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旅游品设计(精选8篇)
深度旅游品设计 篇1
20世纪80年代, 当美国杰出的未来学家托夫勒预言的“第三次浪潮”悄无声息地席卷大地以来, 体验经济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迈着平缓而有力的步伐毋庸置疑地跨入了今天的社会, 并以它神奇智慧的新经济模式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时至今日, 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低层次的生理需求转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人们更加注重深层的体验、感受精神的愉悦。
由于旅游正是让人们放松心怀、游山玩水, 进行异地体验, 享受闲暇时光, 因此, 旅游业可称得上是最好的体验形式。而今天的旅游业伴随着人们对精神体验的要求不断加强, 正在逐步走向深层。同时, 对从事旅游品设计者来说, 有了更高的要求。
1 体验经济·深度旅游
体验经济的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派恩二世和吉尔摩于1998年出版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 他们把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 以商品为道具, 以消费者为中心, 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和, 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并且指出:体验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的经济形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强调精神层面的感受和体验, 消费形式更趋多元化、个性化, 更加追求深层的、另类的、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感受或刺激。他们的论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审视我国的旅游状态, 伴随着各种节假日的延长和增多, 旅游地势头越来越猛, 大量的人群跟着旅游团行从一个点赶往另一个点, 走马观花、行色匆匆, 旅游过程使人疲惫不堪, 人们无奈的背叛了旅游的初衷, 无法悠闲自得的享受美景, 更别提轻松自如的体验到旅游当中的妙处。旅游结束了, 一切也就结束了, 过后更多的记忆可能只是拥挤不堪的人流和匆忙的行程。
这种旅游状态, 我们暂且把它归类为表层体验或称为“低层次旅游”。正如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先生在《深度旅游》一文中所说:那些握着旅游资源的人, “并不知它们深在的文化价值, 只把它当做赚钱工具。”“旅游者只能看看新鲜, 看过则已。所获甚少, 兴味索然。这种无文化、甚至是无知的旅游, 缺乏魅力, 多是一次性的, 很少吸引人再来。”“低层次旅游更严重的恶果却是将中华文化粗鄙化和浅薄化。”“在中华大地上, 文化正面临着旅游化, 但旅游却没有文化化。”有些地方甚至违背人们的道德观念, 挖掘一些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作为旅游景点, 把中华民族的遗产庸俗化、低俗化, 这无异于自我毁灭。
时过境迁, 今天, 我们再也不可能像古人那样, 背着行囊, 骑着小毛驴, 悠闲自得的游山玩水, 慢慢品尝着山水之间的无穷变幻, 仔细玩味着异地文化差异带来的意趣。但是, 自古到今, 旅游的精髓仍然不变, 依旧需要一种闲散自在的心态, 需要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 需要可以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愉悦和快意。登上阿尔比斯山, 可以看见山旁道路上立着的指示牌“慢慢走, 请欣赏”, 一个“慢”字, 道出了旅游的真谛。
如今, “深度旅游”的提法引起人们的关注。顾名思义, “深度旅游”对应着“浅层次旅游”。然而, 所谓的“深度旅游”, 并非仅仅指深入旅游地或是延长旅游时间, 或是和旅游景区及当地居民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这仍然不能说是“深度旅游”, 只是旅游形式发生了变化, 还是属于表层的旅游方式, 流于表面, 换汤不换药。
当今, 旅游本身所蕴含的各种文化属性已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旅游业向文化深层次开发已是大势所趋, 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了, 人们更希望在旅游行程中了解到一些深入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民间工艺等独具魅力和地方特色的东西。“深度旅游”应当是对中华民族古老、瑰丽的文化的挖掘, 是一种深入引导游客的旅游, 通过这次旅游, 游客能感受到一些别样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收获, 让人们享受一次文化的盛宴。这种“深度旅游”, 除了对整个旅游的行、游、食、购、娱、住等方面进行设计之外, 更要注重对旅游过程产生精神体验的设计, 其中, 好的旅游纪念品将会给整个旅游行程带来画龙点睛的一笔。
因此, 本文将针对“深度旅游品设计”做重点阐述。
2 深度旅游品设计
“购”是整个旅游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使旅行者愿意为此次行程留下美好的记忆或带回、赠送而付费, 但我们总会失望的发现, 这个地区的旅游纪念品和那个地区的旅游纪念品几乎雷同, 和当地的文化、风俗、地域特色风马牛不相及, 也让人大倒胃口, 失去了购买的兴趣。
我们应该看见, 一个好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应当和此次旅游水乳交融, 相辅相成, 让人拿在手上, 能够从中品味出这个城市的味道和气息, 欣喜的发出赞叹:这就是我要带走的这个城市的东西!
这才是和深度旅游相配套的深度旅游品设计。
3 以扬州旅游品设计为例
“十年一觉扬州梦”, 在扬州这块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上, 历史上曾经吸引过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发生过多少脍炙人口的情感体验故事。北宋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以月夜《泊船瓜洲》的体验, 吟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千古绝唱, 给后人留下一个思乡游子“高峰体验”的佐证。在休闲旅游大行天下的今天, 扬州借南朝殷芸鼓惑路人“腰缠十万贯, 骑鹤上扬州”, 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告诉人们: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体验之都。从2002年开始的“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旅游节”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 给扬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那么, 与“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旅游节”相配套的旅游品市场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首先, 我们对来扬州旅游的人群进行了考察和调研, 从中发现, 虽然来扬的游客涵盖了世界各地, 但江浙沪一带的游客偏多, 年龄在30岁以上的大约在30%, 45岁~60岁的大约在50%~60%, 学历层次偏高, 本科生占很大比例, 收入一般在5000元左右, 大多集中在2000~10000元, 开私家车来的比例也较多, 散客居多, 短线游居多, 这部分游客可以看作是比较有钱也比较有闲的人, 他们的消费观念很理性, 对于无法打动他的旅游品, 或者偏贵的旅游品是无法让他掏腰包的。
另外, 我们还对扬州的旅游纪念品市场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 扬州的旅游纪念品目前也不算少, 如扬州剪纸、扬州漆器、玉器、扬州三把刀、扬州酱菜、扬州牛皮糖等等, 但是, 这些旅游品缺乏整体设计, 要不就太单薄, 不足以代表扬州, 要不就太贵, 基本是很不尽如人意、令人遗憾。
一个好的旅游品, 首先要感动自己, 才能感动别人。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拨动别人心弦的东西。因此, 我们对扬州旅游品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确定了设计课题。
首先, 我们着重研究和收集了扬州各类典型代表元素, 并对扬州旅游品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定位: (1) 产品能涵盖古扬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并准确代表扬州文化地方特色; (2) 产品既有怀旧风格又有现代元素, 传统与时代气息融会贯通; (3) 产品造型简约、艺术性强、审美性强; (4) 产品单价成本低, 轻便易携带, 旅途中不易损坏, 包装简约牢固并具有地方特色 (漆器盒、木盒、腊绳挂件、丝绸等) ; (5) 产品设计为可分可合的系列产品; (6) 产品按不同材质, 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其次, 我们确定了设计课题及制作方向:
(1) 《古韵扬州- (扬州的声音) 》。乐器模型 (可制成八音盒) :重点挖掘扬州地区传统乐器及地方传统说唱艺术, 以及流行于扬州地区的古曲, 如《广陵散》、扬剧、板桥道情、扬州清曲等。
(2) 《秀美扬州- (扬州的景色) 》。古建筑模型 (可制成镇纸、笔筒或烟灰缸) :主要表现扬州的风景和古代经典建筑, 可开发的类型有建筑主题纪念品, 如著名建筑的微缩模型, 建筑主题的小纪念品等、同时可开发实用性的纪念品。
(3) 《文华扬州- (扬州的诗词、画派、雕版印刷) 》。文化纪念品 (可制作成扇子、镇纸、汽车小挂件等) :以扬州的文华与艺术为切入点作为设计主题, 如古诗咏扬州花卉、典故、著名人物等, 也可根据宗教活动设计, 如鉴真东渡, 以及扬州画派各大画家的作品、典故、书法、诗词等。
(4) 《芬芳扬州- (扬州的气息) 》。扬州谢馥春产品 (可制作成香件、香粉、刺绣品等组合礼盒) :该系列主要表现扬州的气息和味道, 将切入点放在扬州各种古典化妆品以及附属产品的再开发上, 如扬州谢馥春香粉以及香件香囊等古典化妆品系列产品。
(5) 《丰饶扬州- (扬州的特产) 》。扬州食品类特产 (可制成组合的食品礼盒) :该系列主要表现扬州的商业特产, 其中包括著名老字号如大麒麟阁等商家的产品再设计, 也包括扬州及周边县市的农副特产的设计元素的挖掘, 如宝应莲藕、高邮双簧鸭蛋、仪征绿茶等, 同时也把扬州作为古运河重要枢纽所处的特定地位作为切入点, 在盐商文化中挖掘出新的设计思路。
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的系列设计中的“芬芳扬州”这一课题得到了扬州市政府相关单位的重视和认可, 并为我们和扬州著名老字号化妆品厂家谢馥春牵线搭桥, 经过多次见面探讨商谈, 确定了设计思路, 设计方案也已出炉, 将对老字号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4 结语
众所周知, 未来的旅游市场应该定位于休闲度假型, 只有对人们的生活和休闲方式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在“体验”和“深度”上下功夫, 才能使我们的旅游市场踏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才能引领人们更好的“玩”, 才能真正在“玩”中领略到旅游的乐趣, 使每一次旅游都带来美好的精神体验和情感体验。而对于深度旅游纪念品设计者来说, 任重道远, 也只有深刻领悟个中滋味, 才能设计出独具一格的优秀旅游纪念品。
摘要:在体验经济时代, 旅游业及旅游品设计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及期待, 如何让当前我国的表层旅游走向深度旅游, 如何设计出与深度旅游相配套的旅游纪念品?本文从体验经济、深度旅游及深度旅游品设计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并以扬州旅游品设计为例做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体验经济,深度旅游,深度旅游品设计,扬州旅游品设计
参考文献
[1]阿尔温.托夫勒, 第三次浪潮[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1984.
