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验式德育浅谈

2024-09-25

小学体验式德育浅谈(精选8篇)

小学体验式德育浅谈 篇1

浅谈中职院校的体验式德育教育

一个人想学骑自行车,无论他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也不能保证拿到自行车就会骑,反过来,他即使没有理论基础,如果身边有自行车可接触,他也会很快学会,而且学会后即使很多年没有骑车,他也丢不掉这项技能。这就是体验的作用和效果。

一、体验式教育及其实施的意义

体验式教育就是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特定的活动和游戏,在与同学的互动中,获取亲身经历,发展自信心与胆识、情绪管理、自立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等。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的养成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或空洞的说教,但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无法获得预想的教育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没有效果了”。而体验式教育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感受,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最终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可以把体验式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理想途径。

二、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实施方式

1、开展拓展活动和游戏项目,寓教于乐

针对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生源素质较差,学生不爱学习,缺乏责任感,缺乏友爱等现象,有计划的组织一些团队性的拓展游戏和活动项目,通过拓展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认可、对他人的认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如果这些目标都能达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讲,其它的教学工作都能够迎刃而解。

比较经典的“驿站传书”“电网”、“雷阵”等项目就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群体凝聚力为目标的。这几个项目的共性,就是团队的所有成员首先要树立一个共同目标,大家为了这个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这些拓展项目中,团队的成员们尽心尽力,寻找合作的黄金点,不断形成一种默契,把原来松散的个体,磨合成为一个能够冲破任何防线的团队。活动后同学们会深深地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互不相干,每一个人在集体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班级的成绩是属于大家的,荣誉是属于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

通过“信任背摔”、“漫漫人生路”等游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锻炼学生的执行力和责任意识。“信任背摔”主要效果是培养团体间的高度信任;提高组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组员换位思考,让他们认识到责任与信任是相互的。“漫漫人生路”更多的强调的是对同学的负责和被帮助同学的感恩意识。

通过“极速60秒”、“七巧板”等游戏项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开发大家的智力,突破惯性思维,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游戏项目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运用得当,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角色扮演,让学生真实感受

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充当某种角色,采用与角色相应的语言、动作进行表演、思维、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从面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角色,理解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能更好的发现自己、改进自己、并容纳他人,理解他人,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类活动可以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和角色,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扮演,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真实的感受。具体可以针对改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端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正确面对就业等内容。

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

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背景,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真实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获得认知,生成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景模拟教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是一种视觉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一些与父母相关的情景,例如,母亲十月怀胎,或是假设灾难来临,猜想一下自己的父母会怎样做等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体验式德育教育的三个重要环节

不管是哪种体验式教育形式,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活动后所形成的效果和影响。所以,若想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体验式德育教育活动必须包含以下三个重要环节:第一,老师的讲解与引导;第二,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第三,体验之后的分享与内化。

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活动有一个全面具体的安排,例如活动的要求,注意事项等,引导学生能够清晰活动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很投入,会有很深的感触,此时若加上老师的讲解、分析与引导,就会把这种感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分享感受和体验是体验式德育课堂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参与和收获最充分的表达方式。面对主题,经过体验,让大家沟通的更为彻底。

我们一定要保证每个项目都有“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流程和时间。而且一定要趁热打铁,也就是教师要趁学生还处于项目完成后的兴奋状态时,组织他们及时分享、交流,并合理、适时地加以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把活动本身的感受和体会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四、体验式德育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体验式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改变了教师原来的教育主体的地位,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体验式活动本身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深入的了解,要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第二,教师本身要相关的专业培训,符合相应的素质要求,能够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同时还要具有充满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某种教育情境。

第三,每次项目或活动前,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方案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和一些意外发生的应急预案等等。方案的确定则来自于教师平时对于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日常知识的积累。

总之,体验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不断积累,总能找到适合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小学体验式德育浅谈 篇2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 敢想敢说、求新立异, 不崇拜权威, 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 但不懂要为他人作奉献, 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 但不懂得体谅他人。在整个青少年群体中, 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因为道德的缺失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不尊重父母、侮辱顶撞老师、缺少集体主义观、打架斗殴等等。在这些问题面前, 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传统式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

而体验式德育进入到了我们的视线之中。“体验”的“体”, 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 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通过躬身践行的体验达到自我的完善。“荀子·儒效”里有:“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 明也。”荀子把“行”作为检验“知”的标准和“知”的最终目的, 只有把道德认识付诸实践, 才是对道德真正认识。

体验式德育教育含义是: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德育体验状态, 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求感悟, 在活动之余有所反思, 使学生主动的接受德育教育。我校是一所技工类院校, 因为学生的特殊性, 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为了寻求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我校在今年开展了“体验式德育教育实验班”活动, 从各系共选出10个班进行各种活动来探索体验式德育教育, 并且举办了“蓝鹰”训练营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是我对体验式德育教育的一些认知。

