经过训练后,放入模具中,进一步压实,才能制成青砖。新做的砖还不能入窑,需要阴干后再入窑烧制。烧砖要130天,泡桐要49天。这么复杂的工艺烧制出来的砖,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只能用到“敲声,断无孔”的程度。

今天,我不仅参观了故宫,还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觉自己更爱自己的祖国,更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描写故宫精彩的作文 篇2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熔炉,但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有相当一批老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那些有作文教学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只做——出题目、打分数、写评语,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学,只有要求和结果。作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没有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过程中需要字、词、句、段、篇、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在整个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很多困惑。很多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痛,缺少作文素材、词语积累不够,不知道怎样描述、表达,也就是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我叙我事”、“我写我心”。于是,作文课上有的同学记流水账、东拼西凑、假编乱造,使得作文内容假大空,毫无情感。如此,不仅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反而浪费学习的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1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2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3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它,往往能提升作文档次。那么如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营造“亮点”呢? 学生练习好描写,巧写细节,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细节描写的要义和特征

细节描写指的是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某些细微的举止动作,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生动、细腻的描写。它可以是人物行动方面的, 也可以是神情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还可以是环境方面的,但更多情况下,其是一种综合性描写。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好的细节,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事则生动传神,写景则如临其境,给人真切的感受。

记叙文细节描写有以下特征:

(一)主体性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真正主体,记叙文中细节的描写必须通过学生的脑子想、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和手操作才能完成,必须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细节的描写只是一句空话。

(二)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智能、经历、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各不相同,因此,细节描写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并且最终成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三)开放性

既然细节描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对待这种多样性,训练时应允许和鼓励不同的方式存在,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有利于细节描写的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四)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细节描写训练中,学生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更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而是更多的由学生自主构建,自主体验。只有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的提高,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具体教学策略

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的学生习作内容离不开事的叙述,而事离不开人,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不像一棵活树,作文没有细节就显得平淡,不生动,不真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赵树理说:“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 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我认为在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中要以生活的细节观察入手,多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同时学习细节描写练笔,由点及面,由段及篇,循序渐进。

(一)观察生活细节,种种发现遍地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真正的好作文都是来自原味的好生活,生活中有的是作文事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之源,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

1.出 亮招——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 。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生活中从不缺乏写作的材料,但同学总抱怨生活太单调,我是不同意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懂得,那些生活中的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存在美,都是精妙的写作素材。

【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情况:有哪些人? 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对你的爱? 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 你最爱家里什么人? 有什么心愿?

学生作文片段——母亲轻声叮嘱我:“就要中考了, 你也挺辛苦的。去玩就玩高兴些,放松些吧,别总担心考试,玩过了就认真学习,妈妈相信你会是最美的朝阳。”我点点头看着母亲,好久没有这样近距离看母亲了。母亲的头发不再有光泽,而是冒出了些许白发,脸上的红润也已褪去,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蔓延的痕迹。只是那声音依然动听,那眼神依然慈爱,那叮嘱依然深情。

2.出 绝招——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事物的特征 。

要写好文章,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观察人或事物的差异处,发现人或事物的特别之处,细致描绘出来,就是独特之处。

【例如】我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组织过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新同学作为描写对象,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手,抓住人物特征说说那位新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然后把每位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要求全班一起猜猜描写对象的姓名。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作时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发现描写对象的特别之处,不能千人一面。

一位学生描写一个特别爱好体育的女生片段: 如风一般的女子便是形容此时正冲向操场的她。看到那一米六的个头,跑起来像屁股着火一般,快到沙坑时突然飞身跃起,轻盈的身子如同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完美落地,还不忘回过头来伸出剪刀手,大声喊着:“耶! ”

3.出妙招——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 。

观察不仅仅指用眼睛“观”。生活中不仅有有形的人、事、物,还有无形的声音、味道、色彩,等等,有时仅凭双眼是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的。朱自清先生正是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才将春描绘得那么美丽。只有观察时五官齐用,观察的生活才是立体的、完整的,写出来的文章才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写作指导中不断引导学生训练感官,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是指导学生摆脱混沌的写作状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特征》的案例。

(1)五官并用观察法: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

(2)作用 :运用“五官并用”观察法 ,往往能更全面地了解景物。

(3)要求:请同学们用“五官并用 ”的观察方法 , 完成你所观察的植物报告,记下你所选植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质地、味道,等等。

(4)根据你的报告,写一个片段介绍这种植物。

学生作文片段——窗前那树上浓碧的枝叶总嬉笑地越过保险窗铁栏间的缝隙,伸长胳膊逗着玻璃窗户。关窗时候,紧贴着透明玻璃片,赌着劲儿想窥探房间里面的世界。人瞅着,就有一股绿色扑面而来的生机盎然。深绿浅绿浓绿碧绿橄榄绿,仿佛试探似的微微蜷着,映着光线镶着一圈金边,缀成一片。这时候普普通通的桌面上就会有阳光慷慨施舍细细碎碎撒的一把碎金。我轻轻地用手触碰它的枝干,斑斑点点,有点些微的凹凸曲致, 然而绿叶却滑得腻你的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整棵树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在空气里酝酿着,渐渐弥漫了整间屋子。忍不住心软将窗户打开了罢,树枝变大了胆子放肆了,精致的叶片连带着嫩嫩的枝干,探入房里。颇有些冒失毛孩儿无赖的小脾气,亦是舍不得再关上窗了,怕伤了那能掐出水来的小臂。

