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2024-11-22

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共7篇)

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 建筑需求增多, 人们对木材需求也在加大。但林业生产发展缓慢, 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因此, 提高林地生产率极其重要。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的提高也是为了加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 以科教兴林和依法治林为手段, 推进我国林业生态建设, 使林业生产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发达的林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提高林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林业生产现状及配置效率

1.1 林业生产现状

我国林业的发展以资源为基础[1], 而我国森林资源目前普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森林覆盖率小, 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面积少。现有森林中, 人工林的比重较大, 且相当一部分郁闭严重, 生态服务功能低下。从地域分布上看, 我国森林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多, 其他地区尤其是西北等地区则较少。想要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 需要耗费更久的时间和力气。当然, 我国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改善, 大力实施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 我国森林面积有所增加。而林业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我国对木材的需求量极大, 为恢复并满足国民经济需求, 国家相继建立多个大中型森工企业, 使得林业系统取得不错的发展, 林业产业结构也多样化, 与之相关的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机制造等也在快速发展, 而森林旅游、花卉、木片、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经济林和竹产业等产业经济也有所突破, 不仅提高了林业科技水平, 更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在为林业发展的政策上在不断加大投入, 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 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等, 有效地为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1.2 林业生产配置效率

近几年, 我国虽然大力发展林业建设, 但却未合理地配置制度。因此, 生产效率虽有提高但并不显著, 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 林业产业需要耗费较长的周期才能见到成效, 对于前期的投入花费巨大, 而又有可能受到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一方面, 我国的林业情况存在着很多严重问题。我国受土地沙化的危害非常大, 全国沙漠分布较多, 虽然采取了植树造林延缓沙化扩展, 但由于多种人为因素如乱砍滥伐、滥用水资源等造成的破坏, 我国土地沙化情况仍在不断增长[2]。而全国水土流失严重, 每年流失土壤养分对森林环境影响严重, 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间接导致森林资源无法持续性发展。再就是旱涝灾害严重, 使得森林、湿地的环境遭到破坏, 以至于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和蓄水功能下降, 环境恶化, 进而导致旱情、涝灾情况加剧。

2 影响林业生产配置效率的因素

现如今, 我国林业产业还无法平衡发展, 生产分散, 生产效率有的偏高有的较低。而我国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消耗, 森林资源稀薄、总量缺少、分布不均, 林业企业大多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 产业机构的配置不合理, 使得配置效率低下, 林业经济难以发展。另外, 自然因素也是影响配置效率的因素之一, 对于地域情况的变化、气候环境的不同等方面, 林业生产的配置效率也不同, 如东北地区及西南等地区明显偏高, 森林覆盖面积广, 而西北地区配置效率较低, 植被显得稀少不足。此外, 林业生产的前期投入、税收较高也是影响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 林业产业发展周期长, 前期投入较少, 无法及时对林业的突发情况做到预防, 极易降低配置效率。比如, 当树木尚未成熟时遇到自然灾害, 前期却没有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 以至于生产停滞, 经济受到损失, 降低配置效率。

3 提高林业生产配置效率的措施

3.1 建立合理的林业建设机制

将林业中生态公益林业保护部分与商品经济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措施, 深化林业改革, 对林业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3]。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为社会公益项目, 以政府投资为主, 并吸收社会群众共同维护建设。而商品经济林业作为经济产业, 以企业化管理方式来建设, 以市场配置资源来调节发展, 政府给予支持, 而对林木采伐方面要合理限制, 良好的管理政策能为林业建设提供动力与支撑。

3.2 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林业资源要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林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要保证森林资源环境的保护。对此可依据生态建设和市场要求, 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特色, 增长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例如,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合理有效利用林业内部资源, 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利用林业区中的药草及其他医药资源, 发展医药制造业。借此延长产业链, 增加林业产业的附加值, 使林业经济不再局限单一, 促使配置效率有所增长。

3.3 加强法律保护

我国一些人为求利益而乱砍乱伐林木、违法捕猎, 因此, 应加强林区法律工作的执行力度, 制定合理的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破坏林业的违法犯罪行为, 让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得到发展, 使林业资源得到持续利用。相关部门应加大林业政策的宣传力度, 让社会人士能自发意识到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性, 更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4 结语

在我国,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 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水源、水土流失的情况严重, 而林业在保护水土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我国政府对林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在逐步提高关注, 但我国林业还处在较低层次,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 社会发展对林业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日益形成多种现阶段林业发展的矛盾。想要使林业发展能持续性维持, 改善林业建设效果, 提高林业生产配置效率成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田杰, 姚顺波.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研究综述及展望[J].林业经济问题, 2013 (4) :379-384.

[2]苏时鹏, 吴俊媛, 甘建邦.林改后闽浙赣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比较[J].资源科学, 2015 (1) :112-124.

[3]黄和亮.林地市场与林地市场化配置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5.

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篇2

关键词:林业生产;可行性;配置效率

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要紧密结合林业产业自身的独特属性,揭示我国林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根源,改善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提高林地经营效率、合理利用林地,达到林业经营规模效率的最优产出。

1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生产率衡量生产过程中产出与投入间比率,在特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下,根据不同投入要素数量对应不同生产率测度,要明确生产率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同概念,明确实现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是在我们要讨论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改善资源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能够反映各种资源投入要素相互影响,根据分析角度的不同,描述长期均衡状态下实际配置与有效配置,综合考虑来选取适合研究开展参考标准。把自然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加入分析模型,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效率模型,分析林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的原因,发现林业政策及体制对林农营林没有实现预期的激励作用,加之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文化水平,使得商品林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没有考虑到木材生长周期,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或是与村民的生计需求相适应;非制度因素限制了商品林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运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投资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重要的因素。造林要成为一种正规的经济,应当加强林业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要想实现规模经营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必须加快林地流转平台的建设,有意识和深刻理解集体林权改革的意义,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增大经营规模,主动配置林地生产要素,加强生产控制监督、完善轮伐期营林规划,与村民的生计需求相适应,来增加环境正面影响。

2林区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及效率

2.1配置状况

现代林业建设正在逐步全面推进,在涉及资源利用的领域分析中,根据林业产业地理分布特征和自然资源因素,分析林业生产资源要素的集约比较度,以期了解对林业生产资源要素配置现状。根据调查分析,劳动力资源与林业生产现状依然是东北林区劳动力资源占比例最高,从资本资源与林业生产现状来看,东北林区中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本配置最高,从林业产值与林业生产现状来看,南方林区的林业产值最高,各种资源要素在不同林区间不协调。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林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是吉林省,单位劳动力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经济集约比较度可用经济密度指标衡量,基于相关统计数据从林地、劳动力和资本角度来衡量,对林地资源集约度进行计算汇总,对各省区林地经济密度差异情况分析,发现林地经济密度值呈现显著性差异化,林地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劳动力资源集约度分析,各个林区以、省区之间劳动力经济密度值也大不相同,劳动力经济密度值最高的是浙江省,西南林区的劳动力经济密度增长最快;从资本资源集约度分析,变化波动性较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资本经济密度值最高的是浙江省,南方林区的资本经济密度增长最快。

