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施工合同模式

2024-10-19

设计—施工合同模式(共12篇)

设计—施工合同模式 篇1

摘要:合同文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强制性文件。新版FIDIC施工合同通过其各项条款间的联系, 规定了相关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构建了一种项目管理的模式, 也体现了相应的项目管理思想。

关键词:FIDIC,项目管理,施工合同

FIDIC合同因其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谨性, 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和使用。我国的各类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大多参照使用其中的条款, 但是国内很多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停留在“照搬照抄原文”的阶段, 没有全面认识该合同条件中使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技巧。在我国建筑行业逐步融入国际市场的背景下, 特别是国家加大投入增加建设工程投资的情况下, 正确理解和认识此类项目管理模式技巧和思想,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版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下的项目管理结构体系及其构建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 业主和承包商通过施工合同, 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方的权力和职责。通过这种规定, 建筑施工合同的条款内容构建一套项目管理的结构体系。FIDIC新版施工合同在利益相关方之间确立了一种有利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的科学体系, 这种体系在结构上可以描述为:以业主任命的工程师 (委托的监理) 为执行核心, 业主和承包商共同参与的项目团队。

这种结构和关系构建的基础是合同对各方权力和责任的具体规定。FIDIC合同规定, 工程师享有以下几种重要权力:

1.1 授权

工程师可以随时对其工作人员进行授权并且可以随时将权力收回。

1.2 指令和变更

指令的作用是对工程的具体实施做出明确的规定, 是工程师管理承包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条款中规定:在满足合同要求的范围内, 工程师可以随时发出指令或变更, 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既定目标的实现;承包商应当无条件接受且只接受工程师做出的与合同有关的指令。

1.3 决断

当业主和承包商间的分歧出现的时候, 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双方很难达成一致的共识。新版施工合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局面, 提供给工程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决定权。条款中规定:若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时, 工程师应根据合同, 结合实际情况, 公平处理。这一规定使得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问题能够在合理限度内解决, 防止合同双方因为某些小问题产生地争议影响项目的进展和完工。

1.4 审核、批准控制权

在新版合同条款中, 规定了承包商在实施有关的决议或者进行某项操作时, 应当首先获取工程师的批准或者认可。这种控制权几乎包括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各个重要方面。

2 新版合同条件下项目管理的具体模式和

相应思想

2.1 PDCA过程方法及其思想在FIDIC合同条件中的体现

PDCA过程方法指的是“计划-实施-检查-调整”这样一种动态循环过程。它所要求的主要工作包括:识别项目管理所需要的过程, 确定每个过程的关键活动, 并且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 确定能对过程的运行实施有效控制的准则和方法, 实施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采取措施, 实施改进, 最终达到实际的目标。新版FIDIC施工合同条件充分强调了PDCA的过程方法。这一点可以从费用、质量和进度三方面以及合同本身的管理模式体现出来。

2.1.1 费用控制。

FIDIC合同条款规定的费用管理模式为:初步确定了费用目标, 并在合同中规定了有关情况下的具体操作, 使得费用目标具有弹性, 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保护了合同双方的利益。在这个费用管理过程中, 初步目标、执行的各个过程、对过程的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各种情况下相应的处理方式以及相应方的权利义务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使费用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2.1.2 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也是按照PDCA的动态过程方法来进行的。合同首先确定了开工日期和项目的完工时间, 同时确定了项目时间管理的过程, 并结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关问题, 明确了这些结果出现时所采取的措施 (工期的延长、停工和复工、加快施工速度等) 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样, 这种规定可以使得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在尽可能保证目标的情况下以一种更为弹性的方式实现。

2.1.3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也是按照动态思想进行的。合同中首先确定了质量管理的目标, 并且规定了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原则, 针对各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了解决的方法和双方在这种情况下的责任。合同条款强调了各个阶段中项目参与方的责任和权利, 规定了项目执行的流程, 并且规定了具体情况出现时的相应处理。其中, 变更和索赔是合同规定的改进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种PDCA方法的体现。这种管理思想体现了FIDIC合同条件对卓越的追求。

