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助产(精选11篇)
高职助产 篇1
助产事业的发展与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 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地区、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环境及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助产心理护理课程是助产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心理护理学的重要分支, 也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心理护理方法, 干预并校正孕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激发孕产妇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保障母婴安全, 顺利完成妊娠、分娩这一生理过程。
1 开发助产心理护理课程的意义
1.1 社会需要
现代妇产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发展, 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护理是助产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运用的手段。它能够给予孕产妇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 稳定孕产妇情绪, 缓解焦虑, 减轻其心理压力, 提高孕产妇对妊娠及自然分娩的信心, 促进自然分娩。还可增加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手段。
1.2 学科需要
助产是一项技术性及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高等专业教育。但在我国, 助产专业大部分课程与护理专业相同, 没有专业体系及特色。以往助产专业开设的是护理专业心理护理课程, 但助产士的工作对象是孕产妇, 不是患者, 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是女性经历的正常生理过程中的一种应激状态。所以, 开设助产心理护理课程是当务之急。
1.3 学生需要
自从国际助产联盟提出“人文关怀、和谐生育、自然分娩”的理念后, 临床心理护理模式不断更新, 且已被广泛使用。但学校教育却缺乏人文关怀的整体心理护理课程, 学生刚进入临床没有相关经验, 不能很快与临床工作对接, 难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所以, 在我国助产人力资源不足、发展受阻的现状下, 助产专业实践性、实用性、专业性课程不足问题日渐突出。开设助产心理护理课程, 可以丰富基础知识, 增加专业支撑学科, 提升助产专业学生岗位对接能力;同时, 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助产专业教育体系, 能够为我国助产专业独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在研究心理因素对孕产期的影响, 认为将这些心理护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工作可缩短产程, 减轻疼痛, 降低剖宫产率。但迄今为止, 国内外均没有在助产专业开设助产心理护理课程, 只有一些研究论文及科研成果, 如临床应用广泛的拉玛泽分娩法、导乐分娩法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的王锦惠等认为在产程中加强助产士对产妇心理护理有利于产程顺利进展, 值得关注[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钟雪莲等认为加强助产士心理培训, 提高助产士素质和能力, 做好产妇心理护理有重要的意义;给产妇提供人性化服务能够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使产程顺利进展, 安全完成分娩[2]。
目前, 国际助产士联盟有82个成员国, 但没有我国。我国的助产专业要想跟上国际助产教育的发展, 就必须从课程开发与建设入手, 加快专业化教育进程, 使助产专业独立于护理专业, 培养更多临床实用型人才, 实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提出的“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的目标[3]。
3 课程实施方案与计划
3.1 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助产专业临床实习学生及带教教师的工作任务与职业标准, 深入分析临床岗位需求, 制定出符合助产工作的助产心理护理课程标准, 编写助产心理护理教材, 促进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 大力推进助产专业化教育进程, 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3.2 研究内容
(1) 制定助产心理护理课程标准, 形成结构合理、内容明晰、观点统一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和任务、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特色与创新、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
助产心理护理课程内容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 侧重孕产妇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规律。如孕产妇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常有担心、害怕等心理状态, 这种不良情绪可造成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 甚至影响新生儿的情绪;分娩时恐惧心理可造成剖宫产率升高, 产后心理障碍可使乳汁分泌减少等[4]。所以, 学生应该学会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 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评估, 做出心理护理诊断, 制定心理护理目标, 实施心理护理, 进行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达到保障孕产妇安全,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2) 根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对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 编写一部科学、优质的高职助产专业助产心理护理教材。根据学生学习本课程后的反馈, 到临床进行调研, 寻求专家指导。
(3) 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同行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社会评价。这使我们思路更加清晰, 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4 创新之处
助产心理护理课程为助产专业新开发的课程, 理论体系不完整, 没有教材。这项课题完成后, 就会填补国内96所高职院校开设的助产专业没有助产心理护理课程的空白, 形成了专业特色课程。本课程与临床接轨, 有助于岗位对接, 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实用性, 为逐步推进助产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做好必要的准备。
通过高职助产专业助产心理护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创建符合助产专业发展与需要, 具有专业支撑功能的课程体系;在充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 创新特色课程内容, 打造精品课程, 从而增强在助产教育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特色鲜明的助产学科。
参考文献
[1]王锦惠, 陈梦捷.助产士心理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1 (3) :145-146.
[2]钟雪莲, 郑锦萍, 栾小燕.产妇和助产士在产程中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J].全科护理, 2009 (5) :388-389.
[3]唐淑英, 蒋红梅.激励式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运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1) :9.
[4]黄彦清, 叶桂香.对产妇第二产程服务需求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北京中华护理杂志, 2006, 5 (41) :427.
