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2024-09-28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精选10篇)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1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情况。方法:选取该院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名。对研究组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对参照组学生予以常规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研究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两项成绩考核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学生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基础护理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14-0264-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缺一不可[1]。基础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人员要学习的重点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护理学课程将护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共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次实验选取66名护理班学生,对其中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现将实验数据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级护理班66名学生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所有学生均为女生。其中研究组年龄16~21岁,平均(18.5±1.2)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25.5±13.5)分;参照组年龄16~19岁,平均(17.5±1.1)岁,高考平均分数为(331.3±17.5)分。对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如平均年龄、高考平均分数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教学方法对参照组的33名学生予以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讲授所要学习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1.2.2研究组教学方法对研究组的33名学生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学校要聘请相关的护理专业人员,教师向专业人员介绍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以及目前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规划等,随即护理专业人员要与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计划的设定,将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针对不同学生予以合理分配,使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相融合[2]。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将整个护理内容分成五部分,其中有生活护理部分、用药护理部分,同时还包括入院护理部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出院护理部分,在此基础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专项护理部分[3]。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专业护理人员共同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将护理实践操作内容与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最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3成绩考核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护理课程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学生的教学实验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指标和实践操作考核指标均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护理课程理论知识成绩考核

对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研究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78.96±11.03)分]考核明显优于参照组[(56.23±10.15)分,t=8.7111,P<0.05)]。

2.2基础护理课程实践操作成绩考核

两组学生予以不同方法进行基础护理课程教学,对两组学生的静脉输液实践操作进行考核,研究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基础护理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属于填鸭式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是将课本知识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等相互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实际护理操作技能,并且对自己未来工作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柴翠萍,王兰芝.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8(5):58-60.

[2]陶巍巍,丁淑贞,孙雪洁等.以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讨提高护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4):1043-1046.

[3]谢晓芳.在护理学专业临床课程改革中开展综合性实训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32(22):114-116.

[4]朱晓琴.浅谈基于任务引领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5,(26):86.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2

1 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护理教育对象层次的转移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 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的教育模式逐渐取代了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护理学基础教学也从传统教学中的以培养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发展能力及素质相结合的教学观[1]。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学做一体化”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校内模拟实训室或者校外实习医院, 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只是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对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好处。实践结果表明,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 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在高职教育中推广[2]。

2 组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办好高职院校最关键的条件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因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3]。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 为遵循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 教师团队建设要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大量聘请护理行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逐步形成实训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4]。

(2) 从医院引进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教师, 基本条件是35岁以下者应具有硕士学位、中级职称;45岁以下者应具有学士学位、副高级职称。

(3) 走出去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医院顶岗实践, 将青年教师分期分批送到医院进修, 使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积累临床经验, 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工学结合, 使其加强与行业的联系, 及时了解与掌握现代护理新技术、新知识、新观点。

(4) 请进来培训。为教师提供短期培训与学习临床新业务的机会。通过请校外护理专家、职业教育专家来学校办讲座, 送教师参加各类护理业务学习班, 参加院校合作单位开办的护理新业务培训班等措施, 快速、有效地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拓宽教师的知识面, 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3 重构课程体系

首先, 在对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与临床护理专家、职教专家共同研讨, 按必需、够用原则, 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及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要求, 确定护理学基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然后, 根据护理工作过程编排模块内容, 使各种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力求学生的学习顺序与工作顺序一致,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护理工作的流程有整体性、系统化的认识。

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庄华英[5]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分为医院环境管理、患者入院护理、患者生活照顾、患者治疗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出院患者护理7个项目共31个任务。通过案例或情景导入工作任务, 每个任务中有多个单项能力训练任务, 每个项目教学完成后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和技能竞赛或考试。

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利华、王丽华[6]对护理学基础的要求设计了18个项目共60项任务。每个项目均以临床案例作为引导, 通过案例分析引出该项目的工作任务, 并对任务进行分解和设计, 用工作任务导入具体的操作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 最后引入一些前沿知识。项目任务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展开, 每个技能项目都有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 有示范化的统一模式。这样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又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应变能力。

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雷巍娥[7]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划分为七大模块, 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划分为:入、出院护理, 基本生活护理, 医院感染控制, 饮食与排泄护理, 药疗技术, 病情观察与抢救技术, 护理文件记录。以模块为单位设计项目任务、工作标准、课时计划及考试考核方法与标准。

