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供水工程

2024-09-25

集中式供水工程(通用10篇)

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1

农村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几亿农民的身体健康[1], 受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制约, 大多数农村供水工程以传统、落后、小型、简陋的供水设施为主,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3,4]。为充分了解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现况, 分别于2012年2-9月对贵阳市5县 (市、区)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了解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按照贵阳市各县 (市、区)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工程的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规模大小, 结合供水人口等进行分层,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5县 (市、区) 共计183座农村集中式饮用水供水设施作为监测点。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人员到每个监测点实地考察和访问, 了解每个监测点的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供水规模、水处理方式等, 并填写调查表。

1.3 水样采集、检测与评价

每个监测点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 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5]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 (GB/T5749-2006) 进行水样采集与评价。通过《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7], 对供水工程进行分类。

1.4 资料管理与统计分析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监测资料和数据进行审核后, 采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录入、汇总,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5 质量控制

进行水样评价的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承担各项监测任务的工作人员经统一培训并考核, 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监测数据录入要指定专人担任审核员, 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后方可录入。

2 结果

2.1 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类型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 地面水占24.04%, 地下水为75.96%, 见表1。供水工程供水规模类型主要以Ⅳ、Ⅴ型为主, 见表2。

注:W为供水规模, m3/d。

2.2 水质处理情况

未经任何处理的供水点占39.34%, 有净化消毒或其中任何一项处理的共占60.66%, 见表3。

2.3 水质分析结果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 (GB/T5749-2006) 进行水样评价只要其中一项不合格, 即确定水样不合格。地面水、地下水水样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53, P<0.05) 。地面水中湖泊、水库、江河、溪水水样的合格率 (χ2=55.568,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湖泊、水库、江河水样合格率 (χ@=0.691,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地下水中深井水、浅井水、泉水水样合格率 (χ2=16.130,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深井水与浅井水合格率比较 (χ2=1.269,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浅井水与泉水合格率比较 (χ2=8.688,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溪水:24份水样, 20份经过消毒处理, 4份水样未处理, 水样均不合格。

溪水、湖泊以及深井水样数据较少对于此次的调查结果意义较小, 因此只将水库、江河、浅井、泉水水样处理情况进行表述, 合格水样地面水主要以完全处理和消毒为主;地下水以未处理、消毒为主。不合格水样中地面水主要以单纯消毒为主, 地下水主要是未处理水样。详见表5、表6。

3 讨论与建议

3.1 概况

本次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现场调查发现,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主要以泉水、浅井、水库、江河为水源;供水工程供水规模类型主要以Ⅳ、Ⅴ型为主;完全处理为饮用水处理的首要选择, 仍有部分水源未进行处理直接饮用。

3.2 影响供水工程水质的主要因素

3.2.1 水处理方式

不同处理方式的水样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沉淀、过滤与未处理水样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饮用水处理有效, 其中完全处理对饮用水净化彻底, 仅通过沉淀、过滤处理对饮用水影响较小。

3.2.2 水源类型

不同水源类型水样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地面水水样合格率最高, 其中溪水饮用水最差, 湖泊、水库、江河水出厂水样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 应优先以湖泊、水库、江河水为水源。地下水中深井水、浅井水、泉水出厂水样合格率差异有意义, 深井水为首要的水源选择。

3.2.3 水源类型与水处理方式

地面水以水库、江河水为主要水源类型, 水库合格水样与不合格水样均以消毒处理为主;江河水合格水样以完全处理为主, 不合格水样均为消毒的水样。说明农村集中供水监测点以地表水为水源时均经过饮用水处理, 以消毒处理或完全处理为主, 但处理合格率均不理想, 消毒环节和净化环节均存在一定问题。

地下水以浅井水和泉水为主, 水样合格率较低, 浅井水未经处理的比例最高, 合格水样也以未处理为主, 经完全处理和消毒合格率较高;泉水未经处理比例也是最高。说明浅井饮用水比泉水饮用水好, 但两类型饮用水未处理的比例过高, 未经处理不能保证饮用水合格, 即使经过饮用水处理, 合格率仍不理想, 尤其是单纯消毒处理, 说明地下水不能满足直接饮用要求, 水源卫生防护可能存在问题。

以上讨论说明, 影响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饮用水的主要环节包括水源选择 (饮用饮用水与卫生防护) 和处理方式选择, 在水源选择方面, 要考虑到地质影响和水源污染情况。根据现有检测技术, 已经发现给水水源中有机污染物2 221种, 并确认其中20种致癌物, 23种可疑物, 18种促癌物[8]。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分地区甚至未设置水源保护区, 导致水源遭受污染, 尤其是有机污染不仅在水中存在时间长、范围广, 而且危害大, 有一些很难降解[9]。长期饮用化学物质超标的水是引起急慢性中毒和水性地方病的主要原因, 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0]。

在水源卫生防护方面, 应进一步了解水源是否存在人畜粪便污染情况, 据报道, 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牲畜粪便的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等致使饮用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不合格率为25.92%[11]。WHO《饮用水水质准则》 (Guideline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12]明确指出, 微生物安全性是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首要问题;饮水消毒是保证饮水工程供水安全, 预防介水传染病的重要措施[13], 在饮用水处理方面, 应进一步了解影响饮用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 要明确饮用水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其污染程度和病源微生物种类如何, 集中供水点水处理设施是否完备、健全, 制度措施是否健全, 消毒剂购置、存放、使用等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人员素质与技术力量是否满足需要, 配套资金是否满足基本需要, 还存在哪些可能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等等需要深入调研才能明确。

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2

赣县王母渡镇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建设

简介

王母渡镇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位于王母渡镇岐岭村鸡公石,于2010年9月开工,2010年12月建成。工程总投资6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81万元,地方投资(含群众自筹)119万元。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浆砌石挡水水陂2座,9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漫滤池2座,82立方米重力无阀滤池1座,蓄水量400吨钢筋混凝土高位蓄水调节池1座,建筑面积300平米管理房1栋;铺设PE供水管网26000多米。工程日供水量1200吨,受益人口15000人。

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26-02 中图分类号:R 123.9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3

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不安全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解百色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我们于2009年对该市集中式供水水质进行了采样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对2009年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监测检验报告191份,检测的常规检验项目30项进行分类整理分析。

