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

2024-12-07

农民专业合作(通用12篇)

农民专业合作 篇1

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目前, 这种专业合作社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有效新载体。其业务范围涉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体购买, 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 农资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究、示范、推广、指导及市场技术、信息的交流等多个方面, 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农民加入合作社有以下好处:

1.便于农民更直接有效地享受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政策。通过实施, 国家扶持政策将直接惠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 比如针对合作社的“农超对接”项目等。

2.合作社相比分散经营可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成员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和需要的服务聚集起来, 以规模化的方式进入市场, 改变了单个农民的市场弱势地位, 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3.合作社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农民在合作社内享受更广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策略和服务信息, 从而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以及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 以更优质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

4.可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营销等措施, 使农产品形成规模经营, 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与市场脱节等问题, 从而实现更大的生产经营效益。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很难应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变化, 有组织的进驻市场、形成一定的规模化、走品牌化的路子, 把技术、物资、市场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农民专业合作 篇2

一、发展现状

利辛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已有数年,初期主要以为农民农业生产服务等专业协会的形式出现,经营模式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产前、产中服务。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出迅速发展态势,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销售、种植业、养殖业等。截止到目前,全县经工商注册、农委备案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7个,其中从事种植的450户、从事养殖的1786户、从事水产的560户,出资额10881万元。

其发展特点: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养殖业、种植业等行业;

2、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结构以农民为主体,占成员总数的83%;

3、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货币出资为主要方式,占出资总额的98%,户均出资额为47.50万元;

4、张村、城关和中町等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

目前,全县26个乡镇均建立了一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农业投入品,统一销售产品,统一进行技术指导”。

二、具体发展案例

近年来,利辛县采取了各项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如借鉴他县的成功经验,强化技能培训,统一配发设备,多方筹资支持,增强合作社的发展后劲。具体发展实例如下:

1、利辛县中疃镇大鹏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安徽省利辛县中疃镇大鹏养殖合作社,大鹏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黑原种母猪、黑杜二元母猪、黑杜三元仔猪等产品的经销批发的私营合伙企业。经营的黑原种母猪、黑杜二元母猪、黑杜三元仔猪品种齐全,价格合理,畅销消费者市场。产品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公司与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利辛县双飞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现有五百亩蔬菜基地示范田,是以“公司+基地+农户”自产自销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双飞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建立以来一贯坚持以无公害蔬菜为根本,以科技兴农为思想,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为依托,以严格的生产管理和品质控制作保证,以合作社为基础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全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公司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货物运输中转全国,公司本着“以人为本,顾客至上,锐意进取,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在中国各个地区不断开拓新市场。

3、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储耕地,实施土地规模流转,利辛县在推进土地流转中找到一条便捷之路。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07家,入社社员1.3万人,带动农户4.6万户,土地流转总面积10.3万亩。经过合作社一个田块、一亩地的收储,解决了种植大户经营缺地的问题。大李集镇司海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通过收储,吸收当地农民土地2617亩,然后统一规模经营;阚疃镇种粮大户程方,从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租赁土地600多亩种植优质小麦、大豆;张村镇林业种植大户王祥,在承包西淝河岸2300亩林地种植“速生杨”的基础上,又承包蒙张路两侧绿化带2600多亩,开发食用菌及畜禽养殖。我县司海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位于大李集镇司郢村,该村农业人口3360人,9个自然庄,农户668户,耕地面积3860亩。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利辛县司海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386户,流转土地2617亩,通过连片种植和规模经营,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认可。初步统计,目前利辛县50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有425户、1000亩以上有6户。

土地规模流转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县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7家,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发展成效与前景

1、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势单力薄、难以进入市场的问题,以新的形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截止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成员770人,带动农户2796户。

2、带动产业发展。“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新模式,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为农业产业化找到了原动力,激发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扩大了种植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化解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培育了一批懂市场、懂技术、懂民主的现代新型农民。合作社按市场要求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农民不仅逐步懂得了新品种、新技术的重要,也慢慢认识到了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的前景,社员也渐渐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4、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改善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通过合作社来指导或引导农民生产经营,能够把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落到实处,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把自已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政府,并及时得到真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大大增强了政府指导或引导农村经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规模普遍较小。由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处理的起步阶段,规模普遍较小,自身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很难进一步形成规模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全县10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会员最多的有3000余人,人数少的只有40余人,尤其县一级的合作组织较少,一些特色主导产业还没有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影响了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

2、发展活力不足。我县多数专业合作组织,内部比较松散,服务内容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和销售、原料供给等基础服务层面上,服务水平、市场竞争力都较弱。如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方式大多是订单式,二次分配机制普遍没有建立。多数社员没有投资入股,既无投资风险,又享受不到股金分红,形成不了利益共同体。有些农民在市场行情好时将产品自行出售,行情不好时又一定要交售给专业合作组织享受保护价。

3、管理技术型人才缺乏。据统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多数带头人专业知识不足,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而且,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不愿意投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这就造成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及新品种的种、养模式技术的缺乏,阻碍了国际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实施运用及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策划管理,从而导致了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 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民主监督;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F3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3-0001-05

杨凌原为陕西省武功县的一个镇,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区共有三乡一镇一个街道办事处,71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8万,总面积94平方公里。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不仅在农业科技方面做了许多示范工作,而且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和示范性的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杨凌利用当地两所农业院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专家及资金扶持等办法,积极探索和建立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就与问题做一剖析,以期进一步促进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对其他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杨凌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类和数量

截至2007年,杨凌全区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会员2200余人,占总农户的11%。这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类与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以50-200户的规模为主),起步普遍比较晚,成立时间较短(其中西桥果树合作社例外,成立于1992年),政府引导作用相对较强,但区域范围比较狭窄(主要以村级为主)。

二、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

(一)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频次

通过对19个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合作社每年开展活动次数及会员参与率见表2。

(二)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动内容

1、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目前杨凌大部分合作社所作的主要工作就是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农林局、科技局、农技站、畜技站等),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有关专家为会员及周边群众进行作物生产、养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如奶牛、蔬菜等合作社经常定期、不定期组织养殖、种植技术指导,其中2004年果树、奶牛、蔬菜等合作社共组织开展培训30场次,培训会员及周边群众3000余人次。

2、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杨凌草莓合作社、杨凌果树合作社在实施草莓和名优杂果的引进、试验、推广上做了许多工作。目前杨凌草莓合作社储备有十余种国外优质草莓新品种,准备每年推出一个新品种,以此来促进会员增产、增收。

3、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像南庄、胡家底等设施蔬菜种植大村,均成立有蔬菜合作社,会员几乎涉及所有的大棚种植户;在大寨乡蒋家寨、官村等奶牛养殖村都有奶牛养殖合作社、奶牛养殖小区等等。目前全区入会农户已达到2200余户,占总户数的11%,通过合作社降低了一家一户小生产很难逾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4、组织产品销售。农产品的销售是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奶牛合作社不仅将其产品顺利销售给晨光乳业公司、神果公司、宝丰公司等,而且通过合作社与企业协商,将奶价由原来的每500克0.60元提高到2005年的0.80元,同时帮助农户解决拖欠奶款等问题;南庄蔬菜合作社多次到西安、宝鸡联系客商,促进蔬菜销售,目前,农户基本不用出门就可以解决销售问题。

三、会员与非会员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会员与非会员农户在经济收益及农产品销售、获取市场信息、农资购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经营的具体影响及作用。

(一)农户经济收益的对比

通过对200个农户的随机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如表3所示。

从对其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收入状况调查中发现(见表4),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已摆脱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水平,参社的年收入超过7000元的农户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以2003年和2004年为例,从2003—2004年参加合作社且收入在7001~10000元的农户的数量提升9.1%,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提升10.4%;相比之下,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上年增加分别是8.4%和6.4%。

(二)农业公共设施建设上的对比

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需要大量资金,而且一般的农户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投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合作社这一中介组织可以将各会员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如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依托会员力量,目前已组织建设大小奶牛养殖小区15座,机械挤奶站6座,小型挤奶机30余个,既方便农户平日的生产,又有助于提高其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户收入。

(三)对病虫害统一防治、畜禽统一防疫的对比

病虫害防治与畜禽防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会员不但对病疫做到了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统一防治、防疫,在提高防治、防疫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成本。杨凌奶牛合作社通过统一防治、防疫,目前已经使其会员的奶牛防疫率达到100%,鲜奶产量提高了10%左右,牛犊成活率提高到98%,农户受益匪浅。非会员的防疫率仅为42%,牛犊成活率为83%,成年牛死亡率为会员的2.1倍。

(四)对农产品销售与农资购买状况的对比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吸引来了客商,而且农户在农产品销售上可以提高自己与商家、客户的谈判地位,因为合作社充当一个较大的经济实体敢于在农产品销售上提高价格,而在农资购买上压低价格,防止农民利益流失。杨凌的蔬菜合作社、奶牛合作社在这方面成绩突出,不仅其农产品销售无忧,而且价格经合作社努力有所提高。会员的产品销售价格比非会员高15%左右,而农资价格则低10%左右。

四、对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评价

(一)会员与非会员的评价

调查组在杨凌随机抽取200户(含会员与非会员)调查发现,目前农户对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态度为:60.9%农户表示愿意加入合作社,18.6%的农户对合作社没有兴趣,20.5%的农户表示随大流。

几个规模大的合作社(如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草莓合作社、果树合作社)的会员普遍对合作社反映良好,认为加入合作社以后,切实在技术交流、培训以及新品种推广等方面有所收益,92.2%的农户通

过合作社的帮助收入有所增加,7.8%的农户人会前后收入变化不明显。但是规模小的合作社的会员以及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认为合作社对生产没有做出具体实质性的帮助且约束过多。

