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悦性

2024-08-02

怡情悦性(共11篇)

怡情悦性 篇1

收藏古玩应该注重的是在触摸历史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增长知识中提升个人的情操修养,在研究古玩中静听古风古韵,在谈古论今中愉悦身心。收藏古玩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享受,在改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愉悦着藏家的精神世界。

收藏古玩可减少烦恼。当我们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烦恼的时候,看看心爱的藏品,从凡尘俗世中暂时解脱出来,这有利于身心健康。

收藏古玩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起爱国主义热情,学习历史知识。古玩中的图案,包括历史事件、领袖人物、名胜古迹、经济建设、发明创造等,这些题材无一不代表着本国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人文艺术等。古玩收藏,实际就是在了解、学习国家历史。

收藏古玩有益于养生。收藏古玩大多追求平淡天真的意境,或宁静致远,或淡泊明志,绝少有强烈的情绪波动。工作之余,沉浸于此,足以安顿劳累疲惫的心灵,陶冶高尚风雅的情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每一个人的工作压力都相当沉重,如果不能加以排遣、解脱,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相当不利。

当一个人爱上收藏的时候,他的业余生活是忙碌和快乐的。忙碌,是因为忙学习钻研,忙外出寻觅,忙相互切磋;快乐,是因为浩瀚新奇的收藏知识让人痴迷其中,是因为收藏到心仪已久的藏品而欢爱有加。

怡情悦性 篇2

————黄晞晨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虽然发生的时间比较久远,也许你从太外婆那里可以听到类似的故事,可在当时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阅读真好,通过阅读你可以穿越时空,随意停留在历史的某一瞬间,感受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体悟时代变迁中人们的困惑和觉醒。

————符赞灏

读一本好书,交一位益友。《城南旧事》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吹,今宵别梦寒。”悠悠的骊歌,叙说着每个人心中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

岁月逝去,已是中学生的你正如英子一样,渐渐长大,今后可能会面临许多离别,和自己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孩子,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忙惘,在哀叹离伤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悄悄地长大,因为这就是成长。

————

希望你认真仔细地阅读《狼图腾》这本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狼的智慧、团结、勇敢、狼族中的亲情有爱„„在今天这个激励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挖掘这种“狼”性。它的不掘不挠的战斗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是需要我们学习的。读书时易事,思索是难事。希望你细心品读,在思想上树立“要做”的信念,在行动上落实“去做”的观念。不断积累,飞跃必来!

————沈逸凡

这是秦文君阿姨众多作品中的一部,时一本值得你好好阅读的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主人贾梅和小伙伴们一起演绎出了一段丰富多彩而又让人感慨万千的成长故事,肯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一颗闪耀着光泽的珍珠,爸爸妈妈希望你在中学的学习生涯中,努力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收获真挚的友情,拥有美好的心情演绎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毕嘉杰

《女生贾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真实地反映了初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孩子,希望你读了这本书后,能够像贾梅一样,只要你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同学,就会获得一份真挚的友情;只要你用一颗理解的心对父母,就会获得一份浓浓的亲情;只要你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能勇敢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最终你会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舞出一段丰富多彩的成长故事。

————徐袆哲

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摆脱平庸

就十分困难。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无数的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蠢与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曹子悦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个时代,一个发人深思的体会,不会读书的人只看书中的文字,会读书的人用心去感悟书中的一切。

————王润天

《俗世奇人》好就好在记人叙事,用笔简练,不求深奥,但求人读后会心一笑。因此阅读毫不费力,这等老辣,若非长久辛勤笔耕,不能达也。今购此书,望你学习领会作者用笔手法,力求文风朴实,不堆砌词藻,写有意味的文章。

————陈宜阳

读书的中带你在于读,读的同时要勤于思考,要读书主人公的意思,人文历史地理的意思,作者的意思,如果读不出这几层意思,跟识字没多大的差异,也起不到读书的本质意义,收获自然不会很多。

读书还要重于交流,交流就会有思想的流露,可以拓宽思路,深刻理解字面以外的意思,也就真正起到读书的意义之所在了。

————宣云天

《俗世奇人》这本书描写了清末明初天津卫的奇人们,也就是有绝活绝技的民间俗人。作家冯骥才在这本书中体现了其生动、朴素、风趣并且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风格。

