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建筑论文

2024-11-26

平衡建筑论文(精选10篇)

平衡建筑论文 篇1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当今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在此绿色潮流的喷发涌动之下,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和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特别在相关政策激励、技术升级、产业支撑、标准规范、认证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正在建立一个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利于促进绿色建筑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在此发展趋势之下,有关专家指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不仅要求涉及产品的性能、功能和构造,更要求这些性能、功能和构造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最优。因为,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实际上是对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相关系统、技术、工艺、材料以及创新等因素的一种制约,是要求这些因素的综合平衡,而不是追求某项单独因素的一枝独秀。

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是全寿命周期

业内人士皆知,绿色建筑中的关键因素是全寿命周期,而全寿命周期是指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包括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营、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利用等,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全寿命周期设计不仅要求涉及产品的性能、功能和构造,更要求这些性能、功能和构造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最优。也就是说,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实际上是对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相关系统、技术、工艺、材料以及创新等因素的一种制约,是要求这些因素在绿色建筑中的综合平衡。因为,外围保护结构节能在绿色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研究建筑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墙体保温隔热节能技术有着其自身发展的历程和规律,即从自保温到内保温,再发展到夹芯保温,最后升级到目前公认的优秀的外墙外保温技术。

在建筑界,人们通常将一幢建筑物比作一个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会在身体外侧裹上保暖又柔软的羽绒服,这就好像建筑物的外保温。如果一个人想不穿衣服从外部御寒,而是从自己身体内部保温,常用做法就是增加皮下脂肪,俗称增肥。但人体在肥胖之后,会带来各种身体器官疾病,暴露在严寒中的身体还是会受到摧残并极其难受。而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看到沙漠地区的居民都会在身体的外面裹上厚厚的袍子,而不是穿得越少越好。大家都知道胖人害怕过夏天,即身体外表面接触高温,通过皮肤传导,体内脂肪是起不到有效的隔热作用的,因此炎热地区的建筑采用内保温形式则与此相同。

作为一座建筑体,外围保护结构由不同功能的构造组成,墙体或框架用于承重,外保温用于冬暖夏凉并节能,密封构造可以防水密闭等等。而所谓的自保温技术要求这些功能集于一身,这是否可行,就好像人们是否愿意相信热闹的街头摆摊师傅自称其大力丸可以包治百病一样。因此,建筑工程实践结合自然界规律的发展,经过时间检验,即建筑物全生命周期过程,外墙外保温节能和防护技术的优势已经一目了然。

近年来,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在中国却刚刚起步,但发展速度之快出乎预料。因此,把握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建立完善的系统管理机制,按照成熟运用技术和材料原则,综合降低功能和性能失效风险都显得尤为重要。以欧洲的被动房外围保护结构为例,欧洲的被动房建设有较成熟的技术,是基于欧洲的经济基础、建筑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三个要素。针对这些要素,中国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一些试点进行研究是可以的,也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要大力推广和大规模建造被动房就是勉为其难。对于被动房中的围护结构,由于需要高保温隔热性能,消除一切冷热桥,因此只有外保温可以满足要求,这与中国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目前大力倡导的内保温、夹心保温和自保温就无法匹配。更为困惑的是,即使都勉强认同了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形式,但用什么样的保温材料又发生了较大的争议。

众所周知,被动房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很低,通常需要设计很厚的保温层,厚度达到300mm甚至350mm,这样厚度的保温材料如果使用有机的材料,其燃烧荷载是目前节能标准下要求厚度的4~6倍,从而给火灾安全埋下隐患,这种情况在欧洲已经尽可能多的使用无机保温材料。但中国的经济水平有限,用不起造价昂贵的高品质无机的岩棉保温材料,有时即使设计师设计了,业主也是尽量压低价格,采买到的保温材料根本不是合格的岩棉制品,更多的时候是矿渣棉制品,而矿渣棉是不能用于具有高保温节能要求的被动房建筑的。

因此,创新技术在没有工程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就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带来的安全、环保、耐久性等问题,决定了最终无法实现我们建造绿色建筑的初衷,希望这个规律能使更多的相关人员认识并感受到。

发展绿色建筑应积极引导绿色行为

有资料显示,2008~2015年,我国共评出39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6亿平方米。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是自上而下的主动型,10余年来,虽不断取得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出现的一些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与城镇化速度不匹配,距离目标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二,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40年,这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能、节材、环保。三,相当一批节能示范建筑,实际运行能耗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由于尚处起步阶段,生硬“嫁接”绿色技术,常常达不到预期的节能效果,业主方往往将绿色建筑作为一种销售道具,甚至出现验收后即废弃的“套牌”现象;各种围绕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技术、产品及认证,已将绿色建筑营造成一种时尚,成为绿建代名词。四,绿色标识项目少于设计标识项目。截至2015年,绿色运行标识项目共204项,占总数的5.1%。五,建筑能耗数据缺失。

对于上述问题,如何升级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和绿色生态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发展绿色建筑需要追求综合平衡的同时,还要重视升级绿色建筑的设计及用材,其发展重点应关注三个方面:

关注点一:避免建筑的大拆、大改。近年来,每年约产生建筑垃圾超过15亿吨。建筑的二次装修(以住宅为例),其中隔墙拆改率95%,电路改造率80%,水管改造68%,这些不可降解的建筑垃圾,浪费能源、破坏环境,并给建筑造成安全隐患。

关注点二:升级绿色建筑,建筑师应挺在前面。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不高的根源在于全社会的价值观错位以及建筑师投入不够,比如重感官,轻伦理;重创作,轻功能与技术,对绿色技术的整体研究不够深入,这就导致绿色建筑的“特点”往往体现在一些“新、奇、特”技术的应用,有些绿色建筑也变成信马由缰的建筑设计加上各种技术措施。笔者认为,绿色设计应该从“标准工况”向“运行工况”转变,以往建筑设计考虑更多的是设计条件下是否节能,而绿色建筑实践提醒我们,由于实践运行条件与设计条件差异很大,一些设计工况下节能的技术也可能在实际运行条件下变得高耗能了。

关注点三:引导使用者的绿色行为。绿色建筑技术容易达到,但人的“态度”是最关键的。全社会应提升对绿色建筑的认知,树立绿色思维,形成绿色行为,绿色行为直接导致绿色结果;注重建筑调适与资源能源消耗计量管理,落实绿色。所以,绿色建设要从绿色管理运行维护出发。

绿色建筑不仅节能还能提高人类认知

说到绿色建筑,所有人都会想到它节能、环保、可持续,这是其综合平衡的关键着力点。其实,除了这些之外,绿色建筑还能对人的思考能力产生影响。“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参加绿色建筑实验的人员,其认知功能是他们在普通建筑中所取得分数的2倍。而认知功能对我们的决策有着重大影响,还会最终影响员工的生产效率。”今年6月14日,在北京举办的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会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兼健康及全球环境中心健康建筑项目主任Joseph Allen博士向与会者公布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Allen教授的结论来自于哈佛大学与联合技术公司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绿色建筑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该研究报告还显示,绿色建筑除了能更好地节约能源以外,对人类的思考也有着积极影响,其中包括有利于人体健康,提高生产力等,而这也是其追求综合平衡的重要意义。联合技术公司首席可持续官John Mandyck表示:“全球绿色建筑的数量保持着每3年翻一番的增速,尤其是中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研究并发布绿色建筑对居住者的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报告,可加速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

上述“绿色建筑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又称COGfx研究,由Allen教授主持进行,并与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和锡拉丘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这项研究是在锡拉丘兹卓越研究中心的环境质量实验室进行的。该项研究评估了24位参与者的认知表现,他们在实验室中,经历了在常规和绿色建筑以及改善通风的绿色建筑中的模拟环境。研究人员测量了9个功能领域的认知功能,包括基本、应用和集中活动水平、任务导向、危机反应、信息搜寻、信息使用、解决问题的宽度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环境质量改善使参加认知功能测试人员的分数提高一倍。

