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创新教学

2024-12-08

中职语文创新教学(精选12篇)

中职语文创新教学 篇1

最近, 有学者撰文批评说:“当前中职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教学创新精神, 缺乏创新意识, 没有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 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地位。”

针对这种状况, 国家领导人指出:“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激发学生好奇心, 发挥学生主动精神,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语文是中职学校的必修课。中职语文教学既要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及文化素养性, 又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创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当前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奉行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教法, 已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需求。作为中职语文教师, 创新语文教学已是当务之急。

一、树立创新意识, 摒弃陈旧的教学观

陈旧的教学观是束缚教学创新的枷锁。创新教学要求教育者自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扬弃那些根深蒂固、陈旧落后的教育观, 树立教学创新理念, 探索教学创新之举。传统教育以知识为本, 创新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针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教学创新精神、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及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地位的现状,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走创新之路。教师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 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头脑, 并把这一理念具体地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逐步确立自己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创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优化课堂结构, 更新教学模式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 把各种语文知识详尽而系统地“灌”给学生, 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创新教学既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规律, 也强调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新意。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这说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 而是能动自主的求知者和探究者。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者、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开放式教学, 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双人活动或小组活动, 多给他们亲身实践的机会, 相互合作与交流, 亲身体验和享受成功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他们就会更加投入地学习,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对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有立竿见影之效。

三、实施“启发—讨论”式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启发—讨论”式教学。“启发—讨论”式教学有五个环节:观察与思考、启发式授课、引导下的自学、课堂讨论以及拓展性的课外作业。教学时教师设计某些问题、提供资料、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语文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学科。教学中, 教师以语文教学规律为出发点, 有意识、有步骤地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改变灌输的教学恶习。启发式授课是“启发—讨论”式教学的关键一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学生结合参考资料, 拟定课堂的讨论提纲。在学生自学过程中, 教师要收集学生的较集中的疑难点, 作为全班讨论的重点。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又可以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因势利导把握讨论过程, 并做到因材施教, 点面结合, 发动学生广泛参与, 培养尖子生, 提携中间阶层, 照顾好学习被动者, 全部兼顾, 各有所得,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结束后, 教师或学生代表要根据讨论情况, 做画龙点睛的归纳和总结, 以确保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者, 而是没有自主学习能力者”, 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是“授人以渔”, 而非传统上单纯的“授人以鱼”。为此, 教师一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要义, 这是自学可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二要授予学生自学的方法, 怎样自学, 学什么, 学到什么程度等, 在自学过程中及时指导, 让学生少走弯路, 尽享自学成功的欢快, 以提高其自学积极性。自学在课前课外进行皆可, 但从中职学生实情出发, 当堂自学应当是自学的主要形式。一旦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 学生学会了自己走路, 就会学得轻松, 教师也会教得轻松, 提高教学效率就不再是梦想。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的创新,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广泛运用提高了教学创新的科技含量, 也给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气息。多媒体形象直观, 声色形景并茂, 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 有很强的可感性、趣味性, 所以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语文教学信息量大,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效果远优于传统方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创新的体现, 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 教学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增强。因而, 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衡量教师技能的重要方面,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作为中职语文教师, 一定要顺应历史潮流,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多媒体作为学生学习语文、探究国文、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

总之,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勤于钻研, 勇于探索, 善于总结, 开拓进取。教学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就如何创新中职语文教学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 2008 (8) .

[2]张帆.论知识经济时代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创新.改革与开放, 2010 (4) .

[3]夏龙.试析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发展.科技风, 2010 (20) .

[4]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9) .

中职语文创新教学 篇2

【摘 要】如何转变传统观念,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中职学生特点以及社会需求,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上必须进行突破创新。可以选择以提升语文的思想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要创新,就得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从“人”着眼,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素质”着眼,可以采取拓展课堂教学阅读,大量摄入课外知识;大量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产生直观立体效果;课内外优化组合,独立与协作相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等等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能创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能不断创新的人才。这就决定了新时期的教育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培养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如何转变传统观念,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人认为,必须用创新去引领中职语文教学与实践,创新应该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生命。

怎样用创新引领中职语文教学与实践呢?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创新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变,创新教育只会是一句空话。但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由于生源素质差,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也缺乏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沿袭传统,因循守旧,语文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严重制约中职学生的发展,所以中职语文教师亟需转变观念,要有教育民主的理念,学生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的理念。

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容器”。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的个性,正是由于这种个性,创造力才有了源泉。所以,语文教学中,应努力追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境界,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引导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要强迫他们接受教师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次在课堂上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关系,使课堂教学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格局;克服语文教学中求精求细的倾向,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实现求宽求博的发展方向,树立学科融合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地理、哲学、政治等学科知识,贯通音乐、影视网络等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将生活内容引进课堂,再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思考人生。

二、教学内容上要创新

中职教学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中职学生在“说”上,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教学内容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在“读”上,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实际,着重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说明书等;在“写”上,教学内容要重点放在如何写信、写请假条、写自荐材料等应用文上,确保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能将意思表达清楚。

