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67课导学案

2024-10-05

二语67课导学案(通用10篇)

二语67课导学案 篇1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人:孙成龙 雒莉丽 审核人:周利娟 班级:二年级 科目:语文 授课时间

温馨寄语:当一个人,在生活中,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应该做的时候,就是活着的雷锋。

学习目标:莹、觅、需”等1.正确认读“锋、叔、曾、泞、窝、迈、荆、棘、瓣、叔、锋、滴、洒、泥、泞”等12个字,会写“冒、雷、需、迈、迷、迹、12个字并会组词。(重点)

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难点)学法指导:

1、我会通过课下的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读懂课文。

2、采用多种形式,如:齐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

知识链接: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雷锋(1940-1962),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民家庭,他儿童团长。团,19547岁时就成了孤儿。湖南望城县人。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出身于贫苦农毛泽东思想,忠于人民,忠于党,在平凡的岗位,甘做一颗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57年加入共青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中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光辉的榜样。表现了革命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品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为我们树立了课前积累:弯弯的小路

温 暖 的 春 风 长长的小溪晶 莹 的 露

蒙蒙的细雨 一.自主学习读通句子。1.课文写得太好了,我要认真地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2.((1我还要轻声读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自读两遍。

(2)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生字的读音,并写出来。)()()()()()

(锋)(叔)(曾)(泞)(窝

迈(瓣 莹 觅 需 荆)(棘)

提醒大家容易写错的是:(3)我会把课后的生字正确地写在田字格里,我还想

()冒(4)我会给下面的字组词,并读一读,记一记。迷()雷()需()迈()(滴())

迹(洒())

叔(泥())

锋(泞())

曾5 zc)我发现文中有éng(1个多音字,我会给它们组词: 3èng())b 背 bēèi()i()弯弯的、我会填,并选其中的两个说话。温暖的()长长的()

⑴()晶莹的蒙蒙的()

()

⑵ 下来,把他的故事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和伙伴们听。

4、雷锋做了这么多好事,他太伟大了,我要把课文背

二1.、我要和小伙伴把这篇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合作探究

2、课文中介绍了雷锋叔叔做了哪些好事?

3、理解课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三我们来讲讲你身边的小雷锋吧。(也可以说自己).拓展延伸 《 我不是最弱小的》二年级语文下册

一编人: 李明霞 二编人: 帖英 审核人: 使用时间:

温馨寄语:只要充满自信,就没有我办不到的!学习目标:聊、倾、递、娇、掀”

1、正确认读“弱、末、萨、托、铃、簇、随、芬、芳、铃、的读音。弱、末、芬、芳、夏、应、14个字,会写“扑、托、摸、利、该”12个字。正确认读“曲”号表达的不同语气。(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 的意识。(难点)

3、学习课文,培养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

学法指导:1

课文,读准问句和感叹句。

2、我会通过课下的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采用多种形式,如:齐读,小组赛读,对读等熟读

知识链接: 小灌木野蔷薇的花朵。蔷薇花又名白残花,灌木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等地。于 蔷薇喜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自古就是佳花名卉。为蔷薇科落叶时,择晴天采收,晒干作药用。5—6月间,当花盛开色、浅红色、深桃红色、黄色等,花香诱人。蔷薇花,花色很多,有白

森林课前积累: 娇嫩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随风舞动

弱小芬芳扑鼻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一.自主学习12.、我要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还要轻声读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2)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自读两遍。)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生字的读音。(弱、)()()()()

()()

随)(末 芬)(萨 芳)(托 聊)(铃 簇 娇 倾)(递)(掀)

醒大家容易写错的是:((3)我会把课后的生字正确地写在田字格里,我还想提

(扑利(4)我会给下面的字组词)芬(())(())托铃(())(())弱摸(()()应(())(())芳(该())(())夏(末())())(())

背5bb)èēi()ki()我会给多音字组词空kō

òng()应yīng()露lù()分3ng()yìng()lòu()芬((、我会给同音字组词:))

铃(令())

背(北()景()京())

二1.、课文这么美,我要和小伙伴再好好地读一读。合作探究

重音突出

2、读萨沙的第一问: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做法而发问的心理。“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读萨沙的第二问:指名读,齐读。语调先降后升。

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4、读萨沙的第三问:朗读时带一点反问的语气。在朗的这样的心理。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

