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管理方式(精选7篇)
可视化管理方式 篇1
一、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
企业中的财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财务管理情况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金平衡、成本控制和财务分析三方面情况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
但由于管理者每天要接受大量财务数据, 导致信息的传递效率降低, 也就是说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因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财务控制及预算在项目执行中常被忽略, 成本常超出预算, 收益不理想, 还有就是企业很难找到单项收益与成本的关联性, 投资易出现偏差, 且对财务数据的认知较慢, 财务决策不够准确等。
二、可视化管理概念
上述存在的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状况的分析, 从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这就需要进行可视化管理。这里提出的可视化管理[3]是指利用IT系统, 让管理者有效掌握企业信息, 实现管理的透明化和可视化, 这样管理效果可以渗透到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客户管理等各个环节。而财务可视化管理是可视化管理的一部分, 财务状况的可视化是指把可视化管理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 也就是说将财务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 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可视化方式设计
企业现有的对财务数据的表达方式较为落后, 只包括柱状图、折线图等较为单一的方式, 并存在很多弊端, 因此需要可视化管理, 用可视化的表达方式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1. 现有财务表达效果
本部分将先阐述现有表达方式下的财务分析效果, 再指出表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从而提出对财务数据进行可视化管理的需求。
(1) 现有表达方式下的财务分析
企业财务部门目前常用的数据表达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柱状图, 折线图 (如图1, 表达了00年到08年的销售利润趋势) , 表格 (如表1, 表达了ABCD公司2003年度的资产负债情况) 等。
分析:现有的折线图虽能清楚的表达企业盈利趋势, 但是深一层的财务信息依旧较难挖掘, 很难找到收益与成本的关联性, 在下一工作年度不能较好的控制成本, 提高利润, 就会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误率上升。
(2) 现有财务表达效果的弊端
现有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存在一些弊端, 由于企业财务状况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展现给企业管理层, 税务部门, 股东及债权人的, 主要展现手段较为单一, 包括表格, 柱状图, 折线图等, 但是这样的表达效果一般, 财务信息需求者很难从大量数据中找到最有用的信息, 而且他们一般没有那么多时间审阅报表, 这将直接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 而且现有的表达手段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这里就有必要提出以对财务数据进行可视化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2. 可视化的财务表达效果
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可视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财务数据经过不同可视化表达方式的处理, 财务人员缩减了对数据的处理时间, 更有效的表达方式可以让管理层能够更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也就加强了企业每一个财务决策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4]。以下将从图像渲染、可视化隐喻、概念图、模拟动画与视频、草图、知识地图六种可视化表达方式具体展开讨论。本部分各种可视化表达方式的举例均沿用表1中财务数据。
(1) 图像渲染表达方式下的财务可视化效果
图像渲染是一种对数据高效表达的艺术手法, 其主要是通过信息反复出现、丰富色彩等方式突出信息的实质内容, 把数据或者图形转换为高质量的图像。图像渲染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 有效的把管理对象的核心信息高效的表示出来, 在视觉上给用户以强烈的冲击, 增强其判断能力和记忆水平, 表2为渲染实例图。该表描述了在原表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色彩, 增加利润项为紫粉色, 降低利润项为蓝色, 总和项为黄色。
注:红色部分为导致利润减少的原因, 货收入减少或费用增加, 绿色部分反之
通过图像渲染表达方式可视化财务数据的优点在于通过颜色对表格的渲染增加了决策者对信息的把握程度, 分块标注有利于看出各部分因素对利润的影响情况, 有利于帮助决策者更快而有效的抓住信息。
(2) 可视化隐喻表达方式下的可视化效果
可视化隐喻是指将数据用图形化方式展示出来, 形象的通过类似或相反的方式将抽象的信息可视化, 将信息本身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 或传达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图2中所示为2012、2013年度ABCD公司销售收入、销售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对比情况, 经过可视化隐喻的表达方式后为图3, 对比了各年度上述五项内容的情况。
通过可视化隐喻表达财务数据的优点在于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分析同一组财务数据, 从而找到数据之间隐藏的财务信息。在本例中经过可视化隐喻表达后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在各年度内ABCD公司利润较低的原因在于产品销售利润远低于产品销售收入, 可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得到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
(3) 概念图表达方式下的财务可视化效果
概念图是对数据及数据之间逻辑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达形式, 用曲线或者直线将相关的概念主题连接在一起, 并且在有必要的概念下标注概念的内容、意义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降低了信息的复杂程度, 明确了各信息直接的层级关系, 帮助用户高效理解信息所要表达的意义。表3中的例子依旧沿用上述利润表, 但可以清晰看出各财务数据之间层级关系。
注:向上箭头表示减法, 向下箭头表示加法
通过概念图表达财务数据的优点在于可以高效的反映各数据之间的层级关系, 找到问题的本质。本例中概念图的表达方式可以使ABCD公司收入与成本的来源表达的清晰明了, 有利于分析哪项成本过高, 从而加强控制。
(4) 模拟动画与视频表达方式下的财务可视化效果
模拟动画和视频是通过控制交互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 让用户能够自己交互并操纵的不同类型的信息, 从而促进信息的发现和知识的传播。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用户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 促进使用者彼此间的交流, 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如图4示例的2013年ABCD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销售利润、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析图, 动态的显示了一个公司利润的构成和来源。
通过模拟动画与视频的方式表达财务数据优点在于动态图有利于决策者对财务数据的理解和记忆, 本例中每张图的淡蓝色图示部分数据都是下一张图的数据总值, 从第一张图到第四张图依次展现了公司的利润情况。
(5) 草图表达方式下的财务可视化效果
草图是对现有信息的粗略描述或对某一过程中细节的展示, 表达形式极其灵活, 因此形象化程度很高, 且便于用户理解, 从而增强了信息表达的亲和力。图5中数据来自表1, 这是同一张利润表在草图表达方式下的效果展示 (在草图方式下还需要同时配上表1帮助用户理解该方式的表达, 在此暂不完全展示)
注:外侧圈为3013年度, 内圈为2012年度
通过草图方式表达财务数据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有效的使财务数据形象化, 在本例中用条形图方式进行了今明两年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对比, 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财务数据, 可以让决策者更有效的做出合理决策。
(6) 知识地图表达方式下的财务可视化效果
知识地图多用于企业内部, 它显示了不同信息之间的动态关系, 包括知识节点、知识关联、知识链接和知识描述四部分。知识地图的描述层一般多用于描述单个知识对象的信息情况, 图表层、描述层将从多方面描述知识的资源层, 从知识地图整体角度来看, 不论是知识的创新、评价、定位、学习、传播或营销, 这种表达方式都是更为合理的。如表4所示为ABCD公司利润表在知识评价地图方式下的表达效果展示。
