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

2024-11-24

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共8篇)

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 篇1

单选

1、职业的定义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需要发挥个人才能的,维持生活需要并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

2、能力是指能够保证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3、高校教师的一般能力主要是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的智慧能力在其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3、教材是教师获得教学信息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是学生教与学的基本依据。

4、教学设计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力、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5、考查属于定性的评价方法

6、平时考试是对学生进行的诊断性评价;集中考试是对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总结性评价;

7、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包括:图表、黑板画、实物、标本、模型。(模拟实物)

8、教师与学生沟通能力是教师最需要形成的基础德育能力

9、选取科研课题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的第一步。了解选择科研课题的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10、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关键点,是指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教材知识过程中那些起关键性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通常是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11、文献法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物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最重要的方法

12、实验法是人为地对研究对象加以控制并施加影响,以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运用实验法的前提条件,是建立研究的理论假设。

13、行动研究法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方法,是由实际工作者在工作和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和探索,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14、实施科研活动包括三个步骤:提出理论假设;选择研究对象;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理论假设体现出如科学性、推测性、逻辑性和可验证性四个特征。按照理论假设的内容特性,可以划分为描述性理论假设、解释性理论假设和预测性理论假设三种类型。

15、科研报告是描述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汇报情况、提出建议、表述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

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描述和记录是某项实验过程和结构的科学报告)创新包含了创造。

16、教师的创新能力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创造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或依据一定条件进行变革和更新活动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它具有四方面特征,即开拓性、普遍性、复杂性、可培养性。

17、教育机智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有效控制教育情境以及灵活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具有突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和目的性等特点。

18、科研创新精神是指教师以追求真理、奉献社会为己任,在科研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和革新的理想、信念、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品质

19、创新型人才的特征:(1)较高的智商(2)具备创新思维(3)具有丰富的人格特征

20、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

21、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期的主要特征:(1)初步形成直接的、个别的知识。(2)教育、教学能力初步形成。

22、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期教师多成为骨干教师。创造期间专家型教师

23、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指教师由于其职业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压力,是教师由于其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的反应症状。

24、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活动的主观条件。

25、课程编制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科学地编排课程并使之形成某种结构。

26、课程实施包括:实施课程和进行课程评价。

27、只有角色权力是职业本身的影响力

28、辩证思维——说服教育的思维方式

29、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指教师由于其职业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压力,是教师由于其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的反应症状。

多选

1、高校教师选择科研课题的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2、影响大学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专家权威、人格魅力、有效的评价、角色权力等四个方面。

3、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三种类型。

4、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板书能力

5、通常板书表达形式有三种:逻辑要点式、结构图型式、图表演示式。

6、教师的体态语言有三种类型: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有声交流

7、教师的德育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说服教育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7、沟通能力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与同事合作;有助于与外界交流。

8、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常的认知能力;2.积极的情绪;3.优良的意志品质;4.良好的人际关系;5.健全的人格6.合理的行为

9、遵循心理咨询原则:教育性原则;交友的原则;尊重与平等相待的原则

10、科学研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目的性,工具性,系统性和探索性。

11、在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科研能力中,科研意识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性条件

12、教师的职业生涯主要经历了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

13、教师职业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的不确定性、角色的压力、学生的压力以及工作条件等方面

14、教师心理调控能力表现为:①提高自我修养②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③学会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

15、客观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能力1.合理运用记分方式2.恰当运用评分标准3.及时整理评价信息4.全面分析学业质量

15、职业具有经济性 技术性、社会性特点。

16、高等教育的特点1.人才培养的高层性2.专业设置的多样性3.课程体系的复杂性4.教学过程的研究性

17、教师说服教育能力的养成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学高身正——说服教育的前提2.尊重信任——说服教育的原则

3.有的放矢,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说服教育的策略4.辩证思维——说服教育的思维方式

18、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运用教学媒介能力。

19、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指认识、理解与把握教学活动基本元素的能力,包括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的能力、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分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20、理解专业目标包括理解专业目标与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理解专业目标的表述形式;理解专业目标的作用。

21、理解课程包括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22、客观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能力1.合理运用记分方式2.恰当运用评分标准3.及时整理评价信息4.全面分析学业质量

23、教师职业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的不确定性、角色的压力、学生的压力以及工作条件等方面。

24、教师心理调控能力表现为:①提高自我修养。②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③学会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

辨析

1、教师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专业?错误;正在发展的专业

2、职业能力等同于职业技能嘛?错误 职业能力有助于职业技能的形成,职业技能有助于提高职业技能

3、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正确。教学有其活动规律可循,有科学性,教学又是创造性活动,有艺术性,教

4、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要求合理,传授技能,要求掌握课题教学具有动人心魄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教师说服教育能力是唯一的方法。错误。教师说服教育能力是有效的方法,不是唯一,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6、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一是本专业领域的,;一是教学科研。正确 教师职业人物决定的。丰富科研成果还要有科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念逐渐成熟,已经形成了辩证思维,有自己对论述

客观世界的认识,教师只有在与他们平等交流、1、教师职业能力的功能(多选)真诚沟通、思想交锋、理论争鸣的过程中才能答:(一)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使他们辨明是非,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职业能力是重要的组成10、教师必须具备理论思辨能力。主要表现在: 部分,同时它也对教师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1)制定思想道德教育措施,要实事求是,一发生积极的作用。

切从实际出发。

(二)保证教师教育活动的效果

(2)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处理教师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中得以形成好几方面的关系。

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效果。严与宽的关系。严与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三)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关系。宽是严的基础,宽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教师职业作为专业的标准之一就是具有“专门效的严。的理论知识”和“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因此,奖与罚的关系。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合理。奖教师职业能力的获得和发展对于促进教师职业与惩在具体工作中常表现为表扬与批评。应坚的专业化、巩固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具有重要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尽量做到先表扬后批评,的意义。

寓教育于奖惩中。

2、高效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依据? 情与理的关系。情与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辨证统一的关系。情是理的基础,理是情的深

(二)高等教育的特点(多选、论述)

化,即所谓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必须注意情1.人才培养的高层性2.专业设置的多样性3.课理结合。程体系的复杂性4.教学过程的研究性

(三)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四)能力结构的基本理论

3、教师应当具有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基本能力。答:表现为: 1.能分析教材的总体结构。2.能分析教材的知识点。3.能合理地处理教材。4.能关注学科动态。

4、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

5、如何有效的调控大学课堂?

