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基本礼仪

2024-11-23

教孩子基本礼仪(通用9篇)

教孩子基本礼仪 篇1

打招呼

在春节这段红红火火的日子里,叫一声,说句喜庆的话,一个红包,一切都显得热热闹闹的。可是许多孩子因为怕羞、认生,不敢叫人,为了避免冷场,那么现在抓紧时间,快点教出一个“嘴甜”宝宝吧!

贴心提示

如果家里来的是成人,宝宝只要懂礼貌,会用礼仪用语迎接客人、招呼客人就坐,并试着给客人拿些食品,认真倾听客人的问话并有礼貌地回答,对客人带来的礼物,知道表示感谢就可以了。

对宝宝来说,最难接待的是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小客人。因此,事先跟宝宝打招呼,教会他如何接待小客人。如:小客人来了,应礼貌友善地接待对方,将食品、玩具、书本、光盘等拿出来与小客人分享。为了防止吃小客人的“醋”,事先跟宝宝讲明夸奖别人是一种礼貌,并不代表忽视了宝宝。客人走时,大家要送到门口跟客人道别,并邀请客人下次再来。

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其实最考验父母平时教育孩子的情况,因此,春节前,父母就得对孩子稍做“规矩”,免得倒时尴尬。那么餐桌上,要让孩子主意些什么?

贴心提示

宝宝就餐时要注意坐姿,不能歪着、斜着或趴着,也不可大声喧哗,或者边玩边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告诉宝宝不要舞动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碍到临座。宝宝落座后,应等待其他人到齐,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会开始后方可开吃。宝宝不能在碗或盘子里乱拨,够不着的菜可礼貌地请求别人帮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横在桌子上自己够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咀嚼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发出怪声。如果宝宝感冒,不能对着餐桌或别人咳嗽、打喷嚏等。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宝宝口味,都不能评论菜的`味道不好,那样会使主人难堪。

接客访客

带宝宝出门访客,或者在家里接待客人是春节里的常事,如果不教会宝宝一些礼仪之道,肯定会弄出许多令人尴尬的事情哦。

贴心提示

为了防止宝宝做客期间吵闹,父母在离家前或者访客途中可将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告诉宝宝,比如要去谁家,主人与父母及宝宝的关系,宝宝该怎样称呼主人,做客时间大约多久等等,让宝宝掌握这些基本情况可以给他一个心理准备。做客途中,父母可以对宝宝进行一些强化的礼仪训练并提些要求,免得宝宝到时候无理取闹。

过节前明确改造计划

V蜜建议爸爸妈妈,不妨在过节前,先开个小会,将对孩子的改造计划明确下来。

针对春节的特殊情况,从3个方面进行了特别强调:

睡眠习惯

不能因为放假了,孩子也跟着大人迟睡。

潘彩芸提醒家长,别因为放假了,家长自己想放松,而影响了孩子的睡眠习惯。晚上10点到12点,是孩子长智力的黄金时段。

饮食习惯

春节吃的东西可多了,尤其有孩子爱吃的糖果。建议家长给孩子列一个食谱表,严格按食谱表进行,全家总动员一起参与督促、落实宝宝健康饮食的摄入。

春节期间,医院儿科最多的病号是不消化、积食的问题。

安全习惯

家长忙着待客、忙着准备美食……往往会忽略了孩子的安全问题。

比如身边的刀、身边的电、身边一些小不点的食品(如瓜子)、身边滚烫的美食,孩子都会好奇地拿或吃。

春节出国旅游礼仪禁忌

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出国旅游,因此出国旅游的礼仪便必不可缺了。

单是乘坐飞机也要注意不少礼仪,在机舱内应尊重大家的私人空间,不应高声喧哗、随意调位走动。靠窗乘客入座、离座前都先礼貌地知会邻座乘客,闲聊时避免打探他人私事,而对方架起太阳眼镜、打开书本、戴起耳筒扬声器都表示拒绝打扰。无论成人或小童,如有需要请到位于机舱前后的洗手间,切勿就地解决。公共地方:应保持日常应有的礼仪,切勿高谈阔论、乱跑乱叫,在博物馆、寺庙、教堂或纪念堂等庄严地方都强调宁静的重要性,最好不用手提电话,避免噪音滋扰。

付小费方面,欧美国家一般需要客人付小费,例如餐厅侍应、酒店门僮、行李生、房务、的士司机、导游等,付小费大约是总消费金额的5%~20%,账单已包含服务费的话,可付5%小费,否则可付5%~20%的消费金额作小费。至于咖啡店,一般可多留下零钱当作贴士。酒店行李每件约1美元欧元、房务员收拾房间前亦可将此数目的小费置于枕头下。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礼仪或禁忌,我们出游时未必全部知晓。以下是一些较热门目的地中较为重要的禁忌,贵精不贵多,方便读者阅览。

亚洲Asia

日本 握拳将拇指放在食指与中指之间是脏话手势。 袜子不要穿有破洞的,因为进入室内一定要脱鞋子。 准备一两句简单日语,因为大部分日本人都不会说英语,必要时可以汉字进行简单沟通。 地铁车厢设静音车卡、女性专用车卡,不能使用手提电话。

新加坡 在公众地方嚼口香糖、乱丢垃圾和吸烟,在新加坡都是违法行为。 不少公厕都会收费,请备零钱。

泰国 不要摸人家的头或拨弄别人头发,头部是泰国人认为至高无上的身体部分。 同理,指示时不要用脚,因为脚部被认为是地位最低的身体部分;在庙宇里坐在地上时,脚部不要指着佛像。 所有菜式会一次过上菜,而不会逐碟逐碟上。

