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成像术

2024-09-13

尿路成像术(共7篇)

尿路成像术 篇1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高,长期以来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是泌尿外科的一个难题,解除结石梗阻,恢复改善肾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机体的创伤是肾结石治疗的根本目的[1]。目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是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术等方法无法解决的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自2008年12月~2010年9月,我院对8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在术前常规进行CT尿路成像(CTU)检查,以辅助经皮肾通道的建立,术前碎石评估以及指导术中碎石、取净结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术前均进行CTU三维重建检查,男54例,女32例;年龄18~67岁,平均49岁,右侧肾结石43例,左侧肾结石34例,双肾结石9例,有不同程度肾积水的患者63例,结石长径2.8~7.4 cm,平均5.0 cm,结石体积为4.86~18.73 cm3,平均8.02 cm3。同期患者100例术前均未进行CTU三维重建检查,但都进行IVP检查,男62例,女38例;年龄18~69岁,平均47岁;术前行B超检查,右侧肾结石46例,左侧肾结石38例,双肾结石16例;有不同程度肾积水的患者79例,结石长径2.5~7.4 cm,平均5.1 cm,结石体积为4.34~20.38 cm3,平均7.69 cm3,均无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1.2 CTU构建

86例术前均行CT尿路成像检查,采用(SIENENS)公司64层螺旋CT机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上缘,扫描参数:准直5 mm×3 mm,层厚间距5 mm(必要时加用1 mm薄层扫描),螺距1,重建间隔1 mm,造影剂为欧乃派克。检查前憋尿,取仰卧位,行CT平扫后注入造影剂,一次屏气完成(14~22 s),扫描后将薄层图像传输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结合软件分析获得复杂肾结石的确切部位,了解其与肾结石的空间结构关系,获得整个尿路清晰的立体图像。

1.3 手术方法

术前行CTU三维重建规划设计穿刺通道组:本组86例在全麻下,先于截石位向手术侧输尿管置入F6输尿管导管,改完全俯卧位,腹部垫高使腰部平直,据术前CTU三维重建评估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和深度,确定穿刺目标肾盏的位置,取11肋间、12肋缘下腋后线为穿刺点,输尿管导管注入泛影葡胺,在C形臂机引导下穿刺,用COOK16~18G肾穿刺针穿肾集合系统,退掉针芯,有尿液流出后放入COOK 0.035 cm斑马导丝,用COOK肾筋膜扩张器沿导丝从F6开始以F2逐渐递增进行扩张,扩张至F16或F18(多数为F16)时留置塑料薄鞘建立经皮肾微通道,Wolf F8输尿管镜沿经皮肾通道进入肾集合系统内,在生理盐水冲洗下找到结石用EMS气压弹道碎石机进行碎石并取石,术毕顺行放置双J管及留置F14或F16肾造瘘管。

术前行CTU三维重建规划设计穿刺通道组:本组100例根据IVP提供的三维信息进行穿刺手术,手术方法同前。

1.4 随访

术前行CTU三维重建组术后复查KUB了解结石残留情况,残余小结石(结石直径<0.4 cm)进行随访1个月,1个月后复查B超了解结石排出情况,对照组同法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CTU测量的穿刺肾盏与结石所在肾盏所成角度及穿刺深度与术后结石清除率采用相关性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肾盏与结石所在肾盏的角度、穿刺深度与结石清除率的相关性

由表1可以得出穿刺肾盏与结石所在肾盏所成角度与术后结石清除率相关系数>0.2,因此可以认为二者具有相关性,穿刺深度与术后结石清除率未见明显相关性。

2.2 行CTU三维重建组设计穿刺通道组与对照组不同肾结石一期取净结石比较

两组中的多发结石及鹿角形结石的一期取净结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的铸型结石的一期取净结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P<0.01

2.3 术前行CTU三维重建设计穿刺通道组与对照组不同肾积水肾盏穿刺单次穿刺成功的比较

两组中的无肾积水及轻度肾积水单次穿刺成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的中度及重度肾积水单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术前行CTU三维重建检查设计穿刺通道组与对照组肾盏穿刺大出血的比较

术前行CTU三维重建检查设计穿刺通道组与对照组在有肾积水穿刺中无大出血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肾积水肾盏穿刺大出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两组中的有肾积水的肾盏穿刺大出血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已成为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穿刺方向建立合适的经皮肾通道是MPCNL成功的关键所在[2]。在复杂性肾结石的应用中以结石清除率高、肾脏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容易操作的原则选择通道,穿刺前的影像学定位引导对建立适当的经皮肾通道至关重要,复杂性肾结石结石体积大,多占据了整个肾盂或肾盏。目前所用的肾镜多为金属硬镜,肾镜扫过的范围有限,难以到达各个肾盏。因此,穿刺通道的选择至关重要,穿刺套件所穿中的肾盏使肾镜要最大限度地兼顾各个肾盏,以便提高清石率。

注:组间比较,χ2=2.79,P=0.044

CTU三维重建能确定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内的位置、数目、大小并提供各肾盏分支的方向及各肾盏分支之间的角度[3,4],以及肾脏动静脉血管的走行,运用CT手段三维重建肾结石,提供肾结石的体积、形状、大小、数目和分支情况,对结石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5],CTU三维重建能显示肾结石距皮肤的距离、肾实质、肾周围组织器官、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及解剖变异等,尽量避免损伤周围脏器,术前了解肾脏皮质的厚度并对肾脏功能状况做出精确了解,进一步为术中情况做好充分评估,单通道对肾脏术后肾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小,多通道术后肾内血流较术前明显减少[6],尽量保持单通道碎石,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及其与肾盂、肾盏空间结构的关系,测量所要穿刺肾盏与结石所在部位所形成的角度及穿刺深度,选择最佳穿刺点、穿刺角度、穿刺深度。