答: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是课程实施阶段的能力要求,包括反馈教学信息能力、调控教学进程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一、反馈教学信息能力

(一)反馈教学信息能力的构成1.及时掌握反馈信息2.准确输出可靠信息3.及时排除谬误信息

(二)反馈教学信息能力的培养1.要善于观察,做出敏锐判断2.要有较强的交流适应性

二、调控教学进程能力

(1)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2)适当地变动教学程序。(3)合理地调整教学手段。

三、课堂管理能力

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是指能够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一)影响大学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专家权威、人格魅力、有效的评价、角色权力等四个方面。

(二)课堂管理能力的具体表现1.恰当运用纪律2.营造健康美好的课堂环境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柔性管理的表现,教师应当具备这一能力。首先,教师应具有与学生的和谐沟通能力。其次,建立友爱的同学关系能力。4.教师善于自我管理

(三)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1.获得人际交往的知识2.培养晓之以理的说服力3.正确理解和扮演教师职业角色

6、教师必须具备的理论思辨能力?

答:教师必须具备理论思辨能力。主要表现在:(1)制定思想道德教育措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严与宽的关系。严与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宽是严的基础,宽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严。

奖与罚的关系。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合理。奖与惩在具体工作中常表现为表扬与批评。应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尽量做到先表扬后批评,寓教育于奖惩中。

情与理的关系。情与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辨证统一的关系。情是理的基础,理是情的深化,即所谓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必须注意情理结合。

7、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首先,完善和强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发挥创新才能。其次,进行心理训练,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第三,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包括记忆力、发散思维、辐合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等。第四,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技能训练。第五,形成开放、民主、合作的工作氛围,鼓励教师创新。

8、教师自我能力的构成?

答:

一、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是指教师能够适时、客观地对其教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自我反思包括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个性的反思;对社会与环境以及自己的教学与自我发展的反思。

二、自我设计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对自己以及所处发展环境正确认知,并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能力。

三、自我更新能力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是指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主动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善于设计和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并能够进行自我激励,最终实现自我更新的能力。自我更新取向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了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与自我更新的关注阶段。

四、心理调控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征表现为: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善于与人相处;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积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有效地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9、教师处理思想品德教育的思维方式?

答: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客观世界,掌握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高校学生思想观

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 篇2

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1.1 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职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目标。近几年, 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而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涉及甚少, 但教师们同处于信息化的大时代, 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具有明显的不同, 显示出发展的不平衡性。

为分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对全国60多所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教育技术理论掌握能力、教育设计能力、教学软件制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2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单一、标准不一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标准没有统一, 各高校的教师技术能力培训方式大同小异, 集中在一种或两种培训方式。一般是学校组织优秀教师讲授, 由教师集中上机操作练习。这样的技能培训有很多漏洞。怎样把教师知识体系融入到信息技术软件中去,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设备来讲课, 是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步骤。首先应改变培训方式, 目前的单一培训方式已不符合发展需要,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培训方法,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 制定灵活的教学策略, 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 具体可行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措施探讨

2.1 建立高校教育技术统一的培训标准

高校教师大多运用PPT进行教学, PPT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师中存在的重要授课方式之一。PPT直观性和视觉性很强,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点, 把重点知识直接摆在学生面前, 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 在网上寻找资料补充教学。但是, PPT教学的缺点也是存在的, 部分高校教师只做到了简单的知识搬迁, 很多细节问题没有注意, PPT粗糙、知识堆积、知识过滤快的问题一直存在。针对这个问题, 高校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外, 还得把PPT课程做到精致、简洁、易懂。

年轻教师基本都能运用教育技术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能够利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和软件的操作比较上手。上了年纪的老师对于技术软件的熟练程度就没有年轻教师那么好, 有的教师仍然使用旧式板书式上课, 教学步伐跟不上年轻教师。针对这个问题, 学校应该针对年长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建立统一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标准, 紧跟教育教学潮流。吸收各高校优秀的培训经验, 结合本校教师的能力水平,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较快, 更应该被我们充分利用,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相融合, 让教育更具有现代性。

2.2 开设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许多优点, 学生自主性明显增强。高校学子基本每人都拥有自己的微型计算机, 电脑操作能力比较强, 对于新鲜的电子信息比较感兴趣, 学校开设网络课程, 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注册、填写信息、选修课程、学习理论知识、互相谈论等, 当然教师也可以在网上与学生互动, 作批注、修改。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学校可以建设一个专门的网络学习网站, 让教师在网站上面开设兴趣课程,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 作为教学的补充。而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这一方面, 学校针对网络课程的开设, 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更严格, 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媒体使用能力、计算机制作网络课程的能力、网站专题课程建设能力、教学视频制作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3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意见

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方法, 理论指导, 重在实践。新的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正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发现, 教育技术能力的体系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成熟, 在高校进行培训的过程中, 只有根据现有的要求进行改进, 再根据实践的成效进行反馈, 补充理论知识, 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教育技术要抓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的思想理论, 第二是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思想理论是指要让教师真正领会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和要求, 实际教学能力就是运用教学技术的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真正结合在于教师的能动作用, 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促进。

