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通用9篇)
公司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 篇1
公司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 2.1 为加强我公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企业平安建设,保障矿区有一个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保护国家财产和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矿区和谐发展,根据国家《治安法》、《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上级和公司相关文件规定进行。2.2 遵循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贯彻 “预防为主,确保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通过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堵塞各种治安隐患和漏洞,预防或减少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确保矿区内部治安秩序稳定。2.3 影响扰乱矿井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侵犯矿区公私财物和职工群众人身权利、妨害安全管理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构不成犯罪而违反《 公司治安消防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公司相关规定的给予相应处罚。2.4 组织机构和群防组织
2.4.1 成立以公司党政一把手、分管经理层为领导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
综治委主任:党委书记 总经理 综治委副主任:纪委书记
综治委成员:公司副经理级高管层分管领导、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纪委、经济运营部、财务部、保卫部及各基层治保小组主要负责人。
综治委办公室设在保卫部,主任由保卫部部长兼任。
综治机构主要负责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全面领导;综治办主要负责在机构领导下综治各项制度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考核与指导;各基层治保小组主要负责本单位内部治安防范、消防安全及公司相关制度的遵守和落实。2.4.2 综治办负责协调、组织、整改、推进矿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利用多种有效手段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防范措施,不断提高治安防范工作水平。
2.4.3 保卫部是公司内部治安保卫机构专职力量,负责矿区治安巡逻,开展防范宣传教育、消防检查和其它治安预防工作;有权制止发生在公司内部的违法行为,对难以制止、以及发生的治安案事件,涉嫌刑事案件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处置工作。
2.4.4 各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治保、调解、帮教等群众防范组织,重要物资仓库、材料存放地以及重点要害部位等配备必要人员,负责本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维护单位内部治安秩序稳定。
2.4.5 成立民事纠纷调解工作机构(办公室在保卫部),负责各类纠纷调解处理工作。调解处置不了的付诸司法程序处理。2.4.6 成立基层义务消防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本单位内消防安全工作,熟悉本单位岗位工作流程,熟悉所从事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建立健全义务消防员管理制度,熟悉使用各种消防器材,掌握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
2.4.7 成立帮教领导小组,负责两劳人员帮扶教育,熟悉和掌握重点人员信息,发现不安定征兆立即采取帮教措施,并及时报告综治委,做好基层治保网络化动态信息掌控。
2.4.8 各单位要做好责任区内不安定因素排查消除、职工遵纪守法和治安防范普法教育。常态化自查、自纠和隐患落实基层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基层作用,努力创造一个企业平安、综治稳定、员工文明、整体和谐的治安环境。2.5 考核与奖惩
2.5.1 公司所属各单位综治工作由综治办进行季度考核,年终总考评,并且作为年终评先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或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年终不得参与评先评优,主要负责人不能评先,不得提拔。
2.5.2 加强各级维稳责任,确保单位信访稳定。发现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反映,按照公司信访机制正确引导,避免矛盾激化等不稳定因素。处置维稳事件要规范工作流程,做到及时、快速有效,以公司大局为重,不得越级处理或故意迟报、隐瞒不报。2.5.3 加强夏季“三防”、冬季“四防”重点防火、防盗日常防范工作。发生重大以上破坏性事故、火灾事故、物资被盗等案件按照《 公司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进行处罚。2.5.4 规范化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单位党政领导要把本单位属管范围内的治安、消防等不安隐患排查处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记录可查,记录清晰明了。由综治办每季度对各基层单位考核,纳入年底评先条件。
2.5.5 安全评先一票否决。单位内发生重伤级以上安全事故,根据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损失大小,除按照公司治安消防管理办法给予相应处罚外,触犯法律的按规定移交司法部门处理。2.5.6 可防性案件发案率零目标。单位领导和有关责任人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治安隐患未进行排查或对存在的隐患要求整改而未及时整改,导致发生可防性案件,对发案单位进行从重处罚。杜绝因防范不力,发生重大治安或重特大刑事案件。
2.5.7 综合治理工作要与经济责任制挂钩,逐级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2.5.8 做好本单位职工法制教育工作。每月组织本单位职工至少进行一次普法学习和法制教育、矿规矿纪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有班组学习记录。
2.5.9 加强重点要害部位责任化安全管理防范工作。建立健全生产要害部位、经济要害部位、重点防火部位各项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制度,突出重点部位安全防范监督管理,落实消防安全、岗位治安安全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健全相关档案资料。2.5.10 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治安消防和矿区交通安全目标考核标准,严格考核。
2.5.11 对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维护矿井治安稳定做出突出贡献和维护矿区治安的有功人员,公司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表彰奖励。
2.5.12 对见义勇为人员经调查属实的,除呈报上级命名奖励外,公司将根据有关标准视情况给予奖励。
2.5.13 本规定解释权属于公司综治委,未尽条款由综治委会议研究决定。
本规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法律法规为准。
公司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 篇2
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 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 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制定的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 1997年10月公布。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 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SA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范的企业。
1999年, 卡罗尔在其《公司社会责任:定义构造上的演化》一文中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 1953年鲍恩在其《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所提出的商人社会责任概念, 开创了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研究的先河。鲍恩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 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笔者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争取自身生存发展、承担经济责任的过程中, 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 用透明、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而履行的各种义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 社会责任已成为当今企业的品牌。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为企业提供了社会责任规范。关于SA8000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未止、各有独到见地。
李昌森 (2004) 指出, SA8000标准体系的实行要求企业必须超越单纯的经济活动, 要担负起更加广泛、更加体现人本精神的社会责任。吴敏燕、徐长甫 (2004) 提出, SA8000标准的实施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一些正面影响, 同时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挑战, 并且认为SA8000标准对我国企业还是利大于弊的, 企业应该积极面对。段丽军 (2009)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则是在自身财务目标效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之外对各利益相关者所负的责任。宁永志 (2010) 指出应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使企业更好的实现财务目标。李琦 (2011)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为经济责任的相对物, 包含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与慈善责任, 企业应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责任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个约束条件, 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
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的优秀代表, 是资本证券市场的核心, 已成为我国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只有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嵌入到财务管理目标中, 上市公司才能长远发展、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现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观点
王化成 (2000年) 归集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有14种之多。现介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
(一) 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起源于亚当·斯密基于“经济人”假说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 是指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增加企业利润, 使企业利润额在一定时期内达到最大。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 就越接近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既反映了企业的基本要求, 又便于操作和考核评价。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使企业千方百计地改进技术,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增收节支, 关心经济效益的提高, 客观上有利于企业的各个相关利益者, 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和职工所接受,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 未考虑投资效益, 即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二是利润最大化未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 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三是利润最大化未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 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决策与控制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大的利润;四是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行为是具短期行为的倾向。
