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共8篇)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 篇1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
2、难点: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阶层对日本态度
二、教学过程设计
1931年9月“18日夜……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离兵营800米往南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团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摘自[日]《文献昭和史》Q1:以上是柳条湖事件的参加者花谷正写的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柳条湖事件后,日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请回答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
K1:
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既定的侵略方针的必然结果。中国东北是日本重要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地,农业、重工业原料供应地。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先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政策。
㈡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在经济危机中大量工人失业,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日本的政治危机;日本本国资源匮乏,经济自救能力相对较弱;日本统治者为了摆脱自身统治危机,转移日本人民视线,加快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因而,到1931年日本迫切地需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来摆脱国内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所以,日本帝国主义垂涎已久的,并且有着相当数量的日本关东军驻扎的东北,使成了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首选之地。
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说:“熟察帝国存在及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成,支那统一未达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三十年经营之满蒙……”思考1:回忆、归纳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侵略中国的主要事实
1894—198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1897年在瓜分狂潮中,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出兵中国,参与强迫清朝签订《辛丑条约》1904年,在中国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将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
一战期间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2年起,支持北洋军阀混战
1925年,制造“顾正红血案”
1928年,制造“济南惨案”
㈢虽然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与英美等国的侵华利益是有矛盾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帝国主义与日本的矛盾),但此时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正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而且东北也不是英美等国侵华利益的重心所在。
㈣一直视中国东北为己有的沙俄(此时为社会主义苏联)正在进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元气还未恢复,所以也不愿在这时在中国东北与日本较量。
㈤1931年中共领导的红色政权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对峙局面。此时,蒋介石集团正集中重兵在中国南方“围剿”红军(第三次“围剿”),无心北顾。这为日本出兵中国
提供了极好的战略时机。
Q2:面对日军的进攻,国联和中国国内各阶级、阶层的反映如何?
K2:
㈠国联对中日冲突的态度是力图通过“国际合作”使东北成为帝国主义各国的殖民地。这使得蒋介石政府依靠国联公理裁决迫使日本从东北撤兵成为幻想。
㈡此时正准备去江西督师“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却实行“不抵抗政策”,向东北军下达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不到半年时间吞并了东北三省。
思考2: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①担心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
②认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
③认为国联会制裁日本;
④认为交出东北,可确保其他十八省的安全;
⑤根本原因:其代表和维护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始终是他的首要目标,他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以求巩固自己的统治。
㈢溥仪“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的建立。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满洲国”的名义,发表了一个“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9日,溥仪举行就职仪式,出任“满洲国”执政。9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承认“满洲国”。“满洲国”的整个政权,由日本外交、行政、军事、铁路等驻东北的机构联合控制,其国务院中的各部,由汉奸任正职,日本人任副职。1932年溥仪伪“满洲国”的建立,使东北地区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军事镇压,野蛮残杀中国人,枪杀、绞杀、电杀、毒杀、活人细菌实验等,东北人民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㈣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抗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殖民地的严重步骤,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国难日益深重,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的呼声。不甘做亡国奴的、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到福建,到处都有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的抗日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与国民政府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中共在当时的态度是抗日反蒋,虽然提出发动群众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方针,但并没有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东北人民参加抗日斗争,但由于没有正确的政治纲领,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到1933年30多万人的抗日武装队伍仅剩几万人了。中共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先后建立了磐石、东满等几支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其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抗日联军的称号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联系各阶级、各阶层的抗日力量共同抗战的统一战线政策。后来根据各军活动区域,编为三路军队,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分别为三支军队的领导人。抗日联军发展到4.5万人,抗击日军30万兵力,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㈤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的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他们发表宣言,表达了东北人民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与日军展开英勇的斗争,他们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㈥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政府的节节退让,引起爱国民主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抗日反蒋的大旗。
⒈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
1932年12月30日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国民党内以知名人士、爱国学者为主体自发组织的一个爱国团体。总会设在上海,宋庆龄为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杨杏佛为总干事。1933年1月,该会先后在上海、北平设立分会。该同盟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被特务暗杀,该会被迫停止活动。
⒉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成立
1933年日本占领热和后,向河北、察哈尔进犯。国民政府进行采取不抵抗政策。5月26日,原国民党将领冯玉祥、方振武、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绥抗日同盟军,又称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正式成立。冯玉祥任同盟军总司令,并多次谴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宣传抗日。多伦一战,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8月,在蒋介石的破坏下,冯玉祥离开了张家口,方振武、吉鸿昌等宣布成立抗日讨贼军,继续在热和和长城一带抗击日军。后来,在日军、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下,至9月底失败。
⒊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