一、转变了传统德育教育的模式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讲大道理, 是一种偏重知识的道德教育, 把道德和生活分开, 作为一种知识来教, 是一种知识性道德教育。传统的德育教育以道德知识和各种行为规范为主体, 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对于各种道德规范都很了解, 但是付诸于行动的却很少, 出现了知行反差, 效果甚微。我们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所下的功夫很多, 每周一、周三开设专门的德育晨会并且设置了很多课题, 周四还有歌咏晨会, 以此来激励同学们的“士气”。在德育晨会上由老师进行讲解, 学生们进行讨论, 感觉效果非常好。但是在课下学生们我行我素, 说脏话、上课不认真听讲、顶撞老师、打架等等的问题依然存在。可见传统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成效并不显著。而体验式德育教育注重”体验”, 在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中强化道德认知, 用道德认知来指导道德行为。在体验式德育教育的模式下把一堂堂德育课变成了游戏课、活动课。老师由原来的说教者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 让学生们做为主体自己去体验, 自己去用心感悟,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效果非常好。因此体验式德育教育以“学”为主,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为主体, 教师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自己体会, 所以在德育教育方面是要优于传统的德育教育。

二、改变了学生的厌学行为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而创造型人才也是各单位急需的人才。我们技工类院校主要是培养各工厂里的技术工人。但是技工类学校因为生源问题, 很多学生有厌学行为, 还有很多学生认为我们是技校生, 是高中淘汰下来的自暴自弃不愿学习, 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们学校专门组织了“蓝鹰”训练营, 每一批60人, 学生们轮换进行训练。培训科目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训练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困难, 让学生在经历过后发现自己还有这方面的潜能, 从而增强自信心。有一个科目是“驿站传书”, 每一组20个学生, 我们不设置任何方法, 由学生们自己想办法把信息从最后一名学生传到第一名学生。期间难度越来越大, 但是学生们还是完成了任务。可见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是很强, 只不过需要我们来引导他们。所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活动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要勇敢地尝试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潜能就是在不断大胆的尝试中被发掘出来的。我们虽然在中学时学习不好, 但是通过努力我们还是会成功的。

三、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彼此之间缺乏沟通, 在班级里会因为地域性的原因而分成很多不同的“小圈子”。学生们之间遇到问题缺乏沟通, 不能“和平解决”而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暴力”来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式德育教育, 打破了他们的小圈子, 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进行交流来凝聚“集体主义”这个观念。我们班级的第一堂集体主义教育课是这样的:我把我们班级分成了8个组, 并且每组都不是“小圈子”里的人, 让他们全组都站在一张报纸上, 看哪一组所用的报纸面积更小。同学们打破了界限想了各种办法都想争这个第一。就连我们班公认的一个有“洁癖”的孩子都能和其他同学紧紧的挨在一起, 就是为了自己这一组获得成功。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让他们每一个人共同体验成功、失败, 在这种氛围下彼此敞开心扉, 建立信任, 让他们懂得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以后我又通过了一些小游戏和活动, 使我们班的同学之间变得更加融洽了。可见只是一个小游戏就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 这要比传统的说教效果好很多。

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不能接受失败, 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他们设置各种困难和障碍, 能否及时调整心态将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能够拥有冷静、果断、自信的心理素质是他们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财富。

五、教师在体验式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不管是传统的德育教育还是体验式德育教育教师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在体验式德育教育当中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只不过教师从传统的说教变成了组织和引导。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 却又是十分脆弱, 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 就如同露珠, 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心去爱护每一个学生, 这对他们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体验式德育审视中小学德育困境 篇3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普遍奉行知性德育观,但其存在德育内容知识化、德育教学灌输化、德育主体边缘化、德育过程简单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呼唤体验式德育。体验式德育的内容以丰富的生活为源泉、教学以多样的实践为形式、彰显平等的主体间性关系、过程以交融的知情意行为表征。体验式德育德育可通过自然体验、生产劳动体验、磨难体验、志愿者活动体验、传统活动体验等类型进行操作,创设情境、唤醒体验、平等对话、反思内化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德育问题;体验式德育;体验类型;操作路径

一、体验式德育的重要性:知性德育观下中小学德育现存问题

1.德育内容知识化:

当前多数中小学把德育等同于道德知识的传授,片面强调道德理论的灌输,认为只要学生记忆充分的道德知识,掌握一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高尚的道德。知性德育观下的德育内容注重浅层道德符号的机械性记忆,而缺乏对蕴藏于道德知识表层结构之下的内部意义的眷注,欠缺对蕴含在道德生活世界的内在价值的重视,缺少对与所授道德知识息息相关的学生生活的关注。学校德育内容过于理想化,脱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脱节于学生成长规律。德育内容通常显现为深奥的理论、抽象的内容、单一的准则,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德育内容的编排以应试为指向,“唯智主义”倾向导致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现象泛滥,教师只是不断地向学生讲授道德知识,然后凭借笔试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所授的“道德”。

2.德育教学灌输化:

目前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主要通过直接德育课程展开;教学方法单调,道德教学主要依靠课堂中的讲授法;德育教学以单向灌输为主,重理论说教而不重活动养成。德育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体验,仅仅注重道德规范的逻辑体系;片面强调道德规范的外部灌输,而不重视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往往通过说教传授道德规范,通过学习间接经验获取对德育内容的认识。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对道德知识的识记与背诵,而不去践行所学的道德准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1]德育教学形式化倾向严重,教学内容并未紧贴学生的实际思想,德育活动不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实际体验而流于形式。当前德育教学以教师向学生单向度的信息输入为主,单纯的理论讲授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道德的有效判断和情感认同。

3.德育主体边缘化:

知性德育观下的德育教学简化为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一言堂”式的知识传递,教师与学生被禁锢在预设的道德规范框架中,缺少道德主体的参与,缺乏对道德主体生活的关注,导致德育主体边缘化,使得道德学习成为抽象掉个人生命的异化过程。教师仅成为德育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变成盛装德育知识的容器,德育异化为对道德知识体系的背诵,学生难以体会道德知识的内在价值,更难以将其应用于复杂多变的道德生活中。在知性德育观指导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容易产生知行脱节、知易行难、知而不行等现象。在日常德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蜕变为纯粹的主客体关系,甚至更多是权威与服从关系,教师作为思想道德知识的权威凌驾学生之上,表现为掌握丰富道德知识的教师教导蒙昧无知的学生,学生在接受枯燥的道德教条时处于一种服从地位,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与旁观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缺失。

4.德育过程简单化:

知性德育观指导下的德育过程被简化成为教师通过课堂语言讲授、教学逻辑分析将道德理论传递与灌输给学生,德育过程异化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单纯记忆与背诵。当前德育过程忽视了道德生成过程的实践性、生成性和情境性,学校为达教学方便把知识德育编排成课程,形成专门的德育理论教学,将德育简化成知识德育,知识德育又演化成课堂灌输。纯粹的知识德育是从社会生活中抽取出来的,不联系社会生活就变成了僵硬抽象的教条,与学生生活的世界相隔离,学生很难将德育信息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并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导致学生仅成为拥有道德知识的人、而非具有完整道德精神的人。目前学校德育过程更多的简化为以管代教,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就是管住学生,让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规规矩矩不违规违纪,再添加些许奖惩手段,就会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道德意志塑造、道德行为养成。

二、体验式德育的可能性:体验德育的优势

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2]。体验式德育是主体处于某道德情境中,在原有道德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移情、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产生含有价值判断的新道德观念、情感、态度、行动的体悟过程。“体验作为情感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用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3]体验式德育具有亲历性、平等性、情境性、反思性等特征。

1.体验式德育内容重视活动体验:以丰富的生活内容为源泉

体验式德育内容以学生日常生活为着力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活动体验为感悟载体,实现德育内容生活化。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源头,德育应来源生活并回归生活且指导生活实践。正如杜威所言:“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品德教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4]体验式德育把德育知识的讲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有机结合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不再仅仅灌输道德理论,将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相融通,重视蕴藏于道德知识表层结构之下的生活意义,关注与所授道德知识息息相关的学生生活。体验式德育内容具有生成性、情景性、拓展性,紧扣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为学生预设好应形成哪些良好品质,而让学生在体验、对话中自己感悟。真正具有“道德”意义的道德教育,不是把社会现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学生(虽然这是必要的),使学生成为一个个“美德的集合体”,而是启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在对道德范畴进行深刻的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道德理想,领悟人生真义。[5]

2.体验式德育教学注重实践体验:以多样的体验实践为形式

体验式德育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主张教学不仅要传授道德知识,更要在体验中把认知、情感与行动统一起来。体验式德育教学形式多样化,包涵情感体验、实践体验、角色体验、自然体验、交往体验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种类繁多,道德教学课选用体验法、谈话法、讨论法、陶冶法、探究法等方法;教学摈弃单向灌输为主导的教学,重活动中体验、感悟、养成。体验式学习既是认知过程也是实践过程,在体验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的道德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的道德背景,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道德体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与判断,成为一个自主的道德学习者。体验式教学重视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在与人际交往、模拟环境中体验生活,自主建构道德能力,从道德服从走向道德自主。体验式德育教学强调体验者的内心体验,注重主体在多种生活情景中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道德世界,体验的最终目的是使体验者以内化的道德指导自己的行动,进行道德实践。

3.体验式德育彰显民主师生关系:以平等的主体间性关系为呈现

将道德教育过程由传统的主体与客体间的权威服从的关系转化为新型的主体与主体间的民主交往关系。[6]在体验式德育中,主体与客体在体验中互为主体,主体融入客体,客体趋向主体,彰显被遮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体验的亲历者和意义的建构者,教师不能作为道德知识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处于交互主体的关系中。学生不是简单装载德育知识的容器,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意义的建构者,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主体,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体验者,是在信念、情感导引下谋求自我发展的生命个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德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引导者、活动的参与者,在平等的氛围里与学生共同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是德育教学的创造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正在趋向于超越主客体,即彰显主体间性关系,师生两个主体在交谈、对话中完成教育任务,道德体验中的对话是人格平等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再是主从关系、正误关系,双方都是平等的体验者,只是双方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有些许差异。

4.体验式德育过程关注内化:以交融的知情意行为表征

体验式德育过程是体验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实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统一,既要把教育者所传递的道德信息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又要将学生的道德信念外化为其道德行为。德育过程的本质是学生主体德性与外界的不断矛盾和冲突中不断自我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主体不断选择道德信息、进行道德体验、影响主体道德行为的过程。正如瓦西留克所说:“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老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7]体验作为道德认知内化的催化剂、主体情感的生长剂和道德信念的稳定剂,把道德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各个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诱发和唤醒学生丰富的道德体验,加速道德知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使道德行为由单一的意志行为变成意志行为和习惯行为的统一体。德育体验模式的构建重在组织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创设富有感染力的德育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内心感受,提升学生道德认知,引导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深化对道德的理解,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整合,促进德育内化过程顺利运行。