注:向上箭头表示减法, 向下箭头表示加法
通过知识地图方式表达财务数据的优点在于可以看出个财务数据之间逻辑关系, 有利于整体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本例中知识地图的构建还有利于非财务人员对公司利润构成的理解,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为企业整体业绩做出贡献。
四、不同可视化表达方式的选择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相同的财务数据在不同的可视化表达方式下效果是不同的, 从而可知如何为不同财务信息选择最佳可视化表达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也就是如何进行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财务可视化管理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可视化表达方式的特性, 我们可以认为存货盘点表、报价单、租赁信息等内容种类多、相关信息重复率高的财务信息用图像渲染的方式表达效果最佳, 而存货表现能力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信息内容较为抽象的财务信息更适合可视化隐喻的表达方式, 概念图的可视化方式可以用于表达员工工资情况、费用报销流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等信息复杂、层级关系混乱的财务信息, 而模拟动画与视频表达方式可以用来表达现金流量预算、成本控制、财务报告等对信息控制和交互性要求强、传播性也强的财务信息, 除此以外, 股票投资分析、资金预算等形式灵活的财务信息适用于草图的可视化表达方式, 最后知识地图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表达产品成本分析、公司利润情况等财务信息,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使一些非财务人员更有效的了解公司财务状况, 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5]。由此可见, 信息化下财务数据的表达更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 选择适当的可视化表达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大大解决了现有财务信息表达手段单一、非财务人员难以了解财务状况的问题。
五、结语
可视化技术通过东西方各专家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此时通过将可视化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可以对财务部门大量的财务信息在不同的可视化表达方式下进行有效展示, 最后呈现给管理者进行高效决策,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 可视化管理方式的选择方式以信息化为基础, 在有效准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的同时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的记忆能力和对公司未来经济走向的判断能力, 达到企业对可视化管理的要求, 为企业财务部门的发展注入更强活力。
摘要:本文为解决管理者每天需要接受大量财务信息, 难以准确选择最佳财务数据的问题, 结合可视化管理思想, 利用信息化对企业财务部门如何选择最佳可视化表达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同时论述了不同类型财务数据在哪种可视化表达方式下效果最好。
关键词:可视化管理,方式选择,经济利益,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巴帅.论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2.
[2]王伟红.企业成本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研究, 2012, (22) :156, 157.
[3]史后波.基于认知理论的煤炭企业可视化管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12.
[4]罗文超.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可视化管理选择与应用研究[M].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13.
[5]赵立群, 周梅, 翟然, 等.财务会计信息技术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可视化管理方式 篇2
如图1所示,人眼由角膜、晶状体、视网膜,传递刺激的神经和控制眼部运动的肌肉等部分组成。外部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之后,平行光线汇聚与人眼后方的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柱细胞细胞感受到光线的刺激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从而在人脑中呈现出视觉影像。
在这个过程中,人眼充当着一个感光的光学元件的作用,晶状体着相当于一个有一定折射率的棱镜镜片。因此人眼的这感光机制在高效的完整信号分离和转化的同时,也存在着这种感光形式固有的缺限,色像差就是其中之一。
1 色像差的定义和分类
1.1 什么是色像差
如图2所示,平行光在穿过三棱镜后,由于波长不同而导致其原本平行的光束产生发散。这种光束通过三棱镜发散后在投影物上成像的位置的差别就被称为色像差。
1.2 色像差的分类
由于棱镜的成像结果不仅与入射光波长有关,而且与棱镜本身的焦距有关系。同样的光线不同焦距的棱镜之后产生的色像差也不相同。
1.2.1 位置色差
如图3所示:以焦点为成像位置的中心点时,不同色光成像点位于焦距前后位置不同产生的色差称为位置色差(亦称纵向色差)。
对于人眼来说,由于位置色差的影响,复合光通过人眼晶状体聚焦点并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区别。光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准,具有一种扩散性,因此模糊不清;光波短的冷色影像具有一种收缩性,就比较清晰。如图4所示:
1.2.2 放大色差
同样如上文图3所示,以焦平面为成像面时,不同波长的光在焦平面上成像的区域大小的区别而产生的色差也就是放大色差(亦称横向色差)。
对于人眼来说,横向色差指由于不同颜色波长不同导致不同色彩在视网膜上所称的想所成的像的大小上的差异。冷色的物体看起来较小,暖色的物体看起来较大。如图5所示:
1.2.3 膨胀与收缩,硬与软,进与退
色像差转换到人的认知心理学中对应的就是人对颜色大小,材质,位置的判断,如图6所示,我们很容易将这个由六边形色块组成的图案看做是一个立方体,在脑海中构建出它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而这种认知行为产生的原因正是不同颜色在人眼中成像的差别所致。
1.2.4 信息可视化中的色像差
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色像差的存在,并做过尝试去补偿其对人色彩认知的影响。原法国国旗,限法国海军军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法国国旗由红、蓝、白三色组成,最初设计的三色比例是1:1:1,但旗帜制造出来之后大家发现,蓝色部分看起来始终比其他部分更大,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于是,经过不断的实验与研究,制作者最终将这个比例定为了蓝:白:红=30:33:37。
而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信息量的极大丰富与人接受信息的低效率的矛盾逐渐突出,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帮助人们快速接受信息的理念逐步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而信息可视化过程中色彩作为一个重要的编码维度,以其极佳的识别速度在信息的区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眼辨色的机制的原因,色像差时色彩不但具本身的色相编码维度,也具有了大小面积上的维度。这就导致了使用色彩进行信息可视化的时候,同样数量的信息,用不同的色彩表达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降低了人的认知准确率。如图7所示,在编码过程中,同时使用颜色和面积编码的话,色相会干扰面积编码。
2 色像差的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认为:既然同样面积,不同色相的色彩在人眼中成像大小不同的话。那么根据不同色彩的波长特征,适当的调整原图像中,不同色彩的尺寸面积,即可补偿其成像之后的人认知上面积的差异。从而达到使用户在浏览时对不同色彩所表示的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1 斯涅尔定理
因荷兰物理学家威理博·斯涅尔而命名,是一条描述光的折射规律的定律,即: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8所示。其中入射光和折射光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光(或折射光)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和折射角。
2.2 近轴光线
近轴光线是指可以用斯涅尔定理来描述的光线。
由于人眼的成像特性,只有最视野最中间位置的事物呈现最为清晰。所以当人准备仔细观测某一物体时,无论是通过调节物体还是调节视线,总会将其置于视野中心处。此时,被观测的物体射入人眼的光线几乎是与视网膜垂直的,可以认为是近轴光线。
而对于这种近轴光线,在运用斯涅尔定律计算的过程中,由于入射角与折射角角度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作:θ=sinθ.