4 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根据不同课程及教学内容, 探索采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全真或仿真实训教学法等不同教学方法。

(1) PBL教学法。此教学法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院校公认的一种方法, 它得到了WHO (世界卫生组织) 及世界医学教育学会等国际性机构的高度评价[8]。其特点是:教师不再唱“独角戏”, 摒弃了“满堂灌”, 鼓励学生提问题;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表明, PBL教学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

(2) 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选择典型的案例, 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场景中,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讲授型课堂教学常利用案例展开知识点, 实训型课堂教学常引入案例创设临床情境。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并有利于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质量[10]。

(3) 情景教学法。为使教学能贴近临床, 在教学中常设置各种常见病, 急、危症病例情景, 让学生分组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并在教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既可使学生熟练运用各种操作技术, 强化整体护理观念,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11]。

(4) 角色扮演教学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通常由教师设置一定的场景和病例, 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昏迷患者口腔护理”的操作部分, 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家属、医生, 使学生有机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体验不同角色的真实感受, 锻炼了学生胆量,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应变能力等[12]。

(5) 全真或仿真实训教学法。依托“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采用全真或仿真实训教学法, 此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充分体验护士和患者的角色, 又能增强实训效果, 还能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 并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13]。

(2)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一体化”教学、课间见习、临床实习、开展第二课堂等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应用广泛。

(1)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的研制和软件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 这需要授课教师前期做大量准备工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优点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手、眼、耳、脑并用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 网络教学。大量的护理技能操作单凭教师的课堂讲授及有限的实验课操作练习, 学生很难掌握。而网络教学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理论讲解中穿插视频, 形成一个整体, 可以使学生对每项操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加深了理解。不仅如此,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条件下, 反复观看录像, 熟悉操作过程, 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护理操作, 也提高了学习效率[14]。此外, 还可利用网络教学的交互功能, 及时发布教、学、研、考等相关信息, 利用其“咨询平台”功能实现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让“教”与“学”能真正利用此平台实现同步。

(3) “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 即将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 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 达到理论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15]。

在护理学基础药物过敏试验的教学中, 我们将药物过敏的理论知识与药物抽吸、皮内注射等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将讲授与操作训练教学形式“一体化”;将教室与实训场地设置于“一体化”实训室;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药物过敏试验的教学任务, 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4) 课间见习、临床实习。利用部分教学时间及周末、假期, 进入附属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情境学习, 熟悉医院环境, 掌握职业工作任务和内容, 协助临床带教教师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护理操作等。这样既可消除学生对医院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的陌生感, 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16]。

(5) 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结合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 主要设计了护理学基础课程课件比赛、操作技能大赛、实验素材设计活动、专题设计活动、护理病案收集活动、“我眼中的护理”摄影活动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17]。组建学生小组和教师小组, 参与各项活动的评定, 学生小组由学生班干部和学生会成员组成, 负责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并将其归类, 进行初评;教师小组由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组成, 负责对活动成果进行复评, 并评出相应的奖项。

5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5.1 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 都在新建“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实训室的整体建设贴近临床, 布局仿真医院病区环境, 采用全真实训设备, 实训项目、流程的设置都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 这样有利于实训教学与临床工作无缝对接。实训室内安装多媒体, 配备音响、触摸屏、跟踪投影仪、可移动折叠椅等设备, 教师在操作演示的同时结合理论内容讲解, 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提高听课效果[16]。

为加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除课堂学习之外, 我们把实训室全天候开放, 实行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的制度, 让学生利用课间及晚自习时间进行课堂实践练习和课后实践练习;在校外, 我院和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建立实习基地, 让学生到医院见习、实习, 了解护士的护理工作过程, 强化操作技能, 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5.2 建立和共享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网站

(1) 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网站, 通过网络教学互动, 拓宽教学空间, 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在线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在线学习、在线测试,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 我院2003年至2010年共评出护理学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 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这7门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源已放上网并免费开放, 大大缓解了护理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护理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全程服务, 为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6 多元化教学评价[18]

(1) 评价的职业导向性。将学业评价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挂钩, 使学业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2)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不仅涉及高职院校中的任课教师与学生, 还涉及医院医生、护士、患者等, 评价主体由原来的一元评价变成了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既体现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评价的社会性, 凸显出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民主性与客观性。

(3) 评价内容的多面性。除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之外, 更侧重考核其职业能力, 同时还注重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与反思能力, 这体现出评价内容的多面性。

