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课

2024-11-25

中职计算机课(共12篇)

中职计算机课 篇1

摘要:中职计算机实践课教学是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有效途径。上好计算机实践课是中职计算机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从计算机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计算机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关系、计算机实践课的环境要求、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设计、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方法、实践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六个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课,教学

一、计算机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实践课教学是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有效途径, 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并加以巩固和提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关系

理论课和实践课是相互促进, 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论课为实践课提供了导向作用, 使实践技能更快掌握;实践课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明了, 让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 在2∶3为宜。可以在实践课的同时上理论课, 或者说, 前小半节上理论课, 后大半节课上实践课。

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开展实践课教学, 能够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互融会贯通, 在实践课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可以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 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计算机实践课的环境要求

在开实践课之前, 老师应对实践中所需的计算机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做好调试工作, 这是确保实践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也是确保实践课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 硬件环境

较好的硬设备条件, 对计算机实践课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如, 计算机机房中计算机的配备、数量和条件能否满足学生上实践课教学的要求,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是否够快, 学生所用的磁盘是否合理分配, 另外对于教学中所需的一些辅助教学设备 (如投影仪、无尘黑板等) 是否都能满足上机实践的要求。

(二) 软件环境

例如, 教师根据实践课教学的计划, 安装好实践课要求的操作系统, 与课程相一致的应用程序和教学辅助软件, 实践课之前保证所需的各种软件在学生实践的计算机中能正常运动和使用。还要注意软件的版本。

(三) 网络环境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软件对硬件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要上好这些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课程, 往往都会使用网络电子教学, 若局域网络不通或过慢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

(四) 其他条件

机房在实践课时电压是否平稳, 机房的室内环境是否良好 (比如清洁度、光线、湿度) , 如果是组装与维护课, 还要考虑到螺丝刀和螺丝的类型、大小、数量, 主板、CPU、内存、硬盘、电源、显示器等配件是齐全, 电源是否全安等。

四、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实践课教学应和理论课教学一样, 教学的各环节必须准备充分。包含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思考题、实践报告等。实践课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教材内容的合理处理

实践课计划是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操作的总体安排。有些计算机专业教材会配套相应的实践指导书。计算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不同版本的教材很多, 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照搬照抄, 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增加和删除。要求教师设置实践课案例、计划和实践大纲。实践大纲是实践计划的具体内容体现和实施细则, 实验大纲必须和实验计划一起编制, 两者协调一致。

(二) 教学任务的科学定量

实践课一开始, 教师就要向学生展示并表明实践课的目的和要求, 指出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对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给予演示,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实践题目数量和难度可因学生不同布置不同的要求。数量太多, 难度太大, 学生不能在实践课内完成, 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对课程的厌恶感;如果实践案例过少, 学生很容易完成了实践任务之后就做一些与实践课无关的事情。只有当实践案例数量适当, 难度适中的时候,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实践课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 灵活的实践题目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学习目标千差万别, 这就要求实践课教学目标要分层次互动进行, 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觉得被重视, 都有成就感, 这样才能够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做实践题目时, 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 对学习好的学生难度、要求高些, 较差的学生量上、难度上给予降低, 让他们都感到学习并不太难或太容易。

五、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方法

实践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 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使用哪种方法, 因老师的不同、课程的不一样而异, 当然一次实践课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 练习实践法

理论课在课堂中进行, 然后出好操作题让学生上机实践操作, 老师巡回个别辅导。

(二) 模仿实践法

老师进行演示, 学生模仿操作, 进行习题练习。

(三) 技巧实践法

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营造出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践操作方法。例如, 在Word教学中, 很多操作可以使用快捷键, 如存盘、剪切、粘贴等。引导学生在菜单里找到对应菜单命令后面的英文字母, 总结出快捷键的使用规律, 进而让学生寻找, 并试用。这时, 再提醒学生思考并实践验证, 这些快捷键能否在其他程序当中进行使用。此法,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四) 竞赛实践法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 把枯燥的知识转变为学生为之奋斗的动力。例如, 打字的教学, 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打字速度, 光是练习很枯燥乏味, 老师可以利用打字软件, 要求学生间比赛速度和准确率。

(五) 维修实践法

利用计算机出现的故障, 要求学生解决的实践方法。

当然还可使用任务驱动实践法、启发式实践法、游戏实践法、模拟考试实践法等。

六、实践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 固定座位促进习惯养成

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计算机房上实践课时, 思想上放松了许多, 显得非常随意, 根本没有在班级中的严肃感。有许多学生在计算机房上课不习惯定座, 出现本节课坐一个位置, 下节课坐另一个位置, 有的在一节课中这里坐坐那里坐坐, 这就是缺乏纪律性的表现。为此, 在实践课开始时给学生安排固定的计算机座位, 能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课教师在第一次实践课时花一些时间给学生安排座位, 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学生固定座位有许多好处, 可增强上课的纪律感, 增加爱护计算机的责任感, 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计算机的操作基本步骤进行操作, 遵守好计算机房使用规程进入操作, 否则按规章制度处分。

(二) 小老师起大作用

在实践课中, 有些学生操作得比较熟练和规范, 实践课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利用起来, 让他们协助教师在实践课中对其他同学进行检查和指导。这不但解决了教师在实践课教学时难以应付的局面, 同时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自豪感, 也能使这部分学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进而带动全班学生积极进取。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耐性和耐力及吃苦耐劳的质量, 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求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因为很多操作是要大家共同来完成的, 若没有团队意识就很难完成。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优秀品格,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这些都能在小老师中得到体现和提高。

(三) 通过实践报告回馈教学状况

实践报告是让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 是对实践课的操作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 也能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和升华。实践报告要明确实践任务和实践目的。对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加以分析, 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实践课后的感受和收获可以多种多样, 因人而异, 因案例而不同。老师对学生的实践报告的成绩评定可以从格式、内容、学生的建议、思路和完成案例的情况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综合评价。力争客观公正, 对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张贴好的实践报告, 树立良好的榜样,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进而有效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海燕.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课中的应用实践[J].时代教育, 2012 (14) .

[2]谢淼, 项志宏.中职计算机组网实践课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 2011 (7) .

[3]刘旭波.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践课的重要性研究[J].成功 (教育) , 2013 (16) .

