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KI

2024-10-17

CNKI(精选11篇)

CNKI 篇1

1 科技查新的含义

科技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 按照《科技查新规范》 (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 进行操作, 并做出结论 (即查新报告) 。科技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结合的情报研究工作, 以文献为基础, 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 以检出的结果为依据, 并与课题查新点对比, 对其新颖性做出结论并出具查新报告。科技查新所述的新颖性是指委托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 (部分或者全部) 在查新委托日以前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科技查新不仅可以为科研项目的立项, 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奖励, 专利申请等提供客观依据;也能为科技人员在研究开发方面提供快捷、可靠、丰富和最新的参考信息[1]。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精细化的发展, 科技查新工作已经由服务新领域变为一项常态化的信息服务项目。科技查新对广大用户来说是获得准确信息的捷径, 同时也是各领域核定文献水准的重要依据。通过科技查新能够充分了解当前本领域的科技动态是否已有相同或类似内容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专利, 而且能有效避免重复研究和试验, 减少科学研究在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资源方面的浪费[2]。

2 CNKI作为大规模集成整合知识信息资源库, 满足查新机构完整的文献信息需求

CNKI是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的英文缩写, 旨在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的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CNKI于1999年6月开始建设, 历经近17年的努力, 成功建成为全球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也初步完善。CNKI的核心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整合、集散、出版和传播功能, 具有时效性和专业性两大特色。其数据库目前已经包含了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法律、专利、标准、报纸、工具书、统计数据等10个信息资源子库, 各种信息总量达到了1亿条以上 (表1) 。CNK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互联网上中文信息贫乏的状况。目前, CNKI的内容数量大于目前全世界所有其他中文网页内容的数量总和, 成为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网站。此外, CNKI的信息内容都有明确的来源和出处, 内容可靠性高, 文献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极强, 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3]。

CNKI作为大规模集成整合知识信息资源, 尤其是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项目创新成果鉴定意见数据库 (知网版) 》等数据库能够充分满足查新机构获取完整文献资料和计算机检索的需求, 保证科技查新所必备的新颖性、全面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3 CNKI作为增值性整合传播媒体信息资源, 满足科技查新工作关联性检索需求

资源的高度集成是网络传播的优势所在, 但目前的数字信息存在着传播不直观和集成资源信息无序等缺陷, 严重制约了集成化资源的传播价值。只有通过数字信息的深度开发和继承资源的增值整合, 才能实现知识信息的主动传播, 使大型数据库的网络出版成为真正具有媒体意义的传播手段。为此, CNKI数据库充分利用资源网格、知识挖掘与导航、智能排序、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信息智能化、知识地图等先进技术, 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技术标准, 将存储分散、信息散乱但内容相关的资源加以科学合理的整合, 建设成为以“知网节”为传播模式的“知识网络”, 把无序的集成化信息资源转变成为有序、整合的信息传播媒体。如:CNKI全部文献资源分为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教育类等7个版块67个子数据库, 将所有文献按专业学科进行分类编辑, 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联性很强。通过文献分类、主题、篇名、关键词、单位、作者等多种形式的检索入口, 可以很快检索出某研究领域的现有资源及最新研究进展, 为科研项目申请人和项目审批部门提供立项和评审报告的有关背景材料和科研查新服务, 可避免科学研究项目的重复立项。同时, CNKI平台具有科学研究创新性查询、知识比较、评价与推送等多种功能和各种信息资源, 可以为多种用户提供各种增值知识服务, 具有极为优越的科技查新功能。

除国内信息资源外, CNKI还引进了Elsevier、Spinger、Pubmed、Wiley等100多个国际著名数据库, 收录了14 000 多家国外出版社的文献, 大大降低了利用国外数据库进行科技检索与查新所需的成本, 节省了查新的时间。

4 CNKI培养了文献检索人才, 提高了科技查新人员的检索能力

科技查新的基础工作是情报检索, 除全面可靠的科技查新数据库外, 科技查新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到科技查新工作质量的好坏, 高素质的科技查新人员是确定正确检索策略, 保证科技查新工作达到最大可能的查全率与查准率的关键[4]。在利用CNKI进行科技查新服务时, 查新人员除具备情报学、文献信息学、图书馆学等基础知识, 掌握文献检索的组配理论和检索策略式的编制技术外, 还必须十分熟悉CNKI数据库自身的数据结构分类、基本功能和检索方法。根据目前搜索引擎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CNKI的文献搜索不仅提供了对标题、作者、关键词、摘要、全文等数据项的搜索功能, 还提供了多种智能排序算法, 如根据全文内容、文献来源、引用关系、被引用次数等的排序方法, 以及根据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引用次数等, 按作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作者指数排序, 使得搜索文献排序结果更为合理。此外, CNKI文献搜索还具有一般搜索引擎没有的知识聚类功能极大特色, 能够对搜索返回结果的知识点进行合理聚类, 并将主要知识点反馈给用户, 帮助用户改善搜索表达式, 扩展搜索意图, 极大提高了搜索效率。

鉴于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科技查新系统中的极大应用价值, CNKI平台于2005年5月起被纳入全国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培训班的培训课程。CNKI旗下的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也通过举办各种开放活动、建站验收、培训检索人员等多种途径, 为我国文献信息检索服务培养了一批信息检索新型人才。

目前, 互联网上巨大的信息垃圾量严重影响了信息精品的查找效率, 信息用户在使用网络时, 垃圾信息浪费了用户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浓缩信息精品, 提高信息服务效率, 已经成为信息服务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5,6]。CNKI通过严控入编期刊学术水平质量, 结合多种评价机制和专业编审专家严格遴选其平台的知识信息, 大大提高了其信息资源的质量, 有效地解决了各种信息泛滥的问题。另外, CNKI网络交互平台还通过引导用户利用网络论坛与有关专家直接进行交流, 不仅极大提高了其信息服务和计算机文献检索的质量和针对性, 同时也提升了检索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检索技巧,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CNKI在科技查新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晓春.CNKI数据库在学报审稿中的应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3) :106-108

[2]薛培荣, 彭精国.CNKI建设对科技信息服务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23) :62-63.

[3]中国知网[EB/OL].http://www.cnki.net, 2015.

[4]姚建文.论科技查新人员素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 (2) :83-85.

[5]顾春笑.浅谈科技查新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6) :31-32.

[6]张永军, 王新.加强情报信息分析, 提高科技查新质量[J].现代情报, 2006 (11) :123-125.

CNKI 篇2

尊敬的领导:

为贯彻落实教学教研工作精神,校区以学思堂教育研究院为单位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十余篇,被中国知网收录10篇。其中基于校区数学教师命题比赛教研活动成果整理得的论文《如何评价升学考试数学试卷的命制》被选为山西省教育厅主管的《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第3期封面文章。基于校区教师说题比赛的成果整理成的论文《数学教师说题评价的基本思路及原则》也在近期刊发。同时,《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遴选出的45部原创作品中,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有3部原创作品《数学题的命制与改编设计》、《小升初英语衔接课程》、《有理数知识串讲》获批电子书号。

因教研工作需知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才有创新成果的出现。因此教研活动离不开文献检索,而中国知网(CNKI)文献下载是收费的。为保证后期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特请领导批准拔付经费300元(叁佰元整)请领导审核!特此报告。

申请人:刘蒋巍

CNKI 篇3

〔关键词〕信息检索课;文献计量分析;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138-04

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时提出249种专业中的218种在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1]以来,文献检索课(即信息检索课)陆续地在各大高校被开设。经过15年的发展,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信息检索课教学者为了改善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纷纷献计献策,但纵观我国信息检索课这十几年论文发表情况,发现关于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方面的论文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为了解该领域这15年来的研究状况及热点,笔者拟用文献计量学与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内信息检索课教学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多角度分析与挖掘,希望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信息检索课教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条件是:题名中包括信息检索且教学,时间范围是1997-2011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23篇。为使数据全面可靠随后用同样的检索条件在维普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献434篇。最后对两次检索结果合并去重后得到的442篇文献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础数据。

1.2 研究方法

首先,从每篇检索文献中选择“篇名”,“作者”,“关键词”,“单位”,“基金”,“刊名”及“年”的自定义输出;其次通过自编软件将输出的txt文件中转换成excel文件,并进行适当数据整理;第三,用excel软件完成年度发文量统计、机构发文量统计及高频关键词统计等后,用SQL Server2005进行高频关键词于442篇论文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并用Ucinet完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的计算及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可视图及聚类分析;最后,结合共词网络与聚类结果分析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重点与变化趋势。

2 信息检索课教学论文分布情况

2.1 时间分布

发表文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图1所示的是1997-2011年15年间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发文情况见。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0年之前,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发文都是以位数计;2001-2011年间,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论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在2009年达到高峰值,论文数量为61篇。

图1 国内信息检索课教学文献增长趋势

信息检索课教学领域发文数量的增多验证了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检索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逐步在教学计划中增加相关内容和课程,以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就目前情况来讲,主要是通过开设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来进行我国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有关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研究也备受教学研究人员关注。

2.2 发文和引文期刊分布

1997-2011年间442篇论文共涉及193种期刊,发文数量在4篇以上的期刊共有24种,其发文篇数如表1。

表1中列举出的24种期刊发文总数为225,占所有论文的50.9%。其中CSSCI类期刊发文数排名为《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属于医学类期刊的有《医学信息学杂志》、《西北医学教育》、《医学情报工作》及《医学信息》4种。将检索出的442篇文献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序,可计算得其H指数为13。这13篇高被引文献来源期刊及篇数情况为:高校图书馆工作(1篇)、图书馆论坛(1篇)、图书馆杂志(1篇)、图书情报工作(1篇)、图书与情报(1篇)、中国图书馆学报(1篇)、大学图书馆学报(2篇)、图书情报知识(2篇)、现代情报(3篇)。其中来源单位及论文篇数为:广东工业大学(3篇)、南京大学(2篇)、浙江大学(2篇)、江南大学(2篇)、武汉大学(1篇)、大庆石油学院(1篇)、西南交通大学(1篇)、湛江师范学院(1篇)。

从发文与高被引文期刊比较中,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工作》、《现代情报》这几种期刊在信息检索教学领域论文发文篇数多且被引频次较高。

2.3 研究机构分布

统计表明,这442篇论文来自268个不同的研究机构,发表论文在5篇以上的高产机构如表2所示:

从论文数量上看,东华理工大学以25篇的数量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的是广东工业大学。其中医学类院校有6个,这表明信息检索课在医学类院校受到重度重视。如果在计数时将论文成果归结为第一作者,那么仅统计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得到发表论文前15的机构情况如图2:

图2 第一作者单位分布〖〗

图2中列举出前15的研究机构中,广东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也是H指数在13及以上的来源单位,可见,前15的研究机构不仅发文数目可观,而且论文质量也教高。

3 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热点分析

442篇论文共关键词1 650个,去重后得到584个关键词。针对这584个关键词,舍弃如“发展,建议”等太宽泛的关键词,集中一些出现频次较少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某一研究主题的如“教学博客,wiki”,并合并一些异名同义的如“微博,博客,blog”等处理后关键词为493个。在这493个关键词中存在着一些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等于7次为高频关键词(见表3)共37个。这些高频关键词词频的总数为927,占总体的56%。

利用SQL Server2005统计出37个高频关键词于442篇论文分布情况,形成一个37×439矩阵,并用Ucinet转置得后用矩阵乘积函数Prod可计算得到这37个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共词矩阵借用Ucinet转换后的一个网络图如图3。

图3 Ucinet转换后的共词矩阵网络图

根据图3结果,可以看出近十五年来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集中在高等学校与高职院校,这与教育部在1984年发布的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规定相一致。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15年来信息检索课教学主要围绕“文献检索”、“信息检索”、“创新”这3个“中心”和以下4个基本方面而进行:

(1)课程改革方面(见图左端区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资源的产生、存储以及传递方式、检索手段的变化,使得原有手工检索内容被大大压缩和精简,有关网络、信息技术、电子资源、数据库其检索与利用等内容大幅度增加[2]。因此文献信息检索逐渐经历了“信息检索课”、“信息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医学信息检索(课)”、“计算机信息检索”、“科技信息检索”等一系列的课程名称改革,同时,其教学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被不断更新、扩展深化。

(2)教学改革方面(见图右端区域)

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研究又进一步分为“教学研究”与“教学方法”两个分支。属“教学研究”分支的高频关键词有“网络教学”、“信息检索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属“教学方法”分支的高频关键词有“实践教学”、“案例教学”、“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3]、“双语教学”。随着社会发展,知识存在数量多、更新快、形式多样、传播迅速的新特点,这使得网络信息的传播途径多样、复杂,要使大学生不断获得最新知识,信息检索课在根据这些特点不断充实、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学生自主性,马建春[4]、余恩琳[5]在信息检索教学中成功应用案例教学法,沈固朝[6]、华薇娜[7]引入“引路者”练习与“团队合作式”实践在教学中发挥显著效果。

(3)信息技术支持方面(见图下端区域)

高频关键词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Web2.0。

信息检索课在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都需要技术来支持,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用于课件制作、作业发布与回收、教学交流与讨论等,尤其Web2.0时代的到来,更是为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注入了新血液。Blog、RSS、Tag、P2P、维基等的出现,不仅让课程分享与交流变得更容易,还能激发学生协作、共造地“织网”,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在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中,文献[8-10]成功将Web2.0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发现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与巨大的应用潜力。

(4)课程目标方面(见图上端区域)

信息检索课的课程目标与信息素质密切相关,属于这一类的高频关键词有“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信息意识”、“素质教育”等。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要求培养具有信息素质的新型人才,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界讨论的热点,更是信息检索教学研究中一大关注的领域。

4 小 结

经过对收集数据的粗糙处理后,笔者利用自编软件、Excel、SQL Server2005、Ucinet的分析结果得出上述结论,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研究者快速了信息检索

课教学的概括及研究热点。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得出结论的样本个数不多,加之在进行关键词处理时,笔者发现一些信息检索课教学论文关键词标引不甚恰当,这对于本研究的结论可能产生一些影响。不当关键词标引修正等是以后研究需要提高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杨福来,郑颖佳,许邦莲,等.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177-180.

[2]袁丽琰.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185-186,188.

[3]张晓峰.信息检索课PBL教学模式中“问题”的选择[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1):81-83.

[4]马建春.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1):120-122.

[5]余恩琳.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医学信息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389-401.

[6]沈固朝.我们是怎样开设文献检索系列课程的[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6):65-67.

[7]华薇娜.在文献检索课程中贯穿“引路者”练习的实验及其意义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2):59-62.

[8]陈红勤,陈路平,黎平国.Web2.0时代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检索教学平台的构建[J].现代情报,2008,(12):175-178.

[9]黄慧薇.Blog(博客)技术在信息检索课网上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10):208-211.

[10]王征清.基于Wiki的高校教学创新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为例[J].现代情报,2009,29(11):192-195.

CNKI 篇4

1“云平台”介绍

“云平台”是基于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20万农技人员应用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 旨在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 搭建农技推广移动服务体系, 提高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效率, 满足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实时、快捷获取知识的需求, 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 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创新服务手段, 将实用的技术与经验真正送到以示范户、种养大户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手中。

“云平台”的建设及服务, 主要遵从两个维度。纵向维度:形成专家、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的业务指导和交流流程;横向维度:借助办公应用系统为管理考核提供依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 “云平台”将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信息、在线管理四大模块整合在一起, 统称“四在一体”, 并提供WEB端与移动端 (知农APP) 两种使用方式, 方便用户使用。

2“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推广应用

2.1 做法与成绩

2.1.1 在线学习———用权威、丰富的专业知识服务20万基层农技人员

在线学习主要包含依托CNKI强大数字资源构建的三级或多级知识服务体系“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以及在线测试板块“能力提升”。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从2010年开始推广实施, 不仅有专业的书屋技术团队、高素质的书屋创建团队, 更是在每个省派驻培训讲师, 对书屋创建、书屋培训使用以及问题的反馈与解决实现全程跟踪服务。书屋的技术团队与创建团队每年都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到农技人员身边了解他们对书屋的反馈, 解决农技人员知识需求。

截止到2014年, 中国知网已在全国36个省2 129个区、县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累计推广建设网络书屋240 220个, 总使用次数达9712.2万 (次) , 应用效果显著, 受到广大农业单位、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等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 为了配合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使用, 中国知网还开展了系列活动:1)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使用培训:先后在全国200多市、县区开展培训, 直接或间接培训26 000人, 带动1 000万人学习使用书屋;2) 全国科学素质网络竞赛:自2010年起连续5年举办竞赛, 覆盖全国31个省, 200多个区县, 累计2 000万人 (次) 参与竞赛;3) 其他活动:每年举办网络书屋百县应用竞赛, 开展农技员使用书屋积分兑奖、征文及资源共建等活动。

为更好满足农技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自我检测与知识水平提升, 同方知网特邀约中国农学会、中国农科院等权威专家小组编写、筛选6 000余题组建“能力提升”题库, 供用户在线测试, 快速提高综合素质。题库题量丰富, 内容全面, 涵盖种植、畜牧、水产等学科, 深受广大农技人员欢迎。

2.1.2 在线交流———组建专家团队实时解决生产问题

在线交流模块是通过网络、专家实时在线解决基层随时提出的实际问题的互动平台。平台特邀全国农业科技及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企业研发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育工作者为专家顾问, 每天更新专家在线排班表, 建立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学习交流圈, 分享种植、养殖经验, 实现各行业、各地区的零距离沟通。为激励和管理专家团队, 平台定制了专家聘用办法、专家的权利以及荣誉回馈体系。

专家在线平台于201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截止到2014年10月底, 该平台经河北、河南、山东等9个省农业厅发文推广, 已解决全国农技人员咨询的问题达15.5万余条, 有效地促进了专家与农技人员的互动互通, 提升了个人知识水平,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利用。

2.1.3 在线信息———连接市场信息提供价格数据

在线信息模块主要是对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 实时推送农产品市场价格。

2.1.4 在线管理———手册电子化实现基础数据的汇总与分析

在线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证管理、政策制度、技术指导员手册以及示范户手册的电子化管理。在线管理系统源于2012年上半年, 内蒙的书屋用户主动来京, 并带来《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 希望书屋团队能够将书屋与手册结合, 将学习与工作管理搭配。2012年10月在线管理创作团队开始用户调研, 历经河北省、山东省、福建省、吉林省等多地实地考察, 并请区县农技推广站站长、基层农技人员来京座谈, 创作团队将真实的用户需求与国内领先的权限管理技术 (在线管理自上而下共八级权限, 权限清晰) 结合, 历时1年, 完成了集办公、日报、管理、考核于一体的在线管理模块。

该模块于2013年10月开始投入使用, 现已在全国18个省市、20个区县进行试点使用, 并得到基层用户的大量好评。技术指导员在线填写工作情况, 管理人员在线审核、统计汇总, 这一方面提高了办公效率, 加强了管理力度, 另一方面也将节约印刷成本、方便保存与查找。

2.1.5 知农———农技推广移动应用网罗学习、交流与办公

知农模块是智慧农民云平台移动客户端, 涵盖专家在线、农技指导、农技知识、市场信息、农技交流、通知通告、特色农业、生活休闲八大模块, 满足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户移动学习、交流和办公等需求。专家在线:查找专家, 实时问答, 田间地头可解疑;农技指导:指导现场填写记录, 上传指导图片, 定位指导地点, 形成指导轨迹;农技交流:提供专家、指导员、示范户通讯录, 无障碍语音通话;农技知识:将书屋装进手机, 提供可移动的学习服务;市场信息:随时掌握市场动态;通知通告:第一时间接收通知;特色农业:各地区根据农情上传优良品种、创新技术, 突出地方特色;生活休闲:提供常用网址链接与休闲阅读书籍。

知农利用空间位置信息服务 (LBS) 技术, 能够根据专家或农技人员的实地工作指导地点进行GPS定位 (若GPS信号不佳可自动利用基站定位) , 并且可以对这些地点在地图上进行标记, 形成农技人员的工作轨迹, 并可提供至大数据分析。同时, 农技人员或者农户可以在地图中查看自己附近的专家, 找到专家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知农实用性很高, 它的应用将会对常常在室外工作的涉农人员和需要答疑的农户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2.2 典型案例

2.2.1 在线学习典型案例

2013年1月, 智慧农民云平台项目组组织百县开展了“中国知网杯”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竞赛活动, 2013年全国共有4 400余名农技人员陆续报名参加, 汇总典型案例865篇。2014年全国农技员、农民参与热情高涨, 共计24 611人 (次) , 汇总案例27.9万余条。学习竞赛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农技人员、农民等使用书屋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利用网络书屋解决了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包括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基地建设、农广校教学等;另一方面, 竞赛活动的开展, 培养了个人读书习惯, 提升了业务能力及文化修养。

2.2.2 在线交流典型案例

2014年全国农技问答活动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内蒙古等9省 (自治区) 开展, 同方知网邀请26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专家370余名, 主要集中在辽宁省、福建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青岛市。活动共接受提问17.2万余条, 回复记录47.1万余条, 问题多集中在蔬菜种植 (27 355条) 、家畜养殖 (16 656条) 、禾谷类作物 (共计16 010条) 、经济作物 (12 268条) 等方面。农技问答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技人员与科研专家的欢迎, 活动开展后, 他们积极使用专家在线平台咨询、解答及交流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使得农技知识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快捷、高效地传播与转化。

2.2.3在线管理典型案例

2014年协同管理平台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 已有22个区县农业局开通试用。平台有农技员1 800余名, 示范户15 000余名。在推广的区县中, 很多农技员、示范户反映, 协同管理平台已成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好帮手。

3 作用与意义

3.1 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 实现信息化办公, 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

农技推广体系结构复杂、管理条件有限, 加大了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调度的难度, 导致上级农技部门难以掌控基层农技人员的情况, 更难以掌控各省乃至全国的具体农技推广信息数据。“智慧农民云平台”创新农机推广服务手段, 把农业专家、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推广人员与管理人员连接在一起, 形成移动互联、智能互动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 优化了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流程, 加强了农技推广体系纵向与横向联系, 强化了各级农业部门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通过移动端手机系统的应用开发, 利用GPS定位、语音、短信、视频等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可实现对基层农技推广活动的动态管理与科学考评, 极大地提高基层农技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3.2 为农技人员提供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

强化业务学习, 是农技人员增强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提升农技推广能力的根本途径。“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为农技人员提供了良好、便捷的学习环境。通过云平台, 既可以自助式学习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随时与其他农技推广人员及农业专家进行实时交流, 分享种植、养殖经验, 实现各行业、各地区的零距离沟通;也可以利用多层次的网络书屋使用培训、学习竞赛活动充实自己, 使其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了基层农技员的自我学习培训的平台, 它解决了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弱化、知识老化等问题。

