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责

2024-08-17

微博问责(共8篇)

微博问责 篇1

一、有关微博问责的传播学解读

1. 微博问责主体的传播学地位

在传播过程中, 作为信息的发源者和信息的编辑发布者, 传播主体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首要作用。在大众传播中, 传播者居于最优越的地位。传播者不但掌握着传播工具和手段, 而且决定着信息内容的取舍选择, 作为传播过程中的控制者发挥着主动作用。1与大众传播中传播者的地位相似, 作为一条微博的传播主体, 微博的发布者同样拥有权利在编辑发布内容, 拥有微博客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同时传播主体拥有自主权, 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进行“把关”。

2. 微博问责中的传播主体功能

传播主体是问责微博的“编织”者。每一条原创问责微博的产生都需要作为传播主体的微博用户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在140个汉字的限制下编写文字内容, 同时由于问责微博自身具有特殊性, 需要信息接受者的信任, 因而微博中常常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片、网址链接等。因此, 传播主体是问责微博的创造者。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因微博具有传者与受者的互动性特征, 作为传播主体, 需要对受者对于微博信息产生意见进行反馈, 形成互动。问责微博具有敏感性的特征, 因此微博有被删除的危险, 因此微博问责主体往往还承担着对于微博本身维护和监管的功能。

二、微博问责主体的分类

微博问责的传播主体一般为个人微博, 即微博用户是单独的一个人, 与企业、政府等组织微博相对应。其中, 从问责事件与问责主体的利益相关性, 可以划分为两类, 为利益的直接相关方与代表公共利益方。

1. 利益直接相关方

与问责事件直接相关的利益方是微博问责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是事件的当事人, 掌握着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处于事件之中, 对事件事实有最为清晰的了解。因此, 他们对于事件的问责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 从而推动事件发展进程。

2010年“宜黄拆迁”事件中, 作为事件的当事人的钟如九利用微博对自己的亲属身体情况以及事件的发展进行微博直播, 用微博对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问责。江西财经大学传播学教授王玉琦在评价钟如九的微博问责时说道, 如此严厉的问责尚无先例, 很大程度上是微博与媒体的力量所致。2

2. 公共利益代表方

(1) 媒体记者微博

在微博问责的主体中, 以记者为代表的媒体工作者用户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媒体工作者作为问责主体, 一般有两种形式参与到问责之中。第一, 便是利用媒体资源, 直接成为需要问责事件的爆料者, 在微博上通过信息的爆料直接引起网民的关注, 从而掀起问责风暴。第二, 媒体工作者并非掌握一手资料的爆料者, 而是作为问责事件的关注者, 通过转发和评论, 呼吁问责, 从而使事件得到关注与解决。

(2) 草根微博

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强弱是衡量一名公民社会道德素养与公民意识的重要标准。作为微博用户, “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出于对包括自身利益在内的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一名普通的公民也可以成为微博问责的主体。更有甚者, 不仅自身参与到问责中, 还通过微博平台, 将问责信息汇总, 将问责系统化和规范化。这些平民微博用户也被称为“草根用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草根问责主体, 所以“草根”数量巨大, 问责内容丰富。

在新浪微博上, 一个注册名为“温州公车违法曝光台”的微博便是一名普通的公民所注册的问责窗口。微博首页的个性描述标签上写着“全民监督公车违法, 使公权在公民的监督之下。”这个ID是一个85后的小伙子在维护, 他自称是一位“基层工作者”, 微博控。截止到2013年4月, 此账号粉丝数量达到2700余人, 仅2013年就发布问责微博26条。其中2012年10月问责“泰顺公务员公车公款跨省吃海鲜”的微博得到了泰顺县政府的回应。3

(3) 名人微博

微博提供了更为直接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使任何一个人与名人的交流成为了可能。2012年上半年新浪微博名人影响力榜Top10公布, 薛蛮子以影响力日均1281荣登的半年名人影响力榜榜首, 李开复、何炅、任志强、姚晨、潘石屹、张小娴等都在前十之列。4名人微博中的名人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其一指的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 包括演艺界、学术领域、公共知识分子等, 这些名人微博因微博用户的身份早已在社会上形成庞大的影响力而成为微博用户中的领袖。因名人微博往往通过新浪个人认证, 因此不少人称之为“大V”。其二也包括因微博才成名的平凡人, 例如作业本的博主孙杰、学习粉丝团的博主张洪铭等。

微博问责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一方面对成功问责具有促进作用, 但同时另一方面, 问责主体的多元也对问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博问责主体应把握好问责尺度, 才能有效问责。

参考文献

[1]王若遥崔静, 微博降低民众言论表达“门槛”“宜黄拆迁”得以问责[EB/OL], 2010年12月02日14:53:50,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12/02/c_12840791.htm

[2]温州80后小伙开设微博曝光温州违法公车[EB/OL], 2012-11-02,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2-11/02/content_3954526.htm?node=20908

[3]赵祥昆, 冲突与合作:微博问责中的对话策略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年

美容·微博问·专家答 篇2

保养达人SAM老师V

Calvin Klein全国唯一品牌彩妆教育训练讲师及全国彩妆师。Estee Lauder产品发表及VIP护肤、教育训练讲师。OLAY产品发表会及POND'S产品发表会PAT'S产品发表及教育训练讲师。蔡依林、林嘉琪、梁咏琪、川岛茉树代、贺军翔等艺人配合指定老师。台湾《侬侬杂志》、《苹果日报》、《联合报》、《民生报》、《爽报》、《台北捷运专刊》保养专栏指定老师。《东森新闻》、《中天新闻》、《华视新闻台》、《女人我最大》、《流行in house》、《麻辣天后宫》、《上班这档事》、《打卡按个赞》、《美凤有约》及内地湖南卫视《我是大美人》、《越淘越开心》美妆节目固定老师。

很多女性向往冬天那纷飞的雪花,很想拥有白雪般干净的肌肤。但是如果不注意保养,寒风的刺激及暖气将使你往日亮丽的肌肤变得暗淡粗糙,缺乏弹性,产生皱纹。所以冬天的护肤显得尤为重要。@女友花园邀请@保养达人SAM老师,帮助你解答皮肤的问题,管理好自己的美貌,无瑕肌肤的白雪公主就是你。

白开水琪琪

冬天的阳光虽然看上去不太猛,但是不涂防晒还是感觉肌肤变得黑了。尤其是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一整天,突然照镜子会觉得肤色很差劲。

@SAM老师V:所以冬季里还是需要好好保养自己的皮肤啊!冬季的气候比较干燥,要选择含有保湿的营养成分,与水结合,可以更好地渗透到肌肤中,从而可以增强肌肤的水分,改善粗糙干燥。有个被使用了很久,但是又很有效果的办法,可以在每天临睡前将黄瓜切片放在脸上,过几分钟后拿下。黄瓜有补水、抗氧化的作用,办公室整天对着电脑的MM会很受用哦。

开心丹色调

本来以为夏天炎热,皮肤容易分泌油脂,所以才長痘痘。没想到冬天痘痘依旧顽强,想请问SAM老师有没有祛痘的好方法?

@SAM老师V:首选用杀菌力强、清洁效果好、弱酸性的防晒洗面。可适当在洗脸、洗浴中加入少量食醋,以增加清洁效果。冷热水交替洗脸让皮肤既干净又有收缩毛孔的作用哦。如果痘痘已经发红、变肿,记得千万不要用手去挤,挤痘痘只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形成疤痕,让情况更严重。可以尝试用油脂性的软膏类涂在已经形成的痘痘上厚厚一层,油脂会渗透皮肤,导出痘痘中心的脓液,逐渐就会消肿了。

魏尐轰

脸部毛孔比较粗大,想趁着冬天天气干燥,皮肤比较不容易出油,管理一下毛孔,不知道要用什么办法?

