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情况

2024-09-26

抑郁情况(精选8篇)

抑郁情况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条件的人群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情况, 和系统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平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统计分析不同条件的人群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情况。将所有患者中接受过系统康复护理的86例设为实验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抑郁自评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比女性更易焦虑、抑郁。<50岁的人群更易更易焦虑、抑郁。学历较高的人群更易更易焦虑、抑郁。卧床时间越长患者越易焦虑、抑郁。经过系统的健康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系统性康复护理, 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死,焦虑,抑郁,护理

脑梗死患者经抢救后大多易于焦虑、抑郁, 因为此病突发性强, 患者大多没有做好心理整备就要面临行动不便, 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等问题[1]。本文着重介绍了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与系统护理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5例脑梗死患者均一直在我院进行治疗。将运用系统健康护理的86例脑梗死患者设为实验组。其中男59例, 女20例;年龄35~72岁, 平均 (48±7.6) 岁;住院时间平均 (60.0±7.9) d。将运用常规护理方法的39例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 女19例;年龄39~76岁, 平均 (48.0±5.3) 岁;住院时间平均 (60.0±8.2) d。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天进行常规的降低血压治疗, 疏通血液循环, 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生素等。对表现出严重抑郁、焦虑现象的患者给予一定量的精神药物[2]。对逐渐康复的患者, 每天循序渐进的进行一些肢体训练。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则是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 再增添一些系统性强的护理方式, 例如对患者的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同时进行, 双管齐下。同时恢复心理认知能力与肢体活动能力。争取做到专人专护, 每个护士专门护理一位患者, 争取做到能够与患者密切沟通, 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变化进行严谨关注, 详细周密的制定护理计划, 并完美执行。同时教育患者家属相关的护理知识, 要其学会如何正确的与患者交流, 防止不当言语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3]。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抑郁自评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

1.4 判断方法

1.4.1 焦虑、抑郁情况判断标准

焦虑和抑郁情况, 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来进行评判:两个表各有20个条目, 4级评分, 用于评估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观感受。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为非焦虑, ≥50分为焦虑。抑郁自评量<53分为非抑郁, 标准分≥53分为抑郁[4]。由我院精神科医师对脑梗死患者做专门的评定。

1.4.2 日常生活能力判断标准

日常生活能力的判断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1) 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简式Fusl-Meyer卒中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运动计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 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 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2) 日常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 总分100分, ≤40分为日常活动能力重度损害, >61分为轻度损害[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比女性更易焦虑、抑郁。

小于50岁的人群更易更易焦虑、抑郁。学历较高的人群更易更易焦虑、抑郁。卧床时间越长患者越易焦虑、抑郁 (见表1) 。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在病发后行动不变, 失语, 认知能力下降, 身体上已经承担了巨大的痛苦。长期卧床, 表达困难会使脑梗死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6]。此时若护理人员, 家属言语稍有不慎便会对脑梗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所以我们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提起足够的重视[7]。由本次实验我们可知, 男性、学历较高、卧床时间较长、年龄较为年轻的患者普遍抑郁、焦虑评分较高。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对于具有这些特点的患者要重点监护。与此同时系统性的健康护理, 可以取得更加优秀的临床效果, 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生活能力, 值得我们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颜雅玮.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3) :75-76.

[2]潘美成.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 2009, 31 (10) :1555-1556.

[3]王宁群, 李宗信, 黄小波, 等.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 (5) :456-457.

[4]张平, 魏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4) :44-45.

[5]刘燕南, 刘军, 张艳梅, 等.142例脑梗死患者的心理调查和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7) :106-107.

[6]石永华.脑梗死住院病人焦虑抑郁的临床调查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36) :3339-3340.

[7]陈再文.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5) :120-121.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篇2

听了老王的介绍,我感觉她不像是抑郁症,只能说是抑郁情绪。可能是她最近遇到一些烦心事,导致一时的心情不好。而且年龄已接近更年期,体内激素水平下降,更容易引起抑郁情绪。当然,也不排除是更年期来临的先兆。

我们常说的抑郁症和抑郁情绪并非一回事。抑郁症以持续性心境低落为主,有的会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有的还会出现躯体症状。而且诊断抑郁症有严格的方法标准,需要根据症状表现、各种抑郁量表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几方面数据相符,才可确诊。