本组86例采用术前CTU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对重建图像进行分析,了解肾盂肾盏的结构、形态及结石的分支以及盏内结石的位置和方向关系,术前测量肾盏的角度、穿刺深度,以:(1)皮肾通道短,穿刺套件的摆动范围大,宁浅勿深的原则;(2)皮肾通道与结石存在肾盏的角度大的原则;(3)选择经肾脏背部Brodel线“无血管区”穿刺入后组肾盏的原则,选择最佳穿刺点,被穿刺肾盏要最大限度兼顾各个肾盏增加穿刺套件与结石的接触面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因摆动范围小、强行碎石引起的肾实质损伤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术后腹部平片检查(计算公式:结石体积=0.6×SA1.27,SA=L×W×π×0.25,π=3.1415927,结石长L,宽W)[7],获取术后实际残留结石体积,计算出术后实际结石清除率。本组86例相关性分析表明CTU测量的穿刺肾盏与结石所在肾盏所成角度与术后结石清除率呈正相关(P<0.01);随着穿刺肾盏与结石所在肾盏的角度增加,结石的清除率增加,穿刺深度与结石清除率未见明显相关性,86例单次穿刺成功率为91.8%,其余均在3次内穿刺成功,总成功率达到100%,同期术前未行CTU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设计穿刺通道组100例,单次穿刺成功率为78%,其余均在3次内穿刺成功,总成功率达100%,两组的肾积水情况分组比较后,无肾积水及轻度肾积水患者中单次穿刺成功率有明显差异性,随着肾积水程度的增加,肾盏的相对增大,穿刺该肾盏的准确性提高,穿刺后有尿液流出,对穿刺深度有效掌握,提高穿刺成功率。两组的肾结石的形状大小不同分组比较结石的一期清除情况,多发结石及鹿角形结石的一期取净有显著差异性,术前CTU三维重建结石与肾脏的解剖关系,对肾盏内结石及肾盂及输尿管内的结石与穿刺肾盏的角度测量及穿刺深度的测量,选取穿刺通道,可有效提高结石的一期清除率,减少二期手术的进行可能,并能提高结石的总清除率,铸型结石的一期取净无显著差异,其多位于肾盂内,测量其穿刺肾盏与结石顶部及底部的成角及穿刺深度,在肾盂内部空间范围大,结石的活动性强,穿刺扩张器操作活动范围大,穿刺肾盏与结石顶部及底部成角较大,可提高清除率。大出血病例均发生在未行CTU组的无肾积水患者中,CTU三维重建提供穿刺肾盏的角度及穿刺深度,可避免穿刺肾柱及穿刺过深,而对有肾积水的肾盏,肾盏相对增大,穿刺该肾盏的准确性提高,穿刺后有尿液流出,对穿刺深度有效掌握,行CTU组10例因部分肾盏进针角度限制,穿刺套件不能触及,改体外震波碎石术,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6.7%,总结石清除率为87.9%,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79 min,未行CTU组18例改二期手术取石,均取净结石,19例因部分肾盏进针角度限制,穿刺套件不能触及,改体外震波碎石术,总结石取净率为73.1%,手术时间30~130 min,平均88 min。两组均无腹腔脏器及胸膜损伤,本组86例较同期术前未行CTU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设计穿刺通道组100例结石清除率及单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前CTU检查可协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有效选择最佳穿刺径路,较沈朋飞等[8]提到的一期手术清石率为73.8%,二期手术清石率为明显提高82.6%。避免因选择通道不合理引起的需多通道进行手术而加重对肾脏的损伤,取得了满意疗效。

总之,CTU检查在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术前选择了最佳皮肾通道,在C形臂下辅助引导穿刺碎石,可有效减少穿刺引起的周围脏器的损伤,降低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结石清除率。

摘要: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TU)三维重建技术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在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前应用CTU三维重建技术了解肾结石的部位、形状、结石分支的位置或方向以及有无肾盏积水等情况,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和深度。提供最优的穿刺路径,术后获取结石实际清除率,对CTU测量的穿刺肾盏与结石所在肾盏所成角度及穿刺深度与术后结石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对比同期100例(对照组)术前未进行CTU三维重建技术评估下穿刺的准确性和效果。结果:①相关性分析表明,CTU测量的穿刺肾盏与结石所在肾盏所成角度与术后结石清除率呈正相关(P<0.01);②本组86例与对照组在多发结石及鹿角形结石的一期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的无肾积水及轻度肾积水肾盏的单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的穿刺无肾积水者肾盏大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皮肾通道与结石存在肾盏的角度越大,结石清除率越高。②CTU三维重建技术术前对肾结石的评估,制定出最佳穿刺路径,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术前应用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减少了穿刺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及手术出血,减少和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CT尿路成像,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肾结石

参考文献

[1]孙西钊.影响冲击波碎石疗效的因素及对策[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0(9):513-516.

[2]Yang RM,Morgan T,Bellman GC.Radiation protecting during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a new urologic surgery radiation shield[J].En-dourol,2002,16:7-8.

