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精选12篇)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 篇1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
一、为切实搞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隐患治理责任制的落实,彻底改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全面建立上级部门、市煤炭局、乡镇煤管站、煤矿多层次的隐患排查机制,全面深入排查各类隐患。
三、对排查的隐患,依据隐患大小、危害程度、整改难易程度等,分为重大隐患、一般隐患、一般问题。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排查、布置、整改、督查、验收、销号”闭环管理。
四、对排查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煤矿企业、乡镇煤管站、市煤炭局都必须对自己和上级排查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台帐式管理。煤矿严格按照隐患治理“五落实”要求进行整改,即由煤矿矿长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等负责人参加会议进行研究布置,落实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和整改预案,有计划地组织人员、物力、资金进行限期整改。
五、驻矿煤管员必须及时了解重大隐患整改情况,掌握整改进度,督促煤矿进行整改,确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并及时向煤管站站长和市煤炭局上报隐患整改进度情况和安全情况。
六、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煤矿矿长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合格,并经驻矿安监员验收签字后,出具复查意见书报市煤炭局。
七、对经整改验收的重大安全隐患在台帐上给予销号,将相关资料收集好存档。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 篇2
矿井生产是在一个非常危险十分复杂并且的环境中进行的。采掘工作在整个作业场所中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地下采掘工作不但工作环境密闭狭窄, 还特别容易受到地址灾害的影响, 生命安全随时都可能受到威胁。为了保证煤矿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人们在开展煤矿的安全管理不断地探索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源, 并尽量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安全化。在面对煤矿作业中的诸多问题, 笔者分析出各个采煤层的特点, 针对性采取处理措施。
1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创新研究
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原理, 结合事事有人管、管理靠闭环和闭环保安全的特点, 实施以矿井安全生产信息闭环管理, 实现安全工作由被动检查型向超前防范型转变, 安全生产信息闭环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1) 全面覆盖和系统闭合原则。要力求隐患排查的全面覆盖就要创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方法和制度;在预先评价的基础上, 形成安全信息采集—辨识重大隐患—整改过程重点监控—最终消除隐患的闭环系统。
2) 重点管控原则。对于预防事故尤其是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具有关键意义从而实现对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管控。基于此, 安全闭环管理是以采掘工作面“三项评价”为基础的。“三项评价”就是矿井数百个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水害和顶板支护状态定期进行的分析评价活动。
2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方法
中小型的煤矿企业由于数量较大并且范围较广, 虽然颁布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但仍然无法得到全面执行。可以通过建设安全网络提升中小煤矿的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安全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在努力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煤矿企业将排查煤矿安全生产隐患的技术和制度进行了创新和完善。结合国外先进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研发排查隐患系统, 具体步骤如下: (1) 排查矿井日常作业中的安全隐患, 主要涉及井下人员自检、安检员巡井和生产科专项检查等方面。 (2) 管理层的隐患排查, 主要包括“周三例检”和专项整治等针对性高的检查。 (3) “三项评价”的实际应用, 矿井、公司三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导每月一次对采掘工作进行评价。 (4) 政府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例行检查, 主要包括安检机构组织的专项执法监察、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检查和专家诊断等。
3 安全生产检查检验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在安全生产中, 是很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控制和预防矿山事故灾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是世界发达国家实现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低发的成功经验之一。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 多数矿井开采技术条件恶化, 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灾害因素增多, 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传统粗放的“敲帮问顶”式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安全管理需要, 以凭经验为主的安全管理方法正在向科学化、精细化的安全管理模式过渡。煤矿各环节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依赖和取决于诸如制动力、加速度、流量、灵敏度、响应时间、阻抗、燃点、破断力、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大量参数是否正常。
4 矿井采掘作业三项评价
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 有85%的事故原因是瓦斯爆炸和水害泛滥以及顶板冲击。这些几乎都发生在采掘作业的过程中。在总结多年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应采掘工作面瓦斯、水害和顶板事故防治管理评价技术, 即“三项评价”。
5 煤矿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流程
5.1 安全隐患“四环五级”管理
四环指的是对隐患进行处理的四个环节, 即排查辨识、筛选分级、治理措施和跟踪监控;五级就代表五个作业级别, 都包括矿区队、矿业务部、矿领导、及集团公司业务部和集团公司领导。
