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药物(精选9篇)
红霉素药物 篇1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均是第二代大环内酯抗菌药物, 三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PAE明显以及稳定性高等特点[1]。近年来, 随着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临床的广泛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 为临床安全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 将患者分为3个年龄段:≤14岁、15~59岁、>59岁。
1.2方法
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按照五级标准评定[2~4]: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以及肯定无关, 对评定为肯定、很可能以及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给药剂型、使用天数、是否联合应用等。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罗红霉素用药不良反应
2.1.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罗红霉素用药途径主要为口服, 进口药品5种, 国产药品28种, 累计用药患者4866例, 其中>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59比较, *P<0.05
2.1.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罗红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损伤、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其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患者433例 (60.7%) , 所占比例最高。药物剂型主要为分散片或胶囊, 无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情况。见表2。
2.2 克拉霉素的不良反应
2.2.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克拉霉素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注射, 进口药品5种, 国产药品29种, 累计用药患者8900例。其中15~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15~59比较, *P<0.05
2.2.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克拉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伤、皮肤损伤、肝胆损害、免疫系统、心律不齐、及其他特殊感觉功能障碍等方面。其中, 出现胃肠道反应1422例 (52.7%) , 所占比例最高。见表4。克拉霉素治疗过程中, 有20例患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难以耐受, 停止用药, 其中静脉炎、皮疹等不良反应14例, 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6例。
2.3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2.3.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克拉霉素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滴注, 进口药品3种, 国产药品57种, 累计用药患者20376例。其中15~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5。
2.3.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阿奇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肤、肝胆损害、神经系统损伤、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视力损害以及呼吸系统损伤等方面。胃肠道反应3988例 (71.0%) , 所占比例最高。见表6。给予阿奇霉素用药治疗后,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02例, 其中因胃肠道反应耐受不良而停止用药79例, 因出现皮疹而停止用药20例, 因静脉炎而停止用药治疗3例。
注:与15~59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结果表明, 临床中采用罗红霉素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其他两种抗菌药物, 且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59岁老年患者, 最为胃肠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为神经系统损伤、皮肤损伤, 分析主要是因患者自身体质原因, 与张雪琴等[5]临床研究基本相符。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人群的年龄主要为15~59岁, 其次为青少年, 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及表现为胃肠道反应, 之后为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该药特殊过敏反应并不少见, 可能是因其作为半抗原物质, 不排除存在抗原决定簇, 导致的广泛Ⅰ型变态反应相关, 小于14岁患者的不良反应稍高, 分析可能是在儿童静脉滴注用药时, 用药量过高, 儿童因机体尚未发育完善以及国内生产该药企业较多, 且同一抗生素产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滥用以及纯度不同等原因[6~8]。其研究结果与韩玲华等[9]临床研究基本相符。克拉霉素不良反应多发年龄为15~59岁, 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 分析可能是因该段年龄患者自身机体对靶器官敏感性有明显增强。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 成年人少见过敏性反应以及剥脱性皮炎, 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0]。该药不良反应类型与其他两种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基本相似, 但该药物用药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性不良反应, 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临床用药风险, 因此临床用药后尤其应该注意。且相关研究表明, 给予患者克拉霉素静脉滴注后, 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 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治疗风险。因此, 临床医师不首选静脉滴注治疗, 若必须实施静脉滴注, 应注意用药过程的监护, 防止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11]。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药物相比,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且抗菌治疗效果显著, 抗生素后反应良好, 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较少, 但临床用药治疗时不能忽视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 尤其是B型不良反应 (具有特异性反应, 主要为免疫学机制, 不能预见, 与用药计量无关, 罕见) , 因此, 在开立医嘱之前, 医师要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 按照药物说明书开立药物, 把握患者药物适应证, 合理使用药物及剂量, 从而确保药物规范、有效、安全地使用[12]。重视药物适用人群、家族以及适应证、以及重视监测联合用药以及用药后治疗情况, 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三种药物时, 要注意预防和警惕药物不良反应[13]。
综上所述, 分析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用药后, 分析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分为三种, 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性过敏反应, 因此临床用药治疗时, 更应重视药物监测。为了有效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 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药物知识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知识的掌握, 便于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对症药物实施治疗。
红霉素药物 篇2
【关键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56-02