3.3 方便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培训及管理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央站在推进“四化同步”, 深化农村改革,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全局高度做出的战略决策, 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推进农业现代化, 必须使农民职业化, 让经过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培养造就一大批现代农业经营者的必然选择。智慧农民云平台“四在一体”服务模式, 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云平台”根据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设计符合其学习能力的内容, 力求通俗易懂、简洁实用、便于掌握, 避免高深的理论分析和专业研究。除了农技知识以外, 同方知网还推出能力提升、学习案例交流、典型示范带动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技知识推送、专家在线服务, 强化分类指导, 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 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创新培育手段, 以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 整合CNKI丰富的知识资源 (图书、期刊、视频、报纸、工具书等) 以及农广校的培训资源, 实现知识繁乱复杂到简单明了的转换;启动“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新学习模式, 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达到实时实地学习的目的。

3.4 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供应充足, 但由于科研成果成熟度较低、推广体制不健全、农业分散经营等因素, 所以存在转化率较低的问题。“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加强了基层农业信息需求调研力度, 提高基层群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生产的积极性,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提高农民学习兴趣, 同时提高信息实用性、地域性, 加大网络平台增值服务功能, 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农民、专家、政府之间的直接交流, 通过学习竞赛活动、积分兑奖活动等鼓励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多渠道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方知网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 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全方位构筑农技服务快速通道,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 增强农技人员科技推广能力, 从而迅速提高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以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3.5 便于农业科技数字资源的战略保存, 大数据集成开发建设与应用

“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将各类农业信息资源数据、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利用, 降低了信息化建设成本, 实现了信息增值的高效利用和业务应用支撑。随着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用户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云平台建设将改变以产品为中心的建设思路, 逐步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随着用户使用量的增大, 应用系统开发形式的多样化, 云平台实时收集了专家、推广站、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手生产数据。由于数字资源的脆弱性、易逝性、依附性、动态性的特征, 其消亡与产生的便利性一样容易, 因此数字资源的战略保存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一手生产数据的海量统计、战略保存、数据集成、行为分析, 农业大数据的集成开发与应用, 成为云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纵向上, 通过对用户的基本属性、上网行为、下载行为、阅读行为进行挖掘分析, 准确获取用户的行为轨迹, 了解用户的行为与需求, 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建设和分配, 提高内容推送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为云平台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了依据。横向上, 通过热门应用、业务数据的分析, 为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提高领导决策的水平和前瞻性, 对于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构建综合、高效的知识服务体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4 推广应用的几点体会

4.1 以应用为重点, 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已实施五年, 但基层应用效果却并不明显, 农业推广技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尚未畅通。从CNKI“三农”期刊库中可以发现,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很多, 但真正推广至基层应用的却比较少。推广应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云平台项目实践表明:建立完善推广体系运营机制、数字化管理农技推广工作、调动“县-乡-村”推广体系人员使用积极性、开发农技推广智能化信息产品、加大基层培训力度正是推广应用的手段。将推广应用落到实处,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才能得到提高。

4.2 以网络为手段, 促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 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提高推广效率。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推广APP、远程视频、微博在线、QQ互动平台、多媒体、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农技推广领域。进入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就能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在专家在线系统提出问题就能得到回答;打开办公管理平台就能填写手册、汇总数据;带上手机上知农APP能在田间地头学习、交流与工作。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以网络为手段进行农技推广, 是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一步。

4.3 以新型职业农民为核心, 推广农民培训

“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人群:

1) 管理人员:省、市、县等各级农技推广机构。

2) 技术推广人员:农技员、农业专家。

3) 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农资企业、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

服务于农技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 是为了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 提高推广效率,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服务职业农民, 因此, 以职业农民为核心的推广应用平台才是真正满足农技推广需求的平台, 才能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发挥作用。

5 进一步思考与建议

“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是对传统农技推广方式的一种创新, 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有效手段。2014年, 云平台在全国多省市、区县进行推广使用, 在得到基层农业局管理人员、农技员和示范户的一致肯定和大量好评的同时, 也收到了诸多反馈意见, 为云平台的下一步功能完善和系统升级提供了宝贵意见, 这也是云平台今后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加大移动端的应用:在目前专家在线、农技知识、指导日志等模块的基础上, 增加测土配方、农产品电商互连等功能。加大移动端应用推广与提高用户积极性的深入开发。

编辑大量针对性实用技术资料:组织各系统各地域的农业专家, 针对职业农民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在线编辑出版各类实用技术, 编辑以“文字+图片+视频”组合形式为主的实用技术资料, 能实现随时随地专家问答。

继续探索专家服务与激励机制:进行权威等级划分、产业专家细化、系统热门提问推荐等, 实施专家实时在线、自动问答两种模式, 进一步探索专家服务的激励机制, 邀约更多农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进来。

完善平台功能, 优化操作:进一步优化在线管理模块, 在完善功能的同时简化操作, 为农技人员工作考核、农技推广效果评价提供数字化的量化标准。

加强推广培训力度, 落实平台应用:面对农技人员的老龄化及网络应用的不熟练, 在云平台的示范推广过程中, 必须加大人力投入, 进一步引导云平台PC端及移动端的有效使用, 完善配套设施, 做到农技推广体系内各层负责人会用、常用, 使云平台真正落地。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培训模块建设:从专家到农技员, 从农技员到职业农民, 在实现互动畅通的基础上, 探索增加趣味性强、有激励性的自我培训模块。

摘要:文章概述了“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推广应用的实践做法与取得的成绩, 总结了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与意义。基于推广应用实践, 笔者提出以农民为核心、以网络为手段、以技能为内容、以服务为保障、以推广应用为关键的实践体会, 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思考与建议。

CNKI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综述

吴红权 尹志华 郭强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暨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20024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于2014年7月26日—28日在上海市举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的指导下,本届科报会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体育改革,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主题,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为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强调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在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科研的现状,不仅为广大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健康教育等提供借鉴,而且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运动会期间举办科报会,体现了“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的原则,本届科报会特色突出、主题鲜明,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参与科研、交流经验、共享信息,分享资源的平台和载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意回应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前学校体育在改革与发展中遇到一系列问题,大多数的论文选题都针对当前加强学校体育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二是尊重科研规律。科研领域无禁区,但有规律可遵循,就是遵循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论文发现、揭示了规律,并且就推进学校体育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提出了理念,发表了见解。三是促进落实政策。政策出台的基础是理论支撑,科研先行,科报会的论文研究不仅为国家学校体育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而且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实施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四是注意国际视野。本届科报会邀请国际学校体育同行、同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经验、共享成果,开创科报会先河。五是注重时代责任。论文作者饱含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热情,身怀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及提升一代代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责任感,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破解问题。科学与民主相 伴,合作与共赢相随。本届科报会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大家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具有创新、创造、交流的氛围,为今后学校体育的合作科研、协同创新打下很好的基础,本届科报会在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上海市教委与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各地教育部门、教科研机构给予大力支持,广大体育教师与学校体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取得圆满成功。本届科报会情况综述如下:

一、论文报送情况

本届科报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论文2956篇,论文数量与上一届(2011年)相比增加了485篇。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东、云南、陕西12个省(区、市)按规定各报送120篇论文,辽宁、吉林、江西、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报送论文各达到或超过100篇,河北、安徽、福建、广西、青海各报送论文不足100篇,黑龙江、海南、贵州、新疆各报送论文不足50篇。

在收到的2956篇论文中,学校体育理论171篇,占5.78%;课外体育活动499篇,占16.88%;学生体质健康361篇,占12.21%;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148篇,占5.01%;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960篇,占32.48%;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61篇,占5.45%;体育教师队伍176篇,占5.95%;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285篇,占9.64%;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50篇,占1.69%;其它145篇,占4.91%。从论文主题分布情况看,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论文评审过程

今年三月份,科报会组委会成立了论文评审委员会,遴选评审专家,安排评审会议。评审专家由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各省份推荐的57名专家组成,并报教育部体卫艺司批准。根据论文数量和专题分布情况,遵循“本省专家回避”的原则,分为19个评审组,原则上由高校教授担任组长,每组3名专家负责一个专题论文的评选。

2014年5月27日—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了论文评审会议。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有效,论文评审委员会在总结前几届科报会论文评审经验的 基础上,制定了评审会议指南、论文评审标准、论文评审办法与流程等文件,评审专家在上述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保证了整个评审会议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进行,被部分专家誉为“最规范、最高效”的评审会议之一。

论文评审工作共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召开评审专家准备会议,宣布分组原则,明确论文评审的基本原则、标准、办法和程序;二是评审专家独立审阅本组分配的全部匿名论文,并根据论文评审标准予以评分;三是召开组长会议对初评结果进行会评,各位组长介绍本组评审的大体情况,并形成简要书面评审报告。将各组上交的论文按标准由高到低排列,根据大会预设获奖百分比录取获奖论文。论文评审结束后,对所有初步录用的论文予以查重,凡是重复率超过25%者,将不予以录用,并由位于其后的论文补位。待所有录用论文的获奖等级确定之后,全体组长签字并将结果上报评委会领导小组予以终审;四是对全部评审结果进行复查,经复查无异议后报送教育部体卫艺司,经审核后,将评审结果上传至运动会官方网站,并对获奖论文进行七天时间的公示。

三、论文评审结果

本届科报会评选出优秀论文1036篇,占35.05%。其中入选分会报告论文79篇,占2.67%;入选墙报交流论文421篇,占14.38%;入选三等奖论文536篇,占18.13%。各省(区、市)均有论文录用。录用的论文中,第一作者的分布情况为:小学教师185人,占17.79%;中学教师494人,占47.5%;大学教师215人,占20.67%;教研、科研人员38人,占3.65%;教育行政管理人员36人,占3.46%;卫生保健人员15人,占1.44%;其它人员57人,占5.48%。反映出本届科报会撰写论文的主体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占65.29%。岗位分布所占比例与上一届的数据相比,除大学教师比例有所增加,教研和科研人员比例有所减少之外,其余与上届科报会相差不大。

四、主要研究成果

本届科报会虽然不同类别报送论文的比例有所区别,但是整体研究领域广泛,研究视角多元,研究方法丰富,研究成果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质量明显提升 随着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学校体育理论越来越重视德育的渗透与深化。与上一届科报会相比,本届有关学校体育理论的论文质量明显提高,研究深度有所突破。从入选的论文看,学校体育理论的研究集中在“学校体育的课程理论”、“学校体育的教学理论”、“学校体育的文化理论”、“其它学科对学校体育理论的渗透”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理论”领域,如“初中体育学科德育目标序列设计研究”、“体育课程的身体练习体验衔接理论架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特征及未来改革的基本思路”等。这些论文涉及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不衔接以及“断点”、体育中德育的渗透、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等问题,很好地深化了学校体育理论的发展。另外,有的论文从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对学校体育进行基础性研究,如论文“3~11岁儿童踢毽子动作发展研究”创新地使用视频软件对3~11岁儿童踢毽子的动作视频逐帧分解,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儿童踢毽子运动技能发展的特征,研究手段新颖独特,研究方法比较科学,进一步拓宽了学校体育研究的视角。这些研究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特点与优点,将学校体育理论与机制的研究上升到哲学的宏观层面,推动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

(二)体育课程研究转向对理念的应用与创新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历来都是科报会论文关注的热点,本届科报会与前几届相比,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争论越来越少,更多转向实践操作。这标志着自2001年开始的体育课程改革获得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理念的分歧逐渐减少,实践操作的共识不断增加。从入选的论文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课程理念的应用与创新、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体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等。这些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优化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体育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1.关于体育课程理念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前几年关于体育课程的理念研究集中于对理念内涵的讨论,而本届科报会关于课程理念的研究聚焦于如何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运用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有的论文提出通过体育与思想品德、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相互融合,借鉴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其它基础学科的研究进 展,促进学生在身体、精神、道德、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健康;有的论文提出通过更新一些传统项目或者引进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项目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通过顶层设计整合地区与学校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行为与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健康。针对体育课程理念的实施,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游戏教学法、音乐干预教学法、口诀教学法等,并将这些教学方法在田径、球类、游泳等不同项目中进行实践,如“高中游泳分层教学实验研究”、“高中羽毛球口诀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等。这些实践应用很好地推动了体育课程理念的实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在体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与理念创新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中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便是典型的代表。专项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体育运动的良好体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入选的论文中,如“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中运用心率表对学生生理负荷的监测与分析”等。从某些具体项目的实施、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上海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2.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