5.2“四环五级”管理和运行模式
1) 安全隐患的排查辨识。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安全隐患以后, 要立即进行分类和备案, 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处理。现场中若存在已经发现但未经处理的隐患, 不论轻重, 都要及时报给安全中心, 并且存储到信息库。
2) 安全隐患筛选分段。数据库中的安全隐患经过分类和筛选以后大致可分为A, B, C, D, E五个等级。其中, A级的危险系数和处理难度最高, B, C, D, E的难度依次递减。而对隐患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的部门是与其等级相对应的, 按照难道系数从高到低的部门顺序为:集团公司领导—集团公司业务部—矿领导—矿业务部—矿区队。在处理过程还有许多细节, 除了隐患的级别, 也会考虑矿井作业中的实际情况, 采取更合理的解决措施。
3) 安全隐患治理措施。针对每一项安全隐患, 无论大小, 都要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整治措施, 并且这些措施必须符合矿井的安全制度规定, 通过审核后方可执行。
4) 安全隐患跟踪监控。要清楚所监控的安全隐患的情况, 并且待隐患处理结束后进行验收, 达到合格的隐患才可以在数据库中销号。
5.3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流程
将“三项评价”的技术和“四环五级”的管理得以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便形成了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流程。
6 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技术的研发并且还要迈向国际互联网的方向。开始慢慢建立基于Internet的安全评价监控、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和隐患辨识通报等, 使得生产闭环管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 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不但要建立集团中各个部门的交流平台, 还将隐患的发现、处理等过程变得有章可循, 让煤矿企业得到了切实的利益。煤矿安全生产闭环系统会使矿井中的作业更加安全可靠, 瓦斯爆炸和水害等带来的威胁将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罗毅.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在矿山安全生产中作用分析[J].煤矿安全, 2011 (8) .
创建山航特色的安全闭环管理体系 篇3
实行安全闭环管理方法“三步法”
在不断推进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山航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山航特色的安全闭环管理“三步法”,即:预防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
预防管理。为避免发生不安全事件、人为差错等而采取预防保证措施。实施预防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更多地进行自我控制,落实部门主体责任,通过对运行环境、飞机状态、人员行为进行监控,识别不安全诱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安全水平始终处于可接受状态,即安全关口前移的防范性制度建设。
过程管理。安全过程管理的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日常飞行运行活动主要要素处于受控状态;二是不断改进提升过程要素的品质。在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安全管理过程考核制度、员工综合业绩考核制度、基于员工信息报告的风险管理制度、飞行品质管控制度等。
结果管理。强调以结果为导向,重在对一定等级的不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处理,是公司推行严格管理的载体,事件处理不仅仅是处罚,而是要真正分析事件原因、识别事件风险、制定缓解控制措施,进而不断完善预防性政策制度。
预防性安全管理做法
(一)实施航班计划“绿蓝橙”工程,均衡机组实力搭配,规避弱弱搭配
2009年,公司正式实施航班计划“绿蓝橙”工程,围绕飞行员技术等级、经历时间、人员特点、英语能力以及机场类别、特点等条件,分别将机长、副驾驶、航线划为绿、蓝、橙三大类、七小类。通过机长-副驾驶、机长-机场(航线)的合理搭配,从定量的角度最大限度的均衡机组实力搭配,实现了安全关口前移。科学、合理地进行飞行计划排班,对机长和副驾驶、机长和机场的搭配进行预先干预和把关,有效规避机组、航线搭配不恰当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公司“预防性”安全管理的具体实践。
“绿蓝橙”工程的实施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机长与副驾驶的匹配,避免机长-副驾驶弱弱搭配;第二个阶段是机长与机场(航线)的匹配,避免人员技术水平与所飞航线难易程度的不匹配;第三个阶段是飞行人员与其12个日历月内的飞行品质情况匹配,根据其阶段时间内的飞行品质情况决定其本人所属类别,在排班过程中匹配相应航线。上述飞行计划排班规则均已嵌入公司FOC机组排班系统,有效避免了人与人、人与航线之间的搭配不合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飞行干部的工作精力。“绿蓝橙”工程自2009年初实施至今,公司飞行人员数量从当时的431名发展到目前的744名,共完成航班生产任务约70余万小时。
(二)全面实施飞行品质超限治理,有效提升飞行品质
山航在飞行品质管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对飞行机队的总体分析到对个体事件的精细化分析;从飞行部整体层面到大队、中队层面,直至飞行人员个性化分析层面;从差错事件以上事件到严重典型超限、典型超限,直至三级超限治理,不断深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控制度,并逐级细化,强化了飞行品质的趋势分析。
近几年来,山航飞行品质三级超限率逐年下降,典型超限率,在治理前期呈明显下降趋势,目前也已稳定在较低的发生率。飞行品质治理以来三级超限率已由2008年的20.9%降低为2013年的5%,2014年第一季度为3.5%;典型超限率由2008年的5.5‰降低到2013年的2.4‰,2014年第一季度为2.1‰。
(三)建立防空停联动机制,连续12年无空停事件
山航一贯重视发动机系统的可靠性管理,自2001年至今,连续12年未发生空停事件,2013年发生一起厂家原因的空停事件。一方面与山航机队机龄相对年轻有关,另一方也得益于公司的防空停联动工作机制。
公司成立了航安部牵头的防空停领导小组,制订防空停工作措施,每季度召开防空停协调会,探讨公司防空停工作开展情况、季节性维护或操作注意事项,并对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协调和沟通,从上至下做好防空停工作。
机务维修系统作为防空停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了定期的发动机周会、月会制度,重点监控公司发动机技术状况、机队重要故障及重要改装通告等情况。同时掌握国内及世界机队发动机运行情况和最新技术动态,及时了解国际、国内空停信息。运用SMS的理念,结合山航机队实际状况,确定山航各机型发动机空停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发动机监控,积极推动安全新技术的应用;积极与厂家合作,开发了发动机超限报监控软件,实现发动机超限的实时监控,有效避免了潜在的空停隐患。
(四)突出主体责任落实,推进外委安全监管
矿山救护队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办法 篇4
1、目的
1.1、本办法规定了救护队隐患分级管理的流程,对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分类整理、落实整改、复查验收、管理考核、隐患整改信息反馈的闭环流程进行了规范。
