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2024-08-08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精选12篇)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篇1

绩效审计也称3E (Economy,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审计, 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进行绩效审计, 目的在于从第三者的角度, 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帮助其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含义及要素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它在审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 是用绩效审计的思想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检查、分析, 根据一定标准评价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 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从经济学的角度, “绩效”的概念应该解释为资源的节约, 这种节约可以表现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经济性 (Economy) , 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经济效果, 指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资源购置和使用的成本, 即花的少。

效率性 (Efficiency) , 就是以最低的资源耗费,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 即投入已定时, 如何取得最大的产出, 或产出一定时, 如何缩小投入, 即花的好。

效果性 (Effectiveness) , 就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即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 有关的方针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是否完成, 即花的值。

实际上,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要素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实际业务中很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 尤其是经济性和效率性, 单独来检查和评价其中的某一项, 有时候显得意义不大。而建设项目审计的各项内容对建设工程的影响大都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 审计人员一般将其综合起来检查并加以考虑比较, 然后得出结论。

二、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

1、审计时间的提前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不是在事后, 而是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以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 而且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 而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一般在期末, 主要是事后审计。

2、审计方法的多样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除了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如检查、盘点、查询等方法外, 还要经常使用分析性复核、观察、跟踪审计、统计抽样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 尤其是观察法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而这在合法性审计中一般是用不上的。

3、审计依据的复杂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依据主要是能够用以评价审计项目是否有效的有关效益标准, 且没有对各种审计项目普遍适用的标准。绩效审计人员要想完成审计任务, 就必须选择出与被审计项目相适用的审计方法。而合法性审计所依据的一般是普遍适用的现行会计准则和财经政策、法规。

4、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财务审计的对象侧重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会计资料,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审查范围超过了财务会计活动, 拓展到对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5、审计成果的扩大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成果主要体现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绩效评价和提出的有利于促进其提高效益的建议。结论应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工作的经济、有效性的评价, 以及现实的改进建议。而财务审计的成果则主要体现为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和对违规财务收支做出的处理决定。

6、审计处理的建设性

由于绩效审计主要履行建设性职能, 其目标在于促进改进工作、提高效益, 因此一般采取提出建议的方式来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 这里审计建议只起指导性作用, 而不能强制被审计单位执行。其着眼点在于努力提高所提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使被审计单位最终乐意接受并执行。而财务审计主要采取强制性的处理方法。

三、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关键

为了搞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必须以被审计单位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 以工程建设资金为主线, 重点抓住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和投资效果等四个环节, 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 逐步解决我国基本建设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决策审计

投资决策审计包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计、设计文件的审计、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情况的审计等。

(1) 可行性研究的审计。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 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行为的发生;审查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充分性, 防止可行性研究变为“可批性研究”的倾向;审查是否进行了实地调查、勘察, 各种数据资料是否准确, 来源是否可靠, 是否有符合规定的依据;审查勘探设计单位的资质、项目的拟建规模、项目选址是否满足要求;重大项目决策应该透明化、民主化, 促进有关部门规范投资决策程序。

(2) 设计文件的审计。重点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进行审计。为了不影响业主的工作, 可待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的编制做完后再进行审计, 这个阶段要紧紧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 要看初步设计内容是否全面, 是否在编制预算中正确使用定额, 检查预算的编制是否漏项, 是否是最合理的方案, 看图纸是否为具备资质的单位设计, 是否经过图纸、预算审查。

(3) 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情况的审计。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 是否专户存储, 建设资金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对使用国债的建设项目, 要严格规定其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 并作为建设资金审计的重点。

2、项目管理审计

重点关注管理是否适当、是否讲究效率、项目目标是否实现, 是否存在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问题。项目管理审计包括招投标工作的审计、工程管理监理的审计等。

(1) 招投标工作的审计。主要审计建设过程是否按规定招投标, 招标人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格, 招标方式的选择是否恰当, 招标信息的发布方式是否适当, 资格预审工作是否公正, 招标文件是否完备、是否存在隐患, 标底是否控制在批准的总概算及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 开标、评标、定标的过程是否公平、公开、公正。

(2) 工程管理监理的审计。重点对工程投资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的审计。审查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是否与施工单位串通, 审查监理体制是否健全, 有无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 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项目建设管理、施工和监理三位一体的现象。

3、资金使用审计

目前由于管理部门和环节较多, 在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中存在许多违规使用基本建设资金的现象, 因此必须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做出审计评价。

(1) 审计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是否真实, 合法。审计单位过程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是否符合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的要求, 预算投资是否控制在概算之内, 设计变更、调整是否合理, 概算调整是否合理。

(2) 审计项目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审计投资建设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 是否存在被截留、转移、挪用、挤占等问题, 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是否存在因拨款不及时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及项目效益的发挥等问题, 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投资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效。

(3) 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审计建设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 是否做到专款专用, 是否存在重点工程建设资金被移用得情况, 是否存在白条支付及工程款直接拨付给承建者个人的现象, 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合理, 所发生的费用是否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 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账务处理是否合规等。

4、投资效果审计

投资效果审计是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 对其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出正确评价。

(1) 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包括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审计主要评审如下内容:财务数据的确定是否准确科学, 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正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审计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 用一整套国家参数计算, 对建设项目经济合理性的再评审, 国民经济效益审计用调整过的价格, 即一套影子价格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2) 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审计。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的单位净产值综合能耗、单位投资占用耕地、单位产品生产耗水量、国土资源浪费率、投资经济增长率等指标。

(3) 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重点在于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侧重定性分析评价环境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性, 主要评价建设项目在生态保护和创造良好自然环境方面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商满邦:目前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6 (2) .

[2]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3]董萍、郑卫锋: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 (综合版) , 2007 (1) .

[4]李国君: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2) .

[5]夏循福:浅谈国家建设项目政府绩效审计的要点[J].审计月刊, 2006 (10) .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篇2

从一般意义上出发,对政府外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国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为了进行公共基础项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项日的建设,由财政部门统一对国外进行的借款行为。一般按照借款来源和偿还责任对借款进行划分。国际金融组织借款项日和外国政府借款项是按照借款来源进行划分的,遵照偿还责任划分可分为主权和非主权外债两种。主权外债,一般是指政府的外债,是指主权国家以政府或者国家信用、主权作为担保进行的借款,一般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是外国的政府、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居民个体,以及国际机构。

一、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分析

1.项目前期的绩效审计。外债项目的审计往往都要有一个前期的准备,一般说来包含了以下这儿个方而的:项目设计的准备,项目方案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评估及立项。这其中,项目立项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项目优良的关键。这样看来,立项决策一定要以科学性、合理性作为最基本的考评标准。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进行程序评价,主要就是以可行性论证、项目评估及项目立项作为对象,看是否符合并遵守程序进行了审批;而项目立项决策进行的评价内容一般包含了以下的儿个内容,即: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机构可行性,以及社会可行性。总之,项目绩效的审计在前期的评价一定要把国家及该地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作为基本的评价准线。非营利性项目的评价,就要将本地区的实际财政情况和项目内容进行结合性的可行性评价。

2.实施阶段的绩效审计。外债项目在进入了实施阶段后,绩效审计中就要关注两个重要的指标:评价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效益。这个阶段的评价内容主要有:(1)项目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发挥,主要是针对项目的内部控制、债务的管理,以及外汇的风险防范机制3个方而展开;(2>实现程度的情况,主要指正在建设中项目的目标或计划目标及相关的指标;(3)执行落实情况,针对的是项目预算的成本指标及定额;(4)资金,主要是来源及使用情况是否真实、合法及有效。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参考:第一,开展项目管理的制度的落实及执行的情况,包括具体的项目内组织机构设置情况、施工中的管理及监理的管理评价等;第一,项目开展的进度与质量的管控情况,通过对进度的比较分析、质量的评价、所签合同落实执行评价、投资概算的落实评价,以及资金管理的相关评价等。

