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工作汇报

2024-10-13

隧道工程工作汇报(共8篇)

隧道工程工作汇报 篇1

工作汇报

一、工程概况

宜昌穿越长江隧道全长约1390m,两端设有出发井、接收井。本工程于2006年4月开工,目前完成了管片生产、出发井浇注;盾构掘进成巷135环(162m+1m)。

本工程由中石油管道局四公司承担施工,重庆中庆监理工程公司实施监理。

二、质量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为确保工程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首先从人员上进行控制:对监理、施工单位到场管理人员的资质、上岗证进行核查,特殊工种人员现场随时抽检,是否持证上岗。其次从管理制度、体系上进行检查:检查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是否正常运转、各级质量管理人员是否到位、是否遵守有关质量管理制度。第三,对现场质量进行检查:现场有关的质量检查验收监理是否按程序进行,施工所用材料是否合格、设备是否完好,并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检。参加工地例会和专题例会,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第四,对工程资料进行检查,是否及时、完整。

三、进度管理

检查施工分解计划与总计划的相符性;实际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

四、合同管理

检查监理、施工单位是否满足合同约定的要求,是否按合同执行。工程计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计量规则。

五、组织协调

在前期或施工中,为了不影响施工,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当地机构或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有关项目事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2007年2月1日

隧道工程工作汇报 篇2

学会会刊《城市公共交通》与全国公交报(刊)的互动交流范围加大,内容增多。截至今年6月,与会刊保持定期交流的公交报(刊)有57家,其中保持定期交流公交报的城市,不仅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还有地县级中小城市;公交期刊有广东、浙江、河北、江苏等省级公交期刊。公交报(刊)对于公交优先的具体实施十分关注,国家及省市领导的关注常见于公交报(刊),例如交通运输部领导、省市领导调研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为城市公共交通立法征求意见,到公交一线看望慰问公交职工等等。

学会会刊《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开发行,使各地城市公交重大信息发布于全国,沟通了各地各城市公交发展动态、主要工作和重要活动,传播了公交经营管理、运营服务和科技进步;同时利用业界媒体权威优势,第一时间将公交优先政策、动向,国家部委相关决定、措施向全国公交进行发布。在信息交流互动中,会刊与公交报(刊)扩展视角,从国家大事、城市大事、地方政府公交优先、城市公交优秀举措上,加大了交流互动宣传力度,彰显了公交的社会窗口作用,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大。

二、公交报刊舆论导向和传播功能的加强

各地、各城市对公交报刊作为公交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越来越重视,新创办的公交报(刊)相继出现,创办多年的公交报(刊)进行了改版和更新。现已有的公交报(刊)几乎都是彩色版,有的还是铜板胶印。从内容到版式都发生了新变化的公交报,有的已被当地新闻单位评优或获奖。

二届二次理事会上,会刊《城市公共交通》征求了意见,随后针对“增设版块、添加采访内容、推进公交优先特约深度报道”的建议,会刊努力加强相关内容编发,并借助城市客运分会的大力支持,从城市公交发展大方向上进行了深度报道。从2013年6期开始推出特约报道版块以来,已特约报道了长沙、成都、北京、济南、常州、中山、太原、上海、天津、南京江南、青岛、泉州、绵阳、洛阳、乌鲁木齐等城市公交的优先与优秀。今年和去年,会刊还以前插方式编发“特辑”版块,对全国公交重大信息和主要活动,以及新技术产品在公交的推广应用做了全方位报道。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的办刊宗旨,城市客运分会的大力支持,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的尽心努力,使公交报刊的舆论导向和传播功能进一步加强,影响也进一步增大,越来越受到公交业界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开拓报刊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于公交

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聚集了业界平面媒体,在资源共享下形成交流互动平台,呈现出了公交报刊工作可喜局面。我们在珍惜来之不易局面的同时,要继续努力开拓公交报刊工作新局面,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提供更好地服务。

结合公交企业文化建设,要利用好公交报的副刊、会刊的“文化广角”等栏目,加大编发公交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力度,充分利用色彩图片宣扬和谐温馨,推进公交企业文化建设,展示公交职工才华。

公交报刊已为公交业界不可或缺,这更需要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把公交报刊工作进一步搞好。公交报刊工作同仁要充分利用理事会这一平台,积极地加强和规范公交报刊的互动交流参与理事会会议和活动,共同开创理事会工作新局面,使公交报刊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公交,在公交优先发展中和公交优秀践行中发挥出更大地作用和能量。

2015年8月28日•徐州

会议纪要

(本纪要由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袁建光宣读)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二届四次会议暨2015公交报刊工作交流研讨会”,于2015年8月27日-28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城市公交的代表及特邀代表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袁建光主持并致开幕词,城市客运分会副秘书长宿中泽、徐州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曹虹、徐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刘青先后致词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副理事长、洛阳公交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建国宣读二届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调整增补人员名单,并获大会鼓掌通过。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秘书长吴同起作了“理事会2014-2015年工作汇报”,梳理总结了会刊与公交报(刊)的互动交流、公交报刊舆论导向和传播功能的加强,并就更好服务于公交的报刊工作提出了开拓新局面的工作重点。

会议以“公交报刊与企业文化·正能量·新常态”为主题进行了公交报刊工作研讨交流,济南、洛阳、青岛、徐州等11家公交企业代表在大会发言交流中,深入研讨了新常态下公交报刊正能量发挥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介绍了传统的纸质媒体,怎样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电视、网络博客、官方微信等紧密结合,全方位报道,成为“互联网+”的多面手传媒人才。

针对公交企业文化建设,会议还就组建“全国公交职工摄影书画社”进行讨论,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出点子,提建议,并达成共识,一致表示要搭建好展示公交职工文化艺术素养、推进公交企业文化的平台。会议决定,由报刊工作理事会、学会会刊牵头筹建。

本次会议圆满落幕,与徐州公交及会务组的热情周到的接待和服务分不开的,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与会代表对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回忆。谢谢大家!

隧道工程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隧道施工;工程技术管理;问题

1、概况分析

隧道工程的施工地点一般为山体中或地下。因其专业特点性强,优劣势也较为明显。优势是建成后交通较为便利,能极大的缩短运输里程,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劣势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属于非地面操作模式,作业难度较大,并且严重受施工环境影响,成本投入大风险高。因此,能否做到对隧道施工的全面控制对工程建设的管理者以及施工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作为工程管理中心内容之一的技术管理是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对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进度、成本控制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因素,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只有在工作中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好隧道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

2、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隧道工程技术管理在施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施工环境、地质情况、施工单位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影响,导致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隧道工程质量,为建设方和施工方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防止隧道工程问题的出现,保证其质量和使用年限,必须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2.1现实存在的问题

1)因为我国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而且技术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大多数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还局限于总体布局的条条框框,做不到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另外,因施工单位协作队伍的成员大部分以农民工为主,并且流动性比较大,所以更需要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工艺的指导及培训。

2)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与施工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关。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投入,人为减少了技术管理成本,这种管理体系的不合理已经成为了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工程技术管理应当从理念上进行转变,要全方位的保证人员、技术、服务以及管理。不但要提高企业的自身技术水平,还要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管理理念的引进与输出,通过必要的讲座、宣讲团以及同类工程观摩学习等活动的参与,“引进来,输出去”,从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2.2工程技术管理的作用

工程技术管理是有效连接整个工程系统各施工细节的中心点。因为隧道施工工程量大而且工艺复杂,不是一个技术层面能够解决的,这就产生了对于不同工种施工队伍的需求,需要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对各施工队伍进行协调以保证各工程部位满足整体设计需要。另外,技术管理工作还是保持物料平衡以及保障工程进度的基础。因此,在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只有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配置合理、材料资源充沛才能有效的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降低施工损耗,实现高效优质的工程。因为技术管理对于施工项目实施是核心内容,控制着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成本和进度,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隧道施工企业想要立足市场就需要不断的对其技术管理工作水平进行提高。

2.3工程技术管理关乎隧道的施工安全

隧道施工质量是影响隧道工程运营的最关键因素,而隧道施工安全则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影响隧道安全施工的因素有很多,如山体地质状况、径流、地下暗河、瓦斯等。隧道施工中,安全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所有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一旦发现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或整改,对于一些不容易发现的隐患问题,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旦出现情况,要有立刻解决的措施。在当前的隧道勘察工作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勘察方式比较有限,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在一些条件复杂的地区更为明显。例如,建设在山岭中的隧道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塌方、瓦斯以及突泥和涌水等现象。工程技术管理就是收集施工地点的环境信息资料,针对这些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随着我国建筑业施工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技术管理工作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种相互促进进一步带动了施工企业的发展。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技术管理的措施有很多,诸如施工人员进场前的安全培训,上岗前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定期和不定期的例行安全检查,掘进前的物探、导洞,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等等,通过专业的综合型人才的使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有效预防,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2.4工程技术管理是质量目标实现的基础

做好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是,从工程实际出发,以现有施工条件为基础,优选最佳方案。工程质量的控制首先要保证采用可行的施工工艺,各工序、环节的试验检测及时跟进。同时鉴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很多工序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可通过雷达声波等先进的检测手段适时检验。总之,质量控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完善各道工序、工艺使其达到良好契合的状态,确保隧道施工的整体性,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5工程技术管理对建设成本的控制

成本控制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各个因素的管理,同样也属于工程技术管理的工作范畴,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施工过程中的消耗以及支出严格的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失以及浪费。由于存在地质情况变化的不可预知性,即使是些许的方案变动也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因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在设计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加强控制、审核,以最优最省为原则,并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投入、避免资源浪费的目的。

总之,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隧道施工的全过程,相关人员不仅要从设计方案的审定等前期工作着手,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变、更新管理理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工程建设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永强,李守彪,李承远.SIR20型地质雷达在城市埋地管网探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256.

[2]马艳,杨永国,王琥等.地质雷达在防渗墙检测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1(3):147.

