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扩围

2024-11-09

营改增扩围(共6篇)

营改增扩围 篇1

一、营改增扩围对电信企业的影响

面对全行业营改增的浪潮扑面而来,我国电信企业及部门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具体来说,影响如下:

(一)对前端部门的影响。

营改增扩围对电信企业前端部门的影响主要有三个:1.政企客户部。由于电信企业是金融保险大户,所以电信企业政企客户部主要是通过“三户模型”受到营改增影响;2.市场渠道。此次营改增扩围主要影响市场渠道的两方面业务:一是代理代办业务,二是渠道补贴业务;3.企信部门。由于此次营改增,电信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系统改造,因此,电信企业的企信部门也受到了不小影响。

(二)对后端部门的影响。

今年的营改增同样对后端部门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网发部。作为通信服务的后端支持,电信企业的网发部也受到了影响;2.网运部不仅要对网管系统进行处理,更要进行网络监控,前端部门受到影响,网运部要做出相应调整;3.基建部。此次营改增扩围主要通过建筑施工与房屋购置影响了企业的基建部,不仅要对工程概预算调整,更要及时修改工程采购(招标)规则。

(三)对综合部门的影响。

前端部门与后端部门都受到了营改增扩围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部门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以实现企业新发展。1.办公室。因为要对物业、安保、住宿及房产租赁等方面进行调整,所以,办公室要统筹协调,积极应对。2.企发部。企发部的主要职责是资本运营管理、内审及投资合作,涉及不同的合同,合同模板一旦改变,企发部将受影响。3.财务部。财务部应加强同各部门协调与合作,积极应对营改增的影响。

二、电信企业营改增扩围后应对原则及思路

今年5月营改增扩围后,我国电信企业应遵循两点应对原则及一条总体应对思路:

(一)应对原则。

电信企业在营改增扩围后,其应对原则为:1.风险管理原则。今年营改增扩围后,对于电信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在这样一个具有风险的环境中,遵循风险管理的原则尤为必要。电信企业应运用企业所有力量,合理安排企业资源,努力将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因素的风险降至最低;2.效益管理原则。电信企业应注意遵循效益管理原则,即企业为营改增问题所付出的成本要低于企业因此而所获的收益,否则,企业该项举措的管理效果将为负。

(二)应对思路。

从税务筹划的角度,通过全面考察,电信企业应对今年营改增的整体思路为:做好税务筹划,“三享”税收红利,即让一线经营单位独享,与前端合作伙伴适度共享,与中国通信服务公司在集团基础上进一步扶持分享。

三、电信企业营改增扩围后应对措施

详细分析营改增扩围对营改增的影响后,电信企业根据两条应对原则及总体应对思路,可以制定如下应对措施:

(一)优化代办费模式。

电信企业代办费是企业为客户办理某项电信业务而按照规定收取的费用。由于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及生活服务业逐步纳入营改增试点,因此,对于电信企业来说,优化代办费模式成为必备的应对措施,通过优化代办费模式,电信企业可提升一定比例的付现成本。通过分析,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1)模式一。采取“净价+税点”模式,原结算总价按按实际取得的专票税点统一还原。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定价标准统一。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电信代理商利益受损,不利于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提升抵扣;(2)模式二。维持代理商原有收入不变基础上,采取净价+税点,提供适度补贴。优点包括:一是电信企业与用户互惠互利;二是定价标准统一;三是定价标准公正。缺点是:价税分离,MSS系统和佣金系统改造压力大;(3)模式三。维持合同总价不变。模式三明显的缺点包括:一是从大代理商角度,会极大损伤其积极性;二是抵扣率无法提高。以上三种代办费模式各有利弊,但是从电信企业、用户角度及代理商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最佳的推荐是模式二。模式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涉税风险,减轻了企业税负,同时达到了电信企业、用户及代理商的三方共赢,实现了共同发展。