(二)政府的评价与态度

杨凌被列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试点县区,省市区三级政府对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都相当重视。特别是杨陵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虽然在资金支持上有限,但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切实希望扩大合作社的规模,提升合作社的水平,发挥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户。政府对几个规模较大、发展潜力较强的合作社,采取重点扶持策略,对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则提供政策引导和组织经验交流与技术培训。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评价

据调查,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基本都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民主选举产生的,且均为当地的农村干部或养殖、种植大户。目前,各合作社负责人的态度因其合作社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受政府重点培养、规模大的合作社(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草莓合作社、果树合作社)的负责人普遍对合作社工作热情较高,认为通过合作社帮助,势必会增加农民收入,抵抗市场风险。其他合作社的负责人态度相对保守。

五、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小、散、弱”是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大的障碍

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够。除了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杨凌区草莓合作社和杨凌区果树合作社等几个稍有规模以外,其他大多数合作社规模都不大。全区合作社共19家,会(社)员数最多的仅为500人左右,最少的只有8人,其中会员少于200户的有14家(占总数的94.74%),会员少于100户的11家(占总数的57.89%)。从调查中发现,由于规模过小,很多合作社只是个“牌子”,没有对农户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即使有也主要局限在低层次服务上。二是协调性不够。以奶牛合作社为例,除全区性合作社杨凌奶牛养殖合作社以外,还有村级奶牛合作社5家,且相互独立。蔬菜、果树合作社同样如此。未能协调与统一,显得散乱。

(二)行政部门协调管理困难

在具体协调与规范管理上,部门之间有时相互推委,有时又相互越权,管理比较混乱。

(三)组织管理机制残缺

对于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最重要的是要以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保障,实行真正的会员民主管理。然而,目前杨凌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没有按照规定设立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或者虽然设立,却形同虚设,连续数年不开会员大会,剥夺了会员对合作社的决策权和监督管理权。

(四)监督约束机制残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其管理者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因而通过改善管理所得到的收益不可能资本化为管理者的个人财产。在自身素质不高而又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管理者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从杨凌各合作社运行情况来看,部分合作社内部没有监事会等监督机构,致使合作社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合作社成了个别干部、生产大户谋取私利的工具。

(五)业务范围狭窄

目前杨凌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比较狭窄和单一。从活动领域看,多限制在村、乡范围内,能实行跨区域的、纵横向联合的较少;从服务对象看,多集中于纯农户,特别是从事传统生产而不是商品性生产的农户;从服务内容看,多局限于优良种苗的提供和部分经济信息的传播等单项服务,有点实力的充其量开展一些新技术培训,在真正能够获取丰厚利润的市场开拓、产品营销和农产品加工等诸多领域,涉足不多。

六、促进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民主机制

一是民主管理机制。在坚持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改造“一人一票制”。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认为“一人一票”制既能实现平等,又能体现公平,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分于股份制企业的特征之一,因而将其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各国实践表明“一人一票”不是民主的惟一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客观上要求突破“一人一票”制的框框。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表决权上实行加权制,即对股金总额特别大、贡献特别突出的成员,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酌情给予其增加一定的票数,但要规定一定的上限(如拥有不超过总票数的20%的表决权),当然这样就应把股金分配的红利限制在不超过银行同期利率若干个百分点(如两个百分点)的范围内。但在理事会、监事会等领导机构任命及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仍采取一人一票制。

二是民主控制机制。(1)最高权力机构。一般规定会员大会是最高权利机构,每年召开一次。成员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在表决机制上,一般应规定会议必须由全体成员的2/3以上参加,决定事项需要参加人数的过半数通过,对于重大事项需要2/3以上参加人员通过。(2)管理机构。一般规定设立理事会,作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决策机构。(3)监督机构。一般设立监事会,代表全体成员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4)日常运行管理部门。对于规模比较小的组织,一般由理事会负责日常的各项工作。但对于规模比较大、业务内容较多的组织,则在理事会下设立总经理及若干个部门,负责日常事务。

(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

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严格坚持按交易额分配盈利的原则,反对会员通过拥有资产受益,但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会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多寡的因素。如果只考虑交易额一个因素,势必挫伤出资多的会员的积极性。在坚持按交易额分配的前提下,适当兼顾按股分配。具体说,可以有以下几种分配方式:(1)按股分红与利润返还相结合。(2)“一会两制”形式。对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实行按股分红,合作社内部则实行按交易额返还。

(三)明晰合作社内部财产产权

一般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由三部分组成,即会员出资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中的积累和国家支援投入。现行规章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公共积累不可分割,即两个财产主体:一部分是会员名下的公共财产,另一部分属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实际上没有人能真正对这部分财产行使所有权。对此,可以通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分解为零的办法加以解决,即先按会员各自的交易量返还,记在会员个人名下,再提取积累,这样形成的积累以“个人内部资本账户”形式加以分割。“个人内部资本账户”的增值,不得以现金方式提走。职工的个人内部资本账户只享受股息,利率可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若干个百分点,不再分红。

(四)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机制

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只在会员之间进行交易,实行封闭式服务,不面向市场,不对非会员提供互助合作,但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分工协作进一步加深,农民专业合作社传统的指导方针束缚了它的发展,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根本没有哪个经济组织可以脱离外部市场而封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在坚持服务于会员的同时,面向市场,实行商品化经营,那么对外盈利就不可置疑地成为其生存的条件,也是更好地为会员提供服务的前提。

(五)典型示范

农民专业合作 篇4

一、发展现状与特点

全市537个合作社中, 以行业划分, 从事种植业的203个, 养殖业的216个, 林业45个, 服务业33个, 其他40个。以规模划分, 合作社社员最少的有5户, 最多的达158户, 一般在20户以下。以资金划分, 合作社注册资本多在5万元以下, 注册资本最高的合作社达300万元。目前忻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 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增长速度较快, 但规模普遍偏小、实力较弱。

2006年3月, 以忻州市富民养兔合作社在市工商局首家注册为标志,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零的突破, 到2007年底全市已发展到537个,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的专业协会和少数公司型企业改造而成, 也有一部分是新成立的。多数合作社规模偏小, 20户以下的合作社占到合作社总数的87.4%, 其中多数成员在5户左右。注册资本在5万元以下的合作社占到了合作社总数的83.3%, 受资金制约, 合作社发展起步维艰。

(二) 涉及范围广泛, 门类齐全。

遍布种、养、加、流通等多个领域, 包括粮食、蔬菜、水 (干) 果、中药材、食用菌、制种、养殖、花卉、加工、购销、建材等多个产业。有利于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三) 合作效应凸显, 促进了农民增收。

如原平市兴农养鸡合作社有9户社员, 养鸡26600只, 由于合作社统一采购鸡饲料, 降低生产成本8670元。静乐县前润子村永丰黍子开发合作社, 5户合作社社员种植黍子2.67hm2, 250kg, 由于合作社组织统一销售, 每斤价格达1.8元:比成立合作社前, 每斤提高0.2元, 每亩增收100元。

(四) 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 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偏关县峪佳马铃薯合作社有社员76人, 种植马铃薯100hm2, 每户种植面积达1.33hm2, 由于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产量达190×104kg, 仅此一项平均每户纯收入11375元。不仅如此, 令人欣喜的是, 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影响、带动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全乡2913.33hm2耕地, 种植马铃薯面积就达到733.33hm2, 占到总面积的近1/3。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种植马铃薯的收入就达1126元。

二、主要措施

(一) 签订目标责任书, 明确工作任务。

近年来, 忻州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 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进行专门部署, 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市政府签订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书就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培养典型、资金投入、技术培训等方面作了量和质的规定。市农业局还对各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 对完不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任务的县、市, 取消其在下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表彰资格。忻府区政府对完不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任务的乡镇, 年终考核也实行农业农村工作一票否决制。

(二)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

在市级机构建设方面, 忻州市刻了忻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调领导组办公室公章, 设立了专用电话。五寨、繁峙、偏关、岢岚、五台、神池、忻府区7个县、区也相继成立了协调领导组办公室。定襄、五寨、偏关、代县、繁峙、神池、宁武7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

(三)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市农业局连续几年都整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装订成册, 广泛宣传。市农业局局长在电台记者专题采访新农村建设问题时, 就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忻州电视台对忻府区梨枣合作社等一些合作组织作了专题报道。市经管站主办的《忻州农经》针对合作社建设内容做专刊, 并扩大了发行范围, 增加了发行期数。引起了市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生事物的广泛关注。

(四) 创建了五台山农民合作经济信息网, 开通了合作组织沟通外界的窗口。

通过在网站上设立“新闻快递”、“政策法规”、“市场动态”、“供求信息”、“招商合作”、“中介服务”、“工作动态”、“理论研究”、“国外经验”、“综合信息”、“业务知识”、“农经管理”、“典型介绍”、“名优特产”、“旅游指南”、“合作经济论坛”等栏目板块, 及时向合作组织成员及广大农民提供新鲜实用的商品信息、生产资讯, 使之成为商家、企业, 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沟通外界的桥梁, 成为农民致富必可不少的好帮手。

(五) 大力培育示范典型, 引导合作社向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忻州市要求各县、市抓好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示范点要做到四个统一。 (1) 统一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 (2) 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 (3) 统一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基地的认证认定; (4) 统一品牌、商标、包装和销售。对这些典型, 除了政策扶持倾斜外, 还给予荣誉表彰, 以扩大影响, 增加辐射能力。

(六)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认真解决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市农经部门利用农经会议, 多次听取各县发展专业合作社的情况汇报, 并多次深入到合作社, 进行调查指导, 将了解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 以谋取解决办法。如2006年针对各县在合作社注册环节, 普遍存在着乱收费及收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农经部门上报给省厅后, 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省工商局为此及时下发了《关于严禁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管理中违规收费的紧急通知》的明传电报, 有效地遏制了这一现象的蔓延, 为合作社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原平、繁峙县工商部门对年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乱收的费用予以退还。