据悉,未来哈佛大学T.H.Chan公共卫生学院健康及全球环境中心和上州医学院将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实验场地将从实验室转移至美国各地真正的建筑物中。“做这方面的研究是因为城市白领和商界精英及政策制定人士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使其更加干净和健康。”John Mandyck说。Allen表示:“这些研究结果,填补了绿色建筑与居住者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空白。这对于北京来说,是一项非常及时的研究,因为中国的绿色建筑数量增长非常快。我们的目标是取得高质量的科学成果,以便让从业人员做出数据导向型的建筑决策。”

John Mandyck指出,建筑耗能占到了全社会整体能耗的40%,而在建筑内部,设备类产品如空调、电梯等,又占到该建筑耗能的40%~50%。“我们的战略很明确,就是不断提升这些领域产品的可持续性,以支持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联合技术一直非常支持全球绿色建筑的发展。联合技术在1993年就加入了最初的绿色建筑咨询评估协会。我们对绿色建筑也有很好的理解,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是这个团体的一分子。2008年,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成立,联合技术也是创始的发起单位之一。我们积极与中国住建部门合作,一起努力支持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ohn Mandyck强调。

据John Mandyck介绍,对于房地产领域,联合技术一直在对先进的、高能效的技术研发进行投入。空调系统方面,有适用于大型综合楼宇的制冷机,相比行业标准而言,产品技术能够使节能高达44%。

另外一个例子是电梯,中国拥有最大的电梯市场。众所周知,电梯必须要有动力才能上升,但通过重力的吸引,它却可以自行下降。实际上重力也是一种能源,奥的斯的技术是利用重力,将这一能源转化为电梯上升的推力,而这一技术就能够降低70%的能耗。John Mandyck还认为,绿色建筑不一定就会比传统建筑的成本更高,研究发现,如果从一开始在设计环节就将发展绿色建筑需要追求综合平衡的原则考虑进去,其实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就足可以达到绿色建筑的成效。基于此,我们希望在中国向建筑工业化4.0迈进的伟大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关心我们的绿色建筑,共同关心我们的绿色家园。

平衡建筑论文 篇2

2011年8月6号这天,农历七夕,牛郎织女相见的日子,团支书率领着我们几个家在北京的同学一起高高兴兴地来到了位于北京什刹海附近的恭王府……

这次活动是我们暑假里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如何找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古建筑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众所周知,北京作为九朝古都,先祖们自然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名胜古迹。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北京作为首都,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要和国际接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毕竟北京和很多南方的新兴城市是不一样的,人家是在一张白纸上大胆的创造。而北京从元朝开始就是一个规划完整的城市了,所以要想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进行不破坏原有古建筑的现代化建设,难度还是挺大的。

活动的时间定在8月6日下午1点半,那天早上我去了北京西边的香山一带,好像我一到那就开始连绵不断的下雨,更是在中午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超级大暴雨,那水淹七军的景象好像真是老天都感动的哭了,下大暴雨的时候我一直等待着团支书取消互动的短信,但当我又一次站在东城的土地上,感受着强烈的阳光的的时候,才发现怪不得短信没有来。不过,这奇景还是挺神的。

平衡建筑论文 篇3

摘要: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管线综合平衡技术是在保证各系统管线功能的前提下,能使管线的布置更合理、规范,本文提出管线综合平衡布置的原则与方法,是机电安装单位进行管线综合平衡工作中遵循的程序与原则。

关键词:管线综合平衡;管线等级;平衡原则;方法

随着大型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和建筑物内外部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增加,建筑物中的各种设备和管线数量激增。由于建筑物内的空间有限,各类管线的排布越来越密。各类管线是由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在有限的建筑空间里,难免会产生管线的重叠、交叉和相碰。在机电安装过程中,各设备系统由不同的施工单位分别独立安装时,在处理管线重叠、交叉和相碰时,往往会影响管线的使用功能,严重时导致部分机电管线安装返工重新布排处理。所以,各机电安装单位在管线安装前,也应在总包单位的协调下进行管线综合,同时尽量采用组合支架,以取得较好的管线综合效果。

1 管线综合平衡应重视的6个方面和等级划分

1.1 管线综合平衡应重视的6个方面

① 安全方面;② 基本功能方面;③与土建配合方面;④施工方面;⑤经济方面;⑥扩展和维护保养方面

1.2 管线综合平衡应重视的6个方面的等级划分

依照管线综合平衡应重视的6个方面的轻重缓急,划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安全方面”、“基本功能方面”及“与土建配合方面”。

第二级:“施工方面”,包括施工管理、施工程序、施工协调等各方面。

第三级:“经济方面”以及“扩展和维护保养方面”,包括施工成本和运行成本,以及设备、管路的扩展需求和运行过程中便于维护管理和保养的要求。

2 管线综合平衡工作程序

各专业机电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后,依据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进行施工现场复核。复核现场土建情况、装饰装修的要求,各专业之间的管路、线路和设备的走向和位置,充分了解施工图的意图后在总包单位的协调下,考虑机电安装时的步骤和要求、施工时间及施工周期,进行各专业的设备和管线的综合平衡布排,绘制深化设计图纸,经原施工图设计单位审批后报监理单位和业主,在总包协调下进行下一步机电安装施工。

3 管线综合平衡的原则

3.1 管线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

管线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进行各专业管线综合平衡时,按管线综合平衡的三个等级,依照等级的“重要性排序逻辑”,优先考虑重要等级。同一等级内的管线,应按每级的管线综合平衡原则,优先考虑重要的配管、配线。如先考虑排水管、消防管与其他高等级管路的配置方式。在管线的配管综合平衡时,要同时考虑支、吊架的设置。

3.1.1 第一级的管线综合平衡原则:

(1)电气、弱电的管、线槽均安排在水管的上方。

(2)排水管有坡度要求,管线综合平衡时必须优先考虑,以确保排水顺畅。

(3)热力管路及温差变化大的管路,支架方式和位置应按施工图实施。

(4)消防设备及配管以法规规定和消防部门审核批准的施工图为准。

(5)电气线缆与弱电线缆应该分别平行、配置,或采取隔离或屏蔽措施。

(6)楼板预埋管路及套管,应于施工审图后的管线综合时,在图上标示。

3.1.2 第二级的管线综合平衡原则:

(1)管径尺寸较大的管路或管道材质施工较难的管路(如较硬、脆、不易加工等),在施工审图后的管线综合时应尽量放在支吊架的最高层。

(2)在施工审图后的管线综合时,大型设备基座与配管应标示清楚,并应考虑设备搬运路线及其他工种的施工影响。

(3)水平管路配置上下平行时,以上下二层为宜。并应将管路接口上下错开,解决同时施工时的冲突,并方便日后维修检修。

3.1.3 第三级管线综合平衡原则:

(1)管路上下层数超过二层,遇支管接出冲突时,应采用上下层错开一定距离接出予以除干涉。

(2)管路應以直管配置及最短距离配管为原则,尽量减少弯折或绕道的方式。

(3)管线综合时即应预留将来管线扩展的空间及维修空间,并考虑管路的拆卸、更换空间和路线。

(4)经常要检测、检查的管线,应设置在易检测、检查的位置(如弱电检测,维修量大,应尽量放在下层)。

3.2 安装顺序方面的管线综合平衡原则

3.2.1 从安全方面考虑:电管因为在水管之上,安排施工时,上层之电管先施工。

3.2.2 从功能方面考虑:

(1)有坡度要求的管路:管路坡度相对应的支架必须先施工,除了与土建工程配合的套管与设备、管路的基座施工之外,排水管、蒸汽管、冷凝水管等将是机电安装工程应较先施工的项目之一。

(2)按消防要求:消防泵与消防管路及末端的喷水灭火喷头支管、气体灭火的CO2钢瓶与CO2喷头、细水雾系统等应先行施作,其工序可排在排水管之后。但喷头安装,必须在后期配合装饰时完成。

3.2.3 土建配合方面:必须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分别是楼板预埋配管(照明、弱电、消防报警系统等)、套管、大型设备混凝土基础中的配管等。这些与土建配合施工的项目,应配合土建先施工。