(二)赏析经典细节,浓厚兴趣跃 然欲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典型性,是学生体验生活、积累语言不可缺少的好材料,更是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能开拓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用他山之石攻玉。

1.品味经典细节,体悟魅力 。

教学中,我们要与作者的节奏合拍,跟随作者的视线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品味课文经典细节,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重点安排了学生分析“父亲买橘”片段:“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 ,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栩栩如生。如果写成“父亲很困难地爬下月台,买了橘子又很费劲地爬上月台,走回来”,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到他流眼泪的心情。

学生作文片段:每当在卫生间时,妈妈照着镜子,一边梳着头发,一边会像小孩似的抱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头发呢? ”于是踮起脚尖,把头贴近镜子,瞪大眼睛,伸手一根一根地拔掉,拔着拔着,似乎觉得越拔越多,竟懊恼地把头发揉做一团, 似乎这样就可以让黑发把那讨厌的白发遮住。

此生通过“照”、“疏”、“抱怨”、“踮起”、“贴近”、“瞪大”、“拔”、“揉”一系列典型性的动作描写 ,把妈妈讨厌白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精读经典细节,模仿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 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学生模仿性、创造性极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平台, 是锻炼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展开智慧翅膀、拓宽创新空间的舞台。学生作文是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的做法是学习课文中经典细节必定让学生仿写文中的句子或片段,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训练。

【例如】教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要求学生学习莫泊桑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运用肖像、语言或动作描写,介绍一个或几个你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作文片段——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她的穿着打扮,就如她对教学一样——一丝不苟,头上的马尾辫,随着轻盈的脚步,一颤一颤地,张扬着青春的活力,脸上随时浮现出微笑,总让人想到那和煦的春光,使人心情愉快。

我们的英语老师,她长得微胖,皮肤有点黑,脸上很少有笑容,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只要她一走进教师,全教室立刻鸦雀无声,她总能制造出一种安静的气氛,静谧得让人敬畏。她一说话就像连珠炮一样,让人胆战心惊。

我们的语文老师,生就一张娃娃脸,微微一笑,就会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戴副眼镜,更透出文人气派。她的课堂总是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带领我们徜徉于文学的海洋。

(三)明晰细节技巧,片片思绪促成 提高

细节描写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杂乱无章的细节描写是不可取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旦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就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生动,有了深度和新意。

1.真实点——符合生活的逻辑 。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中会存在的情景。失真的细节描写只会令自己的作文褪色。

【例如】有个同学写“深夜我发烧了 ,母亲不顾外面的狂风大雨,背着我向医院冲去”,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母爱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按照现实的生活条件,母亲不可能背着高烧的孩子直接冲向雨中,可以开车,也可以坐车,结果让母爱大打折扣,被人怀疑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绝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独特点——着眼人物的个性。

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 特别要描写能展现人物所独有个性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例如】《故乡》一文 ,写迅哥儿在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家乡时,与儿时最好的伙伴闰土相见时,作者没有写他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或没完没了地叙离别后的相思、各自的生活,而是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里对闰土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中年闰土在生活重压下自卑、麻木的形象,引发了读者的无限同情和感慨。

学生作文片段——外婆露出早已没了牙齿的牙床, 笑呵呵地看着我,脸上虽然显得疲惫,但她全然没有抱怨。想不到,又苦又累的外婆竟然笑得如此灿烂。也许,对外婆来说,能为孩子分担生活的重压,那是她最大的享受。即使再苦再累,她也是快乐的。”

这些动作、神态描写,把外婆的高兴快乐描写得活灵活现,也写出了外婆对孩子独特的爱。

3.仔细点——留下传神的片断 。

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学生作文片段——风习过耳际, 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眼前,祖母倚在藤椅上,已经睡熟了。那安详的神态却掩映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前额上细细密密的皱纹,深深浅浅地纵横沟壑着;一头短发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却抹不掉夹杂其中的丝丝银发;曾经红润泛着淡淡光泽的皮肤,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松弛下垂。一阵秋风起,祖母身上遮盖的衣物轻轻滑落到地上,瘦弱的身体不禁微微颤抖,我的心也随之一颤,猛然间我发现祖母老了。

(四)练笔细节描写,点点智慧绽放异彩

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个性。好的细节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细化动作,增加内涵 。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细化动作,写出行动的过程;要抓住特点,写出行动的情态;要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抓住下意识的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要描摹人物肖像的动态,把握人物性格。

【例如】下面是一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 ”、“走到”等动词很多, 但读来枯燥无味, 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下面是经过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 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体现学游泳时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 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2.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

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内心的动情点。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祖母乐呵呵的,脸上那细细的皱纹,映衬着灿烂的笑容,就如一朵在深秋粲然绽放的雏菊。

合上书本,心满意足地伸个懒腰,回想着刚才的经历,心中就像一个可乐瓶似的,冒出许多小气泡在心中荡漾。

吊兰就像一位疯狂地舞者,在风雨中尽情地跳着、舞者、旋转着。

我细细地打量着它,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记得清晰的就是菜市口一成不变的拥挤,令人厌恶、直窜云霄的尖利叫卖声。

3.穿插环境,点缀美文 。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人物的思想行动,是成就一篇美文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穿插环境描写,营造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学生在《寂寞里的幸福》一文中 ,开头写道 :“初秋 ,已经不经意间亲吻人间。在一个黑夜,角落里,一棵树上,奶黄色的花瓣挣脱了花萼的包裹,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当初日放射出白色的耀眼的亮光,拥抱这一树的花朵,那,是一种让人不敢相信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让岁月都不忍心氤氲它的容颜。”