越南 未取得批准前不要拍下别人的照片。 交接东西时请记住用双手,但手部高度不可高于头部。

欧洲Europe

英国 自拍时喜爱打的V字手势,掌心向着自己的话是脏话手势。 民众很多时都会亲切地称呼陌生人,例如Love、Mate、Dear、Honey、Sweetheart等,当中不代表任何爱意。

法国 用餐时,双手要放在桌上,手腕需要休息时也要放在桌上不要放在大腿上。 以一手握拳然后以另一手拍上拳头的动作,是极不礼貌的手势。 与法国人交谈时切忌一开口便说英语。先以简单法语打招呼再询问对方能否说英语或中文比较恰当。

意大利 短裤在公众场合不被接纳,进出教堂时必定要确保肩膀、膝部和腰部都有衣服遮盖。 餐馆大都会在账单上加上10%~15%的服务费,如果服务很好,还应给小费。

瑞士 用食指指着自己的头部是侮辱的手势。 与人交谈时不要把手放放进口袋里,公众地方也不应嚼口香糖或剪指甲。

西班牙 西班牙吃晚饭通常都很晚,当地很少人会在晚上10时以前出外用餐,可以考虑5时左右先到酒吧吃点Tapas小点心充饥。 西班牙人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所以万事不要催促。

大洋洲Oceania

澳大利亚 在入境时不可携带肉类、包装食物、乳制品或新鲜蔬果。 在公众地方擤鼻是冒失不当的行为。

新西兰 不要做出自拍时常用的V字手势。 新西兰的公共交通、酒吧、食肆和公众大厦都是禁烟的。

北美洲North America

加拿大 除了在私人住所或领有牌照的地方,在公共场合喝酒都是违法的行为。 加拿大人很为国家自豪,任何轻视国旗的行为都被视为极度无礼。

美国 举起中指是脏话手势;伸舌头也被认为是粗鲁不雅的举动。 在美国进入室内不用脱鞋子,因为赤脚被视为野人行为。 美国人不用牙签,他们会在浴室以牙线清洁牙缝。

教孩子基本礼仪 篇2

关键词:有教养,养成教育,规律与特征,基本对策

一、养成教育偏差及原因分析

日前, 有新闻报道, 一名12岁的孩子因为在厦门航空一架客机上辱骂空乘人员而被客机机组拒载。报道一出, 引起网络上热烈讨论, 有网友认为, 孩子家教差, 小小年纪就会辱骂他人, 不尊重人, 被家长惯成了熊孩子。

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家庭父母、学校教师最应该重视的基础教育,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这一阶段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教养, 日后孩子才会更加优秀, 这样的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 如今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培养孩子的教养问题出现了偏差, 甚至进入了误区,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笼养”“圈养”, 把孩子关在家里、教室里, 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 儿童缺乏必要的交际交往, 不懂得如何待人接物, 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社会能力。二是“散养”“放养”, 家长干脆什么都不管, 任凭孩子自由发展, 放任自流, 儿童行为缺乏最基本的规矩、规范。三是“宠养”“喂养”, 一切都包办代替, 百依百顺, 宠爱溺爱导致儿童任性自私, 蛮不讲理, 甚至无理取闹。四是“寄养”“代养”, 作为父母均让自己的父母辈替代, 自己整天看电视、玩手机, 这种隔代养育、父母缺位的 “中国式”家庭教育模式十分普遍, 其弊端十分突出。五是 “急养”“独养”, 这种现象在学校较为普遍, 学校和教师往往操之过急, 声称“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 学了这个丢了那个, 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目标导向不准, 加之家校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与沟通, 在教育目标要求上不能做到一致, 成效低微。

其实, 教养是一种习惯, 不是一时半天就能立竿见影的, 需要日积月累的影响和坚持, 也需要融合各方面力量, 形成合力。有教养的父母和老师才能带出有教养的孩子。儿童教养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缺乏家庭教育责任, 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如何科学有效地培育好儿童的教养, 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儿童养成教育的规律与特征, 在行动上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

二、养成教育规律与特征

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解释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在西方文化中这个词写作“Manner”, 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 等等。更通俗一点说, 教养是一个人受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教养最需要“教”和 “养”, 它需要全面科学地“教”和耐心细致地“养”。养成好习惯、好品质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其规律和特征:

一是早期性和启蒙性。养成教育在幼儿3~5岁、儿童6~10岁时期属于敏感期和关键期, 是教育的黄金期, 这个时期进行适切的“早养早教”效果最佳。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 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教育是一种“蒙养教育”, 是连接小学与学前幼童之间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 其目标和任务就是“蒙以养正”, 在打好文化基础的同时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质。养成教育本质就是“养正教育”。“苟不教, 性乃迁”, 如果不加以教导, 本来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

二是渐进性和渗透性。任何教育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循序渐进的, 养成教育也不例外, 且渐进性显得更为突出, 决不可揠苗助长, 企图“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耐心细致地“涵养”“育养”, 通过反反复复, 强化训练, 才能日积月累, 趋向成功。养成教育无疑是一门“慢的艺术”, 对于儿童来说, 它不能靠空洞说教, 靠直接灌输, 应寓教育于游戏活动及日常生活情境之中, 即适宜使用游戏化、渗透式的教育形式, 这种教育侧重于实践中反复体验与自我感悟, 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是自然而然的教育, 真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是示范性和一致性。这是因为儿童模仿性、向师性决定的。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表率, 都会给儿童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所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养成教育是一种“濡养”“滋养”, 是一种无声的“浸润”“感染”, 需要父母老师做出正面的示范和引导。无论是几代人之间、夫妻之间、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之间、家校之间, 都要达成一致, 包括统一教育目标要求、整合教育内容资源、 一致教育方式方法, 等等。教育不一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教育收效自然甚微;反之, 步调一致能给教育带来1+1>2、5+2>7的功效。

