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精选6篇)
病理性使用互联网 篇1
摘要:病理性使用互联网又称网络成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对青少年的危害越来越大, 成为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 尤其是近些年来, 取得了诸多新进展。该文总结了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概念界定、表现、危害及预防和治疗, 并提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互联网,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网络成瘾
一、概念界定
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首次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的概念, 引起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IAD的关注。1996年, 美国网络心理学家Young[1]在《网络成瘾:一种新的精神障碍的出现》中指出IAD是一种没有麻醉作用的冲动控制障碍, 界定了病理性使用互联网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 。
现在一般认为:PIU是指用户反复使用互联网达到一定的时间量后, 其情绪情感功能、认知功能以及行为活动, 甚至于生理活动, 偏离了其现实生活,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 但仍然不能减少或停止使用互联网。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逐渐显露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
二、PIU的表现与危害
(一) PIU的表现
关于PIU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使用的时间持续性及相应的行为心理特征。PIU患者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 并表现出下列五种症状:
1、耐受性增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 不断增加上网时间;
2、戒断症状: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 下网后感到不快;
3、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人交往;
4、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情绪问题;
5、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
(二) PIU的危害
PIU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理伤害。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存在巨大的伤害, 长时间保持坐姿不变会影响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发育, 损害青少年的肠胃等消化系统以及腕等关节, 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2、不良信息的危害。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大量不良信息充斥其间, 而青少年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污染”的对象。
3、影响社会交往。社会化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任务。社会化主要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但网络的介入使得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网络化, 使青少年脱离社会情境, 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4、亲子关系的弱化。PIU的另一个重要弊端是导致亲子关系的弱化, 这既可以说是因也可以说是果。网络世界导致亲子之间的沟通进一步减少, 而亲子关系的弱化又进一步导致网络的过度使用。
5、情绪上的危害。过多的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 并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和幸福感的降低, 导致社会孤立和社会焦虑, 以及导致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人格发生变异, 形成变态人格。
6、道德发展上的危害。网络不同于现实, 难以构建一个完整的道德监督体系, 其隐蔽和开放的特点很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弱化。在无监督的网络道德环境中, 青少年缺乏“慎独”的自我控制能力, 不利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开展。
三、PIU的预防与治疗
对PIU在临床上的心理治疗往往使用如下方法:戒断、家庭治疗打破定势、社会调查、制定合理的目标、提醒卡、个人生活调查等, 国内一般运用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如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系统脱敏法。另外药物干预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
和其他心理疾病的防治一样, PIU的防治工作重心应该放在预防而不是治疗上。应该多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人格, 培养抵御不良信息和不良上网行为的辨别力和意志力。要达到这一目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营造良好的学校心理生态环境
要解决青少年PIU的形成, 必须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真正从青少年的内在需要上为他们提供帮助, 解决青春期心理的各种疑惑和困惑, 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人格;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 帮助他们扩大人际交往面, 改善人际关系, 建立多种倾诉和发泄的渠道;把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上日程, 不再采取避讳的态度, 让他们了解性、正视性;在学习之余,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他们通过这些活动体验成功, 培养自信心, 把注意力从网络转向现实生活, 建立一个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 提供良好的家庭心理生态环境
和学校一样,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PIU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上, 给孩子留一个独立思考、自我锻炼的空间。作为家长还要注重自身的教育, 做到言传身教, 让孩子在民主、健康的家庭气氛中成长。
具体的做法上, 家长要向孩子传授正确的网络知识和使用方法, 让孩子全面了解网络、认识网络, 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上网时间, 适当限制他们接触网络的次数, 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 鼓励或陪伴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交往。
(三) 创建良好的社会心理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信息化的今天, 要让网络的发展为青少年的成长服务, 不仅要加强网络法规管理, 还要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让全社会共同监督, 坚决杜绝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等营业性场所, 为预防青少年PIU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
网络如水, 可以载舟, 也可覆舟。信息化的今天, 一方面要净化网络环境, 强化社会支持, 加强网络立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青少年内心需求, 深化教育改革, 以青少年为中心, 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小三位一体”和技术、立法、教育的“大三位一体”相结合的网络文明系统,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网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Young K.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6.