2.检测方法 按照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进行检验。检测指标包括感官性状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铝、挥发酚类、硫酸盐、氨氮、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氮、耗氧量),毒理学指标(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砷、汞、六价铬、铅、镉、硒)和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3.评价标准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评价。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4.统计学处理 合格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情况 检测的191份水样中,合格87份,总合格率为45.55%。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32.91%(26/79)、57.14%(24/42)、52.86%(37/70)。不同采样点合格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00,P<0.05)。

2.检测项目合格情况 每个样品检测30项指标,不合格项目共有7项,为菌群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锰、铁、氨氮。其中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仅为62.83%,其余指标合格率由低至高依次为:浑浊度(68.59%)<总大肠菌群(80.63%)<耐热大肠菌群(90.05%)<锰(97.91%)<铁(98.43%)<氨氮(98.95%)。不同采样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样浑浊度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14,P<0.01)。不同采样点水样菌落总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349,P<0.01)。不同采样点水样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85,P<0.01)。不同采样点水样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36,P<0.01)。见表1。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百色市集中式农村饮用水供水水质除浑浊度、锰、铁、氨氮及细菌指标外,毒理学指标及其他项目的检测均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的水质卫生问题为:①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学指标的合格率较低,其中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单项总合格率分别为62.83%和80.63%。提示影响水质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污染,这主要由于百色市农村饮用水部分为简易集中式供水;供水点周围基本无卫生防护地带;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消毒设施或消毒设施使用不当等原因所造成。因此,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污染状况应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总大肠菌群污染严重,是评定饮用水被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粪便内可能存在的一些肠道致病菌微生物,是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播的潜在隐患[3]。②浑浊度超标:浑浊度合格率偏低,仅为68.59%,不同采样点水样浑浊度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起水源水进入管网后,浑浊度合格率下降的原因是一些取水点水源过于暴露且没有任何防护;集中式供水单位忽视对供水卫生的管理,卫生设施陈旧老化,对破损、老化的供水管网没有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造成输水管道破损出现渗漏,一旦停水管外淤泥负压渗入管内,管网水就会出现浑浊[4]。③金属指标超标:主要是铁、锰金属超标,地质原因是造成超标的因素;此外,还可能与输送饮用水的管道材质有关[5]。

综所上述,百色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质量不容乐观,样水超标项目多,且在检测的所有水质项目中,微生物指标超标较为严重,而微生物污染很容易引起水源性疾病的流行。因此,选择水源除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外,对取水点要采取严密的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人畜粪便对水源造成污染。在农村改水工作中,改水、改厕、管理垃圾粪便和改造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并对水质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针对检测水质中出现的一些浑浊度、铁、锰等超标项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水改资金的投入,采取混凝、沉淀、除铁、除锰等特殊处理,对破损、老化供水管网等设施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同时加大给水的净化和消毒措施,加强饮用水水质监督监测和饮水卫生的宣传教育,切实保证广大群众饮水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制与监督司.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S].北京:20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S].北京:2006.

[3]钟格梅,陈 莉,李裕利,等.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556-557.

[4]邓文轩,丁志军,李云甫,等.祁阳县生活饮用水供应卫生现状及对策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778-779.

[4]吕 鸥,吴 为,张桂斌,等.2004-2007年北京市某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10):913-914.

(收稿日期:2010-07-20 修回日期:2010-08-31)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研究 篇4

1.1 饮水安全的标准

《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依据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水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另外结合技术标准要求对农民的饮水安全列出了具体要求,并按照农村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水资源条件及当地人的生活常性展开农村饮用水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及其供水水压五项的具体用水标准提出。

水源的选择和供水范围不应受村、镇(乡),甚至县(市、区)的行政区划限制,应从区域的角度合理配置水资源、选择优质可靠水源并加强水源保护,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地形条件和居民点分布等合理确定供水范围并尽可能规模化联片供水[1]。工程布置和技术方案应因地制宜、安全可靠、便于建设与管理,有利于节水、节能和环境保护,避免干旱、洪涝、冰冻、地震、抵制等灾害以及污染的危害或有抵御措施。

1.2 农村饮水现状

本文以胶州市农村为例来说明农村的饮水现状。截至2015年底,胶州市63.95万农村人口饮水均达到安全标准,规模化供水村庄785个,单村及联村供水村庄26个。

2 供水的水源配置情况

2.1 水源配置的总体原则

为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可靠,对于一些在江水、黄水地区的居民,要积极利用江水、黄水的水资源,坚持以引用江、黄的水资源为主,居住在其他地区的居民,应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充分利用,另外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质情况,并且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城乡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用水优先使用为中心,将城乡一体化视为最终目标,以求江、黄水资源及当地水资源的最大有效使用[2]。

2.2 农村供水水厂的规划选择

在供水系统中每个组成部分都不可忽视,水厂可谓是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正因此,水厂的位置选择便成为了供水系统的重中之重。农村供水水厂的选址问题更是关系到农村用水的方方面面。而在水厂进行具有选址时又会受到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的约束,最终导致现如今农村供水系统水厂选址出现系统性、科学性缺乏等一些问题。如果将农村供水水厂的选址问题视为带有权重色彩的Steiner点问题,供水权重的指标体系结合水厂选址原则进行编制[3]。

3 供水模式的分析

农村的饮用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质量评价也主要是根据净化处理及供水村数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判断。供水方式按照是否采用净化处理分成两类:一是指没有采用净化处理直接投入使用,另一类是指已经经过净化处理在投入使用的居民供水方式。目前共有三种水处理技术,分别是电渗析水处理技术、分子筛降氟技术以及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另外针对这三种水处理技术,配备了相应的水处理设备[4]。

本人针对胶州市的15家水厂展开具体的水质调查。通过进行对区域、人口、投资及用水量、供水费用的具体研究,发现在这15家水厂的使用范围内,以胶北街道办事处区域的市场水厂规模最为经济。其地下水水质充分满足人饮标准,在投入使用时,只要进行常规消毒便可,不需进行净化处理;而胶西镇区域内的水质表示含氟量严重超标,投入使用前必须需进行水处理设备处理,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反渗透水处理设备性能较稳定,处理效果较好。

供水目标区以中、小型水库地表水水源为重点,以地下水水源为补助,坚决贯彻“科学、科技、客观、可行”原则,依靠现有的基础设施,将净水厂作为水资源处理中心,借靠供水管网辐射至范围内的用水居民,并进行二次加压配水厂,最终达到供水到户的目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格局。

4 结束语

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地下水水资源可谓是救命资源,而目前多处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不合理,致使部分地区地址环境造成严重损坏,水生态系统被破坏,越来越多的地方饮用水达不到居民需求。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水生态问题被破坏原因中,地下水的长期开发占很大比重,胶州市在内的多个城市都提出了限采、禁采要求。目前我国对地下水及其环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水的循环利用放在重点位置,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并采取多种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如何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和满足居民地下水资源使用量,已吸引各级政府及科技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任金峰.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中多元化供水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5):16-19.