(二)渠道补贴。

自2014年开始,电信企业将原来的用户补贴转为渠道补贴,并取得显著成效,再次印证了“渠道为王”。电信企业运营商的渠道补贴的关键在于掌握之中的“度”。在渠道补贴中尤其注意效益管理原则,即在规模与效益之间的权衡。通过渠道补贴,电信企业可提升5%付现成本。对于电信企业来说,其渠道补贴主要可从外包营业厅与自有营业厅两个角度来考虑:(1)外包营业厅。外包营业厅是电信企业的重要经营方向,因此要格外重视。对于外包营业厅来说,电信企业的渠道补贴形式主要是改集中补贴形式,统一专票获取为6%,对于取得超过6%以上专票的部分,可以考虑将超过的税差直接让利给代理商。另外,在确定的补贴模式下,补贴定价可参照“代办费模式”。外包营业厅这种渠道补贴的明显优势包括:一是获票更简洁,二是易于管理;(2)自有营业厅。自有营业厅是电信企业自己开办的营业厅,业务范围较广。对于自有营业厅来说,电信企业可维持现有的补贴模式,不再做大规模调整。

(三)协调建筑施工项目。在电信企业中,不仅企业业务受到营改增扩围的影响需要进行调整,企业中的建筑施工项目也受到了影响需要调整。通过协调建筑施工项目,尽可能的多取得增值税专票,电信企业的付现成本可提升3%~11%。在此次营改增扩围中,电信企业中建筑施工项目需要进行协调的依据主要有两个:第一,税率增加。营改增扩围前,建筑业税率11%;营改增扩围后,按照增值税计税,简易计税3%;第二,根据2016年“营改增试行通知”,包清工、甲供材料工程及5月1日前老项目,允许选择建议计税。具体来说,为了应对本次营改增扩围,我国电信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协调建筑施工项目:(1)由企业网发部及运营部进行牵头,负责整个项目协调的统筹规划及通知下达。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网发部牵头,下发施工费计息规则,明确工程概预算中不包括增值税,剔除营业税。未完工工程的后续结算模式,按“价税分离、价不变、税调整”原则处理,简单按照“合同总额不变”的方式计算;(2)由企业基建部负责土建类及施工安装类项目的协调与规划;(3)及时清理老项目,即跨期到5月1日后老项目按简易计税取得3%发票;(4)5月1日后通服的新施工项目,选用一般计税法。按照集团“价税分离、价不变、税调整”原则,取得11%专票,有利于通服公司打通抵扣链条。只有电信企业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多方面、多角度的应对此次营改增的扩围,才能不断推进工作的智能化与规范化发展。

四、结语

今年五月,营改增全面实施。对于电信企业而言,在营改增扩围的浪潮中,挑战与机遇并存。由税制改革开始,我国电信企业应努力调整自身,抓住这一契机。优化自身代办费模式,从根源上进行改革;加强供应商管理,积极进行渠道补贴;协调建筑施工项目,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我国电信企业只有在这次营改增扩围浪潮中认清形势,完善机制,分清税目,及时抵扣,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红新.浅谈营改增对电信终端销售公司的影响.财会学习,2016(06).

[2]钟艳琴.营改增对电信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决策.财经界(学术版),2016(05).

营改增:在扩围中升华 篇2

从2012年1月首次试点以来, 营改增试点地区由点扩面再到全国, 试点行业由“1+6” (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 陆续增加到“3+7” (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7个现代服务业) , 减轻了货物和服务的重复征税, 促进了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 增强了出口竞争力。

站在2015年的起点上, 回首2014年营改增的进展情况, 可以让我们对营改增未来的速度和步伐更加了然于心。2014年营改增的进展主要如下:

一是试点行业范围继续扩大, 增值税抵扣链条更加完整。自2014年1月1日起, 在全国开展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自2014年6月1日起, 在全国开展电信业营改增试点。至此, 营业税制中的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两个税目涉及的所有业务都改征了增值税, 试点行业已覆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3个大行业, 及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7个现代服务业。随着试点行业范围的逐步扩大, 增值税抵扣链条日趋完整, 重复征税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二是试点户数明显增加, 产业链减税效果持续体现。根据税收征管数据, 截至2014年底, 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410万户, 比2013年底的270万户增长52%。2014年全年有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带来税负不同程度的下降, 全年共减税898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因进项税额抵扣增加, 全年共减税1020亿元, 合计减税1918亿元。