针对中职学生特点以及社会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进行突破创新。可以选择以提升语文的思想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比如: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他们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使他们面对纷繁复杂世界拥有一颗淡泊从容的平常心,于是选一些经典诵读,例如:《弟子规》、《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华德育故事》等。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老师适当讲解,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教学模式上要创新

语文教学中,分析文章大都是“作者与时代背景――生字词语――分析课文――概括中心和写作特点”传统模式。教师在讲台上逐字逐句进行分析,讲得声嘶力竭,可学生在下面听得恹恹欲睡。一篇篇生动优美的课文就被这个模式给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早就失去了兴趣,没了兴趣,还会主动地思考吗?思想会活跃吗?这就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要创新,就得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从“人”着眼,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素质”着眼,可以采取拓展课堂教学阅读,大量摄入课外知识;大量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产生直观立体效果;课内外优化组合,独立与协作相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等等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好文化课,上好语文课对自己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上《合同》这一应用文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让汽修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订一份《汽车租赁合同》,每组四位同学,两人作为出租方代表与另两位所谓的承租方代表进行协商拟订,共同完成作业。学生在拟订的过程中对于合同的性质、格式、写法、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我再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各组的作业以及规范的《汽车租赁合同》进行展示,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析,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都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上要创新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也要不断革新。例如:创业培训教学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可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基本的原理就是: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开动大脑,让学生各抒己见,不要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对于不可思议的观点也不要急于否定,因为往往不可思议的观点也许就蕴藏着最佳答案。在学习苏轼诗词《赤壁赋》一课中,让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作者创作思路,有的学生认为苏轼并没有消极沉沦,而是时刻准备再次大展宏图,有的学生认为苏轼虽然没有在仕途得志却找到人生的真谛。这样学生对苏轼的心路历程有了新的解读。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激趣法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自主法教学,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讨论型学习,即针对性地设计一个或若干个有争议或深层次的问题交学生讨论,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即借助某个具体情境或特殊问题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并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角色扮演,即通过对某个社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强化相关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由于生源素质差,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也缺乏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沿袭传统,因循守旧,语文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严重制约中职学生的发展,所以中职语文教师亟需转变观念,要有教育民主的理念,学生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的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讨论型学习,即针对性地设计一个或若干个有争议或深层次的问题交学生讨论,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探究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创新;合作学习;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转变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方式,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课堂教学。但是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学生自身的客观因素,使得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创新面临着许多障碍。大部分中职生没有完整地接受九年义务中的语文课程,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较差;中职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观念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缺乏先进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这些因素对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面向我们招手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出实用性的中等技术人才。然而,当前有一些中职老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式的传输教学使得学生根本无法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无法提高。

(二)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多方面对中职语文的教学和学习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的现象。

首先,中职学校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重视不足,一些学校领导和管理者认为语文教学是辅助型教学,其重要性无法比拟专业性、技术性教学;

其次,有些中职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他们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只要让学生认识汉字、会说普通话就够了,课堂中睡觉、开小差都可以,只要学生不说话、不打闹就行,另外有些老师依靠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完”自己的教学生涯,缺乏对语文课程的不断学习和对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更新;

再次,中职生在对待语文学习上也存在着忽视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够识字就可以,对学习语文感到无聊甚至厌倦,殊不知语文的学习对塑造一个人的文化涵养和综合品质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最后,中职生家长对孩子的语文学习重视度也不够,大家都认为孩子只要会写字、会识字就够了,其实这是对语文学习的误解。

(三)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缺乏有机统一

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未能有效地统一、结合起来,语文课程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比较稀少,学生只对专业技术课程产生兴趣,而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感到费时间,没有产生有效的共鸣。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大大不同于高中语文教学,因而中职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但是往往我们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却把语文课堂教学上成了满堂灌的传输教学,上成了学生的“催眠课”,要扭转这种局面,根本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和综合素质。因此,笔者认为,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对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将大有裨益。例如,我们教师可以适当地大量收集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信息,通过利用这些信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中职语文教学里,应积极地转换教师的角色,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了构建合作学习,首先组建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将班级根据一定的组建形式,将学生分为许多组,在组内任命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并且在组内制定出一系列的规则。其次,科学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课堂。以往的教学课堂,基本上就是教师和学生对应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而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所以,在组织学习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角色,都要求他们充分发挥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进行有效的讨论、总结、笔记、汇报学习活动。再次,教师积极地实现总结的角色转变。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权威。而自主合作学习课堂,要求教师只是学习活动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三)注重专业关联性,把握语文自身特性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统一,如果学好了语文,对学习其他课程来说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未来工作中的学习也是有很多益处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偏重于专业技术课程,学生在学习时也偏向于专业技术的学习。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清醒地看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一定要把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例如,联系其他学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作文训练,或是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其他课程。通过有意识地迁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从而让学生在学好专业技术课程的同时学好语文课程。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清醒地看到自己承担的教学责任,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出路,使得学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构建实用型的优秀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管玉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课外语文,2012(11).