[2]派恩二世, 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皮平凡.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探索[J].学术交流, 2005
深度旅游品设计 篇2
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
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
(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
(2)全球游客旅游花费
2、我国旅游行业现状
(1)人均GDP增长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走向休闲度假游阶段
(2)我国城乡居民告别生存型消费
二、三游市场,此消彼长
1、入境游
2、出境游
3、国内游
三、传统旅游华丽变身,智慧的旅游层层深入
1、传统旅游华丽变身
(1)出行方式转身:自驾游引领旅游交通新业态
(2)住宿习惯转身:酒店复苏,个性化民宿争奇斗艳
(3)景区营收结构逐渐转身:综合服务提升碎片化管理
(4)消费地自我觉醒:力引购物狂潮回国
2、智慧的旅游层层深入
(1)旅游信息获取
(2)旅行费用支付日趋成熟
(3)旅游导航
(4)旅游营销
四、“旅游+”催生新旅游综合体
1、旅游+金融
2、旅游+医疗
3、旅游+房产
20XX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
20XX年中国国际游客到访量为5560万人次,同比下滑10%。20XX年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旅游投资5502.9亿元,同比增长29%,国内旅游稳步迈入休闲度假游阶段。
20XX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
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
传统旅游转向自驾游、休闲游、酒店游,各地积极打造智慧的旅游大平台。旅游行业与金融、医疗、房地产等行业融合,创造多元化新旅游综合体。
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
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
(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发布的报告显示,20XX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其中新兴目的地游客到访量占据45%。美洲游客以8%的增速居首;亚太地区20XX年国际游客到访量达2.63亿人次,同比增加1400万人次,增速为5%,与中东市场增速相同,其中东北亚和南亚,国际游客到访量均实现7%的增长。东北亚主要目的地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增长分别为29%、24%和17%。
中国香港,实现8%的国际游客到访增量。前往欧洲的国际游客增长3%,前往非洲的国际游客增长2%。20XX年法国、美国、西班牙和中国位居国际游客到访量前列,其中中国以5560万人次国际游客到访量,稳居第四位,但同比出现10%的下降。
预计全球范围内国际游客到访量从20XX年到20XX年,将以年均3.3%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XX年将达到18亿人次,新兴目的地游客到访量将以年均4.4%的速度增长,是发达国家年均2.2%增速的两倍。预计到20XX年新兴经济体的目的地市场份额将占据全球旅游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达到57%。含中国在内的新兴目的地旅游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旅游爱好者继欧洲、北美等热门目的.地之后普遍关注的旅游景点。
(2)全球游客旅游花费
20XX年全球国际游客花费达到12450亿美元,同比增加3.7%。 旅游外汇收入方面,中国和英国分别有所提升,位居第三和第七。墨西哥重新进入国际旅游收入10大目的地国家,位居第十。中国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跻身全球旅游收入前十,分别以508亿美元和384亿美元列居第五和第十。
深度旅游品设计 篇3
一、开发存在的问题
临港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 交通网络发达,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观光旅游资源优势特别显著, 现已具有一定的开发基础, 根据临港的建城规划以及滴水湖景区的开发规划, 依托水文化的开发策略也初步成型。 但临港的旅游人气不高, 旅游业发展缓慢, 经过调查研究, 分析得出制约临港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景点开发单一, 独特性和吸引力不足; 景点开发水平低,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产品的季节局限性大;旅游商品的开发规模小, 纪念品的开发基本为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医疗设施、银行、邮政、超市等相关的配套设施有待加强;自贸区优势不明显。
二、深度开发方案和衍生品设计
为了解决临港旅游产品现阶段开发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深度开发和衍生品的设计方案:
(一) 完善各项设施建设, 为临港旅游产品的开发建立物质基础
旅游产品的开发依托各项旅游活动设施, 在旅游设施建设和再完善方面, 临港需要吸引更多的投资, 引入知名的餐厅以及住宿的企业和品牌, 提升临港地区的住宿和餐饮质量, 同时, 打造具有特色的餐饮、住宿场所, 突出临港的农渔水文化特色, 提供优良的餐饮和住宿条件以留住旅游者;增加公共交通设施, 在各主要景区 (点) 之间开设观光专线, 增设各景区 (点) 的停车位, 在高峰期时段增加公交车的车次, 缩短公交车的发车时间, 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增加出租车的运营数量, 保障游客和居民的出行安全;新建游览观光的导览设施, 引入专业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员, 开放旅游咨询处, 免费提供导览地图和手册, 为出行的游客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出游信息;完善游船、游艇码头设施建设, 设立垂钓、水上摩托艇等水上活动俱乐部, 为游客提供相关娱乐设备和游娱培训, 完善游客的参与体验, 还可以利用自贸区的政策利好, 吸引国外投资新建如韩国首尔汝矣岛汉江公园内汉江休闲运动水上项目———Blob Jump 、 水上飞板等具有特色又有趣的水上娱乐设施, 吸引有活力的年轻人前来游玩放松。
(二) 进行商业性开发, 为临港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经济条件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是旅游地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临港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商品免税的政策, 引入种类丰富的进口食品和高端商品, 发挥低价优势吸引游客在临港的消费;建立旅游纪念品商店, 设计和发售精美的、 具有纪念意义的明信片、 书签、胸针、家庭摆件、冰箱贴等等景区 (点) 周边产品, 满足游客的寻求纪念的需求, 促使其消费。
(三) 分散节庆赛事的举办时间, 打破临港旅游季节性的局限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 解决临港在旅游旺季人流集中, 在平日里旅游人气低下的问题, 应充分挖掘临港的文化内涵和资源特色, 增加适合旺季参与的节庆赛事, 并分散一些节庆赛事的举办时间, 比如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文化节或者展览赛事可以移到冬天举行, 弥补临港冬日旅游项目的欠缺, 让临港每个月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吸引人的节庆赛事, 旅游人气源源不断, 打破临港旅游季节性的局限。
(四) 整合旅游产品, 使临港旅游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临港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多元化, 整合相关旅游资源, 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项目, 在主导产品的引领下增加产品的种类, 形成“产品群”, 全面开发, 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 可分为三个部分整合旅游产品, 进行衍生品的设计:一是充分利用临港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政策优势, 加大力度, 重点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购物旅游这三项优势产品;二是借助临港特殊的地域文化、 地理位置打造文化赛事和节庆旅游产品; 三是开发产业资源发展会议旅游、 产业旅游等。 形成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核心, 以独特的节庆赛事为品牌, 以会议、疗养、修学科考等为附属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新型旅游产品体系。
(五) 改善旅游线路
为了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使其充分感受临港的魅力, 在充分考虑临港城区辐射范围以及各景区 (点) 的空间格局和组合特点的基础上, 以各景区 (点) 和主要赛事举办场所为节点推出如下旅游线路:
1. 以临港为核心的专项和特色旅游线路。在临港现有资源和将要建成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提出专项和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满足有特定需求的旅游者
(1) 临港文明游:新场古镇 (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三世二品坊、第一茶楼) -南汇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艺泰安邦文化艺术馆。