[2]张俊杰.实施南水北调改善农村不安全饮水状况[J].地下水,2010(2):83-84.

[3]侯志强,杨培岭,王成志,等.我国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9):79-81+86.

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5

论文摘要: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按照“集中化供水、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有效地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论文关键词:集中连片供水工程,促经济,建设新农村

1.基本情况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东部,东连普定、镇宁、南接关岭,西邻晴隆、普定、水城、北纳雍、织金。全区所辖5个镇14个乡,25个居委会,220个村委会,2006年末,总常住总人口64.95万人,其中乡村总人口52.1518万人。国土总面积179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43公顷,地形走向西北高而东南低。年降水量1476.4毫米,无霜期294天。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9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达5.17万千瓦。

多年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六枝特区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兼顾,治理与开发并重,防洪与抗旱并举”的原则,紧抓机遇,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来抓,引水、提水、蓄水工程相互补充,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修建各类小型饮水工程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

2.农村人饮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六枝特区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农村人畜饮水现状和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就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2.1农村饮水工程多以村组为单元,数量多,规模小,补助资金分散,自筹能力有限,已成工程建设标准和供水保证率偏低,稍遇干旱,群众无水吃,重复出现饮水困难。

2.2“重建轻管”,受传统观念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多以村组集体管理为主,水费只计收运行费用,不提留大修及拆旧费用,存在水费征收不到位,工程运行困难,维修费用无着落,致使一些工程失修、闲置、甚至报废。

2.3大多数供水工程管理人员为本村的群众,业务生疏,影响了工程的运行和管理。

3.因地制宜,建集中供水

要全面、科学、长期、有效地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必须改变过去多级治水和小型供水工程遍地开花的模式,走“集中化供水、市政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路子。

3.1整体规划,科学选择水源,实现优质水资源的共享和统一调配,确保水源水量满足供应,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合理开发水资源,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明晰工程产权,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管理,独立供水工程由投资者承担管理,由管理者负责主体工程的运行、维修及水费征收,真正落实工程管护责任,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

3.3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实施项目配套。项目规划要尽可能地集中,扩大供水规模,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供水成本,管理成本,减轻受益区群众的投资负担。

4.集中供水对策

4.1强化政府行为,落实目标责任。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为农村广大群众谋利益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也不能单靠群众自发来搞,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必须有政府行为作保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狠抓落实。避免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阻拦,同时便于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质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彻底克服“重建轻管”现象。

4.2科学规划。总结过去建设人饮工程的教训,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合理科学制定规划,确定辐射、覆盖面广,一有定规模和效益的农村供水工程。

4.3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要根据工程规模,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收费、有制度”原则,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利水保站管理,组建由受益群众代表参与的供水管理组织负责经营;对一个村组的小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管理,在村民自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村民管水协会负责经营。

4.4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工程管理机制上,适应水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机制,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县、乡、村(组)、户分级管理,供水站长(或农户户主)负责经营。有关管理经营事项由产权各方商议决定,管理者决策,经营者实施。凡产权各方讨论通过事宜,管理站(或农户)应按程序办理,工程改扩建投资、供水外经营项目未经产权各方批准,不得随意进行。要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制和经营权限,经营者对管理者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避免管理中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科学性和合理性,凝聚产权各方的合力。

4.5落实管护责任,保障供水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要明确专人全面负责该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制定水源调度和安全供水预案,确保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4.6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按水利部《乡镇供水水价核定原则》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应由乡(镇(水利水保站在全乡(镇)饮水解困工程中进行统一调配,使各饮水工程保持安全运行和不返困。

4.7设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安全。

4.8要加强节水宣传和用水治理,提高农村群众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制定用水定额和节水考核标准,强化定额治理,限量用水、超量加价,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5.结论

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议 篇6

1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下, 农村饮水工程也蒸蒸日上, 建成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农村饮水工程属于惠民工程, 管理成本过高, 造成工程正常运转困难。主要原因:一是管线长, 损耗大, 成本高。和城镇供水很大不同的一点是, 农户居住分散, 集中供水范围大, 管线长, 相应带来了供水损耗过大, 成本增加。另外, 管线长, 维修管理人员增加, 也使供水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大修折旧费难以提取和积累。要保证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除日常维护外, 还需积累一部分资金, 以便更换主要的机电设备和供水主管道。三是管理人员工资收入低, 队伍不稳定一般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仅能维持生计, 就目前实际运行状况来看,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没能力自供自养。

2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制、水价政策与工程良性运行的建议

进一步开展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探讨、研究和实践, 探索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情况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制和体制, 并加以推广, 以确保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的良性运行。

(1)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机制与工程良性运行。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式供水水厂, 可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法。如:市场建设, 政府回收, 统一管理 (江苏常熟部分水厂做法) ;政府统一标准建设, 建后进入市场, 拍卖承包 (江苏宿迂部分水厂做法) ;股份制建设, 饮水户参与管理等对于规划区内涉及已经市场化的农村水厂改造、扩建, 可以采用股份制、或政府协商收回, 或通过市场竞争, 优胜劣汰的方法解决。对于小型水厂可采用拍卖、承包等方法;对于零星、分散、边远的住户, 一般不提倡分散式供水工程, 可通过乡镇规划中集中居住区建设加以解决。

(2) 合理制定工程水价与工程可持续发展。要减轻政府负担, 工程可持续发展, 自我维持, 水价要到位;要体现对农民弱势群体的保护, 水价要低, 这是一对矛盾。建议:安全饮水工程的水价应在政府主导下, 按全部成本加微利定价, 人饮工程中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应提取折旧, 专款储存, 以备工程老化后重新投资, 减轻政府负担;对于农村特困户、孤寡老人等, 应造册登记, 相关部门拨专款, 每月给予最基本的清洁卫生水定额补助。这样可既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 又可体现政府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 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3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征收的建议