据此,在由人眼组成的透镜系统中,有:
2.3 人眼的折射率
如图9所示,人眼是一个又角膜和晶状体所组成的双透镜系统。其中,角膜的前后曲率半径分别为7.8mm,6.8mm,折射率1.376 (自然光);晶状体前后曲率半径分别为10mm,-6mm,折射率1.386 (自然光)。
那么,将这些数值,带入透镜入射光线的聚焦点公式:
其中,n为折射率,r1,r2分别为透镜的前后曲率半径。
由上面公式可知,我们只要获取了不同色光在人眼透镜系统的折射率数值,就可以得出他们在人眼中的聚焦点位置。而要获取不不同色光的折射率,我们需要引入光的波长。如图10所示:
由折射率公式:n为折射率,C为真空光速,V为介质中的光速。
及介质中的光速公式:λ为色光波长,f为频率(定值)。
v=λ*f
我们即可得出不同色光在人眼中传播时的折射率n,带入原聚焦点公式中,我们即可得出其对应的聚焦点位置。如表1所示:
2.4 色像差补偿的计算
根据不同色相的色彩通过人眼的聚焦点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人眼中同样大小的各色物体其实际大小的相对比例关系。过程如下:
首先,对于人眼中成像的像高,由像高计算公式可得,其中:H表示像高,h表示物高。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
而对于凸透镜系统的透镜公式,有:
为了补偿色像差,即要求不同颜色在人眼中成像的像高H为定值,由于对于同一对象来说,人作为观测者,与这个观测对象不同色光的物距和像距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又上述公式得出了不同颜色的物高h与他们在人眼中焦距f的函数关系:
由于在信息可视化中,不同颜色在作为区分维度的时候,一般都是以色块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在对不同色相颜色进行补偿的时候,考虑的是其面积上的大小关系比例,因此,最终的色像差补偿公式应该为:
其中,H表示像高,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因此,对与人眼距离相同(V为定值)的不同色相的色彩,要使色像差得到补偿的话(H为定值)。色彩的实际面积S是一个与色彩在人眼中成像的焦距f相关的量。
3 实验验证
根据上文结论,本文进行了实验验证:
本文邀请了30名色觉正常的志愿者(20~25岁之间)进行了实验,以普通的桌面电脑使用状态为实验场景。让被试浏览两组色相方块,一组面积等大,一组面积经过补偿计算,如图11所示,并让被试根据自我感觉判断那组方块的大小比较一致。实验结果显示:76.6%的被试认为补偿后的色块在大小一致性上表现更好,与研究预期一致。
4 总结
色彩由于其在视觉上的特性导致其具有多余的编码维度。采用合理的方式补偿其因色像差导致的多余维度的区别,是其在信息可视化过程中,信息准确表达的保证。但目前对此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从人眼的视觉特性的层面出发,以色彩在视觉上产生差异的原理为切入点,探索性的研究了色像差补偿的可行性。对相关研究的开展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由于色彩在视觉上的特性(色像差)导致其具有多余的编码维度。采用合理方式补偿其因色像差而产生的多余维度,是使其在虚拟现实与信息可视化的运用过程中,准确无误的向观众呈现相应信息保证。本研究从视觉特性的层面出发,以色彩在视觉上产生差异的原理为切入点,探索性的提出了以调节不同色相对面积形式来补偿像差人彩认知的影响的方式及具体补偿算法。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色像差,编码维度
参考文献
[1]Vote BJ,Casswell AG.Retinal dialysis:are we missing diagnostic op-portunities.Eye,2004,(18):709-713.
[2]华力为.用于人眼像差测量的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D].南京理工大学,2009.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创新 篇3
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 在各大重要城市拥有物流网络运作节点和仓储运作节点, 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物流网络化运营, 且具有物流网络完整、物流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同时, 招商局物流已有的庞大物流网络和众多分散的运输车辆, 为企业加强管理带来了困难。为满足物流行业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管理的发展要求, 招商局物流引入“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理念, 进一步整合企业、社会资源, 成功将传统物流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了精细化管理的现代物流发展方式, 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可视化项目实施前面临的问题
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企业的成长, 都必然引起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迫使物流企业考虑采取新的运营技术和管理方式来应对挑战。
首先, 庞大的物流网络使集成管理难度加大。大型物流企业物流网络庞大, 运输车辆数目众多且分散在全国各地, 需要集中监控管理时, 无论是运输任务的分配, 还是车辆的调度, 包括司机绩效的评定考核, 传统的、多为人工调度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管理要求。
其次, 传统调度方式带来的物流成本过高。在向集约型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过程中, 企业迫切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来支持帮助其整合资源, 发挥现有优势, 实现经营战略向通过为客户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个性化、专业化优质物流服务的转变。物流企业传统的调度管理方式中, 还仍然处于依靠电话和司机沟通, 人工记录工作分派情况的手工作业状态。传统的物流调度管理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其力不从心的一面。
同时, 客户满意度对物流企业后续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大。更多的物流企业开始重视服务水平与用户满意度提升, 增强客户关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主要解决方案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是建立在物流管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物流管理方式, 属于过程管理的范畴, 相比传统的运输管理更加精细和完善, 强调的是对整个运输过程的管理。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主要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络、移动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增加运输企业对运输过程中车队的控制力度和对货物状态的监控可视化度, 通过加强对运输环节的掌控, 减少冗余环节, 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提升客户满意度, 最大限度地促进行业发展。
针对招商局物流的监控特点, 招商局物流运输监控系统中贯彻运用“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这一管理理念, 以物流中的运输过程环节作为切入点, 解决实际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
通过运输车辆的终端设备进行卫星定位和监控, 提高车辆利用率和运输安全性。系统通过卫星定位, 准确获得车辆在任何时刻的位置、速度、里程、沿途道路状况、线路周边环境、车辆货柜门开启情况、货物情况照片、车辆油耗情况等具体信息, 系统将获得的信息提取、计算、分析后, 通过通信模块发布到监控平台的网络上。管理者只要登陆网络, 即可对车辆的所有运行信息一目了然, 调度管理强度显然大大降低, 节约大量时间和资源。