3.竣工阶段的.绩效审计。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或者正常运营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产生的外债的偿还等能力是对财务和经济的主要反映和评价。针对非营利性的项目,对其评价的主要标准是看项目所在Ix.域是否具备偿债能力,以及资金能否及时注入维持项目的民期运转这两个能力。另外就是看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这主要是指外债项目进行的经济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的评价。对社会效益的评价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对相关的各种因素及数据的搜集、汇总,使用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中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在进行项目环境效益评价过程中,在建议和措施的提出上应避免产生负而影响,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及实施,并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和持续的发挥。

二、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实施策略

1.成本一效益分析策略。从本质上进行分析,成本一效益分析法是将“项目收益”与“项目成本”作为对比的对象,进行项目实际产生的效果的分析和评估。在此分析方法中,是将产生的正而的利益或者价值作为了“项目收益”,而将项目产生的负而效果和支出等作为“项目成本”,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测算出取得的实际效果。这里的项目收益“与”项目成本“两个指标,包含了内外部的直接及间接的所有因素,包含可量化及不可量化等方而。

2.成本效益定量分析。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是我们进行盈利性项目收益及成本衡量计算的一个标准,通过对项目净收益的核算来对项目取得效果进行整体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通常是要对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运用净现值法进行评估。一般的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净现值=收益现值一成本现值

假如净现值表现为正,说明项目是取得一定收益的,是可以发展的;假如净现值表现为负值,就说明项目并没有取得收益,是不可以继续这样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净现值的人小就可以直观的表现出项目的效益的好与坏。

3.成本效益定性分析。非营利性的外债项目,一般是很难用货币的形式去完成收集及成本的衡量和计算的,因此只可以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在开始成本一效益这种定性分析时,可将T形账户样式作为参照,把项目的成本及效益分别的列于两边,并遵照一定的标准将它们分类排列,例如,可根据性质划分为经济类、政治类等多个方而;之后,将每个类型的成本和效益分别进行比较,并在比较的结果上根据实际情况赋予不一样的权重;最后,评估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系统及整体的调整和权衡,就可得出最终的结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各级机关要将外债绩效审计作为工作中的重点,要将绩效审计通过各种实践进行推进。在进行项目的绩效审计中,要把握客观、公平的原则,正确的评估外债项目建设目标的落实和产生效益的实际情况。在外债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升外债项目的效益和作用的发挥,促进我国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提升,是当前我国履需开展和具有重人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张佳音。国外借款扶贫类项日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13.

★ 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国外措施与启迪的论文

★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论文

★ 我国黄金投资市场的主要弊病与完善建议论文

★ 新公共管理下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论文

★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篇3

【关键词】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对策

一、开展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1、适应现时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的需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不同。过去二十年我国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是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重点,实施财务审计,这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完善阶段,政府将由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致力于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指导方向。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中的不合规、不合法行为进行审计,而对资金使用取得的效益、效果等方面却没有进行审计。国家建设项目应不断丰富和拓展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审计准则,为我国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注入新的活力。

2、国家建设项目开展绩效审计的意义

首先,国家建设项目实施绩效审计可以促进投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有利于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目前,一些地方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办开发区,盲目追求GDP的增长。而立项时审查部门只看着一份申请立项的可行性报告,到底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破坏了多少原本已在产生效益的基础设施呢?很多时候申请立项的部门都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开展绩效审计,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去衡量财政投资的效率,促进投资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少投入多产出,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其次,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提高效益,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避免经济、政治风险等。通过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揭露政府领导或政府部门因决策不科学、不民主、不合理或决策失误造成的无效投资及损失浪费等问题,监督其决策行为及其在项目审批工作中有无失察、失职的问题;促进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监督政府领导对建设资金的支配权;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形成一个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避免产生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开展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对策

1、确立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基础

首先,必须使审计机关建立在能够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审查和评价政府在国家建设项目中的职责和行为的制度基础上。从绩效审计的产生和实质看,绩效审计是为了提高政府预算和公共资金支出的透明性和有效性。当前在我国经济改革和财经领域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一个重要方面恰恰是公共权力过于集中、公共决策过于“暗箱操作”、缺乏权力约束机制。当前在审计实务执行过程中常受行政长官的言语和口头文件影响,而法定的基本工作任务却往往被忽视。因此,绩效审计更需要结合立法机关所实施的立法监督来发挥作用,而立法机关也更需要借助于有效的审计监督来强化立法监督职能。

其次,立法。审计机关在审计处理处罚中的执法主体资格不够明确。在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审计机关必然要对建设项目在建设管理、招标投标、工程价款、监理的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监督,但能否依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和监理制度等规定进行处理、处罚,在执法主体和执法的方式、方法上争议较大。因为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其相应的执法部门,并未规定审计机关也是执法主体之一,同时《审计法》也未明确规定。审计处理处罚行为在法律诉讼中能否得到支持就成为问题。因此,修改、补充《审计法》的部分内容,对时过境迁的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有悖的法律条文进行及时调整,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已变得十分迫切。只有健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营造良好的审计法律环境,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不然,光揭露问题不查处,只会让审计工作流于言表,起不到实质性的监督阻吓作用。

2、如何开展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首先,前期阶段,重点在于监督勘测设计的规范性和审计征地拆迁手段的科学性。许多规划部门和勘测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负责,不下现场,没把勘测、调查等前期工作做深做细,而是闭门造车,打开图纸在相应位置一划,一条红线出来了,没有结合实际,规划最优方案。那么紧接着的施工设计也跟着一错再错,到了实施征地拆迁时才发现这个方案有些地方不可行或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重复劳动和财政资源的浪费,且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给公众留下朝令夕改的印象。所以开展国家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重在把好这一关。

拆迁审计是难点,主要是因为拆迁是一个短暂行为,它不像在施工阶段,有监理单位现场签证工程量。而是双方一谈妥补偿,被拆迁人就要在限期内交出房屋,房屋一交出就可以马上拆除,等审计部门想去现场核对拆迁量也无从考证。有合法产权资料的房屋还好办,以产权资料为准,没有产权资料的临时建筑、构筑物或建筑物以外的其他补偿项目就更难审查了。这方面的审计对拆迁单位本身的内部审计都是一大难题,更不用说对外部的审计部门了。所以征地拆迁是最容易出现舞弊现象,同时又是最难发现舞弊现象的环节。革新审计技术方法,大力开发审计应用软件已是刻不容缓。国家审计部门必须在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方面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在审计中广泛采用电算化的方法,使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与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即计算机技术)作为国家审计的必要手段,提供准确的充分的信息,以达到决策科学合理,促进经济活动合理化的目的。

近几年,一些地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某市一个专门负责市政拆迁的单位开发了一套名为《城市拆迁资源计划》的软件,很好地解决了对拆迁量的审查和监督问题。它从拆迁预算抓起,到最后签订拆迁补偿协议,都有计算机全程跟踪、复查和修正。拆迁前期的摸查资料,包括产权面积、业主、户口人数、使用性质、使用情况、建筑物的照片、产权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屋内设施(如有线电视、电话、管道煤气,总之是拆迁条例上规定要补偿的设施)的资料等全都扫描进计算机,对拆迁补偿项目都有一个系统的分析数据,系统会自动分析所输入的数据是否合理,如不合理系统会警示,审计人员可以根据所输入的数据到现场复核。到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时,协议的内容,包括补偿项目、拆迁量、补偿单价等资料都要输入系统,系统会自动与摸查资料核对,并分析补偿的单价是否合理,如发现问题,会拒绝协议生效。这样,拆迁中的舞弊现象就基本可以杜绝。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拆迁人员工作流程中出现差错的频率,对该拆迁人员的业绩进行绩效考核。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也增强了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是解决拆迁审计难题最科学飞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施工阶段,重点审查招投标,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和工程材料采购关。审计既要监督是否实行招投标,也要对邀标、评标、竟标及中标各环节程序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全过程监督,避免一家投标多家陪标的现象及人为操作标底的可能。审查重要物资设备采购行为是否实行招投标管理,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施工队伍和采购物质设备,防止暗箱操作,以保证项目质量和项目投资的效益。要按照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审查项目招投标程序是否履行合法程序以确保选择到最佳的具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同时将对招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与完善招投标制度以及从源头上遏制建筑市场上的腐败行为结合起来,促进建筑市场规范、有序地发展。对施工管理及监控部分,要审查监理单位的选择方式和资质,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的建立以及是否有效运行,重点检查监理单位对隐蔽工程及其他检查的内容是否进行了监理并办理了有关签证手续,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结合项目施工管理和控制检查,促进项目建设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