隧道工程工作汇报 篇4

(参考)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九景衢铁路浙江有限公司隧道专业工程师的安全职责、工作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工作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九景衢铁路浙江有限公司桥梁专业工程师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安全生产法》、《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上海铁路局行车组织管理规则》、《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规定》、《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上海铁路局干部量化检查制度》、„„。职责

3.1认真贯彻国家和铁道部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参与草拟或制(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办法和工作标准、实施细则。

3.2按照铁路建设程序,积极参与建设前期工作,熟悉本专业内的勘察设计内容和设计咨询联络工作,并加强相关对接工作。

3.3认真勘查并充分熟悉现场,做好本专业初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审核工作。组织做好技术交底和全线隧道贯通复测工作。

3.4编制本专业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单位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审批单位工程开工手续,检查开工准备工作。

3.5编制本专业总、年度投资、进度计划,做到月分析、季总结,切实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确保目标兑现。

3.6制定本专业质量创优管理目标体系和质量通病预控对策体系,做好定期与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全过程全方位抓好创优规划的实施。

3.7建立专业技术台帐,主要内容包括实时形象进度、质量控制、变更设计、重大方案等,做到动态掌握。

3.8参加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提交分析报告。

3.9加强投资控制,做好本专业的工程数量复核、验工数量的审核;组织设计变更的现场调查、审核和批准,参与处理施工索赔。

3.10参加月度施工及监理例会,加强与相关专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好相关技术接口和技术、质量攻关工作。

3.11参与审定重大及专项施工方案,做好技术把关。3.12做好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工作,及时处理相关事宜。3.13按规定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工作。3.14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任务。4 工作内容与要求 4.1 专业制度管理

4.1.1 建立健全公司隧道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检查、指导、督促实施工作。收集施工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建议,提出修改意见建议,每年或动态做好清理、修订完善工作,形成有效文件清单。

4.1.2 开展调查研究,检查制度落实效果,验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确保制度切合施工现场实际。指导施工单位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

4.1.3 检查、督促参建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审查施工单位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同步审查专业安全施工措施,对长大隧道、围岩极差及瓦斯隧道等重难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及时组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评审,保证建设项目安全施工。

4.1.4 遇有新规章发布、修订,督促组织施工单位做好学习培训及细化落实工作。4.2 安全技术管理

4.2.1 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安全控制目标,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安全预控方案,明确施工、监理各方安全责任。

4.2.2 组织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施工及监理单位制订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按规定组织审查,开展技术交底,并督促实施。

4.2.3 参与对重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对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重点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进行审查。

4.2.4 督促施工、监理构建安全保证体系,并监督其运转情况和安全资源投入,重点检查施工安全专项措施费用的投入。

4.2.5 根据路局和公司要求,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要求开展隧道专业相关工艺试验工作,对工艺试验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

4.2.6 定期对工艺试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试验过程和结果,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4.3 安全检查管理

4.3.1 做好本岗位的安全技术管理资料接受上级单位、部门的检查指导。4.3.2 参加公司组织的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等各种检查。4.3.3 根据本专业施工特点,定期开展针对性现场安全检查。

4.3.4 建立安全检查台账,收集并动态掌握安全信息,负责和督促施工、监理单位检查问题的整改。4.3.5 参加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救援抢险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4.4 施工进度管理

4.4.1 参与制定项目总工期计划和分年度形象进度、投资计划。

4.4.2 编制本专业季、月、旬计划,提出控制性工程的阶段目标,并督促配置相应的人员、材料和机具等资源。

4.4.3 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计划,重点抓好控制、关键工程的计划安排和落实。4.4.4 掌握现场施工进度,分析进度偏差,组织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分析,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调整资源配置,满足各阶段目标。4.5 工程质量管理

4.5.1 审查和核对施工图纸,参与技术交底,参与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并监督落实。4.5.2 审查项目关键工序施工技术指导书,审定质量保证措施。4.5.3 参与新技术攻关和重大施工技术方案审查。

4.5.4 督促施工单位落实质量保证措施,检查验收标准、施工指南、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发现质量问题按规定及时督促整改。

4.5.5 抽查项目分部工程检验批、施工日志等工程质量记录,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

4.5.6 建立质量管理台账,及时收集质量信息,检查成品保护方案落实情况,参与质量事故调查。

4.6 日常工作

4.6.1 了解工程日报,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协助主任及副主任做好相关问题分析,提出分析处理的意见、建议。

4.6.2 根据公司制定的年、季、月、周、安全生产计划,抓好本专业工作落实。4.6.3 履行本岗位职责,完成各项工作和上级部署工作。

4.6.4 及时分析、汇报分管专业暴露出的关键性、倾向性问题,抓好整改落实。4.6.5 提出分管专业年度安全工作安排、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的意见建议。4.6.6 及时向主任、分管副主任报本专业的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及建议。4.6.7 按周、月、年做好个人及分管工作的总结和计划。4.7 个人量化任务及要求

4.7.1 岗位负责重点盯控的风险项点

具体负责组织以下项目的盯控、动态评估排查,每个月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a)现场安全质量保证所需资源配置不到位。

b)重大技术方案以及营业线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和审批不规范。c)重点监控项目工点工程实体、方案执行、技术管理不到位。d)现场人员作业不规范。e)工序签认不落实。f)内页资料管理不到位。g)安全质量措施落实不到位。4.7.2 个人量化检查要求 a)每月综合检查不少于6次。

b)每周对重点控制工程各工序安全质量现场检查确认不少于1次。c)每周对所有分管项目现场检查确认不少于1次。d)每月检查发现问题不少于5件。e)每月拟定检查计划。f)每次检查及时填写《安全质量“三全”检查记录表》,对检查问题实现闭环管理,督促抓好整改落实。5 检查与考核

5.1 每月由主任按照本标准的工作内容与要求进行检查。

5.2 每月由主任按照《上海铁路局干部现场安全检查量化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考核。5.3 出现安全责任失职行为,根据职责分工,按照路局《安全奖惩办法》、《干部履职督查办法》《九景衢铁路浙江有限公司施工安全质量“三全”检查管理办法》追究专业管理责任。6 台账记录

隧道工程工作汇报 篇5

铁建设[2007]102号

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铁科院:

现将《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五日

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

隧道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建设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又好又快地实施铁路高标准大规模建设,关系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顺利实施。为适应高标准大规模铁路建设需要,本着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切实解决问题的原则,经研究,对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1.合理确定隧道方案。设计单位在选线过程中,要把隧道特别是长或特长隧道作为确定线路方案的重要因素,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遥感、现场测绘调查、物探等多种手段,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地质条件好、施工方便的方案,合理确定洞线关系(长度10公里以上隧道应优先采用双洞单线方案)。

2.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编制勘察大纲,合理确定勘察原则和技术要求。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用遥感、物探、钻探、综合测试等方法,取得翔实的工程地质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和相互验证,准确判定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合理评价其对隧道建设的影响。勘察工作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保证足够的钻探数量,需要深孔钻探的必须实施深孔钻探,深孔钻探必须在工期、费用上予以保证,钻探工作应在设计开放前完成。建设单位应按《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及相关规定审查勘察大纲,组织实施地质勘察监理(咨询)和地质资料验收。勘察工作(包括钻探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开放设计和上报、接收、审查设计文件。

3.强化施工安全设计。隧道设计专册必须具有十年以上隧道勘察设计经历,应组织或参与组织编制隧道勘察大纲,指导现场勘察工作;主要设计人员必须参加隧道现场勘察工作,熟悉现场情况和勘察资料。隧道设计必须依据勘察资料进行,勘察资料不足的,必须在补充勘察后进行设计。要依据工程地质条件和风险评估意见,进行施工安全工程措施设计,提出施工及安全注意事项、超前地质预报措施、安全防护措施、风险防范措施、人员逃逸方案等。工程措施必须与地质条件匹配,地质条件不好的,必须加强工程措施;不良地质、特殊岩土隧道的施工方法、支护措施等必须进行分析论证,必要时进行专题研究后设计;采用特殊工艺的要进行工艺设计,特殊节点和特殊工序接口要进行详细设计;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特殊结构的,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明确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及相关要求;安全生产费用要按规定纳入工程概算。

二、实行隧道工程风险管理

1.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受当前勘察技术手段限制,开挖前难以准确判定隧道(特别是长或特长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围岩特性。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隧道建设应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建设单位是隧道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必须建立起建设单位负责审查风险评估报告、督促检查相关单位落实风险责任分工;勘察设计单位为风险评估提供资料、依据风险评估意见修改设计;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制订防范措施;监理单位审查防范措施并检查执行情况的铁路隧道建设风险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

2.规范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内容按阶段确定,可研阶段的风险评估在初测基础上进行,主要对隧道线位、初步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重大地质灾害及应对措施进行评估;初步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在定测基础上进行,主要对隧道设计方案,包括断面形式、衬砌类型、施工方法、支护参数以及应急方案等进行评估;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是在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基础上进行,对工程措施、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进行评估。勘察设计阶段的隧道风险评估由勘察设计单位进行。

3.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施工单位是隧道施工安全的责任主体,必须加强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地质灾害等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并依据专项评估意见完善施工技术方案,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及防范风险的具体技术措施,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制订风险防范及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设计单位应做好施工风险防范配合工作,根据需要及时做出变更设计;监理单位应监督施工单位制订风险防范措施并督促实施。

三、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1.科学制定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超前地质预报是工程勘察工作的延续,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勘察设计单位应参照《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要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预报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提出仪器设备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释、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应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和方法,形成各种预报方法互为补充和验证的预报系统。

2.落实超前地质预报责任。建设单位要把施工企业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业水平作为工程招标的一项重要条件,也可选择专业化队伍承担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长大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建设单位负责审查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地质资料,编制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计算相关费用并纳入工程概算,指导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依据超前地质预报成果修正设计。施工单位必须配备能够胜任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技术人员,按照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实施细则,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地质、物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能力,设备类型及数量,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数据采集,以及相关协调工作。

3.认真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信息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是一个有机整体,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落实责任、相互配合、认真实施,做到预报信息真实准确、传递顺畅、反馈及时、决策迅速、处理及时。施工单位应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超前地质预报显示地质条件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迅速研究提出处理方案。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长大隧道没有制定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实施细则或未组织实施的,将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

四、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1.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赋予的安全生产责任。施工单位对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负责,必须提高安全生产认识,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按规定报监理单位批准并报建设单位核备,并定期进行演练。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对隧道施工安全承担相应责任,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基础资料和安全生产建议,同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实施。