[2]杨玉芝.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02).

[3]师建军.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中职语文教学创新课改探究 篇4

一、张扬个性, 锐意创新

学生从初中来到中职学校后, 很多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好奇、崇拜、逆反, 这差不多成了他们的主要性格特征。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这个客观规律, 因势利导, 保护好奇, 引领崇拜, 消除逆反。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肯定, 需要鼓励, 喜欢表扬, 这时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上适时发现他们的特长, 思想的闪光点, 思维的灵动处, 为他们喝彩, 这样就能使学生张扬个性, 唤醒他们因自卑、受打击以及失败等种种原因造成的曾经泯灭的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情趣, 使他们在课堂上满怀激情。欣赏也是相互的, 教师欣赏学生, 学生往往也会因此而崇拜教师,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 形成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 形成成长动力, 形成教育合力, 使学生健康发展。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善于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保护每一个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当然, 鼓励喝彩要有度, 要因人因时而宜, 不可盲目泛滥。此外, 教师还应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大胆地自立自主, 大胆地帮助别人, 大胆地发现新的东西, 表现独有的创造能力。这样教育教学就会良性循环,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走近生活, 创新课改

如果文本和教学设计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课堂教学必将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最终要回归生活, 忘记或漠视这一点, 就会本末倒置, 一切对教学效果的测试和考量将变得黯淡无光, 毫无意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更应该打破传统观念, 尽量关注热点, 从备课、导课、理解赏析课文到布置作业做到贴近生活,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样教学才会有所突破, 才会有全新的收获。让语文走近生活的方法有很多, 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兼收并蓄, 择优而用。一是知识理解生活化。教师创设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通过想象、联想与生活连接, 把文本或变成一幅画面, 或变成一部历史, 或变为一个生活的场景, 或变为数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并让学生试着用简要语句口头表达出来。文本就是生活, 课堂更要走近生活, 教师树立起这种意识并适时引导, 学生才会学以致用, 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二是语文学习个性化。生活更多时候是个性化、多样化的, 学习也应如此。如对语文词句的识记、篇章段落的理解, 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释、去识记、去发挥。同时, 教师应教给学生抽象记忆、形象记忆等多种记忆方法, 久而久之, 日积月累, 学生就会学以致用。三是西方生活东方化。东西方人虽然生活的地域不同, 但生活内容也有很多相似的方面, 如音乐、绘画、体育等方面, 或者争取自由等方面, 这样学习中遇到相关词句及内容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了, 如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和篇章《我有一个梦想》《敬畏生命》等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四是古代生活现代化。古代人和今人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 但生活情状也有不少相类之处, 如一些地名虽有名称变化, 但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却不会改变, 遇到这些词句及内容就可以和人文生活联结起来去对照理解。如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及篇章《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时就可这样进行。五是人物对话角色化。西方人信仰宗教, 思想开方, 东方人尊崇儒学, 情感内敛, 在语文篇目学习中把握了这些文化生活及民族心理的特点, 文章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现有水平, 走出教材文本的范围,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考虑、解析, 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实例、历史、新闻等入手, 灵活处理教材, 使之具有地方特色、时代气息、人文关怀、科技含量, 使语文课堂走近生活, 回归自我。

三、比较汉语和英语, 感受汉语的语言魅力

汉语表意, 词汇丰富, 意蕴深婉, 如同牡丹花开, 芬芳灿烂, 富贵风韵, 大气磅礴。而英语表音, 自然流畅, 科学严谨, 不禁让人联想到郁金香, 花香扑鼻, 清淳四溢。两种语言或表意或表音, 各有特色, 都具魅力。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对文本的听说读写, 翻译理解, 比较欣赏, 感受英语的诸如率真之情, 体味汉语言的诸如婉约之韵。这样从语言本身出发, 让我们和学生一同去感受语言的美, 进而感受情感的美, 生活的美, 文化的美, 文明的美。如教学汉语《项链》时, 我又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英文《项链》, 指点学生品味两种语言各自在表达、观念、情理上的特色。如此, 我们的课堂将会生成诗情画意, 将会绽放异彩, 美不胜收。所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适量地引进富有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内容, 既能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能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意象和精神,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且还能使学生情感愉悦, 得到创造美的享受。

四、与“你”同行, 与时俱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满堂灌, 唱独角戏, 当传声筒都要不得, 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当演员演绎文本, 甚至去做导演, 合作学习。学生能看懂学懂, 教师何必婆婆妈妈,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中指引和指导学生, 是带着“你”向前走, 与“你”同行, 从而与时俱进。教师不能总是放心不下, 不能总是牵引束缚, 不是牵着“你”的手, 更不是带着镣铐跳舞。牵和扶, 依然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方式的窠臼, 它是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 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销蚀。要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 就必须倡导自主学习, 发现学习。基于此, 我在备课时总是想自己是怎样自觉自学的, 然后在课堂上现身说法, 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学会学习。这样,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养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才能达成。

