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精选10篇)
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 篇1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较为特殊的急性胰腺炎类型, 该病多由胆管疾病、肝胰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及暴饮暴食、酗酒等引起, 病情险恶且进展较快, 常合并多种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相关研究指出[1],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因肠屏障功能严重衰竭而导致内毒素血症或全身性感染, 最终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因此, 有效控制肠源性感染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活率的关键。近几年, 随着医学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发现术后肠道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具有显著意义[2]。为分析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特抽取我院收治的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 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 各51例。A组男27例, 女24例, 年龄23岁~74岁, 平均年龄 (42.5±4.5) 岁;B组男26例, 女25例, 年龄24岁~75岁, 平均年龄 (43.6±4.1) 岁。2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 包括禁食、纠正电解质紊乱、肠内减压、维持体内酸碱度平衡,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广谱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A组于发病后第2天开始进行, B组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治疗方法:在X线荧光监测屏辅助下, 于患者十二指肠内屈氏韧带下25 cm处置入鼻空肠营养管, 并确保达至小肠;肠内营养第1天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500 m L温生理盐水;第2天, 生理盐水减至250 m L, 并将500 m L肠内营养液通过鼻空肠管灌注, 速率为25~30 m L/h;根据患者肠道耐受性逐次增加剂量至100 m L/h。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Ⅱ) 评分、Bahhazar CT分级系统评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Bahhazar CT评分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ahhazar 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A组患者APACHEⅡ、Bahhazar CT评分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 是指胰腺组织受被激活的胰腺酶作用, 发生自身消化性炎症的一种特殊类型疾病, 尿蛋白酶增高、腹痛、发热、恶心呕吐为其主要特征。临床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实施干预治疗, 短期内可有效控制胰腺外分泌, 缓解临床症状, 但长期应用易导致患者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移位, 进而促进病情进展。
近年来, 有相关研究指出[3],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但不同时机肠内营养会对患者临床效果产生影响。本研究中, 2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Bahhazar 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A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ahhazar CT评分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越早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临床症状改善越为明显。肠内营养支持主要是通过营养灌注, 并经由肝静脉将营养物质传送至肝脏,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对肠黏膜结构及功能发挥稳定作用, 有利于改善患者肠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有学者提出[4], 阶段性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有效保证患者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对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王勇等[5]研究结果显示2组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7%, 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知, 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均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越早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疗效越为显著。
参考文献
[1]田飞龙, 闫明先.重症急性胰腺炎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5, 24 (6) :1007-1010.
[2]郑焕城, 陈钧宇, 梁湖聪.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7) :30-32.
[3]陈友谊, 孙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3, 13 (2) :142-144.
[4]谭崇友, 曹丹丹, 覃雪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同时期肠内营养对肠源性感染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21) :5205-5207.
[5]王勇, 马英杰, 冯素萍, 等.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不同时机肠内营养的作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20) :5082-5083、5099.
有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之初探 篇2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3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68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15例,男女比例0.46:1;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为(47.43±2.12)岁;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恶心、腹胀、呕吐以及腹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发热121例(占72.02%),休克2例(1.19%),显性黄疸56例(33.33%);初次发病患者86例(51.19%),再次发病82例(48.81%),已切除胆囊17例(10.12%);经彩色多普勒或者CT检查发现,存在胆囊或者胆管结石的125例(50.59%),存在胆道蛔虫3例(1.78%),存在胆囊炎但无结石的40例(23.81%);经检查确诊水肿型胰腺炎121例(72.02%),出血坏死型胰腺炎47例(27.97%);所有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发现,ALT全部大于40 U/L,有128例ALT大于150 U/L ,有72例血清直接胆红素大于40 μmol/L ,血尿淀粉酶全部存在显著性增高。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 有101例患者在入院24小时-72 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治疗,有11例进行胰包膜切开+小网膜腔引流治疗。
1.2.2 非手术治疗 有67例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进行胃肠减压,给予水电解质补充,应用生长抑素进行早期治疗,同时给予能透过胰腺屏障广谱抗生素药物治疗。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病情明显缓解后,进行延期手术的28例,11例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9例进行开腹手术,8例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Oddi括约肌切开手术。
2 结 果
所有患者经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均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没有死亡病例产生,手术治疗并发切口感染8例,腹腔脓肿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治疗疗程最短的20天,最长的60天。
3 讨 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为一种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临床疾病,临床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1],但经临床观察发现,手术治疗的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比较多,临床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争论。168例患者全部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研究认为,存在胆道梗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一般主张进行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其手术主要以解除胆道梗阻为目的[2],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保守治疗后延期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延后时间太长,容易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3],并且经临床实践发现,保守治疗延期手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较比开腹手术具有显著的创伤炎症反应轻和免疫功能干扰少的优势[4]。
综上所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急诊手术或者非手术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勋.老年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2):1162-1163.
[2] 胡险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83-84.