@SAM老师V:要改善毛孔问题,首先要调理肌肤油脂分泌。使用含有油脂吸除高分子吸油粉末,甘草、锯棕榈的产品。当毛孔油脂被洁净掉、畅通无阻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已经扩张的毛孔收缩起来。当油脂分泌过多的时候,你就忍不住拿出深层清洁面膜,但是当心——很多深层面膜首先将毛孔撑大,才能深入毛孔将油分与脏污带出来。因此,一定要记住事后“收敛”。

蜜香暖柚子

冬天虽然也用护手霜,但是我的手部皮肤还是会变得干干的,指甲边缘还有很多脱皮的现象。

@SAM老师V:定期使用手膜,才能更好呵护你的纤纤玉手哦。除了使用专业的手膜外,手膜还可以自制,一汤勺蜂蜜、一个鸡蛋蛋白加数滴橄榄油和少量的面粉混合并打至起泡,然后敷在手上约五分钟左右,再用温水洗净。同时,还应在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洗净手,涂些护手霜或护理油。还可以再戴上棉质手套,不但保暖,一觉醒来,双手还会变得像婴儿的肌肤一样细嫩又柔软。

bonnie甜甜

24岁的我,眼周竟然出现了细纹。平时睡不好就会出现眼袋,生理期的时候还会有黑眼圈。想请教SAM老师一些眼周皮肤保养的方法。

@SAM老师V:眼袋一旦形成,是在警示你:眼周肌肤已经松弛,肌肤的代谢能力出现问题。此时,需要通过对太阳穴进行刺激,来促进肌肤加快新陈代谢,让眼袋自行消失!熬夜后记得使用眼霜比平时涂抹多一倍的量进行简单的眼部穴位按摩,舒缓眼部神经,加强眼部血液循环。睡前用无名指在眼肚中央位置轻压10次,每晚持之以恒,以纾缓眼部浮肿的问题。保养眼周肌肤,平时也要记得做功课,经常按摩眼睑,促进血液循环。

微博问政:官民互动的有效机制 篇3

关键词:微博问政,官民互动,公众参与

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于发展, 新媒体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到各个行业, 微博的出现, 不仅给网民提供了更加广扩的交流平台, 也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与渠道。微博问政作为官民互动的新方式和新载体, 在监督政府、引导舆论、影响受众等方面都体现出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微博问政从此搭建起了“政府——公民”互动沟通的新渠道。

随着微博问政的发展, 它又表现出一些新的价值与作用。

1 官民互动, 回应民情

所谓官民互动就是政府和群众能够平等合作, 相互作用, 共同为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而努力。微博问政则是官民互动的最好体现。

播的渠道和受众的反馈, 因为巨大的受众群体可以迅速的将信息传播开来并且能直观的看到受众的反应, 但是在传播源上, 传统媒体则更站得住脚。

而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从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上第一时间得到某条信息, 然后迅速在公信力较高的媒体或者是权威平台上进行求证和细节的查看。由此可见, 传统媒体作为信源发出者的作用减弱, 作为信息核实者的身份得以凸显。

3.2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网络媒体对于现在人们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微博作为现在最流行的社会化媒体之一, 改变甚至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你就坐在我身边, 我却要用微博来看你在干什么。”的情况时常发生在我们周围。

3.2.1沟通方式的改变

微博问政一方面扩大了政府听取民意的途径与渠道, 这样政府就能听到更广泛和真实的民意, 更好的了解当下、了解民情、体察民意, 从而更好的做出回应, 制定相应的政策去解决和应付问题。这样, 微博就成为政府在传统信息发布外的补充渠道。政府不仅可以直接发出声音, 而且能够直接了解民意, 主动化解矛盾, 有效消除可能出现的隐患。

另一方面, 网络必然折射现实, 微博问政中也体现出现实与虚拟二元的交织与互动。许多民众的诉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就再网络中寻找出路, 微博就为民众搭建起表达的平台, 成为民众利益的代言, 使民众对它寄予厚望。

这样, 真服微博就不单单是个传播者, 它同时也是个沟通平台。它是实现

微博, 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它也扩展了你的交友圈, 将“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真正演变为现实, 增强了远距离的沟通。与此同时, 微博信息增加了话题性, 增进彼此的感情文字式的表达也更好抒发心情和情感。

3.2.2获取信息途径的改变

作为即时性很强的工具, 信息的传播较为广、快, 尤其是对于具有区域性和针对性的信息以及其特有的传播受众。

4总结

微博, 作为一种社交网站、新媒体形式, 存在于生活之中, 或许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还没有完全的得出, 其缺点也没有完全的暴露。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 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将会持续的官民互动, 回应民情的有效途径。

2 时效性、草根性、开放性的完美结合

网络的“秒互动”让微博问政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微博问政使政府能及时地参与到社会事件与群众态度中。这样, 政府就能通过筛选, 做出针对性、及时性地处理, 将矛盾冲突化解于无形之中, 避免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发生。

由于网络的准入门槛低, 所以微博问政也就呈现出草根性的特点。相对于以往传统问政方式而言, 微博问政更加简单。用户只要在网络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 对于参与者没有限制, 只要你有网络, 有微博就可以参与问政, 突破了以往问政难的界限。

流行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媒体自身的发展, 还是手机等终端平台的进步, 抑或是大众趣味的不断变化, 都将改变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新媒体的势头较强, 传统媒体想要保留自己的绝对优势似乎略有压力。

参考文献

[1]《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 灵思营销新媒体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2]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 《中国社交媒体铸就消费新时代》调研报告, 2012年

[3]尼尔森市场调研公司, 《2012社会化媒体报告》, 2012年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成都

610064)

网络的开放性使网民数量不断增加, 它的兼容并蓄促使网民敢于发言, 从而形成公共交流领域, 进一步扩大了民意交流。

所以, 微博将时效性、草根性与开放性完美结合将进一步实现微博问政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极致。

3 新的公众监督机制

微博的公开化、透明化使得政府官员的行为更加透明。建立阳光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使得政府官员更加依法执政、为民执政。而促使这一行为的就是微博问政。作为新的公共监督手段, 它成本低廉、快捷、及时, 从而成为反腐倡廉的新工具, 有利于民主的实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4 个性化与大众化的结合

微博问政是将无数个体意见结合转而形成民意, 各个民众个体对政府诉求有所不同, 因此, 众声喧哗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体的需求, 也是个性的表达。但微博问政的个性化还要与大众化相结合。因为, 无论怎样的个性表达实际上都会代表广大民众的心声。因此, 在微博传播的过程中便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意表达的队伍中, 从而形成大众化的表达效果。

在微博问政的过程中, 只有将个性化与大众化相结合, 才能发挥微博广泛性的功能, 从而实现官民互动与民意表达。

5 分散的意见表达与集中的评论相结合

微博的一种重要的特点就是“微”。也就是在不到140个字里, 网民就要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和意见。当然, 微博问政也具有了“短小精悍”、“微言大义”的特点。在简单的中带有网民的随意性甚至某种不确定性, 这种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思维让微博的意见形成集中于分散并存的特色。从横向来看, 对于某件事情的讨论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相对集中的趋势, 微博中的意见表达具有碎片化的特点。

微博问政正好利用这一优势, 对公众信息进行过度和筛选, 在分散于集中找出政府工作的重点, 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 政府也可以从多方位、立体化地了解百姓所需, 借助微博这一平台, 展现自己的魅力。

在新的环境形势下, 微博问政的价值与作用主要靠公众参与来实现, 从而实现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职能。在这一过程中, 微博问政也表现出一些自己的优势。

6 公共领域的扩大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 公共领域就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 公众自由交流的空间范围。微博的出现扩展了公共领域的范畴, 即受众可以进行没有时空限制的交流。无论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只要你愿意, 就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言论。

微博问政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共领域的平台。受众可以通过微博问政乡政府表达诉求, 发表意见, 展开讨论, 并且可以与政府直接交流, 从而使民意更加集中, 民意表达平台更加广阔。当然,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官民、政社的相互理解与共识的形成会进一步促进官民互动与民意表达,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微博问政对公共领域构建的有利条件。

随着微博问政机制不断完善, 笔者相信公共领域也将会不断扩大。

7 更加广泛的民意表达

由于微博草根性、匿名性、开放性的特点使得微博成为水平、多向的表达媒介。

微博问政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民众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并有发言的机会。这样, 无论是谁, 无论在哪, 都能表达自己的诉求。每个人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想法,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 微博就成了扩大的民意表达平台。政府也能够接受到更多的民声, 从而有利于政社、官民的新互动。

8 流行语的运用表现出的亲民

与传统媒介不同的是, 微博问政通过运用大量流行语来表现亲民, 这样能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如网上的淘宝体、咆哮体、甄·体、陈欧体等都在微博问政中有所运用。这样, 就能更好的开展问政工作, 使政府与公民呈现更加亲密的关系, 缩短以往的距离, 消除陌生感, 从而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与完成。

9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微博问政虽然有一定时间的发展, 但目前仍然处在尝试的阶段。尽管微博问政也会拉近官民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 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与预期有一定的距离。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微博辅助政务, 如何实现政社的良性互动, 如何有效的为民众排忧解难, 这些还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因此, 微博问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客观上也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也为微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微博的发展给网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微博问政则成为一种有效的官民互动机制, 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与监督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同时, 微博问政也促进政社、官民的良好沟通, 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如果说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2012年就是中国政务微博“运用深化年”。那么, 2013年政务微博又会给网民呈现什么样的姿态呢?

