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500广播电视发射台

2024-10-25

D1500广播电视发射台(共10篇)

D1500广播电视发射台 篇1

作为一个国家重地,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意义,不仅在于要保证发射机的安全稳定运行,还要保证发射机房的播出的画面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播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如此看来,广播电视发射台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广播电视发射任务,可是要想做好发射系统的控制和监测的工作也不容易,因为我国内现有的监测控制系统的设备较为落后,控制方法也因为机械操作过于简单而达不到及时掌握发射机的工作状况的目的。所以,正试图提高发射器的各种性能而对设备进行监测。总体设计

一个系统结构的如何组成,该使用哪种网络,其实和该发射机的机型、数量、与控制室的距离以及系统设计的功能等各种数据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若说要强调中波广播发射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构成,强调的便是该系统结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又是属于哪一种网络结构等。再者,说到发射器的归类,可以从我国当前应用的情况来谈,中波广播发射机计算机监控系统就可以分为现场直接式和现场分布式两种类别。其中,现场直接式是由计算机和多功能数据采集控制两部分组成的;而现场分布式由网络、上下位机三部分组成的。如图 1所示。监控系统的实现

在发射台,为了实现实时监控系统,首先,需要配备一个下位机。如果下位机性能的优良程度能够得到保证,那么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也就得到保证了。下位机的配置即是将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结合在一起。然而在目前有一下三类技术成熟、较实用的下位机:工控 PC 下位机、可编程控制器 PLC 下位机、STD 下位机。

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结合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数据参照,设计上预备采用一种,如果下位机的安装位置比较靠近发射机的地方,那么就能尽可能地缩下位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接线距离,那么也就能大幅度地减少发射机产生的干扰,也就相对减轻了对系统的影响,这就是用下位机控制一套节目发射设备(主/备机)的方案。从性价比和技术性能方面上考虑,为挑选一台实时监控系统的下位机,西门子 S7---200 系列的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以胜任。

第二个构建实时监控系统的关键,也是整个系统的枢纽,即上位机。为了避免发生出现故障而使整个系统的瘫痪,而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采用工作稳定的工控 PC 机。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所以也采用了双上位机的备份。两台上位机可以同时收集并发送下位控制命令,一旦在程序中出现不知名故障,在这个双热备份系统中就能实现立即自动无扰切换,不至于完成系统瘫痪的后果。S7—200 系列的 PLC 可编程控制器因为无法达到直接与两台上位机同时通信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自行配备 1 套人机接口设备。为了保证系统间接实现上下位机之间的成功通讯,即需要配置一个简称为前置通信机的设备,也就是 1 套 S7—300 系列的 PLC 可编程控制器。需要强调的是,前置通信机还要采集与切换控制信号源。系统功能实现

3.1实时指标检测

各指标在一个较短时间内的变化不大,当发射机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时,可以默认为是在同一时刻读出的。

其中监控系统里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能够实现实时检测和记录发射机的各

种指标数据。但是对于这种发射机的实时指标检测,HARRIS 是做不到一次完成的。因为对于1 台 50kW 发射机每1 次只能读取 1 个控制器检测的数据的发射机来说,想要读取读系统数据、读电流数据、读电压数据、读温度数据、读状态数据等多种甚至全部数据来说共需向发射机发送 30 多条指令,其中的耗时长达数秒钟。

3.2 故障判断和处理

发射台监控系统总是会偶尔出现各种问题,那么,对故障的原因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正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故障判断和处理方法是否正确是整套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因此决定着监控系统整体的实际价值。

故障也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和严重故障。可维修故障和不可维修故障。然而在运行过程中发射机可能出现的故障是比较复杂的,若只是轻微故障,比如说信号源波峰电压过大,所以造成的瞬间过调制故障这类情况的发生,说明是对发射机正常工作没有造成影响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只需提醒值班人员注意,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就行了。一般故障也有可能是单一功率模块发生故障,即使这种故障发生,发射机仍可运行,所以一般故障是指未对发射机造成严重的伤害。维修方法也只是需要保持发射机运行稳定,降低发射机的功率,待停机后检修即可。严重故障指造成严重伤害而使发射机无法工作的故障,必须立即停机检修。

D1500广播电视发射台 篇2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的电子设备大量采用了集成化电路和大功率模块。它们普遍对电网电压的质量要求较高, 对浪涌电压承受能力较弱, 因此成为雷电浪涌电压侵入的薄弱环节。防雷保护日益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雷电的形成及其特征

地球自身带负电, 电荷总量约50万库伦。因地球上空存在带正电荷的电离层, 形成指向大地的大气电场 (晴天时地面附近约120V/m) 。雷暴云形成时, 云底负电荷在地面感应产生正电荷, 云地间电场与晴天电场相反, 从地面指向上。当云中、云际间、云与空气间场强超过空气击穿阈值时, 产生空气的击穿放电, 即云闪。当云与大地及地面物体间的场强超过空气击穿阈值时, 产生云地之间的击穿放电, 即地闪。雷暴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与各种尺度及不同相态的水成物粒子, 通过扩散、离子俘获、粒子间的碰撞分离等过程, 使不同尺度粒子携带上不同极性的电荷, 在气流和重力作用下发生分离, 形成正负不同极性电荷区。当云中电场达到100kv/m以上, 一般闪电就会发生。

雷电破坏电视发射台的主要途径

———雷电波从电源线侵入

———从光缆、电缆、天馈线路侵入

———电视发射台附近落雷的地电位反击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主要涉及:

一、发射天线的直击雷保护

1. 发射天线和建筑物防雷措施

广播电视发射台都设有发射天线或天线塔, 一般铁塔和天线位置是地面建筑的最高点。天线塔本身既可成为防雷的避雷塔, 也可能变成引雷器或产生感应雷的导体, 因此, 它是防雷的第一关。

(1) 按照国家1994年颁布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及其他标准设置好天线塔避雷针。铁塔接地网形状, 密度可根据地形、防雷等级、天线塔种类来设计, 天线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Ω。

(2) 认真计算天线塔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并留有充分余地, 当其他建筑物不在保护范围时, 可考虑设计多支 (等高或不等高) 避雷针保护方案。在一些地形突出的高山发射台, 带雷云层又低时, 天线塔避雷针防雷是有限的。可采用设置避雷针和消雷器相结合的方案, 并且在房顶、房角或利用围墙、栅栏装设闭合的避雷带、均压网。引流线应视建筑物结构和布局进行设计。一般情况, 均压网格不宜大于5米。均压网、避雷带应接有多根引流线。

2. 雷电的活动规律是, 对于发生过雷击的地点和入侵通

道, 下次雷击时, 更容易再次遭受雷击, 所以外部防雷每个环节都重要。如果外部防雷不能担负直击雷防护的任务, 那么它将是一个引雷工程, 而不是防雷工程, 设备反受其害。直击雷防护的完善与否, 关系到感应雷防护的基础是否牢固。因为直击雷防护是感应雷防护的基础。

二、广播电视发射台感应雷的防护

感应雷的防护主要包括电源系统、天馈信号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护, 等电位联结以及接地等。根据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情况, 主要针对电源和天馈进行防护, 同时为了均衡雷电对于设备的冲击, 等电位联结的措施必不可少。

1. 电源系统的防雷以及过电压保护

据统计, 雷击事故中, 从电源线路侵入感应过电压损坏设备占较大比例, 所以电源的防护是设备防护的根本和基础条件。我们可以对电源分为三级保护, 使浪涌通过电压逐级泄放入地。

