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学习心得(通用3篇)
202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学习心得 篇1
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学习心得
摘要:本人作为本院设计人员代表有幸参加了2014年5月14日公安部消防局召开的国家标准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全国视频宣贯会,通过本次宣贯会的学习结合本人的设计工作经验,对比2013版与1998版同异,阐述了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关键词:新版火警规范;学习心得
2014年5月14日,公安部消防局召开了国家标准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全国视频宣贯会。按照上级主管部门通知要求,常熟市消防大队主要领导、防火处全体人员以及常熟市设计单位、消防施工单位、审图机构有关技术人员百余人在常熟市消防大队二楼会议室收听收看了这次视频宣贯会。会上,新版火警规范的主要编制人,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丁宏军研究员就新版火警规范的整体架构、修订思路及原则,新版与旧版规范主要技术内容的变化,规范主要技术条款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人作为设计人员代表有幸参加了本次视频宣贯会受益良多,本文试以个人学习的角度,针对新版火警规范新增或变化较大的重点内容,按新版火警规范的章节顺序,简单阐述下个人学习心得。
一.第一章总则和第二章术语,此两章无甚异议,按条文理解执行即可。
二.第三章为基本规定,这一章的主要将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系统保护对象分机删除、火灾报警探测的设置部位移至第6.2.1条及附录D,第4,5章和第6章(消防控制室)合并成一章。
1.第3.1.5条,此条变化较大,任一台火警主机总线设备点数不应超过3200点,任一条回路连接设备点数应控制在180点以内,留有20点余量。民用建筑特别是商业建筑二次装修频繁,实际工作中时常遇到回路点数不够扩充的问题,留有余量可以为二次装修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实践证明回路中留有余量也有利于该回路的稳定和可靠工作。
2.第3.1.6条,此条变化较大,在每层火警接线箱安装短路隔离器分回路引出报警总线,每只短路隔离器保护一条分回路,每条分回路报警总线上带的设备(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点数不应超过32点,穿越防火分区的报警总线应设短路隔离器,此短路隔离器可以暗敷,在暗敷时应做好明显标记。
3.第3.1.7条,此条变化较大,高度超过100米建筑的避难层的火灾报警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以及模块等设备应设单独回路总线,不得与其他楼层的火灾报警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共用回路总线。
4.第3.1.8条,条文的意思是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本人理解的做法是35Kw的电机以下可直接启动,大于35Kw的电机采用星型-三角型启动,兼顾规范要求和经济造价控制。
5.第3.2.3条,新规范明确要求设置图形显示器,在旧版火警规范中没有明确要求,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
6.第3.4.8.5条,按本条理解,消防控制与弱电监控可以合用控制室,应有明显间隔,实际工程项目在消防控制台和弱电监控台之间加砌砖墙分隔即可。
三.第四章为消防联动控制设计的相关内容,本章含有大量新增修订内容。
1.第4.2.1条为新增加内容,该条文规定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直接控制自动喷淋消防泵,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
2.第4.3.1条,此条变化较大,对照旧版火警规范相关条文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实际工程应用中很容易因为消火栓按钮误动作启动消火栓泵,新版火警规范取消了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消火栓按钮只需要将信号传至消防控制室。3.第4.5.1条为新增加内容,电动挡烟垂壁的动作应由消防中心联动控制,电动挡烟垂壁附近的两只感烟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只是作为联动触发信号传送给消防控制室,不能直接触发电动挡烟垂壁的释放动作。
4..第4.6.3.1条,此条变化较大,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除设置2只感烟探测器以外应设置2只感温探测器。
5.第4.7.2 条,此条变化较大,电梯的运行状态和迫降信号应传送至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器,电梯控制箱应设一个模块和消防直通电话,同时也可以解决电梯厢内与消防控制室的直通电话联系。
6.第4.8.1 条,按条文理解,火灾声光报警器和应急广播应同时设置。对照旧版火警规范相关条文设置了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可不设火灾声光报警器。此条变化较大,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不能以对旧版火警规范的理解考虑造价只设火灾应急广播而不设火灾声光报警器。