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从好习惯开始, 积淀好教养。就儿童个人而言, 总体目标要促进儿童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培养健康、完善的人格和个性心理, 核心目标是确立做人的基本原则, 可概括为30字:“文明礼貌, 关心他人他事他物, 遵守公共秩序, 不找别人麻烦, 不做损人的事”。从团队方面讲, 就是要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 家庭风尚, 形成积极向上的家风学风教风。

三、养成教育基本对策

养成教育是注重自我养成的个性教育, 是强调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教育, 是将公民教育生活化的渗透教育。 针对养成教育缺乏超前意识、缺乏系统的教育目标体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法落后呆板、教育途径单一封闭等症状, 必须对症下药, 才能药到病除。要注重以下几条基本对策:

一要顺应天性, 注重早期培养。儿童天性好玩、好奇、好问, 可塑性大, 接受能力强, 玩游戏、玩手工、玩玩具、玩运动等早期教育效果好, 在“玩中学”“学中玩”, 利于开发智力, 锻炼能力, 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古训“桑树要早弯, 儿子要小教”就是这个道理。儿童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着的, 开发的空间是巨大的。儿童3~10岁是教育的敏感期、最佳期, 学习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 心理发展最为迅速,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 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 则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发展起来比较缓慢。狼孩难以教化成人的经典例子就说明了一切。早期教育能够练就“少年童子功”, 对人的终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要突出重点, 注重礼仪培养。礼貌、礼节是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行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尊重和友好的常用方式。有教养的核心就是有礼貌。《礼记》曰:“人无礼不生, 事无礼不成, 国无礼不宁。”“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可见, 礼仪教育之重要。日常生活中要使小孩子说话有礼貌, 必须掌握三把金钥匙, 第一把是教会小孩子说“谢谢”的习惯, 当人家给他做好了一件事要教他说“谢谢”;第二把是教会孩子说“对不起”的习惯, 当他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要教他说“对不起”;第三把是教会孩子说“请”的习惯, 当小孩子有求于人的时候要教他说“请”。有了这三把钥匙, 一定会受人欢迎。

三要融合生活, 注重自然培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主张。 养成教育只有融合在平常的生活之中, 才显得自然、真切, 才能滴水成河、聚沙成塔,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家里来了客人, 就可以择机引导孩子学会打招呼、学习搬凳泡茶 (双手端碗) , 教育孩子大人谈话时尽量不要插嘴, 如果需要发言, 要征得大人同意, 可以举手示意说“我能发言吗?”之类的话, 客人走时学习如何相送话别。再如打电话时要先说一句“和您说话的是……”, 再加上一句打电话的原因, 对方就会很友好地回答你;接电话时要先说“喂, 您好”, 然后对话, 对话完毕要等待对方先搁停话机后再挂机。

四要担当责任, 注重悉心培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 都要做好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项工作。孩子的父母是一个家庭的核心, 应该主动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甚至是“终身老师”。教育中要善于观察儿童, 了解儿童, 掌握教育的主动权。要以鼓励激励为主, 适当惩罚, 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不可“不拘小节”;要学会宽容, 理解孩子, 给予改正的机会, 不可求全责备, 甚至蛮不讲理;要腾出时间陪伴孩子, 不让孩子孤独寂寞, 培育亲子感情, 促进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善于表达的个性心理。

五要言传身教, 注重“自我”培养。孟母以“断织”“三迁”, 教育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岳母以“刺字”教育出“精忠报国”的英雄;徐霞客母亲为儿子制作“远游冠”, 鼓励儿子 “父母在, 也远游”, 终于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他们都受过家长良好榜样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许多时候, 我们给孩子说了无数遍, 收效甚微;而我们成人的行为却对孩子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为孩子往往是用眼睛学习的, 而不是用耳朵学习的。“不能正己, 焉能正人”, 身教重于言教, 在孩子面前“不信不立, 不诚不行”, 家长和老师良好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 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是无声的语言, 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不足, 可后天弥补;没有教养, 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教养实际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行程。蔡元培先生说过: “若无德, 则虽体魄智力发达, 适足助其为恶。”, 培养未来合格的公民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从“教孩子做有教养的人”入手, 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 教育孩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6) .

[2]陈鹤琴.家庭教育 (第二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 .

丰子恺教孩子懂礼仪 篇3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他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

有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那时,陈宝刚刚六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带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人家?人家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人家问好;人家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要对人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给孩子们讲,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送茶、添饭送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有一次,父亲在—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但吃完饭,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囔着想先回家。父亲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只是知道对人要有礼貌是不够的,还要知道礼貌如何具体体现出来。具体的礼节和仪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们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具体指导。丰子恺对孩子进行的礼仪指导,对家长们是很有启发的。

家长该如何教导孩子一些基本礼仪 篇4

近年有媒体报道称,上海一些家长热衷为孩子报名参加高价西方用餐礼仪培训班,平均3小时收费2800元,该事件引来一片争议。而且在成都也有这样专业的西方礼仪培训机构,甚至能够邀请到黛安娜王妃前管家以及英国公主前来授课。不过,一天的学费高达三四千元,且前来报名的大多是未来计划留学或者移民国外的孩子,最小的仅四岁。而对大多数普通小孩来说,基本礼仪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盲目攀比。那么,家长该如何教导孩子一些基本礼仪呢?

教孩子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不懂礼仪的人,在社交场合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在工作中,不讲究礼仪的人也很难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引导孩子注意仪表端庄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仪表首先要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注意服饰,它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穿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

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别人说话要用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交谈时要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还要注意站姿和坐姿。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见面礼仪

总的原则,就是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孩子见人不知道问候,那么在见面之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

比如在电影院和图书馆里,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演出结束后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身前的人等等。

除了身教,父母也应善用童书绘本

生活礼仪基本知识:个人礼仪 篇5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

(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

(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2.体态有哪些基本要求?