(二) 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主要源于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承担着公司的全部风险, 因而享有企业收益的剩余要求权。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有效地组织财务活动, 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在股份制企业中, 股东财富最大化由其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和股票市价两个因素决定。在公司发行股股数既定的条件下, 股票市价就成为股东财富大小的衡量标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克服了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的缺陷, 股票市价也基本上可以反映资本投入与获利之间的关系, 使得股东财富的价值更容易量化, 体现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特点。该目标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适用范围上有限制。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而不能适用于非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二是过分地强调了公司股东的利益, 而可能忽视或损害与公司相关的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 从而影响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最终将不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三是股票市价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中有许多客观因素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并不是公司能够控制的。四是不能消除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以股价作为评价经理层经营业绩的标准会打击经理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加剧两权分离后所产生的代理问题。
(三) 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20世纪90年代, 西方企业逐渐将生存发展的目的由原来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王连华、吕浪和俞毅 (2004) 提到利润最大化理论、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不可能成为企业财务目标, 因为他们可能严重违背社会道德而侵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保证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 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不断增加企业财富, 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该目标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未突出强调所有者的利益。二是不能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三是可能导致短期行为。
(四)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1984年, 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中, 明确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目标的前提下, 对与企业有关的相关者利益充分考虑, 从长期的角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 还要考虑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凡是主体利益受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并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群体与个人, 其利益都应该纳入企业考虑的范围。企业经营者在为股东谋求财富, 追求可持续发展时, 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使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在社会责任之上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一) 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1. 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一是在法律体制下,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具有一致性。企业是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 实现着财务管理目标, 承担着社会责任。二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具有一致性。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会获得品牌资本溢价和公众人口, 赢得市场, 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三是在社会发展驱动下,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具有一致性。企业发展需要兼顾各方利益, 为利益相关者带来投资回报, 为消费者提高商品服务优质溢价, 为员工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和福利, 为利益同盟者建立合作关系, 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高贡献,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
2. 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矛盾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实体, 企业经营发展要以赢利为目的, 以利润为导向。超负荷承担社会责任, 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 加重企业经济负担, 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发展前进缺乏驱动力, 反之也会带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消极性。
(二) 构建基于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指导思想
基于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协同社会财富最大化。上市公司具有获利与社会属性, 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单位, 在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上, 回报利益相关者, 承担社会责任, 要将公司、利益相关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 优化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实现整个外部经济。上市公司只有在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才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因此要反哺社会, 尽社会责任为社会服务。
(三) 基于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优越性
1. 明确公司战略, 思量长远发展。
基于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融入到企业战略目标。一是能使公司兼顾多方利益相关者利益并使之价值最大化;二是能使公司调整经营定位, 建立经营动机和社会责任相结合模式, 将社会与客户的需求作为生存发展的条件;三是能使公司转变经营理念, 提倡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 保障员工权益, 与员工和谐发展;四是能使公司决策沿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选择, 与社会发展同进步。
2. 追求多赢理财, 强化管理职能。
基本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 会使管理层更多的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充分发挥组织内部职能, 而进行科学的理财行为。一是能使公司在日常运营及投融资等方面预测与目标实现之间差异, 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能将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建立在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之上;三是能将社会责任的代理成本变沉没成本为机会成本, 增加潜在收益;四是能调整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作为工作计划落实到具体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去。
3. 全面衡量公司业绩, 客观评价经理贡献。
基本社会责任的财务管理目标, 上市公司能对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全面衡量, 能客观评价经营管理层的工作贡献值并决定支付报酬。一是能衡量上市公司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一致性, 公司经营业绩是否全面反映了公众需求;二是能衡量公司与社会发展步伐的时间差异度;三是能衡量管理层的经营业绩水平与人员薪酬给予的合理性;使管理层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并将之制度化;四是能促使公司长远发展, 对利益相关者负责, 对外部社会公众负责, 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4. 完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 提升企业好公民形象。
一是通过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 披露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 可以向企业相关利益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二是报告中的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公司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三是通过对同一行业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可以促进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多做贡献, 提高潜在竞争力;四是促使公司目标与社会目标协调一致, 向社会公众展现公司良好社会形象。
(四) 完善基于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监督机制
1. 设置公司社会责任内部机构, 加强社会责任组织管理职责。
一是把社会责任融入到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中, 把社会责任管理作为公司内部应有的一项职能, 贯穿到从上到下各个层级;二是在公司管理组织结构层次中, 设置专门的社会责任督促管理内部机构;三是将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有明确的计划、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可操作的规范程序。
2. 加强舆论宣传教育, 塑造公司社会责任文化。
一是政府与公司要积极宣传社会责任重要性, 对公司人员进行社会责任教育, 使全员在观念上、思想上统一;二是公司要对员工进行考核社会责任标准, 建议员工责任考评机制;三是公司定期公布社会责任履行状况, 逐步形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
3. 引入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加强公司外部公众监督。
一是上市公司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公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全面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二是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公布发布会方式, 为社会公众提供合理途径提出加强社会责任建议;三是加强法制建设, 将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底线内容, 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 将软性的道德要求诉诸刚性的制度规范。四是加强政府监管, 建立公司诚信档案、信用评估体系、预警制度, 检查和监督公司社会责任实施情况, 结果定期公布, 提出整改建议。
四、结论
将SA8000标准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到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中, 并公司内外部的监督和评价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机制以辅之, 会平衡好公司经济利益、利益相关者权益、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可使公司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以SA8000标准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造成影响。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有利于公司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将社会责任融入到财务管理目标中更是大势所趋。构建基于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 会促进实现公司经济利益、利益相关者权益、社会经济效益多赢。
关键词:社会责任,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毕研勤.基于社会责任的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J) .财会通讯, 2011 (17) .