高职助产 篇2
【摘 要】探讨高职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实践,并根据对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2011级学生的调查,分析改革效果。
【关键词】高职 产科技术 助产士 衔接 教学改革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53-03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是根据职业等级从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等方面对职业岗位提出要求,其技能知识要求从低到高依次递进,主线是围绕职业功能(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工作内容和相关的技能要求与专业理论知识支撑。产科技术课程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是助产士职业资格考试唯一科目,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对其助产专业2011级学生开展了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该级学生2014年6月实习结束回校后,笔者对该级87位毕业生进行了临床产科实习后课程教学效果调查,本文拟对该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衔接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标准、课程教学与助产士职业标准对接
首先,制定与助产士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聘请临床一线助产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使学生获得的产科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助产职业岗位发展的需求。其次,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助产士职业标准衔接,教学过程与临床产科工作任务一致,教学要求与临床助产士培养相适应。最后,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协同助产行业专家对课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所教授的助产岗位工作知识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满足助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构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临床见习、临床产科志愿者服务和助产技能大赛为一体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助产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保持一致
产科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助产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保持一致。临床助產士的工作岗位分为产房、产科病房、母婴同室和产科门诊4个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内容为主线,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将课程设计为11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见表1)。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联合产科专家一起编写校本实训教材《妇产科护理技术应用》,该教材的特色是按产科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顺序编写,每个实训项目后附有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临床情境案例,同时加入妇产科常见临床情景服务语言规范部分内容,使工作内容、技能要求与职业素养有效融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贯通。要尽量做到教学内容与临床零距离接轨,及时根据临床的新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如现在很多医院产科开展无保护会阴接生项目,基于此,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会传统会阴侧切保护会阴接生技能的同时,增加无保护会阴接生,使学生在分娩理论、技术上掌握这项新技术。
表1 产科技术课程教学模块安排表
序号 教学模块学时安排小计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模块一 基础产科知识527
2模块二 产前检查技能8917
3模块三 妊娠期并发症护理技能16117
4模块四 妊娠合并症护理技能639
5模块五 正常分娩助产技能122335
6模块六 难产识别与助产技能12719
7模块七 分娩期并发症处理与护理技能10313
8模块八 围生儿常见疾病处理技能6410
9模块九 正常产褥期护理技能246
10模块十 正常新生儿护理技能257
11模块十一 异常产褥期护理技能202
合计8161142
(三)理论教学注重学生助产岗位工作临床思维的培养
助产士工作中经常要独立面对母子两条生命,不能机械执行医生的医嘱,需要判断分析孕产妇胎儿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地采用启发式讲授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提高学生收集病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需要整理、分析与思考的作业,如制作孕期保健知识PPT进行小讲课,制作孕产期保健手册,查资料比较分析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优缺点,做分娩产程观察与处理的思维导图,做病例分析作业等,使学生在做中发展自我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实践教学注重产科操作能力的训练
实训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平行设计,分为产科单项训练和产科临床情境综合项目训练。实训室按医院工作岗位划分为产前检查室、模拟产房、新生儿沐浴室、抚触室等。在产科单项训练教学中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设计,教师讲完操作注意事项后示范,学生学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再进行整体练习,下课前抽查学生操作掌握情况,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最好。在学完一个模块单项训练内容后,接着开展这个模块产科临床情境的综合项目训练。目前开设的综合项目有产前检查、正常分娩、产褥期护理、产后出血抢救等,如产后出血抢救情境综合项目训练的开展,教师提供案例,学生课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情境项目训练实操案例,安排好临床角色(医生、助产士、巡回护士、产妇等),安排工作内容(包括接生准备、难产产钳助产及护理配合、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产后出血抢救等)。实训课上学生按写好的实操案例进行角色情景模拟操作,操作后自评,教师最后进行评议和总结,课后学生对本次训练情况写心得体会,总结做得好的部分和需要改进的部分,以及思考下次应怎样做更好。通过这种与临床仿真度高的训练,学生能够培养自觉使用临床思维方式工作的习惯。
(五)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學生产科实践能力
课余时间实训室为学生开放,学生把实训室当病房,根据实训指导中的案例,模拟当班产科护士工作情况进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思考后进行模拟临床情境的操作演练,强化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开展助产技能操作能手评选和助产技能操作大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医院产科开展志愿护理服务活动,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熟悉产科各项工作内容。
(六)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建立移动式学习课程
在先进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辟产科技术课程网站,根据学生学习内容放入各种教学辅助材料,如授课课件、课后练习、经典案例、操作录像及微课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处下载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将学生在课堂操作中的视频放到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下载观看并发现哪些做得对,哪些要改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开设提交作业通道,如学生小讲课课件,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批改和点评。此外,还给学生提供修改操作成绩的机会,即学生在业余时间训练操作考试项目时用手机拍下整个操作视频,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老师,老师根据视频中学生操作的情况对其操作考试成绩进行修订。移动性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七)课程考核改革体现助产士职业考试标准要求
助产士职业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体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操作考试是对助产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核。参考助产职业考试要求,在理论考试题型与内容上进行接轨。操作考试涵盖助产资格操作考试所有项目,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操作考试成绩要求85分以上才算合格,并在3个阶段进行考核,即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后和毕业实习前,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所有的操作项目,达到临床助产士要求。
二、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衔接的教学改革效果调查
(一)调查结果
1.产科技术课程学习对临床产科实习的满足度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产科技术课程学习对临床产科实习的满足度情况
项目完全能不能
理论知识是否能满足实习需要82.8%17.2%
实践技能是否能满足实习需要81.6%18.4%
临床产科实习时能否很快上手操作89.7%10.3%
2.学生对在产科实习效果评价情况。对毕业生的调查可知,毕业生对在产科实习效果的评价如表3所示。
表3 产科实习效果评价情况
项 目选项①选项②选项③
带教老师的表扬:①经常表扬;②偶尔表扬;③没有表扬44.8%46.0%9.2%
与同类其他学校的实习生能力比较:①好;②一样;③差69.0%25.3%5.7%
3.学生实习后产科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实习后产科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
项目具备基本具备不具备
规范地进行产程观察、顺产接生及产后处理能力21.8%63.2%14.9%
新生儿复苏抢救操作及配合技能9.2%59.8%31.0%
规范地进行产前检查能力47.1%44.8%8.0%
正确判断胎儿宫内状况能力13.8%71.3%14.9%
识别难产及难产护理配合能力11.5%64.4%24.1%
识别分娩期并发症并进行护理配合能力10.3%74.7%14.9%
规范地为新生儿提供沐浴、抚触及护理服务的能力64.4%29.9%5.7%
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会阴护理及产后康复指导服务的能力70.1%27.6%2.3%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2011级学生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效果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助产专业学生学习的产科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基本能满足临床产科实习需要,实习时大部分学生能较快掌握产科临床技能,临床适应性较好。82.8%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完全能满足实习需要,81.6%的学生认为实践技能完全能满足实习需要,89.7%的学生认为临床产科实习时能很快上手操作。这些数据体现了产科技术课程对知识、技能内容的选取与临床助产士岗位需要衔接较好,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所获得的产科技能可以满足临床助产士岗位的需要。