三、存在问题

(一) 认识不到位, 行动迟缓。

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重视不够。对具体工作主动过问的少, 甚至有个别领导眼睛只盯着项目申报, 对解决实际问题, 毫无兴趣, 不闻不问, 导致措施不到位, 工作无起色。

(二) 扶持政策难以落实。

如2006年市政府与各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目标责任书, 第四条明确规定, “在本年度的财政预算中,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项资金不得低于5万元, 用于其开展技术培训、质量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但几乎没有一个县市落实。

(三) 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尽管中央及省多次出台文件, 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为合作社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而有的部门还乱收费、多收费。

(四) 农民综合素质低, 文化程度不高, 观念落后,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对较难。

不少乡村有头脑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 留村的只是老弱病残, 一定程度上也为发展合作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五) 发展基础不坚实, 存在不稳定因素。

绝大部分农民没有从商经验, 对合作社的性质、运作机制缺乏了解, 不少社员缺乏应有的主人翁意识, 认为合作社是牵头人的事, 只愿利益共享, 不愿风险共担。一些合作社成立的动机不纯, 一开始就是冲着争取项目资金来的, 对政府和社会存在着依赖心理, 对合作社的发展缺乏整体思路和对策。不少合作社缺乏精明能干的牵头人, 一些合作社虽有章程和制度, 但形同虚设, 要做强做大, 任重而道远。

四、几点建议

(一) 建议以县或市成立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作为行业协会对合作社提供行业服务。

(二) 坚持发展为本, 边规范边发展。积极探索现阶段符合实际的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 制定规范的制度、章程, 坚持民主办社、规范运作, 严格管理, 加强指导和帮助。

(三) 在引导中壮大, 确保发展方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让农民自愿组建、自愿参加, 不搞行政干预, 以典型示范带动发展。

(四) 加大扶持力度, 努力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扶持, 尽最大限度地帮助支持, 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撑腰壮胆”, 促其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五) 进一步加强领导, 搞好组织协调,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新局面。

摘要:调研忻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特点、主要措施, 存在问题, 提出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简介 篇5

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是省、市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全省、全市合作联社的联合组织,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者、参与者与服务者,对成员社负有组织、知道、协调、服务和监督的职责。

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在原则上愿意参加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其成员社,接受其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使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的标识。

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以服务成员社、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合作联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社或成员与本社的合作量、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宗旨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担当起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农村合作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合作原则:自愿、互利、民主、平等 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职能和任务:

(一)宣传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并组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发展战略和规划,指导合作联社的改革与发展。

(二)参与组织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构建面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平台。

(三)指导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社有企业和基层合作联社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现代服务网络建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

(四)受省级、市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承担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等商品的储备。

(五)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建设,协调成员社之间的关系,促进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维护合作联社及其社员的合法权益。

(六)管理、监督本级社有资产,行使社有资产控股、参股企业的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七)代表本区域合作联社参加上级社的活动,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合作组织之间的交流活动,接受捐赠、资助。

(八)管理所属分支,组织开展对社员和职工的教育培训,为成员社提供信息服务。

(九)对有关行业、学科或业务范围内的合作社等社会团体履行业务主管和行业主管单位的职责。

(十)承办各级政府部门交付的其他工作。

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成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县(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市、县合作联社推荐的其他合作经济组织、涉农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和相关专业个人等,成员社的权利:

(一)选举或推荐出席全合作联社代表大会的代表;

(二)享用合作联社提供的各种服务;

(三)享受支持合作联社的各类政策;

(四)参加合作联社组织的国内、国际活动;

(五)要求合作联社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六)以合作联社的成员社名义开展活动;

(七)申请使用合作联社的合作资金;

(八)对合作联社工作进行监督。成员社的义务:

(一)承认并遵守本章程;

(二)执行合作联社决议;

(三)按规定向合作联社交纳合作资金;

(四)维护合作联社及其成员社的合法权益;

(五)完成合作联社委托的任务;

(六)向合作联社报告工作,反映情况;

(七)接受合作联社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组织结构:

(一)合作联社由全市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合作联社实行民主管理。合作联社实行团体成员制。

(二)合作社之间是自下而上的经济联合关系,实行合作联社为成员社服务、各合作社为基层社服务的原则,联合社对成员社负有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的职责。

按照自愿原则,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加入合作联社,扩大合作联社的组织基础。

(三)基层社按照行政区划、经济区域和服务功能合理布局,坚持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社区服务,实行个体成员和团体成员相结合的社员制度。基层社主管为各合作社理事长。

(四)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织。其领导成员由全体成员社理事长提名,民主选举产生。

(五)各成员合作社的资产归各合作社所有,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合作联社对成员社的社有资产负有指导、监督责任。合作联社对基层社负有资产监管责任。

(六)各成员社根据职能和任务要求,设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是其出资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社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履行出资者职责。

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领导管理机构:

合作联社全体代表大会是合作联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代表大会的职权:

(一)审议和批准合作联社理事会的工作报告;

(二)审议和批准合作联社监事会的工作报告;

(三)审议和通过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

(四)修改和通过合作联社章程;

(五)批准接纳成员社或取消成员社资格;

(六)选举理事会理事、监事会监事;

(七)讨论并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合作联社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成员社选举或推荐产生。合作联社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合作联社理事会制定。合作联社代表大会每一年举行一次,由合作联社理事会召集。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理事会的职责:

(一)组织召开合作联社代表大会或临时代表会议,执行其决议;

(二)组织实施本章程规定的各项职能和任务;

(三)研究部署合作联社重要工作,总结和交流成员社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成员社之间的经济联合与合作;

(四)选举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五)办理本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合作联社理事会由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理事若干人组成,每届任期三年。兼职的理事原身份和隶属关系不变。合作联社副理事、常务理事实行单位替补制。在全合作联社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理事、常务理事、有变动的,由理事会履行相关手续,理事长签办。合作联社实行理事会理事长负责制,理事会理事长为合作联社的法定代表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理事会的职责:

(一)负责召集合作联社理事会全体会议或临时会议,并向其报告工作;

(二)执行合作联社理事会的决议;

(三)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监事会由监事长一人,监事若干人组成。每届任期三年。兼职的监事由有关部门推荐,原身份和隶属关系不变。合作联社监事实行单位替补制。合作联社理事会理事不得兼任监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监事会的职责:

(一)监督理事会对本章程和全合作联社代表大会、临时代表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二)监督理事会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监督理事会对政府委托的各项经济、社会任务的完成情况;

(四)向理事会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五)指导成员社监事会开展工作;

(六)提议召开临时全合作联社代表会议和理事会临时会议;

(七)选举监事会监事长、副监理事长;

(八)列席理事会;

(九)监事会监事长、副监事长列席常务理事会会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虚胖”藏隐忧 篇6

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已登记60多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4600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8.6%。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足发展,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机制。

然而记者近期在黑龙江、山东、安徽、江苏、江西、广东等省采访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尤其是“虚胖”现象比较突出。相关人士建议,今后合作社发展应以提质增效为主。

部分合作社“虚胖”

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种粮大户张宝华告诉记者:“镇上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名字忘记了,我也是合作社的社员,但自加入合作社以来也没享受过啥服务,社员基本上还是各干各的,感觉合作社就是个花架子,没啥实际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合作社发展速度虽快,但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

据山东省农业厅经管总站科长张克新介绍,山东每年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万家左右,其中1/3都没有发挥作用,根本没有开展任何合作,是“假合作社”、“死合作社”。

江西省南昌县农业局农经站站长樊小平说,全县700多家合作社中比较规范的最多只有20%。有些合作社的成员数量不真实,“拿着别人的户口本复印一下,就去登记成立合作社”。

“现在上面统计的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几千亿元,那其实就是个‘神仙数字’,根本靠不住。注册登记时自己说出资多少就是多少,说100万也行,说一个亿也行,水分很大。”山东省一家合作社理事长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合作社现在总注册资金五六千亿元,平均每家有100万元,基本上里面有90%的水分。

“凑够5个成员,上网下载一个章程,起一个名字就可以登记,至于这些成员是不是真想合作,有没有相关产业等等,一概不管。”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业经济管理局副局长刘召伟说:“10家孬的不如一家好的,现在合作社的数量已经足够了,今后是如何提质增效的问题。”

内部管理混乱 利益机制异化

山东泰安市的一家合作社前段时间经历了一场社员“内讧”,原因是社员怀疑理事长把盈利私吞了。由于合作社账目不清,很难查明真相,最终只能不了了之。这家合作社是由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牵头发起,理事长本人也是公司的经理。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按相关规定,合作社在采购、销售、投资、分配积累、负债等方面,要建立13项内控制度;根据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要设置13本账、3个登记簿、5个报表。假如没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大家面对的就是一本糊涂账,彼此怀疑、指责就难以避免。

江西省余干縣农业局农经站占罗鹰说,县里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仍然属于传统形态,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85%左右的合作组织没有设立理事会、监事会,重大事项未经民主表决,造成民营民管的基础不牢;近92%的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合作社缺乏凝聚力。

除了内部管理的混乱,一些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也出现异化,违背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为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曹家寨的地瓜种植合作社由德丰食品有限公司领办,社员有5000多户。理事长曹广峰介绍,合作社采取“保底价”的方式与这些社员进行合作。

“不管市场价低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收购价不低于1.2元/公斤。如果市场价高于这个水平,我们按高于市场价0.1元/公斤的价格收购。”曹广峰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保底价”的利益联结机制非常普遍。刘召伟说,合作社给社员承诺“保底价”,违背了风险共担原则,这样做固然有保护农民利益的好处,也能迅速扩大规模,但一旦合作社赔钱了,整个合作社也就完了,“一年合作,两年红火,三年散伙”的例子并不鲜见。