这里涉及到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车辆定位、即时及阶段平均车速、即时及阶段平均油耗测量、摄像拍照监控、任务监控、分管监控等。
以任务监控功能为例, 它是在庞大的车辆基数下实现监控, 如车辆是否按任务要求、按时到达指定客户地点等。本系统提供了两种跟踪监控模式, 分别为适用于时效管理监控的车辆运行跟踪, 和适用于订单任务过程中各节点监控的运输线路跟踪。
实现车辆作业信息的准确传递。在对运输车辆准确定位和监控的基础上, 管理者通过系统服务器下发的车辆调度信息, 通过通信网络以短信形式下发到车载终端显示屏告知司机, 实现作业信息的准确传递。发生异常情况时, 信息处理平台会发出文字和语音提示, 提醒司机注意行驶安全和货物安全。对于一些复杂的单据资料, 依靠电话交流很容易出错, 系统中的信息或者短信, 直接显示在车载终端的屏幕上, 方便司机查阅, 且所有来往信息在管理系统都有记录, 杜绝了调度出错时的责任推脱, 提高了工作效率。
系统中保证信息准确传递所涉及到的功能还有:GPS/GIS位置服务统计图表、信号数据回传模式间隔设定等。
系统服务器在分析、整理、处理车辆相关数据后得到图表和数据报表提交给管理人员, 保证调度作业信息的准确性。
压缩供应链周期, 提高供应链效率。招商局物流在全国有大量的仓储运输节点和现代化分发中心, 这些节点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是其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招商局物流运输监控系统中集合了GPRS全球定位系统、3G移动通信技术等当前较先进的信息技术, 通过客户端、车载移动终端等设备, 将供应链各环节接入同一个网络, 做到了信息的快捷、准确共享。
运输过程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运输效率提高了, 整个供应链的周期才会相应缩短。招商局物流的监控系统根据车载终端发回的运输过程实时信息, 分析运行规律, 进行运行线路和区域优化, 监督车辆严格按照设定线路行驶, 达到了运输环节的行车距离最短、所用时间最少、花费成本最低的目标。
系统中涉及到提高运输效率的功能主要有:路径优化、停车超时报警、行车路径及偏离报警、报警分组汇总、运行分析等。
比如在路径优化功能中, 系统监控平台自行保存线路, 并从中选择理想的线路, 协助调度人员就安排车辆路线, 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而运行分析功能应用于单台车或多车之间, 分析每天总里程, 速度和总时长, ACC的开关情况等数据。据此了解车辆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异常, 为优化调度和提高供应链效率提供依据。
提高存货管理和配送效率。监控系统直观知道车辆实际运行情况, 有针对性地调度车辆进场, 大幅度节约货物进场和配送时间。同时, 监控系统车载终端的自动、主动远程拍照监督功能, 可以密切监控运输过程中货舱门开启情况, 为货物入库检验提供重点检验或简化检验的依据, 极大降低仓库入库检验作业耗费的时间, 进一步压缩供应链运行时间。
监控系统的可视性与时效性, 促进了供应链各环节间准确衔接。监控系统采用开放通信协议, 为招商局物流的客户提供相应的运输过程可视化信息 (车辆资料、运输线路等等) , 将管理系统与企业相关内部系统对接起来, 既让物流管理者掌握运输全过程, 也让客户随时随地了解货物运输状态, 彻底将运输全过程的实时画面同时展现在物流管理者和客户面前, 为客户和物流企业间及时的沟通交流提供助力。
同时, 监控系统对时效管理也起到了有力的作用。运输时效性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方面。监控系统帮助物流企业和客户双方, 对影响时效的所有因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让客户提出要求时更加理性, 企业在时效管理中也能更好地抓住重点, 最终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双方能够建立起更加互信、共识的合作关系, 达到双方的共赢。
另外, 借助网路叉车功能还能了解某一单货物承运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 如该车现在的位置, 还有多长时间能到仓库等等情况, 有针对性地优化调度管理, 保证供应链各环节间衔接准确, 提高供应链作业效率。
主要应用技术
本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3 G移动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D V R车载视频技术以及车载高科技设备, 建立起一套高科技综合物流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为运输过程可视化化管理中的每个结点, 提供准确定位, 以及相关车辆的速度、时间、方向及距离等信息, 可用于引导车辆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的路线, 准时到达目的地, 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3 G移动通信系统中, 各种公用通用网络间定义了详细的标准接口规范, 使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与任何人或任何设备互联互通, 具有较强的鉴权和加密功能, 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通信质量较高, 能确保用户和网络的安全需求。
车载终端监控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从而实现了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多功能管理系统。
通过车载摄像设备及D V R车载视频技术, 实现全天候视频监控, 动态捕捉车辆前方、驾驶室、货箱内部及车辆后方影响, 并实时通过3 G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传输, 可视角度广阔, 以达到整个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化。
车载无线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无线上网、打印、传真、电话、扫描等一体机功能, 可以实现办公室与车辆间各种单证的实时传输, 同时能够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 F I D将装卸货过程中的货物相关信息自动扫描并传输至驾驶室和监控中心, 减少司机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作业流程, 对于信息系统的指挥、调度、监控和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主要优势
适用范围广, 延伸性强。对于物流企业来说,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能够实现车队和物流网络管理的高度可控, 让大型车队的高效管理成为可能。供应链管理方面,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能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同时精细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压缩成本。大型企业管控中,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可以发挥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帮助集团加强管控效力。
同时,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理念强调的“可视化”思想, 重在借助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应用升级管理, 经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可以推广到更加丰富的领域中, 延伸出更多的管理优化方式, 具有延伸性强的优势。
与先进技术紧密结合, 相辅相成互为发展助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运输过程可视化管理理念中的“可视化化”程度也将不断增加, 其作用范围和意义也将不断加深。同样的, 对“可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 将促使该理念支持下监控平台功能和技术的持续升级, 最终形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相辅相成, 互为发展助力和强大生命力的良性循环。
