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

2024-11-23

小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精选12篇)

小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 篇1

目前在实施新课标的热潮中,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很有必要。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求学生从人本论上认识德育自育的重要性

在人的自我本性中, 总是存在着两个面, 一个是积极面, 一个是消极面。换句话说, 人有美丽的一面和丑陋的一面, 有优秀的一面和卑劣的一面, 有高尚的一面和低俗的一面, 有诚实的一面和虚伪的一面。在生活中, 人们常常张扬积极面发挥应有的效能, 而严格抑制消极面, 以减弱它对积极面的干扰和阻碍, 使自己的行为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因此,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特别是学校的德育教育, 无不起着“扶正辟邪, 争荣去辱”的作用。事实证明, 那些将自己积极因素发挥得好的学生, 往往会在学业上取得显著的成效。

打开历史看, 古代儒家教育很讲究德育教育, 其最高标准是培养圣贤。历史上那些圣者贤者, 的确在积极面的张扬和消极面的控制上, 做得至善至美, 令人敬仰。要求学生明白这些道理, 严格控制自己, 背离消极面而发挥积极面, 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二.教育学生实施必要的德育自育措施

在培养学生德育自育的过程中, 要求他们尽可能的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首先是自我心态的调控措施。在日常生活当中, 要求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是德育自育中必备的心理品质。失败时, 调整心态, 保持坚持不懈的自信心;当利和义现前时, 调整保持公平正义心态;在学习过程中, 调整保持清净无染的心态;接受别人批评教育时, 保持诚恳心态;看到同伴朋友由于没有控制好自己而尽管犯错误时, 要有一个帮助他们改过自新的心态。这样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进行心理调控, 经常保持纯洁而高尚的心态, 久而久之, 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能给自我德育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要求学生积极接受适当的惩罚教育措施。许多从事教育者认为,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笔者认为, 让学生接受一定的惩罚教育, 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承担一定的惩罚结果, 以磨练自己的品德意志, 养成良好的品德意识, 提高德育自育的能力。但它与体罚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体罚是老师宣泄个人情感的一种表现, 是非理性的, 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惩罚是学生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明辨是非的一种手段。如学生犯了严重错误, 老师和同学提出严正的批评教育, 帮助他们及时改正;作文太潦乱, 让他们重抄一遍;指定应当背诵的篇段不能按时背会时, 要求他们必须按时背会等等, 这些都属于惩罚教育的形式, 实施这样的措施使学生容易保持自律自育的习惯。

第三是要求学生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的措施。古代曾子有“一日三省身”之为。笔者认为, 在学生中也不妨吸其古训, 提倡自我省察、自我检点的做法, 也能达到自律自育的目的。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后, 要求他们抽出一定的时间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 那些做对了, 那些做错了, 明辨是非, 扬长避短, 沿着正确的道德指向不断前进。

三.教育学生提倡立志读书, 锻炼德育自育的能力

立志读书与德育自育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个别特殊学生胸怀大志, 确有立志读书的意识, 他们的道德取向标准比较高, 而德育自育的能力也较强, 因此, 在事业上的成就的确很高。还有一些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生, 他们迫于现实生活, 从小就经受着艰苦生活的磨练, 加之在平时,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给他们灌输一些朴素实在的读书理想, 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树立起自己心目中的读书志向, 于是在读书的过程中, 产生一种自律心态对自己的行为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 使自己去努力学习, 积极向上, 不断进步。可见, 这种由于立志读书而引起的自律过程, 既锻炼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又提高了德育自律能力, 长此以往, 形成一种习惯力, 有了这种定力, 便易于养成德育自育的良好习惯。因此, 正确地引导学生立志读书, 对德育自育能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学生的德育自育在整个德育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 立志学习, 勤奋读书, 提高各种素质, 去适应新的社会生活, 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小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 篇2

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人性化教育中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每天接受着新知识、新事物,教师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产生自我意识,让主体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确立、发展通常有如下途径:将对别人的认识迁移到自我;通过社会化比较;分析他们关于自己的评价;自我观察、自我分析;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价值观等对上述途径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取舍。在产生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做好引导,给予信任,让学生逐步意识到社会、家庭、学校对自己提出的道德要求,相信它的正确性,并产生一种自我锻炼的动机。同时,教师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一个良好的集体,往往比教师个人的教育影响具有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行为习惯。

教育学生善于管理自己,战胜自己。胡适先生曾说:“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你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使学生的道德与人格得到提升,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当学生拥有了自我意识之后,那么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价值取向,来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评价。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学生的行为指导出现,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是能激发学生向上的内驱力。这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点。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战胜自己。

作者:思荣

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篇3

【摘要】我教育意识;唤醒;教师 学校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是老师用知识和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获得进步的方式;也有人说是用前人的经验和理论,通过老师口传心授让学生获得的方式;还有人说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个体得到适应社会技能的培育方式等等。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都有一个共性:学校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进步,而为了达到这个的目的的形式都是借助老师这个主体。因而学校教育强调老师的主角地位总是第一,或者说学生的任何技能和品行积累都是通过老师来达到的,而学生总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或者说是是老师的“臣服者”,这种思想理念从有教育开始就是如此。韩愈就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学校教育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高,即使是现在我们说的“新课程标准”都会非常强调,“要有好的教育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