严格的说,确诊抑郁症具备以下9项症状中的至少4项,而且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2周:(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易有疲乏感i(3)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抑郁情绪通常包括闷闷不乐、情绪低沉、睡眠不好、易疲乏及胃肠道不适等表现,许多内外因素都可能诱发这种情绪。当然,抑郁情绪也可能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出现。一般来说,抑郁情绪属于“心情不好”的范畴,但长期的抑郁情绪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抑郁情况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某高校229名“留守”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29份, 收回有效试卷222份 (96.64%) , 平均年龄为19.5岁。

1.2 方法

由辅导员和班干部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填写抑郁自评量表 (SDS) 问卷, 在20 min内答完, 计算个人抑郁总分。总分值为50~59分为轻度抑郁, 60~69为中度抑郁, 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同时获得该群体与父母沟通、留守时间、家庭结构等与抑郁相关的信息。规定父母每周与子女联系1次为经常沟通;3~4周联系1次为很少沟通, 4~8周联系1次为偶尔沟通。

1.3 统计学方法

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出抑郁学生98名, 检出率为44.1%。其中轻度抑郁49名, 占50.0%;中度抑郁40名, 占40.8%;重度抑郁9名, 占9.2%。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抑郁症是心理障碍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或抑郁。1989年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占20.23%[3]。已有研究发现, 大学生抑郁症状普遍存在[4], 医学生抑郁症流行率约为50%[5]。本研究显示, 留守大学生抑郁症检出率高达44.1%, 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水平 (13.97%) [6], 应予以格外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城市中的一部分下岗职工流动到其他城市或地区再就业, 造成了“留守子女”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 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对留守大学生抑郁状况的调查发现, 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程度成为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即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子女抑郁发生概率明显低于与父母沟通少的子女, 且抑郁程度也轻于后者。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活环境, 与其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 家庭沟通与大学生抑郁显著相关[7];良好的沟通与青少年的自尊[8]、心理健康[9,10]呈正相关, 与孤独、抑郁呈负相关。父母的情感表达对大学生的抑郁影响最大, 父母情感表达越低, 子女患抑郁的可能性越大。此外, 学生的留守时间及居住环境与抑郁呈显著相关。随着留守时间的增加, 抑郁的检出率也逐渐增高, 且独自生活的学生抑郁检出率最高, 重度抑郁的比例也最高。可能与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形成开朗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而缺乏凝聚力、沟通不畅、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环境会严重阻碍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关。

针对大学生抑郁这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学校应设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尤应注意“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 防患于未然;并同时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 从根本上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 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 对防止抑郁症患者的悲剧发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有研究报道, 16周力量锻炼能显著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11], 因此, 体育锻炼也是治疗抑郁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龚绍麟.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19-515.

[2]班志刚, 黄竹, 温英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183-184.

[3]孔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9-10.

[4]杜召云, 王克勤.1597名大学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 8 (3) :172-173.

[5]CHAN DW.Depressive symptoms and depressed mood among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in Hong Kong.Psychistry, 1991, 32 (2) :170-180.

[6]李晶.自我概念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 27 (4) :41-42.

[7]饶燕婷, 张红霞, 李晓铭.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20 (1) :70-76.

[8]RUTER M, CONGER RD.Antecedent of parent addolescents.J Marr&Fanc, 1995, 57 (5) :435-449.

[9]GROTEVANTHD, COOPER CR.Patens of interaction in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the develipment of identity exploration in adolescence.Child Dev, 1985, 56 (4) :415-428.

[10]BRAGE D, MEREDITH WA.Causal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J Psych, 1994, 128 (4) :455-468.

抑郁情况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我院医院药学信息管理系统, 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抗抑郁药的入库资料。具体内容包括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包装、单位、数量及销售金额。

1.2 方法

抗抑郁药分类方法及限定日剂量 (DDD) 的确定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2010年版) 和《新编药物学》 (17版) , 并结合临床实际常用剂量。用药频度 (DDDs) =某药品年销售总量 (规格×销售数量) /DDD值。限定日费用 (DDC) =某药品总销售金额 (零售价×销售数量) /DDDS值。

2 结果

2.1 各年度抗抑郁药总销售金额及年增长率统计

2012年销售金额最高为5417.91万元。2011年和2012年度的年增长率为21.90%和23.09%。详见表1。

2.2 各年度各类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及排序

2010-2012年各类抗抑郁药销售金额排序均为:SSRIs、SNRIs、其他, TCA类。见表2。

2.3 各年度各抗抑郁药销售金额、DDDS、DDC及排序

帕罗西汀在销售金额排名中稳居第一, 2010年及2011年均超越排名第2位的药物一倍余。见表3。

3 讨论

抗抑郁药主要有以下几类: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s) 包括:丙咪嗪、氯米帕明、多虑平、阿米替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 (SNRIs) 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其他类有米氮平、曲唑酮等。