为使农村供水工作计量、收费工作更加规范、准确、便利。一是针对用水户用水浪费严重, 并且用水单位点多、面广, 管理起来困难较大, 推行移表出户工程。具体做法是对临近4~8户用水户统一修建一座水表井, 户表统一安装在水表井内;移表出户水表井由供水单位统一预制, 统一安装。对有饮水项目改造的地区, 移表出户费用全部有用水户自筹资金解决;移表出户随着项目的实施同时完成。对不在项目区的用水户, 移表出户费用采用供水单位补助改造所需管材, 其他费用由用水户自己承担。今后, 移表出户工程随着项目的实施同时进行, 该项工程的全面推广及完工, 对推行农村供水规范管理和节约用水起到保障作用。二是为改变以往的抄一家收一家的繁琐收费方式, 借鉴别的省县经验, 对农村自来水现行的管理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开发“农村供水收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该站所管辖用水户进行统一收费管理;它对每一位用户都会建立近年的详细的用户信息和缴费的明细表;该系统是通过乡、村、组、户四级, 按年、季、月的用水情况建立台帐的;该系统实现了时时查询月、季、年的户、组、村、乡的汇总收交费情况报表, 操作方便、快捷;实现统一收费而且对用户水表进行简单管理统计, 该系统为实现奇台县农村自来水供水高效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全市6个农林场共64个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了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调查。取水方式均为水泵机取水到高位水塔储水, 再通过输水管到用户。水源类型以深井地下水为主, 个别为浅井地下水。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在现场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对农林场进行基本情况、饮水卫生安全现状等相关内容入户调查。选取5个污染最重的供水工程和5个污染最轻的 (或合格) 的供水工程, 在每个供水工程覆盖范围分别按东、西、南、北、中方向近、中、远距离随机选择20~30户居民进行基本情况、健康行为、饮用水安全知识和相关疾病患病情况调查。

1.2.1 调查内容

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人口等基本资料;供水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工程设施、场所布局与卫生状况、水源防护、制水工艺、饮用水卫生管理等卫生学现状。

1.2.2 水质监测

对各供水工程居民用水点各采集末梢水1份进行检验。检测项目为: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铁、锰、砷、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铬 (六价) 、铅、镉、汞、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水样的采集和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2006) 的要求进行;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进行评价, 水质检测项目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该水样评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北海市辖区内有华侨农林场、农垦各农场共6个, 常住人口为25 257人, 集中式供水人口为18 237人, 占常住人口总数的72.21%。集中式供水工程64处, 均为20~100 t/d的集中式供水工程。64间供水工程建造选址时有卫生部门参与的为2间;有卫生部门参与工程设计审查的为4间;建成后开展过卫生学评价的为1间;竣工验收有卫生部门参与的为4间;有卫生许可证的为2间。

2.2 水源卫生

各供水工程的水源全为地下井水, 在影响井水质量的半径范围内 (30 m) 有污染源的为2间;水源点有卫生防护带的为1间;均无水源卫生防护告示牌。

2.3 供水设施卫生

各供水工程均无进行水质完全处理, 仅2间对水质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含氯消毒剂) ;13间工程对水塔进行清洗, 其中半年内进行一次清洗的为12间;对储水设备定期消毒及定期清洗的为2间。

2.4 卫生管理

设有水质检验、建立水质检验制度且检验人员有上岗证的为1间;向居民供水前经有关部门进行水质分析检验的为1间;制定卫生管理制度的为6间, 供水工程均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 其中只有3间工程的管理人员持有效健康证;设立日常消毒方式制度的为1间;制定水污染报告制度和水污染应急预案的为1间。

2.5 水质检验结果

2.5.1 水质总合格率

该市农林场生活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为3.13%, 其中, 银海区所属农林场水质调查37点, 合格1点, 合格率为2.70%;铁山港区所属农林场水质调查8个点合格率为0;合浦县所属农林场水质调查19个点, 合格1个点, 合格率为5.26%。县区各农林场水质合格率比较χ2=0.56,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2 各农林场水质监测指标合格率

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 其次是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微生物指标, 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各种供水类型偶有超标现象, 其中铁、硝酸盐等化学污染指标见于各农林场, 尤以银海区所属农林场供水为甚。县区农林场水质pH值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6 人群饮水健康行为入户调查

2.6.1 饮用水基本情况

对213户居民进行了调查, 其中23.94% (51户) 反映自来水浑浊、5.16% (11户) 反映有肉眼可见物、2.35% (5户) 反映有臭味、0.94% (2户) 反映有异味;71.83% (153户) 为集中式供水后水质变好, 反映水质不变的为25.35% (54户) , 反映变差的为2.83% (6户) ;喝水习惯:58.69% (125户) 饮用开水, 36.62% (77户) 饮用矿泉水等, 5.16% (11户) 饮用生水。

2.6.2 饮水与健康相关知识

共对213人进行了调查, 知道饮用不卫生水会生病的占64.32% (137人) , 不知道的为35.68% (76人) ;认为清澈的水没致病菌的为14.08% (30人) , 认为可能有菌的为54.46% (116人) , 不知道的为31.46% (67人) ;认为水厂供应的饮用水要进行消毒的为78.87% (168人) , 认为不需消毒的为5.63% (12人) , 不知道的为15.49% (33人) ;认为目前家里的饮水安全的为96.71% (206人) , 认为不安全的为3.29% (7人) 。

3 讨论

3.1 主要问题

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工程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大多无卫生部门参与且未开展卫生学评价; (2) 大部分水源点无卫生防护带、无水源卫生防护告示牌, 部分水源点影响半径范围内有污染源; (3) 在供水设施卫生方面, 64间供水工程均没有进行水质完全处理, 约半数工程未对储水塔进行清洗, 大部分工程未对储水设备进行定期消毒或定期清洗; (4) 大部分工程不开展水质自检, 也未经有关部门进行水质分析检验, 且卫生管理不完善, 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人员无有效健康证、未设立日常消毒方式、未制定水污染报告制度和水污染应急预案等。饮水工程设计、建设、竣工过程均无卫生部门参与质量控制与评价。