当然我们认为老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非常关键,或者说是教育的根本;同时作为老师我们要求他们“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非常必要的。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如此,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依靠老师的权威和名望来维系教育的根本,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的多元化和发展的多维性使我们认识到有时我们的教育总是有点捉襟见肘,特别是对知识性接受较差的学生,我们除了用老师的情感能挽留之外,我们只能是无能为力。其实我们恰恰是只想到老师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也可以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我们想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比什么都重要,或者说可以让我们发现教育的新天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真正在教育上很成功的教育家都是在这个方面中做得好罢了。

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实则上是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教育者来看,我们的教育是让学生获得各个方面的提高,因而所有的形式都是要受教育者来承受的,作为老师只关注自己是不够的,更应该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给他们一个教育的空间和平台。

如何做呢?我做了一些尝试,也许能有一点启示。

1 做好“自我教育”首先要有自我形象 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往往能增强自我的信心。我们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讨论去建造自我形象,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价值评判能力,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要求。我想作为学生的自我形象应该是健康、阳光、开放、有个性,这一点从学生的调查中也是很吻合的。知道这个要求,学生就会自觉地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在平时自我监督自己的衣饰、外形装饰和说话,这比老师刻意去要求或者规定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去遵守会更好,更主要的是学生会发现拥有这些能让自己觉得更积极、更有活力,而形象的打造是自我教育的基础。

2 “自我教育”就要学会自我制定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什么规矩都是老师来制定并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规矩,或者说自我方向,可以是小的、具体的,也可以是大的、班上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学生在制定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违反的处置措施,这样制定出来的规矩,学生觉得自己是主人,会自觉地有意识地维护;同时我还把是谁制定的规矩的同学名字写出来,结果发现只要发现有人违背了,制定的同学会主动出来说话,甚至是我们平常认为成绩不好的同学都很少违反自己制定的规矩。著名的特级老师李镇西老师就是这样来要求学生,真正把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

3 “自我教育”还要学会自我检查 有了规矩就要去执行,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一个人能自觉去约束自己。有了第二步,学生的自我检查就会有效果,他们才会不仅自己去做,还会要求别人也要那样去接受监督,同时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在实施监督的时候会很冲动,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个大家接受的处置的方式,这样让学生不仅知道什么是对的,更重要的是还知道违反了会付出什么,就会有良好的是非观念,而且这种观念不是老师强加的或者是老师多次影响而形成的,而是自觉形成,这样更能深入人心。

4 “自我教育”还要学会自我表扬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找缺点,而是发现自己的进步,让自己不断发现进步是教育的成功的基础,学生的“自我教育”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成就。在自我检查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在克服了,已经有了很多改变,这样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同时我们可以分时段、分角度让学生来自我总结、自我评判,不过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先要求低一些,让学生有兴趣、有成就感,慢慢地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发现自己时刻在进步,这种“成就感教育”比那种“吹毛求疵的反面教育”会更易让学生接受,何况还是自己得出的结论更会给学生带去惊喜。

论小学生的自我教育 篇4

一、教师要想帮助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就要为之营造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氛围

诚然,环境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学习自我教育环节中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学校要努力来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洁净、优美的环境氛围。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自然诱发爱护、保护环境意识。是的,学校进行环境教育可与学校环境改变相结合,结合劳动技术课,让学生在校园内外栽培观赏树木、培植草坪、购置花卉,设计出各种图案,开盘成花园式校园,使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从而使学校变成最美的地方,学生的乐园。

其实,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来说,也是起着很大作用的,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传情。校园墙壁上书写“相信自己”,给学生以信心;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立”,给学生以动力; 花草丛中“爱花像爱护眼睛一样”,“不要让小草、小花伤心”等充满脉脉人情味的警示牌比那些“不准”“严禁”之类不苟言笑、霸气十足的标语口号,更能为人乐于接受。

美好的环境需要保持,我们要把学生当做学校的小主人,让他们参与环境管理中来。比如说,少先队可提倡队员自制树卡活动,圆形的、菱形的、三角形的……各种各样的树卡悬挂起来,标明树的名称、种类、特征,集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啊,学生动手制作,许多孩子是生平第一次,而这第一次在其心理播下了“我能行”的种子。除此之外,少先队还可以提倡同学们每人自带一个塑料袋,及时把平时的废物收集起来,课间扔到指定地点去,这些细微的举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和生活习惯。