青霉素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价值是破坏细菌细胞壁,在细菌细胞繁殖期实现杀菌的目的[1]。青霉素抗菌药物可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由于人体无细胞壁,因此青霉素抗菌药物对人体细胞基本无毒性,有效浓度下不会对人体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具有用药安全可靠的优势[2-3]。但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优势也有被临床过分夸大的问题,用药不合理问题诸多,导致耐药性增加,对临床有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通过规范化用药的方式,促进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医务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分析医院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本次研究中将规范化用药前、用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信息中心数据库中以随机方法抽取2014年度、2015年度使用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出院病例各100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将2014年度未实施规范化用药前的100例病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为52例,女性患者为48例,患者年龄在1~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1.5±2.6)岁,住院时间在5~80d范围内,平均住院时间为(21.5±2.6)d;将2015年度实施规范化用药后的100例病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为56例,女性患者为44例,患者年龄在1~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2.8±2.3)岁,住院时间在5~80d范围内,平均住院时间为(22.3±1.5)d。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常规方法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按照规范化用药方法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具体用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指征合理用药:青霉素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对特定细菌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效果,针对因革兰氏阳性菌所造成的感染疾病,应用青霉素类药物的价值非常确切。但,在临床用药时,必须根据抗菌谱选择性用药,以细菌培养以及药敏实验作为用药指导。但从预防性感染角度上来说,青霉素类药物的应用范围比较有限,指征不强,需要谨慎对待,若作为预防性用药后3~5d内未见明显效果,则需要重新考虑选择治疗方案;2)合理掌握配伍禁忌:在临床指导用药时,需要根据配伍禁忌,制定专门表格,方便用药人员熟悉与查阅配伍禁忌。同时,大致分类,青霉素类不可与酸性药物、碱性药物、胺、醇、同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维生素 C 等配伍,在感染性休克抢救时,不宜与新福林或阿拉明混合静滴;3)配置因素: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配伍使用时环境温度需要按照常温控制,溶媒的选择必须结合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酸碱值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在单纯抗感染治疗,且患者无钠盐摄入禁忌症的情况下,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建议与0.9%浓度氯化钠溶液配伍使用,若患者存在钠盐摄入禁忌症,则建议与葡萄糖溶液配伍使用。配伍后的溶液放置时间需要控制在2.0h以内,以免造成配伍溶液变质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规范化用药前、规范化用药后医院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观察指标包括:青霉素类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包括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以及三联用药在内),以及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不当情况(包括溶媒不当,用药不当,剂量不当,指征不当,计算总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研究相关数据资料录入SPSS 15.0版本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通过X2检验,统计学处理期间可信区间取值95%,检验水准取值0.05,在检验P<0.05情况下认为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规范化用药前后联合用药情况对比
规范化用药后,青霉素类药物联用(包括二联、三联在内)构成比较规范化用药前明显下降,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1所示。
表1:规范化用药前后青霉素类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对比表
组别例数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规范化用药前10042(42.00)25(25.00)23(23.00)规范化用药后10073(73.00)18(18.00)9(9.00)2.2 规范化用药前后使用不当情况对比
规范化用药后,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不当事件发生率较规范化用药前明显下降,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2所示。
表2:规范化用药前后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不当情况对比表
组别例数溶媒不当用药不当剂量不当指征不当发生率规范化用药前100369523(23.00)规范化用药后10002215(5.00)3 讨论
抗菌药物在临床用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青霉素类药物作为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的抗生素用药之一,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医院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上还存在过于依赖的问题,导致用药期间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滥用问题严重。
本次研究中,为了改变当前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上存在的问题,遵循规范化用药原则进行改进,解决在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用药指征,用药剂量等多个方面的完善。本次研究中数据显示:通过规范化用药措施的实施,青霉素类用药中的联合用药问题以及药物使用不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促进临床用药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在医院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当中,通过规范化用药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控制联合用药过多以及用药不当的问题,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冯维勇.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10):1280-1282.
[2] 黄巧玉.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8):1757-1758.
红霉素药物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行抗生素治疗的患者214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7例, 其中男性63例, 女性44例;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 (39.6±11.4) 岁。观察组107例, 其中男性65例, 女性42例;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 (40.2±13.5)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 150 mg/次, 2次/d, 疗程2周。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肠溶片治疗, 250 mg/次, 2次/d, 疗程2周。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皮肤性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损伤、肝胆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内皮系统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讨论
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可用于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治疗[3,4], 其作用机制如下:罗红霉素可透过细菌细胞膜, 在接近供体 (P位) 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 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 (t-RNA) 结合至P位, 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 (A"位) 至P位的转移, 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罗红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 (ALT及AST升高) 、外周血细胞下降等。
阿奇霉素为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6], 属于氮杂内酯类抗生素,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 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但不会影响核酸的合成。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 皮疹、瘙痒、厌食、阴道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也较为常见。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性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损伤、肝胆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内皮系统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其中胃肠道反应居多。
摘要:目的:探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收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214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 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 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罗红霉素。