[3] 莫瑞祥,胡虞乾,杨威,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广西医学,2007,29(3):415-416.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探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7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CT、B超以及血内淀粉酶或尿淀粉酶检查结果确诊, 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胆绞痛病史。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和延期手术治疗组, 每组各37例, 早期手术组男21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42.8±2.6) 岁, 原发疾病:胆囊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1例。延期手术组男20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43.4±2.4) 岁, 原发疾病:胆囊结石21例、胆总管结石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禁食、抗感染、抗酸、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组患者在发病72 h内行手术治疗, 其中, 26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11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联合T形管引流术, 延期手术治疗组患者在发病72 h后行手术治疗, 其中23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14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联合T形管引流术。两组患者均彻底清除胰腺周围的坏死组织, 并对胰腺周围进行多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治愈率、死亡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 (23.6±3.5) d和 (4.8±1.4) 分, 均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 (31.7±4.1) d和 (14.6±1.9) 分,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早期手术组患者治愈率为91.9% (34/37) , 显著高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78.4% (29/37) , 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5.4% (2/37) , 显著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患者的21.6% (8/37) ,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早期手术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8%, 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27.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延期手术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发生的早期机体会释放大量炎性反应介质, 内脏血管出现痉挛, 导致肠黏膜缺血和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促使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容易引起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 因此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不佳,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由于手术时机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于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无论是早期手术还是延期手术, 在进行手术前均应先进行保守治疗, 这是因为患者自身有胆道感染, 胰腺坏死组织易并发感染, 因此应积极地进行抗感染、抗酸、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在手术时机选择方面本研究表明:早期手术 (发病72 h内) 能够提高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总体疗效优于延期手术治疗 (发病72 h后) , 这与孙民献[4]报道一致。早期手术可以帮助患者尽早解除胆道梗阻, 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 同时可以取出结石,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避免胰腺感染,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早期手术患者应严格掌握如下指征[5]:①梗阻型胰腺炎;②非梗阻型患者如轻症胰腺炎、经24~48 h的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③暴发性胰腺炎。
综上所述, 在积极保守治疗基础上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实施早期 (发病72 h内) 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的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7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 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 (发病72 h内) 和延期手术治疗组 (发病72 h后) , 每组各37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治愈率、死亡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 (23.6±3.5) d和 (4.8±1.4) 分, 均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 (31.7±4.1) d和 (14.6±1.9) 分,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早期手术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患者, 而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积极保守治疗基础上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实施早期 (发病72 h内) 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吕厚君.41例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 (3) :30-31.
[2]关养时, 陈旭辉, 李晓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探讨[J].海南医学, 2012, 23 (6) :105-106.
[3]马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0) :6331.
[4]孙民献.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疗效对比[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 26 (3) :279-280.
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 篇4