3.2.4 从施工方面考虑

(1)上层的设备与管路应先施工。

(2)大型设备进场前,设备上方的管路应先施工完毕。

(3)当工程分前置作业及后续作业时,应按工序要求施工。

(4)设备就位并安装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安装与设备相接的管路。

(5)后施工的室内隔墙,应在大型设备进场后,设备及干管安装完毕后才可以进行隔墙施工。

(6)大管径的主干管应先做,管子材质较硬、挠度差的亦应先做。

4 管线综合平衡

4.1 管路冲突的解决方式和综合平衡后影响的复核

4.1.1 管线综合平衡时管路冲突的解决

当管路路径发生冲突时,布设管线路径的方法是采取低等级避让高等级的方式排解冲突。在辨别冲突类别和排解管路冲突时,可采用2D施工图(二维平面)与3D施工图(三维立体)来进行水平、垂直管路的冲突辨别以及排除与整合,进行管路冲突排解。

4.1.2 管线综合平衡后对建筑结构和装饰影响的复核

当管线综合平衡结束后,应对管线及支架对建筑物结构和装饰的影响进行复核。对存在问题的部位,应与相关专业再次进行协调、平衡,在确定结构体安全以及对装饰无不良影响后,才能确认管线综合平衡结束,出图。

4.2 机电安装单位施工前的管线综合平衡

4.2.1 施工单位拿到设计图后,先进行管线综合平衡的施工图深化设计,再编制施工工艺、设备与材料规格表、采购计划与施工计划。进行管线综合平衡的范围,除本单位施工的管线范围外,还应包括其他单位施工的管线范围,并结合管线支架进行。

建筑供暖系统的水力平衡与节能 篇4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镇住宅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 建筑供热能耗日益增加, 降低住宅建筑供暖能耗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供暖节能包括系统组成、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用户使用等各个环节, 其中供暖系统的水力不平衡是造成供暖系统能量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实现供暖系统的水力平衡是实现冬季建筑供暖系统节能的必要条件。

2. 供暖系统能耗的产生及解决

由于供暖系统施工、管道材料等各种原因, 各支路管道的比摩阻与设计比摩阻不同, 因此各支路的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不相同, 导致供暖系统的水力失调。当室外温度发生变化, 或者室内冷热负荷发生变化时, 从供暖系统节能运行的角度, 应调节供暖系统的流量或供水温度, 这时会引起供暖系统中管路运行工况或某一支路管路流量的变化, 造成供暖系统水流量的重新分配, 带来水力失调。因此从设计施工角度和运行调节的调度分析, 供暖系统中水力失调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使建筑物最不利管路末端的室内温度达到要求, 可以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加大供暖系统总循环水流量, 这样可以使末端的室内温度达到要求;如果不改变供暖系统总循环水流量, 可以采用提高供水温度的方法, 使建筑物室内温度达到要求。不论是增加供暖系统总循环流量, 还是提高供水温度;对于建筑物来说, 都会使距离热源近的室内供热量超过需要的热量, 导致室内温度偏高, 采用增加系统循环水流量或提高供水温度, 实际上都是使供应的

总热量超过需要的总热量, 造成能量的浪费。

表1是某供暖系统的设计与实际工况的比较。表2是该系统经过调整后的设计与实际工况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 供暖系统设计流量80 m3/h, 实测流量为86 m3/h, 超过设计流量7.5%。用户1和用户2的流量大于设计流量, 室内温度达到设计要求;而用户3和用户4的流量没有达到20m3/h, 室内温度低于16℃。表2列出了两种调整后的系统测试情况, 可以看出, 两种调节工况的结果都使各个用户的室内温度达到要求, 但是供暖系统的总流量是不同的。由于供暖系统的运行电耗与流量成正比关系, 因此流量的增加意味着运行能耗的增加。从表2看出调整工况1的系统运行能耗增加34.4%, 而调整工况2的系统运行能耗与设计相同。调整工况2与调整工况1的差别在于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一致, 调整工况1中用户1与用户2的流量与设计流量偏差较大。

在供暖系统中各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设计要求流量之间的不一致性称为该用户的水力失调。水力失调的程度可以用水力失调度来衡量。水力失调度用符号表示, 它指的是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 QS为用户的实际流量;QJ为用户的设计流量。

水力平衡是指系统管网中各个用户在其它用户流量改变时保持本身流量不变的能力, 通常用户的水力稳定性系数来表示, 水力稳定性系数用符号表示。

式中, Qmax用户出现的最大流量。

根据式 (1) , 计算了该供暖系统两种调整工况、以及调整之前用户和系统的水力失调度, 计算结果见表3。水力失调度越大, 供暖系统的能耗就越大, 建筑供暖系统的热媒是由闭式管路系统输入到各用户, 对于一个设计正确, 按要求理想运行的管网系统, 各用户应该均能获得设计水量, 才能既满足热负荷的需求, 又不会造成能量浪费。因此冬季供暖系统运行时, 在保证室温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降低系统的水力失调度, 才能达到节能的效果。

3. 供暖系统的水力平衡元件

要实现供暖系统的水力平衡, 在供暖系统中应设置有必要的水力平衡元件。目前常用的水力平衡元件有流量平衡阀, 流量平衡阀有静态流量平衡阀和动态流量平衡阀之分, 它们在特性和使用功能上是有所差别的,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使用需要进行正确选择。

3.1 静态流量平衡阀

静态流量平衡阀的外观如图1所示。平衡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阀芯与阀座的间隙, 改变流体流经阀门的阻力, 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 平衡阀相当于一个局部阻力可以调节的节流元件,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其中, Q表示流过平衡阀的流量 (m3/h) , Kv表示阀门的阻力系数;ΔP表示阀门前后的压力差 (kgf/cm2) 。

阀门的阻力系数Kv的含义是当平衡阀前后的压力差为1bar时, 流经阀门的流量 (m3/h) 。如果阀门的开度不变, 则阀门的阻力系数不变。通常阀门在不同开度下的阻力系数是已知的, 因此通过测量阀门两端的压力差就可以按照公式 (3) 计算出通过阀门的流量, 平衡阀可以作为定量调节流量的节流元件。

静态流量平衡阀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内各环路之间达到水力平衡, 保证各个支路所需的热量, 使建筑物供暖系统按照设计总流量运行就可以满足各建筑物, 以及最不利点建筑物内房间的室温要求, 不需要使供暖系统加大流量运行。

图2为DN65某型号静态流量平衡阀流量和压差关系曲线。可以看到这种平衡阀有很好的流量调节特性, 随着阀门开度不同, 管段的流量与管段压力降成线性关系变化。

静态流量平衡阀可安装在回水管路上, 也可安装在供水管路上。一般可以安装在水温较低的回水管路上。由于水温比较低, 平衡阀的工作环境比较好, 可以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 同时也可以方便调节。采用静态流量平衡阀进行流量调节时, 需要测量调节阀前后的压力, 为了保证测量和调节的相对准确, 应尽可能将平衡阀安装在直管段处。当供暖系统完成水力平衡调节后, 供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不应随意变动静态流量平衡阀的开度。

3.2 动态流量平衡阀

动态流量平衡阀的作用是在阀的进出口压差变化的情况下, 维持通过阀门的流量恒定, 维持管路的流量恒定。管网中应用动态流量平衡阀, 可直接根据设计来设定流量, 阀门可在水压作用下, 自动消除管线的剩余压头及压力波动所引起的流量偏差。

动态流量平衡阀如图3所示。动态流量平衡阀从流体力学的角度看, 相当于一个局部阻力可以改变的节流件,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阀芯的过流面积, 适应阀门前后的压差变化, 而控制流量。动态流量平衡阀可以按照需求设定流量, 并将通过阀门的流量保持恒定。动态流量平衡阀的作用是起到限制最大流量的作用。动态流量平衡阀是由一个手动调节阀组和一个自动平衡阀组组成。调节阀组的作用是设定流量, 自动平衡阀组作用是维持流量恒定。系统流体的工作压力为P1, 手动调节阀的前后压力分别为P2、P3。当手动调节阀调到某一位置时, 即设定了手动调节阀的流量系数Kv, 通过动态流量平衡阀的流量为:

图4为动态流量平衡阀的特性曲线, 只要P2-P3不变, 则通过阀门管路的流量G不变。当系统流量增大时, (P2—P3) 的实际值超过了允许的给定值, 此时通过感压膜和弹簧作用使自动调节阀组自动关小, 直至流量重新维持到设定流量。从图4可以看出, 动态流量平衡阀维持流量恒定的有效范围是由阀门的工作弹簧性能决定的。一般动态流量平衡阀前后压差在20~300kPa的范围内能按设定值有效控制流量。当压差小于20kPa时, 流量会随着压差变化而变化, 起不到恒定流量的作用。压差超过300kPa时, 流量也会发生改变。