本系统采用BS (Browser/Server) 结构, 针对包括招商局物流在内的物流企业本身分布地域广, 调度管理困难的问题, 具有显著的技术架构优势。高度的灵活性、低成本、高性能、扩展性强等架构特性符合当前的网络及软件行业应用及发展趋势, 系统具有高度开放性和扩展性, 为满足当前及未来整体基础网络建设需求提供了可发展的、高效的基础。
案例的推广价值
本项目的管理理念应用前景广阔, 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 即无论选择何种硬件和软件平台, 基于B/S架构的应用都能方便地被移植和重用, 在物流行业中各个领域做进一步的拓展。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型物流企业集约化管理以及目前热门的物联网运输过程管理等领域可以进行广泛而有效的推广, 并将使管理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促使物流企业实现向集约化、信息化及精细化现代物流管理方式的转变。因此, 运输可视化监控系统的实施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过程的优化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设备可视化点检管理 篇4
一、推行设备可视化点检的意义
近几年, 公司派出大批的管理人员参与了全国各类设备会议的培训、研讨。在吸取各企业设备管理新思路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管理现状, 创建了多种点检思路并存的理念, 使设备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其中关键和重点设备可视化点检工作更具特色。
二、推行设备可视化点检的目的
针对每台设备在生产、操作、运行中的特点, 分别进行关键和重点部件控制点的点检工作, 如机床性能参数的可靠性、润滑供给的流畅性、传动部件的稳定性、电柜温度的实效性, 均采用数据化填写记录, 更具操作性, 有效避免了盲目点检。
三、推行设备可视化点检工作的过程
1.设备主管部门会同电气、机械专家对设备进行细致分析。确定设备的关键点检部位, 然后将点检部位按两种方式区分: (1) 按点检人员区分。分为操作人员点检和维修人员点检。操作人员点检一般要求是设备启动前、运行中、停机后的关键部位的点检。如某些设备启动前液压站的油位点检, 如油位达不到标准, 设备就会报警, 不能启动。维修人员所点检的部位大部分都需要拆卸设备护罩, 如丝杠清洁点检、传动部位润滑点检等。 (2) 按点检周期区分。分为日点检、周点检和季点检。
2.确定完点检部位,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设备点检部位进行拍摄, 要求图片清晰, 点检部位和所拍的图片相对应。
3.在图片上按照第一步区分的点检部位, 利用不同颜色的线引至周期点检标线上, 并标出点检内容。
4.根据点检部位制定点检表格。表格内容需包括操作人员签字栏、维修人员签字栏、设备管理人员签字栏。要求尽量采用量化点检, 如油位和温度的点检必须点检出具体数值。并且所设计的表格尽量在一张表格上, 方便点检人员操作。
5.将制作好的图片和表格挂在设备上, 位置必须方便操作人员取放, 且容易看到。
6.实施点检。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的点检进行检查监督, 杜绝不点、补点、盲点现象。
四、推行设备可视化点检的要求
1.严格审核各项点检指标的可操作性。
2.针对点检图表有针对性地形成“日、周、季、年”点检管理工作。
3.针对点检图表采用数据量化管理, 明确规范各级点检人员的检查内容及点检时间, 避免过量点检和盲目点检, 形成各级人员相互制约的点检管理规范。
五、对推行设备可视化点检的建议
1.严格管控设备的点检管理工作, 并由集团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对此类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
2.针对集团公司内部设备的多样性, 不断对普通数控、冲剪压、工业炉窑等进行推进工作。
六、可视化点检示例
可视化管理方式 篇5
Android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Android系统由于基本采用的是Linux内核, 因此它继承Linux系统基本的安全机制1 - 2, 如采用用户和用户组进行对文件的访问权限的控制等。同时, Android还有其自身的安全机制设计。
应用沙箱机制
应用沙箱是Android系统安全的基础, 每个应用程序都会被授予一个唯一的用户标识 (UID) , 通过这个用户标识来访问属于其自身的资源。每个应用在安装时都会让用户来选择通过该应用的所能拥有的权限, 如读取联系人信息、访问摄像头、访问网络等等。
签名机制
安装到Android系统中每一个应用都会有一个数字证书, 该数字证书用来对应用程序的唯一完整性进行认证。数字证书一般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 私钥掌握在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手中。
组件封装
Android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一般有活动、服务、内容提供和广播接收四个类型的组件, 每个组件都可以设定公开或者私有属性来控制访问权限。其中, 公开组件是可以被其他应用访问的。
Android安全机制不足
Android系统虽然具有上文所述的安全机制, 但依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 沙箱机制无法防范那些通过漏洞获得特权的应用, 组件封装机制则可以通过应用间的代理绕过, 签名机制没有统一的颁发机构, 比较容易伪造。此外, 应用间通信的权限提升问题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安全问题。
用户可视化权限管理监控
用户可视化权限管理是通过收集系统中各个应用程序所拥有的权限列表, 然后可视化的呈现给用户, 然后定义一些危险权限集合, 如读取联系人权限和访问网络权限组合为危险权限组合。在进程组件交互时判定是否存在危险权限集合, 如果存在则预警用户, 同时将访问记录、如组件名称、时间、权限等信息记录在可视化管理权限日志中, 方便用户查询。
应用程序权限列表
Android系统中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它自身的应用权限集合, 获得每个应用的权限列表主要是通过Package Manager对象来实现, 首先通过get Package Info方法获得包名信息, 然后再通过应用包名信息对象Package Info中requested Permissions方法来获得该应用的权限列表。
危险权限集合定义
危险权限集合主要是指那些有可能让用户个人信息隐私和关键信息泄露的操作权限。比如, 读取联系人信息权限和访问网络权限等。这些危险权限集合的定义是后续判定预警用户的基础。
预警判定
危险权限的判定主要涉及到Android权限提升攻击的问题, 所谓权限提升是指一个应用并不具备某一个权限, 但通过另外一个应用的访问来获得该权限的访问权。如图1 所示。
如图1, 假设应用A拥有访问网络的权限, 却没有读取用户联系人信息的权限。应用B具有读取用户联系人信息的权限。此外, 应用A还拥有应用B组件接口的权限, 而这个接口组件恰好能访问到联系人信息, 这样的话应用A便能通过应用B的组件接口来获得联系人的信息, 再通过自身所拥有的访问网络的权限将用户联系人信息泄露, 这便是一个Android系统中权限提升的例子。
为了防止权限提升的问题, 及时预警用户, 采用危险权限集合在应用间进程交互时对这类型的隐私易泄露的危险情况做出及时处理。预警判定时机如图2 所示。
预警用户与记录信息
当预定判定进程间交互式存在危险权限集合时则通过对话框的形式来预警用户, 并应用进程的信息、权限信息和当前时间记录在权限管理日志中方便用户查询。
结语
Android系统安全问题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用户对Android安全问题应该得到提升。本文提出可视化的用户权限管理监控方案能使用户提高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问题做出更好的管理操作。
大坝可视化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篇6
三十年来, 国内外就大坝观测资料的分析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大坝观测资料分析产生的数据量巨大, 虽然目前已有多种软件投入运行, 但现存的大坝分析软件在实际工程计算时, 只能利用已知的几个控制层参数, 而不能得出大坝在任意部位处相应的分析数据;同时在分析过程中的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主要针对二维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而所有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大多数是以二维图形效果展示, 缺乏立体、直观效果[1]。