中职计算机课 篇2

作者/单祖良

摘 要:主要从实训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考核、教学环境等六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计算机络实训课教学如何设计,同时对实施实训教学的环境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关键词:计算机络技术;实训教学;教学设计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络这门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包含多门计算机学科知识,综合性强,学生不易掌握。另外,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计算机络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特别是实训、实习课,为此我们对计算机络的实训教学进行系统规划。

对计算机络实训教学的规划,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考核、实训环境六个方面。

一、实训目标的确立

我们确立了实训教学的整体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充分体现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为根本,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具体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教学,使学生的络知识、络实践技能得到综合提高。一是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局域络的规划、设计、组建、测试,实现不同络的互联;二是能处理一些常见的络故障、络安全问题,能有效进行络管理。

二、实训内容的选择

实训项目内容的选择是整个实训教学设计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当前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过难过易都不可取。实训内容的选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时代性

实训项目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实训项目和内容一定要补充当前新的知识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训教学目标的实现。

2.实用性

实训项目是否实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兴趣,也关系到培养的学生将来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

3.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要注意各个实训项目内容之间的联系,()实训项目应让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络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实训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综合运用络知识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络综合实践技能。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

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在计算机络课程的教学中对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和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不完善,值得学习和探索的内容还很多。比如,我们在综合性实训项目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在知识性实训项目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虚实结合”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实训教学的过程设计,实际上就是实训教学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训项目其实训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不同。

知识性的实训应以实训教学大纲为依据,通过老师讲解、演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后评价其完成效果,侧重于学生操作与教学评价两个环节,从而实现实训教学目标。

综合性实训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和方法来完成实训过程,由学生自己规划、设计实训方案,学生自己确定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法、步骤,利用提供的设备和软件独立完成整个实训过程。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络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效果考核方法

逐步建立多样化实训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训过程与实训结果,激发学生的实训兴趣,提高实训能力。根据实训课的性质和类型,应从以下两个途径进行评价:

首先对于知识性的实训项目应从平时考勤、书面作业、实际操作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全面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其次通过是否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来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记录以及服务质量评价表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一部分,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应用能力。

六、实训教学的实训环境建设

计算机络课程实训项目教学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果没有相应的络硬件、软件的支撑,实训教学设计得再好,也无法实施,因此要创建实训环境,逐步完善络实训平台。为了完成络实训教学目标和任务,络实训室应包含以下几部分:

1.综合布线实训平台

该平台应该是一整套综合布线系统的模拟设备和设施,包括线测通仪、配线柜、跳线架、线制作材料及工具、信息模块及打接设备、光纤跳线制作仪器等。通过该实训平台可以进行实际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和各类线的制作,培养学生络工程的施工能力。

2.服务器实训平台

该平台应该包括几台实训用的服务器,为学生提供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各种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实训操作。

3.络设备实训平台

在络设备实训平台里主要提供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ATM交换、ADSL、路由器、防火墙、络入侵检测、无线控制器、无线AP、光纤收发器等,根据各类设备用以完成局域的组建、无线局域的组建、络互连或广域的接入、络安全等不同实训项目。

4.络软件实训平台

该平台应该包含络操作系统(Windows系统、Linux系统)、防病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络漏洞扫描软件、虚拟机软件、络实训模拟软件等各种络工具软件。培养学生利用络工具解决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络课程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学的目标如何定位,实训项目、实训内容的深度如何确定,实训教学过程如何组织等都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课 篇3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上机课 演示操作 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7-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作为一门必修课,对学生将来从事任何领域的工作、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好计算机是中职学生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上机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提升计算机上机课的教学水平。

为优化计算机上机课教学,提高上机课教学质量,我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环节:

一、充分合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计算机上机课的备课与理论课一样,也要做到“三备”,即“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充分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理论基础、技能掌握等情况,才能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备内容”就是要准备好上机课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很有讲究,难易要适中,容量也要适度。数量过多,学生完成不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数量过少,学生很快完成后就会无所事事,这样他们就会上网、聊天、玩游戏,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此既影响他们的学习,又破坏了课堂的纪律。

另外,我在上上机课时总是提前来到机房,做一些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检查电脑、网络以及服务器能否正常运行;准备好上课所用到的素材;将上机资料及素材发送给学生等。这样会节省上机课的时间,提高上机课的时间利用率。由于学生在上机课时喜欢用电脑把音乐、电影下载到手机上,不仅影响学习、占用网速,还有可能给电脑传染病毒。因此在学生进入机房时要求将手机全部上交,从而确保学生上课时能专心听讲。

二、精心分配时间,耐心演示操作

上机课一般是两节连堂,我会精心分配演示操作时间和学生自己操作时间。上机课的课堂上,我演示时间会尽量缩短,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学生们通过亲身的操作,不但会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还会增加他们对于计算机理论的感性认识。

我常利用机房的网络教学软件,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进行耐心的示范操作。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听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因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在演示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护,并提高声音的音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演示内容较多时,我就分几次示范;在我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可以进行操作演示,集中解决。我的示范操作不是从头到尾将过程演示一遍,而是抓住一些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演示,对于一些步骤简单或重复的内容,我就一笔带过。有时为了优化示范操作的内容,我会一个人在机房做上好多遍。因为我知道,我上机示范操作做得好,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进而提高上机课的学习效率。

三、发布任务指令,巡视指导帮助

在学生操作之前,我会把上机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一条一条列举出来并用“记事本”记录好,与上机素材、资料一并发送给学生。中职学生普遍学习惰性较重,而且有畏难情绪,将任务细化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任务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而且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学生的信心就会增强同时还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还进行巡视指导,关注学生任务完成的进展情况。对于做得好的同学我就给予鼓励,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和引导,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可以集中进行演示讲解。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往往比其他学生早些完成任务,我就让这些学生去帮助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同学,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给辅导的同学提供了更多发掘问题和锻炼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加强课堂评价,建立师生互信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查看对方完成的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往往是站在各自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会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自己的学习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相互评价过程中,我一方面要维持课堂纪律,防止个别学生趁机聊天,打闹,一方面也要听取学生评价的内容,及时地对一些错误的认识加以纠正。当然,在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我会采用一些商榷的口气,本着与他们共同探讨的态度,把他们在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指正。这样学生也容易接受我对他们错误的改正,进而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信,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互评结束之后,我还要对本节上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指出他们之所以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目的是确保他们在今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问题。

五、做好结束工作,整理机房内务

结束工作包括收作业、记录、关闭电脑、关闭电源等。上机课快要结束时,我会提醒学生把上机内容进行存档并关机,下课后,我还要选取部分优秀成果作品收集并保存,以便进行评测。同时对本次上机的设备状况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对机房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在学生离开机房前,要求学生把凳子放回电脑桌下,并安排值日生打扫机房,保证机房的干净整洁。整理机房内务是上机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机房保持清洁整齐,才能为下一堂上机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上就是我在计算机上机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将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脚踏实地,立足学生,勇于创新,为不断提高计算机上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胡瑶函.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思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3: 25-26.