3.3 流量平衡阀的作用

静态流量平衡阀不能自动地随系统工况变化而改变阀门阻力系数;动态流量平衡阀则可以根据系统工况变化而改变阻力系数。静态流量平衡阀的作用效果是平衡供暖系统中各支管线的阻力, 达到各个环路的阻力平衡;动态流量平衡阀的作用是能够锁定流经阀门的水量。

如果系统在设计工况下, 各环路的阻力达到了平衡, 当系统实际运行时需要的供热量小于设计要求时, 系统的循环水量变小, 如果使用静态流量平衡阀, 系统中各环路的流量按照设计计算等比例地进行调节, 各支路流量同时按比例减小, 各支路仍然处于水力平衡状态。如果使用动态流量平衡阀, 尽管系统根据负荷的变换, 调整了循环水流量, 但是安装动态流量平衡阀的环路流量基本上保持不变。系统运行的效果是有利环路的流量得到了需要的流量, 不利环路的动态流量平衡阀全开, 但是流量仍然达不到需求, 因此出现了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现象。

由此可见, 静态流量平衡阀与动态平衡阀的工作特性不同, 当供热系统在实际工况下运行时, 动态流量平衡阀与静态平衡阀不能相互替代。

4. 供暖系统的水力调节

供暖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 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水力调节。根据供暖系统的不同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4.1 定流量系统调节与变流量系统调节

根据供暖系统的水力学流动特性, 系统可以分为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定流量系统通常是指使用三通阀控制进入末端设备的热水水量的水力系统。当供热负荷下降时, 阀门将会旁通部分流量。因此, 整个系统的总流量保持恒定。变流量系统通常是指使用两通阀控制进入末端设备的热水水量的水力系统, 根据供暖的实际需要变化流量。如图5和图6所示, 都是定流量系统, 图5中采用的是静态流量平衡阀方案, 图6采用的是动态流量平衡阀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当安装动态流量平衡阀时, 不必每一级管路都进行安装, 而且系统的运行需要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 当超过这个压差范围, 将不能起到好的调节效果。

4.2 静态水力失调调节与动态水力失调调节

供暖系统的水力调节是对系统的水力失调现象进行的工况调节。供暖系统的水力失调分为静态水力失调和动态水力失调。

静态水力失调指的是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导致的系统管道特性阻力数与设计的管道特性阻力数不一致, 使系统各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不一致, 所引起系统的水力失调。静态水力失调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通过在管道系统中安装静态流量平衡阀, 调整系统管道特性阻力数, 使其与设计要求的管道特性阻力数一致, 此时当系统总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时, 各末端设备流量均同时达到设计流量, 系统实现静态水力平衡。当用户阀门开度变化引起水流量改变时, 其它用户的流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偏离设计要求流量, 从而导致的水力失调, 叫做动态水力失调。动态水力失调不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 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通过在管道系统中安装动态流量调节阀, 当其它用户阀门开度发生变化时, 通过动态流量平衡阀的作用, 使通过该用户自身的流量保持不变, 末端设备流量不互相干扰。

如图7所示, 是在末端安装静态流量平衡阀的情况。旁通回路上加装平衡阀, 通过调节使得旁通管路的总阻力系数等于末端设备的总阻力系数。这样, 无论水通过末端设备还是旁通回路, 水量都不会变化;应用这种方法系统阻力不增加。

如图8所示, 是在末端安装动态流量平衡阀的情况。在分支处安装动态流量平衡阀, 当水流过末端设备管路时, 动态流量平衡阀开大, 流量为设定值;当水流经旁通回路时, 动态流量平衡阀自动关小, 流量保持为设定值;应用这种方法会造成系统阻力增加。

4.3 末端被动变化调节与末端主动变化调节

根据负荷需求的变化, 应调整整个供暖系统的流量。例如当室外温度升高时, 减小供暖系统的流量, 这时, 通过各个用户的流量也相应的减少, 末端流量的这种变化属于被动变化。通过安装静态流量调节阀可以使通过各支路的流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散热器上安装恒温阀, 是通过改变进入散热器的水流量来调节末端设备的供热量。散热器水流量的改变是用户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的调整, 系统末端水流量的变化属于主动变化。由于末端设备流量的改变, 会使系统中需要的总流量减小;如果系统的总流量恒定, 那么各支路的流量会出现重新分配。为了保持单台设备在高效率流量下运行, 就需要控制通过这些设备的流量;从系统末端来看, 为了避免动态调节的相互影响, 需要在末端安装动态流量平衡阀。

5. 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筑的发展, 建筑能耗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降低冬季供暖系统的能耗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

本文对供暖系统导致能耗增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说明降低水力失调度能有效减少供暖系统的能耗。

应在供暖系统中安装必要的部件, 实现供暖系统的水力平衡。本文对水力平衡元件——静态流量平衡阀与动态流量平衡阀的原理、特性, 以及各自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供暖系统不同类型的水力调节特点进行了说明。

参考文献

[1]于晓明.对平衡阀功能与技术特点及其应用等问题的探讨. 暖通空调[增刊], 2007, (37) :271~275.

[2]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失去平衡是平衡的一部分经典美文 篇5

这是一个古怪的女人,如果你在街头碰到她,你一定会被吓一跳。她上身一件肥大的格子衬衣,下身一条蓝色运动裤,脚下一双旧解放鞋,一条嫩黄长裙有时系在运动裤外有时当抹汗的颈巾,身上缚着一台旧照相机,相机上系着大大小小不同的毛巾。

一个快六十的女人,一生无儿无女,独居在弟弟发财之后送给她的房子里。她从小生活在南丫岛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父亲是跑船的船员,常年不在家,全家靠母亲卖茶果、凉粉和种菜、养猪为生。因为她是大女儿,所以弟弟与妹妹等于都是她带大的,“六七岁就要做家务,每天六点起床卖茶果,卖完赶紧回家烧柴、煮饭、做家务,还要帮弟弟妹妹喂饭、换尿片……”因为母亲严重重男轻女,她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去打工,到二十六岁的时候,因为弟弟要结婚,家里房子太小,她就被母亲赶出家庭,大半生做着底层的工作,又因为从小看到女人为妻为母的不容易,终身都没有结婚,她大半生里只要储了一点点钱,假期就会去各地旅行拍照,户头上常年只有一千块钱。

按我们常人的理解,这个女人一辈子可怜极了,狼狈极了,生活全面失衡。可是站在我们眼前的她很快乐,她快乐的原因是她历经半生终于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尽管她有一个很有钱的弟弟,但她从不惦记在他那里得到什么,她一直靠着自己的努力独立生活,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喜欢的事。年近六十的`她,可以整整四年都躲在草丛里拍她的蜻蜓,“一年只有两个月可以拍,不可以太热,下雨也不停,我就喜欢挑战高难度”。她在她的摄影展上穿着红衣化着妆,笑容很灿烂,没有一丝阴霾,“一年四季都好忙,春天要影木棉花,夏天要影蜻蜓,秋天和冬天就好多候鸟,不知几充实(港语,不知有多充实)”。

这位香港女性叫周聪玲,巨星周润发的胞姐,香港著名的女摄影家,今年三月她才开了自己的摄影展――“心眼看大千世界”。听完她的故事,我真的挺震动,因为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成功的个案,而是一个人在完全失衡的人生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种平衡的故事――她把生活给予她的一切都当成礼物,赤贫如她的满足和快乐甚至感染了她的巨星弟弟,身家十几亿的周润发也和姐姐一样,拿起相机,穿山越岭,到处拍摄,到最后,我们才发现,两姐弟要走过四十年的风霜,才发现彼此原来殊途同归,走上了同一条路。

