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译文

2024-05-14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译文(通用3篇)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译文 篇1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译文

原文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译文:

宋王为了准备对齐作战,大兴土木,营建练兵场。这天,一位名叫癸的歌手,在工地放声歌唱。动人的歌声,使过往行人停下了脚步,留恋忘返;干活的人,精神振奋,忘记了疲倦。

宋王听说后,十分高兴,召见并赏赐了癸。癸对宋王说:“我的老师射稽唱歌的造诣比我深得多。”

于是,宋王召见射稽,命他在工地演唱。结果行人没有止步,劳动的人感到疲倦。 宋王大失所望,问癸说:“你的老师唱歌的`时候,行人不止步,干活的人感到疲倦,他唱得并不如你,为什么要称赞他呢?”癸回答说:“请大王检查一下我们俩唱歌的实际效果吧:我唱歌时,他们只筑了四板墙,而射稽唱歌时,却筑了八板墙:而且墙壁的坚固程度也不一样,我唱时所筑的墙,可以捅进五寸,而射稽唱时筑的,只能捅进二寸。”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译文 篇2

古语有一定的道理, 但并不是适应所有的对象, 也不是适应所有的时境。批评的药虽苦, 但作为教育者可以为之包“糖衣”, 温和友善地劝导教育, 学生面子上过得去, 感情上也接受得了, 自然有效果。学生做错了什么, 的确令人生气, 但为师者切记:克制, 冷静, 不要暴跳如雷, 大动肝火。要和风细雨,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让学生慢慢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学生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换言之, 他们的身心还很脆弱。因此, 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 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思考:面对学生的错误, 怎样运用批评的艺术和方法, 既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又要做到“良药并不苦口, 忠言其实顺耳”, 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心服口服呢?

一、变指责为引导, 让学生自己想象后果

学生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 是横加指责, 还是理解包容、加以引导?答案当然是后者。“知心姐姐”卢勤说:“成人能够包容孩子, 孩子就有胆识直面错误, 有胆识改正, 有胆识尝试新的事物。”一味的批评指责, 只会适得其反, 学生会因此不知所措, 进而产生自卑、自闭、甚至厌世心理。著名教育家任小艾也说过:“成人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想象事情的结果, 才能在教育中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变明知为不知, 宽以待人, 催人上进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教师应该铭记“宽容”这个词在学生身上的内涵。有观点认为, 小事不处理必有大事, 我以为对学生未必凡事都如此,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 在有些小事情上, 尤其是一些非原则的小事上, 要宽容, 也就是明知却不知, 不作批评, 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科代表张某时间观念很强, 虽然家离校较远, 但从未迟到过, 有一天却迟到了。按班级常规, 班主任要在晨会课里点名批评。但我并没有这样做。一下课, 他就主动来到办公室, 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 你忘了点名批评我了。”我微笑着答道:“哦, 我忘了,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 你是从不迟到的。”这种明知却故作不知的“糊涂”, 是我精心设计的一招, 是催人改正、激人上进、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一味良药。

三、变检讨为思考, 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我常用的做法是让他们写心理说明书, 因为写检讨书是教师以命令的口吻让学生承认错误, 学生表面上屈从于教师的压力, 但内心有一种压抑感, 总认为是教师跟自己过不去, 越写越恨教师, 认识不到错误的根源, 结果往往是口是心非。而写说明书则不同, 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 学生自己从内心深处深挖错误的根源, 通过对错误行为过程的心理活动的仔细描写、说明, 观察自我, 辩证地分析自我, 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从而自觉地认识错误、改正缺点。这比写检讨书、简单说教更有效。

四、变唠叨为有的放矢

在多次问卷调查“你最喜欢的老师类型”中, 95%以上的学生认为宽松活跃型为最好, 几乎没有学生选择关心唠叨型。这有力地说明学生讨厌教师无缘无故地唠叨, 即使是关心的。那么教师如果选择了唠叨, 就意味着要从心理上和学生对立。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 好多问题都不会想得很透彻。因此, 明智的老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 他会选择适当的时候,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恰当地进行发自肺腑的谈心, 聪明的学生便会心领神会,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批评的艺术是班主任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 以唤起他们的警觉, 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 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 提高觉悟, 提高思想素质, 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 从而少犯错误。换句话说, 批评是为了不批评。要达到这种境界, 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批评的艺术。

赞可夫说: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班主任如果还是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 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 增加今后教育、转变的难度。相反, 恰如其分的批评, 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 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从而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 怎样才能使批评恰如其分便显得尤为重要。曲径可幽深, 人际需要耿直, 但更需要婉曲, 学生需要指点纠正错误, 但更需要触一发而动全身。如何使“良药”不再“苦口”, 使“忠言”也很“顺耳”, 这是我做学生工作时经常思考的问题, 也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做好学生工作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与学生沟通是一个辩证、灵活、复杂、多样的过程, 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万分的耐心, 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应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 努力增强与差生沟通的艺术性, 使“良言不再苦口, 忠言也能顺耳”。