大坝应力成果分析数据、仪器所测得的监测数据量非常庞大, 应力成果、属性和图形数据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采取何种数据结构, 实现对数据一致的存储管理, 方便数据检索和可视化需要进行灵活存取, 实现其三维可视化表达, 是对大坝应力成果可视化检索、测量数据处理可视化的最为关键的环节, 本文就大坝数据可视化研究课题的数据存储管理做一探讨。
2 大坝观测数据存储和管理 (Dam’s observation 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大坝应力分析和观测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 而且信息量非常庞大, 甚至是海量数据, 有关大坝数据可视化中的信息不仅仅是由数字、文字组成的, 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图表等非文字性质的数据。大坝的分析成果和监测到的数据一般具有较为稳定和动态更新两种情况, 一般工程的特征信息、枢纽信息、观测设备的坐标、属性等资料不会经常变动, 是属于较为稳定的数据;而应力的监测数据、位移监测数据和分析的成果数据等是动态变化更新的。对较为稳定的数据, 因数据容量不大, 系统处理中较为常定, 以存放在稳定表中处理;而对观测和分析到的数据则是存储容量大, 检索频率高, 而且速度较慢, 所以对这部分的数据如何存储和管理, 直接影响到系统可视化检索的性能。
2.1 大坝数据存储方式
由于大坝有限元分析的工况节点数据非常多, 一个工况的节点数据就达到20000多个, 而分析的工况数一般达到40多个, 同时, 大坝监控的监测项目类型多, 需要用到各类监测仪, 一般大坝安置的仪器少则十几种, 多至几十种, 为了利于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有限元分析数据按工况种类分表存放, 监测数据按仪器类型分表存放。这样, 存放有限元应力成果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基础数据表就有工况表、工况节点表、仪器特征表、监测值表等。
就课程研究的某大坝中布置了近200个监测仪, 大坝一年的监测数据就有上万条, 随着时间的推移, 表中的数据将达到上千万, 从该类型表中检索某些时间段和方位点的数据值, 检索速度是一个大问题。虽然当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平台都提供快速检索的索引功能, 但不能满足大坝监控数据的检索速度和时间段检索, 为解决这个问题, 本课程采用了下面解决方法。
(1) 建立有效的索引机制。
(2) 对表结构进行优化管理。表设计的标准要求达到3NF, 冗余度降。大坝观测数据表由点名、时间、上下游水位和观测值等属性字段, 其国点名和时间字段组合为主码, 以保持数据完整性, 工况节点表有12个字段:正应力3个字段、剪应力3个字段、位移3个字段、节点坐标3个字段, 以z和y轴字段作为主键。
(3) 使用视图。
2.2 数据管理方式
2.2.1 数据检索
检索数据可通过SQL和缓冲区快照两种方式。使用SQL是顺序检索数据, 而缓冲区快照则是在附加检索条件下把数据表中全部或部分记录映射到内存区, 缓冲区数据保持与原表数据完全一致的索引性质。通过该快照数据既能进行顺序查询, 又能通过索引值定位检索, 读取某些特殊数据。
2.2.2 数据操作
对数据库的主要操作是数据录入和查询。大坝监测数据通常是按采集时间先后顺序存储。在对大坝进行数据分析时, 需要对各测点和各时间段内的观测数据进行不断读取, 若通过缓冲区快照附加检索条件, 具有一定的灵活度, 但分析效果较慢, 检索条件的改变将需频繁连接数据库, 重新生成快照, 缓冲区数据刷新率高, 这对系统效率是一大打击。为此可通过测点时序检索表优化数据结构, 以降低缓冲区快照的刷新频率[2,3,4,5]。
2.2.3 测点时序索引表
根据大坝对观测数据的检索是按测点和时间查询的特点以及观测数据的存储特点, 建立了测点时序索引表。测点时序索引表是按时间序列划分原始观测值表, 从原始观测值表中找到测点时序的逻辑行, 存入测点时序索引表中。检索时以测点时序索引表中的测点时序逻辑号作为索引值, 在原始观测表中定位数据段。索引表具有测点名、时序起点年和终点年、观测点值在原表中的起始逻加行、观测值记录条数等属性组成, 其中以测点名和时序起点年作为主码。
在检索观测值时, 先用缓冲区快照方式生成全部观测数据的全映射。根据缓冲区快照数据与原始表具有一致的顺序规律, 索引值对缓冲区的划分也相同。检索测点观测数据时, 先识别该数据的观测时间在测点时序索引中所在的时序记录;再从这些时序记录中, 查到该测点时序的原数据记录行号和记录条数;然后从缓冲快照区中相应记录段中读出所需的数据, 从而完成一次检索。在这种检索机制下, 每次检索不同的测点时序数据, 只是改变一下索引值, 就可以检索到所需观测数据, 不需重新生成快照, 而不需要不断更新缓冲区快照。大大提高快照的使用率, 优化了系统整体性能。
为保证索引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测点时序索引表与原始表应保持同步更新管理。根据观测数据的存储是按时间次序采集入库的, 所以在有观测点数据入库时, 需要先在索引中增加这一新时序观测数据的索引记录, 然后根据增加的记录数目, 修改其后各索引记录的起始行数值, 以保证索引表各索引条目中记录的原始数据起点位置的正确性;删除原始观测数据也用一样的原理, 先找到删除数据在索引表中的索引记录, 若跨多条时序索引条目, 则删除前面的时序条目, 修改最后一条索引条目记录的起点行数值, 否则只修改找到的第一条索引的起点行数值, 然后同样需修改后面各索引条目中记录的起始行数值。
在原数据入库有时间顺序这一特征, 索引的维护简单容易, 能够快速更新管理, 可通过触发器实现索引自动维护更新。
3 数据入库处理 ( Data loading and processing)
仪器测得的数据和有限元分析数据, 经过前处理软件进行前处理之后, 得到.txt类型文件和.out类型文件, 根据系统数据的存储特点, 这些数据入库存储的表名按规定的格式命名, 如:工况节点表数据的文件名格式:“y上游数据_ 下游数据”, 若工况是上游24m, 下游10m的节点数据表名为:y24_10;监测数据以监测仪类型规格命名。每个数据文件在入库前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记录数据。工况节点数据和监测数据有自动入库和手工入库 (即编辑) 两种方法。
主要数据的入库方法是:
首先, 用户确定入库数据的类型 (应力成果数据或观测数据) 、文件路径和数据存储名称 (工况表名或仪器类型规格) 。
然后, 系统在工况表或仪器特征表中搜索该数据资料:
(1) 若未找到信息, 则提示用户继续输入完整资料, 实现对工况表和监测仪器特征表的数据的输入, 利用recordset对象的addnew方法和update方法实现, 然后系统自动生成新表, 并把数据文件加载到库表中 (用BULK INSERT…FROM…WITH实现) 。
(2) 若找到信息, 系统自动识别数据文件记录是否已经存在, 若不存在, 则加载入库。
4 结论 (Conclusion)
本文就大坝可视化数据主要针对大坝应力数据和观测数据的特点, 在数据库存储方式和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 根据大坝咨询系统的需求, 对数据库表的分类管理、数据结构以及数据的入库方法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并对大坝数据量大而造成访问速度低、数据利用率低的现状, 提出了采用测点时序索引的数据管理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数据查询速度慢的问题, 有利于快速生成大坝数据可视化分析视图。
摘要:针对大坝可视化处理中的监测和分析数据量较大, 用于观测分析的成果、属性以及图形等数据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的问题, 提出了观测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模式, 采用了测点时序索引表的数据管理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数据可视化检索速度慢的问题, 便于数据处理和绘图所需的灵活存取, 实现快速可视化。
关键词:观测数据,数据存储,数据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曙光, 刘天佑, 杨波.基于OpenGL的综合地球物理可视化及其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 5 (2) :205-209.