“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这两句话。

5、理解:“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三讲讲勇敢者的故事.拓展延伸

二语67课导学案 篇2

关键词:单招数学,学案导学,专题复习

目前, 在单招三年级数学复习中, 多数学校的教学起点以教辅资料为主, 而教辅资料的起点又是以单招高考考点为主。这样的起点定位表象上看是与高考接轨, 能让我们的教学紧贴考点要求, 使学生取得佳绩。但实际上, 有不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到位, 还有部分同学把以前所学的大部分知识淡忘了。这种定位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造成了障碍。在我们的复习教学中, 教师觉得非常容易的题学生却解不出的现象时常发生。教师教得筋疲力尽, 气急暴躁;学生学得头昏脑涨, 稀里糊涂。这种情形一方面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进取心, 致使一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度畏惧情绪。基于上述原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 它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 精心编制适合于他们的导学案, 准确进行定位, 让学生在既学得懂、又需“跳一跳”才能拿得下的情况下去复习、巩固、提高, 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二轮复习中专题复习课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的重复, 在进一步夯实基础的同时, 要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外联系、应用, 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养成, 每个专题的复习内容要抓住弱点, 突出重点。所以, 专题课学案的设计, 我觉得要把握好几个原则。 (1) 夯实双基、突出重点难点。学生课前根据学习要求、考纲要求, 结合一轮复习时暴露出的问题, 进行简单的知识回顾。尤其注重定义、公式、性质、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应用和常见题型自查及易错知识错因分析, 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基本习题, 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 解读历年单招高考考点。在学案上展示有关本专题的历年考试题目, 让学生在练习后能总结所考到的知识点, 体会浙江金华●魏郁芳

本专题的热点高考题型。 (3) 把握题目的质与量。专题复习课的题目量确实很多, 一味地像一张试卷一样给学生做就失去了“导学案”的意义, 还是回到了以前效率较低的题海战术年代。学案的题目编写要“精”, 要有层次, 基本可以按照“再现知识, 夯实双基———变式训练, 巩固提高———知识迁移, 触类旁通———能力提升, 拓展思维”来精心编制, 体现典型性、灵活性、变式性和层次性原则。

以下, 以二次函数导学案的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二次函数专题复习】

一、学习要求

(1) 考纲解读。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及变化。 (2) 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能抓住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以及所给区间讨论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 (3) 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题的分析、讲解和练习, 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像法, 特别是对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和欣赏数学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仔细想来, 其重点难点是: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

三、再现知识, 夯实双基

自主阅读: (1) 二次函数y=-x2-4x+1的顶点坐标为 () , 对称轴方程为 () , 单调增区间为 () , 单调减区间为 () , 值域为 () 。 (2) 函数y=2x2-6x+3在区间[-1, 3]上的值域为 () 。 (3) 如果二次函数y=-x2+2mx-m2+3的图像的对称轴为x=-2, 则m= () 。 (4) 根据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A.经过点 (1, -5/2, (2, 7) , (-2, -5) , B.顶点坐标为 (1, 3) , 在纵坐标上的截距为2, C.与横轴的两交点为 (-2, 0) , (1, 0) , 且最大值为9/2。

编写说明:以上各题都为二次函数中最基本的, 要求学生在课前能独立解决。

四、直面单招高考, 热点解析

(1) 若函数f (x) =x2+bx+c, 满足f (-1) =f (5) , 则f (1) , f (2) , f (4) 的大小关系是 () 。 (2) 已知不等式x2+px+q<0的解集为 (-3, 2) , 则p, q的值是 () 。 (3) 已知函数f (x) =x2- (a2-2a-1) x-a-2在[1, +∞)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并试比较f (1) 与f (0) 的大小。 (4) 已知二次函数f (x) =ax2+bx+c (a≠0) 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 并满足f (1+x) =f (1-x) , 且方程f (x) =x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并求上述二次函数在区间[-1, 2]上的最值。

编写说明:让学生体会在单招高考中二次函数的题型及考点, 特别是函数图像和顶点、增减性之间的联系。

五、变式训练, 巩固提高

(1) 已知函数f (x) =x2+bx+c, 且f (1+x) =f (1-x) , 则比较f (-2) , f (0) , f (3) 的大小。 (2) 若函数f (x) =mx2+mx+m-2的最大值为负数, 则求m的取值范围。 (3) 设二次函数的顶点 (-2, 3/2) , 与x轴两交点间距离为6,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4) 若函数f (x) =-x2-2 (m-1) x+5在区间 (-∞, -5]上单调递增,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编写说明:此类题多要结合图像性质, 如:对称、开口、增减性及最值等,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六、知识迁移, 触类旁通