[3]孟祥军,米其武,王华,等.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预防大出血的应用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3):187-189.

[4]Olbert P,Weber J,Hegel A,et al.Combining Lithoclast and ultrasoundpower in one device for percutaneous neprolihotomy:in vitro results ofan ovel and highly effective technology[J].Urology,2003,61(1):55-59.

[5]Hegarty NJ,Desai MM.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requiringmultipletracts comparis on of morbidity with single–tract procedures[J].En-dourol,2006,20(10):753-760.

[6]罗金泰,黄锦坤,袁坚,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7):453.

[7]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73.

[8]沈朋飞,孙春堂,岐宏政,等.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观察[J].四川大学学报,2009,40(4):760-761.

尿路成像术 篇2

1材料与方法

本组50例患者, 男32例, 女18例, 年龄5~79岁, 平均年龄46岁。输尿管结石患者38例, 其中35例近期有肾绞痛及肉眼血尿史;非结石患者12例;其中10例有尿频、尿急、血尿、腰部困痛、不适等症状, 2例无任何症状, 体检中发现。其它影像资料有KUB、IVP、B超、MRU等。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临床资料证实。

CT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Definition AS+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 检查前空腹, 饮水500~800mL, 仰卧位, 扫描范围: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 扫描参数:120kV, 380mA, 所有患者先行全尿路平扫, 然后经前臂静脉注入7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或碘海醇, 快速团注, 行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全尿路扫描, 部分患者需延迟扫描, 之后将扫描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

图像处理:在工作站对所获容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三维重建, 重建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 (MIP) 、多平面重建 (MPR) 、容积再现 (VR) 和曲面重建 (CPR) 。以全面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数量、强化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获得高质量的泌尿系统影像。

2结果

3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 共发现结石47枚, 阳性结石29枚, 阴性结石18枚;结石发生在输尿管下段为28例, 中段为6例, 盂管交界处4例;其中右侧为26例, 左侧12例;有6例同时伴有肾盂、肾盏结石。轴位像结石表现为管腔内小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致密影, CT值:120~280HU, CPR重建图像显示结石长轴与输尿管走行一致, 其上方的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积水, 积水扩张较重时, 对比剂显影不佳 (图1、图2、图3) 。4例炎性狭窄, CPR像表现为狭窄段输尿管逐渐变细, 呈锥状, 管壁稍增厚, 边缘光整, 局部无异常密度影, 其以上输尿管扩张。3例输尿管结核, 轴位像显示肾盂输尿管壁不规则增厚, 管腔狭窄, CPR图像显示输尿管管腔狭窄和扩张交替出现, 能清楚地反映病变的部位和形态, 获得病变的整体印象 (图4) 。1例输尿管肿瘤, 轴位像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影, 增强后有异常强化, CPR图像可全面观察病变的范围和周围情况。2例膀胱肿瘤, 表现为膀胱侧后壁局限性增厚, 呈不规则软组织结节影突入膀胱腔内, 且累及输尿管口, 致肾盂、输尿管积水, 增强后肿瘤强化, CPR图像能显示尿路全程, 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的关系 (图5、图6) 。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MIP显示输尿管折曲、扩张积水, 逐渐变细、狭窄, 并向中线靠拢, 走行在下腔静脉后方 (图7、图8) 。1例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 同时合并巨输尿管, 输尿管下端囊肿, CPR、MPR、MIP、VR多种重建能明确重复肾盂、输尿管相互之间的关系及肾盂、全程输尿管及膀胱的大体形态及相对狭窄的程度 (图9~13) 。3讨论

尿路梗阻的原因很多, 常见有泌尿系结石、肿瘤、炎症及先天发育畸形等, 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做出诊断, 解除梗阻原因, 则可导致肾功能损害,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对肾功能评估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法的基础[2]。由于上尿路位居腹膜后, 解剖路径长, 毗邻关系复杂, 虽然对其病因诊断方法多, 但各有局限性和不足, 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传统泌尿系检查方法有KUB、IVP、逆行肾盂造影、B超、普通CT、MRU等;KUB主要是作为初步筛查的检查方法, 只能对输尿管阳性结石做疑似诊断, 阴性结石不显示, 不能观察肾、输尿管、膀胱的结构, 而且图像质量受投照条件、肠腔气体、粪便等因素影响, 造成诊断困难;IVP是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常用方法, 正常情况能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以及膀胱, 当肾脏功能不全或无功能时, 则延迟显影或不显影;逆行肾盂造影为有创检查, 如果因输尿管梗阻造成插管失败, 则不能检查;以上三种检查方法由于图像密度分辨率低, 无法观察肾实质、输尿管及膀胱壁及其周围病变;B超受人为因素、腹腔胀气、钙化等因素影响, 对盆腔病变定位、定性差;普通CT由于存在层厚、层间距, 容易漏诊;MRU结石容易被高信号尿液所遮盖;因此诸多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相比而言MSCTU有它独特之处, 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CT尿路造影 (CT urography, CTU) 由Zanowitz等 (1985) 首先应用于研究泌尿系统感染[3], 其基本原理与IVU相同, 但CT密度分辨率远比普通X线高, 而且不受肠内容物、脊柱等影响。多层螺旋CT (MSCT) 具有快速采集、单次扫描覆盖范围大、微体素成像、亚秒级扫描、三维容积数据采集及强大后处理功能等优点, 能够重建出高质量的尿路立体图像[4]。重建方法多种:最大密度投影 (MIP) 利用最大密度重建, 图像对比度较好, 但输尿管内对比剂充盈不良时难以较好的显示输尿管, 故仅适用于梗阻程度较轻的患者, 对于重度积水患者效果不佳。容积再现 (VR) 可获得类似于X线尿路造影的影像, 但对于狭窄程度和范围有夸大倾向。多平面重建 (MPR) 可以做冠状位、矢状位及斜位任意角度平面重建。曲面重建 (CPR) 是沿输尿管走行方向确定其位点及连线, 将沿曲线轨迹分布的体素重组, 获得从肾盂致输尿管膀胱入口连续性或要求段的输尿管图像。CPR及MPR技术能清晰显示整个泌尿系统全貌, 可以任意旋转, 从不同角度观察输尿管的走行, 对梗阻部位、梗阻程度敏感性和准确性高, 使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更加精确。综上所述, MPR图像尤其是CPR是诊断尿路梗阻性病变的最佳重建方式[5,6]。