再次,竣工验收阶段,要重点审查项目竣工决算,把好资金结算关。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和结算审计,审查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合理确定项目投资总额,确定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对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甚至将未做的项目虚假进入结算的,审计机关应依法查处。对高估冒算、虚报冒领的金额必须坚决剔除并进行追究。

国家建设项目关系到国计民生,开展绩效审计要关注该工程是否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总协调。审计项目的过程中,既要以经济效益又要以社会效益更要从环境效益这三方面综合衡量,才能反映出该项目的总效益。因为,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更加重视,建设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该是与环境保护或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为前提。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探讨 篇4

一、项目立项阶段

主要审计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 是否符合国家计委《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试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审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是否充分, 有无虚假, 各项数据是否齐全, 可信度如何;审查建设项目场地、规模、建设方案是否经过多方案比较;运用经济评价、效益分析考核对投资估算和预计效益进行复核、分析、测评, 是否进行动态、静态分析及财务、效益分析, 重大项目是否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审查建设资金安排是否合理, 估算和概算内容是否完整, 指标选用是否合理, 资金有无正当来源渠道, 贷款有无偿还能力, 投资回收期是否正确。

二、设计 (勘察) 阶段

在初步设计阶段, 是否推行工程限额设计;在设计招标过程中是否设置一个合理的投资控制目标, 是否要求设计单位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方案优化, 提出至少一组方案参与竞标;是否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详尽准确地编制每个方案的设计概算;设计单位是否重视工程投资控制, 核查设计单位是否全面落实了限额设计目标。审查概算是否依据有关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进行编制, 是否要根据已批准的项目报告书所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来编制;对总概算投资超过批准估算10%以上的, 是否查明原因, 重新编制或调整概算上报审批;审查编制概算所依据、套用的概算定额、概算指标、价格定额、税率是否适用, 有无违反国家规定高套、混套定额, 擅自提高取费标准。审查概算编制是否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进行编制, 各种编制依据是否符合规定的适用范围。

三、招标投标阶段

对招标工程量清单位的审计要点。审计工程量清单包括的内容是否完整;审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包括的内容是否全面准确, 特别是关注项目特征的描述是否详细准确, 不留争议。

对招标控制价的审计要点。审查建设单位是否采用招标方法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内容和深度是否全面、准确和清晰;招标控制价中材料暂估价、专业工程暂作价的设置是否合理。

四、施工采购合同签订阶段

审查合同的工程质量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查合同工程造价计算原则, 计费标准及其确定的办法是否合理;审查所规定的付款和结算方式是否合适;审查合同规定的隐蔽工程的工程量的确认程序及有关内部控制是否健全, 有无防范价格风险的措施;审查采购合同是否按公平竞争、优质廉价的原则来确定供应商;重点审查建设单位的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是否通过真正意义的招标竞价, 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检查采购合同是否明确材料设备的规格、品种、质量、数量、单价、包装方式、结算方式、运输方式、交货地点、交货时间、交货方式;审查合同中是否明确付款时间、付款方式、验收时间、验收地点、验收标准、验收方式等;审查采购合同中是否明确保修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方式。

五、工程施工阶段

目前审计部门提倡的跟踪审计主要内容集中在施工过程审计阶段, 绩效审计主要以工程变更、签证、价款调整和索赔为审计重点。

工程变签证的价款调整情况。工程变更是否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现场跟踪审计的代表签字, 手续是否完备;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效益性;审查签证的程序是否到位, 手续是否齐全, 签证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审查变更价款中的综合单价、措施费调整及工程变更引起的合同价款的调整与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六、竣工结算阶段

审查工程量清单的数量计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计价方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清单项目单价是否按投标单价执行;工程量调整是否有依据, 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主要材料的消耗量计算是否正确, 材料价格是否与报价相等, 价格调整是否有依据;甲供材料的品种、数量和结算是否正确;措施费调整是否有依据, 计费依据、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各种税费和规费计取是否符合税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工程质量奖惩事项是否得到落实;工期奖惩事项是否得到落实。

七、竣工决算阶段

审查项目建设概算的执行情况, 项目是否按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 各单位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按批准的概算内容执行, 有无概算外项目和提高建设标准, 扩大建设规模, 有无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浪费;审查交付财产和在建工程, 交付的财产是否真实、完整, 是否符合移交条件, 成本核算是否正确, 有无提高成本、挤占成本, 转移投资的问题, 审查在建工程投资完成额, 查明未能完工交付的原因;审查转出投资、应核销投资及应核销其他支出, 审查其死去依据是否充分, 手续是否完备, 内容是否真实, 核算是否合规, 有无虚列投资现象。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等五个方面审计概念的理解, 结合实际工作审计内容, 以建设程序为主线, 从各个环节阐述了审计重点, 为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找出了出发点和操作的思路。

关键词:绩效审计,绩效概念,审计重点,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祁敦芳, 叶鹏飞, 叶忠明等.政府绩效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9

[2]杨明亮, 丁红华, 李英.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案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

[3]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审计局绩效审计工作总结 篇5

XX区审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不断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立足建设“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战略,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方法,做了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突出重点、全面展开。绩效审计作为全新审计模式给审计工作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审计理念的全面更新,我局在继续扎实做好常规审计工作的基础上,突出绩效审计重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实现绩效审计项目占总审计项目比重80%以上,直至全面覆盖。一是在项目计划安排上下功夫。选取绩效相对明显,操作相对简单的绩效重点项目,如财政预算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惠民民生政策落实和政府重大投资基建项目,这些项目的执行便于分析公共资金运行、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和政府重大资金运作等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情况,同时这也是直接关乎老百姓民生的切身利益。二是在挖掘绩效审计资源上下功夫。搞好绩效审计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离不开人大的依法监督;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我局依托审计联席会议,落实政府绩效目标考核制度,融合组织、纪检、司法等监督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有效审计资源,保障绩效审计有序开展。三是在转化绩效审计成果上下功夫。增强绩效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注重查处问题整改,注重从制度层面提出:资金使用绩效考评、权力监督制约量化;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等审计建议,转化为政府决策和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措施,不断树立绩效审计信心,培养绩效评估能力,提高绩效考评能力。

(二)以点带面,搞好结合。我局在开展绩效审计试点工作以来,就没有将摊子铺得过大,而是力求“精做一个项目,锻炼一支队伍,总结一点经验,提升一档层次”。在项目审计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绩效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特别是在常规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中注入绩效评价因子,提示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现“三性”完美结合,突出评价效果;二是绩效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利用跟踪审计时间跨度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体现充分的特点,有利于客观综合评价,有利于显现整改效果。三是绩效审计与“三责联审”相结合。“三责联审”有利于全面考核了解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有利于整合监督资源,增强监督合力,提升干部监督的综合效益。同时,“三责联审”是组织、人事和审计多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合力效应作用,更有利于对领导干部任期政绩的客观公正评价。四是绩效审计与效能建设相结合。充分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联系起来,重点关注监控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公共财政服务能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政府债务资金和财政风险等,适时调整审计力量,审计方案和审计计划。

(三)重视交流,以训促审。2008年到今我局先后派员参加审计厅、市审计局的绩效审计相关培训15人次,邀请专业人士授课5次,自行组织专题培训8次,视频学习6次,项目案例分析10次,绩效审计理论研讨6次。培养出一批较专业的绩效审计人才队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局重视向绩效审计开展得早、有成效的兄弟审计单位的交流学习。先后到锡山、滨湖学习取经,并适时关注省内、外绩效审计动向,借鉴消化吸收绩效审计成果,通过交流学习,开阔了审计人员的视野,提升了绩效审计效率,营造了钻研业务的氛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无评价参照系的问题,我局基建科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撰写了题为《运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对政府投资工程的效益评价》的论文,得到审计同行的认可。