二、教师要想帮助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就要为之树好典型,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更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我们教师要给他们树立典型进行正面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我们教师在树立运用典型过程中,必须将“远学”和“近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让两种典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首先是要为之树高大英模,陶冶灵魂。通过思品课堂教学和观看爱国主义优秀影片这种形式,让雷锋、董存瑞、李四光、焦裕禄这些遥远、亲切而又鲜活的名字伴随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走进校园,让英雄和英雄的故事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上引起强烈的震撼,使他们的灵魂受到洗礼。其次是要为之树身边榜样,找现实闪光点。如果说,那些高大的英雄人物还有些让我们的小学生感到可敬而不可近的话,那么,树学生身边的榜样,找现实闪光点着实让他们更真切的感受到,原来那些可学、可比、可信的榜样其实就生活在自己中间。只要努力进取、不懈追求,自己也有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甚至是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赞扬会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学生的心田,这种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它会使学生在被认可中产生成就感,激励其奋发向上,会产生强大无比的内动力。

三、教师要想帮助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就要为之制定自我规划,培养自控能力

是的,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短时间到长时间,由课内到课外,由小事到大事的程序进行,学生可有目的地的进行训练,也可以几项训练同时进行。具体操作时可让小学生先自我剖析,找到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然后小组评议,列出该生近期应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哪些品质,最后由本人定出整改计划、目标和具体措施,这样使学生一天一对照,周末自评、自查、自纠,形成良好的习惯,哪些地方还有待提高,然后本组同学互评,从而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一个月给老师汇报自己在原来的起点上进步几分,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指导,老师可组织学生两个月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一学期或一学年个人或班会上交流总结一次。

学前教育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5

yjbys

出生:*年*月

性别:女

毕业院校: xx市xx区幼儿师范职业学教

民族 汉

就读系别 教育系

籍贯

专业 幼儿学前教育

个人爱好 跳舞 唱歌 看电视 旅游

联系电话:

E-mail:/jianli

最高学历 大专在读

工作经历

7月就业于江苏省xx市xx幼儿园工作见习

209月到现在就业于xx省xx市xx幼儿园以有5年了。

实践经历:

年9 月 任班级 副主任;

任班级“教育学”和“心理学”课代表;

2007年6月到2007在扬寿幼儿园见习俩月;

20 任班级 班主任

((团体方面):

2007年 参加县里比赛,体操《嘻唰唰》,获得一等奖

年 舞蹈:《半个月亮爬上来》获得三等奖

参加幼儿园的班级墙面设计,获得三等奖

2008年到 任班级小班年级组长,大班年级组长

个人能力

在5年多的幼教生涯中,我热爱幼教工作,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史、幼儿心理学、声乐基础、绘画基础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幼儿园管理知识和能力,能独立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设计、组织及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学前教育简历表格下载免费

2.学前教育学生简历自我评价

3.学前教育专业求职简历封面

4.学前教育求职简历模板

5.学前教育简历表格

6.学前教育专业求职简历模板

7.学前教育简历封面下载

8.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简历模板

9.学前教育应聘个人简历模板

小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人才可成为真正的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己成为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个人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是追求个人价值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的最佳环境。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呢?

一、创建环境,唤醒潜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个性的发源地,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它往往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我把卡耐基几条成功的秘诀和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训言搬到了教室的墙壁上,以激励学生,警醒自己,约束自己。标语刚贴上去的时候,我让每个学生每天写日记解释自己对其中一条的理解,到后来每天早读前,要齐读一条口号,由班长领读,这样反复的用励志名言刺激学生,不断的进行积极暗示,慢慢地耳濡目染,使学生的思想不断得以净化,理想不断得以强化。听听学生的感受吧,例如对“现在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的理解在日记中一学生写到:“看到这句话我想到了八年级的时候自己中午不回去,和一群女生在楼梯口说废话(不敢在教室里说),结果被班主任批评,有正义的同学也反感,成绩一塌糊涂,今天听了老师对这句话的讲述,我好后悔。以此为鉴吧”。另一学生说“废话不仅浪费了口水,使生理上受损,更浪费了时间,废话太多,溜走的不仅仅是口水,更是一派大好年华,一派锦绣前程,一次青春韶华。从今天起,我不再说废话,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去,或拾起课本,只争朝夕,或穿上运动衣锻炼好身体,不要使自己流下悔恨的眼泪”。试想,学生经常看着这些标语反思着自己,会有多大的教育功能啊。

二、学习经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目的

从提高学生的德行修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角度讲,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和《论语》便是最适用的教科书,其中的人生哲理、生命价值、自然法则、社会法则的论述,仍然是今天必须探索的话题和必须遵守的准则。对于一个个正在启蒙思想和智慧的中学生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有的说:“《中庸》的‘诚’对我启发最大,它吧‘诚’字讲得很深奥,但经过老师一讲,我觉得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理。所以我深受启发,认真对待所学知识,诚心诚意去求知,诚诚恳恳为人处世了,那么我自然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得到了父母的夸奖、同学的友好、老师的赞赏,同时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了。”有的说:“古人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触动我的心弦,产生和谐美妙的共振。我们可以和古人促膝谈心,把酒当歌,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使我们的人生之旅更加顺畅通达。”他还说:“读《大学》,我猛然发现修身是做成大事的基石。修身方可齐家,齐家方可平天下。那么我一定要修好身啊。作为正在追求知识与修身养性的中学生来说,儒家经典可谓使谆谆教导,经过几千年历史的考验而颠扑不破的道德法则,“大学之理”“中庸之道”会让孩子们受益,更令社会受益。