( 2 ) 自然生态游: 鲜花港- 滨海森林公园-滨海世外桃源-上海野生动物园; 鲜花港-南汇东滩湿地公园-南汇嘴观海公园; 鲜花港-芦潮港-上海野生动物园。
(3) 民俗风情游: 新场古镇 ( 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三世二品坊、第一茶楼) -果园/东海农场度假村/书院农家乐;新场古镇 (元宵灯会/清明放鹞子/百花生日/水龙会/水祭) -书院 (碳茅荡/清明扫墓/当五) 。
(4) 动感健康游: 滴水湖水上项目-滴水湖环湖跑;滴水湖水上项目-环湖骑行; 徒步东海-徒步滴水湖-南汇嘴观海公园。
(5) 观海休闲游: 东海 ( 东海大桥) -滴水湖-南汇嘴观海公园。
(6) 购物交易游: 进口食品展销会-临港自贸进口食品节-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
(7) 特色文化游: 世界文化博览会-“乐动滴水湖”音乐嘉年华。
(8) 科考修学游:新场古镇 (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三世二品坊、第一茶楼) -上海野生动物园-中国航海博物馆-洋山港;滨海森林公园 (风电科普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极地海洋世界/上海天文馆-临港产业园区。
2. 结合周边主要旅游区的区域旅游线路。与临港周围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景区结合, 吸引数量更多的旅游者
(1) 滴水湖- 东海 ( 东海大桥) - 洋山港-舟山群岛/普陀山。
(2) 新场古镇-滴水湖-东海 (东海大桥) -洋山港-舟山群岛/普陀山。
(3) 书院农家-滴水湖-东海 (东海大桥) -洋山港-舟山群岛/普陀山。
(4) 芦潮港- 滴水湖- 东海 ( 东海大桥) -洋山港-舟山群岛/普陀山。
(5) 上海野生动物园- 滴水湖/极地海洋世界-上海迪士尼乐园。
(6) 中国航海博物馆- 滴水湖/极地海洋世界-上海迪斯尼乐园。
(7) 滴水湖 ( 风筝节/美食节) - 上海迪士尼乐园。
(六) 加大宣传力度
有了特色的旅游产品, 但不为人所知也无济于事, 而临港旅游人气的低下多是因为游客对临港的不了解或者局限的认识造成的, 所以加大临港旅游产品和旅游特色的宣传成为了推动临港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采取传统的宣传方式, 如宣传册和宣传单的发放, 价格低廉、受众广泛, 可以让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大致了解临港的旅游资源;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宣传临港最新的旅游咨询, 声色图文为旅游者带来视觉、 听觉的刺激, 使其产生出游的需求;利用互联网、 借助新媒体推广临港旅游, 采取微博营销、微信营销、 邮件营销等新媒体营销手段, 即时推广, 让旅游者了解第一手的临港旅游信息, 在短时间内广泛传递快捷直观的旅游信息。
三、结语
临港新城资源丰富、环境良好, 自贸区建设后又带来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促进临港的发展, 在这种条件下, 临港的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发展体系。 但还存在景点开发单一、景点开发水平低、 旅游产品的季节局限性大、旅游商品的开发规模小、旅游设施不完善以及自贸区优势不明显的问题, 政府和专家学者应大力挖掘、整合和优化临港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共同努力弥补临港旅游发展的缺陷, 借助自贸区的优势进行临港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 使临港的旅游特色更加突出,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消费, 以旅游业促进临港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让临港新城发展成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高度协调发展的魅力都市、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综合性海滨新城。
参考文献
[1]王文丽.赤峰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赤峰学院学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 2003.
[2]邵一乙.临港新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 2010.
[3]唐松林.浙江嘉兴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发展战略[D].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工商管理, 2008.
[4]余琪.从体验经济视角探求古镇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西塘古镇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月第2期:40-43.
析盂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 篇4
一、盂县旅游资源的优势
(一) 类型多样, 独特性强。
盂县历史悠久, 在春秋时期曾经独立建国, 具有较多的人文景观。盂县现有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个, 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3个, 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0个, 且大部分保存完好, 包括:藏山、大王庙、永清寺、水神山烈女祠、烈士墓、石佛山摩崖造像、千年古村落大汖村等。比较著名的以国家4A级景区———藏山为代表。藏山因藏匿晋国赵氏孤儿而闻名遐迩, 2010年《赵氏孤儿传说》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山风景区的大多数景点都和程婴藏孤救孤的故事有关, 体现了“忠义”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藏山也被冠以“赵氏孤儿发源地”、“忠义文化发祥地”、“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等美誉。
盂县山川秀美, 地理位置独特, 还拥有许多幽美的自然旅游资源。盂县溶洞资源丰富, 且规模较大, 溶洞里景象各异、景致迷人, 是北方罕见的大溶洞。滹沱河流经盂县境内约50公里, 流域面积347平方公里, 沿岸地形多样、落差悬殊, 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水流时急时缓, 河心还有不少礁石和险滩。沿河分布有“九曲十八景”:分别是著名的汉代古御码头、梁阁老墓、英雄树、洋马山、晋商福隆昌故地、英雄湾、龙潭湾、彭真渠、水往北流、蜂崖湾、江心岛、跳水崖、波光镜面湖、五台山下院、薛平贵庙、王三姐寒窑、鸿雁岭、温泉。三尖山是盂县境内比较有名的生态自然景区, 山上树木成林, 美景如画。一年四季景色或盎然或葱绿或悠远或诗意, 春天百花竞放、生机勃勃, 夏季鸟语花香、郁郁葱葱, 秋天漫山红遍、层林尽染, 冬季莽莽雪原、苍山如海, 还有许多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除此之外, 还有龙堂瀑布、诸龙山森林公园等。
(二) 观光疗养, 有机结合。
盂县不仅拥有众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在距离县城大约50公里还建有温泉疗养院。盂县梁家寨温泉, 是山西省内的优良温泉资源, 温泉南北长约800米、东西最大宽度220米、深约70米, 涵水面积0.123平方公里, 涌水量30~50立方米/小时, 水温常年保持在60度左右。水质属氯化钠水型, 内含有铁、锰、钠、钙、镁等多种矿物质和适量放射性元素铀、镭、氡。总矿化度0.77~0.89毫克/升, 含氡量780~1291毫克/升, 二氧化硅50~60毫克/升, 化学类型属低矿化度、弱碱性、高氧、含偏硅酸氯化物、硫酸钠泉水。微量元素含量也较多, 如偏硅酸1.6~3毫克/升, 溴0.86~1.14毫克/升, 锂0.32~0.42毫克/升, 锶0.9~1.0毫克/升等。极具理疗价值。对多种皮肤病、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妇科疾病等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温泉度假村是休闲和疗养的最佳地方。
(三) 集群良好, 交通便利。
盂县旅游资源集群性良好, 几个具有代表性且规模较大的景区分布相对集中。藏山景区、滹沱河漂流景区和温泉疗养院均位于盂县城北, 且交通便利。藏山距离县城18公里, 漂流景区距离县城60公里左右, 温泉疗养院距县城大约50公里。景区之间距离适中, 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行程的安排。
二、盂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开发现状。
近年来, 盂县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藏山投入景区建设的资金超过了8000万, 景区游览面积扩大到十余平方公里, 由育孤园、春秋藏孤胜地、三教文化圣地、仙人峰自然生态区四大板块超过150个景点构成。在景区建设的同时, 另一方面还不断加强景区的宣传, 扩大知名度。伴随电影《赵氏孤儿》的上映, 作为赵氏孤儿发源地的藏山也因此被人们所知晓,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慕名而来的游客逐渐增多。下一步即将拍摄同名电视剧, 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滹沱河漂流起点老坟湾汉代古御码头, 终点鸿雁岭码头 (温泉景区) , 全程约10公里。是山西境内最长的漂流景区, 漂流项目已于2007年10月完成主体工程, 水上漂流的起点———古御码头, 终点———鸿雁岭码头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漂流项目开发以来, 累计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垂钓、放河灯、社火等项目正在筹建或筹划之中。2007年10月, 项目单位与御枣口村签订了古村落保护性旅游项目开发协议书, 将成为滹沱河生态旅游区的重点开发项目。同期, 与椿树底村签订的洋马山登山项目开发协议书, 计划建设4公里观光滹沱河大峡谷登山项目。其他景点的建设与开发也在不断开展, 2011年在县城投资修建了生态植物园。