(1)站姿:两眼平视前方,两肩自然放平,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腹提臀。

(2)坐姿:保持上身直立,双腿自然并拢,切忌抖动腿脚。

(3)走姿:抬头挺胸收腹,双臂自然摆动,脚步轻盈稳健。

不可在公共场所席地而坐。

单独用食指、中指指向他人是失礼的行为。

3.着装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整洁合体。保持干净整洁,熨烫平整,穿着合体,纽扣齐全。

(2)搭配协调。款式、色彩、佩饰相互协调。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不应搭配在一起。

(3)体现个性。与个人性格、职业、身份、体形和肤色等特质相适应。

(4)随境而变。着装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其着装款式和风格也应有所不同。

(5)遵守常规。遵循约定俗成的着装规矩。如: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西装外袋不应存放随身物件。

不可在公众场合光膀子、卷裤腿、穿睡衣。女性在办公场所不宜穿着吊带装、露脐装、超短裙、短裤等。

脖子比较短的人不适合穿着高领衫,体形较胖的人应尽量避免穿着横格子的上衣。

佩戴饰物要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

4.正式场合男士着装的礼仪有哪些?

在重要会议和会谈、庄重的仪式以及正式宴请等场合,男士一般以西装为正装。一套完整的西装包括上衣、西裤、衬衫、领带、腰带、袜子和皮鞋。

(1)上衣:衣长刚好到臀部下缘或差不多到手自然下垂后的大拇指尖端的位置,肩宽以探出肩角2厘米左右为宜,袖长到手掌虎口处。胸围以系上纽扣后,衣服与腹部之间可以容下一个拳头大小为宜。

(2)西裤:裤线清晰笔直,裤脚前面盖住鞋面中央,后至鞋跟中央。

(3)衬衫:长袖衬衫是搭配西装的唯一选择,颜色以白色或淡蓝色为宜。衬衫领子要挺括;衬衫下摆要塞在裤腰内,系好领扣和袖口;衬衫领口和袖口要长于西服上装领口和袖口1厘米—2厘米;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和袖口不能外露。如果西服本身是有条纹的,应搭配纯色的衬衫,如果西服是纯色,则衬衫可以带有简单的条纹或图案。

(4)领带:领带图案以几何图案或纯色为宜。系领带时领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吻合要紧;领带长度以系好后大箭头垂到皮带扣处为准。

(5)腰带:材质以牛皮为宜,皮带扣应大小适中,样式和图案不宜太夸张。对于腰围较大的男士,可改用吊带将裤子固定住。

(6)袜子:袜子应选择深色的,切忌黑皮鞋配白袜子。袜口应适当高些,应以坐下跷起腿后不露出皮肤为准。

(7)皮鞋:搭配造型简单规整、鞋面光滑亮泽的式样。如果是深蓝色或黑色的西装,可以配黑色皮鞋,如果是咖啡色系西装,可以穿棕色皮鞋。压花、拼色、蛇皮、鳄鱼皮和异形皮鞋,不适于搭配正式西装。

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

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性的,一般不装东西。

西装上衣里面最好不穿毛衣或毛背心,以更好体现西装的层次感。

站立状态时应将纽扣系好。双排扣的上衣,纽扣要全部系好;单排扣的上衣,三粒扣的以系中间一个或者上面两个为宜,两粒扣的应该系上面的一个扣,单粒扣的一定要系好。

5.正式场合女士着装的礼仪有哪些?

在重要会议和会谈、庄重的仪式以及正式宴请等场合,女士着装应端庄得体。

(1)上衣:上衣讲究平整挺括,较少使用饰物和花边进行点缀,纽扣应全部系上。

(2)裙子:以窄裙为主,年轻女性的裙子下摆可在膝盖以上3厘米 — 6厘米,但不可太短;中老年女性的裙子应在膝盖以下3厘米左右。裙子里面应穿着衬裙。真皮或仿皮的西装套裙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着。

(3)衬衫:以单色为最佳之选。穿着衬衫还应注意以下事项:衬衫的下摆应掖入裙腰之内而不是悬垂于外,也不要在腰间打结;衬衫的纽扣除最上面一粒可以不系上,其他纽扣均应系好;穿着西装套裙时不要脱下上衣而直接外穿衬衫。衬衫之内应当穿着内衣但不可显露出来。

(4)鞋袜:鞋子应是高跟鞋或中跟鞋。袜子应是高筒袜或连裤袜。鞋袜款式应以简单为主,颜色应与西装套裙相搭配。

着装不要过于暴露和透明,尺寸也不要过于短小和紧身,否则会给人以不稳重的感觉。

内衣不能外露,更不能外穿,穿裤子和裙子时,不要明显透出内裤的轮廓,文胸的肩带不能露在衣服外面。

穿裙服时着丝袜,能增强腿部美感。腿较粗的人适合穿深色的袜子,腿较细的人适合穿浅色的袜子。一般不要选择鲜艳、带有网格或有明显花纹的丝袜。穿丝袜时,袜口不能露在裙子外面。

6.宴请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1)入座:主人或者长者主动安排众人入座;来宾在长者或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入座时,男士为身边(尤其是右边)的女士拉开座椅并协助其入座。

(2)座次:基本上按照以右为尊的原则,将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右侧,次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左侧。参加人数较多的宴会,主人应安排桌签以供客人确认自己的位置。

(3)体态: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跷腿,不抖动腿脚,也不可任意伸直;胳膊肘不放在桌面上,也不要向两边伸展而影响他人。

(4)交流:宴请是一种社交场合,在餐桌上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也不要敬酒;宴会上应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避免涉及死亡、疾病等影响用餐气氛的话题。