2.强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编制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将安全生产、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应急救援预案等作为重要内容,尤其在编制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岩爆、瓦斯、软岩变形等不良地质和膨胀土、富水黄土等特殊岩土专项施工方案时,必须将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作为重要内容。隧道施工应按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法组织实施,确需调整的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研究后报建设单位批准,重点隧道重大施工方案调整须报铁道部批准。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长大隧道的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共同组织编制,报施工企业主管领导审查,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实施,并由施 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3.规范施工现场管理。隧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并积极推行安全施工标准化工地建设。建设单位应选择专业水平隧道施工企业及具有隧道施工经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且无重大安全事故记录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必须按合同约定配备相关人员,积极采用“架子队”模式管理劳务人员,掌子面主要操作人员必须是参加过隧道施工的企业职工或合同制工人;要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配置安全设备,瓦斯隧道必须按规定配置符合要求的设备;要做好施工和安全防护现场交底工作,严格工序管理,规范作业流程;要加强对进入隧道人员的管理,建立出入隧道登记制度;要加强对火工品的管理。对纳入合同的安全生产费用,应当用于现场施工安全,不得挪作他用。

4.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监控量测是确定围岩变形、调整支护参数、设计参数的重要依据。施工单位必须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配备监控量测专业人员;要制定详细的监控量测方案,并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要建立最大日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的风险预警机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布点量测,确保监控量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要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支护参数,并及时将量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单位,设计单位验证后应及时根据量测数据调整设计参数,施工单位按变更设计进行施工。

5.加强施工安全培训。施工单位要提高认识,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知识,这些都是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建设工期的重要措施。隧道开挖、喷锚支护、衬砌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五、加强和改进变更设计管理

1.加强现场设计配合。设计单位要加强施工配合工作,及时解决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长大隧道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隧道,要组建以专册为组长、主要勘察设计人员为成员的常驻现场施工配合组;施工配合人员要按规定进行技术和安全施工交底,解释设计文件、施工方法以及安全保护措施,指导施工单位正确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和现场监控量测工作;要依据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和量测数据,不断完善和修改设计文件。

2.优化变更设计程序。涉及到隧道施工安全的Ⅱ类变更设计,由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现场研究确定,设计单位变更设计后实施,实施后按程序完善手续。涉及到隧道施工安全的Ⅰ类变更设计,以及安全突发事件引起的需要立即处理的Ⅰ类变更设计,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及专家论证,设计单位变更设计后实施,同时向铁道部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并及时按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3.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隧道施工中出现复杂重大的专业技术问题时,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通过咨询解决;具有共性的工程、水文地质问题,由建设单位邀请熟悉当地工程地质情况的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涉及全局性的技术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时上报铁道部,由铁道部邀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

六、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工法

1.特长隧道优先采用TBM施工方法。地质条件及环境允许的10公里以上隧道应优先采用TBM施工方法组织建设。铁道部鼓励隧道施工业绩较佳的施工单位联合集中招标采购TBM并参与铁路隧道建设。建设单位在施工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具有符合TBM及相应技术条件的施工单位方能参与施工投标。

2.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工法。为提高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水平,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要积极学习、借鉴、采用、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对条件适宜的隧道要积极采用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新意法)等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逐步探索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隧道设计、施工理论和先进适用的隧道施工方法、工艺。

七、大力推行隧道专业工程总承包

1.扩大工程总承包试点。为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大力培育铁路隧道施工专业化队伍,促进铁路隧道施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确保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投资、工期和环境控制,要选择一些勘察设计达到规定深度和具备条件的长大隧道实行工程总承包,鼓励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设计指导工程施工、施工促进设计优化的联合优势,使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有机结合。

2.有效实施动态设计。对于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隧道工程,在招投标及合同约定中,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及费用,隧道工程实行总价包干,承包费用不作调整;在隧道施工实施过程中,由总承包单位的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实施动态设计,变更设计文件由建设单位审定,涉及Ⅰ类变更设计或变更初步设计批复主要原则的,由建设单位组织初审后报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批准核备。

3.加强工程总承包过程控制。对于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隧道工程,相关建设单位要加强对隧道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大监理单位的责任,确保落实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确保隧道工程按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建设。

八、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1.加强安全生产监督。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加大对隧道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和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重点抽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的,应责令其抓紧排除隐患;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必须先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后再迅速组织整改。

2.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技术交底、应急预案演练、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定期组织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检查。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监控职责按规定审查安全技术措施,对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加强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

采油工程工作汇报 篇6

工作规划部署

金马油田开发公司 2011年3月3日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主要工作及成果

三、取得的认识

第二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潜力

一、工艺技术

二、采油管理

第三部分:2011年工作部署

一、工作思路

二、工作目标

三、重点工作

第四部分:“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工作思路

二、工作目标

三、重点工作

前言

“十一五”时期,金马油田开发公司认真贯彻油田公司专业工作部署,紧密围绕公司“两保一降一提”工作主线,在专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工程系统按照“精细管理挖潜力、创新增效促发展、优质低耗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锐意创新,全面实现了采油系统工作目标。以技术配套为重点,加强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技术攻关,工艺系统实现“3个转变”、形成“四大体系”、取得“5项技术突破”;以高效运行为重点,强化对标管理,采油注汽系统实现自动化运行;以质量安全为重点,完善制度建设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作业系统向规范化、效益化推进。开创了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部分:“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时期,以良好的业绩完成了生产、科研、采油、作业系统考核指标,有效推动了公司的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业绩指标,公司累积生产原油万吨,对比业绩考核指标万吨,超产万吨。完成原油商品量万吨,对比业绩考核指标万元吨,超产万吨。投资万元,发生运行费用亿元。单位运行成本元/吨,对比油田公司考核指标降低元/吨。

——科研管理指标,共完成技术推广项目30项,1927井次,累计增油29.1×104t;开展新技术研究与试验35项,127井次,累计增油2.487×104t;优化措施结构节约资金596万元;取得油田公司级以上技术创新成果17项,取得授权专利4项;8人被聘为厂处级以上技术专家。

——采油管理指标,累积实施油井机采优化539井次,使整体系统效率由18.9%提高到25%。泵效达到59%,平衡率90.2%,躺井率7.7%,油井检泵周期延长56天。开展群众性挖潜5298井次,累积增油2.95万吨。

——作业管理指标,累积完成作业工作量1155井次,作业一交成功率99.1%,有效率90.2%。有效开展修旧利废活动,累计创效1236万元。

二、主要工作及成果

“十一五”时期是金马公司技术发展最快、成果取得最多、规模效益最大的 五年。五年来,采油系统管理一路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效形成规模、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作业质量显著提高,人才培养富有成效,为油田质量效益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一)坚持技术完善与难点攻关并重,推动科研创新发展

1、立足开发实际,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单项技术应用向多项技术集成应用转变。开展了“选层调剖”、“对应调堵”、“堵驱结合”、“防砂堵水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五年累计实施163井次,累计增油92292t,降水90913m3。二是由单一介质驱动向多元介质驱动转变。开展了氮气采油技术、二氧化碳采油、微生物调堵试验。五年累计实施12井次,累计增油2716t。三是由直井配套开采技术研究向水平井配套开采技术研究转变。开展了水平井举升、注汽、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十一五”期间,围绕新海27块水平井二次开发,重点开展了水平井堵水技术攻关。阶段试验3口井,见到明显的降水效果,累积降水44923m3。

2、加强集成应用,形成“四大体系”

一是形成了以调堵为主导的“有效注水配套技术体系”。针对海外河油田注水开发,坚持“注、堵、调、驱”多元化技术集成应用,提高技术应用效果。5年来,累计实施调剖、堵水、分注、解堵、调驱有效注水配套技术5项,345井次,措施有效率86.4%,累计增油199113t,累计降水1271380m3,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二是形成了以调排为主导的“有效注汽技术体系”。针对小洼油田注汽开发,坚持“调排一体化”的技术思路,进一步改善高轮次吞吐井生产效果。5年来,累计开展有效注汽配套技术,239井次,有效率83.5%,累计增油65312t,累积增排水14.11×104m3,提高油汽比0.03,回采水率55%。恢复长停井8口井,增油2063t。通过多元开发技术手段的规模应用,实现了“十一五”期间小洼油田生产形势的稳定,原油产量始终保持在500吨/d以上。三是形成了以防砂为主导的“油井防排砂配套技术体系”。针对两个老油田油井普遍出砂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海外河油田形成了地层深部防砂为主导,防砂泵、螺杆泵为辅助的“防排一体化”技术体系。小洼油田形成了高温人工井壁防砂为主导,筛管挡砂为辅助的“防挡一体化”技术体系。通过规模实施,有效恢复了一批停关井,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5年来海外河油田累计实施防砂技术455井次,有效400 井次,有效率87.9%,累计增油248564t。四是形成了以注采为主导的“水平井采油配套技术体系”。围绕水平井开发,配套开展了水平井均匀注汽、大泵举升、驱油助排技术应用与试验,“十一五”时期,累计实施水平井配套措施3项176井次,有效165井次,措施有效率93.8%,累计增油372410t。通过水平井配套技术的开展,有效保证了油田水平井的高效开发。

3、注重难点攻关,取得“五项突破”

一是温固型油井防砂技术,满足了稠油油藏防砂工作的需求。针对洼38块稠油井防砂技术有效期短的问题,研发了适宜的温固型树脂防砂技术。其技术特点是:⑴ 抗压强度达到6~8MPa;⑵ 渗透率40~50μm2;⑶ 耐温350℃;⑷ 挡砂最小粒径0.07mm。⑸固化条件由酸固化转变热固化。⑹适有于稠油热采、水平井防砂。2007年以来累计应用44井次,有效率97.5%,累计增油64173t,平均无砂生产685d,阶段投入产出比1:5.5。二是可动凝胶+活性水调驱技术,实现了向多元开发的转换。针对注水油田“双高”开发阶段措施稳产难度加大的问题,“十一五”时期,应用该项技术在海外河油田共开展了9个井组的调驱试验。海1块调驱设计3个井组(H8-