有时候,我们很不幸,遇到一个无法改变的失衡的世界,怎么办?也许最要紧的是面对失衡,接纳失衡。因为,你失衡的人生,可能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就像阴影是光明的背面,不完美是完美的背面,而失衡是平衡的背面。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是美女,不是每一种人生都必须幸福,不是每一秒钟都必须平衡,也许,人生本就是从一个平衡跑向另一个平衡的过程。当失衡降临,我们也许最应该做的就是坐下来静静面对自己仓皇恐惧的灵魂,问问自己,是什么让我们失衡,失衡究竟有没有那么可怕。如果没有那么可怕,那么在失衡的震动里,我们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

在所有关于求取平衡的秘诀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电影《EatPrayLove》里智慧上师的那句台词:“有时候,失去平衡恰恰是平衡的一部分。”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建筑企业评价 篇6

企业的战略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而目前建筑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一方面,建筑企业相互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低价中标情况极其普遍;另一方面,建筑企业所依赖的房地产行业动荡不安,影响非常大。在此种情况下,要评价建筑企业,就必须要全方位结合,多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了解

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愿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联系起来,转变为一组平衡的、可操作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它有效地调动和整合各种管理要素,全面、准确地反应企业的战略发展[1]。

基于此,本文以平衡计分卡为工具,设计一个评价体系,以此衡量建筑企业的整体状况,并将评价的结果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

1 评价体系的维度设计

在设计评价体系时,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入手,结合企业的目标,列出一些关键的考核指标,而这些指标是左右企业战略发展、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1.1 财务维度

财务维度是告诉企业管理者其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财务方面是其它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除了一些特殊类型建筑,总体来说均是以量取胜,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必须要有充足的业务支撑,因此,在考评建筑企业的财务维度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新签合同额,即一个企业在一年当中新承接并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的业务量,一个建筑企业,每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业务量,才能保证机械、材料等的周转及维持施工人员能够有工作量。

2)营业收入,包括建造合同收入及其他收入,建造合同收入即指工程价款收入,是建筑企业的基本业务收入;其他收入主要包括设备租赁收入等。企业签订施工合同后,要开工并且收到甲方支付的工程款,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否则,虽然签订大量的施工合同,却开不了工,或者收不到工程款,反而将企业拖入泥潭。

3)利润,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原动力,建筑行业是个利润率比较低的行业,因此,我们要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发展阶段不同而审度企业利润;

4)管理费用,能有效衡量企业在费用控制上的重视度。从表面数字来看,建筑企业的收入和成本数据一般较为庞大,相对而言,管理费用似乎微乎其微,对利润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实则,管理费用却能细致地体现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需将该指标纳入到考评中去。

在财务维度的各项指标中,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阶段有差别的设定各项权重,如果这个企业的目标是要做大,那么,新签合同额与营业收入应该占据较大的比例。

1.2 客户维度

客户维度主要体现企业在客户的维护及在客户心中的形象等方面,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客户即各利益相关方,包括业主方、监理方、分包方等:

1)业主方评价,业主方与建筑企业是合作的伙伴,但有时也是对立的。因此,要考评一个建筑企业时,务必参照其业主方的评价及与业方之间关系维持情况,若一个建筑企业与业主法律纠纷不断,撇开业方应承担的责任不说,建筑企业必须存在自己的问题和责任,为何官司连连,多少说明这个企业在关系的维持方面存在缺口,改进势在必行。

2)老客户的比例,一个建筑企业如果管理到位,关系维持较好,必然有能力跟老业主建立起长期或短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考察这些老客户项目占企业项目的比例,比例越高,说明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越好;

3)项目部的评价,这是主要针对项目承包制企业的一个评价指标,随着时代发展,项目承包制已遍地开花,建筑企业对项目部的管理方式存在多样化。有些企业,提取一定管理费后,任由项目部自我管理、自由发展,给足空间;有些则不放权,抓的过严、管的过深,从而很难实现项目承包制的初衷意义。因此,在考评项目承包制的建筑企业时,万不可忽视项目部对企业的评价,这些评价最直接的反应了企业对项目部的指导、服务、管理和控制是否到位。

1.3 内部流程维度

内部流程,主要是考察企业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是否有完善的管理流程来作为支撑,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不管是要做强还是做大,其内部管理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防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投标流程控制,作为建筑企业,投标是承接项目的第一步,也是可能存在隐患的第一步,因此,考察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是否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核,是否经过投标前的各项考察。

2)合同签订流程控制,作为建筑企业,在和业主方签订合同时,大部分处于被动地位,业主方初拟的合同中往往有很多苛刻的条件或责权不平等的条款;还有些企业的合同仅为项目经理与业主方谈判而签订。这些不经过严格流程进行审批的合同均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在考评时,要对其合同签订的审批流程要加以关注,查看是否经过不同部门的人员审批,是否有相应提出意见,合同中是否按照这些意见进行修改等。

3)付款流程控制,建筑企业的付款主要为人工工资、材料款、机械租赁费用,在考评付款流程控制时,主要考察企业在支付款项时,是否经过相应审批流程,在审批流程时是否查看相应依据,如支付人工工资时,是否有工人考勤记录,是否有班组的承包合同,支付材料款时,是否有合同、收料单等;

4)工程管理流程,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对企业至关重要,一旦出现事故,不仅对企业声誉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且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往往很巨大。因此,要考察建筑企业的质量、安全控制流程是否完善,并重点考察其流程的执行记录,如安全检查记录、质量检查记录等。

1.4 学习与成长维度

如果想在内部流程、客户和财务上获得更大的成效,学习与成长构面就是促成它们的工具。从本质上说,学习与成长构面是发展平衡计分卡的基础,在无形资产与智力资本未来将主导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学习与成长构面的开展,将能为组织发展、管理与衡量智力资本提供依据与基础[2]。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学习与成长维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职称与职业资格情况,建筑企业的资质及承接工程均需要大量的建造师、工程师、安全员、质量员等各类执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上岗证等,一个企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其内部培养的各类人才非常重要,在考评时,可以以企业每年新增的执业资格证等为依据。

2)培训情况,一方面是专业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安全培训,这些都是一个企业的员工能否进步,公司的工程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

3)员工满意度,只有员工满意了,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工程质量和进度才能得到保证,因此,考评企业时,要考察其员工的满意度,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体现,同时,也可借助员工的流失率指标,侧面反应员工满意度。

2 考评实施

2.1 考评的实施

根据以上设计的考评体系,企业可实施内部自我考评,也可由企业的上级部门对其实施考评。

当企业实施自我考评时,必须摒弃一切主观与客观的因素,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观察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更健康的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当企业的上级部门对其进行考评时,必须深入剖析、挖掘各项指标的真实数据,并且将该考评结果与企业的未来战略、经营班子的职业发展、绩效奖金挂钩,若要考评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必须做到奖罚分明,激励有力。

(上接第156页)在实施考评后,可以综合分析考评过程中是否存在障碍,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结合考评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必须做到随着企业的战略改变及外界形势的改变,而实时调整考评的各项指标。

3 结束语

平衡计分卡目前在国内的企业应用并不广泛,且多数应用还停留于绩效考核,尚未跨越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本文设计的考评体系则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企业战略评价、决策之中,不再局限于绩效奖金的发放决策,还可扩展应用于企业战略发展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引导上,也可作为集团公司对下属建筑企业的评价,为下一阶段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基础。S

【参考文献】

[1]高秋利,郑韶峰.平衡计分卡在建筑企业的应用[J].建筑经济,2007

[2]于泳涨,陈依苹.平衡计分卡导入与实施:修订本[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7.

摘要:本文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一套评价体系,试图对建筑企业进行全面考评,该评价体系可用于企业自我剖析,也可用于其上级部门对其的考核。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建筑企业,评价

参考文献

[1]高秋利,郑韶峰.平衡计分卡在建筑企业的应用[J].建筑经济,2007(12).