(四)绩效并重,探索创新。我局开展绩效审计项目以来,在探索中求创新,坚持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突出精品意识,不断追求项目质量。从审前调查,方案制定,人员配备均突出绩效理念,绩效并重,效优先于绩。

2009年我局在对XX区建设与发展展示中心项目投资效益审计中指出:

1、该项目实施费率招投标形式不值得推广;

2、部分工程设计未优化,重复施工,增加了工程造价;

3、项目业务开展单一,日常维护管理费用高,社会效益差。同时建议:该项目完成后,以展览、会议业务为核心,向文化、娱乐休闲等多元化发展。既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又提高投入的经济效益,还可以解决中心运营管理费用。使得展示中心得到优化发展空间。2010年我局在对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新建项目投资效益审计中,通过对学校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社会效益角度看,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教学硬件设施现代一流,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从环境效益看,项目的施工、运营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实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由于超规模建设导致大量教学设施、学生宿舍闲置,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浪费,同时使学校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而无力偿还,形成恶性循环,完全有悖于项目立项的初衷。一味追求“高、大、全”的诟病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2010年我局在对惠山新城中心学校项目投资效益审计中发现截至2010年7月学校招生2918人,其中寄宿生2007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未来发展空间受限。另外,该项目存在超概算、高估冒算问题,部分设备投资未考虑后期运行管理成本,影响了资金的经济性和效益性。同时指出:惠山新城中心学校为惠山新城不断完善的各项配套设施和最佳人居环境打下了有力的基础,它的建成抖动了周围地区的房产价格,增加了区财政收入,推动了惠山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没有规范的评价标准。由于看问题的层次、角度不同,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小项目偏多,绩效难以显现。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建设项目规模小,资金投入量小,造成绩效评价层次不可能高,效果也不可能太好。

3、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基层审计机关重实践而轻理论研究,形成理论实践严重脱节。实践经验难以升华成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

4、人员配置捉襟见肘。由于绩效审计要求复合型审计人才,需要精通多门审计会计以外的知识,亟待改善人员结构,增强审计力量。

三、下步设想和打算

进一步发挥一线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创新绩效审计模式。

进一步更新审计理念积极实践探索绩效审计,注重理论探讨研究。进一步开拓绩效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篇6

一、我国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政府外债项目公证审计观念影响了绩效审计的开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使用政府外债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即把对政府外债项目进行年度的公证审计作为重点工作。随着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开展绩效审计总体要求的提出,这种传统政府外债项目公证审计观念对绩效审计开展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表现为在各级审计机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政府外债项目公证审计、轻绩效审计的现象。一些审计机关和人员认为,政府外债项目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政府外债项目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项目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项目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因此,除公证审计项目财务收支之外,如项目目标实现、贷款资金偿还、项目效益发挥、项目质量等不是审计对象。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中侧重于对政府外债项目账务收支发表意见,认为账务收支以外的不是审计管辖范围。这一思想也是审计人员规避风险、摆脱责任和减轻工作量的托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开展。

(二)绩效审计的法规体系不健全

绩效审计有没有法律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首要条件。而我国目前有关绩效审计的法规不健全,缺乏绩效审计准则和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尽管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一条中增加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条款,意味着绩效审计已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如何实施绩效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的具体对象和范围等并无明确规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准则来规范绩效审计。从世界范围看,美、英、德等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法制建设不健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中没有统一的审计操作规范,审计人员的责任不能明确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对于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没有明确规范和要求,审计署仅授权各级审计机关对政府外债项目实施期间的财务收支进行公证审计,而项目实施其后的审计监督并未进行授权,各地审计机关并无权对已竣工的政府外债项目自行安排绩效审计。

(三)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滞后

近几年,我国所实施的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多为事后审计,鲜有事前、事中的跟踪审计。事后审计存在着诸多弊端,往往项目实施结束后才进行审计,多数项目都已经竣工了几年,有的甚至竣工已达十年之久,时间久远,项目相关资料数据查找困难。同时,由于大部分实施政府外债项目的机构均为临时机构,项目竣工后,项目办公室随即解散,人员、资料流失严重,并不利于对这些项目进行事后的绩效审计。同时,事后审计在审计事项发生后若干年才进行审计,不能有效预防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而且一旦审计出了问题,也已成既定事实,无法挽回造成的损失,也只能“亡羊补牢”以减少所造成的损失。这样的审计方式同我们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缺乏公认的政府外债项目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政府外债项目绩效的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政府外债项目绩效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但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却没有形成公认的评价标准体系。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涉及行业众多,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甚至是对同一项目实行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尽相同。尽管每次绩效审计前,相关审计部门就衡量绩效的标准与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了沟通,但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还很难做到。同时,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这就更需要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项目绩效做出科学评定。因此,目前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没有形成公认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人员很难客观、公正的提出评价意见,就可能导致绩效审计风险。

(五)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缺乏与内资同类项目的绩效比较

近几年,审计机关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对象仅局限于政府外债项目,同时绩效评价也往往仅限于项目本身,缺少与内资同类项目的比较,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只是从在政府外债项目行业内剖析绩效成败原因,使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结果与同类内资项目的可比性不高。一旦审计机关对个别政府外债项目的绩效评价不佳,往往部分政府外债项目单位对没有和同类内资项目比较而颇有微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其认可程度也不高。

(六)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工作还不是促进政府外债“积极合理有效”使用的常规措施,项目绩效审计也只是审计部门根据需要临时安排的工作,并非各级审计部门的常规工作。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还只是短期的审计行为,采取诸如局部行业审计、部分项目专项调查等方式,缺乏对政府外债项目绩效的持续性测定评价,这就导致了运动式的管理模式,致使审计结果公信力不强、约束力不大。同时,现行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方式和方法落后,缺乏灵活性、多样性。绩效评价审计大部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审计层次上,即只重定量审计,对定性审计重视不足。特别是政府外债项目多涉及农业、教育、卫生、环保等社会效益类项目,审计内容的宽泛,单纯的定量审计不能满足现有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目标的要求。另外,政府外债项目投资来源多元化、复杂化,现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已经无法对其进行准确权衡。

二、完善我国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转变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观念

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的宣传,为效益审计的开展扫清思想观念障碍。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人们对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是我国利用外资发展的需要,是各级审计机关政府外债项目审计部门的使命所在,是外资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审计机关特别是政府外债项目审计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增强审计人员开展效益审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也要向被审计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宣传,使他们认识到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是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助推器,争取他们对效益审计的理解和重视。同时,要坚持政府外债项目公证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有机结合。公证审计所提供的真实合法的数据资料是进行绩效审计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现代会计信息资料失真严重的状况下,必须强调项目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机结合,在真实合法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评价政府外债的管理和利用情况,促进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

(二)健全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法规体系

依法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的基本原则,完善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在《审计法》中明确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使绩效审计工作有必要的法律保障,并适时制定政府绩效审计的实施条例,规定绩效审计的对象、内容、特点等基本概念,增强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监督权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在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已经颁布的绩效审计准则和着重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财务收支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准则,制定比较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绩效审计准则体系,包括绩效审计的一般准则、现场作业准则、报告准则等,对绩效审计的程序作出具体的规定。第三,借鉴世界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亚洲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以及世界上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的经验,结合我国政府外债项目的实际,尽快制定出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指南,对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报告基本形式和人员要求等做出具体规定,规范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行为,明确绩效审计报告的法律效力,规定绩效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等的责任。