A、按照分级泄放原理, 可在总配电箱端加装防雷器, 使大部分雷电能量在此泄放。

B、在发射设备室的配电柜内安装电源单相防雷。

C、室内所有插座全部更换为具有防雷功能的插座, 将有效防止雷电从电源线路上侵入并损坏设备。

2. 发射机天馈线部分防护———室外引入线防雷措施

室外引入线是指台内各种发射设备馈线、吊馈管的钢绞线及固定架、铁塔过桥和塔灯电源线、各类管道、各种视音频信号线、通信线等。在雷电天气, 引线外皮很容易将感应电压引入机房, 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电器阻塞。

(1) 保证馈管两端良好接地。馈管在进入机房前, 外皮还要就近与地网连接, 吊馈管钢绞线、固定架、过桥每隔一定距离逐点接地。

(2) 各种引线要使用屏蔽电缆, 进入机房前屏蔽层应就近与地网连接。引线较长或条件允许时, 进入机房前水平埋入地下, 长度最好在10米以上。若无屏蔽电缆, 可将引线穿入铁管, 按上述要求埋入地下。引入机房的电缆中如有不使用的芯线, 也应在两端良好接地。

———室内设施的防雷措施

(1) 机房内应用铜皮铺设地网, 通过多点与室外地网良好连接, 从而营造等电位环境。

(2) 根据台内实际情况可采用防雷保护元件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3) 机房内屏蔽接地、机壳接地、电源接地 (中性线、零线) 、工作电路接地、过压保护接地等要统一、就近与机房共用地网可靠的连接。

结束语

广播电视发射台接地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台;保护接地;机房;设计;方案

1.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接地系统的分类及其作用

广播电视台发射接地系统不但保护电视台的机房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和机房电源系统安全运行。同时能保护电视台工作人员免遭静电损害与电击伤害。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接地系统按其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直流工作接地

直流工作接地也成称逻辑接地或者信号接地,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的直流工作接地是播出系统中所有逻辑电路中公共参考零电位。广播电视设施涉及到的逻辑电路通常电平较低,信号的幅度也很小,因此,地电位差或者外界磁场对其干扰影响较大,装设符合技术要求的直流工作接地,能够有效消除地电位差和磁场对播出系统的影响。在广播电视台机房中常用的直流工作接地有:串联法、汇集法、网格法三种。

1.2交流工作接地

就是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广播电视机房绝大部分的设备运行都是依靠交流电,这些设备在正常运行中必须交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一般运用中性点接入大地和中性线重复接入大地。

1.3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的作用是预防电气绝缘在损坏时,设备的外壳带电而威胁人身安全。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保护接地装置能够有效消除各类电磁辐射对电视或广播信号造成的干扰。安全保护接地有接地方式与接零方式两种,广播电视台的供电系统,基本上采用具有中性线接地的三相四线供电的系统供电,其安全保护接地要采用接零方式,就是将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导体接至零线,而不能将设备直接接地。设备接地应该从地网中引出接地母线后,再通过导线引至各个机器外壳上。

1.4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

屏蔽接地就是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在屏蔽体与地或干扰源的金属壳体之间所做的永久良好的电气连接。防静电接地就是对带静电物体或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通过导静电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的接地。在广播电视台机房安装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能对空间传播的雷电电磁干扰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1.5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也成为过压保护接地,就是为使雷电浪涌电流泄入大地,避免建筑物以及运行设备遭直击雷或感应雷等浪涌过电压、过电流的危害。防雷接地装置都应该与广播电视台所有网络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金属护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气管道等做金属性连接。

2.新建广播电视台发射塔机房接地系统方案设计

2.1广播电视台发射塔机房接地系统设计目标

在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机房内工程中,安全保护接地装置、防雷接地装置与弱电系统所用的接地极是与建筑物共用的,材料是基础钢筋。其目标是在一年年内工频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广播电视铁塔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2.2广播电视台发射台机房接地系统接地体基本要求

广播电视台发射塔机房接地极一般把楼体的基础当作接地体,楼体基础底板上下两层主筋没入建筑物外圈焊接成环形,同时把主轴线上的基础梁及结构地板上下两层主筋相互焊接成网,这样就构成了做接地体。如果接地电阻值小于或者等于1Ω,实测时没有满足相关技术需要,就必须架设人工接地体来满足需要。同时满足下列要求:一是任何环节的接地体引下线与楼体基础接地网焊接牢固可靠;二是广播电视台的机房内综合布线系统在如电缆屏蔽层组成接地网的设计时,每一段段的屏蔽层都应该保持连同同时接地;三是广播电视台的整个楼体采用等电位联结方案设计,即整个楼内所有导电部分都与总等电位联结线相互连接,譬如保护干线、接地干线以及进出楼体的管道金属件等导电元件。总等电位联结主母线通常是40x4mm镀锌扁钢沿墙内或地面内暗敷而成。

2.3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设计方案

无论广播电视发射台设有发射天线或天线塔,一般铁塔和天线位置是台站地面建筑的最高点。天线塔本身既可成为防雷的避雷塔,也可能变成“引雷器”或产生感应雷的导体,因此,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设计要求非常重要。广播电视台楼体防雷装置接地极可以采用桩基础底部钢筋网作为接地极,接地极与楼体基础地梁内主筋必须要进行钢筋焊接,同时,要利用楼体的地梁主筋连接引下线。防雷装置每个环节的接点在焊接时,不得出现虚焊、漏焊现象,确保牢固可靠,同时在焊接处要刷上防锈漆防锈,一些部件要镀锌。对于进出楼体的金属管道,在其进出处要与接地装置连接,一般是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实现。值得注意的是,防雷引下线只能单独直接入地,不能有其防止楼体遭雷击时损坏其他设备。

广播电视台铁塔防雷接地是使用铁塔自身独立基础做接地体,铁塔接地是网形状,即四个塔基使用降阻剂,距塔基半米米处用热镀锌扁钢闭和环行连接,在地平面以下半米处,把四个钢管以闭合回路方式焊接。密度可根据地形、防雷等级、天线塔种类来设计,一般台站要≤10欧。条件允许的台站可安装AR限流避雷针来降低雷击产生的二次效应。铁塔接地电阻要求是不大于4Ω。

2.4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等电位连接设计

在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机房防静电地板下,沿着地面要铺设符合技术要求的铜排,从而形成闭合环接地汇流母排。机房内所有的配电箱金属外壳、电源地、避雷器地、机柜外壳以及金属屏蔽线等穿过各防雷区交界的金属部件和系统都要进行等电位接地,此外,防静电地板下的隔离架也要等电位接地。

3.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装设注意事项

在广播电视系统安装调试时,一定要注意系统信号接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避免对系统处理信号带来一些麻烦,安全接通常要求的接地电阻比小,而信号接地所要求的接地电阻较大。当前,数字技术在我国逐步推广,一部分数字设备接地要求较高,有独立的模拟接地与数字接地,这就要求在设计时要分别接地后再汇聚接地,同时,靠近公共接地母线处进行接地效果最佳。同时日常的维护中,要不定期的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测量接地电阻,保障其可靠性。

4.如何检修接地系统

(1)按照测量接地电阻的标准,用接地电阻测量仪进行测试。测试钱应将机房发射机即可和底线连接引线断开,以免测量仪产生高压损坏设备。如果发现接地先祖增大,应及时检修恢复。以免造成事故。