清理“挂牌合作社”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政投入、税收减免、金融服务、项目承担、人才培养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扶持政策,同时在用地、用电、运输等方面也有相应的优惠。2011年,中央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达到7.5亿元,各省经费增长也很快。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省级专项扶持资金达10亿元。

安徽省阜阳市一家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常年服务2000多亩农田。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企业也在积极组建合作社,但是很不规范,不少是挂着合作社的名字,但是不提供合作服务,他们组建合作社的目的就是为了要项目、拿补贴。”

记者从江苏省海安县工商局了解到,一些农业规模企业设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套取国家补助资金。这些企业组织、当地农民凑人数设立的合作社,只具法律形式,成立后并没有按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运作,更没有以合作社的名义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

中国首届合作社论坛发起人之一、山东寿光市一边倒果树研究所蔡英明说,不少企业领办的合作社运行中走入误区:一是紧跟形势喊口号,紧跟领导要扶持,招牌挂靠醒目,实质内容却无,风声大雨点小,以套取相关补贴为最终目的;二是由农资经销商摇身一变而成合作社,虽改头换面但换汤不换药,实际是换个法子逃避工商管理。

广东省罗定市农业局巡视员张巨洲说,有些龙头企业只顾自身发展,在经营形势好的时候忽视中介组织和农户的作用,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却要中介组织与农户承担风险。

合作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要求每个农民会员都成为组织里一个权益完整的个体,但当前一个大户或一家企业的参与,掌握了合作社的主动权,农民没有了话语权,导致合作社空转,有的成为大企业的一个经营部门或一个外壳。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由当地农民自己的加工或运销企业领办的合作社,对帮助农户销售产品,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但那些以套取补贴、逃避税费为目的的“挂牌合作社”却只有负面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对企业领办合作社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扶持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领办合作社,同时坚决清理那些“挂牌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 篇7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护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以下简称新《农合法》) , (1) 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 与国务院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自2007年7月1日起一并施行后, 农民合作组织逐渐被规范并顺利地发展。

一、农民合作组织实际运行情况与法定规则差异明显

新《农合法》与新农民合作组织的差异主要表现:

1.法定社员权利的减损。第一, 关于新农合组织社员权利的法律规定与新农民合作组织章程中对社员权利的规定不完全一致, 农民合作组织章程规定的社员权利略少于新《农合法》规定的社员权利。新《农合法》第十六条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享有五项权利:①参加成员大会, 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按照章程规定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②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③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盈余。④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⑤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分别称为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主管理权、接受服务权、分享盈余权、查阅权, 还有其它权利。而 (四川省成都市) 邛崃金利猪业合作社章程第九条规定的社员权利有①参加社员大会, 具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表决权。②享有合作社提供的各项服务。③对合作社工作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④享有政府给于合作社的优惠政策。⑤有权拒绝不合法负担和未经全体社员表决的收费项目。该企业章程规定的农民合作组织社员权利归纳为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接受服务权、批评建议权、享有政策优惠权、拒绝不合法负担权。 (2)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运作中的新农民合作组织的社员权利缺少了社员的民主管理权、分享盈余权、查阅权。章程是企业的宪法, 规定法人生产、经营、分配财富的基本规则, 农民几项法定权利的偷换就说明农民个人参与农合组织程度低, 话语权少, 剩余价值索取权小, 对农合组织发展壮大后的支配、参与管理程度会更低, 经济权利也小, 对农民争取经济利益不利。

2.盈余分配权之争。新《农合法》和各个农民合作组织章程中还规定了社员的退社自由权。例如新《农合法》第三条第三项规定了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四川省成都市) 邛崃金利猪业合作社章程第六条规定“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 社员退社时的分享盈余权规定还不相同, 新《农合法》第二十一条:成员资格终止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和期限, 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对成员资格终止前的可分配盈余。而实际工作中, 龙头企业领办的农民合作组织章程规定的社员退社时退还社员入股本金, 没有提分配当年盈余和累计盈余。实际的操作中, 很多新兴的农民新合作组织刚开始运行不久, 或者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独立核算的账户, 根本就没有盈余和没有办法计算盈余和亏空, 初办阶段总是亏空, 还没有多少盈余。及时分配盈余的权利在实际的操作中本身也存在矛盾。新《农合法》的宗旨和条文规定是要求农民合作组织是一个自发、自愿的民间成立、运作, 政府保护鼓励的社会组织, 目的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农合法》第一条) 。法律规定农民的退社自由权利, 并且退社时与农民合作组织分割清楚经济瓜葛, 避免某些组织强迫或者引诱农民参加合作组织, 侵犯农民的经营生产自由权利。并且新《农合法》还细致地规定了农民合作组织经营过程中每一年都把入社农民在该组织中的盈余资金数额计算清楚并且量化到每一个社员的账户上, 如果社员提出退社, 则可以及时顺利地退还给该社员的盈余金钱, 不存在社员数量众多的新农民合作组织如果出现零星退社社员而不停地计算社员在该组织经营期间能够分享的资金盈余, 或者农民合作组织借口没有决算和量化社员个人资金盈余而不退还退社社员经营盈余的情况出现。这个规定的麻烦是:比较及时、顺利地保护退社社员的盈余分配权, 但对新农民合作组织生产经营保护并不有力。每个入社的社员在新农民合作组织中的盈余资金是分年度计算清楚了的, 似乎社员可以随时 (最多三个月前告知) 提取, 相当于存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新农民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控制人如果担心社员可能随时可能提钱走, 队伍根本不稳定, 怎么有办法有心思努力合作发展组织, 为合作组织谋利出力呢?对一个资金有限、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法人组织, 人员和仅有的资金很不稳定, 又只是承担有限责任的组织, 其它法人和经济组织怎么跟它们做生意, 进行生产业务往来呢?即使法律给了新农民合作组织法定的法人地位, 但这个法人所能够进行的经营和给交易对方显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保护和促进新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规定是市场经济运作中几乎无法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 保护措施变成了损害措施。

3.独立法人地位的缺失。新《农合法》第四条: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本法登记, 取得法人资格。而实际的新农民合作组织多数是没有独立法人地位的。 (四川省成都市) 邛崃市金利猪业合作社是 (四川省成都市) 邛崃市金利实业公司是一级财务, 金利猪业合作社是二级财务。很多以“龙头企业+农户”成立运行的农民合作组织都是主要依靠龙头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对外签订合同, 进行交易。合作组织是龙头企业进行宣传, 连接农户, 应对政府等时的一个牌子, 在需要时出示一下, 而实际工作还得龙头企业本身来完成。

新农民合作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具体的运作和法律规范管理内容都还需要摸索, 对该组织的性质认定的争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后, 农户实际是分散的个体独立的经营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自由贸易制度激发了人们的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同时, 分散农民经营的弱点与市场经济规模化、品牌化、资本强势化特点冲突剧烈, 农业生产、农产品经营发生困难, 一方面是农户个体生产的无序, 也无力参与市场经济的角逐。另一方面是农产品的质量不高, 农业技术的没有办法推广。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农户需要联合生产, 规模化经营, 农户之间有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的愿望和要求, 于是新的农户合作组织应运而生, 新的合作法律法规顺应了局势发展, 促进了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规范了农民合作组织的运行和经营, 为农民合作组织增加政策鼓励提供了制度支持。

二、农民合作组织与公司、合伙企业的法定意义区别明显

根据纯正的合作概念建立起来的组织是区别与公司、合伙等性质的组织的。

从表1可以看出合伙组织、公司、农民合作组织几个市场经济中法定的经营主体之间的区别和特点。说明法律对他们的要求和期许是不一致的, 这也是要求政府推动农合组织发展中应该尊重法律规定, 保护农民合法权利。

三、政府推动新农合组织发展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最近, 笔者调研了几个农民合作组织, 访谈部分农合参与人, 搜集新农合组织的章程、简介等资料, 观察《农合法》的实际运行状况, 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思考, 发现新《农合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以下方面的缺陷, 现在的争议首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认为新《农合法》法律条文、规则与实践中运行的农民合作组织有差异, 那是农民合作组织本身的异化, 有的是被其它因素 (例如大型企业参与) 扭曲,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矫正和教育, 以让其回归正轨;另一方面, 有的认为这种现象是我们的法律规定不切合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现实, 是立法时理想化色彩浓重或者是移植国外法律的结果, 应该让法律主动契合现实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需要, 至少是现阶段主要以发展为主, 有差异今后再应对, 走先发展后规范的道路。

我国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农业发展低程度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农户自己联合形成的实体的经营层次低。农民自己的经营能力有限, 长远打算的少, 谈判和妥协能力差等现实与市场经济中经营管理重品牌、效率、质量的要求差距大。而市场经济社会复杂, 要求具有专业、高深的经营知识者从事商业经营, 长期努力塑造绿色、环保、诚信等品牌, 形成无形资产, 农产品减少污染, 生产时保护环境, 社员自身提高自己的生产、经营水平。专门针对农民自己制定的新《农合法》而很多普通农民并不很感兴趣, 倒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运输、销售的企业和政府对此兴趣盎然。因此, 形成一个新的形势是新农民合作社发展高潮中企业和政府身影重重, 裹挟着想发财致富的农民成立大量的新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经营主体和实际控制人, 主要推动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而新《农合法》的初衷和针对农民自己成为经营主体进行规范的内容与实际现实不符合了。有不少专家都认为这是新农民合作社的扭曲和异化, 但对扭曲和异化的态度和对待方式不同。理想主义者认为我国很多新农民合作组织已经不是新《农合法》规定的、要求的经营实体了, 也有很多人认为, 坐在办公室制定的法律规则与现实差异大是必然的, 现实中的新农民合作组织有大量企业参与, 新农民合作组织法人地位缺损、社员民主管理参与农民合作组织程度低等现象是可以接受的。以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促进市场繁荣、农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提高, 消费者受益, 增加了社会总的福利, 这样的经营实体的变异是可以接受的。笔者认同后者的观点, 但同时认为应该在尽可能遵从法律规范的基础上促进新农民合作组织的繁荣和发展。但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府主要以落实现在新《农合法》精神、规则不断推动、鼓励新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带头、主动遵循法律, 根据法律提供的规则进行活动是政府的义务, 新《农合法》主要是对农民自己办理、主持农民合作社的行为进行规范, 是促进农民之间的互助。政府大力宣传新《农合法》的精神和基本内容, 主要援助符合法律要求的新农民合作组织, 并主要对农民自己组建新农合组织给于指导和帮助。