2.2配置效率

林业产业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基础产业,考虑到林业产业的独特自然属性,借鉴农业研究体系的思路,对各个林区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选取,采用合适的测度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方法,构建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考虑测度误差及各种不可控制的随机因素,可将产出指标为分为总产值、净产值和最终产值。基于SFA模型的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测算?,对林区的模型估计结果进行似然比检验,得出东北地区林业生产的技术进步、西南地区林业生产的技术进步缓慢提升,南方林区的林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技术进步,其它林区林业生产的技术进步还有待提高。

3各林区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内容

林业生产过程是综合复杂的生产投入系统,认真总结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它依赖于经济、社会和资源诸多因素,最主要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本、森林病虫鼠害发生率和防治率,受自然规律作用和受经济发展水平约束,应重视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有利用改善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林业经营会面临更高的机会成本,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对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意义重大。通过优化财政支林结构,提供林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支持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科学技术研究,加强林业科研开发及技术推广,对于增强林业生产能力,林产品的有效供给,为林业生产技术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能促进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另外,劳动者在林业生产中一般具有双重作用,可以平均文化程度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作为投入要素参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计算各省基层林业站工作平均受教育年限,然后进行合理组合配置,对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即其文化高低影响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最后,还要考虑自然灾害变量,在一定的林业生产技术条件下,根据其有生命的有机生物体特征,表明自然灾害对林业生产损伤程度越严重,因此,林业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要控制这方面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向华,耿玉德,于学霆,汤欢,陈文静.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01).

[2]刘璨,任鸿昌,薛同良.苏北平原地区森林贡献与效率测算及分析[J].林业科学,2005(5).

[3]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J].林业资源管理,2010(01).

[4]钱文荣,张忠明.农民土地意愿经营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5).

探讨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 篇3

关键词:林业技术;发展;现状

一、林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在一项系统工程下,将整个发展过程融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开发,从而转为现代生产力,并能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有效的实现。依据这样的理论改变,从而可以得出林业技术创新的概念,林业技术创新则是将与林业有关的科技成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其商品化,从而转变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仅是实现其社会公益性,还能对整个生态环境建设给予很好地保护,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林业技术的意识较薄弱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林业技术得打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在一些地区,人们对于林业技术的意识还相对比较淡薄,尤其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在林业发展经营模式上依旧采取原有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甚至导致该区域的林业发展现状出现了滞后的现象。对于林业技术上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将导致整个林业发展建设技术实力和资金的严重匮乏,使得林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用,甚至出现亏损等现象,长期恶性循环使得不得不放弃对该区域林业经济建设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创新发展资金不充足

某一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对于林业经济建设发展创新而言也是如此。从整体上来讲,我国林业创新技术严重滞后的又一主要因素就是资金不足,难以对信息新技术加以研究和开发,资金不充足导致林业经济效益难以发挥,这也是目前林业经济发展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三)林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国林业技术发展创新并不具备雄厚的发展实力,且加强技术创新的能力也较弱,不仅如此,这方面的人才技术储备上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通常情况下都是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在此技术上进行的创新或是二次技术创新活动,整体活动意识上缺乏深刻的认识,而且有些新技术的研发并不是适合我国的林业经济建设发展现状,从而也不會产生较好的经济效果,所以,我国林业技术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储备这方面的人才力量,加强技术创新的能力。依据发展现状,对国外新的创新技术加以选择利用,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林业技术创新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

三、促进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加强技术创新意识

在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首先必须加强人们思想意识上的转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林业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将其很好的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针对林业工程建设,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和思想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建立林业示范园,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新技术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创新作用和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传统林业发展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在带动相关产品建设的同时,推广了新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素质教育

针对于我国目前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林业经验模式,林业产品高科技含量低的现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形成林业产业技术的创新机制,从而为技术发展提供驱动力。遵循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原则,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是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的基础。同时,还要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发挥市场机制对于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强国家对于林业队伍建设整体上的控制,并且可以在各地区设置相应的林业技术专业或者技术院校等,为林业技术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三)林业技术创新应瞄准市场

新产品的出现必须满足其一定的市场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长久的发展。不仅仅如此,还要依托原有的生产加工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加以辅助创新。对于一项新的产品技术而言,所涉及到的创新技术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由于企业在研究新开发技术的同时要考虑到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还要与投入资源所产生的消耗成正比,才能使得其保障基本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于林业技术创新而言,同样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把握好市场需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可以对市场需求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审核机制,创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只有掌握了市场需求,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四)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

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是围绕着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一套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林业建设要想实现现代化林业发展机制就必须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导向,不断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林业与农业、林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林业科技站,可以对其推广技术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并予以纠正。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增长,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林业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就是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法规,不断的深化企业改革,更为关键的就是要以林业的基础研究为根本以应用研究为中心。只有这样传统林业才能更加有效的转变为现代林业。

参考文献:

[1]王利芳.关于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J].北京农业,2011,36:102-103.

[2]萨日娜,孟宪龙,滕玉,井洛丛.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13-114.

基于DEA的林业财政效率评价 篇4

当今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与林业息息相关,而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与森林资源的减少密不可分。随着林业发展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转变的实践,林业正在从单目标永续利用向多目标可持续经营转变,表现为林业的公益功能越来越突出,林业的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社会对林业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发展林业的政策措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显著成效之一就是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央对林业投入资金政策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对林业投资显著增加,“十五”期间,林业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805.0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十一五”达5033.44亿元,是三年恢复时期的1767.52倍[1];2012年1~4月份全国林业投资完成额达266.26亿元。此外,我国林业系统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一五”期间营林与森工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已达到5.4∶1,这表明我国在保障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同时,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由于林业兼具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是一个具有典型外部经济性的弱质产业。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与国家财政投入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伴随着国家对林业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林业财政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对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的效率评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对林业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文献回顾与评价

国内外学者对于林业财政资金投入方向,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与分析。Mikael Linden and Jussi Leppanen[2](2003)论证了1963~2000年芬兰财政对该国林业投资的效果,指出公共财政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较为明显。这一观点在法国、挪威、芬兰、乌克兰等国的财政支持林业发展政策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此后,他们又通过建立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成本共担的最佳选择,认为私人非工业林投资会根据政府投资进行优选,并对外生变量林业收入税、林业收入水平、利率、投资规模、市场木材价格预期值作了估计[3]。

国内学者周莉[4,5]等(2007、2008)建立林业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框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蓝瞻瞻[6](2011)认为,我国林业资金融通可以采用经济手段和制度安排手段来解决,指出国家应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利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和群众参与力度,激发群众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赖作卿,张忠海[7](2008)运用DEA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城市从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林业投入可以有效提高广东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而对于清远、韶关和梅州3个城市来说,提高其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手段应为提高该城市的林业技术效率。王艳花,韩伟[1](2012)以我国30个省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法对我国林业资金投向及其利用效率进行定量测算,尝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情况及分解因素进行解释,为我国林业资金投向与利用提供政策建议。