平衡建筑论文 篇7

随着人们对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关于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越来越多。已建立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既有财务方面的, 也有运营方面的;既有定性的, 又有定量的[1]。在数量众多的指标面前, 缺乏系统、完善的指标体系, 只是把一些指标简单罗列, 缺乏层次和条理。鉴于此, 本文基于平衡记分卡, 将建筑供应链绩效指标加以提炼、归类, 建立系统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建筑供应链绩效的关键指标, 以简化绩效评价的步骤和内容, 提高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实用性。

2 建筑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平衡记分卡的应用。

平衡记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s, BSC) , 是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出发, 将企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多样的、相互联系的目标, 然后再把目标分解成由财务状况、顾客服务、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在内的多元绩效评价逻辑框架。[2]BSC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 从研究成果看, 大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有代表性的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施家芳、张媛的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扩展而来的平衡供应链记分卡[3];西安交通大学的陈钢、高杰等应用平衡记分卡思想, 构建出一套科学的、可靠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4];东南大学王健、曹杰根据平衡记分卡构建的建筑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5]。

2.2 建筑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基于平衡记分卡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针对建筑供应链的特点和战略目标, 文章构建出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了建筑供应链在敏捷性、财务状况、顾客满意度、供应链密切度、内部运营能力、学习与成长六个维度的绩效指标。

2.2.1 敏捷性。

敏捷性考核供应链的整体反应程度, 包括时间柔性、产品柔性和数量柔性三种特性。时间柔性反映了供应链在交货时间发生变更时的反应能力, 可由供应链响应时间、工期控制能力表示;产品柔性是指一定时期内引进新产品的能力, 也即新产品开发能力, 建筑供应链可由新产品开发成功率、风险控制能力等指标表示。数量柔性是指供应链可以满足业主需求数量变化的能力, 可以用供应链的获利空间指标来描述。[6]

2.2.2 财务状况。

财务指标是供应链绩效的基本指标, 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得到。具体指标可以由总资产报酬率、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工程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表示。

2.2.3 顾客满意度。

供应链的目标就是满足顾客的需要, 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从时间、产品质量、效益等方面来衡量。[7]这一维度的指标包括产品优良率、竣工准时率、返工率、项目变更处理能力、环保控制能力、业主抱怨率等。

2.2.4 内部运营能力。

内部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工程总承包能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现金流周转状况、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建设项目成本水平等。

2.2.5 学习与创新。

学习与创新是供应链取得卓越绩效的驱动因素, 是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建筑供应链的学习与创新效果可以从对各个企业的员工、组织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来考虑。具体指标包括:各节点企业员工满意度、员工受培训率、获得资格率、信息共享率、新产品开发率等。

2.2.6 供应链密切度。

供应链密切度指标可以由供应商产品合格率、供应商准时交货率、核心企业占供应商业务比重、核心企业占分包商业务比重、各节点企业间信息沟通水平等组成。

3 关键绩效指标

影响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实现的因素为关键成功因素, 能够计量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指标即为关键绩效指标 (KPI) 。正确选择KPI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提取KPI通常采用目标分解法, 即通过平衡记分卡思想设定目标, 分析完成企业使命的关键成功因素及评价这些关键因素的指标, 并不断检查审核该过程, 以促进企业完成目标。

3.1 敏捷性。

供应链敏捷性考核的目标是供应链的整体反应程度, 关键问题是整条供应链能否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变更的需要。而供应链的响应时间反映了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程度, 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敏捷性高低, 可以说供应链响应时间 (K1) 是供应链敏捷性的关键绩效指标。

3.2 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的目标是突出供应链的竞争价值, 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盈利最大化, 关键问题是能否使得供应链的价值增值。基于此考虑, 总资产报酬率 (K2) 和劳动生产率 (K3) 可以考虑作为供应链财务状况的关键绩效指标。

3.3 顾客满意度。

开发商能否按时交房, 严重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而按期交房的前提是承包商能够准时竣工, 竣工准时率体现了建筑供应链在预定的合同工期内准时竣工的情况, 反映了供应链的协作配套能力。因此竣工准时率 (K4) 可以作为顾客满意度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

3.4 内部运营能力。

该维度的关键问题是供应链内部流程增值活动的效率, 及能否更好地实现核心竞争力。针对这一目标, 比较上述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的六个指标, 可以提取工程总承包能力 (K5) 和建设项目成本水平 (K6) 作为内部运营方面的两个关键指标。

3.5 学习与成长。

该方面的目标是集成供应链内部的资源, 注重改进创新, 抓住发展机遇。关键问题在于能否通过供应链做到跨企业集成管理的整体优势, 注重供应链新的生命力, 做到不断创新, 快速发展。要做到这一点, 离不开科学的员工培训和有效的信息共享。因此, 员工受培训率 (K7) 和信息共享率 (K8) 应该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3.6 供应链密切度。

每个建筑供应链往往包括多个分包商和供货单位, 可以说每个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都严重影响供应链的密切合作和稳定性, 可以说供应商准时交货率 (K9) 是其关键绩效指标。

4 结论

本文利用平衡记分卡, 建立了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目标分解法, 从指标体系的32个指标中初步选择了绩效评价的九个关键绩效指标:供应链响应时间、总资产报酬率、劳动生产率、竣工准时率、工程总承包能力、建设项目成本水平、员工受培训率、信息共享率、供应商准时交货率, 以简化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步骤和内容, 使绩效评价更加实用和有效, 促进绩效评价在建筑供应链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洪伟民, 刘晋.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 2006, 8, 340:17-21.[1]洪伟民, 刘晋.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 2006, 8, 340:17-21.

[2]郑传峰.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10:68-70.[2]郑传峰.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10:68-70.

[3]施家芳, 张媛.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探讨[J].北方经贸, 2004, 6:88-89.[3]施家芳, 张媛.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探讨[J].北方经贸, 2004, 6:88-89.

[4]陈钢, 高杰, 供应链绩效评估在国内企业应用现状及体系研究[J].管理百科, 2007, 5:37-39.[4]陈钢, 高杰, 供应链绩效评估在国内企业应用现状及体系研究[J].管理百科, 2007, 5:37-39.

[5]王健, 曹杰.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建筑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建筑经济, 2005, 7:38-42.[5]王健, 曹杰.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建筑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建筑经济, 2005, 7:38-42.

[6]孟宪海.关键绩效指标KPI-国际最新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J].建筑经济, 2007, 2:50-52.[6]孟宪海.关键绩效指标KPI-国际最新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J].建筑经济, 2007, 2:50-52.

浅谈力的平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建筑结构,静力平衡原理,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是一种力学体系,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建筑空间所要求的环境及相关功能, 是一门起源于很早的学科, 伴随现代社会的进步, 新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新材料的问世使其进一步发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 它的基本原理是经典的。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都是源于这些基本原理的组合或发展, 虽然在设计师的蓝图上并不会直接体现出它们, 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终究会涉及到这些基本原理。把实践的经验和结构设计的理论有机的融合起来, 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静力平衡原理、2.力与变形的关系、3.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结构概念设计等。

1静力平衡原理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静力平衡方程就是由它推导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程式。在处理结构工程中的问题时, 基本都是静力问题作为其他所有问题要转化成为的目标, 所以结构工程的基本理论是根据静力平衡方程组成的。无论是要解决结构构件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还是超静定结构内力的计算, 计算方法几乎都是解出静力平衡方程组来实现的。在设计整体结构的时候, 其中的每个环节都会贯穿着静力平衡原理。解出水平力造成的倾覆力矩与建筑本身的重力产生的抗倾覆力矩之间的平衡方程, 也就计算出了高层建筑的抗倾覆;当向上的净浮力和向下的地基土摩阻力刚好平衡时, 计算出此时方程, 就得出了地下室抗浮。

其实, 结构工程中承载力表达式的实质就是静力平衡方程, 即结构抗力等同于作用效应的极限状态的方程。

2力与变形的关系

假如说, 基本上全部的理想刚体力学问题都可以通过精力平衡方程来解决, 有些结构还需要考虑变形因素时, 另一个重要的方程就派上了用场, 这就是力和变形或力和位移的关系方程。都知道虎克定律, 物体的变形和所受作用合力是正比的关系。实际上表述出了这样的重要关系, 物体变形是由受作用力造成的, 所受的外力和变形的程度是正比关系, 在相同力的情况, 变形和刚度的关系是反比, 即F=kx。

根据静力平衡以及力与变形正比的关系, 可以推导出来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在超静定结构中, 我们最终都要构建静力平衡与变形联立方程组, 无论使用力法还是位移法。