第二,学生在产科实习的效果令人满意,经常得到实习带教老师表扬的学生占44.8%;偶尔得到表扬的占46.0%;未得到过表扬的仅占9.2%。进一步调查得到表扬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理论扎实、操作能力强、工作主动、勤奋好学、有礼貌、干活利落、接受能力强等。这说明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能够掌握产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实习中勤奋好学,表现出的助产士素养和能力得到实习带教老师的认可。(下转第87页)(上接第54页)
第三,实习后产科各项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符合预期。85%以上学生具备或基本具备的能力项目为:规范地进行产程观察、顺产接生及产后处理能力;规范地进行产前检查的能力;正确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的能力;识别分娩期并发症并进行护理配合的能力;为新生儿提供沐浴、抚触及护理服务的能力;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会阴护理及产后康复指导服务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初级助产士上岗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而具备或基本具备新生儿复苏抢救操作和配合能力的学生占69%,具备或基本具备识别常见难产及难产护理配合能力的学生占75.9%,这两种能力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高年资助产士应该掌握的内容,需要临床经验积累和在不断训练中提高。产科实习只有短短4个月,要完全掌握产科这部分内容,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学生的掌握情况已经符合预期。
总之,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产科技术课程依据国家助产士职业标准,积极研究教学与职业的衔接,努力适应新时期助产职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经过改革实践,该校学生因产科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2014届(2011级)助产专业毕业生8月份就业率为94.3%,专业对口率达到96%。由此可见,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护士职业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效果是显著的,值得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薛叙明,曹红英,赵昊昱.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游 坤(1972- ),女,广西藤县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助产教学、妇产科临床与教学。
高职助产 篇3
1 课程性质
1.1 课程设计思路
助产技术是助产士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工作责任重大,肩负母婴两条人命。近年来,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助产技术融入了围生医学,从以母亲为中心的理论体系转变为母子统一管理的理论体系。女性生育话题涉及隐秘较敏感,胎儿新生儿生命脆弱易受伤害,要求助产士具备更强的责任心、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丰富的人文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助产技术不仅解决妇女在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问题,协助新生命的诞生,还包括母婴保健指导、优生指导及对家庭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因此,本门课程内容包含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常用助产技术、母婴保健及优生、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将社会学和心理学内容融入其中,突出助产专业特点,使之更符合国际标准的孕产期全程连续服务模式。以临床助产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实施项目教学,结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国家护士(目前我国助产士需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执业资格的要求,构建高端助产技术理论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突出助产技能。教学采用“工学结合、学做一体”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引领[1],通过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实训室仿真模拟演示、实训室操作训练考核、分散见习、集中实习等方式,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2 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保健知识的需求,以助产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实践能力为宗旨,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对照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借鉴国际助产医学发展现状,设置助产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2]。
1.3 课程内客确定依据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助产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1.4 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在课时安排上注重突出职业能力,增加实践课时比重,加强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建议学时:三年制高职90学时,五年制高职10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分别为44、54,实践学时分别为46、54)。
2 课程目标
2.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助产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以人为本”、以母婴的安全和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助产理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主动求知欲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4],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家庭从事临床助产、妇婴护理及保健、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等工作。
2.2 本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目标
(1)能熟练地进行产前检查、孕期保健指导、平产接生、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及家庭育儿指导。
(2)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常用助产和妇产科护理技术的操作。
(3)具备对产科急症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
(4)具备宣传妇婴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的能力。
3 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1)
4 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和选用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5],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重实践、讲技能”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国际助产专业发展趋势和现代助产理念,选用或编写《助产技术》教材及其配套资料如《助产技能操作规范》、《助产技能考核评分参考标准》等。
4.2 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项目为导向,改革理论课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各种模型、教学录像、案例资料和附属医院,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形式,使重点和难点内容直观、生动、具体,使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对象、方法有基本的了解。
(2)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仿真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7],有计划、分阶段实施临床分散见习、集中实习,让教学贴近临床,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母婴的关心、爱心、责任心。
(3)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机统一。根据实验模块要求,利用双休日和社会实践时间组织学生进社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和孕期宣教,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检查和康复指导,指导育儿家庭的新生儿沐浴、脐带护理、新生儿抚触等。
(4)建立和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实现网上师生交流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4.3 教学评价
(1)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方法,从临床助产、妇产科护理及母婴家庭保健的实际出发,借助真实场景考核和案例考核等考试方法,使教学、实践、考核一体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学习目标。
(2)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测验、技能训练及考核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摘要:以助产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探索高职助产专业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助产技术课程标准建设。
关键词:高职,助产专业,助产技术,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张燕,王建华,葛秀萍.“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68.
[2]侯维芝,董兆伟,梁艳清.关于高职教育专业与课程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24-26.
[31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37-40.
[4]向丽,刘晓欢.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现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41-43.
[5]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2.
[61杨丽.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 175-177.