(1) 不等式 (a-2) x2+2 (a-2) x-4<0对于x∈R恒成立,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二次函数y=f (x) 满足f (2+x) =f (2-1) , 且f (x) =0有两个实根x1, x2, 则x1+x2= () 。 (3) 若α、β是关于x的方程x2-2ax+a-6=0的两个实数根, 求y= (α-1) 2+ (β-1) 2的最小值。 (4) 已知f (x) =-3x2+a (6-a) x+b, 若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 (1, 2) , 求a, b的值。

编写说明: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过练习, 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

七、能力提升, 拓展思维

(1) 已知二次函数y=x2-2mx+2m+1, 问当m为何值时, 函数图像在x轴上的截得的线段长度为4?当m为何值时, 函数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在 (4, 0) 的两侧? (2) 求实数m的范围, 使关于x的方程x2+2 (m-1) x+2m+6=0:1) 有两实数根, 一个比2大, 一个比2小;2) 有两实数根, 且都比1大;3) 有两实数根α、β, 且满足0<α<1<β<4。

编写说明:此类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根据题目意思能够画出草图, 从而找到相关突破口。

总之, 专题复习课关键要在题目的精选上要下工夫, 做到非重点的少讲少做甚至不讲不做, 重点问题舍得花时间。讲的作用在于启迪思维, 点拨要害, 不能大包大揽。课堂上通过对例题的探究、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讲解题目要及时与三基联系、链接单招高考, 前勾后联, 突出应用。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郝延顺.导学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N].伊犁日报, 2008-11-6.

[2]王俊亮.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复习课导学案的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案 知识要点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59

学生只有具备牢固的数学知识基础,教师才能顺利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反之,教师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教师可在开展复习课之前为学生布置多层次的习题,梳理知识环节,并让学生应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探讨和完成习题,这是一种能够加快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效率的教学方法。

一、应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回忆知识要点

所谓的导,就是指课前引导。复习课开展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某一个专题知识,为了定向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习题,让学生通过做习题的方式了解自己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缺陷。学生的层次有差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所有的习题,教师可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共同做习题。

如,在“比和比例”的复习课时,教师先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结合教育心理学规律和教学实际情况,建议将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设计为6人,每个学习小组中有1名学优生、3名学中生和2名学困生。然后设计了如下引导习题。

习题1:A学生的身高为157cm、B学生的身高为168cm,这两人的身高比是多少?

习题2:已知一份水的氢与氯的比是1∶8。现在有4.8千克的水,它包含有氢元素多少千克?氯元素多少千克?

习题3: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7厘米。现在要将长按4∶3的比例扩大,求扩大后的长方形面积。

设计这三道习题,主要是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层次性。习题1比较简单,可以只给学困生做。习题2的难度适中,学生只有既掌握了数学知识概念,又能熟练地应用数学公式才能做出这道题,这道题可以交给3名学中生完成,如果学中生不能独立完成,可以通过讨论的方法完成习题。当学中生完成了习题2后,可以把解题思路讲给学困生听。习题3比较复杂,它包含了比例、几何、计算等知识,可以由学优生完成。当学优生完成了习题3后,可以把解题思路讲给学中生和学困生听。这种引导学生应用小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学习完成交流讨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二、建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强化知识体系

导学案的第二个环节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梳理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习题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从而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仍以“比和比例”的复习课为例。首先,教师提问:“你能举出一个比的例子及一个比例的例子吗?”学生举出例子:比——2.8∶0.7;比例——80∶84=80∶21。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和比例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基本性质是什么?”帮助学生完成比与比例的知识梳理。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列举分数、除法、比的例子。”让学生以这三个知识为重心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综合思考比和比例的异同点。

复习课的重点,就是通过一道又一道典型的习题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能够自主地归纳、总结出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

三、应用尝试系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层次

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满足一般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上继续拓展和延伸,教师可在课后布置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尝试性的经典习题,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在完成基础学习的前提下,尝试挑战更高一层次的知识。

如,在“比和比例”的复习课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后习题“一艘轮船在加60元的汽油后能行驶300千米。现在这艘轮船要行驶800千米再回到本地,需要加多少元的汽油?请先用比例的方法求解,再寻找更多的解法。”解答這道习题有三个关键:第一,学生必须读懂题中“行驶800千米再回到本地”的含义,即轮船行驶的实际距离为1600米,学生如果没有读懂题意,就会产生错解;第二,学生必须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识,才能运用比例的方法求解;第三,学生只有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用多种方法求解。