[2]李琦.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5) .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析财务管理目标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 公司治理结构 内在关系 影响分析
传统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最本质的差异是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企业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之间有一种相互抗衡、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可以管理并控制企业的约束、激励、导向、凝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而言,公司治理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结构层面透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另一方面对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会有一定的制约。目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两种基本模式——共同治理和股东至上。其中共同治理主要是为了使企业相关利益者的财富实现最大化,而股东至上主要是为了实现股东代表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能够对公司内部治理总体目标以及治理逻辑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这对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良性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分析
(一)共同治理模式
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如果实施“共同治理”模式,这样企业不仅会注重企业股东的相关利益,也会注重企业相关利益者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这也就是说共同治理不仅强调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权利,也鼓励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活动。共同治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财富资本拥有者的资本,提高公司的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强公众的绩效以及经济责任,尽量提高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满足企业税后利润再分配的财务要求。其次,将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员工的收入和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②应该将财务责任实现社会化,企业应该立足于相关利益者的角度,综合思考资本投入者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财务要求。实施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必然会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体系中加入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依法纳税、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切实维护广大公众的合法利益、大力支持福利事业等。
(二)股东至上模式
假如企业采用“股东至上”的模式,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经过合理、合法的经营活动为企业股东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股份制下股东财富主要和股票价格及其数量有关,如果股票数量确定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股票价格,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股东财富。公司采用股东至上的治理结构,会将所有的风险因素全部考虑进来,股票价格也会受到风险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从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而不应该盲目的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因为公司当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公司未来预计的利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股票价格。在公司治理中,财务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规范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目标只有和公司治理结构保持一致,才可以有效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促进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共同治理模式下,企业的产权可以供企业相关利益者共同分享,而且股东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共同分享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因此如果从产权理论上分析,“共同治理”模式下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能够满足现代企业所有权共享现状,这种公司治理模式会同时考虑的物质资本持有者以及人力资本持有者的立场,也会统一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做出短期经济发展行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选择“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模式。
三、立足于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透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共同治理公司治理模式下,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以企业相关利益者为前提,同时主张企业所有权应该由企业债权人、经营者、股东、政府、客户、员工以及供应商等相关的企业利益人共同所有,因此应该结合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至上这种治理模式下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认为股东是承担企业风险的主体,企业剩余价值的控制权以及价值分配权应该由股东独自享有。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推崇“以物为本”理念,仅仅只是追求经济效益,企图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有效维护物质资本持有者的合法权益。
四、科学化管理和创新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一)实现公司治理的科学化管理
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仅仅突出了企业投资者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其他投入主体的实际作用,因为企业员工也参与到了企业活动中,并且付出了劳动,还有技术研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等也积极参与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这些人都是企业的投入者,都应该享有企业发展创造的财富,但是实际上他们只是领一般市场劳动力的工资,他们的收益很少和企业发展收益挂钩。
(二)创新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应该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企业经营者不应该独掌经营自主权,国家应该以一个大股东的投资者身份有效监督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紧紧围绕“共同治理”的理念不断创新公司治理结构,“三一重工”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公司治理结构,注重企业利益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个人的利益关系,使劳动者和企业所有者的收益保持均衡状态。
目前,国际上尚未制定统一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没有通用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模式不同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会存在很大差异。现代企业应该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才可以建立真正的企业制度,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华山.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J].理论研究,2012(1):96-97.
[2]陈刚.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促进企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02):109-110.