在设计结构时, 每个环节中同样始终贯穿着力与变形的关系。一些缺乏经验的工程师中, 很容易只注意到了计算结构承载力, 却没有考虑到变形的重要性, 其实我们更需要掌握力与变形的关系。例如桩端土是软弱土, 桩身的支撑只是依靠接触面的土的摩阻力, 土的剪切刚度往往不够大, 如果摩阻力大小为所需值的时候, 土已有较大的剪切变形, 就会出现相对位移较大的现象, 也就是说会有很大的基桩沉降。

力与变形关系的实质是因果关系, 变形是因为力而产生, 而主动的变形也可以造成改变结构内力。结构伸缩变形也可以是由温度变化造成的, 结构内力变化导致其产生裂缝。在一些地域夏热冬冷差别较大, 需要利用一些建筑上的专门措施来保护建筑, 避免发生温度裂缝的现象。

在设计时, 每个环节都要应用力和变形的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熟悉地掌握它, 以设计出更合理的结构。有时候在设计中, 为了达到提高结构延性的目的, 有利于作业。

3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力与加速度的因果关系是它的实质。假如说结构静力分析的基础是由静力平衡与变形协调构成, 则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我们观察FEQ=aGeq, 很容易看出牛顿第二定律F=ma和它是非常接近的。其实, FEQ=aGeq就是根据F=ma推导出来的, 其中地震影响系数a相当于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加速度a。不过, 结构地震作用振动是受迫产生的, 那么该“加速度a”就会和很多因素有关。

通过地震力和建筑自重的关系成正比, 对于建筑物的各部分所受地震力的分布完全不同于风荷载作用在建筑各部分的分布, 我们就不难理解了。这是因为前者情况中建筑自重是根本, 后者情况中迎风面积是根本。有这样一幢十五层的高楼具有完全规则的建筑立面, 并且有对称的结构平面布置, 唯一问题就是是内隔墙偏向建筑一端严重。由于布置的内隔墙一端本身重力较大, 当地震作用大时, 它就具有了较大的水平位移。质量中心和结构刚度中心能否重合或尽量接近在建筑和结构设计时是十分重要的。

4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更加强调利用整体概念来来设计结构的总体方案。由于目前的设计理念和计算理论尚有许多缺陷, 所以我们要强调概念设计。要求我们不能只有精确的计算, 更需要学习和参考先人的实践与一些定性的结构措施。概念设计在抗震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 弥补了现实中许多不能计算的结构设计问题。地震的特点是不确定性, 比如地震的性质和震级都是未知的。力学模型即便可以用来抗震验算, 发生大震时仍然不能保证结构不会损坏和倒塌。数不清的理论研究和震害分析均已证明抗震验算仅供参考, 而不是万无一失的。

5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种抽象而复杂的思维活动, 而作为它理论依据的经典力学原理却是我们上中学时期就很熟悉的了。熟悉掌握这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在学习前人实践和吸收外来先进设计思想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只有这样, 年轻而具有光明前途的工程师们才能越来越完善、创新自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曙光, 刘伟庆, 蓝宗建.框架结构消能减震的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04)

[2]慎铁刚编.建筑力学与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平衡建筑论文 篇9

1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所谓的综合平衡技术的为民用建筑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线布置时采用的施工管理技术, 涉及到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线布置中的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消火栓、消防喷淋及必要的智能控制管线等相关的管线安装。

通过将综合平衡技术的应用到民用建筑机电设备管线布置中, 能够更为有效的调整与落实机电设备安装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的各项要求, 并能够有效的将管线布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时的发现。

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原则

采用综合平衡技术对民用建筑机电设备管线布置进行优化设计, 并全面的结合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实际, 遵照业主与设计单位对民用建筑使用功能的具体要求, 首先将各个区域内管线的布置框架规划出, 并对该区域内基本管线的排列进行确定。综合平衡技术在管线布置应用时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第一, 管线平面定位原则。所谓耳朵管线平面定位原则为在进行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线布置时应先繁后简、先大后小, 先进行民用建筑重点部位的布置, 然后在次要部位的布置, 先进行主干的布置, 再进行分支的布置, 先进行风管的布置, 然后进行水管的布置, 最后进行电气设备的配管, 先进行无压管路的布置, 再进行有压管路的布置。同时各类管槽在进行具体的布置时, 应控制采用走向同向的布置方式, 对使用的构件进行统一的制作, 并充分的利用各类组合支架, 增加空间的整体使用效率。此外,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还应考虑管线的具体外心尺寸, 管线的种类、管线的保温层厚度, 支架的具体尺寸、管线的尺寸, 管线安装的施工空间, 检修通道的安置及预留管线的位置等。

第二, 管线的排列原则, 采用综合平衡技术对管线进行布置设计时, 其管线排列的原则应有利于对阀门、管道、电缆桥架、保温层及风管进行检修与安装。具体的排列要求为, 因尽量将通风管路安排在上部, 而对应的液体管路应尽量安排在下部, 保温的管道应尽量的安排在上部, 而不保温的管道应尽量安排在下部, 冷水管道应尽量排列的左侧, 而热水管道尽量排列在右侧。

第三, 管线布置交叉避让原则。采用综合平衡技术进行管线的布置时, 应尽量的防止出现管线水平交叉的情况, 当出现了交叉的情况时, 对管线的布置应进行避让, 具体的避让方式为:水管与风管出现交叉时, 水管应让位于风管, 电气管道与水管出现交叉时, 电气管道应让位于水管, 分支管道与无压的管道出现交叉时, 分支管道应当让位于无压的管道, 口径较小的管道与口径较大的管道出现交叉时, 小口径的管道应当让位于大口径的管道, 常温管道与低温管道或者高温管道出现交叉时, 常温管道应尽心让位, 对于具有特殊功能的管道在具体的安装设计时, 应进行优先的考虑, 其他的管道在一般的情况下均应当进行让位。此外, 在进行管道的安装设计时, 还应当从经济与技术的角度进行综合的考虑, 从而更好的保证管线安装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对其中技术的要求, 以其应满足管道安装施工规范、施工维修空间及施工便利的角度出发。

第四, 当采用综合平衡技术进行管线的安装时, 若在公共区域内出现了管线布置较为困难的情况, 应首先考虑整个结构梁高的空间, 采用穿梁布置的方式。

3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流程及需细化的工作

3.1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流程

将综合平衡技术应用到民用建筑机电安装中管线布置应遵循如下流程。

第一, 进行施工资料的初步收集, 这里主要包含有:管线布置施工设计资料的收集、施工图纸的收集、现有施工所需机械设备参数的收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收集等。

第二, 进行管线布置初步分析工作, 这个过程中需要配合结构施工进行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线布置预留管洞的打设。

第三, 对各个专业的具体资料进行深化分析, 这里主要包含了:电力专业、水专业、空调专业等, 在进行具体的分析时主要包含有各个专业的施工要求、施工说明及单项专业管线的走向布置的合理性布局分析。

第四, 根据第三步中各个专业提出的具体要求, 对各个专业的管线的布置进行针对性的深化, 特别是一些有较为特殊要求的管线布置, 应采用综合平衡技术的进行综合性再分析, 从而达到更为合适的状态, 使管道的布置更为顺畅, 布局更为合理, 在必要的情况下, 需将剖面图画出。

第五, 在进行各个专业管道深化设计时, 应充分的考虑日后维护的可行性, 对管道开关的位置与阀门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 确保管道的使用、维修及保养的过程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六, 应充分的考虑机电设备线路安装的标高, 从而保证最终装饰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

第七, 在进行末端设备的布置时, 应充分的考虑装饰的需求。

第八, 增强对施工现场的勘察, 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应进行实际的配合, 从而更好的提升综合平衡技术设计结果对施工的指导能力。

第九, 加强设备参数修改、设计修改通知单及业主指令等各类变更资料的收集, 及时提出修改方案, 供业主及设计单位审批, 减少返工。

3.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需细化的工作

第一,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之后, 应对建筑装饰与建筑结构进行综合的复核, 从而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对存在问题的部位进行再次的平衡与协调, 当最终的结果达到了结构体的安全要求与装饰的要求之后, 本次的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才能结束, 然后出图。

第二, 在进行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时, 对具体使用的支架技术应进行针对性的细化, 尽量采用现阶段新型的组合支架技术, 确保设计使用的组织支架能够有效的将各类支架的管线做到全面的承担, 使管线的最终管线布置综合平衡的效果得到较好的体现。