从国内外与林业财政效率相关的研究来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十多年,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各国对林业财政支持的政策作用、工具及方法等方面,但对林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投入原则及范围等方面研究尚缺乏明确的结论性描述。尤其是有关如何评价林业财政投入效率、评价指标等内容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林业财政效率的测算方法较单一,主要采用成本——效益法对单一工程或项目的评价,缺乏对林业财政投入效率的系统分析及定量研究;没能形成林业财政投入效率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体系。基于上述研究,本文采用DEA分析法对林业财政效率进行整体评价,并从制度、政策、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林业财政效率的对策建议。

3 基于DEA的林业财政效率的实证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 Coopor等提出,用于评价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相对有效性,也就是说,它是根据各DMU的输入、输出数据,判断其是否为DEA有效,也即判断DMU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形规划为工具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它能充分考虑对于决策单元本身最优的投入产出方案,因而能够更理想地反映评价对象自身的信息和特点;同时对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具有独到之处[8]。本文选择评价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的C2R模型和C2GS2模型对林业财政绩效进行评价,具体模型说明如下:

(Dε){min[θ-ε(E1ΤS-+EΤS+)]=VDs.t.j=1nλjXj+S-=θXj0?j=1nλjYj-S+=Yj0S-S+λj0?j=12n

其最优解为:λ0,S-0,S+0,θ0。若θ0=1,且S-0≠0,S+0≠0,则DMUj0为弱DEA有效;若θ0=1,且S-0=0,S+0=0,则DMUj0为DEA有效;若θ0<1,且S-0≠0,S+0≠0,则DMUj0为DEA无效。

为进一步评价DMU0的纯技术效率,需要把C2R模型稍作修改得到:

(Dεt){min[δ-ε(E1ΤS-+EΤS+)]=VDs.t.j=1nXjλj+S-=δXj0?j=1nλjYj-S+=Yj0?j=1nλj=1λj0?j=12n?S+0?S-0

在C2GS2模型下DEA是技术有效的。而对于同一组DMU,将两个模型结合起来,就可以进一步弄清每个DMU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问题[9]。

3.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的效率分析指标分为两类,(1)产出指标;(2)投入指标。对林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其投入指标可以用资本投入来表征。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选用全国林业行业财政资金总投入(亿元)(X1),中央财政支出(亿元)(X2)和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X3)来表示财政的资本投入要素。用全部林业产业产值(亿元)(Y1)、GDP(亿元)(Y2)表示林业产出水平。这些指标选取了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10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各指标的经济涵义如下:

3.1.1 林业总产值

林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林业全部产品总量和对林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林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它包括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不包括茶园、桑园和果园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等活动)、林产品的采集和木材采运、竹材采运产值。2003年以前,林业产值中仅包括村及村以下木材、竹材的采运活动,从2003年定期报表开始,原来划归工业部门的木材竹材采运活动划归林业。

3.1.2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3.1.3 中央财政支出

中央财政支出是指中央财政年度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也包括国防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和各项事业费,重点建设支出以及中央政府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支出。

3.1.4 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林业行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森工其他投资完成额,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3.2 模型运用及实证分析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全国林业2000~2010年林业财政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进行动态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并编写程序,运用DEAP2.1进行测算,结果见表1。

注:θ*为总体效率,δ*为纯技术效率,S*为规模效率。S-和S+分别代表松弛变量的数值。

根据DEA模型分析得出了全国林业2000~2010年的综合效率指数、规模效率指数、技术效率指数。

从林业经济功能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看,除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8年,2009年外,其他年份的θ*值都为1,而且S-和S+均为0,说明这些年份均为DEA有效,处于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生产前沿面上,投入的各种资源得到了相对充分利用,取得的产出也是最大化的,林业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8年,2009年全国林业的财政总体效率值都小于1,说明这些年份林业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没有达到最佳,存在投入的产出量不合理或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表中S-项表明,DEA无效的年份中,全国林业财政资金总投入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存在投入冗余,中央财政投资在2009年、林业固定投资在2002年,2003年和2009年也都存在投入冗余。其中全国林业财政资金总投入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66.768,54.185,18.581和79.46,中央财政投资在2009年为597.074,林业固定投资在2002年,2003年和2009年分别为26.74,32.984和130.699。S+项表明,DEA无效的年份中全国林业总产值以及GDP都存在产出不足。其中全国林业总产值在2002年、2004年的松弛变量的值分别为149.163和251.11。GDP在2003年的松弛变量的值为1106.235。

从技术进步因素来看,技术效率可以折射出林业行业领域中技术更新速度的快慢以及推广的有效程度,而技术更新速度和推广效果又会受到地区林业财政方向与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技术效率的高低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走向有着很大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林业技术改造,林业财政投资的技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财政效率的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体现在以下方面:

(1)林业财政投入方面对其急需发展的现实情况而言,仍显投入不足。我国林业与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相比,与发达国家的林业相比,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建设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尽管近年来林业财政投入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了林业投入,对林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与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投入仍然是不足的。(2)林业税收政策仍没有做到应有的优惠。林业税收政策的出发点是把林业作为一般产业对待的,而实际上,林业作为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是保证生态作用前提下的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林业是公益性的产业。(3)林业财务政策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对待林业企业的财务政策,仍存在过分追逐经济利益的问题,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

从规模效率来看,林业财政政策的规模效率在这11年中虽有个别年份的不合理,但是林业财政政策的规模效率在整体上基本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除2002年,2003年以及2004年存在规模收益递增和2008年,2009年的规模收益递减外,其它年份均为规模收益不变。这说明大多数年份全国林业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呈现出总体有效、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即它们的投入产出点在生产前沿面上。而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8年以及2009年可以以更少的投入得到和现在同样的产出或者以相同的投入得到更大的产出。

投影分析指出了非有效的DMU0的非有效原因,同时也为改进非有效的DMU0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和幅度。根据决策单元在DEA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分析原理,对林业经济功能非有效的DMU0的输入项进行投影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

表中以Xi、Yi分别表示DEA非有效年份中,输入输出指标的实际值,S-和S+分别代表松弛变量的数值,DMU′为“投影”值。

虽然从“投影”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新的决策单元,但是林业财政政策的效率是否能在将来的发展中满足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是否能真正实现,仍然需要进一步验证。但这种将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投影”到相对有效面上,能够提高其相对效率,使它成为DEA有效决策单元的方法,促使我们在研究和设计林业政策时按照“投影”的方向设计出投入产出效率更高、更合理的新政策,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2000~2010年全国林业财政投资效率测度结果表明,全国大多数年份林业财政政策的效率均为DEA有效,其总体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较高。

DEA分析结果说明,全国的林业财政投入产出效率总体上较高,只有个别年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其中共有5个年份的林业财政投入产出相对效率比例达到了50%。这说明了这5年的林业投入最小化及产出最大化都达到较为满意的程度,在现有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产出已经不可能再增加。但是,也有几个年份林业财政的投入产出效率仍然相对较低,林业财政投入规模和结构处于不经济状态。造成林业财政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投入林业总量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显著,因而不能满足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需要,林业财政投入渠道不稳定与财政职能不相称、林业财政政策不能完全落实、林业财政投资标准不合理等因素,从而导致林业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林业投资缺口阻碍林业可持续发展。未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林业财政资金效率,可以考虑在以下3个方面作出进一步调整。