本文3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 经过传统方法行泌尿系检查, 有35人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积水, 有28人明确诊断为输尿管结石, 而行MSCTU检查之后, 所有患者都得到了高质量的影像资料, 清楚显示结石的数目、位置、形态及与扩张积水的输尿管的关系。输尿管结核的患者, 通过MSCTU检查后, 多方法的重建图像能够了解病变的范围, 管壁增厚及梗阻情况。输尿管、膀胱肿瘤患者经MSCTU检查后也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位置、强化特点以及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1例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 由于一个肾无功能, 肾盂输尿管不显影, 所以无法在MIP、VR重建图像上显示, 而MPR、CPR两种重建方法却能很好的将双肾盂、双输尿管之间的关系清楚的显示出来。

结果表明, 在诊断尿路梗阻病因方面, MSCTU较传统方法KVB、IVP、B超等有明显的优越性, 不仅可以准确显示梗阻及部位, 还可以通过多种重建图像较直观地显示结石、狭窄、先天性畸形、肿瘤等常见的梗阻原因, 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使病变的定位、定性更加准确, 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及术前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因此, MSCTU是目前诊断尿路梗阻性病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建男, 高丽媛, 刘影, 等.64排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8;19 (9) :620-622.

[2]刘哲, 王龙信, 秦卫军, 等.老年患者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29 (22:) :2061-2063.

[3]Dalla-al mal, Mor r a A, G rot to M.CT-u rog r aphy[J].R ad iol Med, 2005, 110 (3) :170-178.

[4]陶然, 赵跃华, 刘金, 等.螺旋CT多层面和多维重建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8 (6) :382-384.

[5]李振华, 郭健飞, 杨宏伟, 等.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病变 (附37例报告) [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2, 23 (8) :482-484.

尿路成像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4例, 以腰痛、发热、尿痛及血尿等症状就诊, 并经外科手术确诊;男45例, 女39例, 年龄15~84岁, 平均 (59±9) 岁。其中行CT尿路造影检查44例, 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40例。

1.2 检查方法

1.2.1 CT尿路造影

采用64排螺旋CT, 扫描参数:电压120 k V, 电流150 m A, 螺距1.4, 进行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1.2.2 磁共振尿路成像

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1.5 T MAGNETOM Symphony P磁共振仪, 依次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2WI冠状位, T1WI横断位扫描。

1.3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标准分为4级:1级:严重模糊及伪影干扰;2级:中度模糊及伪影干扰;3级:中度模糊, 略有伪影干扰;4级:清晰, 无伪影干扰。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确诊率和总体图像质量评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确诊率比较

行CT尿路造影检查患者44例中确诊42例, 临床确诊率为95.5%;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患者40例中确诊29例, 临床确诊率为72.5%;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

行CT尿路造影检查患者44例中, 总体图像质量评级1级1例 (2.3%) , 2级3例 (6.8%) , 3级22例 (50.0%) , 4级18例 (40.9%) ;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患者40例中, 总体图像质量评级1级1例 (2.5%) , 2级2例 (5.0%) , 3级18例 (45.0%) , 4级19例 (47.5%) ;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CT尿路造影的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优势及缺陷

多层螺旋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较于普通CT检查, 其具有扫描速率快、范围广、层距小及图像质量高等优势[5];且成像后还可应用后期强大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泌尿系统立体图像, 有助于消除骨骼、腹腔脏器等干扰[6], 便于医师更直观地观察泌尿系统梗阻情况。多层螺旋CT可直接显示小于3 mm结石影像[7], 阴性及小结石分辨率高, 对于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及输尿管小病灶均可有效发现。但需要注意多层螺旋CT电离辐射剂量较大, 儿童及妊娠、哺乳期女性忌用[8]。

3.2 磁共振尿路成像的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优势及缺陷

磁共振尿路成像属于泌尿系统三维水成像技术, 其无需应用造影剂, 不良反应低, 适用于婴幼儿及孕妇。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 磁共振尿路成像可同时观察肾实质及集合系统, 但依据扩张积水高信号影中出现充盈缺损并非结石特异性表现, 且因空间分辨率及成像缺陷, 无法直接显示结石, 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确诊。李刚等[9]报道亦证实, 金属夹易引起图像伪影, 输尿管狭窄误诊率高。

本次研究结果中, 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CT尿路造影在提高泌尿系统结石诊断准确程度方面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这与多层螺旋CT可发现较小直径结石有关。而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则说明两种检查方式泌尿系统成像均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 符合诊断要求。

综上所述, 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结石准确率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但磁共振成像检查无电离辐射及造影剂应用。两种检查方式扫描范围大, 图像质量清晰, 均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用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经外科手术确诊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4例, 其中行CT尿路造影检查44例, 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40例。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临床确诊率和总体图像质量评级。结果 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用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 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结石准确率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但磁共振成像检查无电离辐射及造影剂应用。两种检查方式扫描范围大, 图像质量清晰, 均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评价。

关键词:CT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

参考文献

[1]陈恕求, 陈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与逆行肾盂造影在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价值对比[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 24 (6) :442-444.