(5)布菜:主人可为身边的客人布菜。布菜应使用公勺或公筷。布菜时要照顾到客人的饮食偏好,如果客人不喜欢或者已经吃饱,不再为客人夹送。

(6)敬酒:主人先为主宾斟酒,若有长辈或者贵客在座,主人也应先为他们斟酒。主人为客人倒酒时,客人以手扶杯表示恭敬和致谢。首次敬酒由主人提议,客人不宜抢先;敬酒以礼到为止,各自随意,不应劝酒。

(7)散席:一般由主人表示结束宴会,主人、主宾离座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开。

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插在饭碗里,不能搁在碗上。

用餐时,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在品尝菜肴后再决定是否添加佐料,未尝之前就添加佐料被视为对烹调者的不尊重;夹菜应看准下筷,不宜随意翻拣;小口进食,避免大口嚼咽;切忌用手指剔牙,可以使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牙签使用后折断放在接碟中。

若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物上,应表示歉意,如对方是异性,不必亲自为其擦拭,请服务员帮助即可;如吃到不洁或有异味的食物,不要大呼小叫,应取用餐巾纸吐出包好后处理掉。

结账时,避免几个人同时争抢付账;未征得主人同意,不宜代为付账。

7.自助餐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1)取餐按照餐厅设定的方向顺向排队,不可逆向行进更不可插队。

(2)根据个人食量取菜,一次不可取太多,吃完一盘后再去取用,避免在面前同时摆放多个盛满食物的餐盘。

(3)如是宴请或者聚会,应等同桌所有人都取完菜落座后,一起开始用餐。

(4)再次取菜时,不使用已用过的餐具。

(5)不将所取的食物带出餐厅。

取菜时,不宜说话、咳嗽、打喷嚏,以免唾液溅入餐台菜品中。

8.公共场所吸烟要注意什么?

(1)不在室内禁烟区吸烟。

(2)不在妇女和儿童面前吸烟。

(3)不把烟雾喷向他人。

(4)不乱弹烟灰、乱扔烟头烟盒,烟头应完全熄灭。

9.使用电话有哪些礼仪要求?

拨打电话:

(1)选择恰当的拨打时间,以不影响对方工作和休息为宜。

(2)开始通话,先问候对方,然后主动自我介绍;电话突然中断,由主叫方立即重拨,并向对方说明。如拨错电话,应向对方道歉。

(3)通话时集中沟通主要议题,提高通话效率。

(4)结束通话时,以主叫方或尊者先挂断为宜。

接听电话:

(1)拿起话筒,主动问好,然后进行交谈。如果接听较迟,先表示歉意。

(2)接听电话时,温和应答。

(3)如遇对方误拨的电话,应耐心说明,不可恶语相加。

(4)如替他人接听,应做好记录并及时转达

10.公共场所使用手机要注意什么?

(1)不宜旁若无人地大声通话。信号不良时,可改换通话位置或改用其他通讯方式,不能大声呼叫。

(2)在会场、影院、剧场、音乐厅、图书馆、展览馆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主动关机或置于振动、静音状态;如接到来电,应到不妨碍他人的地方接听。

在幼儿园渗透文明礼仪教1 篇6

课题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总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幼儿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是我们上学年实施的《在幼儿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的研究》这一市级课题对我园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我园前一阶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幼儿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同时为了拓展更广阔的养成教育空间,我们以文明礼仪课堂探究为主阵地,以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为主渠道,从小班开始,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步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进一步优化道德教育氛围,夯实文明礼仪教育的文化底蕴,深化礼仪情感,让文明礼仪成为我们的校园文化,成为师生精神成长及日常生活的需要,并与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以实现全方位提升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与道德品质,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实施目标。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为培养幼儿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新视角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幼儿园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的探究有益于实现礼仪教育生活化,践行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主要理论依据:

1、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与群体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个体的紧张,这种紧张促使个体通过努力与群体取得新的平衡。根据这一观点,可以说,实施集体教育的幼儿园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场所,对培养孩子的各种文明礼仪习惯是非常有利和必要的。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儿童只有通过主动的活动,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才能不断形成和建构自己的智力基本概念和思维模式。

3、陈鹤琴的儿童观里指出:“对成人的一言一行和同伴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主动模仿。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个体最初学会的种种本领,大都是通过模仿形成的。正因为儿童喜好模仿,所以他们容易接受教育,可塑性很大。”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一幼好孩子形象,提升我园幼儿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幼儿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言语行为和动作行为,在对待自我,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等不同场合,在衣、食、住、行等多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在强化礼仪意识、深化礼仪情感的同时内化、提升文明礼仪品质。

四、研究内容

(一)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包括 “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诸方面,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

尊重同伴

学会商量

学会倾听

学会合作

学会感恩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伴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

待客礼仪

邀请礼仪

服饰礼仪

睦邻礼仪

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

乘车礼仪

购物礼仪

影剧院礼仪

交通礼仪

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的探究 明细目标:

1、强化礼仪意识:使幼儿知道礼仪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才是一个道德高尚、文明的人人喜欢的人。

2、深化礼仪情感:激发幼儿对礼仪的认同感,知道一个遵守礼仪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不断强化礼仪的成就感,感受到礼仪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实践礼仪。

3、培养礼仪技能:让幼儿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哪些礼仪规范,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通过反复的实践,掌握社会交往技能,成为知礼、守礼、行礼的人。

4、内化礼仪品质:通过反复、长期的礼仪行为训练,通过幼儿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在交往实践中自如地表现出得体的礼仪品质。实施的侧重点:旨在通过一系列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明确社会公共礼仪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掌握交通、购物、外出社会公共礼仪交往知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在公众场合做到文明有礼,成为知礼、守礼、行礼的社会小公民。

五、课题实施的载体

本课题主要以礼仪课程实施为载体,以文明礼仪课堂探究为主阵地,以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为主渠道,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学习基础,采用多种恰当的形式、不拘一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且呈螺旋式上升。每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激发、吸引幼儿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凸显“文明礼仪交往技能”之主题。