三是试点办法逐步完善, 营改增政策体系更加成熟。针对试点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 有关部门对试点办法进行了补充完善, 包括明确对所有国际货代企业提供的国际货代服务免征增值税、补充完善国际运输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调整合资铁路运输企业汇总缴纳增值税事项, 以及明确部分航空运输企业适用增值税汇总纳税办法等, 这些措施是积极主动完善营改增税收体系的重要举措, 使得营改增试点政策更加系统和完备。

四是营改增范围还有待扩展, 试点政策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尚未改革的行业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 据统计, 上述行业涉及800余万户企业, 年营业税税额约1.6万亿元。这些行业户数众多、业务形态丰富、利益调整复杂, 特别是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增值税制度设计更是国际难题, 税率、计税方法、抵扣方式、纳税地点等税制要素的科学设计以及过渡政策的合理安排, 事关营改增试点的平稳推进。因此, 改革方案设计需十分慎重, 既要统筹好增值税的中性原则与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又要兼顾到税制的统一性与各行业的特殊性, 还要处理好营改增的减税与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但尽管如此, 这些硬骨头还是要啃, 特别是不动产的营改增——这块硬骨头尤其要啃, 否则营改增就不会太完善, 营改增对经济发展和财政完善的积极意义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营改增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我国经济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我国有关不动产的税收体系的一些弊端开始逐渐暴露, 而营改增为完善不动产税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所以不动产的营改增这块硬骨头不好啃, 但它很值得啃。

营改增扩围 篇3

一、“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 “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由于不同企业在生产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 营改增对不同企业的税负的影响各不相同, 对同一企业不同业务的税负影响也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1. 营改增对不同企业税负的影响

第一, 营改增对研发服务企业税负的影响。研发服务企业主要通过研制开发一些高科技产品, 包括汽车、飞机等获取利润。对于该类企业, 相关法律规定税制改革之前应按5%的营业税上缴, 改革之后新的税务法相关法律规定应按6%缴纳增值税。这样一来, 营改增之后研发服务业的税负不降反增。但是, 由于研发服务业需要购置高额的研发设备, 并花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研发技术, 这样公司就可以通过增值税的进项抵扣来减少部分税收, 也即营改增对这类企业的影响可谓有增有减。

第二, 营改增对鉴证咨询服务业的税负影响。现代鉴证咨询服务行业包括工程造价咨询等服务, 类似于这些的鉴证咨询服务行业在营改增之前是作为服务业税目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 税制改革之后改为按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 虽然销售税率有所提高, 但是采购时的进项税额可进行部分抵消, 因此, 实际上的税负增加并不是绝对的, 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言, 进项税超过含税销售收入的0.66% (包括0.66%) 的, 税制改革不会增加纳税人的实际赋税, 反之便会增加纳税人的税负。一般企业在提供鉴证咨询服务时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这样便可通过增加客户来抵扣进项税, 一方面可以降低客户成本, 另一方面有利于市场开发。

第三,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改变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税基础, 一般而言, 企业在进行营改增之后, 其计税基础比营改增之前的计税基础小, 因此, 折旧金额必然会小于营改增之前。其次, 收入确认发生变化, 相较于营改增之前根据含税价格确认收入, 营改增之后不再以含税价格为依据。最后, 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改变。

2. 营改增对同一企业不同业务税负的影响

第一, 营改增对生产业务的影响。生产业务, 比如生产汽车、飞机等产品, 若某公司因经营需要需生产汽车加油车, 在税制改革前, 根据规定应按17%的税率纳税, 税制改革后没有变化, 表面上看, 营改增的影响并没有波及生产业务, 但是实际上, 税制改革后生产方面的进项抵扣项目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总体上来说, 增值税税负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税制改革后, 本应由劳务接受方承担的劳务费按照新的税收制度可以作为进项增值税的抵扣, 抵扣的进项增值税逐渐增加, 企业所缴纳的总的增值税税额就会减少, 并最终降低了企业的税负。