[2]、朱丹, 龚正霞.浅谈“网络成瘾”.科技创新导报.2011, NO.4
[3]、张瑞华.青少年网瘾成因及对策.科教文汇.2011-1
互联网浪潮中需保持理性 篇2
大众习惯了跟风似的崇拜,从而丧失了独立的思考,这是最可怕的。互联网思维有一个提法,做产品一定要做到单品海量,这个说法本身不错,但是太片面了。单品海量实际上就是规模经济效应,没有什么新东西。规模经济效应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成本结构决定的,固定成本占的比重越大,规模经济效应就越高。互联网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因为一个网站一旦建成了,维护成本极低,在这个平台上新加一个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所以它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这个强规模经济效应下,确实是需要做海量,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商业模式。
如果企业认为除了单品海量以外就不能做了,那就是大错特错,因为还有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叫多品微量。规模放大之后,必须牺牲需求的多样化,所以,并不是量越大就越好,而是你要在批量和需求的多样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是只有单品海量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机器大批量生产之后,人类面临一个选择,就是规模经济在成本和多样化之间要做出一个权衡。
互联网思维还有一条叫羊毛出在猪身上,这是有效的商业模式,但不要把它神化,不要认为只有互联网出现之后才有这样的现象和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零售业的沃尔玛早就已经这样做了,沃尔玛卖商品的时候,对外宣称商品价格是最低的,同类商品中,如果顾客在外面找到一个比沃尔玛价钱更便宜的,沃尔玛马上就把价格降下来。这样的一种销售策略受益的是消费者,那沃尔玛在什么地方赚钱呢?羊毛出在谁身上?供应商身上,它用这样的方法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因此它的采购订单是世界上最大的。所有的供应商对沃尔玛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订单量,没有任何一个销售商能够下这么大的订单量;恨的是沃尔玛的霸道,一口价,如果不接受最低价格就免谈。所以它赚的是供应商的钱,羊毛出在猪身上,这种模式是早就存在的,没有必要神化,更没有必要非跟互联网捆绑在一起。
关于互联网,真正的课题是什么?不是跟风,不是追随这些看上去非常吸引人的口号。而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效率。大家都在鼓动一个热潮,这个热潮就是“互联网+”,而“+互联网”,也是很重要的。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我们不能忽视它。但是如何去利用这样的新技术?是让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到线下来,还是传统行业从线下走到线上去?前一种模式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到线下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从线下走到线上叫“+互联网”。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没有一定之规,到底怎么去做,取决于哪一种方式效率更高。
互联网公司可以落地,京东的落地做得很成功。同样,传统行业也可以像沃尔玛那样做+互联网,由传统零售业上到线上做电商,两条路都可以走通。所以,并不一定是亚马逊打败沃尔玛,亚马逊作为电商公司虽然是来势凶猛,但它最近的趋势却是离开电商,转投于云计算了。
沃尔玛看到互联网给它带来的是销售渠道的简化以及信息传播的迅速,沃尔玛一直在加大投资,就投资电商。利用自己遍布各地的线下实体店,沃尔玛可以很方便地提货送货,这个优势是亚马逊等电商无法跟它竞争的。什么样的商品适合线上销售?简单的商品,标准的商品,不大需要客户体验的商品。而比较复杂、品质难以判断的商品,需要客户体验,没有办法上线。所以听到别人说将来亚马逊会吃掉沃尔玛,这其实非常可笑。
不要被互联网+这股浪潮压倒,运用你自己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找到你自己的转型创新之道。如果理性不足,则会在互联网创新当中走很多弯路。针对于什么叫启蒙,康德讲过一句话:“启蒙就是有勇气去运用你自己的理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性分析的能力,但是我们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运用自己理性的勇气,因此需要启蒙。
让互联网金融回归理性 篇3
2015年1月18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We Bank)开始试营业。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田厦国际中心的微众银行没有宽阔的大厅,没有标志化的装修,没有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只有腾讯的“小企鹅”惹人注目。如果不是电子屏上不断滚动的基准利率、外汇牌价,你完全意识不到这是一家银行。