教师在应用导学案的方法引导学生拓展知识时,要为学生布置带有趣味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把其他的数学知识与这一节复习课学习到的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采薇》优质课导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意象、叠词、表现手法、章法特点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归纳整理】

1.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

3.关于玁狁 (注:课本上写作“ 狁”,电脑无法识别)

玁狁是殷周时期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属于游牧民族,为了争夺粮食与土地,玁狁与商王朝进行了多次战争,西伯侯姬昌以商纣王的名义讨伐玁狁,使玁狁臣服,之后,玁狁就打着商王的旗号对周边各部落进行兼并战争,实际上为武王伐纣准备了条件。

周人与玁狁的战事主要发生在西周晚期,但也延及到东周初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西周被玁狁所灭,美人褒姒也被俘虏。之后的东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征战过程中,玁狁的名称就慢慢消失了,改为戎、狄,据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玁狁即《史记》中记载的匈奴。

【思考感悟】

1.你从《采薇》一诗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回忆写思乡的诗句,体会家(人)对人生存成长的意义。

【发现创新】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阅读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清】刘熙载《艺概》:“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

如曹植的《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朱华泛指红花;旋止,归来。当初我离开时,花儿还开得很艳,现在我归来时,漫天雪飞。)

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里正:里长,地方官吏。与裹头:替征丁裹扎头巾,表示征丁年幼还不会自理生活。我出征的时候,年纪太小,还是里长给我梳的头发,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资料三:【近代】王国维《文学小言》:“诗人体物(描摹事物)之妙,侔(相等)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比喻生存于忧患中的人)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

资料四:【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五:【清】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有人将古诗中的“柳”归纳为以下八类: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自测巩固】

1. 细读诗歌,完成下表。

战争双方: 对敌态度:

战争起因: 战争结果:

战争历时: 叙事手法:

我方战备: 章法特点:

战地生活: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狁( )不遑( )不来( )孔疚( )启处( )

靡盬( )归聘( )四牡( )骙骙( )象弭( )

小人所腓( ) 雨( )雪霏霏( ) 载( )渴载饥

3.组词

靡( )糜( ) 聘( )骋( ) 霏( )菲( )

遑( )徨( ) 戍( )戌( ) 戎( )戒( )

弥( )弭( ) 饬( )伤( ) 睽( )骙( )

4.解释加点字

靡室靡家( ) 不遑启居( ) 载饥载渴( ) 靡使归聘( )

岁亦阳止( ) 忧心孔疚( ) 戎车既驾( ) 四牡业业( )

雨雪霏霏( ) 我行不来( ) 岁亦莫止( ) 彼尔维何( )

维棠之华( ) 彼路斯何( )

5.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 ”、“ ”、“ ”三部分。“ ”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是周朝王畿之乐;“ ”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 ”、“ ”、“ ”三种,最常用的章法结构是 ,语言以 为主。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②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③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④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默写填空

昔我往矣, 。 , 。

,载饥载渴。我心伤悲, 。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熟记《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采薇》中的字词和经典语段。

2、 学习“以乐景写哀”和“以哀景写乐”的写作手法。

3、 把握《诗经小雅采薇》的思想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 字词方面,鼓励学生自学,能够借助工具书答疑解惑;

2、 学生立足文本,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重点】 鉴赏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熟读成诵,记下有问题的地方。

2、 学生回忆学过的《关雎》、《蒹葭》和《氓》,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3、 教师将相关文献资料制版印刷,课前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学生盼望放假回家导入《采薇》,一个回家的故事。

二、文本探究

(1)前三章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戍边时长、生活艰苦、音讯不通;b.思乡思亲之愁苦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a.重章叠句;

b.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乡之情;

在音节上,一咏三叹,音节和谐,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3)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战马肥壮、战备精良、一月三捷;b.克敌卫国之豪迈

(4)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a.对举句式整齐美;b.过渡总结结构美;c.情景交融情感美。

(5)归纳诗歌主旨。

《采薇》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服役士兵思家与卫国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士兵为国舍家、舍生报国的高尚情操;揭示出在反抗异族侵犯的正义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三、发散思维

(1)由戍边战士的家园之思联想到游子思乡情结,继而体会奔波在外的父母对家人的牵挂。

25课导学案伯牙绝弦 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交流:课前欣赏,高山流水。

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

(1)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2)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3)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

(教学设计的主线要简明。课始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的情况,又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还起到了牵问题而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步: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随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词句。注意断句停顿。

2.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如课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检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预习落实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三步:读懂课文,领会文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注释,试着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请选择“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长、善于;表示赞叹。

(2)换位体验: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赞叹的?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绵绵细雨等。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

(4)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课件出示)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学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学生:善哉,绵绵兮如()!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学生:善哉,()兮像()!