(二) 存在的问题
1. 开发深度不足, 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
多数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 资源开发深度不足, 大多只停留在观赏阶段, 尚未与文化内涵真正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规划, 部分项目开发比较盲目。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不仅体现在开发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开发及运营中也出现监督及管理机制的缺失。
2. 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 经济效益不明
显。只有不断挖掘本地旅游资源的独特之处, 并能够有效地结合当地风土民情才能体现出景区的亮点。目前吸引的客流人群范围比较小, 很多时候景区参观的游客较少, 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收入不高。
3. 资金投入有限, 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并需要有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和人员。目前盂县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主要集中在藏山, 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步伐相对缓慢。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旅游观光的配套设施建设得极为重要。例如温泉疗养院的建设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 提高服务标准。景区酒店的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改进。
4. 存在重复建设, 旅游资源浪费。
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规划, 也暂时没有对未来资源开发的远期目标, 造成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极大地浪费了旅游资源。以温泉为例, 在梁家寨建有多个小型的温泉疗养院, 资源开发相对分散, 缺乏一个大规模的高品质的温泉度假村。
三、盂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建议
(一)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招商引资合理规划。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政府牵头, 统一管理、合理规划, 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发, 企业按照资源的特征与市场需求合理开发, 政府给以优惠的政策, 同时负责开发中的监管, 防止破坏旅游资源。这样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 还能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当旅游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旅游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就能创造许多劳动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二) 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在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旅游资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在开发中需要遵循“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原则, 在开发中还必须“重点突出, 以点带面”。赵氏孤儿的传说和藏山风景区可作为盂县旅游资源的代表, 春秋时期仇犹文化也是盂县所独有的, 以此来打造“忠义”文化的品牌, 并带动滹沱河生态旅游及其他景点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 很多城市人面临巨大的工作及生活的压力, 催生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标人群不仅限于本市本省, 而且伴随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国家法定节假日条令的出台, 许多周边省市的人群也能够吸引过来。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结合地方特色。盂县滹沱河已经开发出了漂流景区, 河流沿岸可以开发成垂钓的休闲区。在漂流景区周围的村庄可以建一些小型的蔬菜园和果园, 供游人采摘。这样, 将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激情的漂流、闲适的垂钓, 宿农家小舍、品地方小吃, 深入田间地头亲自采摘一些瓜果蔬菜, 还可以亲手烹制成各种美味。供游人采摘的水果主要以盂县地方特产为主, 小吃也尽量突出地方风味。
(三) 整合旅游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资源整合, 不仅可以节约资金, 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建设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盂县温泉资源天然良好, 但缺乏统一规划与开发, 同河北的温泉相比不仅知名度不高, 竞争力也较弱。因此, 需要整合地区的资源, 建一座大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温泉度假村, 实行股份制经营。
(四) 提升文化内涵, 注重旅游整体形象。
文化是一个地区旅游的支柱。盂县曾是春秋时期仇犹国所在地, 在历史和地理上都无可争议, 独一无二, 在发展旅游业时就可以此为出发点, 参照一些可考的历史记载, 根据当时的特色以及民间传说, 推出以“仇犹古风”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另外可以根据历史编排一些戏剧以及歌舞剧在藏山以及度假村等主要的景点巡回演出。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还能加深游客对仇犹历史的了解。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 是藏山地区的传统庙会。庙会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 集祭祀、娱乐、购物于一体。随着经济的发展, 商品流通的更加便利, 娱乐形式的多样化, 人们对于庙会的依赖性正在逐步下降, 很多地区庙会这一传统的风俗也在悄然消失。藏山景区可以充分利用庙会节日, 为游客呈现更多传统的有地方特色的庙会。比如:组织戏剧演出;民间手工艺品的展览及交易;地庙的传统祭祀等等。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把握好地方文化特点和整体形象的塑造, 这样才能实现旅游业的长久发展。着力打造一个独特性强、竞争力高的旅游产品。
(五)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 打造跨省旅游文化圈。
旅游业的发展在于地域性和集群性。盂县位于晋东, 地处太行山西麓, 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井陉县及本省平定县相邻, 西接本省阳曲县, 南临寿阳县与阳泉市郊区, 北靠五台县与定襄县。距首都北京450公里, 距最近的出海口岸天津新港550公里, 距最近的民航飞机场105公里, 距全国最大的佛教圣地五台山176公里, 盂县是石太高速铁路唯一中转站, 朔黄铁路经由县境北部并设有货运站, 处于正在建设的阳 (泉) 五 (台山) 、太 (原) 阳 (泉) 高速公路枢纽位置, 境内有207国道、314省道、345省道、214省道, 阳泉西外环过境, 县际公路、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盂县旅游业发展虽然刚刚起步, 但与之相邻的有著名的佛教名山———五台山和红色旅游区西柏坡, 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 可以与周边旅游区串联起来, 串点连线, 点线成区, 联区成带, 打造一个旅游文化圈。
(六)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新型的“朝阳产业”, 是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 在开发过程中, 防止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盂县尖山是新开发的生态自然风景区, 是盂县境内一片林相整齐的针阔混交林, 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特别是还有大量野生的动植物资源。在开发及运营中应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 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在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也需要加强保护, 比如在千年古村落———大汖村的开发中需要注意保护好原始的村容村貌, 古村落的参观价值就在于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原生态的建筑和生活方式。开发旅游资源中注意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加大保护力度、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旅游学刊[J].2011, 11 (7-8) .
[2]肖瑜.集团经济研究[J].2007, 01x (172-173) .