结尾写道:“一路上,心一直静不下来。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芬芳,我不经意的抬头,原来,是一棵开满了奶黄色小花的树……”

这篇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奶奶在晚年里积极向上的生活及社区为老人带来幸福生活, 这样的环境描写用在开头和结尾,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一生在《记忆中那一抹亮色》一文中,写他萨克斯考级失利了,穿插了这样一段环境描写:“雨停了,天空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澄亮而透明。我走下楼来,想呼吸新鲜空气来缓解自己压抑的心情。楼前,一地支离破碎的花盆渣子,那盆吊兰也已被蹂躏得七零八落,东一枝、西一串,散乱地掩埋在泥土和碎渣中,黑黑的早已黯淡了先前的翠绿和生机。我拾起一枝,雨水顺着叶片滑落,吊兰啊,这可是你的泪? 是叹息老天对你的残忍,还是同情我虽努力付出却无法通过考级的厄运? 我不忍再看,只是轻轻地把它拢在旁边的大花盆里。”这样的环境描写比别的作文只是单纯的描写考级失败要出彩、生动得多。

再次考级时,写道:“我在门前徘徊着,忽然一抹清新的绿色映入眼帘, 竟然是那株吊兰, 在暴风雨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枝干上几株初生的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犹如一群舞者,伴随着美妙的音符翩翩起舞,炫动着青春的活力。几朵小花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白白的花瓣映衬着淡黄的花蕊,朴素却不失高贵,在微风中,袭来阵阵花香。我细细地打量它, 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成功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四、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训练的成效与反思

实施细节描写训练写作教学的探索研究,经一年多的具体实践,我初步得出以下成果:

该课题的提出和策略构想, 出于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章总显得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现象进行改进,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大势,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引发其习作动机、激发其创作欲望的激活素,更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策略的实践研究已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细节描写训练,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愉快,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尝试和不同程度的写作发展, 并大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我所教的两个班的作文优秀率有所提高,这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在实施细节描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比如学生的差异较大,如何分层成为一个困惑,还有待今后探究。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针对目前初中学生记叙文内容虚浮空洞、言之无物、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为了给记叙文营造亮点,从体味生活细节,赏析经典细节,明晰细节技巧,练笔细节描写等方面,对记叙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思考。

心理描写让作文更精彩 篇3

关键词:心理描写;作用;种类;描写

心理描写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写作文,很多时候都会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因此,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就會适当写进一些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心理描写的种类及如何写好心理活动,让作文更加精彩。

一、心理描写的作用

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例如,《穷人》这课中的片段:“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心理描写展示了桑娜担心家境本来就很穷困,自己有五个孩子,再加上西蒙的两个孩子,怕养不活,担心因此受到丈夫的责骂,但她收养孩子的决心很坚定,宁愿自己挨揍也愿意。体现了桑娜善良的性格、纯洁的心灵。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2.它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例如,课文《黑孩子罗伯特》中,“他不懂为什么老师一不在跟前丽莎就不停地叫他‘小黑鬼’,弄得他像做错了什么大事似的。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他真不知道黑人有什么不如白人的地方。难道他不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吗?虽然丽莎常带头奚落他和别的黑人孩子,可他不恨丽莎,心里还有些喜欢她。他觉得丽莎既聪明又漂亮,……”这段心理描写介绍罗伯特是个受人歧视的黑人孩子,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孩子心灵的脆弱、痛苦,可是他还是那么宽容、善良。

3.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例如,课文《鬼是一棵矮杉树》中,来头第一次站岗就吓得尿裤子,后来他想战胜自己胆怯的心理再一次要求一个人站岗放哨。那是一个有月光的夜晚,一棵杉树的影子,让他浮想联翩。“他凝神想看清楚,可他没看出什么,他看见那只鬼了。那团烟化作一只披头散发、血盆大口、指爪张扬的狰狞鬼魅,径直朝来头扑过来。来头……他想喊,他也想跑,后来他又想大声地哭……可是他到底没那么做,还是一动不动站立在那儿,来头想起了今天值哨的目的。他想:要是我输了,我一生一世都没办法了。‘不行,来头不怕鬼!’他跟自己说。他跺跺脚、稳稳神,一动不动注视着那团暗影,他觉得他和那只鬼互相那么盯着,他们那么较劲。谁先软下来谁就败了。……来头想:人还是要硬气,人一硬气,鬼就怕你了,就跟战场上一回事,你一硬气,敌人就怕你了。”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来头由怕到不怕再到硬气,终于克服了胆怯心理,战胜了自我,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心理描写的种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必须先把方法教给学生。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归纳了写心理常用的五种方法,用来引导同学们的写作,这五种方法是: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环境描写、言行描写、修辞描写。

单元考试之后每当教师发考卷的时候,可是同学们思绪万千的时候,以此为例,学习心理描写的种类,同学们真是兴趣盎然。

例一:内心独白

老师走进教室把那一叠考卷放在讲台上,我就不停地在心里念叨:我会考多少分呢,一定不要太难看,要不老妈又要冲着我大吼了。我祈祷着有个好分数,让我今天回家心情会好点。我在心里保证:以后上课再也不和后面的同学开玩笑了,再也不躲在抽屉里玩卡片了。老师布置背诵课文片段,以后我放学回家就捧着书大声地读,再也不让电脑游戏牢牢地吸住我的双眼了。我真后悔考试前一天晚上,还和李冬去广场溜冰,回到家筋疲力尽,一拿起书眼皮就不停地打架。