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4
为了加强学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学院教育改革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努力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保障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在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法治,完成省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的工作,按学院党委的要求,制定实验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请本部门同志签订后切实履行。
1.负责检查管理所属部门的日常安全管理,不发生火灾、失窃、化学药品泄露遗失等事件。
2.毒麻药品、精神类药品、易燃易爆物品的保管、存放、登记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将物品的存放报保卫处备案;妥善保管好各类实验器械。
3.加强部门消防巡查,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依法履行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补救初起火灾等维护消防安全的义务;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畅通;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报警,在报警后第一时间报学院保卫处启动应急预案。
4.本部门员工不得有恶性事件发生,不得有越级上访事件发生;不得加入非法宗教组织,加强防范和抵御非法势力向校园渗透工作;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做好信息员管理工作,加强为维稳信息报送工作。
5.积极参加学院有关禁毒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知识,增强禁毒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坚决杜绝毒品违法犯罪,发现有涉毒违法苗头,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协助做好处理工作;全力配合上级部门搞好禁毒有关工作。
6.依照国家保密法规,认真做好本部门各项业务的保密工作,不私自向外泄露关于器械、药品、投标计划等价格、方案;做好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存储介质,涉密载体等的保密管理;经常性组织保密工作自查,及时发现和堵塞泄密隐患和漏洞。
7.本责任书各项内容均依据国家及学院相关规定,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责任人。
8.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签字后生效。
实验设备中心负责人实验设备中心工作人员
(签名)(签名)
2012年
公司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 篇5
方针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科学办法之一。公司为了实现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达到最佳效果,每年必须明确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经营计划等。方针目标实现的全过程要自上而下地建立目标,制订措施、确定制度,组织实施和严格考核,这有利于动员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共同做好一年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经营目标责任制,是把公司的经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从而形成人人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的责任体系。加强对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是制定该办法的基本目的。在现代公司企业制度中,责任制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保障,公司的经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二)规章的主要内容
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的内容,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总体上讲,至少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经营目标的确定,包括公司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通常是通过计划的形式体现的,比如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等。
2.经营目标责任内容,应按照公司的岗位确定具体的责任体系,便于考核。
3.经营目标的考查考核,实行动态的考核系统,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或者提出解决的办法。
4.经营目标的调整,要根据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有助于捉高员厂的积极性。
5.奖惩制度,对完成目标奸的,要奖励:不能完成目标的,要分析原因,给予相应的惩罚。
(三)制作要求
制作本办法要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反映本公司经营的现实需求,合理确定经营目标责任。
(四)格式
公司经营目标责任制度管理办法XXX公司年 月 日发布办字(200)第 号
1.总则
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强化经营责任,制定本办法。
2.制订经营目标的依据
2.1党利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利润等技术经济指标和其它要求。
2.2本公司的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现代化管理规划、新产品开发规划、产品质量升级及全面管理发展规划、技术改造规划、生产发展规划、安全环保综合治理规划其它规划
等。
2.3国内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情报信息资料(包括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2.4公司的实际能力和现有水平,上公司方针目标实施的遗留问题。
3.经营目标编制的程序
3.1在每年的XX月,由公司各分管经理、三总师提出下公司目标设想,经理会集体讨论,形成公司方针目标指导思想,并由总经理下达指令。
3.2由XX组织XX、XX、XX根据总经理的指令,分生产行政口、技术口、党群口组织各职能科室提出—卜方针目标设想,并收集准备依据资料。
3.3XX、XX、XX分头组织可行性分论证,形成各口方针目标计划。
3.4发至各部门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再讨论修订。
3.5经经理会、公司管理委员会、党委会、职代会讨论审议通过,由XXX按系统图法展开,在XXX月份编制出公司方针目标展开图。
4.经营目标责任的展开
4.1方针目标展开一定要坚持以数据说话的原则,目标值尽可能定量化。其内容一般包括品种、质量、生产能力、科研技改、企业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安全环保、文明生产、思想政治:1二作、职:工:福利等。
4.2公司方针要按系统图法展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连锁,层层确保的原则进行。
4.3分管副经理、三总师方针目标展开,要根据公司方针目标展开的内容和自己分管工作的重点,列出目标值和措施。展开格式与部门展一的相同,分管副经理于XX编制完成,XX校对,总经理批准。
4.4各车间、科室方针目标展开一般有分管责任人、部门方针、目标项目、现状、目标值、采取措施、检查手段、评价、总结等。
4.5各部门要紧紧转绕公司方针目标以及分管帮领导方针目标展开,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发动群众认真制订本部门的方针目标,保证公司每个目标值都能落实到部门和人,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各部门要在元月底前完成方针目标展开图。
4.6班组方针目标由班组长主持编制,要根据主和部门方针目标和本班组分管工作的重点夕tJ出产品产量、质量、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班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目标值、采取措施、责任人、进度和检查、评价、总结等进行展开。班组方针目标展开图要在XX完成。
4.7各部门方针目标展开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持编制,党群系统由XX审核;技术系统由XX审核;生产行政系
统由XX审核,分管经理批准。
5.经营责任目标的实施
5.1为确保公司方针目标的实现,由“三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公司方针目标安排的进度和总经理的指令制订。
5.2各部门要转绕公司方针目标和本部门方针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每月XX号前制订卜月份计划,总结本月计划的实施情况,并由主管经理检查批示。
5.3在方针目标的实施过程,要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大家积极性,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管理活动、劳动竞争活动、确保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和完成。
5.4XX、XX、XX、XX要建立方针目标管理卡,建立方目标实施方案,将每项目标的展开情况,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协调、检查、调整、考核等情况登记在案,逐步达到方针目标管理标准化。
6.经营目标责任的检查与考核
6.1方针目标管理的综合部门是XX,主要归口部门为XX、XX、XX。归口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公司方针目标的组织、实施、协调、检查和考核工作。
6.2总经理组织经营目标责任的检查,是保证公司方针目标实施的主要手段,在总经理主持—卜,XX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公司方针目标实施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及时
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3根据目标值实现的情况,对每条目标值给予评价并考核,明确落实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评价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级:按日标进度要求实施,且效果较好成绩显著。乙级:基本按目标进度要求实施,效果一般。
丙级:没有达到目标进度要求、效果较差且主要由主观努力不够所致。
6.4对方针目标进行检查评价,对甲级目标视其难易,效果好坏等给予表彰、奖励,列入年终评先的重要条件;对只达丙级目标的要追究责任,认真分析原因,帮助纠正,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济惩罚。
6.5各部门的方针目标应按计划要求进行定期的检查诊断,对存在的问题按职能分解落实。
6.6条各部门方针目标应按计划要求进行定期的检查诊断,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整改。
7.办法修改及生效
本办法经董事会讨论通过,总经理发布施行:修改亦需董事会批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6
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做到目标责任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奖惩规定兑现,确保我镇社会稳定,根据镇党委,政府的会议精神,以及2008嘉鱼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我衬实际制定责任书;
一、工作要求:
I、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企业厂长、部门负责人)为本级治安责任区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对本级责任区的综治工作负总责,第二责任人负专责。
2、各责任区的支部、村委会,应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并保证有一定的综治工作所需经费,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健全和完善综治工作各项制度,认真落实社会治安治理领导责任制一票决权制和重大案件防范责任查究通报制度,国家集体财产被盗责任赔偿制度,真正地把治安责任落实到人。
4、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企业单位酝套组织建设,村级、企业单位治保会,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完善,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5、进一步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单位的评比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企业职工对创建工作的参与率与知晓率,“十星”级文明户、安全文明单位达标率比上年有所提高。
6、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广大村民、企业职工,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二、目标责任:
7、对责任区内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敏、防控有力,将纠纷及时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8、辖区内刑事发案比上年下降,重特大案件发案明显减少,刑事发案率控制在总人口的万分之十二点五以内,人口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四以内,青少年犯罪人数比上年下降.
