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2024-12-02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精选4篇)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篇1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树立正确政绩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对于加强干部管理、建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5月份以来,我们先后到南河、西江、城隍、刁汊等乡镇场和教育局、建设局等市直部门进行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就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等方面问题征求基层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我市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基本作法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精神,把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作为提高考核工作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工作任务分解书》为基础、以《实绩登记册》为载体、以《实绩考核实施办法》为依据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工作贯穿干部日常管理主线,在认定干部工作实绩、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以《工作任务分解书》为基础,科学制定考核目标。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与各乡局级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对领导班子的考核目标;在此基础上,各乡局级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任务分解书》,作为对班子主职及副职的考核目标。制定《工作任务分解书》时,按照不同的岗位职责,将本单位全年工作任务分解给每名领导干部。具体分本职工作、中心工作和驻村(点)包片工作三大类,每大类的工作内容条目式地列成若干项,并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尽可能地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限。

2、以《实绩登记册》为载体,准确记载工作实绩。为了将实绩考核评价工作做在平时,我们统一印制了《汉川市乡局级领导干部实绩登记册》和“乡局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登记办法”,发放到每名领导干部手中。各单位每月初召开一次领导干部联席会议,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分解书》,为每名领导干部确定当月工作任务,并对上月工作完成情况逐项检查兑现,要求他们如实地将每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出勤、奖惩等情况记载在《实绩登记册》上。

3、以《实绩考核实施办法》为依据,全面考核工作实绩。市委成立由组织部牵头,财政、审计、统计等12个市直部门参加的市实绩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单位全年工作实绩进行考核验收。班子工作实绩的综合得分按定量得分与定性得分6:4的比例加权计分。在做好班子实绩考核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实施对主职干部的实绩考核。其工作实绩得分按班子工作实绩综合得分与个人岗位职责定性得分6:4的比例加权计分。副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则由各单位实绩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协助配合。其考核得分按定量得分、定性得分、部门评分5:3:2的比例加权评分。副职干部实绩考核评分的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审查备案。

二、当前乡局级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思考和实践,我市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纵观整个实践过程及目前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

1、考核内容不够均衡。干部实绩考核是对干部德、能、勤、绩、廉、学综合性的量化考核。但目前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尽管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目标完成情况、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内容,但具体考核内容,还显得比较原则和笼统。一是职责不清。部分单位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定位比较模糊,不能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部分干部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二是分工不合理。个别单位不是按照班子成员的具体职责及个人的工作能力、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分工,而是凭亲疏好恶分工,造成干部之间分工不合理。三是目标定量不统一,总量不平衡,软硬目标难以对等。

2、考核指标不够规范。一是考核指标有时难以做到科学规范。不同职能部门特别是工作量大小不一样的单位,考核的侧重点不一样,有些单位在分解工作目标任务时,常常各打自己的小算盘,更有甚者,少报多完成,考核指标的确立缺乏合理性。二是考核标准难以统一。客观上由于硬指标相对容易量化考核,而软指标不容易量化评准;主观上因考核人员对实绩考核的标准上量化不均衡、掌握不一致,所以在考核软目标时往往以偏概全,考核硬目标有时简单量化。

3、考核方法不够灵活。目前干部考核通常采用一次性集中考核,缺乏平时工作绩效考核、专题考核等,出现了平时不跟踪累计、年终算总帐的现象,使得年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依据。考核过程中偏重于听述职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致使考核者对干部情况的了解较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对工作全过程的动态掌握。特别是在进行考察之前,有的单位少数表现不是很好的干部通过提前“活动”,有可能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得票很高,“一票定终身”的现象在少数地方客观存在。

4、考核认定不够准确。一是重结果,轻过程。在干部考察工作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往往没有时间深入实地作过多的调查研究和考察“实绩”的大小、真伪以及取得实绩采用的方法、措施和原有的基础条件、工作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缺乏对实绩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透彻考察和了解,实绩真假难以辨别。二是重眼前,轻长远。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通常只考察干部近年来甚至当的工作实绩,往往忽视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连续性、长期性以及原有的基础、条件和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三是重显绩,轻隐绩。在干部考察中,往往突出经济的、物质的和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显绩,至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以及一些基础性、长效性的和一时难以凸现“政绩”的工作,却相对被忽视了。此外,还有极少数考察组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素质还存在一定问题,客观上影响了对工作实绩的准确认定。