在实施中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发掘学科教育资源,把握礼仪渗透契机。

努力发掘并丰富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氛围,结合各学科特点,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2、、创设多元化的校园实践活动。

①、组织“感恩”主题系列活动:结合中秋节、重阳节、新年等传统节日开展亲情礼仪教育活动;结合妇女节、教师节开展师生情礼仪教育活动;结合劳动节、国庆节开展爱国教育、社会公共礼仪教育活动。

②举办“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开放日”:邀请家长参加礼仪教育。向家长宣传礼仪知识,向家长提供交流文明礼仪教育心得平台,展示幼儿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心得、收获。

③、角色体验:设置区域活动,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色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六、研究原则: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幼儿礼仪知识,让幼儿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灵活性原则:对小、中和大班的幼儿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七、研究方法与策略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教育实效,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二)研究策略

1、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

2、科研骨干班主任的带头作用与其他副班主任的自主参与相结合,以科研骨干班主任为主。

3、本课题的发展策略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

八、课题之礼仪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幼儿评价主体,引发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这两大主题。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幼儿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努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幼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加以激励,促其再接再厉。

2、学校、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区有关人员,对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做到及时反馈;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实现多向互动,不断优化课题的实施。

九、研究步骤和任务

(一)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时间是:2011.8——2012..8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

——成立子课题小组,建立子课题档案,制定研究方案,调查分析幼儿礼仪现状,完成现状调查报告(2011年7月至9月)。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2011年9月)。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 ——具体实施课题计划,组织开展幼儿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深入探究培养幼儿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方案。——分阶段撰写专题论文及总结,发表论文,推广成功经验。

(二)本课题研究的任务 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探究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行动研究即实践体验教育是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在校园、家庭、社区开展一系列的礼仪实践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让幼儿掌握日常礼仪知识,规范其礼仪行为、深化其礼仪情感,让文明礼仪成为幼儿生活的需要,使幼儿在文明礼仪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相互影响与促进,全方位提升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与道德品质。

十、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子课题小组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毛新燕

(二)子课题小组。。。

尊重——会场礼仪的基本原则 篇7

一、会议组织者:尊重所有与会者, 充分做好会议准备工作

(一) 会场的环境布置

会场的环境准备工作能为会议的成功举行预先营造出一种氛围。会场环境要与会议的精神、主题和谐一致, 会标、旗帜、会议名称横幅的悬挂、鲜花的摆放、主席台的布置 (包括台布的颜色) 、会议主席团成员座次的安排、礼宾人员的站位等等都要考虑周详、妥善安排。

(二) 会场的物质准备

会场的物质准备为会议的按时举行、顺利进行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音响的试音、多媒体设备的调试、与供电部门的联系、与会人员签名卡的收发、材料的分发、摄影摄像的安排、茶水的供应、会场的保洁、安全保卫人员的分工等等, 都要精心安排, 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如果与会者按时进了会场, 会议准备单位还在架梯子挂横幅、搬花卉运苗木、拉电线试音响、打电话找人, 那么, 它在众人心目中的公众形象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会议组织者的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就有理由受到怀疑, 人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会议组织者必须充分做好会场准备工作, 因为会场的环境布置首先会烘托出一种气氛, 会场的物质准备对会议能否顺利举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就座主席台的领导:尊重台下所有的听众, 做遵守礼仪的楷模

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自然是全场关注的焦点, 台上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注目, 要在会场中做一个遵守礼仪的典范, 给听众留下一个彬彬有礼、器宇不凡、气质高雅的印象, 这就特别要求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

(一) 着装得体

领导的着装要重视国际通行的TOP原则, 即考虑时间 (Time) 、场合 (Occasion) 、地点 (Place) 三个原则。领导得体、庄重的着装既是对自己的尊重, 也是对台下与会人员的尊重, 同时还是赢得与会人员尊重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 谈吐不俗

领导的发言应准备充分、有的放矢, 简明扼要、紧扣主题, 力戒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文稿时最好能基本脱稿, 作报告时两眼始终盯着稿子等于告诉听众“我在读秘书的文章”, 这无形中会削弱发言的分量, 也会影响领导的形象。

(三) 举止优雅

举止是无声的语言, 培根曾说:“优雅合适的动作美高于相貌的美, 这是美的精华。”所以, 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要以大方优雅的举止来塑造自身美好的形象, 要克服一些不良习惯, 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礼仪。双臂交叉置于胸前、身子舒服地往椅子背上一靠会给人傲慢懒散的感觉, 始终低着头或眼睛只看前几排会给人拘谨的印象, 会议过程中朝台下某个脸熟的人微笑会让其他人莫名其妙, 不经意中的掏耳朵、抠鼻孔会让人觉得鄙俗, 不时地梳理头发也不太合时宜, 架着二郎腿把台布抖得波涛汹涌会让台下的人忍俊不禁, 对着话筒清嗓子显得对听众不够尊重, 手机来电时话筒发出的啸叫声会极大地影响听众的情绪, 翻到下一页时用手指蘸舌尖就是一不留神泄露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再如迟到、频繁地喝茶、不停地扭动身子等等, 凡此种种, 都应引起就座台上的领导注意。礼仪都是从细小处透露出来的, 只有注意在台上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 才能赢得台下观众发自内心的尊重。