16、8-

17、23),含油面积为0.34km2,地质储量为139.1×104t,对应采油井13口;海31块设计6个井组(H10-

31、11-

34、13-

35、13-

38、10-

37、10-35),含油面积为1.2km2,地质储量为165×104t。2006年以来9井组化学调驱试验累计增油85758t,降水1187793m3,投入产出比1:2.9。三是多级分层注水技术,提高了注水分注级别。针对注水分注级别低的问题,研发了三管四配技术和新型多级分注技术。在三管分注技术基础上形成了三管四配注水工艺。其技术优势:可实现对井段长、层数多、层间干扰大的注水井进行细分、定量注水,且不受油稠、出砂、水质影响。其缺点是:三管四配分注技术无法对中间两层实际注水量进行有效控制。为此,又开展了采用恒流堵塞器与偏心分注相结合的多级分注技术,其技术特点是:注水级别可达到四级以上,6个月内无须进行流量测试。累积试验三管四配、多级分注技术19井次,对应油井94口,分注合格率92.8%,累计增油5345t。四是聚合物微球调堵技术,改变了传统调驱的作用机理。针对油田调堵技术单一的问题,聚合物微球调堵技术是以白油作为分散介质的水溶性高分子微凝胶。聚合物微球具有尺寸小、易注入、选择性强、逐级封堵的特点,可以实现堵驱综合作用。2007年以来开展调剖试验8 5 口井,累积增油5110t;开展堵水试验7口井,措施有效率达到100%,累积增油2390t,降水7665m3。五是双基团二次交联调剖及定位投放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深调。针对常规调剖技术适宜性变差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调剖技术。与常规调剖剂相比,双基团二次交联调剖剂性能指标明显提高,具有二次交联、稳定性好、处理半径大、封堵率高的特点。在50h左右完成一次交联形成有机铬弱冻胶,125h左右酚醛树脂开始二次交联,形成强度大的网状冻胶;成胶时间由72h提高到300h以上;突破压力由1MPa提高到10MPa以上,封堵率由95%提高到98%以上;140℃条件下,220d体系强度在G级以上;预测提高采收率15%以上。通过数学模型及可视化物理模型设计出深部调剖定位投放工艺。处理半径由注采井距1/10处提高到1/2处,调剖剂段塞长度设计为5%~10%。研究成果改善了调剖技术性能、增加了处理深度,又节省了药剂用量,是一项集经济性、适用性兼备的新型调剖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坚持对标管理与技术达标并重,促进生产协调发展

1、实行分级管理,油井泵效连续3年位列第一

根据各区块实际情况将所辖油井分为高泵效井、边缘井和不达标井,按照“保持高泵效井,稳定边缘井,提升不达标井”的工作思路重点针对不达标井严密监控,建立了油井动液面跟踪曲线图,通过建立坐标曲线找准泵效最佳点,同时以“措施提效、控套提液、降压增产、降参提效”为手段努力提高油井泵效,使得油井泵效达到59%以上,在油田公司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已经连续三年名列第一名。

2、配备软件和节能装置,系统效率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公司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00多万元配备机采系统效率优化设计、预测与评价软件,400多台变频器,用于抽油机井机采优化工作,累计实施油井机采优化539井次,使得整体系统效率由18.9%提高到了25%,提高了6.1%,输入功率降低至7.9kw,系统效率实现率达到72.7%;水平井机采优化48井次,系统效率由22.5%提高到27%,提高4.5%。稠油井系统效率位居油田公司第二名。

3、应用节能设备,吨液单耗有效控制

2010年公司吨液耗电19.7kW.h/t,在油田公司处于第二名,主要得益于节 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与资金投入,在产液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吨液耗电由24kW.h/t降低到目前的19.7kW.h/t。具体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应用机采优化设计,并创新应用于水平井。二是全部应用井口变频装置和无功补偿装置,使采油系统的节电设备普及率达到较高水平。三是应用转油站输油自控技术。四是应用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和高压变频技术。

4、完善管理制度,躺井率明显降低。

公司建立了日汇报、周小结、月通报的躺井管理制度,通过“一井一议”的方式对躺井原因梳理归纳;对检泵周期频繁、产量较高的油井建立预警档案,对进入危险期的油井重点加强维护管理;按照“四把关”、两围绕”原则加强井筒日常精细管理。2010年公司躺井率降至4.9%,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5、依靠技术创新,生产系统全面实现自动化

“十一五”期间,通过对所属三个油田现有工艺的优化、运用PLC编程控制技术,50座采油站全面实现计量、加热、外输、注水、化验、资料录入等六项工作的自动化控制。一是规模应用称重式油井计量器,实现远程自动连续量油、无人职守、减轻劳动强度的目标。二是规模应用自控相变加热炉,热效率由原来的77.6%提高到90.3%,日均节气300m3。三是规模实施自控输油系统,实现转油站自动、连续、平稳输油,输油泵效提高了8.1%。四是全面实施掺稀油LZK流量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掺稀油“五分六清”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首次实施GLZ高压注水流量自控系统,注水合格率达到100%,实现精确注水、平稳注水的目的。六是高效应用采油站资料录入系统,实现采油生产数字化管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6、开展对标管理,注汽单耗有效降低

注汽系统开展关键技术指标对标管理,针对燃料单耗、动力消耗,从可控因素入手制定强化措施降低注汽单耗。一是实施标准运行参数管理,由“两对比”确定出六个关键指标,把关键指标以标牌形式挂于锅炉操作盘,通过对标调整、定期分析、限期整改,以刚性操作保证燃料完全燃烧,各台锅炉热效率控制在82%以上;二是实施烟气监测对标管理,组织自控仪表管理小组每月应用烟气分析仪对每台锅炉进行监测,填写锅炉效率检测通知单,提出处理意见,制定调整方案,严格监督实施,锅炉含氧均控制在3.5以下;三是制定清理积灰标准,根 7 据自身生产管理经验,结合喷砂吹灰、人工清灰的方式,制定了燃稀油最少两个月清灰一次,燃天然气最少六个月清灰一次的关键管理制度,制定下限保证传热效率;四是实施烟温对标管理,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控,掌握锅炉烟温变化规律,烟温变化过快则利用吞吐井转注、汽驱井检修时机,在五日内实施喷砂吹灰,确保烟温达标,减少锅炉排烟热损失,各台锅炉烟温均控制在220℃以下(燃油站控制在230℃以下),对比以往锅炉平均烟温下降10℃。目前公司注汽单耗分别为:渣油60kg/t,稀油57 kg/t,天然气70m3/t。

7、推进系统改造,注汽管理向自动化发展

通过自动化系统改造,实现了注汽锅炉、汽水分离器、吹灰“三项自动化”控制。一是全面应用ECHO5706锅炉控制系统,热效率平均提高3~5%,燃料单耗下降2~3%。达到更加安全、经济、可靠、节能的目的。二是有效应用汽水分离器自动控制系统,投入使用后小洼油田沙三段蒸汽驱油汽比由0.1上升到0.11,东三段蒸汽驱油汽比由0.08上升到0.14,效果非常明显。三是规模应用脉动吹灰系统,实现了不用停炉即可完成吹灰全过程,可根据烟温高低随时进行吹灰,通过实施脉冲吹灰技术后,烟温降低了100℃左右,时率提高0.5%,锅炉热效率提高了2~3%,注汽单耗下降1.5~2Kg/t。

8、开展防控研究,硫化氢隐患彻底消除

目前,小洼油田发现硫化氢油井127口,硫化氢含量超标116口,生产井硫化氢含量最高达到15×104mg/m3。硫化氢治理成为生产安全的重点。通过制定防治方案、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应用脱硫装置,使硫化氢得到有效防控。一是制定硫化氢防控方案,保障生产本质安全。二是制定“7项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三是规模应用脱硫装置,提升防控力度。采用干法脱硫技术进行脱硫,使得脱硫处理后的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为零,同时配发H2S检测仪108台,空气呼吸器67台,空气充气泵2台,防毒面罩152套,加强硫化氢监测和防护力度。四是推行“管理六法”,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六法:“四色两标”预警法、分级检测管理法、日常防范管理法、硫化氢区域施工监管法、施工区域“十严禁”管理法、工艺辅助控硫法、应急演练强化法。五是实施“五项举措”,落实安全责任。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彻底基本消除了硫化氢安全隐患。

(三)坚持制度建设与质量安全并重,推动作业稳健发展 “十一五”期间作业系统从完善作业管理制度,规范作业管理、技术创新入手,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强化现场检查与监督,加大疑难井方案论证,细化作业结算审核,推广应用作业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作业修井质量,降低作业成本,稳步推进井控管理,加强井控培训,强化硫化氢作业管理,实现了作业费用逐年降低,保证了作业施工安全。

1、不断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实现作业规范化管理。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上市促进了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了提高作业系统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杜绝管理漏洞,先后制定了《金马油田开发公司井下作业工具管理办法》《金马油田开发公司石油专用油管、抽油杆管理办法》,完善了《修井作业质量考核管理规定》,编制了《作业成本预算标准》等10项制度与规定,实现了作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2、不断完善作业设计、优化作业工序,强化作业现场监督,实现作业降本增效。

一是作业设计实现了网上设计、网上汇签,提高了作业设计审批效率。二是成立了井下作业工程设计室,制定了作业设计审核、审批管理流程,实现了作业设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三是优化施工工序,根据作业修井目的及要求,合理设计施工工序;四是强化现场监督与检查,严格按照内控流程管理作业现场,每道工序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执行下一道工序,通过以上工作,五年来共减少无序工序592道,减少作业费用297万元,减少无效作业127井次。节省作业费用416万元。

3、结合公司特点,编制《作业成本预算标准》,提高作业资金使用效率。为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作业工程科针对作业费用无预算根据,开展了《作业成本预算标准》编制工作,为公司资金委员会合理、科学、高效分配有限资金提供决策依据。一是以金马油田开发公司算度配产方案、注水方案和工艺方案、近三年采油区的检泵周期的编制依据,通过对各采油区的检泵周期进行回归,得出各油田的油井检泵周期,根据油田的开井数确定全年的检泵作业井次,通过全年注汽量和平均单井注汽量确定转注作业和下泵作业井次,根据油田公司作业结算价格可以计算出全年的常规作业费用;二是根据采油和注水方案及产能建设方案确定的井次和近三年单项作业平均费用,可以确定调层、压防的作业费用;三是根据不同作业类型所需的井下工具、收送管材数量及清洗单 价来确定每类型的作业所需的工具费用、清洗倒运费用,根据全年的作业井次计算出全年的作业服务费用。通过2009~2010年运行检验,《作业成本预算标准》与生产实际误差小于5%,达到了科学指导生产经营的目的。

4、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作业难题。

为解决作业生产中的难题,“十一五”累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7项,228井次。一是应用降滤失压裂工艺技术,加大前置液量,减少滤失;加粉砂降低滤失;提高排量的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黄沙坨油田火山岩储层压裂液滤失严重,动态裂缝不充分,很容易产生砂堵的问题,提高压裂施工的成功率,累计实施10井次,增油24200t;二是综合应用RY361-201水平井注汽封隔器、水平井抽油泵技术、大通径水平井泄油器、水平井连续冲砂技术提高了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增加水平井的生产时率直,三是应用了流线型无磁防漏固定阀、蒸汽驱中心井高效注汽管柱、高温泵等技术,有效地保证了蒸汽驱的开发效果;四是应用了液压解卡技术、有效在解决了在小修作业过程中常出现管柱卡现象,而解卡负荷受地面、设备及油管限制造成因解卡负荷不够而转大修的问题,降低了作业成本,又存在大负荷解卡的安全风险。