不管什么时候, 微博问政都不会是官员的“秀场”, 它要表达官方立场, 回应民意关切, 它要以发布信息, 提供服务平台过度到应用阶段。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官民的有效互动。

这不仅仅是公众的期盼, 也是微博问政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军.网络问政:官民互动新趋势.人民论坛.

[2]李志飞.微博问政的利弊与对策.学术交流.2012, 1, 1.

[3]牛梦笛.政务微博:从发布平台到办公平台.光明日报.2012, 12, 10.

[4]陈潭.网络时代的微博问政.南京社会科学.2012, 11.

浅谈微博问政现状与管理 篇4

1 微博问政的重要意义

1.1 微博迅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 达到5.13亿, 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 达到38.3%。同时显示,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 占整体网民比例的69.3%, 较上年底增长5285万人, 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CNNIC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底, 中国微博用户约2.5亿, 2011年微博用户爆发增长出现在上半年, 微博作用率步入高位, 用户增速已经放缓, 结束爆炸式增长。目前中国最热门的微博网站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都各自拥有超过2亿的注册用户。

1.2 微博问政的时代意义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形式, 可以不按传统问政方式亲临现场, 借助微博即可达到参政与处理政务的效果。微博问政是时代的新产物, 具有十分强大的发展潜力。对我们管理社会, 推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1 社会进步的象征

微博改变了中国的舆论格局, 2012年“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人民大会堂就微博问政等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各地官员开通微博以及微博问政是政府官员进步和素质提高的体现”。从一定程度上, 微博问政将“两会”变得更加开放透明, 拉近了代表、委员们和公众舆论之间的距离, 也成为代表、委员们收集言论的重要渠道。微博问政可以增强问政的互动性, 使百姓更加直接地参与政事, 与此同时, 也可使我们管理者更好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更直接地获取一线真实的信息, 为我们管理社会提供有效的帮助。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微博客服务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运用微博客, 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手段,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会议同时也指出, 在微博客快速发展的同时, 要切实加强管理, 解决微博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2 社会管理的需要

微博是传播速度最快的自媒体, 同时具有媒体和社交双重性, 因而微博在近两年呈爆炸式增长。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快速、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近年来微博事件倍受关注, 国内出现的7.23动车事故、郭美美、小悦悦、药家鑫、织里抗税等众多微博事件表明, 微博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传播功能, 具有一定的社会引导力量, 在舆论导向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 “微博可以产生‘核裂变’效应, 形成信息的高速大范围传播, 它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过去只有媒体才能发挥的作用。”国际上出现的“茉莉花革命”、“占领华尔街运动”无不存有微博的身影与作用。微博给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便利, 同时微博对社会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 微博问政也是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 对有效提高社会管理, 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1年末, 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 首超农村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城市人口的集中度不断增大, 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增加, 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信息化的普及及应用日益提高, 城市、农村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缩小了“信息沟”, 加强了信息的交流互动, 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 也同样给信息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目前通宽带行政村比例超80%, “十二五”期末预计将达95%。我们要充分重视与建设网络, 在充分服务于民的同时, 也要加强网络管理, 预防其所带来的不利情况的出现。

2 微博问政发展现状

2.1 各级机构高度重视, 官员纷纷开通微博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 截止2011年底, 全国党政机构微博32358个, 2011年政务微博增长5倍多。2011年3月2日, 作为第一个公开微博的省级党委书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微博正式开通, 随后, 各地党政要员纷纷开通微博, 政务“微”风暴一时兴起。2012年3月7日, “河北微博发布厅”在新浪等网站同时上线。由此见来, 微博问政已成信息公开的新途径。

2.2 微博问政结构单一、效果不一

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表明, 目前, 全国机构微博多于官员微博, 南方省份参与意识更强;官员微博级别分布呈金字塔形, 县处级及县处级以下官员规模最大。微博问政刚刚兴起, 有待更进一步更好地发展与应用, 需要更多的参与者, 需要参与者有更多的应用能力与水平, 提高我们的问政能力与水平。

2.3 微博实名制的实行

2011年12月16日, 北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 随后上海、广州、天津和广东等城市也推行微博实名制, 微博实名制的大幕拉开。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网站微博将在3月16日全部实行实名制, 实行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微博实名制在一定意义上规范了微博管理的秩序,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僵尸粉”、“水军”的监管, 对恶意信息进行了有效管理, 但同时也带来了微博用户互动减少及用户信息外泄的担忧。同时实名制对身份证信息和机构组织代码的查证有赖于数据库的联网, 需要投入必要的技术设备, 经济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原本规模较小的微博网站用户可能有运行成本压力, 而新浪与腾讯等几大运营商的用户群, 相对规模经济, 最终导致大者愈大的局面。总之, 相关管理规定的及时出台也足以证明各方面对微博作用的重视, 从长远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微博问政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CNNIC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底, 2011年微博用户爆发增长出现在上半年, 微博作用率步入高位, 用户增速已经放缓, 已结束爆炸式增长, 因而配套的管理机制要适时出台, 促进微博健康持续发展最为重要。除北京出台了微博管理规定外, 2011年南京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 其中明确规定, 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 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 进行微博发布。更高层次的有关法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也是二ΟΟΟ年实施的, 而微博是近两年才兴起的新兴交互平台。尽管政务微博成长才两年时间, 但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的重要平台。海南人大代表李劲松向海南人大提交了《关于促进海南省政务微博健康发展的建设》的提案, 建议尽快出台海南政务微博管理条例。由此看来, 微博问政管理上尚无全局性的管理机制与规定, 各地管理效果与办法不一, 相应机制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3 微博问政管理对策

3.1 完善制度, 规范微博问政秩序

微博问政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机制保障, 要在组织、管理、维护、培训、考核等方面完善机制, 防止作秀情况的出现, 要在危机应对及预案管理上划功夫, 及时处理网民急切关注的问题, 同时也要做好公开与反馈机制的应用, 及时使问政结果形成回路, 取信于民。只有好的机制才是确保微博问政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微博问政不仅给我们问政带来了方便, 也带来了风险, 尤其在网络无国界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有效机制, 可能就会给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3.2 培养微博问政的人才队伍

微博问政的使用者是人, 微博只是工具, 因而人的因素十分重要。新时代的社会管理者需要具备新的业务本领, 尤其是微博问政人员, 不仅要具备新兴的信息技术知识, 还要有良好的综合业务素养, 能及时为民办事, 做到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现实的情况表明, 一些官员应对微博还是缺乏方法, 有的打官腔、说空话, 不善于运用微博引导舆论, 不善于与网民互动交流, 使微博问政流于行式。因而, 培养造就新时代的微博问政人才尤为重要, 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另一方面我们的管理者也要学会在运用上自学成才, 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3.3 建立健全政务平台, 营造问政良好的氛围

格伯纳为代表的“培养”理论指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 这些倾向通常是不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 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传播媒介的这种“培养效果”, 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因而, 首先各级社会管理层要建立有效的政务平台, 及时公开透明地办理各项事宜, 增强政务的透明度与公开性, 不断提升政务处理能力,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要做好政务博客与政务微博的有效补充。微博虽短小、精练、门槛较低, 但140字的限制, 使得有些复杂的情况无法通过微博进行全面的表述, 这种情况对博文的创作者的文采与逻辑要求较高。因而在回复一些必要的问题时, 要充分借助博客的方式进行充分表述, 在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全面的讲述真实的情况, 有利于引导舆情的发展。