参考文献

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 篇3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近10年多间在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主题的96篇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能力现状、培训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基于TPACK框架理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培训;TPACK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59-04

近年来各高校开展了大量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同程度地推动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但教师在教学应用中仍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相对不足,未能将技术能力有效地应用到常规课堂教学中等问题。高校教师如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与技术的整合能力,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培训的实施等方面问题受到了较多专家和教师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研究。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施对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本文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关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和回顾,以期能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相关主题的期刊文献分析

教育技术能力是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也就是在适当技术支持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2],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步提出的对教师、学生、管理者等角色的一种素质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在国际上,也有国家将教育技术能力称作信息技术能力或信息通信技术(ICT)能力。本文的数据来源为CNKI 数据库和万方期刊数据库,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TPACK教师专业能力”为主题词,检索从2004年到 2014 年6月之间的核心期刊或 CSSCI 来源期刊,经过筛选最终得到 96条文献记录,并利用Note Express3.0和Excel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期刊数量年度分布

在2004年由教育部推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后,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到2010年由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发布《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后,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同时关于TPACK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文献数量从2010年到2013年也快速增长。从文献的数量分析来看,我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政策性强自主性差,教师培训的工作更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今后我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可持继开展下去是我们急需研究问题。

2.文献关键词频次分析

利用Note Express的题录统计功能对文献中频次在5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了分析统计,得到如图 2 所示的主题词列表。从图2可看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出现频次最高,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高等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对教师知识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前期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TPACK相关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很少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

3.文献作者分析

根据发表文献的频次、下载频次及引用频次分析,可以看出具有关键影响力的代表作者有何克抗、沈书生、祝智庭、张一春、马宁、罗永平等人。他们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与建设、国外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理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等多个角度对高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行研究。

4.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对这 96 条文献记录进行筛选,选取文章数量发表在前7名的期刊,结果如图3 所示。从图中可看出相关主题的研究仍以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为主。对这 96 条期刊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分类发现,作者所在单位主要为师范院校、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教机构工作人员。从作者单位分析来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大多由各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来实施,这些作者分析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遇到问题和对策。师范院校发挥在教育技术学科的优势,更多的参与了教育技术标准或指南的研制,并对国外教师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或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进行了分析解读,为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起到了参考的作用。

二、结果述评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在标准研究方面,许多国家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先后颁布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相关标准。通过文献分析可看出,国外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建设起步较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发布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标准》(ICT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eachers,简称《ICT—CFT》),该标准包括技术素养、知识深化与知识创造三种教学方式,及教育中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教学法、课程与评估、组织与管理、信息与通信技术、教师专业学习六大教育热点领域,构建了包含18个模块的教师能力体系[4]。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2008年推出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简称NETS-T 2008),并将该标准作为教师培训考核认定的依据,该标准注重学生的创造力与协作能力、教师的示范表率与领导能力、数字化环境的创建等。新加坡于1997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规划第一期(1997-2002)”简称MP1,并于2002年和2008年分别颁布第二期MP2(2003-2008)和第三期MP3(2009-2014),其中第一期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第二期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第三期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如何促进学生IT能力[5]。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推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高校教师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的特点,而且在教学内容、对象和方式上都是有别于中小学教师的,因此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也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由高教司指导,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于2000年推出了《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行)》,并委托该委员会组织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出台有关培训标准和政策,如2005年江苏省推出了《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广东省制定颁布了《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培训大纲等。 2010年9月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推出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简称NETG.THE),该标准参考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相关的能力标准,结合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并经过多次的调研修改和意见征询,适用于高校全体教师,旨在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6]。

在实施方面,美国的 NETS.T 标准依托“培养明日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简称PT3)教师培训项目,日本则依托 IT 改革策略下的“教师使用 ICT 实际情况”新项目,英国则依托 ICT 国家计划中的基金培训项目。我国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NETG·THE指南,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实施。各国政府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都很重视,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政策,还成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培训部门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各国都比较注重应用网络手段来开展培训,如法国的国家远程教育中心,开展有关教师培训的远程服务,为教师教学和学习提供各种在线的学习环境和渠道[7]。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6月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随后55个省级分中心相继成立,来开展高校教师的网络培训工作,网络培训从不同角度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可[8]。

比较而言, 美国NETS-T2008标准要求教师要“促进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的《ICT—CFT》标准,明确教师的作用是模拟各种真实的学习过程,创建各种情境让学生应用认知技能,并协助学生加以掌握;新加坡的MP3计划侧重教师IT能力促进学生IT学习能力发展。我国的相关标准颁布已有多年,但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推进而推出新的版本。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体系,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已经建立了职前到职后的培训体系[9],并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重视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注重校本培训。发达国家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我国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从文献综合分析来看,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相关的研究不少。综合这些研究者的调查来分析,在态度和意识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对教育技术和重要性有认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作用不大[9];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高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却认识不够。高校教师培训大多处于信息技术使用的初级培训阶段,缺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应用,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设计等知识理论学习,缺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面的理论与方法[10];在教学应用方面,高校教师经过培训对教育技术的作用及概念有所认识,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的理念也很认可,但在实际教学时仍然以讲授式为主;在科研创新方面,高校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协助开展科研,如文献收集整理分析等,但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处于简单使用状态。

3.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从文献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二是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许多高校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本质与内涵认识不足,教育技术培训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培训层面,不重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理念理论方面知识和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培训[11];三是在培训模式上仍以集中讲授为主,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的多元学习需求;四是培训实施后,效果评价与后期管理缺失,较少关注教师将标准充分延伸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指导,能力建设始于培训、止于培训,未能将初步体验层面推进到课堂实践层面;五是学习资源不足,培训课程资源是培训实施的重要保障和途径[12]。