2.2 重视文件在管理中的作用, 突出规范化管理

任何活动的过程都会存在各种类型的记录, 做良好的文件记录是科学管理的一部分。施工合同涉及的文件种类繁多, 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都应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在特定时间提供相应的文。此外, 在新版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 这些文件不仅是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记录, 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在这种重视文件的思想下, 文件可以在管理过程中为参与方带来增值, 也有助于管理和操作的规范化。

2.3 重视对项目参与人员的统一管理, 强调沟通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管理活动中, 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是最宝贵的资源。项目管理的实施者和项目的执行者都是具体的人员, 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FIDIC施工合同中, 对参与人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并且强调了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对工程师本身及其授权人员的要求:工程师授权的人员应当能熟练使用合同中规定的交流用语。另外, 还规定对于承包商方面的人员, 包括承包商方面的项目经理———承包商代表和和分包商, 工程师也有权进行选择, 并且也强调了承包商代表应当熟练使用合同规定的交流用语。这样的规定使双方人员配备高效, 实现沟通和管理的最大便利。FIDIC施工合同条件体现出的这一思想强调了人这一关键因素在项目中的作用, 也突出了沟通对于管理的重要性。这种规定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同时也要求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重视人力资源的安排和组织。

2.4 重视管理活动的计划性, 强调计划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计划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它可以使目标具体化, 确定方向, 起到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对于项目管理这种复杂的管理活动, 计划的作用更为重要, 进行项目组织和协调的依据。FIDIC在其施工合同条件中强调计划对于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主要控制目标———费用、质量和进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费用管理:业主的资金安排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费用制定了明确的计划, 便于进行管理。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明确规定了承包商应当提供质量保证体系, 对质量的管理提供计划性文件。

进度管理:进度计划规定承包商应当提供一份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详细地安排好工程施工的各项进程, 以及指定分包商的有关施工阶段等等。这份进度计划对建设工程的进度管理提供了一份具有前期控制作用计划。

设计—施工合同模式 篇2

摘要:如何实现以项目为中心的施工和同的协调管理是目前我国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后的紧迫任务,本文就《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后,国内现行的施工合同文本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管理当中主要体现在风险分配和计价方式的不同而出现的不适应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施工合同文本的基本编制理念;工程量计价模式下的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于调整思路及效率优先的施工合同争议处理思路。

关键字:工程量清单;和谐管理;施工合同;效率优先;工程价款

1、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国策,而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是现代管理所提倡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工程项目来说,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项目协调工作尤为重要,而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确实是实现项目协调工作的重要方法,如何实现以项目为中心的施工和同的协调管理工作是目前我国在工作量清单计价实行后的重要任务。

2、从7月起,我国开始实施《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有望传统的“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转变。

作为建设项目体系中重中之重的合同管理,在合同价款的确定及变更、工程结算环节,也相应与之相适应,制定清单计价模式下合同管理的相关措施。

国内目前实行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对于目前实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针对性不强,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亟需改进;由于fidic条款的计价模式与我国现实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都是单价合同,具有一定相似形,非常有借鉴意义,但同时,fidic合同条件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其中有一个受雇于业主,并作为独立的一方代表业主公正无偏地管理承包商的工作。[1]尽管fidic决定淡化工程师的地位,在新红皮书中虽然继续采用‘工程师’来管理合同,但它不再是独立的一方,而是属于业主的人员,同时删除了原来要求工程师‘行为无偏’一款。但我国在工程实施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惯用作法与fidic实施的要求是不一致的;我国习惯于甲方管理项目、习惯于总价包干合同,工程建设监理不适应过程全方位进行项目管理的.要求,其工作性质和工作水平并未突破以往局限于质量监理的格局,无法体现高智能服务这一宗旨。

因此,我国目前在新形势下对施工合同的改进既要借鉴国外成熟的合同形式,更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对于合同管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风险分配和计价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也主要针对于合同管理当中涉及工程价款的确定及变更、工程结算环节内容进行介绍。