5、加强生产周转材料管理,开展修旧利费,降低作业成本

一是完善周转材料管理办法,健全“周转材料库存”、“管杆损坏跟踪记录”、“井下工具回收”三个报表,结合油井作业需求,摸清库存,合理调配,充分利用现有周转材料,减少维修、购进费用,利用Φ48mm油管替代空心杆进行三管分注7口,节省空心杆1085根,间接节约资金19.75万元;建立井斜井跟踪记录,针对管杆损坏情况,采取使用防偏磨接箍和抽油杆铸塑工艺,有效解决了井斜造成抽油杆接箍、油管内壁磨损问题,实施32口井,避免管杆损坏3493根,减少维修费用28.23万元;二是健全井下工具回收台帐等相关软件资料,依据油井上次作业情况,定人定责对每次回收工具进行数量、种类核实,并采取以修带购、外委维修的方式,加大回收再利用率,使井下工具回收再利用管理程序化、规范化,提高了挖潜效率。以修带购2554件,节约资金80.8万元,直接再利用8209件,直接减少维修、新购进费用200.5万元。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自行研制的抽油杆除锈装置组织开展除锈工作,延长了抽油杆使用周期,特别是为缓解空心杆库存紧张压力,自行研制内壁除锈装置,减少了空心杆维修和购进费用,除锈23453根,其中空心杆内壁除锈2010根,节约资金38.2万元。通过不 断规范作业管理,广泛应用新技术,强化现场监督,“十一五”期间,作业工作量由1697井次减少到目前1155井次、作业费用由5921万元减少到3840万元、吨油成本由89.01元/t减少到70.47元/t。

三、取得的认识

通过“十一五”时期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科研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共取得“六点认识”:

——观念创新是发展的前提

“十一五”时期,坚持技术由简单应用向集成应用的转变,形成了适应油田开发阶段的“四个技术体系”;坚持技术水平的提升,围绕油田开发现状及主要矛盾,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完善了技术体系,形成了规模化效益,实现了油田稳产的目标。——技术进步是发展的关键

“十一五” 时期是油田发展阶段取得成果最为突出的五年。五年来,开展基础研究和新技术试验35项,127井次,累计增油2.487×104t。荣获油田公司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5项,其中省部级奖4项,另外还获得其它学术成果奖9项,取得授权专利4项。公司通过对采油、注汽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技术的综合研究,油田生产系统自动化管理向着油田地面系统数字化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强了现场管理的连续性、及时性、精确性、可靠性,达到了安全、高效、低耗、平稳运行的目的。

——必要投入是发展的保证

“十一五”时期,工艺措施费用投入呈明显递减形态。2008年公司退市前三年,措施费用充裕,扩大了技术实施规模,研究储备了一批技术。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油价下跌,成本紧缩的不利影响,近两年公司措施投入锐减。为保证油田的正常生产,将有限资金合理配置在注水、水平井、蒸汽驱、防排砂配套技术上,砍掉了综合效益不明显的维护性措施。同时,积极争限油田公司重大、重点项目资金的支持,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矛盾,满足了油田生产对措施保障的需求。

——规模应用是发展的目标

“十一五”时期,围绕油田注水、注汽开发,加强配套措施的完善集成,形 成了“四个配套技术体系”,应用成熟适用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规模化效益。累积完成科研项目30项,规模实施1927井次,累计增油30×104吨,油田年产量始终保持在50×104吨以上。——重大专项是发展的支撑

2010年油田公司启动了重大项目研究机制。重大专项是为实现油田稳产,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是科技发展的重大举措。金马公司承担了《海外河油田普通稠油注水油藏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一年来的实效运行,取得5项技术创新成果,共开展课题12项,110井次,阶段增油1.87×104t,增注3×104m3,为注水区块的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人才培养是发展的动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拥有人才也就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以人为本,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着力发挥技术骨干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是公司各级领导的共识。“十一五”时期,工艺研究所1人被聘为油田公司专家,3人被聘为厂处级技术专家。

第二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潜力

一、工艺技术

围绕金马油田开发公司“十二五”时期“45万吨稳产5年”的原油生产目标,认真梳理了目前公司所属两个主力油田在配套技术研究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明确了“十二五”科研攻关所面临的11个技术挑战和技术潜力。

1、油田注采矛盾深化,化学调堵技术急需升级

油田油水粘度比平均在200以上,渗透率变异系数大于0.7的强非均质储层占68%,突进系数大于3的不均匀储层占46%。受油水粘度比大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注水三大矛盾突出。海一块油井综合含水86.1%,油井高含水大于90%的油井有31口,占生产井的35.2%。开井88口,平均单井产量3.1t。深部调剖技术最高应用轮次达8轮,平均单井增油量从2006年的849t降到目前的572t。

技术潜力:一是化学调驱技术具备前期研究试验基础。二是新型深部调剖技术取得研究成果。技术优势是:化学调驱技术增加了注水粘度,增大了水驱压力梯度,可有效改善流度比、调整剖面、提高原油采收率,工业化试验预测可提高海一块采收率3.6%。新型调剖剂和深部定位投放工艺,具有二次交联、稳定性好、处理半径大、封堵率高的特点。是一项集经济性、适用性兼备的新型调剖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技术缺点:调驱和调剖技术投入费用较高。

2、注水井分注级别低,多级分注技术和薄互层分注技术攻关急待试验 海外河油田由于注水井井段长、单层薄、层间矛盾突出、油稠、出砂及测试手段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多级别分注技术的有效开展,油田注水分注级别低,最高分注级只达到3级4层。有2口井需开展4级以上的级别注水。例如:H23井计划分注4级5段、H6-14和H11-18计划分注5级6段。此外,薄互层发育的注水井细分注水难大。海1块边部有8口注水井薄互层发育,夹层厚平均在2m左右,目前为笼统注水,细分注水难大。目前海1块分注率为各区块最低为88.2%,全油田目前有注水井146口,分注井有108口,其中一级两层32口中,两级3层58口,三级四层18口。细分注水工作仍任重道远。

技术潜力:一是开展高级别分注试验,满足油田细分注水的需要。目前,新型多级分注技术已具备进一步增大分注级别的技术基础,理论上可以实现高级别分层注水。其技术优势是:多级分注技术可提高分注级别,采用恒流配水器对各层进行定量注水,减少测试投捞所造成的作业及周期长问题。其技术缺点是注水杂质、井筒内死油、砂等易堵塞水嘴,造成注入量达不到配注要求。二是开展薄互层分层注水技术攻关。对于薄互层发育细分注水难度大注水井,计划研制长胶筒封隔器,改变目前薄互层注水井笼统注水的现状。

3、海26块水驱效率差,多元配套开采技术急需研究与试验

海26块水驱地质储量占海外河油田水驱储量的40.6%,居各注水区块之首。区块年产量8.53×104t,占油田水驱年产量的44.5%,采出程度19.38%,标定采收率22.2%,综合含水91.7%。目前有油井240口,171口,开井率71.3%,平均单井日产液18.4m3,单井日产油仅有1.5t。由于构造复杂、储层连通性差(连通系数63%),油稠、出砂严重,导致水驱调堵技术难以规模实施。2000年以来累计实施化学堵水和调剖9井次,累计增油仅有992t。

技术潜力:一是注气采油技术具备前期研究基础。“二氧化碳和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在海1块和海26块试验成功。在海一块H11221井和H1122井二氧化碳驱试验累积增油476t。在海26块H18129和H22233井氮气+泡沫驱试验对应井增油1336t。注气采油技术优势是:具有降粘、驱油、补充地层能量、压水锥的作用,适于提高低渗层原油采收率,技术缺点:投入费用较高。二是微生物采油适于复杂断块的开发。微生物采油技术技术优势:具有原油降粘、改善流度比、解堵作用,适用于低渗层开采,且安全环保无毒害。技术缺点:投入费用较高。

4、部分注水层段次注,多氢酸解堵技术和聚合物解堵技术急需研究。海外河油田2010年注水量完成152×104m3。目前有注水井147口,开井109口,日注水量4021m3,因注不进关井26口。统计欠注井有19口27层段,日配注量810m3,实际日注入量261m3,日欠注549 m3。其中有11个层段低渗注不进水,平均渗透率在50×10-3μm2。海1块欠注井7口,海31块欠注井7口,海26块欠注井5口。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东三层系储层物性差,分层注水后对应层位造成注水压力上升;二是受长期注水影响,注水井近井地带存在机杂堵塞问题。三是调剖、调驱等措施封堵了高渗透层,液流改向提高了注水压力;四是干线压力低(11.5~12.5MPa),不能满足注水工作需要。

技术潜力:一是扩大多氢酸解堵技术试验,恢复低渗透层注水。2010年,多氢酸解堵技术在H8-24井试验成功,试验1口,注水压力降低2MPa以上。其技术优势是:采用压裂车组施工,压力高、排量大、处理半径大,具有酸压效果,可有效解决储层连通性差、水质污染形成的堵塞和注入压力高的问题。技术缺点是:投入大,不能解决聚合物污染堵塞。二是开展聚合物解堵技术攻关。随着调剖调驱注聚规模的扩大,聚合物近井堵塞现象日趋严重,计划开展配套技术研究,以降低注水压力。

5、新海27块水平井高含水,堵水技术急需突破

目前新海27块有水平井39口,开井37口,日产液3413m3,日产油225.6t,综合含水93.4%。含水60~70%的油井5口,含水80~90%的油井1口,含水90~95%的油井19口,含水95~98%的油井11口,高含水关井3口。高含水问题成为水平井高效开发的一只“拦路虎”。

技术潜力:一是水平井堵水技术研究启动较早,具备前期试验基础。试验3 14 口井见到明显的降水效果。二是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突破方向。计划配套开展二氧化碳采油技术,降低油水流度比。技术优势:找水、堵水、采油一体化实施,技术针对性强,节省措施投入。技术缺点:水平井堵水投入费用较高,工期较长、工序复杂。堵水方案上缺少配套的采油技术。