[3]盂县2009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汇编.盂县统计局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篇5
1 茶文化旅游现状
我国茶文化旅游还未获得充分开发, 茶文化发展的潜力也未被挖掘出来, 加强茶文化旅游开发应该作为茶文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茶文化旅游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这种差别主要是关注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造成的。在茶文化旅游产品类型上, 不同的学者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 有的着眼于茶文化的物质形态, 有的则关注于茶文化的精神层面。茶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形态多样、形式丰富的茶文化。如果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分类, 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1]。在物质文化上, 茶文化包含有茶、水、茶具、茶政等, 这些都是茶文化中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制度文化包括了茶礼俗、茶艺茶道、茶的传播、茶的技术和历史等。在精神文化上茶文化则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中, 是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2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思路
在我国进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有着巨大的优越性。首先我国是一个种茶大国, 在全国多地都有茶叶种植区, 这些是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强有力的依托。另外, 我国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的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这些都是可供开发的内容, 对茶文化旅游有现实效益, 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提高旅游地的茶叶的知名度。
2.1 深度挖掘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在长期发展中, 已经与文学、绘画等联系起来, 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方发展茶文化旅游, 只停留在茶文化的表面, 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比如很多地方发展茶文化旅游时, 让游客参与茶叶采摘活动,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游客旅游的趣味性, 但游客对茶文化的深刻内涵接触不到, 并且这种形式跟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理念也不吻合。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主要指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高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使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得到更好体现。古人讲喝茶“ 一杯为品, 二杯即为解渴”, 这也充分说明了喝茶的讲究。当茶与画、诗结合起来后, 其内涵才能得到更好放大。文人雅士喝茶绝不仅仅在于茶本身, 茶可以作为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生活情趣, 可以更好陶冶情操, 提高生活品质。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时, 应该朝着这方面发展, 让游客在精神上得到更多享受。
2.2 加强茶文化旅游区建设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时需要有一定的依托。茶文化旅游区就是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强有力的依托, 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物质载体。现在国内一些茶叶种植区已经开始打造旅游度假村和茶文化旅游特色景点。这样可以把茶产业链拉长, 可以带来更多经济收益。有的地区把当地茶叶与当地的其他旅游景点有机结合, 是对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比如在庐山, 庐山不仅是著名旅游风景区, 庐山也是云雾茶的产地。当地就把庐山云雾茶与庐山风光结合起来, 这对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提高庐山云雾茶的知名度和销量也有很大的帮助[2]。另外在茶文化旅游区之内还可以开展多种活动, 可以介绍茶叶的制作过程, 也可以对茶叶的历史进行介绍, 还可以举办一些茶艺活动和茶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游客对茶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对茶文化也能有更多切实的感受。所以茶文化旅游区应该加强建设, 这是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的一个物质基础和物质前提, 有了物质依托后,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才能更好展开。
2.3 开发茶文化旅游新产品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时, 除了把茶叶作为主要产品外, 还应该发展其他旅游产品, 这样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才能实现, 也会使茶文化旅游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附加值更高。比如福建安溪在开发茶文化旅游新产品方面就取得了成功。安溪以安溪茶为依托, 同时又根据自身的优势推出了休闲度假、古迹旅游、茶都观光等一系列旅游活动。这样就给游客提供了多方面的旅游感受。游客不仅对安溪茶有了更好的了解, 在茶以外也有更多的收获, 游客对行程会更加满意。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纪念品, 通过纪念品对当地茶文化进行宣传, 同时也会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 提高旅游附加值。
3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案例分析
3.1 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分析
信阳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 信阳所产的“信阳毛尖”更是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信阳也举办过“国际茶文化节”, 在传播中国茶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信阳近些年来, 以茶文化为主发展了起茶文化旅游。信阳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一系列优势。首先是其茶文化底蕴深厚, 信阳作为绿茶之乡, 在历史上曾获得过茶圣陆羽和大文学家苏轼的高度赞赏。信阳也具有非常独特的茶俗和茶情, 丰富了信阳的茶文化。另外, 信阳地区气候温暖、水质洁净, 为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信阳还有其他旅游资源, 可以和茶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使旅游资源组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信阳进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时还从茶俗文化、茶馆文化、禅茶、茶艺茶道等方面进行。信阳在长期的种茶、制茶过程中, 形成了一整套茶风茶俗, 茶也深深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中。当有客人来时要“客来敬茶”, 为客人敬茶时应当用玻璃杯, 这样客人可以更好欣赏茶姿。信阳的车云山景色秀美, 当地茶民会和客人等一同上车云山, 共赏美景, 共品好茶。在信阳亲朋之间往来也以茶相赠。茶在当地被视为纯净、珍贵的礼品, 走亲访友时常会以此相送。信阳茶馆文化开发也是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阳在清末民初, 曾经出现过八大茶社, 一些茶商也建立了茶庄。现在信阳的茶馆分布十分广泛, 并且具有不同的风格, 构建起一个个供游客品茶的去处。禅茶文化在信阳也获得了旅游开发, 茶与禅在很早之前就已结合在一起, 两者相互影响, 最终形成了禅茶文化。信阳有众多佛教寺庙, 这些寺庙所在的山通常会产好茶, 比如灵山寺, 灵山寺所在的灵山产好茶, 其中灵山云雾茶便是信阳毛尖中的精品。信阳的著名佛教寺庙还有净居寺、妙高寺等, 信阳将其作为旅游资源与茶文化一同开发, 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信阳对茶艺茶道文化也进行了开发, 把一些茶叶冲泡的过程与技艺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 信阳毛尖的冲泡方法有“流云佛月”、“有凤來仪”等, 这些茶艺可以为游客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茶道方面有沏茶之道、赏茶之道、品茶之道等, 是对茶文化的充分阐释。
3.2 安溪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分析
福建安溪也是一个重要的茶叶种植地, 有着非常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安溪有着山水茶园的自然景观, 也有独具特色的乌龙茶文化。闽南民俗文化也相当丰富, 因此其开展茶文化旅游很有优势。在安溪县有海峡茶博园, 主要是以茶文化为主题, 建设有温泉酒店和户外健身项目等。在茶博园中建设有茶文化主题社区和乌龙集镇、茶城总部等项目, 以此为依托可以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安溪还建设有铁观音发源地旅游区, 福建西坪被成为“中国铁观音发源地”, 安溪为发展茶文化旅游对西坪民间的茶俗、茶歌、茶诗、茶礼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 将其打造成最具历史感的茶海景区;安溪还打造了茶海明珠旅游区, 这个旅游区主要依托茶山茶海、百丈瀑布、小上海等旅游资源, 打造成了一个生态、清新的度假环境。安溪为发展茶文化旅游所做的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将安溪的茶文化最终打造成了一个旅游产业链。这样不仅有利于安溪当地的经济发展, 也可以促进安溪茶产业和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其后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4 结束语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是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只有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 才能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开发也更好满足了游客的要求。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外出旅游是人们进行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也正好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能给游客的旅途带来更好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于兰兰.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15-17.
长山群岛旅游业深度开发研究 篇6
面对已经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旅游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旅游资源的低水平开发,而是对旅游资源潜力的深度挖掘,将旅游业做大做强,使长山群岛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随着海岛旅游成为21世纪旅游业的新亮点,旅游业发展的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旅游产品需要根据市场不断升级换代、目标消费市场也需要重新审视定位。以“理论指导实践发展”为理念,从经济学供给的角度研究分析长山群岛“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旅游产品的定位)、“产品提供给谁”(目标消费市场的定位)三个方面探寻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对策。
一、长山群岛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
(一)旅游资源概况分析
长山群岛(又称长山列岛)由112个岛、坨、礁组成,在行政区划中隶属于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的黄海北部,38°56'~39°35'N,122°18'~123°17'E。四面濒临广阔的海洋,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1.5℃,夏季的6—9月平均温度为18.5℃、22.6℃、24℃和20.2℃,是消暑度假的理想胜地。
长山群岛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气象万千的海蚀、海积地貌形成大量的奇礁异石;一望无际的大海、星罗棋布的岛屿、清澈的海水、洁净的沙滩构成了异彩纷呈的风光;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63%以上,大气环境和海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有“天然氧吧”之美称。
人文旅游资源颇具特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猎为生,留下许多可为旅游开发所用的人文资源。如,马祖庙遗址、小珠山贝丘遗址等都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历朝历代在此生活的居民形成了独特的渔家风俗,保持传统的民俗节日。
可见,长山群岛旅游资源数量多、质量高,具备旅游吸引力。但真正开发为旅游业所用的比较少,开发规模小,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通过对现有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分析,进行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可以促进海岛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产品(项目)开发现状分析
长山群岛岛屿多呈东西走向,岛屿的排列大致由西部的里长山列岛、东南部的外长山列岛、东北部的石城列岛构成一个大三角形。长海县的海岛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哈仙岛,当时几十户渔家搞起了渔家接待,越做越大,精美的渔家饭菜和纯朴的渔家大嫂成为长海县旅游的特色之一。发展至今,有部分岛屿已经成为较为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旅游产品内容不断丰富。
表1是对旅游业发展特色进行分析,里长山列岛旅游业发展居群岛的领先水平,产品多样化,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等拥有依托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景观,同时也依据资源特色建造了专门为旅游业服务主题公园、博物馆等设施,不过占主导地位的仍是海岛观光及渔家风情游;外长山岛群中的獐子岛、海洋岛也具有相当的规模;石城列岛的开发主要是渔家乐等传统项目,所以未列出;一些小的岛屿还处于原始状态,尚未开展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可见,“渔家风情+海滩观光+赶海垂钓+海岛观光+品尝海鲜”等初级旅游产品仍是其主要吸引点。
(三)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市场发展状况是通过其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旅游者消费情况、旅游者地域构成等反映市场现状(表2)。
长海县(长山群岛)旅游业发展稳定,且增长速度快,如,2005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7%,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3.6%。但是每次旅游消费相对低,通过对各大旅行社长山群岛旅游线路的查询,旅游天数多为1~2 d,人均每天消费较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旅游者数量的增加来获得高收入,而是通过提高消费档次增加旅游总收入。目前,提高长山群岛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长山群岛旅游深度开发的宏观策略
(一)开发模式——“政府主导+企业独资”开发部分岛屿
我国海岛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海岛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其重要制约因素是缺乏资金及先进的开发管理经验。长山群岛海岛旅游业起步较晚,同时受所处气候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发展水平和规模与国际优秀海岛度假胜地有很大差距。借鉴马尔代夫的开发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要兼顾政府和企业的作用。
1. 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负责旅游规划的编制。相对于私人企业,政府能从更为宏观、全面的角度分析当地旅游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通过编制相对稳定的长期总体规划指导旅游业的长期有效发展;同时在总体规划原则的前提下,编制动态发展的项目规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资料来源:长海旅游网http://qsx.dltour.gov.cn.