助产专业简历 篇4
求职时间:20xx-1-10 可到职时间:随时
工作经验:两年以上 工资要求:3000-5000元
工作性质:全职
基本资料
姓 名: 广东应届生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xx年2月24日
身 高:160 cm
婚姻状况:未婚
身份证号码:
户口所在地: 广州 现在所在地: 广州
个人特长:打羽毛球、唱歌
语言能力
普通话:优秀
把握方言:粤语 能力:优秀
英语:良好 等级:二a级
其它语言: 能力: 等级:
教育或培训经历
毕业院校:广州医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所学专业:助产
时间地方:学校/机构
专业学历:证书编号20xx.9--20v.6 广州医学院助产 大专
20xx.7--20xx.12 广州市黄埔区红十字会医院(企事业单位)
工作职位:助产士 离职原因:寻求能伸展自己才能的单位
工作描述:
三个产程的`观察、接产、产前及产后的护理、新生儿的护理。
自我评价:
20xx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
20xx年获得《广州市母婴保健技术资格证书》;
20xx年顺利通过全国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由广东省人事厅颁发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由广东省卫生厅颁发的《***执业证书》;
20xx年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和《广东省药品从业职员资格证书》。
20xx年7月至今在广州市黄埔区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从事助产士、病房***的工作。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有信心;工作积极认真、不畏难繁、富有责任心和爱心,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病人及家属的好评;从不发生差错事故,带给患者平安和健康。
“海豚助产”? 篇5
2013年7月,一对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夫妻,亚当·巴林顿和海瑟·巴林顿决定在夏威夷一家名为天狼星研究所的机构中进行“海豚辅助分娩”。他们希望在海豚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即在水下,产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即使当时的情况决定分娩本身不会在水下进行,这对夫妻也决定在分娩前后都和海豚一起游泳,以尝试和海洋生物建立联系。他们认为,海豚非常聪明,并且具有“治愈力”,可以让母亲和胎儿在分娩过程中都保持平静。“这种分娩方式将人类与海豚重新连接起来,使我们可以从一出生就学习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并从彼此身上学习。”准妈妈海瑟这样告诉采访的记者。
天狼星研究所是一个新成立的服务中心,在他们的网站上写着两个主要的工作内容,一个是开展星际旅行,另一个就是将这个世界“海豚化”。这种海豚助产的方式也受到了其他一些准父母的拥戴,他们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自然、放松地产下婴儿。而天狼星研究所也声称,他们每星期都会收到多达4个海豚助产的申请。
但是,海洋生物学家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糟糕、可怕的想法。这对年轻夫妇显然不知道他们将把自己和未出生的宝宝置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海豚是真正的野生动物,可能做出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是雄性海豚,它们是具有攻击性的动物。成年海豚之间会互相残杀,现在甚至已经发现了雄性海豚的杀婴行为(这是动物的一种繁殖策略,雄性会杀死那些没有与其交配的雌性的幼崽,使雌海豚在失去幼崽的数月内再次受孕,以繁殖属于自己的后代)。海洋生物学家还非常严肃地指出了一些潜在的危害:如果海豚忽然变得具有攻击性,开始试图攻击母亲甚至是新生的宝宝时,你该怎么办?你如何来保护这对母子?如何对抗这种体重超过300千克,又在水下有着闪电般速度的动物?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要得出海豚辅助分娩确实对产妇和婴儿都是有益的这一结论,需要梳理出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或仅凭人们对海豚的狂热就可以做到的。而从目前海豚行为学的相关研究看来,显然,这种强大的肉食动物并不是人类分娩时理想的陪伴者。
海豚语言翻译机——如何与海豚聊天?
众所周知,海豚具有复杂的社会体系,它们会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行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很多科学家都在试图证明海豚是否拥有较为高级的语言能力。现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野生海豚计划的创始人丹尼斯·荷晶博士和她的海豚研究小组正在尝试用一种特制的“水下翻译器”更多地了解这种水下哺乳动物的语言。
这种名为“鲸类听力和遥测”的设备(简称Chat)由一台可以固定在胸前的防水小型电脑、一个手持或固定在胳膊处的水下键盘,以及水下扬声器和水下监听器这些设备共同组成。Chat具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功能:它可以在水下监测到海豚的自然声音,它的测量范围覆盖了海豚声音的所有频率。同时,Chat的小型电脑中记录了研究人员已经确认的8个海豚 “短语”,包括“与海草玩” “追着船”等,采集到的声音通过电脑的分析转换,可以让潜水员明白海豚正在发出哪种声音,以及这些声音都意味着什么;当训练员吹出口哨并被海豚模仿时,这些声音也会被Chat采集。
固定在潜水员胳膊处的键盘上安装了四个按键,上面分别有四个不同的符号,每个对应一种特定的声音和玩具。潜水训练员按下一个按键,就会通过水下扬声器发出一种相对应的海豚声音,可以让海豚知道训练员要求它们拾起哪种玩具。
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 篇6
1 基本情况
我校于2005年申办助产专业, 2006年开始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 至今共招收学生609人, 毕业133人;该专业有妇产科专职教师5人, 其中硕士学历1人, 本科3人, 专科1人;学院2007年建成拥有国内一流设施和设备的校内护理技能培训中心, 总面积达9 566平方米, 其中妇产科实训室4间, 模拟产房1间, 校外实训基地30余家。
2 课程改革前的情况
传统课程设置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 强调学科体系性, 各课程自成体系, 互不衔接, 导致内容多、深且重复,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课程体系形成过程
3.1 分析助产专业职业岗位群
通过广泛调研和定期召开助产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分析助产专业职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个。
3.1.1 妇产科门诊配合产科医生进行产前检查, 进行母婴健康宣教并对常见妇科疾病进行护理配合。
3.1.2 产房配合医生处理正常分娩和异常分娩。
3.1.3 妇产科病房运用整体护理知识对妇科常见疾病进行护理, 对正常及异常孕产妇进行护理和监护。
3.2 分析助产护士典型工作任务和必备职业能力
聘请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对助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见表1) 。
4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共有专业课26门, 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拓展4个模块,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见表2) 。
5 课程、学时及学分要求
职业知识模块课程主要于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完成;职业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其中毕业实习在第三学年完成;职业素养和职业拓展模块课程主要由学院公选课和课外的活动来完成;学生毕业时至少要取得144学分, 其中必修课、选修课至少104学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共40学分。主要课程要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并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6 讨论
高职助产专业课程在岗位需求基础上,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突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联系的特点。因此, 该课程体系与传统课程体系相比具有优越性, 已试用于我校2009—2010级助产专业。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普遍反映学科间的交叉重复内容明显减少, 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为教材改革明显落后于课程体系改革, 与预期的效果还有差距。应加快编写适合高职助产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教材, 以配合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简雅娟, 赵平, 甘西西.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9) :832~833.
