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调教案

2024-07-07

四声调教案(共6篇)

四声调教案 篇1

“a”的四声调

教案

教学目标:学会单韵母a,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的四个声调,并能正确认读。

教学重难点:掌握a 的四个声调,并正确认读。

教学准备:a字母卡片、a字母四个声调图、国际音标单元音[ɑ:]贴图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记住字形

T: 早上好,瞧瞧我手上的图片,这是什么呢?(左手举起一张“a”字母卡片)S:A[ei]。

T:是的,很好,再看看这个。(右手举起一张“a”字母卡片)

S: 一样的啊。

T: 不,它们是不一样的,因为一个是英语,一个是汉语。S:…….T: 大家肯定都知道a作为英文字母的发音是国际音标[ei],但是呢,现在它可穿上了汉语的外衣,变成了汉字的“国际音标”——也就是拼音了。S: …….T: 好了,那么现在大家认识它了吗?谁能到黑板上写一写我们的汉语拼音a,其余同学在草稿纸上写。S: ……..T: 简单吗?有谁不会写的吗? S:没有!写法跟英文字母一样。

(二)对比记忆,读准本音

T:很好,刚刚大家表现都很棒,通过字形的一样,掌握了我们汉语拼音字母a的写法。但是它怎么读呢?

S:…….不知道

T:请大家读读这个。(在黑板上贴好国际音标单元音[ɑ:]的贴图)

S:(各自朗读)T: 是的,它的读音跟我们拼音a差不多,大家稍加修正就好了。模仿我的嘴型,跟着我读。

(教师张大嘴巴,接近圆形,发a的音,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跟读。)

(三)图形帮助,学习声调

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第一声,教师在黑板上划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声调图。

T:首先大家可以一边发音,一边看看我们已经学会的第一声,它是一条平稳的直线,也就是发音的时候气流平稳。

T: 下面我们学习a的其他三个读音,这虽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是与学会了a的第一声就给我们大下个坚实的基础了。S:………

T: 看第二声的图形,它是一条上升的直线,表示音量不断加强。跟着我读。(教师手指黑板上画好的第二声,随着发音,手跟着线条向上划去。)

S:……

T: 观察第三声的图形,它中间是不是有个折。也就是音量先向下,然后再抬高。(教师手指黑板上画好的第三声,随着发音,手跟着线条先向下再向上划动。)S:……

T: 观察第四声的图形,它与第二声相反,是一条下降的直线,那么就表示音量向下减弱。

(教师手指黑板上画好的第四声,随着发音,手跟着线条先向下划。)

S:…….(四)小组练习,教师指导

将学生四个分为一组,每组发放a的声调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小组练习,互相学习。教师在教室中走动,指导发音。

(五)团队游戏,愉快学习

一列为一个团队,以团队为组进行知识友谊竞赛。游戏规则:每组队友依次读a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读错了由后一位同学纠正接着读,直到读对为止。完整读对四声为一个循环,再开始下一循环。最后,循环次数最多的为赢家。

(六)布置作业

课后复习a的四种声调读法。

《摇船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了解台湾民歌,丰富学生对民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喜爱民族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正确把握歌曲的各种情绪,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三:通过表演《摇船调》,了解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学习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歌曲的各种情绪。

教学难点 :体会附点音符、一字多音、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碰铃、钢琴。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儿歌《叮铃铃》感受一问一答)A : 教师:刚才那首儿歌的名字叫《叮铃铃》,是老师问,同学们答,我们用的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我们的对话,现在我们换一种形式,用歌声来进行一问一答,行吗?(演唱《叮铃铃》,再次体会歌曲中的一问一答)

B: 我们把这种一问一答的歌曲叫做对歌(再次用歌曲感受一问一答对歌形式)

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对歌《摇船调》(出示课件)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摇船调》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台湾)你对台湾了解多少?(观看台湾风光)

教师: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现在欣赏到的是日月潭,他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阿里山是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接下来看到的是台北101大厦。他现在是世界第二高楼。台北故宫博物馆„

现在,我们来听听台湾小朋友是怎么对歌的? A: 聆听歌曲。(问:为什么叫摇船调?请同学们从歌曲中找答案)

(问:那些地方像摇船?怎么摇的?

(学生反复练习衬词,注意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体会:“有力”的情绪)教师:海呀罗的嗨哟就好像有很多人在划船时发出的加油的声音,是一句衬词但是,如果少了他,歌曲就缺少了民歌的特点 要唱出“有力”的感觉,什么符号特别重要?(反复对比演唱,体会四分休止符的作用)

B: 复听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对歌情景,学生说出复听感受。(体会在船上唱歌时悠扬、飘动的感觉,感受音乐另一种情绪:“优美”)

C: 再听音乐,观察《摇船调》和《叮铃铃》演唱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叮铃铃》是一问一答,《摇船调》是先问后答,俩种形式都可以叫对歌。

学生分俩组一问一答练习。现在老师先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练习节奏)老师再用先问后答的方式进行(先问后答的方式反复练习节奏)学生再用先问后答的方式进行。