4.1 提高林业财政支出的结构效率,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按照公共产品的特性,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共物品提供职责,这样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并在各级政府间职责划分基础上,通过财权财力的划分保证其职能的履行。此外,在林业财政支持总额中,应该适度提高财政对林业支持的预算份额,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林业专项资金投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林业财政支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又可以增强中央对地方林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

4.2 优化林业财政支出结构,提供科学合理的资金保障

财政支出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根据优化财政支出的原则,可以调整重点项目的支出状况,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应该优先考虑灵敏度强的资金,利用其杠杆作用,增加林业总产值,提高林业财政支出的效率。此外,可以考虑在满足公共支出需要的同时,将资金应用于营林及森林的保护和利用,不断提高支出效率,这样才能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10]。

4.3 实现林业投资的多元化,有效提高林业财政支出的效率

利用现代金融手段,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吸引私人部门资金,来实现林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其它主体对林业进行投入,形成资金使用的整体合力。此外,要加大政府对林业的补贴力度,尤其要加大林业生态补偿的标准,刺激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通过补偿的真正实施,真正体现林业工程财政支出的福利化,真正实现林业财政支出的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艳花,韩伟.中国林业投入资金利用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J].林业经济,2012,(8):95~100

[2].Mikael Linden Jussi Leppanen.Public Cost-Sharing inPrivate Forest Investments in Finland 1983[J].Taylor&FrancisJournal,2003,(18):560~567

[3].Mikael Linden M,Leppanen J.The Impact GovernmentInvestment Assistance on Forest Investments and Timber Supply: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In:Helles F,et al(eds)Recent Accomplishments in Applied Forest Economics[J].Forestry Sciences,vol 74.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Dor-drecht,2006:167~179

[4].周莉.我国林业财政支出效率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5].周莉.我国林业财政支出的效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6].蓝瞻瞻,王立群.我国林业产业链整合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4~75

[7].赖作卿,张忠海.基于DEA方法的广东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8,(4):324~325

[8].黄卫国.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农业生产效益评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69~70

[9].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林业技术专业实习--林业局 篇5

我是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林业技术

(一)班的学生,于2014年7月-2015年2月在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实习。

实习期间我在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担当辅助技术员,前期主要负责协助林业局技术员进行植物养护管理工作,后期开始独立承担任务,在各个县乡的林场和新种植被区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是市政府组成部门之一,主管全市林业工作,为行政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科、发展规划和资金管理科、植树造林科、国有林场管理和林业产业科、森林资源管理科、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办公室)、林业技术科、审计科9个科室,设市纪委(监察局)派驻市林业局纪委(监察室),挂靠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退耕还林(草)办公室、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办公室4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和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公室(生态林业基金管理办公室)、市农村林业发展改革办公室(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市林业生态发展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3个事业单位。下辖20个单位(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市林木病虫检疫防治站,市林业生态环境调查规划院,市经济林木工作管理站,市森林公安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巴家咀林场,关道岔、悦乐、太白、老城关、石鼓、蔡头湾、南邑桥、甜水堡、三岔9个木材检查站,正宁、湘乐、合水、华池4个林业总场)。

实习期间,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我从事的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摸索学习,提高自身

7月份初来林业局,我对林业技术的实践应用几乎一无所自,对于林业局本身也知之甚少。为了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我顶着如火的骄阳,开始了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林业局在相关方面也给予我极大的方便,比如安排有经验的师傅耐心教导我,允许我随时到相关林场去实地考察。学习过程中,我总结了师傅言传身教的一些经验。

(1)提高自身素质是从事林业工作的基础

林业站职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乡镇林业发展建设水平和林农耕山务林成效。首要的是要提高林业站长的政治理论素质,法规政策水平,业务管理和协调工作能力。还要通过培训,提高林业站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林业法规政策、专业知识、指导管理能力、新技术、新知识等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2)发挥示范作用是林业工作顺利展开的保障

林业站要大力开展技术推广示范活动,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开拓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要引导林农、科研单位、社会力量联办林业种植、养殖业等多种经营示范基地、示范场,大力发展科技示范户,建立公司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林业产业新模式,为林农发展“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林业提供示范作用;林业站要积极支持、帮助扶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养林业产业经纪人、经纪组织、各类协会、林业合作组织,为林农发展林地经济,作好各种产前、产中和市场销售环节服务;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林业站工作人员大多都有自家承包山林,要发挥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优势,首先经营利用好自家的承包山林,在自家山林开展标准化营林和林地经济生产,为林农做出样子,进而带动周边和指导群众实现共同耕山致富。要支持、扶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在乡镇和重点林业村建立林业生产资料、林药化肥、林业机具、林业种苗、林业实用技术指导等经营性有偿服务体系。

(3)强化基础建设是林业工作稳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在机构改革中,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协调,确保林业站只能强化不可削弱,稳定基层林业管理队伍;二是要配备高素质林业站长,切实保障林业站规范管理,高效工作;三是林业主管部门要将林业站建设纳入计划,分期分批进行规划和建设,争取项目,确定标准,逐步完善。标准林业站要做到“六有”:即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办公场地、有必要办公设备、有交通工具;四是林业站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流程和相关图表;五是要逐步建立资源管理、林改和林权档案、生产经营和林地经济发展计划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深入现场,统计考察

经过一点时间的学习,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几分信心,加上单位工作需要,我开始进入林场或乡镇林业站实地考察。通过这一阶段,我对市辖区林业状况有了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1)苗木栽培

栽培是林业工作的起步,也是最关键的工作。主要包括育苗,移栽,浇水,除草等工作,每一项都有很深的学问值得我去挖掘。单拿浇水来说,就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一般树木浇水一年内应至少浇六遍水,每年春季浇解冻水(三月份),冬季浇封冻水(十一月份),以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干湿状况,保证苗木正常生长不缺水即可,沙地可适当多些,泥地要少些。浇水时,应尽量在早上和傍晚进行,中午一般不浇水。浇水时,要尽量避免水冲下坑,用塑料袋或纱布包住水管。

(2)精心护理 护理是林业技术工作的重点,一个林业工作者合不合格,看的就是他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个过程中包括了整形,修剪,施肥,以及防各种害。比如说整形有很多讲究。

整形是把树本体造成一定的树冠形式,使树上的主枝和侧枝分配均匀,骨架构造坚固,从而为丰产打下好基础。整形的形式要根据果树的特性和地理环境而定,如:疏散分层形适于苹果、半自然形适于我国东北苹果采用、圆锥形适于梨树、杯状形,桃 李 梅 樱桃 石榴都可以采用、二重开心形桃树采用、自然球形适合于柑橘、棚架形适于葡萄。新栽树木到了生长季节,树干、树枝上会萌发出许多嫩芽、嫩枝,使树木生长不能挺直,树冠生长不均匀,并消耗大量养分。为使树木生长茁壮,在春季萌发时,可用手随时摘除多余的嫩芽,这叫“抹芽”。