1933年11月,蔡廷锴、蒋光鼐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由李济深任主席。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得到全国舆论的支持和同情。福建政府树起的是联共抗日反蒋的大旗。这主要是因为:①民族危机的加深,使爱国官兵奋起抗日;②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剿共”,企图使之与红军两败俱伤,迫使十九路军转而反蒋;③中共抗日的主张,使十九路军走上联共反蒋抗日的道路。蒋介石害怕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斗争中联合和壮大,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导致福建革命政府坚持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蒋介石取消了十九路军的番号,这支文明中外的抗日部队被解散了。
思考3: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抗战有什么相似点
其结果都失败了,原因都是因为国民党蒋介石的有意破坏。
补充材料:
关东军:源于地名,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强占了中国原被沙俄“租借”的关东州(辽东半岛普兰店到皮口一线以南地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元凶,控制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太上皇。二战中总数约百万人,是日本陆军中最精锐的主力和战略预备队。1945年8月,中国人民武装,包括抗日联军与苏联红军一起歼灭了它。
四、教学后记
30年代初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日本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斗争正在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主要斗争。首先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的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和方向,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接着是沦陷区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抗日联军和国统区人民在爱国民主人士领导下建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最后是国民党爱国将领高举反蒋抗日旗帜。这些都反映了在民族矛盾上升时期,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与组合,为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巩固练习
1、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这表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D
A 更好地促进东北三省的发展B 在东北三省建立独立的C 实现东北三省的自治D 把东北三省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致电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事件扩大起
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蒋介石采取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D
A 乞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B 为保存张学良东北军的实力
C 寄希望于国联帮助解决问题D 集中兵力对红军进行“围剿”
3、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有D
①抗日义勇军的组成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③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④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建立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③④4、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突出表明了当时D
A 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B 中华民族已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C 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尚未全面推行 D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存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 篇2
总体而言,2014年单元机市场表现良好,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1)单元机产品接受程度大幅提升。2014年,单元机在科技改革的大潮中顺势前进,很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单元机新品问世,大大提升了单元机产品的销量。与此同时,中央空调品牌也加强了单元机新产品的推广,让更多消费者进一步的了解产品的特性,扩大单元机产品的接受程度。
(2)家装零售带动单元机产品销量。2014年家装零售热成为了中央空调新的增长点,单元机也不例外,在家装零售方面销售火爆,再加之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元机产品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时尚家装需求的增加,很多民用住宅、高端别墅成为了单元机的“蓝海”。
(3)单元机向县级地区延伸。单元机产品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在安装上比其他中央空调产品更为简易,而且冷量高于普通的一拖一家用空调系统,在外表上也更美观。同时,价格也能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在县区地区,单元机以“价格优先,满足制冷需求”的特征而倍受青睐。总体来看,2014年单元机产品销量高达127亿元,除了以上所述的三个方面特征,还有一方面是部分数量的产品虽然厂家已出货,但是真正在市场上的投放量并不是全部的出货量,其中一部分压在渠道里,还没能够及时投放到市场。
从品牌格局来看,国产品牌在单元机市场上占有份额大。格力、美的、海尔3大国产品牌2014年在整体单元机市场中占比较2013年上涨2个百分点,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图19)。其中,格力市场占比为接近一半,较2013年呈上涨态势。格力利用自己渠道资源优势以及品牌拉力强的特点,领先单元机市场。美的、海尔也是迎头赶上,增速明显。由于各品牌统计口径不同,据了解,2014年大金也在单元机市场表现出色,占比在15%左右。另外,奥克斯、志高、TCL等国产品牌也在市场上占一定的优势,但是要想与格力、美的、海尔等强势的市场大头竞争,未来还需要走更长的路,还需要在渠道、产品革新等方面下功夫(图19)。
第三节 结尾技巧 篇3
古人作文重视结尾,把好的结尾比喻为“豹尾”,要求结尾简明有力,“如截奔马”,留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成功的作文,结尾总能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词虽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
结尾是文章的压台戏,更要唱得精彩;也可说是大音余响,须唱得荡气回肠,韵味绵绵。好的结尾经常要么激情号召,掷地有声,戛然而止;要么委婉缠绵,含蓄有致,发人深省,余味深长。
一般说来,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多说几句,把本可悟出的含意一语捅破,给人索然寡味的感觉。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考场作文结尾技巧。
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话题、主题有直接的联系,照应标题不但显得首尾圆合,而且能显示考生的话题意识,强化文章主题。
二是呼应开头。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
近代史上的文章高手林纾说:“为人看晚节,行文重结穴。”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应试作文要得高分,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做到首尾圆合。例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玫瑰园”,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花+刺=生活”。本论部分论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个人要经得住“刺”的考验后。结论部分写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是侥幸,没有刺的玫瑰只能是变了种的玫瑰,要想摘得成功的桂冠,我们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饱含哲理,首尾呼应,发人深思。
材料作文的结尾,一定要或明或暗地再点一下提供的材料。“明”,就是直接点明;“暗”,就是间接示现。
实例借鉴
保持自己的风采
河南一考生
泰山,虽承受风吹雨打,却依然耸立在齐鲁大地,保持了自己巍峨的风采……
胡杨,虽遭受黄沙袭击,却依然屹立在黄土高坡,保持了自己挺直的风采……
黄河,虽蒙受冰封雪飘,却依然浩荡在华夏大地,保持了自己磅礴的风采……
芸芸众生,皆为天地间匆匆过客……世界之大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那我们为什么要苦苦地追寻他人的足迹,而掩没了自己本真的风采。向往成功的人们,让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谁,保持自己的风采!
忘记自己意味着背叛自己,聆听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会体会到保持自己风采的真谛。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远离尘俗,洁身修行,在污浊的社会保持了自己的风采……让我们继承先人的精神,坦然地走自己的路,保持并不断创造人生的风采。
别人纵有千万闪光点,可那终究是别人的。忘记自己是谁,刻意模仿他人,不但不能成功,相反会在无意间给自己带来灾难,就如那只乌鸦模仿老鹰招来被牧羊人抓住的悲惨命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采,我们要保持它,并亮出自己的风采!李春燕,大山里的最后一位赤脚医生,她没有放弃大山的百姓田到城市。她保持了自己的风采,提着篮子,在田垄间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肩膀承担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用自己的行为点亮了生命,亮出了风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是一簇菊花,就不应该羡慕春花的绚丽,尽情地展现自己傲霜的骄姿。
是一丛青草,就不应该羡慕青松的伟岸,尽情地吐露自己珍贵的青绿。
是一颗小星,就不应该羡慕月亮的皎洁,尽情地闪烁自己晶莹的亮光。
保持自己的风采,才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开拓自己的新天地,成就一番事业。朋友们,请保持自己的风采吧!请相信,你的生命会因它更加精彩!