[2]陈瑛, 郭剑明, 刘敏.多屡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 2010, 17 (2) :231-232.

[3]Graser A, Johnson TR, Chandarana H, el a1.Dual energy CT:pmliminary observation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hcafiom in the abdomen[J].Eur Radiol, 2009, 19 (2) :13-23.

[4]王煜, 孙景金.泌尿系统结石MSCT、MRU成像的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4) :112-114.

[5]Stolzmann P, Seheffel H, Rentsch K, et al.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ic acid stones:exvivo performance evaluation[J].Urol Res, 2008, 36 (4) :133-138.

[6]耿志海.螺旋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在42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2) :2946-2947.

[7]楼俭茹, 阿迪娜尔阿布力孜, 郑田玲, 等.MRU、IVU、CTU泌尿系疾病检查中的对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3 (6) :648-649.

[8]付林.64排螺旋CT与高场强磁共振在泌尿系统造影技术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9) :837-838.

尿路成像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无对比剂CTU检查的133例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54例,年龄8~85岁,平均年龄(51±4)岁。患者多以腰腹疼痛、血尿、尿频、尿痛等入院检查。

1.2 检查设备:

利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采集横断面图像,采用泰瑞后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后处理。

1.3 检查方法:

嘱患者检查前1 d口服泻药清洁肠道,并不吃有渣食物。检查前1 h为患者肌注呋塞米10 mg,10 min后再肌注山莨菪碱(654-2)10 mg,鼓励其饮水并憋尿[2]。图像采集时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置两个椭圆形加压块于脐下两旁呈倒八字形(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双侧骶髂关节处)并用腹部加压带束紧加压。嘱咐患者不断进行腹式深呼吸,持续时间约5 min。完成后确定扫描范围,应包括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然后去掉加压装置并立即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00 k V,电流采用4D-dose技术自动获得。层厚5 mm,层间距5 mm,螺距0.8。并采用1 mm层厚,0.7 mm层间距进行后重建,用于后期图像处理。

1.4 图像后处理:

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和曲面重组技术(CPR)对薄层图像进行重组得到双侧泌尿系统全程影像。

2 结果

采用双盲法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诊断分析。意见不统一时通过讨论获得一致意见。通过对患者影像诊断报告的分析统计,本组病例中,泌尿系统结石类疾病89例、输尿管狭窄并积水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泌尿系统肿瘤8例、泌尿系统损伤1例、肾盂旁囊肿7例、泌尿系统结核3例、阴性20例。

3 讨论

3.1 检查技术的对比

3.1.1 超声:

超声能检查出泌尿系统结石的部位、大小和数目,了解肾脏及输尿管的积水、受损程度,具有简便、无创、定位准确、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筛查手段[3]。但对结石大小测量的精确性不如无对比剂CTU技术。

3.1.2 KUB:

:泌尿系X线平片,因是重叠影像,分辨率低,不能直接显示输尿管,也不能直接显示结石与周边组织关系;受肠道内气体、粪块干扰及与血管壁钙化难以区别等因素影响,对小结石诊断准确率低[4]。但其对D-J输尿管导管置入术后判断其位置具有重要价值,常作为术后复查手段。

3.1.3 IVU:

以往,IVU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虽然IVU对阳性结石较为敏感,但由于组织结构的重叠给诊断带来不少干扰,易漏诊小结石。部分尿路梗阻患者无法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也是其主要缺点[5]。无对比剂CTU检查能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较IVU检查能更加准确地发现结石,并对诊断泌尿系统其他病变具有重要意义。但IVU可以通过肾脏的显影情况来判断肾脏的功能状态。

3.1.4 MRU:

MRU是用于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操作不具有创伤性,容易为患者所接受。MRU以尿液作为天然对比剂,不需要注入对比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适用于碘过敏患者的检查。对于肾积水严重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讲,也可清晰显示尿路全貌,还能清晰显示梗阻部位。但对显示尿路梗阻端的形态及评价梗阻原因存在一定困难,一些细小病灶不易显示[6]。常规MRU对肾盏结石、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入口处病变的显示尤不理想。

3.1.5 普通CTU:

普通CTU是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经肾脏排泄,多层螺旋CT进行泌尿系统范围内快速多层容积扫描,所得图像数据在专用计算机软件内进行三维重建[7],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其检查过程中需要大剂量的对比剂,这对于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的患者来说,进一步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可能导致肾功能不良的进行性加重。而无对比剂CTU利用尿液与周围组织的天然对比来显示泌尿系统疾病。另外,普通CTU通常需要进行多期扫描,X线剂量是无对比剂CTU技术的数倍。除此之外,无对比剂CTU对阳性结石的显示更加清楚,不会受到高密度的对比剂的影响[2]。