1.2、本办法适用于救护队
2、安全隐患排查管理 2.1、安全隐患分级
2.1.1一级安全隐患: 救护队无法解决,需要焦煤集团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2.1.2二级安全隐患;需大队络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2.1.3三级安全隐患:中队可自行解决的安全隐患。2.2安全隐患排查方式:采用多线方式排查各类安全隐患。2.2.1上级管理部门组织检查的安全隐患(焦煤集团检查的安全隐患)。
2.2.2中队每周五安全自检集中排查的安全隐患。2.2.3中队每周二标准化自检集中排查的安全隐患。2.2.4中队管理人员日常检查的安全隐患。
2.2.5中队不定期组织的各类专项检查排查的安全隐患。2.2.6中队各小队每周一、周四自检检查的安全隐患。2.3安全隐患的落实整改:安全隐患的落实整改采用双线管理方式:即安全隐患整改四定卡和安全隐患整改复查督办卡双线复 查确认。安全隐患整改四定卡下发责任中队,安全隐患整改复查督办卡,复查时下发各专业部室复查人员。
2.3.1上级管理部门组织检查的安全隐患(煤集团检查的安全隐患)和中队管理人员日常检查安全隐患责任划分方式:
a、生产安全问题、消防安全问题由大队牵头下发给责任中队进行整改。
2.3.2、中队周五自检检查的安全隐患,由中队负责下发通报。2.4.3、中队质量标准化自检检查隐患,由中队负责下发通报。2.5、安全隐患整改信息反馈
2.5.1救护队必须建立隐患登记台账,对检查的安全隐患登记建档。
2.5.2各中队接收的隐患整改联络单中的隐患问题,必须以四定形式下发责任单位,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隐患整改完成后以安全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反馈表的形式及时反馈联络单抄送部室;
3、考核
3.1各中队必须建立隐患登记台账,将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按月建账登记,对每个隐患建立隐患编号,问题整改完成后,记录整改结果、整改负责人、日期,重复问题考核情况,未按照规定进行隐患登记的,给予中队主管领导100元/次考核。
3.2各中队接到四定,必须按照要求安排整改,对整改难度较大,确实不能按期完成的,责任中队必须出具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和理由,制定出临时安全措施,经救护队领导审批后,可适当 延长整改期限,对不能按期完成整改任务,又无上述文件说明的单位,按100元/项对最低主管领导进行考核。
3.3各中队下发四定时,应自留一联,明确监督负责人,持此联进行监督,监督结果在复查督办卡上注明,监督负责人必须签字确认,未落实监督负责人或监督负责人未履行职责,对责任人给予100元/次考核。
3.4安全隐患的销号和摘牌,必须经过整改中队主管领导和隐患整改监督负责人的同时确认签字方可,否则,给予责任人100元/次考核。
3.5对已经整改的问题,各中队必须严防重复出现,对重复出现的问题,救护队将按照救护队隐患处罚办法执行考核。
3.6严禁环节中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发现,对责任人员给予500元/次考核。
安全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篇5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企业的生产、运输、使用、存储过程中安全装备、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制度、安全措施不健全;不落实或违反国家、行业、企业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规定,有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第三条 事故隐患的分级
事故隐患共分为A、B、C、D四级。A级隐患为影响程度特别重大级(对应国家劳部发(1995)332号《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解决难度最大级,其它B、C、D级依次递减。
按可能造成的伤亡程度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应的A、B、C、D级事故隐患分别是:
A级: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的事故隐患。(属国家级重大隐患)
B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9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伤亡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C级: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重伤事故或3人以上的轻伤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含)以上,5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D级:其它微小事故隐患。
第四条 拓博昊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总经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生产副总负责重大及以上(A、B级)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措施的编制;各个车间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A、B、C级)排查与管理;安全生产部和公司工会组织负责安全隐患(A、B、C级)排查与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各级行政一把手对本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级技术负责人负责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措施的编制。
二、安全隐患排查及报告程序
第五条 公司每月召开由技术负责人主持,行政一把手参加的安全隐患排查会。会议落实以前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并进行相应考核。对所排查收集到的安全隐患按照本制度规定进行隐患分级,制定整改措施。
第六条 公司每月18-20日召开总工程师重大安全隐患排查会(以下简称“总工排查会”),对总工排查会排查收集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级,按隐患分级责任范围制定编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时间,落实整改负责单位负责人,落实督促检查单位。难以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要按照分级责任制订防范、监控措施。安全生产部按照总工排查会要求编写会议纪要,三、重大隐患排查及报告主要内容
第七条 应设置而未设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如通风、照明、防尘、防毒、防辐射、喷淋冲洗、防寒保暖、防熟降温、空气净化等设施。
第八条 系统装置中未实施劳动安全技术措施,如安全防护装置、保险装置、联锁装置、报警装置、切断装置、泄压防爆装置、限位自动装置、灭火装置、防雷击、防静电、防触电设施等。
第九条 系统装置中未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如抢险救灾的工程设施及器具、警示标志、检测报警仪器、通讯联络器材、回收装置等。
第十条 机电设备、电气运行与检修不符合有关规程及规范。
第十一条 锅、容、管、特设备不符合有关规程、规范等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物资存储达不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如仓库管理、储罐区管理、气(液)瓶储存管理等。