书中描写的诸多人物都有自己的绝活,都有很多奇怪独特之处,他们的趣闻轶事在作者笔下非常有趣、引人入胜。通过阅读《俗世奇人》这本书,能深切感受到天津的很多民俗民风,也能懂得很多道理。

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你们能对当时天津地区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明白“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样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的道理,也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平凡,把学习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许明瑞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工技大汪泓校长为新生带来的入校第一课,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做到“十个一”,其中首个一就是阅读一批中外名著。大学校长把阅读作为“十个一”中的首个一,是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书市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经验精华的总结,“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前人阅读后经验的总结。

就我个人而言,书是我的好朋友,好老师,阅读时我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我也非常感谢有阅读这个习惯,在我烦恼迷惑的时候能让我浮躁的心在书海里沉静下来。

我希望通过这次读书活动,能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进而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秦昊

在你的推荐下,妈妈也饶有兴致地阅读了这本书《俗世奇人》,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书中描写的奇人秒事,风格迥异,让人回味无穷。

读书时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很高兴,你已经能享受其中,如果能在享受读书的快乐时,学会去思考,学会去鉴赏,那么你的读书将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你是幸运的,因为你身在(3)班这样一个优秀的事情中,更有经验丰富的孙老师带领你们徜徉于文学殿堂之中。相信四年的学习将使你走向成熟!

————江雪瑶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下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您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的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个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孩子,当你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黄天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可以开拓视野,获得智慧,激发进一步探索文化科学奥秘的志向。但是读书也是有所选择的,也是应该“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读书时应该“究其道理,理清文章思路,善于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只有将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并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才是真正的读书。

愿你“常留书香在手中”!

————刘凯文

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说过: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

女儿,这也是我想对你说的,读书能改变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它是我们生活中最愉快的朋友,它可以与我们一道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弋,每天看一本书,你的知识一定会丰富,你的生活也会多彩,它会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希望它陪伴你一生!

玩具益寿又怡情 篇3

在国外,老人玩具已不是什么稀奇物,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约四成的玩具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日本的一家玩具公司甚至还推出一款针对老年人的“克隆人”玩具,只要老人们提供孙子孙女的照片、录像带等详细资料后,该公司就可以克隆出與客户要求完全相符的“克隆人”玩具。但在我国,老人玩玩具还是新鲜事。

其实老年人的好奇心特别强,玩具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并能保护智力,对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的人,玩玩具也有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哪些玩具适合老年人

益智玩具类:这类玩具可以充分锻炼老年人的脑细胞,从而延缓衰老,预防老年记忆减退和老年痴呆等病症的发生。比如华容道、九连环、七巧板、孔明锁、魔方、三解套、智力拼图等。

怀旧玩具类:对于一些老奶奶来说,玩一些童年的怀旧玩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在玩的时候,老人的心情会非常愉悦,增加幸福感和成就感。比如八音盒、万花筒、铁皮火车、铁皮青蛙、小熊照相、熊猫敲鼓等。

传统玩具类:此类玩具带有浓厚的传统气息,很多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能勾起老人过去的回忆。比如翻绳、扔沙包、打弹弓、弹珠、放风筝等。

运动玩具类:这类玩具能够让老年人全身都得到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减少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和关节炎的几率。比如呼啦圈、变色球、玩具陀螺、健身球之类的。

情感陪伴玩具类:现在市面上各种智能娃娃功能非常强大,不仅会走会动,会做出各种可爱的表情,甚至还会与人直接对话。为家里的老人买上一个,让娃娃没事的时候陪老人说说话,唠唠嗑,肯定会让老人非常欢喜。

选玩具也有技巧

老人毕竟与孩子有所不同,为老人购买玩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玩具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最好以老人在两三天内能学会为宜。如果玩具太简单了,提不起老人的兴趣,也无法达到锻炼大脑的目的。如果玩具太难了,老人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并因此放弃,反倒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艺术美育的怡情效能探析 篇4

艺术美育具有怡情、养性、启智、育美等多种效能, 其中一个重要的效能就是怡情的效能。

一、怡情效能的发生

所谓怡情效能就是指艺术美育的受教育者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 其“痛苦”的灵魂得到暂时的解脱, 感情得到激发和宣泄, 从而使受教育者自身解放其被压抑和束缚的冲动, 维持心理的和谐。