高职高专助产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篇7
17世纪50年代, 美、英、法、澳等国家开始设立学校培养助产士。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已有完整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 培养了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助产专业人才, 成立了国际助产士联盟。目前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已经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 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 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和处方权。
我国高职高专程度助产教育国家开设很短, 至今, 国家对高职高专助产专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标准体系。国内各校助产专业的课程设置百花齐放。我校以示范校为引领, 总结多年中专助产专业的办学经验和当时社会的广泛调研, 在2010年第一批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入校后, 我们依据我校高职高专助产专业第一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第一版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又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具体见下表。
迄今, 第一版的课程设置已实施两年多, 第一届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即将毕业, 为实现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需求为标准, 以能力为本位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方针, 为符合现今的医学科学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我们通过专家访谈、学生座谈, 以及采取问卷形式对省内10家三级、二级医院的助产士、产科医护人员120人和我校高职高专助产专业生产实习学生114人, 针对我校第一版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
发现我校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
①助产专业特色不突出, 仅仅表现的是“大专业所有课程+方向课程”。②助产士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落实不明确, 和岗位衔接不够。③课程融合不够, 相关课程交叉、重复现象仍然存在。④课程设置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此, 我们对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
首先, 我们将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定位为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熟练掌握助产与护理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此我们将课程设置模块化, 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化, 理论实践一体化。
将课程模块由一版的必修课模块 (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和选修课模块 (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 改为人文素质模块、专业支撑模块、专业技术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临床实践模块5个课程模块。使课程体系更为完整、清晰, 专业化、职业化。
人文素质模块按教育部规定的学时要求开设, 为学生奠定必要的文化基础和继续深造的基础;专业支撑模块进行必要的压缩和重组, 使各学科间的重复减少到最低限度;专业技术模块贴近助产专业岗位需要, 同时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宽口径就业。与我校一版的课程设置相比, 有以下调整:
新增了“专业语文”、“心理健康”、“美学基础”、“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专业化学”6门课程。“专业语文”旨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心理健康”能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美学基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课程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及实现其全面发展不可缺少。“康复护理”可以增加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知识;“老年护理”使学生获得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状态的医学知识。这些也是在社会医疗保健、社区服务不可少的必备工具。“专业化学”使学生了解医学常用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是学生临床工作必备知识。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对照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 借鉴国际助产医学发展现状, 将“妇产科学及护理”整合为“助产学”和“妇科护理学”两门课程。突出助产专业特点, 精心打造助产专业核心课程, 使之具有更符合国际标准的孕产期全程连续服务模式, 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由于“护理伦理”、“护理法规”与“护理管理”被列进最新的国家执业护士考试大纲, 故将“护理伦理学”拓宽为“护理伦理、法规与护理管理”既为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又为学生参加考试奠定基础;将“医学文献检索”拓展为“护理科研”, 通过系统化学习科研的原理和方法, 以培养学生开展护理科研和应用科研的能力,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将“助产专业综合训练”拓宽为“助产专业综合训练”, 在第四学期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开设, 这门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助产技能、内科护理技能、外科护理技能、儿科护理技能、妇科护理技能、人际沟通及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即我们以这门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为实习前的验收, 也为学生的顺利实习打下基础。
由于我国目前助产士执业要求必须取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 所以助产专业的传统教学以护理为主。但由于近年助产士学历的提高、人民对自然分娩率的期盼和对助产士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提高的要求, 以及助产士单独注册认证的国际化趋势, 故将“内科护理学”变更为“内科学及护理”, “外科护理学”变更为“外科学及护理”, “儿科护理学”变更为“儿科学及护理”, 要求学生不但要熟知护理程序、掌握护理技能, 而且要具有临床思维能力, 能做出临床常见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熟悉治疗原则,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将“人际沟通”和“护理礼仪”两门课程并为“人际沟通和护理礼仪”一门;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合并为“正常人体功能学与护理应用”一门。这些处理减少了课程之间的不必要重复现象。
将“政治理论”变更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使之更符合国情。将“人体解剖学”变更为“正常人体结构学与护理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变更为“卫生信息技术基础”, “护理心理学”变更为“助产心理学”, 此三门课程强调了与专业关系密切的应知应会内容, 具有专业特色。将“遗传与优生”变更为“遗传与优生优育”, “社区护理学”变更为“社区卫生保健”, “母婴保健”变更为“妇婴保健”, 使服务对象和服务范畴拓宽, 这三门课程是开展社区围产保健必不可少的知识, 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宣教能力和卫生保健能力是助产专业人员必备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高职助产专业分娩机制说课设计 篇8
1 说教材
1.1 教材地位
笔者选择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魏碧蓉主编的《高级助产学》, 该教材遵循“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五性” (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 原则, 并遵循以实际工作岗位知识、能力、技能、素质要求为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十分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更加贴近现代助产士职业岗位的需求,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本次课选自该教材第五章“正常分娩”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娩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 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 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胎儿娩出。该内容是产科学的重点, 也是产科教学的难点。只有掌握分娩机制, 才能正确处理各种顺产和难产, 从而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是助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1.2 教材处理