三、坚持写日记,不断反思,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写日记有利于反思自己,从而改造自己。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说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我们每天反省一次,反思时在日记里往往劝勉自己,鼓励自己,检讨自己:要积极、要勤奋。这发自内心的自我劝说鼓励和来自外界他人的相比,作用更大。例如当抄作业的现象较普遍时,我出的日记题目是《我做作业为了谁》。班级同学之间有矛盾时,我留的日记题目是《静坐宜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尊人者,人尊之》,《我不当长舌妇》《其实我也有错》,《成大事者要有大胸怀》等等。当学生埋怨作业多时,我留的日记题目是《作业是我飞翔的翅膀》,《感谢老师历练我》,《天将降大任于我了》等。根据不同的问题写不同的日记,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向往、追求真善美,鄙弃、远离假悪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对每周一次的“周记反省”,学生都是寻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四、设立“学生班主任”,激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动机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角,班主任的工作就在于如何使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型班级管理体制,建立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如可尝试设立“学生班主任”。我让学生每人轮流当一天“班主任”,在这一天内,其工作职责是组织全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如升旗、做课间操、做卫生等),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班干部的日常工作。每一轮的“学生班主任”活动后,都进行一次评比,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学生班主任”。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班集体的爱心,而且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每一轮评比后,那些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学生,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主动性不够、能力欠佳的学生,随时可以得到其他同学的督促与帮助。这项活动的开展,还可以进一步健全和稳固班干部的队伍。“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以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动机,可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五、利用班会,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批评自我评价的习惯。

自我批评是自己分析和判断自己的优缺点、是非功过的过程,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使自己进步和发展的方式。在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每个月我都要进行一次以“自我批评”为主题的班会,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批评,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运用自我批评,学会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种自尊、自重、自爱的道德情感,从而更自觉地按社会要求、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做,就把自我约束的行为又内化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信念,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小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 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我反思,自我管理

现代化的发展使独生子女的自我管理教育成为必要, 而学校首先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基地。学生自我管理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通过课堂学习的自我反思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 因此, 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逐渐反思、逐渐认识的基础上达到自由、自觉的状态。结合我的多年实践, 我认为通过以下策略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一、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

在实践考察中我发现, 学生往往由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请看下面的案例: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上, 教师想让学生探讨如何使不规则的土豆保持平衡状态。实验器材包括:土豆、矿泉 (带盖) 空瓶子、铁的以及塑料的叉子。教师刚刚布置了任务, 学生立即一哄而上开始抢实验材料, 唯恐自己拿不到材料。首先拿到材料的学生带着一股神气的表情看着没有拿到材料的学生, 而其他学生也都为快点拿到材料而争抢。教室里一片拥挤和混乱。各小组拿到材料后, 本应开始有组织地研究, 可是学生们却各自占着自己拿到的材料摆弄着、玩耍着, 好像这些材料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之间也缺乏合作精神, 有的学生总是情不自禁地捣乱一下, 如当有学生把土豆放在矿泉水瓶子盖上想办法使土豆保持平衡的时候, 有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推一下瓶子或者摸一下土豆, 结果就使土豆掉下来了。此时, 有的组长就充当了“小权威”“小霸主”的角色。这些“小权威”或者由于自己在班级中有某种职位而觉得自己地位较高, 或者由于自己学习成绩比较好而觉得自己发言具有权威性, 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对其他同学横加指责, 尤其是对捣乱的学生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 有时甚至拒绝与他们一起做实验。面对这样情况, 有的学生默默接受了这个决定, 而有的同学则故意找茬, 破坏他们的实验。这样小组实验谈什么成功, 又何谈成效。

针对这一情况, 我会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指导他们进行明确的分工, 让他们各司其职, 友好合作。课后我还会就小组合作的问题, 继续跟学生探讨:“有的合作小组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 并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 你们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纷纷发言, 说道:“都是某某不好, 他总是捣乱”“都是某某不好, 他总是不让我们参与”“都是某某不好, 他总是不好好配合我们”……看着他们相互争辩、指责、推诿责任, 我话题一转, 说道:“我们很多同学都说是别人做得不好, 那让我们自己回想一下, 自己有没有什么错误呢?”这时, 学生们一下子都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 有一个学生低声说:“老师, 其实我也有错误, 我不该总是欺负别人, 扰乱别人实验。”这个学生话音刚落, 其他学生也纷纷开口:“其实, 我也总是走神, 没有积极参与进去”“我不应该阻止其他学生参与实验”……看见学生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性的认识, 我感到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只要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 并能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这就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起步, 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成功的起步。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 有的教师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在刚开始阶段通过实施“小组长”制度, 让小组长全面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实践证明, 小组长对调节、控制整个小组学习进程是比较有效的, 但缺乏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小组长”管理制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 容易导致小组长的硬性管理。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 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 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他们往往为所欲为。小组长管理可以压制学生某些情况下的某些行为, 但“外在的制度约束”不容易被其他成员所接受, 其他成员或者带着不满情绪被动接受规则, 或者想方设法阻碍小组学习。缺乏自我认识的、长期由小组长管理的小组合作将导致小组长的霸权管理, 而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将会延伸到班级的其他活动中, 直接影响班级的管理活动。