第二, 营改增对石油公司加油站业务税负的影响。税制改革之前, 有加油站业务的石油公司属于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 其所使用的税率为17%。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 保持其税率和税种不变, 也就是说, 营改增具体方案的实施并没有对石油公司加油站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但是, 税制改革后对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计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该项调整会减轻企业税负。另外, 改革前劳务接受方只有在支付运费的情况下, 才可以按规定比例计算可扣进项增值税, 而新的税收制度允许运费以外的劳务费作为进项增值税按一定比例计算抵扣。因而, 伴随可抵扣进项增值税的逐渐增加, 相应减少了在企业所得税前作为成本被扣除的金额,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利润。

第三, 营改增对物流业务税负的影响。以仓库运输业务为例, 营改增之前, 仓库运输业务一直隶属于服务业, 并按照服务业5%的税率全额缴纳营业税。但是税制改革之后, 仓库运输业作为物流的辅助行业, 按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 也就是说, 税制改革之后使仓库运输业务的税率提高, 但是与原来按营业额全额征税的制度相比, 税制改革后所征收的增值税仅仅是就纳税人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 是相对比较公平的。

(二) 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1. 增值税发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会计核算的首要基础是必须取得真实合理且可靠的会计原始凭证。增值税发票就属于会计原始凭证中重要的一类, 营改增带来的关于增值税发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增值税种类繁多, 辨识、入账难度增大。试点区内至修改之日起, 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对其所从事的增值税应税经济活动统一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增值税普通发票。这些应税活动中涉及货物运输服务业的还应该统一使用该行业专属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普发票。试点区内属于港口码头、装卸搬运服务以及客运货运场站式的服务、旅客运输服务等行业均应该选择使用定额的发票。如此多的专用增值税发票以及增值税普通发票对于会计核算而言, 在辨认、入账时机和入账价值等方面均都有所影响, 对于部分经验不足的会计人员甚至会出现企业增值税账实不符的问题。

二是两种税种处理技术存在差异, 需要一定的转换适应期。作为企业会计人员, 处理营改增试点之前的营业税核算和试点后的增值税核算上的发票不同时会产生一定的技术上的处理问题。企业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来调整其会计核算, 以适应营改增的需要。

2. 营改增对会计核算中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所得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企业所得税前可抵扣的流转税将会进一步的减少。在营改增之前, 按照现行的税法规定, 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但是营改增之后, 这部分税负将会转嫁到增值税身上。按照规定, 增值税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那么企业的应纳所得税就会增加, 而且增加的金额还不小, 这势必会对会计核算调整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

其次, 企业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额将会有所减少。在营改增之前, 按照现行的税法规定, 企业支付的运输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的劳务费用是可以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所得税前按税法规定的比率扣除的。但是营改增之后, 企业所支付的运输费以及其他相关的劳务费用中相应包含进项税额的部分无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最后, 则是对购进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有所影响,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所得税。譬如属于交通运输业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 营改增之前是按照3%税率缴纳营业税, 营改增之后这部分不再进行缴纳, 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发生了变化, 这对会计核算势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营改增”对财务指标分析的影响

企业会计除了核算与监督外, 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 这就需要用到会计核算中财务报表的数据。真实而合理的财务报表是促进会计核算有效而科学运行的重要保障。那么按照当前的会计准则, 在利润表中所涉及的“主营业务收入”所核算的金额即为企业营业税的“含税收入金额”, 而企业实施营改增试点后, “主营业务收入”所核算的内容则是不含增值税的“税后收入金额”。在会计实务中, 企业的税负一般变化不大, 以此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 净收益相关数据的绝对水平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如此一来, 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按照公式“营业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 其中的营业收入受到营改增的影响, 属于税后收入金额, 数值定然比修改之前下降, 企业的利润率就会相应上升。除此之外, 增值税是不在利润表中反映的, 且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账务处理也会与现行的营业税记账方式不同, 按照会计准则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就会出现偏差, 由此也会对以后年度的会计核算造成影响。