在目前我国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学生体育学习应该具备的结果和相应的建议,而具体的操作则需要基于课程标准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来完成。本届科报会有不少论文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或者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经过总结、归纳和升华,提炼出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比如,一些研究针对选项、专项教学的特点总结出“走班制”教学模式、“必修+选项+俱乐部”三元一体教学模式、“导学式选项课堂”教学模式等,探讨了不同模式的特点以及教学效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还有的研究针对小组教学模式和整体教学模式的特点总结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差动理论’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和“五法递进模式”等。这些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推进我国体育课程的深入发展。另外,还有一些对国外的“运动教育模式(SEM)”和“个人与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TPSR)”等主要的体育教育模式的介绍和评述;对美国SPARK体育课程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配套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工具SOFIT进行了应用;对著名的莫斯顿体育教学风格频谱理论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教学风格频谱与体育教学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等,如“责任心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学TPSR模式探骊”、“融入美国SPARK课程的单元教学模式研究”、“美国SPARK课程在中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用研究”、“SPARK课程规则意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基于教学风格频谱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行为量化分析研究”等。这些研究不仅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外常见的体育教学理论、课程与评价系统,更重要的是将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了本土化的实践应用,推动了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拓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视野,有助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

3.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研究

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论文,除了从理念和模式角度开展研究之外,还有大量的论文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组成要素,如目标、内容、评价、效果等进行了研究。这些基本要素是传统的研究热点,也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比如,一些论文从教材内容体系的优化以及“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教材内容突出“层次结构”与“循环结构”的优化方法以及“确立目标”、“设计评价”、“选择内容”、“寻找资源”的教学设计思路,为一线教师如何应用新课标理念设计教学实践以及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强的实践参考。一些论文的研究重点围绕如何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引进绿色指标星级评价概念,提出增量导向评价法、租借评价法、模糊教学评价法等新颖、多元的评价方法,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构建综合有效的评价体系。比如,论文“‘租借评价法’的创建及其对激发体育弱势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关注体育弱势生这一特殊群体,借鉴银行贷款还款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租借评价法”,实现了平时成绩、体育知识技能与期末成绩间分数的租借转换,激发了弱势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能及技能水平。

还有研究提出体育课程与教学效果的研究除了传统的身心健康效果以外,更 多的将体育教学的效果拓展到对生存能力和整体“人”的影响上,如提升学生的应急逃生能力、急救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也有一些论文运用独特的选题视角对体育课程与教学进行研究,如“PM2.5超标情况下合理开展学生体育活动的研究”提出在当前雾霾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体育教学的策略;关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等基础条件较差和体育运动弱势群体的研究数量有所增加,体现出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对公平理念的重视,凸显了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

(三)拓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

随着2007年中央7号文件出台,2011年教育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落实,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本届科报会论文的研究重点多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特色和模式的创新,研究领域从一般的体育运动拓展到融合体育、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从课堂拓展到课后和假期,从学校拓展到家庭与社会。如广东省中山市的“‘一校一品’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校一特色’的金水模式”、江苏省常州市的“校园体育吉尼斯”等,“‘Designed To Move’创新小学试点项目效应的实验研究”介绍了上海市的优秀经验,阳光体育活动的项目不仅有来自国内的欢乐长跑活动,而且借助跨国企业和NGO的力量引进全球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曼联少儿足球、洛杉矶滑板活动、欢乐长跑以及美国SPARK课程活动等,通过创新课内外相结合、学校家庭联动的模式,增加儿童积极的运动体验,提高儿童参加运动的兴趣,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改善儿童与家长的亲子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关注了校外家庭体育活动开展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促进作用,建议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来推动和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加强亲子沟通,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习惯,如“小学‘3+X’体育家庭作业的实验研究”等。一些研究也探索了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不善的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如性格特征、动机、兴趣和态度以及身体条件等;社会因素,如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水平、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升学压力、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等;自然因素,如天气条件、雾霾等。

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大量使用了行动研究法,介绍了许多学校的成功案例,提出的建议和对策比较具体有效,对于贯彻和落实中央7号文件,切实保证 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范围拓宽

体育教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本届科报会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重点聚焦教师素质培养的方法、途径、模式的探索。如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的途径可以通过组织研修、培训、名师培养、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等途径达成;培训的活动主要有专题培训、专家讲座、技能测试、理论考试、教学研讨、“体验式”教研、教学评比等系列活动;提出的培训模式主要有区、片、校“三级联动”模式、“双案双反馈式”培训、N1慕训联盟式培训、体育发展共同体式培训、课题引领式培训、专题实践式培训和全程跟踪式培训等模式。比如,“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的行动研究”使用行动研究法,借鉴了人才学理论基础以及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名师工作室模式培养体育骨干教师的实践研究”对江苏省设立体育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行动策略和创新举措进行了介绍等。这些研究从上位层面提出了体育教师培养的具体措施,特色鲜明,效果良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除了从宏观层面研究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之外,还有一部分研究从微观层面对与体育教师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如“中学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词频统计法、知识图谱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构建区域的三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模型;“中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相关问题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从教师教育标准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新入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则从免费师范生的政策角度出发,对新入职的免费师范生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一些研究还涉及了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新手—专家体育教师的自主教学、优秀教练进校园、文化课教师参与指导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等问题,都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五)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研究受到关注

本届科报会关于学生健康的研究主要涉及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在体质健康研究中,一是研究的对象不断扩展。从关注一般人群延伸到关注特殊群体和少数民族群体,从整体指标面的综合比较深入到某个单一指标的专门比较,同时关注体育中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如有研究对黎族、苗族、哈尼族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新疆地区汉族学生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广西、新疆、海南的城乡学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学生和不同民族的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等;关注了农村初中寄宿生、剖腹产儿童等体育运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很有意义;二是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研究更加丰富。不仅针对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还对引体向上、力量素质、脂肪含量、腰围临界值、有氧能力、下肢骨骼肌耐力等单一指标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对于体质健康测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中考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更加深入,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干预学生体质健康的实效性研究”认为体育考试对初三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效果明显,但高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下降的趋势,显示中考体育的身体素质干预缺乏持续性;四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不断拓展。发现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主要有家庭、社会、生活方式、健身理念及健康习惯、认知、满意度、体育锻炼态度等方面。

本届科报会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突破,有的研究应用meta分析验证坚持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机能的观点;有的研究使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城区7~12岁的汉族学生进行体型分析,发现了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的规律;有的研究使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天津市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因素;有的研究使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建立哈尼族学生身体形态的灰色预测模型,用微分方程拟合数据的方法来掌握哈尼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动态发育规律,并对哈尼族学生未来10年身体形态发育预测值进行分析。这些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拓展了研究视野。

在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一些论文应用多种方法、多种视角对体育运动促进积极心理品质、降低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品质以及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如“积 9 极体育教育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以“立德树人”为研究背景,以全面实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契机,提出将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理念引入我国学校体育,通过严格教学实验,探讨学校体育在实施“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还有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个人运动呈正相关,而与团队运动呈负相关等。这些研究成果对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亟待加强

本届科报会有一些论文对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学校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等进行研究。在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方面,聚焦学校体育保障制度、考试评价制度以及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构建与实施。如有的论文提出了学校体育“1+5”风险规避管理模式,即以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规避管理为核心,统筹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学校体育风险规避管理;有关保障制度的研究主要包括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校园足球保障体系和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校本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有的论文还涉及到“体育中考过程考核执行和监管”、“体育政策执行力”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破解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的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学校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方面,重点围绕中小学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竞技运动校园化等方面展开。如“日本学校足球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校园足球的启示”,围绕日本校园足球管理模式与体系展开研究,发现日本建立完善的四级学校足球竞赛体系,编写统一的青训大纲,实行S级教练员资格制度,推出“特别指定球员制度”,建立各级训练中心等做法和举措,值得参考与借鉴。但这方面的研究数量不少,质量一般,研究方法和结论没有突破,比较空泛,可操作性有待提升。

五、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呈现多元化趋势

纵观本届科报会的论文,研究方法大多是传统的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访谈法,也有的作者运用了相对比较新颖的研究方法,如:德尔菲法、摄像法、验查修正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行动研究法的使用也较上一届科报 会更多,这说明科学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研究对象多元化,除了大学生、中小学生以外,体育学习困难学生、超重生等体育弱势群体也成为了研究关注的对象,体现了体育教育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

(二)研究内容新颖性与实践性增强

本届科报会的部分入选论文针对目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些突出问题展开了研究,如“立德树人”、“阳光体育活动”、“中考体育加试”,甚至对还在热议中的“高考体育加试”、“雾霾天气体育锻炼”等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另外还有的研究涉及“手机成瘾”、“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等新问题、新技术对体育运动的影响。研究内容的新颖性有所加强,说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对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体现了体育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与上一届科报会相比,本届科报会的论文内容在实践性方面有所增强,尤其表现在“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上。该类研究针对目前校园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制度的探索,提出的结论与建议比较“接地气”,对现实的体育教学与管理如何应对这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三)研究视野不断拓展

针对目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不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相当数量的论文突破原有的研究视野,不再局限于学校,而将研究视野延伸到家庭和社会;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延伸到课间、课后乃至假期;学校体育活动的指导者不再局限于体育教师,拓展到优秀教练员和其他学科教师等。研究视角的拓展表明广大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发展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反映了各地区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良好效果。

与上两届科报会相比,本届科报会论文的国际化视野有了提高,相当多的研究借鉴了美国、日本等体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与课程理论模式,并出现学校与跨国企业、NGO组织之间的合作研究。这些研究对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 面对学校体育的挑战,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六、问题与不足

(一)组织工作问题

在论文报送过程中,有的省份论文报送混乱,态度消极,支持工作力度不够。由于一些省份论文报送拖沓,致使论文评审时间被迫推迟,导致工作难度和强度的增加。另外,许多省份不符合报送论文要求,其中三分之一的省份共721篇论文没有匿名,给科报会组委会带来很大“消匿”工作量,影响了论文评审工作的进度。

(二)研究工作问题

CNKI 篇6

关键词 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CNKI

分类号 G353

Abstract The literatures authored by staffs in CATAS between 1954 and 2013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n analyzed using CNKI bibliometric analysis tools and literatural analysis method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apers. The investigation includes publication years, authors, subject categories, institutes, journal source, key words,the funding support sources, and cited times. It is expec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academy's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

Keywords bibliometric analysis ; CATAS ; CNKI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设立在广州的“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1958年从广州搬迁至海南儋州,同时筹建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1959年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更名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996年10月再次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1964年“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1994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更为现名。2007年9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实质性分离,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海南大学。至此,人们口中沿用50多年的“热作两院”、“两院”被“热科院”取代[1]。

热科院现拥有儋州、海口、湛江、文昌(筹)、三亚(筹)5个院区,设有14个科研机构,分布在海南、广东“两省六市”。拥有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等6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

CNKI即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又称中国知网。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目前已建成为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hina Academic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简称CAJD)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期刊为主,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至2014年3月,共收录国内学术期刊7 900余种,全文文献总量4 000万余篇[3]。

本文对热科院1954~2013年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将有助于了解热科院学术的总体研究水平、发展概况和基本走势,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1 检索方法