“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篇3

批评是教师针对学生的某些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用来触动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改正缺点错误。它是一剂良药,有利于病。但是如果太苦口,即使它的药效再好,服药的人也会有所抵触。“良药”如果有了糖衣,就不“苦口”,“忠言”也不会“逆耳”了。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掌握恰当的批评艺术,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批评,使其知错,认错,改错,他们才能健康成长。

一、 批评与赏识教育相结合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如果我们过多地运用批评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是不理想的。教师应该有伯乐的眼光,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能否用赏识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

美国著名的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幼时是一个淘气的“野孩子”,差点误入了黑社会。他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曾被用多种方法惩罚。有一次,他搞恶作剧,让一个女同学坐空,结果跌伤在地。他本以为这次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惩罚了,可是他的凯瑟林老师给女孩包扎好了伤口,就笑着走到了他跟前说:“听说你很会演戏,那么,既然你犯了错误,我就罚你演一场戏来给大家道歉吧。”弗里曼将信将疑地给大家演起了他在剧场里看过的片段,他演得很成功,也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就连那个被他欺负的女孩,此刻也开心地原谅了他,而他自己,却悔恨地哭了。因为,他长这么大,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为他鼓掌,更没有一位老师能像凯瑟林那样,用演戏的方法来批评他。后来经过努力,他不仅进入了百老汇,还冲进了好莱坞,获得多个奥斯卡奖项,成为出色的演员。

正是凯瑟林老师的批评艺术,雕琢了弗里曼,陶冶了弗里曼,激发了他灵魂深处的自省和自救,让他在自我悔悟中得到升华,才有他后来的成就。所以,批评如果能够与赏识教育互相融合、渗透,它会更有教育价值。

二、 批评学生语言要幽默诙谐

教师在全班公开批评某种不良现象是常有的事,但要注意语言形式的选择。在批评中,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给犯错的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班主任对班上学生吸烟的现象进行了公开的批评: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吸烟的好处。吸烟的好处至少有四:一则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可以引起深夜剧咳,小偷怎敢上门?二则节省衣料。咳的时间一长,最终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则可以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惟妙惟肖,用不着化妆了。四则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水远也别想老了。这样的批评方式语言幽默并能让人警醒。

三、 批评学生要尊重人格,忌贴负面标签

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每一句粗暴的训斥,可能将他们脆弱的尊严打得粉碎、让他们无地自容。教师对学生应充满爱心。陶行知先生主张,对学生应充满“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以宽广的胸怀面向学生,给学生多一点关心和爱护,少一点挑剔和挖苦;多一些尊重和指导,少一点批评和训斥。所以,我们不应该给学生贴上负面的标签,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学生吼着“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你是烂泥扶不上墙”,给学生贴这样的标签,他们只能自暴自弃了。时间长了,这些学生就真的成了所说的“笨蛋”了。所以,教师必须力戒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目标激励性言语,对学生多贴正向标签。

四、 批评学生要循循善诱,和风细雨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它轻轻地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批评学生也一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要批评一位打同学的男学生时,发现他早已经在办公室前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接着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批评要用循循善诱的话语,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并且通过可以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来改正错误。

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怒对学生拍桌、打椅,甚至体罚,会使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而使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宽容处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 批评学生应攻心为上,巧留空白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和个性差异,学生犯错的原因也不相同。所以,批评也应因人而异、因事制宜,对症下药。对待犯错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攻心为上。

魏书生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很注重运用“攻心术”,学生犯错误,他不是训斥、整治,而是以导师之情和民主、平等的态度让学生写心理活动的“说明书”、“心理病历”,以此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学生犯错误后,通过自我反思,对准病历,把自己犯错的病因、症状、治疗的对策想清楚,从而痛改前非。魏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批评之后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是相当有特色的批评艺术。

六、 批评学生注意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批评就像做菜时的盐,不可缺少,但是放得太多却让人皱眉,适度、适时才是最好的。

据说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的募捐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掏出自己所有的钱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牧师长篇演讲终于结束了,开始募捐,马克·吐温非常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心理或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种超限效应在我们的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评完后,过了一会,又觉得意犹未尽,又重复批评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使学生极为不耐烦,讨厌至极。由此可见,教师运用批评不能过度超量,应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这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批评的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教育者在批评学生时也能像制药师那样,给“病人”研制出“可口”的“良药”,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必能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科粤版四年级科学教案下一篇:村网格员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