2.对许多公司、企业利用新农民合作组织进行生产、经营的现实适当地提醒保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求公司、企业在发展生产、促进经营中注重新《农合法》规则的实施。公司参与兴办新农合组织, 提高社会生产力, 不宜禁止, 但不可忽视公司、企业自身私利性, 政府要维护社会公平和法律尊严, 更注意关注新农民合作组织中公司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的平衡保护。提醒公司企业在制定农合组织章程, 混合运作中注重新《农合法》中农民参与经营权利的维护和盈余分配权、退社自由权的落实。

3.制定龙头企业参与办新农民合作组织的相关规则, 注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避免伤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出现, 预设纠纷处理规则, 推动新《农合法》的实施。2008年8月, 云南孟连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起因是橡胶公司与当地农民组办新农民合作组织过程中, 二者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 没有采取法制的协调方式解决而采用“暴力为王”的传统观念支配下解决冲突, 该事件也进一步提醒政府推动新农合组织发展, 建立公司企业与农民利益调节机制, 预防矛盾, 减少纠纷, 构建和谐社会。

注释

1 这本身是我国农民合作组织方面的第一部法律, 1955年, 国务院曾经发布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等类似的法规, 以及中共中央颁布的促进当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决议》等规范性文件;实务方面也早就搞过合作社组织, 例如农村的农民合作社, 现在还存在的供销合作社就是那时遗留的产物, 但那是一个过时的产品, 农民早就不愿意搞那种性质的农民合作组织, 1980年代, 有许多农业技术协会纷纷产生, 但农民根本不愿意取名为“XX合作社”, 他们说:“有工资的, 国家要发放钱的, 有饭吃, 而我们再搞农业合作社绝不答应, 我们要吃饭的嘛!”可见曾经的农民合作社给农民的负面影响之深。为显示区别, 本文决定把2006年颁布, 200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称新《农合法》。

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效益问题研究 篇8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效益低下的表现

㈠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者市场判断力差一方面, 对生产产品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的自发组织, 带有鲜明的“草根性”, 其成员大多是四龄、五龄的农民, 缺乏合作知识和市场观念。当前, 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难以容纳规模狭小的家庭生产, 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直接关系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一位社员的利益, 所以领导者市场判断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作社生产、加工、销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因为合作社的战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人才的参与, 否则再好的战略和策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社会化大生产对合作社领导者的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而在合作社的人才资源中, 合作社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合作社的领导者受小农意识影响, 往往以产定销、不顾一切力量来扩大再生产规模、企图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他们从来不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自身生产, 盲目性、重复性现象严重, 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市场生产观念的落后性使得农村有限的资源被极度浪费、合作社的合作效益非常低下。另一方面, 对产品的市场营销缺乏有效地判断和认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合作社领导者看不到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对产品提出的新要求;看不到新的需求带来的对产品的更新换代, 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非常缓慢, 现在大多数合作社仍然坚守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产品销售观念, 根本不懂产品的包装和推销, 这导致其在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违背了对外盈利最大化原则, 使合作社的对外盈利性目标大打折扣, 最终使合作社沦为“空壳”, 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效益低下。

㈡“搭便车”现象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等原则, 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 往往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机制。这给依赖“权威、精英”管理的合作社埋下了“搭便车”谋求私人利益的祸根。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马克思这里的利益指的是人们为从事和满足生产活动而具有的动力, 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搭便车”现象便是假公济私、谋求私人利益, 违背了社会道德底线, 因为“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 是整个道德的基础[2]。”“搭便车”严重违背了“民受益”原则, 使合作社权威、精英的合法领导地位受到质疑, 在其他农户无力领导合作社的情况下, 有可能使合作社变为私人企业, 家族式领导盛行, 合作社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流于形式, 致使合作社合作效益低下。

㈢产权模糊使合作社合作效益低下对于产权理论马克思有丰富的阐述。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涉及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利。马克思指出:“在每个历史时代中所有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着。因此, 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3]。”可见, 在这里, 马克思是从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产权问题的。当前,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合作知识的欠缺、管理经验的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人们对合作社产权的认识。如今社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清。现实中的产权共有就等于产权虚无, 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这为“搭便车”行为盛行提供了土壤。在农户们无力制约这些不法行为时, 对合作社生产冷漠, 不关心, 使得一切化为形式, 农户们往往选择退社, 合作效益更无从谈起。要使合作社生产发展、对外盈利最大化, 就要明晰产权, 明确每个入社社员的责、权、利, 承认每个社员的劳动差异和入社资金、盈利分红所带来的利益。这样就可以提高社员的积极性, 提高合作效益。

二、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效益低下的因素

㈠合作社知识不足, 市场观念落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的组织,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再加之农民的“恐合”心理, 致使农户对合作社文化认识严重滞后。所以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的结构和素质。平等合作思想和合作意识需要灌输和教育。这正如梁漱溟所认为的中国农民很散漫, 他们必须“从分散往合作里走, 以合作团体利用外部技术[4]”。

㈡缺乏有效地利益约束机制笔者通过对几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发现农民们只关心他们的产出和收益, 对合作社的运营状况根本不关心, 甚至认为只要合作社能带领他们快速走上致富之路, 社内的贪污现象是可以容忍的。这种氛围也为“搭便车”现象提供了条件。部分社员在利益的驱使和这种氛围的双重作用下不“搭便车”是不可能的事情。目前, 合作社缺乏的是和谐的利益分配机制, 所谓和谐的利益分配机制, 就是能够公平、合理、科学地分配利益, 使社员的利益分配关系保持和谐, 从而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㈢产权不清农民专业合作社既不是社团也不是企业, 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强调的是劳动联合, 核心是人与人的结合与合作, 因此对其产权有特殊的规定性。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指定的原则中有以下几点体现了合作社的产权特征:一是自愿和开放的原则。合作社是社员自愿成立的组织, 对所有农户开放, 没有性别、年龄、宗教、文化程度的限制。二是民主管理的原则。合作社实行一人一票制, 通过选举产生代表, 为社员负责。合作社通过社员大会对本社事务民主决策, 科学管理。三是经济参与的原则。社员应公平的出资并民主运用合作社资金。从以上三个原则可以看出:首先,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 使合作社社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造成产权主体的不固定性。其次, 合作社的积累金在社员退社时是不能分配的, 也就是说如果社员要退出合作社只能返还他的加入金而不是积累金。最后, 合作社社员没有独立的产权, 只有相应份额的盈利分配权, 而合作社不供分配的公积金在性质上是共有的。所以这些原则的特殊性决定了合作社的产权是不明晰的, 是一种共有产权, 因为这种产权具有非排他性、非稳定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交易性。共有产权实质是种虚有产权, 在现实中忽视了社员的财产权利, 限制了社员个人利益, 窒息了合作社的活力。

三、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效益的对策

㈠加强合作社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对农民做合作社文化的宣传教育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让实践告诉农户什么是正确的选择, 什么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体现。针对农户入社来讲, “如果合作社中有一部分人坚决不愿意干, 那就让这一部分人退去, 而留下大部分人继续干。如果有大部分人坚决不愿意干, 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干, 那就让大部分人退去, 而将小部分人留下继续干。即使这样也很好的。当然, 在对农民做宣传的时候, 不但要解释合作化的好处, 也要指出合作化运动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 使农民有充分的精神准备[5]”。毛泽东这种观点很好的指出了在小农面前我们如何对待农户的入社问题, 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入社问题上, 一定要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 否则, 会引起农民的反对, 因为农民自有一套对待问题的原则和态度, 那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获利最大化。合作知识的教育和市场观念的教育亦一样, 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村里的“能人、精英”通过合作社挖到第一桶金后, 才可证实合作社的实质价值之所在, 才可引起人们对合作社的兴趣, 并积极自愿的加入合作社。

在教育农民加入合作社过程中, “各级地方党委和团委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抓紧研究农业合作化的工作, 都要把自己变成内行。总而言之, 要主动, 不要被动;要加强领导, 不要放弃领导[5]”。在当前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创建先进基层组织的活动中, 基层党组织的每位党员应承担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责任, 急社区之所急, 想社区之所想, 一心一意为村民致富着想, 充分发挥基层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㈡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应建立和谐有效地利益约束机制首先, 处理好合作社当前与长远利益。不要因为当前合作社发展的不健全, 部分人的贪污就否认合作社的前景, 也不能牺牲今后的长远利益而对当前的“搭便车”现象听之任之, 要在合作社社员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完善合作社监督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 使社员在实践中成长, 在成长中成熟, 最终建立和谐有效地利益约束机制。其次, 处理好服务与盈利的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民办、民管、民享”的原则建立组织。组织的所有者不仅仅是投资入股者, 而且是使用合作社服务的顾客, 当最终利润通过各种形式返还给所有者时, 也就是返还给了惠顾者。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对外要实现利润最大化, 对内 (对所有者———惠顾者) 要以非盈利为目标。从根本上说,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每个社员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动力推动下组织合作社社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制度的基础上形成集体利益, 通过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来实现每个社员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我们就要处理好对内服务和对外盈利的关系。再次, 处理好普通社员和领导的关系。通过对一些合作社的调查, 我们发现一些合作社的领导者往往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兼任。这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对合作社的有效管理, 但是党管的过多、过细, 违背合作社的建社原则, 引起社员的反对和不满。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就要对基层党组织重新定位, 树立“民办官助型”政府角色, 科学有效地引导社员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合理分配利益。为普通社员服务好、掌好舵、时时刻刻为社员着想。而不是将自己的权利凌驾于社员之上、合作社之上, 为谋求政绩而不顾农民利益、不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 甚至借发展合作社为自己敛财。所以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就要处理好普通社员和领导的关系。