在培训策略方面,①完善培训标准、管理和保障体系。培训标准要与时俱进,随着发展来修订和完善;高校应该兼顾科研和教学,必要时应用行政政策干预,如将教师培训的评价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聘任的条件之一;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案例和精品课程评审大赛等方式,并结合培训切实推动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的提高。②要激发高校教师成长的动力,引导教师自主学习,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形成动态化、常态化和终身化[7]。③要选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内容要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训不能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培训的层面,要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面的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④积极建设网上培训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培训实施的基础和保证,有效应用现有开放的培训资源,包括大规模网络课程MOOCs中有许多课程都可应用到教师培训之中,对国外优质开放教育资源的翻译及技术应用的本地化,这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12]。⑤改革培训形式,健全培训组织。根据高校教师特点,可采用集中讲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培训。同时,高校教师培训应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从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始,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创建教师学习社区,形成实践共同体[13]。

三、结论与展望

在信息时代需要教师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并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相比几十年前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高校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须具有信息技术与工具支持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技术应用能力。而要达到有效技术整合,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和学科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必须是关联的,即(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TPACK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趋势是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各个国家能力标准版本的演变来看,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目标定位方向,基本都指向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从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看,培训的评价标准不仅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的发展。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培训模式。尤其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出现为教师培训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基于MOOCs的教师培训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培训平台、师资和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和地区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 _760603.shtml.2012-03-30.

[2]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20-21.

[3]朱书慧.2002-2012年我国“教育技术能力”研究回顾[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4-7.

[4]马宁,崔京菁.UNESCO《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011版)解读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7): 57-64.

[5]王文君,王卫军.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2(6):112-116.

[6]马宁.《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9.

[7]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8]王欣瑜.我国高校师资网络培训模式之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3(6).

[9]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吴方,杜学元.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96-99.

[11]周红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6):139-143.

[12]赵俊,闫寒冰,祝智庭.让标准照进现实——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相关标准实施的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5):51-59.

[13]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6.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论文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和质量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吸纳了大批的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很多高职院校出现师资队伍年轻化的现象。虽然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工作的激情以及比较前沿的知识信息,但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却相对缺乏,从而对教学的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中较为年轻的教师普遍存在有六个现象:

第一,缺乏实践经验,虽然他们有着充分的理论基础,但很难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

第二,教学当中的重难点不够突出,“大而全”的教学特点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

第三,语言的精炼程度不够,很多都是照本宣科,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无法做到深入浅出的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能有效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第四,讲课节奏太快,咬字不清,声音微弱,严重影响的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不规范,手段单一,并且有过于依赖PPT的现象,一旦停电或电脑出故障,没有多媒体帮助,就无法进行正常教学的情况;第六,课堂板书随心所欲、胡乱书写,使学生课上无笔记可记,板书没有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导致的。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教学能力,通俗的讲就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缺少对青年教师的岗前系统培训。青年教师一般学历层次比较高,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知识结构新、创新思维强、接受新事物快。但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并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没有师范类课程专业学习与培训,因此教育学理论知识与技能也相对缺乏。而多数学校也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也不够重视,培训内容往往趋于形式化,高校对于青年教师使用多、调教少,这就导致了大多数的青年教师对职业技能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地掌握。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对相应课程与教案的熟悉度,却忽略了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重难点把握不精准等方面问题。

第二,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研究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自我完善的有效方式。青年教师年轻、精力旺盛、家庭负担小,往往是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每学期承担了大量的课程教学,使得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应付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院校资源分配不均,再加上青年教师刚入职,科研成果较少,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是成为弱势群体。再加上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几乎都要求申报人至少是副高以上职称,从而导致很多青年教师无法获批一些重大项目,这严重限制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三,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意识不强。一直以来,教学反思都被认为是教师职业发展与自身成长的最核心的环节。通过对教学中重难点问题的教学反思可以使青年教师认识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很可能就上升为教育中的创新理念与新模式,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而现实中,一方面,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整天处于备课-上课的循环中,几乎没有进行教学反思的机会;另一方面,个别青年教师由于对教学反思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在教学反思上花时间和精力。第四,青年教师交流能力不强。教师交流在这里指的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教学交流,听课、评课、研讨、会议报告、教学论文等等收属于教师交流的范畴,青年教师在攻读完硕士、博士学位后一般都是直接走上岗位,因此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与实践经验,走上工作岗位后,整天埋头于备课,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缺乏与周围的交流,看不到自身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青年教师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听评课等活动,可以取长补短。通过与学生进行关于知识传授与知识学习的相互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有针对性地按照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内容设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2.1不断完善制度环境

高校考核评教机制、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以及职称晋升机制都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高职院校要想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应建设良好的环境与制度,首先,要建立起支持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合理的评教机制,目前的评教机制主要包括学校督导评价、院系领导及教研室同事间评价、学生评教三个方面。其中院系领导评教基本上属于走过场,有的领导甚至叫不上该教师的名字,何来评价的公正、客观,学校督导也只是通过一两次的听课给出看法,学生评教通常也会掺杂自己的情感与主观认知,因而也难以获得一个教师的真实信息。我们要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方式要客观公正,采用导师、学生、同行教师、专业教学评价机构等多方考核形式。其次,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不但要规范、丰富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职前培训还要开展多样化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职培训,可开展方法培训,如教学导入培训,讲授技巧培训等,也可开展提高教学能力与设计能力的专业培训,使青年教师教学更完善,也能收获更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定期开展关于具体教学问题的主题研讨会,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开设主题研讨会,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最后,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以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为重心。如青年教师的奖酬金制度、职务职称晋升标准、评先评优等各种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建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激励机制,使科研为主和教学为主的教师都受到较高的待遇和地位,激发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2.2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那教学就作为了高职院校的中心任务。青年教师要避免产生“重科研轻教学或重行政轻教学”思想的不良影响,要认识到教师的真正职责,即育德育人、培养人才质量,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因此,青年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知识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养成,用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3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以往多,对教师的需求也与以往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自我知识的内化和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学习并与学生进行分享,才能完成新时代条件下对学生的“授业解惑”的使命。