(三)基层培训,学以致用

学习和掌握了各种使用和专业的知识后,我就开始到基层单位进行人员的培训,和各类相关知识讲座。

实习期间,我先后在各级乡镇主办和参与了多次的研讨会,讲座和培训课。实习心得

2014年7月至今几个月期间,我在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实习。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

几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在憧憬中我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我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我才知道努力的甜美。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不得不笑并含着热泪坦然回首我所走过的每一步路。努力方向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通过实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这句话。我原本以为自己理论学的不错,可是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漏洞百出。因此我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实现自身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单位和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致谢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我就要毕业,与母校说再见了。尽管不舍,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感谢敬爱的老师,感谢他用渊博的知识源泉汇成海洋,带我翱翔让我成长;我感谢亲爱的亲友,感谢他们用诚挚的心祝福我支持我,让我一路幸福快乐;我感谢友善的同学,是他们的陪伴让我的在校生活不会觉得孤单,充满色彩;我感谢每一个我所认识的人,你们的到来,丰富了我的生活,提高了我自己。

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篇6

管理效率即X效率一般指除规模和范围影响之外的所有技术和配置效率之和, 是关于整合技术、人力资源及其他资产来生产给定产出的管理水平的测度, 衡量的是控制成本和使产出最大化的企业管理能力的差异。在产业组织分析中, 管理效率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的配置效率是评价市场绩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林业产业组织优化是指林业产业内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优化和结构关系优化。其中, 市场关系的优化表现在基于集中、效率与绩效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优化, 结构关系优化是指由市场关系形成的企业间组织形式的优化。由此, 市场关系优化是结构关系优化的基础, 亦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目前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呈现出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 技术水平落后, 整体盈利能力较低, 大中小林业企业间产品结构趋同和不同林区间的产业结构相似, 从而降低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本文基于管理效率影响产业组织优化的观点, 通过分析2003—2009年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管理效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找到提升林区林业产业管理效率的途径, 从而改善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形成具有适度生产集中、较高规模经济水平、较强品牌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竞争局面。

二、研究现状

在管理效率即X效率概念提出后, 莱宾斯坦及其追随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 逐渐形成了解释存在于企业和家庭内部X低效率现象为目的的X效率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 X效率理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基本假设和命题, 主要包括选择性理性、存在代理成本、个人行为具有惰性特征和劳动合同的不完全性假设, 选择理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惯性区域理论构成了X效率理论的三大基础理论。

国内外对X效率的研究一般是基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范畴的配置效率或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技术效率。目前, 国内关于用定量分析方法单独分析林业X效率的研究处于空白, 但是国内学者在其他行业如金融业、制造业关于X效率的定量评价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平, 尤其是关于中国银行业的研究。因此, 本文关于X效率的分析也主要是借鉴银行业的研究成果。

李俊玲等 (2006) 采用自由分布法研究了五家商业银行的成本X效率和利润X效率,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业存在X低效率, 低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产权制度的缺陷、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政策及历史等原因。王聪和邹朋飞 (2006) 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但他们认为产权因素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 风险因素也是产生X低效的重要原因。徐传谌和齐树天 (2007) 在肯定产权因素产生X低效的同时, 认为外部市场的不公平环境因素也难辞其咎, 因此提出国内中小民营银行应实现“国民待遇”, 允许其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黄宪等 (2008) 的研究在以往以数据包络两阶段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三阶段分析方法, 使其研究更具科学性。其研究结论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效率的提高幅度大于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效率提高幅度, 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X效率逐步得到改善。周毓萍等 (2010) 三阶段分析法的结论为发展年限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 合理安排投入、有效扩张规模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是提高X效率的重要途径。除了采用非参数法分析外, 较多学者也利用了参数方法进行研究。由于参数法可以对企业X低效的存在进行显著性检验, 从这个角度上看, 参数法优于非参数法。刘红娟 (2009)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估计了商业银行的X效率, 其结论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降低了企业的X低效。

总体上看, 国内度量管理效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从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上主要可以归结为激励因素、治理结构因素和产权因素。

三、模型构建

1. 被解释变量设定。

被解释变量为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管理效率, 根据前文的现状分析利用随机成本前沿模型得到的结果—X效率作为其度量指标。

随机成本前沿模型数据期间为2003-2009年, 截面单位是东北四个国有林区所辖的83个森工企业。指标选取的依据是现状中国内外研究者在X效率分析中关于成本指标、产出指标和价格指标的设定, 以及林业生产的特点和统计资料的限制。

各指标数据分别用不同的价格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了可比性处理, 数据来自《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总成本一般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从另一个角度所有投入都是总成本的一部分, 而这里涉及到的投入主要包括劳动投入、土地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 因此可以将工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森工固定资产投资和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之和) 和成本费用总额三个变量之和作为总成本的近似替代。产出变量为营林、采运和加工总产值之和, 用企业在岗人员的平均工资、企业增加值与有林地面积比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别度量劳动投入、土地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价格的近似替代。

产出因素仅考虑了营林、采运和加工三个方面, 而总成本和价格指标反映的是林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似乎不具有可比性, 但是考虑到对所有的森工企业都是同样的处理方式, 并且能够重点突出营林、采运和加工三个方面, 从这个角度, 变量的选取仍然是可行的。

通过C-D成本前沿函数, 运行Frontier4.1软件得到了2003-2009年东北国有林区83个林业企业的X效率值, 即实际成本与最低成本的比值, 该值大于1表示存在管理效率损失, 将其整理如表1所示。

(1) 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从总体上看, 各林业企业的X效率值都大于1, 意味着林业企业都未达到成本前沿, 林业运行存在X非效率。从2003年到2009年,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X非效率平均值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绝对数上看, X非效率平均值从2003年2.2642到2009年1.8597, 即实际成本与最低成本的比值由2.2642下降到1.8597。整体上看,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管理效率存在低效率, 但是这种管理低效正逐步得到改善。可以看出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下降幅度高于平均值,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下降幅度低于平均值2.0483, 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 下降速度减缓。 (2) 个体差异。如表1, 各年X效率值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差都较大, 因此各年林业企业的个体差异较显著。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 各林业企业的的X效率值主要集中在1~3之间, 各年集中在该区间林业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5.54%、89.16%、90.36%、91.56%、92.77%、93.97%、96.38%, 呈现出个体管理效率逐步改善的趋势。其中, 管理效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黑龙江国有林区的上甘岭林业局和延边林业集团的敦化林业局。将各林业企业按平均值进行排序, 如表2所示。在排名前50位的林业企业中:有6个隶属于内蒙古国有林区, 占整个林区林业企业的35%;有5个隶属于吉林国有林区, 占整个林区林业企业的27%;有38个隶属于黑龙江国有林区, 占整个林区林业企业的97%;有1个隶属于大兴安岭国有林区, 占整个林区林业企业的11%。 (3) 区域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 各林区X效率平均值的变异系数较低, 各林区内部的林业企业差异较小;表1所示, 2003-2009年各年的X效率平均值的变异系数较高, 因此各林区之间差异较显著。进一步分析, 东北国有林区X效率平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大兴安岭林区、吉林林区、内蒙古国有林区和黑龙江林区, 即黑龙江林区管理效率水平最高 (1.7525) , 其次是内蒙古林区 (2.1094) 和吉林林区 (2.3784) , 最低是大兴安岭林区 (2.677) , 其中吉林林区隶属于吉林森工集团和延边林业集团, X效率平均值分别为2.5282和2.2586。但是从各林区X效率值变化率来分析, 四个林区的年均变化率分别为3.26%、3.86%、2.50%和4.25%, 大兴安岭林区的变化幅度最多, 相比变化最少的黑龙江林区多了1.75个百分点。