3.4 及时处理公开政务, 增强政务微博的公信力

网民通过微博反映民声、民意, 最终网民关心的还是通过微博途径反映的实际问题解决了没有, 达没达到预期效果。因而, 微博问政不但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也要及时公开, 要经得起民意检验。只有通过微博问政达到为民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的效果, 才会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 支持的人多了, 微博问政的效果就明显。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在1965年就注意到社会生活中的“沉默的螺旋”, 并对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 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 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要正确引导舆情的发展, 首先要增强政务微博的公信力, 尤其要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及时性及准确性。只有有公信力的政务微博才是有效引导舆情的可靠基础。充分利微博问政, 努力做好施政工作。“沉默的螺旋”理论也指出, 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 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识。因而, “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

3.5 增强“意见领袖”的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广大受众都有机会直接接触媒体, “意见领袖”的价值较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时期大大改变, 但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尤其在信息传播的初期, “意见领袖”的导向对信息传播发展至关重要。2012年3月9日, 由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实施、中国舆情网支持的国内第一份《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研究报告》显示, 60后及70后中青年群体是微博意见领袖的主力, 占七成以上, 其典型形象是“四十不惑的男性学者或商人”。前100位微博意见领袖主要分四类:媒体人、学者、作家和商界人士。微博中常见的“蝴蝶效应”中往往不乏“意见领袖”的身影。因而, “意见领袖”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发展中作用不可忽视, 尤其对于引导正确舆论的方向十分重要。

微博是政府及管理者与群众互动沟通的工具, 微博问政的效果关键在于使用微博问政的管理者。各级管理者要真实有效地使用微博问政,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真心真意为民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就能将微博问政办得更好, 走的更远。微博问政是新时期社会管理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重要途径, 便于管理者倾听民意、体察民情、取信于民, 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文化繁荣。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 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 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 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新兴平台, 在舆论引导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提升政务处理效率, 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博问政,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经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人民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1次印刷。

[2]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2年1月。

[3]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2012年2月。

论微博问政的法律规制 篇5

一、微博问政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微博问政尽管具有诸多优势,如“草根性”“即时性”“融合性”等,但其同时存在着“易受操作性”“无责任性”“虚拟性”等弊端。[2]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法律规制。

(一)微博问政的易受操作性决定了对其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3]微博问政作为新兴科技产物即是如此。 微博问政尽管具有方便快捷、即时互动的优势, 使政府与公众足不出户便可以进行即时交流互动,但其却具有易受操作的缺陷,使得微博问政的效果难以保证。 具体言之,一方面,由微博的短小精练(即每条微博不超过140 字)、即时分享特性所决定, 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微博问政十分方便快捷且互动性强,有效弥补了传统问政方式的不足。 但反过来,受制于微博的短小精练,微博传播的信息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 使得微博问政中信息的权威性、公正性、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这就为一些人故意断章取义、引导舆论、操纵民意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借助“微博”这个科技平台的便利,公众与政府可以实现即时互动。 但反过来,一些人利用微博的便利性和虚拟性,可以人为操作微博上的“民意”,如雇佣网络水军等,炮制所谓的“民意”,使公众被代表,从而误导政府做出错误决策。 因而,微博问政的易受操作性,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法律规制,使其在法定的轨道上运行, 减少或避免其因科技方面的漏洞而被人为操作。

(二)微博问政的无责任性决定了对其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微博问政究其实质,是公众通过微博这种新网络形式进行的一种政治参与。 与传统政治参与形式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参与主体的匿名性(当然,微博也可以实名,但只占很小的比例),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无责任性。 这就导致,一方面,由于微博的匿名性, 公众可以通过微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好地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不用担心被报复或承担言论不实的责任,从而有利于实现公众参与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微博的匿名性及其导致的无责任性,公众在微博问政过程中的言行一般不太规范,比较随意,特别是盲目跟风、情绪化表达比较严重,而不考虑相应后果。 对待一些微博信息,如果不加甄别地随意转发,使得网络谣言、假新闻在微博上泛滥。 这既严重影响了政府对舆情的掌握和判断,也使微博问政面临无序化发展的危险。 因而,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责任制度,对微博问政进行法律规制,加强网络监管,保障和引导微博问政的有序化和健康发展。

(三)微博问政的虚拟性决定了对其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由于微博本质上只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科技平台,因而,微博问政实际上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的, 虽然它具有很多优势, 但其最根本的不足在于,网络上的“虚拟”并不等同于实践中的“现实”。 也就是说,微博上的问政可能会取得很大成绩,但其毕竟只是虚拟的,对于现代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来说,其并不能代替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一种辅助性、临时性的参政议政方式,如果不能与实践中的施政有机结合的话,那么,微博问政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从实践情况来看,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的微博问政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雷声大雨点小,原因正在于此。 因而,针对微博问政的虚拟性,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通过建立相关法律制度, 使其与现有的制度实现融合和嫁接,将微博上的问政与实践中的施政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微博问政的实效性。

二、微博问政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如上所述,基于微博问政所带来的正负效应,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 但这首先必须遵循一定的行政法基本原则,因为“行政法基本原则实际上是‘超实证法’,亦即先于实证法而存在的根本法律规范,构成行政法治内容之指导性纲要,也是法院审查的依据”。[4]

(一)行政参与原则

行政参与原则, 是指受行政权力运行结果影响的利害关系人有权参与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 表达自己的意见, 并对行政权力运行结果的形成发挥有效作用。[5]微博问政法律规制之所以要贯彻落实行政参与原则, 是因为其实质上就是公众参与的一种新形式,是公众参与形式增多与范围不断扩大的结果。但公众参与形式增多与范围的扩大, 有可能导致公众参与的失序, 这就需要发挥法律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以避免公众参与的失序,保障公众参与目的的实现。 也就是说,微博问政法律规制就是为了避免公众参与的失序, 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众参与目的的实现,而绝不是相反。 因而,在对微博问政进行法律规制的过程中, 必须始终贯彻落实行政参与原则。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对微博问政进行法律规制的过程中,绝不能仅将公众参与视为微博问政、民主性的装饰, 而必须保证公众在整个微博问政活动中的充分及有序参与, 必须充分听取公众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反映其意见和利益诉求,以保证政府能够通过微博问政这种形式真正了解民情、 征询民意、汇集民智,并做出相应决策。 而这恰是微博问政中公众参与的动力所在。 正如托马斯所指出的:“在大多数情况下, 公民参与的动力通常来自获取公民接受政策的需求, 公民的接受是决策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 ”[6]

(二)行政公开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 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当依法将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公开, 以使其知悉并有效参与和监督行政权力的运行。[7]微博问政法律规制之所以要贯彻落实行政公开原则, 是因为微博问政本身就是行政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落实,即微博问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公众特别是行政相对人通过微博这种形式知悉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并有效参与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的过程。 微博问政之所以能够被视为公众参与的新形式, 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信息公开性和即时互动性, 这就有效改变了过去公众与政府信息掌握不对等的局面, 使公众特别是行政相对人能够知悉相关信息并有效参与和监督行政权力的运行。 因而,在对微博问政法律规制的过程中, 必须贯彻落实行政公开原则,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保障公众特别是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避免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内部运作等。

(三)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之相对人, 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8]微博问政法律规制之所以要贯彻落实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因为其本身就是政府信息公开、问政于民、与民互动的过程,属于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范畴, 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否则,行政权力就有失控的危险,微博问政的实效也就难以得到保证。 当前,一些地方或部门的微博问政之所以流于形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微博问政的具体程序机制,使得微博问政工作无从开展。 这就要求,在微博问政法律规制的过程中贯彻落实正当法律程序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微博问政具体程序机制的途径, 明确微博问政的法定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从而为微博问政的健康发展提供程序保障。

三、微博问政法律规制的基本内容

“法律的进步作用之一乃是约束和限制权力,而不论这种权力是私人权利还是政府的权力。 在法律统治的地方,权力的自由行使受到了规则的阻碍,这些规则迫使掌权者按一定的行为方式行事。 ”[9]微博问政法律规制的目的即在于此。