(2)也可在平时利用万用表定期测量底线和中性线之间的交流电压,此数值应小于2伏。可认为底线正常。

(3)再有单机片控制发射机的系统,若发现有错误动作的现象,应及时对接地系统做必要的检查。

以上不难看出,交流地、安全保护地和避雷地是发射系统中最基本的地线。如果机房设在发射天线塔下,发射塔的避雷系统跋扈角可确保机房免遭雷击,则机房可不单设防雷保护地。但是,对于交流地和安全保护地,设备若采用保护接地的方法,必须这两种地都具备,若发射机采用保护接零的方式,可以只做一个地线,但是必须是交流地。如果可能的话,建议最好还是交流地、安全保护地分别做。则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总之,广播电视发射台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来保障保证发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护设备以及工作人员人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发射台改造设计要点论文 篇4

1.1前期勘查

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深入各台实地踏勘,了解翔实的第一手基础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各台地理坐标、海拔高度、台区的现状地形图、台站的地勘资料、台站现有建筑和构筑物的设计图纸、工艺系统设计图纸、以及现状的全景和重点部位的照片等。在此基础上开展改造设计才能够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勘查是开展设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改造性的设计任务,基础资料的收集是设计成败的关键。由于台站大多建设年代久远,加之部分台站有关原始资料的管理并不规范,原始资料几乎都无法找到,以至于改造设计无从下手。因此,现场勘查成为必不可少且极为重要的环节。现场勘查的目标是厘清实际情况,尽可能详细地掌握工程设计范围内所有系统和细节,包括场地现状、建筑物和构筑物现状、采暖通风空调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工艺系统以及周边环境情况等,为制定建设方案和编制设计成果文件提供完整、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现场勘查的准备工作既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工具准备,也包括勘查计划的制定、勘查标准的统一和人员培训,还包括有针对性的生活物资的准备,事无巨细,十分琐碎,但要求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确保现场勘查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实际工作内容的不同,勘查组的人员原则上应由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智能化、塔桅、发射、节目传输、天线等专业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业主代表组成,以便全面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有些专业不得不兼顾,但至少应由建筑、给排水或暖通、电气专业组成。业主代表应由熟悉各台站情况的当地广电局的同事担任,主要负责路线规划、协调联络,并参与勘查计划的制定。这项工作不但琐碎,而且协调工作量大。合理的勘查路线和勘查计划对提高勘查效率和勘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以上要求,勘查出发之前应通过各种渠道,先期收集现状的基础资料,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现场踏勘的工作效率。有些专业可以根据先期收集到的甲方需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做成查勘表格的形式,带到现场填写,以提高效率。出发前的协调和培训会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会上,勘查组成员应汇总发布相关信息,协调任务,统一勘查标准和要求。勘查工具必需品包括电脑、纸、笔、文件夹、卷尺(5~7.5m)、皮尺(30~50m)等,最好配备数码相机、GPS定位仪、激光测距仪、望远镜、手电筒。手机的拍照功能可以满足一般场景的勘查需要[2]。但高性能的专业相机的感光元件较大,照片的分辨率比较高,在细节的记录上有更大优势。勘查工作重在细节,在内业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细节有可能对今后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到达勘查现场后,首先要核对前期收集到的.资料,并与台站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补充收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有些台站确实没有前期资料,应在现场绘制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图。这项工作需要一定设计经验,通过外观的勘查应能够看出建筑的空间关系、结构形式和主要建筑材料。这些工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成。然后,根据绘制的草图进行现场测量。测量过程中,尺寸宜总分结合、相互校验,尽可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给排水、暖通和电气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同步开展现场勘查工作。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发现,电气专业的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由于电气工程的特殊性,隐蔽工程量较多,加大了相应勘查工作的难度,这要求电气专业的勘查人员应有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对现场进行拍照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拍照过程中,有以下3点应引起注意:(1)拍照应有一定的思路和顺序,比如从大门开始、逐步向后;从全景到局部细节等。(2)全景照片一定要有,并且应尽可能囊括台区和相应周边的环境信息。对台区较大的情况,宜采用全景模式进行拍照。从而可以通过照片,对台站的全貌形成比较全面完整地了解。(3)对重点部位,如严重损坏的部位、配电箱柜、空调铭牌等要重点拍照,须保证清晰,并与设备一一对应。完成现场勘查后,应及时对现场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翔实、完整地完成现状图纸和考察文件,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创造条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在现场就完成现状测绘图的绘制和勘查报告。

1.2方案确定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除了收集原始资料外,对台站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地了解也十分重要。在台站现场对工程重要的技术环节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论证和交流,现场提出初步的方案设想,并当场与使用方进行初步沟通、讲解。这样的工作流程,不但有利于工程技术方案的切实可行,而且能够第一时间取得使用方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设计人员的初步工作并不能完全满足台站的全部使用需求。在台站现场,勘查人员应向使用方做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双方达成互相理解和支持,可以为后续工作留出适当的空间和条件。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基础设施的改造设计是一项繁杂而琐碎的工作,综合性比较强,除了建筑物部分维修改造,台区的室外工程,有的还包括台区外道路、供水、供电线路、桥梁维修等,涉及的专业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智能化、塔桅等专业。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以下内容须特别注意:(1)由专业的单位完成专业的工作。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3],对于比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线路、高大挡土墙、护坡工程等,这些市政设施,由于地域性的设计经验、设计资质等原因,宜委托当地专业设计部门进行专业的设计。(2)对于节能、消防等系统性的工程,由于工作范围和工程投资所限,无法完成全系统的改造的设计内容[4],应结合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按照现行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提高工程的质量,改善使用条件。(3)由于结构专业的安全性和复杂性,对于结构改造应特别注意。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大部分建筑的建设年代都已很久远,当时的结构设计与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差别较大。因此,在缺少详细的原结构设计资料的情况下,对原结构的改造或加层等设计内容,应明确提出建议不予改造。本着对业主负责、对工程负责、对设计人员负责的态度,应在尽可能了解业主的实际需求、同时参考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

1.3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作为改造性项目,设计文件应尽可能完整。设计文件中对现状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改造较大的项目应绘制现状图,附在设计文件中,以便工程造价部门确定改造的工作量。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应明确改造和保留部分的分界线、改造的具体内容、改造的做法以及拆除的做法,并对可能产生的不确定因素标注明确的提示。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高山台站的特点,在方案制定和选材上应突出针对性和适应性。比如,高山台站的气候条件大多比较恶劣,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造成大部分台站外墙面层脱落严重,墙面发霉,迎风面外墙内侧大多有渗水现象,内墙涂料起皮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在设计中应重点提示砌筑工程提高砂浆饱满度,并建议内外墙面抹灰使用防水砂浆;部分台站多遇雨雪大风天气,在外窗选型上应尽可能突出气密性和水密性要求,选用平开窗或上悬窗,不宜选用推拉窗;为有效减轻潲雨,建议在每扇外窗上做不锈钢雨罩;屋面材料宜选用卷材,少用块材;遇到林木较多的情况,屋面排水尽量选用外排水或坡屋面,减少使用平屋面和内排水,以避免因树叶等杂物堵塞雨水口,造成漏雨隐患等。关于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的消防设施,由于台站的地理位置和场地条件,在勘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高山台站都没有室外消防水池和泵房。但现行消防规范又明确要求对于新建建筑必须设置消防水池和泵房,而很多台站或由于场地小或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原因,无法实施消防水池。鉴于消防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可考虑采用整体消防水箱的方式替代消防水池,但鉴于防火规范中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这种做法还有待当地消防审批部门的确认。在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项目日常设计工作中,往往遇到如下问题:(1)各专业之间日常协调不足,改造设计工作繁琐复杂,如果相关专业配合力度没有及时跟进加强,临近设计成果文件交付日期时,可能存在较多校审修改的情况,对成果文件质量是更大的考验[5]。(2)由于台站实际情况变化、甲方更改需求等多种原因,成果文件修改次数较多,往往工作量增加很多,但是成果改善程度可能有限。这对团队工作的效率以及团队工作热情影响较大。以上问题基本均属于工作细节,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责任心至关重要。通过主动协调、及时公告、或者有针对性地对团队成员进行通知督促,形成认真、严肃的工作氛围[6],以及加强校审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出图出版的流程控制等办法,都能降低以上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质量管理程序和规定是多年来项目管理积淀下来的成果,是众多前辈的精华总结,是项目开展的依据和保障。在项目实际进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程序和规定办事,养成好习惯,会让团队和自身都受益。同时,要给各个环节,尤其是给校审环节留出足够的时间。