(4)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改变传统学业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重书面测试轻实践操作以及“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 运用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多样的评价方式方法。

(5) 评价环节的多重性。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 增加了教学环节, 相应也增加了评价环节。评价环节的多重性使多元学业评价模式较之传统学业评价模式更为客观、全面。同时, 充分利用学业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鉴定、反馈等功能, 规范相关教学过程, 发挥学业评价的积极作用。

7 结语

改革护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 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 在课改的执行过程中, 还面临着一些有待进一步讨论解决的问题。例如, 为实现护理的“一体化”教学, 如何建设完善的“一体化”实训室, 还是一个需要逐渐探索的过程。在实施多元化评价的过程中, 因为评价的主体众多, 评价内容全面, 评价方式多样, 很难全面执行。此外, 由于高职院校不断扩招, 每一届的平行班级大约有十几二十个, 如果都依照课改的工作流程进行模块化教学, 教务处是无法排课的, 因为不可能同时有那么多教学资源和教师。

摘要:综述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改革现状, 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希望能为今后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时间长、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约90%的患者处理由护士完成。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减轻患者以及自身伤害所采取的措施。护理安全教育是护生培养的必要内容。本次研究探讨基于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对策。

一、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护理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护士与患方人身安全。医疗安全问题关系人类的健康发展,有报道显示,护士职业伤害率较高,一线临床护士针刺发生率高达68%~84%,污染针刺伤率达到78%~80%,年人均刺伤2~3次,手术室、治疗室甚至达到100%。另外,约3.5%~16.6%的住院患者接受过不恰当治疗,约1/10的患者受过不当医疗操作的伤害。在我国医疗纠纷年索赔总额约5~6亿元。安全是人类基本需要,是护理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调查显示,6~7成的医疗安全差错发生在护士身上,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管理的核心便是管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构建安全文化是开展安全管理的关键。

2.护理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过去,国外许多卫生机构开展了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包括互联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安全护理教育等,编制了大量的用于护士的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在我国,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工作方兴未艾。新入职的护士是不安全事件的高危人群,入职后开展的安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护士熟悉临床活动,影响工作效率。在校内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正当其时,护生有充足的精力与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外界压力相对较小,学习效率高。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校园安全教育水平欠佳,特别是中专职业院校安全培训水平更低。

3.护生安全意识不足。我国在校护生护理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知识面狭窄,沟通能力不足;礼仪缺失。

二、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1.规范教师选拔。安全教育观念的培养与教师水平密切相关。护生初入校园或参加实习,充满新鲜好奇,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患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并能够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技巧等进行风险管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安全。

2.强化法律意识教学。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实习护生是事故的高发群体,应重点培训,强化法律意识教学。在入门前,加强岗前培训关,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报纸、网络等媒体案例报道,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案例,将法规法律融入教学中,让护生理论结合实际。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如知情权、隐私保护权、医疗安全相关规定等。

3.增加礼仪培训。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文明语言、规范举止、仪表整洁意识,并加强护理美学知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护生尽量向理想的状态靠近。学校可开设礼仪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将课程与化妆学等结合起来,吸引护生的兴趣。

4.注重操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护生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较困难,大部分护士在操作中只会就事论事,不会变通,语言不委婉。因此应注意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编写《操作前沟通交流与评估》等教材,强化学习。

5.注重院内感染知识教学。护士行为直接影响感染风险,因此,医院感染是护理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护理过程中感染防控方法多而杂,所以应制订学习内容,包括洗手制度、针刺伤预防等。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的工作精神。

三、小结

总之,护理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基础护理学的始终,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注重法律意识、礼仪培训、操作与沟通能力和院内感染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1]肖光秀,张卫萍,何芸.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2):3489-3491.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4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范畴包括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是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任务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指导下,使护生具有较好的护理学基本理论以及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应用护理学基础知识与技术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者也对护理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

作 者:郑蔚颖 王红红 作者单位:郑蔚颖(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系)

王红红(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

管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心得 篇5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管理在这个社会的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体现出管理,从个人、家庭、国家、世界都可体现出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中都存在着管理的智慧,管理也在生活得到非常好的体现。

管理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感觉到哪里都有管理的存在,因此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学会怎么样去运用管理,使它成为我们一个助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管理学的道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太注意罢了,从而使它从我们身边飘过。其实管理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从生活中学管理,在管理中品生活”。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多些留意,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场合来运用我们所学到管理知识、锻炼我们的管理技能和技巧。