3.2 不足与缺陷

无对比剂CTU技术虽然可以清晰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但无法显示肾脏的功能状态,部分患者肾脏皮质菲薄且血液实验室检查提示肾功能异常时需要进一步IVU检查。还有无对比剂CTU技术不能确定病变性质,对于占位性疾病需要通过CT增强、MRI或病理检查来明确其性质。另外,泌尿系统的清晰显示与否受患者的检查前准备情况和呼吸配合等影响较大,部分无法配合的患者常因伪影太大而无法诊断,本组病例中6例患者输尿管部分显示不清。

3.3 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精确的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单就泌尿系结石的治疗而言,准确的治疗方法或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预后康复、治疗成本等都大有影响,无对比剂CTU技术可以准确而清晰地显示结石的大小、位置及梗阻情况,为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本组89例结石类疾病的患者中,采用药物保守治疗30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9例、输尿管镜取石术10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17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8例、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清石术6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6例、患肾切除术3例,均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之,无对比剂CTU技术以其无需对比剂、X线剂量低、操作简便无创伤、显示清晰等优点对泌尿系统疾病尤其是结石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普通CTU和IVU检查,成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首要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卞佳妮.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0):73-74.

[2]黎学兵,李丽亚,张华伍,等.无对比剂CT尿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6):444-446.

[3]李春梅.超声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9):1507.

[4]王艳,夏迎洪,任永芳,等.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与超声、X线平片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1):49-51.

[5]葛琛瑾,舒政.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的研究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1):69-71.

[6]李胜凯.MRU在梗阻性尿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肾盂造影检查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8-9.

尿路成像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肾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CT组各25例。其中, 常规组中, 男15例, 女10例, 年龄5~45 (平均35) 岁, CT组中, 男18例, 女7例, 年龄8~50 (平均37) 岁。常规组和CT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诊断, 两组患者均具有肾结核的临床症状表现。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 对CT组患者采用螺旋CT尿路成像方法进行诊断, 比较两种方法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采用螺旋CT尿路成像方法对肾结核患者进行诊断, 需在正式检查与诊断之前, 嘱患者禁食并服用800~1000ml复方泛影葡胺溶液。螺旋CT扫描应从膈顶部位开始, 所采用机器为螺旋CT扫描机, 对扫描层进行不间断连续扫描。

2 结果

常规组25例患者中, 确诊者15例, 误诊者5例, 漏诊者5例, 准确率为60%, CT组25例患者中, 确诊者20例, 误诊者3例, 漏诊者2例, 准确率为80%。两者对比, 差异较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肾结核多发于中青年人, 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则较为少见, 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螺旋CT尿路成像是一种新型的诊断肾结核的方法和手段, 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 具有确诊率高、误诊漏诊少等优势, 因此, 目前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2]。应该注意的是, 螺旋CT尿路成像这种方法虽先进, 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与不足, 对其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 需要对螺旋CT尿路成像方法的不足与缺点加以克服和规避[3]。本研究以2011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肾结核患者为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CT组各25例,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 对CT组患者采用螺旋CT尿路成像方法进行诊断, 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 常规组25例患者中, 确诊者15例, 误诊者5例, 漏诊者5例, CT组25例患者中, 确诊者20例, 误诊者3例, 漏诊者2例。两者对比, 差异比较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我们可以说, 与常规诊断方法相比, 螺旋CT尿路成像对肾结核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值得大规模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 通过对常规诊断方法和螺旋CT尿路成像方法在肾结核诊断中准确率的比较, 我们知道, 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接受治疗的50例肾结核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CT组各25例,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 对CT组患者采用螺旋CT尿路成像方法进行诊断, 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常规组25例患者中, 确诊者15例, 误诊者5例, 漏诊者5例, CT组25例患者中, 确诊者20例, 误诊者3例, 漏诊者2例。两者对比, 差异较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常规方法相比, 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肾结核的准确率较高, 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关键词:螺旋CT,尿路成像,肾结核

参考文献

[1]刘丽伟, 张龙江.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结核性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10) :932-933.

[2]陈望, 任志坚.螺旋CT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0 (26) :139.

尿路成像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患者78例, 其中肾功能正常组55例, 排除心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 肾功能正常。肾功能Ⅰ级组23例, 鉴于造影剂对肾脏的影响, 肾功能Ⅱ、Ⅲ、Ⅳ级不列入研究对象范畴。

1.2 实施方法:

扫描前6~8 h禁食水, 24 h停止服用影响肾功能排泌的药物, 进行碘过敏试验并签知情同意书。注射造影剂剂量1 m L/kg, 速率4.0 m L/s。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 参数恒定:管电压120 k V、螺距:0.5。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平面, 动脉期20~30 s, 静脉期60~90 s, 排泌期5~30 min, 分别于5、10、15、30 min进行扫描。

1.3 CT尿路成像常规扫描方法及图像质量评级标准:

评级标准分级为:优:肾盏、肾盂、输尿管显影清晰, 管壁光滑锐利, 全程显影;良:肾盏显影, 肾盂、输尿管节段性显影不完全, 但不影响诊断;差:肾盂、肾盏、输尿管部分显影或未显影, 影响诊断。

CTU成像质量评价由5名医师阅片, 包括2名高年资医师, 3名以上意见一致时认定质量分级, 如果发生分歧, 集体讨论确定。

1.4 统计学处理:

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等级资料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之间图像质量评级:

肾功能异常组优7例, 良11例, 差5例;肾功能正常组优20例, 良26例, 差9例。经过秩和检验, 肾功能异常组和肾功能正常组之间图像质量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631, P>0.05) 。

2.2 患者年龄与图像质量评级:

<45岁优12例, 良11例, 差1例;45~60岁优6例, 良9例, 差3例;>60岁优2例, 良6例, 差5例。经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 图像质量评级和患者年龄存在相关性, r=0.372, P=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图像捕获时间与图像质量评级:

3~5 min优11例, 良10例, 差2例;6~8 min优6例, 良8例, 差3例;9~10 min优3例, 良8例, 差4例。经过秩Spearman秩相关分析, 图像质量评级和捕获时间存在相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266, P=0.049) 。

3 讨论

输尿管为位于腹膜后空腔性脏器, 生理结构细长、跨度大, 一旦发生病变即可引起梗阻, 由于其走行特殊, 容易造成诊断困难, 以往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主要是依赖B超[1]、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等, 但有一定的局限性。64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采集容积信息、纵轴覆盖范围大等诸多优势, 一次检查可获得多期 (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和排泄期) 影像信息。

CTU是由Zanowitz等[2]于1985年首先应用于研究泌尿系统感染的检查方法。CTU是通过安全地使用尿路排泄性对比剂在分泌期对全尿路进行连续薄层扫描, 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 (V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3,4], 从不同角度显示泌尿系统尿路的解剖结构及三维形态、空间位置关系, 极大满足了临床的各种要求, 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直观、立体、无创的检查方法。

最初CTU是使用单层螺旋CT扫描, 随后随着多层螺旋CT的开发,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 (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urography, MSCTU) 取代了单层螺旋CT尿路成像。多层螺旋CT由于具有更高的密度、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从而可以通过一次扫描对整个泌尿系统进行重组。近年来, 随着螺旋CT技术的成熟和三维重建功能软件的逐步完善, MSCTU已被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特别是64层螺旋CT的出现, 以其超快速容积扫描的特点使螺旋CT泌尿系统重建技术可同时显示肾实质、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及膀胱的立体图像, 已成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5]。

影响CTU成像因素中主要包括造影剂总量、速率、肾功能状态、年龄、捕获时间等。本研究造影剂总量按1 m L/kg及速率4 m L/s恒定情况下CTU成像主要与年龄及捕获时间相关性较大, 45岁以下, CTU成像质量在3~5 min扫描基本可满足影像诊断的需求;45~60岁, 8~10 min CTU成像质量较佳, 60岁以上10~12 min CTU成像质量较好。本组资料显示肾功能Ⅰ级CTU成像质量与正常肾功能成像质量无明显区别。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64排螺旋CT尿路成像质量与各因素相关性, 并依据肾脏功能差异, 制订CTU技术操作规范及成像标准, 并希望对今后此方面的工作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丽.328例输尿管结石经腹部超声诊断分析及体会.河北医学, 2007, 13 (4) :490-491.

[2]Zanowitz MR, Pahira JJ, Wolfman GJ, et al.Acute bacterial nephrit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Urol, 1985, 133 (5) :752-757.

[3]Caoili EM, Cohan RH, KorobkinM, et al.Urinary tract abnormalities:initial experience with multi-detector row CT urography.Radiology, 2002, 225 (1) :309-310.

[4]Kawashima A, Vrtiska TJ, LeRoy AJ, et al.CT urography.Radiographics, 2004, 24 (1) :35-54.

尿路成像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5~83岁。临床表现一般为血尿、腹或腰胀痛、尿痛、尿频、尿急、少尿、尿失禁等。48例均行B超检查,31例行IVP检查,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

1.2 方法

采用TOSHIBA Aquilion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电压120 k V,电流250 m A,层厚5 mm,重建间隔1 mm,重建层厚1 mm,嘱患者憋尿开始检查,CT扫描方案包括平扫和增强后多期扫描,平扫于深吸气后屏气一次性容积扫描,范围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水平。根据是否要了解患者血管信息和肾脏灌注情况决定是否行皮髓质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00 m L,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3 m L/s流率注射,同时启动Sure-start软件(利用低剂量曝光实时监测目标CT值,当达到设定的阈值启动区域扫描)行肾动脉期及肾实质期双肾区扫描;然后根据皮髓质期和肾实质期强化情况决定分泌期的扫描时间,肾功能正常延时15~30 min,肾功能差者视肾皮髓质期及实质期的肾功能而定。扫描范围从肾上极到耻骨联合。

将上述所获重建薄层资料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覆盖法(SSD)等,旨在清晰显示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2 结果

本组48例中,诊断为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17例,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15例为单侧,其内1例表现为单侧三输尿管三肾盂畸形(见图1,2)。巨膀胱1例(见图3)。14例清晰显示输尿管汇合部位及输尿管膀胱异位开口;肾盂输尿管狭窄12例,重建图像(见图4,5)清晰显示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迂曲及狭窄,伴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巨输尿管1例;异位肾2例,其中1例盆腔异位肾,1例异位于对侧;融合肾2例,表现双肾下极融合(见图6,7);独立肾1例;肾旋转不良7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囊肿1例,重建图像显示囊肿内并发结石;膀胱憩室2例,表现为向膀胱外突出的与膀胱腔相续的小囊状影,边缘光滑。