6、水平井出砂,防砂技术急需完善

油藏压实作用差,胶结疏松,在开采过程中地层应力结构受到破坏,油稠拖拽力强,油层出砂严重。金马公司现有83口水平井,目前发现出砂井10口,其中小洼油田出砂发现出砂水平井8口,占水平井数30.8%。海外河油田发现2口井。出砂10口井,油井正常生产能力日产油70.4t/d,日产液357m/d。通过检泵维持正常生产有8口井(日产油40.5t/d,日产液360.8m3/d),出砂严重关井2口(洼38-东H1、洼38-东H306)。水平井出砂问题日趋严重。

技术潜力:水平井防砂技术已开展了前期基础研究,待条件成熟投入现场试验,重点解决小洼油田水平井出砂问题。

7、蒸汽驱井纵向动用不均匀,高温调剖技术急需试验

小洼油田汽驱试验区年产量约占小洼油田年产量的28.6%。目前有蒸汽驱井12口,开井9口。对应生产井55口,开井48口,日产油145t,日产液1333m3,小洼油田蒸汽驱采用笼统注汽方式,生产过程中,中心注汽随注汽时间延长,主力层采出程提高,储层纵向上吸汽剖面不均匀,致使对应井汽窜、含水上升、产量递减,油汽比、采注比降低。随着小洼油田汽驱规模的扩大,急需配套开展高温调剖技术研究。

技术潜力:钻采院已完成了新型调剖技术的前期研究工作,待条件成熟将进入现场试验。其技术优势是研制的蒸汽驱调剖技术高温稳定性好。技术缺点是单井投入较高。

8、洼38块低效吞吐井增多,稠油深部热采技术急需储备

目前洼38块有油井421口,开井191口,日产油485t。已采出可采储量的87.6%,平均注汽周期11.3次,平均单井产液量29.8m3,平均单井产油量2.5t。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累计油汽比由2009年0.54下降到2010年0.53;年产油量由18.3×104t下降到目前的17.51×104t;油汽比低于0.2的采油井有72口。油汽比在0.2~0.3的采油井有21口,占开井数的48.7%,老井稳产难度加大。15 技术潜力: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开展了洼38块稠油凝胶泡沫调堵与催化降粘技术研究,试验2口井,增油370t。为稠油深部热采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技术优势:稠油深部热技术具有处理半径大、选择性好、驱油效率高的特点,还可以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二、采油管理

1、天然气组分发生变化,二氧碳浓度逐年增加

2010年以来,小洼油田采油站频繁出现加热炉熄火事件,在冬季尤为突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在熄火的同时取样化验,二氧化碳浓度高达62.92%。

2、设备和管线腐蚀严重,腐蚀穿孔事故频发

小洼油田的设备和流程使用年限都超过了16年,近年硫化氢的出现更加剧了材料腐蚀状况,目前单井和站间输油、输气管线腐蚀泄漏的事故时有发生,仅仅2010年10月份就发生5起进站管线腐蚀穿孔事故,由于发现处理的比较及时没有发生危险。但是作为高含硫化氢段的泄露,其危险性不容忽视。

3、含聚污水处理难度大,水质达标不能保障

随着海一块调驱和海31块“2+3”采油试验的深入,在提高原油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含聚合物污水的处理难度。海一联污水中因含有聚合物,水中油滴及固体悬浮物的乳化稳定性增强,进而导致油、水分离难度加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杂超标(最高为69mg/L, 最低为27mg/L均高于油田公司考核指标10mg/L)。为解决海外河油田含聚合物污水处理难题,公司组织大庆油田采油一厂聚南1-1污水处理站进行含聚合物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调研,并制定了相关的整改措施,保证了污水处理效果。但随着海一块深度调驱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联合站污水处理将会迎来新的难题。

三、作业管理

小洼油田目前有10个汽驱井组,其中沙三油层5个,东三油层5个,需要定期对中心注汽井进行更换注汽管柱、调整注汽方式等作业。存在着地层温度高(200℃左右),地层压力低(2MPa左右),硫化氢含量高,作业时间长的问题,目前在作业前采用高温暂堵剂、水泥压井的方法来安装防喷器,并在作业过程中一直往套管内灌水降低井筒温度的做法,风险大、成本高、对地层伤害大。第三部分: 2011年工作部署

一、工作思路

2011年,认真落实油田公司专业工作部署,继续围绕公司“两保一降一提”和“工作对标准、管理讲效率、经营要效益”的工作要求,以实现油田有效注水、注汽和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采油工程精细化管理活动,依托油田公司重大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进化学调驱试验;加强难点技术攻关,开展 “十项研究”;做好 “四篇文章”,夯实发展基础,为油田质量效益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各项科研、生产任务。2011年计划开展工艺措施23项,205井次,措施有效率80%以上,增油2.1×104t,投入产出比达到1:1.5以上。预期取得油田公司科技成果1项,申报专利2项;形成稠油注水核心技术2项,力争在化学调驱、水平井防砂、水平井堵水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采油系统实现生产管理指标全面达标。作业系统计划完成作业工作量1217井次,作业一次成功率大于98%;作业有效率大于95%;杜绝作业过程中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作业污染等事故的发生。

三、重点工作

(一)采油工艺

一是以油田效益发展为目标,规模应用“四个体系”,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

——注水配套工艺技术。依托油田公司重大科研项目《海外河油田普通稠油注水油藏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按照“注、堵、调、驱”的技术思路,配套应用多元注水技术,提高油藏采收率。形成3项关键技术:多级分层注水、精细调堵、化学调驱;开展2项技术试验:新型深部调剖、薄互层分层注水。

——注汽配套工艺技术。针对小洼油田吞吐轮次高、采出程度高和有效吞吐井减少的问题,按照”注、调、排”的技术思路,综合应用注汽配套技术,改善 蒸汽吞吐、汽驱开发效果。应用3项配套技术:分注选注、化学辅助吞吐、高温泵采油技术;开展1项试验:解除小洼油田蒸汽驱高温堵塞。

——油井防排砂技术。根据油井出砂状况,按照“固、挡、排”的技术思路,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应用2项主导技术:地层深部防砂、高温人工井壁防砂;实施2项配套技术:筛管防砂、螺杆泵;开展1项试验:温固型树脂水平井防砂。

——水平井配套工艺技术。以提高水平井动用程度为目标,应用水平井配套技术,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应用2项注汽技术:多点注汽、双管注汽;实施2项举升技术:大斜度水平井抽油泵、大排量螺杆泵;开展3项技术试验:水平井堵水、水平井防砂、水平调剖驱油。

二是以难点技术攻关为目标,重点开展“十项研究”,实现科研新进展。

围绕油田开发的难点问题,重点开展“十项新技术研究”,为油田稳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水平井配套技术。开展水平井防砂技术、水平井堵水技术、水平井调剖助排技术研究,解决水平井出砂、高含水、水平段动用不均的问题,保证水平井高效生产。

——海26块提高水驱效果技术。开展氮气驱油技术、二氧化碳采油技术、化学调剖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试验,探索改善海26块复杂断块多元开发的技术方法。

——薄互层油藏分层注水技术。海1块边部油藏平均单层厚度2.84m,单井注水层数平均7.7层,最多注水层数27层,薄互层发育,细分注水难度大。研制适宜的长胶筒封隔器,提高分注级别。

——有效注汽技术。一是开展小洼油田蒸汽驱中心井改善注汽剖面技术研究,提高蒸汽纵向波及体积;二是开展蒸汽通道控制深部热采技术研究,改善小洼油田高轮次吞吐井开发效果。

三是以争创一流团队为目标,认真做好“四篇文章”,营造发展大环境

——加强项目对标管理,提升工作水平。严格执行《金马公司科技项目管理 办法》等四项规定,加强项目立项和成本管理,优化措施结构,加快技术成果应用与转化,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经济效益。

——严细工程设计审核,确保井控安全。严格执行《辽河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小洼油田含硫化氢有毒气体工程设计及审核,设计符合率达到100%,为公司实现安全环保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编制培训计划,建立内部交流平台,加强技术调研,拓展工作思路,提升开拓创新、业务交流、论文写作和总结提炼“四种能力”,为公司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强化HSE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环保。落实有感领导、直线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环保责任制,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确保HSE管理体系有效落实,实现安全环保零事故。

2、采油工程

——做好两项推广。一是资料录入系统完善和推广。在采油站系统实施完善网络工程后,对所有50座采油站资料全部进行网上操作,实现采油站资料的计算机录入。自动生成数据汇总表,实现数据自动采集确保了及时性、准确性。有效降低工人填写各类报表的劳动强度。二是机采系统能耗对标管理方法推广使用。将《能耗最低机采设计与评价软件》配备到作业区和工艺研究所,实现对标管理软件功能网络化、油井数据库网络化,形成机采优化工作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全面提高系统效率和最佳系统效率实现率。

——夯实四项基础工作。一是夯实油田技术指标管理,努力实现“三提两降一延长”。针对躺井率指标重点研究油井出砂、泵漏、偏磨等成因、特点及规律,规范躺井分析制度,突出问题井、疑难井管理,力争躺井率由目前的5%降低至4.5%,检泵周期达到560天以上;通过优选泵型、应用特种泵等方法降低泵筒漏失,根据动液面变化动态调整油井参数,将油井泵效指标由59%提高至60%;引进系统效率预测与评价软件,建立油井系统效率网络档案,优化管杆组合,严格执行优化设计方案,系统效率指标由25%提高至25.5%;精细油井清防蜡管理,强化热洗过程监督和热洗效果评估与预测工作,做好油井的控、憋、碰、调、洗等维护性挖潜措施,细化生产技术管理,从而实现提高机采效率、提高泵效、提高一泵到底率、降低躺井率、降低吨液耗电、延长检泵周期。二是夯实油田生产 19 数据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加强采油系统资料录入系统完善的基础上,对集输、注汽系统的资料录入进行研究,以实现整个生产系统的数据实现网络集成化管理。同时收集和整理与生产技术管理相关的理论资料、操作规程和技术介绍等专业资料,清理和完善公司操作规程,并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上升为局级企业标准和厂级企业标准。三是夯实油田蒸汽驱生产管理,努力提高采注比。针对小洼油田汽驱井组的变化,及时协调汽驱项目组的有关人员对两个汽驱井组进行分析和调整,有效提高采注比。同时通过调研,论证等方法,对今后两个井组的方案进行研究,为汽驱井组的长期有效开展打下基础。保证井组产量的稳定工作。四是夯实油田稀油管理,确保稀油合理使用。根据油田公司统一安排部署,兴二联供给小洼油田的稀油量将降低为450t/d,结合小洼油田的开发现状和生产特点,生产技术科以保证采油二区掺稀油生产为核心编制了运行方案,按照季节特点,适量调整洼一联掺油量和注汽燃油量,同时积极争取注汽锅炉的燃气量,减少注汽烧油的缺口。在2011年的运行中要通过实际运行,摸索出更加合理的参数,以保证小洼油田各系统的平稳运行。