(1)管理学在日常的生活是非常实用的,不管你现在或是将来做什么的都不离不开这个学科,想利用这次选修课的机会学一学这管理学的基础,为现在和以后更好的管理人事物。首先说说我对管理学这门学科的一点点见解。管理学的含义:A、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B、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C、管理要通过组织中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组织的目标。D、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它是一个组织的“器官”,是为组织服务的。管理的特征:A、人本性。B、复杂性。C、科学性。D、间接性。F、经济性。管理的几个方面: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和创新。

(2)管理学分为七章,主要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部分组成,这四大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它们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3)通过这个一个学期的学习,多少有了一些自己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学习了这个管理学感觉到这门学科涉及到的面是非常广泛的,我认为对于有效的管理,它不是一死不变的一个固定模式,它讲究的就是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吧,对于不同的事与物,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在各种的解决方法中都不会离开它那的管理理念,最终通过最有效、最节约,又或是最易实现的办法来使效率或利益最大化。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 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和自理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理论影响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管它从事着怎样的工作,不管所处的社会地位如何等等。日常生活中管理理论的例子有好多,如在我们的宿舍中,怎样去处理宿友之间的误会,怎样去和同学们交往等等。

(4)管理与大家都是息息相关的,小到家庭,大到国家。管理不等同于控制,它是对你所作怕为进行一种适当的安排。每个月我从父母那里拿到的生活费虽不算是很多钱,但是没有管理好的话,这些生活用的钱就不知道花在什么地方了,而且很有可能还远远不够用,有句话说的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也就是这个道理吧,自己的钱也要管理,才能使有限的生活费花在比较多的有用之处。现在整个社会中都充斥着烦燥不安的情绪,作为大学生的一员,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一个人在做事情效率及生活的幸福感,再者我们都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人,作为一个即将出去工作的大学生,理应用好的情绪去处理面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不懂的如何得管理自己,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如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的人想不开选择了这条死亡的道路,其实这些又是何必的呢,有什么有这么难的经受呢,就算真的有这么的难也不至于这样选择这个死路来所谓的逃脱现实。其实我们现在应该过得是很幸福的,因为最起码我们能够管理好自己,使自己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5)对我来说,大学是有很多课余时间让你去打发的,这就要求一个人的要会管理的行为,合理的利用那课余时间,不让自己陷入无生活目标的行列中,使自己的生活精彩些,但对我来说这个现在还不能完全的做到,毕竟自己还有好多有待提高的地方。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而管理好时间就能算是另一类别样储蓄钱的方式吧,但是这个好像大家都知道,这也包括我自己在内。而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做好时间的管理不公意味着丰厚的经济利益,更能令自己的学习突飞猛进,达到甚至超过自己当初所要求的那个高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浪费时间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办事拖拉、打游戏、睡懒觉、长时间的聊 2 天等等。对于能更好地适应以后工作的压力和外间的竞争环境的激烈状况,在学校里学会有效地管理时间对我们每个在校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自我理解,管理好时间就要保持住中心,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同时进行几件事,特别是比较繁重的事;在一个时间段里只有一个目标,不要出现好几个目标,这样很容易使迷失找不到方向感。在管理个人的课余时间过程中应注意这几点:A、每一天都把要做的事罗列出来,对它进行在重要性及优先完成性这两点上进行排列,预想一下要做这件事应该怎么样,会遇到怎么样的问题,遇到问题应该怎么样,每周每月以此类推。B、有了目标就马上就做,不要说到了什么时候再去做,只有这样马上就付之于行动,才能不会养成“等候好情绪”。C、要学会说不,不要那么的固执不到结束死都不罢休,毕竟计划在很多的时候是赶不上变化的,因为变化是时刻发生着的,而计划是某一时间定下来的;要学会限制时间,不仅是对于自己,也是给别人,不要被告无聊的人和无关重要的事情缠住,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不要将整块的时间拆散。一个人只有学会说“不”,他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同时也要避开高峰,如避免在高峰戎乘车、购物、进餐,可以节省许多时间。D、时间价值观念,对待时间要像对待经营一样,时刻要有一个时间价值观念,注重时间的成本,使时间产出最大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好把握大学的思念时光。