第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废弃过程不符合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四条 系统设计、安装不规范,不符合化工建筑安装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 防火与防爆、动火与用火、消防管理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要求。
第十六条 生产、工艺操作不符合相关规程、规定、标准,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第十七条 特殊作业未达到相关规程要求。如焊接作业、设备内作业、盲板抽堵作业、高空作业、起重吊装、断路作业、动土作业等。
第十八条 对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力,对重大危险源未做到检查、辨识、登记建档,对重大危险源未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施有效监控。
第十九条 未编制本单位相关事故应急预案、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等。第二十条 其它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潜在问题和情况。
四、隐患的整改
第二十一条 公司负责A、B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专业部门负责
A、B、C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各车间负责本单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并负责对不能及时整改的A、B级隐患制定监控运行和应急防范措施(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二条 各级组织和相关人员,对查处的安全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按“四定”(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三不准”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隐患治理年”工作要求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化、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总结近年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区交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制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制度
1、隐患责任制度。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安全生产隐患管理责任。区局、质监站、运管处、各中心交管所对本辖区、本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有监督管理职责,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本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科负责本局隐患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负全面责任,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
2、隐患排查制度。各单位要根据上级的部署要求和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在重大节日以及今年的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必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排查重点及内容按照《亭湖区交通局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工作实施方案》(亭交〔2008〕34号)的要求执行。要加强隐患的登记建档工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基础档案,实现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全过程管理。
3、隐患报告制度。各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及时报告本行业、本辖区、本单位存在的一般隐患、重大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业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报告内容:隐患单位及所在地、隐患类别、隐患内容、隐患治理责任人,对一般隐患要报告隐患整改排除时限,对重大隐患还要报告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拟采取的治理措施、预计投入治理经费、拟完成隐患治理时限等(见附表)。报告程序:各单位将本行业、本辖区排查出的一般隐患报区局备案,将排查出的重大隐患报区局,由区局上报市局,同时报区安监局备案。
4、治理实施制度。各单位要按照管理权限对本行业、本辖区存在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下达隐患治理通知书,并督促隐患单位及时进行治理整改。隐患治理通知书内容包括:隐患单位及所在地、隐患类别、隐患内容、要求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治理完成期限、隐患治理责任人、隐患治理监管(督办)单位及责任人。隐患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经费落实、时间落实”的要求,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整改,确保治理整改到位。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整改。
对排查出的一般隐患,要督促隐患单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及时进行验收。
5、验收注销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整改结束后,隐患单位及时向下达隐患治理整改通知书的行业监管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监管单位应及时会请区局及其他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现场验收。合格的,监管单位及时向隐患单位发出确认书,并报区局,由区局报市局和区安监局对该隐患进行注销;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隐患单位重新制定方案进行治理。
6、定期督查制度。区局成立隐患整治督查小组,由分管局长陶永成任组长,局法制安全科、各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定期对各单位日常工作的动态督查考核(督查日程另行通知),督查结果将在全系统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局年终考评,凡隐患治理工作不落实、督查不合格的单位年终考核取消评优资格。督查重点:按照区局34号《通知》制订、细化本单位隐患治理年工作实施计划情况;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具体职能部门和负责人,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情况;将区局34号《通知》要求及时传达到被监管单位情况;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础台帐资料,实行 隐患登记、整改、销号全过程管理情况;及时上报隐患治理工作信息、报表情况;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上报情况,已发现事故隐患落实监控措施及整改责任人、整改保障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期限等情况。