[2]蒋红星. 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中职计算机课分层教学探析 篇4

针对这些状况, 如果仍是用传统教学方式, 在同一课堂将相同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 势必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 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 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差生则会认为讲解进度太快, 自己无法跟上, 以致丧失了学习兴趣, 越学越差。在这种情况下, 对差异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一、怎样对学生进行分层

首先, 在每学期开学初, 计算机教师给学生做一份测试卷, 试卷难易题呈梯级状,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和操作的熟练程度,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为接下来的分组做好必要的准备。

其次, 通过一些问卷调查、谈话等形式, 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例如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课的兴趣等。

再次, 就是要照顾特殊情况的学生。有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方面有比较好的天赋, 这样的学生即使基础差一点也没关系, 应分在较强的学习小组;有的学生比较懒, 懒得动脑和动手, 即使基础较好, 也只能分在一般的学习小组。

另外, 学习小组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二、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

1. 组内、组外互助互学。

一般把一个班级分成三组:A组为基础较好的学生, B组为中等的学生, 而C组则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同一个组内的学生, 因为水平相当, 又有个体的差异,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 既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又能相互促进。组与组之间也建立A组帮助B组、C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 即由A组的一个学生帮助B组或C组的两个学生, 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A组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 增加班级凝聚力, 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实行组间动态组合。

分组后, 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 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 各组成员间进行个别调整。笔者采用的是月度技能考核制度。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始, 要制定严格的月度技能考核目标, 以之作为新一轮分组的依据。每个小组每个阶段的技能考核目标都是不一样的。B组和C组的同学每次月度技能考核的目标有两个, 即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 (1) 如果C组的同学在某次月度技能考核中能够达到C组的第一目标, 即为达标;能达到C组的第二目标就可以转到B组, 也就是“晋级”。对在考核中连第一目标都达不到的学生就需要进行思想工作教育, 另外加强鼓励, 树立学生的信心。 (2) B组的达标与“晋级”也是采用同样的办法。 (3) A组的同学就只有一个月度技能目标, 如果达不到此目标, 就要给学生一次“记红”的警告, 如果在下次月度技能考核中仍未达标, 就要把他调整到B组, 即“降级”。B组学生的降级方式也是一样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表扬和鼓励, 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的, 既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习小组不同, 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实施分层教学, 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 但教室只有一个, 教师只有一人, 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是一个关键问题。处理不好, 容易产生新的分化, 导致学生的对抗情绪。笔者在处理上述问题时, 总是先向学生讲清本节课学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提高计算机水平等。通常的做法是:先为C组做操作演练示范, 在C组听讲的同时, 安排A组与B组做其他训练。B组训练内容是笔者课前设计好的, 对学生说什么, 说到什么程度都做好规定。A组学生以自学探究为主, 安排他们难度较大的作业。对A组学生的练习内容, 笔者只做一点规定, 就是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做, 做完之后互相检查内容。采取这种安排的好处是, B组与C组同学的练习量与内容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 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训练, 直至学生技能得以提高为止。而对A组学生则采取开放式、自学式的训练方法。A组学生的学习目的较明确,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自觉性较强, 对于做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大部分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与讨论以及示范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 也能利用空余时间主动找老师询问, 或是找老师给他们示范与修改。为C组学生讲课完毕后, 就安排C组学生基础练习, 在下课前5分钟集体讲评。在C组学生做练习时, 教师有针对性地为B组学生讲解出现的问题。笔者把这种分组讲练的教学形式概括为“C组先讲后练、B组先练后讲、A组自练解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坐在同一教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 达到既照顾到不同学生, 分类指导, 又能省时高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4. 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 实行难点突破和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分层小组教学的同时, 通过基本技能评比、目标达成以及“晋级”等形式, 给后进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同时, 还在班级举行一些其他有意义的活动, 发挥计算机基础方面较弱的学生在其他领域的优势, 来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心, 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另外, 给差生纠正错误操作, 也能够给他们以极大的鼓励, 能够得到老师、朋友以及亲人的认可,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人的追求目标越高, 行动的内驱力越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学生, 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 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即, 那么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 由学生先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 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 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和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作用,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1. 分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口头表扬和奖励机制方式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要求学生有目标地学习, 激发学习动力, 争取超越别人, 培养班级内浓厚的学习气氛。

2. 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分层小组教学将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分组教育的同时, 又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既做到根据学生技能水平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 又能够将所有的学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 尖子生是知识的先掌握者, 先掌握者为师, 这些“老师”在小组内开展一对一帮助的同时, 也使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进步与提升。

3. 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A组的学生在上课时相对比较自由,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认识、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 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些表现方法, 发掘出自己的潜力, 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虽然B组和C组的学生相对来说没有那么自由, 但是在A组同学的影响下, 他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尝试发挥一些自己的想法, 对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而教师在此活动中的角色已由“授业者”转变为学生的一个参谋、一个顾问、一位良师益友, 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

4. 分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开展分层小组教学以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在我校的计算机协会活动中。在上一届的社团活动评比中, 多名同学获得了好评。分层小组教学既是一种教学形式, 又是一种管理形式, 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理论较密切地联系学生实际, 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并照顾后进生及特殊学生的需要。

实验表明, “分层小组教学法”能使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问题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 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摘要:中职计算机课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测试后分成多个学习小组, 然后根据各个小组的基本水平实施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中等的学生吃“饱”;基础差、能力不强的学生不掉队。整个班级统筹兼顾, 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课,分层教学,实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N].中国教育报, 2009-9-20.

中职机械微课论文 篇5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必要性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难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整体视频一般为5~10分钟。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应用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机械制图课40分钟,真正讲解主体内容的重要环节一般在20分钟以内,其余时间多以学生练习为主。但学生在亲自动手练习绘图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教师就得反复讲解。一节课下来,教师只能解答几个共同的问题。假如使用微课教学,通过动画、文字介绍和视频讲解,只用5~10分钟就能展现课堂的重要内容。这样可以把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据观察,现在的中职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学生的手机都有相当好的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教学相关的微课视频放在手机里,对课堂内容中某些不理解的部分反复观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学习。通过微课,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对教学中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问题做好针对性的讲解并制作成10分钟以内的视频来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二、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微课的使用

微课可以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微课的特点,在中职机械制图的新课导入、新知识理解、课堂重难点点拨、练习巩固、引导学生总结重点及规律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制作微课。不过,以笔者对中职机械制图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最适合、最迫切需要使用微课助力教学的是新知识理解和课堂重难点点拨这两个环节。因此,我们在进行中职学生的机械制图教学时,可以以这两个环节为突破口,重点制作讲解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实用性微课。微课一次性制作完成后,每届学生学到相关的内容时都能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很好地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压力。此外,还可以把每一届学生的学习困难点总结起来制成微课,进行对比提升,这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作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手工作图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通过微课,可以将画图过程、分步讲解、配套模型演示等每一个细微的知识要领体现在教学视频中。通过参考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大纲要求及分析目前各大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笔者认为以下一些知识点是非常适合制作成微课的。1.点、线、面的投影作图过程。这部分内容是中职生系统绘制三视图的基础,也是今后画零件三视图的基础。通过录制微课,教师可以把点、线、面的投影作图过程完整地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2.轴测图的作图过程。由于中职生在初中没接触过立体几何,缺乏空间坐标系的知识,因此,教师有必要手把手地教学生建立轴测轴坐标系。而在画轴测图过程中,轴向测量部分是最需要细致地对应测量取值的,因此,教师提前制作好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学习整个绘图过程,可以避免漏掉任何一个测量取点的细节。3.组合体的绘制实例及尺寸标注。在此内容中使用微课教学,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明白组合体拆分的画法过程以及规范标注的画法,为之后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学习理清思路。4.螺纹、齿轮、弹簧及轴承等标准件的画法。通过微课,可以避免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作图,明确这些常用标准件各部分的表达形式。5.零件图、装配图等的作图过程。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再学零件图及装配图的画法就会感觉水到渠成,轻松自如。这部分的微课制作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一张完整的零件图或装配图的作画过程。