1.4施工配合

设计文件的提交并非意味着设计工作的结束。在工程的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还要进行施工配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技术问题。这不仅是设计工作的延续,也是整个设计作品得以最终实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部分的工作既重要又复杂、繁琐,周期较长,对设计人员合理、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7]。设计人员必须注意保持细心耐心,与各方人员加强沟通。施工配合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计交底、图纸会审、随时解答和处理施工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阶段性验收等。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尊重已经出版的设计文件,因为这些设计文件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审批环节后形成的,是整个工程最重要的文件依据之一。对设计文件的变更和修改,应非常慎重,要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技术上的可行性、各专业的协调性、使用上的耐久性和易维护性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在具体处理设计变更或工程洽商时,要进行深入细致地沟通,了解提出变更一方的真实意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参建各方所处位置不同,各自的着眼点和关注点不同,各自的利益和诉求也不尽相同,作为设计单位应当站在工程全局的高度上,客观公正地处理相关技术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类往来文件非常多。这些文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记录资料,是工程实施过程的可追溯性的重要体现,应引起配合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来往文件的管理上要注重条理性和及时性,保证沟通有记录,修改有依据。

2结束语

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的设计工作艰苦、繁琐,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踏勘、测绘、沟通交流到完成设计,这一完整的设计过程是对责任心和业务水平的考验,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能够为艰苦工作在一线的广电同仁们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为广电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3.

[2]冯志成.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控制测量平面及高程精度[J].工程建设与设计,,(1):111-113.

[3]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60.

[4]于祥义.工程建设中设计工作对建设投资的重要性[J].低温建筑技术,,(4):63-65.

[5]李辉山,马婕.基于管理协同思想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14(7):70-73.

[6]吴伟巍,侯艳红,成虎.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工程项目管理[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9(4):129-132.

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自动化建设 篇5

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自动化建设

作者:王滨 祁亮 李家峰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6期

摘 要:本文介绍了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的基本概念、特点,根据我国各级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自动化建设的意义、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并提出了发射台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 数字广播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b)-0239-0发射台自动化定义

发射台自动化是指以自动化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实现对发射台在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调度、发射、监测的各个业务环节以及发射台(站)的相关辅助设施、机房环境、安全防范及办公业务的监控、监测和管理功能,同时具备与上一级系统或管理中心实现通信功能的系统集成体。发射台自动化的特点

发射台自动化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发射台在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调度、发射、监测各个业务环节的控制、监测和管理。系统具有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特点,某一部分的故障或退出,不影响其它系统及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系统还具有人员统一认证、系统安全和监控等辅助管理功能。发射台自动化建设的意义

广播电视发射台是国家重要的播出宣传机构。随着信息技术和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包括地地面数字电视和CMMB(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发展,数字广播电视设备和CMMB发射设备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对发射台站的设备更新和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发射台自动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靠传统的人工,手工操作、监测、记录大量的设备状态及参数已不能满足快速、准确、大信息量等要求。因此,发射台自动化是广电行业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广电行业把握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行业优势的必然要求。发射台自动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发射台的工作效率

广播电视发射台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房屋建筑及动力系统,包括各种机房、电力、供暖及空调等;另一部分是工艺系统,包括节目传输、节目调度、发射机、天馈线等系统。这样

一个拥有繁多技术系统的综合设施,有大量的维护工作量,需要一个庞大的维护管理队伍,同时对维护人员的技术素质也有较高要求。

通过在发射台建立自动化系统,可实现高效的自动巡检、记录,上报等工作,一方面大大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非人工系统(全台自控)具有操作一致性好的特点,可以避免误操作等人为因素,从而可以实现大大提高发射台工作效率的目的。

3.2 有利于提高发射台的安全播出水平

安全播出时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生命线。发射台工作人员常年在高频、高温和高噪声环境下昼夜轮班,周而复始的频繁巡机、操作等,劳动强度大,易疲劳造成操作差错,而且很难安全、实时的反映并记录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使安全播出形成较大隐患。

自动化系统建成后可有效、科学的调配发射台人力、物力等资源,通过规范的、程序化的自动操作,可以实现降低停播率、错播率的目的,提高发射台的安全播出水平。同时通过设置监控和报警系统,实时监测重要设备和重要场景的状态,从而保障系统设备和能源供给状态安全以及发射台环境的治安安全。

3.3 有利于提高发射台站的管理水平

发射台的自动化可以促进台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可以使节目播出发射的流程更加紧密、合理。完成发射台内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后,通过各个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可实现“无人值班、有人留守”的要求。另外,通过各发射台(站)与中心台(站)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网,可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上级主管部门与发射台(站)快速、有效、实时的信息交流,为将来组建全省乃至全国的无线覆盖网络奠定基础。总体目标

以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手段,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及设计,建设一个自动化水平高、系统运行可靠、互联互通的发射台(站)自动化管理系统,提高发射台的工作效率、安全播出水平和管理水平。基本原则

5.1 先进性

系统建设应符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及存储、系统控制、网络传输等关键技术应采用主流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发展方向,便于功能扩展和平滑升级。

5.2 兼容和可扩展性

系统建设所采用的控制协议、接口协议、传输协议等应符合相关国际、国内标准,系统规划应确定上层接口协议,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在今后的扩展和升级中,便于各控制设备的接入。系统应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今后功能和规模的扩展。

5.3 可靠性

系统应支持无间断共组哦,运行稳定,采取强电磁场环境下的抗干扰措施,关键设备应进行冗余配置,应具有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在设备操作方式上必须具备手动应急操作功能。

5.4 安全性

系统应采取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病毒感染,黑客攻击;具备完善的权限管理和认证机制,防止非授权用户使用。

系统网络应具备完善的隔离机制,通过网关、网闸或防火墙将自动化业务网与其它网络隔离,如果条件允许可进行物理隔离。

5.5 经济性

系统建设应充分利用台内现有资源,选择适用性、兼容性好的技术和产品,避免重复建设,保护投资的有效性。各地发射台在自动化系统建设时应考虑适合自身特点来确定建设规律和设备类型。建设内容

发射台自动化建设内容可以分为:核心业务自动化、公共业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对外接口等。

6.1 核心业务自动化

发射台工作的核心是保证可靠的接受节目信号,并根据要求按时、满功率、高效率的完成节目发射任务。因此,发射台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即节目传输调度、发射台管理、节目监测和交换调度。

6.2 公共业务自动化

为了保障发射台的正常、可靠运行,公共业务自动化建设内容主要指发射台内各配套设施的自动化。主要包括:消防监测、安全防范管理等。

6.3 办公自动化

有人值守的发射台站宜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应与核心业务的自动化网物理隔离,或通过防火墙、网关隔离。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子邮件、公文处理,设备管理等,各台站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6.4 对外接口

发射台站自动化系统应具备远程管理接口,可以根据要求通过专用网络在远程完成对发射台内各设备的监测功能,并可以根据需要完成控制功能。规划建议

发射台自动化系统应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和设计,各台站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和实际业务情况不同,选取合适的建设内容。

系统在设计时应全面考虑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方案,预留各模块的接口。在建设时应首先建设核心业务自动化系统,其次为公共业务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的对外接口可根据需要建设。

参考文献

[1] 尹晓彬,崔向明.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践和完善[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4).