所以, 教师应改变从外部对学生强加政策的方式, 从一开始便要努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 培养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具体活动来实施, 让他们在具体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中开展自我反思, 认识到自己对整个团体的重要性。

二、在自我反思基础上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反思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 但开始自我反思并不等同于学生已经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在完成自己应尽义务与责任的同时不妨碍他人。所以, 在学生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之后, 教师应逐渐培养他们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使他们对集体产生一种责任感, 进而通过集体意识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

在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 我安排合作学习的任务是:讨论圆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小组组长拿到材料之后, 就让各个成员摆弄起来, 可是这个小组长却没有动手, 而是权威地说:“你们说说圆的面积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 你们不知道的话, 我就告诉你们。”学生抬起头, 有的用崇拜的眼神、有的用惊奇的眼神看着小组长, 小组长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很简单!圆的面积肯定是与圆的半径有关系。”他一边说, 一边开始摆弄实验材料, 而旁边的小组成员却一脸迷惑。

这样的合作学习显然违背了合作学习原有的精神与原则,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重要的是, 学生这种没有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的行为将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健康发展。为此, 我决定采取一些策略, 通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这种策略能使小组长有意识地去考虑其他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也能使他对自己原有的、喜欢独揽一切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克制与反思。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集体当中, 自己的行为将时时处处影响集体的形象。在课堂上, 优秀生要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 不要以自己的言行去压制他人, 而后进生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 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自己不断提高要求, 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为集体的成功做出贡献。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有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其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一种奢望。在课堂学习中自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有利于学生自身成长以及班级管理的高效性, 能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东桂, 张东, 黄玉华著.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杨妮妮, 李振义.合作学习中的几点困惑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4) .

小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 篇8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认识到“自我管理学导论”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并以传授给学生“自信、自主、自律”能力为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用“罗森塔尔效应”效应, 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自信心

自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 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等多种领域内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决定了学生的整个精神面貌。某大公司一位有经验的人力资源部主管说:“现在的大学生未毕业先失业, 不是因为社会没有工作机会提供, 而是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失衡;就业难的关键, 也不是因为毕业生多, 教育水平下降, 而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模糊, 就业信心和自我价值期望的下降。”

笔者在教学中, 分析、归纳了学生缺乏自信的两个重要原因:①浓重的自卑感, 即学生往往具有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 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 压抑了学生正常潜力的发挥;②被其他人的嘲讽所吓倒, 相信他人的片面评价, 并与他人盲目比较而丧失自信。

针对上述原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用了“罗森塔尔效应”进行启发式讲解。该效应是指1968年的某一天,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 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 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后, 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 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 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 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 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 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 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 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且性格活泼开朗, 思维活跃, 自信心强, 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深厚, 也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显然, 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 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 使之增强了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与爱心。关心、信任、鼓励, 是帮助孩子成长进步的关键, 这就是罗森塔尔试验的启示。 笔者在教学中, 把这个启示加以引申, 强调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不同, 因为他们已经长大成人, 不要再依靠他人来关心、信任和鼓励你, 而要自己关心自己、自己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 自己鼓励自己去开发本身就具有的潜力, 并从放弃攀比、积极暗示、停止自责、尝试未知、滴水穿石等5个方面, 结合大量案例的剖析, 详细探讨了培养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很多学生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 都感到自信心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位学生在课后感想中写道:“我以前是一个十分自卑的人, 我甚至不敢有自己的梦想。现在我明白了, 我并不比别人少什么, 上天是公平的, 给谁的都一样多。我所要做的, 就是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珍惜目前所拥有的, 努力学习, 发挥自己的潜力去为社会做贡献。生活是美丽的, 但这美丽是要用自信心来发现的!”