5、考核结果与使用不够紧密。一方面,实绩考核是一年一度地进行,往往考核工作还未开始或结束,干部调整工作已经结束,考核结果只是起到一个“存档备案”的作用,没有真正将实绩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升降去留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客观上由于实绩考核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考核结果还不十分真实、准确,致使市委在干部调整时,也不能贸然运用其结果,从而使实绩考核与干部调整有时存在脱节。

三、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的相关探讨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努力构建以平时考核、考核、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为框架,互相结合、各有侧重、分级实施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干部日常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1、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注重规范性、科学性。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政绩。因此,在干部实绩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科学、合理、具体和可操作性”,根据不同职务、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要制定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干部具体标准,在考核指标体系上,建立三考一评的考核评价体系,即把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分为素质考核、实绩考核、民意考核和综合评价四个部分,在分值设置上,素质考核占30%,实绩考核占40%,民意考核占30%,通过分解要素,作出综合评价结论。

2、在考核方法上,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目前,干部考核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听取述职报告、组织民主测评、进行个别座谈以及研究数据报表、查阅资料等。这种考核方法的好处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掌握干部的主要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但是干部思想深处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却难以了解和掌握。因此,要改进这种传统的考核方法,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优化考察手段。要通过新闻传媒等途径向社会公布考察对象情况,让广大干部群众对考察任用干部有更多知情渠道、参与路子和选择机会。二是要延伸考察视角。通过现场察看、走访以及有重点的选择一些反映干部工作业绩的地方或项目、工程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或微服私访,延伸考察视角。如可以实行跟班式考察,即以情况复杂、干部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地方,组织部门安排考核人员到该单位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参加会议和活动,进行实地动态考核。三是拓展考察空间。在深入考察干部工作圈的前提下,考察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从不同侧面了解考察对象的生活情趣、业余爱好和生活品位等情况。

3、在考核认证上,注重实践性、准确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因此,在考核认证上,要体现凭实绩、凭德才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一是要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个“既要又要”。即:既要看其任期内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前任打下的基础和起点;既要看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又要看抓基础性、长效性工作的力度;既要看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又要看抓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实绩;既要看那些实实在在的显绩,又要看那些潜在的隐绩或隐患,同时,还要看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二是要加大群众“评绩”的力度。针对县乡基层单位干部职工较少、民主测评领导干部时本单位测评结果有一定局限的问题,可以尝试采取立体式测评的办法,提高考核准确性。测评可以分六个层次,即县市“四大家”领导评、县级老干部评、县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县市区直部门和乡镇一把手互评、本单位干部群众评、县市直和乡镇对口部门互评,并将各层次测评进行加权平均。三是要组织考察组成员集中“议绩”。在考察、评价和认定干部的政绩时,必须采取考察组成员集体议绩,认真分析考察对象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在集体政绩中贡献份额的大小,正确划定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既不搞“政绩平摊”,功劳人人有,也不搞“政绩垄断”,把全部政绩归功于某个人。

4、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注重公认性、导向性。一是要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把考核结果同组织对干部的选拔任用紧密联系起来,让能者上、庸者下,体现绩效考核制度的积极导向作用。二是要与干部奖惩相结合。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奖惩上来,有利于解决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三是要与树立先进典型相结合。通过考核,注意发现一些优秀人才,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宣传交流典型经验,使考核结果切实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四是要与促进工作相结合。要抓住实绩考核这一契机,引导班子成员开展谈心活动,增强团结,形成合力。

四、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

1、试行干部考察工作员队伍持证上岗,健全干部考察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干部考察质量,当务之急是实行干部考察资格证制度。干部考察员队伍可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干部中选聘,同时考虑从事干部考察工作的年限、个人学识水平、能力等诸多因素,实行综合考核颁证,干部考察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建立干部考察工作责任追究制,按照责任追究制度对考察员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2、建立和完善干部日常考核管理制度。一是可安排多种形式,组织经常性考核。根据领导班子换届、领导职位出现空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有关任期制需要等情况,来开展考察。每年确定三分之一的单位,考察时间尽可能宽松,做到考察工作细致深入,确保考察质量。根据日常考核情况,对业绩比较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同志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并规定所有拟提拔干部必须从后备干部中推荐提名。根据不同层次投票推荐情况和平时考核结果进行量化来确定考察对象,经考察、集体研究后任用。二是实行干部履职情况记实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完成每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重点项目建设后,向上级组织部门进行申报,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档案。三是实行实绩考核评估制度。一方面,实行群众评估,与统计部门开发相关评估指标数据,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实绩进行民意测验,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我们评价工作实绩的尺度。另一方面实行专业评估,即把了解到的工作实绩通过一定渠道和形式通过权威部门进行评估论证,并由审计、纪检等部门进行审核把关。