三、体验式德育的操作性:德育体验的类型与步骤

1.德育体验的类型:

中小学德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实践是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也是学生道德形成、发展的源泉,德育体验活动应在学校、家庭、社区、乡村、大自然中广泛推行,德育体验包括自然体验、生产劳动体验、磨难体验、志愿者活动体验、传统活动体验等类型。

自然体验:随着都市化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环境变化,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渐少,体验德育应当加深学生对大自然、对农村生活的体验,提高道德实践能力,为学生体验自然创设机会,鼓励学生到农村、大自然体验学习,如定期让学生去森林、田野、山村、动植物园观察探索。生产劳动体验: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体验德育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农作物种植、集体做饭、捕鱼打猎、养蚕养鸡、采茶制陶等体验活动,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感悟生活。磨难体验:当今中小学生的忍耐磨难能力匮乏,学校、家长、社会应联合组织学生到困苦的环境中去体验艰苦生活,培养吃苦耐劳、生存能力、坚忍意志,树立克服困难、积极生活的决心,如体验古老农村生活(挑水、生火、推磨、砍柴)、开设家政课(洗衣、做饭、扫地)、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展“吃苦夏令营”、举办“军事夏令营”等活动。志愿者活动体验:通过志愿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重视公益、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观念,形成集体意识、关爱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志愿者行动包括维护交通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治安、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助残送暖、咨询服务、防火防灾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传统活动体验:通过建设具有传统特色的校园文化来优化德育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内接受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开展书法、茶艺、雕刻、国画、戏剧、古典音乐等古典文化课程,参加当地民俗中的传统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尊重古典文化的历史与传统。

2.德育体验的步骤

创设情境、唤醒体验、平等对话、反思内化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创设情境,触发学习欲望:体验从获得感受开始,所以体验式德育首先要创设情境,为受教育者提供感受的场域,以触发其感受,引导其产生道德情感。在德育过程中,依据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营造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关系,选择、创设具体的德育体验情境。通过故事叙述、环境模拟、图片再现、视频呈现、音乐烘托等方式,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激发他们的情感。

唤醒体验,引发情感共鸣:“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8]导入已创设的情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道德情境,利用已有的条件驱动其道德情感,捕捉多样的诱发唤醒线索,实现德育的情感共鸣与环境共鸣,唤醒内心情感体验,在个体亲身经历和同伴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感悟。

平等对话,交流道德理解:引导者与体验者共同融入某道德氛围,双方在平等的氛围中敞开心扉,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对话氛围,进行开放式对话,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感,诱发道德体验,在讨论互动中获得体悟。正如米德所指“真正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对话”。[9]在对话中,师生及生生之间可以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感想,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话激发其他人的思维,唤醒关于生活的回忆,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切己的理解和领悟。

反思内化,提升道德境界:体验者和导引者在体验与对话后,进行理性思考与内察反思,最终生成自身的生态德性,以求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通过道德反思、切身体验获得的东西,才会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其自身品德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不断提升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15.

[2]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1.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6]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25-31.[7]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8]瓦西留克.体验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9][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曾胡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88.

体验式德育 篇4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斯霞如是评价德育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德育方式大多是“说教式、强制式”德育,收获不大。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在创新德育方式上下工夫,“体验式”德育应运而生,并在德育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在我把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我校德育的目的和指向

我校提出,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博爱的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博雅的人。为此,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心灵的按摩师,心田的守望者。全员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二、体验式德育的理念和途径

1.理念:德育体验化

教学情景化

知识生活化

2.途径:从生活着眼

从小处着手 从情感着力

从体验着陆 3.德育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

倾听孩子的心声 懂得孩子的泪水

宽容孩子的弱点

静待孩子的生长

为此,我们本着 “大目标、小切入、求长效、出精品”的原则,有效开展体验式德育。

(一)设计开展多种活动,构建新型德育课堂

如果说各科教学中的渗透是德育的第一课堂,那么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各种文化活动,就是德育的第二课堂。学校根据国家节假日、重大纪念日、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特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如利用三月五日“学雷锋活动日”,大力开展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意识;利用四月五日清明节,开展清明扫墓、瞻仰烈士陵墓、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利用六月五日“环境日”,开展环境保护、创建绿色学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十月一日国庆节,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的中国梦演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同时,学校还根据教育教学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如六月份,针对毕业班学生,学校大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体验活动,强化学生的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九月份开学时,针对新生开展军训活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法纪意识;另外,我校还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营造德育的氛围,如在走廊定期开展走廊文化建设、教室内黑板报评比等。2013年元旦,学校开展了“我的未来不是梦”模拟人生活动,让学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体验了多种职业选择、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体验了父母子女的至深亲情。学校还利用与郑大毗邻的区位优势,与郑大历史学院联合,共建国学讲堂志愿服务基地,每月定期由郑大历史学院的志愿者来进行国学讲座,普及国学常识,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二)走向社会,开拓德育的第三课堂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教育也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不断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学生参观格力工业园,体验现代企业的风范;走进地质博物馆,近距离地观察地球的演变史,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和厚重。12月28日,郑州地铁开通之际,学校号召学生分组乘坐、体验郑州地铁,使德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衔接。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从社会生活中学习鲜活的知识,增长见识,从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德育的第三课堂。