二、引入艾里斯的挫折ABC理论, 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耐受力

目前的大学生除了自信心不足外, 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良表现是, 心态比较消极、情绪易于波动, 缺乏应对挫折的耐受力。“郁闷”一词, 如今已经成为这群本该与郁闷无关的年轻人挂在嘴边的字眼, 心理疾病已悄悄入侵校园这片净土, 并有愈演愈烈的倾向。

笔者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首先对导致大学生产生上述挫折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从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外因来看,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嬗变。这种嬗变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失去了平衡, 从而导致挫折反应的出现。从内因来看, 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 不能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期望值过高, 造成目标与理想之遥不可及, 从而导致较强的挫折情感。

针对上述原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 (Albert. Ellis) 提出的挫折ABC理论进行启发式讲解。挫折ABC理论中的A, 指诱发性事件 (Activating Event) , 即挫折本身;B, 指人对挫折产生的认识和信念 (Beliefs) , 即人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 指特定的情境中, 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s) 。艾里斯认为, C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B。也就是说, 该理论强调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消极反应和人遭遇的挫折本身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而对挫折的认识却是一个异常重要的原因。挫折认识的正确与否, 会直接影响人遭遇挫折的情感和行为。大学生遇到挫折时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主要是源于错误的认知。

根据艾里斯的上述观点, 笔者在教学中, 从以下两个方面启发和引导学生怎样用正确的认知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冲击。

首先, 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和两重性。孟子曾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司马迁在《史记》中, 用众多的事例证明挫折确实能使人奋发有为, 如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 司马迁身遭宫刑乃著《史记》, 韩信受胯下之辱而成一代名将等。许多事实证明, 大学生也总是在遭遇困难挫折之后才得以成才、成功的。

其次, 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面对挫折的自我调节机制。自我调节的常用方法是目标重置法。由于个人的抱负受制于主客观条件, 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超过现实可能性的抱负, 不能实现, 易产生挫折感;而过低的抱负水平也会使人无法进取, 错过许多的成功机会, 从而带来空虚、苦闷、不满足, 造成挫折心理。因此, 引导大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确立适度的抱负水平就变得十分关键。一方面, 要制订适当的计划, 从近处着手, 脚踏实地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 当一种动机经一再努力尝试仍无法成功、达不到预定目标时, 个体就需要变换策略, 使目标与自己现有的条件差距小一些, 经过努力能实现, 这样会减少挫折情境和挫折感的产生。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由于“自我管理学导论”课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注重运用挫折教育理论来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耐受力, 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摘要:文章从新时期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背景着手, 介绍了“自我管理学导论”课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认为, 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自我教育的路径浅析 篇9

一、自我教育的内涵分析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自觉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动地进行促进自我发展的活动。就学生而言,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一种自觉、自主的活动。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的根本手段。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社会环境影响、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是外因,而学生头脑中符合社会规范和违背社会规范的两种对立道德观的矛盾斗争则是内因,是思想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道德构建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和认同,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思想斗争,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因此,自我教育是促使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根本手段。

自我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将受教育者的教育地位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的方法也由“外部灌输式”转变为“内部疏导式”。“外部灌输式”是指填鸭式教育,是强迫式的。“内部疏导式”是自觉自愿、自我疏导理顺,将价值观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的方式。因此,自我教育能使教育对象感到自身的思想变化与发展,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制,而是内在的自我提高和完善的需要,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1. 正确认识自我,打牢自我教育的基础

正确认识自我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自我是指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其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首先要对自己的相貌、身材等生理特点有所认识;其次要对自己的世界观、道德水平、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点有所认识;最后要了解自己的社会评价,了解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

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认识他人、听取他人评价和反省自我四条途径来实现。自我观察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表情和身材等;二是观看自己的活动录像。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形象是演员经常使用的方法。演员在正式拍戏前经常会在镜子面前进行表演,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言行和表情是否符合剧中的人物形象。因此,经常照镜子整理衣装和表情,可以及时发现自己不好的方面,便于及时调整。观看自己的活动录像也是一种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方法。在观看自己的活动录像时,你会发现自己许多平时注意不到的不良习惯,如口头语多、讲话抓头发、说话时摇头晃脑、驼背等。

认识他人是指先通过交往了解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再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自己的特点。马克思曾指出:“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也就是说,人是在认识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认识自己的。因此,要想认识自己,应先了解别人,以别人为“镜子”,把别人和自己进行比较以后才能认识自己。听取他人评价是指通过他人对自己活动和行为结果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实际中,要了解大多数人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尤其是父母、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反省自我是指静心回顾自己以往的言行举止,判断得当与否,从而了解自己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性格特点。反省是一种自我监督,是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出发点。学生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经常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解剖,从而使对自己的认识和把握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

2. 发展良好的自我体验,增强自信心

获得良好的自我体验的前提是建立科学的自我理想和保持理智乐观的心态,根本手段是建立合理的比较体系和选择合适的表现机会。

建立科学的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支柱和灵魂,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首先,要自觉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理想;其次,要制定合乎实际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把奋斗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学生在设计理想的自我时,不要好高骛远将目标定得太高,要以现实为基础,做到“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同时,一定要把长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子目标。当一个个合理的子目标化为现实时,大目标的实现自然就为时不远了。