名师点拨
开头以“泰山、胡杨、黄河”三个富有生命张力的事物展开强势铺排,赫然打出“保持自己风采”的旗帜;结尾与开头呼应,以“菊花、青草、小星”三个鲜明的事物与之呼应,发出“展现风采”“精彩生命”的召唤,首尾照应,圆合无痕。
“画龙点睛”式,也就是在结尾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精神顿生,通体亮丽,追求对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力。这是用得最多的结尾方式。而“点睛”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下面举几个例子:
用抒情式点题结尾。如:“老师,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您的视野。感谢您的一路呵护,一路鼓励!”(《感谢恩师》)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用推理式点题结尾。如:“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斥责与推诿;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骗与涣散……”(《有一颗感恩的心》)。作者用“有一颗感恩的心,会……”的句式,点明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主题。用表决式点题结尾。如:“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前路阳光明媚,或是崎岖陡峭,我会坚定地——痛并快乐着。”(《痛并快乐着》)既点明主题,又回应文题,可谓一箭双雕。用展望式点题结尾。如:“我,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用感悟式点题结尾。如:“她让我懂得了宽容,学会了宽容。”(《宽容》)用比喻式点题结尾。如:“诚信是诚实,诚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是一根不屈的脊梁。”(《诚信——世间最美的》)把诚信比作脊梁。用号召式点题结尾。如:“友善的微笑可以压倒一切,无论来自亲人还是陌生人,关键在于真诚和友好。让我们以友善的微笑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面对别人。那么,世界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友善的微笑》)用引用式点题结尾。如:“请听一位名人关于学习的论述吧——当你感到痛苦悲哀的时候,最好是再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去学习呢?”(《一首诗的启示》)引用名言。再如:“让我们再背一遍何其芳的诗吧:‘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乐就在平凡生活中》)引用现代诗
句。如:“云南是云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云南云》)引用古诗句。用标题式点题结尾。如:“21世纪的今天,不要再时时墨守成规。这个时代,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朋友,记住:我创新,所以我生存!”(《我创新,所以我生存》)用自身的标题作结尾。用议论式点题结尾。如:“我们,这些初升的太阳,红色,橙色,金色,热力四射,正向全世界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总结式点题结尾。如:“感谢语文,是你不经意地从我身边走过,在不经意的回眸间,让我认识了安易,也了解了安易,欣赏了安易,在凄苦的经历中,不禁使人心生怜惜,疑虑而问,在那沉醉的旧途中,身世坎坷的女子是否找到了小路?”(《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既总结了上文内容,又点题。用表白式点题结尾,即用文中人物自己的语言点题。如:“又过了两年,他捧着中医学院针灸的毕业证书来向我爸爸报喜,他没有高傲的情绪,仍旧很谦虚。当谈到他的成长经历时他这样说:‘黑暗中,我没有去捕捉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只会使我成为又瞎又聋的精神侏儒,而去探索真正的知识,学会自立的本领。现在的我已经很强大了,黑暗已彻底被我打败了。’”(《黑暗中的探索》)用主人公自己的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这些结尾的点睛方式都是实用而又有效的。
实例借鉴
石牛蔡海鹏
有一次,我在外地一地摊上发现了一头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牛。石牛黑黝黝的显得粗糙,蒙了一层尘土,似乎已卧在那儿好久了。
我花了8元钱将石牛抱了回来。把它放在了书橱的一个角落里。我孩子不喜欢它,嫌它笨重丑陋;我妻子不喜欢它,嫌它黯然无光。开始我取书的时候,还向那个角落里瞥上几眼,然而时间久了,我似乎也将石牛遗忘了!
终有一日,一位朋友登门。他将石牛托在手上瞧了瞧,然后极为肯定地说:“这是唐货!”这下,我可惊呆了,要知道,朋友可是鉴赏文物的行家。这么粗陋的东西,竟然是文物。
于是,妻子拭去牛身上灰尘,并把它移放到引人注目的地方。闲来无事,我们一家子便凑到一起赏玩这“稀世珍宝”;有朋友登门,我们便忙着让朋友一饱眼福……
一日,家里来了几位远方朋友。饭后,我照例捧出石牛,递给在座朋友们,并且极为得意地说:“这可是唐货,好东西!”我的朋友都很惊奇,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石牛在朋友们的手中传来传去,朋友们连声说这是好东西。我正洋洋得意,忽然“啪”地一声,石牛不知被谁不慎滑落在地,定睛看时,可怜的宝贝已被摔碎了!我脑袋“嗡”的就大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朋友们都闭了气,看我的脸色。过了好一阵子,我才低声说:“不要紧,不要紧!”朋友们走后,妻子怨,孩子怨,我也恼得直跺脚。可石牛已经被摔得不成样子了!
过了几天,那位鉴赏文物的行家来到我家。我将石牛被摔碎的经过告诉了他。他直为我可惜。最后,朋友意味深长地说:“那石牛虽说不凡,可是它已过惯了那种寂寞、平凡的生活,一旦改变了生活方式,受到众人的仰慕,反而使它走向毁灭!”我默默点了点头,从朋友的话语中似乎悟出了许多。
名师点拨
结尾在叙述石牛曲折故事的基础上,用议论笔墨画龙点睛,使文章顿时光彩焕发。作者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当荣誉表彰、事业成就、地位升迁……笑着向你走来时,你千万不要抛弃“寂寞与平凡”,否则等待你的只能是失败与人生价值的毁灭。
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情感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景物描写的特点十分突出,可以渲染气氛,可以烘托人物性格,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使文章处于一种特定的氛围之中。结尾处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可暗示主题,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例如:“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作文《雨中品读》)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作文《在阳光下成长》)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实例借鉴
微风过处刘照坤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人生虽然短暂,灵魂却可以在瞬间升华。在那微风过处,飘来缕缕清香。
