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

2024-11-24

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精选11篇)

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一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刻苦学习,尤其是经过中考的严格选拔,终于考入安定区东方红中学,新鲜劲还没有完全过,紧张的高中生活就已经拉开了序幕。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通过六个周的观察、座谈和交流发现,我们高一新生在适应新环境、新课程、新老师、新同学的过程中,表现差别比较大。有的学生每天很活跃,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学习和各种事情,有的学生则情绪比较低落,沉默寡言,萎靡不振,冷漠孤寂……于是,我们萌生了了解高一新生适应高中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的念头,我们设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促使学生对自己走进高中后的心理适应情况做一个反思和梳理,以期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安定区东方红中学2015级高一级全体同学。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集体座谈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法。

3.调查工具

本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

三、调查目标

1.了解并掌握我校高一新生心理适应情况。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3.培养学生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4.便于丰富学生的阅历,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也是教师对高一新生的心理适应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调查时间(2 01 5.9.3—2 01 5.1 1.1 7)

五、调查进度安排表(略)

六、人员组成

辅导教师:刘玄 王红梅 车起玲

学生:一组(董笛等),二组(袁银国等),三组(王康等)

被调查者:高一年级1、2、5三个班的全体学生和其他班的部分学生

调查者:高一级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成员

七、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首先,分小组与高一18个班的部分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并将他们走进高中之后的生活、学习、心情做了相应的记录,为调查分析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其次,以我校高一部分新生为研究主体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从生活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三大方面设置题目,共12道选择题。本次调研发放问卷1167份,回收问卷1167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15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8%。

(二)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47.95%,女生占52.05%,男女比例均衡。城市学生占57.95%,农村学生占42.05%。其中住校生、走读生84.05%,半宿生和外宿生只是少数,分别为9.32%和6.59%。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如下:

综合1—3三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90%以上的同学不能有序地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据我们的观察和与同学的座谈、交流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高一开设的课程太多(12门),一天七节课,每节课40分钟;二是作业太多(9门功课都有作业),而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太少(只有下午自习40分钟)。所以,大部分学生只能忙乱地听课、完作业,难以科学、有序地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对高中生活产生了恐惧与厌烦。

综合4—7四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上高中后,大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同学间人际关系的不够和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情,极少数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分析其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学习紧张之外,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已习惯了被父母亲朋宠着,缺少主动与同学交往和关心同学的意识。另外,现在的学生与同学交往、合作的能力也比较差。

从问题8、9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上高中有明确的目标的,而且目标集中在“学知识”“考大学”上。在座谈和交流中了解到,有近10%的学生准备毕业后报考高职学校去学技术,也有少数同学准备去做生意,至于考上大学以后,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绝大多数的学生很迷茫。由此可以看出,有明确理想的学生很少。

综合问题10、11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不浓,合作探究的主动性远远不够,离新课改的要求还很远。

综合8—12的调查结果,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扰比较多,而这些的困扰反映出他们距离新课改“爱学、乐学”要求还比较远。学习方面的压力与困扰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学生只是为考试或考大学而学习,感觉学习没有意思,有厌学情绪,甚至有一少部分的同学只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来学校混日子,本没把学习当回事。

八、收获心得

这次的调查研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人身边事的意识和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科学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也学会了互相合作,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教师了解了刚刚迈入高中的学生在生活、情绪、学习等方面的心理适应情况,也摸清了高一新生在适应高中生活的过程中的心理不适情况。在座谈和问卷的过程中,我们设计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对自己上高一之后的心理状况的反思,促使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自主适应高中的生活。我们将调查的结果反馈给心理辅导老师,便于他们及时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也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各班班主任,让他们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他们科学地班级管理提供了依据,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就此次调查活动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同时,经这次调查,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增长了他们的社会经验,笔者也对高一新生的心理适应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高一新生,心理适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曾梓良.中学生的心理探究[M].当代教育出版社,2002.

[2]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刘艳,邹泓.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 篇2

湖北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郭定俊

有人认为重点高中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基础扎实,学习自觉,老师只注重教学工作就行了。殊不知,随着中考学生的减少,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参差不齐的现象日趋严重。社会交流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感复杂化,全班一心、千人一面的现象消失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孤儿家庭等孩子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孝感市中考分数的含金量着实不敢恭维,体育实验操作60分,文科综合150分且都是选择题,直接导致部分学生一进入高中就跨了,不良情绪悄然而生。

高一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新学校,他们之中有些人不适应,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一是玩乐现象,经过初三紧张冲刺,一些跨入重点高中的正取学生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表现为自习迟到,课间休息打打闹闹,周末网吧游戏,走路把玩手机,以为进入了重点高中离上重点大学不远了。二是浮躁现象,特别是高费生、小科生未脱稚气,老师不到教室就不能坐下来,不知怎么预习课文,不知温故知新,像老鼠似的在教室乱窜。三是滞留初三现象,部分人仍停留在过去,等待老师来找他谈话,等待老师辅导,等待班主任谈心,要人哄着学习,殊不知高中班级人数多,科任老师教的班多,像生物课老师教四个班,哪有时间辅导?,四是不合群现象,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往往缺乏交流,彼此之间信任不够,性格内向者更难合群。五是自卑现象,差生尤其是借读生,学籍在他校,总觉得自己是另类,低人一等,独来独往耷拉脑袋,无精打采,见老师不打招呼,上课难开口,以致自暴自弃。六是塌陷现象,部分优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周考、月考位次下滑,排名靠后,家长学生疑惧焦虑。