3、我国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编制建议

3.1“公正、平等”的基本编制理念在合同的履行过程当中,雇主的基本职责是按合同支付工程价款,雇主是否具备相应的资金能力直接关系到承包商的利益。而承包商的基本职责是按合同要求实施工程,承包商相应的履约能力直接关系到雇主的利益。[2]因此,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雇主的资金安排、履约担保以及风险分配等相应条款都应做到公正、平等。

我国目前适用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施工合同条件编制应本着“公正、平等”的编制理念。

(1)“公正、平等”是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基本编制理念。施工合同当中,fidic的《施工合同条件》(简称cons)是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合同条件,此合同条件编制理念为“努力构建雇主和承包商之间公正、平等的权利、义务间的对价关系”,并在多年的实施、修改当中得到很好的效果并逐渐完善,因此,‘公正、平等’的编制理念是使得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

(2)在合同履行过程当中,努力实现“公正、平等”是国家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初衷,也是规范建设市场秩序,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3]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形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利于发挥企业自主报价的能力,实现由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有利于规范业主在招标中的行为,有效避免招标单位在招标中盲目压价的行为,从而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规律。

3.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与调整思路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在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实物工程量项目和技术措施项目的数量清单;投标人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并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自主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包括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与合计汇总价,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招投标方式。这样的招标人提供数量清单、投标人自主报价的方式区别于国内以往实行的定额报价,因此,总结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的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与调整的思路如下:

1)发包人、承包人应当在合同条款中对涉及工程价款结算的事项进行约定,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

2)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

3)工程施工中发生变更时,工程价款的调整方法、索赔方式、时限要求及金额支付方式:

4)发生工程价款纠纷的解决方法;

5)约定承担风险的范围及幅度以及超出约定范围和幅度的调整办法;

6)工程竣工价款的结算与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

7)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的数额、预扣方式及时限;

8)安全措施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

9)工期及工期提前或延后的奖惩办法

10)与履行合同、支付价款相关的担保事项。

(2)在我国现阶段,根据工程特点,发、承包人在签订合同时对于工程价款的约定,可选用下列约定方式:

1)固定总价:合同工期较短且工程合同总价较低的工程,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方式。

2)固定单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综合单价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综合单价不再调整。风险范围以外的综合单价调整方法,应当在合同中约定。

大型工程项目合同结构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型工程项目;合同结构模式;总包+指定分包模式;总包+内部分包模式

大型工程项目通常具有建设周期长、标底金额大、参建单位众多和子项目之间接口复杂等特点。合同结构就是是指建设单位和各个项目参与单位如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单位等之间的合同关系, 以及这些单位相互之间的合同关系(如总包与分包、联合体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同关系)。许多大型项目的管理实践证明, 一个项目建设能否成功能否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合同结构模式, 即承发包模式的选择。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承发包模式主要有总包+指定分包模式、总包+内部分包模式(即一包到底模式)、交钥匙模式(即包设计包施工模式)、全独立合同模式等。

1.总包+指定分包模式

总包+指定分包模式指总包由建设单位直接选定,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由建设单位主导选定。总包若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建设单位选定的分包人。从合同关系上来说,建设单位与总包之间直接签署总包合同,指定分包合同由总承包人同由建设单位指定的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签订。采用此模式时,由总包承担包括工期、质量等除价格以外(但总包有责任协助建设单位控制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的价格)所有分包的合同责任。