在一个深秋的日子,年轻的父亲带年幼的孩子去山上采药。父亲在艰难地攀缘,腰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的末端是自己的儿子。突然,绳子猛地紧了许多,父亲没有回头,因为他知道如果回头,儿子的处境会更糟。他努力向上爬,哭泣的心却声声呼唤着自己的儿子……终于,儿子转危为安。
也是一个深秋的日子,年轻的儿子带着年迈的父亲上山采药。不幸又一次降临。年迈的父亲一不小心离开了山崖,悬在空中。儿子努力向上爬,却无能为力。下面的父亲着急了。“砍断绳子!”他冲着儿子喊道。儿子没有回头,仍然艰难地向上挪动。父亲沉默了,但没过多久,他便从腰间抽出了那把钝了的斧头,向那条维系着自己生命的绳子砍去。微风过处,那段绳子在空中摇曳着,山崖上只剩下儿子的哭泣声。
生命在瞬间消逝,灵魂在瞬间升华,人性之花在瞬间绽放,人生在瞬间化作永恒。
在斧头触绳的一瞬,父亲给了儿子最后的呵护,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儿子的希望。微风为之悲痛,清泉为之呜咽,山川为之轰鸣。在那生命陨落的地方,真情的热血滴过冷涩的崖壁,凝结为父爱的百年灵芝,绿树给他清凉,鲜花给他芳香,鸟儿给他动听的歌声。他不会遗憾,因为他无怨无悔;他不会寂寞,因为他有花鸟为伴;他不会零落,因为他有爱神的庇护;他不会失落,因为他有风神的抚慰。他用那短暂的一瞬造就了生命的永恒。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微风轻吟,抚慰这崖壁上的紫色灵魂,山川泼墨,记下这崖壁上的真情承诺。山谷里静静地孕育着真善美的种子,花开花落,谷底洋溢着真善芙的芳香,鸟儿为之歌唱,婉转的歌声越过重山,掠过原野,把“真”的音符,“美”的旋律,“善”的乐章送进人的心房。
名师点拨
文章结尾处的“微风”如渺茫的歌声,丝丝缕缕,有哀情,有怜意,有抚慰,有颂赞——“微风轻吟,抚慰这崖壁上的紫色灵魂,山川泼墨,记下这崖壁上的真情承诺”,形象生动,富有情味,酿造
了一种回肠荡气的艺术氛围。
感悟式结尾,往往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体味人生况味,解读生活密码,升华朴实情感,参悟深邃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比如一位考生结尾这样写道:“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这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实例借鉴
冬天里的那一点点热刘小雯
作为一个孩子,我曾隐约感受过生活的艰辛,也曾抱怨与自怜。可是深冬大雪中的那一点点热,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丽。
家中不富裕。每到冬天顶风冒雪骑车上学,骑到半路,早饭的能量便差不多耗尽了。到了学校,一上午肚子“咕咕”地响,生怕被同学听到了笑话。我恨生活的艰辛和苦涩。
每天在从家出来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总能听到卖茶蛋的叫卖声,每次骑到那里,总是犹豫一下,跑掉。现在哪儿还有人吃茶蛋,多丢面子!我高傲地固守着自己那份莫名的“自尊”。有一天,我实在抵不住肚子的“抗议”,下了车。“嗯,两个茶蛋。”我小声说着,观察四周有没有同学。“好的!”卖茶蛋的那个高个子中年女人,很爽快地答应着。她一只手揭开锅上的被子,一只手用夹子夹走茶蛋。顿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模糊了我的眼睛,瞥见她又红又肿的手——我忽然很想哭。原来生活就是这样吗?她早上几点出来的?她只穿一件白大褂儿,冷不冷?我随手接过她递来的茶蛋,只要八毛钱,廉价的早餐,我自嘲。
从此,我天天到她那儿买茶蛋。时间久了,知道她下了岗,她的女儿和我一样大。“阿姨,家住那么远,为什么到这儿卖茶蛋?”有一次我问她。她苦涩地笑着,那又红又肿的手无意识地将锅上盖的被子压了又压。“女儿在家门口上学,不方便。”我剥茶蛋的手停了下来,害怕一开口,眼泪就会掉下来。“孩子总是不了解生活——”她看着我,像对她的女儿。“我女儿从不把我煮给她的茶蛋带到学校吃。你也是在路上就着风把它吃掉的吧?”她仿佛早就洞察了我的心思,却只是轻轻地笑了笑,催促我上路,我将茶蛋揣在大衣兜里,一刻也不停留地逃走了。原来她知道!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将茶蛋拿到班里,同学们没有笑我,我释怀了——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
我深深地感谢那年冬天里的一点点热!
名师点拨
文章结尾在叙写生活故事的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深切体验:“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2007年辽宁卷)
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
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结尾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2006年辽宁卷)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结尾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强化结尾的设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65年,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主动到西雅图图书馆帮忙,他总是认真地把放错地方的图书准确地回归原位。后来,他因搬家而离开了西雅图,但他仍坚持让爸爸开车送自己到西雅图图书馆义务劳动。他说:“如果爸爸不送我,我就走着来。”他,就是后来的微软电脑奇才比尔·盖茨。
结尾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任何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斤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辞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
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要求:为文章设计不同类型的结尾,能够让文章或卒章显志,或韵味悠长。
德育二教案第三课第三节 篇4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常识 第14、15次课
学时:4 备课日期:2016年01月30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认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加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措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坚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经济现象,能明确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必然。
2、能够进行正确的经济现象分析,为将来融入经济大潮建设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引导学生通过媒体资料和前边讲过的内容分析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为什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金融风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吗?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面对它?