由表1可知, 我院2010-2012年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呈稳步增长趋势, 2011、2012年分别为21.90%和23.09%。近年来我国精神病学界对抑郁症的诊断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精神卫生课得以推广, 人们能正确的认识心理疾病, 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 促使了患者主动就医治疗。同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加强了协调, 简化程序, 降低了抑郁症患者的个人医疗费用的负担, 也促进了患者来医院就诊的积极性。

注:以2010年销售金额排序, 第13位圣约翰草提取物 (路优泰) 及第17位马普替林, 2011年和2012年未在我院再销售, 所以未在表中列出。

表2显示了3年来SSRIs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始终排在第1位, 比例保持在69%以上, 已成为抗抑郁药的首选药物。SSRIs主要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吸收突触间隙的5-HT, 从而使5-HT在突触间隙处的浓度增加, 达到抗抑郁目的[1]。该类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好, 服用方便等特点。

由表3可知, 随着对5-HT受体抑制剂的逐渐认识加深及使用验证, 以帕罗西汀、舍曲林为代表的SSRIs和文拉法辛为代表的SNRIs一直排在销售金额的前5名。其中帕罗西汀在销售金额排名中稳居第一, 2010年及2011年均超越排名第2位的药物一倍余, 这与其起效快, 抗胆碱作用轻, 无镇静作用, 可用于多种抑郁症等特点有关。而最新研发的艾司西酞普兰销售金额增长尤为明显则标志着新一代具有高选择性的抗抑郁药正在被临床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帕罗西汀药品临床应用10余年, 疗效无可争议。除了用于抑郁症, 其对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症及强迫症等均有良好的疗效[2]。其不良反应 (事件) 虽较多, 但较和缓, 尚未发现严重的致命性反应, 是治疗抑郁症理想的药物之一。该药已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2年版) 中。随着药品的广泛应用, 各种不良反应可随时发生或加重, 临床上赢注意鉴别和预防。建议修改药品说明书, 按系统列出不良反应名称, 以便引起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注意, 安全用药,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以文拉法辛为代表的新型抗抑郁药 (SNRIs) 可同时阻滞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 其对5-HT重摄取的抑制作用弱于SSRIS, 对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的作用弱于TCAs, 对单胺氧化酶无抑制作用, 对M胆碱受体, 苯二氮艹卓受体、多巴胺受体、肾上腺素α1、α2、β受体几乎无亲和力, 因而无与这些受体相关的不良反应[3]。引起的β受体向下调节与抗抑郁起效相关联, 故文拉法辛能快速抗抑郁。因此文拉法辛具备了起效快, 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抗抑郁谱广, 药物相互作用少等特点, 且文拉法辛还可使注意力集中、增强记忆力、加快反应速度和改善智力等。有报道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体内中枢的5-HT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多巴胺等特定的神经递质含量过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3], 文拉法辛提高5-HT和去甲肾上腺素能, 当用于严重抑郁症时, 效果优于SSRIs。

艾司西酞普兰为西酞普兰右旋体, 是常用的SSRIs中对5-HT转运体选择性作用最强的抗抑郁药[4]。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5-HT的重吸收, 提高脑细胞外5-HT的浓度, 从而抵抗抑郁, 提高情绪。有分析总结了艾斯西酞普兰相对于安慰剂和西酞普兰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起效快;症状改善更明显;有更好的有效率和缓解率[5]。另外艾斯西酞普兰对其他神经递质作用比较小, 故常用于老人。

综上所述, 目前我院主要使用基本合理, SSRIs类及SNRIs类抗抑郁药已成为目前抗抑郁治疗中的主要药物。其中, 帕罗西汀因效果肯定, 不良反应和缓而被广泛使用, 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艾司西酞普兰因起效快, 症状改善明显, 药物相互作用少, 使用增长尤为明显。以文拉法辛为代表的SNRIs类药, 以其在治疗严重抑郁症方面的优势, 在临床抗抑郁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晓晶, 马欣欣, 李素琴.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河南医药, 2006, 28 (2) :130-131.

[2] 郑育群, 廖建华, 许庆文, 等.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5) :77-78.

[3] 逢晓云, 贡沁燕.文拉法辛的药理学与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0, 29 (5) :342-244.