2. 解释变量设定。

数据期间为2003-2009年, 截面单位是东北内蒙古四个国有林区所辖的83个森工企业。各指标数据分别用不同的价格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了可比性处理, 数据来自《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解释变量共有8个, 其中企业总规模、代理成本、激励因素和组织结构因素四个变量的设定依据是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 纵向一体化反映的是产业组织分析中的市场行为因素, 退出壁垒反映的是产业组织分析中的市场结构因素, 外部性反映的是林业的特殊产业属性, 政府干预反映的是政策影响。各因素的表征变量如下:

企业总规模 (lab) :用在岗平均人数表示, 主要用来衡量在莱宾斯坦的理论中个人因素是否对管理效率产生作用。

代理成本 (ac) :国有林区林业企业高额代理成本的根源在于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责权不明的管理体制, 因此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比重表示, 该指标越高, 代理成本越高, 企业的管理效率越低。

激励因素 (inc) :一般可以用奖金、员工休假时间、培训时间等表示, 但是由于数据资料的限制, 只能选择工资总额来代替, 而实际上林业企业整体偏低甚至某些企业为负值的利润现状也决定了林业企业激励方式多元化的不现实性。

组织结构因素 (itl) :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直接后果是信息传递的滞后甚至偏差, 由此产生生产活动和管理效率低下, 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因此可以用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与在岗总人数的比值作为信息传输损失的近似替代。

纵向一体化意愿 (vi) :选择木材价格指数与林产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该指标反映的是营林生产与林产品加工之间的关系, 该指标越大反映营林生产对加工业的纵向控制越强, 加工业对营林生产的依赖性越强。木材价格越高, 由于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加工业投资营林生产的意愿就越大, 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就越强。由于该指标用价格和价格指数来衡量, 因此, 该指标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林业企业的价格调整行为。

退出壁垒 (fp) :由于本部分的分析是基于莱宾斯坦的人类行为理论的分析, 所以在这里仅考虑企业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 不考虑沉没成本或制度性壁垒, 用天保工程下岗累计安置人数表示。

外部性 (ex) :林业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公益林生产上, 因此可以用营林投资占总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表示。

政府干预 (fr) :一般用政府对某产业的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或公务员总人数表示, 这里用机关人数占各森工集团总人数的比重近似代替。

3. 模型设定。

计量经济模型为能够同时反映时间变化趋势和截面差异的Panel Data模型。被解释变量即管理效率为利用随机成本前沿模型得到的X非效率值, 解释变量共有8个。根据以上分析,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Panel Data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 xe为X非效率值, 截面个数为83, 时期数为7, 通过计量经济检验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四、结果分析

1. 在岗平均人数的影响。

在岗平均人数 (lab) 对X效率的影响为正, 显著水平为1%, 表示在岗平均人数增加1%, X效率平均上升0.0985。该系数表明林业企业劳动人数与管理效率负相关, 实际上反映的是目前林区林业企业劳动者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人力资源现状。从2003年到2009年, 林业企业年均在岗人数分别为6096、5944、5562、5175、5011、4391、4213, 平均为5199, 年均下降5.9%;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从2003年的23%、2004年的24%、2005年的25%变化到近年的27%, 尽管变化不大, 但仍出现了小幅的上升趋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7年来的劳动者数量有所降低, 质量有所上升, 同时从另一个方面, 也验证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实施减员增效措施的合理性。

2. 代理成本的影响。

加工业国有产权比重 (ac) 对X效率的影响为正, 显著水平为1%, 表示国有产权比重下降1%, X效率下降的平均值为0.0844。结果显示, 代理成本对管理效率存在显著负向作用, 即较高比例的国有经济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2003-2009年东北国有林区工业国有产权比例平均值从72.6%下降到57.9%, 年均降幅为5.4%, 虽然国有产权比重下降趋势较明显, 但平均值为62.65%, 国有产权的比重仍很高。因此, 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必须降低森林工业的国有经济产权比重, 缩短委托代理链条, 减少代理环节。

3. 激励强度的影响。

工资总额 (inc) 对X效率影响为正, 显著水平为10%, 表示通过增加工资这种激励方式未能降低X效率, 即目前的激励强度对管理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于国有森工企业的员工, 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员工, 压力较小, 稳定性较高。由于他们不直接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因此对他们的边际贡献即努力程度很难测度, 尤其是随着林业产业整体规模化的改革, 员工的考核、激励和监督的成本会上升, 而森工企业的管理者倾向于通过提高报酬以激励员工, 但是由于惰性的特征, X低效率有了成长发育的土壤。可见, 这种措施不但未能到达预期效果, 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 激励的效果取决于员工个人主观对个人努力水平的追求, 只有当个人面对足够大的冲击时, 个人的努力程度才会有所调整, 管理低效才会下降。由此, 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林区改革在充分重视森工企业层面的同时, 不能忽视员工个体层面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 只有让员工 (管理者) 明确认识到这种改革涉及到了个人的切身利益, 才会提升个人的努力程度, 从而形成自下 (个人) 而上 (森工企业) 的全面的根本性的管理效率的提升。

4. 组织结构的影响。

信息传输损失 (itl) 对X效率的影响为正, 有85%的概率可以认为信息传输损失提高1%, X效率平均上升0.0150, 即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低效导致了管理低效。目前林区林业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沿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直线职能制形式, 几十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改变, 但实质上仍没有较大的突破。重复的机构设置、层级较多的管理机构、划分不清的职责分工、联系较差的横向部门沟通, 导致林业企业组织机构冗繁, 由此造成信息传输的延缓、损失甚至扭曲, 从而助长了官僚作风。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往往为追逐自身利益, 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游说高层主管与建立人际关系网等非生产性活动上。这不仅会使企业高层在信息失真的干扰下, 做出错误的决策, 而且企业将大量人力和物质资本耗费在非生产性活动上, 必然导致生产性活动的效率损失。