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安全生产隐患管理制度是加强安全生产隐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的重要举措,是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保证。各单位要确立一把手负责制,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落实安全生产隐患管理责任,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2、规范基础管理。各单位要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各项台帐资料,经常对本行业、本辖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和检查,不断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3、严格考核奖惩。区局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对监管不到位、隐患消除不及时的,要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的责任。
安全隐患定期检查管理制度 篇6
(1)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对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置警示标志。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2)定期(每月1日和十五日)排查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需上报的及时上报,从而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师生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
(3)排查重点:校园周边、实验设备、计算机装备、教室门窗、食堂设备、学生宿舍设备、校园设施等。
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防范对策 篇7
1 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
1.1 管理因素
主要是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业务培训不到位, 设备物质管理不善, 职业道德教育薄弱, 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因素, 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 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另外在临床工作中, 有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仅在医院做治疗后就离院, 使某些按护理常规应该完成的工作无法进行, 还有一些患者因经济或其它原因不愿接受某些治疗, 致使护士左右为难, 而出现不遵医行为, 这些都将成为不安全隐患。
1.2 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如:
呼叫系统突然故障而延误病人抢救;地面湿滑致病人跌倒等。
1.3 工作态度不严谨, 违反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 是护理安全的法宝。
护士在工作中如不认真执行各种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就容易出现差错。
1.4护理人员缺编, 压力负荷过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护理专业的发展, 使护士的职能逐渐扩充, 病人及医院管理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在护理人力不足, 若遇病人增多或抢救危重病人, 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监护。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 加上社会地位低, 使护士身心疲惫, 工作质量下降, 发生差错的概率增加。
1.5 护患关系不够融洽, 相互缺乏有效沟通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 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 在做解释工作时, 不能做到有效沟通, 容易失去了信任感。
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繁忙, 护理人员无法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 也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与心理, 使患者及其家属不满而导致患者的投诉。
1.6 护理文件记录不规范:护理文件是医疗文件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医疗事故处理中重要的法律依据, 是病人救治过程真实的反映。
但部分护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 忽视了它的法律价值。护理记录中常见的问题有: (1) 记录简单, 内容不全面, 用词不准确, 尤其是危重病人记录单重点不突出, 不能连续地反映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 有的遗漏重要的生命体征, 甚至医护记录不一致; (2) 提前记录或不及时。提前记录使记录失去真实性, 而有的病人病情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记录或漏记录, 一旦出现问题, 造成举证困难; (3) 编造记录, 有的住院病人外出或拒测生命体征时, 为了保持记录完整或某些需要, 有的护理人员编造有关数据, 如果发生纠纷, 将使护理人员处于不利的诉讼地位。
2 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2.1每一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新护理用具在临床使用前, 均应制定护理操作程序和安全管理制度, 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 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做到各项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 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质量,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安全隐患。
2.2保持地面干燥, 无障碍物, 防止病人跌倒。
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 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 动态安排人力资源, 医疗高峰时要实行弹性排班制, 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或危重患者的抢救都可以实行按需排班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5完善护理记录认真书写好护理记录是自我保护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护理人员应从法律的角度提高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认识,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高业务能力、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注重书写能力的培训, 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 切实做到护理文件内容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并与医师保持一致, 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和自身合法权益, 有效规避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