㈢明晰产权, 打破共有产权首先, 就应该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其次, 不断的参照国际经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总体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合作社产权做了较合理的规定。

第一, 该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合作社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 主要记载一下内容:该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该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 (额) [6]。

第二, 该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 以及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 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 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 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 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6]。

第三, 该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6]。

第四, 该法第五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6]。

客观讲, 这些规定对合作社的经营发展、社员利益的保护和合作社交易对象的安全保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相关产权规定仍存在立法不完善的问题。一是法人产权归属模糊。因为合作资金一旦进入合作社, 合作社就对这些财产享有所有权, 各个社员根本没有个人产权, 如果面对法律纠纷便无法解决。二是公积金制度激励不足。因为合作社的积累金不会因为社员的退社而返还给社社员, 社员退社得到的只是加入金。这种规定不利于合作社稳定发展和形成有效的投资机制。所以合作社的产权仍有不完善的地方, 我们应在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础上使其进一步完善, 提高合作社的合作效益。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2][德]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0.

[3][德]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梁漱溟.梁漱溟全集 (第2卷)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0.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农民专业合作 篇9

一、金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特点与做法

(一) 基本特点

1.业务范围涉及面广。

根据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反映, 专业合作社经营业务中从事农产品销售、加工、贮藏的57.3%;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的占31.9%;从事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的19.4%;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的11.4%。

2.专业性和区域性明显。

农民根据当地传统产业, 围绕主导产业, 突出主导产品、特色产品, 组建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 实施以同类农产品为纽带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点。

3.组织形式现多元化。

目前, 金华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五种组建形式:一是依托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 利用其生产、经营、购销等优势组建, 此种形式的合作社占38.5%;二是依托村级基层组织、村干部, 利用其组织优势组建的占22.2%;三是依托基层农技部门, 利用其技术力量、信息服务等优势组建的占18.4%;四是依托农业企业, 利用其品牌、营销、经营管理经验、人力资源等优势组建12.6%;五是依托改制后的基层供销社, 利用其独特的流通、中介等优势领办组建的占8.3%。

4.服务领域逐步拓宽。

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经营服务的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生产服务型, 主要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和提供生产资料供应方面的服务, 目前金华市这类合作社比较多, 占全部合社的33.4%;二是产销结合型, 主要以产品为依托, 以销售为重点, 开展服务, 这类合作社是金华市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 占全部合作组织的57.9%;三是产加销一体型, 一般以农业企业为核心, 依托本地拳头产品, 联合专业生产农户组建而成, 合作社能提供产加销一条龙服务, 这类合作社金华市目前还不多, 只占8.7%。

(二) 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 政府扶持。

金华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各县 (市、区) 也根据当地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 出台了相应的发展意见, 为全市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形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力, 金华市府办牵头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市本级专项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从20万元起步, 现在已达上百万元。

2.部门尽职, 强化服务。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能, 做好扶持、服务工作。金华市农业局在管理、技术两个层面上做了大量工作、专门出台了《金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及《金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制度》, 使金华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各级供销社积极领办导农民专业合作社, 成立了“金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对联合会成员社开展星级评定, 进行授牌和奖励, 并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三位一体”做法, 积极破解农产品卖难和农村信贷难问题。

3.因地制宜, 创出特色。

金华市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坚持因地制宜, 创出特色。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从组建的情况看, 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都是立足当地优势产业而建立起来的, 如粮油、果蔬、林业 (花卉苗木) 、茶叶、生猪及肉制品业、奶牛乳品业、药材食用菌、特色水产 (珍珠甲鱼) 等专业合作社, 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以特色取胜, 以特色增效, 以优质产品扩大知名度, 树立品牌, 以质畅市。

4.典型带动, 逐步规范。

在金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建设中, 各有关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典型示范工作, 先后涌现出不少运作规范, 经营效益良好, 带动作用明显, 凝聚力和吸引力较强的合作社典型。如金华市婺城区西吴中华鳖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社成立后制定了规范的章程, 确立了理事会管理制度, 设立了监事会, 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 实现盈余返还。合作社通过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生产、统一物资采购、统一信贷担保、统一品牌销售”这“五统一”, 不仅使合作社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一一社员从成立初的43户发展到目前的109户 (还有不入股的社员100多户) , 中华鳖养殖数量从100多万只发展到今年的900多万只, 产值从2007年起就超过1亿元, 而且推动了我市整个中华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经济的主要贡献

1.创新了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关系和生产资权属关系的前提下, 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对内开展统一服务, 对外进行统一经营, 形成了分工协作、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通过专业合作社, 可以把家庭经营的优势与合作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 克服家庭经营规模小、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等局限性,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如金华市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 集粮食生产、农机服务为一体,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格局。2009年, 合作社粮食种植面积5000多亩, 机械化服务面积15000多亩, 联结农户800多户, 粮食总产量1.8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

2.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 通过扩大经营规模, 统一采购生产资料, 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通过统一加工、品牌营销, 拉长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实现了农业增效;通过创新机制, 实行盈余返还和按股分红, 让社员共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 这些都有效推动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进了农民增收。如浦江蒋才文葡萄专业合作社, 通过现代化的设施、标准化的栽培、规范化的管理、品牌化的建设, 使当地的葡萄不断向优质化和精品化发展,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蒋才文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连续4年超一万元, 2009年达2万元。

3.优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己创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承担了为入社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部分功能。如东阳市卢宅粮食专业合作社, 开展农技、农机配套的社会化服务。由于有合作社的良好社会化服务, 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广大农户愿意多种粮、种好粮。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农业生产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4.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纵深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一般都是种养大户、贩销大户, 是某个行业生产经营的行家里手, 是勤劳致富的模范、新型农民的标杆、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这些农村能人与农户联合建立专业合作社, 更能发挥他们在带动农户发展特色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如金华市黄牯头苗木合作社, 就是由婺城区竹马乡下张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钱瑞华同志创建的、集花卉苗木培育、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组织。去年合作社社员户均收入30多万元, 社员每股股金分红累计已达2万多元;以土地入股的社员每年每亩也能得到1000多元收入。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金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总体看也是比较健康的, 在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 农民专业合作发展中也还存在不少挫折和困难, 既有合作社自身发展方面的问题, 也有政府扶持和金融服务等外部环境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偏小, 经营层次较低, 市场竞争力弱。

金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 平均社员人数只有60人左右, 十几人的合作社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工商注册登记的出资规模看,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额在100-500万元的有221家, 占合作社总数的10.34%;500-1000万元的有27家, 占合作社总数的1.26%:1000万元以上的有7家, 占合作社总数的0.33%。大部分合作社股金都在5—10万元之间, 真正上规模、具有较强带动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社不多。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只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贩销大户销售服务的层面上, 真正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由于规模偏小,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服务层次普遍较低, 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市场竞争力不强。

2.运作不够规范, 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

目前, 金华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组织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民主管理机制不落实、经营运作不正常的现象还较普遍。一是约70%的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基本流于形式, 既没有定期的例会制度, 也没有资金积累制度, 更没有风险保障办法, 监督机制滞后, 利益关系不清;二是约有40%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混乱, 没有进行会计核算;三是80%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未建立盈余返还机制, 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仍停留在买断式或订单式, 社员没有投资入股, 无法享受股金分红,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合作关系得不到体现。四是合作社的管理层, 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文化水平比较低, 凭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办事, 对合作社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难以占领市场制高点。

3.融资矛盾突出, 技术支撑不足。

金华市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规模小, 底子薄, 自身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 既缺少贷款抵押物, 又难找到担保人, 很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 一些合作社只能由理事长个人贷款供合作社使用。调查发现, 合作社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 在储运、加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在向农户收购农产品时, 社员在购买大型农机扩大再生产规模时, 筹集资金相当困难, 金华市目前约8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4.政策不配套, 扶持不到位。

从调查看, 金华市还没有制定专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配套政策, 各级政府虽都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 但在扶持力度上远不如农业龙头企业, 与法律要求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要求有较大距离。一是政策不到位。如各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与办公场所的用地政策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用电问题等反映比较强烈。其次服务不到位。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 发挥不出整体效益, 农民迫切需要的市场信息、生产管理技术、相关法律政策等出现断层。

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有序发展的建议

1.建示范带发展。

在合作社发展初期, 要特别注重典型示范, 政府有关部门要联手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 充分发挥“典型引路, 示范带动”的作用。一要抓点示范。各级政府要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运行机制和服务内容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开展抓点示范工作, 建立省、市、县 (市、区) 三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体系。二要强化对示范社的扶持。切实加强对省、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的指导、扶持和服务,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三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合作社发展比较好的地方, 要引导其做强做大。

2.创机制促发展。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工作, 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运作机制。一要健全组织管理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和推广, 依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二要健全利益分配机制, 把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生动力建立在确保多方得益的基础上, 使合作组织与成员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 形成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三是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明确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完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 加强社务公开、财务公开, 做到制度上墙, 落实到位, 把社务、财务置于社员的有效监督之下。

3.强联合优发展。

针对金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多、小、散”的突出问题, 以“强社名社”创建为载体, 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 做强做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要鼓励合作社兼并整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分区域、分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兼并整合, 或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行业分会, 整合行业、产业优势, 扩大合作社规模, 延长产业链, 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领办, 以“龙头企业 (农业公司)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建立, 形成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联合体, 有利于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4.优环境保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必须强化对科技、信息、流通等环节的服务, 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 加强组织协调。一要发挥合作组织作用, 构建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二要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作用, 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手段;三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服务;四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并要提供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曾明星.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市场竞争力的对策.湖南农业科学, 2009, (11) :149-152.