2014年3月26日,以CNKI为数据源,采用“高级检索”方法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自1954年建院以来发展的全部论文进行检索。由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自组建以来,曾用过“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作两院”等名称,因此,以作者单位为检索入口,分别录入这5个检索词,检索词间选择“或”的关系,每个检索词后选择“模糊”匹配,时间未限制(即 1979 年至今,包括部分1915~1978 年期刊)。另外。为了能够检索到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英文文献,勾选“中英文扩展检索”。检索以后,从“检索结果分组筛选”中的“分组分析方法”栏内分别点击相应的分析方法,即可得到本院论文的相关分析信息,对检索结果按照被引频次进行排序,可以得到被引频次最高的20篇论文。

2 结果分析

采用上述检索方法,共检索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论文14 525篇。其中2014年仅26篇,不具有代表性,故去除2014年的数据,选择1954~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分析了检索文献的年度变化趋势、作者分布、学科类别、研究层次、中文关键词、研究项目资助来源、论文被引频次、作者单位分布、文献出版来源等9个方面。

2.1 论文的年度分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1954~2013年发表的论文年度分布与年代分布见图1、2。分析机构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可以了解该机构科学研究的年度变化趋势。

由图1可知,热科院自建院以来,论文发表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合图1、2中的数据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热科院的论文发表数量甚少,除1978年发表了10篇论文外,其余年份仅有0~4篇;1954年建院至1979年底的25年间,热科院发表论文总数仅为31。这与本院五六十年代主要以橡胶树品种的适应性栽培研究为重点,重视大田研究,而未关注论文发表(1965年,热科院主持的“国外橡胶主要优良无性系在我国广东、云南垦区的适应性”获国家科委奖),以及受文革波及相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两院各项科教工作被迫中断,直至1979年,两院才回复正常教学科研工作)。自1981年后,论文发表数量开始逐年攀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科研论文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期,进入21世纪后,论文发表数量急剧增加。80年代论文合计发表711篇,而仅2005年一年就发表论文779篇,2006年后,一直保持在千余篇的水平。虽然2008年院校分家,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各学院分别与海南大学的相关院系合并,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单独分离出来,理论上因为人事相关变动,论文发表数量应该相应的减少。但从CNKI的论文发表统计数据显示,本院的发表数量因院校分离的影响甚微,可能与2009年后部属单位增加的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科研经费,加大了科研投入有关。

nlc202309030931

2.2 论文的作者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发表论文数超过100篇的作者有24人。因热科院人事近些年人事变动较多,统计论文作者分别时,以作者的主要科研工作所在单位统计,而非作者现处单位。排名前40位的作者基本上均为5个非营利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其中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人数最多,为14人,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7人,橡胶研究所与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各5人。这40位作者发表论文的总和为4 501,占全院发表论文的30%以上。对作者的分布进行统计时发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发表论文最多的为刘国道研究员,为院分管国际合作的副院长,原为品资所的所长。作者中发文量超过100篇的24人中,大多数为各个研究所的科研骨干,现担任或曾经担任各个所站的所长、副所长等职务。本文统计的发表论文篇数是以合著的形式统计,而非第一作者发文篇数。因此,若以第一作者发文篇数,其结果可以会有较大差异。

2.3 论文的学科分布

根据发表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类别,热科院所发论文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表2中列出了CNKI所能显示的、排名前40位的学科名称及发文篇数,园艺、植物保护、林业、农作物、生物学是排名前5位的学科,均为热带作物相关研究领域,与热科院品资所、橡胶所、环植所等人数较多、单位历史悠久、学术地位相一致。而化工、经济、教育等学科也曾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主要学科方向。

2.4 论文的资助来源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三农事业的投入,涉农相关专业也相应得到大力支持,因此,热科院获得的各类资助项目也在逐年增加,资助力度不断攀升,层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自2007年实施以来,对热科院的科研水平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CNKI的论文资助选项中未统计该项资助,因此在选择高级检索,在“支持基金”一栏填入“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选择模糊检索,并在作者单位一栏填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共检索到1 370条。从表3可以看到,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位于热科院论文资助项目榜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等这几种类型的资助项目为热科院论文资助的重点项目,占到总论文资助数的34%。

2.5 论文的文献来源

表4还可知,热科院约60%的文章发表在这30种期刊中,而发表在热科院主办的《热带农业科学》、《热带作物学报》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上的文章数量占总发文量的35%,其余27种期刊各自的刊文量都在500篇以下;由此可见,热科院主办的期刊是本院科技人员发表文章的主要阵地,特别是《热带农业科学》、《热带作物学报》,这两种期刊为及时报道和有力传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校内外的科研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成绩斐然。以CNKI来源类别显示的数据可知,热科院累积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为4 247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89篇,EI的52篇,而SCI 的仅37篇,由此可见,热科院的科技论文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6 论文的机构分布

论文作者的机构分布统计数据为第一作者单位的文献数量,作者机构包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等5个关键词的文献中,有一部分是其它单位的研究人员作为第一作者与本院合作撰写的论文,将这部分文章的第一作者机构分别列入其它单位。 另外,根据热科院以及院各研究所曾经使用过的机构名称,对检索的结果进行了合并统计,即:热科院包括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也涵盖了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各所的统计数据中,信息所统计数字原图书与科技信息中心、原科技情报所;橡胶所包括原热科院橡胶栽培研究所及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橡胶栽培研究所;品资所包括品资所、原农牧所、原热带作物栽培研究所及园艺所;环植所包括环植所、原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原植物保护研究所;香饮所包括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

因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已于2007年与海南大学合并,脱离本院,其统计数据只做参考,而不列于比较范畴。从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热科院是指只采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为机构名称的文章,主要是院领导、院机关各处室人员发表的论文,也有部分是本院部分研究所的人员撰写的论文,其排名也位于发文量的前五名。而生物所、品资所、橡胶所等5个非营利性研究所因建所较早,科研投入大而成为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所。

合作研究论文中,第一作者为热科院以外单位的,按照论文篇数排序前五位是海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大学以2 082篇位居合作单位第一,主要原因有,海南大学是本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第一单位,加之,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并入海南大学,但其研究内容,人事关系与本院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2.7 论文的中文关键词

通过表6对主要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看出,热科院发表论文的关键词基本上可以反映院的主要学科发展情况和研究实力。其中,有关橡胶(包括橡胶树、巴西橡胶树、天然橡胶)的文章合计有923篇,占论文总数的6.35%;如果再加上采用“产量”、“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组织培养”、“基因克隆”几个关键词的文章,则有关橡胶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还会大大增加。由此可见,热科院在橡胶领域研究成绩显著,充分的展示了橡胶乃立院之根本,与当初建院的宗旨也完全吻合。热科院以“海南”为关键词发表的论文数量仅次于橡胶而位居第二,包括以“海南”的286篇、“海南省”的93篇、“海南岛”的131篇,说明本院为海南的科研水平提升作出了较大贡献。

从表6还可以看出,除了橡胶以外,热科院发表的其他论文主要集中在木薯、香蕉、芒果、菠萝、荔枝等热区主要作物中,在“品种”、“品质”、“鉴定”、“筛选”、“序列分析”、“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也较多,这与院几个大所的重点研究领域一致,也可以基本反映热科院的主要学科发展情况和研究实力。因此,从研究论文的主要关键词分布可以初步了解某一研究机构的主要研究学科和主要研究方向。

nlc202309030931

2.8 论文的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

国际上在判断一篇科学论文的内在价值时,通常用该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次数来评价。被 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的科学知识生产质量越高,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4]。当然,也存在一些综述性文章或者反映热点问题的文章的被引频次较高的情况。

表7中可以看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情况。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只列出第一作者,被引频次最高次的是一篇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研究生所写的综述,其被引频次高达340次,下载量也有1 365次。分析热科院论文被引频次排序前20位的论文出处可以看到,这20篇文章中,生物所有7篇,橡胶所、品资所各3篇。

表8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发表论文的下载频次的排序,表中“作者”一栏也仅列出了第一作者,下载量最高的是一篇环植所研究生所写的方法类文章,下载频次为2 374次,被引频次也有174次。分析热科院论文下载频次排序前20位的论文出处可以看到,这20片文章中,生物所有6篇,橡胶所、品资所各3篇。结合表7和表8可以看出,被引频次排名前20位的论文中,与下载频次排名前20位的论文中,仅有4篇重合,由此可见,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并无直接关系。

3 讨论

科研论文是科技成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科研学术论文产出的综合分析评价作为一种较现代的农业科研单位管理方法,既可以了解评价科研院所科研水平和能力,又可以横向比较多个学科科研工作的优劣,有效促进学科发展、烘托科研氛围、增强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8]。因此,统计热科院自建院以来的科研论文,了解其科研状况、科研论文的发展趋势,将对院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统计结果仅以CNKI收录文献为统计源,统计的论文只限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和国内学术会议论文,国外发表的论文未列其中。而实际发表论文的总数要比本文检索的数量多。但通过该分析结果可以了解本院科学研究的总体概况,了解热科院及各研究所的研究动态和研究实力、学科分布状况、项目资金来源情况以及与热科院密切相关的研究机构等相关信息,这将为热科院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佚 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大事记(1954~2009年).热带农业科学,2009,29(11):120-126.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科学院概况[EB/OL].[2014-03-26]http://www.catas.cn.

[3] 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EB/OL].[2014-03-26]. http://www.cnki.net.

[4] 缪新华. 我国论文数量排序世界第五说明了什么[EB/OL]. [2003-12-19].http://www.people.com.cn/GB/keji/1059/2254529.html.

[5] 邱 敦,莲向平,谢国禄. 基于CNKI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8):94-98.

[6] 唐 研,李景岭,仝雪芹,等. 基于CNKI的山东省农科院科技论文计量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3):53-57,61.

[7] 谭 菁. 基于CNKI的华中农业大学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60-68.

[8] 李建伟. 甘肃省农业科技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D]. 兰州:兰州大学,2013.

CNKI 篇7

1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文献来源: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学术文献总库, 检索时间为2015年3月20日, 检索方式为“专业检索”, “SU=’桑树’and SU=’育苗’”。

文献检索方法:根据文献检索对信息进行逐一研读甄别, 剔除与桑树育苗无关的文献, 纠正信息中单位人员的信息、发表文章中个人和单位的排名顺序, 然后对CNKI提供的学科类别、研究层次、文献作者、作者单位、文献出版来源、发表年度、引文数量等信息和参数进行相关的分析引用, 利用Excel软件的相关功能和人工计量的方式进行统计[4]。

2 桑树育苗科技文献分析

2.1 按文献发表的趋势分析

截至2015年3月20日, 从CNKI收集桑树育苗的相关文献共372条 (图1)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 桑树育苗文献均低于20篇, 其中70年代文献量最少 (7篇) , 20世纪80年代桑树育苗文献量大增 (85篇) , 90年代及21世纪前14年, 文献总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就发文省份来看, 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 发文省份数量逐渐减少, 其中70年代最少 (5个) , 之后发文省份数量快速回升, 但是基本维持在20个省份左右。发文单位与文献总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其中70年代最少 (8个) , 之后呈上升趋势。

2.2 按文章学科类别划分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桑树育苗约3/4的网络科技文献属于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学科, 约10%属于园艺学科, 畜牧与动物医学、林业、农业经济学科方面的比重约5%。桑科植物起源于中白垩纪, 第三纪后期扩散, 属西藏第三纪植物之一, 具有极为广大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极强的生态适应能力, 对各种不良立地环境也有很强的耐受性。桑树既是很好的经济林木, 也是可用于生态治理的优良树种。学科统计分析的结果, 印证了对蚕桑科技的判断, 即蚕桑科技长期以来都“围绕一粒茧、为了一根丝”, 远离现代科技, 蚕桑生产技术基本出自百年老号[5]。