(6)那么如何的才能使管理发挥其的最佳效益呢?从社会的发展史就能看得出来,管理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着发展。老师说过“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介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这句话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属于构成管理学的不一部分,只是有的人在这方面占的分量大些,有的占的分量小些,而生活中常常听到或是见到管理大师也是从这些人中逐渐地发展过来的,所以不要以为只有他们才能达到这个高度。那些管理大师都是从实践中产生了理论总结的冲动并通过他们自己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的研究,把研究出来的成果用在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上。在现如今,世界发生了大的变化,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错综复杂,而最常见的就是心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现在我们国家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事情。这要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的步伐,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这些都要用到管理学的知识,用这个知识去指导我们的改革 3 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

在这个学期中虽不能说学到了好多好多的东西,但至少是有小进步吧。而对于这门选修课来说,由于这门课是我的选修课来的,所以自己花费的时间就没有了自己所修的专业课那么多了,只是大概的了解了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等等。自我感觉这门课还是蛮不错的,因为在这个社会中要用到管理学知识的地方非常多,而学好它了可以为自己在事业上或上个人的价值的体现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吧。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篇6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课程代码:0210039

学时:64(理论32,实践32)

学分:4

开课学期:1

适用专业:营销与策划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一、实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的是:

1.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2.培养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沟通与激励的能力、控制与管理创新的能力。

3.具体技能:通过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及课时

1.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者角色扮演,管理者职责与素质。(2课时)

2.组建模拟公司。(4课时)

3.编制活动策划书。(4课时)

4.设计组织结构。(4课时)

5.模拟企业招聘。(4课时)

6.模拟决策。(2课时)

7.模拟就职演说(4课时)

8.模拟实地交际与沟通(4课时)

8.制定目标管理方案。(4课时)

三、实训方法与手段

综合实训课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学生分组在学校或企业进行综合实训。通过企业参观、实验、现场讨论、交流、现场会、现场讲解、现场报告会等方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企业管理人员、营销师、业务人员等进行教学,学校教师进行全程辅导、管理。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 %,形式有:出勤、课堂反馈、课后反馈。

2.实训成绩占20 %,形式有:实训记录,实训报告和实训效果评价。

3.考试成绩占60 %,形式有:试卷考试。

五、参考书目

1.《管理学实训》.单凤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7

1 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缺陷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学校大多自行制定各自的课程标准。以《护理学基础》教材为例, 当前教材体系日益完善, 种类繁多, 很多院校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教材, 教材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1.1.1 不同层次教材内容雷同不同院校选择的教材多不相同, 甚至有些院校高职和中职选用的教材一样。以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两个版本为例 (见表1) , 可以看出中职版书名为《护理学基础》, 高职版书名为《基础护理学》, 通过对比发现同一出版社中、高职教材章节内容重复率在90%以上, 高职版比中职版均多出一个“休息与活动”章节, 其他章节均一致。其中河南科技出版社的两版教材, 某些章节内容高职版不如中职版丰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高职版每个章节比中职版多出一些临床新进展, 但总体来看差异很小, 对于对口升学学生而言差异几乎为零。

1.1.2 教材知识点表述不一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完善, 知识点的细化, 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 难度增加, 知识点表述的一致性对护生十分重要。然而当前有些同类不同层次教材知识点表述不一, 学生易混淆考试内容, 影响其通过率。比如保留灌肠插入肛管的深度, 本科、高职教材中插入深度为15~20cm, 但中职教材中深度为10~15 cm。

1.2 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我院高职生源包含普通高考生和对口升学学生, 这两类学生基础完全不一样, 高考生文化课基础较强, 而专业技能为零;对口升学学生通过3 年的中职教育, 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 (已完成8 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 。调查发现, 对口升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技能操作内容重复, 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 尤其是对口升学考取本校的学生, 面对同样的教师、几乎同样的教材以及同样的授课方式, 不但不能获得新的专业技能, 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学习积极性下降, 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削弱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3 中职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

根据2010 年7 月1 日实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 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家教育和卫生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 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 包括8 个月临床实习并取得学历证书, 即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由于中职护生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较薄弱,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 影响了其就业率。