9、治安案件比上年下降。查处率达100%,“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0、切实抓好两“法轮功”等邪恶组织的斗争,帮控有力,确保不发生到县赴省进京上访滋事。
11、认真抓好安全隐患的整改。整改率达95%以上,其中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率要达100%.材、单位防范措施落实,内部发案率减少。
12、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村、文明单位活动、安全文明村、组不得少予总数的8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程度比上年提高。
13、积极疏导,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因民事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控制在总人口的万分之O.5以内。
14、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要及时到位,确保不出现越级上访和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各类案件上报、反馈制度。
15、殡葬管理符合规定,无制作出售棺木现象,火化率100%。
16、创安覆盖率不断提高,达到安全文明标准。
17、人民群众对治安满意程度比上年提高。
三、奖惩规定:
18、本责任书的职责任务列入第一、第二治安责任任期目标,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依据。
19、凡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20、对经考评不合格或者有上列情形之一者,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单位和第一、第二责任人当年评先授奖资格。
①因社台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责任不重视、领导不力,造成本责任区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②发生“法轮功”练习者赴省进京滋事的;
③发生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的;I
④发生重特大恶性案件和重特大治安灾害事故的;
⑤每季度与年终检查综合评比排位倒数一、二名的;
○6责任区内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21、本责任书的执行情况:由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定具体考评办法,并组织检查、考评。
若第一、第二责任人职务变动,本责任书由接任者继续履行。
村支部委员会
签字:
村民委员会
村民小组签字: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篇7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地位及其本质
(一)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公司治理结构是通过公司内部决策和执行机制建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 即谁参与治理, 现代治理结构认为, 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二是治理客体或者治理对象, 治理结构着重解决的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关系, 尤其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 为了确保合作关系的稳定, 每个利益相关者必须有监督、约束对方的权利, 必须分享资源配置的决策, 这些权利就是控制权;三是治理手段对法人治理结构来说, 要达到合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必须具备一定的程序和机制, 如表决程序、利益分配程序、人事任免程序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
(二) 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运营中的地位及其本质
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以便更好的实现公司的目标。但是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 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还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遵循着不同的逻辑, 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角度来说, 前者可以称为“股东至上”模式, 后者可以称为“共同治理”模式, 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只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 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或当事人的利益服务。在“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下, 股东是资本的所有者, 他们的地位是最高的, 因此, 获得授权的经营者只有按照股东的意愿行使控制权才是企业效率的保证。所以这种治理结构的出发点是股东们如何能设置一个最有效的并且可以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机制, 使其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的工作。但是,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再取决于出资人的物质资本而是取决于人力资本, 股东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 即包括员工在内的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 与其长期的合作, 才能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所以,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并且对每一个利益相关者来说, 这两种权利是相互对应的, 而这种双方或多方合作就称为“共同治理”模式。
作为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的一部分, 公司治理结构确定了公司的目标, 并且提供了实现运营的手段和方法, 而财务管理目标作为实现公司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理所当然也是由公司治理结构来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公司财务运行的基本方向, 当公司治理结构发生调整、变化时, 也应当适时调整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否则财务运营机制就会产生问题, 产生不合理的现象, 从而影响到公司的运行效率。而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给股东带来最大的收益。也就是说, 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 股东的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因素来决定的, 在股票数量一定、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 股东财富才能达到最大, 从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又间接理解为股票价格的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 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因素和时间价值的存在, 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 并将风险控制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 协调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关系, 稳定股东的收益;第二, 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关心职工的利益, 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 加强与债权人联系, 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 培养稳定可靠的资金供应者, 第四, 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 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显而易见, 由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所决定的,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 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则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通过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也间接受到经济、社会历史传统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因此,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既不能简单地移植国外的现成做法, 也不能忽视已有的一些通用性基本原则, 特别是要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共同治理”逻辑。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一) 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1、公司治理结构为公司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构成基础环境
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系统中一个占据着十分重要而又特殊地位的子系统, 它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 对公司任何一方面的管理都不可能像财务管理一样全面的掌握公司的投入和产出。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运营、分配等环节, 因此, 公司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对财务活动的管理, 它直接表现为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 表现为财务管理活动中主体要素对客体要素的主观行为, 它要求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主体要素应按照既定的目标对客体要素实施控制和运作。
2、公司治理结构是财务管理系统结构及其主体要素的决定因素