高一新生如何进行心理调整,以期尽快进入角色?我认为,一,要坦然面对中考的结果,无论中考发挥正常与否,那都是过去式,都是人生路途中的一个驿站,要放下包袱,不必太在意。得意淡然,失意坦然,要欣然面对所选择的高中,无论它理想与否。重点高中会出人才,普通高中也会出人才,只要自信在,三年的努力,一定会开花结果。二,要适应高中生活,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在学校学习生活三年,如果看不起自己的学校,对老师冷漠,那么自己的心境会低落,自信心、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抑制。要知道名校有差生,差校有优生,好差都是相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毕竟高考是三年以后的事,莫名的焦虑大可不必。三,要适应老师的管理教学,高中自习较多,班级人数多,老师教的班级多,特别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老师有的教八个班,没有时间精力辅导学生,心理问题难以及时沟通,这些情况决定了学生由他律要变自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过去在初中受老师瞩目,同学羡慕的情形不见了,过去常得的奖品、表扬换了主人,今非昔比,怎能不无动于衷?四要适应高中的学习、考试,高中注重能力培养,考试时内容全是课外的,能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课外的问题,这就是能力。有的同学误以为书本上题不重要,做做资料就行了,足以应付考试,这实际上是丢了基础,哪来能力?上课玩手机看杂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初三时考试在书本、短时见成效的模式还在影响他们。学习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五要熟悉校情校史,熟悉年级班级,会唱校歌班歌,明了班主任带班理念,风格,热爱校园文化,在文化氛围中熏陶自己。

高一新生的负性心理 篇3

期望过高引起的失衡心理 向往已久的高中生活终于成为了现实,欣喜若狂的心理难以言表。入校前,高一新生往往把高中想得过于美好,对新学校的期望值很高,而一旦进入新学校后所见到的一切并非原先想像的那样完美无缺,心理上自然就会产生较大的反差,心里失衡就难以避免。

环境生疏造成的探视心理 对于大多数高一新生来说,上高中是进入了一个新环境。由于对这个环境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好奇心,以及人地生疏带来的恐惧心理的作用,使高一新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抱着一种探视心理。这几乎是所有来自异乡的高一新生都曾有过的一种心态。

目标遥远导致的懈怠心理 在初三时,同学们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为了上一所好的高中。而考上了高中,犹如船到码头,车到站该歇一歇了;至于考大学,那是两年三年以后的事,远着呢!因此产生了生活无目标、学习无动力的懈怠心理。

地位变化出现的自卑心理 能考上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往往都是原来学校的佼佼者,这使不少高一新生有一种自豪感。而到了高中,同学们都是百里挑一,个个都有竞争力。在新的集体里,相比较而言,原有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良好的自我感觉会慢慢地消失,于是,一种新的竞争压力冲击着一些高一新生的心理,有的可能转向自卑。

恋旧依赖产生的孤独心理 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再加上新的同学关系尚未建立,一些高一新生往往会怀念起过去的初中时光,进而把感情意向投向旧时的同学、朋友、老师,而对现在的集体不大关心,有的甚至产生孤独心理而陷入苦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一新生由于生活经历比较单一,社会阅历比较浅薄,自理能力不是很强,在远离家门,走向独立新生活的时候,自然会有诸多特殊心理反应。因此,作为一名高一新生,应该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争取少走弯路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根据笔者多年教高一的经验,认为高一新生要消除上述心理,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适应高中的生活,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熟悉环境,适应高中生活 高一新生负性心理状态的产生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对高中环境的陌生,不了解高中生活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高一新生要尽快进入角色,首先要熟悉高中的生活环境。高中是初中的延续,具有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这些环境包括:智能环境,高中里丰富的图书资料,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手段,博学广识的教师,为高一新生进入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提供了必要条件;生活环境,现在一些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大都实行封闭式管理,高中校园基本上就是一个“小社会”,把学习和生活溶在一起,给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安静的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高中里同学间的联系增多,关系也会越来越来密切,一方面促进了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彼此竞争,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的机会。

同时,高一新生对高中环境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用苛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宽容一些,要有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主动去适应高中生活。

狠抓学习,保持竞争优势 高一新生在初中的竞争中都有一定的优势,到高中后能不能保持这种优势,如何保持原有的优势,这既是消除高一新生负性心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每一个高一新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要保持优势,关键在于抓紧学习不放松。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学习和高中的区别。从初中到高中,在知识和能力上都要上一个较高的台阶。初中内容简单,能力要求不高,一听就懂,一懂就会。而高中内容,量多、抽象、逻辑性强、能力要求高,非下苦功不可。其次要掌握好高中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却少,老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传授过程可能较快,这就要求高一新生除了要做到一般的学习要求,如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外,还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第三要脚踏实地,抛弃侥幸心理。高中课程很紧,高一、高二基本上学完高中三年的内容。高一如果一松懈,成绩一下滑,信心丧失,高二就无兴趣学了,到高三再抓紧也是为时已晚。因此进入高一就要打好基础,不可抱有那种高一、高二玩一玩,到高三再去拼搏的侥幸心理。总之,只要高一新生在新的环境里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新的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投身集体,搞好人际关系 进入高中,高一新生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集体,他们将在这里度过三年美好的高中生活。当他们告别昔日好友,离开父母,感到孤独、寂寞时,积极投身新的集体,融洽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需要。因此,高一新生应从过多的回忆中学时代与同学的友情中解脱出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关系,消除陌生感、孤独感。只有尽快投身新集体,正确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互相信任的朋友群,高一新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一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篇4