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措施 篇6

雷电是一种携带巨大能量的自然现象。云层形成过程中, 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等作用下, 正负电荷在云层不同部位积聚, 当达到一定程度, 云与云、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 产生雷电现象。人类至今不但不能利用雷电的能量, 还经常遭到雷电的危害。

雷电主要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直击雷是带电雷云和大地之间放电造成的。当带电雷云层很低, 周围又没有异性电荷的云层时, 就会在地面或者建筑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 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时, 发生击穿空气向地面或建筑物直接放电, 形成直击雷。直击雷放电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 放电过程极为短暂, 约为50~100μs。感应雷的形成原因有两种, 由于带电雷云的先导作用, 雷云附近的导体或输电线路上感应出异性电荷, 当雷电对附近目标或接闪器放电时, 它所带电荷迅速和放电物所带的异性电荷中和, 而雷云附近的导体或输电线路上感应的电荷变为自由电荷, 形成对地局部感应高电位, 它要从距离其最近处、电压低处或元器件最易击穿处寻找放电通道, 从而形成感应雷。另一种感应雷是在直击雷通过放电物体放电时产生巨大电流, 这个迅速变化的电流必然在周围产生瞬变的强大磁场, 使其附近的导体感应出高电压并寻找放电通道, 从而形成感应雷。

直击雷由于能量大, 对建筑物和人、设备危害甚大;而感应雷作用范围宽, 雷击概率远大于直击雷, 对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危害更大;有时二者又相伴存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台, 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日益增多, 暴露在室外的线路越来越长, 遭受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多, 再加上现代电子设备中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 印刷电路板的线间距离越来越小, 使得设备抗雷击能力越来越弱。对于设在高山上的发射台, 由于地形特殊, 更容易遭受雷击。

2 发射台 (站) 防雷措施

要作好防雷工作必须要增强防雷意识, 把防雷保护看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在设防中要把国家和行业防雷技术标准与发射台地理环境、建筑设施、设备分布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防雷方案。根据我们的实践, 应该注意从四个方面进行防护。

2.1 发射天线塔和建筑物防雷措施

无论广播电视发射台或微波站都设有发射天线或天线塔, 一般铁塔和天线位置是台站地面建筑的最高点。天线塔本身既可成为防雷的避雷塔, 也可能变成“引雷器”或产生感应雷的导体, 因此, 它是台站防雷的第一关。

(1) 按照国家1994年颁布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及其它标准设置好天线塔避雷针。铁塔接地网形状, 密度可根据地形、防雷等级、天线塔种类来设计。重要发射台或微波枢纽站天线塔接地电阻要≤5欧, 一般台站要≤10欧。条件允许的台站可安装AR限流避雷针, AR避雷针是90年代防直击雷的先进产品, 能有效降低雷击产生的二次效应。

(2) 认真计算天线塔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并留有充分余地, 当其它建筑物不在保护范围时, 可考虑设计多支 (等高或不等高) 避雷针保护方案。在一些地形突出的高山发射台 (站) , 带雷云层又低时, 天线塔避雷针防雷是有限的。可采用设置避雷针和消雷器相结合的方案 (消雷器在我省402微波站安装后效果很好) , 并且在房顶女儿墙、房角或利用围墙、栅栏装设闭合的避雷带、均压网。引流线应视建筑物结构和布局进行设计。一般说, 均压网格不宜大于5m。均压网、避雷带应接有多根引流线, 在建的房屋可考虑与建筑结构内的钢筋良好连接。

2.2 电源系统防雷措施

实践证明广播电视发射台 (站) 大量的雷击是由供电系统引入, 特别是由感应雷产生峰值很高的浪涌电压对设备破坏比较常见。因此, 对供电系统应采用分层设防设计方案。

(1) 台站自维的架空高压线路应安装架空避雷线, 长度为300~500m。避雷线 (除终端杆外) 每杆作一次接地, 终端杆上增装一组避雷器。若已建线路加装避雷线有困难, 可在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三或第二、四杆上各增设一组避雷器, 同时在第三或第四杆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这样可使架空高压线路引入的感应雷得到较好的泄放。

(2) 发射台自维变压器的高压侧和低压侧要安装动作灵敏、容量大的避雷器 (如果架空高压线终端杆距离变压器很近时, 变压器的高压侧避雷器可和终端杆避雷器统一考虑安装) 。变压器接地电阻 (中性点直接接地) 要低于允许值。保证感应雷电流 (电压) 通过高、低压避雷器向“地”再次泄放。如在建设中的线路, 变压器的位置要尽可能选在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另外, 低压入户线应采用铠装电缆直接埋地引入, 两端金属外皮要保证就近良好接地。

(3) 在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电源上, 微波供电设备模块电源前再次安装压敏电阻等避雷装置, 进一步消除残电压。

2.3 室外引入线防雷措施

室外引入线是指台 (站) 内各种发射设备馈线、吊馈管的钢绞线及波导固定架、铁塔过桥和塔灯电源线、各类管道、各种视音频信号线、通信线等。在雷电天气, 引线外皮很容易将感应雷或感应电压引入机房, 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电气阻塞。

(1) 保证馈管两端良好接地。馈管在进入机房前, 外皮还要就近与地网连接, 吊馈管钢绞线、固定架、过桥每隔一定距离逐点接地。

(2) 各种引线要使用屏蔽电缆, 进入机房前屏蔽层要就近与地网连接。引线较长或条件允许时, 进入机房前水平埋入地下, 长度最好在10m以上。若无屏蔽电缆, 可将引线穿入铁管, 按上述要求埋入地下。引入机房的电缆中如有不使用的芯线, 也应在两端良好接地。

2.4 室内设施的防雷措施

(1) 机房内根据设备摆放情况, 用铜皮铺设地网, 通过多点与室外地网良好连接, 从而营造等电位环境。

(2) 根据国标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和实际情况, 科学的、有重点的采用防雷保护元件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例如同轴电缆保护器 (CSP) 、高频信号保护器 (HFP) 、数据线保护器 (DLP) 和音频线保护器 (TLP) 等。

(3) 机房内屏蔽接地、机壳接地、电源接地 (中性线、零线) 、工作电路接地、保安接地、过压保护接地等要统一、就近与机房共用地网可靠的电气连接。高山台站把机房铝制门窗、暖气管、水管、走线架等各种导体就近与母线或地网连接。