3、作业工程

——严格执行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一是严格执行《金马油田开发公司石油专用油管抽油杆管理办法》、《金马油田开发公司井下工具管理办法》、《金马油田开发公司水平井作业暂行管理办法》三个试行文件,以指标考核、现场检查为重点,提高井下工具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二是严格执行《作业增加工序(设计)审批制度》,对作业过程出现的增加工序,要求采油区、作业科、施工单位三方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并以此为作业结算依据,从源头上控制好作业成本。三是严格执行《含硫化氢井施工作业标准“八条”规定》、《辽河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作业开工许可和施工审批制度》等作业规定和制度,杜绝作业事故发生。

——多方位入手,齐抓共管,实现作业降本增效。一是从工程设计入手,科学优化作业施工工序,从源头减少无效工序,提高作业一次成功率和措施有效;二是加强现场监督与检查,做好重点井、重点施工工序的监督检查,提高修井质,量保证作业质量,减少无效作业;三是针对疑难井,科学决策,准确判断井下情况,减少作业施工程序;四是精细审核,提高结算质量;五是开展节能挖潜、修 20 旧利废等降本创效活动,实现节约创效。

——强化“大井控”管理意识,联防联治,实现作业安全。一是做好作业井控培训工作,提高现场操作人员、采油站、作业监督、设计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计划2011年井控培训人员90人次,作业监督培训20人次;二是通过现场井控监督检查,加强一级、二级井控、工程设计检查以及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消除事故隐患,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井喷、火灾和污染事故的发生。三是规范作业设计,推广应用《QSY1142-2008 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设计规范》标准,杜绝设计中的井控缺项和漏洞。四是加大“大井控”理念的学习与推广,对停产井、生产井的日常管理增加井控管理内容,重点对采油树、套管、采油阀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开展套管治理工作。五是针对小洼油田中心注汽井开展低密度压井液压井作业试验,并与相关单位研究高温带压作业,确保中心注汽井作业安全。六是与工程处联会开展硫化氢井井控防喷演习,提高职工的井控风险意识。

——应用作业新技术,解决作业难题,降低作业成本。重点应用好水平井、特殊井连续冲砂技术、液压解卡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水平井注汽封隔器的密封性能和中心注汽井注汽井封隔器的解封及密封能力,并与钻采院开展无磁阀技术研究与试验,提高抽油泵泵效,延长油井检泵周期,降低公司躺井率。

——积极做好大修、安全隐患井、弃置井的封井工作。按照油田公司统一部署,主动向油田公司申请汇报,争取更大支持,并做好作业预算,加大现场监督与技术指导,降低作业成本,为公司创更大效益。全年计划实施大修井15口,计划实施弃置井15口,计划实施安全隐患井治理10口。

——加大作业费用审核与预算工作,有效控制作业费用。以“大预算”为统领,做好2011年作业成本费用预算标准,严格执行设计及增加工序审批制度,实行作业费用月度结算,有效保控制作业费用证作业系统内控、审计无例外事项。第四部分:“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工作思路

“十二五”期间,认真落实油田公司专项工作部署,坚持“提高油藏采收率和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的工作目标,坚持“基础研究重创新,技术配套重实效,转换方式重长远,过程控制重标准,规模实施重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程“144”科技工程,即:积极推进海外河油田“化学调驱”一项重点试验;着力完善有效注水、有效注汽、水平井配套、油井防排砂“四个技术体系”;重点开展复杂断块多元开发、蒸汽驱调剖、水平井控水、水平井防砂、注水系统效率、含聚污水处理、硫化氢腐蚀防治、高含硅污水回用、油田数字化管理“九项关键技术”研究,为金马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二、工作目标

围绕油田勘探开发面临的11项关键技术挑战,组织实施11项重点技术攻关,集成应用成熟配套技术18项,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化学调驱、水平井堵水、水平井防砂、蒸汽驱调剖、复杂断块多元开发等5项关键开发技术,取得技术专利5项,7项油田公司级以上科技成果。确保“十二五”期间年产量在45×104t以上,实现科技增油15.9×104t。确保海外河油田注水区块综合递减率控制在8%,自然递减控制在13%以内,综合含水上升率控制在1.5%以内;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比例达到30%以上,形成一整套适合金马油田发展特色的开发配套技术。

三、重点工作

一是推进开发方式转换,实现油田高效开发。通过化学调驱研究试验,完善调驱工艺,为海一块构造主体扩大调驱规模、落实25个井组调驱整体方案积累经验,在海一块逐步形成以化学调驱为主导的核心注水稳产技术。通过洼38块东三段油藏蒸汽驱扩大部署研究,实现东三段油层吞吐末期产量的有效接替。在东三段逐步形成以蒸汽驱为主导的核心注汽开发技术。

二是加强难点技术攻关,形成自有特色技术。通过水平井堵水、防砂、调剖助排等3项水平井配套技术攻关,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通过微生物采油、二氧 22 化碳驱油、氮气泡沫驱油等3项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海26块复杂断块原油采收率。通过稠油吞吐井蒸汽通道控制深部热采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小洼油田高轮次吞吐井油汽比。通过双基团二次交联调剖技术的试验,进一步改善多轮次吞吐井注水开发效果。

三是集成应用成熟技术,支撑油田效益发展。依托油田公司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在海外河油田配套开展了分层注水、深部调剖、化学堵水、注水井解堵、地层深部防砂、防砂泵等6项有效注水技术的规模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注水油藏采收率。通过分层注汽、化学辅助吞吐、高温人工井壁防砂、筛管挡砂等4项有效注汽技术的规模实施,进一步提高小洼油田稠油热采油藏采收率。通过地层深部防砂、防砂泵、高温人工井壁防砂、筛管等4项油井防排砂技术的有效应用,保障两个油田油井的正常。通过多点注汽、双管注汽、举升、电加热等4项水平井配套技术的有效开展,保障两个油田水平井的高效开发。通过有效注水、有效注汽、油井防排砂、水平井配套“四个技术体系”18项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从而保障公司“十二五”原油生产目标的实现。

四是加强采油系统技术攻关,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开展油田注水系统效率研究。针对海外河油田注水开发时间长,含水量平均已达85%以上,注水已成为油田最大的耗能点,通过系统效率测试形成模拟形态,实现注水系统低能耗运行。二是联合站含聚污水处理研究。随着化学调驱规模的扩大,污水中聚合物含量增加导致水质不达标。需要对含聚污水处理研究,保证系统平稳运行。三是小洼油田硫化氢腐蚀机理研究。确定小洼油田硫化氢腐蚀速率,确保小洼油田在用管线及压力容器的安全平稳运行,杜绝管线及压力容器泄露事故及硫化氢外泄事故的发生。四是开展高含硅污水回用注汽锅炉研究。除硅剂不但运行成本较高,而且造成后段过滤及软化系统结垢严重。计划洼一联实施高含硅污水进注汽锅炉,海一联将停运“南水北调”,剩余污水将进行污水回注。五是开展采油数字化管理的研究。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生产运行、决策指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重点面向生产前端,以井、管线、站等组成的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管理为重心和基础。

隧道工程工作汇报 篇7

1 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说明

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线路计算、放样功能、断面测量、掌子面周边眼标定以及模板、设施定位安装等关键技术, 以下将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1) 线路计算、放样功能, 能计算任意点里程坐标正、反算, 能计算圆、缓和、凸型、S型、C型、回头曲线、卵型曲线等, 实时现场计算。

(2) 断面测量, 任意设站, 可以完成多个断面测量, 隧道断面超、欠挖值, 超、欠挖面积检查, 断面测量完成的同时数据处理完成。

(3) 掌子面周边眼标定, 任意设站, 随机测点, 实时计算, 直接给出标定指导值, 速度快、效率高, 精度高。

(4) 模板、设施定位各安装, 现场施工指导模板、拱模、密封圈、钢拱架、锚杆的定位安装, 定位安装效率高、精度高。

2 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准备工作

第一, PDA (HP IPAQ) 掌上电脑开启, 进行开始菜单启动I-SurveyGeomatic Office, 创建新项目 (工程名称、创建人员、工程说明、天气条件、建筑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录入完成) 点击创建按钮完成工程项目创建。

第二, 点击桌面参数图标进行参数录入, 参数的录入主要包括平面参数录入、纵坡参数录入和断面参数录入, 以下将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1) 平面参数录入, 对于连拱隧道平面参数录入按照左右洞单独进行参数录入。陇内隧道位于直线段上参数如下:

(1) 桩号K 1 7+6 3 6.7 1 8的坐标为 (620255.642, 512852.729) , 桩号K18+994.837的坐标为 (618953.633, 513239.007) 。

(2) 左右洞距中线7.08米。

点击参数录入平面图标进行平面参数录入, 创建进入另存为界面, 给平面参数文件命名:SD CARD百靖百靖左.hor, 确定进行平面参数录入, 要输入的相关参数如下:

曲线类型为交点法直线, 交点里程为17636.718, 两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 (620257.656, 512859.454) , (618995.647, 513245.795) , 交点里程为18994.837。

对数据进行复核无误后点添加进行翻页点右下角存盘图标进行数据存盘并翻页进行图形存盘, 完成相关操作后, 退出平面参数录入界面。需要说明的是, 如平面参数为连续线型的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则在添加后继续进行交点法圆曲线、交点法缓和曲线等录入。

(2) 纵坡参数录入, 点击参数录入纵坡图标进行纵坡参数录入, 创建进入另存为界面, 给纵坡参数文件命名:SDCARD百靖百靖纵坡.ver, 确定进行纵坡参数录入, 纵坡参数录入第一段必须为直线, 要输入的相关参数如下:

曲线类型为直线, 起始交点里程为15600, 起始交点高程为399.68, 终止交点里程为16100, 终止交点高程为419.18。

输入相关参数, 经检查正确无误后添加如下的参数:

曲线类型为竖曲线, 起始交点里程为16100, 起始交点高程为419.18, 终止交点里程为17840, 终止交点高程为448.76, 竖曲线半径为16000, 其中凸曲线时为正, 凹曲线时为负。

以上经检查正确无误后进行如下的参数输入:

曲线类型为竖曲线, 起始交点里程为17840, 起始交点高程为448.76, 终止交点里程为18340, 终止交点高程为450.4, 竖曲线半径为25000。

以上参数经检查正确无误后进行如下参数的输入:

曲线类型为竖曲线, 起始交点里程为18340, 起始交点高程为450.4, 终止交点里程为19130, 终止交点高程为467.666, 竖曲线半径为22000。

(3) 断面参数录入, 断面参数录入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 以隧道中心线与线路标高线 (一般为内轨顶面) 的交点为坐标系的原点, 图1的01 (0, 0) 为坐标原点。

(2) 天顶方向为Z坐标轴, 上正下负, 如图1中竖轴为Z坐标轴。

(3) 线路标高线 (一般为内轨顶面) 为Y坐标轴, 左负右正, 如图一中横轴为Y坐标轴。

(4) 断面参数坐标数据和半径都是以厘米为单位。

(5) 角度按度分秒方式录入, 顺时针依次录入各段曲线, 录入曲线数据后添加一段曲线。

3 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本文以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隧道断面的测设中的应用为例, 来对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其中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隧道断面的测设步骤如下:

第一, 进行PDA与Nivo c 2.0的联机。在测站点上整平对中Nivo 2.0 c全站仪, 开启Nivo 2.0 c进入Tsmode模式进行仪器通讯设定 (界面和PDA保持一致) , PDA按下仪器设定进行仪器设定界面为:仪器厂商为日本的尼康, 仪器为Nivo c系列, 端口为COM 1, 波特率为9600, 数据位为8位, 停止位为1位, 校验时间为6秒, 仪器类型为全站仪。设置好后, 按下关闭按钮存盘退出, 设置成功。

第二, 设站定向。在设站点和后视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录入复核无误后按下计算按钮进行计算, 后视方向值返回后按下关闭按钮完成设站定向。

第三, 道路参数管理。打开道路图标进行道路参数管理界面。线路平面参数, 按下打开图标选择线路平面参数文件S D CARD百靖百靖左.hor, 线路纵坡参数, 按下打开图标选择线路纵坡参数文件SD CARD百靖百靖纵坡.ver, 设计断面参数, 按下打开图标选择设计断面参数文件SD CARD百靖百靖断面.sha。完成后关闭界面退出线路参数管理。

第四, 测量放线。按下线路图标, 在线路测设界面下按下隧道图标进入隧道模块, 进入如下界面:测点名为1, 测量坐标为 (619170.444, 513175.614, 462.515) , 设计高为459.775, 设计差为462.51, 改正为0, 偏离中线为6.179, 改正为0, 完成以上参数输入后, 按下记录图标进行下一个点测量直至整个断面测量完毕翻页进行数据EX-CEL界面按下存盘图标进行数据存储, 完成隧道断面的测设。

第五, 主要的超欠挖量断定和控制。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完毕按下XY-K后显示的径向差即可作为断面开挖过程中超、欠挖和模板、设施定位和安装的基础。然后退出隧道模块按下查看图标进行断面数据处理界面, 打开实测数据文件SD CARD百靖Z D K 1 8 7 6 9.m e a, 更换设计断面S D CARD百靖百靖断面.sha, 按下成果生成, 生成DXF图形报告文件SDCARD百靖DK18+768.665.dxf。

第六, 炮孔标定和机具及模具指导定位。以上为隧道模块断面测量软件测试全过程, 一个断面测量经测试劳动强度相当于常规测量的40%左右, 严格控制超、欠挖, 并有效的指导施工机具及模具等的施工就位, 切实的提高施工效率, 为工程建设创造较高的效益。

4 结语

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 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可以严格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 并有效的指导施工机具及模具等的施工就位, 相关数据还表明, 测量软件的应用使测量工作强度降低60%左右, 测量工作效率提高60%左右, 隧道施工成本节约20%左右, 可见, 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显著的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 但也存在不饱和缓和曲线型线路无法进行计算的缺陷。

参考文献

隧道工程衬砌及病害处治论述 篇8

[关键词]衬砌开裂;隧道基底加固;衬砌加固;病害处治

一、工程概况

某隧道为双向4车道分离式隧道,長度为1055m,属长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全隧道设置人行横洞2座,车行横洞1座。隧道于2009年3月开工,2010年6月贯通,2012年7月通车运营。隧址区地层划分为: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和石炭系下统岩层(cl)岩性以砂质灰岩、砂岩、泥岩为主,除此之外,尚包含石英砂岩、页岩、含炭质的页岩和泥岩等多种岩性,多以互层状分布。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为石炭系下统泥岩,围岩以Ⅳ、v级围岩为主。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属包气带中的重力渗入水类型。地下水仅靠大气降水补给,向坡下渗透排泄或以泉水形式出露地表,储量有限,而且受降雨影响明显。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以锚、喷、网联合支护为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为二次支护措施,Ⅴ级围岩段二次衬砌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Ⅳ级围岩段二次衬砌采用c25素混凝土结构。明洞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设计文件,隧道病害严重段穿越地层岩性为中风化泥岩,呈薄一中厚层状构造,岩层产状平缓,不利隧道开挖,其中泥岩遇水易软化,饱和抗压强度Rc=12MPa,属软岩,围岩级别为Ⅳ级围岩。

二、隧道病害情况

1.衬砌裂缝情况:隧道裂缝主要集中在隧道边墙检修道以上1~1.5m高度范围,以纵向、斜向裂缝为主,单条裂缝最大长度近125m,裂缝宽度在1.2~4.5mm,裂缝为贯穿性结构裂缝,并伴有轻微错台现象。

2.路面病害情况:隧道路面病害主要为路面网状裂缝、破损以及路面中部隆起,其中隆起最大处达5cm。

3.检修道病害情况:隧道检修道病害主要为检修道侧墙挤压变形错位,向隧道中心方向位移。

三、病害原因分析

1.地质原因。该段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为中风化泥岩,呈薄一中厚层状构造,岩饱和抗压强度Rc=12MPa,属软岩,具有弱膨胀性,遇水易软化和产生膨胀,且隧道埋深较大(100m左右)。综合考虑地质与埋深情况,隧道衬砌承担的围岩压力较大,隧道边墙基础可能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2.勘察设计原因。该段泥岩具有强度低、有遇水易软化的等特点,结构设计人员对地质特点认识不足,未按规范要求(《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第8.1.4条第2款要求)“在Ⅳ~Ⅵ级围岩条件下,围岩自稳能力差,侧压力较大,地基承载力弱…。Ⅳ~Ⅵ级围岩两车道隧道宜采用带有仰拱的衬砌断面形式。”设置仰拱,导致隧道结构形式欠妥。

3施工原因。可能存在遇到实际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时,未能进行动态调整。

4.排水系统堵塞。可能存在此段排水系统堵导致隧道基地软化膨胀,承载力不足,引起病害。通过上述分析,隧道基底软化膨胀、承载力不足是衬砌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隧底加固为病害处治的关键,须要对隧道底部基础进行补强、加固。

四、病害处治方案比选

(一)衬砌增加仰拱(方案一)

在原来没有设置仰拱的原结构上增设仰拱,改善隧道受力性状,限制隧道底部和边墙变形,根据原隧道结构情况,新增仰拱曲率半径为12.5m,结构采用40cm厚型钢骨架混凝土。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①拆除隧道检修道:②在隧道两侧墙脚以100cm纵向间距向下设置2根6m长φ127×5mm注浆锁脚钢管桩,稳定拱脚,保护衬砌结构安全:③拆除隧道路面和排水沟④开挖隧底至隧道仰拱设计标高;⑤在边墙底脚通长设置连接钢板,连接钢板通过锚栓固定,与钢管桩结合处采用钢筋帮焊:⑥设置I20a钢架,纵向间距75cm,与隧道边墙连接钢板连接。采用锚栓连接后,骑缝焊接;⑦浇筑仰拱混凝土;③隧道中心水沟恢复;⑨仰拱回填并依次恢复路面、排水边沟与检修道。

(二)隧底注浆加固(方案二)

对隧道基底注浆加固,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注浆加固深度为墙脚以下5m范围,注浆浆液为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①拆除隧道检修道:②在隧道两侧墙脚以100cm纵向间距向下设置2根6m长φ127×5mm注浆锁脚钢管桩,稳定拱脚,保护衬砌结构安全:③拆除隧道路面和排水沟;④开挖隧底至隧道墙脚设计标高并整平:⑤按100×100cm间距梅花形布设5m长φ89X4mm注浆钢管桩,采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对地基进行注浆加固;⑥设置I20a钢架,纵向间距75cm,与隧道边墙连接钢板连接。采用锚栓连接后,骑缝焊接;⑦隧道中心水沟恢复;③浇筑铺底混凝土并依次恢复路面、排水边沟与检修道。

(三)方案对比从结构受力、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施工难度四方面对以上2个处治方案进行了综合对比,各方案优缺点如下:①衬砌增加仰拱方案优点:隧道结构受力性能好:限制隧道底部边墙变形效果:施工质量控制容易:通过设置钢拱架能限制施工中边墙变形,保护衬砌结构安全。②衬砌增加仰拱方案缺点:隧道基底地基条件未能改善:施工工艺较复杂且施工组织较复杂。③隧底注浆加固方案优点:隧道地基承载力好:施工组织较简单。④隧底注浆加固方案缺点:地基加固质量控制较难:注浆加固初期,浆液中水会软化地基:施工中可能需要设置临时支撑限制隧道边墙变形。通过以上综合对比,最终确定采用衬砌增加仰拱方案(方案一)对隧道病害进行处治。

五、病害处治施工

对隧道进行交通封闭后,按照衬砌增加仰拱方案处治隧道衬砌病害,具体的实施步骤与前述一致,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每次拆除段落应不超过5m,并应尽早浇筑仰拱。②施工中应对中心排水管内流水进行临时引排并应注意保护接口,防止堵塞。③钢管桩纵向应间隔施工,单侧应依次施工,以避免边墙基础因局部掏空或地基软化而下沉失稳。衬砌增加仰拱方案施工完成后,还需对衬砌裂缝进行处治。衬砌裂缝处治采用设置锚杆和注浆填充方案处治,沿裂缝方向按100cm间距梅花型布置2排单根长度3m的+22早强药卷锚杆,锚杆垫板凿槽设置,垫板槽深度应满足锚杆尾部埋入衬砌内缘1cm。另外在裂缝的端部以外再多布置一根锚杆。锚杆施工完成后对裂缝用环氧胶液注浆加固。

六、结束语

上一篇:天上的街市阅读答案下一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下载准考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