2 对策

(1) 面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同样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是不可行的, 要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定要出台统一的标准来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中高职课程情况, 区别对待中职对口升学和普通高考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护理学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用型操作技能, 因此该课程中高职衔接中最重要的就是专业技能的衔接。因此, 对于普通高考学生来讲要利用其良好的学习能力, 增加基础护理技能操作, 比如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并配备辅导教师;而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对口升学学生, 应该增加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对于一些临床上不常用的操作或者与临床脱节的操作可以考虑减少课时或者采用视频观看方法, 比如铺床法、床上洗头擦浴、临终护理等;而对于一些临床上常用的操作, 如注射法、无菌技术、氧气吸入法、体温单绘制等, 应增加练习学时[1]。

(2) 高职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 是中职教育的拓展和提升, 这就要求高职课程设置以中职课程为基础, 尽量避免课程重复, 并体现操作技能方面的延伸和提升。有调查显示, 中职生容易学会操作性强的课程如护理学基础[2], 尤其是经过临床实习之后更是对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法难以提起兴趣,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改革示教方法, 使之与临床接轨。比如现在临床上很多都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体现, 不能一味按照传统步骤来教学。因此, 教师应利用假期多接触临床, 以更新示教手法。

(3) 护理中高职衔接本质上是技能的衔接, 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目前是所有护生不分学历、等级统一考取一样的资格证书, 医院对护士大多采用平台式管理, 不分学历、职务、职称均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 没有明确分工, 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有研究显示, 护士对层级管理持认同态度, 赞同护士分层使用[3]。可以借鉴英、美等国对于护士进行等级划分的方式, 科学设置护士等级、工作范围、任职标准等, 实施动态岗位管理, 科学绩效考评, 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4]。比如, 中职护理教育培养初级护理技能, 学生毕业后考取对应的初级护理员资格证书;高职护理教育培养高级护理技能, 学生毕业后考取对应的高级护理员资格证书。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行业部门配合, 构建科学的资格考试体系, 保障中高职的顺畅衔接。

参考文献

[1]杨彩先, 李霞, 金卫萍.护理学基础操作临床应用情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9) :138.

[2]邵晋萍, 李志英.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8) :135-137.

[3]褚彦香, 王霞, 杜杏利, 等.护理人员对分层管理的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19) :59-60.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06-01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帮助学生得到和提高经验,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对现有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个主题,确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贯穿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应用,突出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整体性。下面就我校加强《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详述如下:

一、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1、完善实验教学硬件

我校在原有的中心实验室基础之上专门设立了基础护理实验室,目前具有一个示教室、一个准备室、四个实验室,更好地满足了《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需要。近年来,我们顺应护理学的发展,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如呼吸机、吸引器、中心供氧装置、CPR技术训练模拟设备等,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完善实验操作规程

我们坚持采取“课前讨论,课后思考”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将校本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重新整理并出版,严格规范了实验课各项技术操作,严把《基础护理学》操作关。

二、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

1、我们大胆创新,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实验操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分组练习,然后开展“小组竞赛”,最后分组讲评,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兴趣。

课后实验室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同学们在班内开展竞赛活动选拔操作能手,并在班内给予奖励。另外,我校每年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这些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并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气氛,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我校教师不断改进《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来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置实验项目,以案例形式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融入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和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配合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应变能力。新鲜有趣的情景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我们始终坚持把“护理程序”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护理实验教学始终

在临床见习中,让学生自己接触病人,通过沟通交流采集病史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以完善和确定护理措施。这种按临床特点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与临床带教教师及时沟通,统一观点和思想认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处于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雁.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1.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9

目的:增加高职高专护生的实践动手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总结福建省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近三年来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改进方法,并列表比较这几年学生的护理操作成绩.结果:经过3年的实践,实验教学质量呈上升并稳定趋势.结论:合理的、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作 者:颜小芬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福建,漳州,363000 刊 名:吉林医学 英文刊名:JILIN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 30(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基础护理   实验教学   改革  

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10

许元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就业,为改革的终极目标;按照不同专业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能力本位观念指导下,实施“模块式”考核,从中树立科学考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职教育 基础课程 考核评价 改革

Research on The Appraisal Reform about Basic Curriculum Inspe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Yuan

(Teaching Office,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 Zhejiang)