三、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微课的制作方法

利用微课开展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微课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108-02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专业教学需要。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多样化和有效化。微课的提出和实践以及学校多媒体网络资源和手机的普及使得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可实施新的模式。本文从计算机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利用微课来实现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可行性和过程进行阐述,希望能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微课的内涵

目前,不同的专家给微课做出了不同的定义,通过对不同专家对微课定义的理解,结合笔者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认识,笔者将微课这样定义:微课是指记录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的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微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特点是教学内容短小精辟,针对性强,主题突出,传播方式多样化,资源使用方便以及反馈及时。

二、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不足

就我们校而言,计算机专业开设时间较长,也正如此整个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严重套路化,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模仿操作”的先教后学教学模式,即老师在课堂上不断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虽然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发生变化,这种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缺乏互动性的特点,已经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也容易磨灭学生的创造性,让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和无效,因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微课开展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条件与益处

(一)微课应用和传播的条件

学校电脑设备系统已经具备构建多媒体在线学习平台,为微课提供了硬件设备。目前,学校拥有10个完善的计算机教学机房,多个教学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专业的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班级的电脑设备,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电脑,具备完善的校园网络,这为计算机专业创建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条件。课件制作好后可以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学习。此外,家庭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课的应用提供了条件,据2014级和2015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80%的学生家里拥有家庭台式电脑,10%学生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100%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并且每月流量套餐都在500兆以上,加上现在手机流量不清零每月自动转接到下月使得每位学生的流量都很充足。当然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学校提供的无线网络环境可以更方便学生在线学习。

(二)微课应用的益处

学校的电脑设备和网络环境条件,以及学生家庭电脑设备和智能手机使用达到一定条件后,利用微课实现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就变得可行。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通过在线学习去掌握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去拓展知识、完成在线测试,基础差的还没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可以反复看微课视频学习,或者在线提出问题,让已经学会的同学实时回答互动。当然课后的时间毕竟有限,在微课在线学习中学生可以将不会的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中和老师一起讨论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利用微课开展计算机教学

(一)制作微课

微课的制作需要老师花费一定的心思和时间,微课的内容要求麻雀虽小但五脏需俱全,其特点是注重创意,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制作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FLASH动画,还可以是PPT。这里重点讲解使用录屏软件(一般推荐使用Camtasia Studio)制作微课视频的方法。因为计算机专业课程以操作为主,微课又要求简短精炼,录屏软件可以将录制下来的课堂内容,经过后期制作将解释说明以声音的形式置入,同时配上文字说明,使视频有声有色,增强微课的可视性。例如使用视频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制“幻灯片自定义动画”微课,其基本步骤如下表。

“幻灯片自定义动画”微课制作过程表

(二)上传微课

微课制作完成以后,老师将微课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微课的传播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可上传到计算机专业构建的在线学习平台,也可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微博等,以多途径将微课传播给学生。笔者分别在2014级和2015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班建立了班级QQ群、办公群,除了将录制好的视频上传到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笔者还将录制好的微课上传到QQ群,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调查发现,目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以QQ交流工具为主,微信用得比较少。上传微课到QQ群的方法也比较简单:电脑登录QQ→点击群号→打开群文件→上传→选择你保存好的微课路径→视频即可上传。如果要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大家可以将微课上传到博客或者优酷以后直接分享到朋友圈。这里建议大家直接使用微信公众号更加方便,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双击素材管理→点击视频→选择本地上传→选择你保存好的微课路径→视频即可上传。

(三)学习交流

以录制好的“幻灯片自定义动画设置”为例,学生首先要在在线学习平台注册然后登陆,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选择申请QQ号、微信号、微博号来进行微课学习。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登录学习平台,或者QQ、微信、微博进行学习。微课时间短,学生可以重复,回放,暂停,随时记录问题。还可以在线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这样使得学习变得轻松、自主。

以录制好的“幻灯片自定义动画设置”为例,学生首先要在在线学习平台注册然后登陆,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选择申请QQ号、微信号、微博号来进行微课学习。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登录学习平台,或者QQ、微信、微博进行学习。微课时间短,学生可以重复,回放,暂停,随时记录问题。还可以在线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这样使得学习变得轻松、自主。

学生在学习这个微课过程中可以在线和同班同学、专业老师互相交流,比如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1)动画的速度、顺序是否可以改变?(2)效果选项里播放后变暗是什么意思?设置后有什么不同?(3)计时里的重复又是什么意思?在线的同学马上可以直接进行互相答疑、交流,老师可以直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然后到这个平台上,或者在线也可以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际操作来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的交流中,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学生没发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一些效果设置后效果选项和计时里的设置是灰色不可选的呢?让学生自己操作思考,扩展知识,理解不同选项的意义和适用范围。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四)反馈提高

当微课制作上传、学生学习、课堂讨论总结以后,在学习平台上设置反馈区。上完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测试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上文讲到的这个学习内容,当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母亲节的贺卡幻灯片,要求学生自己找素材设置图片,要体现文字动画效果。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反馈区反馈出来的信息,就知道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反馈:自定义动画的顺序关系,文字按批量发送和按字发送的区别。很快地教师就可以集中就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在线讲解,或者告诉学生看哪一段微课。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将课堂上遗留的一些问题或者是新发现的问题反馈在反馈区上,方便老师解疑。如本实例中,就有学生反馈触发器的使用和效果问题,这是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发现的,老师见到这条反馈信息后,马上给予解答。利用这种快速的反馈与回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通过反馈区的意见建议,老师可以反思微课的内容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是否有学习价值?微课的形式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讲解是否清晰明了通俗易懂?等等,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微课内容,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提高,形成良好的循环。

中职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在多媒体教室或者机房进行,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对电脑软件的操作远胜其他专业老师,微课的制作和应用对于计算机老师来说得心应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计算机专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利用微课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的条件。微课的提出和实践帮助我们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利用微课可以让课堂教学从“先教后学”转变成“先学后教”,变“老师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先学—遇到问题思考—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讨论—解决问题—老师总结知识点—学生掌握知识点。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力,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让课堂教学本体回归到学生身上。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J].教育研究,2004(5)

[2]杨松.中职计算机专业如利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J].职教创新,2015(2)

[3]李敬川.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J].中小学教育信息,2012(3)

[4]吴良德.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改革与探索,2014(4)

中职计算机课 篇7

一、合作学习的优点

第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当今社会中,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各方面的素质较低,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而合作教学恰恰实现了这一点。第二,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合作学习的每个小组人数少,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的学习中, 特别是可以照顾到平时不善于发言和学习的学生, 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第三, 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他人的优点, 改正自己的缺点,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可以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深厚的友谊, 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发扬乐于助人的文明精神。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1) 根据班级学情, 合理分组。在我们平时的上课中, 分组一般是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来随意分的, 这样很容易造成分配不均, 可能某一组程度好的同学特别多, 而另外一组又特别少, 不利于分组教学的成功。老师应该按照学生学习的能力, 好学生和差学