5. 纵向一体化意愿的影响。

纵向一体化意愿值 (vi) 对X效率的影响为负, 显著水平为1%, 表示纵向一体化行为增加1%, X效率下降0.3298, 该系数反映的是纵向一体化对林业企业管理效率有显著正向作用。从2003年到2009年, 林业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意愿值为5.12、5.34、6.02、6.97、8.25、7.63、7.38, 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年均增长为6.7%。这些数据说明目前东北国有林区营林生产企业与加工企业间进行纵向一体化具有可行性。

从东北国有林区的现实情况看, 国有森工企业内营林、采运和加工之间存在纵向关系, 但是这种关系是政府行为的强制结果, 并不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自发的的一种企业形态, 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不可能产生应有的高效率。因此, 林业企业之间真正的纵向一体化经济的实现有赖于林业产业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林业市场完善的交易制度。

6. 退出壁垒的影响。

天保工程累计安置下岗人数 (fp) 对X效率的影响为负, 显著水平为1%, 表示天保工程累计安置下岗人数增加1%, X效率下降0.0535, 该系数反映的是企业退出壁垒对X效率的显著作用, 即安置的下岗工人越多, 企业的社会负担就越少,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减弱了管理低效。目前, 天保工程累计安置下岗职工458194人, 7年间平均安置人数为66760人, 安置人数的年均增长为3%。可以说, 天保工程减轻企业社会负担的效果是显著的, 国有森工企业更应以此为契机,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积极进行自身的建设和调整。

7. 外部性的影响。

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ex) 对X效率的影响为正, 显著水平为1%, 表示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增加1%, X效率上升0.0521, 该系数反映了营林生产的外部性对管理效率的显著的负向作用, 即营林生产的外部性越强, 林业企业的管理效率越低。从2003年到2009年, 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83.6%、81.9%、81.7%、74.3%、77.0%、75.6%、41.4%, 受国家林业产业政策的影响, 2009年森工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显著提高, 尽管如此, 营林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年平均仍高达73.7%, 森工固定资产的投资的比重平均仅为22.3%。这与林业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困境是高度相关的:1998年的洪水使国家认识到林业的重要的生态地位, 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波及到木材产业, 使政府和林业管理部门又重新认识到林业的重要的经济地位, 出台了林业产业振兴计划。这表明了政府对林业产业进行扶植的意愿, 但也充分说明林业政策制定的不稳定性和短期性。林业的生态地位毋庸置疑, 尤其是东北国有林区, 但是亦不能忽视产业的发展, 林业产业的发展是林业生态作用发挥的基础和保证。作为东北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 既要发展生产建设林区经济的同时又承担了生态建设的功能, 显然违背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 为了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重目标, 势必会增加运营成本, 降低企业内部效率。

8. 政府干预的影响。

政府干预 (fr) 对X效率的影响为负, 显著水平为1%, 表示政府干预对林区管理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这与东北林区林业企业的现实情况是相符的。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 地方政府负责组织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生态消费的公共物品;在林区森工企业转制过程中, 地方政府承担森工企业的亏损如银行贷款、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社会最低保障费用的支付等社会负担;为林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开发、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相关的咨询, 推动林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实际上, 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林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地方政府的有效干预, 会降低森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从而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同时也说明目前林业企业管理低效的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干预低效。

五、结论

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篇7

经营效率即投入产出效率, 林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对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03年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简称:林改, 下同) 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林农林业经营的积极性, 林农收入剧增, 但是林改使得林地明晰产权、确权到户、分山分林到户, 再加上林地的不规范流转等导致林地细碎化程度严峻, 林地大多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 林农多属于分户、散户经营, 制约了林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从而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 江西是中国南方重点林业省份, 率先实施了集体林改试点, 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 2013年达63.1%, 仅次于福建,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在国家集体林改的背景下, 党和政府对江西林业各项投入不断加大, 但是投入总量不足, 投入结构不甚合理, 江西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受到影响。因此, 分析并比较江西林业经营效率, 找寻影响江西林业经营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对于促进江西林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促进江西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 也为江西林业管理部门制定江西林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文献综述

目前, 国内外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颇多, 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 主要是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测算的研究, 效率的测算主要围绕在效率的测算范围上。国内外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测算对象有国家层面和地方省、森工企业、森工集团等方面:1) 国家层面, 国外对国家层面的研究较早, 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学者, Kao[1]、Kao[2]分别测算了台湾13个林区、17个林区的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并筛选出最优林区整顿方案;国内对国家层面的研究较晚, 李春华等[3]测算了2006年中国31个省 (市、区) 的林业投入产出效率, 表明中国2006年林业整体效率较低, 投入产出总量普遍存在不足, 但其只测算了2006年的情况;田淑英等[4]测算了中国1993~2010年林业投入产出效率, 表明1993~2002年我国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综合效率偏高, 2003~2010年综合效率下降且波动较大;2) 森工林区、企业、森工集团、地方省层面。Shiba[5]测算了日本三重县的28个林区的经营管理机构营林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陈向华等[6]测算了黑龙江省森工40个林业企 业的全要 素生产率 ;佟立志等[7]测算了2003~2009年吉林森工集团的全要素生产率;地方省中, 田淑英等[8]测算了安徽省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曾云钦等[9]、李芳宁[10]分别测算了福建省私有林、毛竹林规模经营效率;张忠海[11]、赖作卿[12]测算了广东林业投入产出的总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 并分区域进行了研究, 认为广东林业投入产出的总效率较高, 个别城市较低;臧良震等[13]测算了2009年重庆市武隆县天保工程区林农林业生产效率。纵观以上研究, 对江西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颇少, 对其它省份的林业效率测算较多。

2 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测算及分析

2.1 DEA 模型构建

目前, 测算效率应用最广泛的是DEA模型法。假设有n个DMU, DMU1, DMU2, … , DMUn, 每个DMU有p种输入和q种输出, DMU的输入和输出向量分别是Xh= (X1h, X2h, ……Xph) T, Yh= (Yh1, Yh2, ……Yqh) , h=1, 2, …n。设DMUh0的输入和输出向量分别为 (Xh0, Yh0) , 这里简记为 (X0, Y0) , 评价DMUh0相对有效性的DEA模型为:

其中θ是标量, λ是一个h×1的常向量。通过求解得到的θ就是DMUh0的效率值, 一般θ的值小于或等于1, 当且仅当θ=1, 则被考察对象是技术有效的, 即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已经实现了最优。当θ<1, 则认为被评价单元是技术无效的, 效率较低。

2.2 变量构造

1) 产出变量。 本文选取江 西省2000~2011年的林业总产值为产出变量, 按照2000年的不变价格指数, 分别折算成不同年份的林业总产值。2) 投入变量:1资本投入 (K)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只提供了各省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数据, 根据分类, 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包括政府投资 (占主导) 、社会投资和个人投资。考虑到数据可得性, 本文采用江西省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存量近似表示江西省林业资本投资。2劳动投入 (L) 。劳动力是生产经营的基本要素之一。一直以来, 林业都是从属于大农业之中, 纯粹从事林业生产的人数较少, 难以准确计量。本文以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数表示劳动力投入变量。3土地投入 (T) 。选取造林面积作为林业生产中土地的投入变量。采取《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 根据DEA决策单元至少为投入产出指标3倍的原则, 选取年份作为DMU, 从2000~2011年, 符合DEA方法中DMU数量和指标数量关系的经验性法则, 就上述所选取的4个投入与产出指标, 运用SPSS软件对投入与产出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如表l。