(三)开展内修于心,外显于行的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一项伟大事业,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关注民生、奉献爱心、升华人格、实现价值的金色桥梁,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人生观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学校德育的成果,从多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了检验。三月份的学雷锋志愿小分队,每个班都有多人要求报名,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后来的环保志愿者小组、慰问孤寡老人等志愿活动,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赞同,争相报名,去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尤其是2013年9月份的铸师魂进万家大型家访暨社区服务活动,把家访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师生们组成四个分队,奔赴盛世港湾、翠竹园、西现代城、万丰惠城四个社区,开展家访、咨询宣传和志愿者公益服务活动,密切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有利于家校形成育人的合力。同时,志愿者的环保、美化、绿化公益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誉。

(四)求长效、出精品的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鲜明的促进作用。我校成立了社团联合会,制定了社团规划书,社团活动考核细则等,多次在师生之间宣传,积极筹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经过申请,验收各个社团的章程、计划书、活动规划等环节,学校批准成立了27个社团。11月份,我校德育处和社团联合会一起筹办了两次社团招募大会,两次都十分火爆。学校为每个社团提供了固定的活动场所,通过制度保障社团活动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已有27个社团活跃在校园的文化生活里,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心灵的愉悦。

(五)开拓创新,挖掘德育新空间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为此,我们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拓出德育新空间:

1、寒假作业的布置

一、作业布置指导思想

层次 + 选择 + 个性

二、作业布置的基本原则

适量 + 适合 + 适情

三、作业布置的基本形式

1、坚持“拼盘式、组合式、自助餐式”的作业布置形式和基本框架。

2、分为知识内容、体验内容、拓展内容和读书内容四部分。

 ①知识内容,以书本预习或指定练习册布置为主;以实验班、普通班等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为对象,分别设计成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加大选做内容。特别优秀学生可增加中招试题(1-3套)。

 ②体验内容(以七、八年级为主,突出选择性,适合不同情趣志向的学生的多元发展和选择发展。) a.和父母或老人合影一张,并写上寄语。 b.谈谈养花、猫、狗……等心得。c.学会打毛活(可适合女生选择)

d.浅谈钩鱼岛海空战中、中、日空海各自武器优势。e.说说我的新衣服。

f.如下雪,请堆一个雪人并合影,谈谈你心目中美丽的雪人 g.请学会炒一盘菜,并附上照片,说说学习炒菜的过程和感受。h.说说你喜爱的歌星和歌曲,为什么? i.谈谈你理解的星座。

j.说说你喜爱什么颜色,为何?

k.请开学后,讲一段笑话给大家听(可放录音)l.学唱一首歌,并唱给大家(可自己录音)

m.请给老人买一份新年礼物或给老师、朋友自己编发原创的祝福短信。开学后,展示给大家。

n.请你配音自己朗诵一首小诗,开学后放给大家听。(自己录音)o.请说出你喜欢什么汽车及车标,为什么?

p.请给大家展示你的摄影作品4-5幅,讲讲构思、想法。q.为妈妈洗一次脚,并附上照片。

r.请详细了解中国国产红旗车的发展过程,写出它的资料。

s.剪2-3幅你认为最好的剪纸,拿给同学们看,并介绍一下剪得手法和图的寓意。(可适合女生。)

t.你最擅长打什么电子游戏?谈谈喜爱的理由。

(以上内容,可根据不同年级设计或由学生选择其中的4-5项)

3、拓展内容:以小论文,小报告,小制作展示为主,三个年级均可做部分选择

 印度人为何到恒河沐浴?  b.美国人为何要重返亚太?

 c.你读过莫言的小说吗?谈出一篇心得。

 d.参观一次博物院,科技馆、世纪欢乐园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e.如果你是市长,你如何给治理郑州市的大气污染。 f.下期学校要办艺术节,你有何好的建议,请出谋划策。

 g.说说你心目中的海洋,找出海洋中你最喜欢的动物,并简要介绍这种动物。

 h.请你给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杂志。说说这本杂志的独特魅力,并推荐一篇好文章。

i.你了解台湾的历史吗?写出一篇文章反映台湾的历史和现状。

三、作业布置的基本形式

 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并谈谈你对诗的感受和理解。(最好是课外了解的) 假如我是五十八中校长,我希望如何建设我的美丽校园。 设计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音乐会、辩论赛等等。) 设计一张宣传海报或手抄报。谈谈设计思路。 深度谈谈某一款车,要谈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如宝马、奔驰等) 设计一组卡通漫画,并谈谈设计的意思和表达的主

 p.请你介绍你最喜爱的作战武器,谈谈它的发展、原理及应用。(可适合男生)

(以上内容可供学生选择其中2-5项,也可采取不同年级选择不同内容,数量不必多。)

三、作业布置的基本形式 

4、读书内容:

 a.可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5-10本书目,供其选择1-2本阅读,写出1-2篇读书心得。

 b.也可由各班或各段提出学生建议的书目推荐1-2本,供其阅读,写出读后感。(读后感不要求多篇,但要求每一篇的质量内涵和数量。)

四、寒假作业的检查、展示、评比及奖励 

1、检查:

 ①可建立各班的QQ群、由老师或学生管理收发、分类、整理  ②由不同的学生干部负责收交、检查不同的作业。

 ③学校不同的部门(教务处、政教处、音美教师等)检查不同的作业  ④政史地组、理化生组、语文组等可结合检查有些题目或项目。

2、展示成果应体现为:

 书面作业、照片、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各班可通过班会、板报、班班通播放等形式检查、评比和展示交流。各年级、各班也可组织专门的专题展示会、手艺大评比、才艺大舞台等,让学生快乐地展示、自由舒展地发展。

3、奖励

学校将给予组织优秀的年级段、班级奖励;并给予优秀学生参加夏令营的优惠待遇,学校也将给予优秀的教研组和老师参加暑假活动的优惠待遇。

4、学校将适时举办各种才艺展示活动或班级专场展示活动。(如:好发言、好作品、好口才、好设计等)

5、开学后,学校将集中统计落实和公布各段、各组、各班寒假作业情况。

6、开学后第一周为“晒作业周”,请同学们“晒晒我的作业”。五、作业检查安排

1、放假后,学校领导将分别检查各段、各教研组汇合落实情况。(各教研组如何布置书面作业、年级主任汇报如何落实体验内容、拓展内容和读书内容)

2、教务处负责知识内容的作业布置和检查统计工作。德育处负责其它各项的作业布置和检查统计工作。

3、作业可全组商量如何布置和检查评比;也可以从学生中征集题目,加以改造利用。

4、一定要通过作业布置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开放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快乐全面而备特长的发展。坚持在兴趣中教育学生。在兴趣中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发展学生,是我们应该用心研究的课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丰富的情感和智慧真正为学生构建一个文化和思想的世界、情感和智慧的天堂,一个师生共同精彩的乐园。

2、学校绿地承包 把学校的绿地划分成N片,以竞标的方式承包给各个班级,由学生负责管理、清洁、养护,学生会统一检查。

3、建设德育体验中心

我们将在德育体验中心设立爱心书社、购物广场、社团产品义卖、学生服务部等,让学生社团自行管理、自主经营,盈利的利润用来做社会慈善公益事业。

4、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每周有一个班的学生到学校餐厅帮厨,体验餐厅工作的各个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意志力。

在德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篇5

梁山镇中心小学 张慧诚

关键词:体验、感受、调动、升华

一、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德育工作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实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等都是德育的终极目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至处于首要地位。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重“明理”,轻“导行”;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可称之为“说教式教学”。它以教师为主角进行单一的说教和训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和没有独立自主思想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关注学生个性体验”的课题研究,试图从“快乐生活”和“个性体验”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恰当的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我的具体做法是:(1)享受学校生活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操;竞争激烈的校园春秋季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团结的激情;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声,感受生活美好;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让自信、能力在这里养成。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坚持每周一检查、一交流、一评比,让同学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拓展知识面,获得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朗诵比赛、成语比赛等等,寓作文教学于游戏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灵感,感悟人生。(2)感受家庭生活

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宿,家庭亲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流,参与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体验,并主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把“包粽子”、“吃月饼”等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习作就会充满生活的气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灵,从而养成关爱他人,感恩父母的品质。(3)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发展,激发写作欲望。例如,我动员学生给汶川灾区献爱心,并且给灾区的孩子写一封信,唤起他们对灾区人们的关爱之情;我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汶川大地震》,组织学生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捐助活动,让学生

体验人间真情和大爱无疆的场景;我让孩子们观察城市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形成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从而达到净化自我心灵。(4)引进自然生活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我给小鸟做个窝”等活动,使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美景,细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景诱情发,情由景生,学生带着“出笼小鸟”般的愉悦,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便跃然纸上。

二、在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体验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当代作家刘心武说过:所谓独特,就是基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我越从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出发,我的作品就越不会与别人雷同,越可能具备特点。由此可见,体验和感受是个性作文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那么习作教学中,如何从体验入手,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呢?

(一)注重生活实践,增强个性体验。“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德育课程要从脱离儿童生活的状况中转变过来,成为面向儿童生活的课程,德育课程要从过去的理想化、政治化、模式化的框架中走向生活化,让儿童在生活中深刻认识社会和自我,从切身的体验中学会识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并在生活交往中学会做人。徳育要大胆让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道德价值观念,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种种矛盾,放手让学生在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知识去通过分析、比较做出正确而合理的选择,我从习作体现个性化入手,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比如母亲节这天,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母亲的辛苦,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写下来。因为是亲身的经历,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在事后的习作中,有的写道:“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头发乌黑发亮,可当我给她梳头时,却意外地发现竟然添了白发。想起自己平时总是不听妈妈的话,惹她生气,心中充满深深的歉意”。有的写道:“我把妈妈的脚放在一盆温水里,仔细地洗了起来。可是脚掌上全是小口子,不忍目睹。每当口子裂开的时候,妈妈就会感到钻心的疼。这时,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这些小口子,都是妈妈为我操劳的见证啊!我心一酸,泪就落了下来”。还有的写道:“我帮妈妈拖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才拖干净,直累得腰酸腿疼。不由得想起妈妈平日的辛劳”。那一次的习作是前所未有的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二)自主选择,调动写作积极性。

研究表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每个学生就能写出天真而又有个性的习作。

在教学实践中,一次我要求学生以“保护环境”为题写一篇作文,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加以干涉。结果,有的学生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一篇优美的抒情文,从而激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的学生则以“鱼儿与小鸟的对话”为题,阐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甚至有的学生还以寓言或者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得七彩纷呈、入情入理、生动感人。学生在写作中放飞思绪,享受快乐。