通过我的教学观察, 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 师生之间缺乏信任, 存在信任危机。信任危机是指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优越,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却越来越淡, 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逐渐丢失了对他人信任。师生之间存在信任危机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问题, 有些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 只是希望学生言听计从, 以便他们好管理。有些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 一方面有职业倦怠, 另一方面, 经过各届学生的比较, 他们心底存在对新一届学生的过高期待, 所以总是声称高一新生一届不如一届。另一方面, 学生一直把教师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上。很多学生从小就被灌输“再不听话, 就告诉你老师”的思想, 在他们心里, 老师是压抑自己个性, 让自己不快乐的代名词, 老师是只会找自己茬, 让自己痛恨的角色。因此他们一直将老师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不理解教师, 也不相信教师, 有些学生更是不懂得尊重教师。

其次, 现在的学生不愿意倾听、理解另一代人的声音。父辈的艰辛所换来的生活, 他们不仅不懂得感恩, 没有耐心去理解、更不能学会体谅家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认为自己的小宇宙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人的事情应该为其让路、为其服务。他们也从没有耐心去聆听父母过去为家庭拼搏的艰辛、现在为下一代成长的教诲、以及对其未来的殷殷期盼。当然, 孩子的这些问题也都是源于家长在孩子童年不重视正确引导所造成的。他们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受委屈, 他们不懂得让孩子学会感恩, 甚至不敢放手让孩子去成长, 也不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一味地物质满足孩子以表达他们对孩子说不出口的爱。

最后, 沉迷网络、手机等虚拟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 手机和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这些高科技产品。比如在当代中学生中间盛行的手机问题, 根据调查, 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的学生活跃, 只要给他们一部手机, 他们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一整天, 既不会在自习课上讲话, 更不会想到课间去打架这些行为。这似乎对于管理是一件好事, 但是学生中间的手机攀比已经给部分家长带来沉重负担。尤其是现在的智能机有越来越多的功能, 包括上网功能, 众所周知, 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对学生心灵的侵害, 影响其正常的心理成长。网络上散播的各种消息以及负面思想直接地、没有任何过滤地呈现在三观还没有完全健康形成的中学生面前, 因此学生的心理受到网络的巨大冲击。

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 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重视并正确的引导、纠正, 有助于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影响其高中三年后的成人、成材, 包括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防患于未然, 把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使其能健康、积极地成长, 接受教育。经过教学观察和反思, 我得出以下三点解决措施。

首先,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 这也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进行正面、积极的宣传和引导。积极的熏陶, 正面的引导,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 这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同时, 也要教育家长必须摈弃不良嗜好, 积极向上地生活, 给学生带来正面引导和积极影响。另一方面, 社会需要多宣传关于学校的积极信息, 而非一些网络媒体所爆料的负面信息, 影响学校和教师在社会以及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毕竟, 在教师这个大集体中, 存在着许许多多默默付出、辛苦奉献自己的人民教师。

其次, 师生之间需要多沟通、理解, 建立信任。老师需要多理解学生, 理解新一代人的想法和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允许学生犯错误, 帮助学生寻找解决办法, 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在我们的尊重、鼓励和爱之中, 才能更健康地成长。同时, 学生有问题也要多与老师沟通, 而不是自己私下用不合理的方式解决。通过与老师的沟通, 能合理调整心态, 能听得进批评和建议。老师的中肯建议以及过来人的经验无疑会帮助学生处理各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让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

最后, 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学习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 而是通过十几年学习知识的过程去培养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以及学会如何习得新的知识,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感受幸福的能力。虽然无法改变出生和家庭, 但是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人格更健全、性格更完善, 心理更健康。

总之, 高一新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很正常, 但是在这些问题出现之时, 甚至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之时, 就及时处理, 以便学生在学校能更好地与老师、学生相处, 认真投入学习之中, 健康成长。

摘要:高一新生, 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人格和自我意识方面有着各种心理问题。通过观察和总结, 本论文提出了三点建议以解决存在于高一新生中的典型心理问题。

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 篇5

关键词:内容衔接;培养习惯;师生交流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往往都是满怀豪情、信心十足,然而经过不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普遍会感到高中数学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有些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甚至恐惧心理,成绩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学生由于对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学法教法的不了解,而学习状态、思维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因此学习障碍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对学生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应对。

一、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初中数学内容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侧重于定量计算;而一进入高中接触的是集合语言和函数语言,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需作定性研究,思维上更趋抽象。另一方面,初、高中很多的知识点衔接上有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有些知识初中不作要求或要求很低,而高中却经常用到且要求很高。