总之,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精心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 及时改进方法, 时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时为学生的独创的想法喝彩, 不断进行教学革新, 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发生了变化,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尝试赏识教育, 为学生喝彩;让语文走近生活;比较汉语和英语, 感受汉语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语文创新教学 篇5

中职语文教学刍议

摘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谈了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刍议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但是,从现实来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上,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就的课题。就此,我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确立教学目标,突出专业性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1、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完满甚至错误,也要用心呵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进行参与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教学中,我们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建立灵活评价机制,淡化分数量化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总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以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使中职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1月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基础教学研究.》2007年11月

中职语文创新教学 篇6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研究中职语文教学的规律,要注重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活动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则是学生认识、理解、思考、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建和谐高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职业实践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基础。

二、营造善教乐学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创设出善教乐学的良好课堂氛围。“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服务意识,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要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敢于表达。“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参与讨论、交流、思考、质疑和创新。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文本,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平等、和谐、自由、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启发诱导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三、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作为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应不拘于教材,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力求接近学生个性思想;依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力求贴近学生专业,让语文课程内容与专业形成互融,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基础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学生职业的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出发,以便学生从中学习知识、领悟要旨、感悟人生、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从而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服务。教学内容不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更多地是在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在培养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同时,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强调实践性,也就是语文教学应重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也是以“突出实用性”为出发点,满足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需求。例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强化应用文的写作,如求职应聘信、启事、通知等,增加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中职教育的目标,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总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侧重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四、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

语文学科中文本样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才能让有限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语文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讲求策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增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努力拼搏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为他们投身社会与职场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特长、展现实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适应现代教育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改变传统单一、枯燥落后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改革,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语文教学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投入,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感受、体验、成长。在实际的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需求,科学适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的图像、文字、视频、音频、动画等处理功能,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感官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中职语文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服务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适应形势、结合实践,融入更多的创新理念与应用,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考虑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及将来就业前景,不断优化语文课堂,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中职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 篇7

中等职业教学的当务之急, 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师生都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并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能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笔者谈谈在课堂创新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旁征博引, 规划人生

“教语文就是教做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在课堂上教师应教育学生关注时代, 关注人与人的关系, 关注社会的发展, 关注人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让他们真正从健康成长的需要、文化知识的需要、祖国人民利益的需要去规划人生, 实现理想。笔者在课堂上就注意教学与时代相联系, 引用鲜活的事例, 加强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例如, 结合课本中《〈士兵突击〉节选》钢七连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 教育学生明白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意义。结合电影《亮剑》中李云龙的名言“亮剑, 狭路相逢, 勇者胜”, 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让他们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学生只有热爱祖国、热爱生命, 才能真正喜欢语文。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 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另外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 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 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奉献精神。挖掘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例如, 把钟南山院士学习语文的观点介绍给学生:他认为一个科学家首先要掌握的基本功是语文, “学好语文实际上是学会抓住最主要的东西”。适时地为学生点拨学语文的重要性, 唤起他们热爱语文的欲望, 从而走进创新的天地。

创设情境, 培养兴趣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才能播下学生创新的火种, 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合理恰当的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这其中, 创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主要的手段。所谓问题情境, 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特别是要重视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 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有位教师在讲授《警察与赞美诗》时设计了一个故事式的导语:一天深夜, 在小巷的尽头, 两个人走了个对面。其中一人问另一人:“这儿有警察吗?”另一人回答“没有”。“那么, 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个?”“恐怕不可能。”“那好吧, 把你的手表和钱包给我。”故事讲完, 学生大笑。然后教师及时发问, “这个故事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出人意料。”“它反映了坏人什么样的心理?”学生回答:“害怕警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写到了警察, 结尾也出人意料, 但主人公苏比不但不害怕警察, 反而还要当着警察的面做坏事, 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的发问, 让学生产生弄清事物本原的强烈愿望。这样, 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创设情境不单只有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 布置相应的创意教室, 配置或制作有关教具, 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营造出与创新教学情境相适应的气氛与情调。另外, 还可以靠教师的情绪感染、教态影响、语言调适等加以烘托和营造。