7.第4.8.8 条,按条文理解,当确认火灾后,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应同时向全楼广播。对照1998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相关条文某层发生火灾,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应向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广播。此条文充分体现了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理念。
8.第4.10.3 条,此条文为新增内容,消防联动控制器在紧急情况应能打开疏散通道上门禁电动门和庭院电动门,并应能打开停车场出入口档杆。1998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制定时间较早,当时整个社会经济条件落后,绝大部分建筑没有自动门禁系统,故并无此部分内容。而目前社会经济繁荣,绝大部分建筑都设有自动门禁系统,在火灾紧急情况应能让门禁系统自动打开,以免延误紧急疏散时机。
四.第五章为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变化较大为第5.2.2.3 条,楼梯、走道、电梯机房、车库等场所宜选用感烟探测器,对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相关条文汽车库应选用感温探测器,以新旧规范冲突矛盾处以新规范为准的原则,车库的火灾探测器应参照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置点型感烟探测器。
五.第六章为系统设备的设置,本章为全新修订,变化较大。
1.第6.2.12 条,此条文为新增内容,应在电梯井道上设点型探测器保护电梯井道。2.第6.5.2 条,此条变化较大,在正常环境下,火灾警报器的声压级不应小于69dB,并且应均匀布置,设计人员在产品型号参数不明的情况下,大空间和疏散通道可以按25米的间距设火灾警报器,即可满足规范要求。
3.第6.8.2 条,此条文为新增内容,分散设置的模块应有明显消防标志,此条内容设计时容易疏漏,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
4.第6.11.2 条,此条文为新增内容,应在防火门附近的内侧墙设置电动开门器的手动控制按钮,对照1998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并无此内容,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
六.第七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照1998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增加了住宅建筑火灾报警系统的详细做法,第7.1.1条根据住宅建筑的实际应用将火灾报警系统分为4类:A类、B类、C类、D类,设计人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选用适当的火灾报警系统。
七.第八章为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相关内容,变化较大为第8.1.2 条,根据实际工程应用发现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工作电流相对较大,一般在几十个毫安以上,和火灾报警系统共用火警总线时会影响火警总线的工作稳定性,故要求可燃气体探测器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通过通讯线接入火灾报警系统。第8.1.4 条,此条规定可燃气探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应传输给消防控制室的图形显示器,但其显示单元应与火灾报警系统分开。第八章其他内容,相对于旧版火警规范变化较少,此处不作赘述。
八.第九章为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内容,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属于先期预报警系统。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电气火灾次数占火灾总次数的三成以上,位居各类火灾发生原因之首,通过合理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可以有效探测供电线路及设备故障,及时处理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第9.1.4 条,此条规定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不得接入火灾报警系统的火警总线,应单独回路独立报警。第9.1.4 条则要求,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应传输给消防控制室的图形显示器,但其显示单元应与火灾报警系统分开。第9.2.1 条规定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设置在低压配电系统首端,规范要求漏电报警阙值不得超过500mA,在一般工程设计应用中常采用300mA作为漏电报警阙值。
九.第十章为火灾报警系统供电相关内容,第十一章为火灾报警系统布线相关内容,此两章节部分相对于旧版规范变化较少,此处不作赘述。