笔者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及临床对助产士的需求, 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 对教材进行了相应编排, 主要遵循以实际工作岗位知识、能力、技能、素质要求为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体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按照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精选分娩机制的视频和图片, 将理论课融入实践课中,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1.3 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助产士, 必须掌握分娩机制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技能之一。结合高职助产专业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根据所用教材的结构并分析内容, 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分娩机制、衔接、俯屈、内旋转等概念及分娩机转的机制。
(2) 技能目标:能利用分娩模型熟练讲解并演示枕先露 (枕左前位、枕右前位) 分娩机转的完整步骤。
(3) 情感目标: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及严谨的工作习惯;热爱生命, 富有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1.4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枕左前位及枕右前位分娩机转的各个步骤。
(2) 教学难点:理解枕先露胎方位分娩各步骤的机制。
2 说教法
2.1 学情分析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因此, 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首先进行学情分析。笔者的授课对象为我校高级助产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授课时间为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生源以全日制普通高中生为主, 大部分是通过第四批次录取入学。他们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自己的要求低, 自控能力较差, 但活泼好动, 形象思维能力强, 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面对这样的高职生, 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前期的学习中他们熟悉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足月胎头的相关结构及径线、分娩动因以及影响分娩的因素,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但由于其本学期刚刚接触临床学科, 因此缺乏相应的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
2.2 教法选择
本次课贯彻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本的教学理念, 设计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制作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讲授、分娩机转模型演示、角色扮演、提问、情境教学及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进行直观教学, 使知识更具体、生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 说学法
学生是行动过程的主体, 是学习情境的主角。笔者设计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指导并引导学生快乐主动地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通过思考讨论临床案例,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利用模型结合Flash动画演示并讲授学习内容, 使学生对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思考;在教师讲解演示后, 学生人手一套骨盆模型+胎儿模型, 由教师指导学生演示, 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由学生自己扮演胎儿在巨大骨盆模型上演示分娩机转的游戏方法,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4 说教学过程
4.1 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课堂内容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预习过程中, 通过自我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像、尝试和置疑, 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和激发。
4.2 预习检测
采用课堂随机提问的形式, 提问学生分娩机制的相关概念, 以此检测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和效果。
4.3 导入新课
4.3.1 创设情境, 引出新课
播放一段短视频, 画面中一位产妇正在产床上分娩, 随着产妇阵阵痛苦呻吟, 胎头渐渐娩出, 在助产士的协助下, 一个新生命诞生了。学生观看完视频后, 笔者顺势提问:“同学们知道胎儿是怎么通过妈妈产道的吗?”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带领学生观看枕左前位胎儿分娩机转Flash动画。
4.3.2 设疑
提出问题: (1) 视频中胎儿娩出的过程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2) 胎头娩出经历了哪些步骤?先请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点评, 借此引入本次课的内容。
4.4 学习新课
4.4.1 课件展示, 模拟演示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主要内容, 应用女性骨盆模型和布娃娃并配以简练清晰的语言向学生清楚演示并讲解内容, 同时分解分娩机制的Flash动画, 让学生清晰、准确地学习知识。
4.4.2 巩固知识, 小组讨论
为了巩固知识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笔者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踊跃思考、回答问题, 以准确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枕左前位胎头衔接时以哪条径线衔接, 衔接时胎头矢状缝落在骨盆入口的哪条径线上? (2)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的动力来自哪里? (3) 胎头下降至骨盆底时为什么会进一步俯屈? (4) 胎头为什么会在骨盆腔里发生内旋转? (5) 胎儿双肩径在何时沿哪条径线入盆?
课堂中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 看哪组回答得又快又对, 实行加分奖励。
4.4.3 实战演练
通过讲解和讨论, 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此时, 教师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 用模型进行分娩机制的练习, 目的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 多媒体连续播放示教视频, 供学生参考, 教师巡视答疑。
4.4.4 角色扮演
为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笔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就地取材, 分组让所有学生自己扮演胎儿, 身临其境, 动态而连续地学习分娩机转。很多实验室中都有旧式铁床, 其床头一般为“皿”字状[2]。“皿”字状床头中间的长方纵格高约50厘米, 宽约20厘米, 可供一位成人钻过。将“皿”字床头上的一个长方纵格作为骨盆出口, 让学生自己扮演胎儿, 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从床头外按分娩机转程序钻过“出口”到床面, 模拟胎儿的娩出, 反复进行, 并变换胎位重复示范[3]。教师巡视答疑, 学生互相交流,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4.5 抽查检测
练习完毕后组织一次课堂竞赛, 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各组组长充当评委, 其他学生充当大众评委, 观看后找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指正, 教师对评价不完善之处进行点评, 最后由评委评出此次课的“最佳演员”。
4.5 归纳总结
4.5.1 视频回放
再次播放分娩机转Flash动画视频, 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 让学生加深印象, 查缺补漏。
4.5.2 教师总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教学目标, 强调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及注意事项。
4.5.3 习题练习
紧接着练习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涉及本章节的考题, 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4.5.4 知识拓展
在本次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课后思索:枕右前位胎儿是如何通过产道的?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延伸思考。
5 说教学反思
本次课将课堂设置在实验室, 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结合, 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的教学思想。笔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逐步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足之处在于, 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 需要教师课后给予正确引导。此外, 角色扮演法所用的“皿”字床头虽然经济有效, 但是真实感和形象感不强, 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
关键词:分娩机制,助产专业,说课设计
参考文献
[1]任宝贵, 陈晓端.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2) :69-71.
[2]任晓蒙.“皿”字床头在分娩机转教学中的妙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8) :60.
对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篇9
1 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
1.1 助产专业介绍
助产士是指接受过正规助产专业教育、得到其所在国家资质认可, 已顺利完成规定助产学课程, 获得注册资质或合法从业证书的人员。其主要职责为: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给予妇女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提供产前、准备生育、计划生育和儿童健康方面的教育;在妇女及其家庭的健康咨询与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孕检、照料新生儿以及为产妇及其家人提供产后照顾、预防抑郁症等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1.2 发达国家助产行业发展已具规模