[4] 黄文权, 陈俏洁.艾司西酞普兰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5) :58, 60.

抑郁情况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所辖社区内多病共存患者12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45~78岁,中位年龄62岁;合并两种疾病者67例,合并3种疾病者38例,合并3种以上疾病者15例。另选120例社区慢性疾病单发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43~76岁,中位年龄63岁;高血压34例,糖尿病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5例,慢性支气管炎20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其他疾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者;病程>6个月者;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全者;意识不清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调查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特定心理评估量表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由患者本人填写,工作人员可协助患者完成。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进行评估,抑郁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并观察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情况。SAS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1~4级计分法,满分100分,分值同焦虑程度呈正相关性,≥50分者,存在焦虑障碍[3]。SDS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部分项目采用反向计分,满分100分,分值同抑郁程度呈正相关性,≥53分者,存在抑郁障碍[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SAD、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SAD、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焦虑障碍发生率、抑郁障碍发生率和焦虑合并抑郁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焦虑障碍发生率、抑郁障碍发生率和焦虑合并抑郁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共存疾病是指患者至少有两种慢性疾病同时发生,有数据显示,社区多病共存的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中超过65%有共病[5]。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中,大部分合并非心脏性疾病,如糖尿病、关节炎及肾功能不全等[6];高血压患者中,多数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等。而国外有学者指出,高龄、肥胖人群发生共存疾病的风险较高,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多病共存患者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多病共存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影响,可增加致残、致死率,另一方面,多病共存治疗难度大,医疗资源消耗多,患者经济压力较大[7]。近年来较多学者指出[8],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由于病情复杂,生活质量下降,家庭负担重,大多存在不良情绪及心理障碍,对疾病治疗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多病共存患者SAS、SD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共存疾病对患者心理健康有极大危害。

由于社区多病共存患者情况特殊,因此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需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特别关注,积极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工作[9];专业医师及护士可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定期为社区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手册,组织健康讲座等方式,使患者能够更多的了解疾病知识,减轻患者因对疾病知识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社区护理人员可通过定期上门访视、电话随访等方式,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并关心、鼓励患者,列举恢复较好病例,增强患者信心;同时为患者寻求家庭支持,在访视过程中,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10]。

综上所述,社区多病共存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多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应当重点关注该类患者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干预工作。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并提出心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所辖社区内多病共存患者12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120例社区慢性疾病单发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特定心理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障碍发生率、抑郁障碍发生率和焦虑合并抑郁障碍发生率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 多病共存对患者心理有较大影响,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关键词:多病共存,心理,焦虑,抑郁

参考文献

[1]戚龙,董碧蓉.老年多病共存临床治疗决策新视角[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2):150-153,156.

[2]李志新.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7):3191-3193.

[3]周秋红,李湘平,邹富珍,等.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2):133-137.

[4]戴乐,汪凯,王维军,等.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血压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1):1126-1128.

[5]田德财,张新卿,周景升,等.自行编制的社区抑郁状态电话筛查问卷与常用抑郁和焦虑评定量表的一致性研究(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0):618-620.

[6]陈凌炜.影响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J].江苏医药,2014,40(1):104-105.

[7]陶茵,沈天寒.上海市街道社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焦虑的现况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11):508-510.

[8]刘春萍,张萱,金玉,等.北京社区中老年慢性病居民焦虑抑郁情况调查[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1):38-40.

[9]蔡忠云.上海市社区老年患者慢性胃炎伴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5):90-91.

抑郁情况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记为试验组, 纳入标准均符合第8版《妇产科学》标准。患者年龄24~46岁, 平均年龄 (31.2±5.2) 岁, 初产妇102例, 经产妇58例。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的160例血糖水平正常孕妇, 记为对照组, 年龄22~43岁, 平均年龄 (30.2±4.4) 岁, 初产妇110例, 经产妇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本院制定的统一调查问卷, 分析比较易患抑郁的危险因素。问卷涉及内容包括患者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不良孕产史 (包括自然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 、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妊娠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及入院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3 疗效评定标准[3]