1、艺术品的情感特征

克罗齐 (Bendetto Croce) 认为凡是艺术都是抒情的。艺术作品都是把一种心情或一种感情寄托在一个或数个意象里。可以说, 艺术是情感的凝结。

艺术的创造在未经达成之前, 只是一种想象, 也就是心眼里的可以见到的一种意象。艺术家创作艺术是为了情感的慰藉与宣泄。在艺术家煞费苦心的将许多意象连接在一起之后多种意象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种创造的想象是有机的连在一起的, 不能被随意打破。它表面看起来似乎也是零乱的, 而实际上却是可以依托一种特殊的东西前后相连有序进行的。这种特殊的东西就是情感。两个意象在性质上即使不相似, 但如果在情感上能相互协调, 便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因此, 审美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由于这种情感的协调便不会产生幻想, 他会伴随着这种情感进入到自由的意象里。

2、艺术欣赏的心理特征

美感经验就是一种凝神的境界。人主动欣赏艺术不外就有一个目的: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美感”, 通俗的就说是获得审美的“快感”, 从更高的层次来说是获得“美感经验”。所谓美感经验就是一种凝神的境界, 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人的全部精神都聚集在这一个对象上面, 这个意象就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 这个世界摆脱了现实世界的牵绊, 自由自在, 别无依赖。

移情作用是伴随着美感经验获得的物我同一的心理过程, 在这样一个物我同一的过程之中就必然伴随着一种心理活动———移情作用 (德:Einfühlung;英empathy) 。黑格尔 (Hegel) 说:“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让他在外物界寻回自我。”德国美学家费肖尔 (R.Vischer) 和美国心理学家蒂庆纳 (Titchener) 认为: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面去分享物的生命。”[3]

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认为:移情作用是心理活动的外射作用的一种。换句话说, 凡是移情作用都是外射作用。“移情作用这一过程中物我必须同一。”也就是说本来是我所想、我所思、我所感觉的东西, 在移情作用发生的过程中, 我将认为是物所想、物所思、物所感。更明确的说, 我无法确定那到底来自于物还是来自于我。朱光潜先生同时认为:“移情作用不但由我及物, 有时也由物及我, 是双方面的……概括的说, 感情的外射大半容易变为移情作用。”[4]因此, 在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 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 观念, 意向将会回流到我的身上, 变为我的情感。

二、怡情效能的实现

1、由移情作用走向情感的丰富

移情作用使得审美者已经无暇顾及分辨现实中的自我与艺术作品中的“自我”。两种情感互相交流着, “我”的情感外射到艺术作品之中, 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又回流到“我”。如此, “我”就体验了艺术作品之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艺术的世界又是博大和丰富的, 欣赏艺术的同时便扩大了生活的视野;审美者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很少经历或无法经历, 体验到的情感, 在艺术的世界里统统可以体验的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接受的种种生活画面在艺术的体验中统统可以体验的到。可以说欣赏艺术所得到的情感体验是“一种高度密集而又多样化的情感体验”[5], 他可以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情感世界变得丰富起来, 使得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 从而防止“异化”的出现, 使人的心理更加平衡、健康。

2、由情感的丰富走向心灵的净化

英国心理学派批评家理查兹 (Richards) 认为:人生来有许多自然的冲动。这些自然的冲动彼此之间往往互相冲突。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 我们让某一种冲动自由的实现, 则必须把所有的与之相反的冲动一齐压抑下去或消灭掉。但是这种压抑或消灭不是理想的办法, 它是一种生命的损耗。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也认为:“人的情感自然要发泄, 欢喜必形诸笑, 悲痛必形诸哭。倘若心中有情感要勉强压住隐起, 那就是打断生机的流露。”[6]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同样认为, 自然冲动是不能勉强压抑下去的, 如果把他们勉强压抑下去, 会酿成种种心理的变态。因此人的情感不能被压抑或者消灭, 那不是理想的办法。人的情感需要宣泄, 并且在这种宣泄的过程中, 一种情感不能被令一种情感压抑。艺术正是使情感得到宣泄的最好方式。艺术是情感自由发展的区域, 艺术是情感的“自由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即使是相反的情感也被一种特殊的方式调和了起来, 这些相反的情感可以调和融洽, 并行不悖。理查兹认为如果要尽量地发展人的可能性, 必须走艺术这条道路, 因为在艺术的世界里相反的冲动可以得到调和。不管是苦还是乐“都是从生机的郁畅得来的……文艺是表现情感的, 就是帮助人得到舒畅而免除抑郁的一种方剂。”[7]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痛苦的灵魂会得到解脱,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负面和消极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被升华为一种高级的状态, 这就是“净化”。