总包+指定分包模式特点-招标要求方面:在扩初阶段,结构及建筑的设计已初步完成,即可招标总承包工程;各专业分包工程,包括幕墙、机电、电梯、弱电、精装修、景观绿化等工程,可按估算的指定金额放入总承包合同中,待专业工程设计完成后再进行指定分包工程的招投标。可缩短开工前招投标准备工作的时间。优缺点方面:由建设单位直接选定施工总包和各专业分包。有较大的自主权,也有利于分包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单位无需亲自对各分包进行管理而是通过总包对各分包进行管理。可充分发挥总包的管理能力及动员的能力。建设单位无需直接面对各指定分包,减少管理上的繁琐工作。但总包将收取分包工程造价约为2%(具体费用由待竞标后决定)的照管、配合及协调费用;由于总包已经承担主要的土建工作,对现场资源的分配及各分包的管理、协调较为有效;在指定分包招投标阶段由建设单位直接控制各专业分包的品质等级及价格。责任及风险方面:由总包承担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责任;建设单位直接选定专业分包,故专业分包与总包工作界面由建设单位划分,可能存在界面风险。通过大量的合同实例,有经验的合同管理者可以减少此等情况的发生;各专业分包由建设单位主导选定,若出现重大的问题。建设单位往往需牵涉入总包对指定分包的管理;专业分包合同金额不构成总包直接合同金额的一部分,故若从总包合同金额中扣除全部或部分,总包不会提出利润的索赔。

2.总包+内部分包模式

总包+内部分包模式指总承包人由建设单位选定,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作为总包的内部分包一起参与总包的投标,具体的分包单位由总包主导选定。从合同关系上来说,建设单位与总包之间直接签署总包合同,总承包人同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签订内部分包合同。采用此模式时,建设单位只需选定总包,由总包承担所有分包的合同风险,建设单位可参与选定各分包。

总包+内部分包模式特点:招标要求方面:工程包括结构、建筑及所有各专业工程,如幕墙、机电、电梯、弱电、精装修、景观绿化等工程的设计完成后方可进行招投标。开工前招投标准备工作的时间较长;总包自行选定各专业内部分包后参与总包的投标。优缺点方面:由总包选定各专业分包,建设单位可参与选定各分包。管理简单但自主权不足,不利于分包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单位仅对总包进行管理,不面对各内部分包,管理简单。但总包对内部分包的照管、配合及协调费用不透明;由于总包承担所有工作,对现场资源的分配、管理、协调更为有效;各专业分包的由总包主导选定,建设单位无法控制专业分包的优劣,分包工程价格亦不透明。责任及风险方面:由总包承担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责任;专业分包由总包直接选定,故专业分包与总包工作界面由其自行划分。建设单位无界面风险;各专业分包由总包主导选定,若出现重大的问题。建设单位无需牵涉入总包对内部分包的管理;专业分包合同金额构成总包直接合同金额的一部分,故若从总包合同金额中扣除全部或部分,总包将提出利润的索赔。

3.交钥匙模式

交钥匙模式指建设单位选定一家承包人,该承包人一揽子承担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合同模式。采用此模式对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要求最低,但它仅适用于设计要求不高、规模较小、功能单一的项目,例如厂房、仓库等。

4.全独立合同模式

全独立合同模式指所有合同均由建设单位直接同承包人签署。各承包人之间合约关系平行,由建设单位承担各承包人之间的协调、照管工作。采用此模式对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的资源配备要求相当高,所以它在较小规模、功能单一的项目,例如住宅项目上采用较多。

5.结论和建议

在目前的大型工程开发项目中, 应用的较多的就是以上四种合同结构模式, 在选择具体的模式时, 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复杂程度、项目实施战略、项目目标等, 同时, 融资情况、工期、不明确的问题、业主方技术及管理能力, 特别是管理模式对项目的适应性, 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完善, 我国建筑市场将更加国际化, 项目采购方式单一、合同条件单一的局面必将被打破, 并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项目采购方式与管理模式。国际市场条件下, 建设市场要求工程建设总承包化, 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和难度将会加大,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约束条件, 同时又是项目管理的目标来源, 建立一种市场条件下的专业服务体系, 并且建立与之配套的合同模式, 改变我国项目管理大而全的格局, 使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完善化, 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需要。通过努力, 形成建设总承包化、项目管理多元化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兵.核电建设工程的合同支付模式.宁德师专学报,2010,2.