3 小结
探讨护理安全隐患与质量管理 篇8
【关键词】安全隐患;质量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9-01
护理工作性质决定其事务琐碎复杂,人员接触多且复杂,存在多种因素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患间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损害,这些损害包括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出现的障碍或者死亡[1]。近年来,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缺乏信任,护患关系不和谐,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是减少护患纠纷不容忽视的课题。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给护理管理者带来了严峻挑战[2]。通过对护理工作者存在安全隐患分析,积极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服务态度差:态度问题是患者不满的最常见因素,比如护士说话语气较硬,服务态度冷漠,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护理操作敷衍了事[3]。患者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由于身体疾病因素影响,患者更容易激怒,护士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护士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医院形象,若引起投诉案件,损害的是医院的品牌形象。
1.2 护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若不能及时给予满意回答,或者态度有所怠慢,常让患者感觉到被冷落或者被歧视。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护士工作一般较忙,无暇顾及患者变化的心理情绪,更容易遭到误解。随着近几年有关医疗纠纷的新闻曝光,使患者对护士人员心存戒备,护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是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4]。
1.3 护理记录欠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依据,是循证护理的首要问题,在医疗节分中起着关键证据。一旦护士在护理记录中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全面,表达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均可以导致护理记录失真。常常发生护士为患者解决的护理问题,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导致疏漏,导致护理记录欠规范。
1.4 护士缺乏法律意识:护士最注重的往往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护士在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实行遗嘱不严谨,不尽职责,很容易带来法律责任[5]。比如护士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陈述不清楚,随意涂改,记录内容与遗嘱,护理措施不当等行为。
1.5 专业知识不扎实:护士业务知识欠缺,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对患者的提问不能回答满意。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引进的先进操作仪器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若护士不能不断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会导致抢救设备操作不娴熟,手忙脚乱,造成抢救不及时。将带给患者严重的损伤,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 质量管理对策
2.1 增强服务态度意识:护理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是必要前提。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换位思考,多听来自患者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確回答,真正站在病患角度想。针对情绪不好的患者,需要解释给予心理调节,保持积极的情绪,在护患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取得家人的理解和信任[6-7]。
2.2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护理管理者从道德教育入手,提高护士队伍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全员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文件,把法律意识贯穿到护理活动的整个环节,为病患提供安全护理。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意识,做到及时记录,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到安全护理。
2.3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是住院患者的一份重要文件,记载了护士护理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患者病情的真实记录反映,在法律面前也是一份重要证据。护理记录需要书写规范,完整记录,及时更新。护士需要对护理安全隐患高度重视并且全面分析,医院应该进行书写培训,做到书写规范和完善。
2.4 提高专业技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且相互渗透,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导致护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再教育学习,扩宽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护理活动新动态,接受新概念。
参考文献:
[1] 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6.
[2] 苏兰若.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7.
[3] 阎成美,翁庐英,李 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4] 朱晓红,李 淑.强化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现代护理,2004,10(2):183.
[5]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6] 常银环,窦艳玲.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防范管理[J].吉林医学,2012,33(11):2464.