[2]SHASHI S, 著.谢昆青, 等, 译.空间数据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郭薇, 郭箐, 胡志勇.空间数据库索引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4]史文中, 郭薇, 彭奕彰.一种面向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索引方法[J].测绘学报, 2001, 30 (2) :156-16.
基于GIS的环境风险可视化管理 篇7
当今, 国内外学者在区域环境评价、累积环境评价、战略环境评价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特别是GIS的应用。在环境评价领域采用GIS技术, 可以把指定区域的环境质量与地理位置紧密结合, 利用地理位置联结所有属性的公共坐标, 在查询和分析时, 使质量状况与地理位置融为一体。GIS软件所提供的图层间叠置和物体周围缓冲区的生成, 使GIS在非点源评价上与传统方法相比更胜一筹, 优点更加突出。
与国外相比, GIS在我国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范围和深度还不够, 但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 GIS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环境评价的各个领域, 使环境评价中涉及的环境模型的检验、校正更容易, 使空间表达问题的视觉效果有了质的飞跃。
二、建设数据库的必要性
面对环境突发事件高发的态势, 国家对环境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曾提出:要牢固树立隐患险于事故、防范胜过救灾的理念, 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力度, 把环境污染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35号) 也明确提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建设更加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
国际大石油公司非常强调企业环境风险管理, 尤其在“墨西哥湾事件”以后, 各大公司相继建设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平台:BP建立覆盖全公司的运营管理体系 (OMS) , 在安全、风险管理和运营完整性方面提供了统一和系统化的方式, 并通过采纳来自实施经验、事故调查、审查与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持续改进OMS, 形成了全套的标准、流程、工具和方法体系构成的风险管理体系, 用于识别、监督和管理风险, 实现了对风险的评估、排序和管理。Shell致力于识别并评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 并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另一方面, 时刻做好准备, 力求及时应对发生的事故。2009年发布了HSSE&SP控制框架, 包含一套简化的强制性标准, 整合了HSSE (健康、安全、安保、环保) 所有要求。风险管理上, 开发了极具特色的“领结”模型, 形成风险管理平台。“领结”模型从事件管理出发, 一是统计分析事故原因的发生概率, 进行分级分类, 二是判断事故发生后的可能后果, 识别后果类型和严重性, 实现后果分级, 在此识别的基础上, 对重要事故原因或严重的事故后果强化防控手段, 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防控, 指导风险防控项目投入。
公司的环境风险管理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亟需开展相关领域研究, 建设符合本身管理特点的环境风险管理数据库。下属企业特别是炼化、销售和管道企业, 出于运输的便捷性和经济性考虑, 大多分布在江河湖海沿岸, 这种布局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根据近年来开展的环境风险排查, 距离重要河流或海域不足5km的油库有200多座, 其中大部分没有事故缓冲池或防控能力不足;输油管道穿越重要河流水系共200多处。炼化企业虽普遍建立了三级防控体系, 但仍有部分环境敏感程度高的企业在雨污分流、雨排系统、事故缓冲容量、拦污设施等方面尚需提标改造。
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 油气勘探开发、炼化、销售和管道等企业分布越来越广泛, 相应涉及到众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水体、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 石油石化作为高环境风险行业, 一旦发生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 并导致负面社会影响。近几年来, 水域污染事件、油品泄漏事件、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等一系列事故经验教训表明中国石油在企业环境风险管理、防控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建设数据库的目的
◆跟进国家环境风险管理新要求、新趋势, 提早把握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新方向按照国家环境风险管理政策的新要求, 采集并动态更新所属企业环境风险源状况、周边环境特点及环境保护目标分布、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应急能力建设、专家库等信息, 建立环境风险信息数据库, 实现公司环境风险的信息化管理, 帮助公司全面、准确把握下属各企业环境风险源特征及管理状况。
◆集成环境风险源、环境保护目标、应急资源、应急专家库等信息, 使公司环境风险管理步入信息化, 提升管理效率风险数据库将录入公司下属企业环境风险特点、风险防控能力等信息, 收集环境保护目标信息及分布情况, 统筹管理公司现有环境应急物资、应急队伍, 并与政府应急物资储备库, 以及应急物资生产厂相衔接;配套建设环境应急专家支持系统。使公司环境风险管理实现信息化和整体化, 提升环境风险管理效率。
◆实施环境风险评估, 划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并根据环境风险信息变化实现动态化评估通过数据库信息的动态化更新, 借助科学的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实现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 为高风险企业提供环境风险预警信息, 并能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风险管理工作。
◆识别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的薄弱环节, 提高环境隐患治理项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通过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对照国家要求, 查找企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中的薄弱环节, 为公司及所属企业筛选重点环境风险隐患治理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开发大气和水污染预测模型和软件, 快速预测事故可能后果, 指导开展事故处置基于数据库平台, 开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和大气环境污染通用预测模型和软件, 并针对水环境风险高的重点区域, 收集并录入详细环境特征信息, 开发专项预测模型, 实现事故后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的快速预测和影响模拟。日常情况下, 能指导企业针对性地制定并优化环境应急预案, 辅助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事故状态下, 能提前预警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受影响的时间和程度, 为现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区域环境风险因素, 优化应急资源调配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为基础, 分析区域主要的共性环境风险因素, 为在区域层面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优化应急物资储备, 实现区域环境风险联防联控、合理调配与有效利用应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 通过建立系统的环境风险数据库, 使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能够掌握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把握环境风险监控重点;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了解本企业环境风险防控水平, 明晰薄弱环节。日常情况下, 为企业动态提供环境风险预警信息;事故状态下, 为快速响应、科学处置, 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危害提供决策支持。实现重大环境风险可知可控, 环境应急能力得到提升, 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得到遏制。
