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活动

2024-11-28

大学生志愿活动(精选11篇)

大学生志愿活动 篇1

寒假志愿服务

这个假期可以说是个大长假,每个人都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但是除了学习之外,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寒假志愿服务,在寒假即将结束之时,我和李卓,王诗扬三位同学应学校要求,前去沈阳市征地拆迁事务中心做寒假志愿服务,整个志愿服务长达一周,既服务了别人,也锻炼了自己。

因为这次志愿服务是由王诗扬的老姨介绍的,因此她先带我们参观了整个单位,我们逐渐熟悉了单位的工作环境,并帮忙整理里一些档案,第一天就先是让我们熟悉一下单位的工作环境,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被分派到各个部门去服务,从最简单的工作—打扫卫生,帮办公室换水到替人送资料,使得这次社会志愿服务过的充实而有意义。

其中是我印象深刻的是整理档案的工作,档案很多,分门别类,有的被人摆错了位置,而我的工作就是像图书管理员一样将档案摆放到原处,这项工作看起来不起眼,实则很累人,有些档案资料不知被我摆过好几回,有的我也不知道这只规放到何处,有的已经尘封多时,需要整理出来,存入库房,结果搬整袋档案的事就落到我头上,来回上下好机会就累的腰酸背痛,平时缺乏锻炼的缺点就暴露无遗。

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擦玻璃,身为男生的我实在不喜欢去花时间去擦玻璃,以为这是个需要耐心的活,而我却总是觉得胳膊酸,擦得很慢,不过也按时完成了任务。这也使我有时候觉得工作比学习还累,因为他需要你去做许多单调而繁琐重复的工作,让人心里空空的不是滋味,我也逐渐领悟了学习的意义,通过每天不断的学习才会是生活更有意义。

在这次社会实践当中,我明白了三点:

第一、在工作当中,难免有配合的人存在。只要保持好自己微笑的状态,耐心工作,充满激情,总能打动别人。

第二、工作伙伴之间要积极合作,步伐一致,效率才会高。

第三、熟能生巧,事情多做多干,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做起事得心应手。

这次的志愿者活动,使我感受到了作为志愿者的应有活力,我们用真诚的微笑和细致的服务。让整个单位的员工感受到了我作为志愿者的热情,让我们得到了志愿服务中的快乐。志愿者的一份微薄之力,创造着美好未来。

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不光肩负着建设祖国的责任,而更要服务于大众,造福于大众,为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一向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

大学生志愿活动 篇2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学生志愿活动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露。如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延续性、商业化操纵、相关的社会法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都制约着大学生志愿活动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要对大学生志愿活动情况进行剖析, 分析主要的问题, 并针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特点与社会体系给予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 进而能够解决大学生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活动发展现状

伴随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所从事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虽然规模不大, 但由于有着超高的觉悟意识和服务热情, 已经成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先锋队。纵观全国大学生志愿活动, 当今大学生志愿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学校主导。学校团委成立由学生直接参与的志愿服务组织, 学生直接管理, 其活动的开展由校团委直接部署, 较多开展与时事政策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 例如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走进社区服务、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活动。此类活动开展, 由团委部署, 自然班为基础, 团支部管理推进, 学生能够较为广泛地参与进来。

二是学生自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国际地位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在我国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广州亚运会均为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实践机会。大学生志愿者自己投发简历, 经过前期选拔、后期经过较为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后, 分派在各个场所, 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而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自然灾害中, 大学生志愿者更是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虽然受灾群众在物质上得到了国家的资助, 但是他们心理及精神上的伤害却不能被顾及到。因此, 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帮助。此时, 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前线, 为灾区群众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抚慰心灵。西部志愿服务更是体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 通过严格的选拔和推荐程序, 前往西部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医、支农等志愿项目, 为西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两方面的志愿服务在近几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推动了我国志愿活动的进步。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大学生志愿活动取得成果的同时, 也存在一系列阻碍与问题。由于种种问题的暴露, 越来越多的学生无法或是不愿加入其中, 导致当今大学生志愿活动出现了表面繁荣的情况。

二、大学生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 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延续性

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基本都是一些在校的大学生, 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由于各个学校教学系统、课程安排的差异性, 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四毕业的同学又面临就业、考研、毕业等多重压力, 不能继续提供志愿服务, 而学校又未能及时安排志愿者进行交接, 志愿活动可能就此中断。