十.第十二章为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内容,相对于旧版规范本章节为新增内容。本章所述的典型场所是指使用功能和建筑条件特殊典型的场所,主要包括: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对于建筑设计院工作人员来说,前三项(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日常设计工作很少遇到,在此简单讲一讲关于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设置。
1.第12.4.2 条规定: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火灾初期会产生大量烟的场所,应选用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管路吸收式感烟探测器或图像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本条主要针对日益增多的建筑中庭,从符合规范要求和经济性考虑,常规工程项目一般选用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较为合适。
2.第12.4.3 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2米但小于16米时,应在6米~7米增设一层探测器,即该空间应设两层探测器;当建筑高度大于16米但小于26米时,应在6米~7米和11米~12米处各增设一层探测器,即该空间应设三层探测器。从提高探测正确率角度出发,个人认为各层探测器交错布置时探测效果更好。
3.第12.4.6 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照明线路上应设置具有探测故障电弧功能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大量工程实例发现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最大的火灾隐患就是电气火灾,在照明线路上设置具有探测故障电弧功能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可以有效探测大高度空间的电气线路故障消除火灾危险隐患。
十一.结语:通过这次学习,本人进一步认识到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是今后消防工程设计的基础规范和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基本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专业性强,涉及很多高新技术,和土建、给排水、暖通专业配合广、难度大、要求高,需要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的认真投入。本人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多年设计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围绕规范这条“生命线”,始终把“以人为本,生命第一”作为设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做具体设计工作时认真严格执行201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相关条文,达到“及早发现,引导疏散,有效控制”的目标,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202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学习心得 篇2
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火规》”) 涉及内容众多, 章节和条文数量较1998版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和修改,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本人有几点体会希望与同行分享。
1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的分类
消防控制室增设图形显示装置, 建筑物设置的全部消防系统及相关设备的动态信息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等均应在图形显示装置上显示。在《火规》附录B中对于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录入均可采取手动方式, 而附录A中对于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的录入则必须采取自动方式, 那么如何自动录入?本人将附录A中的信息分成以下几类:
1) 直接触发信息:包括各种火灾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等现场器件发出的报警信息, 此类信息按规定应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 (联动型) , 作为控制器进行逻辑判断的依据。
2) 间接触发信息:包括输入模块接收到的信息, 如水流指示器、信号阀、70°防火阀、280°排烟阀、压力开关、消火栓报警按钮等现场器件发出的报警信息, 此类信息按规定应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 (联动型) , 作为控制器进行逻辑判断的依据。
3) 联动反馈信息:包括输入/输出模块接收到的信息, 主要是指受控的自动消防设备启动后, 其动作状态信息按规定应反馈给消防联动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 (联动型) , 以表明该设备已按照控制要求作出了相应的反应。
4) 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各个消防设备平时待命或火灾运行时的相关状态信息, 如电源工作状态、故障状态、手动/自动状态等。