设计—施工合同模式 篇4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法律文书,现代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合同关系越来越复杂,合同条款越来越多,为更好的促进施工合同合法签订和履行,促进建设工程投资的监督管理,必须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审计工作。

实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审计,应重点针对施工合同实质性条款中的核心条款———工程造价,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国内的实施,工程计价模式由传统的定额计价“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改革为工程量清单计价“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工程计价模式的改革深刻影响了施工合同价格的形成,从建设市场的经济活动来看,由于缺乏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相配套的合同示范文本,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在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

行计价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顺应计价模式的改革,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切实做好施工合同的审计,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计的重点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

要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工作,必须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实质性内容。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确定双方当事人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条款。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工程施工承包人的主要义务是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并享有按合同约定得到工程款项的权利;工程施工发包人的主要义务是按时足额支付工程价款,并享有按合同约定期限接受符合合同约定质量目标的工程产品。从中分析出工程价款、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对签订施工合同双方的利益影响最大,决定了双方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属于施工合同的实质性内容。因此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审计的重点必然是针对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其中对工程价款的审计更是施工合同审计的重中之重,施工合同条款的审计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审查施工合同的符合性及完备性

首先要熟悉招标、投标文件,关注施工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以及投标承诺的符合性,检查是否存在背离条款;其次检查对于在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补遗,修改、书面答疑、询标纪要、各种协议等是否均已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是否明确解释顺序。

1.2 审计施工合同通用条款内容的重点

检查合同当事人的法人资质、合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检查合同的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的要求相符合;检查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理,有无遗漏关键性内容,有无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法律手续是否完备;检查合同双方是否具有资金、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履行合同的能力;检查合同是否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检查合同是否存在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等导致合同无效的风险;检查合同是否有过错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检查合同是否有按优先解释顺序执行合同的规定。

1.3 审计施工合同专用条款内容的重点

检查合同是否明确规定工程范围,工程范围是否包括工程地址、建筑物数量、结构、建筑面积、工程批准文号等;检查合同的工程质量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检查质量保证期是否符合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定,是否有履约保函;检查合同是否明确规定工期,以及总工期及各单项工程的工期能否保证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检查合同工程造价计算原则、计费标准及其确定办法是否合理;检查所规定的付款和结算方式是否合适;对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结算调整条件应在合同专用条款部分针对招标文件作详细约定,避免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在施工、竣工结算阶段产生争议;检查合同是否明确规定设备和材料供应的责任及其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的工程量的确认程序及有关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无防范价格风险的措施;检查中间验收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交工验收是否以有关规定、施工图纸、施工说明和施工技术文件为依据;检查合同所规定的双方权力和义务是否对等,有无明确的协作条款和违约责任。

1.4 对于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施工合同重点

审计其条款是否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规定:合同中只有类似的变更工程的价格,可以约定参照类似价格变更合同价款给与差价补偿原则,防止不平衡报价;尤其是对于清单中没有涉及到的项目变更,其定价原则、方式要明确,建议可以采用参照定额组价的模式,即工程人机材耗量参考定额,人机材单价采用信息单价,取费参照投标报价;对于工程量变化综合价格的调整,建议事前约定工程量变化超过规定幅度值时综合单价的调整公式;对材料价格较大幅度变化等因素造成的价格调整,应约定分担原则或调价公式;在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方案、采取赶工措施等是否增加费用,也应加以明确。