2.3 按文章发表的地域分析

在文献分析中, 剔除报纸数据库, 把CNKI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科研成果数据库及专利数据库整合后, 以主题词检索, 总共有449条文献, 对文献研究的第一单位进行各个省市分类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 我国桑树育苗科技文献基本可以划分为3个梯度, 以四川、江苏为代表的第一梯度, 研究文献分别占全部桑树育苗文献的15%以上, 表明这2个地区的桑树育苗科技非常活跃, 也是桑树育苗的主要地区;以陕西、浙江、重庆、安徽、山东、广西等为代表的第二梯度, 研究文献分别占全部桑树育苗文献的约5%, 表明这些地区的桑树育苗科技较为活跃, 桑树育苗能够较好地发展;以云南、广东、甘肃、河北、新疆、黑龙江等为代表的第三梯度, 研究文献分别占全部桑树育苗文献的约3%, 表明这些地区的桑树育苗基本在呈下降趋势或桑树育苗一直是区域性发展, 桑树育苗科技需要加强;其余列入统计的省份, 桑树育苗研究文献所占比重较少, 基本是零星发展。

2.4 以桑树育苗文章的重要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20世纪50—70年代, 由于此阶段桑树育苗文献数量不多, 该阶段的文献均未出现被引用。就下载频次来说, 1959年发表在《新疆农业科学》上的“积极推行扦插法, 大量繁育好苗桑”出现较高的下载频次, 其次是“桑苗嫁接新法袋芽接的初步研究”及“桑树埋条育苗八大技术操作规程”“关于桑树树形养成的几个问题”等文章也出现较多的下载频次;在20世纪80年至今, 桑树育苗方面的文献引用频次较高的是“槲桑硬枝电热线温床扦插研究”“北方蚕区第一批桑树品种鉴定试验———山东点试验报告”“激素对桑树扦插生根的影响”等文章;综合以上分析认为, 桑树育苗中扦插育苗影响因素例如品种、温度、扦插试剂及扦插介质等和扦插条件的选择是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2.5 研究桑树育苗的主要人员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 发文报道桑树育苗被引频次较高的为余茂德 (西南农业大学) 和李东 (江苏省连云港港埠农场桑蚕站) , 这与桑树育苗发表地域文献存在对应相关关系;其次是张伯林 (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 、张建峰 (甘肃省正宁县蚕桑站) ;再次是赖长春 (三台县丝绸公司) 、储一宁 (云南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 、刘子玉 (临朐县农业局) 。综合以上分析表明, 桑树育苗主要人员在丝绸公司分布广泛, 占约60%, 科研院所占约30%, 大专院校占约10%。

2.6 按桑树育苗研究主要发表期刊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 桑树育苗文献载文《四川蚕业》《江苏蚕业》比较高, 其次是《蚕桑通报》《陕西蚕业》《蚕学通讯》及《中国蚕业》, 载文比较少的是《蚕业科学》《广西蚕业》《广东蚕丝通讯》等, 就总下载次数来看, 《蚕学通讯》的总下载次数和总被引用数均较高, 而《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的均篇引用数为1.57、1.21, 远高于其他统计期刊的均篇引用次数。

3 讨论

综合以上调查的结果认为, 桑树育苗研究的主体是丝绸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及蚕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占全部桑树育苗网络科技文献载文的约90%。从各项指标综合来看, 四川、江苏两省的桑树育苗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四川省有全国著名的西南农业大学 (重庆市) 蚕学学科, 为四川桑树育苗提供人力、智力支持, 四川优越的地理条件及长期的栽桑养蚕传统为桑树育苗提供保障;江苏省有中国蚕业研究所、苏州大学等蚕学学科, 是国内少有的一省有2所蚕学人才基地的省份, 为江苏省桑树育苗提供人力、智力支持, 江苏优越的生态环境及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为桑树育苗提供保障。

本论文主要数据来源是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 虽在文章发表的地域分析中引入了CNKI的科研成果数据库及专利数据库, 但由于科研成果数据库可检索的内容有限, 对桑树育苗科研成果、专利等方面的全文数据及国外数据库收录桑树育苗文献作为分析的数据来源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蚕业处桑栽科.栽 (原文为我) 桑育苗分月大纲[J].蚕桑通报, 1954 (4) :6-7.

[2]赵隽.基于布拉德福定律区域法的学术论文分布研究[J].现代情报, 2007 (5) :26-28.

[3]贝蓓, 史少凡.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桑树研究核心期刊载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4) :2520-2521.

[4]刘建峰, 王静瑜, 方亦秀.基于CNKI的平腹小蜂中文文献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3) :57-60.

CNKI 篇8

1 科技查新概念

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 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的科学技术内容, 按照科技查新规范操作, 并作出结论。新颖性是指在查新委托日之前, 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部分或者全部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科技查新作为科技信息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科技与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科技查新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为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科技成果和新产品的鉴定和奖励、专利申请及科研立项的评审等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因此, 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科技查新报告已成为有关部门进行科技成果评价和科研立项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科技查新为政府科研主管部门审批立项提供决策依据, 以减少课题的重复研究或低水平研究, 使科研人员站在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上进行研究, 从而保证国家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CNKI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

2.1 CNKI介绍

“中国知网”是集知识资源大规模整合出版、原创性学术文献出版、多媒体出版和专业化、个性化数字图书馆为一体的数字出版平台, 全面整合了我国90%以上的学术文献和海外重要的学术文献数据库资源;以网络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相结合的巨大优势, 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增值服务和学术文献的个性化与专业化实时出版, 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创新与创新管理提供知识管理服务。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hinaNational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 简称CNKI工程, 始建于1995年, 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内容涵盖了国内7000多种期刊、500多种报纸、300多家博士培养单位、500多家优秀硕士学位单位、数百家出版社已出版图书、全国各学会/协会重要会议论文、百科全书、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软件、专利、年鉴、标准、科技成果、政府文件、互联网信息汇总以及国内外上千个各类加盟数据库等知识资源。

2.2“机构/个人数字图书馆”介绍

总库平台于2008年9月下旬进行了全面升级, 原检索平台KNS5.0升级为Grid2008。个人数字图书馆开创了个人使用数字资源的新局面。

机构数字图书馆 (以下简称机构馆) 为机构提供全新的管理组织资源的方式, 在机构购买资源后, 由系统自动为该机构创建。机构馆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用户可对馆内文献使用多种检索方式进行检索, 并通过文献出版统计报表了解馆内各专业文献的出版现状和每月新增文献。

个人数字图书馆 (以下简称个人馆) 是读者为充分实现对文献、信息、知识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而创建的数字图书馆。读者个人可按需订制资源、检索平台、功能、情报服务, 按需配置显示模板和显示方式, 个人馆提供了超越一般的资源订阅方式, 为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交互式学习研究的空间。个人馆需要由读者个人申请注册后方可使用。

3 利用CNKI实现科研查新

总库平台升级后, 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先进的信息服务。通过统一导航、统一元数据、统一检索为基础的资源信息平台, 它能为读者提供定制资源、功能及服务, 辅助信息组织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数字化学习研究”平台上, 开发了学术趋势搜索、数字搜索、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助手、学术研究热点等检索系统, 为科研课题提供了相关数据和评价依据。

3.1 充分利用多种检索方式

总库平台提供了九种跨库检索的方式, 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是使用快速检索或者标准检索, 它属于主题明确的检索方式, 即读者明确自己确定要检索的内容。对于事实信息, 可以通过句子检索的方式来查找, 通过读者输入的两个关键词, 查找同时包含这两个词的句子。由于句子中包含了大量的事实信息, 通过检索句子可以为用户提供有关事实的问题的答案。使用句子检索方式, 检索得到的检索结果以摘要的形式展示, 并将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句子摘出来, 起到解释或回答问题的作用, 当检索结果出现时, 往往是海量的文献, 此时需要将检索结果分类排序, 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献;总库平台上提供了九种分组的方式, 分别是:学科类别、来源数据库、研究层次、文献来源、文献作者、作者单位、中文关键词、研究获得资助、发表年度。例如学科类别, 可以查看检索结果所属的更细的学科专业, 进一步进行筛选, 找到所关注的文献。研究层次就是将检索结果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每一类下再分为理论研究、工程技术、政策指导等多种类型。读者可以通过分组查到相关的国家政策研究, 工程技术应用成果, 行业技术指导等, 实现对整个学科领域全局的了解。九种分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将检索结果进行分类, 帮助读者粗选出可能需要的文献;之后再将分组后的文献进行排序, 总库平台提供了相关度排序、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浏览频次等五种评价性排序。通过排序后就能真正精选出对读者有价值的文献。避免了读者在海量文献种盲目的查找, 更快更准确的完成学科查新。

3.2 准确使用科研项目检索及学术热点检索

在数字出版物超市出版平台的首页上, 还可以对国家科研项目进行检索, 《国家科研项目数据库》提供了符合其特征的一系列检索方式, 可以按项目名称、项目研究内容、项目性质、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完成时间、指南发布时间和申请截止时间等字段来检索。检索结果分组类型包括:学科类别、项目性质、项目发布单位;除了分组筛选, 数据库还为检索结果提供了按照申请截止时间排序的功能:通过排序的结果, 越靠前的项目申请截止时间越晚, 读者可以看到各学科待申请的科研项目, 方便其在申请科研项目的时候遴选。

热点数据是通过对学术文献总库中的文章进行热点主题的监测, 采用内容聚类, 引用链接分析、同下载分析等技术得到的热点主题集合。学术热点数据库也有自己独立的检索平台, 根据学术热点的特征, 提供了符合其特征的一系列检索方式, 可以按热点主题名称、主要知识点等字段来检索。学术热点数据库还为检索结果提供了热度值、主要文献数、相关国家课题数、主要研究人员数、主要研究机构数等评价性排序。

3.3 自主定制个性化资源, 学科主题自动推送

当读者实现了检索要求后, 可以将检索的结果, 科研项目或者最新热点定制到个人馆中, 系统会根据定制的内容自动推送最新的文献。帮助读者随时了解学术圈动态汲取营养、借鉴先进、保持特点信息, 实时推送本人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本人的项目跟踪, 学术组织圈动态, 学者圈动态及评估, 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播报。如果读者承担了国家的某个科研项目, 定制到个人馆后, 可以对该项目进行跟踪分析。通过使用科研助手, 申请新项目, 跟踪在研的其他项目和已完成的项目。根据定制的学术热点, 提供如文献价值分析, 学术趋势揭示, 研究热点预测, 公开学术论坛等帮助读者卡明清学科发展趋势

3.4 丰富的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建与使用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图情和计算机的知识, 对于这方面较弱的读者可以直接使用数字出版物平台的专业数字图书馆, 专业数字图书馆是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学术文献资源分类汇编, 形成168个一级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 3000多个子专业数字图书馆, 涵盖全部学科范围。每个专业馆内提供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重要报纸、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科技成果、图书等10余种资源, 还提供专业文献检索平台、文献出版统计功能, 提供本专业近一年的科研成果, 学术会议, 相关国家课题, 学术讨论区, 本学科院士 (学部委员) 、博导等情报服务, 是专业用户进行专业文献检索、调研服务的平台。

4 结语

积极使用CNKI提供的个性化知识和情报服务平台, 较之以前能够大大缩减学科查新的时间, 只有准确高效的学科查新能够更好的完成科研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小利, 曹导叶, 王杉.科技查新中查全率与查准率的辨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10.