以上分类中前三类信息较熟悉, 一般都是挂接在报警总线或联动总线上直接进行传输, 只不过新版规范推荐将报警总线与联动总线分开设置, 即直接触发信息在报警总线上传输, 间接触发信息和联动反馈信息在联动总线上传输, 对于第四类信息如何拾取、如何传输、传至哪里, 笔者有以下理解。
从国标图集10D303-2~3《常用电机控制电路图》中可知, 故障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都是开关量信号, 可以通过输入模块挂接在联动总线上并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但这样做不仅大量占用回路点数和控制器的总点数, 且这些不用参加逻辑判断的平时工作状态大量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电源工作状态, 从国标图集14X50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 (以下简称“图示”) 第93页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传感器接线图) 中可知, 消防主用电源及备用电源的开关状态是开关量信号, 可以通过输入模块挂接在联动总线上传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但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是模拟量信号, 这种信号无法通过消防输入模块直接拾取, 因此,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增加了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 至此有关消防电源的信号 (模拟量信号及开关量信号) 都由该系统所配备的前端设备自动拾取、传输, 并传至该系统专设的监控器。
2 增设消防电源监控和防火门监控等特定的子系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不断扩容、涵盖内容增多、功能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从只能报警发展到可以预警, 从只重视火灾发生时的报警、控制和反馈发展到消防设备随时待命或火灾时监视相关状态信息等, 可以看出人们对消防系统要求的提升。
由于功能不同, 系统的搭建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 仅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不能完成所有的功能。从图示第8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目标图框) 可知, 系统的发展目标是每个特定的功能由特定的子系统完成, 如果特定的子系统比较简单且涵盖的内容较少, 该子系统可以仅由一台控制器组成;如果特定的子系统较为复杂且涵盖的内容较多, 该子系统可由多台控制器组成。对于消防设备的监视信息和控制信息, 不论是模拟量还是开关量, 均由负责该设备的控制器通过专用的接口接入;对于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不论是某个特定子系统内的控制器之间, 还是不同子系统的控制器之间, 均采用内部总线方式进行通信传输, 此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仅需监控上文提及的前三类信息。这些参与逻辑判断的报警信息和通过逻辑判断得出结果的控制信息, 通过内部总线直接把以上信息共享给各个特定子系统的控制器, 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变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信息综合、资源共享的集散控制系统。
3 消防设备平时待命、火灾运行时相关状态信息的监视
目前, 防排烟控制系统与消防水泵控制系统等消防产品尚未推出, 那么与此相关的手动/自动状态和故障状态等信息如何录入给系统?由于这些信息产生于防排烟控制箱与消防水泵控制箱中, 而按照要求这两类控制箱中均已增设了消防电源监控系统传感器, 所以笔者建议将此类信息就近接入该传感器中, 并对图示第93页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传感器接线图) 中的电压/电流信号传感器进行修改, 增加两个辅助触点以同时收录上述的两种状态信息。修改对比图见图1。
4 结束语
新版《火规》推出时间不长, 且较旧版改动颇大, 相关配套的规范和标准图集仍然在修订中。本人在此抛砖引玉, 希望对今后的相关设计有所帮助。
摘要:对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附录A中关于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了分类讨论, 重点阐述了运行状态信息是如何接入系统的。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直接触发信息,间接触发信息,联动反馈信息,运行状态信息
参考文献
[1]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
[2]10D303-2-3常用电机控制电路图[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202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学习心得 篇3