(二) 志愿活动内容单一, 缺乏新意

志愿活动是助人, 同时也是自我的提升。但是部分学校志愿活动内容、形式单一, 活动内容不断重复, 缺乏创新, 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热情下降, 同时也使得他们对志愿活动的认知出现偏差, 觉得只有几件事算是志愿活动。并且由于地域限制, 大多数活动局限于校园内或学校周边, 难以融入真正的社会, 服务于更多的人。

(三) 起步时间晚, 发展速度快

我国的志愿服务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时间较晚, 发展速度过快, 不仅制度和法规不完善, 社会认知度更是不高, 不能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有些活动存在虚假宣传, 夸大志愿服务内容, 从而引起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反感。

(四) 志愿活动的人为商业化

不良商家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涉世未深、过于单纯的弱点, 人为将志愿活动商业化, 扭曲志愿服务的本质。也有一些志愿组织, 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 违背社会道德和良知, 招募社会阅历浅、识别能力不强的青年大学生, 安排他们做推销员、搬运工, 极大降低商业运营的人力资源成本。

(五) 缺乏健全的法律机制保障

志愿者服务在很多情况下存在一定风险。从现阶段来看, 大学生志愿者缺乏权利和义务的意识, 而管理者缺乏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并没有健全的法律机制保护志愿者的合法利益甚至是人身安全, 使得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更加缺乏保障。同时由于注册机制并未健全, 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得不到认可, 使权益保障更加困难。

三、结语

大学生志愿活动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文化;持续开展

一、引言

统计,全国45家机构在雅安市3县1区共建立了50个儿童服务站,从2013年6月1号截止到2014年3月底,共有5993人受益,受益人次达到277841,参与志愿者达到1536人。但是回想在志愿者奉献爱心的同时也会出现尴尬局面:“志愿者被骂走。原因何在?没有物资,没有准备,没有经验,没有组织,个别志愿者有的是热情,他们穿着皮鞋和裙子来到灾区,本想伸出援助之手,不想被村民骂走。这种事与愿违作为的场景出现,让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再次慎重地思考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如何立足校园,引领并培育在校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及如何把这种服务更有效地持续发展下去?这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概况及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概况

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全国性的青年服务组织正式建成。2000年,中国志愿精神凝练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字。

(二)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中表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在国内各阶层兴起,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实践,仍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如:

1.他人(包括学校)对志愿者文化认识不足,支持度不够。

2. 志愿者本人满强热情,但是缺乏一系列相关的准备(包括思想上和物质上)。

3.有组织的志愿者队伍自身建设也存在问题,活动缺乏创造性,形式单一。

三、大学生志愿者文化及其对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意义

1.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大学生志愿者文化对活动开展的意义

志愿者文化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最为精华和核心的内容。志愿者文化的培养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行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给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为志愿服务活动展示的文化内驱力能很好的将志愿者精神渗入大学生的思想,唤醒其主体意识,有效地增强社会责任感,能确保大学生志愿者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志愿者文化对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意义深远,如何让志愿者文化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得到渗透和强化,如何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我们的研究和思考。

四、 志愿者文化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渗透的几点思考

香港是志愿者活动开展比较成熟的地区,在香港不论小朋友,还是百岁老人,他们每年为香港社会提供超过1500万小时的无偿服务,做出的经济贡献高达40多亿港元。更重要的是,他们传播的人间温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价值是无法衡量的。我们要借鉴并汲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完善我们的志愿者文化,以促进志愿者精神之花开满华夏大地。

(一)拓宽活动形式,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物质文化价值

志愿者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志愿者参与创造的物质产品的总和。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时是以实际活动来改造世界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物质产品的生产。

1.丰富志愿者活动形式,创造更直观的物质文化价值。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在社区建设、公益服务、帮贫扶困、支教等方面开展活动。新时期要向新的领域拓展,如妇幼保护、义举推行、维持秩序、维护正义、维护民权、社区开发、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绿色生活、科普宣传等。学校相应组织一方面强调学生志愿者立足校园、立足专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做好桥梁工作,鼓励和帮助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创造多样的价值,满足公众更多的需求。

2.支持微公益,将“小爱”汇聚成河。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微公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如“一堂课”支教、“微量爱”、“助学微民星”等。我们奉献自己的爱心、进行公益活动时,最重要的并不是捐出多少钱,也许就是微博中的140个字,也许就是一个评论转发,爱心就将在你我心中流淌,公益就将在互联网上传播,这种流动与传播将永不直歇,一直流传下去。微公益的最大特点正是以小善汇大爱,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定能发挥出1+1大于2的力量。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志愿者活动精神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志愿者精神文化是志愿者物质文化的反映。志愿精神最集中的概括就是“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