保持理智乐观的心态。保持理智心态是说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得与失。既不能消极回避,也不能自我否定。要扬长避短,善于总结,胜不骄,败不馁。保持乐观心态是说要积极培养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建立合理的比较体系。学生只有合理地进行比较,才能增强自信心,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和痛苦。一是不要单纯比较行为的结果,应将行为的前提条件和行为结果一并比较,找出原因。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学习基础不一样,于是花同样的气力取得的学习成绩肯定不一样。二是要比较可变的因素。例如,不比相貌而比气质,气质反映了学识和修养,只有气质是长久的,而且越历练越长进,气质也就越好。三是找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学生比较,不要与自己相差太远的学生比较,以免盲目自信或不必要的自卑,而且不要比较家庭出身而比个人成就。

选择合适的表现机会。成功的体验可以消除自卑,提高自信心。学校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但不要盲目参加,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有兴趣、有专长的项目参加,扬长避短,以自己的优势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享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 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现代社会的变革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足,但也为人们带来了心理压力。社会发展越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当心理压力超出个体所能承受的程度时,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学生还尚未建立稳定的人生价值观,而且心理正处于富于变化、激荡起伏的波动期,社会的各种变化和冲突不可避免地造成一部分学生出现精神紧张和焦虑,严重的还会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甚至心理崩溃。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手段。比如,学会注意力转移,学会适度宣泄,学会放弃和转换,学会自我安慰,学会情绪升华,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幽默处事,等等。

4. 积极加入和创建集体组织,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

集体作为有共同奋斗目标、有坚强领导核心以及正确集体舆论的个体组合,它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主体。集体不仅能向自己的每个成员提出严格要求,而且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相互检查和相互帮助,成为推动个体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外部力量。集体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通过集体活动可增进了解,培养合作精神,还可增进友谊,培养文明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要积极加入正式的集体组织,如班集体、团组织、党组织、学生会等;积极创建非正式集体组织,如各种学生社团和协会。同时组织和参与有关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教育能力。

5.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

现在网络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调查显示:学生所掌握信息的三分之一来自互联网,已经超出了学生通过课堂、互相交流、电视中获得的信息量。因此,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丰富的网络资源,按自己的需要获取方方面面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来思考问题。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的信息又有许多不良的信息,学生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将网络当成一种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不是娱乐工具。学生要自觉拒绝网络中的各种诱惑,切勿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宣泄消极情绪的工具。不少学生上网初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心理困境,殊不知如果过度使用或误用,将会导致“借网消愁愁更愁”,上网非但不能达到摆脱心理困境的目的,反而成了生活的消极依赖。

在校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评价自我,增强自我监控能力,最终形成科学、正确、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达到辩证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程纬.大学生心理教育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张俊.充分重视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篇10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外因 (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下, 通过自我要求、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达到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方法的总和。应当指出, 在这里,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外因, 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是内因,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才能体现出来。

自我教育的实施是多种多样的。下面, 仅就其中较为重要的几种实施方法分别加以简要论述。

1 说明式自我教育法

这是自我教育法中最基本的实施方法。它是通过受教育者在客观事实面前, 自觉接受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 自我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 以理服人。例如在讲社会公德规范“人与人之间提倡互相关心, 互相尊重”这一内容时, 首先组织学生就社会众多的人际现象展开讨论, 从中得出互相关心、相互尊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的结论, 并最终得出“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 相互尊重是社会公德中最基本的环节, 是维持正常秩序的生活准则”这一结论。又如在“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这一问题教学时, 可让学生在先准备素材的情况下, 运用课堂演示的形式, 从不同的侧面, 提出示例, 说明道理, 在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 又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将自我教育演变为学生教学生的形式。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探究心理或意见不一时, 则可采用“民主对话式”的讨论, 持不同见解的同学都可以发表意见, 展开争鸣, 本着求大同, 存小异的原则, 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教师则只需要适当加以引导、归纳就行了。除了上述谈论式、对话式外, 自我教育的方法还包括自我阅读式、参观访问式等等。这里着重指出的是, 自我说服教育方法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在接触 (直接或间接) 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基础上, 自己说服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因此, 要切忌对是非评价的简单化和评价标准的单一化。要做到立足于事实,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

2 榜样式教育法

榜样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某种道德标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常言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法, 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 让受教育者在一定的范围中找出榜样, 分析榜样, 并立志以榜样追求的目标来自我激励的方法。如在《思想政治》关于“党的性质、任务”的教学中, 针对个别同学的某些模糊认识, 安排学生课外寻找“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人”, 带回课堂向同学们宣讲, 用现实生活中大量共产党人身上平凡而伟大的具体事例启发大家提高对党的认识, 从而坚定同学们对党的信赖和忠诚, 对党的事业的理解和拥护。

应当提出, 运用榜样式自我教育法, 不可对榜样求全责备。过分求全, 会令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望而却步, 反而不能产生自我激励的作用。事实上, 抛开“高、大、全”的榜样桎梏, 在学生的接触面中, 各种类型的榜样是层出不穷的。此外, 要允许学生从不同层次的需要出发, 在大致方向一致的前提下, 寻找自己的榜样, 使榜样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 实践性自我教育