生均匀分布在各组, 每个组成员以6个人为宜, 一个A等生, 三个B等生, 两个C等生。因中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每个小组有个负责任的带头人是很重要的。这个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是A等, 还要有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这个带头人必须由老师和同学一起商讨选定, 不能由学生自己选。老师必须把好关, 并进行合理调整, 保证能够使小组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充分准备实用性强的合作内容。合作内容要实用,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例如用word制作名片, 在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要准备不同的素材, 图片要与他们的专业相关, 让他们能感受到计算机课的实用性, 增加他们对计算机课的认可度。同样, 合作内容要丰富, 要让差生学会, 同样让好学生学有所获, 共同提高。例如在用Photoshop制作贺卡这样的一节课中, 老师要多准备一些素材和样本, 以供不同的学生来挑选制作, 同一组的学生可以选择一到两个题目进行讨论制作。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参差不齐, 要尊重和保护每个同学的学习热情, 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做复杂一点的。我个人认为, 在照顾C等生的同时, 也要关注A等生有没有学到知识, 取得进步。每个组可以选择不同的题目, 制作结束之后, 各个组也可以相互交流, 讲解每组的作业。

(3) 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计算机课大部分是操作课, 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和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技能。所以, 在课堂上除了必要的组内讨论之外, 必须给学生独立的学习时间,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 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有目的地进行独立思考, 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突出个性化学习,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 在随后的评价中对共性的问题给出更全面的总结。例如在用photoshop制作贺卡这一节中, 学生在讨论完各个图形的制作之后, 每个学生必须自己动手才能验证讨论的方法是不是准确合理, 特别是钢笔工具的使用, 这需要学生大量练习才可以熟练运用。

(4) 任何一个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督导和帮助。因为计算机课操作性强, 没有老师的指导, 学生可能要多走很多弯路, 甚至是寸步难行。老师应该时刻加入到学生的行列, 及时发现问题, 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多关注C等生, 让他们敢于发言勇于发言, 真真正正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老师在不断督导中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判断和尝试, 这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 及时给出指导性的意见。例如, 上网页制作课, 学习用表格布局页面、拆分单元格的时候, 很多学生都不能准确地嵌套表格。这个时候, 就需要老师把这个共性问题提出来进行讲解和辅导, 让学生少走弯路, 有更多的时间制作完整的作品。

(5) 老师要给出及时和合理的评价。中职学生, 有的在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较差, 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 缺乏自信。所以,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 并给出及时的评价。在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时候, 老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观察每个学生的动手情况, 发现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在我的教学过程中, 我能清楚地看到受表扬学生的喜悦之色。特别是每次小组活动之后, 除了学生之间的互评之外, 老师要根据活动情况对每一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一方面总结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 另一方面, 对乐于助人的学生进行表扬。还要注意到学习上有难度的学生, 他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表扬, 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这个课堂上存在的价值。中职的学生真的太需要表扬了, 哪怕是一句很简单的赞扬都能让他们记得很久很久。

中职计算机语言课教学改革探讨 篇8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者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 或趋近的意识倾向, 它是一种学习动机, 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下面就以《Visual Basic》为例, 讲讲我在讲课过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三步骤。

第一步:教学前期通过简单有趣的例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生能够学好《Visual Basic》, 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是关键。

学生在拿到《Visual Basic》新书, 大概的浏览了内容、并且向高年级的同学了解后, 他们脑子中就有一种这样的感觉:《Visual Basic》是一门很难学懂课程, 于是就有了害怕心理。为了消除同学们的这种害怕心理, 我就用比较简单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子是这样的: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 让图片在窗体上下左右来回移动。通过这个例题:让同学们感性认识到用VB也可实现动态效果, 并且让同学们觉得:其实用VB来编写程序也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难, 用很少的代码或几乎不用代码就可编出有趣的、能解决问题的程序来,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VB的兴趣。

第二步:教学中期巧用教学方法持续学习兴趣。

1.1 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释VB中的专业术语

VB有很多专业术语:如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例如:在解释“对象”的时候, 先说明这不是我们生活中说的“找对象”的“对象” (广东人说“拍拖”, 同学们笑) , 而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东西 (实体) , 如:你手中的笔是一个对象, 接着转入正题:在VB中, 应用程序的每个窗体和窗体上的种种控件都是VB的对象。再如:在解释“属性”是这样说明的:“属性”就是特征 (特点) 的描述。比如, 一个人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而描述某个人: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就是一个具体的人的特点、即属性。从而接着说:窗体是VB的对象, 而窗体的标题、颜色就是窗体的属性。

1.2 用引导法帮助同学们记忆控件、属性、方法、事件等有关专业术语的单词, 消除同学们觉得英语基础不好, 就学不懂、学不好的心理

在VB中, 编写代码要用到大量的英文单词, 而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英语基础比较差的, 鉴于这种情况, 我分两种情况处理:

第一种:同学们已学过的单词, 先解释在英语学科中的词义, 再解释在VB中的意义。例如:

文本框控件:TextBox。

其由两个单词Text和Box组成, 在英语学科中Text解释为“课文”, 在VB中解释为“文本”, 在英语学科中Box解释为“箱子”, 在VB中解释为“框”。

这样使同学们觉得这些单词原本是熟悉的, 只是词义有了变化而已, 在不同程度上消除了英语基础不好就学不懂、学不好的心理障碍。

第二种:同学们未学过的单词, 让学生记住该单词在VB中的意义:不要求整个单词会拼写、会读, 但必须要记住首字母, 因为在VB中很多代码在输入第一二个字母后, 就有整个单词的提示, 无需一个一个字母输入。

1.3 抽象问题生活化

抽象的问题比较理性化, 学生对的事物的认识思考开始是直觉性思维在起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将抽象问题感性化, 生活化。例如:在学习用分支结构的if语句编程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时, 我采取以下方式来讲解:

1.4 设置“陷阱”,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在讲到两个变量值互相交换的问题时, 我就采用设置“陷阱”的教学方法。首先将题目写出, 然后让学生自己先编程序, 找一个学生错误的程序行A=B:B=A写在黑板上, 多数学生采用此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程序。我向学生展现实验, 拿两只杯子, 一只装满茶 (名为A杯) , 另一只装满咖啡 (名为A杯) 。要求交换杯里面的液体, 学生会马上说“再拿一个空的杯子来”。借助于第三变量 (中间变量) C, 程序行应改为C=A:A=B:B=C, 这样程序也解决了。教师通过一个错误的语句一步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设置“陷阱”, 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效果更明显。

1.5 复杂问题简单化

学生不愿思考的原因之一是可能老师所讲的问题较为复杂, 学生往往知难而退。这时教师不妨采取将问题分解, 或者用类似此问题的另外一个简单问题来替代的方法将该问题简单化。例如:我在讲授用VB编写一个毕业生管理系统的下拉菜单时, 学生开始对下拉菜单无感性认识, 这时我就用小食店的菜单来作例子进行讲解, 图解如下所示:

通过上图的比较, 学生不但兴趣浓厚, 而且也比较容易掌握下拉菜单的制作。

第三步:教学后期用大实例高涨学习兴趣。

在VB的教学中, 采用大实例作为教学内容, 能够高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大实例都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的, 功能都比较全面和实际, 学生在做的时候就有了目标, 而且大实例一般都分为几大模块, 每一个模块都是各自独立的功能, 学生通过一个一个模块的制作编写来完成一个大实例, 使学生有较大的成就感, 学习的兴趣也随之高涨起来。在VB的教学中使用大实例作为教学内容, 在上课时可以比较明显的感受到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 而且动手实际操作的时间比平常延长较多, 这对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开展是十分有利的。从我自己在大实例的教学过程中, 我感到用大实例进行教学在高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有如下几点很重要的作用: (1) 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知识和思想的实际运用; (3) 可以让学生了解程序软件的开发的全过程; (4) 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语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特殊性, 以及中职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我在进行计算机语言实践教学环节中运用项目导向模式进行教学, 发现项目导向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2.1 认识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指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从事某一实践项目的训练, 从而获得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种模式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

2.2 项目设计的步骤

项目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六个步骤:

(1) 项目的选题:学生根据老师发的项目设计任务书、指导书思考项目的选题, 思考项目的定位及完成所需资料的搜集工作。

(2) 顶层设计 (算法、界面) :思考程序中使用的主要语句及所用的控件方法, 并针对程序的面向对象在草稿纸上进行界面的设计。

(3) 上机实践:利用课堂时间上机进行程序的编写、调试、修改等工作, 教师给予指导及技术支持。

(4) 编写简单软件文档:利用课后时间编写程序使用说明书或简单的说明文档等。

(5) 作品评价:利用课堂时间自我评价和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 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鼓励。

(6) 提交实践报告:完成项目后提交实践报告。

2.3 项目设计的选题关系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在整个实践教学中, 项目的选题十分重要, 它关系到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一般来说, 应选择那些便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 又能在今后实际工作常见的问题, 难度和工作量大小也要合适, 能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也就是常说的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项目。这些小项目可以是模拟的, 也可以是真实的。为保证项目设计的顺利进行, 指导老师应在下发项目的同时, 发放设计实践任务书, 并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适当分配设计任务。通常, 每个班可以有若干个题。设计任务书应提前发给每个学生, 以便他们搜集材料, 早做准备。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发挥主导作用, 在实践教学的开始阶段, 注重启发、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发现问题, 在设计进行阶段, 以纠错性指导为主, 切忌越俎代庖,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设计进入后期, 应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全面审查, 并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评价。

2.4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经过实践教学环节, 发现在项目教学模式下, 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技术助理、合作者和帮助者;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和积极的合作者;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计算机语言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操作技术;项目教学模式使得学有余力的同学, 在完成任务后, 可深入学习其它知识, 而后进的同学, 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 教师也可花较多的时间用以辅导后进同学, 既保证了课的容量,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往往下课了还不愿意离开机房。

学生也养成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养成了编程前先设计算法的良好习惯, 这对于中职生是十分难得的。通过这样的实践, 学生不仅仅是在知识和技能上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思维能力、项目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口头能力、交流能力等。例如:07电脑 (1) 班的李燕婷和曾翠娟两位同学合作的用VB开发的“惠城职校毕业生管理系统”, 获得了惠州市电脑作品评比“一等奖”, 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

苏霍姆斯基的教育学说中有这样一句话, 即“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 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 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这应是我们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

摘要:针对计算机语言课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教学困境, 以及中职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作者谈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三步法, 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运用项目导向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发现项目导向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中职计算机课程微课制作探索 篇9

一、微课制作的三大要素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 而优秀的微课往往时间短、容量大、质量高, 为学习者迅速地掌握知识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要达到这个效果, 需要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选取要精简完整、贴近实例、有价值

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 由于微课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 而这个知识点在供学生自主学习时是必须要教师讲解才能理解的内容, 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取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 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且相对简短而又完整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 使其更为精简完整。且教学目标要明确单一, 以适合微课的表达方式。例如:计算机课程的微课内容可选取一些应用软件的工具使用, 在《Photoshop CS2》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如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渐变工具等;也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应用的小实例、小作品, 如在《Photoshop CS2》微课教学中选取“一寸证件照制作”课题, 其实例目标明确, 就是做一个一寸照片, 且在生活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所以, 适合作为微课制作内容。

2.教学设计主题要突出, 线索要清晰

在微课的讲授中, 可以设置一个主题或问题作为课题引入, 也可以将学习过的内容作为课题引入, 亦或者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开门见山进入课题。讲授时要尽可能以一条线索贯穿课程始终, 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 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 或精要讲授, 或巧妙启发, 或积极引导, 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例如:《一寸证件照制作》的微课设计的录制 (如表1) 。

这个教学设计主题突出, 线索单一, 层层引入。通过五个问题的设置完成证件照的制作过程:即裁切大小 (一寸相为2.5厘米*3.5厘米, 人像占相片2/3) ——抠人像 (快速蒙版工具) ——换背景 (图形蒙版) 。笔者在录制微课时思路清晰, 讲解透彻,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教师语言要得体, 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在微课中, 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 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学习者的关注。微课的呈现形式, 最终落脚点还是教师的语言, 无论拍摄的视频多么清晰, 画面切换多么丰富, 幻灯片的制作多么生动, 学生学习微课的过程, 更多还是通过“听”来获取知识的。因此, 教师的语言便成了支撑整个微课程的核心因素。在明确了教学内容和结构之后, 对于教学语言的打磨便是对微课精雕细琢的过程。教师语言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 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在微课的制作现场, 尽管没有学生, 但教师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课的具体教学过程要和常规教学一样, 同样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 教师该提问就提问, 该布置就布置, 该指导就指导, 该点拨就点拨, 该评价就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教学语言要用普通话, 要正确规范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 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同时, 也要注重合理使用承接、过渡语言, 特别是那些具有启发的语言,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这样, 学生在观看微课程视频时就有身临其境之感了。

二、微课录制技术

微课录制对教师的技术要求比较简单,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录屏型微课

在电脑上安装一个录屏软件, 最强大、最好用的录屏软件是“camtasia studio”, 教师可以使用PPT或电子白板进行书写, 使用麦克风输入声音。这样, 录屏软件就可以将教师的PPT或是在白板上的书写与声音同步录制下来。这种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几乎是“零技术”, 非常适合在学校推广。

在使用PPT时, 要注重PPT的排版, 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如注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和字号搭配、颜色搭配以及字行、段距错落有致等PPT制作的原则与要求。值得说明的是, 图片的排版率应设置在50%-90%之间, 不宜过于花哨。同时, 要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 对所添加的图片设置不同的动作, 增强动态感。在字幕的文字方面, 主要采用黑体和宋体的字体搭配, 颜色注意要协调搭配。

2.摄制型微课

对于需要实际操作和场景演示的微课采用手机或摄像机进行拍摄。摄像时要配上三角架, 注意画面要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 不抖动、不倾斜。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最好采用多机专人摄像, 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 视频格式一般要求为MP4、flv、wmv, 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3.混合式微课

用录屏和录像相结合的方式, 之后用会声会影、Premiere等软件进行再编辑。Premiere提供了采集、剪辑、调色、美化音频、字幕添加、输出、DVD刻录的一整套流程, 并和其他Adobe软件高效集成, 足以完成在编辑、制作、工作流上遇到的所有挑战, 顺利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作品。

三、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 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的到来在为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促使着教师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微课制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值得教师深思, 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改进、调整。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制作微课时, 对内容的选取、教学设计和教师语言三要素的把握, 并结合实例进行探索。最后对微课录制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希望能对其他中职教师在微课制作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容选取,教学设计,教师语言,微课

参考文献

[1]邱伟刚.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 2013.