摘要: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轻型非梗阻型痊愈49例,没有出现并发症,轻型梗阻型病例11例,并发症出现2例,均痊愈。重型非梗阻性胰腺炎11例,并发症出现5例次,无死亡,重型梗阻型胰腺炎18例,出现并发症13例次,死亡1例。结论分型而治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提高其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treating options and nursing strategy of the 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 The clinical treating data of 78 cases with 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2 to June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In mild of 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 group, the mild non-obstructive type did not represent complications and death; the mild obstructive group show 2 cases with complications, but no death. While in severe 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the severe non-obstructive type appeared 5 cases of complications and not appeared dead patient. But in severe obstructive type, 9 patients show 10 different complications, and one patient died. Conclusion s Treatment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 and appropriate nursing strategy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and death rate.
Key words: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Treatment;Nursing strategy;retrospectively analyze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28-02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有较高的并发症及病死率[1]。胆道疾病是诱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具体包括胆道结石、胆系感染及胆道蛔虫等[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方式还存在一定争议[3]。笔者收集我院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78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78例,其中男35例,女51例。年龄20-70岁,平均45.5岁。起病到就诊时间4h-5d。患者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组提出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入选:(1)胆道疾病活动史;(2)肝功能损伤,伴或不伴黄疸;(3)血、尿淀粉酶大于正常参考值3倍以上;(4)影像学检查或手术探查证实。胆道梗阻诊断标准:(1)胃肠减压无胆汁引出;(2)血清总胆红素持续上升;(3)影像学证实胆总管扩张。
1.2临床表现及分级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均有不同程度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及呕吐。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升高,伴有皮肤巩膜黄疸23例,伴有畏寒、发热19例。合并糖尿病者16例,冠心病者12例,高血压者17例,有胆系手术史9例。B超和(或)CT显示胆囊结石42例,占47.7%,胆囊及胆总管结石伴胆总管扩张65例,占73.9%。胆总管囊肿1例。根据胰腺炎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评分标准:入院24h内APACHE-Ⅱ≤8为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共63例;APACHE-Ⅱ≥8为重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共25例。
1.3治疗方法
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无胆道梗阻表现者52例,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①禁饮食、胃肠减压、补液、吸氧、解痉;②纠正酸碱失衡;③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活性;④抗炎保肝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辅以超声、CT等。49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胆道梗阻表现的轻型患者8例,在保守治疗同时观察病情变化,其中2例行ERCP行EST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ENBD)后继续支持治疗,4-6周后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有3例轻型转化为重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按重症方案处理。25例重症病例,入院后积极行保守治疗,对有重症胆管炎表现的18例急诊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及胰腺背膜切开坏死组织清创引流;非梗阻性重症7例,其中1例急诊ERCP行EST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ENBD),症状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由于疾病本身特点及所处病房环境等因素,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不同心理情况采取不同心理疏导。此外,应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诱发因素及易复发特性,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方法。讲解反复多次抽血检验的必要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稳定病人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以期早日痊愈。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出现不配合现象,护理人员应对其耐心劝导,使其明白诊疗完整的重要性,避免复发。
1.4.2疼痛的护理
告知患者胃肠减压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避免刺激胰腺的关键手段,不得随意拔出胃管。观察腹痛部位,性质,范围及持续时间。教导患者分散注意力,变换体位等技巧以减轻疼痛及不适。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解痉镇痛药物,若病情尚未明确,不轻易使用止痛剂。
1.4.3全面综合监测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意识,皮肤温度和色泽,腹部症状及体征,胃肠减压管引流液颜色,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和电解质平衡情况;注意患者病情进展:患者有无进行性高热、黄疸加深,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等情况;有无速脉、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有无皮肤出血斑点,腰部及脐周改变;有无腹胀、肠麻痹,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并积极参加诊治。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胰腺炎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 生命体征平稳者, 经B超、CT、MRCP证实有胆囊结石而无胆管结石及胆管梗阻扩张者;排号单号为研究组, 双号为对照组。
1.2 一般资料
研究组男8例, 女14例, 年龄28~65 (46.5±4.5) 岁, 病程3~6 (4.1±0.7) h。对照组男10例, 女12例, 年龄26~68 (45.1±5.0) 岁, 病程2~7 (4.4±1.0) h。
1.3 胆道情况
研究组均为首次突然发病, 均伴有发热 (37.8~39.5℃) 、上腹部压痛;B超下可见胆囊内多发性结石, 肝内外胆管结石无检出, 胰腺体积明显增大;CT扫描明确胆囊结石, 7例胰周有积液;血淀粉酶指标明显升高, 范围900~18000U/L;白细胞计数 (10.5~19.0) ×109/L;其中合并高血压4例, 糖尿病2例。对照组均为首次突然发病, 均伴有发热 (37.6~39.0℃) 、上腹部压痛;B超下可见胆囊内多发性结石, 无明显肝内外胆管结石, 胰腺体积异常增大;CT诊断胆囊结石, 均未见肝内外胆管结石及梗阻;5例胰周有积液;血淀粉酶指标升高, 范围700~14000U/L;白细胞计数 (12.5~18.0) ×109/L;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4例。
1.4 治疗方法
入院后禁食少饮, 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 视病情程度选择性进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应用生长抑素等抑制胰腺外分泌等药物及对症治疗, 明确病因后研究组于发病72h内予以LC术, 2例胰腺炎重症患者予胰腺被膜切开置管引流术。手术均顺利完成, 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4~14 (平均7.2) d腹痛、腹胀缓解或消失, 发热消失, 腹腔引流管于术后6~14d拔除。对照组于胰腺炎治愈后3个月行LC术, 其中1例于胰腺炎治愈后1个月复发, 治愈后3月作LC术。