3 实施防雷措施中注意的问题

(1) 根据IEC-1024、IEC-1312规范中关于防雷分区和等电位连接的概念, 即根据雷击在不同区域的电磁脉冲强度划分防雷区域, 并在不同的防雷区域的界面上进行等电位连接, 能直接连接的金属物直接连接, 不能直接连接的 (如电力线路、信号线路) 则依据不同防雷区域的科学划分, 采用不同防护等级的防雷设备。实践证明这种分区等电位均压连接, 是防雷的有效方法。台站在铺设地网时应把避雷针接地、建筑物接地、铁塔接地、电源接地 (中性线) 、机房与设备保护接地统一连接起来, 达到等电位连接。采用这种共地模式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减小不同接地点的电位差, 这要求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和地线截面要足够大。实践证明, 在雷击电流通过“地”向大地呈半球形散开, 离接地体20米以外地方, 电位已近于零。当一个台站铁塔、变电室、机房等防雷区域互相之间距离大于40m时, 可采用分区域铺设地网, 分别接地的方式。

(2) 要想达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接地质量十分重要, 各种接地线与地网必须保证可靠电气连接, 焊接点要进行防锈处理。在岩石多的高山台 (站) 接地点可填加盐、木炭、铁屑等, 也可使用GDSZ系列高效降阻剂、DDT系列导电混凝土等新材料, 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地。要作好地网维护工作, 定期测试各点接地电阻, 保证接地电阻达到设计要求。

(3) 要定期调整防雷元件放电间隙, 检查各类保安器件、避雷器接触点是否良好, 是否失效等。

总之, 广播电视发射台 (站) 防雷工作, 首先要设计一个科学的, 符合实际的防雷方案。其次, 要严格落实定期检测、维护制度, 这样才能保证有备无患。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然后结合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特点, 详细阐述了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措施以及在防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D1500广播电视发射台 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机;自动控制

现代科技技术在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发射台所应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出现,为现代广播发射台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发射台运作的效率、稳定性。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应用到广播电视中后,所能够实现的功能是多个方面的,主要有:遥信、遥测、遥视;音频、视频的监听、监看;监视发射台机房环境;联动警报;发射台各项数据存储、传输监控;发射台运行日志管理;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等。下文主要针对广播电视台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

一、发射机自动控制子系统

发射机自身在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的过程中,会为系统的接驳提供相应的通讯接口,而发射机的产品生产厂家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跟针对数据采集模块所提出的不同需求来对其中各个结构进行转换,通过这一方式,能够直接使得发射机自身的标准直接转变成为TCP/IP网络接口。同时,自动控制子系统,还可以直接使用发射机中所存在的控制设备、数据交换机等设备进行良好的通讯。尤其是在发射机的控制设备在有数据经过的时候,其逻辑控制器便会在发射机自身所接收到的回传数据进行对比解析,其解析完成之后的数据还能够直接通过以太网口之上所存在的上报软件进行上传。从而进行结构定义编程以及协议解析。在完成定义工作之后,便可以对控制器的各项数据采集过程中进记录。而上行指令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负责对发射机数据进行采集,下行数据在在期间则是起到对发射机进行遥控的作用。

该控制系统的运作流程可以直接理解成为:数据收集、模块功能透传、逻辑控制解析上报下发、嵌入系统显示以及工业集成电路,这一运行模式事实上就是利用ARM与LINUX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来将各种不同的设备并且极为极为常见开关量、模拟量、RS485、RS232等多个方面利用接口转接的方式来转换成为相应的以太网口,并且在使用TCP网络协议来进行通信操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在相应的模块之中自建WEB服务器,这就切实有效的实现了远程调试和现场试机的功能需求。是其中进行相应的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只要在网络中的任何区域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都能够直接利用其来登录到模块之中的WEB服务器之上,并且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将其直接输出到相应的控制端之上,从而使得远程调试工作和发射机能够在这期间迅速的完成。并且使得系统内部所采集的数据都形成完全统一化的标准形态。发射机的采集控制器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嵌入式的ARM9来作为自身最为核心的单元,这一功能的存在不但能够使得系统具有是主备机倒换控制、参数采集等功能,还能够进行开关遥控关机以及定时关机等等,同时,还为控制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提供了相应的程序升级、程序类型库等方面的备用方案,这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通常情况下,在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仅仅使用一台采集器便能够完成对多套不同节目中所涉及到的发射机、激励器参数采集、监视等功能运行处理。如果其中所涉及到的上位软件也使用B/s形式的架构,那么该机构自身也就具有了后期维护的便利性,以及客户端扩展简便的特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射机嵌入式ARM9采集器功能实现的具体方式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采用主备发射机互为主备的工作方式,即主备机之间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随着发射机的工作情况发射机的不同主备关系也随之变化,大大地提高了发射机的工作寿命。

1.2、可以分别定义A机和B机的工作时间段

1.3、A机、B机的高压状态,是彼此自动开关机的互锁条件

1.4、天线位置为开机的必要条件

1.5、A机、B机的高压状态锁定天线闸自动倒换驱动

1.6、可以预设倒机的功率门限以及延时时间

二、广播电视监测子系统

当RF信号在输入到调谐器中后,便可以对AUDIO信号进行调解模拟,并且把信号经过处理之后输入到CPU之中,再对音频数据进行压缩,最后直接将其传送到广播缓冲区中进行存放。而调谐器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各项场强指标直接数字化之后,传递到CPU中,交由处理器来进行处理。CPU内置的场强变化在和程序以及接收的数据进行各方面对比之后,才能够得出当前实际的场强指标。而在这期间,广播卡模块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模拟出来的广播信号进行相应的压缩、判断、分析,并且把分析的结果直接上报到上位软件之中。而实施音频利用回传的方式来通过CPU把音频进行数字化压缩之后,上位软件则可以直接使用该数据。

三、环境监测系统及安防子系统

本子系统的具体设计原理:DI这一输出方式的报警传感器安装方式是直接将所有传感器都接入到模块的DI输入端子中。而DI输入上所存在的传感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有两个报警状态,也就是0-报警、1-不报警,而在DI输入的回路窜入DC24V则是为了能够让DI输入自身便能够形成串联的回路,并且在传感器中所存在的报警节点就基本等同于整个回路的开关,并且这一部分由传感器中所存在的继电器装置来对回路进行控。当传感器自身的报警回路在这一过程中则是将导通采样模块的光耦直接定义成为1,在不报警的情况下,回路自身则是保持在短路的状态之下。光耦不起作用定义为0。DI输出的传感器在本系统中包括:微波红外双鉴传感器、红外对射传感器、玻璃破碎传感器。

低压配电数据通过采样模块与低压配电分电箱中的数字表头提供的标准RS485接口进行对接通讯。通用MODBUS—RTU协议;空调数据(室内温度,湿度信息)通过采样模块与空调控制器提供的标准RS485接口进行对接通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之后,对于当前电视发射台的信号发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保护、帮助作用,这能够使得广播电视台站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执行各项工作,完全由自动化控制系统来确保广播电视信号所具有的稳定、安全性。这对于广播电视台的自动化发展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滨,祁亮,李家峰.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自动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2]吴升恒.广播电视发射中心综合监控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S1)

[3]李德强.县级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监测系统的自动化改造[J].中国有线电视,2009(05)

中波广播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 篇8

【关键词】监控;输出功率过低报警;监控电路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波广播在传统的维护基础和方法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集中监控和统一管理成为中波发射台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广电事业的迅速发展,机房数量不断增多,节目安全播出和技术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繁杂。积极探讨新的维护体制,采用新的维护管理模式对广播节目安全播出稳定运行就显得尤其重要。自动化监控系统是一项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其功能,以实现广播监控系统对中波进行遥控、遥测,实时监视运行参数,并能自动监测和处理系统内各种设备。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维护成本,实现广播领域的少人值班,甚至无人值守的条件下能准确、快捷的监测到发射机的所有运行状况,对其工作状态做到实时监控,让安全播出具有完善的技术保证。