财务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指由谁来行使企业的财务活动管理权, 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架构下, 公司治理结构的权益主体应是多元的, 不仅包括股东、还应包括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客户和政府等与公司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相关者。而这些权益主体的经济利益要求, 必然是借助企业的财务活动来实现的, 这就决定了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主体要素, 应由公司治理结构的权益主体即:“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建立一个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管理的财务管理系统, 因此, 应依据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将财务管理活动的主体要素分别赋予股东大会、董事会、专业财务经理、企业职工进行内部治理;由银行、政府为代表进行外部治理, 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影响和控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内外两个主体要素之间既要彼此独立、相互制衡, 又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从而保证在不断的信息与物质的交换中, 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得以实现, 并使财务管理系统得以健康、高效的发展。
(二)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从各国公司治理的现状来看, 公司治理是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统一, 其中内部治理在一定情况下构成了公司治理的核心, 而外部治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转化为内部治理, 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相辅相成, 共同完成了对公司的治理目标。因此分析我国当前公司治理的现状, 应该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 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反映, 即:决策机制的有效性、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当前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治理比一般的国有企业要完善的多, 但在上述三个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1) 国有股“一股独大”, 所有者代表严重缺位的情况下,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不少股东大会的实际职权非常有限, 并有被削弱和趋于形式化的倾向, 因此作为股权资本主体的政府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2) 经营者激励与约束不相容, 既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的激励, 也缺乏有效的控制。由于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监督弱化, 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能够更多的通过在职消费等形式, 来扩大自己的实际福利水平, 如更大的住房、私人用车、利用公款吃喝、娱乐、旅游等。
第二, 外部治理的有效性, 可以通过对企业外部竞争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外部治理的有效性受到竞争性外部市场如:信贷市场, 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发展的约束。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我国同样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如:经理市场受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影响还没有真正形成、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兼并机制和破产机制尚未完善起来等等。
总之, 当前我国国有公司制企业在内部治理上, 没有真正的体现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内涵的运作机制, 相反却带有更多行政化的运作方式。在外部治理上, 由于外部竞争性市场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造成外部治理机制的虚化, 外部对管理层没有压力, 内部也没有动力改善公司经营。因此, 可以说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应该说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 具有显著的“政府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特征,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 为了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 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 与政府进行博弈, 其结果造成了国有资产在评估中、在关联交易中、在决策中甚至在破产中大量流失, 严重的损害了包括国家和个人在内的投资者的利益。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 由于受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特殊性的影响, 在财务决策的方法和程序、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的确定、投资决策、股利分配以及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上都表现出独有的活动形式。
2、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1)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对公司融资方式、资本结构确定的影响
我国公司目前的现状, 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在融资方式的选择、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上具有逆国际企业潮流而动的特殊性。而且, 我国国有企业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是负债率较高, 例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 1994年国有企业包括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在内的平均负债率在70%以上, 这一比率除了低于日本以外, 高于其他发达国家。1996年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5.1%, 1997年年末资产负债率64.82%, 而流动资产负债率则达到了100%以上。同时,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不尽相同, 1997年大、中、小型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1%、72.2%和72.8%;轻工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1.42%, 重工业为62.66%。可见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中小企业高于大型企业, 轻工业高于重工业。总之, 我国在转轨期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公司治理结构, 导致一般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既不同于英国、美国;也不同于日本和德国, 而是从总体上呈现出内源融资严重不足, 外源融资过度依赖银行的状况。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显然与我国信贷市场的信贷软约束有关, 具体表现在:第一, 对企业与非金融机构之间商业往来而形成的商业信用几乎无约束可言, 廉价的信用使得欠款人有恃无恐;第二, 银行作为企业的最大的债权人, 在软信贷的压力下, 对企业缺乏一套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并不能真正的发挥对企业财务活动控制的作用, 同时银行由于自身也产权不明晰, 因而根本也没有动力监督企业, 结果造成银行大量贷款无法收回, 企业的赖账行为与银行的高不良资产并存, 致使以银行为中心的外部财务监督体系根本无法起到作用。但是一旦企业转为国有控股的上市股份制企业之后, 这种情形又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沪深上市公司年末资产负债率1996年为53.53%, 1997年为48.27%, 1998年为47%, 1999年为46.23%, 大大低于同期全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而且还在逐年降低, 这说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外源筹资的顺序与发达国家的融资顺序是完全不一致的, 西方国家一般遵循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先债务融资后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 而我国上市公司则对股票融资具有很强的偏好, 这种现象正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在融资选择上的一种反映,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所呈现出的严重的内部人控制, 使经营者认为在日常经营中, 无论是国家大股东、法人股还是作为中小股东的散户, 对自己都难以进行控制和约束;与此同时在我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 公司债券市场却没有迅速发展起来, 企业债券的市场容量太小, 最大不过三四百亿的规模, 而且二级市场发展不足, 对投资者没有吸引力, 公司通过债券筹资所获得的资本优势不明显, 限制了有条件发行债券的企业进行债券融资, 因而造成企业资本结构内部的不平衡, 而且也限制了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实现约束、激励财务经理, 降低股权代理成本的目的。
(2)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对公司利润分配活动的影响
当前, 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分配, 最能说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下, 利润分配活动的规律。首先, 我国股份制企业股利分配的方式, 一般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以及负债股利等方式。由于我国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决定了中小股东的“用脚投票”对经营者不起作用, 因此, 资本市场难以发挥从外部治理公司的作用。