然而作为我国首家互联网银行,也是首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注定会被打上历史的标签。正是“微众银行的一小步,是我国金融改革一大步”。
风险与生俱来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创新业态,近几年一直在挑动着传统金融的敏感神经。由于具有小额、海量、标准化产品、口碑传播、极致客户体验的特征,而交易也极具高效和便利,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大行其道,被称为草根理财神器。以去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推出的“娱乐宝”为例,其正式发售前预约购买人数就已达54万,正式售卖两天之内成交多达五万笔,逼近产品募集上限。
根据由中 国金融认 证中心(CFCA)发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投资者选择P2P平台最看重三大因素,分别是“项目本身(如收益、期限、数量等)”、“风控机制(担保、风险准备金代偿等)”、“平台背景或核心团队背景”等。报告同时指出,P2P网贷行业进入门槛低,运营模式混乱,风控机制参差不齐,平台倒闭潮迭起,行业乱象丛生,亟需加强监管和引导。
的确,P2P网贷从诞生之日起,资金挪用、携款潜逃或倒闭事件就从来没停止过。
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的高风险性质。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金融标准化中心的张艳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两个层面,即安全风险和合规风险。
安全风险包括信息安全风险和资金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虚拟和开放的特征,使得其安全性先天不足,特别是在后台数据保护、管理机制、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保护措施方面存在不足,互联网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也有待验证,这些都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他们可以通过入侵、窃取和攻击等方式,获取网络支付账号、密码等用户信息,带来信息安全甚至是资金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也存在资金安全风险,无论是投资货币基金的“余额宝”还是投连险的“娱乐宝”,实质都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购买了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政策的改变、销售中的风险提示不到位或 信息的不 透明,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潜在的风险,严重的资金安全问题甚至会对金融体系安全、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冲击。
合规性风险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现有法律规则没有对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属性和业务范围进行明确定位和有效规范,产品设计和运作模式略有改变就可能越界。其次由于内部管理不规范,会出现企业内部失灵和操作风险问题。业务经营的道德风险问题也属于合规性风险范畴,如片面追求业务拓展和盈利能力,采用有争议、高风险的交易模式,甚至用欺骗的手法,发虚假标,自己担保自己贷款,聚集资金挪作他用等。
经营机构应该把依法合规和稳健经营意识贯穿到金融创新的全过程。
因此,国家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必然和必需的事情。但是如何在公平公正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和引导,既保证其创新发展又能防止其野蛮和任性所带来的市场风险,是考量当局者智慧与胆识的一件事情。
监管要公平公正
去年上半年,监管机构与银行基于安全的考虑,针对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开始了一波又一波密集的“讨伐”和“围剿”,先是以工农中建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储蓄卡快捷支付额度进行了额度缩减调整,接着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和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货币基金提前支取不罚息优惠也随后被央行叫停。