亚里士多德认为, “净化”的要义在于通过音乐或者其他艺术, 使得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 恢复和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从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艺术的种类不同, 所激发的情绪自然也不相同, 所产生的“净化”也就不同。但是不管是哪种净化, 都无一例外的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受到净化之后, 就会‘感到一种舒畅的松弛’, 得到一种‘无害的快感。’”[8]当审美者祛除直觉恢复理智之后, 艺术中所具有的理性深度, 能使人产生审美领悟, 即在感性体验中, 获得一种超感性的东西, 这不一定会导致人的理性思考, 但却能导引情感, 使之趋于价值的定向。当人们欣赏完优秀的艺术作品之后, 常常感到自己周围的生活场景变的更加美好, 而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就是因为情感得到净化的缘故。

三、怡情效能实现过程中的教育策略

前文已经阐述过, 艺术美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育活动。但是这并不排除艺术美育这种教育可以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相反, 艺术美育怡情效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得到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与教师的帮助。

1、指导学生选择欣赏最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只有欣赏经典的艺术作品才能让怡情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艺术美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育的教育。每个人能够在艺术作品中获得哪些东西无法事先规划, 更无法事后考量。艺术作品的层次有高有低, 只有那些高水平的作品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就是指那些经典的艺术作品, 就是指哪些经过岁月的洗礼, 历史的检验依然不褪颜色, 不被埋没的经典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经典的艺术作品体现人类的质朴和纯真, 他们所表现的, 所体现的都是人类永不褪色, 永不变更的东西。通过艺术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将使审美者蜕去庸俗的世俗气息, 返还高尚质朴的灵魂。

现世当然也有优秀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许会被当世之人奉为经典, 名噪一时。但是随着岁月的磨砺也许不久就会被埋没。因此, 想要在艺术美育这一自育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更可靠的、更稳定的收益就必须去欣赏经典的艺术作品。

2、为学生创设理想的艺术美育环境

作为一种自育特征十分明显的教育活动, 艺术美育对教育环境的要求更高。没有一个理想的艺术美育环境, 怡情效能就不可能得到实现, 即使在实现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被打断和破坏。

理想的艺术美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理想的物质环境就是欣赏艺术作品的环境氛围与艺术作品本身相符合、相辉映, 使学生在艺术作品欣赏之前进入一种与所要欣赏的艺术作品相类似的环境。至少是不相冲突、不相违背, 不影响学生自由的欣赏艺术的环境。理想的心理环境就是欣赏艺术作品的心理机制与欣赏的艺术品所能达成默契的环境。也就是说在欣赏艺术之前要具备相应的审美知识。而审美知识则是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授实现的。

3、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

所谓美感其实指的是艺术的快感, 从更高的层面来说它可以升华为美感经验。而快感则是说我们通常意思上所说的快感。许多人都不能正确的区分美感和快感。更有甚者则认为美感就是快感, 快感就是美感, 二者是等同的没有区别的。

第一、“美感是不沾实用, 无所为而为的。”[9]我们寻常所说的快感, 其实都是有实用目的的, 都是为了我们日常实用的满足的。美感态度不带有意志, 因此不带任何欲念。而快感就不同了, 它常常伴随着欲念的满足。

第二、美感是审美者性格的返照, 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的往复回流, 不仅是被动的, 同时也是主动的。但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快感, 则完全是被动的。全是受到外来刺激而引起的, 是对外来刺激的被动反应, 是受外来刺激支配的。

第三、我们在享受快感的时候, 会非常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在享受快感, 会清醒的意识到“我非常快乐”。而我们在享受美感的时候却“失去了自我”, “意识中只有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10]我们的意识完全被其他情感而占据, 喜其之所喜, 悲其之所悲。只有在意识重新支配自己, “寻回自我”之后, 才可以回想起先前经历的艺术快感, 而自己本身在经历的时候并不知道。