(3)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对公司财务决策机制的影响
我国公司目前的现状, 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决策机制尚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在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 股东大会应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拥有对公司的最终决定权, 但据中国证券报的调查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只有16%投资者曾参加过股东大会, 2%的投资者是委托他人参加的, 而高达82%的投资者没有参加过股东大会。由于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少, 股东大会实际上在公司决策中根本不能发挥作用, 在对“由谁制定公司发展战略”问题的调查中, 50.3%的人选择由董事会负责, 44.1%的人选择由经理负责, 而选择股东大会的人只占5.6%, 选择大股东的则更少只有2.5%, 可见我国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相当严重, 甚至还有经理层越权的现象, 显然我国公司制企业最高决策机关的异位, 必然要波及财务决策。董事会、总经理在重大投资、融资、财务预决算决策权、利润分配、重大资产处置等本属股东大会的重大财务决策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三、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进一步研究
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 篇8
【关键词】排放门;公司治理;社会责任
一、引言
2015年9月18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被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指控通过安装非法软件,在尾气排放检测中造假,欺骗美国监管机构,误导消费者。“排放门”事件曝光初期,即造成大众公司股价暴跌26%以上,约280亿欧元市值不复存在,随着这一事件的持续发酵,公司品牌形象受创,销售业绩下滑,信用评级调降,并被指数提供机构从富时罗素社会责任指数中除名,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该事件不仅成为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以来的最大丑闻,更令全球的汽车行业陷入动荡之中,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思考。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实现绿色发展、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是目前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大众“排放门”事件也为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司治理敲响了警钟。
二、公司治理新诠释——企业社会责任
1.利益相关者理论
随着股权的分散及市场环境的改变,股东早已不再是企业唯一的剩余风险承担者,企业的生存依附于整个社会,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求得长远发展,企业就必须兼顾经营者、债权人、员工、客户等多方利益诉求。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作为受到市场及社会各方影响的组织,掌握大部分经济资源,理应针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要求负有不同的责任,而非单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突破了传统“股东至上”的观念,使得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联系,为把企业社会责任引入公司治理打下了基础。
2.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以及治理理论的演进使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断融合,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它们产生于现代大公司的出现这一相同背景下,最终目的都是为提升公司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需以有效的公司治理为前提,公司治理贯穿整个组织的决策、经营与安排,形成各利益主体间的制约与平衡,既要从内部保证企业结构的健全合理,又要从外部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只有在自身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上,才更能顾及环境、社区建设、公益捐助等,担负更多社会责任。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又有助于推动公司治理的完善,社会责任承担与否直接关系公司的形象和品牌价值,是决定其所产产品能否为消费者接受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股东所获经济利益多寡的隐性要求,因此,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夠帮助企业规范治理环境,促使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三、从大众“排放门”事件挖掘公司治理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1.盲目逐利,背离公司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大众集团一向奉行包括以人为本,诚信至上,遵守法律等原则在内的企业文化,并提出“蓝·创未来”的理念,大力倡导低碳、环保、节能的行车方式,但“排放门”事件的发生似乎令这一切都变成了一纸空谈。大众集团为增加汽车销量,扩大市场规模,在追逐低成本高利润的道路上丧失了理智,在技术未能达到排放标准的前提下,选择依靠对监管机构、投资人和消费者主观故意造假来掩盖其盲目逐利的实质,背离公司的价值观。相较于罚款和赔偿,信誉受损对企业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远,因此大众集团不仅没能创造神车神话,反而只能自食恶果。
2. 内控体系存在漏洞,监督制约不力
大众的排放造假最早开始于2005年,起因是其为实现在美国大规模推广柴油车的战略目标,但在技术上又无法达到美国的排放要求,导致公司选择在车辆内加装作弊软件以调整排放数值应付检测。如此长时间的造假若说公司相关部门不知情定然是不可信的,排放丑闻曝光后,首席执行官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很快引咎辞职,在2006-2010年期间担任柴油发动机研发负责人的鲁道夫(Falko Rudolph)被停职,多名高管相继被解雇。虽然植入作弊软件的只是几名工程师,但公司整体也难逃干系,企业对非法行为的纵容反映了监督机制的失效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漏洞,最终造成企业丧失基本的诚信与道德,抛弃社会责任。
3.体制僵化,员工意见难以到达高层
排放丑闻发生后,文德恩称自己并不知情,且不说他是否操纵排放数据,单从他声称自己对此事一无所知来看,至少反映公司存在体制僵化的问题。大众公司自1937年成立至今,历经近80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与变迁中,无论企业的制度建设还是机构设置都较为完善,但随之而来的思维固化,部门间推诿责任的现象也更加严重。在企业文化中人们普遍习惯报喜不报忧,以委婉语描述欺诈和贿赂,且部门与层级设置越是复杂,信息传递就要经历越多障碍,决策人员离开研发和销售一线,从下级汇报中得到的消息往往已经多次修饰,很难准确掌握实际情况,基层人员意见难以到达高层,监督流于形式,造成个别人员丧失道德和底线的不当行为演变成整个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4.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存在信息不对称
越是规模较大的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保密工作做得越好,在很多大公司中都存在明明只隔一个隔板工作,却不知道对方业务细节的情况,但组织目标的实现恰恰又离不开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监督。大众这样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公司,虽有利于人员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但工程师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长期从事某一种或某一类型的工作,容易造成其缺乏总体眼光,过分注重本部门的任务或目标是否完成,在技术未跟上标准时选择造假以应付监管、欺骗消费者和投资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部信息的传递缺乏应有的透明度,社会责任的履行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全员参与。
四、改善公司治理,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1.领导转变发展观念、重视公司长远利益
大众集团虽在制度建立和理念提出上有其出色之处,但“排放门”事件说明这些制度和理念在执行和实施上仅是虚有其表,未能引起领导者的足够重视。领导者因掌握高于一般员工的权利,能够对企业目标的制定以及文化的建设施加重大影响,因此领导者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协调企业目标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适当改变扩张战略,并通过定期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员工真正理解公司提出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制度和理念,保证已有的制度和理念都已得到贯彻实施。既想性能好,又想价格低,还想排放不超标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通过技术的提高实现油耗和排放的减少,进而依靠优质环保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真正从中获利。
2.完善内控与监督机制,
要充分发挥公司三方治理结构的作用,一方面要保证监督的独立性,避免其被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所操纵,通过设立外部监事,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监督,允许银行、部分供应商、消费者、环保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列席公司重要会议,从而实现多元主体的共同监督;另一方面,不能仅仅认为监督只是监事会的职责,股东会和董事会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势必要将眼光放长远,将社会责任的承担作为一项内在标准。大众建立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被称为“第二董事会”,但就此次事件来看,它并未发挥任何作用。因此,不能让所设部门成为虚有其表的空壳子,而应真正赋予实权,让其能够参与公司经营与业务监督。