„„

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说,形成排比句式。再读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情境。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赞叹,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知音呀!

4.探究学习:研究解决提出的问题,初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1.)知音的由来?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2)伯牙为什么绝弦?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

(借助课件出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引导学生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3)绝弦说明什么?

伯牙绝弦说明了伯牙对子期的思念和再也没有人懂他的悲伤

(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5)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细节饱满才能更好进行语言训练,进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既弄懂了文意,又领会到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第四步:读好课文,感悟文情

1.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比赛朗读:读出情感。

(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把课文读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体会到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第五步:背诵课文,领悟写法

1.指导背诵:课文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边想象边背诵。

2.学生练背

3.指名背诵

第六步:拓展文本,升华认识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

2、后人感动于他们的情谊改编了一首同样感动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在乐曲中再一次的朗诵课文,能背下来的可以跟着背。

总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小练笔:

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伯牙,你的一举一动都是悲壮的,你的举动,见证了你与子期的深情厚谊。当你摔琴时,你一定在想着子期,想起你们初相逢的时候,想起你们弹琴交谈的时候,也想起了你见子期最后一面时依依惜别的画面。想到这儿,你一定悲痛不已,看着这台古琴,根根琴弦幻出子期的面影,你是多么不舍。“砰”听见琴摔随的声音,那也是你心碎的声音。此时,高山默默,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赋予我灵性,就让我的灵性随逝去的琴声而去吧!”此时,江河无语,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的创作赋予我美感,就让我的美感随你对子期的怀念深埋于地下吧!”看,伯牙,江河,高山都沉默了,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种痛是难以言喻的,没了知音,弹琴还有什么乐趣可求,还怎么能叫艺术。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种友谊的追求,更是对朋友的怀念,是的,这就是知音!

作业:搜集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积累有关朋友情意的语句。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本文是文言文,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先把课文的字词理解了,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再进行对“知音”的解读。

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故事的大概,在这基础上,引出问题,从而探索课文。

古文教学,本人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望江南、渔家傲-公开课导学案 篇6

班级 姓名 组别 小组评价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五课 《词五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备课人:宋生吉 备课时间: 备课组:语文组 执教人:宋生吉 授课时间: 审核人:韩建鸿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会赏析词中优美句子。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词的称谓 曲子词、乐府、诗余、长短句、乐章、琴趣等。

词牌 即曲调,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词的结构: 单调和双调 单调:只有一个段 双调:有上下两阙。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望江南》

1、作者简介

作者温庭筠(晚唐人)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2、预习检测:

(1)朗读这首词。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结合词义释词。

倚()()斜晖()脉脉()()悠悠()肠断()白蘋洲()()

3、理解大意并概述。

4、合作研讨,体会写作特色: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5)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5、小结(从时间、景物、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方面)

6、概括本词的主题思想。

三、学习《渔家傲 秋思》

1、文学常识:

范仲淹(980--1052),字,政治家、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杏园中心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一班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小组评价

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是“。” 2.背景介绍: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来犯,而且称他“胸中自有百万甲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3、预习检测:

(1)朗读这首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千嶂里()燕()然未勒 羌()管 人不寐()....(3)解释下列词语。

塞下: 衡阳雁去: 边声: 千嶂: 燕然未勒: 霜满地:

4、理解大意并概述。

5、合作探究:

(1)上阕突出了一个什么字?从哪几方面写?突出了塞下秋景有什么特点?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作者和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如何理解“将军白发征夫泪”?

6、拓展延伸:将本词与范仲淹所写另一首词《苏幕遮》作比较完成下列问题: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芳草:古人多以草喻离情别绪。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指思乡之愁苦令人黯然销魂。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秋景?