3 讨论

随着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期扫描尿路成像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明确泌尿系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1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选择和优势

大多数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仅靠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影像检查方法一般有X线静脉尿路造影(IVP),逆行肾盂造影、B超、普通CT及磁共振尿路成像(MRU)等检查。传统IVP检查常不显影或显影不清,不能显示肾实质形态、无功能的重复肾和输尿管,更因受骨骼、肌肉、腹腔脏器等重叠影响而不利于观察。B超受人为因素、腹腔肠气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准确显示输尿管全程的形态。普通CT因呼吸及层厚的原因不能行图像后处理,对无梗阻输尿管显示不佳。MRU虽然对单侧异位输尿管合并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和CT扫描[1],但不能获得功能信息,对无积水扩张的输尿管显示不佳,对输尿管结石检查更局限,假阴性多[2],而且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限度,空间分辨率差,对病变细节及轻度形态学改变的显示能力有限。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及后处理技术通过对泌尿系平扫、肾脏双期及排泄延迟期动态扫描能实现一次检查获得完整泌尿系影像,可通过不同方法观察病变,已被证实它是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技术成功率近100%。在发现大多数上尿路病变方面,MSCTU优于静脉肾盂造影、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3]。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及后处理重建技术能获得泌尿系完整立体图像,满意的泌尿系图像能作到全面评估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疾病。MSCTU关键技术是如何提高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显示率[4],如何限制输尿管蠕动影响,使所有节段在舒张状态下显影于一幅图像,掌握最佳延迟时间很重要。仔细观察肾实质强化程度及肾积水程度,通过定位片提供的信息,控制好延迟时间,尽量避免多次扫描。MPR在容积数据基础上沿冠状、矢状及任意角度重组二维图像,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可以多角度清晰观察病变部位及周围伴发情况。但MPR的不足是缺乏立体感,使部分泌尿系先天异常不能在同一平面显示病变全貌,CPR可弥补MPR的不足,能将走行迂曲输水管展现在同一平面(见图4)。尿路有对比剂充盈者,采用MIP、VR及SSD均可较好地显示尿路的全貌。总之,横断面图像与后处理图像结合起来观察利于明确诊断。

3.2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图像通过旋转、电影及切割,在短时间内能较全面明确先天性泌尿系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及并发症,较真实显示解剖结构与病变区相互关系,使影像思维立体化,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降低误诊率及其引发的并发症。它安全无创、重复性好,拓宽了影像应用范围,是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疾病诊断非常有力的辅助手段之一。在诊断尿路梗阻疾病方面不仅能准确显示梗阻部位,还可以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直观显示梗阻原因及梗阻病变的形态和范围[5],本组病例中肾盂输尿管狭窄的重建图像清晰显示狭窄部分及梗阻程度(见图4,5)。在诊断泌尿系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中,轴位像上易分辨不同程度积水导致具有密度差异的多条输尿管,常因积水输尿管延长迂曲,可在同一轴位像上显示多条输尿管影[6],此时利用MIP及VR图像可观察延长迂曲的双输尿管空间位置及走行,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及后重建图像不仅能够做到准确显示复杂的泌尿系先天发育畸形,还能同时清晰显示常见的并发症如结石、炎症及肿瘤等。如本组输尿管囊肿(见图8),清晰显示类圆形囊肿影内并发结石及左肾和输尿管积水情况。另1例左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并肾积水、左肾表面破裂形成肾前间隙积尿(见图9)。秉承合理的优化扫描参数[7],采用个体化的针对检查部位及检查目的扫描范围、管电流、管电压和螺距,延时扫描时我们采取降低管电流行低剂量扫描,虽图像躁声有所提高,但并未影响明确诊断(见图9)。

总之,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快速薄层容积扫描及强大高质量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实现了一次检查获取全面丰富的诊断信息,能够为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然而MSCTU的多期扫描尿路成像的同时存在X线辐射量高的不尽人意之处,降低医用辐射剂量已经成为世界的热点议题,并且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可喜的是对于尿路成像检查来说,由于高浓度对比剂与周围器官的密度差异很大,拥有良好的密度对比,即使躁声稍微增加并不影响诊断(见图9)。所以随着低辐射剂量MSCTU技术的不断研究,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临床应用上将更加具有实用价值。

摘要: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断优势。方法 收集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病变患者完整CT资料,利用MPR,CPR,MIP及SSD等重建图像,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形态及病变与周围组织之间平面和空间关系,并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17例,肾盂输尿管狭窄12例,巨输尿管1例,输尿管囊肿1例,异位肾2例,融合肾2例,独立肾1例,肾旋转不良7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巨膀胱1例,膀胱憩室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图像质量高及多功能图像后重建的特点,可为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疾病的明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关键词: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尿路造影术,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Joshima M,Parelkar S,Shah H,et al.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single-system ureteral ectopia with congenital renal dysplasia:a pertiary care center experience in India[J].J Pediatr Surg,2009,44(10):1984-1987.

[2]周硕,林美福.MSCTU诊断泌尿系先天性疾病的价值:与IVU、MRU对比研究[J].中国CT与MRI杂志,2008,8(6):40-41.

[3]王继琛,王鹤.上尿路良恶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160-161.

[4]何亚奇,唐秉航.泌尿系先天异常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8):853-856.

[5]李志坚,张学斌.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0):613-614.

[6]何亚奇,张雪林.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6):852-853.

上一篇:高职语文教材建设思考论文下一篇:正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