(三) 营改增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因为营改增对企业的会计核算造成了不少影响, 从而导致各财务报表中各科目、各个指标的名义数值和真实数值出现偏差和不一致。这一点对上市公司来讲最为明显, 因此在营改增之后, 各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营改增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要对比的问题需要及时作出说明和回应, 以免造成股价波动。

1. 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价值的变动, 对企业整体资产内部结构的影响很大, 会引起企业资产负债等项目的变动。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 固定资产的原值入账金额将变少, 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折旧, 其累积折旧也将降低, 期末余额也会受到影响。从短期的的情况来讲, 企业的资产、负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却提升了。从长远来看, 企业经过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 随着企业利润的不断增加, 企业资产的规模不断变大, 企业的负债总额的提升是一定的。

2. 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 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入账金额降低、进项抵扣, 企业的营业成本会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营业收入由含有营业税价变为不含增值税价, 其收入会降低。对一般纳税人来说, 其利润增长具有不确定性, 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营业成本谁降得更低, 这主要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结构、整个抵扣链条的完整性有关。但是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 由于增值税率低于营业税率导致与其有关的营业税及附加科目金额减少的金额会大于收入的减少额, 所以两者最终都会使得利润增加。

3. 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企业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营改增以后, 企业的现金流量也有所改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营改增对投资活动的影响较大。部分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会购进相应的设备, 因为增值税存在一个可抵扣性的因素, 单单的从现金流量上来看, 现金流量会减少。

其二, 营改增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营改增以后, 企业的成本会有所降低, 这样企业的营业税税额就会减少, 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就会上升。

其三,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筹资活动的影响也很大。从短期的情况来看, 企业短期融资产生的现金流量会增加。但是从长远的角度, 融资的阶段性以及其产生的利息, 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现金流量下降。企业现金流量的下降, 会对企业的负债率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企业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短期资金流量的充裕程度, 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的直观反映。企业资金链越稳定, 现金流越充裕, 资金周转速度越高, 利润越高, 进而净资产收益率更加理想;反之, 企业现金越充裕, 经营状况越好, 资产负债率应该处于较理想的水平, 不会从事大笔举债的行为, 从而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

二、“营改增”后企业涉税风险分析

根据营改增试点以来的运行情况, 营改增纳税人在核算营业收入上的涉税风险, 主要是一些营改增纳税人对营业收入的核算不够明晰, 没有按照税法的要求分别核算各类收入, 于是在申报纳税的时候临时拆分各类收入, 不免造成申报数据的混乱和不准确, 税务机关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必然是按照税法的规定从严征税, 一些纳税人就是因此造成了经济损失, 加重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归纳起来, 营改增后企业的涉税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未分别核算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税服务收入, 结果被按照高税率进行征税。如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中, 总共设置了四档税率和一个征收率, 它们分别为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税率为17%;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 税率为11%;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 (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 , 税率为6%;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应税服务, 税率为零;增值税征收率为3%, 对不同类别的服务收入要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另外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纳税人提供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税服务, 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 从高适用税率。”根据上述规定, 对没有分别核算的各类别服务收入, 就要从高适用税率申报缴纳增值税, 而部分营改增企业就是因为在会计处理上没有分别核算各类别收入, 造成被从高适用税率而多缴纳增值税。因此准确核算各类别的服务收入至关重要, 企业在日常财务处理时, 一定要准确划分各类服务收入并进行分别核算, 力求提前消除涉税风险。