(一)建立健全微博问政方面的立法

目前,我国网络方面的立法十分滞后,仅有少数几部法律法规,如《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特别是关于微博问政方面的立法几乎是空白, 远远落后于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这就导致了我国微博问政工作的开展几乎“无法可依”,处于十分不规范的状态。 因而, 要对我国微博问政进行法律规制,首先就必须建立健全微博问政方面的立法,对微博问政进行管理和规范。 对此,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在健全网络立法的同时,制定专门的规范微博问政的管理条例, 对微博问政的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做出专门细致的规定, 特别是要明确微博问政参与主体的法律和社会责任, 以为管理和规范微博问政提供明确指引。 例如, 英国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政府部门Twitter使用指南》,对政府微博的管理办法及使用方法做出了系统的规定, 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微博问政提供了指南,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为我们所借鉴。

(二)强化微博问政的程序规制

由于微博问政涉及政府行政权力的运用及公民权利的行使,因而仅用实体法对其进行完全的规制是不可能的,还必须强化程序法方面的规制。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程序法方面的规制更为重要,因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10]。然而,我国过去网络立法特别是微博问政专门立法的缺失,使得我国微博问政工作的开展既缺乏程序法方面的依据, 也缺乏程序法方面的规制, 比较随意、混乱。 从实践来看,各地、各部门微博问政的做法、具体流程都不统一,有的较为规范,有的则流于形式。 因而, 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微博问政程序方面的立法,强化对微博问政的程序规制。 具体言之,一要明确规定微博问政的具体程序,包括范围、管辖、受理、答复、方式、方法、标准、步骤、时效等内容,为微博问政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南; 二要建立一些程序性制度,主要包括行政公开制度、行政参与制度等,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为微博问政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程序性制度保障;三要明确规定公民与政府双方在微博问政中的程序性“权利”与“义务”,特别是要通过“为公民设计‘程序权利’,使政府机构因此背负发起、组织和处理公众意见的责任和义务”[11],从而发挥政府在微博问政中的主导作用,以督促和保证微博问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构建微博问政的工作机制

由于“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2], 因而, 我们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 构建一系列微博问政的工作机制,以为我国微博问政的健康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具体言之,一要建立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机制,由政务微博管理者定期、及时发布公众普遍关注的政务信息,或及时答复公众的询问,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二要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由政务微博管理者对微博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筛选、评判,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其中,对于公众的情绪化发声及相关信息,政务微博管理者应予以理性引导; 对于有价值的信息,政务微博管理者应及时搜集、整理,并报送政府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于疑似谣言的信息,政务微博管理者应及时予以求证、查询、反馈、辟谣。 三要建立微博问政与代议制等政治制度的衔接机制,将微博问政过程中取得的虚拟成果予以具体转化、落实,以保证微博问政的实效性。 四要建立严格的行政考核机制,制定规范的考核标准,对政府各部门开展微博问政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微博问政的实际效果,并视情况予以相应的奖惩,以调动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

摘要:微博问政尽管具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易受操作性、无责任性、虚拟性等弊端,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微博问政”方面的立法、强化“微博问政”的程序规制、构建“微博问政”的工作机制等,以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

政务微博问政沟通障碍及超越 篇6

关键词:风险社会,问政沟通,政务微博

当前政务微博问政沟通状况并不理想。据2015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和微博联合发布《2015年第三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 截至2015年9月30日, 经过微博认证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50131个, 但真正广泛开展问政沟通的并不多, 大多是自说自话的“单向发布微博”, 不管网民是否感兴趣, 不管传播信息是否有价值, 也无论是否在网民心中留下渠道烙印, 只是坚持自上而下灌输式传递, 并非双向互动的问政沟通。有的为应景而开办一个“僵尸微博” (1) , 几篇博文后, 就再也没有动静。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 截止2011年8月25日, 政务机构微博发布数量在500条以上的只占8%, 微博信息发布数在100条以下的情况占60% (2) 。截至2015年底, 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5.2万个, 但吐槽最多的是“僵尸微博” (3) 可见其中跟风作秀的不在少数。为什么具有沟通优势的政务微博遭遇问政沟通不力?

政务微博问政沟通的障碍原因及危害

一、顾虑沟通风险的观念障碍。观念乃行动的先导, 正因为部分决策者顾虑沟通风险, 才会导致对激励和考评沟通体制没有进行完善提升;才会导致政务微博定位错位而不思改进, 扬短避长, 将140字碎片发布和网站形象生动完整发布同质竞争, 将即时广泛沟通的政务微博沟通优势闲置废弃;正因为观念障碍、体制障碍, 才会导致相关决策层重视不足, 在人力资源配置上, 人员数量不够, 专业素养不足, 不少地方是临时调人兼任, 或临时聘请人员负责, 其高效持续沟通互动难以从组织人事上保证;正因为观念障碍, 才会对一些政务微博存在的官僚文风视而不见, 有的照搬政府文件, 空话套话连篇, 让一般网友云里雾里, 官僚主义文风盛行, 严重影响问政沟通。因此, 要加强政务微博问政沟通, 必须突破观念障碍, 必须客观评估政务微博的“沟通”与“不沟通”的风险, 对比剖析问政沟通的利弊, 摈弃对沟通风险的片面误读。

二、违背微博舆论管控规律, 企图掩耳盗铃堵塞言论。当下各类社会冲突极易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扩散放大, 尤其是近来广泛兴起的微博, 赋权草根“人人都有麦克风”, 草根参与“舆论构造”重构虚拟社会舆论管控体系, 民众情绪极易通过微博在虚拟社会聚合裂变, 加上现实社会广泛动员和社会参与, 外加“美国之音”等西方意识形态工具“从电波到比特”, 转战微博等互联网话语场域复杂背景, 网民情绪可即时无疆界联动, 瞬时可波及世界掀起“舆论海啸”, 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提出极大挑战。

三、长期问政沟通渠道不畅问题, 累积民怨成为“堰塞湖”。现在一些地方信访部门, 对一些信访者采取推诿、恐吓、打骂, 送精神病院等非法处置手段, 一旦向上级上访, 就围追堵截, 打击报复, 使民怨越来越深。正是因为在征地拆迁中对农民诉求没有进行有效沟通, 正是因为对农民在微博上和现实中反映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 正是因为有官员变相刺激, “你说要炸政府, 怎么没有炸?”结果江西抚州果然发生了连环爆炸案:2011年5月26日江西抚州市检察院、抚州市临川区行政中心、临川区药监局旁边的马路先后发生三起爆炸, 造成2人死亡, 6人受伤, 该案轰动全国, 临川区区委书记和区长双双被免职 (4) 。显然, 阻塞问政沟通, 阻止民怨熵增的耗散, 阻塞民怨堰塞湖的疏导, 其崩堤的破坏效果是毁灭性的, 相比之下, 偶遭网友“板砖”批评, 就如“讳疾忌医”, “因噎废食”。因此, 当前加强政务微博问政沟通, 已刻不容缓。

超越政务微博问政沟通障碍的路径

要超越问政沟通障碍, 必须通过观念更新、常态塑形、非常态矫形、主体落实、制度保障等五大路径进行超越。

一、“变堵为疏用心沟通”坚持“利他”营销口碑

问政沟通成功的前提, 在于沟通者“用心”, 在于坚持“用心沟通三维战略”:一是“用心的高度”, 放弃强制, 换位沟通, 倾听与分享“促进认同”;二是“用心的深度”:热心投入持续互动, 深入关注民生热点难点;三是“用心的宽度”:宽容多元接受差异, 倡议民众自治及民主决策。换位思考, 体贴民生疾苦, 坚持“利他主义”, 研究民众需求, 为民排忧解难, “平安北京”提出“争做群众网上贴心人”的理念, 对于指向明确、相对集中的群众诉求, 特别是网民的批评与意见, 每条都给予高度重视, 认真分析, 耐心了解群众诉求, 加强解释和沟通, 化解矛盾, 消除误解。“平安北京”还积极开展线下回访工作, 由主管领导带头, 采取主动上门拜访或电话联系交流等网民乐于接受的方式, 与网民进行面对面地沟通, 当面倾听网民意见和建议, 做好疏导化解工作, 最大程度地争取理解与支持。总之, 以平和心态对待网络民意反映, 坚持换位思考, 持续沟通、包容理解, 是政务微博成功沟通的重要思想武器。