CNKI 篇9

PISA主要在于测量当义务教育即将结束时, 年轻人 (15岁) 为走向社会而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 其目的是通过一套能够测量教育结果的国际教育质量指标和对各国学生进行抽样测试所取得的结果, 来描述各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水平。PISA通过对广泛的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找出这一阶段各国学生学习能力变化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社会、经济及政策原因, 从而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PISA最初由OECD成员国发起并参与, 同时也吸纳其他非成员国和地区参加。2000年在32个国家第一次正式实施了PISA评价,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 包括成员国与非成员国, 2009年我国上海市首次参加这次国际测试, 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么, 在这近十年的发展进程中, PISA在国内的实施现状如何?对国内教育评价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基于上述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一、研究框架———方法与范畴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国内大量文献进行分析。本研究通过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以“PISA”为关键字和题名, 检索了2002年到2012年国内所有核心期刊相关的文章, 剔除不相关的论文之后, 论文总数达到84篇。另外, 还在硕博论文数据库中以“PISA”为关键字和题名进行检索, 检索时间为不限, 论文总数达到了7篇。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总数达到了91篇。以上文献检索截止2012年6月3日。论文发表概况如图1所示:

2. 研究范畴

PISA是国际致力于变革教育评价的新联盟和新方式, 它是对15岁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评价, 三年为一个周期。在所检索的全部论文中, 笔者对其题名、摘要和关键字进行分析研究,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对PISA的研究内容, 主要涵盖了其背景介绍、特点、评价内容、测评框架、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研究启示、决策分析等方面。归纳起来, PISA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PISA的理论研究; (2) PISA的评价内容研究; (3) PISA的比较研究; (4) PISA研究启示与决策。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对上述研究框架进行编码分析。把文献统计分析的类目分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PISA的理论研究、PISA的评价内容研究、PISA的比较研究和PISA研究启示与决策四个子类;研究方法包括纯理论性研究、实证研究两个子类。

二、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已经确定的定量分析的编码方案, 笔者对国内有关PISA研究的样本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 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国内的相关研究在不同研究内容上, 论文总量差异性非常显著。目前, 国内研究现状可以概括为:侧重于PISA评价内容研究和PISA启示与决策方面研究, 尤其是在2009年以后;在2008年之前, 研究重点是PISA理论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PISA比较研究在不断进行中。这说明了PISA的研究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 国内很多研究者都开始关注其相关内容的研究, 尤其是在PISA评价内容研究和PISA启示与决策方面, 究其原因, 不外乎符合当前国内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热点, 那就是教育改革, 尤其是教育评价。但是, 为什么在这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的测试, 如上海市, 究竟原因何在?PISA对国内的启示或决策起到了什么样的导向作用?应该以何种心态来对待这种国际性的评价项目?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问题, 笔者又做了进一步的定量统计, 如表2所示:

从表2和图1中可以看出, 从2002年开始, 我国才开始PISA的研究, 而且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 如PISA背景介绍、特点、评价领域等, 一直到2006年, 基本对其概念界定和测评进行了相对清晰的介绍。2002年至2010年, PISA的论文发表情况在逐步上升, 并在2010年达到了高峰, 在近两年虽有所下降, 也可以算稳定发展。可见, 国内研究者对PISA的研究基本上是处于上升阶段。

三、内容分析过程

统计分析之后, 由于PISA研究涉及范围广, 从前面的分析总结中, 笔者将PISA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做了归纳, 主要分为PISA理论研究、PISA评价内容研究、PISA比较研究和PISA启示与决策分析。

1. PISA理论研究分析

PISA理论研究论文篇数有13篇, 占总数的14.3%。笔者试图分析其原因, PISA是一项国际性的学生评价项目, 每三年评价一次, 每次重点评价一种素养, 2000年是阅读素养, 2003年是数学素养, 2006年是科学素养, 以此类推。在其刚出现的时候, 人们首先关注于它是什么?用来做什么?怎么做?亓永平[1]在2002年首次对PISA做出介绍, 紧接着王等人分别对数学素养[2]、阅读素养[3]、科学素养[4]的界定和测评做出了更详细的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 在2003年新增了问题解决技能, 王等人于2006年提出了对问题解决技能的界定与测评[5]。然而, 在2012年徐瑾[6]、朱小虎[7]等人都对“素养” (Literacy) 概念的发展以及立场做出了探索, 并指出素养是PISA的核心概念, 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可以说, 素养概念的研究是PISA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

2. PISA评价内容研究分析

关于PISA评价内容的研究论文有29篇, 占31.9%, 主要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四个方面的研究, 其研究涉及的范围:测评研究、试题设计、评价工具或方法等。其测评研究中有PISA2003、PISA2006和PISA2009测评框架与设计思路, 以及启示或思考, 然而, 这里必须要指出的问题是, 由于PISA是一项国际性的测试, 目前在我国参加的城市只有上海市, 所以, 尽管从2007年至2010年有相关的硕士研究论文对阅读素养测评[8]、数学素养测评[9]、科学素养测评[10]以及问题解决能力[11]都进行了研究, 但是在国内缺乏实证性研究, 只是在参照国际上对每一轮研究结果的发布做出分析和思考。在试题设计和开发方面, 苏洪雨[12]、夏雪梅[13]、张雨强等人[14]分别对数学素养测试题的设计、阅读素养开放题编制以及PISA2006科学试题的设计进行探究。另外, 在评价工具和方法方面, 王蕾在2007年对Rash客观等距测量在PISA中国试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究。[15]

虽然, 上海市在2009年首次参加测评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是, 国内非但没有对当前教育进行肯定, 反而更多的是一片质疑声。由此可以看出, PISA测评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教学现状以及在国内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3. PISA比较研究分析

在PISA评价内容研究的基础上, 也开展了有关PISA的比较研究。关于PISA比较研究的论文篇数有16篇, 占总体的17.6%。在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上, 黄慧娟等人在2004年将国际上最为著名的三个评价项目, 分别是全国教育进展评价 (简称NAEP) 、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的再研究 (简称TIMSS-R) 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简称PISA) , 就数学和科学领域评估做一比较, 以便更深入了解这些评估的实施背景、基本框架和评估内容。[16]在此基础上, 2006年梁润婵[17]在其硕士论文研究中也进行了TIMSS、PISA、NAEP科学测试框架与测试题目的比较分析, 旨在发现它们在进行科学评价时的理念以及实现这些理念所采用的方式, 并期望能为我国的大规模考试提供一些线索和帮助。在国内外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中, 有中国苏州与美国15岁学生数学学习特征比较分析[18], 并得出了中美两国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征性别差异显著的结论, 类似的结论在2012年陆真[19]等人的研究中, 也对科学素养培养中男女生表现差异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关注学习策略的引导、树立女性学习的自信心和增加科学课程资源中女性材料的教学建议等。此外, 跨文化比较研究渐渐被很多研究者所关注。吴娴等人[20]和李斌等人[21]基于PISA2006的数据分别就学生科学教学知觉和学校教育资源对科学素养成绩的影响, 对美国、芬兰、日本和中国香港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

4. PISA启示与决策分析

包含PISA启示与决策的研究内容的论文, 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最大。从论文发表的时间上来看, 有将近24篇论文是在2009年之后发表的。究其原因, 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试, 捧回了大满贯, 之后PISA受到的关注有所上升也是理所当然的。此外, 由于PISA本身的特殊性, 加上近几年国内教育评价改革的热潮的推动, PISA自然受到了研究者、教改人员、教师等的关注。

就国际而言, PISA测试项目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参与测试国的教育政策调整。[22]所引发的震动最大的无非是经济强国———德国的教育改革, [23]另外, 日本也提及课程改革的理念, 那就是培养生存能力。这与PISA评价的目的不谋而合, 不只是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 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建设。

四、结论与建议

PISA的实施和应用已经有十余年的历程, 在基础理论、评价内容分析研究、比较研究和启示与决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这不仅形成了若干基础理论成果、固定的评价内容、国际间的比较分析研究成果, 而且对我国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教育评价的实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理念设计上, PISA对我国教育评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PISA不仅对学生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评估, 更重要的是评估学生对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今后的教改过程中, 国内在试题设计和评价方面将更加注重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而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在试题设计上, 应该关注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等方面, 增加更多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联的试题,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CNKI 篇10

本文所采用的搜索引擎是中国知网 (CNKI) , 该引擎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 被国家科技部第五部委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重中之重”项目。CNKI工程于1995立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期刊全文数据库, 也是我国应用最广泛、功能最全、数据量最大的动态知识信息库。它有2个全国中心网站、80多个地方中心网站、3000多个光盘服务站, 覆盖全国, 辐射全世界。CNKI的知识来源是国内公开出版的7500种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 (含英文版) 的全文, 积累的全文文献达1800万篇。其覆盖范围包括了十大专辑和168个专题如理工A (数理科学) 、理工B (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 、理工C (工业技术) 、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经济管理、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等。

中国知网数据库由四部分组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9~至今) 有2300万篇、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至今) 有40多万篇、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至今) 有59557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 (2000~至今) 有667002篇5、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2000~至今) 有6934729篇。从其丰富的数据库可知CNKI不仅能反映学界的声音, 而且能反映普通百姓的声音。

本文将利用CNKI的优势, 通过其文献资料近五年 (2005~2009) 在安全学科的分布, 来研究安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

2按不同行业安全分类检索与其相关的文献分布

常见的行业安全有信息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矿山安全等, 表1是由CNKI进行的检索并包括了数据的处理。

从表1中不难看出: (1) “信息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占安全的总条数百分比相对较大, 分别为:3.44%, 3.88%, 1.19%。说明了社会上对信息、食品、交通的关注度很大, 并且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这三个领域的安全。根据三个行业的特点和社会现实不难分析出:①随着电脑的发展, 我国使用电脑的人数明显增加, 有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网民的人数达到了2.53亿成为了世界首位。正是因为电脑如此巨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便利, 很多不法分子便通过网上的虚拟平台盗用信息, 且欺诈网民财产。因而, 维护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也就成了科研和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 其他方面的信息安全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如公司要保护公司的商业信息, 保护员工的个人信息等等。②民以食为天, 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使得人们对食品的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高。现在的人们不仅仅是追求吃饱这样的低层需求, 而是追求吃的健康和“绿色”。由于科技的发展, 很多技术被用来培育食物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饮食健康, 如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 农药超标的蔬菜等都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因而, 食品安全的关注必将不断增加。③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车, 然而, 车所带来的不仅是方便, 还有事故和污染。再加上交通因素复杂难以控制, 因而, 人们对于交通安全的要求是很高的。

(2) 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仅次于以上三方面的是“建筑安全”、“矿山安全”、“石油安全”, 分别占安全总条数为0.23%, 0.23%, 0.18%。这三个方面的安全是传统安全的重点, 它们长期作为我国安全研究与关注的重点。这是因为它们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矿山开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占领整个能源利用的约70%, 然而, 由于我国特殊的煤矿储存形式, 矿山开采长期是事故频发的重点行业。每次由于事故发导致的伤亡人数也都是令人震惊的。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矿山开采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矿山安全仍将是安全研究以及关注的主题之一。

(3) 表中数据同样显示了“航海安全”、“航空安全”、“太空安全”、“核工业安全”等所占的比重相对很小。由于这些行业很多是不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且有些在科研上也很难取得重大突破。所以小比重也是能理解的。在将来的发展中, 由表1的数据可看出它们仍然不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3故分类检索与其相关的文献分布