1.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倡导。加强宣传策划,提升宣传艺术,提高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其它社会资源进行多方位宣传,如“慈善晚会”、“感动中国”等,在全社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变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自发行为。

2. 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当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来认识,建立职责明确的组织领导机构,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学习发达国家,把志愿者活动列为学校正式课程之中:开设志愿者活动相关的科目,将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落实;将志愿者活动作为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与技巧;并将志愿者活动与学生的学分和毕业相联系,这些学分或将成为学生顺利毕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正式课程之外的志愿活动,学校应侧重于通过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开设志愿服务技巧提升讲座等方式开展,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相关培训及岗前培训,分类举办各种讲座拓宽志愿者服务技能。培训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与志愿岗位,使志愿者更容易投身其中,为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知识、信息和技术支撑。endprint

3.向雷夫老师学习,把帮助别人当成道德理想去追求。雷夫老师,相信很多人知道,他是全美著名的第56号教室的班主任,他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凡是从这间教室出去的学生都会说这句话——“那就24号见了”。这句话是所有孩子一年努力的目标,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准备圣诞节前夕为穷困的游民提供服务,实现他们“喂饱世界计划”。虽然他们一年可能只执行一次这样的计划,但是学生们和雷夫老师每天都在努力使计划得以落实。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向雷夫老师学习,让我们把志愿者活动当成一种使命去践行,而不是当成作业或任务去应付;让我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最高道德去追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某种荣誉去宣扬。

4.提升意识,明确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先进理念。日美等发达国家在开展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既重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也强调志愿者在活动中的自我提升。而在我国的志愿服务理念中,过度强化的是奉献和服务,对志愿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没有很好地重视和传播,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中,要明确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基本理念,注意宣传志愿者活动的教育作用和锻炼作用,确保他们通过志愿活动既能够奉献为社会,又能够升华为自己。

(三)提升专业素质,强化大学生志愿者行为文化的创造性价值

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开展服务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在服务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人的需求。这种行为是利他的,能够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

1.加强“专业服务”的志愿者团队建设,在志愿者服务中感受学有所用。专业服务是相对简单服务而言的,“简单服务”主要指不需要太多专业化训练的志愿服务,而“专业服务”是指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投资理财咨询、健康保健咨询、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等需要较多专业化训练的志愿服务。为了更好的完成志愿服务,学校可以招募不同特长的志愿者,分别建立档案,分类管理,培养一批稳定的有专业特长、业务熟练、勤奋踏实的大学生志愿者骨干队伍。在志愿者活动中让大学生学以致用,既能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又能调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志愿者活动要具有创造性,公益其实很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生活中随时都会出现亟待解决或需要帮助的难题。志愿者也要面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应志愿服务。实际情况的不确定性,要求志愿者要创造性地进行志愿服务,不一定非得经过学校号召的,只要能发挥专长,帮助他人急需的就是公益。比如:春运高峰期,一票难求,100名春运志愿者,利用网络微公益,帮助民工购买返乡票;比如老乡家里的电子产品出现故障,无力解决,专业志愿者可助一臂之力等等;比如餐桌浪费现象严重,志愿者利用网络发起“我光盘,我光荣”活动;比如,“北京咳”被热议,专业人士立刻来普及环保知识等等。

志愿者创造性的服务形式能很好地服务社会发展,还能更好地引导社会道德和文明发展,激励更多的志愿者加人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四)完善保障机制,让志愿者在活动中感受制度文化的保护

我国目前志愿服务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主要有:缺乏经费保障及有效的物质保障;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不能完全调动或激发学生再次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缺乏权益保障。

1.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大学生志愿活动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可以学习香港经费来源:政府拨款;社会和个人捐款;自办实体创收等。建立大学生志愿活动专项基金,还要更新高校志愿服务观念,尝试“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服务,以服务养服务,从而形成自我运作、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