快感带给我们一种自然冲动实现的同时, 也带给我们对其相反冲动的压抑。可以说快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可惜的损耗, 而不是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寻常快感不能使“怡情”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也不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在艺术美育中教师施教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的区分艺术作品中带给我们的“快感”, 哪些是艺术快感即美感, 哪些是寻常快感。以防止学生因不能正确的区分美感和快感而把一些淫秽的低俗的作品认为成高雅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境来对待艺术作品, 而不至于在本来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不合适宜的快感。

参考文献

[1]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1]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赏花怡情作文 篇5

花,为植物中的处子,楚楚动人。古有文人墨客咏花言志,至今,爱花者仍不计其数。我从未细赏过什么花,这次趁着五一假期的大好时光,我们一家三口前往常州紫荆公园,赏常州市市花——月季。

还未入园,先闻其香,在空气中泼得铺天盖地,一切都好似被大自然调制的香料柔柔地抹过一遍似的,嗅着哪里都是香的,嗅着树叶,是清凉的香;嗅着河水,是纯洁的香;嗅着阳光,是暖暖的香。让人觉得自己的嗅觉系统失灵了,这抹浓香似乎不是嗅到的,而是从自己的鼻腔里,自己的心里悠悠地散出来的。

一入园,眼前便闯入了一座巨大的“花钟”。花钟是由成百的月季组成,顶端是银色的.精致雕像。四个面上,两面是玫红月季的争艳之地,两面是嫩桃红月季的舞台。玫红的月季争奇斗艳,高傲华贵,若说前者是贵妇人,那么嫩桃红色的月季则是略微羞涩的稚气小姑娘,恬静而文雅,无玫红那般刺目而引人注目,却以其纯洁与处子般的气质吸引着我。

渐行渐深入,园内的花不似大花钟那般被人为布置得井然有序,而是别有一番自在的趣意。这种生命天然的自由之美,常引得我不时驻足细赏。

正如同是人,性格大不相同,同是月季,却千姿百态。我有段时间或许是被迷得晕乎乎了,傻问妈妈,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花。“这不全是月季嘛。”渗着笑声的回答。最先让我如蜜蜂般被吸引的一朵月季,渲染着谜一般的色泽,最外圈的柔瓣是红中溢粉的胭脂红,中间却又似被牛奶染出了几朵浓郁的乳白,花瓣儿转到中心又成了热乎乎的橘黄。这朵月季像是喝多了阳光这浓醇的酒,醉醺醺地将颜色晃开来的,那奇幻浪漫的色彩,令人觉得,如果目光循着花瓣儿一圈圈绕向中心,最后会掉进爱丽丝跌落的洞中。

我的目光就是被那只快活地采着蜜的蜜蜂感染了,飞舞在花丛间,再也收不回了。瞧那一片茂盛的花海,几棵月季树簇拥着,浓密的枝叶掩不住月季娇儿们灿烂的笑靥。左边一簇白月季,白得似北国风光的天降飞雪,纯洁无暇,花瓣层层叠叠,柔软而厚重,给人以温暖厚实,呵,暖乎乎的雪,雪的热度。那份纯洁,那份温热,惹得我多想上去吻一吻,却又担心惊醒了这一叶纯洁的梦。右边紧挨着的一簇红月季,红得似火,热烈而忘情地燃烧在枝头,莫非是春请了秋协助,调出了这抹春日红艳的秋色?雪火月季交织融合得恰到好处,正如《夹竹桃》中所言,雪火相容,三五朵红月季中心就簇拥着二三朵白月季,以至于我总认为红白两色的月季是绽在同一棵树的,可谓是真正的“如火如荼”。

园中,置身于阴凉的花之长廊,头顶、周身围绕着数千朵月季,或如牡丹之雍容华贵,或如玫瑰之浪漫多姿……享受一份阴凉,渴饮满肚花香。漫步在花儿装点的艺术品间,流连忘返……

书画怡情乐晚年 篇6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退休后正在上老年大学的老区长。他向我介绍了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的情况,并将他的绘画作品供我欣赏。画中的鱼儿伴随亭亭玉立的荷花戏水的生动画面,如磁铁般吸引了我的眼球,激起了我对书画的极大兴趣。于是我怀揣着梦想来到景德镇老年大学报名书画班,成为了一名书画学员。