按事故分类检索火灾、气体爆炸、锅炉爆炸、机械伤害、瓦斯爆炸。这几类主要事故的相关文献分布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这五类事故中, 以火灾最高为20185条, 占了五类事故的90.5%。其次是瓦斯爆炸的文献记录数为1622条, 占五类事故的7.3%。紧接着是气体爆炸216条, 机械伤害194条, 锅炉爆炸81。分别占了五类事故的0.97%, 0.87%, 0.36%。如果将这五类事故的总记录量与安全相关的文献记录量比较, 它们仅占了3.978%。这说明了安全领域的涉及面极多, 分布很分散, 研究的领域很多。同时, 整个安全领域所占的CNKI总量也仅为0.1445%, 而上述五类事故的文献记录比重将更小。由这些数据对比分析可知:火灾事故是我国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因为无论什么领域, 无论什么地方, 无论什么时候均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它关系到了每个人的利益, 因而对火灾的关注度与研究也将是安全领域的重点。同时, 瓦斯爆炸作为矿山事故的一种, 居然占了整个安全领域的0.29%, 更进一步表明了人们对瓦斯爆炸的高度关注。瓦斯爆炸是煤矿的第一杀手, 对于它的研究仍是煤矿研究的重点, 该趋势将保持不变。虽然安全领域仅占CNKI总量的0.1445%, 但可以说明安全学科与工程在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中已有了一席之地。不过, 仍需更大发展。

4按安全系统工程内容检索与其相关的文献分布

按安全系统工程内容检索与其相关的文献分布如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价相关的文献记录最多, 分别为5002条和5956条。占了整个安全系统工程内容的27.15%和32.3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近五年来的政策倾向, 如将安全评价作为企业安全检查的重点有关。同时, 也体现了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价是我国安全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在进行分析时, 采用的方法最多的是失效分析, 占了2871条, 其次是安全分析占了2260条。而几种常用的安全分析方法中, 故障树分析占最多为1285条, 其次是事件树分析的88条, 再次是危险预先分析师的11条, 最后为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2条。同时, 不难看出, 对于风险决策的关注所占比重不可忽视, 有946条记录。说明了风险决策已是安全研究的重要部分, 因为现实中的风险越来越多, 风险决策将显得尤为重要。

5按安全学科检索与其相关的文献分布

按安全学科分类检索近五年CNKI摘录的相关文献分布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安全文化、可靠性分析、事故预防和安全因素相关的文献比较多, 记录数分别为4036条、4671条、1674条和1366条, 占安全学科总条数的百分比为27.6%、31.9%、11.45%和9.39%。说明了这三个方面的学科是安全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同时, 由安全文化占比重可以看出, 它比传统的安全研究内容都占有优势。这是近几年来逐步重视安全文化的结果, 也说明了安全文化在治理安全问题方面发挥的独到作用越来越多地为研究者所重视。与安全装置、安全检测有关的记录数为702条和1602条, 占安全学科总条数的4.8%和10.96%, 说明了这两种实用性较强的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关注程度较高。同时, 在一些基础安全学科的比重中, 安全系统工程占了2.34%, 安全经济学占了0.71%, 安全人机工程学占了0.23%, 说明了这些基础学科的研究者也有很多。从安全计算机仿真、安全软件的记录均为1条可看出安全研究在这两方面的缺陷, 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安全问题。对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计算机有很大的帮助, 笔者认为安全领域对计算机的利用还不够充分, 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关注。

6安全学科期刊论文被CNKI摘录的文献分布

安全学科期刊论文被CNKI摘录的文献分布见表5。

从表5中记录知, 我国关注安全学科的核心期刊已经有很多了, 其实还有很多没有统计。作为主要的核心期刊, 它们被CNKI收录的论文总数占了CNKI总量的0.159%, 说明了安全学科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

7近五年每年被CNKI收录的论文总数占CNKI总量的比例

近五年每年被CNKI收录的论文总数占CNKI总量及其比例如表6所示 (从1979年到2009年CNKI的总量是39538452条) 。

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 近五年来CNKI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平均每年的收录量以0.53%速度增长。这不仅说明了近五年我国各项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而且表明CNKI近五年的数据充分反应了我国各个学科的发展情况。因为这五年的收录总量占了近三十年收录总量的35.45%, 其涉及的面已经相当广了。那么, 通过运用该工具对安全学科相关情况的搜索, 对于描述我国现在安全发展的情况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8结论

(1) 通过检索工具CNKI来研究我国安全领域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因为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工具, 也是我国应用最广泛, 功能最新, 数据量最大的动态知识信息库。它收录了我国各方面的精华所在, 因而数据很有说服力。

(2) 从各行业安全的检索结果, 我们不难发现, 信息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已成为我国安全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领域。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引起信息、食品、交通方面的危险性因素还会进一步增大。因为电脑的使用会越来越多, 多种多样的引用了先进科技的食品越来越多, 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这些都会为安全埋下隐患。同时, 人们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 这三个方面是研究的重点和趋势。作为传统安全的矿山安全、建筑安全、石油安全, 由文献记录知它们仍是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 这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

(3) 在几类安全事故中, 火灾事故时我国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 说明了火灾在群众中的影响是最大的, 其危害最突出。可作为传统安全的瓦斯爆炸事故仍是不容忽视的。

(4) 通过对安全系统工程内容的检索可知, 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价这两个方面是安全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而在几种常用的方法中, 我国研究者常采用故障树分析, 失效分析和事件树分析。

(5) 安全文化、可靠性分析、事故预防和安全因素这四个方面是我国安全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同时, 基础学科中的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经济学仍是安全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实用技术方面的安全装置、安全检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安全计算机仿真、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库系统这些利用计算机来搞安全的方法在我国为取得很好发展。应作为将来研究的重点和趋势。这也是世界安全发展的趋势。

(6) 从我国安全学科核心期刊在CNKI总量占的比重为0.159%可看出, 安全学科在近五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安全学科已逐步的被各行各业所重视, 然而, 安全学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是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7) 从近五年中各年CNKI总量的变化情况和他们所占的比例可以发现, CNKI在近五年的收录量有了很大提高。它对于我国各方面研究情况的反应也更加全面。因而, 由它来研究我国的安全发展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白春华, 何学秋, 吴宗之.二十一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BAI Chun-hua, HE Xue-qiu, WU Zong-zhi.The21st century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M].Beijing:Sci-ence press.1999

[2]林伯泉.安全学原理[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4LIN Bo-quan.Principles of safety[M], Beijing:Coal Industry Press, 2002.4

[3]左东红, 贡凯青.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4ZUO Dong-hong, GONG Kai-qing.System Safety Engineering[M].Beijing:Chemical Industrial Press, 2004.4

[4]李红杰, 鲁顺清.安全人机工程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6LI Hong-jie, LU Shun-qing.Ergonomics security[M].Wuhan:China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 2006

[5]靳京, 屈卫群, 李立从, 徐芳, 高海燕, 楼雯.基于CNKI的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现状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 2010 (1) JIN Jing, QU Wei-qun, LI Li-cong, XU Fang, GAO Hai-yan, LOU Wen.Based on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CNKI analysis[J].New library, 2010 (1)

[6]林伯明.基于CNKI的酒店管理教育研究论文统计分析[J].旅游论坛, 2008, 1 (3) LIN Bo-ming.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heses on Hotel Management Education Published in CNKI[J].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2008, 1 (3)

[7]刘凯峰, 朱立秋, 刘艳杰.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J].煤炭技术, 2007 (5) LIUKai-feng, ZHULi-qiu, LIUYan-jie.Importance of Build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J].Coal Technology, 2007 (5)

[8]汤云, 朱云松.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 (7) TANG Yun, ZHU Yun-song.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s food safe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J].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08 (7)

[9]王成, 孙宝生, 张建, 高明星.中国矿山安全现状与对策[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6, 2 (26) WANG Cheng, SUN Bao-sheng, ZHANG Jan, GAO Ming-xing.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Mine Safety in China[J].Mining R&D, 2006, 2 (26)

[10]许晔, 程家瑜, 杨起全.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发展重点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4XUHua, CHENG Jia-yu, YANG Qi-quan.Our information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of key research[J].China 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BS, 2007, 4

[11]吴宗之.面向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的若干战略问题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3 (1) :4~10WUZong-zhi.Study on some strategy problems of China's work safety by2020[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3 (1) :4~10

CNKI 篇1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缓解农业生产的内卷化以及促进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推动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都将发挥非常积极的正面功能(1)。

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家庭、父母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替代功能发挥和应对机制的衔接不畅势必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形成不利影响,从而引发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2)。从微观方面讲会影响到留守儿童个人和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从宏观上讲则直接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乎农村人口未来的素质。正因为如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成为教育界、学术界及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

现有的研究多半是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和举措,但有关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问题的研究,尤其是综述性、总结性的研究则略显不足。通过文献法并依托cnki这一平台展开这一领域问题的综述研究,对于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深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研究领域与主题

2.1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在中国知网搜索平台上使用高级检索,在检索项篇名中输入检索词留守儿童和体育,在模糊状态下检索到的文献共计56篇,其中硕士论文3篇;在精确状态下检索到的文献共计27篇,其中硕士论文3篇。无论是以地区、还是以省为调查对象,采用的研究方法多集中于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实验法、比较法则较少采用,对体育教育干预、介入的实际效能和机制的研究略显欠缺。学者唐红明(唐红明,2008)在国内较早开始了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实验性研究,他认为体育介入能够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维护发挥积极的功效,并由于留守儿童不同性别、不同留守年限、留守监护类型等不同方面的因素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但对于体育介入的路径和方式则较少关注。

2.2 体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学者普遍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且和非留守儿童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存在着体育教育边缘化(唐红明,2008)的特征和状态。认为目前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的智育、德育上,社会主流舆论也只是停留在留守儿童生活条件改善等问题上,忽视了对留守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体育教育工作。不言而喻,没有体育教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忽视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将会以牺牲教育公平性为代价。陈绍艳[1]等人认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存在着体育教育主体的缺位、体育教育组织的匮乏、体育教育投入的不足、体育教育师资贫瘠等问题;学者张志军[2]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存在着体育教育开始不足、课程被挤占、专业体育教师的配备比例不够、素质水平差等问题;姚远[3]认为存在着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力度不够、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与阳光“一小时”差距较大等问题。还有部分学者从社区、学校、家庭的三维视角综合考察了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现状,认为关注点不能过于集中在学校体育教育方面、应当加大家庭体育教育意识、形式的培养以及社区体育教育的开发,注重教育资源、投入的均衡化和立体化。

2.3 影响因素分析

部分学者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孤僻、焦虑和缺乏自信等心理和社会交往状态直接制约了常规体育教育的功能发挥,不过这种分析具有比较明显的标签化的特征。就家庭教育而言,家庭结构的解构、代沟、监护缺失和不当、经济贫困等等都直接制约了留守儿童的体育意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重视力度不够、体育教师素质不高、体育教师流失、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场地限制等等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除此之外、升学压力、教学考核等等因素也制约着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的开展。

2.4 功能分析

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调节人的某些不良情绪;在体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分配“社会角色”,提供尝试社会角色的各种机会,同时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勇敢创新、团结合作、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等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能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所有这些正好可以用来修正留守儿童在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部分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强化留守儿童的生理健康状况,通过家庭体育来树立留守儿童的体育意识和培养体育锻炼习惯,通过课外和课余体育活动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加强集体观念,适应社会发展。

2.5 对策

以政府为后盾,加大资金投入,创设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以学校为中心,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以社区为辅助,分担教育责任,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家庭为基础,劳逸相结合,给留守儿童一片自由的活动空间,通力合作,结对帮扶,构建综合的体育教育体系。具体表现为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的福利分配和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教师的再培训力度;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体育档案,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的领导、组织和检查,保证课外体育锻炼质量。

3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突破口

3.1 价值追求分析不足

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最终的价值导向问题,它涉及到农民、农村是否能够享受同城市、市民一致的公共服务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加强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等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社会公正、公平的具体操作和推行,从价值、终极的领域实践公平发展、均衡发展的目标。

3.2 比较分析不足

【CNKI】推荐阅读:

上一篇:景观快题设计下一篇: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