这样的做法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有些矫枉过正?是否有悖于国家“创新驱动”的初衷?业界普遍产生了这样的质疑。毕竟互联网金融在促进资金有效流动,发挥民间资本作用,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普惠和包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更何况,互联网金融也为传统金融带来了技术和渠道层面的改善或创新。举个例子,作为服务渠道的移动端延伸,微信银行在分流存量客户服务方面有积极的贡献。CFCA调查报告表明,近三成微信用户使用微信银行,作为服务渠道的移动端延伸,微信银行在分流存量客户服务方面有积极的贡献。作为用户信息获取和产品服务体验的重要入口,银行在微信银行上的社会化营销,在为银行用户信息获取方面,渠道优势进一步凸显。
总之,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宜疏不宜堵。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认为,金融关系到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要发展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放在核心位置。他说:“金融领域最引人瞩目的话题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互联网支付、P2P网贷、股权众筹等各种新业态,讨论的广泛热烈,实践的红红火火。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实践,虽有关各方分歧依然不少,但共识越来越多。其中,主要共识之一,是无论在哪种业态下,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金 融的本质 仍是金融,而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和风险管理,这是对其监管的基础。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总体上保持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态度,同时结合互联网特点,实行差异化监管、适度监管的政策导向,注重倡导防范风险底线,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监管原则。一方面按金融属性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秉承与传统金融监管一致的原则与框架,避免出现监管套利和制度套利,防范出现监管不公平或形成潜在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抓紧布局监管缺位之处,包括建立健全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明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信息和交易安全保护、信息披露、风险解释和合格投资人制度,建立行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开展信用基础设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互联网交易金融犯罪防范和反洗钱监测等工作,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有序和良性发展,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基础保障。
走向理性与合规
更重要的是,随着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监管也应被赋予更多的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哲学,采用一个崭新的标准去衡量一笔业务的风险和一个人的信誉。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本身其未来发展应该以围绕客户需求为动力、以支持实体经济为根本、以金融规律为边界、以风险可控为底线、以消费者保护为核心,走可持续、经得起周期和风险检验的发展之路,从野蛮成长回归理性发展。
那么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呢?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不可能降低固有的金融风险,经营机构应该把依法合规和稳健经营意识贯穿到金融创新的全过程。在创新中要做到“心中有法,行为有度”,遵循良好的监管要求和会计标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风险管理。
互联网的特征是信息透明,而不是信息屏蔽,互联网金融的信息透明度应该更高,信息披露应该做得更好。不应使金融创新沦为过度承担风险、规避监管和与客户争利的工具。从业机构必须提升业务透明度,接受市场监督,注重风险揭示、资金安全、银行账户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和技术优势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把投资者的利益和资金安全置于更高的地位,尤其不能触碰法律、特别是刑法的红线。
还有一个业务定位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应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通过科技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探索为小微金融需求提供丰富、便捷、经济、实用的金融产品,成为传统金融领域的有益补充,坚持做小微化、小规模、小标的服务产品。互联网金融不适宜做大额融资的集资平台,不应是大客户的“提款机”,更不能规避国家产业政策。