1.5 疗效评价标准[1]
血细胞检查白细胞指标正常, 胰腺炎症状消失并血清淀粉酶指标正常为治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得治愈。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两者差异显著, 见附表。门诊随诊3个月~8年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其中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GP) 最为常见[1], AGP主要是由胆道结石、炎症等引起的胰黏膜屏障受损、胰管梗塞、胰液外溢、胰腺组织自我消化等引发, 由于在解剖学基础中胆管与胰管存在共同通道, 因而当发生胆管炎症等疾病时均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痉挛、狭窄等, 进而引起胰液、胆汁流出受阻发生返流或溢出, 胆汁中的胆汁酸对胰腺产生严重损伤, 导致胰腺组织自我消化、胰黏膜屏障损伤等, 继发性引起全身炎性反应[2]。近期临床研究表明, 胆道结石同样是引起AGP的主要原因, 其中复发性AGP诱因中胆道微结石因素约占30%, 通过资料分析可知, 多发性微细结石更易引起急性胰腺炎[3], 因而我们认为患者出现典型的突发上腹剧痛, 体征轻微;血淀粉酶测得值>500u (Somogyi法) , 尿淀粉酶测得值>1000u (Somogyi法) ;并可排除暴饮、暴食、饮酒、高钙血症和高脂血症;B超或CT平扫+增强发现胆石症者, 胰腺体积增大, 边界模糊, 胰周积液等典型的胰腺炎改变者, 即可诊断为AGP。在制定AGP治疗方案前, 一定要注意AGP的具体治疗指证, 其中判断有无胆道梗阻性病变是AGP手术指证的重要环节, 对易发生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患者采取急诊手术治疗已获临床广泛认可[4], 而无胆道梗阻检出的患者治疗原则较为多样, 即为炎症早期 (1~7d) 进行急诊手术遏制病情恶化趋势, 或在炎症消失后待患者机体状态良好时进行手术治疗 (择期手术) , 择期手术主张整个治疗在一次住院期间进行, 避免因院外因素导致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或发生AGP复发, 但在择期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 主要由于AGP在保守治疗后进行饮食生活恢复过程中复发AGP可能性仍较高, 同时因为胆道病变为实质性存在, 因而在复发后存在病情加剧的可能。文献报道, AGP经非手术治疗, 缓解后6个月内复发率达21%~61%[5], 故随着LC术经验的积累, 我们认为AGP在发病后72h内行LC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同时安全性较高, 可极大程度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但手术需谨慎仔细, 先分离胆囊三角, 分清“三管一壶腹”结构, 钛夹夹闭胆囊颈管, 以防将结石挤入胆总管。对于胰腺炎较重者, 我们常规切开肝胃韧带及胃结肠韧带, 切开胰腺被膜减压, 胰周放置2~3根腹腔引流管, 这样可以引流炎性渗液, 减轻胰腺内的压力, 改善胰腺的血液循环, 减少胰腺坏死, 减轻腹胀症状。术后需要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进行感染预防及抑制胰腺外分泌, 并及时纠正患者发生、腹胀、腹痛等症状。胰腺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早诊断、早治疗对彻底解除病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既有重要意义。一般发病后72h内行LC手术难度不大。总之, 对于AGP入院后72h内行LC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同时安全性较高, 可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摘要: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GP) 疾病发作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回顾性分析22例AGP患者 (研究组) 在发作早期行LC治疗与22例AGP患者 (对照组) 3个月后择期行LC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完成LC术。与对照组比较, 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AGP患者发病早期即行LC是可行的。
关键词:胰腺炎,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发病早期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15) :59-60.
[2]吴孟超, 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833-1837.
[3]秦双伟, 艾可为, 寸向农, 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24) :4512-4513.
[4]孙枫林, 李晓军, 马杨, 等.胆囊微小结石与胆源性胰腺炎关系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 13 (6) :499-50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AGP86例中男42例, 女44例, 年龄19~82岁, 平均52.6岁。胰腺炎及重症胰腺炎的诊断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入院后48h内APACHE-Ⅱ评分≤8为轻型, APACHE-Ⅱ评分>8为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1) 有胆绞痛病史, 并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体征, 莫菲氏征阳性;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40μmol/L或碱性磷酸酶 (AKP) >225U/L, 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75U/L; (3) 血和尿淀粉酶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 (4) 影像学提示急性胰腺炎和胆囊结石或肿大, 胆总管结石和扩张; (5) 排除其它类型胰腺炎。根据入院时胆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本组轻型非梗阻型A G P 4 7例, 轻型梗阻型AGP18例, 重型非梗阻型AGP10例, 重型梗阻型AGP11例。
1.2 方法与结果
轻型非梗阻型AGP47例先行禁食, 胃肠减压, 补液, 抗炎, 抑制胰腺分泌, 维持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在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腹部体征消失、全身情况稳定后 (入院后2周左右) 施行胆道手术。47例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10例, 术中发现胆总管内有结石;保守治疗后好转3例, 拒绝手术出院失访;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28例, 术中均发现有胆囊结石, 其中2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造影均无异常。
轻型梗阻型AGP18例, 先行保守治疗, 症状缓解后8例, 于入院后2 周行胆道手术痊愈。36~72h手术10例, 均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术中根据情况加行胰周、腹腔引流术, 均痊愈出院。