2.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特点及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对于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另外。初中教师在知识点的处理上侧重记忆,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加以认真讲解,还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这对于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对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就更难适应。

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注意方法,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过分地依赖老师、依赖课堂,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忙于记笔记,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做题机械模仿,对所学内容缺乏必要的抽象与概括,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二是不重视基础,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眼高手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很肤浅,常常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二、采取的对策

1.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依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和教学需要,适当补充(或加强)初中没有学过(或要求过低)的但高中要经常用到的知识点,例如,绝对值定义、性质及运算、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在内容讲解上要注意形象、直观,要采取循序渐进、低起点、小步子、先慢后快的方法。在考题上做到难易适中,既使学生感到力所能及又使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样加强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持续稳定的发展。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学习方法、习惯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注意怎样传授知识,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最好在学生接触高中新内容之前,先用1~2节课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高中数学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习方法。

当然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师要把它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常抓不懈。

3.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同学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这时候如果教师不重视,没有正确的引导,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为后面的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中要以激励为主,在鼓励尖子学生继续努力的同时,尤其要做好与“后进生”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活动中要不失时机地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要进行有效的帮扶,使其消除自卑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轻松愉快去学习。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九中)

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 篇6

众所周知, 每一名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不仅有一个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而且应有一个学习方式、方法如何改变和适应的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适应情况, 如: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有哪些改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如何?笔者利用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机会, 采取问卷调查、成绩跟踪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产生障碍的成因, 从而为消除这些障碍提出一些建议.

二、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障碍的调查

(一) 样本的选取与调研方法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在高一入学后数学学习的变化情况, 本人选择某中学高一年级2个不同层次班级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抽取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发放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问卷调查表”, 所发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 统计工作准确无误.同时对其中成绩下降明显的26名同学进行了私人交流和了解.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的统计发现, 有26名同学的数学成绩有明显下降, 占被调查人数的52%, 23.9%的学生认为高中比初中的课堂知识容量增大了, 18.6%的同学认为老师讲课的速度明显快于初中, 14.6%的同学认为自己在高一采取的学习方法不理想, 还有12.6%的同学认为高一数学比初中难度加大.从调查问卷分析及访谈的结果看出, 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就是初、高中知识衔接存在问题, 其次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另外还有教师方面的因素.

三、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 初、高中知识衔接存在问题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有明显的变化.就教学内容上来说, 初中教学内容少, 且叙述较为直观形象, 通俗易懂, 易于理解掌握.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 刚刚进入高一的不少学生反映第一章的“集合”和第二章的“映射与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 学生们一时还不能适应.总的来说, 初、高中的知识跨度太大, 而且现行初中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 有些知识只要求了解, 有些甚至删掉不做要求, 而这其中有些知识是高中经常用的, 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因此, 学生感到高中数学难学, 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挫伤, 成绩下降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 学生自身的因素

被调查的这些同学中有16.8%的同学在初中时数学成绩优秀, 54.7%的同学数学成绩较好, 他们时时处处得到老师的关爱, 心理上具有自豪感、优越感, 进入高中之后, 相比之下, 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再占有优势, 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 导致了成绩的下滑.

有的学生一时不能适应思维方式的转变,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 初中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式分析, 而高中数学在思维方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这种思维能力需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故导致成绩下降.

(三) 教师方面的因素

1. 由于高中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学校每年都要从高校

毕业生及初中学校中引进一大批新教师, 这批教师大多安排在高一年级任教.由于他们对高一教材的结构、体系、教学要求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不够熟悉, 客观上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教学中时常出现起点高、跨度大、讲解不透彻等现象.

2. 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课堂内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发现, 教师教学观念没有转变, 教学中易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所谓“好方法”“金点子”灌输给学生, 学生只是同意教师的解法, 但知识没有得到真正的内化, 造成对知识理解上的偏颇, 而给解题带来困难.

四、解决的对策

(一) 实现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进

高中学生正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 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我们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 要将思维层次适当降低, 使其适应学生的思维水平, 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再有步骤地增强思维的抽象性和辩证性.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时, 可先从一些学生熟知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入手, 让学生给出它们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值取值范围及它们的对应关系, 进而给函数下定义, 同时给出定义域、值域.在平时教学时, 教师应把握好一个“度”字, 既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尽可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又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思维能力的适应程度, 以求在适当的层次上理解和掌握.

(二) 注重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规范的指导

课前规范要求:主动预习, 主动思考, 心中有数.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预习也叫课前自学, 预习得越充分, 听课效果就越好, 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课堂规范要求:主动参与, 理解吃透, 高思维.一要认真, 二要高效.要充分发挥课本和笔记的作用, 适当记数学笔记 (每名同学都应有本纠错本) :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 问题最好当场解决, 尽可能结合课本将老师所讲内容全部听懂.