2.系统总体结构及功能

中波广播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具有以下四大功能:

(1)发射机指标参数监控。

(2)发射机输出功率过低报警。

(3)原理结构监控。

(4)信号转换监控。

2.1 发射机指标参数监控

DAM发射机是中波广播发射机的一种机型,其原理结构及默认采集的各种参数。从整体观察窗口中用数字来显示发射机的各项参数和其它参数值大小,其中,中波广播发射机监控参数包括:发射功率、主电压、主电流、调幅度、带通驻波比、+22V、-22V、+8V、-8V、射频驱动、天线驻波比等十二项指标参数。发射机指标参数基本信息是每套节目对应有多个基本参数设置,可进入该画面操作,并且存储本次设置的信息及更新以前的设置信息。

开关量状态参数为振荡器、缓冲放大器、预推动、射频放大器包络、输出检测板+5V、输出检测板-5V、输出检测板天线驻波比、输出监测板带通驻波比、模拟量输入板+15V、模拟量输入板-15V、A/D转换板+15V、A/D转换板-15V、A/D转换板+5V、A/D转换板错误、直流稳压器+5V、直流稳压器B-、调制编码板电缆联锁、连锁外部、主电源过压、主电源过流、欠推动、过推动、联锁风、高压电源失效、现处于本地控制、现处于遥控、电压驻波比自测正常/失效。故障;低功率指示、中功率指示、高功率指示、升功率指示、降功率指示,天线到位指示。

2.2 发射机输出功率过低报警

每台发射机采集器对各参数门限值进行报警,报警表现形式依据设置不同最多可设置12各模拟量名称,包括量程上下限、报警上下线、报警类型、报警延时、系统和单位的设置以及对应参数是否在监视画面显示等等。以下是其中几项报警过程:

报警上限:是根据采集的发射机中不同的数据而定,不同的发射机不同的数据的指标数值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时段不同天气季节显示数值也有所不同,可依据本台要求自行设置报警上限,并留出一定余地。当报警值是负数时取报警上下限的小值。

报警下限:是根据采集的发射机中不同的数据而定,不同的发射机不同的数据的指标数值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时段不同天气季节显示数值也有所不同,可依据本台要求自行设置报警下限,并留出一定余地。当报警值是负数时取报警上下限的大值。

报警延时:对采样参数的一个滤波作用,防止采集数值短时间超限造成误报,只有所采集数值在所设置的时间内始终超限才会报警。

2.3 原理结构监控

发射机原理结构监控画面,超过各参数门限值,进行报警,报警表现形式为模拟量参数值颜色变化,开关状态量绿灯点亮时表示该状态参数为正常运行状态,红灯点亮时该状态出现报警态。控制部分当按钮按下并起作用时,对应的状态灯点亮,通过控制量按钮可对发射机进行遥控。

中波模拟量参数为每个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发射功率、主电压、主电流、调幅度、带通驻波比、+22V、-22V、+8V、-8V、射频驱动、天线驻波比、开关量参数为振荡器、缓冲放大器、预推动、射频放大器包络、输出检测板+5V、输出检测板-5V、输出检测板天线驻波比、输出检测板带通驻波比、模拟量输入板+15V、模拟量输入板-15V、A/D转换板+15V、A/D转换板-15V、A/D转换板+5V、A/D转换板转换错误、直流稳压器+5V、直流稳压器B-、调制编码板电缆联锁、联锁外部、连锁门、主电源过压、主电压过流、欠推动、过推动、联锁风、高压电源失效、现处于本地控制、现处于遥控、电压驻波比自测正常/失效、III类故障、低功率指示、中功率指示、高功率指示、升功率指示、降功率指示。

2.4 监控电路

(1)监控装置电路

监控装置电路(如图所示),主要由电源、信号转换电路、判断电路和执行机构四部分组成。电源电路提供工作电压。信号转换电路将音频信号和发射机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判断电路将转换后的直流信号进行比较后驱动执行电路,执行电路针对不同的情况完成报警或信号倒换。

(2)执行电路

执行电路(如图所示),主要由12V继电器J1、J2、J3和12V报警器组成。发射机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判断电路将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比较后驱动执行电路,执行电路针对不同的情况完成报警及切换信号功能。

2.5 工作原理

发射机的任一路信号低于预设的门限电平且超过预设时间(电容充电时间)或发射机输出功率低于预设门限电平时,输出低电平,该低电平经非门后变成高电平输入(接口电路非门)后,输出低电平至B点。

当B点为低电平时,而且允许声音报警开关K1闭合时,继电器J1吸合。J1的一组接点接点自保,另一组接点接通报警器报警,音频主用信号接在J2、J3的常闭接点上,备用信号接在J2、J3常开接点上。平时对主用信号进行检测正常(A点电平为高电平)时,J2、J3不动作,主用信号送入发射机。如需要强制切入主用节目信号时,断开动作机的电源即可。当需要强制切入备用节目信号时,闭合K2即可。当音频或输出功率不正常时,报警器就会发声音报警,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也会点亮发光报警。

2.6 监控系统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1)监测电路是在强磁场环境下使用,电磁干扰比较严重。因此,该电路的设计,信号接入(出)等方面要注意防干扰,例如在电路中适当的接入高频旁路电容在音频信号输入时要采用平衡输入,监控电路要装入金属小盒等有效措施。

(2)为确保监控电路在停电时也能正常工作,该监测装置应配有UPS电源,这样也可以间接的通过对发射机输出低功率来检测外电。

(3)发射台本地有实时报警和历史报警查询,当发射机发生严重报警时,发射台监控软件可以主动拨号连接监控中心,进行远程报警。

3.结论

中波广播自动化监控系统不仅是提高中波广播发射机稳定性、安全性和维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还使传统的维护手段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有人值班转为少人或无人值守,从分散维护转变为集中维护。这种传统转变,客观上提高了发射机设备维护和管理水平,减少了维护人员数量,降低了维护成本,极大的提高中波广播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北京崇远信达科贸有限公司.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说明书.

[2]张红波,武海波.一款简单实用的广播发射机监控装置[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32(2).