微众银行的成立是互联网金融走向理性与合规的一个标志。银监会批复的微众银行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及票据、债券、外汇、银行卡等业务,这似乎与传统银行并无差异。但其实区别有两点:一是个存小贷,主要目标客户为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通公众,以及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二是没有实体网点,业务在线完成。“我们不是搅局者,是补充者。”微众银行行长曹彤这样表示,“我们会利用线上优势为小微企业和工薪阶层提供更低成本、更便捷的服务。”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篇4
关键词:工位器具;合理性设计;使用;管理
1 关于工位器具
1.1 工位器具的定义和用途
工位器具属于生产工艺装备范畴。在GB/T4863-1985《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中,工位器具定义为:“在工作地或仓库中用以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用的各种装置。”从定义可以知道,在生产过程中,工位器具不仅用于存储毛坯、半成品、成品及各种分总成,还用于存储各种工具等。在实际生产中,工位器具除了用于存储,还用于运输,相应的使用地点也不仅是作业现场和仓库。
1.2 工位器具的功能和分类
工位器具包括料箱(周转箱、物料篮、铁箱)、托盘、料架、衬格、平板推车等。其主要功能为:符合装配工艺要求,节约工位面积,无包装废弃物,有利于现场定置定位管理;装卸搬运效率高,取放操作灵活;产品质量防护,防止产品装卸搬运过程中磕碰、划伤,同时也可以防尘、防锈等。
工位器具主要分为托盘类、箱类、容器类、柜类、架类、工作台、车类等。
2 工位器具的设计和制造
工位器具的设计没有现成的标准参照,只能依据工艺装备的一般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满足生产需要,方便员工操作的设计。
工位器具的一般原则:
第一,工位器具的构造应首先考虑零件的尺寸、重量、形状和防锈蚀、防磕碰的要求,使所存放的零件保证表面质量的完好性。
第二,工位器具要方便零件的储存、倒运和存取,使操作者拿取零件省时、省力。
第三,工位器具的整体结构要紧凑,尽量做到占地面积小。
第四,存储零件用的工位器具应考虑高架和多层存放,对于其他情况能堆垛的也要堆垛,高度空间上充分利用。
第五,单个工位器具内存放零件的数量,要和确定的工序生产节拍相对应,便于配送。
第六,工位器具的结构应该方便存放物品的计数,使操作者可以做到过目知数。
除考虑以上设计的基本原则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单一器具的通用性,设计出适合产品形状和质量保证的通用型工位器具。对于一条流水线或者一个车间的工位器具,类型应该尽量少,外形尺寸特别是宽度尺寸应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车间的定置管理,相类似的零件尽可能设计成相同外部尺寸规格的工位器具,便于堆垛,码放及返空,实现单一器具的有效利用,降低工位器具的制作成本,便于现场管理。在考虑设计器具通用性的同时也要考虑设计制作专用器具,满足特殊形状或表面质量特殊要求工件的需要。
工位器具设计要点:
第一,合理选择材料:对于箱类、容器类等,可选用合适强度的钢板焊接而成,也可以选用高强度的塑料材料压塑而成;对于架类等其他工位器具,其承重框架结构应尽可能选用型钢,尤其以角钢、方钢等成型钢材最为常见,因为型钢的抗弯,抗扭性能好,其支撑面又可覆以其他材料的以满足器具设计的具体要求。
第二,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工位器具在装卸零件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竖直方向的冲击,在叉运或运输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颠簸及水平方向上的冲击,有的工位器具需要经常起吊,这就要求工位器具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工位器具在使用过程中能保证框架的稳定及承载力;部分器具或具有轮子结构,更应注意轮子与器具整体框架的链接位的牢固性。
第三,考虑对零件的防护:对于已喷面漆的零件及外表面是配合面或表面处理过的精度较高的零件,如各种机械装配中使用的轴承,要求将零件彼此隔开,支撑面及间隔面覆盖以柔性吸油物质,如橡胶皮、塑料管、尼龙块、泡面板或者海绵等,避免轴承的磕碰或划伤,并保证轴承自带的防护油不过度流失。
3 工位器具的使用和管理
在一些生产单位中,工位器具经过几次周转后就不知所踪,或者损坏报废较快。为了避免丢失、损毁,提高工位器具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还必须对工位器具的现场使用、转运、返空及存储进行有效的管理。
3.1 工位器具的标准化
(1)工位器具的编号。为方便识别存放的零件及工位器具的使用管理,应当对工位器具进行编号,并在工位器具外表明显位置处喷印上器具编号。编号的颜色与工位器具颜色对比要明显。工位器具的编号可以分段用字母标明厂家代码及器具的类型、分类、材质等加以图纸序号及器具流水号;对于专用性很强的器具可直接用零件代号。