(三)促进事前、事中跟踪绩效审计的发展

针对政府外债项目事后绩效审计存在的诸多弊端,审计机关应促进在事前、事中对政府外债项目进行跟踪绩效审计。一方面,在事前、事中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防止因时间久远,人员、资料流失严重等不利因素对审计的影响;另外,改变以往事后审计重惩罚、轻预防的审计思路,在事前、事中开展绩效审计可以尽早发现政府外债项目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倾向,充分发挥审计对政府外债项目的免疫功能。在政府外债项目立项决策阶段,运用事前审计,来评价项目立项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对项目立项决策的执行效果进行预见,将决策中不合时宜的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将因项目立项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在政府外债项目施行阶段,通过运用事中审计,将绩效审计和政府外债公证审计适当结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使项目的运行按计划发展,从而保证项目最终结果的实现。

(四)制订科学的政府外债项目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政府外债项目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差别很大。审计机关应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经验,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共同研究制定。针对政府外债项目分属的不同行业类别和项目资金的不同用途,运用共性与特殊性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建设与可持续性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结合等原则,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促进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科学、合理、规范、公认。根据政府外债项目特点,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应具体关注项目立项情况、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情况、项目运营管理情况、项目还贷情况和资金使用效果等几个方面,突出合规、效率、效果、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指标设计,同时要科学选择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等评价标准。制定出的政府外债项目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采取先易后难,逐渐丰富、逐步完善的办法,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五)推动政府外债项目与内资同类项目的绩效比较

首先,要改变审计机关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过程中项目选择的局限性,选择项目应不仅仅限于政府外债项目本身,还应选择国内其他资金来源的同类项目,对绩效审计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对比,对项目绩效的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政府外债项目行业内外剖析绩效成败原因,增加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结果与同类内资项目的可比性和公正性。其次,审计机关在评价政府外债项目绩效时,要注重综合利用国内其他项目行业标准进行对比,以全面客观反映政府外债项目的绩效结果,增加政府外债项目评价结果的公认性。

(六)改进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方式、方法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篇7

1. 英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1) 以行业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行业标准包括国际行业标准和国内行业标准。2002年英国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提供公共服务情况绩效审计, 依据全球独立标准计量研究结果, 即国际上公共服务热线部门以66%的开支用于人员工资作为标准, 将各部门77%的费用支出用于人员工资的情况与之相比, 指出英国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热线中心的人员工资在费用支出中比重较大。依据国内行业标准, 即84%的来电在20秒内得到应答是合理的作为标准, 检查发现, 有的部门100%实现20秒内应答来电, 有的部门只有38%实现20秒内应答来电, 公众平均满意度最低为71%, 最高达99%。审计结论:各政府机构所提供服务的社会满意程度不均衡。

(2) 以社会公众调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同样是对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进行绩效审计, 审计署以“公众是否愿意通过拨打电话来获得商品和服务”这个主题, 对部分公众进行综合性调查。结果表明, 60%的公众愿意通过电话得到建议或服务。审计以此为据得出结论:公众对公共服务热线满意度较高。

(3) 以专家研究成果和意见作为评价标准。2000年英国中央政府对工程建设支出进行绩效审计, 直接引用了三篇专家的研究报告, 分别是:《建立团队》、《Levene政府部门公共工程建设的效率研究》和《对工程项目再思考》, 指出英国建筑领域存在法律不完善、建筑合同非标准化、某些建筑工程效率低下、拖延工期、超概算, 甚至出现工程质差等问题。

(4) 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标准作为评价标准。2002年对公路局道路维护情况绩效进行审计, 依据公路局1999年制定的制度, 即先由设计监理公司按六项指标评估大型道路改建工程项目并打分, 再由公路局根据得分来确定项目审批实施。检查发现, 设计监理公司并未严格运用六项评估指标, 某些指标没有量化, 人为因素较大;个别公路局地区办公室不按评分来确定项目, 出现了低分项目通过审批, 而高分项目未通过审批的怪现象。

(5) 对于事实清楚的审计项目, 只在审计报告中列示事实, 不作评价, 不论是议员还是公众, 都会对绩效的优劣进行合理判断。

2.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1) 以公认的经济准则为评价标准。在对水力发电企业联邦土地使用费征收办法的审计中, 根据上市和未上市土地都采用土地公允市价的经济准则, 审计人员将公允市价定义为使用联邦土地每年对生产电力所作经济贡献的现值。通过审计发现, 能管委向水电企业征收的联邦土地使用费不到这些土地公允市价的2%, 远远低于这些土地每年对生产电力所作的经济贡献, 说明收费办法存在缺陷。

(2) 上级部门以被审计单位提出的目标为评价标准。2000年对国防部1999年工作业绩报告和2001年工作计划的绩效审计中, 将参议院确定的国防部重要绩效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包括确保美国重要战争能力的技术优势;保持美军数量合理、素质合格、富有战斗力;确保美军具有随时应战能力;保障基础设施和运作程序经济而高效等。

(3) 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制度和规则作为评价标准。在对能源部核安全监督系统的审计中, 以能源部制定的470.1规则为依据。该规定要求, 各实验室对业务办公室或独立监督办公室报告发现重大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在15日内提出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 实验室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根本原因和成本收益;最后由业务办公室审核、确认问题的纠正、终止处理并予以注销。在审计中发现能源部未按规定处理问题, 包括实验室不按规定进行分析和审核、独立监督办公室未正式参与制定纠正计划, 未审核和确认问题是否纠正, 并终止处理。

(4) 以审计组和被审计部门共同协商确定的标准为评价标准。对国防部1999年工作业绩报告和2001年工作计划的绩效审计中, 审计组和国防部内审部门共同协商, 认定将国防部管理重点作为审计评价标准, 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技术、武器装备采购、精简国防基础设施、存货管理、军队人事管理、军队应战能力管理、合同招标和不确定因素应对等。

(5)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不同渠道或相同渠道形成的数据进行比较。在能源部核安全监督系统的审计中, 针对实验室每年接受不同单位的安全评级, 为确定各个安全评级结果是否一致, 审计人员统计了两个实验室六年所接受安全评级的总数, 进行对比后发现, 各项评级结果不尽一致, 出现同一年度、同一实验室有的评为满意, 有的评为非常满意, 有的只是达标。审计后认为, 评级结果不一致使人对评级过程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另外, 美国审计署还以专家的意见、被审计单位以上年度的绩效、同行业的绩效和私营部门的绩效等作为评价标准。

3. 英、美国家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1)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要以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为准绳。从国外的经验中可看出, 评价一个机构或项目的第一标准就是政策目标。任何一个公共机构都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目标, 公共机构的活动达到了既定目标, 就可认为取得了相应的绩效, 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决定了公共机构的职能和目标。

(2)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范围较宽泛。审计评价标准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同行业和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标准、专家、以前的工作经验、良好的实务指南等。同一对象不同时期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主要是绩效审计的对象不同, 审计要求和目标也不尽相同, 审计评价标准无法统一, 也不可能统一。

(3) 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容有关的评价标准仍然占主导地位。大部分绩效审计报告中涉及的评价标准都会反映这三方面内容中的一个或几个, 当然侧重点在不同项目中的表现有所不同。

我国政府基本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1.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发展规划

审计人员在作审计评价时, 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指令性计划, 并以之为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部门规章是审计评价的根本依据, 被审计单位以国家的相关法律和相关规章政策为指导, 其收支必须符合国家的经济计划和发展计划。政府建设计划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如果被审计事项违背了基本建设规划, 即使它的微观效益是好的, 但它可能影响了宏观效益的提高, 所以应予以终止评价。对于政府基本建设而言,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等文件上都有项目的计划标准, 这些标准是考核政府基本建设绩效的基本依据。

2. 单位、部门的历史标准

历史标准是以本地区、本部门或同类部门、单位、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为样本,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来的各类指标的平均历史水平。历史标准也可以是项目过去形成的某个数据。常用的历史标准通常来源于以上年度的审计建议或成果、历史最好水平等。由于历史标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同历史指标比较, 可以说明政府基本建设项目的绩效是否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在实际运用时, 要注意对历史标准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适应个体项目的特性, 以保障历史标准能够满足客观现实评价的需要。