例二:幻觉描写

不会是50或60分吧,我仿佛看见一会儿是那个“5”对着我摇头晃脑的,一会儿是那个“6”对着我挤眉弄眼,一副不屑的神情,一会儿又是它们一块儿,围着我不停地转,使我头昏脑胀的。

例三:环境描写

外面是个大晴天,可是我却觉得很刺眼,那阳光仿佛一支支利箭,直刺向我的内心。我想躲起来,可是找不到地方。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老师在报着同学的名字上讲台去领考卷,和着同学们或快或慢的脚步声。有的同学拿到卷子喜笑颜开,有的哭丧着脸,老师还没报到我的名字,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例四:言行描写

“李妍”,老师报到我的名字了,我好像被什么刺了一下,惊醒过来。迈开步子,往前走,脚似乎没什么知觉,心怦怦地跳得厉害。来到老师跟前我不敢正眼看那张考卷,双手接过来,转身就往回跑。坐在座位上,抱着考卷,鼓起勇气,打开看吧,呀,刺眼的红色数字印入我的眼睛“81”。

例五:修辞描写

下课铃响了,教室里一阵骚动,同学们都在收拾书包。而我却像泄了气的皮球,没精打采,不知道回到家该怎么回答妈妈的问话。

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因此很容易接受,也容易进行仿写,能让同学们兴趣盎然。

三、心理活动的描写

激发学生临渊羡鱼的兴趣,还要给学生织网捕鱼的习作机会。练笔的机会最主要来源有两方面。

1.把握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让学生注意收集并记下自己的体会,把自己在成功面前的愉悦、失败面前的沮丧、挫折面前的难过、进步面前的欢喜等心理因素细细思考记载下来。把在同学矛盾中的痛苦、受人打击面前的悲伤或抗争、被人践踏的自我解嘲以及对事物认识的心理过程等等记载下来。例如,考试的整个过程,孩子们内心的感受都是丰富多彩的。一场拔河比赛也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打预防针也是不容错过的机会……教师可利用这些典型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指导。例如,让学生把打预防针的事写在日记里,留下许多精彩的片段。

打预防针片段一:

转眼间就轮到我了,我的心就像一只小鹿在蹦蹦跳跳,无法控制,全身直冒汗。在我面前的医生就像地下的阎罗王似的,那支又长又尖的针就是他专用的“斧头刀”。我战战兢兢地把颤抖的手伸给医生看,把头一歪,紧闭双眼,等待着“斧头刀”的裁决。我顿时觉得手臂被蚂蚁咬了一口似的,刚想回头探个究竟,医生已经把针头取出来了。这么快就打完了?原来打针一点也不疼,为何要弄得人心惶惶呢?

打预防针片段二:

我步履蹒跚地走到了女组的最后,望着窗外,心里想着:等下打针时绝对不要哭出来,给自己丢脸!轮到我了,我脱去外套,挽起袖子,咬紧牙关,望着窗外,不忍看见针扎进自己皮肤里的那一幕。护士边注射药水边安慰我:“别紧张,放松,一点儿也不疼的。”针要扎进去了,心几乎悬到了喉咙口。可是,原本以为会疼得不得了,现在实际体验了才知道不太疼,只是微微的一點儿而已,我渐渐地放松了,像是在享受一般,还拍拍自己的脑袋说:“原来都是你搞的鬼!”

2.创设情境练笔

教师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例如,有一次为了检查同学预习课文时是否有查字典,在教完《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词:“踯躅”“颓丧”“伫立”,让同学们给这几个词注音,马上批改,表扬了学习自觉的同学。利用这次机会我让同学们进行心理描写的练笔。作文之前,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刚才老师叫同学们拿纸时,你想些什么呢?老师要求给这几个字注音时你意外吗?你是怎么完成这次小测试的?你发现周围同学的表情和动作了吗?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呢?根据以前的方法指导,同学们马上奋笔疾书,写下了自己当时真实生动的感受。

片段一:我们把纸摊开,写上姓名,准备着老师报听写,或说出要默写的内容,可是老师却拿起粉笔嗒嗒嗒地写下了三个词“踯躅”“颓丧”“伫立”,听写改抄写了,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片段二:我后悔极了,后悔自己预习时偷懒,没有去查字典,后悔自己怀着侥幸的心理,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悬崖的边缘,后面没有退路了,已别无选择了。

片段三:当我注到第五个字“伫”时,怎么搞的,怎么会忘了。这时我的眼睛玩了一个90度的飘移,看到了同桌的纸上,可是,她写的字也太小了吧!真恨自己的眼睛没有放大镜的功能,没办法,只好自己想了,我趴在桌子上,抓耳挠腮。

片段四:我全写好了,快速地把纸传了上去,心理得意洋洋的,就像开着跑车在原野上飞奔,爽极了。

片段五: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教室,把课桌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我知道这一天又过去了,想想老师的话,是啊,今天做了些什么?我们不应该再虚度时光了!