[7] 阎成美.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作者简介:
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篇9
为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推行制度化排查程序,做到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杜绝和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把预防工作和安全隐患排查、隐患整治落到实处,强化岗位安全责任,确保医院财产和人员安全。
二、安全隐患排查及报告制度
1.广大职工要经常检查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患未然。
2.科室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隐患的大排查工作,将安全隐患内容、主要危险源等因素、整改措施及整改期限等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各职能科。
3.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整改科室写出书面报告,提请院部复查验收,由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复查验收。
4.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建立独立的台帐。
5.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制度,举报电话:59588626,办公室接到电话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查清隐患并通知医院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检查整改。
三、安全隐患的整改
1.全院职工要充分认识安全隐患的严重性、危害性,各科室要充分发动每位员工积极查找安全隐患,并及时组织整改,做到自查自改,不断消除隐患。
2.重大隐患要指定专人监管,定时间、定措施,必须限时整改。3.安全隐患牵涉到设备系统改进时,科室可提出书面报告由设备科提供改进方案,责任部门执行。
4.如整改项目牵涉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室(部门)时,哪个科室(部门)耽误整改项目完成的,追究相应科室及责任人的责任。
四、处罚与奖励
1.全院工作人员都是安全隐患的排查者,要各自了解自己的职责,随时随地检查、排查、排除安全隐患,并及时汇报进行处理,决不能对安全隐患隐瞒不报,否则,发生事故者,要严格追查责任,并进行罚款处理。
2.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科室,职能科要加强检查、监督其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逾期未整改的,按院部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对职工发现的安全隐患,科室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者,广大职工可向院部举报(举报电话:7222137),院部将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项目进行重点督查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安全隐患一旦被上级有关部门通报,根据情节轻重,将对责任人或科室按300-500元/次予以处罚,并追究安全隐患责任人的责任。5.经院部查出严重安全隐患,未及时上报,并未采取措施及时整改,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或科室按200-300元/次予以处罚。
6.年终院部对科室安全工作设奖,对宣传教育到位、责任落实好、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科室给予表彰奖励,并对前三名科室分别奖励500元、300元和100元。
五、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
1.医院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单做为统计分析的基础资料。
2.各科室每月5日前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报送各职能科,由各职能科室整理报分管领导。
3.分管领导收到报送的整改单分科室进行归类,并查阅有关重大隐患。
安全隐患治理制度 篇10
一、事故隐患范围:
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
2、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
3、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
二、对查出的隐患应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车间、班组两级管理逐项落实整改措施,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得拖延。
三、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三定”(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日期)。
四、检查出的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如限于物质或技术条件暂不能解决的,必须采取并落实风险消减措施,然后定出计划,按期解决。主管部门无力解决的,及时向公司写书面报告,申请安排解决。
五、凡查出的重大隐患,在未彻底整改前,各有关部门、各车间应采取有效的风险消减措施并由安全办公室监督执行。
六、暂时不能整改的项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分别列入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和检修计划限期解决。
七、对未按期整改的隐患,实行《隐患整改通知单》办法,由安全管理人员填写,经安全办公室签发,由管理负责人签收并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处理完毕,《隐患整改通知单》应存档检查。
八、各类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节假日检查,其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必须认真保存备案。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篇11
护理安全的概念及意义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不安全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且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接诊分诊处:分诊护士理论知识缺乏,只询问患者症状,没亲自给患者做体检,导致分诊不准确,使患者认为各科间“踢皮球”;多数非急诊患者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患者不悦而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未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接诊护士责任心不强,不在岗在位,以致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分诊不准确而发生事故或纠纷。
抢救室: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怠慢,用语不当造成患者心理伤害;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洗胃时,一次吸入量过大致胃破裂。输血时不严格查对,引起溶血反应,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致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吸痰时间过长造成患者窒息死亡。
治疗室: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致拿错药配错液体,基础理论不扎实致皮试判断失误,因忙于其他治疗错过看皮试时间致患者再次重做皮试;关心解释不够,皮试或肌注前未询问是否空腹及有无过敏史,当患者发生晕针或过敏性休克时,引起患者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当医嘱不详,如医生处方开的药物剂量和病历上的剂量不符,用法不清楚,而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物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響抢救和治疗,药理知识不扎实,未交待用药可能出现的反应,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而引发纠纷。
观察室:由于观察室患者周转快,患者擅自调换床位,而护士和护生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换液体时,有配伍禁忌的两种液体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出现絮状物,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现患者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
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患者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制度管理。护理规章制度,常规操作规程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从护理实践来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护理行为管理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它们是指导具体操作的。在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时,这是最好的判断标准。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和应急预案,保证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安全有效。