3. 理论依据和科学计算数据

政府基本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在审计方法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 除了可采用财务审计中的涵证、盘点、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之外, 还可借用工具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 包括理论依据和方法。例如在绩效的管理审计中, 就可将管理理论作为依据, 评价其内部控制设置的合理性, 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政府基本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还可是科学计算数据, 例如绩效审计中要取得的趋势证据是一种预测数据, 不具备真实发生性, 它必须是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数据, 这样才能降低审计风险。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术评价指标, 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含量, 其标准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的, 可作为结论性的评价标准使用。

4. 单位、部门自行制定的计划、预算、概算、定额与合同

工程项目建设中绩效审计研究 篇8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我国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规模日益扩大,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各个阶段决策失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是对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和结果的经济性(Economy)、效益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进行监督、评价和鉴定。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完善资投资管理体制,改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经济效益。

1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理论发展分析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对工程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进行全面的审计。在对工程项目管理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还要关注风险管理和项目治理,建立风险评估模式。进行互动式、连续式的监控,强调风险确认与风险管理。除进行传统的三大控制外,还需进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工程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审计除包括传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还应当包括环境效益的评价。在投资决策、工程建设以及项目运营中充分考虑对环境、人类生存的影响,最终实现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2 我国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基础薄弱

由于我国多数工程施工单位法律意识薄弱、财务管理不善等问题,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违法违纪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牵扯了审计机关的力量。而且我国绩效审计起步晚,审计的法律依据配套性不足,较多的关注微观层面的审计,对经济、环境审计评价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国家审计机关对非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较少,并且现阶段事后审计多,事前和事中审计较少。

2.2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范围不全面

现行的绩效审计一般针对工程项目建设中部分内容或者暴露出问题的部分进行被动审计,并且在绩效审计时缺乏第一手资料数据。另外,由于环境评价数据收集难度大,大多数工程项目对环境效益的审计不够全面,反映环境影响的指标结构单一,不能真实体现出工程项目对环境效益的影响。

2.3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在工程项目中全面开展绩效审计,首要是解决法律依据问题。审计准则的建立和完善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审计理论水平和审计实践能力。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定,是审计人员专业行为的指南和规范。为了解决绩效审计工作中如何科学化、标准化、高效率、低风险地开展审计的问题,必须制定绩效审计准则。

2.4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财政部曾在1995年发布过一套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是该指标体系主要针对评价企业绩效而定,没有考虑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对于政府机关和非赢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缺少可参照的指标体系。

2.5 审计人员结构单一,专业素质存在不足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胜任财务收支审计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而我国目前的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生态环境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开展针对绩效的综合性审计过程中,绩效审计质量无法得到全面保证。

3 完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对策研究

3.1 适当扩大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范围

对各种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必审制度,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关注项目建设单位,还要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单位进行一定的关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加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全过程绩效跟踪审计,事前审计的重点是对工程项目的准备和规范的实际情况监督;事中审计的重点是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审计,重点是对于工程设计的变更、造价进行审计监督。事后审计则侧重于竣工决算的审计和对所审计的建设项目进行项目评价。

3.2 完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依据和评价指标

法律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要积极推动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法律体系的完善,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工程投资项目关联性很强,牵扯到银行、环境保护、国家的产业政策、整体的行业前景等诸多方面。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在经济评价中注重经济财务指标对工程盈利能力的反映,在社会与环境评价中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内部控制规范施行效果的评价,突出社会与环境评价的重要性,强度审计工作中多方法的运用。

3.3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工程项目审计人员应具备工程和财务等各个方面的专业性较强的复合性知识,要在立项、概算编制、合同招投标、施工决算等程序上抓住每个关键环节所必备的资料,从理论、实际操作和管理流程以及文件法规上全面了解、把握必须具备的知识,从而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并开展工程项目投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3.4 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建立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公示通报制度,扩大绩效审计成果的作用。通过公示把绩效审计过程中取得的一些好经验予以推广,好做法及时传播。利用绩效审计成果,唤起民众参政议政,对滥用权力的起到监督作用,对违法违纪的起到震慑作用,对做出贡献的起到表彰作用,以充分显示绩效审计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摘要: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存在基础薄弱、法律体系不健全、指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要使绩效审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要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指标体系,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为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作用。

关键词: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董萍,郑卫锋.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2007,(3).

[2]李福荣.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业经济,2010,(1).

[3]赵亮.企业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探讨[J].现代商业,2010,(18).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审计机关对于绩效审计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 按照审计署的要求, 将绩效审计纳入到审计工作内容中, 各地围绕建立我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思路, 开展了有益尝试, 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

(一) 选择绩效审计项目, 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重要性原则。首先应从对信息使用者判断、决策的影响程度 (绩效审计结果的使用者是立法机构即预算决策者、政府和其他公共资源的管理者) , 影响程度越大的审计项目,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其次应从对国家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影响程度越大的审计项目,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再次应从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程度 (包括政府和新闻媒体) , 影响程度越大的审计项目,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最后应从预算支出 (投资) 金额的大小来选择, 金额越大的审计项目,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

2.增值性原则。即节约资源或改进服务质量的空间和潜力, 被审计项目节约资源或改进服务质量的空间和潜力越大, 被选中的机会越大。

3.时效性原则。即被审计项目的问题、矛盾已经明显和凸显期,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相关的政策、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调整寻求以解决方案;或者是政策、项目已运行几年、需要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效果信息, 这样的审计项目应给予重点关注。

4.可行性原则。即对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 包括审计主体的资源和能力;预期效果 (法定职责目标) 是否明确;评价标准是否明确;收集资料的技术要求、难易程度和成本等;与地方的利益冲突较小。

(二) 确定绩效审计目标, 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投入是否节约。

2.效率性。是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 包括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3.效果性。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 即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预期结果, 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

4.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审计人员紧紧围绕绩效审计目标, 选择绩效审计标准, 确定绩效审计范围和程序、方法, 编制好实施方案, 对以后的绩效审计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实务研究

众所周知, 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从对某个项目的筹资、投资和运营开始的, 我们不妨对照统一的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 采用一种特定的方法, 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来对某一项目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精确地综合评价。鉴于此, 我们可以进一步以资源的经济性为基本分析对象, 设立一系列经济性指标, 并对其评价作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 资源获得经济性

细分资源获得的经济性可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 (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单位工程预算造价]×100%。

若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0, 说明建安造价决算没有超预算, 单位管理费控制较好。

2.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到位率。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到位率=实际到位技术人员/计划到位技术人员*100%。

据上可以推断实际到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越多, 完工的效率会越高。

3.资金到位率。资金到位率是指本年资金来源除以本年计划投资, 该指标主要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筹集和落实情况。本年资金来源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报告期收到的,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等。

资金到位率=已经到位资金/总资金数额= (总额-未到位资金) /总额*100%。

4.营运成本费用。营运成本也称经营成本或营业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是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各种直接费用。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运费用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统指企业或项目运作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必要的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二) 资源使用经济性

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1.设计浪费率。国外的大型公共工程在建设之初要经过反复论证和优化, 以“对纳税人负责”, 一旦设计方案被社会大众通过, 就会严格按照方案设计快速施工建设。而在我国则正好相反, 由于建设之初没能够做好较充分严密的设计, 在建设过程中各种设计漏洞就显露出来, 这里少了预应力, 那里缺了预埋件等等, 这些都是造成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拖延工期以及扩大成本造价的重要因素。

设计浪费率=图纸设计中不必要的投入/图纸设计总投入*100%。

2.设计变更率。设计变更是指单位依据建设单位要求设计调整, 或对原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设计变更应以图纸或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形式发出。

设计变更率=设计变更费用绝对值之和/设计总收入*100%

3.合同造价执行率。一个项目在执行工程承包合同时的造价管理是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的重要任务。工程投资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施工安全, 合同价格控制在范围之内, 并保证工程价款的支付都是符合合同规定的, 杜绝不合理的超支。

合同造价执行率=工程竣工结算价/工程合同价*100%

4.资金节约率。资金节约率=实际使用资金/预算资金*100%。

实际使用资金目前鉴于采购方式多样, 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都在做, 统计数据很难做到精确。政府采购预算的制定很粗放、对实际采购的约束不大, 但超预算、无预算进行采购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综上所述, 排除政治上的影响, 就技术上来说, 节约率的统计计算也不会太准确。

5.实际投资变化率。实际投资变化率=[ (审定竣工决算-批复概算 (或计划投资额) ) /批复概算]*100%。

不同的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机器设备的投资, 一类是建筑安装的投资。机器设备的投资是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而建筑安装的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是负相关的。投资率的增加造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致使结构产生的变化不利于效率改善, 如果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增长质量, 可以降低投资率, 调整投资结构。

四、结束语

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时刻把创新作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前提, 把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保障, 并把严格遵循规范的审计程序、客观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作为全面推进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关键、重点和根本, 以促进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健康发展。

摘要: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 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 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 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 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对建设项目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 必须要开展绩效审计。本文拟对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进行简单研究。

关键词: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林军, 刘西林.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40 (3) :35-39.