三、听众:尊重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其他听众, 克服随心所欲的心态

(一) 手机的使用

信息时代, “全球通, 随时随地好沟通”确实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干扰。在会场上, 你不时地可以听到此伏彼起的具有个性化的手机响铃声、音乐声、奶声奶气的呼叫声, 以及回电话者那遮遮掩掩的窃窃私语、旁若无人的谈笑风生、毫无顾忌的大喊大叫。有些稍微自觉一些的会拿着手机走出会场, 但过于频繁的进出仍会给他人带来不便, 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要提高会议的效率, 需要有一个好的会风, 需要广大与会者自觉遵守会场纪律, 从小事做起, 从文明使用手机做起。进入会场后, 可以将手机来电提示方式设置到“振动”、“静音”或“灯光”这些非常人性化的栏目, 这样, 既帮你解除了被迫关机的烦恼, 不会错过重要来电, 又不会因为不合时宜的铃声大作而影响他人, 影响自己的公众形象, 使会议能在文明状态中顺利进行。

(二) 吸烟的克制

“戒除陋习, 禁止吸烟”的提示牌在会场中几乎都能看到, 但大多是只能透过烟雾缭绕看着这块提示牌, 这让人感到烟味中还夹杂着一丝嘲讽的意味。乌烟瘴气的情形让被动吸烟的受害者如坐针毡、痛苦万分, 真想逃离现场。因为吸烟的队伍庞大, 受害者只能以捂鼻、皱眉、瞪眼以示无声的抗议, 至多也是以咳嗽来徒劳地自我防卫。双眼迷离、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烟民同胞对受害者的痛苦简直无法理解。开设“无烟会场”、提倡社会公德是被动吸烟者共同的心声。吸烟即是陋习, 确实该多作引导, 用他律与自律结合的方法, 使烟民们在公共场合特别是会场中能克制一些, 培养起讲社会公德的意识, 能设身处地替周围人的身心健康考虑, 使会议在空气清新的状态中愉快地进行。

(三) 谈话的杜绝

有时, 因为会议的时间太长, 或是有些人认为会议的内容对他来说不太重要, 或是主讲人的语言缺少吸引力, 大会中就开起了小会。更糟糕的是, 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控制, 台下的小会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会很快波及整个会场, 由最初几个人的有所顾忌的交头接耳演变成蔓延全场的无所顾忌的自由交谈, 会议完全失去控制。对会议组织者、主持者来说, 出现这种场面是很尴尬的, 至少说明组织不力。对与会者来说, 也是很不幸的, 因为这样的场面浪费了不少人的时间。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普遍感到忙, 有人就充分利用会议时间养神, 靠在软椅上安然进入梦乡, 更有甚者, 在会场中鼾声大作, 令周围的人惊讶万分, 之后, 传为笑谈。所以, 会场中需要台上台下相互理解、共同合作, 使会议在严肃的会风中文明高效地进行。

会场中司空见惯的一些有悖礼仪的现象, 确实需要引起我们深思。可以说, 每位男性都有绅士的基因, 每位女性都有淑女的细胞, 在会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中, 礼仪的基因和细胞寻找着最佳的表现方式。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 尊重他人方能赢得自尊, 懂得自尊才会尊重他人, 我们期待会场中洋溢着现代礼仪的芬芳。

参考文献

[1]何春晖, 彭波.现代社交礼仪[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2]熊卫平.现代公关礼仪[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基本社交礼仪 篇8

基本社交礼仪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礼 仪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功能是多方面的。而人作为礼仪的载体,加强自身的礼 仪修养尤其重要。在现代社会,礼仪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掌握基本的礼仪不仅有助于人们在人 际交往中显示自己的风度、增添自己的魅力,在社交中做个受欢迎的人,还是个人事业成功 的必要条件。见面是人际交往的第一环节。见面时的礼节,决定社交能否进行下去,在人际交往中重 视见面礼是社交良好的开端。见面礼节主要有握手礼、鞠躬礼、拥抱礼、拱手礼、合十礼、吻手礼、举手礼、点头礼 等。握手礼,现代人握手所表示的含义很多,除了表示友好、亲近外,还表示对他人的感谢、祝贺、理解、慰问、鼓励和支持等。握手常用于见面时的寒暄,也是告别时的道别信号。握 手作为一种礼节应注意握手的姿态、握手的顺序、握手的力度、握手的时间、握手的禁忌。正确的握手姿态。握手要注意姿态,握手正确的姿态一般是在距离对方一米左右站立,上身略微倾斜,自然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向上或略微向左,手掌稍微向左,手掌稍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握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几下后松开。握手要注视对方,面 露微笑,以示真诚和热情,同时讲问候语或敬语。握手顺序。握手时先后顺序遵循 “尊者决定”的原则,由尊者先行伸手,对方予以响应。在公务的场合,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主要取决于年龄、性 别和婚否。一般来说,握手的基本顺序是: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抵达时主人应先伸手;年 长者与年轻者之间,年长者应该先伸手;身份、地位不同者之间,应由身份和地位高者先伸 手;男士与女士之间,应由女士先伸手,但是在公共场合男上司与女下属之间应该男上司先 伸手。握手力度。握手的力度要因人而异,把握分寸,既不能有气无力也不能过分用力,以不 轻不重、适度为好。握手时间。握手时间握手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双方的身份和关系来定,一般时间约为 2-3 秒。初次见面时,应该立刻握住对方的手,稍微用力一下,即可分开。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或 过短。时间过长,尤其与异性朋友初次相识者握手时间过长,是失礼的表现。时间过短,给 人以应付、走过场的感觉。握手的禁忌。握手时不要将左手插在裤袋里,不要边握手边拍人的肩头,不要在握手的 时眼看着别处或与其他人打招呼,无特殊原因不用左手握手,多人在一起时避免交叉握手。握手