合作探究, 加强训练

当代创新活动需要个体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沟通能力, 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认知活动、情意活动和信息交流综合影响, 相辅相成的过程。课堂创新教学就是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从而促进人际交流中的开放与协作。学生在合作中参与活动, 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动机, 同时还可以避免教师把现存的知识生吞活剥地照搬给学生, 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质疑, 鼓励学生去主动求知, 并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要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 首先教师的备课要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之中, 再次, 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 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流程。例如, 有位教师在教学《〈士兵突击〉 (节选) 》一文时, 他打破原定的教学程序, 采用读编演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篇小说。第一步:要求学生作好课前读写准备,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并观看该电视剧18~20集。之后, 分别写出自己对许三多、成才和伍六一三人的评价。第二步:分组自主讨论, 选取文中情节, 按教师范文, 编写简短剧本。第三步:小组讨论, 人人参与, 自主分工, 确定导演、演员, 进行合作排练。第四步:学生分组分别表演, 由学生代表和教师组成的评委打分点评。第五步:由胜出小组自荐学生作获奖感言, 另外场外学生谈观后感。第六步:教师对整堂课学生读编演评作总体点评。这节公开课, 虽说学生在表演作品时场面有点乱, 但正是有点“乱”的时候, 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之时, 该教师运用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很成功, 让学生在合作中参与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思考、不断质疑, 主动学习、主动求知、学会创新, 同时培养学生互助学习, 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和学习习惯。

与时俱进, 展示个性

创新教学要体现时代性的特征。一方面, 教师自身应跟上迅速发展的朝代潮流, 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应洋溢时代气息, 展示时代元素。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课外的信息, 比如说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专用名词———“躲猫猫”、“楼歪歪”、“范跑跑”, 了解两会关键词“和谐”、“民主”、“开放”、“民生”、“低碳”。另一方面, 教学内容与教材总是相对滞后的, 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思考, 而不能囿于传统的教材和传统的认识。只有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感,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吸引学生的参与, 并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例如, 可以借上海办世博会的契机, 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资料, 了解世博会的相关知识和举办的意义。

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 要使学生发挥优势,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随着科技的发展, 课堂中的电化教育已经频繁使用, 可遗憾的是, 目前的课堂中多媒体更多地 (甚至全部) 属于教师所有, 教师根据预先制作的课件按部就班地点击鼠标, 学生只看和听, 其实, 学生制作多媒体能力很强, 可以把多媒体大胆地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外围绕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知识, 制作课件, 甚至可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素材进行再创造。这样做的效果将远远超出多媒体只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效果。例如,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 让学生以“快乐端午节”为主题,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自由分组展示的课件内容丰富, 从一只只美味可口的粽子谈到了屈原的诗文;从赛龙舟的对联说到了纪念伍子胥的故事;从端午节的谚语讲到了鲁迅的小说《端午节》。课件制作也十分精致, 对象与背景对比鲜明, 选择的图片赏心悦目, 插入的音乐清新悦耳。因为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传统节日十分关注, 对课件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敢于大胆展示个性, 秀出自我。

综上所述, 教师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参与, 多方位表现。课堂创新教学, 是一种理念, 不是一种作秀。语文教师要不拘一格去创新, 在课堂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 努力构建人文课堂, 提高自身素质, 关注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单靠每天课堂上的45分钟肯定是不够的, 还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创新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1998.

[2]范文平, 论课堂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1) .

[3]杨继河.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教育与人才, 2008, (8) .

中职语文创新教学 篇8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 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 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二、中职语文教学创新的要求

1. 吃透教材, 找准角度, 激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 吃透教材, 找准角度, 要让学生知道祖国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对祖国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 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激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懂得学好语文的好处。学生一旦明确了这些道理, 自然就有了学语文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有了动力就不怕学不好语文。

2. 营造氛围, 不断创新, 不断开拓学生求异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 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方式很多, 如启发学生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或重点词,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调整词序, 组成多种不同的句子。针对课文中提高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都是求异思维的训练,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习惯, 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加强师生互动, 善于启发、引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 敞开思路, 各抒己见, 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多加支持和鼓励小学生提出的一些新见解、新主意、新推理, 激发他们去创造, 去探索。

三、创新教学方式, 改“教学”为“导学”

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从“因教而学”转变成“为学设教”,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行为方式设计教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教师的角色应从“讲师”向“导师”逐步转化。

首先, 教师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变革, 把在应试教育中形成的以教师为主、以怎么教为中心内容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习能力, 真正体现“为学设教”和“为学而教”。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落实, 因材施教, 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明确“教”是为“学”服务的, 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 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亲切、宽松、和谐的教学民主气氛, 使学生心情舒畅, 思维活跃, 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 就能获取自信和力量。教师的亲切是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宽松与和谐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合作。教师不应独占讲台, 而应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真正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宽松和谐还表现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人格、特长及思维方式的尊重, 以平等心态善待每个学生, 特别是后进学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充分民主的学习气氛中把学习当作自己必须高度负责的事, 从而才能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其学习的自发性、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

四、创新课堂提问设计, 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

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 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支撑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 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与“答”。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 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提问的繁杂细碎, 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 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所以我们应有强烈的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对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我们应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加以再认识。创新提问设计的重要途径有:

1. 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 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

一是重在让学生占有时间、解决问题, 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师的调控下, 课文由学生读准、读美, 课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讲出来、析出来、品出来。不仅练了学生认读、理解、质疑、辨析、综合、鉴赏等各种层次的阅读能力和勾画、摘录、归纳、比较、点评等各个方面的阅读技能, 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功感, 语文与人的教育、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二是重在教师改变角色, 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 首先就要做到能够艺术地创新地设计“主问题”。这就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研究教材、找准线索以及考虑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自己如何精要讲析的过程中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