采用SDS对所有患者进行抑郁情况评分, SDS评定采用1~4分记分, 评定时间为过去1周内。将20题得分相加为粗分, 粗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 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 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评定标准。分值越高, 抑郁倾向越明显。53~62分者为轻度抑郁, 63~72分者为中度抑郁, >72分者为重度抑郁。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DS评分情况、抑郁发生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妊娠期抑郁发生率39.38%、SDS评分 (56.23±3.42) 分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8.3±0.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3%、 (30.08±3.26) 分、 (5.2±0.4) %,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病程、有无并发症、是否吸烟、治疗方法、BMI、空腹血糖 (FPG)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SSRS) 总分共13个变量作为自变量, 以T2DM患者是否存在抑郁作为因变量 (无抑郁=0, 抑郁=1) , 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 采用逐步回归法, 引入水平为0.10, 剔除水平为0.15。结果显示, 并发症、年龄、SSRS总分3个变量进入模型, 有无并发症OR值为1.892, 为危险因素;年龄、SSRS总分OR值为0.672、0.558, 为保护因素。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妊娠期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较为普遍, 主要指临床上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 也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已呈现升高趋势。由于临床上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 且妊娠后期常常继发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巨大、早产、羊水过多以及糖尿病急症等一系列并发症, 并易患抑郁症, 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和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 降低抑郁的发生率已成为近年临床研究的重点[4]。

孕妇妊娠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 由于其体内内分泌激素的增加, 极易促使周围组织发挥抗胰岛素作用, 引起胰岛素水平紊乱, 从而继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提高, 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内胎儿的血氧供给量, 造成胎儿代谢紊乱, 危害胎儿生命健康, 同时,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供能不足, 易延长产程, 威胁自身安危[5]。由于缺乏相关知识, 患者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的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 常常会表现为以痛苦情绪为主的抑郁,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还可合并悲伤、愤怒、忧愁等。有研究显示, 孕期接受积极抗抑郁干预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产后抑郁评分明显减少, 认为妊娠合并糖尿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众多临床数据显示, 妊娠合并糖尿病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高且糖尿病病程较长, 孕妇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较大, 同时有不良孕史者, 患抑郁的几率相对较大, 因此保持适当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对其他危险因素进行适当干预, 是临床上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抑郁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6]。本院研究比较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值正常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抑郁的几率以及SDS量表评分情况, 数据提示, 试验组患者妊娠期抑郁发生率 (39.38%) 及SDS评分情况 (56.23±3.42) 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3%、 (30.08±3.26) 分,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并发症、年龄、社会支持是T2DM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1.892、0.672、0.558, 且比较试验组内和组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伴发抑郁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不伴发抑郁患者, 表明抑郁情况下, 孕妇体内应激性激素, 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激素等的分泌会有不同程度增加, 从而促进糖异生, 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由此造成血糖水平波动, 提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为导致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妊娠进程中, 发生抑郁的几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孕妇, 抑郁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妊娠结局, 而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孕妇年龄、糖尿病病程都是促使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积极干预, 从而提高产妇预后。

参考文献

[1]刘舒鑫.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抑郁情况分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 (3) :310-312.

[2]欧阳晓璞.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27 (6) :528-529.

[3]程成.糖尿病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吉林中医药, 2012, 32 (10) :996-997.

[4]刘炳昌, 孙庆花.健脾解郁法治疗糖尿病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7 (6) :92.

[5]向绍梅.心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12) :854-855.

抑郁情况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接诊的256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产妇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 (28.6±2.2) 岁, 产妇文化程度:硕士以上4例 (1.56%) , 本科49例 (19.14%) , 大专68例 (26.56%) , 中专72例 (28.13%) , 高中22例 (8.60%) , 初中以下41例 (16.02%) 。

1.2 方法:

1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表筛选产后抑郁者[2], 共10条, 其中总分≥12分者为产后抑郁症患者;2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山腹人格特征, 其中分为神经质、内外倾向性、精神质以及掩饰4个部分, 包括共88项;3采用社会支持评定表, 其中包括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以及利用度;4采用生活事件量, 其中包括负性事件分, 正性事件分, 家庭、工作、社交以及生活实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使用t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筛选, 本调查对象中产后抑郁者80例, 正常者176例。

2.1 两组产妇人格特征的对比:

在神经质、内外倾、精神质、掩饰性等方面, 抑郁组产妇与正常组产妇比较均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表示与正常组比较P<0.05

2.2 两组产妇社会支持情况的对比:

在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以及利用度方面, 抑郁组产妇与正常组产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表示与正常组比较P<0.05

2.3 两组产妇生活事件情况的对比:

在工作、社交以及正性事件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家庭方面、负性事件以及生活实践总分方面抑郁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注:*表示与正常组比较P<0.05