2、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两首词都写了秋景,都借酒消愁,但景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你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4、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你能否写出几句跟酒有关的诗句,并说其表达的感情。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十课导学案 篇7

课题: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课型:预习合作课

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

1.知道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的涵义,正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明确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3.了解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能明确和知道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学习重点】辨别社会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做有正义感的人。【学习过程】

一、解读目标

二、自学课本

(学法指导:先用最快的时间浏览课本,结合学习目标,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用蓝色笔划出来,重点内容用红笔标注,然后做下面的练习题,内容较多的写出要点和页码即可)

1.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结合课本谈谈你对正义的理解。

2.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

3.什么是制度?制度的正义性体现在哪里?

4.正义和正义制度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5公平与正义有什么样的关系?

6.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

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考试作弊现象在许多学校比较常见,甚至屡禁不止。监考老师稍一疏忽,考场秩序就会大乱,“长颈鹿”有之,递纸条的有之,翻书的有之„„常常让监考老师防

不胜防。要是有人问起来,这些同学嘿嘿一笑,并不觉得难为情。至于到时间交不

上作业而抄袭别人作业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1)从公平与正义的视角,你对抄袭作业与考试作弊现象怎样看?

(2)就抄袭作业与考试作弊问题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分别调查他们对于此种现象的看法。

父母及家长的态度: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态度:同学或朋友的态度:

(3)通过此次专题调查活动,你有哪些新的认识和启示?

8.公平和正义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没有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为此,某校八年级同学以“追求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为内容,准备在年级中举行一场辩论赛。

如果你是年级学生会中的一员,请完成以下活动:

(1)请围绕“追求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这一中心内容为此次辩论赛确定出一个辩论主题。

二语67课导学案 篇8

共1课时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

3、学习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

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 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相应地培养。

3、“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1)工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通运输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业基地的形成:

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 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4、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______年9月。

地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的宪法。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

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

2、“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三、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D、大庆油田建成3、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4、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5、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四、课堂小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各具特色的要点。

二语67课导学案 篇9

湟源二中 史正岚

第2课时 如何获得最大利润

学习目标: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小)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

 顶点式,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 2b4acb2.yax2a4a对称轴: 顶点坐标: 2.利润=售价-进价.总利润=每件利润×销售数量.3.二次函数y=2(x-3)2+5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x= 时,y的最 值是。

4.二次函数y=-3(x+4)2-1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x= 时,函数有最 值是。

5.二次函数y=2x2-8x+9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x= 时,函数有最 值是。

二、新授

(一),自助探究

问题一:某商店销售服装,现在的售价是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那么一周的利润是多少? 分析:(1)、卖一件可得利润为:

(2)、这一周所得利润为:(3)你认为:利润、进价、售价、销售量有什么关系? 总结:利润= 总利润=

问题二: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当商品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周可获利润6090元。

分析:设商品售价涨了x元,(1)商品进价为 元,涨价后的售价为 元,销售量为 件.(2)列出方程为(不解答)

三、合作探究

问题三: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假设商品售价涨了x元,那么当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时,能使每周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思考:(1)、这个题能用方程解吗?为什么?那你还有什么方法吗?你是怎么思考的?(2)、函数中,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呢(3)、你能列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吗?(4)、这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为什么?(5)、如何求函数最大值呢?

总结: 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2、3、4、四、试一试,你一定行!

问题四: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 反映:如果商品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 件40元,当商品售价为多少时,能使每周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五、思考一下,再上一个台阶 问题五:某旅行社组团去外地旅游,30人起组团,每人单价800元.旅行社对超过30人的团给予优惠,即旅行团每增加一人,每人的单价就降低10元.你能帮助分析一下,当旅行团的人数是多少时,旅行社可以获得最大营业额?

六.补充练习

某商店购进一批单价为20元的日用商品,如果以单价30元销售那么半月内可售出400件,根据销售经验,推广销售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减少,即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相应减少20件.如何提高售价,才能在半月内获得最大利润?

二语67课导学案 篇10

课型:自学跟踪+合作展示     设计人:江波   使用人:      一审:     二审:   年级:五年级   班级:     组名:         小主人:      编号: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我能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重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中体会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学习的小主人要做以下事情哟! 老师与你们同行 我们的目标 我们同进步

知识链接:

1、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了解课文内容。

3、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自主、合作、探究:☆☆

1、我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 划出作者与珍珠鸟相处过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我来闯关:

1、   liú xiè       yǎn jiǎn         móu  zi             xì nì

(      )     (        )       (       )         (       )

Chú er &

【二语67课导学案】推荐阅读:

上一篇:秦穆公真愚人也作文550字下一篇:三穗县档案局党风廉政与三会一课、三重一大制度范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