重型非梗阻型AGP10例, 经积极保守治疗成功后在20~60h施行胆囊切除术, 其中4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 均痊愈出院。重型梗阻型AGP11例, 先行保守治疗, 3例梗阻缓解, 症状改善后约3个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治愈, 入院后10h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36~72h手术7例,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其中4例加行胰包膜切开减压, 胰腺坏死组织清除, 胰周、腹腔引流。手术患者中8例治愈, 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2 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知识的缺乏和剧烈的腹痛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感, 护理人员此时应关心体贴安慰患者, 向其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转归, 解除疑虑;及时清除呕吐物, 更换污染的衣物和床单, 使患者舒适, 取得信任;由于病程长, 因此卧床、禁食时间长, 输液量大, 患者易产生厌烦、焦躁心理, 护理人员应与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耐心地倾听其主诉, 给予认真解释, 以取得配合。 (2) 休息与体位: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保证睡眠, 以降低代谢率及胰腺、胃肠分泌, 协助采取舒适的体位, 可取斜坡位或半卧位, 利于呼吸, 便于腹腔渗液引流至盆腔。 (3) 病情观察急性胰腺炎病人大多病情重, 腹痛难忍, 且病情变化复杂, 用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 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本组有2例重症胰腺炎在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期间发现腹部体征加重, 病情恶化, 及时中转手术。另外部分病人在治疗中出现呼吸困难, 及时给予吸氧;恶心呕吐、腹胀严重者给予胃肠减压;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低血压、少尿者及时补充血容量、利尿;每天测定水电解质及酸碱度,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发现失衡及时纠正。 (4) 疼痛护理: (1) 确定患者疼痛确实存在, 教会放松疗法、听音乐等, 分散其注意力。 (2) 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如弯腰屈膝侧卧, 按压疼痛部位可适当减轻疼痛。 (3) 禁食和胃肠减压, 减少食物和胃酸刺激胰液分泌。 (4) 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处理, 如给予肌内注射654-2等解痉止痛药物, 以通畅胰胆管, 减轻胰管内压, 疼痛严重者可同时加用吗啡。 (5) 营养支持护理:因食物及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 加重胰腺炎症, 因此, 在急性期应严格禁食、禁饮, 同时行胃肠减压, 口渴者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因此在此期间肠外营养 (PN) 是保证营养支持的最佳途径。PN可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病情平稳后应尽早改为肠内营养 (EN) 。目前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采用的是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法;待血和尿淀粉酶降至正常, 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后, 给予低糖、低脂饮食, 但要注意忌油腻食物。 (6) 控制感染:因急性胰腺炎40%~70%有继发感染, 胆源性胰腺炎多数伴胆道感染, 且有报道重症胰腺炎的死亡原因中80%是感染, 所以控制感染十分重要, 需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护理中应确保抗生素现用现配, 且按时定量的使用。
3 出院指导
(1) 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 (2) 饮食应少量多餐, 忌暴饮暴食, 给予易消化、低脂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忌烟酒和油腻食物;不随便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 (3) 如发现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倪国华, 江娩南.成人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98~39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有急性腹胀、腹痛, 发热30例, 12例伴有呕吐、恶心。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2~3d, 平均1.5d。年龄32~74岁, 平均43.6岁, 其中女15例, 男17例。尿淀粉酶920~4352U/I (正常值<450U/L) , 血淀粉酶570~2598U/L (正常值<180 U/L) , 血糖升高18例, 直接胆红素升高10例。
1.2 手术方法
入院后患者予以静脉补液, 抗生素, 抑制胰酶分泌、鼻-空肠营养支持等治疗, 并需禁食, 对血糖升高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等密切监测, 观察腹部体征及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 同时予以胰岛素静脉泵控制血糖。经上述综合治疗的22例单纯胆囊结石的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 血尿淀粉酶接近正常或正常后, 于入院后45d, 平均18d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行L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2 结果
治愈30例, 死亡2例, 住院时问15~48d, 平均22d, 再手术1例 (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1例) , 胰瘘1例 (引流8个月后治愈) 。
3 讨论
AP是指因多种病引起的胰酶激活, 其他器官不伴或伴有功能改变的疾病, 主要特征为胰腺局部炎症反应, 向胆管远端移动胆管结石时, 结石嵌顿在通过壶腹部时造成一过性梗阻或者在壶腹部引起梗阻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或十二指肠乳头水肿, 继而造成胰管高压或胆汁向胰管逆流从而急性胰腺炎被诱发。由胆系疾病所诱发的ABP。在临床上胆源性胰腺炎的表现是继发性急性胰腺炎和胆道结石所致胆道问题的总和。在我国急性胰腺炎中胆源性胰腺炎约占的55%~65%, 临床可分为非梗阻型和梗阻性。引起原因如下: (1) 胰管内压力被胆道内压力超过后, 则可通过共同通道将胆汁逆流人胰管, 造成胰腺炎; (2) 胆道炎症时游离胆汁酸、溶血卵磷脂、细菌毒素和非结合性胆红素等可经胆胰间淋巴管弥散到胰腺, 使胰酶激活, 引起慢性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3) 胆囊结石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是细小结石从胆囊内掉入胆总管顺而往远端移动使胆汁排泌受阻[2], 也可引起壶腹部一过性痉挛、水肿、约肌炎症; (4) Oddii括约肌因胆道炎症引起功能不全, 或壶腹部和胆总管受胆石移行过程中影响而损伤, 致胰管返流入十二指肠内容物, 使得胰酶被激活。
是否在早期治疗上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分歧较多[3]。诊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原则是根据《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4]指出的:为解除胆道梗阻, 首先要鉴别胆道有无梗阻病变, 凡伴有胆道梗阻者, 应该早期手术或急诊手术。笔者认为ABP发病基础是胆胰管共同通道[5], 不解除胆道结石, 就有发生SAP的可能性, 并且ABP也具复发性, 适时治疗胆道疾病是根本。ERCP (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对病死率没有影响, 但可以减少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与重型胰腺炎病例。Petrov等进行荟萃分析了3项随机临床对照试验 (共450例) 中未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胆源性胰腺炎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显示不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胆源性胰腺炎总体死亡发生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风险在早期ERCP中并未降低[6], 所以若医院ERCP技术尚未成熟, 对内镜治疗因尽量避免。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方法有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EST后胆囊切除术、单纯胆囊切除术、ERCP等, 为体现个体化治疗期手术方法可以依照病情的不同进行选择。
总之,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指征选择要考虑到胰腺炎症的感染程度、胆囊炎症或严重程度等, 同时取决于胆道是否存在梗阻。对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可以提高胰腺炎治疗的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费用、降低病死率和简化治疗方法等, 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淑牖, 李江涛, 刘笑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 2007, 15 (1) :7-8.