[2]曹周天.微课程制作要树立四种观念[J].中国教育报, 2014.

中职计算机课 篇10

一、上机课硬件设施准备

硬件设施的管理与完备是保证上机课教学实施的前提必备条件。本学期我校为了缓解上机课安排密集, 电脑使用频繁、过度紧张的局面, 新增设了两个标准机房。每个标准机房的配备为:教师机一台 (联想品牌扬天A6800V台式机) , 多媒体投影一架, 音箱一个, 微麦一个, 学生机56台 (联想品牌扬天A6800V台式机) , 内部局域网配备完全, 传奇网络服务软件安装完好。这样的标准电脑机房配备, 在中等职业学校也屡见不鲜。

二、学生上机课前准备

上机课在专门的机房场所进行, 机房内电脑密集。为了保证电脑使用寿命, 应避免灰尘飞扬, 保持室内卫生尤为重要。所以, 学生进入机房之前应穿戴鞋套已成为我校惯例。另外, 书本、笔、上机实习报告也是学生上机课前必须携带的学具。

三、教师上机课课前准备

到机房查看教师机和学生机内相关软件、上课需用的素材是否安装完备, 多媒体投影、音箱是否能正常使用。看教材、教案、课件等上课教具准备充分。

四、上机课教学环节

上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 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对学生能否正确引导。我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多年上机课教学实践中, 逐渐总结出上机课有如下必要环节。

(1) 复习旧课。上机课伊始, 教师首先应引领学生对之前所学相关内容进行一个回顾, 唤起学生对本门课内容的回忆,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上机课课堂上来。回顾旧课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两种: (1) 设问式, 由教师进行设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请一名或几名同学来回答。一是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是进行了师生间的交互活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操作式, 由教师从旧课内容开始引导,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然后由一名同学进行相关内容的操作演示, 引起全体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3) 测验式, 通过课前几分钟的小测验,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激趣导入新课。激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 对于在机房开展的上机实习课, 导入新课的方法可参考如下三种: (1) “成果展示”引入新课。即由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新实例效果图或作品展示给学生,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 也是上机课教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但是“演示法”引入新课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比较高。一是要求教师要精心准备实例, 实例是否完整、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本节上机课成败的关键。二是教师要熟悉该实例操作的各个步骤、环节。这对教师的操作技能也是一个挑战。 (2) 情境式导入。通过模拟问题场景,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适用环境并融入问题情境, 使学生感觉到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设问法。通过设计若干问题, 构设悬念, 激发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欲望, 从而引入新课。

(3) 实例效果分析。即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实例效果进行分析、解剖, 了解完成该实例要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将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方式是由教师进行设问, 帮助学生分析作品, 如“这个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如果让你来完成这个作品, 你觉得有哪些操作上的困难?”“这个作品与我们前面见到过的那个作品有哪些不同?”通过制造设问让学生回答或交流, 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4) 实例操作演示。实例分析过后, 教师要引领学生来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学生演示, 二是教师演示。因为一个实例的完成不可能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未讲过的新内容, 对作品中涉及的旧知识操作可让学生来“帮忙”完成, 实例中涉及的难点、重点自然也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点, 可由教师讲解演示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讲解要简练、突出重点, 同时演示操作要十分熟练。因为:一是要节省时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自己动手练习, 二是教师操作的熟练程度、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教师对一个操作步骤的偶然失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你的信任程度。这也是专业课教师必须扎实练习的基本功。

(5) 学生自主练习和互助练习相结合。师生共同演示完实例后, 下面的时间应留给学生自由练习。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应占本节课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在练习过程中, 注意对学生的辅导。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学生辅导学生。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 小组长不要固定到某人, 每次由教师指定小组内第一个完成作品的同学担任, 一是起到激励作用, 二是最先做完的同学以小组长的身份可以辅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作品的制作, 缓解教师辅导压力。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要由教师来进行统一讲解和演示, 这也就是第二种辅导形式:教师辅导学生, 这中间也包括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6) 评价。作品制作完成后, 对学生的作品应有一个评价、激励措施。上机课评价可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组内评, 由小组长来统计学生作品完成情况, 作品的上交情况, 并将记录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报给教师。二是班级评, 即由组内推荐优秀作品进行统一展示, 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小组,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中职计算机课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上机操作课;中职学校;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机操作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FLASH动画制作》这门课的教学中,通过对FLASH小游戏和MTV源文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FLASH的强大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才会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当前企业使用的软件和所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和差距,在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知识面的狭窄。

2.精讲多练做好演示和上机辅导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应该围绕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开展教学工作。在计算机上机操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答疑、总结等环节,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教师在对新知识的重点难点、操作要点等内容进行讲解、演示之后,应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操作时间,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更有效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在上机操作课中所发现的问题要比理论课多得多,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系统,将主要的操作要领向学生演示一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然后在对其进行辅导解惑。在上机操作中作好辅导工作,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辅导,相互学习。下课前,要对本堂课的学习和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对那些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及时指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3.制定和严格执行机房管理制度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自律能力较差, 基本上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学生随意换机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在上机操作课中必须通过严格的上机登记和“对号入座”制度,并明确上机前发现计算机故障及时报告,上机后发现计算机故障通过追溯,促使学生自觉爱护计算机设备,有效降低计算机实验室的故障率,避免上机操作课课堂混乱的局面。

4.项目教学法

在学期开学初期,教师可以将整本书先研读清晰,制定出一整套严格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目标相配套的上机实践操作项目,然后再将大型项目根据教学进程划分成每一次上机课必须完成的小项目。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将教学划分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汉字输入法、OFFICE2003的基本操作和INTERNET的基础知识四个项目模块,再将OFFICE2003项目划分成WORD2003、EXCEL2003和POWERPOINT2003三个模块,然后将WORD2003项目划分成WORD的基本操作、文本的修饰、段落的修饰、在文档中插入表格和对象、页面设置和打印输出五个小项目,让学生在每一次上机操作课完成一个项目,然后在完成WORD2003整章的教学时,将以上五个小项目中的操作集成一个WORD综合项目,完成较为复杂的“黑板报”的排版。要达到这些目标,要求教师在每堂课上课前,要对课堂的项目和任务进行精心设计,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通过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再将小项目组成一个大项目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两节上机操作课中完成项目内容,又能通过大项目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推行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老师所制定的项目任务一定要与现实中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充分领会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在WORD2003的理论教学中,可以先通过展示“黑板报”的效果,让学生明白,只有很好地完成了上机操作课所布置的每一个项目任务,才能最终编辑和排版出“黑板报”的最终效果。