2、新课讲解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着重讲解资本全球化:资本总是向利润最高的地方流动,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规模加大。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本的流通。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机遇):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挑战):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2、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介绍世界上的主要经济组织有哪些,它们的基本情况和职责,以及我国加入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二、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
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要求。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五种基本形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国际旅游业。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发展。重点介绍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和我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情况。
3、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关内容,经济的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东方经济发展中的大国,我们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局面?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我们更坚定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方向,积极引进外资充实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也积极鼓励中国的品牌走出去,去占有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本,扩大民族工业的实力。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掌握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为将来积极投身我国的民族经济建设做好准备。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三节
八、教学后记:
讲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先分别介绍每种所有制的含义和特点,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然后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再阐释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最后讲解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首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然后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实践检验证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
第三节 表格的编辑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② 了解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和对应适用情况。
2、能力目标:
① 体验自主学习的独特魅力 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信息科技的态度
②感悟软件应用的思想,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l 教学重点:通过体验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学习过程,了解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理解和学习过程概括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力求做到旧中见新,易中有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发现法”(以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发现者,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尝试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定条件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 设计思路:
通过对“插入图片”的学习过程的回顾,回忆已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组织新的学习,这种在已有的学习经历基础上形成新的方法和思路的过程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演示一个动画人物学习“插入图片”,让学生了解从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通过解剖这段经历让学生了解形成方法的简单流程。在学生练习中,将新的学习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亲身感受到方法指导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方法。趣味小任务还有“用表格给诗歌加上韵律”,“使一组图片在表格中更有性格”,学生在操作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这样更能针对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在体验中理解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功能和对学习过程的概括。教学辅助:
网络平台 教学地点:
多媒体机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尝试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定条件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们都喜爱和熟悉的插入趣味图片,很自然引出课题“插入另一种对象:表格”。通过提议学生自己布局表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教师操作: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简单演示一个动画人物学习插入趣味图片的过程,重点演示图片本身的变化,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暂时还未涉及其中具体的过程。问:大家知道老师的演示的是什么? 答:小蝈蝈在网页中插入趣味图片
教师:小蝈蝈跟大家一样,也学会了在对FrontPage2000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今天小蝈蝈要用它这个方法学一学新本领“对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演示成品效果图)