四、数据库功能设计
4.1信息化管理功能。建立环境风险基础信息数据库, 采集并录入企业环境风险基础信息, 建立环境风险数据库, 实现企业基本信息查询、区域环境特征信息查询、环境保护目标信息查询、以及企业和环境保护目标之间的交互查询;建成覆盖公司、政府、社会的应急资源储备库信息, 并建立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库, 形成全面的应急物资保障、调配平台;组建环境应急专家库, 提高环境风险管理与环境应急指挥的技术支持能力。
4.2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实现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计算与结果导出, 并能反映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中的不符合项或薄弱环节, 指导企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及其地域分布, 实现区域环境风险定性评估, 指导优化应急资源储备和布局。
4.3突发环境事件影响预测。实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大气环境、水环境影响的快速预测, 并能进行图像模拟, 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五、数据库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5.1数据库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 良好的数据库功能设计不仅要便于收集、管理、展现环境风险信息, 更应该为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环境风险管理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满足环境风险日常管理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实际需求。
本文对环境风险数据库的功能设计提出了初步构想, 为更好、更快地建设环境风险评价数据库, 充分体现数据库的环境应急管理基础信息平台作用、决策参谋作用和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作用, 以更好地服务公司及企业相关管理部门, 需要在充分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数据库的功能设计。
5.2石油石化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目前,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国家发布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以及氯碱和硫酸等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致适用于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管理, 基于最大可信事故的假设, 目的是定量计算项目环境事故发生概率及后果。这种方法一方面需要的数据量非常大, 另一方面最大可信事故及事故当时的环境条件等信息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可作为新建项目的良好工具, 但不适用于大范围开展日常性的整体环境风险评估;
国家发布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适用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核心原则是从环境保护目标的需求出发, 考虑区域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的风险叠加效应, 评估区域整体环境风险水平, 目的是优化区域内高风险企业的布局。但该方法并不适用于企业开展自身环境风险评估;
由国家环保部政策法规司组织编制的硫酸、氯碱等行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现已经发布, 其最初目的是制定一套科学、简单、针对性强的行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作为实行环境责任险的风险评估工具。由于该方法简单、高效并且针对性强, 也是行业整体开展环境风险定性评估的良好工具。但是目前, 石油石化行业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尚未制定, 国家环保部也曾提出要求石油石化行业开展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研究工作。
5.3水和大气污染预测模型及软件。目前, 国内外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相关预测模型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预测模型为主要代表, 同时也有一些应用较广的预测软件。但目前的大气和水环境预测模型及软件致力于使预测结果更准确, 因此常常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输入。例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仅气象条件一组数据就需要输入至少一年连续观测的小时气象数据, 信息量非常大、预测过程漫长, 不适用于事故发生后的快速预测。因此需要在现有预测模型的基础上, 简化预测条件, 实施快速预测, 为应急处置争取时间, 同时也相应开发简化的预测软件, 并能和数据库和GIS系统实现对接, 使预测结果直观化展示。
对水环境风险高的重点区域, 需开发更为完善、有针对性的专用预测模拟系统, 事前收集预测必须的水文参数、地理信息、环境特征等基础数据, 提前绘制准确的河流走向图, 并与数据库和GIS系统实现对接, 保障一旦发生事故, 能及时投入预测。
5.4数据库运行制度保障。环境风险数据库是一个动态数据库, 需要实时更新企业环境风险信息, 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首先将数据库信息采集、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纳入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其次应对如何组织开展数据审核进行规定, 并且就企业如何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给予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卫宁, 卢远, 赵银军.GIS与数模支持下的油气田环境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2, 12 (1) :107-110.
[2]王耀彬.基于GIS的油田事故环境风险可视化系统研究—以吉林油田分公司大情字井油田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杨宇鸿.GIS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勉县至宁强高速公路为例[D].长安大学, 2006.
[4]何凯.GIS技术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的个例研究[D].兰州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