1 “报警规范”在点型火灾探测器设置限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报警规范”在特定温度和湿度恒定、无空调通风、加热的实尺寸封闭房间条件下, 通过试验并参照发达国家规范所制定的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限定, 简而言之, 即应在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保护半径R和其安装间距曲线 (见“报警规范”附录A (以下简称“附录A”) ) 范围内 (以下简称“三项限定”) 。这个限定的问题在于它未区分平、坡屋顶, 即未从平到坡、屋顶坡度的量变导致火灾烟、温气流沿顶运行机理的量变、质变而质变, 致给出了仅有量异而失质别的“三项限定”, 于是提出商榷。
1.1 平屋顶设置“三项限定”的问题与其对策
1.1.1 平屋顶火灾气流与其设置限定
平屋顶火灾时的烟、温气流热升遇顶后系沿顶均匀向四周蔓延减弱扩散, 作为探测它的各向同性的点型火灾探测器, 其单向最大保护水平距离 (术语) 便成了名符其实的保护半径。在其保护半径、圆周范围内应该都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护, 而作为探测器保护面积A依据的“特定矩形”仅是保护圆中的一部分, 已包含在圆中。因此, 笔者认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以A为设置极限值的安装极限曲线都不宜作为平屋顶时的设置限值。于是提出:平屋顶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在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的范围内, 并可不受保护面积的制约。
倘若还以保护面积A设置时, 亦必须在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范围内。
暂且不论烟、温气流出现质变的这个“度”, 但平屋顶 (θ=0°) 肯定处在质变之前, 因此其设置限定宜从表中予以单列或表下加注, 以利于探测器效能充分发挥。
1.1.2 平屋顶以保护面积A及其安装曲线为限进行设置的合理性
在方形平顶房间以保护半径R画圆设置并做到全覆盖, 扣除重叠部分后探测器间或每个探测器所“划分”的保护面积为方形 (矩形或正方形) 。众所周知, 圆内方形面积中以正方形为最大, 它分别为现行保护面积的1.12倍 (感烟探测器) 和1.3倍 (感温探测器) 。因此, 当平屋顶场合可以以正方形或趋于正方形设置时, 再以目前较小的矩形保护面积A及其为依据的安装曲线加以限制便有失科学、合理。
1.2 坡屋顶火灾气流运行机理与点型探测器设置限定
坡顶火灾发生后, 其烟、温气流沿顶运行机理系主要向屋脊处蔓延集聚。作为各向同性的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必须与火灾气流相适应。“报警规范”中的“三项限定” (面积、半径和曲线范围) 所存在的问题, 是未适应火灾气流沿坡顶运行的机理, 未强调应尤为重视屋脊处理探测器的设置和坡顶的设置具有方向性的特点, 于是有可能出现表面上完全满足“三项限定”, 但其设置的结果却与火灾气流机理相悖。如坡度θ>30°, 不在“附录A”图中的45°线上部选取探测器的纵、横向间距b>a, 而在45°线的下部中选取a>b。
鉴于上述, 对坡顶的设置限定是, 点型火灾探测器设置具方向性, 以保护面积A为主, 保护半径R仅制约相邻探测器间的最大间距。
2 “报警规范”在建筑物不同保护等级保护范围的修正中存在的问题与其对策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和扑救难度等, “报警规范”将所保护对象划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一只探测器在各级中所能保护的范围, “报警规范”仅给出保护面积修正系数K值, 但占设置工程绝对量的平屋顶, 需要的是修正后的各级保护半径, 坡顶时亦需根据它制约探测器的间距, 于是笔者2002年提出了保护半径修正系数 (KR) 及其值[2], 提出至今发现有误用面积系数K修正对应保护半径的现象。
2.1 再次提出保护半径修正系数并证明其值
“报警规范”在探测器设置数量计算式N=S/K·A (见“报警规范”8.1.4) 中, 所规定的修正系数K值 (特级0.7~0.8、一级0.8~0.9、二级0.9~1.0) , 从上算式看出, 其K仅是保护面积上的面修正而非保护半径上的线修正, 两者是不等的, 不能混淆、挪用。
由于现缺保护半径修正系数, 建筑物不同保护等级保护半径值难以确定, 直接影响了平、坡屋顶点型探测器的设置和判定设置合格、有效的依据。因此, 寻求保护半径修正系数便是设置的客观需要。
2.2 误用修正面积系数K修正半径的后果
首次提出保护半径修正系数及其值是在2002年[2], 再次提出时加入了论证和分析。
笔者寻求现所缺的保护半径修正系数, 系从“报警规范”现有的面积修正系数K加以换算, 为此设想有一以K=1时的保护圆为底的正圆锥体, 那么K的其他各值 (0.7、0.8及0.9) 便是均平行于锥底的切面。各切面中的“特定矩形”对应边相互平行, 即互为相似形, 相似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 (含直径) 边长的平方比, 因而笔者设修正前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分别为A和R, 则修正后的对应为A1和R1。
因为, A1=K·A, R1=KR·R, KR为保护半径修正系数, 所以, undefined, 即undefined, 且大于K (见表1) 。
经修正后的保护半径RK=KR·R或undefined为修正前探测器的保护半径。
2.3 保护半径错误修正造成探测器大幅多耗
鉴于“报警规范”只提及保护面积修正系数K, 于是诸多粗心的设计者直接用它来修正各保护等级的保护半径值, 其所造成的后果为:
设误以K和正确以KR分别修正同一保护等级保护半径R后, 所得的修正前、后的保护半径和保护面积分别为R1、R2和A1、A2其对应比值见式 (1) 、式 (2) 。
undefined
由式 (1) 、式 (2) 看出, 错误地以K直接修正保护半径, 即本已经正确修正后的保护半径R2和保护面积A2被再次打折, 即分别被打了undefined和K折扣。以K=0.7、0.8和0.9为例, 错修正后的保护半径被对应缩小16%、11%和5%, 进而导致其保护面积被相应缩小30%、20%和10%, 保护面积被缩小, 反过来又导致了探测器设置量被大幅多耗, 对应多耗43%、25%和11%。如今在设置工程中占绝对量的平屋顶的大量多耗现象还在延续, 并有悖于节能减排之大计。