第三, 安装顺序协调方面的管线综合平衡:从施工方面考虑, 按施工顺序要求调整机电安装各专业间的管线综合平衡图, 在编制出顾及各专业要求的、较合理的管线施工图同时, 还可整理出施工排序的逻辑图, 作为施工阶段工程管理的参考和依据。

第四, 对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时出现的技术难题应进行针对性的细化,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首先对管线进行全面的梳理工作, 对同走向或者相邻的管线进行位移, 进而减少支架的数量, 对管线的安装方式、位置、尺寸等都进行严格的规定, 从而保证工程外观的美化程度。

4 结论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在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现阶段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管线布置效果, 在很多方面也较好的使用了现代民用建筑中功能较多, 所涉及的专业较多的情况。

摘要:民用建筑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中管线布置时利用综合平衡技术能够在有效的保证各大管线系统正常功能的前提下, 使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线布置更为规范合理。文中从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分析入手, 分析了综合平衡技术在民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理布置中使用的原则, 并对综合平衡技术在管线布置中的技术流程及其中所含的需要进行细化的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用建筑,机电设备,设备安装,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参考文献

[1]吉英俊.浅谈运用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解决大空间管线集中布置问题[J].建筑施工, 2014 (7) :856-857, 860.

[2]刘东, 王亚文, 张萍, 等.民用建筑能源审计最优化工作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 2013 (4) :1-5.

平衡建筑论文 篇10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线布置,施工技术

1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原则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需要依托计算机软件, 实际运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Auto CAD, 部门工程项目已经运用BIM技术,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几点设备安装设计方案, 合理规划管线布置方案。管线布置要达到综合平衡需依循以下布置原则。

1.1 管线平面定位

管线的平面定位实施过程中, 要考虑管线的大小、主次、繁简程度等, 先大后小、先繁后简、先主干后分支、先重点后次要是必须要遵循的主要原则。具体到实际施工中, 则是先布置风管、水管等, 再布置电气配管。各类管槽的走向及制作标准必须得到统一, 相同类型的管线尽可能进行集中布置, 但同时也要考虑其具体尺寸、规格、保温厚度、支架尺寸、间距规范要求及检修通道等诸多因素, 从而实现对管线进行合理平面定位。

1.2 管线排列原则

管线的排列主要考虑间距问题。排列间距除了满足规范要求外, 还要考虑后期管道、阀门及保温层、电缆桥架、风管的安装和检修工作的开展是否有足够的预留空间。施工过程中, 一般将通风管路、保温管道排列在上部;液体管路、不保温管道排列在下部;冷水管路与热水管路分别排列在左、右侧。

1.3 管线交叉避让原则

尽可能保持各类管线的平行分布, 尽量避免交叉现象的出现,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各类设备交叉布线的情况又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不合理的管线交叉堆叠不仅可能引起线路干扰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管线的交叉避让是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保障, 避让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电气让水管, 水管让风管, 分支线路让主管线路, 小让大, 低压让高压, 有压让无压, 常温让高低温, 一般管道让工艺管道, 同等情况下造价低的让造价高的等原则。从技术要求和经济要求方面, 同时满足管线综合平衡要求。具体到实际施工过程中, 则需要根据图面管线情况结合功能需求等细化平衡原则。

1.4 穿梁

公共区域管线布置过程中需考虑节约层高、减少上空管线交叉, 降低管线安装工程量等问题, 其布设难度相对较大, 需要利用结构设计梁高空间, 以实现管线的穿梁布置。

2 施工组织要求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涉及的施工单位较多, 每个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 开展管线布置工作之前, 必须首先做好施工组织安排。

2.1 项目负责人的确定

项目实施之前, 要指定理论知识体系完善与实际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其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统一协调机电管线安装工作, 以解决各专业间存在的技术矛盾与施工难度问题。

2.2 建立完善组织机构

根据专业的不同对组织机构进行分工管理, 每个各专业都要有负责人, 负责人要提供该专业涉及的管线参数、原始布局设计及规范要求等, 协调项目总负责人完成管线的平衡布置工作。

2.3 按综合平衡图纸施工

施工单位必须在拟定综合管线布置图指导下, 严格要求组织结构内的各专业人员按综合平衡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使得每个专业都符合于总体要求。

3 关键技术的施工方法

依据建筑机电安装过程中管线综合布置的作业程序, 对关键技术的施工方法进行阐述。

3.1 编制综合管线布置图

在对电气工程安装的设计图纸做出充分研究之后, 聚集各专业技术人员,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绘制出科学、合理且具可行性的管线综合布置图。主要运用机械绘图软件, 将各专业的管线设计集中于同一张图纸之中。绘图格式需要标准化, 出图严格参照标准格式, 保证图面的整体效果。综合图纸设计完成确认无误后, 可利用绘图软件的分层功能实现各专业图纸的独立出图效果, 即拆分综合管线布置图, 使得各专业管线布置清晰化、简单化, 同时又是附着于整体平衡布置而存在的。

3.2 管线密集部位的布置要点

在完成管线综合布置图的基础上, 绘制机电管线剖面布置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管线布置密集或堆叠交叉部位的技术难题, 如通道、机房、竖井等关键位置的管线布置。节取管线密集部位或堆叠交叉部位绘制剖面图, 从立体空间展布上清晰绘制管线布置图。这样一来, 通过综合布置图和剖面解析图就从平面和立面上掌握了施工要点。

3.3 管线调整定位

各系统管线布置除了依据本文前面章节所述原则进行调整定位外, 还要尽量把管线提高, 以提升建筑内部预留净高及提高建筑观感。共用电缆桥架断面设计形式应灵活、方便, 易于实施, 在不同区段过渡时, 应充分考虑土建空间特点和电缆弯曲半径要求。在平面与剖面设计图的指导下,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管线布置方案进行调整定位 (见图1) , 使得各专业管线实现统一设计, 提高了电气安装质量和效率。

总之,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要点在于将专业同时纳入管线综合布置中来, 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 结合施工单位施工技术方面的经验, 可有效实现机电安装工程中设备、管线等在空间分布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保证工程的可行性、美观性与实用性。

4 技术特点及其运用效果

管线综合平衡技术施工过程中涉及各专业的通力合作与协调, 要同时满足工程建设方、监理方及设计方的要求, 达到较好的施工效果, 主要是因为该项技术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与优势:

1) 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 能较快完成管线综合平面图的绘制及节点剖面图的绘制工作;

2) 通过对管线的定位与排列原则的遵循, 有效解决管线设备的标高和位置问题, 成功避免因交叉堆叠而易发生故障与安全事故;

3) 合理的管线排列实现了设备的良好运转, 同时为后期的维修保养工作预留出足够的施工间距, 满足管线的持久使用需求;

4) 采用综合支吊架对各专业管线进行统一支撑, 不仅可减少后期拆改工作量还可减少窝工损失, 降低人工费用等, 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既然管线综合平衡技术存在这么多优点, 那么它的应用效果如何呢?利用先进计算机设备进行综合管线布局图、机电预留预埋图、设备机房综合大样图、样板间效果图等的绘制, 实现了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有效衔接, 其实施效果良好:因为在施工前期统一将各个子系统的施工空间、施工质量、观感质量等问题纳入统一考虑, 进行了统一部署, 使得施工工期得以缩短, 避免了因管线布置不合理而引起的返工和窝工现象,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观感。

5 结束语

管线综合平衡技术依循着严格的管线平面定位原则及管线排列原则, 充分发挥了各专业技术人员在管线综合布置设计阶段的能动作用, 全面考虑管线种类、型号、规格及材料特性等, 在保证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条件下, 实现了管线的合理布置、科学排列, 提高了管线布置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正.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管线综合平衡技术要点[J].安装, 2014, 01:50-52.

[2]吉英俊.浅谈运用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解决大空间管线集中布置问题[J].建筑施工, 2014, 07:856-857+860.

[3]李贺.管线布置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领域的应用及细节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02:121.

[4]贾随喜.机电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应用[J].陕西建筑, 2008, 12:50-52.

上一篇:水通道蛋白下一篇:中国文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