2. 进行无提问式阅读教学研究, 力求在一定篇目的阅读教学中基本上没有提问, 基本上不进行提问。

“主问题”的设计与创新, 好像是一个细节问题、一个局部问题, 也好像只是—个技巧问题, 其实不然。它是一个关系到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型创新和提问创新的重要问题, 是—个关系到简化教学头绪、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问题, 它显现出课文整体阅读教学与提问设计的重要关系。

3. 提问精粹, “主问题”突出。

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活动角色发生重大变化, 有利于形成“读、问、议、讲”, “提示、阅读、讨论、评析”等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 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从教师的角度看, 进行“主问题”式的阅读教学, 比教师已经习惯了的讲析教学要难得多;但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看, 这样的课要美得多, 有价值得多, 效率也高得多。

五、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充实了学生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 认识社会, 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 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篇9

一、在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在普通高校的语文应用文教学中, 可能从分析应用文内容, 到理解应用文逻辑语序, 最后到学会应用文格式。其中, 每个部分都有较为重要的要求。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最后一点则是他们必须要“ 精通”的, 即能够写出自己的“ 应用文”。 因为和其他的学生不同, 中职生吸引公司和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迅速上岗, 在学校生活中直接接触工作中需要的技能。 他们重“ 技能”而轻“ 理论”, 看重的是如何做, 如何解决问题。 因此在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当中, 一定要突出“ 用”的练习成分。 对此, 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 假设学生来到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聘, 怎样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这时, 一封优质的应聘信就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此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 从而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为将来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环境, 在工作中“ 崭露头角”做好准备。

二、在语文应用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应用文学习中, 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应用文的学习效率, 创新教学。 教师可以在电脑中设置各种应用文的例文资料库, 扩展所学内容的信息, 使学生了解最全面的应用文使用环境, 激发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授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等行政公文时, 从资料库中调出公文的例文, 让学生对社会实际工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同时也认识到应用文使用的实用性,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特点和写作格式的教学, 学生产生熟悉感, 掌握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三、在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突出实践指导理论的思想

在中职教学中, 不乏实践课程, 而这些实践课程最后的总结, 都是练习语文应用文的好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 老师可以选择学生的某次实习报告进行讲解, 贴近他们的专业, 更容易吸引其注意力。 另外, 在校园内举办应用文大赛, 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 以各种形式和内容来写一篇优质的应用文, 参与评选。 优秀的应用文会得到奖励和表扬, 其作者也可以成为下一届评选的评委之一。

语文应用文一般针对具体的事务, 所以其时间观念很强, 一般都会有执行日期、有效日期和成文时间等, 因此分阶段写应用文也是不错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将自己每个阶段所写的应用文都积累起来, 每个月或是两个月总结一次, 会发现自己在书写和组句、段落安排方面的提高, 也能发现自己在写作应用文方面的提高。 这样有了记录, 才能有所反思, 才能在真正使用时有更好的发挥。 这些都是在语文应用文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要常回顾, 常思考, 才能不断进步。 不论是文化课知识, 还是专业知识, 皆是如此。

总之, 中职语文应用文的创新策略要和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 在专业知识积累中锻炼应用文写作能力, 又将应用文写作作为一种记录专业知识的方式。 这样的互补能够让两者都得到练习, 可以共同促进, 提高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创新是教学理念的创新, 更是教学实践的创新, 不断满足学生提出的实践要求, 改善应用文教学, 才是最根本, 也是最实际的。

参考文献

对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 篇10

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 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积极性较低, 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 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 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 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笔者认为教师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 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 在课堂教学上要多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语文教学对塑造品格、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导向作用。 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以人文精神为支点, 通过文质兼美的佳作把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 气质和修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同时要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及应用能力培养入手, 彻底改变重知识轻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让课堂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演练场, 创设良好的互动空间, 通过重点阐述、引导启发、创设情境、组织讨论等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学善学。

例如, 阅读课可以采用“三维目标法”, 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三者融合在一起施教。 写作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实战演练法”, 引导学生明确每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需要的能力、学习的知识技能, 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口才课可以采用“案例法”和“角色扮演法”形象直观地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树立成功的信心。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 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 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 在多媒体教室教学, 借助视频把教材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内容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美, 再配上优美的《荷塘月色》歌曲, 使学生从视觉、听觉感受作者的意境,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更充分地消化语文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 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和思考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 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 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仿佛置身其间, 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例如, 我在讲语文《项链》这篇课文时, 根据学生基础, 在有的班级提前给学生们分组, 让学生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首先对课文有所了解。 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 既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很好的梳理, 又对这种表演的形式赞不绝口。 在小组比赛的过程中, 有很多有表演潜质的学生崭露头角。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们体会到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心理, 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可见, 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接通了他们并不熟悉的抽象知识, 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景教学法以直接激发兴趣, 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的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中应运而生。