设问:为什么小蝈蝈可以用它以前的方法学会新本领呢?因为它能举一反三,看到有类似的问题可以思考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感到这种本领有点新奇
问:大家喜欢比别人更有本领,想不想学会“举一反三”呢? 学生面露难色,又很是渴望的神情。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举一反三”学FrontPage2000了。哈,不信?那我们就开始吧。
二、剖析FrontPage2000中插入图片和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异同点
“启发式教学法”(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力求做到旧中见新,易中有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教师演示: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对话框。
说明:会使用FrontPage2000所有的功能对于我们大家现在来说不太可能,但它各种功能的的使用是有类似的。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FrontPage2000中插入表格的一般功能。
教师设问:大家一定在想,这是如何实现的?那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使用“对话框”进行人机对话的一般过程(用动画片形象演示)人机对话过程 “插入卡通图片”为例:
(1)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 使用“插入”菜单
(2)利用对话框插入指定的卡通图片 使用“插入图片”对话框(3)打开对应“属性”对话框
(4)利用对话框对卡通图片作调整 使用“属性”对话框(5)保存预览
接下来,我们使用相应菜单看一下“插入表格”对话框。教师操作进入界面。
设问:本界面同“插入图片”对话框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答:都有按钮、列表框、下拉式列表框„„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 篇6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新爸爸必修课第三节宝宝出生后 篇7
知识储备
新爸基本技能抱宝宝、喂奶瓶、洗澡、换尿布……可不要以为这都是妈妈的事情,新爸们也必须要学习,不管之前有没有上过相关课程,为了让家庭和谐宝宝乖巧,就算是恶补也要学会。
爸爸在宝宝成长中的作用古语常云:“子不教,父之过”,道出了爸爸在宝宝成长中的教育作用。男性勇敢、自信、安全、坚毅、强悍的性格特点,对宝宝性格健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宝宝和爸爸关心融洽,那么孩子长大后就更容易融入陌生环境,显得较为坚强、独立,所以新爸爸们要多读些相关的书籍,以便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心理调适
收起玩心80后出生在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而且个性张扬,各种新潮的玩艺层出不穷,很多爸爸都有熬夜玩游戏、看电影、泡吧等休闲喜好。在宝宝出生后,这些爱好可都要暂时放一放,腾出时间来照顾宝宝。
听妈妈和妻子的话在现在的家庭中,带宝宝的主力军是在妻子、妈妈或者岳母,条件好的会请个保姆,还是女的。所以爸爸们要听有经验人的话,不要光看书无视了女人们的经验。
宝宝才是一家之主虽然说男人是一家之主,但在这时候,要调适好心理,宝宝现在才是一家之主,很多事情宝宝都是第一考虑对象。
提高效率,减少压力
平衡工作和家庭
通常情况下,爸爸都是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在面对缺少妻子关注、因为宝宝休息时间变少而日常开支增加的矛盾,爸爸们很容易感觉到压力,并且影响工作。在确保家庭第的前提下,新爸们可以跟上司和同事谈谈,让大家了解你的处境,尽量避免出差或者加班,同时跟大家保证家庭事务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效率。
计划好自己的时间
宝宝出生之后,绝对不是在原有的生活中加多一个小成员,生活是彻底完全地被改变了。新妈们因为有产假以及怀胎十月的准备,面对这种改变可能会从容一些,新爸们可就不一定了,当生活被划分为上班和回家两个部分,特别是回家之后混乱的照顾过程,让爸爸们越发觉得时间不够用,带回家做的事情没做完、该联系的人忘记联系、好久没跟朋友吃饭这一切可能都要当你面对责问时才会被想起。所以提前规划、提高效率变得非常重要,上班时就应尽力把工作上的事情都做完,尽量不要带回家做,如果实在做不完,那就要见针插缝地争取时间,在公车上、在宝宝睡着的时候工作,并且要注意补充能量。
理财
不管之前有没有理财的打算,等到宝宝出生后,新爸们可要好好上一堂经济课,大城市里宝宝的月均消费接近2000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而且随着宝宝的成长,要花的钱会越来越多。所以爸爸们可充分发挥男性数字逻辑方面的优势,早早为宝宝制定一份理财计划,存钱、买教育基金还是买保险,别偷懒,好好比较一下吧,不然压力可是会越来越大的。
赢得宝宝的心
要想当个好爸爸,除了适应环境改变,全身心地接纳这个小生命,也要想办法让小家伙接纳你,众所周知,由于妈妈带宝宝的时间较长,所以普遍会出现宝宝和妈妈比较亲的情况,新爸们也无须吃醋。
耐心温和地对待宝宝别以为小家伙说不了话爬不了就没有情绪感知,在“天真无邪”后面,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小家伙可都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所以新爸在面对小宝宝的时候,一定不能敷衍和将就,和宝宝说话时要温柔,照顾宝宝要耐心,千万不要打骂小宝宝。
第三节因形求义 篇8
寓义于形是表意文字的本质特征。汉字的最初构形与它原本要记录的词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汉字的使用中,人们习惯上把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称为字的本义,把这个字称为本字。所谓因形求义,就是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这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训释方法,后世的训诂学家把它与声训相对,称之为形训。
一、因形求义的意义
古汉字的原始构形,往往是上古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以至社会意识的反映,因此因形求义不仅对研究古汉字和古汉语极为重要,同时也是学人利用古汉字来研究上古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与学习古代汉语关系至大的几点:
1. 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住文句中某个字的含义,从而得以深入、具体、形象地理解文辞的意思
古人作文每用本字本义,而这些本字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多数已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了,有的连字词书中也查不到确切的解释,这就造成了阅读古代文献的困难。要解决问题,就要懂得汉字的构形规律,学会因形求义的方法。有了这个基本功,问题往往可以迎刃而解。例如《尚书·酒诰》中有这么一句:“人无于水監,当于民監。”这里的監字如果按现在“监察”、“监督”等意思去解释显然不通。如果我们去考查一下监字在上古的构形,疑难则可以立即冰释。监字在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均像一人睁目俯视器皿之形,是上古未有铜镜之前人们以水取影照面的生动写照。所以監的本义,是以水照影,即后民的所谓“照镜子”。在《尚书》这句话中,人与民相对,人指统治者,民指庶民;水监与民监相对,水监是具体的人人皆知的生活常事,民监则是用喻,用以水监影作比方,说明一条抽象的政治哲理:黎民百姓像一盆清水,能清清楚楚地反映出统治者的形明;统治者要想知道自己的“尊容”即政德,应该时常体察黎民百姓对你的反映。这个例子说明古人用字是何等的准确、形象。再举一个例子,《老子》第二十九章有这么一句:“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里的“奢”是指物质消费的奢侈,“泰”是指生活起居的安逸,意思是明确易懂;可是“甚”指的什么就不那么明白易懂了。查专供读古书用的《辞源》,甚字之下列有五个义项:①厉害,过分;②超过;③很;④诚,真;⑤什么,怎么。《辞海》只列两个义项,意思与《辞源》第①、第⑤相同。如果分别用这些解释去套,只有“过分”的意思比较接近,于是一般注本就把“甚”解释为“过分的事情”,意似可通,然而句中的“奢”和“泰”都有具体所指,“过分的事情”究意是指何事,也理应有指导实指。实指什么?我们不妨用因形求义的办法试一试。《说文》:“甚,尤安乐也。从甘匹,耦也。”“尤安乐”即特别安乐;耦同偶,指配偶。朱骏声在他的《说文通训定声》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某者饮食,匹者男女之大欲存焉,故训安乐之大。”由此可知,甚字从甘匹会意,甘匹即甘于匹配,本义指沉湎于色情之事。老子所谓“去甚”,用的也是本字义。主张清静、无为、寡欲以养生的道家,当然首先要远离和除去溺于色情之事。