(2)工位器具颜色。为了便于工位器具的现场直观的管理及改善,工位器具的颜色要进行整体定制。特殊产品系列的零件的工位器具可以采用同一种特殊的颜色,如军品件或实验件等专用器具,其余器具可根据使用点不同进行定制,如不同的使用车间之间选用特定颜色。如果拥有多个供应商或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采用第三方物流或有多个供方的,不同供应商和三方物流的工位器具颜色应该有所不同,且不与本企业器具颜色相同,方便区别。
3.2 工位器具的使用和回收
在使用工位器具前,应该检查器具是否完好、清洁。所放零件要与器具编号对应,做到专架专用。如果错放,可能导致零件的损坏或影响工位器具的使用寿命。另外,盛放零件的数量必须按照设计的容量存放,不可强行增加,否则会使工位器具应超负荷装载导致变形导致安全事故或影响零件运输质量。装载活动零件的工位器具在装入零件后必须将零件固定完善后才可进行移动或起吊等作业。进行起吊作业时,必须钩吊吊耳或规定的相应部位,以免造成倾斜、变形或零件滑落等情况。
工位器具在现场使用时需要指定流转地点和责任人。器具随零件移动到需求工序后需要将工位器具转运到最初工序以保证循环使用。所以,工位器具里的工件使用完毕,应放到指定的位置,方便再次使用和回收。
3.3 工位器具的养护及维修
工位器具上的油污或杂物可能会影响到所放零件的表面质量,影响总成装配质量和零件外观质量。因此,日常使用中就要根据器具使用频率或是所放零件的表面质量的要求,对不同的器具的进行定期的清洗,防止污染了的工位器具影响了零件的表面质量。
3.4 将工位器具纳入到工艺检查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使用工位器具及管理,对具体生产车间进行工艺纪律检查时,将工位器具的使用和管理纳入工艺纪律的检查范围,对责任单位进行考评。具体可以就以下这些项目进行检查:
(1)工位器具清洁度检查,例如器具上是否有灰尘、油污、垃圾等;
(2)工位器具上存放的具体零件与工位器具规定存放的零件是否一致;
(3)现场使用的工位器具损坏了是否及时报修或更新;
(4)工位器具上存放的零件数与工位器具设计存放零件数是否相符;
(5)工位器具上存放的零件是否按存放要求摆放,是否满足器具对零件的保护;
(6)空闲的工位器具是否放到指定的返空区域,是否进行定置管理。
要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要求立即整改,并作为对生茶车间的综合考核依据。
参考文献:
[1]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王凤平.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面对互联网:需热情更需理性 篇5
海尔正在热情的拥抱互联网,消灭中间层。现在的海尔现在只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平台主”,其任务是快速配置资源;第二种是“小微主”,(公司进行项目化运作,每一个项目团队就是一个“小微”);第三种人是小微成员。员工的去留在小微:小微需要你,你就留;不需要你,你就离开。这样,海尔原来的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被压扁了,员工没有领导了,过去听上级的,现在听用户的。
一边是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的蒸蒸日上,一边是传统企业的创新乏力和增长后劲不足,这导致传统企业纷纷向互联网看齐——“互联网思维做家居”、“互联网思维做手机”、“互联网思维做电视”以及“互联网思维做汽车”等“励志故事”一个接一个,恨不得买菜的大妈都能侃上几句。
不可否认,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企业的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甚至企业文化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如果盲目崇拜概念本身,而不去探究概念背后的时势与根源,互联网思维也可能成为新的思维桎梏和观念壁垒。
而且,任何概念的落地都会有一定的边界或者说局限性,在已然成熟的传统市场上,强行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张瑞敏“不触网就死”的论断即便是落在海尔身上也难免有些激进,当然,这也许跟他一贯的做事风格有关,敢为也乐意为天下先。
相对而言,笔者更赞成华为技术的任正非对互联网思维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他说,“当下是大机会时代,但我们不要机会主义”,“即使在互联网时代,车子还是车子,豆腐还是豆腐”。
今年,任正非在华为公司内部会议上多次强调,不要被互联网浪潮所裹挟,别太互联网。任正非最看重的是华为20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所打造的核心竞争优势——文化、资源、平台和商业模式,他不希望过于盲目的创新使自己的资源分散,甚至于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病理性使用互联网 篇6
P2P网贷: 竞争靠背 景, 投资专业化
1、P2P网贷已深入人心
自2007年第一家P2P平台成立,至2013年爆发式增长,日前P2P平台已达1400家,2014年投资额近两千亿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14年互联网金融调查数据显示,56.3% 的一二线城市网民知晓P2P,7.3% 有投资经历,P2P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其中,九成以上投资者为大学及以上学历,八成已婚已育,68.6% 月收入8千以上,55.3% 为80后。投资人群呈现年轻化,高知高收入特点。