关键词: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海鸥.某院近十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14, 11 (2) :158-162.
[2]王迎春, 周学琴, 刘玉琴.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1) :73-75.
[3]张雪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北方药学, 2014, 11 (7) :108-109.
[4]裴卫瓶.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2) :235-236.
[5]汤迎军, 张咏梅, 周虔, 等.71例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患儿相关因素的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14, 11 (5) :453-454.
红霉素药物 篇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 王茂义
前不久,一则“阿奇霉素会引发心脏病”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称,目前常用到的抗生素阿奇霉素有引发心脏病的风险,有可能引发心脏电活动异常变化,或导致潜在致命的心律不齐。某些特定疾病如血钾水平过低等的患者,以及正在服用异常心律治疗药物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出现上述风险的几率尤其高。
针对阿奇霉素这一事件,人们应理性看待,既要引起重视,也无需过度恐慌。
阿奇霉素主要用于抗感染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使用比较普遍,是临床应用成熟的品种。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中消化道反应占大多数,主要症状包括腹泻(稀便)、上腹部不适(痛或痉挛)、恶心、呕吐,偶见腹胀。此外,还有耳和迷路异常、肝毒性反应、皮疹和瘙痒、血象影响等。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关键是如何合理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并在适当的范围合理使用药物。患病的危害和药物的副作用相比,首先要由医生来权衡孰重孰轻,这里有合理用药三建议:
首先,抗菌药物要合理运用。现在公众对抗菌药的使用存在很多误区,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于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很多人感冒了(大多数感冒由病毒引起),就自己随意服用阿奇霉素,这是错误的。患者应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即便要使用抗菌药,剂量和疗程也需按照医嘱执行。
其次,应遵守一个用药原则。即能口服的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意思是指用药时要首选口服制剂,其次是肌肉注射,最后才选择静脉注射。
最后,对于有心脏病风险的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时,需要由医生做好权衡和评估。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换成其他药物。
当心六类药物影响驾驶安全
服用感冒药,不慎开车撞上路人
张先生驾车行驶至南昌市马家池附近时,感觉头很晕,手脚不听使唤。于是他降低了车速,但一个恍惚,车子突然撞到了一位正在路边行走的老太太。张先生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连忙下车询问老太太情况,并赶紧将老太太送至昌大一附医院做全身检查,所幸老太太身体无恙。
在询问医生相关情况后,张先生才明白了其中因由:原来因为天气突然转凉,有些感冒的张先生早上出门时吃了一些感冒药,结果因为药物作用,导致身体不受控制。
六类药物会影响驾驶
南昌市第一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慧明告诉笔者,例如泰诺、扑尔敏等多数感冒药和抗过敏类药,很多人服用过后会出现昏昏沉沉、嗜睡等症状。而服药后出现反应迟钝、头晕、嗜睡等情况均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这种反应会出现在部分人的身上。
除了感冒药以外,很多止痛药也会影响人的神经,使人在开车时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另有一些重要的酊剂药物中含有酒精,服用后会出现如同酗酒一样的情形。
此外,一部分抗肿瘤药物还会出现刺激神经中枢的现象,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无法正常驾驶汽车。还有一部分特殊的药物,在服用过后会让患者出现兴奋的症状,导致反应过激,开车也容易出危险。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和药剂科专家临床经验,有6大类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它们分别是:抗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抗心绞痛类药。”张慧明介绍说,喝酒会麻痹神经,影响人的正常行为,所以国家明确规定“酒驾”行为属违法行为。但是,在服用某些药物后也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相对“酒驾”而言,某些药物对人的影响可能更严重。
服药后如何正确驾驶
张慧明告诉笔者,市民在上车前4小时尽量不要服药,或是服药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对易产生嗜睡的药,服用最佳时间为睡前半小时,这样既减少对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又能促进睡眠;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上车前要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此外,市民在药店买药或医院开药时,要告诉医生自己需要驾车,请医生开处方时尽量避开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必须驾车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所服药品说明书,了解所含成分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可更换同类药品。
她还提醒市民,在持续用药停药后,为防止药物反应,也不应立即开车上路,应休息8个小时以上再驾驶。
红霉素药物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RAPA纳米粒的制备与药物的配制
由天津大学材料工程研究学院将RAPA和聚乳酸/胆固醇改性壳聚糖 (PLA/Cs-Chol) 混合, 制成RAPA纳米粒, PLA和Cs-Chol的重量比为1:5, 颗径平均为300纳米, 以灭菌注射用水配置成0.5%RAPA纳米粒滴眼液。
1.2 动物分组与滴眼
体重2~3kg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 查无眼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20只, 分别给药后15、30、60、360、720min取材进行观察。用微量取样器给药:对照组每眼结膜囊内单次滴0.5%RAPA滴眼液50μL;实验组每眼结膜囊内单次滴0.5%RAPA纳米粒滴眼液50μL。
1.3 组织样品收集
滴眼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用带27号针头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房水, 精密吸取100μL。将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消毒空气处死, 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眼球后, 取角膜, 滤纸吸干并称重。所有样品以液氮速冻后储存于-80℃低温冰箱备用。药物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
1.4 样品处理方法
取房水100μL加6%高氯酸甲醇溶液100μL混匀, 4000r/min, 离心15min, 取上清液4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代入回归曲线, 求得所测试样品浓度。角膜的处理:将角膜剪碎加重蒸水750μL, 用组织捣碎机粉碎角膜样品, 加等体积6%高氯酸甲醇溶液混匀, 以下过程同房水的处理。上清液用0.45μm的滤膜过滤, 取40μL注入色谱仪中, 求得样品的量后除以角膜质量即得角膜中药物浓度。
1.5 药物分析方法
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为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Supelcosil LG-18DB柱 (4.6mm×250mm, 5μm) ;柱温50℃。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6nm, 进样体积为20μL, 峰面积与浓度作线性回归, 对照品房水溶液配制标准曲线的浓度系列为2、10、20、30和40ng/mL。
1.6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 用t检验比较两种滴眼液滴眼后房水及角膜中RAPA浓度之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RAPA在兔眼房水中的浓度变化
单次给0.5%RAPA滴眼液及其纳米粒滴眼液后, 测量不同时间点对照组与实验组房水中RAPA浓度, 并对房水中RAPA浓度作t检验 (表1) 。结果表明:15~720min时, 两组房水RAP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30~720min各时间点房水中的药物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RAPA在兔眼角膜中的浓度变化