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供电系统防雷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各地都在加快发射台改造, 大批老式发射机被淘汰, 更新为质量更好和效率更高的新型全固态发射机。由于新型发射机大量采用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设备的抗浪涌能力变得更弱了。过去对老式发射机可能没多大影响的雷电浪涌及瞬时过电压, 对新型发射机就可能造成致命损坏。因此, 如何有效地抑制雷电浪涌及电网瞬时过电压, 已成为机房供电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供电系统防雷方面, 介绍712发射台电源系统防雷的一些做法。

1 基本情况

712发射台地处浙东沿海的宁波四明山区内, 海拔912m, 全年雷暴影响期超过9个月, 夏季遭雷电、台风、暴雨影响较大。台内配电房与机房相距约为20m, 处同一水平面。配电房与生活楼相距100m, 落差约60m。两条10k V高压输电线路基本是沿山架空敷设, 供电线路较长, 且穿山越岭架空敷设, 电网受直击雷或感应雷影响的频率和强度都比较大。

2 防雷措施

闪电是电流源, 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 (包括雷电电脉冲辐射) 对地泄放的合理阻抗路径, 而不能让其随机地选择放电通道。因此, 在防雷系统的建设中, 基本要求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 以便顺利将雷电流及时泄入大地。德国专家希曼斯基在《过电压保护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

1.外部防护:将绝大部分电流通过接闪器直接引入大地泄散。

2.内部防护: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侵入的雷电过电压波。

3.过电压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的浪涌过电压幅值。

同时, 为彻底消除雷电引起的毁坏性电位差, 在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中, 实施等电位连接是必须的。电源线和信号线要通过浪涌保护器 (SPD) 进行等电位连接, 金属管道、电缆屏蔽层、设备外壳也要实现等电位连接。

712发射台高压系统的设计、施工由当地电力部门负责。其它区域的防雷设计、施工均由专业公司负责。配电系统在各区域交界处均安装有限压型浪涌保护器进行过电压保护。其器件选用均为通流容量大、残压低的进口器件。低压电缆在配电房与机房、宿舍间敷设时, 均采用外套钢管埋地敷设, 钢管与地网、电缆金属外护层与地网均进行良好连接。

2.1 高压系统防雷

10k V架空供电线路, 因其电压等级低, 一般不采用避雷线, 主要是靠提高绝缘子耐压水平、增设线路避雷器等方式来防雷。712发射台高压供电系统在进行输电线路改造时, 也未采用避雷线, 其防雷措施主要有:1) 在雷电多发地段增加了15组氧化锌线路避雷器和部分瓷横担。2) 高压电力线进变压器机房前, 改用金属铠装电缆通过埋地方式敷设, 其埋设长度约300m, 埋地电缆两端的金属铠装层与地网进行有效连接。3) 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连接处、变压器高、低压侧的三根相线各安装一组氧化锌避雷装置。4) 变压器机壳、中性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电缆的金属外护层, 与接地汇排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可靠连接。

2.2 低压系统防雷

对于低压供电系统中浪涌引起的瞬态过电压, 应采取分级保护的方式进行保护, 从低压入口开始逐步进行浪涌能量吸收, 最终达到设备能承受的电压范围。根据规范, 电源线路的各级SPD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 各级SPD的连接导线应平直, 其长度不宜超过0.5m。712发射台低压配电系统按采取四级防雷措施。其安装位置及SPD型号如图1所示, 具体做法为:

第一级防护:使用CLASS I级电源防雷器, 安装于配电房内2套低压进线柜内, 可将大量的浪涌电流分流到大地。

第二级防护:使用CLASS II级电源防雷器, 安装于机房内的低压总配电柜内。目的是清除第一级防护残余的雷电流和过电压。通过该级防护, 能达到一般用电设备 (如照明、空调等) 运行的要求。

第三级防护:进一步清除第二级防护残余的雷电流和过电压, 安装于机房内的5台稳压电源内。

第四级防护:为确保安全, 在712台电源系统进行4级保护。主要对重要设备进行精细防护, 安装于机房内部分国产的无SPD的发射机和机柜配电。

3 小结

论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技术 篇10

天线电磁波会产生辐射, 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我国许多电视台坐落在一些环境较差, 地广人稀的地方。以前, 从事该方面的工作人员常会受到电磁波照射, 健康受到损害, 现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以及对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熟练应用,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监控工作实现了远程监控, 这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发射台的时间, 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本文对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

1 对于广播电视台远程监控系统技术实际的原则

广播电视台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需要依据相应的原则进行。

1.1 可靠性原则

主要是必须保证远程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这样才能够满足广播电视发展的需求。远程监控系统需有一定的防误操作能力, 当工作人员出现工作失误, 造成错误操作时, 系统不会也不能因为错误的操作而瘫痪, 而当整个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 远程监控系统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1.2 安全性原则

系统仅具备防误操作能力是不够的, 还应能够抵御外界的干扰。所以, 不仅对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有一定要求, 而且对软件系统得要求也较高, 如应用抗干扰、隔离信号、滤波和屏蔽技术, 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 在设计远程监控系统时, 应全方位考虑, 兼顾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 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1.3 先进性原则

社会在发展, 技术在进步, 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 所以应保证技术的先进性, 这样才能够保证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同时, 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浪费, 避免重复投资现象的出现。

1.4 扩展性原则

在对监控系统进行设计时, 不应只考虑当前, 还要考虑到系统的升级和扩容等情况。在设计监控系统时, 应保留一定的扩展接口。

1.5 易操作性原则

虽然远程监控技术是先进的, 健康的, 但其需要满足一个要求, 就是人们方便操作。只有易操作, 人们才能够更好地对系统进行操作, 使系统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2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技术措施

广播电视远程监控系统的出现是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的, 因此远程监控系统中包含许多先进技术, 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2.1 远程技术通信

通信技术可以说是信息的传递, 其中包含多个部分。这里的通信并不是一对一的信息传递, 而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传递, 如远程通信技术包括现场测控点仪表、执行机构与下位机之间通信。且远程通信技术并不是单一的一种, 而是一个整体, 其中包含多种形式的通讯技术。例如, 根据传播媒介的种类, 数据通讯技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有线技术与无线技术;根据传播的频率, 可以划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等类型;根据传播的信号类型, 可以划分为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类型。这些技术为远程监控系统更好地进行工作提供了基础。

2.2 以太网数据通信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到网络社会。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娱乐, 都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就是通过互联网将存在一定地理差异的计算机联系起来, 实现不同位置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而计算机网络也存在着诸多不同的形式, 以太网又称为局域网, 是人们常用到的一种网络布局。一般的以太网传输使用主控芯片与物理层接口相连接, 将以太网协议写入在主控芯片内来完成以太网的通信, 但是开发周期很长, 运行起来不太稳定;另一种就是使用以太网协议栈芯片, 只需要经过一些简单的寄存器配置以及外部连线便可以实现以太网的通信, 这种方法开发难度较小, 运行很稳定, 已成为实现以太网通信的最佳方案。

2.3 GPRS无线通信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 通信技术不断进步。现今, GPRS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 且在很多行业中都有应用。GPRS系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部分, 而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起来的, 有分组控制单元、服务GPRS支持节点、网关GPRS支持节点、边节点、边界网关、计费网关和城名服务口, 在通信的过程中, 各个部分都具备着其特有的功能, 因此只有各部分的完美联合才能够保证GPRS无线通信的实现。GPRS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包括数据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GPRS无线通信技术是广播电视台远程监控技术实现的关键, 该技术具备诸多优点, 如其资源的利用率更高, 且接入方位更广, 但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会出现数据的丢失。

3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进步, 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的要求愈加的高, 而广播电视节目是人们重要的日常娱乐项目, 对其的发展与完善是重要的。重视发展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技术, 使该项技术更加先进, 更加完善, 这样有助于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的正常工作, 有助于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瑾.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 2014.

[2]朱恒飞.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中国有线电视, 2014 (2) .

[3]江淑波, 董春梅.电视发射台系统中自动化监控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 2015 (6) .

[4]沈晓峰, 蒋麟, 秦飞, 等.广播电视发射机的远程遥控遥测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3 (5) .

[5]Lars Larsson, 张丹丹.众所瞩目的十四种工业以太网解决方案[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2006 (6) .

[6]张清, 宋春荣, 徐辉.电视发射台机房智能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 (1) .

[7]吴卫东.SNMP协议于发射台遥测遥控技术的实现[J].现代电视技术.2004 (2) .

上一篇:合力叉车合格证明书下一篇:关于九寨沟导游词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