(三)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独特感受。

生活是儿童作文的源泉,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思想。而他们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又是那么的天真,这是儿童生命季节中最宝贵的。我曾经要学生在习作中谈谈“我的理想”。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的理想是当大款,住豪华别墅,神气活现。有的说:我要当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行侠仗义。还有的写当大官、当警察、教师、农民,等等等等。我对孩子们的这些说真话、写所感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但同时又对他们这些稚嫩的认识给予正确的引导。

通过充分倡导个性化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放松自我,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乐于用作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创设轻松氛围,感受写作的快乐

要让学生快乐写作,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比如,一次,我在班上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将孩子们分成A、B两组,要求同学们面对面地给对方画像,然后将画像打乱发给同学们,对着画像找朋友,并进行相互采访。拿到画像后,同学们就像清晨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的说:“这个帅哥是王进吧?好像又不是,鼻子大了点”,有的说:“这个像是谁画的呀,太可笑啦,头那么大,眼睛又那么小”,……。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听到了他们稚嫩的情感交流的话语,感受到了友情互助的愿望和童心焕发的真诚。“你平时喜欢玩什么?”“玩电脑,你呢?”“我喜欢打篮球”。“我觉得你数学很好,下次一定要帮助我哟”。“我家里养了一个小狗,好可爱的,下次来我家里玩好吗”……。教室里洋溢着阵阵欢快的童音和笑声。此时,我突然发现一个叫王烨的小女孩正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注视着我,我走过去问:“你没找到朋友吗?”她怯生生地低下头,小声说道:“老师,我想和你做朋友好吗?”我心里咯噔一下,说:“好啊”,她走向我说:“那我可以亲一下你吗?”,我蹲下身子说:“老师很愿意”,于是她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用稚嫩的嘴唇亲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不知道这是作为小学教师的那份责任?骄傲?还是自豪。最后,我问大家,你们愿意把这节课的快乐写一写,与其他人分享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愿意!”。第二天,《有趣的作文课》《我的新朋友》《我的画像》等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章放在了我的桌上。轻

松的氛围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

为了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写作,我创设班级作文选刊,让学生将自己快乐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事,写到班级作文选刊上,其余的学生看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我惊喜不已:我看到了科学课上实验成功带给学生的自豪感;我看到了美术课上一张普通的画也是学生独有的快乐;我看到了老师的一个个表扬竟然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

徳育教育,只有融入快乐的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体验中良好的品质逐渐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也能得以实施。

小学体验式德育浅谈 篇6

邓莉亚

主题确定: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般的家庭都尽量满足小孩的各种需求.这样,孩子们缺乏了独立思考了能力,不够细心仔细成了当前小孩子们的通病.小孩子们的粗心大意成了家长关注的问题。本次主题意在教育孩子们仔细的做事,改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逐渐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准备幻灯片 2.准备调查问卷.活动形式:

体验式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播放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让学生在音乐中,回忆学习的点滴,接近我们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心有所感.二、活动体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一点,我们是

要改正的.你们要不要把这个缺点找出来,并改正,成为一个好孩子呢?(要)好,请认真的听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你就能找到它了.活动一:试卷改错.师:同学们,这是你们这次考的试卷,老师已经改出来了,现在发下去,请拿到试卷后,听老师的口令,一起把错误改正出来,时间是4分钟(意图:统一时间,让学生有紧张感,把所以的注意力都放到试卷上去,从而认真仔细);

师:时间到,请停笔.(笑)同学们都改得非常的认真,现在请看多媒体上的正确答案,对一对,你改对了几个?等下老师会让你起来说一说的.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改对了几题.三、体验之思:

师:同学们都能够改对错题,非常好.但是,为什么之前,会做不对呢?这是为什么?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讨论一下,说给老师听.学生自由讨论并举手发言.师播放一些备考学生努力备考的幻灯片.(意图: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与幻灯片出示的情况,意识到认真仔细的重要性.)

师小结并出示本节课的主题<认真仔细的重要作用>

活动二:调查问卷

通过一些常见的关于小学生的粗心引起的事例,对同学们进行问卷调查,可以让学生正视自己一些平时所犯的粗心毛病,从而重视认真仔细的必要性.四、谈认真仔细的重要作用

师:通过这两个活动,同学们都有了一些不同的收获,请说一说你收获了一些什么?

五、如何改掉粗心的毛病,认真仔细做事.让学生谈谈心得体会,如何认真仔细做事.六、结束活动课

小学体验式德育浅谈 篇7

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校“自诚”德育应运而生。所谓“自诚”德育,就是以培养学生“成人”为主要目标,以“自我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为理念,以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为中心,探索实施“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尽全力优化德育生态,让道德“生命”自主成长。

一、自主管理,引领生命成长道德践行

学校是为孩子成长服务的场所,孩子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并在“体验式”德育活动中得到成长,我校很多事情都请学生参与。通过“自主管理”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孩子正视自己在学校、班集体中的角色,让每一个孩子面对学校、班集体都能自信地说:“我很重要!”从而提高他们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