二是未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服务收入, 结果痛失税法给予的税收优惠。如在《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3]37号) 文件中, 对规定的特殊服务收入分别施行了免征增值税、零税率、退税等税收优惠, 其目的是为了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以支持、鼓励某些特殊行业或对象的发展。但是部分营改增企业习惯于沿用以往缴纳营业税时期的核算方法, 错误地将有关涉及增值税免税、减税项目的服务收入与其它服务收入混合核算, 在会计处理上没有按照营改增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将免税、减税项目的各项服务收入准确划分并分别核算, 结果被税务机关取消了免税、减税的优惠, 企业因此增加了税收负担并造成了经济损失。其实国家对规定的特殊服务收入给予减、免税的同时, 在对减免税事项上的管理要求也进行了更加严厉的规定,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 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 不得免税、减税。”, 因此, 纳税人必须在账务处理上对有关免税、减税项目的服务收入进行分别核, 否则将与税收优惠失之交臂, 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有关纳税人特别是C F O或总会计师们的足够重视。

三是没有准确划分并分别核算增值税项目与营业税项目的收入, 将会增加企业的涉税风险。部分涉及营改增的企业在营改增实施之后, 仍然没有改变原有的核算方法, 没有将改征为增值税的有关涉税收入从原有属于营业税范围的收入中准确划分出来并进行分别核算, 在申报纳税的时候被税务机关发现并重新核定了增值税的有关收入。可能有人会说, 税务机关也是按照税法的规定重新核定应税服务的销售额, 这好像对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样不会产生影响。其实不然, 如果由企业主动分别核算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 企业在分别核算的过程中就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性;而如果由税务机关来重新核定应税服务的销售额, 企业就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核定结果的准确性就很难说, 增值税的税率与营业税的税率往往差别很大, 很可能会给企业的税负造成不利的影响, 增加企业的涉税风险。因此, 对于具有兼营营业税应税项目的纳税人, 要健全会计核算体制, 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 一定要分别核算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 尽量规避可能带来的涉税风险。

“营改增”扩围至北京等8省市 篇4

⊙扩围地区

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 (含宁波市) 、福建省 (含厦门市) 、湖北省、广东省 (含深圳市) 。

⊙试点日期

2012年8月1日试点地区开始面向社会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开展试点纳税人认定和培训、征管设备和系统调试、发票税控系统发行和安装, 以及发票发售等准备工作, 确保试点顺利推进, 按期实现新旧税制转换。

北京市应当于2012年9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江苏省、安徽省应当于2012年10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福建省、广东省应当于2012年11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应当于2012年12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

⊙试点地区适用文件

1.《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财税[2011]111号附件1) ;

2.《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 (财税[2011]111号附件2) ;

3.《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 (财税[2011]111号附件3) ;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1]131号) ;

5.《总机构试点纳税人增值税计算缴纳暂行办法》 (财税[2011]132号) ;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 (以下称《试点若干政策通知》, 财税[2011]133号) ;

“营改增”扩围或为运输业减负 篇5

“营改增”扩围或为运输业减负

■文/刘尚希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营业税的弊端逐渐显现, 因此国家在一些行业推广实施“营改增”。“营改增”已经在部分地区试行了一段时间, 从实际情况来看, 效果明显。一是企业税负减轻, 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无论是试点行业和企业、还是购买服务的制造业, 其税负都由此而减轻。二是促进了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 提高经济竞争力。现阶段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制造相对较强, 而处于制造两头的研发设计和营销较弱。在没有营业税的妨碍下, 一些集团公司主动选择主辅分离, 研发设计和营销就可以独立出来, 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产业链条拉长, 制造业两头做大做强, 整个经济的竞争力也会由此得到提升。三是促进产业分工细化, 提高宏观经济效率。消除营业税重复征税和不能抵扣的弊端之后, 企业发展模式就会更加趋向专业化, 放弃自我提供的“全能模式”, 选择外购服务的企业就会越来越多。专业化条件下的协作会带来宏观效率的提高,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扩大就业, 对当前稳增长也有重要作用。营业税覆盖的领域也是中小微企业最多的领域, 减轻税负, 中小微企业受益面最广。如上海, 在参加营改增试点的企业中, 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中小微企业占到68.5%, 都减按3%征收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平均降低了40%。