[2]龙锦, 何忠野, 葛春林, 等.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6, 15 (11) :873-874.
[3]Canlas KR, Branch MS.Role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 in acute pancreat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 (47) :6314-6320.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 2007, 45 (8) :727-729.
[5]邵子力, 彭和平, 汪普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探讨[J].广东医学, 2007, 45 (7) :55-5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4例治疗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4例, 男29例, 女35例;年龄22~76岁, 中位年龄49岁, 其中单纯胆囊结石36例, 胆总管结石l4例,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0例, 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例。全组首次发病者41例 (64.06%) , 发病二次或二次以上者共23例 (35.93%) , 二次发病间隔时间最长20年, 最短约1周。三周内复发有6例, 5周内复发者8例, 7周内复发者9例, 分别占复发病例的26.09%、34.78%、39.13%。本组64例临床表现中, 其中出现左上腹痛20例, 中上腹痛34例, 右上腹痛10例。合并有黄疸者40例, 伴畏寒发热36例。入院后查体左上腹压痛9例, 右上腹压痛25例, 中上腹压痛30例。伴有肌卫29例。血淀粉酶升高58例, 血淀粉酶伴尿淀粉酶升高47例。参照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关于重症胰腺炎诊断和分级标准[2], 轻型胰腺炎36例, 重型胰腺炎28例。
1.2 方法
根据是否手术及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 早期手术组 (在72h内) , 共27例。延期手术组 (超过3周) , 共30例。非手术组7例。手术组尽可能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法, 应避免过多对于胰腺组织本身的手术操作。术前检查单纯胆囊结石者行胆囊切除术, 合并有胆管结石则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对于胰腺炎症严重者, 根据术中具体情况, 可适当行胰包膜切开、胰床松解, 清除明显坏死组织, 对于术中不能明确是否坏死的部分, 不追求彻底的清除, 减少手术创伤。大量生理盐水清洗腹腔后常规在胰头、胰尾附近各放置一根双套管, 自左右上腹部戳孔引出体外, 胰腺下缘、后方经文氏孔各放置一粗硅胶引流管, 目的是为了术后冲洗胰腺残留坏死物用, 有利于引流通畅。
2 结果
早期手术组27例, 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 部分另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 其中7例行胰包膜切开, 胰床引流, 本组中有6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延期手术组30例均于3周后行胆囊切除术, 其中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加做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 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 l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胰腺囊肿引流术。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 使用胰酶抑制剂 (如善得定或施他宁) 、改善胰腺微循环 (前列地尔, 复方丹参)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早期手术组死亡4例 (病死率14.81%) , 延期手术组死亡7例 (病死率23.33%) , 急诊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非手术组死亡2例 (病死率28.57%) 。早期手术组并发切口感染7例 (感染率25.93%) , 延期手术组并发切口感染9例 (感染率26.67%) , 早期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早期手术组术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2例, 延期手术组术后胰腺假性囊肿3例, 并发左上腹膈下脓肿3例, 非手术组并发胰腺假性囊肿2例。上述患者经后续治疗也均痊愈。全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年, 手术组未再发胰腺炎, 非手术组有3例复发。早期手术组平均住院 (15.37±9.4) d, 延期手术组平均住院 (27.13±10.5) d, 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平均住院日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l) , 非手术组平均住院 (21.07±10.8) d。早期手术组4例死亡 (病死率14.81%) , 延期手术组7例死亡 (病死率23.33%) , 非手术组死亡2例 (病死率28.57%) , 早期手术组病死率和延期手术组病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3.1 治疗方式的选择
ABP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胆石引起壶腹部梗阻以及胆道感染引起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 从而引起胆汁胰液排泌不畅, 胆汁逆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 从而诱发胰腺自身消化[3]。对于非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目前意见统一, 均认为早期应非手术治疗, 住院期间择期再行手术处理胆道病变[4]。而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组推荐[5]:急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时, 宜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 而对于不伴有胆道梗阻者, 则宜采用非手术治疗。另外, 有研究表明, 部分合并胆道感染或重症胰腺炎病例, 早期内镜治疗能减少并发症发病率[6,7]。对于是否必需行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 尚存在不同观点:有作者认为胆源性胰腺炎既是胆管结石致共同通道阻塞引起, 单纯作胆囊切除就有胆管残余结石和胰腺炎复发的可能。另有部分病例术前肝功能检查胆红素无明显升高, B超检查胆总管未见扩张, 但是手术中探查胆总管仍可发现小结石, 所以应术中常规探查胆总管[8]。