2.4不断坚持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为教育教学积累经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丰富个人的工作生活,修炼心性。通过教学反思,客观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达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 篇5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策略

近几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财经院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财经院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他们已成为本科教学的主体。青年教师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充满活力。但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课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意识与责任心方面

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意识薄弱,存在着对教学的认识与投入不足的欠缺,备课不充分,责任心不强。高校专任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由于对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在青年教师中就会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许多青年教师认为,上课、备课、查阅教学资料、批改学生作业等会占用大量时间,耗费精力,对于科研工作是一种冲击和拖累。另外,青年教师大多是“离开课堂,就上讲台”,迅速成为本科教学的主体。这便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不懂教学基本规律,不了解教学基本环节,有的教师甚至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青年教师在还未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的同时就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这使得他们很难进行教学的总结与反思。部分青年教师对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未能深入理解,没有备课笔记,教案或讲义的内容也不过是教材内容的翻版,电子课件也仅仅是教材中条框的简单罗列。

(二)课堂组织能力与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青年教师不因材施教,不注意进行启发式教学,缺乏调控课堂纪律的能力,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另外,他们虽能熟练运用先进教育技术,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只面对计算机,而不管学生的表情和反映,未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有时教师在口干舌燥地讲而学生却听得面无表情、没有任何反应,不像一个真正的课堂。这说明青年教师对课堂的组织与驾驭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好,处理随意。由于青年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把握得不够准确,因此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的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过多或过少,讲到自己有体会的内容就过多发挥、甚至离题;讲述的思路无连贯性,表述能力不强或有误;讲解时层次不清,举例不当,使学生听起来感到茫然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

一般来说,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一些青年教师

还未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他们的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仍是灌输式、单向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而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因此很难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一些青年教师不考虑所讲授课程是否适合运用课件就盲目地使用课件。特别是对一些公式的推导,如果使用课件来讲授,就会产生学生来不及消化理解就一晃而过的现象,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还有许多青年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忽视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未能很好地安排板书,有的杂乱无章,有的字迹潦草,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板书。这样的教学手段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更无法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艺术方面

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本身是一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队伍,然而他们的课堂教学却显得沉闷、枯燥无味。他们的教学语言欠简练,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讲课平铺直叙,犹如背书。他们不够注意仪表,穿着过于随便;教态欠自然,授课时目光不敢与学生接触,缺乏应有的肢体语言。

二、提高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一)实施严格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引领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在接受岗前培训后就匆匆上岗,缺乏切实有效的实践过程。我们应该对正在实施的岗前培训制度进行改革,使其达到真正能够使青年教师获益的目的,而不是敷衍了事。长江大学的岗前培训就很特殊——除了要用半年时间在课堂上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规范、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外,还要用半年时间深入与各自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实践基地苦练“内功”,培训合格后才能正式走上讲台,成为长江大学的一名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使青年教师真正转换角色,使他们尽快站好、站稳讲台。

财经院校也可以组织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校内外专家,利用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来引导和带动青年教师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针对集中的、普遍的教学问题举办学术报告会或科研讲座;开展专家进课堂进行现场诊断咨询活动;带动青年教师承担教学反思和实践的研究项目等。

(二)进一步贯彻实施“导师制”

近年来有些院校积极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并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财经院校有必要借鉴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导师制有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意识,也有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实践中,可以实行主讲与助课相结合,在安排青年教师主讲自己专业课的同时,自由选择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助课。这样青年教师通过助课,可以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技巧和指导,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在教研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三)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

一些院校为了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逐渐实行了教学督导制。但大多督导成员并未完全履行他们的职责,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地抽查一下各学期的课程大纲、教案及试卷,偶尔也会走进课堂,但仅仅是“督”,并未起到“导”的作用。

开展教学督导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所以应当本着以“督”为辅,以“导”为主的原则,完善督导机制。财经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在“督”中发现问题,再经过“导”来促进,以教学督导的教学经验来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督导工作应当以肯定成绩为主,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在督导工作中注重与青年教师的交流,激励、引导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积极进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及竞赛

财经院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教学检查、教学示范、教学竞赛等方式来激励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参加课堂大奖赛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意识,激励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参加课堂大奖赛,将促使青年教师熟悉专业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促使青年教师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促使青年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语言的要求能够促使青年教师更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及语速等问题;对教态的要求能够促使青年教师努力提高美学修养等。

(五)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与奖惩制度

目前一些财经院校已经实施了学生网上评教制度,这一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但由于学生评教的个体差异较大,使得评教结果可能会与真实情况不一致。由此笔者认为,应采用学生评教、督导评教、教师评教等多种评教相结合的评教方式。应将评教结果尽早反馈给青年教师本人,与青年教师进行充分交流,以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对评教的优劣应该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例如对于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可以实行停课或待岗处理,而对于优秀的青年教师则可以在职称评定或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燕,沙润.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学研究,(3).

[2] 周琼花,匡尹杰,朱志平.对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2).

[3] 汪瑞林,赵建春.教学与科研怎样和谐共进[N].中国教育报,2007-08-19(1).

[4] 杨晨光,柯昌万.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教书与育人能否同行[N].中国教育报,2007-08-20(1).

[5] 张晨,程墨.长江大学岗前培训青年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08-26(1).

[6] 吕卫君,杨根宝,徐小平.高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思考与探索[J].世纪桥,2007(5).