1919年, 由75个国家88个助产士协会创立了国际助产联盟 (ICM) , 主题是实现全世界分娩安全。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 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处方权。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可以由助产士全程管理, 医院专科医生主要负责对高危病例的管理。
发达国家对于助产士的教育、培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多数西方国家, 助产专业学生需要在大学4年护士专业教育的基础上, 经过18个月的专门培训并通过资格考试, 才能成为助产士。
1.3 国内助产行业发展有限
出于对母婴安全的考虑, 我国卫生部规定没有条件的医院不能接生。目前我国助产士与产妇的比例为1∶4 000, 而国外助产士与产妇的比例为1∶1 000, 助产士与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 我国助产专业人员数远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的规定。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中强调, 要“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 正式提出了助产专业区别于护理专业, 突出了助产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地位[1]。
然而, 有着百年历史的助产专业尚未受到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助产专业在现行医药卫生类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置, 而在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分类中附属于护理专业大类, 既非独立学科, 也无专业体系;在注册和职称晋升时, 助产专业对应的也是护理专业大类。我国助产专业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体系欠缺, 没有规范的助产专业技能标准, 相当一部分助产士由护士改行而来, 在继续教育中也没有专业深造的可能, 只能选择护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这与国际助产联盟提倡“各国助产专业应独立立法”以及北欧等国独立管理助产专业体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加强助产专业建设迫在眉睫。
2008年5月5日, 我国创建了中国助产士联盟, 该组织以“提高助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完善产科服务, 让分娩回归自然”为宗旨, 广泛凝聚助产专业人员, 引进国外先进助产教育、服务理念及助产技术, 为其提供培训、学习的平台。2008年开始, 我国启动了“中西部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一系列促进自然分娩的政策, 也为助产专业建设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
2 现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指导性课程设置范例, 大部分学校在构建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时借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沿用医学教育“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学模式, 除了增加产科学以外, 其余课程基本套用护理专业课程。因此, 高职院校助产专业的课程五花八门, 这也是目前各校研究的热点问题[1~5]。
(1) 缺乏专业特点。助产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加重产科比重外, 其余课程和护理专业没有什么区别。
(2) 缺乏指导性建议。教育部、卫生部等下发了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的指导性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并且成立了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助产专业分委会, 但对于高职高专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化标准体系没有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3) 对口就业无法保证。虽然国家推出一系列促进自然分娩的政策, 但目前助产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仍然较低, 大部分助产专业毕业生转岗为护士。这也是课程设置无法统一的现实原因。
(4) 缺乏助产专业统一教材, 教师课程定位把握不准。基于上述问题, 助产专业任课教师难以确定教学重点, 只能结合本地区助产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定位, 没有考虑到毕业生外地就业的情况。
3 对策
3.1 争取政策支持, 独立助产专业
希望有关部门将中国助产士联盟纳入官方组织, 促使其尽快加入国际助产联盟, 将助产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 使助产专业从护理专业大类中独立出来, 同时出台助产专业教育的相关标准。
3.2 对接助产岗位, 科学设置课程[6]
积极开展市场调研, 对接助产岗位, 分析助产职业活动, 遵循职业活动规律, 科学设置课程。例如在围产期保健中, 按照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产后保健、新生儿保健五大模块设置课程模块;根据医学生成长规律, 以“临岗感知→拟岗实训→协岗体验→毕业实习”能力递进规律,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规划, 重点建设胚胎与遗传咨询、基础护理技术、妇幼保健、健康评估、助产技术 (或高级助产学)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等9门课程, 并将人文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有序实现专业教育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充分利用实训室和教学医院资源,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3.3 提倡自然分娩, 保障母婴安康
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 孕妇正常分娩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 剖宫产率持续升高。为改变现状, 实现“促进自然分娩, 保障母婴安康”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 目的在于营造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环境, 推广促进自然分娩的助产技术和规范的健康教育内容、方法, 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以及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等。这为提高产科质量、更好地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服务、加强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机遇。
3.4 加强专业宣传, 引导学生就业
助产专业培养的产科专门人才, 是促进自然分娩、推广助产技术的领军人物。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助产士普遍不足, 助产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 希望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对口就业的岗位与渠道。
摘要:助产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具规模, 我国助产行业发展有限, 暂无本科学历教育, 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中附属于护理专业大类。由于没有规范的助产专业技能标准, 助产专业学生只能选择护理专业课程进行学习。笔者针对现状, 从4方面讨论对助产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张大然.试论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5) :138-139.
[2]唐玲.助产专业核心能力的结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 :98-101.
[3]赵风霞, 贾让成, 王艳, 等.岗位任务引领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6) :92-94.
[4]梅一宁.基于核心能力的助产专业实训课程建设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 :142-143.
[5]程瑞峰, 马李琛, 郑巧灵.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 (9) :153-154.
牛常见难产的助产方法 篇10
1.阵缩和努责微弱
主要是分娩时子宫肌和腹肌的收缩力弱,以致胎儿不能产出,因此也称之为子宫迟缓。检查产道时子宫颈完全张开,在子宫颈前可触摸到胎儿。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子宫迟缓,分娩开始就发生的,叫做原发性子宫迟缓;开始时正常,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胎儿长时间不能排出,子宫肌及腹壁肌疲劳,导致阵缩和努责微弱或完全停止,这种情况称为继发性子宫迟缓。原发性病例一般方法是缓慢拉出胎儿。继发性病例必须先处理引起难产的胎位、胎向和胎势,对不正常的加以矫正,润滑产道后,施以牵引术。牵引时用力不可过大,以免引起子宫破裂。不可施以牵引的,可采用剖腹产或截胎术。
2.子宫颈狭窄
主要子宫颈因未充分软化,不能迅速达到完全扩张的程度。根据子宫颈狭窄的不同程度,可将它分为四度。一度狭窄:胎儿的两前肢及头部在拉出时尚能勉强通过;二度狭窄:胎儿的两前肢及颜面部能进入管中,但头不能通过,强拉时可导致子宫颈破裂;三度狭窄:仅两前肢能伸入管中。四度狭窄:子宫颈仅开一个小口。在一度狭窄的情况下可试图从产道中拉出胎儿。在二、三、四度狭窄的情况下,在阵缩、努责不强的情况下,临床上一般可采用松驰宫颈的药物(苯甲酸雌二醇或已烯雌酚)加以等待,等到子宫颈口完全开张时牵拉出胎儿,如果子宫颈口一直不能完全开张多以剖腹的方法取出胎儿。如果胎儿已经死亡可用截胎的方法,逐渐将胎儿的碎尸拿出母牛体外。
3.胎位不正
由于胎儿姿势异常(如胎儿头颈侧转、头部伏卧、肢关节屈曲、倒生、胎儿横向等)造成的难产在临床上最常见。助产时向产道内注入温石蜡油或肥皂液,然后用手或产科梃抵住胎儿的适当部位在母牛努责的间歇期用力推回胎儿,同时用手立即拉正异常部位,或者设法将产科绳套在胎儿的异常部位,在推进胎儿的同时,由助手拉动产科绳矫正胎儿。对于胎位不正的助产应遵从“推进、整复、拉出”的原则,推进就是将胎位不正已经进入产道的胎儿推进子宫内;整复就是在子宫内整复到正常的胎位,或者是对于已经进入产道但整复难度比较小的胎儿可在产道内整复;拉出就是将整复正常胎位的胎儿拉出母体体外。