习书学画让我获得了无比的快乐,我不仅开阔了视野,领略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收获了珍贵的友情。赢得了他人的敬重,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典雅充实、快乐有趣。

学书法,我选择了《颜勤礼碑》作为临帖的首本;学绘画,我把描画雄鸡作为我的主攻方向。我每天坚持临帖、临画,潜心沉浸在习书绘画之中。自得其乐。刚开始我请老伴点评我的书画习作,善解人意的她总是赞叹:“不错不错,很好很好!”我听后心里乐滋滋的,把老伴的评语当成我勤奋练习书画的动力,有时投入得忘了时间,忘了吃饭,甚至忘了自己是谁,俨然成了一位书画家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我的书画技艺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书法、绘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书画作品展中获奖,给我带来了无限的荣耀与快乐。

我在老年大学习书学画,不仅结交了许多同窗好友。还结识了不少书画名家。大家在老年大学相互学习、相互关怀,共同提高书画技艺。我们这些志趣相投的画友,还会隔三岔五地组织笔会或到陶瓷作坊画坯绘瓷。每次笔会,我们大家倾情投入,相互点评优劣,从章法、笔法、墨法、构图、布局到落款、钤印,无所不谈,无所不议。集体作画时,我首先在整张宣纸上画只昂首挺胸的大雄鸡,再由其他画友添上牡丹、红梅、松树等。大家边画边议边评,努力使合作的作品达到期望的最好水平,不多久一幅精美的国画便跃然纸上。欣赏着我们精心绘制的作品,在场的每个人都特别高兴。

在老年大学书画班里,我们是一个坚强团队,在社会当中我们同样还是一个坚强团队。为让我们老年人在充实、完善、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的同时,更好地享受老有所乐。实现老有所为,体现老年人的人生价值。使晚年生活更加灿烂多彩,在引领我进入老年大学的老区长的牵头组织下,我们成立了珠山区老年书画协会。协会提出了“普及、提高、交流、服务”的工作要求,把“五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作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载体。每年春节前,我们会深入社区为群众义务写春联:八一建军节期间进军营与战士进行书画交流,让我们最开心、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是珠山区老年书画协会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书画义卖活动。我们先后为社区贫困学生和企业困难职工举办过书画义卖活动,为他们募集了一定的资金,解决了他们上学难和生活困难的问题。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义卖活动是在汶川地震后,珠山区老年书画协会与其他单位联合组织了18名书画爱好者和名家在市休闲广场开展书画、陶瓷义卖活动。大家一整天都在现场作书绘画,虽然很辛苦,也很劳累,但是看到许多购买者献爱心,高价购买我们的书画作品和陶瓷作品,那些辛苦和劳累就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整个身心只剩轻松和愉快了。我们的书画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们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责编/余扬

养花不仅为了怡情养性 篇7

室内种植哪些花草为佳

和一般植物的不同是, 像虎皮兰、虎尾兰、龙舌兰以及褐毛掌、矮兰伽蓝菜、条纹伽蓝菜、肥厚景天、栽培凤梨、长寿草、吊兰等植物, 它们在白天会吸收氧气, 释放二氧化碳, 到了夜间会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适合夜间摆放在卧室内。另外, 丁香、茉莉、玫瑰、紫罗兰、薄荷等植物可使人放松、精神愉快, 有利于睡眠, 还能提高糖尿病朋友白天的工作效率呢。

室内不宜种植的花草

画家沈全成:山水写意花鸟怡情 篇8

沈全成(行山),1966年生于山西大同,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院首届中国画创作高研班,师承郭怡孮、邵昌弟,作品《千年果》获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大展优秀奖,《野花野草》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二月花》《林海早晨》《荷风十月》等在各种国家级大展中获奖,现定居北京,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执教于北京市教育学院。

沈全成的作品笔致工匀,色彩鲜艳,层次分明,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其画作中的深山、林木、溪流,充实饱满,鲜活生动,极易抓住人们的视觉感受,激起人们灵魂深处的画面感,展现出他对掌握传统笔墨手法的独特功力。

怡情悦性 篇9

一、贴近教材,创设情境

如在学习服装色彩设计时,教师挑选了两位自愿报名参加表演的同学,请她们穿上有特色的服装表演:一是把学生直接引入服装色彩设计的氛围中。二是在学生的兴趣盎然的知识探究中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服装美、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高度。这样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完成了情感升华。