分析结果表明, 投入产出指标间均具有相关关系, 表明所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符合一般DEA分析法运用的前提。

2.3 效率测算及分析

本文以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数、造林面积为投入指标, 林业总产值为产出指标, 运用Deap 2.1软件进行计算, 结果如表2所示。

注:“—”表示规模报酬不变, irs 表示规模报酬递增。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在DEA模型中, 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即综合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如果纯技术效率为1, 而规模效率小于1, 说明其投入产出的规模还没有达到有效的水平, 还有一定的调控空间, 使得综合效率更高;如果纯技术效率小于1, 而规模效率为1, 说明其投入产出的结构还没有达到有效的水平, 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使得综合效率更高;如果两者都小于1, 说明其投入产出的结构和规模还没有达到有效的水平, 还可以调控使得综合效率更高。

表2中, DEA综合效率值为1时, 表示DEA有效。2000~2011年江西林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较高, 平均效率值达到0.889。其中, DEA有效的年份有6个 , 占比50% , 分别是2001、2005、2006、2007、2010、2011, 处于DEA有效状态。另外6个年份综合效率值小于1, 占比50%, 处于DEA无效状态, 分别是2000、2002、2003、2004、2008、2009, DEA最小值为0.534, 说明江西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图1中, 2000~2011年江西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有一定的波动, 呈现“M”型变化趋势。从最初2000年的0.878, DEA无效, 上升到2001年的1, DEA有效, 其后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都在下降, 2002年降为0.572, 2003年降为0.534, 2004年上升为0.737, 这3年DEA都无效, 到2005年后基本上稳定为1, 2005~2011年基本稳定, 在2008、2009年略有波动, 但是趋于平缓。

纯技术效率为1表示林业投入产出结构合理, 反之则否。上表2中, 2000~2011年纯技术效率值相对较高, 平均值为0.987。纯技术效率为1的年份有7个 , 占比53.85%, 分别是2000、2001、2005、2006、2007、2010、2011, 说明林业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 它们都处于生产前沿面上;纯技术效率小于1的年份有5个 , 占比46.15% , 分别是2002、2003、2004、2008、2009, 最小值为0.944, 相对而言较高, 但也说明林业资源投入结构还欠合理, 必须调整林业投入产出结构, 使得综合效率更高。

规模效率为1时表示林业投入产出规模合理, 反之则否。在上表2中, 2000~2011年规模效率值相对较高, 平均值达0.898。规模效率值为1的年份6个, 占比50% , 分别是2001、2005、2006、2007、2010、2011, 林业投入产出规模合理, 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规模效率值小于1的年份有6个, 占比50%, 分别是2000、2002、2003、2004、2008、2009, 他们最小 值为0.563, 林业投入产出规模不合理, 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有待调整以达到DEA有效的状态。

3 投入产出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1 Tobit 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Tobit模型, 其一般形式为:

Y代表林业 投入产出 效率 , Xi代表影响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可能因素, α代表常数项, Ci代表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 u为系统随机误差项, u~ (0, α2) 。

3.2 变量选取及假设

根据以往的研究文献和数据的易得性, 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森林火灾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森林火灾对于林木具有很大的毁坏力, 会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发育, 提高了林农抚育、经营、管理成本, 造成效率下降;

假设2:林业当年营林基建投资完成比例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基础设施是林木生长的基本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效率的高低;

假设3:林业从业人员薪酬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有着正向影响。从业人员薪酬的增加对林农造林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效率也就会越高。以上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及预期方向见表3。

3.3 模型结果及分析

基于Tobit模型, 运用Eviews 5.0软件进行回归, 结果如表4所示:

注:* 表示在10%的检验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 5%的检验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 1%的检验水平下显著。

从上表可以看出, X1、X3在5%的检验水平下显著, X2在10%的检验水平下显著, 可以写出回归方程式为:Y=0.45-0.03X1+0.04X2+0.14X3.......... (2)

判定系数R2为48%, 修正R2为19%, 可分析如下:1) 森林火灾数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两者相关系数为-0.03, 说明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 森林火灾数每增加1%, 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就下降0.03个单位, 森林火灾数越多, 林业经营效率也就越低, 基本符合假设, 森林火灾严重影响林业的生长发育, 增加了林木抚育、经营、管理的成本, 直接导致效率的下降。2) 营林基建投资完成比例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04, 说明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 营林基建投资完成比例每增加1%, 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就增加0.04个单位, 基本符合假设, 基础设施对于发展林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比例越高, 林业效率就越高。3) 从业人员薪酬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两者的系数为0.14, 说明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 从业人员薪酬每增加1%, 林业效率就增加0.14个单位, 基本符合假设, 提高从业人员薪酬直接促进职工从事林业的积极性, 从业人员薪酬越高, 从事林业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效率也就越高。

4 对策建议

1) 在2000~2005年间 , 2005年后趋于稳定 , 因此建议成立林业发展稳定基金, 加大林业补贴, 及时填补资金空缺, 实现林业投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使得效率不至 于出现较 大波动甚 至无效的 状态 ;2) 在2000~2011年间, 有6个年份的林业投入产出效 率无效均是由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效造成的, 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趋势。可见, 林业投入要素的结构和规模都不合理, 应按不低于1︰1︰1的比例来配置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 同时, 发挥科教兴林的作用, 扩大林业科技投入, 优化林业科技资源配置, 拓展林业科技投入来源, 建立多元化的林业科技投入机制, 保障林业科技投入产出的质量;林业部门应改善生产经营方式, 转变投资管理模式,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保证江西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巨大发展潜力;3) 森林火灾数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营林基建投资完成比例、从业人员薪酬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故林业部门应该加大火灾危害宣传力度, 确保树立“森林防火”意识, 建立严密的火灾预警机制和强有力的指挥系统, 建立森林安全巡逻制度, 确保火灾零发生率;加大对林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改善林业基础设施, 提高营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完成比例;适当提高林业在岗职工薪酬, 改善林业职工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提高营林积极性。

摘要:经营效率即投入产出效率。以江西省20002011年林业相关数据为依据, 首先运用DEA对其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 分析结果显示:投入产出效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但整体波动性较大, 处于不稳定状态, 并且有50%的DEA无效样本年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表明江西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然后, 运用Tobit实证分析了影响投入产出效率的因素, 得出:森林火灾对投入产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营林基建投资完成比例、从业人员薪酬对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建立林业稳定发展基金, 加大林业补贴, 及时填补林业空缺资金;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要素, 同时扩大林业科技投入, 发挥科教兴林的作用;建立森林防火预警机制, 确保森林火灾零发生率;改善林区基础设施, 提高林区职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水平, 适当提高薪酬。

上一篇:采购活动下一篇:园林工程的施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