3.2 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监测结果显示, 该市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质总合格率仅为3.13%, 其中, 银海区所属农林场水质合格率为2.70%, 铁山港区所属农林场水质合格率为0, 合浦县所属农林场水质合格率为5.26%。合浦县的水质合格率较市辖区的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水质总体合格状况无地域差异。统计分析显示, 影响该市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 合格率为46.88%;其次是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微生物指标, 合格率分别为45.53%和31.25%。这是由于该市地理地貌因素导致水体酸碱度超标。该市及周边地区由于原生地质条件引起pH值偏低, 标志着水质呈酸性。同时, 由于长期的管理与开采分离, 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源取水井布局不合理及违章打井和乱取水的现象存在, 尤其是海边农林场因超采出现局部的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 加重水质的酸性污染, 酸性水能促进金属溶解, 因而有可能引起金属急慢性中毒;在水质改善上, pH值影响混凝和氯消毒效果, 给水源消毒处理增加难度, 这给该市大部分集中式供水农林场带来了威胁。经统计学处理, 合浦县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质因pH值超标率为84.21%, 比市辖区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笔者认为是由于合浦县农林场多近海边, 更易于受地理地貌因素影响;而市辖区农林场水质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微生物指标超标率分别为82.22%和62.22%, 均高于合浦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考虑与市辖区农村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染有关。

人群饮水健康行为入户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居民认为集中式供水后水质得到改善, 可见农林场集中式供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带来益处, 但尚有部分用户认为水质存在浑浊、臭和味等问题, 这反映了农林场集中式供水工程还需进一步改善;大部分居民喝水习惯良好, 但对饮水与健康相关知识掌握较差。

目前, 该市大部分农林场饮水工程规划不规范, 没有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和消毒设施及管理制度, 管理不到位, 对水源的沉淀、过滤、消毒设施不完善, 水质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 管理人员素质低,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此, 北海市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质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应引起高度重视。开展对农林场居民进行卫生宣教, 使他们正确认识饮用水卫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用水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 钟格梅, 唐振柱, 黄江平, 等.2006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25 (2) :132-134.

(2) 蒙进怀, 秦景新, 周磊.柳州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调查研究 (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7, 6 (6) :352-354.

(3) 黄发源, 徐业林, 王志强.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调查 (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2 (1) :1-3.

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考虑不同水源水、不同供水规模、不同水处理工艺和不同地区的农村水厂,从北京、浙江、湖北、重庆、云南5个省(市)选择具有代表性水的11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卫生学风险评估研究。

1.2 方法

参照全国爱卫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WHO《饮水安全计划》评价方法,对水厂设计和运行管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风险检查表”对水源、水处理、管网系统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和评价水厂管理状况及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组建卫生学评价专家工作组,组织各专业专家就本专业评价结果进行讨论,综合专家意见出具评价意见和评价报告。

2 结果

2.1 水厂基本情况

试点评价水厂包括以地表水为水源水的水厂4座、以地下水为水源水的水厂7座。其中,采用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的水厂5座、地下水除铁锰工艺2座、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处理的1座,及地下水直接消毒处理的3座。设计供水规模从1 200 ~11 250 m3/d,供水覆盖人口从3 000~50 000人不等。见表1。

2.2 主要卫生学风险

此次卫生学评价试点工程中的浙江省诸暨市某水厂2、湖北省潜江市某水厂2、北京市朝阳区某水厂和北京市通州区某水厂等4座水厂的评价结果为“存在一定的卫生学风险”,其余7座水厂的卫生学评价结果为“基本无卫生学风险”。此次试点评价结果总体较好,但是仍然发现无论在工程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还是水厂自身的运行管理上均存在影响水质安全的危险因素,见表2。

2.3 水质检测结果

对评价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了采样检测。检测结果表明:(1)水源水: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浙江诸暨某水厂2水源水为Ⅲ类水(氨氮为0.76 mg/L),其余水厂水源水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水质标准;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湖北省潜江市某水厂2为Ⅲ类水(铁为0.26 mg/L),其余水厂水源水质均达到Ⅱ类水水质标准。(2) 出厂水:浙江省诸暨市某水厂2浊度为7.6 NTU,氨氮为1.1 mg/L;重庆市奉节县某水厂浊度为4.2 NTU;湖北潜江市某水厂2出厂水二氧化氯为0 mg/L;其余水厂出厂水水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3)末梢水:浙江省诸暨市某水厂2的2个末梢水样浊度分别为25 NTU和18.6 NTU,氨氮分别为0.84 mg/L和1.0 mg/L,铁分别为1.15 mg/L和0.46 mg/L;湖北潜江市某水厂2末梢水二氧化氯为0 mg/L;其余水厂末梢水水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3 讨论

3.1 风险评价和管理与水质安全

风险管理的方法近年来在公用行业被广泛采用,风险管理的益处是能对风险的发生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其特征是:①预防性;②区分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优先处理主要风险;③来源于实践经验的积累;④资源的投入比例基于危险因素的重要程度。由于集中式供水系统覆盖人口多,面积大,发生水质风险后果严重。常规的事后检测不能诊断风险,反应措施只能在危害发生后进行[2]。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Yarra Valley 供水公司应用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风险管理方法后发现,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使饮用水管理不再仅依赖于出厂水检测,提高了消毒效果和可靠性,确保用户接管点无回流风险,消除了供水系统安全管理风险并改善了水质检测和报告的程序[3]。随着饮用水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风险管理在发达国家供水系统管理中已被广泛应用,且政府出台了有关的技术文件。如《澳大利亚饮用水准则》在IS 9001、HACCP和WSP(water safety plans)的基础上提出了“饮用水水质管理框架”。该管理框架包括认同饮用水水质管理、系统分析和管理、支持性措施和回顾评估,其中系统分析和管理部分即供水系统风险评价,包括5个要素:①饮用水供水系统评价;②饮用水水质管理预防性措施;③操作程序及过程控制;④水质检测和监测;⑤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4]。

3.2 评价结果的代表性

试点评价结果显示,大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供水水质和卫生学状况总体较好。但是,此次评价试点选择的供水工程均为当地规模较大、运行管理状况相对良好的工程,因此尚不具有一般农村供水工程卫生学状况的代表性。

3.3 配水管网卫生学评价

此次评价工程的水源水质状况较好,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无显著差别。出厂水到末梢水的水质变化主要发生在供水管网输配过程,供水管网对管网水水质的影响有:①管网爆裂渗漏对水质的严重污染;②管道内腐蚀、结垢对水质的影响;③微生物、有机物及藻类的影响;④管网水的二次污染[5]。评价结果提示:①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网距离较短,水力停留时间短,在管网输配水阶段发生二次污染的风险较低;②近年来新建或改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网均采用符合卫生标准PVC或PE管,管材内壁水力条件较好、细菌和微生物等不易附着、管网运行年限较短、沉积物较少,利于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3.4 水处理运行管理