(三)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加快学生适应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保证

调查表明:高一部分数学老师并不被广大学生所认可, 甚至有23.6%的同学认为不如初三任课老师, 这就对高一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 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学习, 确立现代教育理念,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开学之初, 学校应加强对任课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培训, 培训可请上一届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做得较出色的老师介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的经验及教训.通过培训使任课教师对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 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五、结语

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 篇7

1.1 对象

和静高级中学高中一年级汉族11个班级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4个班共调查198名学生,获得合格答卷196份,合格应答率98.99%,其中男生126名,女生70名。

1.2 方法

(1)采用山东省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中学生在校心理适应能力问卷”。要求学生在统一时间内独立完成,统一收卷统计分析。此问卷共20题,每题有三个答案,即是、无法肯定、不是。

(2)具体评分办法:单数号题(1、3、5、7……),选项是为~2分,无法确定为0分,不是为2分。双数号题(2、4、6、8……)是为2分,无法确定为0分,不是为~2分。最后将各题总分相加得出总分,结果在35~40分之间的同学,社会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怎样的环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在29~34分之间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17~28分之间,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6~16分之间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极。5分以下的同学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因感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闷。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2 结果

调查统计分析(表1)196名新生中,适应能力很强5人,占2.56%;适应能力良好8人,占4.08%;适应能力一般51人,占26.03%;适应能力较差66人,占33.67%,适应能力很差66人,占33.67%,在适应能力较差和很差这两种程度上男女生差异较大。

3 分析

3.1 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很多父母在吃穿用度上面有严重的“比富”、玩乐心理,(1)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把自己狭隘的想乐观传递给孩子造成他们性格发展的不完全。而又有很多父母在生活上对其娇生惯养,之久而久之使他们在学校也当起了“小公主”“小王子”之类的学生,最后形成自私的性格而造成适应能力的低下。

同样教养方式的不同也能引起学生在人格形成,情绪控制,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更多方面的不同。(2)和平民主的家庭所教育出的孩子多拥有温顺豁达等优秀的品质,而粗暴的家庭往往形成孩子别扭逆反等不良的心态。(3)

3.2 学校方面

在中学生的时间安排上,学校生活占了大多数,那么学校生活在影响其心理素质方面有很重要的影响。首先是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中学生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大多数比较和谐,但是也存在少数不和谐的关系处理,比如个别的排挤现象,学习成绩而引发的恶性竞争,班级中“地位高”和“地位低”同学之间的隔阂以及成绩好和成绩差同学之间的互相“看不顺眼”,还有这个时期由于青春期所引起的尴尬的男女生关系,这些都是能够影响中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

除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也是学校生活中的另一个重要人际关系。大部分情况下学校中仍旧是尊师爱生,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也反映老师太过严肃,很难和老师平等的交流。在一些个别现象中,学生觉得老师对自己有偏见或者一直得不到老师的重视,(4)这些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来说极其有害,对他们的生活态度也有着影响。

4 解决对策

4.1 家庭对策

在中学阶段,家庭如果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在情感上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5)那么这无疑能够减少中学生在情绪上的不良反应从而能够让其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好处。同时积极的教养方式也能避免中学生的负面情绪,科学正确的引导能够增加孩子的正面情感,而强暴无知的棍棒教育往往只能让学生偏离正常健康的成长轨道。多给孩子鼓励和赞美这些正面的情感能够对孩子向好方面转变有巨大作用。

4.2 学校方面

首先要增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要犯原则性错误,对中学生的心理能够给予一定得健康辅导。从教师自身做起,向学生言传身教消除校园歧视,鼓励后进生,倡导人人平等的思想,要有一双发现改变的眼光,后进生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鼓励其继续努力向上,而不是冷眼旁观认为其永远成不了气候而一直不给予积极的肯定。

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评价方式,成绩不是评判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热情,自信,诚实,守信等都应该是评价一个人的参考标准,首先由教师做起,慢慢渗透到学生之间,一点点改变学校的整个风气。那么要做到这点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所以为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职业道德问题。

摘要: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抽样调查和静高级中学高一的198名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现状,通过分析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发现中学生受家庭和学校影响最大,通过家庭和学校方面的一些措施就能尽力提高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使之成长更加健康。

关键词:中学生,适应能力,调查问卷,家庭,学校

参考文献

①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58.

②梁家国,朱玉英,王秀英,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状况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6.

③姚本先.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中国软科学,1995.1:105.

④林正范.高等教育管理新论.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117.

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 篇8

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 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 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 地理主要是阐述地表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 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 并非多数人所认为的地理就是记地名, 学地理只要划一划, 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 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 轻理解;重突击, 轻平时, 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 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二) 没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缺陷的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维的广度不够, 综合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 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 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 关于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 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2. 思维的深度不够, 分析、鉴别能力差。

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

3.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 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 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在平时未必会答错, 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4. 思维的逻辑性差, 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地理高考命题、地理教学、地理科学发展的共同特点、即培养、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是最本质的目标。例如2003年山东地理高考题第37题 (2) 要求学生理顺“温度差异 (大小) ---气压差异 (强弱) --大气环环流 (强弱) --降水”它们之间的逻辑思考过程, 否则无从不手, 缺乏解决问题的条理性。

(三) 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 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 人的各种活动, 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进入高中后, 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 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 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 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 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 地理与我无关, 不需多“浪费”时间, 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行。由此而来, 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 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 自然, 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 结果, 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四) 中考取消地理, 在突出升学“指挥棒”驱动力的情况下, 中学地理教育的地位迅速下滑