二、“细胞发力系统协同”构建多向沟通的长效机制

要从根本上推动问政沟通, 还必须突破体制障碍, 这需要线上线下的制度建设协同支撑。具体而言, 政务微博应从七个方面加强组织制度、考核制度建设。

第一, 专业化、团队化。坚持专人值守, 并落实责任部门和运营部门, 构建团队组织保障, 责任部门掌握信息资源, 统揽政务活动的职能部门, 运营部门负责发布、互动和维护。若不落实专人负责和组建团队, 很容易“走过场”, 维护者不仅要熟悉新闻发布和沟通互动相关专业知识, 而且要了解网络传播和微博传播技巧, 熟用网络语言, 熟知网民需求。如“成都发布”和“微成都”由《成都晚报》骨干编辑负责, 并配备几个传媒和计算机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沟通和发布。

第二, 在考核体制上, 应从目前“粉丝崇拜”变革为“考核沟通绩效”, 以前政务微博一般是考核粉丝绝对数量, 一些政务微博通过非正常手段聚集大量“僵尸粉丝”, 尽管没发一条微博, 粉丝却数千, 但粉丝几乎没有互动, 这种问政沟通是典型作秀。如今应重点考核沟通绩效, 评点每天沟通的数量和效果, 每天搜集、交办、转办、督办多少民生问题, 为民生沟通做出多少实事。第三, 社区化、微群化。坚持“政务微博进社区”, 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积极性, 开展直接而广泛的沟通,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稳控在一线, 真正做到“细胞发力”, 有效分解“全能政府”力不从心的尴尬;同时通过构建“微博群”“政务微博发布与沟通大厅”, 发挥团队效应, 让各主体和社群相互协作, 对政务微博接办的问题, 本部门能解决的及时处理, 对本部门不能解决的, 应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并予以督办, 保证沟通实效, 以此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协作沟通网络。第四, 在责任部门和运营部门官员考评上, 突破百姓评议官员权重较小的传统体制机制, 提升百姓评议官员升迁的权重, 从根本上撬动官员深入高效沟通。第五, 对沟通主体权益法制化, 保障沟通主体权益和沟通效力, 规范沟通主体的权利义务、沟通程序等, 保证沟通自主性和独立性;对政务微博“喊话”, 各部门应相互支持, 共同为民生问题解决服务。第六, 完善法制, 分流诉讼纠纷, 避免“全能政府”力不从心的尴尬, 从根本上提升微博问政沟通效能。第七, 构建线上线下互动沟通机制。如“平安北京”在网上交流互动, 引导舆情, 在网下通过开展网民见面会、恳谈会, 邀请网民参观警营、体验警营生活、参加公益活动等, 与网民进行面对面沟通, 以真诚换真心, 交朋友、聚人气, 全面促进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

三、“倾听分享提早沟通”化解民怨耗散熵增

政务微博定位应扬长避短, 不应将“新闻发布”作为重心, 因其碎片化传播在完整性、丰富性、严谨性等方面与政府新闻网站没法比拟。而应将重心放在“互动沟通”上, 注重舆情收听, 注意舆情研判, 即时互动沟通, 及时化解矛盾。对争议性议题, 倡议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网友参与民主商议, 同时配合政府新闻网站, 即时简要发布重大事项, 即时澄清谣言, 消解百姓恐慌, 促进社会和谐。具体而言, 就是在社情民意方面做到“早知道、早研判、早解决”, 化被动为主动。

“早知道”:社情民意“在线收听战略”。倾听民意是沟通的起点, 政务微博运营者应通过各大搜索引擎, 或通过军犬舆情搜索等技术工具, 通过关键词搜索扫描, 通过热点词语排行分析, 搜索本级政府及主要领导干部的网络文字信息、图片及视频信息, 搜索属地民众的需求, 及政府社会服务的反馈情况, 并对相关信息的热度、正面效应、负面影响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度分析, 即时采取矫形应对措施。同时对同级异地政府网络媒介形象及得失进行分析评价;对上级政府和领导的要求及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应对措施;另外还应对一些合作的企业单位等伙伴的网络媒介形象进行分析, 警防“庞氏骗局”。

“早研判”:建立微博舆情“即时评估体系”。根据网民微博传受态度将网民分成五类:“一味抵制型”网民、“客观评价型”网民、“乐观支持型”网民、“沉默旁观型”网民、“冷漠弃权型”网民。重点分析“一味抵制型”网民情绪化传播心理, 研究民意民怨的表达特征, 分析非理智的情绪的成因, 分析民怨情绪集结规律, 即时评估舆论影响, 即时制定相关疏导策略。甚至可有针对性进行线上线下沟通, 通过相关领导带队深入网民家中, 有针对性了解民怨或情绪化形成的原因, 通过相关单位或社区协同沟通, 助其态度的改变。对客观评价型网民的建议予以认真考虑, 合理需求应予以满足, 对本部门不能解决的, 可以通过研发项目, 项目外包的方式解决。对属地社区网民沉默的原因和沉默的底线进行调查, 打捞一些潜藏的民怨, 有针对性进行疏导沟通。并将五类网民传播特质进行梳理归类, 建立政务微博“即时研判舆情模式”, 建立每日舆情通报制度, 以常态化的舆情跟踪、评估、通报、处置体系, 保持对微博舆情的密切关注。

“早处置”:建立非常态“声誉危机的战略管理体系”和常态的“互动沟通处理体系”。在非常态沟通中, 面对微博中凸显的闹事苗头, 政务微博的责任部门和运营部门应坚持“处早”、“处小”原则, 及早通过线上线下的公关活动, 有针对性地对事情缘起进行调研, 对当事人本身性格特质、成长背景、家庭状况、归属团队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掌握和分析, 有针对性开展说服公关, 对闹事原因和相关冲突进行深入分析, 妥善协调相关主体, 促进事情及早处理, 及早化解矛盾冲突。在常态互动沟通中, 主要关注三个要点:

常态沟通中注重“解疑释惑、排忧解难”, 重点关注民生困难的突破和救助。如“上海发布”了解到上海市郊菜农4亩卷心菜遭遇卖菜难, 就通过微博发布帮助菜农卖菜以解燃眉之急, 网友立即高度关注并引发连锁反应。据称随后就收储500余吨卷心菜,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卖菜难”现象 (5) 。一方面, 常态沟通中注重“设置议题商议民主”, 实质是从传统自上而下灌输式传播的现代化范式, 向草根广泛参与的参与式传播范式的转换, 针对于一些网友关注的争议性议题, 可提出供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网友商议, 实行民主决策, 真正问政于民, 问计于民, 必将极大提升政务微博的向心力和影响力。如“两会”前夕, 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通过政务微博搜集民众意见, 并就一些热点问题和网友商议。在“平安北京直播间”栏目中, 引入网友意见和建议征求机制, 组织网友对备选选题进行公开投票, 根据结果组织策划活动, 实现“我说什么您做主”, 使栏目设置更符合网友需求。另一方面, 非常态沟通中注重“及时发布和及时澄清”, 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 抢占话语权, 是不少发布类政务微博的常态, 另对用户自产内容中产生的谣言应及时澄清, 还社会以安宁。如警方政务微博可第一时间在微博平台上通报突发警情, 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真相, 并通过网络加强警民互动, 接受市民监督。

四、“化繁为简亲和沟通突破沟通文风官僚化

另外, 微博倡节俭, 治臃风, 话只许简不许繁, 方便及时沟通交流, 问政沟通还应注意文风亲民, 语言要有亲和力, 肃清官僚文风, 像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一样和网友互称“童鞋”, 以平易近人的文风赢得广大网民的认同。“微成都”以幽默风趣又颇具亲和力的语言, 加上平易近人体贴民生的心态, 和网友展开广泛沟通, 获得3737495个粉丝的亲睐。