大中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处理构筑物、管理用房和厂区附属构筑物的建设标准和布局均能满足卫生要求。但是大部分水厂在水处理各环节的运行管理上有药剂投加量控制不严、操作不规范、无生产运行记录等问题,存在出厂水水质不稳定、应对原水水质变化能力较差等风险。

3.5 水质检测

中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检测能力仍不能满足保障水质卫生的要求。《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平均日供水量在1 000~5 000 m3的供水单位应每日开展1次感官指标、细菌学指标、消毒控制指标和特殊指标的检测[6]。评价结果显示:水质检测实验室的设备不齐全、能开展的检测项目少、检测频率未按要求执行、检测人员资质能力欠缺等,并且,大多数水厂的水质检测结果没有作为水厂调整水处理各项参数的依据,未起到应有的指导生产运行的作用。水质自检对于水厂调整和改善水处理工艺运行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具有水质检测能力的水厂对出水水质的控制能力将大大削弱[7]。

3.6 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的卫生学风险

使用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状况应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供水规模大于25 m3/h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未纳入卫生许可行政审批范围,水处理效果和材质卫生风险均未经过卫生部门的鉴定。为保障这部分水厂的水质安全,建议加强大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的技术审查力度,强化运行监督,保障水质安全。

3.7 评价内容和方法

此次开展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评价为后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是资料回顾、现场调查和水质分析。根据《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的要求,评价内容涉及工程的水源选择和卫生防护、厂址选择和布局、水处理、输配水和水厂运行管理等。由于水处理、输配水等环节在以往的水厂卫生管理中涉及较少,因此专家组成员在资料收集和参数获取的方法、现场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准确发现水处理和输配水环节的卫生学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此次卫生学评价试点工作中,风险评价采用“卫生学风险检查表”定性评价的方法,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在城市供水系统风险评价中已有所运用。定性风险评价法(qualitative risk analysis)首先是通过分析找出城市供水系统可能面临的威胁及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经验确定这些问题发生对系统功能造成的影响及系统失效的可能性,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措施以减少供水系统风险[8]。定性评价方式中风险等级和评价结论较多的依赖于专家经验,不能完全确保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可比性。因此,建议进一步探讨将卫生学风险划分为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的可行性;并采用半定量评价方法,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量化风险评分的可操作性。

3.8 结论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特别在工程输配水设施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状况总体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村水厂的运行监测、卫生管理和人员技术水平等比较薄弱,是影响水质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评价是一种水厂卫生风险管理工具,相对于水质检验等传统卫生监督和质量控制手段,卫生学评价着重于对水厂整体生产流程的评价,强调卫生学评价应参与水厂设计、建设、试运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按要求整改,而不仅局限于针对水厂产品—水的质量检验。卫生学评价尤其注重对水厂卫生学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具有显著作用。

卫生学评价本身的内容、方法、标准等还需要通过实际工作进行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并逐步完善,以提高卫生学评价的质量,进一步发挥其作为水厂卫生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

志谢: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魏建荣,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祖安、孔林汛,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楼晓明、蔡建民,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昕,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新志、罗书泉,以及参与此次研究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为此次调查研究工作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R〕.Second Addendumto the 3rd Edition Volume 1-Recommendations,World HealthOrganization,2010.

[2]Hrudey SE,Hrudey EJ,Pollard SJT.Risk management for assuringsafe drinking water〔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6,32(8):948-957.

[3]Jayaratne A.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drinking water quality〔J〕.Journal of Water and Health,2008,4:547-557.

[4]Australian drinking water guideline〔R〕.Australian Government,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Ministerial Council,2004.

[5]蔡祖根,丁震.安全饮用水与科学饮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0.

[6]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

[7]张琦,孟树臣,荣光,等.农村水厂水质管理状况及对策[J].中国水利,2009,1:30-31.

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9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1.1 调查范围与对象

以辖区全部1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供水覆盖人口在2 000人以上或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以及氟改水工程作为调查对象;供水人口在2 000人以下或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下的则根据不同水源类型和水处理方式按20%~30%的数量比例抽查。共抽取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 (水厂) 25家, 75份水样。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辖区内各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供水方式及其覆盖人口等基本资料, 现场填写调查表。对水质完全处理 (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 或单纯消毒处理的供水工程检测进厂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 未进行任何处理的供水工程检测末梢水, 以水源水 (地表水21项、地下水28项) 、出厂水和末梢水 (30项) 相应标准为依据, 分别检测一般感官、理化、微生物、毒理学指标。

水样采集、运输、保存和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1] (简称国标) 进行。

水质评价: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即判为不合格。水源水质根据其对应的水源类型分别按《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 (Ⅲ类水以内判为合格) [2]或《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水以内判为合格) [3]评价。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4]评价。

2 结果

2.1 供水工程水源卫生情况

2.1.1 水源类型:

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占36.0% (9/25) , 其中江河水44.4% (4/9) ;水库水占55.6% (5/9)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占64.0% (16/25) , 全部为井水。

2.1.2 水源周边环境卫生及水源防护情况:

在井 (泉) 半径50m内有污染源的占12.5% (2/16) , 河流、湖泊、水库饮用水源汲水点上游1000m内有污染源的占11.1% (1/9) , 下游200m内有污染源的为0;河流、湖泊、水库饮用水源汲水点周边半径200m内有污染源的占11.1% (1/9) ;有政府部门确定的供水工程水源卫生防护的占4.0 % (1/25) , 工程新、改、扩建之前由CDC开展过水源水质监测检验的占60.0% (15/25) , 有供水工程水源卫生防护告示牌的占12.0% (3/25) 。

2.1.3 供水设施卫生:

水厂生产区及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周30米卫生状况环境卫生整洁的占72.0 % (18/25) , 水质完全处理的占1.3% (1/75) , 部分处理的占54.7% (41/75) , 其余无处理44.0% (33/75) 。

2.2 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情况

2.2.1 水质合格率:

对被调查的13个乡镇集中式供水工程采集水样75份 (其中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各25份) 进行水质检测, 水源水合格率为16.0 % (4/25) , 出厂水4.0% (1/25) , 末梢水合格率为0, 总合格率为22.0% (5/25) 。

2.2.2 水质处理工艺:

在25个水厂中, 具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完全处理的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出厂水为0, 末梢水为0;进行消毒的水质合格率出厂水为12.0% (3/25) , 末梢水为12.0% (3/25) ;进行沉淀过滤的水质合格率出厂水为8.0% (2/25) , 末梢水为4.0% (1/25) ;进行部分处理的出厂水为4.0% (1/25) , 末梢水为0;未处理的出厂水为0, 末梢水为0。

2.2.3 末梢水水质检测指标检出情况:

从检测的25个水厂情况来看, (1)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超标率为20.0% (5/25) ;大肠菌群超标率为32.0% (8/25) 。 (2) 水质微生物以外指标超标情况:①感官指标:色度占8.0% (2/25) , 肉眼可见物12.0% (3/25) , 嗅和味4.0% (1/25) , 氯化物4.0% (1/25) 。②一般化学指标:pH值偏低 (5.98~7.79) 的水厂占28.0% (7/25) , 铁超标 (0.8) 的水厂占4.0% (1/25) , 2个锰超标 (0.42~0.8) 的水厂占8.0% (2/25) 。 (3) 毒理学指标均无异常。

2.2.4 不同供水规模水质合格率:

日供水量小于100吨的水质合格率为2.1% (1/48) , 其中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均为0;在100~999吨的水质合格率为9.5% (2/21) , 其中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4.8% (1/21) 和0;在1000吨以上的合格率为33.3% (2/6) , 其中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为0。

总大肠菌群超标情况:总超标率24.0% (18/75) , 其中日供水量小于100吨的出厂水、末梢水超标率分别为50.0% (8/16) 和37.5% (6/16) ;在100~999吨的出厂水、末梢水超标率分别为28.6 (2/7) 和28.6 (2/7) ;在1 000吨以上的出厂水、末梢水各2份, 全部合格。

细菌总数超标情况:总超标率14.7% (11/75) , 其中日供水量小于100吨的, 出厂水、末梢水超标率分别为 31.3% (5/16) , 25.0% (4/16) ;在100~999吨的出厂水、末梢水各7份全部合格;在1000吨以上的出厂水, 末梢水各2份, 各有1份不合格。

3 讨论与分析

3.1 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农村的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低下

农村集中式供水目的是使农村居民喝上清洁卫生安全自来水。但本次调查农村的集中式供水水厂15个, 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3.3% (2/15) 、0和0;乡镇政府所在地的10个集中式供水水厂, 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20.0% (2/10) 、10.0% (1/10) 、和0;提示镇、村两级集中式供水存在极大的饮水安全隐患。

3.2 供水微生物污染严重

在所检测的项目中微生物指标超标最多, 大肠菌群超标率达24.0% (18/75) , 细菌总数超标率达14.7% (11/75) 。这与取水不科学, 水源周围有污染源, 特别是居民生活污水及粪便、废弃物露天堆放, 经雨天冲刷后流入农田、池塘或渗入水井, 增加了饮水水源污染的机会等因素有关。

3.3 部门、机构之间缺乏沟通

由于缺乏沟通和协作, 卫生部门无法参与工程设计、审查, 更不能在水厂建设初期及时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本次调查, 卫生部门参与水厂工程设计、审查及竣工后参与验收的均为0, 建成后开展卫生学评价的仅占4.0% (1/25) 。

3.4 卫生监测监督不到位, 卫生许可持证率低

卫生部门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但由于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多、面广、线长, 交通不便, 水质监测难度较大, 特别是在资金缺乏交通工具紧张的情况下, 更是难以实现对水质的有效监控。这是导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 (44.0%) 及管水员健康证持证率 (36.7%) 低的主要原因,

3.5 普遍缺乏保护水源意识

在调查中, 有政府部门确定的供水工程水源卫生防护带仅占4.0%, 工程新建、改建、扩建之前, 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过水源水质监测检验的仅为48.0%, 有供水工程水源卫生防护告示牌的占12.0%。

3.6 水质检验能力较弱, 缺乏规范管理

在25家供水单位中, 有水质检验室的占4.0% (1/25) , 有检验设备的占4.0% (1/25) , 有卫生管理制度的占28.0% (7/25) , 建立日常饮用水消毒方式和制度的占28.0% (7/25) 。未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导致饮水合格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大财政投入

(1)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加强新、改、扩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和提高供水水质合格率作为长效工作机制来抓, 杜绝急功近利。 (2) 环卫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直接制约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将环境卫生的改善作为引进外资的先决条件之一。 (3) 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 保障水质监测方面的经费。

4.2 规范供水工程的卫生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严格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5]的要求, 制订水厂卫生管理制度和索证管理制度, 并做好水源防护。水厂新建、扩建工程应有卫生部门的参与, 并由卫生部门做出卫生学评价, 参考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卫生学评价意见开展工程建设。供水工程在采购涉水产品 (净水剂、消毒剂、水管等材料) 时, 必须索取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合格检验报告书, 并加强蓄水池与管网的清洗、消毒工作, 做到定时、定人、定量。

4.3 强化卫生监督和科学指导

卫生监督机构应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 依法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开展卫生监督监测, 对不合格工程并有可能供水引起介水疾病流行的坚决依法处理。同时, 要强化对供水单位专业技术指导工作。

4.4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

通过人才培养,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 造就一支技术过硬、设备精良的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队伍, 以便全面实施卫生监督机械的职能,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的 (包括水性疾病) 卫生安全工作, 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1-200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15-26.

[2]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1993) [S].环境卫生标准汇编 (一) , 1999:155-158.

[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S].环境卫生标准汇编 (一) , 1999:159-164.

[4]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3-12.