三:A:观察乐谱,比较乐句旋律特点,(找出前4乐句的异同,用对比的方法体会附点音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师:这些附点节奏非常重要,缺少这些节奏,歌曲就会变得平淡无味。

B: 观察结束句的变化(用谜语学习反复跳跃记号,体会俩个结束的不同感觉,)

四:听琴反复练唱,注意把握好各种情绪,(师生共同找出演唱中的缺点,反复练习)

五:拓展延伸,歌词创编 六: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好听的台湾民谣《摇船调》,知道它是一首先问后答对歌形式的歌.。台湾是我国的领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台湾现在还没有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我们和台湾只能隔海相望,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的歌曲中反复出现了一个词语—圆圆,这个词不但可以表示形状,还有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

初中音乐教案《叫卖调》 篇3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综合课《叫卖调》。本课选自义务教育北妇版艺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各行各业》。本课安排了三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叫卖调是民间风俗歌的一种,也可以算作是民间实用艺术的一种类型,在全国各地都有。叫卖的声调,与当地的语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结合教材和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自主学习过程的斧正以及情感的培养。学生将欣赏、学唱、模仿几种不同地方的叫卖调,感受其中的音乐元素,探究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后的叫卖调的艺术特色。再经过联系生活,回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场景的创编、表演等,体验市井生活情态,感受“艺术来源与生活,又高与生活”的真谛。具体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1)欣赏几种不同类型的叫卖调,感受其中的音乐元素和民俗风情。

(2)学唱叫卖调《磨剪子抢菜刀》、《卖茶叶鸡蛋》,在游戏中尝试进行叫卖调的创作。

3、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叫卖调。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赏法和表演法进行教学。听赏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需求的教学方法。而表演法则声像一体,形象性强,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叫卖调的特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叫卖行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情景导入课堂――模仿与分析叫卖声――感受与学唱叫卖调――创编叫卖调――拓展和提升叫卖调)。

(第一版块)情景导入课堂

我在课前把自己扮成卖馄炖的商贩形象。课堂伊始即模仿商贩的样子高声叫卖:“卖馄炖了,香喷喷、热腾腾的馄炖,两元一份,好吃不贵......”同时把学生当成南来北往的客人,招呼他们道:“先生,来一份馄炖吧,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

(设计意图:这种情景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进入买卖的角色。使课堂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睛和思维,从而为本节课开一个好头。)

(第二版块)模仿与分析叫卖声

1、学生模仿商贩叫卖

新课标明确指出:体验教学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商贩的感觉。

“同学们:你们谁愿意来试着扮演一回小商贩呢?”这时的同学们一定都跃跃欲试,再加上我及时的鼓励,他们肯定按捺不住想来尝试一下。于是我把随身行头交给学生,让他们扮成小商贩的样子,亲身体验做商贩的感觉。并会在他们叫卖的过程中适时提示他们:

①用怎样的声音叫卖可以更好地推销自己的商品?

②试着用家乡方言叫卖以上或者其它商品,会有怎样的体会和效果?

这里学生会随着我的提示把叫卖的声音变得高亢、上扬,也可能会有学生叫卖其它商品,恰好达到教学目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同学们试着叫卖过后,一定有一些切身体会需要表述。我及时给大家营造一个交流的机会:让同学们讨论并总结出叫卖声的特点。由此也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这一版块的第二环节的.教学:

2、分析叫卖声的特点

通过亲自体验“叫卖”,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叫卖声”的特点(板书――叫卖调:声音高亢、音调上扬、反复吆喝、方言特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模仿商贩叫卖,从中感受“叫卖声”的特点并对其做出概念性总结。达到“玩中学”的教学目的。)

(第三版块)感受与学唱叫卖调

在这个版块里我首先表演叫卖调“磨剪子来,抢菜刀”,然后提出问题:“这个声音跟刚才的吆喝声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这句‘吆喝声’有‘节奏’,有‘音高’,具备了‘音乐’的特点。”(我适时板书――节奏、音高,音乐特点)。接着出示课题《叫卖调》,并讲述它是中国民间风俗歌的一种音乐体裁。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叫卖调是否具备叫卖声的特点?叫卖声是否具备叫卖调的特点?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并作出总结:叫卖声不具备叫卖调的特点,而叫卖调除了具备叫卖声的特点以外,还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接下来,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些其他地区的叫卖调。“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其它地区的叫卖调,同时我们也验证一下刚才我们对叫卖调作出的结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叫卖调曲谱――卖茶叶鸡蛋;卖酒酿,我表演)。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叫卖调的学习和听赏之后,我引导同学们讨论并分析叫卖调的作用――招揽顾客,推销商品。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旨在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唱、听、看”等有效方法,让学生轻松学唱“叫卖调”。)