片段六:听了老师的批评,我们都低下了头,我知道了读书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我们也应该细细地品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的含义了。

学写心理活动时,可以穿插叙事,写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也可用描写景物衬托心理活动。这样写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每当捧着学生一篇篇精彩生动的文章,那种心情绝不亚于农民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

作者简介:王春娥,女,1969年5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福建省建阳师范,分配至建阳童游小学任教。1994年9月调入建阳实验小学。2006年12月福建省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科”毕业。2009年7月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任教二十四年,一直从事语文科教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建阳市学科带头人。

描写故宫的作文700字 篇4

初入故宫就被它的神圣和庄严所震撼了,这里的每一座建筑似乎都有一种无上的威仪,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的确,故宫是中国古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人----天子所拥有的地方。

不知不觉,我已经站在这座拥有8704座房间的,雄伟的奇迹----故宫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前。我抬头敬畏地仰望,映入眼帘的是那金黄色的楠木屋顶上立着一块匾,上面刻着斗大的“太和殿”三个字。太和殿造型如此宏伟,内部也是金碧辉煌;一个金色的黄帝宝座,旁边是一张琉金的桌子,由四条镶嵌着金龙的柱子支撑着,后面还有一道屏风。放眼望去整座大厅无处不见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太和殿设计巧夺天工,每一样东西都散发出奇丽夺目的光辉。这里不愧是天子上朝的地方。

从太和殿绕过,赫然在目的便是中和殿。它虽然在三大殿中最小,但却也十分精致,这是供皇上休息的行宫,皇上在此等候时辰上朝。

中和殿后面即为保和殿,这是又一个出状元的地方。每一届的状元都由皇上亲自册封,才能做官,开启仕途。

参观完三大殿,我又参观了全国仅有三块的九龙壁,皇上居住的乾清宫、养心殿。收藏各种珍宝的珍宝馆。。。。。。。

描写故宫的诗句 篇5

幽深古色史多秋,痛耻遗痕抹既留。

衰败清宫昏弱主,签约外痞掠烧楼。

只知刮敛民财吏,哪有护国忠将侯。

今盛应思昔日辱,流传后继解国忧。

七律·故宫印象

紫禁城里柏森森,御道几经风雨侵。

金阙迎辉生曙色,玉阶背日落清阴。

雕梁画柱逾中外,拱斗飞檐冠古今。

铭记诸多兴亡史,相期盛世细探寻。

七律·游故宫简思

初踏深宫柿已黄,千门感慨舞离肠。

柏云浮日山堆秀,翠径勾魂绪染香。

末代残砖铺路底,先朝霸气卧空缸。

疏观帏阙雄芳地,血野无边浸紫桑。

七律·故宫咏怀

琼楼仙阁势恢宏,天下皇家第一宫。

圣主威临前殿内,娇娥苦守后庭中。

檐牙勾角遮清月,松柏弓躯现老翁。

滚滚长江水东逝,荣华富贵转头空。

七律·游北京故宫而作

紫禁城开铺画卷,

千门万户细游观。

寝朝宫殿门皆掩,

祖社坛台栏尽寒。

金水桥边龙凤炫,

红墙宫里影身欢。

前朝多少烟云事,

回首皆随流水湍。

五律·咏故宫

紫阙九重门,实囚天子魂。

山河墙外远,刀斧殿中屯。

忠直头频落,奸邪位益尊。

描写故宫精彩的作文 篇6

纪录理念:叙事与对话

20世纪90年代初期, 美国电影理论家达·威廉姆斯, 以“新纪录电影”概括当时的纪录片创作倾向。电子时代的影像真假难辨, “新纪录电影”不排斥真实, 而是主张虚构“过去的真实”, 多角度接近本质真实, 而不是传统的摹写真实。1987年美国艾罗尔·莫里斯的《蓝色警戒线》、法国克洛德·莱兹曼的《证词:犹太人大屠杀》是“新纪录电影”的代表作。 (1) 传统纪录片侧重对“现实”的纪录, 比如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约翰·格里尔逊的《漂网渔船》以及让·鲁什的《夏日纪事》都是纪录现实生活的, 而新纪录电影则更关注历史内容。如果传统纪录重在“展示生活是怎样的”, 那么新纪录电影则重在揭示“生活是如何成为这样的”。取材历史、主张“虚构”“过去的真实”的新纪录电影, 在美学特征上, 大胆使用情景再现, 历史资料、新闻片与现实场景互为交织。 (2) 而新纪录电影对于历史的态度, 则衍生出偏于理性客观与偏于感性情感的不同审美形态。对于《故宫》、《台北故宫》这样取材历史文化的新纪录电影纪录片而言, 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的区别, 在于对历史文化的解读角度与感知距离, 在于表述的语态与身份, 从不同的视角、身份出发, 采用不同的语态与语气, 则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形态与风格。总体而言, 纪录片《故宫》倾向于远距离、理性的宏大叙事, 《台北故宫》则倾向于近距离、感性的心灵对话。

远距离审视与近距离观看。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积淀了漫长厚重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 以深广的内涵,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故宫也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与日常生活的地方, 既权威又神秘。所以纪录片《故宫》, 采用一种远距离、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化的拍摄方式, 把故宫的宏伟气势、辉煌仪态、神秘威严呈现出来, 用拍摄过影视大片《英雄》的摄影师, 精心设计出每一个镜头, 用最先进的高清设备拍摄出精美的画面, 用艺术的布光勾画出历史曾有的身影, 具有全面、立体、权威的品格, 呈现庄严、宏伟、壮丽的美感。宏大的叙事, 营造出《故宫》浓厚的艺术氛围。而《台北故宫》则肩负着向世人揭示当年史无前例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的使命, 表达重心不是台北故宫的建筑, 而是历经磨难的国宝文物以及这些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所以《台北故宫》放弃已有的拍摄《故宫》的叙事理念, 尝试新的表达方式, 更注重新闻性、史料性以及可感知性。视角是近距离的, 叙事方式平和亲切, 镜头也缺少精心构图与设计, 追求朴实自然的美感, 而内在情感却暗流涌动, 澎湃隽永, 就像一场心灵的对话。