2.探索有效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对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来说,及时、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从日本和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现状看,精神上的激励和物质上的回报几乎是同等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激励时,必要的物质回报是可以考虑的。志愿服务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志愿服务工作者一定的物质回报,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违反志愿服务基本精神。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情况纳入到学生校园生活管理上并制度化,如可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表现与学生学期末的评优选先相结合,如结合党员的发展、学生干部的选拔、奖学金的评定、升学就业推荐等方面相挂钩。总之,要特别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的后续保障,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又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3.提供社会保障。汶川地震中,很多志愿者有劲没处使,有想法无法实现。为了参与救灾,不少人不得不为自己写下遗书:“如果途中发生什么意外,不追究国家或有关单位的任何责任……”大学生从事志愿者行动的权利和义务是模糊的,一旦志愿者在服务中出现意外伤亡,高校和志愿者双方都无法可依。而要将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有必要使志愿服务法制化,用法律手段加以管理和开展活动。通过法律来规定志愿服务的种类、时限、地点、津贴等;明确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及服务对象的权利义务,同时借助协议等法律手段来达到理顺志愿者招募、派出等关系的目的。志愿服务立法还应该从鼓励志愿服务、解除志愿者后顾之忧以及社会各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着手,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志愿者活动的可持续开展。只有在保障制度上做到完善,才能让志愿者不仅愿意参与志愿活动,而且也愿意长期乃至终身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如果能在制度上完善,也就不会出现龙胜县志愿者去留两难的尴尬境况。

总之,要想志愿者服务能持续性发展,必须注意和加强志愿者文化的培养,只有我们在充分认识志愿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重要性,我们的志愿者精神才能发扬光大。

五、结语

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己”。它传递正能量,积极推动社会风尚。我们要把志愿者服务作为精神层面的追求去培养,向雷夫老师那样引导我们的青年大学生们真正参与帮助他人的各项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把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志愿者活动才能持续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考文献】

[1]文化——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37.htm.

[3]赵惠.日美两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及其启示.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庄光杰.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西北医学教育,2010(6).

[5]张楚香.可持续志愿主义:香港志愿者的分析.青年探索,2012年第2期.

[6]陈丽萍.基于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几点思考.消费导刊,2008,11.

[7]杨扬.高校如何指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宁夏大学学生志愿者工作思考.高等教育,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下.

[8]熊芳.中国当前志愿者文化研究——以广州为例.咸宁学院学报,2012年4月.

[9]http://sc.ce.cn/gdxw/201404/16/t20140416_1462075.shtml.

【作者简介】

张广琴(1977年6月-),女,研究生,理学硕士,职称:讲师。

大学志愿活动总结 篇4

一、 工作情况

(一) 共青团工作

来到这里后,我被安排在团县委办公室工作,协助团县委书记搞好全县的共青团工作。两个月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临汾团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团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团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作为一名志愿者,首先应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团的知识,以及上级团代会的重要文件精神。在学习期间,我深入到___县一中、二中团队活动中,组织和配合学校团委书记利用黑板报,标语,宣传栏等向广大中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团的有关文件精神,一方面,自己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中学生朋友也学习到了知识。再则还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打篮球、打乒乓球,讲有关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学生朋友的欢迎。

2. 开展了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先后组织了《增强团员意识活动问答》、《永恒的青春》、《专题讲座》、《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为团旗添光彩》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随后全县利用“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各团组织召开团员大会,举行歌咏比赛、演讲赛、入团宣誓、书画比赛等活动方式来庆祝这些有意义的节日,这些活动极大的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强化了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作为志愿者的我,深入到学生当中,有的学生甚至还误以为我是新来的学生呢,和他们在一起,非常的快乐。

3. 配合青年中心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为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关于全县禁毒会议精神,和青年中心合作,积极的在十字路口,学校,单位,企业等人多的地方,散发传单,悬挂远离毒品等标语,让广大青年朋友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还请公安、司法等部门到学校、乡镇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掀起了禁毒宣传活动新高潮。

4. 希望工程实施力度。希望工程是一项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公益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去___县东张乡调查,我发现学生辍学现象严重,经过了解得知全是贫困。后我与哈工大支教团取得了联系,我们成立了志愿扶贫小组,在全校掀起“献爱心助学行动”活动,此次捐款还有来自临汾,晋中,太原等的好心人。最终这133位辍学儿童得到了资助,他们分别得到了100元左右的学习用品和用具,他们又回到了学校上学。

5. 青年中心建设。___县城关镇青年中心自今年成立以来运行良好,好多工作我都参与到青年中心,先后制定出一系列的中心章程,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成立了“网络信息服务中心”、“读书协会”、“法律协会”,中心以“联系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为宗旨,还组织了青年外出务工,千方百计为青年朋友就业增收服务,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县已有260多名青年朋友找到了适合的工作岗位。我们还与县职业中学联系,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法律,普通话,劳动法等内容的培训工作。青年中心确实成为了青年朋友外出务工牵线搭桥的服务平台。