3、推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全程公示制度。一是考核指标公示。年初,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及领导干部工作目标,经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市委组织召开纪检监察、计生、环保、统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各单位及单位负责人考核指标进行审查,查漏补缺。修订完善后的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工作目标,在电视和网站予以公示。二是考核过程公示。年底,组织对各单位及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与年初的工作目标相互对照,逐条进行评分,对未完成的工作指标说明原因,并将各单位及领导干部个人得分、扣分、奖分情况进行公示。三是考核结果公示。市委将各单位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并记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干部调整任用和评先表模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较差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或谈话,连续三年考核等次较差的干部,免去现任职务。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篇2

内蒙古森工集团库都尔森工公司 戴艳杰

近年来,林业企业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笔者对所在公司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从总体上说,当前干部队伍的管理工作得到了重视,但是按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实现林区经济转型崛起、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管理,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当前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当前,林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内部的协调和管理工作面临着任务繁重、人力不足的矛盾凸显出来。当前,在职干部平均年龄偏高,就库都尔林业局而言,是近两年陆续分配新毕业大学生,人员老化的问题日益明显。在职干部中,全日制大学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不高,财会、法律、计算机等方面专业人才略显匮乏,复合型人才并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质量与效益的提升。

2、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水平较低。有些干部对林业企业职责范围内的有关政策法规一知半解,工作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特别是有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比较简单,不擅长用政策去宣传、教育和引导职工群众,对职工群众提出的疑问不能按政策给予正确解释和答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稳定。二是知识和能力更新较慢。在调查和能力测试中,一部分干部认为目前干部队伍最缺乏的是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各基层单位真正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较少,干部队伍的知识更新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尚需完善。主要是受各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执行力度不强。有的单位和部门在工作考核时,不愿得罪人,一味和稀泥,奉行平均主义,对业绩突出者不多奖,对不作为者不多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干部的积极性。再就是因为绩效考评机制不够完善,执行效果有失公平。由于干部素质能力不同,责任分工也有多有少、工作任务有重有轻,但在工作考核时,有时会出现干得多失误则多、考核扣分也多,不干或少干的反而扣分少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4、干部队伍交流空间较小。当前,受职数和职位的限制,林业企业干部交流和职务晋升的空间相对较小,部分干部缺乏部门间的横向交流。尤其是林场级干部中,干部调整交流的机会和范围有限,很多干部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上工作多年,甚至干到退休。有些干部特别是一些素质能力较强、工作业绩较突出的干部感到交流或晋升希望渺茫,工作上逐渐缺乏动力、上进心和进取心,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5、干部执行力有待提高。由于学习意识不强,造成认识上的差距,导致在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部分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看中权力,缺乏服务意识,漠视责任,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工作简单地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说的多、做的少,安排多、贯彻少,工作标准较低,没有创新精神,致使一些工作迟迟没有明显进展。还有的干部职责不清,有好处的工作就越位,不好干的工作就缺位,工作中不从企业现实条件和目标要求出发,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自满自足,把应该履行的职责变为绩效大肆吹虚,甚至当作提职发展的资本。

6、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对“一把手”监督相对滞后。虽然建立了民主生活会、党组织议事规则等项制度,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但操作起来,很难落到实处。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制度和规定原则性要求多,具体操作条款较少,有些规章制度执行起来缺乏严肃性,难免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二是民主集中制等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有些单位和部门虽然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健全,但只是停留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缺乏认真坚持和落实。

7、干部队伍缺乏创新精神。在一次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中,考试题目中有一道“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论述题,结果几个培训班结束后,答案几乎千篇一律,基本上都是教师课件的某些内容,没有亮点,缺乏个人独到的智慧和创意。与考试结果相比照,在实际工作中,则存在着诸如没有能力创新、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的现象,不能将上级政策要求与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有效结合,照抄照搬,空话、套话多,创新思维少,凡事等上面、看外边,怕出意外,怕担责任,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前瞻性的思考。

二、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的主要思路 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多措并举,齐抓共进,在领导干部管理、干部队伍管理和专业人才管理上有机结合,逐步推进,努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1、加强领导干部管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继续实行党委常委向全委会及党代表汇报工作会和一把手工作汇报制,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定期汇报上月工作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各单位工作成效,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要不断进行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定期写调研文章,要求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三是积极推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对其单位在岗位目标考核时进行扣分的同时,也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增强领导班子的责任意识。四是探索推行职工评议工作机制,比如以职代会为平台,由各单位干部或者职工代表对其领导工作进行评价。对职工群众满意度较低的领导给予批评并责令改正。五是强化领导班子考核监督机制,主要是对各基层单位在岗位目标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加强绩效目标考核。