(第四版块)拓展

1、创编、表演叫卖调

新课标指出: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因此,在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后,我让同学们分成小组,自己尝试创编并表演叫卖调。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大胆创编,要敢于表现和表演。让他们在群体的互动中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得到运用和发挥。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叫卖调已经作为一种音乐形式,通过媒体广为传播。在这一环节当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播放宝宝金水、康师傅绿茶、王老吉等商品的广告音乐,让同学们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视听结合的片子感受现代化的“叫卖调”。

还有些叫卖调加入到流行音乐中,更增添了艺术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我还要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刘欢的《磨刀老头》,让同学们听听里面是否有自己熟悉的叫卖调(播放音乐),可以跟着音乐唱一唱。

3、欣赏歌曲《卖汤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叫卖调在北宋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还产生了另外一种形式――‘叫卖歌’。台湾民歌《卖汤圆》就是一首叫卖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卖汤圆》(播放音乐)。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设计意图:我设计本环节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感受“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五)总结

最后,让同学们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歌曲《摇船调》教案教学设计 篇4

1、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并表演划船动作的形式学习本课歌曲。

3、认识反复跳跃记号。

重点: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和附点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吉祥三宝》,学生进教室。

1、师:我们要开始今天的音乐课了,老师想问问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今天我们也来猜一个谜语!

谜面是:两头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就靠它。(打一物体)

生:船

教师出示---船的图片

2、师:那你们会摇船吗?(请个别学生做,全体学生一起学一学)

3、师:你们做的真好。(平时的观察真仔细!真棒!)

4、我们的小船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但在去之前,要接受一个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思考:如果想让我们的船划的又快,你们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有力度)

教师出示:嗨呀啰的嗨呦,嗨呀啰的嗨呦:‖

师:那我们就把口令加在里面,在划船的时候,试一试?听听谁的声音宏亮。

二、表演歌曲:

1、师:小船划呀划,终于划到了宝岛台湾。那我们去看看吧!

师:台湾的地理位置:它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东海南部。然后,欣赏到的是日月潭,他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阿里山是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接下来看到的是台北101大厦。他现在是世界第二高楼。508米。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馆,这是堂馆里的玉白菜和东坡肉。这是台湾小吃,有名的卤肉贩。而华西街观光夜市为台湾第一条国际级观光夜市。有各式各样美食,从现捞海鲜、台式小吃、面食、日式料理,一应俱全。而台湾小朋友还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听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谁还听到了不同的?谁的聆听能力更强?)------播放歌曲《摇船调》。

生:猜谜语、对歌(你听得真好,太仔细了。)

2、师:今天我们就和台湾小朋友一起来唱这首台湾民谣《摇船调》。

3、师:其实摇船调是小朋友一边摇船一边唱的歌曲叫摇船调

4、师: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歌词,并想一想从歌词当中你发现这首歌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生:先问后答

5、师: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听一听,在歌曲中,你觉得哪句歌词你很熟悉?------播放歌曲《摇船调》。

生:嗨呀啰的嗨呦,嗨呀啰的嗨呦。

师:这就是刚才我们接受挑战时说的口令。

6、师:跟琴的旋律,师生对唱学习第一段。教师唱前四句,学生唱后四句。

师:你们唱的真好。能自己试试吗。

7、师:你们觉得哪句你唱起来比较困难。

8、师:跟琴在心里默唱第二段歌词。

9、师:我们把第二段歌词唱一遍。

10、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结尾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分别来唱一唱。(跟琴唱)你发现第二个结尾这时候小船怎么样了?你把这种感觉来唱一唱。(引导延长感觉小船远去)

11、师:我们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12、师:接下来我们就采用先问后答的形式分组问答。我来分一下工,两组问?两组答?(看看那组唱的优美动听)

三、拓展延伸:“对歌”游戏。

师:瞧,台湾小朋友向我们喊话了:哎,来对歌啰!你们敢接受挑战么?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上小船对歌喽,老师一边划一边走,我停在谁的船边上谁就来唱歌,准备好了吗?

1、师;我们把船分成四艘,分别为少年号、火炬号、希望号、和谐号。记住:该谁演唱谁起立。(教师分别选出各组船夫,发船桨给他们。)

2、动作协调一致、歌声优美,表现力强。

四、创编歌词:接下来我们就用不同的谜语来创编不同的歌词,什么弯弯在呀在天边呀?什么弯弯在河边?什么弯弯街呀街上卖呀?什么弯弯在眼前?

生:月牙弯弯在呀在天边呀,小船弯弯在河边。香蕉弯弯街呀街上卖呀,睫毛弯弯在眼前。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四声调教案 篇6

三年级音乐第三单元2、《摇船调》教案、孙青芸

第二课时《摇船调》 教 学 目 标: 1.演唱《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等。 一、教学过程: 精彩2分钟展示:学生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生评价,师总结。 师生问好。 1、 欣赏《木偶的步态舞》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乐曲正以此描绘一个红眼黑面、毛发耸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2、学唱歌曲: 1、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二、创编: 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三、小结: 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 下课、音乐课礼式。

上一篇:教师成绩录入管理系统下一篇:小学生春季疾病预防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