典籍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不求甚解,就很难确切地把握文意。有时囫囵吞枣地似乎读懂了,实则所得非真。要想探寻古人用字立意的良苦用心,对文辞得到真真切切的理解,除了其他途径之外,因形求义实在是不可不用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学会使用它。2. 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有关字群的相关含义。
由于我国的汉字都是由独体的文形声相益复合而成的,因而在“据形系联”的合体字的字群中,总涵有共同的某个文而带出意思相关或相通的信息。所以因形求义不仅便于了解某一个神出鬼没本义,而且有助于以简驭繁、举一反三地去把握有关字群的相关含义。例如“ 幸 ”(后写作幸,与幸福之幸混同了),《说文》训为“所以惊人也”,只说是一种能使人惊惧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东西没有说明。查甲骨文发现与安阳出土的戴梏陶俑手上所加的桎梏相似,原来幸即是上古逮捕犯人的手梏(铐)。因此凡是从“幸”之字均与捕人理狱有关:
執,甲骨文像一个人跪跽双手被铐的样子,《说文》解释为:“捕罪人也”是本义。《左传·襄公十九年》:“執朱悼公,以求伐我故也。”用的正是本义。
報,《说文》释为“当(判决)罪人也,服罪也。” 甲骨文像以手抑之头使人跪跽之形,即“服”的本字。判决意在使囚犯伏罪。《韩非子·五蠹》:“闻死刑之报,君子流滋。”用的正是本义。睾,《说文》释为“司视也。今事将目捕罪人也。”(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司视”就是侦察。“吏将目捕罪人”即官吏指使耳目(便衣之类)缉捕罪犯。《荀子·王霸》:“睾牢天下而治之。”“睾牢天下”即缉捕而牢笼天下之人。
圉,从口从幸,本义是囹圄,即监牢。《汉书·王褒传》:“昔周公躬吐捉之劳,故有圉空之隆。”“圉空”是说由于教化流行,人民绝少犯罪入狱。“圉”字用的正是本义。
执、报、睾、圉等字都是会意字(《说文》均入 部)。对会意字的因形求义一定要弄清构形中各文之间的关系及其会意方式。
因形求义同样也适用于形声字。这主要是通过分析形声字的主符来把握字义的范畴,比如说,从人的字与人事有关,从贝的字多与钱财有关,从宀的字多与宫室居处有关,等等。这是因为形声字的构形表意大体上遵循着一个总的原则,即物以类聚,事由物别,形声字的义符是区分不同事物类别的标志。明白了这一点,对我们了解、把握形声字的本主大有好处。举例来说,页字,甲骨文和小篆均突出人的头部,《说文》:
“页,头也。从首,从儿(人)。”“页”本义指人头,凡以页为意符的字与头有关,如“頭”、“额”、“颈”、“颊”、“颜”等。有的从页的字今义似乎与头无关了,但是它们的古义都与头密切相关。试看下列诸字:
颠,从页真声,本义是头顶。《墨子·修身》:“华发颠“,是说花白的头发从头顶掉落了,所以孙治让作注即谓之“秃顶”。又《诗经·秦风·车邻》:“有马白颠”,是说马的头顶是白的。头顶是人的最高处,引申为凡顶端之称,所以山顶也可称颠,《诗经·唐风·采苓》:“首阳之颠”,后来山颠的“颠”写作“巅”。
顾,从页雇声,本义是回头看。《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张释之传》:[王生]顾谓释之曰:‘为我结袜。由回头看引申为一般的看,再引申为凡顾及之称。
题,从页是声,本义是额。《楚辞·招魂》:“彫题黑齿”,“彫题”即刻其额头。又引申为事物的前端,今所谓“标题”即缘此而来。
颇,从页皮志,本义是偏头,引申为凡偏差之称,例如《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硕,从页石声,本义是头大,引申为凡丰大之称。
以上这些字现在常用的意思都是由它们与头相关的本义引申出来的。由此可见,对形声字的因形求义,首先要判定它们的义符和声符,进而弄清义符的本义及其范畴,然后才能结合文献用例推定这个形声字的本义。陈过侯在《说文提要·序》中说:“每见一字,先求其母,如山旁言山,水旁言水,此则万无移易者。因丁其偏旁所合之字,详基为何义,审其为何声,虽不中,不远矣。”本义既得,理解其引申义、辨明其假借义,自然就不难了。
3. 可以纠正前人的错误。前人囿于材料的不足和时代、认识的局限,往往导致分析字形和解释字义的错误。
今天我们可以根据新的材料和新的认识来予以订正。例如具字,《说文》只据小篆而释为“共置也,从廾从貝省。古以貝为货。”查具字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均,乃从鼎从手会意。鼎在上古为食器。双手捧鼎表示饭食已经具备,故具字在典籍中常当饭食讲,习见的“草具”、“太牢具”即其例。具字的其他义项也多由饭具备的本义引申得来。具字的形体到春秋战国时已有讹误,小篆承其讹误而定型,故导致了许慎析形释义的错误。后世又承许慎以讹传讹引出一些附会之说。类似的情形很不少,此处不繁举例。
(二)因形求义的步骤和方法
因形求义就其实质而言,是寻求出造字之初形与义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弄明白造字人为记录某词而造就某字的构形意图。所以因形求义必须从认真分析字形入手,再去求证形与义的一致。具体地说,有如下的步骤和方法:
1. 还复字的古形。
汉字经过多次形体演变,特别是经过隶变之后,多数字形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文字的直观表意构形在今文字中已不复存在。因此,因形求义的形必须是古文字的字形而不是今文字的字形。从前面讲字体演变时所举字例可以看出,越是古老的字形,越能体现造字的意图。因形求义的第一步,是要沿着字体演变的线索,查找出字在隶变前的古形,而且最好是能多找出几个,以便比较、分析。现在已有许多专门的字书,为我们查找古字形提供了方便。比如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可查商代的甲骨文,容庚的《金文编》可查西周到战国时代的金文,徐中舒主编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和高明的《古文字类编》可查到有代表性的从甲古文到小篆的古字形,刚出版的《汉语大字典》也兼收有古字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料。当然,这些工具书中都有程度不同的错误与遗漏,在利用时还需要核对原始材料和参考有关的新的研究成果。2. 辨明字的构形方法。
字的构形方法即造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不同的构形方法,具有不同的表意方式和特点。我们在查到字的古形之后,就要判定它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构形方法一经明了,便可依据其表意方式和特点来推究其构形意图、判定其本义了。象形字直观,弄清所象之形即得其主;指事字与象表字近似,且字数极少,找到指事符号所在,义亦自明。最难辨明的是会意字与形声字,因为两者均为文的复合体,在外表上没有任何区别的标志。这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从会意的界说出发,视其各文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比类合谊”的关系,有,则是会意;无,则是形声(纯形声字)。因为凡会意字,各文的形或主彼此间都有极密切的内在联系,而单纯的形声字则没有。二是从形声字具有标声成份这一点来考察,查该字的读音是否与其中某文的读音有音同音近的关系。若有,则是形声,若无,则是单纯的会意。这样考察的结果,不但可以辨明是会意还是形声,而且还能确定是不是会意兼形声(形声兼会意)。例如短字,最早见于小篆,由“矢”和“豆”复合而成,矢是箭矢,豆是古代盛食物或酒的器具。一为武器,一为食器,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外在或内在的联系,无论从什么角度都无法“比类合谊”,据此可以初步断定它不是会意字。然而,既是复合体,不是会意便是形声。于是再从声音上来考察,短与豆为双声,那么短字是形声而非会意就可确定无疑了。再查《说文》,短在矢部:“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正与我们的判断相一致。已知为形声,则字义在义符矢。自古造矢,长短轻重必有一定之规,否则即会影响发射的准确性。而弓矢又是古人出门常带之物,故可随时用矢当作尺子量物之短长。短的本义便由此可知,再如前文所举监字,甲骨文从皿从见,其“比类合谊”的构形意图已从字形表象显而易见,是会意字无疑。再从声音上来考察,“见”还兼有标声的作用,可知监字是会意兼形声。《说文》将监字置于卧部之下,并解释为“临下也,”,是许慎只据已形讹之小篆而误认为是单纯的形声字了。由于析形有误,连带着本义也搞错了。3. 参考和利用《说文》的正确解释。