5.分组操作

目前的中职学校的生源较为复杂,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应运而生的分组教学法,教师通过科学的分组,把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直接交流,互帮互学,小组间则互相竞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竞争。在每次上机操作课后,通过对各个上机小组作品的点评,将优秀的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不够完善的作品指出其不足之处,激励小组之间相互比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分组操作的方式,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在这种分组教学模式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导航者,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的整体水平都大大的提高了。通过分组操作方式,还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感,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协作精神及创新品质,为他们提供了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手段,为其今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组织和参加各种层次的技能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机教研室为单位,精心组织和设计校内的计算机技能竞赛,如:在一年级的学生中组织打字比赛、WORD排版竞赛、EXCEL制表竞赛,在二年级的学生中组织网页设计竞赛、计算机网络竞赛、FLASH和3D MAX动画设计竞赛和PHOTOSHOP图像处理竞赛等。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然后再选拔优胜者参加市、省和国家一级的计算机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练”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与不同学校学生的“同场竞技”,让学生在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参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查找大量学习资料和充足的实践练习机会,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总结,也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7.结语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提高中职学校的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加以重视,有效的提高计算机上机操作课的效率就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老师不断地加强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上机操作课的效率,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向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科]

【参考文献】

[1]王顺利,马俊平.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2009(2).

[2]马玉霞.对高职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3]陈禄伟.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分组教学探究[J].信息技术教育,2011.4.

浅谈中职计算机实训课课堂管理 篇12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管理

0 引言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硬件也越来越便宜, 许多中职学校也建设了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房, 使得计算机相关课程能够全程在机房授课, 一方面丰富了教师授课的内容,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 由于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中学生普遍好动、好玩, 自我约束力不强, 经常趁教师不注意, 偷偷的上网娱乐, 或者利用移动存储设备携带游戏, 在上课时间玩游戏, 这样一来, 使机房授课的效果就会大大打折, 而且也会给计算机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病毒、木马横行, 给机房维护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效的管理学生上实训课时的纪律, 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的问题, 结合本人这几年的实训课管理的一些心得, 在此浅谈中职计算机实训课课堂管理策略, 抛砖引玉, 以飨读者。

1 中职生的特点

中职生和普高生在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也是造成中职生中考落选的主要原因。中职的每个班级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 上课不愿意接受所要学的知识。但他们思想活跃, 往往对计算机充满兴趣, 却又因缺乏一定自制力, 不认真听课, 在计算机实训课中表现为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如玩游戏, 上网聊天、看电影等等, 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唐代的哲学家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 荒于嬉”, 从而如何在计算机实训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其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地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2 引导学习, 限制学生机的上网权限

网络, 为我们学习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 但是也存在网络资源良莠不齐, 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迷恋网络的情况;同时网络上大量的病毒、木马, 使系统变得破烂不堪。因此, 限制使用网络资源是管理的第一件事情。学校机房使用外网,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网关和代理服务器。就管理方便而言, 使用wingate代理服务器软件可以有效地管理学生机房在何时上外网、何时关闭、允许下载哪些类型文件、允许浏览哪些网站、禁止访问哪些网站, 并可以使用通配符和时间激活自动任务, 相当的方便, 但是由于代理服务器必须占用大量的服务器资源, 因此Wingate适合使用于规模不大的学校机房。网关, 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使用硬件路由器实现;条件有限的话, 可以使用sygate软件实现。不管用什么方法, 使用网关上网, 虽然速度可能会比使用代理服务器快一些, 但是带来的管理上的麻烦会多很多, 如果使用路由器上的ACL策略, 调整起来不是很方便, 一般的任课老师可能不会使用。建议选择第三方软件———聚生网管, 协助管理学生上网。该软件可以实现带宽管理 (流速管理) 、流量管理、P2P下载限制、普通下载限制、网址控制、门户邮箱控制功能、聊天控制、ACL访问规则、控制时间设置。软件安装在教师机上,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点击鼠标即可实现对本网段所有机器的管理控制。通过以上方法达到了对网络访问权限的限定, 在教师的引导与管理下, 使学生集中精力在看似有限的网络空间中获得无限的知识技能。

3 移动存储器的管理控制是学生正常学习的重要保障

自从USB接口普及以来, 各类移动存储器层出不穷, U盘、移动硬盘、MP3、MP4甚至手机都带有大容量的移动存储, 学生会利用这些工具携带单机版游戏、小说, 甚至涉及违反有关法规的出版物, 给课堂管理带来一定的混乱。因此, 很有必要对USB端口进行限制。现在限制USB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 使用网络行为管理软件这类软件通常集网络监控、安全审计、邮件监控、聊天监控等功能于一身。

客户端模块用于收集数据和执行系统管理策略, 安装在每台需要被管理的计算机上;服务器模块用于存储系统数据和管理规则策略;控制台模块用于查看系统数据、设定管理策略和进行实时维护, 一般安装在机房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上。应该说使用网络行为管理软件可以很好的管理整个机房, 但是, 此类软件几乎都是商业软件, 价格不菲, 特别对于学校这样的多客户端情况, 其报价往往是学校不能接受的。

3.2 从硬件上禁用USB端口从硬件上禁用, 可以通过修改CMOS参数或者干脆拔掉 (堵掉) USB端口。

这是一种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 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不能使用所有USB外设, 对以后的维护不方便。

3.3 通过修改注册表和系统文件实现禁用假设学生机只有C盘和D盘, 那么我们就禁用E及其以后的盘符。

禁止使用E及其以后的盘符注册表内容如下:

启用E及其以后的盘符注册表内容如下:

使用注册表禁用USB存储设备方便安全, 不影响其他USB外设使用, 恢复也简单, 但是不能阻止学生自行修改注册表以达到破解的目的。

3.4 删除USB存储设备驱动程序此方法较为简单, 但也很容易破解, 只要学生上网下载驱动就可以破解, 因此, 不做推荐。

防范是手段, 引导是关键, 技术的处理只是为了更好保证正常的上课需要。只有良好正常的计算机实训环境, 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4 结束语

不管使用多么强大的管理软件, 不论如何对设备进行多么到位的设置。如果没有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 一切都是无用。因此, 只要依靠老师现场的控制管理能力以及个人的教学魅力, 方能使计算机实训课有序进行, 使学生在实训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唐武.职高生现状分析及培养思路[EB/OL].http://news.bjcma.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79.2008-1-1.

[2]王磊.管好网络空间.网管员世界.2007年第7期.

上一篇:紫外分光光度法下一篇:咨询顾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