Abstract: The appraisal about basic curriculum inspection, must aim at training high-quality skilled and talented person, and promoting employment;According to different specialized request, take “essential, sufficient” as the principle;Under ability standard idea instruction, implement “module type” inspection, set up scientific inspection idea, cultivate innovative spirit and competitive spirit, and stimulate students’ creative thought and studying interest.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asic curriculum;inspection appraisal;reform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教育理念逐渐形成,诸如素质教育、能力本位教育、工学结合等等。与之对应的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三是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又切实可行,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能力本位”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基础课程的考评,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制度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由于其导向功能发生偏差,考试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考试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忽略了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考试制度不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考试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期末(期中)的一二次考试决定学生学习成绩,考试方式固定,现行的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考试计分方式不科学,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百分制,教师阅卷只注重判分,不重视对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及改进教学,使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能力。(3)考试内容陈腐,重知识轻能力,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考试内容偏窄,侧重教材和课堂笔记,只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并寄希望于教师考前划重点,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降低。(4)考试题型不合理,被限定在有限的传统题型范围内,不能以合适形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限制了考试内容及形式设计上的创新,在大多数考试中,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比例收稿日期:2008-06-06

作者简介:许元(1963-),女,浙江东阳人,本科,副教授。

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5)试题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风建设,试题的质量决定考试的质量,高质量的试题是实行高质量考试的前提。试题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四项: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其中最重要的是难度和区分度,以便测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同时,应能区别出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亦即能测出每个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差异。然而,现时的情况却并非如此。(6)教师自由空间小,不利于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考”,高职基础课程教育的目的除传授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优良素质。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然而,现行的考试制度对此却有很多限制。教学大纲对教师的限制。同一门课程由若干不同教师授课,要求一套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试卷,导致教师授课没有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特色的发挥。统一考试、单一考试的限制。高校的考试一般都采取期末(期中)一次考试并且采用一套试卷。这种做法一是限制了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二是试卷设计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很大限制。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考试题目。不同能力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应对应不同的题目,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各种不同能力。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要有创新精神,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我们从2005年第一学期开始,首先在思政教研室、语文教研室、数学教研室对基础课的考核评价进行改革试点。通过这几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收获颇大,感受挺深,效果比较好。1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就业,为改革的终极目标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类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具体化为:培养高素质的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培养突出了三点:一是高素质,二是相应专业一技之长(应用型一线人才),三是高技能。高素质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是诚信、敬业。业务能力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就业、创业的实际本领。社会主义事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素质为本,所以培养人才必须把高素质放在首位。在思想政治课考试考核评价中,我们主要的方法有:(1)基本理论水平测试。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理论测试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撰写论文、讨论会和评阅作业、心得体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在我们问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最好方式”一项的调查中,学生选闭卷考试的占3%,写论文的占26%,开卷考试的占58%,其他的占13%。半数以上学生选择了开卷考试,1/4的学生选择了写论文。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有助于学生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内化并提升为自身的基本素质内涵、行为习惯,也比较能使学生更多地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问题,从而促使其了解本地区、本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在职业领域的发展打下一定基础。(2)辅导员班主任考核。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支主体队伍之一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侧重学生的思想辅导和日常管理与服务,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辅导员、班主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沟通信息,交流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和考评工作。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日常表现就是很好的社会实践。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绩的评定与辅导员班主任平时掌握的学生在学校内的“社会实践”表现相结合,尤其是与我院从严管理,开展“四想四对照”活动中的表现相结合,效果很好。(3)学生自我考核。学生自我考核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主观部分由每位学生按比例自己评分以达到“日省吾身”,促使其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目的。客观部分由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对本班同学在学院、分院、班级和寝室中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情况予以考评。这样,主观考评和客观考评相结合,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学生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也才能激发起其今后爱岗敬业的热情。(4)实践实习考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与其他高等教育不同的特性,突出的就是强调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次数,仅学生的实习就有“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第一线”,深入到建筑工地、厂矿企业、商场,深入到田间地头锻炼和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考核要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课程实习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发放和填写“社会实践实习情况考核评价表”等方式,请实践单位和带队实习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和实际应用情况予以评定,并记入学业总成绩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与其他基础课、专业课的性质有很大区别,对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进行简单地补考,工作太简单了。我们想得到的绝不是高职学生对理论的记忆水平,更需要得到他们真实的思想状态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数的多少其实意义并不大,采用相对模糊的办法,用优、良、中、及格、差的记载方法更能反映学生学习领会的真实状况。