在不少地区, 产生了学生偏科厌学、教师改行, 学校压缩地理课时。在初中尤其是对地球、地图、气候等知识的教学更为苍白, 有的学校每周只上一节自习课, 形同虚设, 没有懂专业的教师, 并且只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 以至于常常要为了完成教学要求, 必须要不断回顾初中知识, 甚至要补充缺乏的知识。

其次, 各相关专业课程与高一地理教材内容不同步, 如立体几何, 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也相对缺乏, 从而导致教学中的知识“断层”, 各学科中课程设置不同步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如立体几何没学, 学生难以构建地球的立体空间。

(五)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理解不到位, 缺乏适应对新课标的要求, 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 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 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使用了多年的老教材, 有解不开的情结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 因而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 乃至全搬以往的教学方式, 形成了新教材, 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 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二、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 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 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 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 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 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 教学目标的确立, 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 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 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把握新教材, 注入新思路。地理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 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 要有新思路。

(1) 树立现代教学新观念。新教材的推行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弘扬, 使未来人才的规格多种多样, 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 在地理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观, 构建和谐课堂, 师生平等, 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 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 个性化倾向明显, 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转换教师角色, 共同参与, 师生互动, 共同学习,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产生对地理探索的浓厚兴趣。

(2)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高中阶段学生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探索、研究及实践,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能够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 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识记方法, 积累地理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 注重知识应用;培养费学生的读图方法, 提高识图运图能力。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课。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 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深入探究的有效载体。一旦学生投入到这些与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去, 那么, 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 也必将大大消除学生对地学习的抑制情绪, 有利于克服学习的困难。

4.突破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 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 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 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按学生的认知规律, 地理教学难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等三类。

(1) 理解性难点及其化解。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 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 以及说明事实材料的过于概略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 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 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 教学中多运用图示解答、演示实验、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方法。

(2) 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 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 强化记忆效果, 加强知识积累, 教学中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赋予记忆材料以一定的意义、编歌诀、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 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 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3) 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们应讲究应用障碍的针对性, 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 增加问题层次, 减缓问题坡度, 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 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逐步求得结果,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努力挖掘本学科在学校中的作用, 使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地理学科在学校 (特别在重点中学) 中常常被认为是副课, 是“小儿课”, 出现学校不重视, 学生不主动的不良局面。地理教师教得很辛苦, 却得不到理想的成绩或肯定, 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力量在于我们地理教师本身。我们地理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 敬业的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外, 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空间也至关重要。有效的途径依然是要把握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打造地理品牌, 营造浓厚的学习地理的气氛。

(1) 在研究性学习中可大显身手。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 这是由我们地理学科的内容涉及面广, 所决定的。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应用地理知识的主动性, 当然也有利于地理学科在学校中创出特色和品牌, 为学校争得荣誉, 从而改变学校在看法上对地理学科的偏差。

(2) 在课外活动和观测上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外活动和观测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解决地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地理课外活动的种类很多, 如天文气象观测、地震环境监测、工农业调查、交通流调查、模型制作、模拟实验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我们地理学科在学校第二课堂中的份量, 扩大地理学科的知名度, 把学生吸引到地理活动和地理教学中来。

6.深化中考和高考制度

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9

一、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高一新生的年龄大多在十五六岁且独生子女占多数, 他们从小就被娇生惯养, 以致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砺和风雨的打击, 呈现出心理脆弱的状态。其表现主要有三方面。

1. 依赖、自私、对抗

依赖、自私、对抗, 这三者均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疼爱或过度管制密切相关。

(1) 依赖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疼爱或过度管制, 孩子最终丧失自我, 形成较大的依赖性。升入高一, 孩子离开父母, 凡事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此时其依赖心理自然受挫。

(2) 自私

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疼爱, 以致孩子习惯于被爱却不懂施爱。另外, 为了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免于吃亏, 一些自私的观念和想法被家长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孩子。还有, 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强化了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和功利主义的思想, 从而形成自私的心理。升入高一, 独自面对学习和生活, 孩子的自私心理定然加剧。

(3) 对抗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娇养或过分严厉, 导致孩子感情用事、缺乏约束、意志薄弱, 极易任性甚至形成对他人的反抗。升入高一前, 孩子的对抗对象往往是家长;升入高一后, 孩子便常常把教师视为对抗对象。

2. 焦虑、自卑、嫉妒

焦虑、自卑、嫉妒这三者均与学生将要承受的较大负担、面临的较强压力、迎接的崭新挑战密切相关。

(1) 焦虑

升入高一, 课业负担加重, 学习压力增大。原来成绩较好的学生担心自己的成绩会下滑, 成绩较差的学生害怕自己的成绩变得更差。甚至一些高一新生一听到考试就心慌, 他们不仅无法正常学习, 还在考前频频入厕, 甚至到了考场上脑子就一片空白……这都是考试焦虑的表现。此外, 由于高中学校环境和交往群体的改变, 有的学生不敢与其他学生对话、交往,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不敢表现自己, 常常独来独往。