注释

11 黄若菲《官方微博?“僵尸”微博?》2011-8-16http://www.0791quanquan.com/forum/topic_516314.html

22 张意轩王舒怀《“微政务”创新社会管理》《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8-30

33 佚名《政务微博三大短板:僵尸账号官腔账号应付账号》,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6-01/29/c_128679326.htm

44 佚名《江西抚州“5·26”连环爆炸案后续临川区委书记区长被免职》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6-5

微博问政:公共政策制定的新形式 篇7

关键词:微博问政,公共政策,影响

1 引言

社会永远是在变化发展的, 物质、经济、文化等等也是随之不断推进和变化, 当今时代最具突破的发展莫过于信息技术的变革, 大跨步的信息网络赋予了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可谓是紧随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信息网络犹如一枝硕大的爬山虎, 不知不觉的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的政治生活同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来自网络的影响。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说是公民社会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模式。在古希腊、雅典的城邦, 崇尚一种公民积极参与和自我管理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 治人者也会受治于全体公民聚集一处, 讨论、决定和制定法律。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呈现出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境况同样是仁者、贤士商论天下献策于政治的具体表现。随着时代的推移, 文艺复兴时期的洛克、卢梭提出了著名的人民主权论, 认为民主就是人民主权, 就是人民享有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 这种“主权在民”的思想在近代社会契约论者眼里便成为共识, 且坚定了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信念。如今网络时代的到来便丰富和拓宽了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 一改过往区域性的公民政治生活状况, 将整个国家, 甚至是世界连接起来, 共同享受和履行人们的政治生活权力。促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 国家政策的制度更进一步的贴近人民大众, 更有效的为人民服务。如今, “微博论政”便是公民行使政治生活权力, 参与政治生活讨论在信息时代中影响公共政策最为突出、最为直接的表现。

2 微博的内涵及发展

2.1 微博的含义及特点

微博, 即微博客 (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在该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1]。微博出现于网络, 发展与网络, 它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 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 它是完全有别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兴媒体。微博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局限, 使得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交互式的沟通, 大大提升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热情, 更在速度和效度上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微博具有即时性和开放性、定制和高交互性、多中心滚雪球式传播的特点。

(1) 及时性和开放性。天下之事总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传播到我们每一个个体, 传统的媒体, 比如报纸, 在事件发生后需要通过采集、编辑、印刷、出版、发放等多个步骤才能将事件传到大家耳中, 时间大概需要1 周。电视、广播等同样需要采集、编辑, 把新闻的传播缩短为以小时计算, 而使用微博我们便能即时浏览到全世界大小趣闻, 只要打开页面新闻便是在分秒之间进入到我们的眼中。同时, 微博搭载在电脑、手机上, 只要有一台手机, 便能随时随地的关注天下时事, 如此低的技术门槛给我们带来极佳的用户体验。

(2) 定制性和高交互性。微博可以通过关注不同的账号, 达到对微博信息的自由选择和定制。以新浪微博为例, 用户注册成功后系统会自动推荐一批微博账户供选择关注, 并且在用户首页侧边栏新浪提供“可能感兴趣的人”栏目, 供用户选择关注。用户通过关注不同的应用群体 (微博账户) , 就有不同的信息来源, 因此, 微博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点。此外, 微博通过关注, 转发、评论, 可以实现博主与粉丝、粉丝与粉丝间的交流, 建立了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互模式, 微博具有高交互性的特点。

(3) 多中心滚雪球式的传播。信息技术就是一个由无数终端组成的巨大网络, 这一张巨大的网无边无际, 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中心, 但任何一个点也可能成为中心。作为信息技术衍生出来的微博体内同样流淌着这样的血液。微博通过建立起一种“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通过博主与粉丝之间评论、转发、再评论、再转发等多方向的互动, 实现由点变成面的扩展。如同滚雪球一般, 越滚越大。

2.2 微博在中国的发展

2009 年8 月, 新浪微博上线, 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微博。在新浪微博的带动下, 综合门户网站微博、垂直门户微博、新闻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SNS微博、独立微博客网站纷纷成立, 甚至电视台、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涉足微博业务。中国真正进入微博时代, 微博市场进入激烈的竞争状态。自2012 年下半年起, 微博市场开始出现转折, 腾讯将社交战略中心转移, 搜狐、网易微博一直没有新动作, 新浪微博逐渐成为微博的代名词。据cnnic2014 年7 月份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 在我国网民中, 微博覆盖率为43.6%, 新浪微博的渗透率居各微博之首[2]。

3 微博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成功案例

学者张金马认为, 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3]。公共政策的制定包括问题的确定、议程的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步骤。公共政策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 最终的目标导向于公民大众, 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理当由公民参与讨论设置, 但是过去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是由政府精英代替广大民众讨论设置的, 随后的政策执行也往往是动员式的推进, 这种间接的民主形式很难直接的惠及到广大民众。

而如今微博的出现不仅培养了公民意识的养成, 更提供了一个开阔、便捷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途径, 促进公共政策真正实现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 使政策执行更接地气。

2011 年6 月“@郭美美baby”在新浪微博上炫富, 并“称”自己是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中国红十字会受波及, 其社会捐赠额随即在7 月份减少5.2 亿, 最终监察部与红十字会发表声明澄清调查真相, 提出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 明确的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和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红十字会系统信息平台等具体改革措施。

2011 年11 月甘肃幼儿园校车事件在微博上引发民众热议, 短短一周的时间新浪微博中以“#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的讨论就达到738300 余条。校车安全问题瞬间成为舆论的中心, 最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2 年4 月5 日签署第617号国务院令, 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一个村官在网上发了100 多条负面信息, 被判劳教两年;因对女儿被强奸案判罚的不满, 多次上访的“上访妈妈”唐慧被当地政府判罚劳动教养一年半;一位母亲进京看望自己的儿子, 被判劳教一年。“上访妈妈”唐慧、村官任建宇等事件在微博上的热议引发了全社会高度关注。2013 年12 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废止劳教制度决定, 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述事件中, 微博网友的分享与讨论承担了问题提出的责任, 推动了政策议程的设置与政策的制定, 最终各项政策的出台很好的体现了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

4 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4.1 微博问政能提高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效率

微博对政策运行的影响表现在促进政策问题的形成、督促政策决定的制定、监督公共政策的实施三个方面。根据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范式, 社会客观事实只有得到察觉和认可后, 经过利益集团的团体力量动员才能促使政府采取必要的行动, 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4]。微博以其及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使微博网友们在某个重大事件或某些关乎公民利益的问题上都可以作为问题的发起者将此摆在大众的面前, 通过个体不断的转发、评论而形成一个庞大群体的共鸣和议论, 这其中不乏政治精英和媒体。微博以极快的速度将社会问题反映到政策制定者眼前, 促使政府不得不将问题提上议程。微博问政降低了政策议程设置的成本, 加快了政策议程设置的速度, 极大的提高了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效率。

4.2 微博问政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表达, 引导政策制定的目标导向

就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来讲, 公民话语权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的法制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 政治民主的目标客观上要求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而公民的话语权正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5]。就当前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情况来看, 公共政策的制定仍然以政府为主导, 政策议程的设置和公共政策的执行仍然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展开, 公共政策制度过程中公众利益的表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微博的出现正好契合了公民希望获得话语权, 希望底层的声音能够有效的表达出来的愿望。公民可以通过微博自由的针对公共利益问题发表看法与诉求, 这些公共利益问题只要正当、合理且能引起广泛的共鸣便可有效的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导向, 使公共政策的制定直接、准确的为人民服务。

4.3 微博问政有利于政策评估和政策执行的监督, 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反馈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的实践经验与政策落实情况, 是公共政策得以维持和制定后继政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和理论依据。公共政策的直接导向是要应用与实践当中, 有效的解决社会实践当中的问题, 但理论与实践必定存在一定的差距, 政策制定者很难完完全全的把握好现实问题, 因此需要对公共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反馈、改进。微博问政形成的强大舆论和广泛民意,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丰富的政策信息。这些信息来源广泛且贴近社会实践, 能形成广泛的共识, 政策制定者便能快速的获得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政策调整, 使公共政策不断完善和贴近政策制定目标。