作者认为对于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 应强调早期急诊手术探查胆管, 尽早去除嵌顿结石, 降低胆道压力缓解胆道梗阻, 能防止进行性胰腺坏死, 减少病死率。手术方式以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为主, 胰腺无明显坏死者, 可不作处理。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界限, 手术难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同时术后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可进一步加重ABP急性期的全身损害, 增加医疗风险。条件允许也可急诊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或EST, Oddis括约肌切开引流。本组27例胆源性胰腺炎行急诊手术, 23例有效, 有效率85.2%。对于非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 应先积极补充血容量, 改善胰腺微循环、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 抑制胰腺、胃酸分泌, 控制胆道感染等非手术治疗, 等病情得到控制, 全身情况改善后再作胆道手术。保守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腹痛进行性加重, 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胆红素持续升高, 伴有高热, 影像检查提示胆道扩张, 怀疑有化脓性胆管炎等情况应急诊手术。过分强调非手术治疗, 会使部分原本有条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失去最佳手术时机而死亡。从本组数据可见非手术组病死率28.57%, 比手术组高。
3.2 手术时机的探讨
ABP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 有学者认为, 一般情况下多数ABP患者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症状可缓解, 但是明确伴有胆道梗阻的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感染或经24h非手术治疗无好转者, 应及时手术。本组研究对象中非手术7例, 死亡2例, 死亡原因为1例为MODS, 1例为老年患者并发胰腺感染死亡, 可见非手术治疗对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并太不理想。笔者认为对于ABP患者, 如有充分的影像学检查 (MRCP、CT等) 明确有胆管梗阻, 以及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者应尽早手术。因胆管梗阻持续存在可加重胰腺局部病理改变以及全身炎性反应, 致病情迅速恶化。通过“早期积极”的手术可迅速降低胆道压力, 从而减轻胰腺的损害。手术方式上不追求彻底的清除胰腺坏死组织, 减少手术创伤, 同时尽量避免切开胰包膜, 从而保护胰腺屏障, 减少全身炎性反应。同时放置多个粗硅胶引流管, 充分引流炎症渗出物, 有效减少胰腺囊肿以及胰腺感染形成脓肿等并发症。
近年来, 多数学者已趋于认同对ABP采用手术治疗[9,10]。我们认为早期手术 (72h内) 对ABP来说是安全的, 通过手术解决胆道梗阻问题, 消除胰腺炎诱因、改善胰腺的微循环、阻断胰腺继续坏死的病理过程、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和病死率, 同时也能有效解决ABP复发问题。关于手术方式选择, 我们认为应依据个体化原则, 即根据影像学检查、胰腺局部炎症情况和全身一般情况而决定具体手术方式, 以单纯胆道手术, 去除病因为目的, 术中应引流充分, 避免过多对于胰腺组织本身的手术操作, 减轻术后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减少医疗风险。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 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8月至2010年7月以来收治的64例胆源性胰腺炎。结果 27例在发病72h内行急诊手术, 平均住院 (15.37±9.4) d, 30例经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 3周后行延期手术, 平均住院 (27.13±10.5) d, 非手术组7例, 平均住院 (21.07±10.8) d。早期手术组4例死亡 (病死率14.81%) , 延期手术组7例死亡 (病死率23.33%) , 非手术组死亡2例 (病死率28.57%) 结论 外科手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兆申.胰腺疾病内镜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 200l, 8 (21) :17l-173.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草案) [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7, 3 (12) :206-208.
[3]Petrov MS, van Santvoort HC, Besselink MG, et a1.Early endose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versus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without cholangiti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Ann Surg, 2008, 247 (2) :250-257.
[4]Rocha FG, Balakrishnan A, Ashley SW, et a1.A historic perspective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surge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acute pancreatitis[J].Am J stag, 2008, 196 (3) :442-449.
[5]张圣道.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 8 (2) :110-111.
[6]Moretti A, Papi C, Aratari A, et a1.Is earl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useful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Dig Liver Dis, 2008, 40 (5) :379-385.
[7]van Santvoort HC, Besselink MG, de Vries AC, et a1.Earl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predicted sever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fis[J].Ann Surg, 2009, 250 (1) :68-75.
[8]刘建龙, 蔺锡侯.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肝胆胰外科杂志, 1996, 8:84
[9]安崇贵, 马祖华.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 2001, 9 (6) :173-174.