要准确反映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对课程内容的衔接与整合,改进对学生的考试考核方法,构建新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以此为突破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2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教育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主要任务,它的成效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基础。在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这两门课程的考核考试中,我们坚持理论够用、本专业必需,重在应用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上要科学合理;第二,每个任课老师都要熟知所任教学生的就业方向、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切准和把握必需够用这个度,才能明白所任教的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的深广度。为此,语文、数学两个教研室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与全校各专业进行讨论,就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课时考核评价等等对不同专业都确定了不同的要求,语文、数学的考试完全改变了过去全校文科、理科各一份试卷的单一考试,而是全校不同专业试卷不同。如高职生在《高等数学》这门课的考试中表现较差,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要改革我们的思想,降低考试的难度;另外一方面要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不科学的地方。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为过程式的考核方式,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里的比重。同时使平时成绩起到真正的督促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具体做法有:(1)变终结式考试为过程评价,增加阶段训练,重视平时的作业评价,给予等级评价,并且写上相应评语,记录学生交作业的情况,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2)采取面试方法,对学生单独面对面考试。(3)对他们学习态度打分。这项改革有两方面好处,一是可以让学习基础差,但是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受到鼓励;二是可以让老师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4)其他方式,如数学能力测试、数学建模、撰写小论文、讨论课、交预习作业、学生自己出试卷等等。

3在能力本位观念指导下,实施“模块式”考核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力求尝试性地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这也促使必须构建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这种要求内化到考试模式中。我院在许华春院长亲自主持下,全校性地开展各课程的整合,继而推行模块化教育,我们在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中大胆地实施“模块式”考核。目前,我院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分为四个模块,并针对不同模块建立了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1)“课文解读”模块,着重考核学生阅读赏析诗歌、散文、小说和论说文等各体文章的能力,包括对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各体文章的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还有课外阅读名著名篇,会写读后感等等。(2)“语言与交际”模块,着重考评学生“说汉语”的能力,对说话能力的考核主要通过诵读优美的诗文,要求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气语调,用富有表现力的有声语言与态势语言进行演讲。(3)“文字与书法”模块,主要是考核学生“写汉字”的能力,注重整个训练过程的考核,做到点面结合:既注重检查每周两次书法实训课的硬笔书法训练,包括暑假和寒假的硬笔书法练习作业,分别从质、量和进步幅度三方面进行等级考核;又选取整个教学过程中几次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如每学期的硬笔书法大赛作品,严格按照大赛要求,从格式规范和书体书法、艺术欣赏等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评,对学生通过努力实践,反复练习,创作出的自己最满意的硬笔书法作品进行考核,在学期末的笔试中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实际能力。(4)“实用写作”模块,是考查学生“写实用应用文”的能力,考核在期末试卷中用笔试形式进行。写实用应用文更注重在企业,在工作岗位上的实用,这对我们来说感触很深,在我院每年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总有企业人事部门的领导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写作能力差,连简单的应用文都不会写,所以我们在教学和考核这项知识模块的时候都能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企业、岗位的要求选用真实的文本来进行考核,如开工报告、验收记录、各种函电等等。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分为:微积分模块、空间解析几何模块、线性代数模块、数理统计基础模块、概率论基础模块、离散数学基础模块、提高模块等。根据不同专业,以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设置和选择考核评价模块。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考核微积分模块、空间解析几何模块;工程造价专业主要考核线性代数模块、数理统计基础模块、概率论基础模块;计算机专业主要考核微积分模块、离散数学基础模块、数理统计基础模块;参加竞赛学生主要考核数学能力和提高模块等。模块化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具体形式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自身条件以及学科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形式,使得考试模式多元化,学生根据自我个性和实际在多样化考试形式中自主选择。

4树立科学考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命题突出能力考核,评分标准人性化,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个人思考才能,注重自身创新意识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思想政治课考试中不限制答案,对于学生能自圆其说的答案即使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差异。也给予肯定,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考试内容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灵活,可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我们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形式竞赛,以赛带教、以赛代考、以赛促学。思想政治课教研室和学生处共同举办一年一次的新生“四想

四对照”演讲大赛;数学教研室在举行数学竞赛的基础上,积极选拔人才,组织参加省里的数学比赛,年年取得好名次。语文教研室举办辩论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硬笔书法大赛等等。我们把参赛学生的成绩都计入该生本课程的考核总评,同时还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倡导积极向上、笃学精艺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所学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这样,既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又能培养团队精神。

我们对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包括感悟与体会,但要走的路还很长。为此,学院提出“扎扎实实抓教改,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课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点,应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和谐统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上一篇:“7S”管理是什么?下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