4.胎儿过大
胎儿过大,有绝对过大和相对过大之分。绝对过大,是母畜骨盆正常而胎儿体型过大;相对过大,是骨盆狭窄而胎儿正常。现因黄牛杂交肉用牛,其胎儿多数因胎体过大又伴发姿势反常而导致分娩困难而发生难产。胎儿过大的助产,可通过人工协助,拉出胎儿,但是只有在子宫颈口已完全开张,非骨盆腔狭窄以及胎儿的姿势、位置、方向确诊是正常的或矫正后仍属正常才可缓慢拉出胎儿。如产道比较干涩时,可在产道内涂抹润滑剂如液体石蜡等。当强行拉出胎儿无效时,应及早确定剖腹产或截胎术。
高职助产 篇11
一、做好助产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在现行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目录分类中助产专业从属于护理专业
学生在校教学包括两大类:护理和助产内容, 不仅要具有普通护士的基本条件 (宽基础) , 还要具备妇产科护理的特色专长 (活模块) 。校内学习与护理专业学生相比内容多, 任务重, 学生较辛苦。
(二) 国内助产专业没有自已独立的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
国外发达国家均有助产士协会等组织, 并且加入国际助产联盟, 有相应的从业标准及继续教育要求, 助产士有归属感。而国内助产士被边缘化, 从业人员中有护士也有妇幼医生, 没有统一的从业标准, 很多临床助产士因对专业没有认同感而改行。
(三) 专业继续教育问题及临床晋升问题
现行卫生类本科教育目录中尚未设立助产专业, 没有高级别的深造空间, 如想继续学习, 只能读护理本科, 与学生当初的选择有矛盾, 学生有顾虑。还有职称问题, 临床助产士的职称没有自己独立的系列职称, 晋升护士职称, 工资待遇同护士, 但承担的风险较大, 就业后社会地位与付出不成正比。
(四) 社会认识的偏差
没有充分认识到助产士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 在护理行业中几乎听不到助产士的声音。
我校2008年开设高职大专助产专业,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受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 产生一些不利于建立稳固的专业思想的看法, 在实际教学中, 认为要做好助产专业思想教育,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二、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新生刚入学, 他们思想尚未稳定, 甚至部分学生填专业是服从家长的意愿, 进校后存在思想波动, 左右摆动不定, 想换专业, 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助产士就是产科医生 (因为我国目前现状在基层卫生系统中有部分助产士仍在承担医生的职责) 。部分学生的片面想法可能会波及其他同学, 这时的新生专业思想教育非常重要, 必须请对本专业熟悉的教师做好新生专业思想教育, 从学校办学力量、专业在社会医疗卫生中的地位、专业培养目标、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及毕业分配情况等方面展开。可使学生获得对所学专业比较全面的认识, 加深对专业的理解, 使其了解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认识从业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确立远大职业理想。做好入学专业思想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专业教师在专业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一) 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意识, 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渗透作用
专业教师必须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 他们对助产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就业情况等都了解比较透彻, 对专业各方面都熟悉, 站得高, 看得远, 学生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本专业的各种信息, 能够全面地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对助产班级学生有所了解, 授课过程中把握学生专业思想动态,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内目前助产的现状及前景, 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常规教学任务中去。
(二) 重视专业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专业教师是学生接触助产专业的第一人, 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影响巨大, “其身正, 不教而行;其身不正, 虽教不从”。首先, 教师必须精通助产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握教学大纲, 并要热爱助产专业, 上课有激情, 课后多与学生交流, 共同探讨本专业的一些目前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 以及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 引导学生会分析现状, 两面看问题,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渴望。
良好的师表形象, 认真教学态度, 关心爱护学生, 平和的心态, 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为学生树立乐观、正直、积极上进的好榜样。
(三) 教学中培养教育学生本专业具备的综合能力
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才能稳固专业思想, 不会发生因知识欠缺, 职业素质差而不能适应临床工作发生改行的现象, 所以在授课的实践中要加强训练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关爱母婴、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的意识。
四、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人员共同做好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人们对专业价值的认识, 它同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正确的人生观会使学生产生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专业信念, 因此, 人生观教育是专业观教育之本, 通过人生观、价值观对专业观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来调节学生的专业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专业观。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人员与学生接触多, 联系密切, 为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作到熟悉助产专业和行业背景以及目前就业现状, 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常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 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利用班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及时解答学生对本专业的一些疑惑, 向学生讲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 完善自己, 营造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与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保持联系, 共同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特别是进校的第二年专业课开设之前学生思想易波动, 这时期辅导员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系部领导也要参与到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 提供各种帮助和资源, 营造和谐的氛围, 使同学感觉到被关注和重视。
五、利用外界资源、实践活动等做好专业思想教育
充分利用社会行业的资源, 开展校企合作, 邀请省内妇保健专家、助产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阐述助产士的重要作用, 讲解临床实用的母婴保健护理的知识及其进展, 与同学互动, 使同学了解新信息并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每年安排见习活动, 去妇幼保健机构参观, 到实际工作岗位去学习, 助产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 这样可使使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临床、接触病人, 不但有利于其专业思想的稳定和专业课的学习, 而且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亲耳倾听临床一线教师的讲解, 感受助产工作环境及文化, 理解校内理论教学重要性。
此外, 也可利用每年5月5日“国际助产士节”开展庆祝活动, 师生聚积一起共同庆祝节日, 开展歌颂助产士的诗歌朗诵, 开展练兵比武的技能操作竞赛等, 使学生热爱助产专业, 增强从业的自豪感, 进而愿意终身为之奋斗。
总之, 专业思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贯彻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只有重视专业思想教育, 把专业思想深入到每名学生心中,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基础知识水平和专长的高素质临床一线需要助产人才。
摘要:做好高职大专助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对实现教学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影响助产专业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及做好助产专业思想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办法;助产专业思想教育必须从新生入学开始, 注重专业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 并要利用外界资源、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全面开展。
关键词:高职大专,助产专业,专业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程瑞峰, 孙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4) :5.
[2]康国虹, 徐红.120名高级助产护生专业观的调查[J].天津护理, 2008, 16 (2)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