单次给0.5%RAPA滴眼液及其纳米粒滴眼液后, 测量不同时间点对照组与实验组角膜中RAPA浓度, 并对角膜中RAPA浓度作t检验 (表1) 。结果表明:15~720min时, 两组角膜中RAP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30~720min各时间点角膜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眼病的药物治疗一直是困扰广大眼科医生难题, 全身用药由于“血-眼屏障”的影响, 难以在眼部达到有效治疗作用, 且药物在体内蓄积会引起毒副作用, 治疗成本高, 而局部用药是眼病治疗的主要途径。常规眼部给药剂型由于角膜屏障和泪液稀释难以在眼内达到理想的药物浓度。新的药物控释剂型的出现克服了常规全身和局部用药方式的不足, 且能在眼内达到较理想且稳定的药物浓度, 为难治性眼病 (尤其是慢性眼病) 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药物控释系统能够将药物在特定时间内恒速释放作用于靶器官, 并维持有效药物浓度。Chawla[2]等人发现载抗肿瘤药纳米粒缓释剂能延长药物作用肿瘤时间, 减缓肿瘤生长速度, 同单纯用药相比显著延长了肿瘤动物模型的存活时间。1970年Yolles等率先将PLA用作药物长效释放剂载体[3]。壳聚糖 (Cs) 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多糖类天然高分子, 具有生物相容、可降解及黏膜黏滞等特性, 已被用作多种医用品[4]。而经过胆固醇改性壳聚糖 (Cs-Chol) 作表面修饰材料, 同时具有乳化和表面修饰作用, 用做表面活性剂同PLA载药粒连接, 可使载药粒更好的与黏膜结合, 通过载药粒中药物持续向外释放, 达到了向眼部持续给药、延长药效的作用, 具有方便, 无需手术的特点。实验中0.5% RAPA纳米粒滴眼液组和RAPA一般滴眼液组前房内不同时间房水RAPA浓度比较发现:实验组前房RAPA浓度在治疗期间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 , 30、60、360, 720min 实验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提示RAPA 纳米粒滴眼液能向眼部有效、持续平稳给药。
WRIGHT等发现, RAPA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50%的药物浓度为0.3μg/L[5], 因此眼部RAPA须达到一定药物浓度才能抑制眼部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姜伟等[6]发现应用0.5%RAPA纳米粒滴眼液能显著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时间。高华等[7]等发现, 当兔眼房水中RAPA药物浓度> (1.101±0.255) μg/L时, 能有效抑制兔眼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角膜新生血管生成。 我们单次局部用0.5%RAPA纳米粒滴眼液50μL滴眼后, 兔眼房水及角膜中RAPA浓度在15~720min内均远高于此水平, 房水中RAPA浓度在720min时为10μg/L左右, 是有效治疗浓度的10倍左右。在15~720min, RAPA纳米粒滴眼液组角膜和房水中RAPA浓度明显高于一般滴眼液组。同RAPA一般滴眼液相比 RAPA纳米粒滴眼液能够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浓度, 而且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而平稳的药物水平, 降低给药次数, 从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De Rojas Silva MV, Rodriguez Ares MT, Sanchez Salorio M, et al.Efficancy of subconjunctival cyclosporine containing microsperes onkeratoplaty rejection in the rabbit[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1999, 237:840-847
[2]Chawla JS, Amiji MM.Biodegradable poly (caprolactone) nanoparti-cles for tumor-targeted delivery of tamoxifen[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02, 249:127-138
[3]Yolles S, Eldridge JE, Woodland JHR.Sustained delivery of drugsfrom polymer/drug mixtures[J].Polymer News, 1970, 1 (4) :9-12
[4]Petri FA, Kennedy JF.Application of Chitin and Chitosan[J].Car-bohydrate Polymers, 1998, 34 (4) :414-417
[5]Wright D, Deol H, Tuch B.A comparis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pigand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to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dts of trational and newer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J].Transpl Immunol, 1999, 7:141-147
[6]姜伟, 孙慧敏, 李筱荣, 等.雷帕霉素纳米粒滴眼液联合环孢霉素A缓释膜治疗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09, 45 (6) :550-556
红霉素药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患者60例, 均为轻度变态反应。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16~65岁;其中过敏性休克2例 (3.3%) , 药物热3例 (5.0%) , 皮肤丘疹30例 (50.0%) , 皮肤红斑风团15例 (25.0%) , 红斑丘疹加口腔黏膜糜烂10例 (16.7%) 。头孢类过敏史6例 (10.0%) ,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2例 (3.3%) 。用药前均未做皮肤过敏试验。60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18例 (30%) ;肠炎10例 (16.7%) ;急性支气管炎4例 (6.7%) , 支气管哮喘2例 (3.3%) ;慢性支气管炎6例 (10%) ;扁桃体炎10例 (16.7%) , 泌尿系感染6例 (10%) ;皮肤外用感染4例 (6.6%) 。60例变态反应患者分别服用的药物为:氨苄西林胶囊18例 (30.0%) ;羟胺苄青霉素胶囊10例 (16.7%) ;青霉素2例 (3.3%) 及阿莫西林胶囊30例 (50.0%) 。
1.2 治疗
红斑丘疹、荨麻疹是最为常见的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后发生的变态反应。轻度反应者, 经停药数天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反应较严重者, 可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如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需立即抢救, 患者取平卧位, 将其足部抬高, 给予0.1%肾上腺素液0.5ml缓慢静推或肌内注射, 推注5min后如未显效, 重复推注1次静注时将肾上腺素液加入10ml生理盐水。同时对症治疗。
2 结果
60例患者均治愈,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临床上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变态反应的几率低于注射青霉素变态反应发生率[2]。头昏、头痛、胃肠不适及药疹是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报道口服青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2.5%, 无过敏性休克发生。无论使用何种给药途径, 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 且应先进行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青霉素的变态反应与患者对青霉素成分及其分解产物、所含杂质敏感与否有较大关联, 变态反应与药物剂量大小并无明显相关性。且既往不对青霉素过敏的人群在特定情况下依然可能发生青霉素变态反应, 故在应用青霉素前均需仔细询问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内试验[3]。细菌对其产生广泛而迅速的耐药性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最大危害。相关报道统计, 现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高达30%~50%, 耐药率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4]。细菌耐药性的不断产生和增加可破坏体内微生态环境, 诱发菌群失调, 导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滥用抗生素还会引发药源性疾病, 如药物性营养不良或肝肾损害等。抗生素选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可造成较大影响。广大患者多为无指征使用抗生素, 任意选用广谱抗生素, 联合应用新品种、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或选用价格高昂抗生素。而实际上抗生素对抗病毒和退热并无效果, 但多数医师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者惯用大量抗生素, 致使患者逐渐认为口服抗生素是治疗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方法, 导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 且导致抗生素的开发速度不及细菌耐药性增长速度。因此医师应根据临床诊断、药物的抗菌谱及致病菌种来选择对应的抗生素, 同时还应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抗生素吸收状况、排泄特点、不良反应及体内分布等因素进行选择。通常在无明确的细菌学感染证据情况下, 无需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临床上应用青霉素注射剂控制急性症状后, 改用口服制剂进行维持治疗 (即序贯疗法) 。另外一种方法为在急性期治疗中, 对于每天用药2次患者, 可进行1次肌内注射, 另一次改为口服制剂, 可有效控制血药浓度, 口服青霉素后观察0.5~1h, 如未发生任何异常现象, 遵医嘱方可离开医院。离院后再遵医嘱酌情服用青霉素, 可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如用药过程中有不良反应发生, 需立即停药, 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 采取有效积极的措施。同时建议广大青霉素生产厂家应在药品包装及说明书上做好如下标记:应用该药物前应进行做青霉素钠皮内敏感试验,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参考文献
[1] 张建设, 范瑞华.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1例[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1) :1062.
[2] 黄甦.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及对策[J].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 28 (6) :649-650.
[3] 孙娟.青霉素过敏者的脱敏处理[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 (9A) :701-702.