[7] 刘俊燕.讲课比赛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山西医药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6).

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 篇6

提高教师的表达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襄州区朱集镇第三小学 孟华英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对于教师而言,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状物使学生如临其境,抒情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言志能使学生豪情满怀,说理能使学生由衷折服。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口头语言讲解道理和连贯地有条理地传达教材信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述,保证知识传授的正确性;而词不达意或模棱两可的含混语言,只会干扰知识的传授,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破坏教学气氛,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在听和说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听和说是提高自己表达能力的前提,听是指听广播、听他人发言及表达等。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标准语音及表达技巧是我们学习和提高表达能力的最好的资源。在与别人交谈时,用心地倾听,那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观看电影、电视时,认真听别人交流,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听中学习语言表达,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这是一条十分简便的途径。有意识地训练说话能力,有人说,表达能力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表达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不会说,说不好,怎么交际?会说,说得巧,答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可时常出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别人辩辩;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据理反驳;平时话语中的差错,也不要那么刻意。平时,也要多参加演讲赛,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只有多听和多说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读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读是感知语言最好的方式,是陶冶情操,发展语言和思维等多种功能,是写作的基础,是语言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读,就是多读书、多读好书。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一切底蕴皆来自读书。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人嘴里面能吐出一点幽默生动,智慧联翩,让人忍俊不禁的语言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曾记得有一位有名的教师也曾说过,吾三日不读书,则觉面目狰狞,食亦无味,语也可憎。可见,读书对于教师语言积累的重要作用。

那么,怎样去读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读后思一思,写一写

思一思,写一写对于语言素材的积累也十分重要。其实我想,大体上来讲,人人都是有阅读习惯的。但名人与普通人质的区别就在读后做什么的问题上存在差异。陶继新强调读书后重在做人。他提出“善待他人,发展自我”,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观点。现在好多优秀的老师都建立自己的博客,写网络日记,写班上孩子的成长故事。其实就是反思的一种。可见,写笔记,写成长日记,写教育反思是教师成功成长的阳光大道,书读得多了,自已心中也有了东西,也就有厚积薄发的资本。再表达出来,则是很容易的事了。

(二)、要不断锤炼。

有了好的积累,还不行。有的人悟性较好,性格也活泼,平时注意说话练习,可能语言表达上没有什么问题。可有的人天性内向,见生人就面生,就脸红,胸中的千言万语总是很难恰当的表达出来。有人把它形象的称为: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这也是有的,是真实情况。怎么办呢?这就要不断练习。要多说,且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练。话音不标准的,要听着广播,听着录音练,一字一字的去练。练完后,再录成录音,放出来,反复比较,时间长了,就会有收获的。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古希腊德摩西尼生来就口齿说话不清,为了练习演说,他以跑步和爬山时作长篇演讲的方式增加练习量,用口中衔着小石子的办法校正发音。由于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他克服了先天口齿不清的毛病,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快,成为当时有名的演说家。

大家都熟悉的演说家闻一多先生,也是勤学苦练的高手。他曾回忆说,为了一次演说,第一次练说了8遍,晚上又出去练习十二遍。到了第二天,果然演说有进步,他认为还当益求精至。第三天又练习三遍。这样反复练习,才有了临场妙语连珠的效果。可见,流利的语言是靠日积月累的练习而磨就出来的。

三、在写中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水平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写作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写作时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为了拥有一桶满满的水,我特别注重写的训练。学生时代的我坚持写日记。现在的我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每每写好一篇文章后,我都在读中不断修改,知道自己满意。这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互化的过程。这样,不仅巩固了我在阅读中所积累的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只有深厚的思维能力那还是“茶壶里煮饺子”。怎样把它表达出来并完整地展现它的魅力呢?真想无声而衰,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情语动人,既能策人奋发,又可催人泪下。这应是老师口语的至高境界。这还要求教师要注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在付诸运用时注意少用书面语,干净利落又能使学生有所收益,少带或尽量不带口头禅。另外,教师在口语表达自我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训练,以增强他们的口语能力及理解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维逻辑性,通过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逐步达成师生间的默契与共识,实现教学相长,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教师讲课时要尽量脱离讲稿

有的教师讲课,基本是照本宣科,教案上写什么,就按着教案讲什么。时间长了,不好的习惯就形成了。离开了教案,就感到无所适从。

其实,备课只是一个熟悉教材的过程。到了整整进入课堂。教师应尽量少看教案为佳。

捷克教育家卡尔瓦绍娃经过研究表明,不看讲稿的讲述方式要比看稿的方式表达词语的数量增加50%。而且减少了概念性的名词,增加了描述性的动词,因而更适合听众的感受。

魏书生老师的精采报告。几千人的讲厅,三个小时的讲座。魏先生成站立状。语言滔滔不绝。其间没有看过一次讲稿,也没有准备讲稿。而且讲解体态、手势得体运用,口中妙语连竹。我也听过共青团中央知心姐姐心理健康宣讲团邢安平老师的讲座。亦无讲稿,但都能深深的打动观众。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除了讲课者精采的讲演内容之外,还可能包含了讲课者与听众的眼神等方面的交流。这些都是用语言无法替代的。

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 篇7

关键词: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体系

1 教育技术研究本质及能力要求

1.1 教育技术研究本质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教育技术被赋予的内容将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更加完善。教育技术的研究本质可以概括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为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基础是媒体的学习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技术基础包括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三大技术;哲学基础包括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

1.2 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

1.2.1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素养”一般是指人所具有的那些

相对稳定的心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水平的基础性因素。而信息素养是指人在心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水平上与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利用等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基础性因素。高校专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可概括为[1~2]:明白自己的信息需求;能基于信息需求系统阐述问题;具有挖掘信息源的能力, 能制订信息检索方案;承认明智决策的制订需要准确和完整的信息;能检索、利用以计算机数据库为基础的信息源;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能组织信息进行实际应用;具有信息的整合能力;能以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