(二) 网站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定稿) 篇5

—关于博爱福利院志愿者通讯稿

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不习惯深入思考,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或许,他们也没有什么忧愁。他们和我们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

近期,由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带领学院2014新生以‘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为核心定期为位于学院附近博爱福利院进行志愿者义工活动。博爱福利院位于徐汇区枫林路,里面住着的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们,他们在里面接受康复治疗。

2015年3月18日下午2点30分,伴随着下课放学铃声响起,志愿者们准时到一教大厅门口集合,在三位团委青协会干事讲述下,首先对本次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于下午2:45分小干事带领志愿者出发。在部门干部的带领下,博爱六人小分队来到博爱福利院。随后又赶来一个班级的团支部来做团日活动,虽然人数比较多,但是福利院的负责人对志愿者的到来予以热情的回应。在活动干事负责人和福利院负责人沟通过后,福利院负责人将打扫工具交给志愿者,在两位团委干部的领导下,分配好了每位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区域,而志愿者们也拿出了他们一腔热血投入到了工作中。

大家三三俩俩,卷起衣袖,有的被分配到玩具区,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志愿者们擦着五颜六色的气垫球,一起回忆着童年。因为人数较多,我们的其中一门干事对福利院的阿姨们说“我们要把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有什么事别客气”,真的非常敬佩大家的服务精神!有的志愿者们,充当了临时的保洁阿姨,整个楼道都被她们包掉了。

福利院最大的特色就是那群孩子们,那里的老师看到我们来了说到:“难得你们大家来一次,快点打扫完大家一块儿做游戏吧”,有的孩子看到大哥哥大姐姐在打扫会一蹦一蹦的要抱抱,还有的拿着儿个小板凳屁颠屁颠儿的坐在那儿,看着大家打扫。最难忘的莫过于,志愿者们帮着老师一起带着孩子们玩游戏,小朋友和大朋友牵着手转圈圈。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有的孩子躺在地上尖叫,有的孩子根本不听志愿者们的话,但是在大家的耐心中,顺利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在活动的最后,小分队们结束了自己的任务,老师给我们的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小朋友们抱着志愿者哥哥们,好像是在说你们下次再来吧。

在这次活动当中,大家感受到了带那些孩子们的不易,也体会到了和那些纯真孩子们相处的快乐。他们和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我们相信在福利院老师的带领下,有一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听得懂我们之间的话语,领悟到大千世界的美妙。

大学生志愿活动策划书 篇6

感恩于心,励志于行,团结互助,服务他人。

二、活动目的:

改变宿舍楼下车库杂乱无序、拥堵的状况,让车库有序化,方便同学存车、取车、护车,构建良好的生活区环境,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广大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

二、活动对象:

xx。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

四、活动地点:

学生公寓下车库。

五、活动形式:

“整顿车辆,服务同学”活动。

七、活动内容:

活动前期准备:制作x个宿管站的公益宣传标语。

活动:

(1)了解数计学院宿舍楼周边车辆停放相对比较杂乱的地方,并与宿管站保持联系,商量共建“和谐车库,文明生活”的相关事宜。

(2)通知志愿者参加“存之有序,取之有道”整顿车辆活动。

(3)选派负责人负责不同的区域,做好准备工作。

(4)安排人员负责拍摄及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

活动具体流程:

(1)请全体成员集中,总负责人做好点名工作以及绶带,标语的分发工作,分配各个小队的工作。

(2)一组的同学分成x个小队,(每小队x人以上)并有专门的拍照人员。

(3)请各个小队长将各组成员带到指定的区域,并分配该小队成员的工作。

(4)负责拍照的同学做好活动期间的拍摄工作,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5)做好相关的后期宣传工作。

八、活动意义:

(1)培养一种这样的精神,那就是做有益于建立和促进相互关怀、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社会。

(2)肯定和确定个人的自我价值,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优势,特别是自身的资源优势。

(4)加强个人对社会的归属感,强化个人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也可以这样说,志愿者活动是纯洁和洗涤个性心灵的良好方法,志愿者活动可以实现自我精神的满足和体验。

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征 篇7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1993年, 北京大学的几名同学在“清扫道路积雪”中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志愿服务性质的社团——爱心社;同年底, 共青团中央做出了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决定。同年12月19日, 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 在京广铁路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自此, 青年志愿者行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十七年来, 青年志愿者行动得到了不断发展, 队伍日益壮大, 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 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要点服务项目。如“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计划”、“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以及在大型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提供各种志愿服务等。