旁观者讲述与当事人对话。《故宫》的叙述角度是远距离的, 叙述者身份是欣赏者、旁观者, 是全知全能的介绍者, 无所不知地、全方位地、拉开架势地向接受者单向传播带有主观价值取向的信息, 叙述的语气和语态呈现悠远、深厚、沉稳的风格。虽然传播内容带有叙述者的个人色彩, 但呈现的外在形态却理性客观, 采用厚重、雄浑又带有磁性的男声。有时冷峻、有时沧桑、有时恢弘, 与《故宫》雄伟的气势、沧桑的历史, 相得益彰。在审美层面上, 《故宫》用理性、深沉、雄浑的表述语态, 引领受众经历了一次宏大的文明之旅。

而《台北故宫》的叙述角度是近距离的, 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见证者。用了大量人物采访同期声、现实跟拍, 共同寻访、揭示、见证国宝经历的艰难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 呈现的是双向的对话与交流。所以《台北故宫》在展现国宝精美的同时, 更着重于展示当年随国宝一起前往台湾的考古学家、文物学家以及文化学者对国宝的保护与情感, 表达他们对祖国文化的坚守、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因而讲述语气语态呈现亲切、温婉的风格, 采用温和柔美的女声, 仿佛面对面讲故事。在真实自然的同期声采访对话中、在解说者平和温婉的叙述中, 一件件看似冰冷、没有生命的文物, 变得温和、灵动起来, 幻化出夺目的光彩;而一个个传奇故事的讲述, 让国宝背后的那些人物变得生动、亲切。朴实的画面、自然的讲述, 让《台北故宫》透过纪录的镜头, 穿越时空的距离, 触动今人的心扉。

纪录手法:艺术再现与纪实呈现

作为取材于历史文化的纪录片, 无论《故宫》还是《台北故宫》, 对于那些消逝的没有影像留存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展示, 都大胆采用了演员扮演、数字再现等“情景再现”的手法, 阐释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与现实拍摄场景有机穿插融合, 使遥远的历史变得清晰, 尘封的故事变得鲜活, 这是《故宫》与《台北故宫》纪录手法的相近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故宫》主要依靠“情景再现”与现实场景的结合, 强调“情景再现”的艺术性, 追求镜头的精致与精美, 很少用具有实证色彩的人物采访同期声。而《台北故宫》除了用“情景再现”与现实结合之外, 更多地运用现场纪实跟拍、现场采访同期声等纪录手法, 使《台北故宫》更显纪实风格。

“情景再现”的艺术性。《故宫》的镜头精致、精美, 几乎每一个画面都经过精心设计, 从构图、景别、运动方式, 到线条、色调、布光, 都追求尽善尽美。力求用直角度的俯拍、有节奏的推拉摇移快切闪回, 展示故宫的宏伟气势与神秘威严。在情景再现时, 更是刻意营造艺术氛围。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再现当时奔马从南京到北京快速传递建都的消息时, 拍摄的是奔跑的马蹄、溅起的水花和飞扬的尘土;表现戎马一生的永乐皇帝在战场上摔倒时, 用的是虚焦远调拍摄、慢镜头播放;表现徐皇后去世时的情景, 是通过拍摄黑背景下, 一个着红衣的古代美人的背影, 两旁燃着红烛, 红烛渐渐熄灭, 美人渐渐消失的过程, 展现那段历史故事。用静美的构图、红黑的色调, 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与此相似的还有再现修建故宫的著名工匠时, 也是用柔和的艺术布光, 拍摄人物的双手写字、描画、刨木花等特写画面, 并不展示人物的面目, 也很少请专家学者访谈, 而是用写意的画面“再现”曾经的历史和人物。艺术性的情景再现, 更具可视性、观赏性。

“现场跟拍”的纪实性。《台北故宫》也用人物扮演的情景再现, 但是更强调和现实的结合, 比如展现苏轼书法珍品、著名的《寒食帖》的产生经过时, 用的也是情景再现, 只是开头加上了一个现代人用电脑给朋友发短信的情景, 传递出《寒食帖》的现代解读, 更真切, 更生活。正如总导演周兵所言:“这次拍摄强调的是新闻性、文献性和一种历史揭秘的感觉, 做成很接近新闻解读的感觉。我们追求的是另外一种风格, 朴实一点。” (3) 所以《台北故宫》用大量见证者、亲历者、学者的同期声访谈和现场寻访的纪实跟拍, 还原曾经的历史风貌。这种对历史的展示, 较之《故宫》纯艺术化的人物扮演的情景再现而言, 更具纪实性和说服力。比如庄严的儿子庄灵, 在宝物迁台时是个少年, 见证了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的艰难保护过程, 也见证了父亲对王羲之“曲水流觞”典故的欣赏与弘扬, 父亲一生仿效王羲之办过三次“曲水流觞”的雅集。在拍摄庄灵面对画的叙述中, 在跟踪拍摄他故地重游时, 一组流淌着现实生活气息的画面, 传播给受众的是可参与的、可感知的、更为亲切的历史和人物的信息。