集中式供水工程 篇10

关键词:供水,工程,规划,方案

1 概况

罗敷镇是一个集工业、商业、物流、交通于一体的工贸重镇, 是陕西省重点镇, 全镇辖38个行政村及4个社区居委会, 2012年年底, 全镇总人口79 080万人, 镇域面积为144 km2, 镇区工业实力雄厚, 农业基础好, 商贸活跃。罗敷镇集中供水工程西起方山河, 东至柳叶河, 南起秦岭山脚, 北至二华排水干沟, 供水面积约58.21 km2, 涉及罗敷镇28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现状供水人口共计55 290人, 其中城镇人口24 984人, 农村人口30 306人。工程估算投资3 320.42万元, 新修输水干支管1 362 m, 配水管网38.22 km。

2 水源

2.1 地表水

项目区罗敷河常年有径流量, 集雨面积190.0 km2, 河长45.6 km, 河床比降23.6‰, 总落差1 144 m, 多年平均径流量约3 525万m3。上游森林植被良好, 污染小, 水质优良, 水量满足项目区供水要求。

2.2 地下水

项目区地下水分为两大类型, 即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于秦岭山区, 主要受地形地貌、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发育程度控制, 一般水量较小, 分布也不均匀。泉水流量0.5 m3/h~2.5 m3/h, 少数可达3.6 m3/h~30 m3/h, 钻孔涌水量0.37 m3/h~20 m3/h, 属极弱或弱富水的含水层, 一般供水意义不大。松散岩类孔隙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秦岭北麓洪积扇裙漂砾卵石孔隙水、黄土台源区孔隙裂隙水和渭河阶地砂砾石孔隙水。因埋藏深度和储水条件的不同, 孔隙水一般分潜水和承压水两个类型。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广泛, 水量充沛, 目前项目区工矿企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均为孔隙水。近年来, 受工业排污的影响, 地下水受补给水源一定的污染, 特别是秦岭电厂排放废水、粉煤灰进入河道, 造成河道砷、铅、氟等有毒物质污染, 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经调查走访, 当地居民普遍反映目前饮用水水质较差, 水量不足。

2.3 水源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 项目区内最大用水单位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 目前装机容量124 MW, 工业用水量峰值3.9万m3/d, 谷值1.82万m3/d, 工业用水量全年约为1 200万m3, 扣除污水处理回360万m3, 年需开采地下水量840万m3。占区内地下水可开采量的46%, 该公司正在论证增加9号, 10号两台机组, 年用水量还需增加300万m3。远期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用水量将达到1 500万m3, 扣除污水处理回360万m3, 年需开采地下水量1 140万m3。占区内地下水可开采量的6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项目区地下水储量虽然丰富, 但受工业排污的影响, 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再加上目前供水区20多家部属企业、军工科研单位及市属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全部开采当地地下水来满足, 地下水储量已很贫乏。根据罗敷河水文站提供的数据在大敷峪木材检查站附近, 设计保证率为95%的日来水为1.32万m3/d, 能满足项目区供水要求。依据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9月的水质化验, 罗敷河水质经常规处理消毒后即均可达到人饮生活用水标准。结合《陕西省华阴市罗敷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华阴市敷水镇总体规划》的项目区供水原则, 选择罗敷河作为供水水源。

3 供水系统布置

通过多次现场勘踏, 罗敷河取水点有两处可供选择:1) 在罗敷河沟口上游2 km的木材检查站断面修建低坝引水。2) 利用罗敷灌溉引水枢纽并在其东干渠渠首开口取水。由于项目区南边紧邻秦岭山区, 地形陡峻, 具备水厂条件的仅有两处:1) 位于310国道以南东光村东水厂 (下水厂) , 地面高程380.0 m。2) 位于陇海铁路以南东光村东南台地水厂 (上水厂) , 地面高程415.0 m。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拟定以下三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在罗敷河沟口上游2 km的木材检查站断面修建低坝取水, 输水管道向北沿河道右岸坡脚埋设, 至老秦岭电厂处上河并穿过202省道, 向北沿202省道内侧排水渠敷设至公路跨越罗敷灌区东干渠桥梁处, 向东沿东干渠右岸埋设至东光村南跨渠道生产桥处, 最后管线折向南边, 沿着该处一小沟道埋设, 从沟道排洪涵洞穿越陇海铁路直行, 爬沟上至上水厂 (陇海铁路南侧东光村台地上, 地面高程415.00 m) , 进行水处理后, 通过配水管网输水至用户。

方案二:在罗敷河峪口上游2 km的木材检查站断面修建低坝取水, 输水管道向北沿河道右岸坡脚埋设, 至老秦岭电厂处上河并穿过202省道, 向北沿202省道内侧排水渠敷设至公路跨越罗敷灌区东干渠桥梁处, 向东沿东干渠右岸埋设至下水厂 (东光村东310国道南侧, 地面高程380 m) , 进行水处理后, 通过配水管网输水至用户。

方案三:利用罗敷灌区现有引水工程系统, 从取水枢纽引水到东干渠, 在东干渠0+300处开口引水, 沿罗敷灌区东干渠南侧向东埋设管道输水, 至东光村东310国道南侧下水厂附近, 修建一座加压泵站, 提水至下水厂, 进行水处理后, 通过配水管网输水至用户。

供水系统示意图见图1。

三个方案在水量、水质等方面均能满足供水要求, 无论哪个方案, 都不能实现全部重力供水。从水源工程以及输水工程看, 方案一和方案二需在河道上新建引水工程, 且输水工程2 km管道敷设在202公路边上的山脚下, 施工难度较大, 管道输水安全风险较大。方案三只是利用现有水利设施, 输水管道沿灌溉渠道附近埋设, 安全度相对较大。从水厂位置看, 方案一中上水厂布置在东光村南陇海铁路南侧, 地势较高, 管网加压供水扬程较小, 工程占地为山坡地是其优点;但其缺点是:1) 铁路南至秦岭山坡脚场地狭小, 布置水厂后, 水厂距铁路仅百米左右, 水厂存在可能占压铁路保护区, 与铁路部门的管理发生冲突;2) 工程施工和运行中, 通过现有的农用交通涵洞, 车辆进出极为不便, 大型机械和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而要另行再开交通涵洞, 铁路部门可能不同意, 显然不现实;3) 工程建成后, 毕竟有几千立方米的水在铁道上部, 且现场地形又较陡, 一旦失事, 有可能给国家交通大动脉造成重大损失, 后果不堪设想, 风险较大。方案二和方案三水厂布置在东光村东310国道南侧, 地势开阔, 相对平坦, 不存在方案一的风险, 施工管理均极为方便。不利的是这里占地为基本农田, 需申请土地指标。方案三中水源工程可利用现有水利设施, 并对现有用户无任何影响, 其工程总投资也相对较小。综上所述, 供水系统布置推荐方案三, 即利用现有罗敷灌溉枢纽, 在东干渠渠首附近开口取水, 管道输水至下水厂 (东光村村东310国道南侧) , 提水至水厂, 经处理后进入配水管网。供水系统方案比较详情见表1。

4 结语

上一篇:智能多元化下一篇:农技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