2、竞争的本质是拼背景
项目选择时,投资者重点关注平台是否担保、提供准备金代偿机制,平台管理层背景、出镜率,以及产品收益、期限等因素。对于不同背景的平台,投资者的要求也分等级:银行系玩家的品牌背书作用强,投资者并不要求平台具备兜底机制,对其产品收益预期集中于7% 至9%,作为相对稳健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对待。对于国资系与保险系玩家,投资者要求平台兜底,同时关注其管理团队的金融从业背景,知名度与影响力等,一般接受年化收益率12% 至15%。民营系玩家压力相对较大,除了少数几个成立早、品牌知名度高的平台外,只能依靠高收益、熟人介绍吸引投资者。竞争从来就不是公平的,在P2P平台的竞争中背景起到关键性作用。
3、跑路促进投资专业化
提到P2P,就不免提及行业乱象与跑路潮。无论是传统典当行、民间集资公司、担保公司华丽转身而成的以线下业务为主的P2P公司;还是完全新兴的 , 背靠各类大树,各种资本投入的以线上营销宣传为重的P2P公司,年底同样迎来了低潮期。调查结果显示,当投资者遭遇项目逾期时,其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变化。而一旦遭遇跑路情况,投资额将缩减,投资行为更保守,同时对平台和项目的选择也将更加谨慎和细致。但是仅有极少量用户因此放弃P2P投资。于是2014年四季度开始各大平台项目遇冷,年底达到低谷,来年春节后又会呈现爆发式增长,年中回落上升小幅波动。P2P行业成长史也是投资者经验累积专业化学习的过程,虽然交了一些学费,大家的热情依旧。从12年动辄20%、30%的收益预期到如今平均最低7.1%、最高14.4% 的接受度,投资者相对回归理性。
4、即将迎来行业大洗牌
半年成立十几家分公司屡见不鲜,P2P平台的扩张道路走得激进,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一千多家平台争夺几十万的投资者,红海变成蓝海的声音纷起,但投资的热度依然不减。圈地容易,持续不易,传销式地拉资金,伪造的证件资料,高流动性的人员,靠人而非制度地管理,混乱运营中潜藏的风险爆发只是时日问题。待到监管政策出台,投资者更加理性,无数平台将如昙花隐没,也将有一批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2014年是P2P行业疯狂扩张的一年,也是投资者开始回归理性的一年。
创新产品:易变的用户,难破的格局
1、真正的角逐才刚开始
以高收益、高效率、流动性强为特色的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曾经吸引了无数眼球,随着2014年收益率降低与大额资金转出限制开始降温。这一轮的竞争中,BAT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占有较高市场份额,暂时领先,银行系整体状况不理想。但刚实现盈利的老大余额宝尚且面临着仅有26.8% 的用户保有率,大量拉新、促转入工作下用户规模仍现萎缩。同时,产品创新虽然花样翻新、持续不断,但是有影响力、有收益的产品却甚为罕见。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之战最终花落谁家,是拥有众多用户资源、善于创新营销的互联网系还是基础强大,拥有成熟技术安全稳定的银行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2、用户市场已日渐成熟
如今的消费者,具备基础理财知识,拥有投资理财热情,认可互联网创新产品,其中四成的投资者理财行为由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转化,互联网理财市场逐渐成熟。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传统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结合而衍生出的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票据业务等创新金融产品,均有四成以上的网民认知度。且四成用户愿意尝试,还有五成用户表示“随大流”,显示出从众心理是网上理财的明显特征。具体的产品选择时,除产品收益与风险外,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关注赎回、购买便利程度,最低投资门槛、市场口碑与交易费率等因素,且随着年龄上涨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度愈高。
3、新瓶装旧酒难以突破
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各种宝宝类产品现身,看似博人眼球的创新产品实则仅仅是包装个外衣,被视为销售宣传的渠道而已。传统金融机构或将其视为应付新潮流的品牌宣传,通过跨界合作与产品嫁接塑造创新、亲民的形象;或将其视为一种扩展的销售渠道,通过网络吸引新兴“屌丝”群体。屈指可数的几家真正希望做好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公司又苦于不能在短时间内研发出颠覆性的产品,虽然“娱乐宝”、“好房宝”等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是若被认为满足了网民理财增值的需求实在有些牵强。
2014年,互联网创新产品热潮回落,市场期待更具革新性的产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