审美形态:庄重威严与自然平和

不同的创作理念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使几乎由同一批人创作的两部纪录片, 呈现不同的审美形态。《故宫》的美是精致的、艺术的、庄严的、宏伟的;《台北故宫》的美是朴实的、生活的、现代的、平和的。在电视语言“视听结合”的基础上, 总体而言, 《故宫》偏重画面的影像传播效果, 充分发挥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各种音乐和效果声起烘托作用;《台北故宫》偏重声音的综合运用, 充分发挥听觉的感染力, 特别是片头曲《爱延续》的制作, 营造出凄美、动人心魂的听觉艺术效果。

视觉影像构筑宏大壮美。《故宫》重在用艺术化视觉影像以及“数字再现”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 打造故宫宏大壮美的气势。“数字再现”为本来就精致、饱满、充满动势的画面, 增添无限穿透力, 营造出故宫建筑的历史穿越感和恢弘美感。片子开头的宏大故宫建筑群体, 由历史深处的远景, 急速拉开, 宏伟建筑逐一快速在眼前飞过, 强烈的动态、迅捷的速度、宏大的建筑群落, 令人目不暇接, 心生震撼。多元的影像化手段, 共同开启历史文化、古代建筑影像化解读的新形态。展现历代在北京建都的历史情况和建都规模时, 运用数字动画, 徐徐展开一幅北京测绘地图, 在此之上立体呈现各个朝代都城的规模大小, 类似于卫星遥感的全景俯瞰, 在不断放大中又逐渐变小, 画面极具动感和变幻莫测的神奇魅力, 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美感。与此同时, 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 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凸显的是画面的张力。

听觉盛宴传递柔美深情。《台北故宫》用定制音乐、同期声采访、现场跟拍效果声、多种乐曲伴音等形式, 充分发挥声音的感染力, 打造柔和、亲切的美感。片头曲由制作过《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小薇》、《心太软》、《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台湾著名作曲家小虫量身定做, 曲名《爱延续》。柔美、亲切、动人心魂的旋律, 配以同样柔美、深情的歌词, “溪的美, 鱼知道, 那流泪倾诉的依赖, 难分离;风的柔, 山知道, 那留在千年的故事, 难忘记”, 充满人性的柔美光辉。而对重要见证人、亲历者的采访, 同期声、现场声的运用, 增添生活的质感。小学生参观故宫的现场声音、宣传台北故宫的数字动画片的声音, 充分展现了台北故宫与普通百姓的关系, 展现了台北故宫的平和性、民间性。

《台北故宫》解说词的语言风格也不是教科书或文学化的, 而是更接近于生活的交流, 呈现出亲切、自然的听读感受。会用到一些口语, 比如“念叨”;会用到方言土语, 比如“古早”;会把文物拟人化, 比如说“给它们找一个更安全的家”、“颠沛流离”等。总导演周兵的要求是:“你与家人怎么说话, 就怎么写解说词。我们不板起面孔来讲历史、讲道理, 就是很亲切地说, 在那么一个地方, 有这么一些人和一些事。” (4)

创作者作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一分子, 用纪录片的形式表现故宫和故宫的国宝文物, 实际上是在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切和了解, 表达一份感动和思考。

纪录理念与创作手法的衍变, 到今天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共生的局面, 不仅在不同作品之间存在理性与感性、客观与主观的区分, 即使在同一部片子里也存在二者并存的现象, 艺术化也好、纪实化也好, 一切服从作品意蕴的表达, 即形式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这也是纪录片《故宫》、《台北故宫》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世界纪录理念在中国”阶段性成果之一, 编号:09SJB860001)

参考文献

[1].张同道:《大师影像》,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年版。

[2].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参观故宫有感观后感精彩文章 篇7

当我踏入北京故宫后,只是不经意间瞥了午门一眼,我便被它那雄伟辉煌的建筑所震惊,在内心底不自禁地感叹它的三峦环抱,五峰雄起,气势雄伟。

我们继续跟随着导游走向太和殿。太和殿的前面有两座威风凛凛的铜狮子,它们像是两个士兵,时刻守护着太和殿。太和殿的门上、窗上和屋顶上都镶嵌了金黄色的龙,十分华美,显现皇室的尊贵。屋顶上的黄色琉璃瓦,映衬着太阳的光辉,屋角上有十一只小兽,代表着太和殿皇权的尊严。这间房殿虽然屡经焚烧,但殿内却依旧富丽堂皇,皇帝专座的龙椅在殿中央显得不可侵犯,一股王者的威严自然地散发出来,不伦经历了多少年的沧桑、事变和入侵掠夺,它却仍然展现着他的高贵。古代皇宫的建筑十分精美坚固,足以证明我国古作文人的勤劳和聪慧。

我们告别了金碧辉煌的故宫,来到了天坛的圜丘坛。圜丘坛是我国明朝建立的一个地点,在天坛南部,为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圜丘坛为雕砌的三层露天圆台,坛面为艾叶青石,汉白玉栏板、栏柱雕成,两道外方里圆的围墙象征着“天圆地方”。由于是祭天坛,圜丘的整个结构是对数学的巧妙运用,坛面、台阶、栏杆的石制构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数,即阳数,用以象征天。坛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发出敲击声,周围即起回音,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大,好似一呼百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建筑宫殿的独具匠心了。

描写西湖的精彩作文 篇8

在家乡时,常听爷爷奶奶讲述杭州西湖的的动人故事,常打开旧书本,翻到描写西湖的那篇文章细细品味。尽管这样仍比不上此时的亲身体会。俗话说得不错百闻不如一见,杭州西湖的美丽动人像绚丽的礼花,总能带给大家惊喜。每当看到这一幕,妈妈总会用那最充满回忆的声音对我说:孩子,当年我和你爸来这里是,你正好在我肚子里呢!