[2]宋晓敏, 熊化珍.注册会计师如何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审计——以S省客运站场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为例[J].财务与会计, 2014, (10) :54-54, 55

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初探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一共出现了12次,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将来乃至更长时期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信息化的发展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信息化已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将迅速增长。

信息化建设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投入大、风险高的建设项目, 如何评价信息化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一直以来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一方面, 组织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对信息化项目进行评估, 评价项目对组织发展的作用, 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投资者和债权人也需要对组织的信息化项目进行评价, 评价信息化对组织盈利和管控能力的影响, 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依据。有资料研究表明, 我国企业每年IT投入近万亿元, 每年仅在ERP (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 项目上的投资就超过80亿元;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也从2000年的87.3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546.3亿美元;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规模大约在1800~2000亿元之间。如此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 一旦由于缺乏审计, 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投资、轻率决策和违规违纪等问题, 因此, 在信息化风险客观存在的情况下,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其进行风险审计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可以从项目计划开始就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每个环节, 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等各环节进行跟踪审计, 给予项目投资者风险控制的评估与建议, 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益,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资金效益保驾护航。

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 信息化建设项目通常在投资上一再追加, 工期一再拖延, 但应用效果却远不如预期。信息化建设到底有没有为组织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投入的财力、物力是不是收到了相应的回报?历史上, 著名企业由于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而破产的案例屡见不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对整个组织的业务流程改造和重组、管理思想和理念革新、组织架构调整、人员分工调整、利益重新分配等诸多方面和环节, “牵一发而动全身”, 稍有不慎便造成组织经营管理的失控和信息化投资的浪费。国家资金应用到哪里, 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对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必须面临的新领域, 国家审计机关开展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内涵与目标

绩效审计的含义。绩效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部门和其他组织所发生的经济活动, 进行经济性 (Economy) 、效率性 (Efficiency) 和效果性 (Effectiveness) 的审查和评价。目前, 绩效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的主要发展趋向, 绩效审计的在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视与运用程度, 已成为衡量审计机关审计发展水平及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 绩效审计在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突破, 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 绩效审计已成为全球审计的主流, 是政府审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信息化建设绩效进行审计已成为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其中经济性就是对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进行审计和评价。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立项审批、信息化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信息系统应用状况、信息化实施效益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等进行审计, 从中发现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内部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建设绩效进行评价, 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薄弱环节, 达到效益最大化。

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化顶层设计及建设实现的管理决策支持能力、经济业务协调能力、系统建设发展能力和信息化建设贡献能力的提升, 以及经济业务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能的改善, 揭示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和建设方面不足, 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能提升。

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也涵盖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的事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绩效评价、业务整合规划绩效评价、技术特征规划绩效评价、建设规划绩效评价、招标采购绩效评价、应用开发绩效评价、应用推广绩效评价、业务管理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评价、信息化对业务管理的支持度评价、信息化对提升效能的贡献率评价、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绩效评价、信息资产运维绩效评价、项目立项申请与审批评价、项目管理评价、项目招标采购评价、项目合同执行情况评价、项目支出预算评价、项目验收评价、项目运行管理评价、信息系统安全性评价、管理决策支持能力的绩效评价、信息资源共享能力的绩效评价、经济业务协同能力的绩效评价、系统建设发展能力的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评价、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效益评价。

三、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模式与方法

1.审计组织模式

与常规财政财务审计相结合的信息系统绩效审计。将信息系统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效益审计的内容结合起来, 把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事项作为常规审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全过程的合规性、合法性, 依据数据审计的结果, 评价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评价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审计结果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独立立项开展。独立开展的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内容广, 审计事项尽可能覆盖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这种独立立项开展的信息化建设绩效专项审计的组织与审计程序与其他审计项目一样, 最后出具信息化建设绩效审计报告。

2.审计方法

(1) 系统调查方法。

依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事项, 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及其所依赖的信息系统, 调查信息系统的立项审批、系统建设、运行管理、运维服务、项目投资等情况, 以及相关责任机构和管理制度等。

(2) 资料审查方法。

为了确定信息系统的重要控制环节和重要控制点, 审查信息系统的立项审批、系统设计、招标采购、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系统运行、运维服务、项目投资, 以及各类第三方测试或者评估等相关文档资料。重点审查应用控制、一般控制和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事项资料。

(3) 系统检查方法。

为了核定信息系统的重要控制环节和重要控制点, 需要对应用控制的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及其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相关控制进行检查, 对一般控制环境、区域边界和网络通信, 以及信息系统的物理环境、网络、主机、应用、数据和安全等各类系统控制进行实地检查。

(4) 数据测试方法。

为验证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的有效性, 采用模拟数据对运行系统或者备份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对重要的计量、计费、核算、分析等计算功能及其控制进行设计文档审查、系统设置检查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审查。必要时审查应用系统的源程序等。

(5) 数据验证方法。

数据采集验证。利用直连式、旁路式、代理式等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 采集系统监测日志或者相关业务数据, 进行数据符合性验证。

数据转换验证。利用数据库数据转换、文本转换、网页信息转换等方法和工具, 对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转换、不同数据类型和格式之间数据转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验证。

数据处理验证。通过对数据库SQL语句进行转换解析, 实现对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计量、计费、核算、汇总等计算的符合性与准确性进行验证。

(6) 工具检测方法。

可以采用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工具对被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检测分析。可以利用网络审计、主机审计、数据库审计等工具的日志记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此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分析检测、系统配置检测、日志分析检测等工具, 通过采集信息系统之间的通信数据包并进行逆向分析, 还原系统间通信内容, 检测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重要系统是否满足配置标准和规范要求, 采集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等生成的日志信息进行检测分析。

利用网络流量、应用进程、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等系统运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利用对应用、数据、主机、网络、机房环境设备设施等方面的系统运行监控记录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审计组可以外聘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参与审计项目, 完成特定的审计任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

[2]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3]李四能, 叶晓钢.绩效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9.

[4]中国计算机审计研究报告——国家审计信息化与国家治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2.

[5]中国计算机审计研究报告——信息系统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2.