[2]任丽红.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思考.农业经济, 2010, (7) :79-80.

[3]向佐谊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动力衰退机理研究.吉首大学学报, 2010, (5) :76-80.

农民专业合作 篇10

一、建立运行机制

在运行中, 合作社做到了“一化八规范”:

1.“三会制度化”。

“三会”, 既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规定:成员大会分别在年初、年末召开, 临时大会另行决定;理事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 监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全部记录在案, 以备查询。到目前为止, 共召开成员大会12次, 理事会10次, 监事会10次。

2. 规范章程制度。

按照《登记管理条例》和《示范章程》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 认真规范本社《章程》, 并制定了社员管理、决策议事、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档案管理等六项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了合作社办公室、技术培训部、市场营销部、生产检测部、人力资源部、信息交流部等八项岗位职责。同时建立了《盈余分配》《社员管理》《财务账目》等十二类档案资料, 从而规范了档案管理。

3. 规范股金设置。

规定:从事生产的社员认购股金应占股金总额的一半以上。单个社员或者社员联合认购的股金最多不得超过股金总额的20%, 作为所有者权益和盈余分配的依据, 并以记名方式对社员姓名、出资方式、出资额、所占比例等情况进行登记。社员间股金转让必须按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

4. 规范机构设置。

规范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 依照章程规定行使职权;理事会、监事会分别由3人组成, 严格执行成员大会的决议, 做好日常工作, 保障专业社正常运行。同时设置了综合办公室、技术培训部、市场营销部、信息交流部等 (五部一室) 内部管理机构, 具体负责本社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

5. 规范社员管理。

根据章程规定, 社员加入本社要履行以下手续:先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提交理事会讨论、理事长签字后, 颁发社员证予以确定。自愿认购股金的, 要在规定时间缴纳, 并发放专业合作社出具的出资证明。

6. 规范决策议事。

重大事项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实行一人一票, 不设置附加表决权, 形成的所有决议接受全体社员监督, 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7. 规范财务管理。

按照财政部下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 进行建账核算, 并实行月结季公开制 (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5日为财务公开日) , 定期向本社社员公布财务状况。财务人员持证上岗, 做到了会计和出纳互不兼任, 理事会、监事成员及其亲属不得担任本社的财会人员。

8.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在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力帮助下, 合作社制定了五味子、黑木耳和西红柿生产技术规程, 由各社生产检测部负责组织实施, 并逐步实行产品追溯制度。同时投资35.5万元, 正在建设集收购、加工、储藏及办公于一体的专业社场所, 进行安全生产和经营, 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利益共同体。

9. 规范盈余分配。

年终盈余在提取20%的公积金和10%的公益金后, 作为当年的可分配盈余。从可分配盈余中提取60%作为社员二次盈余返还, 其余40%作为出资分红。

二、开展统一服务

各社自成立以来, 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 以成员为主, 做到了“四统一”服务。

一是统一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2009年, 在产前统一组织为五味子种植户提供磷肥、复合肥等各种肥料130余吨, 提供乐果、杀虫快等农药100余件, 为社员节省资金2.4万元。投入品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供货商, 并将供应品名称、数量全部记入社员账户中。

二是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在工作中, 合作社成立了由10名农民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服务队, 并配备了3具大型喷雾器和20套专用修剪工具, 具体负责社员的果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 并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同时在区农业局和乡政府的大力帮助下, 向社员提供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2009年共修剪举办技术培训班3期, 受训350余人次。

三是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申报注册了“北五味子”等牌商标, 同时正在申报“日新西红柿”牌系列商标, 并制作了统一的产品包装。2009年在产后积极为广大社员找销促销, 以蔬园乡为中心, 共设了3个收购点, 组织收购各种产品196万斤, 销售额达235万元, 产品销往市内及周边地区。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原则;种类;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15-1

1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条件和基本原则

1.1条件

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成员。一般发起人要5人以上,农户、经济人、专业生产大户均可以发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以人为本,能人牵头的原则,要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市场经济规律,乐于奉献的人担任理事长和理事会成员。要采取自我推荐、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选举本组织的领导及成员。从事生产经营的农户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可自愿加入;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在购销、加工、储运、技术,资产及农业机械等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开展互相合作: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章程;有一定的经营要素。例如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土地,建筑物等经营要素。

1.2基本原则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不改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会员是独立的财产主体,对发展生产经营具有自主权和所有权;坚持农民自主自愿加入,自由退出的原则。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各有关部门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搞好服务;坚持民主管理,实现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原则。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并实行一人一票制;坚持专业突出的原则。经济组织要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围绕农产品专业生产经营项目组织起来,各个环节上开展互助合作,确定适宜的项目作为载体,通过项目组织实施,使本组织成员的共同经济需求得到满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追求其成员利益的最大化;坚持依章管理的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建立比较规范的章程;有~定的经营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土地、建筑物等经营要素。参加合作经济的成员一般以现金入股,也可以以经营要素折股,或其他自行商定的方式筹集集体组织的活动经费;坚持合作制的分配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盈利和积累归成员共同所有。

2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种类

2.1能人或专业大户带动型

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种、养、加、全省大户,围绕某一产业为会员开展技术、资金、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信息服务。

2.2产销协作型

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在市场与农民之间建立一条利益联结的纽带,通过订单的方式,形成松散型合作模式。

2.3龙头企业带动型

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产业协会,引导基地户以会员的身份加入协会,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

2.4市场集散型

立足特色产品生产,通过协会和经纪人把特色产品打入市场,在一定区域形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优势。

2.5综合服务型

这类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办单位为政府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综合服务部门,主要是及时、快捷、免费为农民在生产技术,信息和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

3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所采取的措施

3.1各级政府要善于总结典型进行示范引导

齐齐哈尔市在总结龙江县华民乡辣椒协会、龙沙区养鸡协会、泰来县水稻协会和梅里斯区洋葱协会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在全市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

3.2强化指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自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该项工作摆上了位置,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并下发《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坚持的原则,扶持的有关政策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發展。

3.3要召开现场会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为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规范运作,需要召开现场会加以推进。市农委组织全市各协会会长参观了齐市大豆协会、市洋葱协会,市养鸡协会,黑岗乡养牛协会。介绍了经验作法。通过现场看、实地学,促进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

3.4明确责任制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市农经总站负责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的审查、登记、行业管理。为协会建立和完善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为其发展搞好服务。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宣传报道农民专业协会经验。

3.5搞好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培训

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向农民讲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和协会管理制度,以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关技术。

3.6加大资金投入数量

农民专业合作 篇12

一、讷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的背景

讷河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2008年初, 在市委市政府的鼓励下, 当年的合作社就发展到1 623家, 合作社实行了“八个统一”, 包括统一购置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 统一品种, 统一整地, 统一播种、统一收获和销售等。当年农民就得到了实惠, 每0.067 hm2大豆的产量比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要提高50 kg左右, 而且合作社为社员节省了劳动力, 减少了成本。因此, 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尽管讷河的农民合作社从成立时就具有一定规模, 但在合作社的运行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接市场难。单个合作社总量小、实力弱, 无论是农资购买量, 还是产品销售量, 都不能与大企业、大市场形成对等交易, 市场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二是吸引资金难。处于成长阶段的众多合作社, 多数是以土地的形式入股, 自有资金明显不足, 又缺乏信贷资质, 很难争取到信贷资金, 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三是培育品牌难。受自身规模和能力限制, 多数合作社的产品市场定位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市场营销和持续供应能力不强, 又缺乏系统的产品推介, 很难形成品牌优势, 即使有些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也因小打小闹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四是集聚产业难。众多的小型合作社, 相互独立开展生产经营, 种植品种繁杂, 生产标准多样, 经营活动分散, 处于低水平、粗放型的运行状态, 难以集聚形成产业优势, 资源潜力得不到有效开发。五是对外协调难。小型合作社由于规模小, 不具备承载较大政策项目的能力, 影响力弱, 不能引起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关注, 依靠自身力量根本无法协调解决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市场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制约难题。

面对这一现状, 在讷河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与帮助下, 组建了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社是由18家在讷河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各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倡议组建而成。分布在讷河市的9个乡镇、66个村, 入社农户7 560户, 社员28 720人。携带耕地2.12万hm2。主导产业是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种植, 逐步做到农产品的产、加、销一体化, 向多元化发展。

二、讷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运作方式

联合社坚持“民主管理、共同协商、统一调度、分社运作、规范运行”的原则, 组织实施4项工作机制。

1. 民主机制

联合社坚持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合作社联社运行的重要原则, 把民主机制作为联合社健康发展的根本。在组织机构设立上, 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各项规程。召开社员大会, 推选理事会、监事会, 实行一年一次的选举制度。年终董事长向全体社员报告年度经营情况, 由群体社员进行经济效益和发展成果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理事与监事的连任或改选。联合社下设6个实质性的职能部门, 分别是财务部、项目部、农化部、农服部、营销部、稽查部。

2. 规范运作

联合社各个部门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理事会发挥决策功能, 在充分论证、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保证做出科学的决策;监事会做好监督;各部门、各分社抓好落实。所有部门都有详细的工作程序、章程、制度和职责, 作为其行为规范的标准。联合社的宗旨: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 谋求社员的共同利益。对外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他们认识到联合社只有服务好社员, 实现盈余最大化, 才能实现联合社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更好地实现联合社各分社间的互助互利。