增值税取代营业税, 也是对整个税制的进一步优化。一是简化现行税制。二是进一步强化税制中性。所谓税制中性, 就是让税制对市场产生的扭曲性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为市场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增值税较之于营业税, 是一个具有明显中性特征的税种, 扩大增值税的范围, 也就扩大了税制中性的领域, 增强了整个税制的中性化。三是有利于税收征管。一方面是税种减少, 征管的复杂性程度降低。这对降低征管成本也有明显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增值税的内在抵扣链条减少了增值税的漏洞, 使销项税的抵扣变得更简单, 在一定程度上可强化征管, 减少税收流失。

不过, “营改增”试点的实施,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税负的增加, 但这不是一个制度问题。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税负增加, 是局部试点引发的, 如果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全部实施增值税征收办法, 这种状况就会慢慢发生改变。一是因为试点地区企业购买了非试点地区企业的劳务服务等, 无法进行抵扣, 税负必然增加。二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模式造成的增值税税负增加。目前, 不少交通运输企业是个人加盟挂靠, 车辆购进及其维修都是个人承担, 企业也就没有车辆购进、修理等方面的税收抵扣, 但是缴税是以公司的名义, 从而导致企业税负上升。三是因为一些交通运输企业对增值税的征税方式、抵扣办法等不熟悉, 导致税负短期上升。随着增值税的逐步实施, 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税负增加的企业数量在逐步减少。

营改增扩围 篇6

误区一:“营改增”的目的就是为了减税

这次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通上下游的税收抵扣链,消除重复征税,解决制度中的不合理问题。

从结果来看,上海市营改增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减税。从上海1至5月的试行营改增的情况来看,试点服务企业缴纳增值税大致为85亿元,相对于征收营业税减少纳税大致为9亿元,而开具增值税发票下游可增加抵扣减税近60亿元,也就是说,通过营改增上海市减税幅度高达75%。

营改增是减税措施,中小企业将受惠。中国的结构性减税,最重大的就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这是实质性结构性减税。营改增对于结构性减税、实质性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目前企业利润普遍下降,尤其是小微企业大都处于盈亏边缘,减轻增值税和营业税负担是帮助中小民营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

误区二:“营改增’是国税的事,与地税无关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对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大进行了工作部署,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协作配合。

针对营改增这次试点扩围,税务总局表示,试点地区要着重做好试点企业范围确定、征管系统准备、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管理、税控系统推行、税务人员和纳税人培训等工作,总局也将有序推进征管系统开发、核心设备采购等工作。

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中,增值税主要由国税机关征收,营业税主要为地税务机关征收,根据改革设计,营改增后,将由国税机关统一征收。针对这一变化,税务总局要求,加强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协作配合,按时完成征管资料和数据交接等工作。

根据改革设计,营改增后,由国税机关统一负责征收,收入仍归地方。调整目前国税与地税的功能和定位,这必然要求有规范的体制与之相对应.营改增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先行先试主要是上海是国税与地税合一,改革涉及的问题不会太多,而营改增试点大幅扩大之后,税收统一由国税机关征收,地税机关的功能就存在重新定位的问题,这也是营改增最大悬念。

误区三:参与“营改增’的企业税负必降

就目前上海试点的政策安排而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其实同时包括减税和增税双重效应。“营改增”是一项减税的政策,但上海“营改增”试点中出现了部分企业税负上升的现象。

从“营改增”试点内容来看,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非常明显,试点方案规定销售额500万作为分界点,销售额小于500万的企业可以选择做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一旦划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就从原来营业税的5%,降为增值税简易征收的税率3%,税负下降超过40%。

按照规定,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应税额就是当期的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进项税额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最终纳税额的多少。进项税额太少导致应税额过多,最终推高税负,这也是目前上海市在试点过程中,遭遇最多的难题。

尽管改征增值税后,试点企业能够抵扣外购产品与服务所含税款,起到减税作用,但不同企业由于外购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与比例不同,所以减税程度也有较大差异。企业税收负担的最终变化情况,取决于减税效应和增税效应两者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净效应。