四、自主教学, 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零乱而且表现比较肤浅, 能力水平偏低, 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引用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把一篇难度较大的文章化繁为简, 传输给初步具有理性思维的中职生, 并非易事。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做一回真正的主人即学生主讲, 教师监督学生普遍反映, 这种方法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每篇课文, 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分析。 “小老师”可以讲述发表见解, 也可以设计题目问台下同学, 还可以让同学提出疑问, 当众解答。 如有位学生成功地上了一节课, 把鲁迅的《祝福 》一文解释得井井有条。 分析完祥林嫂的性格特征, 另有同学追问:“祥林嫂为什么没有春天呢? ”“小老师”联系课文的主题, 胸有成竹地回答:祥林嫂春天死了丈夫;祥林嫂春天再嫁;阿毛春天被狼衔去;祥林嫂在初春死去。 他的话音刚落, 教室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位学生过了一次“老师瘾”, 把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人人动脑、各个动口, 给人以全新感觉的教学,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主动, 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师生融为一体, 取得“双赢”效果。

五、与专业相结合, 坚持以“够用、适用”为原则开展教学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 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 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 其原因, 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 见识不广, 胆小怯弱, 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 让学生建立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 学生拥有了自信, 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 因此,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必须坚持“适用、够用”原则, 根据各种专业所需要的具体能力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工具性作用。

总之,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 才能使中职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 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上尽展才华。

摘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综合性技术人才, 语文作为中职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是中职学生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学好其他专业课程, 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方面。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坚持以“适用、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改革, 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实现中职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邱玲.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初探.河南农业, 2011 (6) .

[2]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 2008 (4) .

[3]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 2008 (8) .

[4]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基础教学研究, 2007 (11) .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创新途径分析 篇1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创新途径

【分类号】G633.3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教育方向就是让学生顺利就业,培养出应用型和技能型的技术人才投入社会建设,这是职业学校的办学导向。也正是这个导向使得学生的课程设置以专业技术课为主,突出学校办学宗旨,几乎没有中职学校例外,因此,如语文这样的文化基础课便被无限弱化,甚至处于边缘化的尴尬位置。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该充分正视语文教学现状,改革创新,使语文教学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达到办学的真正目的。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语文基础薄弱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造成了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大趋势,甚至出现部分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无法分清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作文写作能力极弱,字迹潦草、病句连连、文意不明,甚至无法拼凑出超过两百字的作文……不可否认,这样的现状有学生自身原因,但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地区文化课程教育环节的薄弱、师资力量的欠缺,以及重视理科学习弱化文化教育的现状。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欠佳,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使得学生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一直处于放任状态,缺乏必要的课程辅导和管束,这使得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导致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更是目的明确——找到一个能混口饭的工作,因此更加忽略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薄弱的基础和积累,对语文不够重视,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等原因导致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暴自弃。

3、学校缺乏对语文教学的重视

课程的设置以专业技术课为主体,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多年以来,中职语文教学的学时一再被缩减,甚至有的中职学校已经取消语文课程。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完成任务、走走过场为目的,并不重视语文的教学效果,导致中职学校的语文越来越边缘化,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途径

1、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不可否认,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不比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采用学生认为压力较小并且比较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慢慢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上语文课。例如在教学文言文时,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那么教师就不能一上来便开始知识点的灌输和课文考察重点的平铺直叙,这样会让学生不知教师所云,放弃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先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学生才能学得好。《鸿门宴》中,笔者在教学前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主人公的传奇经历,以及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这个事件以后历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動去了解鸿门宴的经过,认真研读课文。教学目标在前期作适当降低,先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训练学生写写自己专业课的学习报告或者科技短文,将语文与专业课、自然科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很差的同学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并有意为此类学生设置一些额外的教学建议或学习任务,例如推荐他们多做阅读,多读读杂志,意林、格言、青年文摘等等,让他们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诚然,用人企业需要专业技能强的毕业生,但不是单单的劳动力而已,而是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工人。因此,中职学校边缘化语文等文化学科的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应该将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形成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修养,真正将教书育人相结合。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保证语文课的课时,即在课程安排上需要做到重视语文,其次必须杜绝将语文课“贡献”给其他课的现象,给学生留下语文课很重要的印象,这样才能让学生重视起语文来。

3、因材施教

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不足我们应当正确审视,要利用中职学校的有限语文教学课时去弥补他们在语文基础上的欠缺,使他们的语文达到高中学生的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笔者倡导因材施教,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强化应用语文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文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熟悉行文格式,表达,如述职报告PPT制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简历制作的重点以及工作计划的格式等等,培养出实际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这些表达和写作可以不需要太多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分不清比喻和拟人没关系,不影响写出合格的请假条和工作计划。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说得明确、流畅,也很重要。新生入学,自我介绍,大部分学生不是剪短得只有名字,就是乱说一气,东说一句,西扯一句,还有的闪闪烁烁,声音小得犹如苍蝇振翅,一张小脸红得加上长髯都可以当关羽了。因此,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当众演讲的自信。笔者经常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在课上朗读课文,一人一段,每篇课文都是如此,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会有好几次当着全班发声的机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组织主题演讲比赛,如现代诗歌朗诵等。