探测器的保护半径是判定平屋顶设置合格、有效的唯一条件, 也是遇到异形平面设置时所必须的, 不仅平顶, 坡顶亦应重视对它的正确修正。
3 “报警规范”在点型探测器安装曲线图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附录A”存在的问题:一是它仅是最低保护级别 (二级) 的安装曲线, 特级、一级时则无据可依;二是平屋顶以保护面积A为限的设置曲线亦有失科学、合理。笔者在破解“附录A”曲线基础上提出了各保护等级安装曲线的制图要点、制图和提出了新型平屋顶时的安装曲线。
3.1 破解“附录A”点型探测器安装曲线图
“附录A”诸安装曲线有以下共同点 (参见图1) :
(1) 曲线上的两端点Y、Z系曲线上达到保护面积的始终点, 其坐标a、b值实系作为探测器保护面积依据的“特定矩形”两边的边长, 可由联立方程a·b=A、a2+b2= (2R) 2解得;
(2) 曲线的拐 (中) 点C (见图1) 的坐标undefined;
(3) 曲线上任意点的保护面积均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
(4) 在Y、Z两点间适取若干a×b=A的点, 并将各点连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即为所求。
鉴上, 只要给出保护面积A、保护半径R即可绘制出“附录A”中的全部曲线。
3.2 建筑物各保护等级坡屋顶安装曲线的绘制
以修正系数K修正后的保护面积AK和以保护半径修正系数KR修正后的保护半径RK, 分别取代3.1中的A和R, 并按3.1中的步骤即可绘制出相应保护级别的安装曲线图。
3.3 新型平屋顶各保护等级安装曲线的绘制
平屋顶 (θ=0°) 的设置仅受相应级别保护半径所制约。其绘制以DK (2RK) 为半径在坐标图中绘出圆弧, 弧上按3.1定出Y、Z点, 则其两点间的圆弧线便是所求, 见图2。图2中虚线系“附录A” 按保护面积AK为据曲线。显然, 平屋顶以保护半径为据探测器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中又以中点C的正方形设置为最有利。
按照笔者下面给出的设置法, 平屋顶的设置已毋须“安装曲线”或绘制安装曲线。
4 平屋顶点型火灾探测器经济合理简捷设置法
点型探测器在平顶上的设置在实际工程中占绝大多数, 探究其经济合理快捷设置, 具有节能减排的意义。
“设置法”其实很简单, 毋须“安装曲线”或以保护半径画圆作图等, 其实质是最大限度地趋正方形设置的一种方法。其思路是, 平顶房间可按保护半径下的正方形设置范围之外的两边余量部分, 以增加最小数量的探测器后按总面积、探测器设置总数加以均摊, 使均摊后每个探测器的保护范围均在其保护半径范围内, 即得最大限度地趋正方形设置。其方法步骤:首先正确修正各保护等级探测器的保护半径, 以其所得正方形边长 (c) 去除房间的长边、短边 (b、a) , 其得数的整数便是可按正方形设置的最大范围, 小数点后则为余量。以适当加设探测器“消化余量”, 加设时宜尽量减少短边、增加长边上的设置, 以使加设数量为最少。短边N1小数点后宜6舍7入, 甚至7舍8入试之, 最后以设置直径 ≤保护直径DK为合格、有效。大面积平屋顶方型房间趋正方形设置计算见表2。
此设置法的优点:
(1) 理论依据是平顶点型探测器的设置仅受保护半径而不受保护面积制约;
(2) 经济合理在于探测器保护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设置数量最少;
(3) 过程合理, 系直接由判定设置合格、有效的唯一条件-保护半径入手, 免去了按保护面积设置后, 再以保护半径判定合格与否的反复;
(4) 过程简捷, 仅经简单计算便可得到满意结果, 毋须经“安装曲线”或画圆反复匹配等。
(5) 当房间内设有柱子时, 探测器与柱子的相对位置可能不一, 工程中不存在此问题。
“报警规范”8.1.4例题中房间地面面积系量身定制, 读者将之改为40 m×50 m后, 再按例题与此解法对比一试, 便知繁简。
表2可长期供多工程使用, 亦便于校审。
5 总 结
(1)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与火灾气流沿顶运行机理相应, 平顶时仅受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的制约, 坡顶则以保护面积为主设置具方向性, 探测器最大间距受保护半径制约。
(2) 应以保护半径修正系数正确修正建筑物各保护等级的保护半径值。
(3) 尤其大面积平屋顶以“简捷设置法”进行设置为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GB 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报警规范[S].
[2]王赞瑞, 刘志伟, 薛原.关于点型火灾探测器设置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21 (5) :62-64.
【2023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1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07-01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09-23
施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0-12
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06-01
火灾报警自动控制系统05-12
智能火灾报警系统设计06-14
火灾无线报警系统设计07-06
地铁火灾防控系统设计08-28
智能火灾监控系统设计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