二、贴近生活,模拟情景

如在讲色彩的情感效应时,首先从色彩的情感入手,体验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只有体验了这些感受,学生才能面对美丽动人的景物或事物进行丰富而自由的畅想,从而恰当地运用色彩语言。课堂上,展示了一片大的红色块,让学生感受联想到了什吗?顿时,课堂上活跃起来:有人想到太阳、火焰、血等,有一种温暖感;有人想到消防车、红灯、危险标志等;还有人想到大红喜字、对联、大红花,有一种喜庆愉悦感。一块红色会想到那么多东西,能引发那么多不同的感受与想法,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获知了其他颜色的色彩情感。紧接着对创作目标进行联想并讨论,要求学生对四季进行联想并用短语概括,思考用什么颜色表现更合适?经过讨论产生了如下结论。

春天—春光灿烂—乍暖还寒—生命复苏—以草绿色或浅红色为主色调

夏天—赤日炎炎—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以深绿色为主色调

秋天—收获季节—天高云淡—草木凋零—以黄色或天蓝色为主色调

冬天—满目萧条—白雪皑皑—天寒地冻—以白色或灰色为主色调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自然用不同的色块表现出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效果很好。

三、一句话,巧设问题情境

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通过一句话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创设情景交融在一起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参与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如在讲色彩三原色时,告诉学生三原色就是红、黄、蓝三种颜色,自然界中其他颜色都是它们调配出来的。听完这些话,有的学生点头赞同,有的学生半信半疑,这时,我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瓶子,分别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然后邀请那些半信半疑的学生上台,将它们相互调配。当学生看到黄色的液体倒进蓝色的液体中,变成了绿色液体;红色的液体倒进蓝色的液体中,变成了紫色液体时,同学们都不由得惊呼。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方式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教师通过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动手尝试调色,从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故事联想,创设情境

在讲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时,首先在屏幕打开丢勒的《祈祷之手》,其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作品,原因是这幅画的背后有一则爱与牺牲的故事:这是丢勒哥哥的手,为了让丢勒完成他的艺术之梦,自己放弃学业在矿场工作了四年,长期劳动使他的手变动粗糙、畸形。当丢勒学有所成让哥哥实现自己艺术梦想时,哥哥的手已经没法拿画笔了。为了补偿哥哥所做的牺牲,表达对哥哥的敬意,一天,丢勒下了很大的工夫把哥哥合起的粗糙的双手刻了下来。他把这幅伟大的作品简单地称为“双手”,然而,全世界的人都立刻敞开心扉,瞻仰这幅杰作,把这幅爱的作品重新命名为“祈祷之手”。讲完这个故事后同学们无不为之动容。每一幅名作品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接下来学生积极投入其他作品欣赏中。

教无定法,在美术课上只要我们多注重设计情景并渗透到教学中,就可以潜心造景,怡情启智,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创设各种情境,美术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尹少淳编.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怡情悦性 篇10

一、在备课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以做到每堂音乐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如,《长江之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中蕴涵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对从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价值。又如,《公民道德规范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具有重要影响。这些丰富的德育内容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主动去发现、挖掘。其间,特别要注意作曲家和作词家资料的搜集、整理,要把作曲家、作词家的高贵品质与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有关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关注文化、感悟人生。伟大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主要是这些作品或凝结着不屈的民族气节,或展现出作者高贵的人格品质。可以说,聂耳、冼星海、田汉、肖邦、贝多芬的作品所展示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只有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些伟大音乐家的人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才能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进而进行道德实践。

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1.寓德育于课堂常规训练之中。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并把课堂常规训练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又为音乐教学的有序进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站与坐及歌唱的姿势,课前课后学具、教具的摆放与整理都是课堂常规训练内容。把这种训练放在音乐教学当中进行,学生会更感兴趣,德育效果也比呆板的口头说教更好。

2.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如何让它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和相互理解的纽带,是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自由、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愉快学习、自由创编。如,在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时,我先通过故事导入、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学生感受苗家山寨美丽的清晨风光,苗家人热爱自然、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鼓励他们根据自身感受和教师提示,进行音乐配画的创编。最后师生共同对创编过程进行评价。通过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通过教师言行引领学生德育实践