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全国性的项目还是地方性项目都在其中担当先锋队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 至2008年奥运会前夕, 全国累计已有2.68亿多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按照《按照注册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进行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2511万名。与此同时, 青年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考核、评估、激励等制度普遍建立起来, 青年志愿者内部运行机制逐步形成。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征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许多高校都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当做事业来办, 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建设, 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展过程中, 除了秉承志愿服务的一般特征, 还展现了大学生群体的显著特征。

2.1 志愿服务的一般特征

(1) 无偿性。无偿性即利他性或理解为非功利性, 是指志愿者不为物质报酬参与服务工作, 也就是说志愿者提供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等个人资源为社会或需要帮助的人群服务不是为了盈利, 而是表达自己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义务。不为物质报酬并非指绝对没有报酬, 若报酬少于实际价值, 或组织方、邀约方等某个组织对服务产生必要的费用进行了补偿, 都属于无偿性的范畴。

(2) 自愿性。自愿性是指志愿者选择参加志愿服务的行为, 是自觉自愿的, 是个人主体意志的真实表现, 而非第三人或外界的强制。虽然许多志愿服务活动是由政府或社会团体发动组织的, 但并未带有强制压迫的性质, 而是通过宣传, 唤起人们的良知, 使人们主动自愿参与。这是志愿服务有别于其他社会行为的前提和标志。

(3) 公益性。公益性是指开展和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个人或某个小团体的利益, 而是为了你、我、他、社区、社会的公共利益。

(4) 社会性。社会性是指志愿服务渗透到社会公共领域的各个层面, 增进了社会公共福利, 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起到了调整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作用。同时, 志愿者的社会化程度也通过参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得到了提升。

2.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征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共青团在党中央、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 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 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 除了具有志愿服务的四个一般性特征, 还呈现出以下符合时代和青年大学生要求的显著特征:

(1) 时代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着眼于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补充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完善方面有所作为;它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社会新风正气, 传递文明与爱心, 上为政府分忧, 下为百姓解愁, 帮困扶贫, 救急救难, 减轻了社会压力, 缓和了社会矛盾, 促进了改革、发展和稳定;它引导、教育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成长成才,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 组织性。大学生志愿者一般都是在高校共青团组织或具有志愿性质的大学生社团的号召、组织、指导下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这种方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觉得更具有正式、更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及荣誉感, 也是大学生向组织靠拢的一种表现方式。高校一般都建立有校级、院系级的志愿活动指导中心或志愿服务工作部以及各种大学生志愿性社团两级或三级组织框架体系, 以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大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发挥了组织的功能, 体现了很强的组织性。

(3) 群众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由于符合青年大学生发展的内在性多元化需要, 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是一项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众性活动。它已超越了时间、空间、年级、专业、性别等方面的局限, 遍及、深入到城市、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 在全社会形成了强烈的辐射效应。

(4) 实践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包含着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群众性社会实践活动, 它在实实在在的社会服务活动中助人助己,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大学生志愿者实实在在的服务实践, 使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真正做到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性。

(5) 开放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它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着眼于服务社会的同时教育青年大学生,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极强的吸纳能力;它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善于创新, 与时具进, 不断丰富和完善它的内容和形式;它充分尊重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在志愿服务方面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使志愿服务活动和模式更具特色和丰富多彩。

(6) 多样性。从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来看,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从原来的扶老助弱助残生活帮扶等比较单一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发展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如义务献血、爱心家教、交通协管、义务维修、清洁环境、理论政策、卫生疾病预防宣传, 法律、教育、心理、技术等咨询与援助, 大型活动和赛事志愿服务行动,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服务行动等等, 具有非常明显的多样性特征。她符合大学生各种层次不同需要, 正是这种多样性吸引着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广泛参与。

(7) 事业性。各高校都以办事业的精神和方式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非常重视研究和积极探索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长久化、项目化、基地化的途径、方式或机制, 在健全组织运行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基金保障, 形成项目管理的同时, 创建活动基地和不断完善了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的“一助一”、“包户”、“结对”、“三定三包”、“爱心家教”、“社区挂职”、“扶贫接力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形式。并且在志愿者招募、使用、管理、培训、评价、奖励等方面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制度, 努力使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成为一项引导、教育、凝聚青年大学生的事业。