要站着而不能坐着握手,年老体弱或者有残疾的人除外。如果戴有手套,要把右手的手 套脱下,妇女有时可以不脱手套。一般情况下不能拒绝别人伸出的手,拒绝握手是非常失礼 的,但如果是因为感冒或者其他疾病,或者手脏,也可以谢绝握手。此时可以解释说“很抱 歉,我不能握手。” 鞠躬的礼节,源自中国,但现在作为日常见面的礼节在中国已经不多见,一般只作为迎 宾礼。鞠躬的深度视受礼对象和场合而定。一般问候、打招呼时施 15 度左右的鞠躬礼,迎 客与送客分别行 30 度与 45 度的鞠躬礼,90 度的大鞠躬常用于悔过、谢罪等特殊情况。行 鞠躬礼必须脱帽。受礼者应以鞠躬礼还礼,若是长辈、女士和上级,还礼可以不鞠躬而用欠 身、点头、微笑示意以示还礼。拥抱礼。拥抱是中欧各国、中东及南美洲国家人士表示亲密、热情和友好的一种礼节。在某些迎宾、庆典等隆重的场合,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皆以拥抱为见面或告别时的礼节。

1

拱手礼。指两手抱拳致意。施礼时,以左手包我在右拳上,双臂屈肘拱手至胸前,自上 而下,或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二三下。拱手礼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目前我国使用 的场合主要有团拜、开会、祝贺等,世界其他国家学武术的人喜爱这一举止。合十礼。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把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齐高手掌向外倾斜头 略低,兼含敬意和谢意双重意义。合十礼通行于南亚与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在国际交往 中,当双方用合十礼时我们也应以合十礼还礼。举手礼。这是各国军人见面时的专用礼节,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行举手礼时,要举右 手,手指伸真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右上臂与肩齐高,双目注视对方,待 受礼者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吻手礼。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在社交场合中,同上层贵族妇女见面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其指尖轻轻提起吻之;若 女方不伸出手表示,不可行吻手礼。点头礼。点头礼是同级或同辈之间的礼节,如在路上行走时相遇,可以在进行中点头示 意。介绍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相互认识的基本方式,在素不相识的人与人之间起桥梁和沟通 作用。在社交场合中的介绍方法主要有为他人作介绍和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通常是介 绍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或者把一个人引见给其他人。为他人介绍时,首先必须对被介绍双 方的情况比较了解,其他还要对被介绍双方是否有结交的愿望有实在的把握,以避免因为贸 然行事而导致被介绍的某一方不快我尴尬

尬。为他人介绍总的原则是把被介绍的人介绍给他所 尊敬的人。介绍时要注意掌握介绍的顺序即要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先 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把客人介绍给主人,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介绍时要讲究礼 仪,介绍别人时,手势动作要文雅,无论先介绍哪一方都要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向被介 绍的一方。切记不要手指尖朝下,因为朝下是矮化对方的姿体语言。同时,不要以单指指人。为人介绍时,不能背对着任何一方,跟谁讲话,眼睛要注视谁。必要时可以说明被介绍者与 自己的关系,以便新结识的朋友相互了解和信任。自我介绍,是指把自己介绍给对方。在许 多社交场合,为了有意结识某人或者为了多结交朋友,常常需要自我介绍。成功的自我介绍 会给人留下主动、热情、大方的良好印象,为进一步交往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从某种 意义讲,自我介绍是社交的一把钥匙。自我介绍时自我介绍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介绍的内容 要实事求是,要把我介绍时机,要讲究介绍艺术等。名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交换名片是社交场合 中一种重要的自我介绍方式。递送名片时应该事先把名片准备好,放在易于取出的地方,避免要递送名片时候到处翻 找,给人缺乏条理的感觉。不要把名片放在后侧的裤袋里,这是一种很失礼不雅的行为。同 时要注意将别人的名片盒自己的名片分开夹好,避免忙乱之中将别人的名片当作自己的名片 递给对方。递送名片时要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那住名片的各个角,名片的正面朝向对方,以便对方阅读,以恭敬的态度,眼睛友好地注视对方,并用诚挚的语调说道 “这是我的名片,请以后多关照”。同时向多人递送名片时,可按由尊而卑或者由近及远的顺序,一次递送。初次相识,双方经介绍后,如果有名片则可取出名片送给对方。如果是实现约定好的面谈,或实现双都有所了解,不一定忙着交名片,可在社交结束临别之时取出名片递给对方,以加 深印象,表示愿意保持联络的诚意。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尽快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眼睛要友好地注视对方,并口称“谢 谢”,使对方感受到对他的尊重。接过名片后,应认真阅读一遍,最好将对方的名字、职务 轻声念出来,以示敬重。要将自己的名片郑重收藏于自己的名片夹或上衣口袋里,或者办公 室的显著位置。妥善收好名片后,应随之递上自己的名片。如果自己没有名片或没带名片,

2

应当首先向对方表示歉意,再如实说明原因。,拜访又叫拜会、拜见,

面试的基本礼仪 篇9

面试的基本礼仪

面试是求职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是面试官和求职者互相了解的重要步骤,面试官需要对求职者是否适合本岗位进行一系列的考察,而求职者也会通过和面试官的沟通来了解本岗位和本公司的情况。面试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面试官的性格,如:两个人沟通过程中的互动程度等,但也有很多可控因素,比如“礼貌”。

应届生在学校和同学相处比较随意,在家中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和面试官谈话时,给人的感觉很像自来熟,和谁都能打成一片,而这却是面试中的禁忌。有些求职者讲话很直白,礼貌用语基本没有,“你们给多少钱啊”,“保险怎么上”,“不提供住宿啊”,“你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啊”,“怎么晋升啊”,给人的感觉好像讨价还价。

有的求职者坐姿很不雅,随便倚靠在椅子上,装出很“成熟”的样子,岂不知,自己的谈吐早已将自己的实际情况表现得一清二楚。进门和面试官不打招呼,连最基本的“您好”都不会讲,总希望有人过来主动发现自己这块“宝玉”。

上一篇:银行从业人员自我评价下一篇:党的历史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