资料来源:长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完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根据对国内外知名海岛发展经验的分析,大陆与海岛的陆路相连接虽然使交通更为方便,却降低了海岛因远离大陆而本身具有的神秘性,所以重点应在加强航空、水运等交通系统的改善。
加强对生态环境及本土文化的保护。通过法律手段保证海岛开发运营中对生态环境的维持,运用公共宣传等手段强化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保持长山岛的民俗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
政府主导开发一些重点岛屿。如,基本具备旅游设施的里长山列岛,由政府出资或吸引外资来提高这些岛屿的产品层次、扩大知名度,形成“拳头产品”,最终带动其他岛屿的共同发展。
2. 企业独资开发
充分开发满足游客高层次休闲度假需求的旅游产品需要巨资投入。针对目前政府资金有限,管理经验及精力有限的情况,借鉴马尔代夫模式(由一个经济主体向政府租赁整个海岛及周边海域,以一座海岛建设一个酒店,突出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配套一系列功能齐备的休闲娱乐及服务设施,形成一个完整、独立、封闭式度假区),通过招标的方式将岛屿旅游开发经营权出让给企业,尤其是一些国际上知名的岛屿旅游开发集团,使岛屿的旅游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同时也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旅游产品的定位及升级
1. 旅游产品总体(旅游区类型)定位——夏季避署度假,冬季冒险游
夏威夷、马尔代夫、巴厘岛等国际知名海岛度假区地处热带,适合常年提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长山群岛属暖温带,不具备常年开展休闲度假的条件;同时群岛的陆域面积也大大小于这些知名的海岛,不可能提供满足任何年龄层次、任何家庭结构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客观条件要求依据自身特色确立“小而精”的产品定位。
长山群岛是消暑度假的理想胜地。长山群岛位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只有夏季的6—9月适合度假休闲,此时国内大部分地区正处于非常炎热的时期,加上近些年温室效应,各大城市温度不同程度地有所提升,如,以前的四大火炉城市增加为今天的十大火炉城市。随着暑期的到来以及我国带薪假日的逐步实现,吸引游客来岛内避暑是现实可行的。
冬季气候与起伏的山地为狩猎、生存游戏等冒险活动提供了绝佳的环境。男性天生具有征服的欲望、冒险的渴求,在《艺术人生》中曾有一档节目“梦想成真”,众多男明星选择的梦想是做一天士兵,打仗游戏或者是去南极探险等。可见大部分男性内心深处是渴望冒险的,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男性争强好胜的性格被压抑,尤其是我国大陆地区人口众多,并不是每个成年男性都有服兵役的机会,这种诉求便转向了一些具有冒险性质的活动。这正是近年来狩猎、攀岩、森林冒险等活动越来越受追捧的原因。长山群岛冬季风力强劲,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4.8℃,极端最低气温-21℃,加上茂密的林木、起伏的山峦、奇异的礁石具备开展冒险旅游的条件。
2. 旅游产品的升级
增加旅游产品(项目)数量,营造步步为景的格局。长山群岛因地制宜,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了一些观光型、度假型旅游产品;后期创造的旅游产品,即为发展旅游业而商业化制造的观赏地较少。借鉴夏威夷群岛“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沙滩,不同层次类型的游客在任何一处停留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项目”,对岛内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开发论证,在不影响景区美观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每一处资源。
扩展旅游产品的质量,深度挖掘产品内涵。长山群岛岛屿面积相对小,旅游产品不可能像其他国际知名群岛度假区一样全面发展,须立足于资源条件,将现有旅游产品向纵深扩展。如,将沙滩嬉戏扩展为沙滩排球、拔河、骑马等;游客随意地玩沙可以发展为有组织的沙雕比赛。
通过旅游业的深度发展,长山群岛由省级风景名胜区逐步升级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档次。
(三)目标消费市场定位——高档消费群体
长山群岛旅游属大众化消费水平。一日游仅需200元左右,旅馆、饭店建设档次较低,三星级、二星级的宾馆酒店只有7家,渔家旅店是接待游客的主角。对比夏威夷日消费120~240美元,游客停留天数5~42d,相去甚远。当然无论是旅游资源条件,还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资金、技术等投入,长山群岛无法与夏威夷相比,但是其“高档产品、高价位吸引少部分高收入人群”的策略值得借鉴,目标市场定位为高档消费群体有其必要性。
海岛土地、淡水、电力等资源的匮乏。虽然县政府经过多方筹资,跨海24 km“引碧”入岛工程,缓解了海岛生产和生活用水紧张问题;同时大力进行连通大陆电网的输变电工程建设,铺设海底电缆,使全县有人居住的岛屿全部接通了大陆电网。但是由于长山群岛离大陆较远,陆地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四周被海水环绕,集水面积小;岛屿与岛屿之间距离影响电缆工程建设。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大量游客的涌入对内陆城市资源的占用已经造成社会负面影响,而海岛不仅陆域面积相对小,且淡水、电力等资源的使用成本相对高,海岛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所需公共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海岛旅游业不能沿用“低档产品、低价位吸引大规模旅游消费者进入”的路子。
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有限。长山群岛以气候温凉、无霜期长、风大雾多为特点,风大,蒸发量大,导致林木生长较为缓慢,一些小的岛屿生物种类很少;受气候条件影响,6—9月的旅游旺季,长山群岛各景点人满为患,游客人数超过有效合理容量,破坏幽静的环境氛围。可见过多的游客带来噪声污染、空气污染,且践踏超出森林草木的可承载能力,沙滩娱乐项目的超负荷运作对海水空气造成影响,对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处理也不便。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长山群岛不宜开展大众旅游,而是将目标锁定在数量较少高阶层的人士,把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
综上,在长山群岛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应摒弃大众旅游消费模式。通过产品质量的提高,如,建立高尔夫俱乐部、五星级酒店(在马尔代夫,五星级酒店也是按当地民俗来布局的),从而提高消费档次,使长山群岛旅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休闲享受,成为身份的象征,而不是人人可以消费得起的大众观光旅游。
三、结论
通过对旅游业现状的深入分析,得出长山群岛旅游业已粗具规模,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宏观角度提出建议:更新开发理念,实行政府主导与企业独立投资的开发模式;对供给的定位:依据自身特点“夏季避暑,冬季冒险游”;对目标市场的定位:由大众消费群转向高档消费群。
摘要:作为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长海县(长山群岛)旅游资源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粗具规模,已被确立为国家级的海岛森林公园和辽宁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不过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紧随时代步伐,对旅游业进行深度动态开发。通过对长山群岛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探析可以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海岛旅游地的先进经验,从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定位、目标消费市场定位三个角度提出深度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长山群岛,旅游业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定位,目标消费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1]陆林.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科学,2007(8):579-586.
[2]刘家明.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9):349-352.
[3]曹绘嶷.巴厘岛等国际度假旅游地给海南旅游业的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93-97.
[4]邢晓军.马尔代夫海岛开发考察[J].海岛管理,2005 (2):41-43.
[5]黄仰松.我国海岛旅游资源[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11):284-287.