红霉素药物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肝癌细胞系HepG2, 购于上海细胞库。顺铂为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30701;阿霉素为Actavis Italy S.p.A公司生产, 批号:2QLO051, 使用时用培养液配置并稀释[6,7,8]。
1.2 细胞培养
HepG2细胞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 (美国GIBCO公司) 培养, 当细胞生长至80%~90%时, 将细胞进行1∶2传代。
1.3 方法
1.3.1 药物效应检测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 经胰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于无菌的96孔板中, 使每孔细胞密度为5×103个, 将孔板放于37℃恒温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实验设药物处理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联合用药方案为:依据临床化疗方案给药比例及两种药物IC50值设置药物配比, 分别为1∶1、1∶5、1∶10、1∶15、1∶20、1∶30。采用MTT法分别测定顺铂和阿霉素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1.3.2 结果判定方法
依据中效原理方程式fa/fu= (D/Dm) m (fa:效应, fu=1-fa, D:剂量, Dm:中效剂量) , 计算药物合用对HepG2细胞的敏感性及药物各效应的联合指数CI[4,5,6,7,8,9]。fa即抑制率, 计算公式:抑制率 (fa) = (对照组吸光值-实验组吸光值) /对照组吸光值×100%。
m值越大, 说明联合药物组的敏感性越高。CI=D1/DX1+D2/DX2+αD1D2/DX1DX2, D1、D2为药物合用产生效应的各自浓度, DX1DX2为药物单用时达到相同效应的浓度;两种药物作用机制相同α=1, 两药作用机制不同α=0, 顺铂和阿霉素作用机制不同, 故α=0。CI<1, 药物的相互作用为协同作用;CI=1, 药物的相互作用为相加作用;CI>1, 药物的相互作用为拮抗作用。
1.4 统计分析
每份样本平行测定3孔, 每个药物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顺铂、阿霉素单独应用对HepG2细胞效应
随药物浓度的梯度增加, 药物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也随之增加。采用SPSS17.0软件对logD、logfa/fu作直线回归分析, 计算两种药物单独应用的中效浓度Dm。结果见表1。
2.2 顺铂和阿霉素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效应
根据中效原理方程式fa/fu= (D/Dm) m, 采用SPSS17.0软件对logD、logfa/fu作直线回归分析, 计算两种药物各配比合用时中效浓度Dm、对HepG2细胞敏感性 (m值) 及联合指数CI, 并绘制指数-效应曲线。结果见表2、图1。
根据直线回归方程中斜率m值的大小, 可判断出各配比组顺铂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HepG2细胞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为3>4>5>6>2>1。由图1可知, 顺铂和阿霉素配比为1∶1、1∶5时, 两种药物联合指数随剂量增大而增大, 但1∶5配比两药合用产生协同作用的剂量范围较大;顺铂和阿霉素配比为1∶10、1∶15、1∶20、1∶30时, 两种药物联合指数随剂量增大而减小, 且1∶15、1∶20、1∶30组产生协同作用的剂量范围均较大。由于三组协同作用差异较小, 综合考虑联合药物敏感性, 顺铂和阿霉素联合应用的最佳配比为1∶15, 其协同作用、敏感性均最强。
3 讨论
人类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预后极差, 为我国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目前, 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患者, 可给予化疗药物治疗[9]。顺铂和阿霉素是治疗肝癌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 临床常联合给药。顺铂是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阿霉素属蒽环类化合物, 两药合用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均可产生协同作用, 比药物单独化疗有更好的效果, 但临床联合化疗时, 药物的配比并不固定[10]。
中效原理即Cbou-Talalay联合指数法, 是目前国内外评价药物相互作用公认的方法, 主要采用联合指数 (CI) 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 判断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 可定量反映药物协同效应的剂量范围。联合药物敏感性即联合应用药物对细胞的敏感程度, 可反映不同配比药物对癌细胞的敏感性。
本实验根据顺铂、阿霉素的临床用药剂量, 并参考两种药物对HepG2细胞抑制率的IC50, 选择1∶1、1∶5、1∶10、1∶15、1∶20、1∶30进行联合应用。当两种药物以小差别比例 (1∶1、1∶5) 配伍时, 小剂量联合应用呈现拮抗作用, 大剂量联合应用呈现协同作用;而两药以大差别比例 (1∶10、1∶15、1∶20、1∶30) 配伍时, 联合作用结果相反。实验结果显示, 两个指标分别筛选出的最优配比不一致, 故本实验在药物相互作用为协同效应的前提下, 比较各比例配伍组的联合药物敏感性, 优选顺铂和阿霉素联合应用的最佳配比。因而, 联合用药时可选择最佳配伍比例达到最高效应时的最小剂量进行, 尽可能增加两药的协同作用。
注:CI<1, 协同作用;CI=1, 相加作用;CI>1, 拮抗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清, 罗永胜, 王伟, 等.凋亡素联合阿霉素与顺铂对肝细胞癌的凋亡作用研究[J].广东医学, 2009, 30 (7) :1035-1037.
[2]钟雪云, 陈运贤, 孙晓东.肝癌经肝动脉的顺铂局部化疗效果评价[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 16 (3) :199-202.
[3]SE PARK, YUNA LEE, SANG HAN, et al.Systemic chemotherapy with doxorubicin, cisplatin and capecitabine for metasta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BMC Cancer, 2006, 6 (3) :11-19.
[4]TING-CHAO CHOU.Drug combination studies and their synergy quantification using the Chou-Talalay method[J].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2010, 70 (2) :440-446.
[5]LIANG MA, MANISH KOHLI, ANDREW SMITH.Nanoparticles for combination drug therapy[J].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7 (11) :9518-9525.
[6]JOSEPH MELETIADIS, THEODOULI STERGIOPOULOU, ELIZABETH MO'SHAUGHNESSY, et al.Concentration-dependent synergy and antagonism within a triple antifungal drug combination against aspergillus species:analysis by a new response surface model[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7, 51 (6) :2053-2064.
[7]XIAO YAN TANG, YOU QING ZHU, WEN-HUI TAO, et al.Synergistic effect of triptolide combined with 5-fluorouracil on colon carcinoma[J].Postgrad Med J, 2007, 83 (879) :338-343.
[8]王润莲.阿霉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3) :572-573.
[9]PERZ JF, ARMSTRONG GL, FARRINGTON LA, et al.The contributions of hepatitis B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s to cirrhosis and primary liver cancer worldwide[J].J Hepatol, 2006, 45 (4) :529-538.