3.严格把关,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
除企业自身严格把守质量关,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之外,还要加强必要的外部监督。一方面,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将尾气排放检测、车辆实际路况排放水平等检测交由专业的外部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通过公开检测数据和结果、细化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环保和排放的内容等方式,完善相关指标的对外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接受社会公众和环保机构的监督;另一方面,行业监管部门在对车辆进行实际测试时,要对质量、性能、环保等与社会责任和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发挥监管部门在敦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4.鼓励公众参与,推动社会调控的形成
大众“排放门”事件只是诸多丧失社会责任的案例之一,大型企业尚无法避免此类问题,足以说明社会责任的缺失是目前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首先,由于人们有追求产品质量和生活品质的共同需求,因此就易形成要求企业提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舆论压力,最终影响其利益实现,通过社会调控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规范企业行为。其次,人们受教育水平和求知欲望的提高使其不再满足于只单纯接受企业制造出的产品,因此,鼓励公众参与到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环节当中,不仅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有利于对其产业链条上的多个环节实行监督,促使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公司治理的完善。
五、结论
任何企业,尤其是像大众集团这样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品牌一定是其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良好的信誉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能否保持良好的形象,实现持续、长远发展不仅是员工、客户等关心的重点,也是影响股东经济利益的隐性因素,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绝对不能仅仅只做表面文章,必须将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在构造企业文化之外,还应从完善三方治理,完善内控与监督机制,优化信息传递等途径入手,将社会责任的承担融入公司治理,并依靠行业监管、公众参与和社会调控等手段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
参考文献:
[1]沈忠浩,饶博.奥迪品牌也卷入“排放门”丑闻.[N].光明日报.2015-09-29 (12)
[2]謝文武.公司治理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分析.[J].现代财经.2011,31 (01):92-96
[3]王丽梅,薄建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J].会计之友.2011 (03):77-78
[4]吴壮倩. 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探究.[J].现代工商贸.2014(11):23
[5]杨帆,黄秋菊.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完善内部控制.[J].企业管理.2014 (11):95-96
作者简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9
一。、责任目标
(一)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示威游行、群体性事件和邪教练习者上京进省到市滋事或公开练功。
(二)无刑事案件和职务犯罪案件。
(三)无治安事故、火灾事故、安全责任事故。
(四)无出现“黄、赌、毒、邪”的人和事。
(五)无治安案件和违法违纪人员。
(六)无在省综治考核中涉及本单位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后的情况。
(七)按规定完成市委、市政府及市综治委(办)、市创建平安梅州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相关工作任务。
二、具体措施
(一)严格实行综治维稳和创建平安梅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单位领导班子坚持把综治维稳和平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创建平安梅州的意见》及《创建平安梅州行动计划(2012—2022)》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和解决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重要事项。认真制订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平安创建各子项目的推进措施,并抓好任务分解和督促落实,将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
(二)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预先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统筹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涉本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健全社会矛盾调解机制,遏制涉本部门较大群体性和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建立健全重大不稳定因素应急处置机制,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较大案件、事件、事故,单位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处置。
(三)扎实完成本单位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专项职责任务。围绕实施创建平安梅州十大工程52个项目及8个专项组职责任务分工,完成本单位牵头及参与的综治和平安创建任务。
(四)指导监督本系统开展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加强对本系统、本单位综治和平安创建重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和检查督导;积极开展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基层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五)开展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系点工作。加强对市综治委指定联系的镇(街)工作点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的调研指导和检查督办,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化联系点平安创建成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六)加强自身建设和系统内平安稳定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队伍依法行政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加强内部治安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各项预防管理措施落实;执行力强,按时保质完成市综治委(办)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考核与奖惩
(一)实行半年由各单位自查,年终由市综治委组织检查考核,考核分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分及以上至90分)、合格(70分及以上至80分)、不合格(70分以下)四个等级。
(二)经考核,成绩优秀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评为不合格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在“黄牌警告”期间还不能改变落后面貌的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对评为合格的单位,给予“限期整改”;在“限期整改”期间还不能改变落后面貌的给予“黄牌警告”。被警告的单位,在警告期限内取消单位集体和领导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和奖励的资格。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单位和个人不得参评先进,责任人不得评先受奖、晋职晋级;因责任人工作不负责造成本单位治安混乱或重大损失的,根据情节轻重,依照相关程序给予调整岗位、行政处分等处理。
本责任书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和组织考评,考评成绩报市委主要领导审定后通报。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一份,市直及中央、省属驻梅副处以上单位一份。
本责任书执行期间,若签约人工作变动,接任人继续执行
广东省煤炭工业总公司梅县留守处
签字
单位(盖章)
主要负责人签字:
2015年 月
【公司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综合管理部目标责任书05-13
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楼着火预案演练07-06
县统计局岗位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办法12-04
2022公司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05-09
校园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保安公司)06-08
公司管理人员廉洁自律目标责任书10-21
公司综合销售管理制度08-01
呈祥公司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书05-25
公司总经理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11-09
医药公司综合管理系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