针对税改后部分企业税负加重的实际情况,上海市政府及时出台了营改增税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从1月1日起,对于因为新老税制转换而产生税负有所增加的试点企业,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政分类扶持、资金及时预拨”的方式,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这项扶持性政策,原则是确保“试点行业和企业税负基本不增加”,除了对税负增加的试点企业进行财政扶持;对于那些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试点企业,由财税部门会同行业协会或者工商联进行评估后,也会进行相应补贴。

从总体上来看,应该消除一些片面的误区,要从比较全面的角度来看问题。营改增对税负的变动影响是结构性减税,而不是减税。如果结构性减税的话,那么不同的企业由于所处的不同的行业特点,有的是减税,有的是增税,但是总体是减税。

误区四:评价“营改增”过度关注税负

评价营改增过度关注税负是认识偏差,因为增值税税负与营业税、所得税等的税负不是同一类型,区别在于增值税税负属价外税,不挤占企业利润空间。营改增最重大意义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分工细化。结构性减税并不是全面减税,而是有增有减,要从整体上看营改增的效果,而不是只看个别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部分企业税负增加并非税改本身因素,而是配套改革未到位和价格波动所致。此外,衡量税负变动,不能静态看问题,要看到今后营改增逐步深化,企业税负还会下调。要找出导致税负增加的市场因素,为改革提炼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误区五:“营改增’导致试点扩围地区财政收入锐减

营业税原来归地方,现在改增值税后,还是按原来算账,地方财政收入不会受影响。重新设计增值税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可行的办法是改变现有的分配格局,适当提高增值税收入中地方财政的分享比例。

改革肯定会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改革影响会更大。营改增试点后,地方税收收入减少,会否令到地方财政收入雪上加霜?由于营改增的收入仍然归属于地方,所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较小。如《湖北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的试点改革期间过渡性政策中,对于税收收入归属问题提出:试点改革期间保持现行财政体制基本稳定,原归属试点改革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改革地区,税款分别入库。因试点改革产生的财政减收,按现行财政体制分别负担。

在中央减税与地方如何执行方面,实际上有博弈。一是少减,今年整个经济不景气,增长率下降,地方政府会认为营改增对地方财政冲击太大,地方财政的增长能力受到影响,再实行减税,地方财政不能承受。二是增税,本来营业税是地方税,改成增值税后,是按照中央75%地方25%的比例分配,那么就把地方税改成了以中央为主的共享税。上海实行增值税试点,中央收取的部分最后还是返回给地方。三是总体上改革后比改革前甚至多收,由于土地出让不利,加上经济不景气,许多地方财政困难,有的地方财政给税务和其他收费部门提出了保财政增长的要求。四是有些地方认为,服务业在本地的经济结构中占的比重不高,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动力来进行营改增。五是推行“营改增”的同时,同步改革财税体制,主要是进行转移支付改革,比如在二次转移支付方面,中央应该根据各地情况,设定转移系数,地方政府在获得转移款后纳入地方预算,通过这样的改革设计,可以保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误区六: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全额抵扣

增值税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与营业税“简单地”根据营业金额来核算所不同,增值税是根据“增值部分”来征收。也就说,企业从其他单位购进货物,获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所标的进项税就可以被企业用来抵扣,在当期应交销项税中,减去这个进项税,是企业应交的税费。进项抵扣得越多,企业要缴的增值税越少。因此理论上,“营改增”可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

增值税进项税额并非可以全额抵扣,是否可以抵扣需视情而论。一般而言:

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接受试点纳税人提供的应税服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是对于那些年销售额低于500万的小规模试点企业,增值税的征收率为3%,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三是购进的货物直接用于非应税、免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则没有进项税额;

四是购进的货物已经作了进项税额,后来又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免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等,则作为进项税额转出;

五是发生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不能实现销售,不会产生销项税额,所以所耗用的购进货物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增值税必须作为进项税额转出;

【营改增扩围】推荐阅读:

上一篇:校长要上好开学第一课下一篇:护士服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