5 完善微博问政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措施

微博问政为公民有效表达公共利益打开了一扇大门, 提升了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 保障了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的顺畅。种种迹象表明微博问政是一把推进公共政策的制定的利器, 但是通过微博表达政治参与仍处于起步阶段, 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 由于社会信息分化的现象, 一些边缘化的网民无法表达他们的诉求, 公共政策的制定就会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需求导致公共政策制定的局限性。再比如微博上的虚假信息和信息过量可能导致公共政策制定的失误。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微博问政在促进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作用。

5.1 推进微博制度化的建设

微博问政是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 表达权益过程中把公民社会与政府连接起来的一座桥梁。因此要明确微博问政到公共政策制定整个环节的主体, 即公民与政府。微博的制度化建设即可围绕着这两大主体来进行。首先是公民, 微博运营者可以通过制作影响深刻的广告或开展微公益活动将微博更深入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去, 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微博, 使用微博。同时在微博上构建一个“微博问政”专题板块, 主题鲜明、意义突出。使微博问政在促进公共政策制定基点上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次是政府, 政府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 重视微博的力量和作用。将微博问政与电子政务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把微博问政纳入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并将这一步骤常态化, 制度化。同时鼓励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党政领导开通自己的门户微博, 这样既能一改过去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形象又能有效的参与到公民的政治生活中。实现及时回应和广泛获取政策信息的目的。

5.2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素质, 将负面信息降至最低

“微博问政”提升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拉近了公共政策与大众生活的距离。然而由于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素质还不够强, 导致在沟通过程中某些公民会散布和传播一些虚假信息, 公民对这些虚假信息难辨真伪, 从而使“微博问政”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首先, 政府应该让公民认识到通过微博问政的建言献策是极其有效且非常重要的, 大家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公共政策制定的效果, 关系到我们公民自己的切身利益, 大家共同努力的导向最终都是发展好国家、构建好社会、提升我们的生活。因此只有拧成一股绳, 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其次, 也要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 推进网络实名制建设。最后要坚决打击那些故意捏造虚假信息的人, 同时要对谎言予以及时的澄清。

5.3 将微博问政与传统政治参与模式的结合, 促使政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由于微博作为新事物、新工具踏入到公民的政治生活中, 并且受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限制, 微博问政并没有获得完全的青睐, 仍有很多公民在期望获得政策支持的情况下采取直接向基层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或到更高级别的政府机构上访等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虽然这样的表达方式直接、明了, 但是由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效率低、回应性差, 很难实现获得政策支持的目的。因此, 可以利用微博问政低成本、高效率、高回应性的优点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实现有机结合, 相互间取长补短。由此, 国家需要推进网络化建设, 提高网络普及率, 使网络覆盖范围达到如同水、电一般实现“网络村村通”的程度。不断拓宽公民政治参与途径, 促使政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提高公共政策实践效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旋, 高媛.“微博问政”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路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 (4) :23-24.

[2]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CNNIC, 2014, (7) .

[3]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19-20.

[4]张鑫.“微”时代公共政策之“巨”变化——论微博对当前中国公共政策的影响[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 (2) :21-24.

微博问责 篇8

(一) “微博问政”的内涵

截止到目前, 学术界关于“微博问政”含义的理解各有看法。其中代表性观点有: (1) “微博问政”是政府机构、公务员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手段。 (2) “微博问政”即公民问政于政府机构和公务员, 其实质是公民政治参与和管理。 (3) “微博问政”是指政府机构、公务员与公民之间, 就公共事务进行的双向交流与沟通。

(二) “微博问政”的特征

1. 简短性

熟悉微博的公众都了解, 微博用户需将字数控制在140字以内进行信息分享和发布。网民只需用一句单一性较强的话概括和描述当下的心情、状态、所闻。在这个媒体信息爆炸的微博时代, 躁动的社会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人们越来越难以脱离复杂的工作, 曾红极一时的博客也因其过于正式的特征越来越难以迎合人们的需求。而此时微博所赞赏的简短自在的发文风格正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自我表达机会。

2. 公开性

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相对比, 微博问政更具开放性、公开性的特征。虽然微博最初并不是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形式出现的, 但是这样的开放性使微博拥有了一般媒体无法具备的快速传播能力。相反, 政府机关、公务员借由微博发布和共享的信息却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同时成为媒体信息源和接受源。公民问政的内容和得到的答复会在一个近乎完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被广大微博用户看到。

二、“微博问政”优点、难点以及发展趋势

(一) “微博问政”的优点

1. 加强了公民参与的平等性

微博问政的平等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使用的平等性。微博问政的终端是各大网络运营商建立的微博入口, 而这些微博入口的突出特点是受众面广, 注册门揽低, 因此公民在参与微博问政时就实现了参与的平等性。其次, 言论的平等性。在微博问政过程中, 参与公民享有平等的言论权利, 只要是微博用户都可以在微博平台上对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畅所欲言, 因此微博问政的言论权也是平等的。

2. 政策法规走进民众的“直通车”

微博是百姓心声的表达渠道, 同时也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走近百姓的重要渠道。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微博可以第一时间把国家新政策、新法规公之于众, 让社会底层的民众可以自由畅通的就新政策、新问题进行公开交谈。随着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急剧增加的网民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网络新闻, 微博作为网络发展的新兴形式,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公民实现监督权的新渠道

网民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覆盖面广, 微博更以其"裂变性"传播特性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高速, 尤其是突发事件和紧急危机得以及时发布, 也极易形成舆论压力, 从这个方面上讲, 其监督作用也就发挥到了最大。由此, “微博问政”加速政府信息发布, 为对政府工作监管开辟了良好渠道。

(二) “微博问政”的发展难点

1. 政府部门对政务微博重视不足

政府部门是政务微博的使用者, 但是在现实的政务微博使用过程中, 政府部门的微博使用主体素质欠缺导致公民微博问政效率低下。首先, 公务人员对政务微博重视度不够。公务人员只是将政务微博作为政府部门发布社会管理规定的平台, 对于公民的提问与评论更是置若罔闻。其次, 政府部门盲目跟风。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开设政务微博成为一种“时尚”便盲目开设政务微博, 而没有从理念里正确认识政务微博是公民参与的新兴途径。

2. 政府自动回避社会敏感话题, 危机处理能力低下

长期以来, 中国政府面对突发事件, 认为避免混乱和恐慌, 对事件能避则不谈甚至还采取堵、封的方式, 试图掩盖事件或控制事态的范围。但在微博问政时代, 微博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随时性、快速扩散性等特征使得任何事情一旦进入微博, 通过转发知晓者人数将难以估量, 政府如此时还不积极应对会导致民众不满猜疑甚至引发摇言的传播, 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3. 公众的参与无序

微博问政汇聚了各种信息和各种思想同时也充斥着一些虚假有害信息、观点。由于微博的开放性, 其参与主体也具有多样性, 有些人将微博作为纯粹的个人恩怨和情绪的发泄场, 导致微博等网络世界充满了极端、粗俗的言论等。由于微博便捷转发、裂变传播等特征, 很容易导致网络中的不良倾向和情绪迅速蔓延、发酵, 使微博呈现无序化的特征, 其强大的负面效应不仅侵害了个体利益, 对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未定也造成了危害。

(三) “微博问政”的发展趋势

目前虽然大部分的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由所在机构的宣传部门负责但是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由上一级宣传部门统筹监管和负责将会成为今后“微博问政”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政府机构结合本部门实际工作情况, 具体业务及时发布相关微博。要求政府对民众最关注的问题, 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参与其中, 做好回应, 用权威信息的发布来阐述事实真相。再次, 政府机构官方微博因其具有“官方”属性,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做到给负责人更多的授权, 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网络沟通人员, 形成微博营运团队。

微博问政的出现为新形势下政府改革创新开辟了一条道路, 由此方式政府与网民可以构建更加透明、直接、真实的互动关系, 从而推动政务信息公开。但是也应明确一点的是, 微博虽然以自身产品形态简单, 快速便捷、省时省力等特点优于传统的信访等问政方式, 我们也不能过于夸大微博问政的作用甚至认为这种方式会取代传统的问政方式。它还需要进行有效整合和改正, 才能发挥到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对“微博问政”的思考和建议[J].科学中国人, 2012.5.

【微博问责】推荐阅读:

上一篇:体育有效教学下一篇:学习生活现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