红霉素药物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男46例, 女34例;年龄18~76岁, 平均 (46.9±16.3) 岁。患者均因发热、咳嗽而就诊, 其中有中等热的患者45例, 高热的患者35例;患者经胸部X线检查:其肺炎以及肺纹理多、粗, 并对患者进行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检测发现其MP-Ig M抗体阳性。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0.25~0.50g, 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1次/d, 静脉滴注5d停2d为1疗程;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孢类药物头孢替唑治疗, 2~4g/d, 分两次溶于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7d为1个疗程。两组中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3个疗程, 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估
痊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且在胸部X线片检查中阴影完全吸收, 患者用药3d内体温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有所减轻, 且患者在胸部X线片中显示阴影好转, 患者用药后5d内体温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并无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症状, 患者的体温用药后5d内没有降至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痊愈17例, 显效18例, 无效5例, 治愈率87.5%;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 显效13例, 无效15例, 治愈率62.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咳嗽、肺部湿啰音以及退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3 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对支原体肺炎患者治疗多采用传统单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方法, 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欠佳, 不能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因此可以采用阿奇霉素联用头孢类药物的方式治疗支原体肺炎, 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效果[2]。
头孢类药物结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 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有非常重要的疗效, 可以降低临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降低患者并发感染率, 提高临床中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支原体肺炎无细胞壁, 因此对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 这些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对作用在细胞壁阻碍的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类抗生素不敏感, 在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中, 单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疗效远不如联合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 且可以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3]。头孢西丁钠属头孢类药物[4], 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阿奇霉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 阿奇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耐酸性好, 且在患者口服3d后还有效, 使用阿奇霉素的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具有很好的组织渗透性, 对消除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体征具有明显疗效。阿奇霉素联用头孢类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5], 可以降低使用其他抗生素药物产生的肝毒性, 降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的局部刺激性, 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还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疗效显著。
在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中, 医护人员还应该注重护理质量, 告知患者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 并给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针对静脉滴注中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给出具体的预防及解决措施, 从根本上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这些都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 试验组患者咳嗽、肺部湿啰音以及退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
综上可知, 在对支原体肺炎患者治疗中, 对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用头孢类药物的方式治疗, 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 还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降低感染并发症危险,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6—7月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分析, 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类药物头孢替唑治疗,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中痊愈17例, 显效18例, 无效5例, 治愈率87.5%;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 显效13例, 无效15例, 治愈率62.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咳嗽、肺部湿啰音以及退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中, 应用阿奇霉素联用头孢类药物治疗, 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单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远不如联合用药治疗, 故此阿奇霉素联用头孢类药物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肺炎, 支原体,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类,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朱燕萍.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17) :2104-2105.
[2] 覃冠德, 邓亚菊, 何劭君, 等.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4) :3493-3494.
[3] 易林高, 上官宗校.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使用抗菌药分析[J].中国药师, 2011 (12) :56-57.
[4] 柳强.乳糖酸阿奇霉素与盐酸安妥沙星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1) :104-105.
[5] 周金虎, 刘婉玲.62例支原体肺炎并发脑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5) :136-137.