许慎的《说文》是专门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救字义的字学专著,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对所收的九千多字所作的形体分析,大多数是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释义也多为本义或最接近本义的引申义。试看《说文》对下列诸字的说解:
(弃)“捐也。从廾,弃之。”今按:查甲骨文弃字正像双手用畚箕抛弃一倒置婴儿之形。所谓逆子殆即逆生之子,人以之为不祥,厌恶之极则弃之。周之始祖后箩稷名弃,即以出生之后一再被其父亲抛弃之缘故。
(救)“止也。从攴求声。”今安:凡从攴字均与人的行为动作有关。许慎指出救字的本义为止(使之止)是极精不的。典籍中用救字本义之例很多,如《论语·八佾》:“女弗能救与?”意思是你不能使之停止吗?《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意为对老百姓恶毒太甚,不可药治而令止。后世所谓有“救灾救难”是使灾难止息、免于害人之意。“救命”也是使害命之灾止息而使命得存活的意思。
(故)“使为之也。从攴古声。”今按:“使为之”谓受人指派而为之。《大戴记·保傅》:“及秦则不然,„„所尚者刑罚也。故赵高傅胡亥而教之以狱。”《汉书·贾谊传》引此“故”作“使”。《尔雅》训“古”为治,治与“使为之”意相通。卜辞中常见有“古王事”语,“古王事”者,使为王室公干之谓也。古、故实为古今字。
当然,《说文》的析形释义也有不少错误的地方,这一点我们已在前文说过。《说文》析形以小篆为依据,大凡小篆与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者,其说多确;小篆若已形讹者,其说多误。所以我们在参考和利用《说文》的同时,也要结合考察字的古形。
4. 查找例证。
通过分析字形,初步判断某字本义当为某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求证。求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古代文献资料中查找用例,这是最有力的直接证明;二是查找字形相关、意有相通的其他字来和旁证,这也有很大的说服力。此外,如果还能从语源上找到证据,那就更好了。只有这样的因形求义,才能令人确信无疑。例如行字,甲骨文、金文均像两大道相交之形,本义当为道路。查《诗经》,行字当道路讲的例子不少,比如《小雅·鹿鸣》:“示我周行”,毛传,“行,道也。”这是文献用例的直接证明。再查形体与行有关的字,其本义也与道路或行路有关,如:術,是邑中之道;衢,是四达之道;衝,是通道,衞,是宿卫必巡回其道,等等。这是有说服力的傍证。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确凿证据,行字的本义为道路就确定无疑了。《说文》:“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
(三)因形求义要注意的问题
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人们为着不同的目的,就开始通过分析字形来说解字义了。汉代以后,因形求义成了解释词义的重要方法。到了近代,除了解释词义之外,人们还往往把它用为研究上古社会和文化的一种手段或依据。如果调查一查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汉字所作的形形色色的因形说义或因形求义,就会发现其中有计多令人折服的精到之说,也有许多不伦不类、荒谬可笑之解。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我们觉得,要想做到因形求义有效而无误,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1. 所依据的字形要正确。
因形求义不仅要依据古文字的字形,而且所依据的古字形还必须准确无误。在考查古字形时宜特别注意两条,首先要考察清楚在字体演变过程中是否发生过讹变和其他形式的形变(如省简、增繁、笔道形态的改变等)。如果所依据的是发生过讹变或其他形变的字形,就会发生误解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说文》中的错误多缘于此,前面所举“具”、“监”、“行”等诸字之误即其例。其次是要考察清楚所据古字形是否出于后人的伪造或误摹。汉唐以来,尤其是宋代,一些好事者喜欢生造古文字,后人失辨,把这些伪古字和真古字鱼目混珠地编入字书,令学人真假难分。比如《六书通》以至《康熙字典》中的不少“古文”即系伪字。有的字书所收古字,虽非伪造,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某些字的误摹而失真。所以我们在利用各种字书的时候,要注意辨伪、辨误,要根据所标出处去认真查对原始材料。字形,是因表求义的前提,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前提不符,那就只能是缘木而求鱼了。
2. 分析和判断字的构形要正确。
找到了真实可靠的字形,并不等于“求”得字义,只有对字形进行分析研究,判定出它属于哪种造字法的构形,才有可能求得字的本义。这是因形求义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不抓住这一环节,因形求义就失去了灵魂,其释义的准确性势必受到影响。宋代的王安石曾写过一本《字说》,其中充满了穿凿附会之说,什么讼是“言之于公”、霄是“凡气升此而消焉”;什么“波为水之皮”;“诗为法度之言”;什么“铜,赤金也,为火所胜而不能自守,反同于火”,等等。这等“荒唐言”居然也能凭借政治之力风靡一时!究其廖误的原因,自有诸多方面,单就字学上看,是把一大批声符只标声而不表意的形声字一概当作会意字来解释,正如朱熹所指出的:“荆公《字说》不明六书之法,尽废其五而专以意为言。”段玉裁也说:“宋人《字说》,只有会意,别无形声,其失均诬矣。”类似的谬误在陆佃的《埤雅》中也有不少。可见分析判定字的构形方法不得疏忽大意,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做到分析和判断构形的准确,首先要熟悉四路造字法的条例,其次是要多作比较研究。因为任何一种构字法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既要有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要善于从比较中去分辨。
3. 证据要充分。因形求义求的既是本义,那么本义就必须有可靠的形体依据和文献用例的证明,这是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所谓本义就不能成立。此外,上文说过,还可以从相关的字或语源上去找旁证。所有证据都必须坚实可靠,不能是“书传一时偶然之语”,似是而实非。有人讲汉字源流的时候,只讲字形,说某字像某之形,某字像某之意,还辅以图画相比附,可就是找出不文献用例或其他方面的佐证,这就难以令人信服了。
因形求义是科学的、严肃的学术问题,并不是文字游戏。前十年,有人抄袭前人的错误观点,在报上撰文说“寸身之‘射’应为‘短’字之误”,把射、短二字均视为会意,于是附会说:寸长之身还不“短”吗?而豆为祭器,矢、豆会意乃是古代的射礼,故“短”当为射字。乱语胡言,全不顾及古汉字的形体与六书条例更不引述任何文献例证,便轻率发言,以谬传谬。现在一些讲气功、讲养生术的人,也常曲解字形以“立论”。这些做法与算命先生的拆字把戏无二,是极不严肃的。认真地说,这是对汉字和汉字文化的亵渎。我们学习汉字和汉语讲因形求义,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务必言之成理,理而有据。
4. 并非所有汉字都能因形求义。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