三、结语

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需要广大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改善,帮助中职的孩子们重拾语文学习信心,培养他们扎实的语文应用能力,而不再是对语文自暴自弃,却怎么也写不出一篇通顺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李丽. 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之我见[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2)

[2] 蒋淑芳.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 科技信息. 2009(17)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 篇12

1 突破“死书”的藩篱, 把“活书”引进课堂

课本、教参、练习册构成的“铁三角”, 将师生困于其中, 师生如陷囹圄, 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了把书教活, 我开创了当代文学精品课, 如让学生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徜徉, 吸取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在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中沐浴, 濡染那融汇中西的文学语言;在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中沉思, 领悟那执着而超脱的人生哲理等。

我还把“无字书”引入课堂, 开创了“东方时空”课, “心理访谈”课, “开心辞典”课和班会感悟课等。让语文贴近生活, 使患有“责任感缺乏症”的学生, 开始眼观四海云水, 耳听九州风雷, 心系天下兴亡;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 使学生在“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激励中, 促进“灵”与“肉”、“情”与“理”、“言”与“行”的和谐统一, 以构建大写的人生。

“有字书”的扩展、“无字书”的引入, 为学生全面提高素质, 实现人的发展, 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2 砸碎“死教”的枷锁, 让创新贯穿教学

鲜活的教材必须施之以灵活的教法。因此, 我变“注入式”、“标准化”的基本教法为“创造式”、“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其精髓是: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 书籍当做注解, 以活跃的灵魂, 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如我教《项链》时, 对关系玛蒂尔德命运之丢项链的情节有学生思考:如果没有丢项链, 玛蒂尔德的命运将如何?学生的热情非常高, 思维异常活跃。又如我教《林黛玉进贾府》时, 有学生对林黛玉和王熙凤性格迥异的两人做分析, 结果大大出乎意料。我教《诗经》中的《关雎》时, 要求学生发挥想象, 编出一个故事来, 必须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季节、地点、结果等。于是, 在阅读、思考、争论之后,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取代了统一的标准答案;读名家的美文, 悟自己的新作, 便成了写作训练的新径。如果只是引导学生到名家名篇中“就范”, 那么我们就不会培养出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创新, 永远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

3 减少浪费, 不做“无用功”

针对所教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和学习方面的特点, 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五不”:

3.1“不”, 不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实践证明, 中职生完全有能力、有兴趣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利用互联网或查阅工具书等, 兴致非常高,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 内容往往大同小异, 最后经过老师的重点强调和统一, 效果非常好。

3.2“不”, 就是不要求学生泛泛地记听课笔记。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 记语文笔记无外乎就是机械的记录下死巴巴的概括, 不仅无异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而且还浪费教学时间。在教学中遇到需要记忆和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同学发言等, 我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符号, 圈圈点点, 该批则批, 该注则注, 把书读懂、读活。

3.3“不”, 就是不留所谓课后“巩固性作业”, 只留预习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

当堂知识, 课上巩固。通过预习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 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有准备的听课,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4“不”, 就是不让没有准备或准备不充分

的学生发言, 防止挫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为让学生有准备的发言, 我通常在课前把课上需要研讨的问题布置给学生, 让他们自行准备。为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 我在教学中轮流提问, 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

3.5“不”, 就是不因个别学生和个别问题在

课堂上集中讲解, 而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辅导, 不因个体而浪费整体时间和精力。

回首几年的中职语文教改尝试, “教活书”、“活教书”不但教活了学生, 也教活了自己,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创新。如今我已不再是自困于语文课本的教书匠, 我朝朝品味着当代散文大师的精品, 暮暮揣摩着古典诗词的名篇, 随时浏览着《读书》、《名作欣赏》、《中学生阅读》等杂志, 潜心感悟着窗内窗外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被我引进课堂的, 已不再是“一桶水”, 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没有教学参考书怎么办?就以自己的读书心得代替, 虽不“标准”, 却足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有练习册怎么办?就用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和立异标新的习作充当, 虽不“标准”, 却足以磨砺他们的能力与个性。在我那从不雷同的教案上, 每一页都赫然写着如下的自励箴言:“以人为本, 以导为魂, 以悟为纲, 以新为的。”

教师的新活、教材的鲜活、教法的灵活, 终于赢得了“病树前头万木春”, 终于唤来了“红杏枝头春意闹”, 开辟了一方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的素质教育的乐土。

摘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从突破“死书”的藩篱, 把“活书”引进课堂, 砸碎“死教”的枷锁, 让创新贯穿教学, 减少浪费, 不做“无用功”等方面探索教学, 大大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上一篇:星载实现下一篇:中职学校的宿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