[6]刘薇,李悦铮.中国海岛县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72-77.
[7]张耀光,胡宜鸣.辽宁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1995(3).
[8]张颖辉,可娜.长海县发展旅游业的几点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2):82-87.
[9]王跃伟,栾维新,陈航.发挥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加快长海县旅游业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 (2):82-87.
崇左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篇7
在正式讨论崇左市有关旅游产品开发问题之前, 有必要明确本文所讨论的旅游产品内涵是什么。关于旅游产品的概念、内涵, 国内外很多知名学者都给出过界定。但大都不外乎从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者的角度进行界定。从目的地的角度进行界定者: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吸引物、交通和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旅游活动需要的全部服务。从旅游者的角度进行界定者:它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旅游经历。从崇左市这一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发, 我们所要讨论研究的旅游产品实际上包括旅游吸引物 (即为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以及以这些资源和设施为凭借提供的服务。
2 崇左市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层次低, 产品单一
目前, 崇左市开发的旅游产品无论是红色旅游产品、边关风情旅游产品、花山文化旅游产品还是大新明仕田园风光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主要还是属于较低层次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产品, 而缺乏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的旅游产品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的游览观光;提高层次的娱乐、购物;专门层次的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 ;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产品。低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2.2 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充分
崇左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目前只开发了其中的少部分旅游资源, 还有很多品质比较高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即使对某些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 但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还不能充分反映其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
2.3 旅游产品开发投入不够, 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旅游景区内游道和观景台等设施年久失修。如:友谊关城楼左右两侧登山游道路面坑坑洼洼、甚至有的路段被整个大树所占据, 游人只能踩着树根侧身而过, 而且有很多危险路段的游道没有防护栏等安全保障设施。
旅游交通方面, 虽然有南友高速公路贯穿崇左市境内, 但是, 除友谊关和浦寨以外, 通往其他主要旅游景区的公路都是二级公路, 而且有些路段山高路险, 旅游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比较差。另外, 很多旅游景区都远离县城, 但没有开通为散客准备的旅游公共交通工具。即使个别旅游景区开通了旅游公交车或公交船只, 但班次非常少, 给非团队旅游者出游带来极大的不便。这样的交通状况, 成为制约崇左市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
旅游住宿业和餐饮业方面:目前崇左市共有星级饭店30多家。但是这些饭店的星级比较低、大部分是一星、二星级的, 三星级的只有少数几家, 而高档次的四星、五星级的饭店, 目前还没有。各旅游景区特别是远离城市的旅游景区及周边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馆较少。比如:游客在德天瀑布景区游览后, 即使在离该景区最近的硕龙镇, 也找不到一家菜肴比较好的餐馆就餐;游客在凭祥友谊关景区游览后, 只有去凭祥市内才能找得到餐厅用餐, 而友谊关景区周边则没有餐厅为游客提供服务。所有这些都将会影响崇左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4 旅游产品市场辐射范围小
数据来源:根据崇左市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整理所得。
数据来源:根据崇左市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整理所得。
以崇左市最具实力的大新德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游客来源统计分析, 德天旅游景区的国内游客主要来自于广东、北京、上海、广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东、河北10省市, 这些省市的游客占其国内游客接待量的89.3%, 而全国其他21省市的游客极少, 只占了旅游景区国内游客接待量的10.7%。德天旅游景区的境外游客主要来自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占其境外游客接待量的98.1%,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极少, 仅占其境外接待量的1.9%。由此可见, 崇左市开发的旅游产品市场辐射范围狭小。
2.5 旅游产品容时量小
容时量指游客游览旅游景区时所需要的基本时间。旅游产品容时量的长短与风景区的游程、可游览内容、旅游资源的复杂性、含蓄性、趣味性、旅游景点的布局等密切相关。目前, 从调查数据显示, 崇左市各个旅游景区接待的旅游者基本上都是一日游游客, 甚至是半日游、少半日游游客, 而接待的过夜游客相对于前几者, 要少之又少。由于游客在各个旅游景区的停留时间短, 甚至只是把崇左市的某些景区作为去越南的一个短暂的停靠点。因而游客在各个旅游景区的旅游消费普遍偏低, 这不利于崇左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2.6 旅游服务产品质量整体不高
崇左市大部分旅游管理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为本地人, 这些人文化素质比较低, 思想观念没能与时俱进、服务意识也比较薄弱。因而, 目前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产品整体质量不高。
3 崇左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优势分析
3.1 旅游资源优势
崇左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表现在:
(1) 秀美的山水自然风光旅游资源
崇左市, 有着数量众多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旅游资源。一座座奇峰拔地而起, 倒影在左江, 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崇左市, 还有弄岗、陇瑞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返璞归真的大新明仕田园风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等山水风光旅游资源。
(2) 神秘的边关壮乡风情旅游资源
崇左市与越南山连山、水连水, 边境线长533千米, 每天有不少越南边民、商人和游客以及其他国家的游客到边境的国际边贸城、边贸市场和边贸互市点做生意、购物和观光。人们可在这里听到异国语言、接触到异国友人, 买到异国商品、眺望到异国风光。
崇左市是壮族人民的聚居地, 千百年来, 壮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民族歌舞、节日等民俗风情。如每年农历三四月壮族的歌节 (歌圩) , 每到这一时节, 壮乡歌圩连连。天琴是桂西南壮族的独特民族乐器, 龙州有众多业余天琴弹唱艺术团, 他们经常为群众义务演出。别具一格的壮乡黑衣长衫服饰、神秘古老的宗教仪式等。
(3) 厚重的红色旅游资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领导发动了龙州起义, 创建了红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当年起义的很多重要场所和红八军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战场仍保存完好。龙州起义纪念馆内集中展出龙州起义中的珍贵文物和红八军及农民赤卫军使用的部分武器。以法卡山、金鸡山、水口河以及硕龙前沿阵地为代表的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守边御敌的英雄阵地, 硝烟散去, 许多烈士亲人和敬仰烈士的游客前来烈士陵园祭奠、凭吊烈士英魂。这些红色旅游景点及展馆, 不仅是旅游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 而且还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4) 古老神奇的花山文化旅游资源
左江流域是壮族发祥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壮族先民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人文景观,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们在悬崖峭壁上画下的各种图像。这些崖画主要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的悬崖上, 目前共查到84个景点, 1800多个图像。据考证, 成画时间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花山壁画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神奇的绘画, 还在于壁画位于峻险的悬崖壁上, 因而给世人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花山壁画这颗壮族古老艺术的璀璨明珠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 它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而且还有极宝贵的研究价值。
3.2 区位优势
崇左市地处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结合部、南贵昆 (即南宁、贵阳、昆明) 经济圈和广西“三点” (即百色、柳州、桂林) “一面” (即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 交会处, 而且还位于“两廊一圈” (“两廊一圈”是越南提出来的, 即河内—崇左—南宁和河内—昆明两条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 经济区域之中。崇左市虽地处我国西南边陲, 却是联系中国—东盟的前沿门户和陆路大通道, 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优越的区位优势给崇左市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4 崇左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策略
4.1 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
在目前开发的红色旅游、边关风情旅游、花山文化山水旅游、大新明仕田园风光的农业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多开发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活动项目, 增强旅游活动的趣味性, 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进而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这样, 一方面满足了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延长旅游者在各旅游景区的游览停留时间, 增加崇左市的旅游创收。
4.2 加大投入力度,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
加大旅游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 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第一, 加强旅游景区内游道路面、路旁防护栏、观景台等设施的修复和完善工作。第二, 加强通往各旅游景区的旅游交通道路的升级改造, 增强游客旅行的舒适度和安全度;增加通往各旅游景区的旅游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 让游客特别是散客进得来、出得去。第三, 增加旅游住宿和餐饮设施数量, 并进一步提高旅游住宿和餐饮服务设施的档次和质量。
4.3 引进旅游管理人才,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旅游服务产品质量
加大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引进工作的步伐和力度,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健全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 完善培训制度, 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资源, 加强对现有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从而达到提高为游客提供的旅游服务产品质量的目的。
4.4 集中精粹, 打造旅游品牌