红霉素药物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科2 0 0 8 年2月~2009年9月期间的住院患者。患者均有患肢局部红肿、疼痛, 出现窦道, 反复流脓, 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升高, 经X线片, 可见骨膜和骨皮质增厚, 骨密度增加, 形成骨包壳或死骨, 诊断为慢性骨髓炎。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感染8例, 大肠埃希菌感染1例, 粪肠球菌感染1例, 棒状杆菌感染1例, 药敏试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本组男9例, 女2例, 年龄27~62岁, 平均47岁。病程10天~12个月。均有创伤史, 其中发病部位:股骨2例, 胫骨6例, 跟骨1例, 腓骨1例, 跖骨1例;左侧5例, 右侧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病灶清除骨髓炎患者根据X线片或CT、MRI提供的病灶部位提示的病变范围进行病灶清除, 术中取出内固定物, 彻底清除病灶内的坏死骨及异物, 切除瘘管及溃疡面硬化灶至健康组织, 于病灶深部取材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中以聚维酮磺 (碘伏) 、过氧化氢 (双氧水) 冲洗术腔, 无菌敷料拭干, 清创至创面有新鲜渗血。
然后取硫酸钙人工骨 (美国Wright公司产品, 商品名:Osteoset) 各1~5cc (视病灶范围大小而定, 硫酸钙人工骨用量5cc 10例, 1.5cc用量1例) , 按每5cc硫酸钙人工骨, 1g万古霉素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商品名来可信, 生产批号:091012) 的比例混合调匀, 利用专用的模具制成颗粒状, 填入病灶附近的骨腔, 对局部软组织缺损者, 采用转移或游离皮瓣覆盖闭合创面。其中:股前外侧游离皮瓣1例, 邻近筋膜蒂皮瓣1例, 腓肠肌外侧头肌瓣1例,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1例,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 缝匠肌肌瓣1例,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肌皮瓣1例;病灶附近放置引流管引流。予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测定组织液中万古霉素浓度。
HPLC采用美国A gilent 1100型HPLC仪, 配置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条件采用填充Krom asil C18填料 (5L m) 的不锈钢柱 (250mm×416mm) 测定方法:HPLC法取标准品或供试品约20mg, 精密称定, 置10ml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进样分析。
1.2.2 术后观察指标 (1) 引流液的万古霉素浓度:术后1~14天, 每天提取引流管中的引流液4ml, 予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测定组织液中万古霉素浓度; (2) 日均释药量和释药百分率:术后1~14天, 记录每天引流管中的引流液的体积, 将万古霉素浓度乘以引流液的体积计算出载抗生素人工骨每日释药量, 再用累积释药量除以人工骨中抗生素的含量计算出释药百分率; (3) 微生物检查:术前, 术中予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术后1天, 一周和两周以及拔管后创面渗出均做一次细菌培养。若引流管中的引流液≤3ml, 引流液中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 血常规, 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连续三次正常, 则拔除引流管; (4) 载万古霉素人工骨缓释时间和吸收时间:记录引流管放置时间, 并记录每日释药量可以维持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 何时达到峰值, 稳定缓释时间多久, 何时药物浓度下降; (5) 根据术中所见, 记录硫酸钙人工骨放置的位置。并且术后2天, 一周和两周以及拔管前均做一次X检查, 记录临床上X显示人体内各部位人工骨完全吸收消失时间。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F检验处理实验数据。
2 结果
引流液中万古霉素浓度平均177.84μg/ml, 最高高达705.64μg/ml, 最低15μg/ml。其中1例患者硫酸钙人工骨用量为1.5cc, 93.20μg/ml, 最高127.36μg/ml, 最低35.42μg/ml。于术后6~12天, 平均7天会出现一药物浓度高峰。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每日释放万古霉素平均3342μg, 最高高达71975μg, 最低30μg。术后初期万古霉素释药量较高, 逐步下降;术后4~12天, 平均7.73天再上升, 出现释放万古霉素高峰。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每日释药百分率0.39%.术后11~17天内累积释药百分率最高达14.9%, 平均4%。
血药浓度:血液中万古霉素的浓度平均12.6μg, 最高22.78μg, 最低4.94μg。9例患者中8例术后肝肾功能均正常, 有1例患者术后8天谷丙转氨酶164U/L, 但术前谷丙转氨酶58 U/L》50 U/L, 因为患者当时车祸, 考虑创伤应急反应可能, 术后11天后谷丙转氨酶降至42U/L。
微生物检查:术中创面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感染8例, 大肠埃希菌感染1例, 粪肠球菌感染1例, 棒状杆菌感染1例。术后3天, 一周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 拔管后将引流管再做细菌培养结果, 也无细菌生长。血常规, 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术后平均11天正常, 最短术后4天正常, 最长术后20天正常。引流管引流平均每日17.44ml, 最多208ml, 最少1ml;术后平均11天引流液3ml, 最短术后4天, 最长术后17天。若引流液中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 血常规, 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连续两次正常, 引流管中的引流液3ml, 则拔除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平均12.6天, 最短术后11天拔管, 最长术后20天拔管。
硫酸钙人工骨单纯放置骨腔内1例, 皮瓣或肌肉软组织周围2例, 同时放置在骨腔内和皮瓣下8例;根据术后X检查:硫酸钙人工骨在骨腔内减少术后17~30天, 平均20天;人工骨影皮瓣或肌肉软组织周围减少术后10~20天, 平均13天。人工骨影在骨腔内消失34~60, 平均51天。人工骨影在皮瓣或肌肉软组织周围消失术后11~34天, 平均18天。
3 讨论
骨髓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糖蛋白复合物, 易使细菌粘附于死骨上, 并形成生物膜, 使细菌潜伏在死骨内。实验证实要杀灭潜伏在生物膜内细菌, 局部抗生素浓度必须高于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许多倍, 显然全身应用抗生素难以达到这样的治疗要求。为了弥补全身统用药的不足, 各国学者对局部给药的进行了多年研究。
目前研究较多的就是硫酸钙载体, 它是一种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生物陶瓷。它的生物相容性经过ISO, USP和ASTM标准检测, 细胞毒性、敏感性、遗传毒性、植入试验、系统毒性、皮内反应均通过[3~5]。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生物学和组织学观察均表明医用硫酸钙的生物相容性好, 正常生理过程不受影响[6,7]。由于医用硫酸钙半水化合物晶体, 与水结合后能够变成固体植入物。水容性抗生素能够和它结合在一起, 因此硫酸钙可以作为一种抗生素载体[8]。适合临床应用的载药药物是万古霉素, 实验表明万古霉素属快效杀菌剂, 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具有极佳的抗菌效果, 许多学者在治疗骨髓炎的研究时, 常把万古霉素作为首选药物。
在本人体内临床研究中,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作为药物缓释系统具有四大特点。
(1) 局部组织浓度高, 全身浓度低:载万古霉素硫酸钙释放的万古霉素局部平均浓度177.84μg/ml, 而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2μg/ml, 是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的89倍;最高高达705.64μg/ml, 是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的352倍;其高浓度的万古霉素足以抑制细菌生长;并且患者局部创面的细菌培养结果也证实, 术前有细菌感染, 而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后, 连续3次其病灶引流液的细菌培养阴性, 强有力地证明了载万古霉素硫酸钙释放的高浓度万古霉素不但可以抑制细菌生长, 更可以杀死细菌。从全身角度讲, 术前患者高血沉, 超敏C反应蛋白, 而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术后11天, 血沉, 超敏C反应蛋白, 均已正常, 创面也没有红肿热痛, 这就证实了患者不但骨髓炎病灶局部炎症得到了控制, 全身炎症也得到了控制。
(2) 全身浓度低, 安全性高:万古霉素属虽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极佳的抗菌效果, 但是它有肝肾毒性;由于骨髓炎常规应用抗生素6~8周[9], 长时间应用万古霉素, 不少患者出现肝肾损伤;这就使治疗进入两难境地, 是暂停应用万古霉素, 保护肝肾功能, 还是继续应用万古霉素;而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就避免了这个尴尬局面;研究证明载万古霉素硫酸钙虽然局部释放的高浓度万古霉素, 但是组织吸收入全身少, 其血药浓度平均12.6μg/ml, 最高22.78μg/ml, 最低4.94μg/ml。万古霉素安全的血药浓度范围5~40μg/ml之内, 所以其最高血药浓度也在安全浓度之内。而且患者的ALT, BUN, 在正常范围之内, 故其安全性高于静脉滴注万古霉素;从经济角度上讲, 万古霉素连续应用6-8周, 要84g~112g, 而局部万古霉素只需0.5~1g, 大大降低了药费。