[6]国家审计署.信息系统审计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4号, 2012.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篇11

摘 要 绩效审计已是国际审计的主流,认清绩效审计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现行两种绩效审计方式的优缺点分析,指出了两种方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现行绩效审计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绩效审计 综合性审计 高层次审计

一、绩效审计性质认识的重要性

认识决定行动。对绩效审计性质的认识和定位决定着我国绩效审计方式的选择。当前,尽管绩效审计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但在理论、认识和实践上,已经明显表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正确把握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有助于审计人员采用适当的方式,科学组织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为绩效审计的全面展开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认为绩效审计是综合性审计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分析

1.综合性绩效审计符合一定阶段的国情,有它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基础。综合性绩效审计是国外早期绩效审计的重要方式。20世纪40年代晚期,美国审计署开始对政府法人实行“综合审计”,对公共基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率性进行检查。加拿大早期的绩效审计也是把传统的合规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既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情况,又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绩效情况。这说明,世界各国开展绩效审计并非一开始就是高层次的独立绩效审计,而是由综合性绩效审计向高层次绩效审计转化的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实践积累过程。

2.为增强国家能力建设提供支持。通过合规性审计,促进对国家经济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维持国家经济秩序健康运行。通过绩效审计,减少损失,改善管理,能促进国家的能耗效率、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管理效率以及制度效率,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水平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综合性审计实现两种核心能力并重,为国家能力建设提供支持。

(二)缺点分析

1.审计面临双重压力。现阶段,审计要发挥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功能,面临着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与揭露绩效审计问题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在地方审计机关,繁重的财务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任务占据着审计资源,制约着绩效审计的开展。

2.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合规性审计是绩效审计的重要基础,但不是惟一基础。综合性绩效审计会使人们误认为开展绩效审计必须先经过合规性审计。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开展绩效审计之前相关资料已经进行过合规性审计,则绩效审计开展就比较方便一些;如果开展绩效审计之前相关资料未进行合规性审计,则并不意味着绩效审计就无法开展。绩效审计仍可开展,只是应当根据绩效审计目标的要求,先对相关财政财务收支资料和其他资料、情况进行审查、调查,然后再进行绩效评价,提出改善建议。这种情况下,绩效审计的工作量会大一些,但仍可进行。

三、认为绩效审计是高层次审计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分析

1.规范性要求低,较灵活。直接进行绩效审计时高层次的绩效审计,因为绩效审计在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程序、选择审计方法、确定判断标准、进行审计意见表达方面都要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绩效审计项目可以是一个政府部门或公营单位,也可以是一项政府活动,还可以是一项政府支出,每个项目的个体情况差异往往很大。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评价和建议时自由裁量权较大,自主性较强,方法也较灵活,不具有法律效率和强制性。

2.节省资源。审计人员从繁重的真实、合法性财务审计中解脱出来,一部分人才集中精力研究和实践绩效审计,能更有针对性地为国家公共资源的占用、使用情况提出建议,合理规划、分配资源,可以使绩效审计结果较好地体现“预防”“揭露”“抵御”作用。

(二)缺点分析

1.不确定因素多,导致方法较难掌握。绩效审计是高层次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及实务操作指南尚未形成,包括审计范围、方式、标准、手段等需要探索和创新;绩效审计对象千差万别,不同绩效审计项目其经济型、效果性、效率性的实现方式和要求也不尽相同,类似合规性审计那样具有普遍意义的衡量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很难形成。基于以上两点,高层次绩效审计不能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方法,但创新人才的缺乏使绩效审计实施过程中很难树立创新意识,不利于发展。

2.绩效审计一般是在合规性审计基础上进行的高层次审计。只要核实和确认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再结合一些专门的绩效审计调查,审计人员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对一个绩效审计项目的绩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如果财政财务数据时错误的或虚假的,审计人员若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审计,势必会得出错误的绩效评价意见。

四、我国现行绩效审计方式的选择

综合以上绩效审计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各有利弊,并不存在直接的孰优孰劣的问题,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评价。

我认为与合规性审计相结合的绩效审计方式是我国的现实选择。一是可以适应目前的外部环境;二是符合全面履行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职责的需要;三是当前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情况适合开展结合型绩效审计。但是绩效审计毕竟不同于合规性审计,也不是合规性审计在效益层面上的简单延伸,我们现阶段只有培训人员、积累经验,为将来时机成熟时大规模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秋生.政府审计职责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0.

[2]陈川璐.现阶段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設计.审计文摘.2010.4.

[3]刘家义.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审计研究.2004.6.

企业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探讨 篇12

一、正视企业投资工程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企业投资工程绩效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程投标、评标、比选工作不规范

首先, 建设单位因为自身能力所限, 没有起草招标文件以及组织评委会对投标人进行评标的能力, 以至于常常出现随意组织招投标的现象, 有部分企业虽然具有相应的规模, 可以起草招标文件并组织评委会对投标人进行评标, 但由于企业内部的有关人员蓄意在文件中留有工程造价的弹性空间或者直接与投标者相互串通。二是不少单位对招标的相关文件没有能够做到妥善保管, 造成自己在工程竣工后与承包商结算时处于不利的局面。三是评委会在确定中标人时存在内幕交易, 让项目工程无法达到原先预期的收益。

2、建筑施工合同存在问题

首先是建筑施工合同书内部条款之间存在有不少前后不一之处, 歧义也是常见病, 合同条款的用词不严谨, 甚至于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二是在进行投标的时候, 按照工程量的清单来报价, 可在中标后却改为套用定额结算的方式进行结算。三是对分包的条款没有详尽的规定, 容易造成工程建设时管理松散, 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四是有一部分工程签订的是可以调价的, 但却没有能够明确怎样调价, 诸如此类的问题。

3、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是对建设工程的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的确认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没有能够按照规定来处置。二是现场签证未能够严格执行, 签证资料有所欠缺, 有效的考核机制没有构建起来。三是建设方对建材的真实的市场价格没有及时了解、收集, 造成在工程项目结算时只得依照施工方所提供的价格来结算。四是建设方在建设项目的过程中疏于管理, 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没能有效地管控, 让施工造价成本超出预算, 失去有效的控制。

二、切实采取强化工程效绩审计的措施

工程绩效审计是今后投资审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我们认为要强化此项审计, 就应切实采取以下措施:

1、适当扩展审计范围

一是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必审制度。我们进行的审计的范围需要扩大, 所关注的目标不能只是项目的建设单位, 而是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单位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关注, 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对各种异常情况施行专项审计。二是需要对建设项目在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要有效的施行跟踪审计, 以此确保我们审计的成效。事前审计的重点是对建设项目的准备和规范的实际情况监督。事中审计的重点是建设项目的建造过程审计, 重点是对于工程设计的变更、造价进行审计监督。事后审计则侧重于竣工决算的审计和对所审计的建设项目进行项目评价。

2、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投资项目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的投资项目牵扯到方方面面, 关联性很强, 牵扯到银行、环境保护、国家的产业政策、整体的行业前景等诸多方面。我们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几点:首先, 需要从工程项目的现实情况出发, 将对工程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排个顺序, 依据彼此间的相关性、动态性、有效性来打造评价体系。二是通过计算收入、成本、费用等数据, 分析工程成本利润率、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财务的可持续性、资金需求量等, 以考察其投资工程的财务赢利能力。三应从工程质量层面设定工程优秀率、工程质量一次通过率、工程耐久度、抗地震度, 以及管、线、轨等具体指标。四应从社会层面, 设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度、扩大就业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等指标。

3、进一步关注投资项目绩效的审计评价

首先是对内部控制规范施行的效果评价。尤其是针对招投标是否公平合理、有没有仅限于内部招标;监理方面需要重点关注是否为同城监理或者内部自行监理;工程项目是否存在有违规分包、转包以及施工队伍的资质这些问题。二是审计评价重大经济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主要侧重点是评价工程项目竣工后能够为企业创造多少实际的经济收益, 对工程能够带动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也要做出一定的评价。对项目的盈亏平衡点、可持续的盈利能力、项目的可支付能力以及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要单独列项评价, 然后从企业的总体布局出发来衡量项目的投资合理性。三是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采用多种方法来完善评价的措施, 只有实践方能出真知。我们不但可以使用传统的审阅、计算分析这些做法, 还可以积极利用现今的统计学分析以及建模、计算机审计这些方法来提升我们的审计质量和效率。

4、建立责任追究制, 全面运用审计成果

对效益好的要从控制和管理上总结经验, 进行表彰;对效益差并出现损失浪费的要按照管理原则, 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 该处理的要坚决处理。对因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要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追究其有关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追究其刑事责任, 建议制定量化的责任追究和处罚机制。同时, 把投资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审计成果, 形成审计合力, 以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的绩效水平, 并促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工程绩效审计是今后投资审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然而, 当前我国企业工程项目绩效审计主要存在工作不规范、施工合同和施工管理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应采取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措施。

关键词: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保卿. 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学生辅导员工作规范论文下一篇:资助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