3. 利润返还

坚持把风险同担、利益共享作为联合社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利润分配上, 实行“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以高出市场价0.025元/kg向社员返利。二次分配是联社经营收益的60%按农产品交易量返还给社员、40%由联合社留用作为发展资金。三次分配是联合社留用部分的50%和营业外收入50% (包括收购社员以外的所有农产品) 按资金注入量分红给各分社、50%作为联合社自留发展资金。

4. 在经营管理上实行“九统一”

基地统一模式, 经营统一计划, 市场统一开拓, 资金统一协调, 投入品统一采购, 包装统一版面, 产品统一销售, 技术统一指导, 农机统一管理和使用。

三、讷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取得的效果

讷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仅成立一年多, 在合作社建设、经营活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1. 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初步实现了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

2011年1月—2月, 联合社具体落实各分社规模经营面积, 并严格制定了生产规程, 共落实种植基地18处, 种植高蛋白大豆品种2个, 东农48 (蛋白含量在44%以上) 和黑河43 (蛋白含量在42%以上) , 品系2个, 哈北46-1 (蛋白含量在44.84%) , 北交03818 (蛋白含量在44%以上) 。总面积1.312万hm2, 总产量3万t。其中蛋白含量在43%以上的0.339万hm2, 产量为1万t;蛋白含量在41%以上的0.97万hm2, 产量为2万t。

2. 农资团购公开招标, 农民收益

2011年初, 联合社在市政府大礼堂举办了农资集中公开采购签约会, 通过与20多家省内外农资生产企业会上对接, 并实地考察厂家, 最终与益农集团, 黑龙江万丰达肥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 厂家提供联合社专用肥料统一发放到分社, 共计采购化肥4 000 t, 每1 t化肥比市场价节支600元, 共为农户节支240万元。联合社用种总量为984 t, 其中合作社自繁种子630 t, 外采354 t, 市场销售高蛋白大豆种子最低价1.4元/kg, 联合社团购价1.4元/kg, 种子节支0.25元/kg, 共节支35.4万元。仅此两项为入社社员总节支275.4万元。

3. 开展技术合作, 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联合社与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 邀请专家团队指导高蛋白大豆田间种植、全程跟踪技术服务, 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联合社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建设了4块试验田 (每块6.67 hm2) , 进行良种繁育提纯复壮;建设高产栽培核心园区2个, IP大豆实验公关园区2个,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4. 实施品牌战略, 坚持走绿色之路、闯有机之路

2011年6月在工商部门注册了自己的绿色高蛋白大豆商标“十八嘉”。发挥黑龙江农合网的优势, 开辟了高蛋白大豆独立网站, 介绍种植品种、执行标准等相关知识, 开展网路销售, 组织了打造讷河高蛋白大豆之乡百度竞价排名, 专门对讷河市高蛋白大豆在人民网、中国农合网的头版头条进行了重点宣传, 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如学田镇的高蛋白大豆通过网络竞价, 价格高出市场价0.22元/kg, 众多高蛋白加工企业纷纷与联合社对接、洽谈。

5. 实行银社对接, 解决了合作社融资难问题

联合社与龙江银行建立深层合作关系, 采取联合社担保的方式, 实行全年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发放, 为合作社在生产经营各环节提供信贷服务, 每户社员获得20万元的信贷授信, 2011年累计贷款2 000余万元。经省银监局批复, 由联合社各分社社员自愿入股组成新农合农村资金互助社, 自筹资金1 178万元, 银行按照1∶4比例给予低息贷款配套, 这样就解决了合作社运行的资金问题。

6. 开拓销售市场

联合社组织人员到四川、福建、重庆、上海、浙江地区、山西、陕西等高蛋白大豆主销区, 调研市场, 对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四川成都新都粮食市场成立联合社南方分公司, 重点负责开发西南市场。

联合社的组建, 有效克服了分散合作社的弊端, 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主导产业规模、有利于科技推广、解决资金信贷诚信和与企业密切合作的目的。为创建自己的品牌奠定了基础。

四、几点启示

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实践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许多启示。

1. 联合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讷河市领导敏锐地观察到在面对大市场的背景下, 分散的合作社与分散的小农户并无本质的区别, 这也是农民对合作社缺乏热情的重要原因, 也是诸多小合作社有名无实的重要原因。合作社必须走联合的道路。他们及时出台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意见》,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联营与合作, 促进合作社走向联合, 有效形成了规模优势, 加快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壮大。只有把诸多合作社联合起来, 形成规模大、覆盖农户范围广泛的联合社, 合作社才能有定价权, 获得谈判地位, 讷河的合作社联合社就达到了这样的规模。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合作社均取得主动地位。因此, 合作社的发展要克服追求数量的倾向, 要重视规模和对农户的覆盖面。联合社最好以县为单位, 每个县设一个联合社, 这样可以适应合作社走向联合的趋势, 最大限度把农民联合起来, 提高其组织程度。讷河市的联合社在提升农民生产组织形式的同时, 也改变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为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2. 联合社的纵向发展与横向联合

联合社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改变了小农户与大企业不对等的经营状况。促进了横向一体化规模化经济和纵向一体化产业经济的发展, 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横向一体化不仅实现了数千户分散农户的联合, 而且实现了与金融机构的对接, 联合社与龙江银行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由联合社担保, 为合作社生产经营提供信贷服务。经省银监局批准, 联合社组建了资金互助社, 解决了联合社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此外, 还有效地实现了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对接。联合社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聘请专家团队指导大豆生产, 实现了全程跟踪技术服务, 定期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 建立科技示范园区, 开展良种培育, 为推进大豆产业基地储备资源与技术。

纵向一体化产业经济的发展体现为一是与农资企业实现对接, 化肥企业专门为其生产质高价廉的专用肥料, 实现集团购买;二是与销售市场对接, 开辟了高蛋白大豆独立网站, 打造自己的品牌, 并且在四川新都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了联合社南方分公司, 开拓西南市场。三是与加工企业对接。为提高原粮的附加价值和农产品商品率以及产业链条的纵深发展, 积极引进高蛋白大豆精深加工企业洽谈, 实行社企合资合作, 先后与新加坡上市公司福建闽中有机食品公司、四川香香嘴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6 000 t大豆采购合同, 与重庆顺发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国砫食品有限公司洽谈, 初步达成共识, 落地讷河市工业园区, 与联合社合作全力打造中国五谷杂粮最先进的生产线, 形成农业产业链条, 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 捆绑基地提升原粮的附加值为农民增产增收。通过横向与纵向的联合与合作, 极大地拓展了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空间。

3. 联合社的“综合性”

联合社不再局限于是“同类农产品生产者”的联合, 无论是合作社的成员构成还是服务内容都体现出多元性和综合性。首先, 联合社成员构成具有多元性, 农户有种植大豆的, 也有种植玉米的, 一个农户可能今年种大豆, 明年就会种玉米, 还可能同时种植水稻, 要求农民按照种植内容参加不同的合作社或频繁更换合作社既不现实的, 也无必要。联合社以地域为单位, 统筹该区域内所有类型的专业合作社, 其成员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其次, 联合社表现出服务的综合性, 与服务对象的多样性相适应, 其服务内容必然是综合的。既包括多种种植业的生产服务, 也包括养殖业的生产服务;既包括销售服务, 也包括金融服务;既有技术推广服务, 也会发展出社员的生活服务。总之合作社联合社的服务内容是依据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的要求而确定的。

4. 合理结构与民主管理

联合社的构成要突出资源的异质性。

(1) 组成人员要有各方面的人才既有生产者, 又要有销售者, 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者。

(2) 在合作内容上必须突破单纯生产者的联合要与销售者、加工单位、金融信用机构进行广泛合作, 赋予联合社更广泛的职能。如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董事长是黑龙江农合网的总经理, 善于营销和宣传, 所经营的农合网是以搭建网络购销农产品销售为平台,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对接农资生产厂家和农产品深加工厂家服务的网站。理事也是由农民推选的各方面能人所构成。

(3) 要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如讷河的合作社联合社设有财务部、项目部、农化部、农服部、营销部、稽查部等, 联合社的结构要根据具体业务需要合理设置。

(4) 坚持民主管理先后完善了合作社法人管理结构建设, 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资产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等。如在财务上他们建立了8本账, 正确使用37个会计科目, 及时填报5个财务报表, 准确记录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成本, 严格执行10项财务制度, 定期公开财务运行情况等。保障了合作社有序、规范运行, 也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利益。

5. 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合作社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规范。在合作社发展初期, 讷河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合作社建设, 他们在合作社发展初期就成立了由市、乡镇和各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讷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 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 形成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及时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 他们首先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 宣传、支持农户在自愿基础上形成专业合作社, 注意培育典型, 使讷河市的合作社在数量上得到较快发展。其次, 坚持适度规范的原则, 不断完善合作社的决策、管理、分配、监督机制, 并使其制度化。讷河市政府对合作社采取了“先长头发后理发”的发展策略。过度规范很可能把一些合作社扼杀于摇篮中, 不利于农民合作意识的培养, 按照在发展中规范的思路, 分步骤、逐环节、有重点地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规范。对民主管理好、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合作社进行表彰、树立典型, 组织申报星级社, 在政策、资金、资源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其三, 坚持积极扶持的原则。讷河市整合政策资源, 集中投向优先发展和重点产业的合作社, 不仅加强项目、资金等硬性支持, 也加强了技术、管理、营销等能力建设。同时政府在人才培训、农产品品牌建设、营造合作社发展舆论氛围、促进合作社与国营农场共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联合社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上一篇:制度的生产力性质下一篇:生物新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