(2) 自卑

有些学生在初中一直是优等生, 但到了高中后, 随着学生群体的改变, 这些学生有可能成为中等生或学困生, 于是他们过多地自我否定, 甚至感到自惭形秽, 最终导致自卑心理。自卑的高一新生不敢交际、害怕失败、多愁善感、瞻前顾后。

(3) 嫉妒

嫉妒心理往往产生于原先水平相当、彼此关系密切的人之间, 因为对方的优越、成功, 刺激你的神经, 使你心中产生不快的情感, 从而产生嫉妒的心理。就高一新生而言, 主要表现在对他人学习、才能、外表的嫉妒。其实, 高一新生产生嫉妒心理是很自然的。

3. 迷恋、厌学

(1) 与迷恋有关的厌学

迷恋与厌学是因果相承的。因为迷恋, 所以厌学。高一新生渴望自由、期待成熟,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而互联网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 尤其是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在网络中可以得到满足。因此, 孩子对网络的迷恋程度往往出乎家长的意料。还有, 一些学生由于成熟偏早, 开始早恋, 于是整天迷恋于男女感情之中不能自拔。所以, 对于网络的迷恋、对于男女之情的沉醉, 使得一些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于是厌学情绪油然而生。

(2) 与迷恋无关的厌学

一是由于知识难度加大、学习压力加剧, 致使一些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削弱, 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二是学习好的学生威信不一定高, 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学生备受青睐, 这使得一些学生不想学习。三是因一些心理原因而厌学。例如, 有的学生因反应较慢而常被其他学生嘲笑, 所以不愿上学。四是一些学生的厌学表现较为极端。例如, 对知识充满仇恨、对教师深感厌恶、对班级不愿光顾。

二、解决高一新生心理问题的实施策略

面对自主性较高、思想早熟、见解独到的90后高一新生, 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实施策略主要可从三方面展开。

1. 加强知识培训, 获悉实战经验, 不断更新, 适应学生心理变化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 在学生心理发展和成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是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 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能够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疏导、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较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从事心理辅导的实战经验。因此, 要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不断更新观念, 了解和适应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 了解新形势下高一新生的心理动态。

2. 开展全员参与, 实施学科渗透, 双管齐下,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任务相当繁重, 需要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心理教师负责学生心理调查、测量和分析, 评价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方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科研工作。另外, 学科教师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 让学生克服自卑, 树立自信, 通过建立学习小组, 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还有, 学科教师要在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加入心理教育目标, 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最终建立由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牵头, 班主任为生力军, 学科教师协助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 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

3. 做好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咨询, 注重差异,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每个学生受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 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不尽相同。另外, 学生不良个性倾向的形成原因很多, 学生个体的生活背景千差万别, 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学生个体的分析和调查, 了解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还有, 开展针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倾诉, 深入其心灵, 了解其困惑和需要, 引导其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并收集信息进行诊断, 以朋友和师长的身份提出参考建议,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判断选择有价值的行为目标, 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 篇10

【关键词】高一新生 英语 自主能力 现状 培养对策

前言:高一新生正处于学习的新阶段,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课程是高中必修课程之一,在学生未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解决,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一新生英语自主能力现状

1.学生主体意识较差。学校往往采取“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为了保证升学率,教师往往将教学内容讲解得过分细致,学生完全不用动脑思考,导致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意识,习惯依靠教师的引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2.无法配合学习进度。高中英语课程内容与初中相比更加深奥,高一新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课程内容。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学校安排的学时已经不能满足英语教学需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会加快学习进度。而过多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应接不暇,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未能适应新环境、新教学方法的情况下,面对难度较大的英语知识,很难配合学习进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只能在教师的鞭策下缓慢前进。

3.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参加升学考试。而传统思想中认为,学习的捷径就是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的注重习题练习,迷失自我,失去了自觉探索英语知识的动力,自主能力缺失。

4.学习方法不科学。很多学生对学习策略并不了解,学习过程中没有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策略,即使有也未能得到合理运用,导致学生盲目跟风学习,意识上依然依赖教师提供的方法,无法实现自我成长。高一新生往往缺乏自我调控能力,习惯被动监督,这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督以及自我强化,无法通过对自身的有效评价促进自身英语水平的进步。

二、高一新生英语自主能力培养对策

1.利用任务引导教学。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等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新课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安排一项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对英语课文的自主阅读完成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任务的运用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出,并保证每个任务之间的连贯性,合理安排任务时间,以便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2.加强小组合作交流。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快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一新生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威尼斯商人原版录音,调动学生积极性,发起话题,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问题探讨,使所有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理调控学习方法。高一新生正处于高中的最初阶段,还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合理调控,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现有学习方法进行合理调控,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将考试分数作为学习水平的唯一评判标准,导致学生深陷题海战术,不能自拔,反而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要求教师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评价,如课堂表现、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等,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仅限于对学生知识记忆程度的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同时,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其良好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反思,提升自我意识,能够有效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实现高一新生英语学习自主能力的提升。

结论:受应试教育环境和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影响,高一新生的英语学习自主能力受到了限制,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这一现象的重视,积极研究分析,通过安排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合理调控学习方法以及科学评价等方式培养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升高一新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君铭.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6(17):87-88.

[2]丁促进.浅论如何做好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2(2):90-99.