崇左市的旅游资源数量多且类型组合状况良好, 但资源品质参差不齐。要整合旅游资源, 向市场推出拳头产品;应突出重点, 优先做好重点旅游区的开发建设, 注重提高旅游区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应围绕崇左市特色旅游资源,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有生命力、竞争力, 旅游业的发展也才有坚实的基础, 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产品。目前, 应该重点打造友谊关、德天瀑布等边关风情探秘旅游、龙州红八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左江花山岩画壮文化旅游、龙州金龙黑衣壮民俗风情旅游等旅游产品牌, 提高崇左市旅游产品在国内外的地位。
摘要:位于桂西南边境地区的崇左市, 经济发展滞后, 但拥有十分丰富且特色鲜明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经过近10年的发展, 崇左市旅游业已初具规模, 但调查发现, 崇左旅游产品开发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结合崇左市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提出崇左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策略, 实现旅游业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关键词:崇左,旅游产品,深度开发
参考文献
[1]林南枝, 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张东明, 张建国.旅游学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深度旅游品设计 篇8
1基于黄山茶文化资源的休闲旅游特色与优势
1.1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增强了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文化性
通过将茶文化融入到休闲旅游中去,有助于休闲旅游行业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挖掘更具本地特色的旅游形式和旅游内容,可有效避免茶文化旅游同质化的尴尬局面,同时也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黄山人种茶、产茶、品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时期,自唐宋时期的兴盛,又经元明清时期的完善,逐渐形成了整套的茶文化。现行的茶文化主要奉行朱熹《家礼》,甚至有“看人上茶分三等”的说法,贵客至、喜事至,讲究吃“三茶”,大年初一、正月拜年、婚礼上门等全家人都要吃“三茶”。黄山深厚的茶文化历史,为建立基于茶文化的休闲旅游开发提供了诸多可能。另外,茶文化与佛教、道学、儒学等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与黄山当地的本土文化关系紧密,众多民俗活动也为茶文化的推广与兴盛提供了更多机会。
1.2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休闲旅游项目相得益彰
黄山地处安徽南部,以花岗岩为主体,海拔1800余米,占地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自古以来都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景区的“四绝三瀑”、“云海奇观”、“劲松迎客”等奇观美景为茶文化增加自然的韵味。以黄山为中心进行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黄山景区风景秀美、自然资源丰富,是著名的休闲旅游胜地,也是茶园与云雾萦绕的人间仙境。山涧、溪流、人家,清茶、云海、青山,为游客提供了完美的休闲娱乐、感悟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胜地。
1.3黄山的茶俗文化成就了休闲旅游项目的多样性
茶已经成为黄山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饮茶文化和饮茶习俗,经过几千年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已经形成了黄山独有的特色。品茶之际,或讲书,或奕棋,有人谈古论今,也有人吟诗作对,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各种各样的茶话活动成为黄山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内容。
2黄山茶文化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误区
2.1茶文化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上整体性不足,融合度不高
黄山茶文化休闲旅游的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有玉屏景区、白云景区、北海景区、松谷景区等自然景观,而且一年四季美景不断,春天百花竞开,夏天劲松迎门、云雾缭绕,秋天青松、苍石、红枫、黄菊,冬天雾松霜雪。但在基于茶产业的休闲旅游开发,却存在各自为政、自我管理的问题。缺乏完整的产品体系,茶文化旅游与黄山景致、历史文化等的结合较为薄弱,难以形成有效的补充,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吸引更多游客。黄山旅游开发,更多在于自然资源,与茶文化关系较为松散,游客来黄山旅游顺便看看茶,专门讲茶与山、文化与自然、历史与茶道等相互关联的项目还没能形成完整体系。在问题解决方面,只注重效果应对,不注重长期保持。为扩大规模,专门针对某种茶叶进行茶文化开发,短期效益明显,但同质化现象也十分严重,难以将黄山茶整合起来,为规模开发和体系建设带来更多困难。建立基于黄山茶文化的休闲旅游区,整合整个黄山地区的茶文化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但整合方案的优化、投资力度、策划内容,都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现阶段各旅游区域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项目的开发参差不齐,也为进一步整合和开发带来了困难,要实现市场规模化和产品体系化,尚需一定时日。
2.2茶文化休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上定位不准,措施不力
各新兴行业都会面临着人才不足的窘境,茶文化休闲旅游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初生阶段,对人才的渴求极为迫切。目前黄山地区各大景区工作人员都来自社会招聘,大多具备景区维护、导游介绍等基本茶文化知识,但对中国茶文化的整体内涵的把握、对黄山地区历史发展情况、当地茶语习俗等了解都不多,茶艺、茶道内涵不足,难以对茶文化休闲旅游打上品牌的印记,难以有效加深黄山茶文化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但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社会招聘成为黄山甚至其他各大景区的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渠道,相关培训也并不全面,毕竟背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从小的潜移默化发展起来的。而进行黄山茶文化深层次的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就必须要将茶文化与黄山地区的景致、文化特点、人文习俗、历史传承相互结合,因此无论是导游推介,还是产品促销,都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旅游行业技能,既需要丰富的茶文化积淀,又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在人才培养上,与学校进行合作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投资较大,另外大学毕业生的待遇要求、文化素养提升都是工作中会面临的困难;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成效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大量招聘社会人员,也对大学生就业形成冲击,影响其对工作岗位的选择,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2.3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较低,创新性不足
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尤其是深层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需要探索与其他观光旅游、农家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类似产品的异同,找到自身特色,放大独特性,避免同质化,吸引更多游客注意。茶文化旅游深层次产品要从茶文化的历史内涵、文化韵味、游客体验等入手,开发更多种类和类型的休闲旅游产品。目前中国茶文化旅游产品遍地开花,各个地区都推出本地茶文化体验项目,但项目内容、体验方式、介绍思路都大同小异。黄山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也主要集中于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采摘与制作、品茶过程讲解等,仍存在较明显的同质化。造成了单个休闲旅游景区内容较为丰富,但深度明显不够,与周边景区内容雷同的问题。对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不仅需要关注具体措施的出台,也要对各地茶文化进行研究,共同合作、合理开发,将茶、文化、历史,真正串联起来,才能发展出既具自身特色,又能突出茶文化整体的真正文化旅游产品。
3基于黄山茶文化构建休闲旅游模式过程中的管理对策
3.1构建黄山茶文化休闲旅游开发平台,加强资源整合
构建大型的茶文化主题休闲旅游度假区、茶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旅游开发平台,形成黄山品牌,扩大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加大投资力度,促进高水平旅游策划的完成,在政府监督、行业主导下,对整个旅游企业、旅游项目、旅游相关行业进行整合,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加强茶文化历史传承、人文内涵、客户体验等整套茶元素的融合,让来到黄山的旅游者都能感觉到茶文化与黄山的密不可分,感受到黄山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3.2对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升级开发,突出黄山特色
祁门红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祁门一带,色泽清润,清香扑鼻,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喜爱,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远销欧洲,是英国王室的重要饮品。对祁门红茶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可以从产地祁门一带的历史出发,进行各类文化遗址重建,建设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茶文化旅游区,经茶叶历史、产茶经过、红茶品鉴等内容与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相互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氛围。建成后再将自然风光与茶品文化结合,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为茶文化的表达和呈现提供更好的背景色彩。
3.3订单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茶文化旅游发展后劲
茶文化旅游要健康持续地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和保证。人才的欠缺已经成为黄山茶文化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可由政府牵头,委托黄山本地高校,根据本地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培养。本地高校应根据茶文化休闲旅游岗位能力需求,拟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在加强学生旅游岗位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茶文化、黄山乡土文化的传承。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亦必不可少,尤其是要强化对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的服务人才,网络营销人才、导游解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只有加强了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夯实旅游发展后劲,推动茶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摘要:黄山自古以来就是产茶圣地,其历史悠久、风景独特。以黄山茶为中心进行深度休闲旅游项目开发,不仅是黄山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增添异彩。本文通过介绍黄山茶文化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分析黄山茶文化休闲旅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有效管理路径。
关键词:黄山,茶文化,休闲旅游,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沙沙.茶文化旅游研究——以雅安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3).
[2]冯卫英.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以环太湖地区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11(12).
[3]朱生东,章锦河,杨效忠.徽州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