(8) 流动性。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时间的规定性, 决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流动频率较大, 新老成员的交替相对比较频繁。正所谓“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一届一届的大学生志愿者毕业走向社会, 一届又一届的大学新生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 继承和发展着青年志愿者行动这一伟大的事业。鉴于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大的特点, 做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当中的“传、帮、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 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特征, 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核心组成部分, 是一项与时具进的崇高公益事业, 正如江泽民同志寄语广大青年志愿者, “青年志愿者行动, 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崇高的事业, 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 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希望你们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努力, 发扬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 不懈奋斗, 不断创造, 奋勇前进,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各高校应该在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指导下, 充分尊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征, 建设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 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社会进步意义了解和认同的提高, 志愿服务立法的推进, 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会得到更规范更快速发展, 它对大学生的导向功能和教育意义将越来越凸显。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职业化社会化, 培养必备的职业素质搭起了桥梁和有效的平台,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这项事业,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竖起了一面“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和谐精神旗帜。

参考文献

[1]潘红霞, 应广兴.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持续发展问题的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6 (1) :62-63.

[2]时小燕.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海河大学, 2007.

[3]王顺茗.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D].华中师范大学, 2009.

大学生志愿活动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 团队建设与管理 激励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没有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与精力的人。志愿者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有广大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秉承志愿者的精神:为社会服务、为公益贡献。青年志愿者行动在锻炼引导青年,传播文明新风,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既比较复杂,又需经过长期工作才能取得成效的事业。因此,志愿者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为此,除了应当完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制度以保障志愿服务有充分的人力资源,加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主管监督机构的组织管理的建设,加快志愿服务的立法建设等等之外,资金来源,项目选择及人员的有效合理配置等是影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些重要的环节。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分析

所有的中国青年志愿者都隶属于中国共产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自1994年12月,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着青年志愿者组织走上了正轨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的道理。而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中国目前最大的志愿组织,它利用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共青团中央和各级共青团的地方组织开展活动。10多年来,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坚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进一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服务队伍也不断壮大。针对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专业福利服务严重不足的现象,中国青年志愿协会将对弱势群体的生存保障和配合政府部门的扶贫工作作为志愿活动服务开展的重点。

深究志愿服务的动机,加入的成员应该说大部分是出于自愿行为的,他们在志愿行为中产生了心理愉悦感并积极参与所投入的活动中去,但还是有一部分志愿服务参与者并非自愿。在参加完某次志愿者活动后,分别有34.9%、18.9%、20.7%的志愿者感到自身获得了快乐,回报社会感,从邻舍,同学,干群关系和谐关系中获得了满足,同时还有6.8%的志愿者认为自己的社会活动技能提高了,但也有4.9%的志愿者的动机并不正确,没有达到志愿服務“为社会服务也为自身提高素质”的初衷。这主要是因为长久以来,大部分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都是依托共青团中央和各级共青团的地方组织的这一行政组织力量来开展活动的。在行政化组织方式的状况下,有一部分青年没有认识到志愿服务者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作为新世纪下的青年大学生主动关心他人,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感,公民责任感和道德感。同时这部分人也没有获得志愿服务应有的正面体验。对于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志愿精神,遵照志愿者的意愿,以发动志愿者将其为实现其志愿服务的追求与社会的公共服务需求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志愿者活动。

二、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志愿协会的主力军,广大大学生又使志愿者团队蓬勃发展。充分发扬志愿者精神,对于加强大学生志愿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志愿者团队的管理与建设并不能与一般的组织等同。首先,必须明确开展志愿者服务要遵循个人内心的自我需求逻辑,即应该完全出于志愿者的自愿意向,任何人为的行政命令式的推动都无疑是拔苗助长。具体来说,需要从思想、形式方面来努力。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组织大学生进社区,积极参加社会互助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除了是让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无限的发展潜能,从而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组织各个方面的社区宣传活动,来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应该积极普及整个团队,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地区的志愿者精神,可以看到广大青年对志愿服务的知晓度还是很高的,但也分别有12.3%和2%的被受访者承认了自己对于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的缺乏,而这是阻碍高校青年志愿者团队建设的一部分阻碍,只有认识到自己所要从事的是什么事业,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志愿者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其“志愿团队中螺丝钉”的作用。

三、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多数是以服务形式提供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中多数人是由学校组织和招募的。所以,导致部分志愿者没有从内心真正热切地追求过志愿者活动的现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生存、发展,靠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念、理念和宗旨的追求。正是这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把人们凝聚在一起。所以作为志愿者团队的组织者应出台并兑现配套优惠政策(精神激励为主),同时设计并实施合适的服务项目使服务提供者能具体体会到自己的贡献,同样建立服务效益的计量制度,提供法律法规的支持并加强评估与监督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能够切实认识到自己参与的公益服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加强和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既涉及个体效应又包含集体感召;既需要精神鼓励又渴望实质刺激;既依赖政策扶持又寻求法律保障。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需要探索多样的服务内容和丰富的服务形式,以保证志愿者事业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发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这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未,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新思考,《上海大学学报》(高教科学管理版)2005年第一期.