3 讨论

多方研究证实[3], 产后抑郁症的致病因素有很多, 其中包括遗传、生物学以及心理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以及的重要因素。人格是建立在遗传基础上, 通过后天环境影响而形成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格不同处理外界事的态度与方式也不同。本组调查结果表明, 产后抑郁组的神经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二者差异显著 (P<0.05) , 产后抑郁组的内外向倾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 (P<0.05) 。由此可见, 产后抑郁妇女更易紧张、焦虑, 性格上以离群、内向、悲观为主要表现, 此结论与徐慧蓉[4]、吴问兰等人所得结论一致。

在一些情况下, 缺乏社会支持, 也会导致产妇发生情绪障碍以及心理活动紊乱。本组实验中, 抑郁产妇组在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以及利用度方面, 均与正常组产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除此之外, 生活事件也为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导因素。本组实验中, 两组产妇在工作、社交以及正性事件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家庭方面、负性事件以及生活实践总分方面抑郁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综上所述, 产妇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以及生活事件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孕产妇保健工作中, 对性格内向、神经质倾向明显的孕妇进行教育、指导等干预, 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研究探索产后抑郁者的心理特征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接诊的256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其社会支持情况、人格特征以及产后抑郁程度, 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产后抑郁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支持与正常产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抑郁组与正常组在工作、社交以及正性事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家庭方面、负性事件以及生活实践总分方面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产妇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以及生活事件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心理特征,社会支持,产后抑郁

参考文献

[1]马琳, 郭丽.产后抑郁者的心理特征及社会支持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1 (8) :49-51.

[2]仇剑蓥, 王祖承, 谢斌, 等.产后抑郁的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27 (1) :26-28.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2012:40-186.

抑郁情况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38例病人均为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例, 所有病例均按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确诊为前列腺炎病人。采用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19例, 年龄25岁~58岁, 平均37岁, 病程3年~23年 (12.0年±2.2年) ;对照组19例, 年龄23岁~61岁, 平均39岁, 病程4年~25年 (11.0年±1.9年) ;两组病人在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其手法主要有:认知型护理干预、情感型护理干预、家庭型护理干预。首先要和病人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 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 和病人谈心, 耐心倾听他们的叙诉, 理解和体谅患者的痛苦, 使其自卑焦虑的情绪能够得到充分的宣泄, 提供精神上的支持。然后向其详细讲解前列腺炎的相关理论知识, 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案、常规药物等, 使病人对其病症有正确的认识, 以消除其疑虑。之后向病人介绍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日常生活需注意事项等, 指导他们如何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及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并进一步告知病人不良情绪对其健康的影响, 积极引导病人进行正面思考, 学会主动控制不良情绪, 同时向病人家属讲解相关前列腺炎方面的基本知识, 以及病人的心理特点, 增强家庭成员对病人的关心和照顾, 提高病人自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1.3 评价方法

本研究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心理焦虑、抑郁评测。其严格按照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 (SDS) 表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所有病人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并独立填写调查表。所有表格当场收回, 并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若SAS≥50分、SDS≥53分, 病人被认为患有焦虑、抑郁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 均数以±标准差表示呈正态分布的所有数据。用t检验对两组数据样本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小结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前列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 初始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 已成为严重影响男性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而且许多病人之前对前列腺炎没有正确的认识, 发病初期不够重视, 初诊时症状已非常严重。此病病因复杂、病情较容易反复, 所以疗程较长, 严重危害病人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长期的药物治疗和沉重的经济压力都极大加重了病人的思想负担, 增加了焦虑与抑郁症的发生率。同时这些负面情绪又极大的阻碍了病人的康复进程。因此, 在常规治疗之余,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积极向病人讲述前列腺炎相关方面知识, 正确指导病人自觉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 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的意识。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生活起居,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起居有节的生活方式。慢性前列腺炎属于心身疾病, 所以发展自身兴趣爱好,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对转移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心理负担、消除焦虑情绪、减少精神症状大有裨益。并及时向病人讲述此类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消除病人因不明病因真相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 使病人能正确地认识病情, 积极配合治疗, 主动进行日常生活保健, 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后, 其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在数据上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干预后的SAS和SDS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并达到健康心理水平, 其值分别仅为 (37.93分±6.24分、34.70分±7.36分) 。由此表明, 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一种减少前列腺炎病人心理负担, 降低焦虑、抑郁症发病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具有调动病人复健积极性、提高病人自信、增加临床治愈率的优点, 是前列腺炎病人在日常护理上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儿血流感染下一篇:来源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