2、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加大干部队伍管理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在干部调整时重点考察干部能力素质,特别是注重干部日常工作表现,对业绩突出、能力较高、获得上级表彰奖励等情况的给予特别加分。二是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加强横向交流,激发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纵向交流,配合做好挂职锻炼干部的选拔培养以及下派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三是加大绩效考评力度。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工作责任和考核奖惩标准,从严落实责任追究。对考核监督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及时进行诫勉。四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干部“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同时,开展好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将培训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结合起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五是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在继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的同时,采取目标考核、明查暗访、执法监察、信访受理等有效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确保干部队伍不出问题,树立干部队伍良好形象。六是加大人文关怀力度。努力做实、做活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努力营造团结向上、和谐进取的良好气氛。

3、加强专业人才管理。一是积极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努力通过骨干专业人才奖励机制实现。二是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运用的有机结合,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同等条件下对骨干专业人才予以优先考虑。三是完善专业人才选拔与引进机制。对专业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对新分配大学业生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在培养提职、物质奖励、生活照顾等方面给予关心,留住专业人才。

三、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管理主要措施

要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管理的组织领导,按照管好用活的要求,及时制定干部队伍管理的政策及规划,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协调发展,把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职责和任务落到实处,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1、强化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修订和完善干部培训规划,在教育引导干部增强理论学习意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校和职工培训站的教育培训阵地作用,结合企业开展的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班组建设活动,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建立以晋升培训、任职培训、岗前培训、业务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积极拓展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培训研讨、召开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统筹好领导干部学历教育、组织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理论学习和干部职工自学等,把学习培训情况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内容。

2、注重调整,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首先是在数量上,干部队伍数量上应当做一定的限制,与企业职工数量成一定的合理的比例,在干部队伍构建中适当地进行调整,并逐渐地合理调整年龄分布,中年干部占的比重大些,因为中年干部更具备其有利的因素,有好的身体、好的气质和心理素质,并且有较为稳定的态度。同时要保证青年干部的数量,提升团队的活力。其次是通过科学的竞争机制来有计划地促进干部队伍的更新和替换,改变传统简单的主要领导指派、岗位竞争,将后备力量的培养逐渐拓展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使所有的职工都有机会担任干部的职务,并通过竞争机制给职工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发掘企业内部更具潜力的职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3、完善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带动一批干部;用好一批干部,树起一方正气。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能够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形成正确用人导向。要把选人用人的重点投向基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让有为的人有位。坚持抓工作看干部、用干部看工作的原则,从制度机制上堵塞各种漏洞,端正用人导向,破除论资排辈等思想的束缚,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二是实施公平奖惩措施。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表彰奖励要注重机关和基层的平衡,特别是对干部的提拔使用,要公平公正。三是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要让干部有机会把才能发挥出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引导干部把工作岗位当作想事做事成事的平台。

4、改进作风,树立干部队伍良好形象。一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教育和引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树立执政为民、当官为职工做事的健康从政思想。二是在按照《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制定和实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把班子的创建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评先创优的主要内容。三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干事,支持干事。对真干事、干成事、群众威信高且突出成绩的干部,重奖重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社会上给荣誉,让所有想干事的同志工作上有奔头、事业上有干头,形成靠工作立身,靠贡献进步,靠实绩赢荣誉的主流风气,真正把全体干部引导到干事业、求发展上来。

5、结合实际,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努力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选拔干部原则上从后备干部队伍中选拔任用,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竞争上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后备干部。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职工公认、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根据本人特长及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最大效能。不断更新后备干部选拔机制,拓宽教育培养渠道,强化挂职等形式的实践锻炼,提高各级干部对多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优先使用制度,推进后备干部队伍竞争机制的建立。

6、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努力为干部解决实际困难,有利于保持和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要尊重、关心、爱护干部,帮助协调解决干部住房、福利、医疗、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努力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基层干部扎根林区、安心企业的良好环境。二是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和团结向上的工作环境是干部成长和进步的基础。要做到互相尊重和理解,关心彼此的生活情况,团结一致完成好各项工作。三是着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结合区情、林情、局情和场情,依托本地区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专业素质较好,年轻且具有本专业发展前途的人员接受教育培训,弥补相关专业知识结构的不足,提高其综合素质。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篇3