2.周济,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资料,2004年3月.

3.冯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教育探索》2002年第六期.

作者简介: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篇9

一、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方面

在服务单位,我主要从事办公室工作。从一个大学生到一个区直机关的工作人员,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在较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局办公室的工作,明确了的工作的程序、方向,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顺利地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这一年里,我本着“履行志愿者义务,立足本职工作”这一目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协助—主任做好工作;协助—科长做好宣传、信息工作;负责工作,侧重文字材料及信息(包括网络信息、创业文化)、局网站及企业信息网更新维护工作。

2、认真、按时、高效地做好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3、做好局安排的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团区委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存在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在思想政治方面和工作业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不足:

虽然一年来在领导、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但是其中还存在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主要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机关这块情况还不是很了解,致使自己在工作中犯了不少错误,但都及时改正了。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运用理论,争取学到真正本领,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认识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一年以来,我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区直机关工作人员的转变,认真履行了志愿服务义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服务单位和我个人对这一年来的工作都比较满意。但在一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工作思路不够灵活,个别工作不够完善,有待改进。

学生志愿者活动总结 篇10

8月1日这天,锦官驿小学的志愿者小分队的同学带上慰问品——菜油、面及生活日用品与社区自愿者一起,走进社区,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慰问社区的孤寡老人们,为他们打扫房间、和他们聊天、为他们送去问候与祝愿,把温暖送到困难家庭。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到社区了解了哪些孤寡老人和家庭困难的家庭需要大家的关爱。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积极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力求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并且在把活动落实到实处的同时扩大社会影响力,号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志愿者这个光荣的行列中来。

在活动的开展中,我校的教师和学生代表给周围的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部分市民在赞许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也愿意成为志愿者,为社会服务的良好愿望。

大学生志愿活动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2010年上海世博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世博会召开的过程中,有大约20万的志愿者服务在世博园区内外,其中约有十三万是在校大学生,他们践行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示了“阳光、快乐、奉献、担当”的风采。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既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

中央16号文件提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勞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而大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脱离实践,缺乏对事物全面、深刻的认识,教育的途径仍然是采取思想道德修养等理论课的灌输形式。这就使得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实践脱离的现象。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契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自我肯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思想境界。世博会期间,许多志愿者坦言,他们学会了爱与承担,通过奉献爱心,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同时在实践中进行了自我教育。实践表明,志愿者活动必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从“单一的学校教育”走向“多样化的社会教育”,从“课堂教育的单向传道”走向“实践教育的双向互动”。[1]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在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2]在世博会期间,志愿者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各种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德准则,并亲身感受到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定位在服务社会需要,强化自我约束,自动多作奉献上来,并逐步形成全社会认同和倡导的价值观念。同时,在服务世博期间,世博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被社会乃至国际广泛宣传并高度赞扬,激发了大学生的道义、良知、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真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能够帮助他人,能够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和幸福的人,有力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世博服务过程中,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是立足于全球、跨文化的,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的交流过程中,有利于他们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服务世博的经历,对于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许多志愿者正是在世博服务期间,对敢于承担风险、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有了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加强了自己的爱国情感。

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强化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相应要求校园文化进一步开拓创新,融入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观念、新元素,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产生,为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2]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以实践为中介,不仅检验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也赋予了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强化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世博会成功举办后,各大高校都先后召开了志愿者的表彰大会,表彰在世博服务期间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同时成立世博精神宣讲团,在校园里多次展开宣讲活动,志愿者发表在世博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畅谈他们从事志愿者工作的收获与经验,从而在校园内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世博志愿精神的楷模作用,感染了一大批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带动了校园风气,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马克思说:“人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幸福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志愿者活动正是对这句名言的精辟诠释。实践证明,志愿者活动已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张聚华.论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人文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0):168-169.

[2]王泓.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社会价值[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116-119.

上一篇:十二月份国旗下的讲话下一篇:期末成绩单班主任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