高一新生的心理分析 篇11

刚进入高中阶段时, 学生们都兴致勃勃, 信心十足。经历了初三中考的艰辛的考验, 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高中的大门, 他们对高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我发现学生们普遍感觉到高中的课程并不像初中那么简单易学, 尤其是英语, 不但内容增加了, 而且难度更大了。面对着越来越长的课文, 越来越多的生词, 越来越难的语法, 学生们常常感到很茫然, 不知如何下手, 以至于单元测验时只有六七十分, 有些甚至挂上了红灯。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因的分析

1.教材的变化。

尽管经历了几次新课程的改革, 初中阶段强调的是仍然培养学生的基础。因此, 无论是词汇, 语法还是篇章的结构都比较简单。由于课文内容少, 而课时却较多 (一般在初中阶段英语为每周5课时, 而在高中阶段只有4课时) , 课文中的一些语言点和词汇语法都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反复的操练与巩固, 学生们普遍掌握较好 (这一点从学生的中考英语成绩可以说明, 我校每年普通班的中考英语的平均成绩都超过140分 (总分为150分) 。而高中阶段是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 强调的是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运用。与初中教材相比, 高中教材内容多, 难度大。抽象概念多, 语法现象复杂。教学方法也不再是大量的重复练习。由于教学内容多, 阅读量大, 因而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于是许多学生感觉思路跟不上, 内容更觉得消化不了。

2.学生的原因。

初中英语基础的好坏也直接影响高中英语的适应。我校是一所由几所不同高中学校合并起来的一所省二级重点中学, 学校规模很大 (有90多个班级) , 因而学生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少数学生由于初中的基础较好, 再加上学习方法得当, 因此适应的很快。可绝大多数的学生基础较薄弱, 部分学生甚至连48个音标也没掌握, 常规的单词也不会拼读, 尽管老师在早自修时间把生词领读了一次又一次, 学生还是不会读。对于一些句子的结构语法等更是一窍不通, 什么是主谓宾也不知道, 更不要说定状补。讲到什么定语从句, 名词性从句更是让学生听的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此外, 高中英语测试题往往比较灵活, 重点分布广, 学生很难把握, 因而出现成绩大面积滑坡现象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3.教师的原因。

大部分的高中英语 教师由于多年没有接触初中英语教学, 对初中的英语教学情况了解甚少。且大部分的高一英语老师刚刚从高三的教学岗位上退下来, 对高一的教学自己也感觉较陌生, 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地会以高考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初中刚刚毕业的学生。于是, 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会拔高要求, 使课堂起点更高, 难度更大, 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对高一的新生造成巨大的压力, 增添了学生的畏惧, 以至于学生很 难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树立学生的信心。

首先, 要消除学生的各种消极的情绪。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 只有学好英语, 才有可能进入高一级的比较理想的大学。而高一年级却是整个高中学习打基础的关键阶段, 应该从一开始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对于那些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学生, 要从思想上打消他们的顾虑, 让他们知道只要学习方法得当, 自己肯花力气去努力学习, 就肯定能把英语学好。

2.针对学生的弱点, 查漏补缺, 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在开学的第二周, 我们整个备课组进行了集体备课,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 对整个初中段的一些重点语音语法知识进行有步骤, 有计划的复习。首先, 从最简单的26个字母的发音开始, 系统地复习了48个音素, 继而过渡到什么是开音节, 闭音节, r音节。并且在随后的单元词汇教学中进行运用和巩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拼读单词, 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次, 针对高中阶段的一些重点语法, 在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穿插性地复习了初中阶段的语法, 如:句子的成分, 五大基本句型,

动词的种类, 动词的各种时态和语态等。这些都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 在复习的过程中补充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与提高。

3.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 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 在高一阶段, 英语老师应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 及时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初中英语老师对预习没有严格的要求, 但到了高中阶段预习将成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 并进行精心的指导, 逐步规范要求, 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 老师还要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做笔记的过程是一个有感知转化为联合, 分析, 综合, 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 有助于积累资料, 扩充新知识, 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另外,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要指导学生坚持每天复习课堂所学的知识, 并精选练习进行巩固。

(2) 培养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新课标提出, 在进行听, 说, 读, 写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①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篇解码能力的考察, 强调多学科的贯通。②注重语篇分析能力, 合理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③阅读速度的要求大大提高, 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阅读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因此, 从高一开始, 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与兴趣的读物, 随身携带, 随身阅读, 并养成摘抄好句子的习惯。并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例如, 遇到生词时不要马上查字典, 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词义的习惯。另外, 要指导学生不同的题材要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找文章大意时要选择快速略读的方式;做细节题时要采用细读与回读的手段。要善于捕

捉作者的写作意图。此外, 在阅读的过程中, 不必拘泥于个别的生词和语言点上, 要尽量抓住文章的重点, 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要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字典做自己的良师益友。遇到词汇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查字典去解决而不要被动地等待老师的答案。这一习惯,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结束语

总之, 作为一名教师, 要积极地了解学生, 爱护学生;要相信每一块金子都会发光。要不断地探索教学规律,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强化自己的业务素质并应遵循基本的语言教学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 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问题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唯有这样, 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力控组态软件下一篇:口语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