行)

第一条 根据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区开展“10+4”专项整治的通知》(渝北群组〔2014〕9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村(社区)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机关干部日常工作监督管理坚持的原则:

1、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

2、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干部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依法依纪依规和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机关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1、机关干部到岗履职情况;

2、机关干部请假、出差、外出学习开会情况;

3、机关干部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情况;

4、机关各项纪律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第五条 机关干部工作日常监督管理要求

1、各单位须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坚持上下班签字或打

卡制度、工作时间巡查制度,完善工作档案备查。入驻行政服务大厅的人员考勤按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规定执行。

2.、各单位须建立健全请销假制度、外出办事登记制度,完善工作档案备查。每天公示干部职工去向及请销假情况。

3、各单位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值班干部职工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搞遥控指挥;节假日必须有领导24小时带班、有干部职工24小时值班;村(社区)干部工作日期间必须在岗。

第六条 机关干部工作日常监督管理方式

1、每月对不低于30%的单位落实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情况进行明查暗访。通过查看签到册(打卡记录)、请假单、外出办事登记表等,检查是否存在吃空饷情况;

2、每月不低于2次电话抽查或现场督查镇街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带班情况和干部值班情况;随机抽查不低于30%的部门领导、普通干部在岗情况;每月电话抽查或现场督查10%的村(社区)干部在岗情况。

3、不定期巡查干部职工履职情况,通过暗访和核实群众举报,检查是否存在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或不办事行为。随时对行政服务大厅审批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暗访大厅入驻部门的履职情况。

4、各单位组织由本单位全体职工或部分服务对象参与的机关干部日常工作履职情况民主测评,评议分两次进行(上、下半年各一次),并取两次平均值作为年度考核参考

结论。

第七条 党员干部工作日常监督管理结果运用

1、凡查实违反工作纪律,属首次被通报的,取消其当年评优、晋级、提拔资格,扣发当年工作性津贴或绩效工资的10%;第二次的,予以诫勉谈话,扣发当年工作性津贴或绩效工资的50%,当年年度考核评为基本称职;第三次及以上的,当年年度考核评为不称职,并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并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

2、凡查实的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由单位对当事人进行“预警”谈话,责成当事人作出解释和说明;问题事实清楚,仅构成违纪处分的,由区委组织部进行诫勉谈话,并责成本人写出书面检查,限期改正;违法违纪事实情节严重的,由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依据查处结果,给予相应组织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

3、单位被累计通报(含单位职工)3次的,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取消单位当年评先资格;单位被累计通报(含单位职工)5次及以上的,追究主要领导的领导责任,并调整岗位。

第八条 接受监督检查的机关干部,要积极配合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凡弄虚作假以及对监督检查人员打击报复的,依照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第九条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

格要求、严格监督,及时发现和预防本单位党员干部的违纪违规苗头性问题,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对本单位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不及时处理和向上级汇报的,将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相应领导责任。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问题研究 篇4

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虚假政绩、“工程”政绩,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以及考核内容不够全面、考核方法不够完善等有很大关系。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12]

这些年,一些地方试图通过建立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进行考核,应当说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该坚持。但从现实情况看,存在着目标制定难以科学化、班子成员目标难以区分、岗位职责难以规范、考核党政职能部门干部时缺少可比性等问题。要解决整体与个体、结果与过程评价的难点,一定要从政绩的“客观性、过程性、公共性、整体性、多样性”的特点来把握。既要设置对班子的考核评价指标,还要合理确定个体成员的考核评价指标,同时把个体政绩和集体政绩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此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13]

因此,要把建立干部岗位职责与建立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的研究结合起来,注意分清班子成员在集体和具体工作中担负的具体职责、所处的地位和影响,看他们发挥的是主要作用还是次要作用;特别是对副职的考核,要在重点考核其所分管工作的同时,也考核对其他方面工作的贡献,保证对干部作出全面完整的评价。这个问题值得很好研究,以防止和解决一“绩”多用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避免实绩考核的片面性。

因此,要通过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干部实绩的标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重用,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有效地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能力要落实到实绩上,实绩体现着能力。[14]

意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并且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培养党员务实的工作作风。目前由于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为了谋取所谓的政绩,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行为相当严重,这完全是与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政绩观背道而驰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唯上与唯实的关系,实事求是地摆正个人名利地位与群众利益的位置,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班子的政绩和个人的荣辱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功劳和成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因此,我们要以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长跑成绩下一篇:高考如何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