1.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资源建设,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 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3]。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包含:以学习为主体, 能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注重学习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4];能用任务驱动、问题驱动方式, 依托教学情境去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具有协作学习意识, 这种协作学习意识应是立体化的协作意识, 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协作, 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5]。

1.2.3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主要的教学媒体、重要的教材形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基本的信息素养外, 还应具有把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的能力, 使得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明确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才能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有助于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决心与信心[6]。

1.2.4 评价和反思意识的能力要求

评价和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以及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要具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和反思的能力。高校教师只有具有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才能时刻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合作, 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 才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对照自己, 不断反思、评估、总结自己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行为, 善于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 分析其中的不足, 提出整改的方案, 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能力评价问题分析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盲目的, 对专任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是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 大多数高校对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的情况为:缺少必要的对能力评价工作的管理, 即便存在评价也仍然沿袭传统的理念、思想, 靠一张试卷完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评价, 对能力的测试只用笔试的方式, 忽视了教育技术最根本的实践性、情境性的特点。教育技术代表先进的教育理念, 是一门技术, 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工具, 体现的是一种能力。笔试形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说明以传统的考试方式对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 不能真实反映专任教师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情况。对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发现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2.1 能力评价缺乏科学定位

目前, 大多数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仅依靠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 实行的是一种奖惩目的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不完全的评价, 是一种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 忽视了对教师评价后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 不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奖惩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 但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 常常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和响应。从根本上讲, 这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 也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更难以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2.2 没有系统、严谨的能力评价体系

高校对能力评价的“指标项”内容有所不同, 但都大同小异, 在对提高专任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及促进能力发展方面没有太大的成效, 存在一些问题。

(1) 能力评价指标的制订缺乏深层次调研且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的制订没有与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自身特点和课程建设、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 没有将个人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与学校的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7], 而且在设计、制订评价指标标准的过程中, 大都没有广泛征求教师意见、没有开展深层次调研, 这样不系统、不严谨的评价指标标准直接造成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层次不是偏低就是偏高, 评价标准不能反映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 一项好的评价指标任务的落实离不开详细、具体的评价规范, 而目前能力评价中都少有这样的规范支持。

(2) 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在设计方式上存在问题, 评价指标标准无法兼顾全面性与可操作性。能力评价工作多数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全权代理, 教务处、系 (院) 、教师参与度不高, 致使能力评价指标标准没有按照指标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来科学设计, 结果使能力评价指标标准科学性不强。在这个标准中, 指标数相对较少, 不能很好地、全面地描述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而且评价成绩标准只有“优、良、中、差”的4个等级, 没有进行定量的指标权重设计, 很难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3) 不同职称、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使用同样的能力评价指标标准, 没有根据专任教师教学的职责和任务的差异性来设计能力评价指标标准, 缺乏合理性。能力评价指标标准体现不出高校在教师教学信息化建设上的战略目标, 也体现不出学校的文化和办学理念[8]。

(4) 能力评价指标标准与评价环境之间存在矛盾。在评估中, 一直沿用一个能力评价指标标准, 没有跟随教育技术实际发展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及时调整。虽然有些学校能力评价指标标准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一些, 但还是与以往制订的指标标准“形不似而神似”, 不能与学校所制订的教师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

(5) 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定性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模糊性。评价结果只是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方面得到几个优、几个良的结果, 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到底怎么样很难准确判断, 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另外, 在评价过程中也缺少评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技术平台, 并且也没有依托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与成果, 使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难有展示的情景、空间。

2.3 能力评价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专任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并以促进学习、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优化为目的, 以达到学生学、教师教的最大成效, 它的主体应该是教学过程[9]。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主要依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试卷, 且试卷的内容主要以教学技术理论知识为主, 对教育技术应用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非常欠缺。教师在能力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也并不代表其教育技术能力就能完全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2.4 能力评价行为与评价结果彼此孤立

大多数高校对专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没有和教师的薪酬科学地联系起来, 即使有联系, 这种联系也是惩罚性的, 这极大影响了教师参与此项能力评价的积极性。对专任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应该是制订专任教师报酬计划的基础, 报酬计划的设计必须和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相衔接;评价又是实施报酬计划的前提, 报酬合同的履行必须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因此, 评价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统一起来, 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而且这种统一与联系应多采用激励性、鼓励性措施, 少用惩罚性的手段。

研究表明, 能力评价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能力评价本身就已经包含有评价者不同的价值取向。同时, 教师的劳动属于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复杂劳动, 这也涉及管理学理论中的一个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 即衡量熟练工作非常容易, 而衡量脑力劳动却比较困难。这些评价标准使得专任教师面对教育技术无所适从, 不知道从何处抓起。

对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应重视教师能力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力图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评价要能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 起到激励、督促和导向的作用。通过评价, 无论对能力突出者还是落后者都会起到鞭策作用。能力评价能让专任教师尽心尽责地完成学校所开展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 使教师能够了解自己在信息化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活动, 使教育活动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正勇.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J].教育信息化, 2005, 6:17.

[2]谢舒潇, 吴芸, 周筱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11:26~27.

[3]高洁, 杨改学.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 3:24~27.

[4]李凤来.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8:120~121.

[5]周睿.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l:57~60.

[6]茹宏丽.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3:44~46.

[7]陈云龙, 卞艺杰, 赵慧娟.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8, 5:54~56.

[8]刘鹏图.高校教育技术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5:156~158.