学校成立的学生会、广播站、社团管理小组、唐仲英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等,都有利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反思德育的“真实含义”。学生通过“校长助理”“班主任助理”“小老师”“值日班长”等角色,体验“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秩序维护”“后勤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性,体验教学管理的责任和艰辛,通过服务学校、服务同学,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此外,学校把“育人”融入学校环境建设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精神熏陶。如,学校社团的每一块碑石名字都是学生命名的,我校几乎每个孩子都可以说出他们自己心中“最美”校园的那部分。“自诚亭,是我和好朋友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的地方”“百草园,心烦的时候我就去那里坐坐”……另外,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唐仲英志愿者服务小分队走进、走出校园,到校园、社会中去体验、去感悟。例如,在运动会期间,处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运动会上,志愿者们辛勤地为运动员们服务,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宣传的工作;操场上,他们打扫卫生,还校园一份清洁。在校外,他们去敬老院、孤儿院奉献爱心,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头剪指甲、表演文艺节目;为残疾孤儿买学习用品、陪他们学习、玩耍,为他们排忧解难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净化我们周围的“小环境”,真正把“三有三讲”德育活动落到了实处。

二、社团活动,多元开发生命成长价值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围绕着“自诚”教育这一鲜明的办学特色,我校将社团建设从课外活动的层面,提升到学校文化构建的高度,提升到教育科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

针对我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教师个性特长,着眼于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特长爱好,最大限度地挖掘家长、社区的教育资源,将社团活动纳入了“三有三讲”教育体系中,使每个孩子都倾心社团活动,在社团的浸润中成就“自诚”。如,学校的“新绿环保社”开展了“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的环保宣传活动、参与社区联谊活动和义务清除小区的“牛皮癣”等活动;“仲英爱心社”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不少已经步入大学的“老”社员告诉学校:“参加社团,其实已经步入社会的门槛了”,还有不少同学告诉学校:“我们真的要比其他同龄人成熟,因为不少事情我们在社团里都已经经历过了”。可见,从社团走出来的孩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这种变化,老师、家长能够明显地觉察到。

三、挖掘资源,注重整合生命成长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课程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我校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基础上,充分挖掘德育资源,进行教育“融合”。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又能在学科的“教”中,学会“成长”。这种依托学校特色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德育”活动。

新课程的实施超越了学科“教”学的界定,更强调了教学的最终目的“育人”。因而,在实施层面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德育相联系,开发了《心印·印心》《水乡邮韵》《沐浴在阳光下》,这种有效地相互渗透和延伸,实现了不同课程的共同育人价值。此外,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一些共有的、相互交叉的内容。我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整合校本课程,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第四个苹果》,这些德育资源也是由学生自主开发编制的。这些资源的挖掘,突破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为学校的“育人”提供了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四、家校合作,凝聚合力促进生命成长

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在2013年,我校对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3%的家长会去了解孩子最本真的需求。为了满足家长、孩子彼此之间的实际需求,我校班主任达成共识,必须重新定位家长会,迅速建立起班级家长学校,搭建起与家长沟通的平台。

网络的一大特点在于它的互动性。利用网络这一特点,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建立班级QQ群,个人网页,从而帮助他们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与家长实现“零距离”的及时交流,随时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而在德育创新的内容上,学校根据不同年段孩子的特点,成立了“家长致远讲堂”,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开展家长对家长,家长对学生的“体验式”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家长对家长的“家长讲堂”,使父母们可以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家长对学生的“致远讲堂”,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资源。如,初二 (14) 班凌逸菲家长在“致远讲堂”采取“三封信”的方式,即家长要求孩子们给父母写封“真情实意”的信,内容包括父母做过的最令自己感动的事、自己最近最想对父母说的真心话,会后由班主任作为“信使”交给各自家长,达到了真实“沟通”的目的,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法 篇8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是是一个富有乐趣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现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小学生才能对复杂的数学计算提起兴趣,保持那一份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一、在快乐中体验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而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设计情景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情景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小学课堂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压力大的时候,进行大脑的休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占主体地位的优势,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不再是所谓的“长者”,而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知心朋友。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度到采用新型的情景互动形式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游戏、竞赛,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并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在收获快乐的基础上收获知识。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数学。首先教师要先准备好竞赛的题目,并将规则制定好,其次教师要公平监督,让竞赛得以有序地进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作总结,亲身体验总结,并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再例如当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后结果却是3只猴子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只猴子分3只桃子,不够分,每只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会打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多少只桃子猴子才不会打起来,学生思考过后会回答:9只,12只……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了。在教师设置的情景或者竞赛中,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更高效率地学习。

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

课堂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动可以让课堂氛围更融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当然课堂的交流互动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多多创新方法,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为课堂主体的框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无论它们是否正确。例如,在讨论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时,学生对老师的答案产生了异议,此时老师应该耐心的听学生完整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很不可理喻,而后老师应该委婉的从侧面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思路上来。此时,教师不再是讲述者,而是倾听者。学生也从曾经的被动变成如今的主动,他们学习了新知识,二者互动的堪称完美。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分组合作讨论,使得在小范围内,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数学体验,而且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无疑为他们树立了自信。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知识讲解过程,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拿出提前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看一看每个小组能拼成几种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又是多少,并对最后结果进行记录,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如在讲授年月日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结时,让学生同桌之间动手制作日历,制作日历的过程便是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新知,而且还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

上一篇:关于学生军训心得大一下一篇:饭店开张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