(3) 人工骨缓慢释放万古霉素, 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从万古霉素日均释药量图整体来看,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植入术后初期释放万古霉素药物量较大, 术后第一天最高高达71975μg;马上就已达到高峰, 随后进入稳定缓释过程;于术后一周左右日均释药量出现一个高峰, 然后又进入日均释药量递减缓释过程;第二个日均释药量高峰可能与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崩解有关, 由于硫酸钙长期浸泡在组织液中, 于术后一周左右会突然裂解, 由起初的一整块硫酸钙, 突然分裂成数块小块, 蕴藏于硫酸钙内部微孔结构的万古霉素短时间内大量释放, 故出现药物突释现象。然后随着载万古霉素硫酸钙的吸收, 日均释药量逐渐减少。
而从万古霉素浓度缓释量图来看, 虽然术后初期释放万古霉素总量较高, 但释药浓度各有高低, 从27μg/ml到347μg/ml不等;这可能与术后患者病灶内出血有关, 大量的肌肉软组织以及骨髓腔内的出血冲淡了万古霉素药物浓度。随后术后一周左右日均万古霉素浓度也会出现一个高峰, 这跟上述的硫酸钙人工骨药物突释现象有关。然后万古霉素浓度维持较低浓度缓释, 但是没有大幅下降;这是因为, 虽然日均释药量逐渐减少, 但肌肉软组织以及骨髓腔内的出血也减少, 故硫酸钙人工骨药物仍然能够释放较稳定的药物浓度。
有少部分患者于术后两周会出现第二个药物缓释浓度高峰。因为到了后期, 患者骨髓炎病灶内出血停止, 组织渗出减少;而硫酸钙周围的肌肉, 筋膜等软组织会持续性得吸收组织液, 尤其是肌皮瓣血供丰富, 吸收组织液较快, 这就造成病灶内组织液的总量大大减少;但是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仍持续性释放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本身又不容易被组织吸收, 故相对应地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升高。从万古霉素浓度缓释整个过程来讲, 其药物浓度大大超过2μg/ml, 均维持在抑菌浓度之上, 保证其缓释杀菌的效果。
(4) 骨引导作用:医用硫酸钙是一种骨引导性材料, 它可作为空隙的填充物, 它能恢复骨的形态轮廓, 阻止软组织长入[10]。在植入骨腔内早期, 它为血管和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了骨引导性的基质, 并能为骨缺损区提供一定的力学支撑。当医用硫酸钙被吸收, 新骨随之形成长人, 而且其最重要的优点是其自然吸收速度与新骨形成速度相当。当硫酸钙在体内彻底降解吸收, 新骨逐渐恢复解, 尽可能地使新骨与正常骨的质地、强度和外形相同。
我们对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 X线片检查显示:硫酸钙人工骨影于术后10~20天开始模糊。而硫酸钙人工骨术后11~17天内累积缓释百分率达4%, 最高达14.9%。也就是约4%的人工骨已经水解, 所以硫酸钙人工骨影于X线片检查上显示减少, 甚至模糊。
硫酸钙放置部位不同, 吸收速度也各不相同。人工骨影在皮瓣或肌肉软组织周围消失术后11~34天, 平均18天。而在在骨腔内消失需要34~60天, 平均51天。同一个胫骨骨髓炎患者, 术后5周胫骨骨腔内仍可见硫酸钙人工骨影, 而腓肠肌肌皮瓣下硫酸钙人工骨影已经消失。这是因为肌肉或皮瓣下血供丰富, 一有硫酸钙人工骨水解, 其水解产物就被皮瓣或肌肉软组织的渗出所稀释, 然后被吸收带走。水解产物的不断减少, 也促进硫酸钙人工骨水解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加快了硫酸钙人工骨的水解。而骨腔内或骨折端处血供差, 硫酸钙人工骨水解速度较慢, 完全吸收自然也较晚。
临床应用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骨髓炎还有一很常见的并发症, 那就是渗出。在前瞻性的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 109例骨缺损患者使用了OSTEOSET, 有4%的患者出现了渗出问题。有些专家认为渗出的问题是由固体的硫酸钙颗粒引起的渗透压引起的, 一旦颗粒被吸收, 自然就消失了。我们也发现同样的问题, 尤其是早期应用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植入, 在未放置创口引流的情况下, 几乎超过半数的创口出现渗出情况。其渗出呈淡黄色血清样液体, 但是创面细菌培养的结果连续三次均为阴性, 血沉, CRP也均正常, 这证实了创面内渗出并非骨髓炎炎症反应导致。我们考虑创口渗出, 可能是由于硫酸钙颗粒的水解造成。
因为,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所用硫酸钙是半水硫酸钙 (Ca SO4.1/2H2O) , 它是由无水硫酸钙加水后凝固形成Ca SO4.2H2O, 然后由Ca SO4.2H2O加热及特别处理转化为Ca SO4.1/2H2O而成。其分子式本身就含有1/2H2O, 再加上在混合半水硫酸钙和万古霉素过程中也加入过水分子。Ca SO4.1/2H2O=》Ca SO4+1/2H2O, 故硫酸钙颗粒在水解过程中本身就会释放出水分子, 合并骨髓炎病灶内的组织液渗出, 故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植入术后创口渗出较多。
所以我们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而且时间要长, 平均12.6天, 最短术后11天拔管, 最长术后20天拔管。拔除引流管后均在拔除引流管口处放置凡士林纱条引流。我们发现术后引流管引流平均每日17.44ml, 最多208ml, 这么多的引流液, 假如无引流管引流, 必定要创口渗出。当术后平均11天引流液《3ml, 这时硫酸钙颗粒的水解出的水分子量减少, 而硫酸钙周围肌肉组织的重吸收与之达到出入平衡, 创面的渗出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消失。再则我们可以减少人工骨用量, 从药物浓度缓释研究证明了1.5CC的载万古霉素人工骨就能释放出的平均药物浓度就能达到93.20μg/ml, 是MIC的46倍, 完全可以抑制杀死细菌。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减少硫酸钙人工骨用量, 不必盲从厂家, 把5cc硫酸钙人工骨全部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减少, 其水解过程释放出水分子量自然减少, 创面渗出也减少, 创口愈合时间缩短。同时载万古霉素人工骨释放出的高浓度万古霉素又保证有效的杀菌。
综上所述,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病灶局部可以释放高浓度万古霉素, 而全身浓度低, 安全性高, 又有骨引导作用。其在人体内的药物缓释动力学, 完全符合治疗骨髓炎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褚立涛.慢性骨髓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 2013;26 (1) :90~92
[2]Arnold PG, Yugueros P, Hanssen AD.Muscle flaps in osteomyelit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A 202year account[J].Plast Reeonstr Surg, 1999;104 (1) :107~110
[3]徐永清.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16 (11) :925~929
[4]李刚.骨移植物负载万古霉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对比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 2014;4 (24) :367~369
[5]Balmayor E, Baran ET, Azevedo HS, et al.Injectable biodegradable starch/chitosan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sustained release of gentamicin to treat bone infections[J].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2;1 (87) :32~39
[6]Liao H, Walboomers XF, Habraken WJ, et al.Injectable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with PLGA, gelatin and PTMC microspheres in a rabbit femoral defect[J].Acta Biomater, 2011;7 (4) :1752~1759
[7]黄兴, 阳青松, 苏佳灿.载药人工骨给药系统治疗骨髓炎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6 (34) :6407~6412
[8]颜瑞健, 张春, 郭峭峰, 等.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自体骨Ⅰ期植骨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J].中国骨伤, 2014;27 (10) :854~857
[9]黄金亮, 徐永清.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现状[J].实用骨科杂志, 2011;17﹙3﹚:239 ~240
【红霉素药物】推荐阅读: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09-07
红霉素颗粒07-08
红霉素发酵09-30
红霉素的自述07-26
罗红霉素论文09-25
小剂量罗红霉素08-22
罗红霉素缓释胶囊09-14
罗红霉素分散片12-03
汇仁罗红霉素片说明书05-16
石药罗红霉素分散片说明书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