教育能力(高校教师培训) 篇8

关键词:公安高校;教师;素质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275-02

公安院校是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在公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警务技能素质,而且还要培养他们思想创新、开拓进取意识等方面的素质。这样对公安高校教师的素质教育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较高的道德修养、过硬的政治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管理创新能力。本文则通过对制约公安高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透过原因提出加强公安高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有力措施。

一、制约公安高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教师的知识包括普通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公安高校教师是要以自身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作资本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师的知识越广博、经验越丰富,越能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渊博的学识是公安教师素质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新形势下的公安教育,有些公安高校教师存在浮躁情绪,不能潜心钻研所教专业的知识,对专业知识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不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及其目前发展的情况,更不能很好地把握发展方向,因此制约了公安高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所以只有掌握广博又精深的知识才有可能灵活高效地传播知识。

公安教师只有懂得并掌握公安业务知识,才能将所教专业理论与公安业务工作联系起来,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公安教师的现状是教师中本科毕业较多,硕士、博士相对较少。教师的引进应重视学历,考虑到学科专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需要,特别是本科院校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的人才是系部专业今后发展的强大后备军,学历的高低不绝对代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高低,但是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科知识是否精通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发展专业课程对公安教师有一定的挑战性,公安高校教师专业正在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教师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教学组织和研究组织,关系到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关系到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

(二)教学工作经验不够丰富

公安高校教育的职业性要求教师本身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公安工作实践能力。公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长期摸索、不断地积累、借鉴、总结而形成经验,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理论联系实践,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本职工作。公安院校教师不仅给学员传播知识,同时也能解决在公安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公安教师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才能解决公安实践中面临的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公安高校的教师,尤其是有些年轻教师相当闭塞,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太少,参加公安业务讨论的机会就更少。因此知识老化和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特别突出。由于以往公安院校的公安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为主,原有的公安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难以胜任新教育形势下的公安教育。当前,这种素质现状主要表现在:公安院校基本上都是专职,普遍缺乏公安实践,教学脱离实践,纸上谈兵、照本宣科现象较多。有些教师上完课就走,没时间也没兴趣去了解学生,也没技巧与学生交流。造成教与学相脱节的现象。公安教师长期脱离公安实际,公安实战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不能够及时融汇、反映到公安教学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科研能力较弱,难以解决在公安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

(三)创新能力不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安高校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也在不断更新,而有些教师的教学能力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升,仍停留在已有的旧知识和旧方法上,有些人不务正业,对教学科研应付了事。有些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到了实践单位不是收集资料、虚心学习,而是去拉关系、沾便宜、讲排场,而令公务繁重的公安机关很抵触而疲于应付,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公安院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进步,也不利于院校与机关的沟通,这样就无法使得素质教育更好的实施下去。教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于不断超越前人去发现新东西,去创造新的知识和技能,再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有创新才能开辟新的天地。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通过自身有意识的努力而培养出来。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知识、吸收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四)评价机制不健全

对于教师能力的评价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活力,由于没有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则易使教师陷入平庸、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主动追求专业卓越发展的动力。进而影响了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提升。

二、如何加强公安高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建设

经常性的组织学术研讨会、邀请优秀教师和机关优秀公安民警作报告、鼓励教师进修学习、组织教师到外校或外地考察等,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提高教学水平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时代,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前进的步伐。因此要给教师渗透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加强身为教师的职责和义务的认识,深刻认识终身学习能力在执教过程中的优势,教师在有意识进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也会有一定的提高。通过继续学习,学会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消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面对急剧发展的社会作出的必然反应。教师要更新自身的观念,积极主动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锻炼

如果没有公安实践,单就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理论,抽象地进行素质教育,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面对每年、每月都有的培训任务,要求公安高校教师要不断参加公安实践锻炼,丰富自身专业素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同时也应聘请公安一线的优秀警官做兼职教师,这也是国内外警察教育的经验。从实践部门中选出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公安业务骨干、破案能手和英雄模范,经常来学校传授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公安教育工作的需要,提高公安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组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教师队伍。还要组织教师参加公安工作实践,公安部领导多次强调"要坚持教师定期到公安机关挂职锻炼制度,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公安工作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将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公安院校的教师多数不是从公安实际部门来到院校的,因此,要求教师以单独的个体自己去联系参加公安实践既有困难,也不规范。公安院校应当重视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工作,开通一整套方便教师参加公安实践的渠道。在实践中增长公安专业知识,总结公安工作经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公安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3]。同时通过对公安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师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全体学生向注重个体学生转变。同时,要改革以往旧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引进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的课程做出有关安排,实行柔性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探索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教育感染力,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艺术不断得以深化和升华。

公安高校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主动、积极地去研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结合自身和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求新求异,勇于创新。使自己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必要的创新能力,发挥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巨大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建立合理可行的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

鉴于对制约公安高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原因分析,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根据公安高校教师能力构成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能力考查措施、评价标准,使之成为教育评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各类公安院校还应当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应当建立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在公安院校,应采纳竞争上岗,使教师获得平等的教学与科研机会,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加速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公安高校有必要通过宣传教育让所有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拒绝转变教育观念、极度缺乏知识和更新能力的人,从公安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淘汰出去,促进这支队伍的良性循环,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公安教育的要求,用实力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4]。

总之,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对公安机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使得培养公安民警摇篮的公安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公安高校教师应不断增强学习意识,脚踏实地地开展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努力走在时代前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造就一支忠于祖国、服务人民的公安队伍,才能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明,马学芳.公安院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新议[J].管理科学,2009,38(3):103.

[2]郭继军,尹世勇.公安教育由学历教育向培训教育转变的思考 [J].云南警官学报,2008,(4):4-6.

[3]乔卫东,王书军.浅议公安院校教师素质及培养途径[J].沈阳大学学报,2003,1(2):113-114.

上一篇:交行信用卡存款申请下一篇:长恨歌翻译并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