这是一种知行统一的教育方法, 即教育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学习、劳动、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 提高自身觉悟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热爱劳动”的教学中, 首先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力所能及的社会生产劳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人民创业的艰辛, 体验物质财富来之不易, 课堂上再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实践使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富, 而任何财富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的结论。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时, 则可以相对集中一定时间, 让学生亲自走向社会, 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理解党的政策的正确性,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现实环境中自觉接受形势政策的教育, 这是课堂教学效果所达不到的。

4 品德评价自我教育法

也叫自我评价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受教育者对自我行为的评价, 从而促使自我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 不断上进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受教育者在对自我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品德评价时, 或唤醒自己对缺点的警觉, 中止不良行为;或对自身优点产生注意, 激发内驱力, 发扬这种优点。因而这种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得到行家的使用。但是, 无论是组织自我评价, 还是有意引起学生的内心评价, 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切不可无限上纲, 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或得到肯定评价或得到否定评价的同学, 这是关系到运用品德评价法成败的关键。

大学生自我教育途径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教育;途径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对自我提出行为准则,把自我作为认识、约束、调控与改造的对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大学生自我教育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者的引导下,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一、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旨在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把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检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为完善个性和品德而进行的思想转化和控制活动,以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特征,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最终还得取决于受教育者的内在因素——自我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

1.树榜样、立典型,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榜样是一种典范、一份情操、一本教科书。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有榜样的地方,就有进步的力量。动物中有一种叫羊群效应的理论,羊看到自己的同类开始朝一个方向奔跑的时候,它们也会不假思索地跟着一起跑。其实不止是动物,在人类社会中也有同样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看到一群人在围观某件事情的时候,比如乞讨的小孩,寻求帮助的可怜母子等,自己也会跟着去围观,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2.加强高校社团建设,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沿着正确方向成长的必由之路,同时,实践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增强认识能力。高校的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社团是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才为目标而组建起来的,通过自发组织安排的一系列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加强校园网建设,使其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达到3.03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2010年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占的比例最高,占29.8%,2010年,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3个小时,日平均上网时长2.6个小时,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日上网时间在四小时以内。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而高校更是我国“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阵地。互联网是二十世纪的重大发明,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在拓宽人类精神空间,创造新型人际关系,促进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网络在教学、科研领域的广泛运用,网络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施展才能的广阔的虚拟空间,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网络为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4.组建大学生自律督导组织,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大学生自律督导组织是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自律督导组织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的学生组织,在监督不文明现象、维持校园秩序、遵守学校各项制度、维护安全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倡导在广大学生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活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形式和载体,在学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發挥环境的熏陶感染作用。学校是培养社会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一个学校良好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较高的教学质量上,而且还体现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上。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全校师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是一种隐性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期彬,田世新.孔繁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79-81.

[2]张义平.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9(5).

[3]颜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J].法制与社会,2009,4(中):306.

浅谈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篇12

一、强化自我教育的意识

自我教育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因此, 引导自我教育首先要强化自我教育的意识。

一方面, 我们要对小学生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对学生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 并通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外,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 让孩子自行合理安排一日作息时间, 自己整理房间,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同时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 保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 要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来说, 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 他们乐于遵守纪律, 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 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 每个学生都会进行自我教育。调动小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最基本的途径就是给予正面强化。如在班内实行“小组长轮换”、“值周生轮换”等制度, 使学生人人参与管理, 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巩固了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

二、进行自我评价教育

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自评作为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 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自我意识。它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 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学生对祖国集体的爱、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廉耻感等品德知识, 都是建立在对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之间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其次是自我激励。青少年学生自觉性、自制力较差, 品德中好的行为习惯不稳定, 通过自评可帮助学生自我反省, 进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如让学生把一天中做得最满意的事说给父母听或写在成长记录袋中, 把最不如意的事或不应该做的事写在自我警示录中, 时常提醒自己今后不在犯类似的错误。再次是自我调控。在实际生活中, 常有不为人知的行为, 即“个人独处”的情况, 经常自我检查言行可以保持正直的人格和品德的纯洁, 从而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强调个人对社会尽责是我国德育的传统, 孔子主张“仁以为己任”,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里提到“心中有他人, 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祖国”。然而, 当前青少年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责任感, 为此, 德育应指导学生树立对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全球的责任。树立学习责任心、生活责任心、工作责任心等。在家庭生活、社会公德、职业规范等方面接受社会关于个人道德责任的各种要求。如在班级中, 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让学生承担各种对集体负责的角色, 引导他们对班级负责, 激发学生履行道德责任的动机, 强化因履行道德责任而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时, 对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再如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让孩子学会感恩, 要让他们知道父母、长辈、社会对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 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和责任感。

四、开展挫折教育活动

挫折教育也称逆境磨练, 是指通过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驾御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当学生遭遇失意、失败时, 教师要增强其挫折心理免疫力, 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 从跌跤中学会走路, 在水中学会游泳。此外, 人不可能在“真空世界”中生活, 在学生中开展负面教育 (反面教育) , 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克服保姆式的教育。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上一篇:中小企业筹资问题下一篇:焊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