接着,妹妹奔向了卖票的窗口,站在那着急地向我们招手,喊道:快来!快来买票!八个,六张全票,两张半票。爸爸边说边把钱递过去。(你可别误会,半票是给年迈的爷爷奶奶买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上了一条大游船,比较爱刺激的妹妹拉着我一同坐在船尾的露台上。风很大,也很冷,但我们很兴奋,一点也不觉得冷。一会儿开心地四处眺望,一会儿又注视着身后白白的浪花。船开得非常快,呼呼直响,以致我都听不见船内导游的讲解。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的心情,我紧张而又兴奋地看着船头向湖心亭岛驶去。

湖心亭上鸟语花香,游人如织。清澈的泉水从湖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水池里几条红色鲤鱼快活的游来游去,一阵扑鼻而来的香味使人沉醉,噢,那就是这里的特产————藕粉。不久。回程的游船来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岛。

描写精彩的课堂的作文 篇9

精彩的课堂

“铃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我们陆陆续续地回到各自的座位上。接着,老师走上讲台,不同寻常的是,今天老师没拿课本,而是拎着一个袋子。就在我们很纳闷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让我们很惊讶的话:”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特异功能?’”我们在下面纷纷议论起来:“听说过,但那都是假的呀。”老师得意洋洋地说:“我就有特异功能。”我们班里炸开了锅,都说:“不可能,老师你骗我们……”老师神秘地从袋子里拿出三个一样大小的纸杯,又拿出一个小娃娃和一条丝巾。老师说:“睁大眼睛,今天让你们见识一下。”我们满脸的.怀疑。开始了,老师请一位同学帮忙,用丝巾蒙住的眼睛,不让老师看见,然后把小娃娃任意放在三个杯子中的一个,把杯子全部盖在桌子上,让老师猜猜哪个杯子里有娃娃。一切准备就绪,老师把丝巾摘下来,戴上眼镜,左看看,右瞅瞅,拿起了左边的杯子。这时,全班同学惊得嘴巴都惊圆了,大声叫起来:“老师,莫非你真的有特异功能?”

我们不信,又让老师试了几次,结果每次都选对了。我们就开始找原因,怀疑老师的那副眼镜有问题,就找了一位学生上去戴上眼镜试了一下,“哎呀,妈呀!真晕啊!这真的是近视镜。”全班哄堂大笑。不行,我们要亲自试一试,有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结果都没有选对,唯有一个同学选对了一次,还是有别的同学给他“打电话”了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莫非老师真的有神奇的本领?全班同学只有我心知肚明。这时,老师让我站起来说事情的缘由。我站了起来,“是这样的,其实我是老师的眼睛,我与老师配合默契,如果娃娃放在左边的杯子里,我就摸左耳朵,如果在右边,我就摸右耳朵,如果在中间,我就摸鼻子,如果没放娃娃,我就坐直不动。”“哦,原来是这样……”全班同学恍然大悟,笑称我是个叛徒、内奸、间谍……管他呢,我才不在意呢,没有我这个“眼线”,哪儿有这么精彩的课堂呢?

童年回忆——精彩的课堂

童年的回忆像糖果一样,吃也吃不完,看也看不厌。其中有最有趣的,也有最难忘的。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件事,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笑起来。

那是一节作文课,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拼句游戏’。”说着便象变魔术似的从背后拿出五小叠纸片。同学们看后都来了兴致。老师接着说:“这些纸片分为五类,时间、人物、穿着、地点、干什么。它们是被打乱的句子,需要重新排列。现在我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每类抽一张,组成句子”。

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便齐刷刷举起了手,赵磊都把手举到了老师眼前。

老师选了几位同学,我也幸运地被选中了。我们每位同学抽好纸条后,便从小刚开始依次念。瞧,小刚还没念呢,自己就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边笑边说:“冬天,小华穿着超短裙在操场上跳舞。”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小鹏得手里的钢笔都掉到了地上,小乐则笑得趴在课桌上,一个劲儿地直喊‘‘妈呀。”而小华则脸憋得通红,大声说:“老师,我是男的,才不穿裙子呢!再说冬天让我穿裙子,还不把我冻感冒了,老师,快给我改过来!”接着该我念了,我忍住笑,一字一顿地说:“夏天,小王穿着羽绒服在树枝上唱歌。”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仿佛要把房顶掀掉。小王羞得捂着脸趴在桌上。小华则乐了,幸灾乐祸地说:“好呀,小王夏天穿着羽绒服,还在树枝上唱歌,成了小鸟!”最后该小李念了,他大声念到:“晴天,小方穿着雨衣在房顶上洗澡。”说完自己先笑岔了气,接着又响起了同学们的爆笑声。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这就是语句搭配不当惹出的笑话,所以呢,今后我们一定要改正这个坏毛病,以免让别人笑话。”

呀,老师原来别有用意啊。同学们都恍然大悟。

上一篇:难忘的日照之旅作文400字下一篇: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