急诊护士的选择:急救护理的对象是人,鉴于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年龄差距大,以及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的特点,急诊急救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急诊护理的业务范围涉及多种病情凶险而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监护的病种,多系统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等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因而要求护理人员为训练有素的专业急诊护士,经正规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具备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急诊护士除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掌握急救和监护技术。主要包括对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除颤,洗胃等急救技术和对急诊ICU患者实施生命体征、心电、神志以及各器官系统功能监测的技术。
分诊护士的选择:分诊护士应选急诊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和护士,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备机智,有主见及有礼貌的品质,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来自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度的急救意识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就诊患者按轻、重、缓、急预检分诊,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及做好记录,简要询问病史,准确记录患者来院时间,认真做好就诊患者的信息登记工作,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紧急处理,开通绿色通道。然后补办挂号手续及费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具有熟练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做好与辅助科室及相关科室的沟通联系工作,以便患者能及时做检查或住院治疗。
急诊抢救室的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认真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抢救仪器完好率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切忌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手忙脚乱,注意讲话艺术。抢救时突出一个“快”字,争分夺秒抢救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应记录患者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内容包括病情动态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生命体征的记录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或家属拒绝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要请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以便确认。
用整体护理的思想指导观察室的工作: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实习及进修管理,对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更换液体及做各项治疗及操作时都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熟悉各种溶液及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发现输入异常液体,立即换下所剩液体并封存待进一步处理,并向护长汇报,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防范输液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治疗室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并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
急诊科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增强“自律意识”。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熟练掌握急诊治疗中各种皮试药物的药理机制、配制方法、判断标准,做到各种皮试液现配现用,一人一针一管,严防交叉感染。对不详医嘱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并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切勿盲目机械执行。在皮试和肌注前一定要询问是否空腹,有无过敏史,勿错过看皮试时间,并备好抢救药品以防不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技术能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更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赖。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 篇12
一、主要问题及其风险隐患
(一) 科技管理欠严谨。
部分业务网计算机客户端的IP地址未实现与MAC地址的唯一绑定, 而是采用DHCP方式对计算机客户端动态分配IP地址, 一旦发生病毒传播、爆发、网络攻击和非法外联等事件, 将给客户端查找、定位工作造成困难, 容易发生计算机私自接入内联网的情况。
(二) 技术支持欠到位。
部分单位未对远程网络传输信息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黑客可使用网络嗅探器等工具及非授权获取口令等信息。且这些单位未开启安全审计日志与设置日志服务器, 一旦传输信息被窃听, 将导致事后无法核查、无法进行分析或分析结果无效。
(三) 审核管理欠严格。
一是个人数字证书申请审核不够严格。某些中支个人数字证书存在“一人双证”, 存在重复申办个人CA证书现象。一旦被他人冒用并登录业务系统进行操作, 可能造成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等问题, 导致资金流失风险, 甚至引发业务系统崩溃。二是项目立项审核不够到位。同类型的自建信息系统在不同中支重复开发, 在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都会给基层人民银行造成极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 由于科技综合管理上管理不到位、配置不到位, 容易引发信息泄露、数据篡改、资金浪费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二、成因分析
(一) 内控风险意识不强。
检查中发现, 某些中支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多次信息系统安全的自查中未能发现已存在的安全隐患, 自查流于形式;或是发现安全隐患, 整改流于形式。由于个别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责任追究不到位, 相关责任人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对内控安全检查持消极态度, 检查发现的问题未能做到及时、有效整改, 真正落实到位。
(二) 计算机安全意识薄弱。
对计算机安全重视程度不够, 内网的安全机制贯彻不足。表现在有些中支科技人员在认识上掉以轻心, 对内网的安全过于自信, 或对小概率事件麻痹大意, 认为经过网络物理隔离处理的内网, 所管辖的计算机业务系统被黑客攻击概率几乎为零, 没有必要进行严格的系统安全配置。
(三) 沟通协调不充分。
受现行的人行管理体制制约, 省会中支人事权、业务监督权相分离, 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空白, 地市中支盲目追求创新开发项目, 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上的审核力度不够, 造成项目功能和其他项目功能重复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相关建议
(一) 增强安全意识。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安全讲座和业务培训, 帮助科技人员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筑牢内控思想防线, 增强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控制和防范能力。
(二) 规范操作行为。
强化远程访问控制管理, 对于性能较好的网络设备, 将i OS升级到可支持SSH管理方式的版本, 对于因硬件老化无法实现升级的网络设备应逐步更换。强化网络设备日志管理, 建议分支机构的网络服务器全面实施AAA日志及审计系统管理, 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全程实时监控。强化网络接入管理, 计算机客户端采用静态IP地址的方式进行管理, 在网络接入层上实现计算机客户端MAC地址与IP地址的绑定。
(三) 加强项目管理。
一是建议总行按照“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 高效安全, 综合利用”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建立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平台, 及时将分支机构自行研发的业务系统和操作流程共享, 防止信息系统重复开发, 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二是鉴于自建信息化项目数量多、涉及领域广、资金投入大, 建议各级人民银行建立项目管理委员会, 对申报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从源头上为自建信息化项目的绩效管理把关守口;对研发中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实现透明化开发;对已结项的项目要从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确认项目价值和推广范围, 争取使人行科技综合管理达到最优。
(四) 严格检查监督。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安全隐患闭环管理系统05-17
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10-18
学校安全隐患管理制度09-11
校内安全隐患排查制度09-04
安全事故隐患制度记录10-20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05-25
安全隐患登记、督办、销号制度08-28
安全会议隐患排查整改制度08-02
幼儿园安全隐患制度11-28
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度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