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 篇9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源性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6-01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据可靠资料统计,在所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约有25%的患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1]。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而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高效治疗方法尚未研究出来,且该疾病还会并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潜在威胁。在所有因重症急性胰腺炎而导致的并发症中,胰源性门脉高压是其中发生次数较多的一种,而对于并发该疾病的患者而言,最大的危险是消化道出血。为了避免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源性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对该类患者开展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因此,文章选择了我院60例重症胰腺炎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并对其开展研究,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1年12月——2012年11月这一时间段内,因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源性门脉高压而被收入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患者中年龄最小的28岁,年龄最大的58岁,平均年龄45.8±4.2岁,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在磁共振血管造影等临床辅助诊查手段确诊后,进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临床症状: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贫血症状以及脾肿大。出血情况: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时间均在基础疾病发病后的6-8周;出血量最少的250ml,最多的3200ml,平均出血量1800±200ml。
1.2 方法
1.2.1 基础护理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将病室温度控制在24±2℃,湿度维持在55%±5%,保持病室安静和整洁[2]。
1.2.2 消化道出血护理 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循环血量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记录患者的神志和意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患者取平卧位并使头偏向一侧以防患者呕血引起误吸而导致窒息[3]。遵医嘱给予患者吸氧,做好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1.2.3 脾动脉栓塞术后护理 脾动脉栓塞术后24小时内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60min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渗血情况、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情况、下肢皮肤颜色等,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同时,做好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包括发热、疼痛、脾脓肿、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护理。
1.2.4 心理干预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树立患者疾病治愈的信心。
1.2.5 饮食护理 在患者消化道出血期间应当禁止喝水,当患者出血停止后,可给予其饮用温凉的流质食物,等到患者病情完全稳定下来后,再给予患者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避免患者食用带有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啡、酸辣性等。
2 结 果
6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相关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后,56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恢复出院,4例患者因二次消化道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
3 讨 论
重症胰腺炎引起的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类患者极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而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脾静脉受阻而引起的,从根本上解决患者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方法就是脾动脉栓塞术或脾脏切除术[4]。当脾静脉阻塞时,由脾脏流出的血液无法从这条静脉通道通行,因而由脾脏流出的大量血液转向由胃网膜左侧静脉沿胃壁静脉网,再流经胃左静脉流至门静脉,从而引起患者门静脉循环高压,单门静脉压力仍处于正常水平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胃底静脉、半脐静脉以及脐静脉之间的侧支循环开放,从而使得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长期承受较大血流量而引起静脉曲张,继续发展可导致胃底静脉扩张,甚至是食管静脉曲张等[5]。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住院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的变化、尿量的变化以及消化道出血情况等,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是提高患者护理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由于该疾病患者在发生消化道出血时病情较为迅猛和危急,极易引起患者误吸呕吐物而造成窒息,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的呕吐物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防窒息。
综上所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开展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并对患者的预后程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洪琼,喻姣花.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源性门脉高压病人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08(05):211-213.
[2] 张凤荣.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11(28):177-179.
[3] 范惠珍.胰源性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C].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
[4] 罗志兰,杨慧.胰源性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06(30):277-27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为18~76岁, 平均年龄为 (48.5±1.5) 岁, 其中3例患者胆道存在阻塞性黄疸, 但是无明显异常, 1例胆囊癌, 1例胆总管囊肿, 24例胆囊结石;在病情方面, 34例为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16例为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本组5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持续性上腹疼痛, 38例为首次发病, 12例为二次或二次以上发病。
1.2 治疗方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将50例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组与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组, 并根据两组患者胆总管下段的梗阻情况将其分成梗阻与非梗阻组, 从患者的个体情况出发, 使用非手术、早期手术以及延期手术方案治疗, 早期手术即在入院48 h之内进行手术, 延期手术则在入院后48 h后进行治疗[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经t检验, 期间比较以χ2检验, 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 3例死亡, 3例发生并发症, 重症非梗阻型组患者中, 非手术组以及早期手术组APACHE-II评分存在差异, 重型患者组之中, 延期手术与早期手术组病死率差异显著, 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附表。
3 讨论
对于不同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对于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此类患者症状轻微, 即使有胆道梗阻的情况, 也不用及时的解除, 因此, 对于此类患者可以使用非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这样能够有效消除患者胆管壁黏膜水肿, 继而起到解除梗阻的效果[3]。在治疗的过程中,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梗阻变化, 若患者胰腺炎加重, 身体状况发生恶化, 则采取保留治疗的方法是难以取得理想疗效的, 此时, 就应该即刻手术。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重症患者中非手术、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组在APACHE-II评分与病死率上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 对于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 应该根据患者的实体情况, 将手术治疗与个体治疗模式相结合, 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模式, 应该同时予以相应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待炎症与水肿情况减轻之后, 再实施手术, 才能够降低手术风险, 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
总而言之, 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胰腺炎炎症与胆道梗阻情况,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将50例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组与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组, 并根据两组患者胆总管下段的梗阻情况将其分成梗阻与非梗阻组, 针对四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 3例死亡, 3例发生并发症, 重症非梗阻型组患者中, 非手术组以及早期手术组APACHE-II评分存在差异, 重型患者组之中, 延期手术与早期手术组病死率差异显著, 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胰腺炎炎症与胆道梗阻情况,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肖洋, 谢清贵.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探察[J].当代医学, 2012, 12 (15) :430-432.
[2]薛红新, 吴丽颖, 李淑玲, 等.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 28 (1) :271-272.
【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推荐阅读: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护理06-30
轻度急性胆源性胰腺炎08-11
犬急性胰腺炎07-17
急性重症胰腺炎06-19
术后急性胰腺炎11-17
按摩治疗急性胰腺炎10-14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10-19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10-20
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05-31
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