怡情与感化 篇11

关键词: 三维目标 情感 美感 理智感 道德感

新时代下历史课堂的知识传授功能已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提升其对历史的评价能力才能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以《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为例,古老的中国历经千年岁月的涤荡,以不一样的面貌展示不同的时代特色,而其中社会生活和民俗变迁是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社会转型相始终,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历史素材内加深对历史的感悟提高三维目标的落实度是历史教师要深思和研究的。

一、以热播剧为切入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述《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风靡中国,今天让我们在都教授的风采中感受时代变迁的沧海桑田。”然后播放编辑过的《来自星星的你》的片头,片头中都教授从穿着传统韩服盘膝而坐到身着西装坐在沙发上,从站于田野间到身边耸立起高楼大厦。接着说:“都教授历经400多年的时代变迁,从朝鲜时代来到现在的大韩民国,从他的服饰和周围的建筑物的变化中我们感受到了韩国的社会发展。今天我们就带着回望的眼光把镜头转向中国重新审视中国近现代变迁的历程。”90后是一个充满自己的独特思考,对韩国花样美男比较崇拜的群体,这个导入一开始就给了他们视觉的冲击与节奏明快的音乐的震荡,学生顿时激情洋溢,整个课堂基调由此奠定。

二、历史素材的展现与分析传递美感和道德感

我把这课分成了三个展厅进行介绍与分析,分别是“古代厅”、“近代厅”、“现代厅”。然后结合必修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必修二“小农经济”的知识点分析,得出古代中国“落后自满”的时代特点。

1.古代与近代的对比感受进步的美感

我将古代中国衣、食、住、习俗与近代进行图片对比,让学生非常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古代与近代的区别然后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古代大家闺秀需要裹小脚,在课堂上我适当地进行补充介绍,裹小脚在中国历史中有多个版本,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体现了一种畸形化审美,这是对人性的摧残与束缚对女子人格的极度不尊重扭曲了社会的审美观。接着让学生欣赏放足后的美丽“足”,深入感受到自由的美感。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服饰的单一、颜色的单调和改革开放后服饰的五彩缤纷、个性化彰显让学生感受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上课前收集家长拍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在课堂播放,因为是学生自己的父母所以增加了历史课堂的生活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情绪,通过照片折射出当时的服饰对比现在学生的服饰让他们感受到服饰的变化历程,明确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服饰,而每一种服饰又是时代的缩影,从而正面引导他们思考在彰显个性的同时要利用自己的特点发挥最大功效与时代价值,学会正确的审美,正确地理解美。

2.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显现历史课堂的理智感

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课堂中除了古今对比感受进步的力量外还需要教会学生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理智看待历史中的点滴。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图片的视觉冲击体会到古代习俗的落后,然而这些习俗是在当时环境下一种自然的反应,所以在讲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表现的基础上还需要带领学生探究这些表现的原因,不要以今天的眼光苛求历史。在历史观的指导下,我一分为二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在多媒体上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服饰的图片,由最初的列宁装到绿军装到的确良反映了服饰在色彩上的单一单调,这种单一单调与现在相比让人的生活显得无味然而却是历史条件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前夕除东北三省外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几乎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这样,在物质生活上肯定是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比较拥挤,在习俗上崇尚勤俭节约,不能因现在的生活条件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好就否定当时的历史。

3.与时政相联系提升学生的道德感

在本课的学习中讲授改革开放后的习俗是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时融入了学生所听闻的时政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提升学生的道德感。对于近期出现的道德失准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国家加大立法和检查的力度,另一方面需要教育者利用课堂教育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融入道德观的引导,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这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自己在诚信方面的表现及未来的自我承诺,通过这种观察、反思、自省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呈现一些正面的新闻,比如尼泊尔发生的里氏8.1级强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国不仅向尼泊尔提供大量救援资金、物资,而且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随后派出防疫队。一系列救援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责任担当。现代历史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道德感的要求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精神境界成就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是教学工作的目标之一,教师在平时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积累,在备课中要关注学情、关注现实,在课堂中要提升情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让历史课堂传递更多正能量及如何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值得每一个历史老师深思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明]黄成,著.[明]扬明,注.长北,译注.髹饰录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4.

【怡情悦性】推荐阅读:

怡情养性07-27

上一篇:气体示踪监测下一篇:国际话语权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