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计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2.1 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造价争议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唯一性、一次性、固定性等特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因为工程变更的费用问题,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互相扯皮,影响工期,甚至工程质量。如某体育馆工程合同约定:如工程变更的数量超过工程量清单该项工程量的±15%时,应考虑调整该部分工程单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土方量超出了工程量清单中土方的15%以上,因此施工单位要求调整超出部分土方挖运的综合单价。建设单位则认为:施工单位在中标后没有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淸标,对工程量清单的土方量没有异议,应视为对工程量清单的认可,应执行中标单价,不予调整。施工单位认为是地址勘探报告深度不够,招标代理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不够准确等原因。为此双方扯皮,互不相让。因此在合同审计时应特别注重对工程变更索赔条款的审查,不能把工程变更的原因局限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两方,应根据产生工程变更的根本原因,本着“谁的责任谁负责”原则,对参建建设工程的勘探、设计、招标代理、监理等各方的合同都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各方各司其职,工程变更中扯皮现象将会大大减少,有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2 工程投标中不平衡报价的应对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已成为施工单位的惯用策略,不平衡报价法是相对通常的正常报价而言的,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投标总价确定后,投标方根据招标文件的付款条件,合理地调整投标文件中子项目的报价,在不抬高总价以免影响中标的前提下,实施项目时能够尽早、更多地结算工程款,并能够赢得更多利润的一种投标报价方法。由于建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可能比建设单位更清楚工程量实际会发生的数量,当发现有缺项、漏项或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别时,大多会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在进行施工合同审计时应采取对施工单位此部分超额利润的反索赔措施,当此此部分超额利润超过一定比率时,应约定可以按实调整合同价格。

2.3“阴阳合同”的危害及的对策“阴阳合同”,又称“黑白合

同”,其概念主要出现在《招标投标法》颁布之后,“阴合同”是建设双方私下签订的合同,未经合法的招投标程序且未在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反之是“阳合同”。“阴阳合同”区分针对的是招投标和备案程序。“阳合同”程序合法,对外公开,但不实际履行,主要应付政府监管;“阴合同”私下签订,只为当事人所知但实际履行。虽然“阴阳合同”的标的完全一样,但在具体的合同价款、工期、工程款拨付条件等实质内容方面则有较大差异。分析“阴阳合同”产生的原因,建设单位大多为追求成本最小化及逃避监管等,施工单位因为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大多属于被动接受。“阴阳合同”不仅扰乱了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而且使双方的权责失去约束,极易产生争议,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工程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合同审计时应严格依照《招标投标法》第43条规定: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第46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在文件发出后30日后签订合同,双方不得再签订违背原来合同实质内容的其他协议。对“阴合同”的效力进行认定,尽管“阴合同”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但“阴合同”为私下协议,未按《招标投标法》进行招投标程序,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等43条、第46条强制性规定,且该合同未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为无效合同。当然合同审计只是一种防范手段,要从源头上治理“阴阳合同”,应该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制订行业自律规范,促使各主体之间及内部自觉维护建设市场正常秩序,自觉抵制“阴阳合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联合管理,从制度上杜绝“阴阳合同”的出现。

3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计的一些思考

当前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大多采用签订前审计,但实际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仍会出现不少合同违约现象:发包方未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中途停工、固定造价合同遇到主要材料涨价风险过大、工程提前交付、逾期交付、拒绝验收、拖欠工程款、拒交工程等等,因此对施工合同的审计应该是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合同跟踪审计事先必须有着非常明确的、恰当的目的或目标,跟踪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审计监督不能越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因为介入了项目管理,反而使审计监督的作用弱化,客观性受损,审计风险加大。所以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全过程跟踪审计应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和介入深度,重点针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同时应在积极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健全施工合同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合同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高校固定总价合同包干工程的审计[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

[2]刘忠平,谢祎龙等.关于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实践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6(,1).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模式 篇5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模式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租赁模式,欢迎各位朋友阅读!

一、合同能源管理与融资租赁的相遇

合同能源管理(国内目前多称为EM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专项节能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费用的节能服务机制。

一方面契合了我国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前提,受到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用能单位在能源费用实际减少的同时亦无需付出任何成本,所以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在近期发展迅猛。

但是现实情况是,虽然有政府奖励补贴及税收优惠的助力,节能服务公司成本回收的周期依然很长,其资金压力日益凸显。

在此时,需要低成本资金的节能服务公司与寻求优良租金来源项目的融资租赁公司相遇,二者一拍即合。

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类型目前有节能效益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节能量保证型等,笔者即以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例,浅析该种项目的融资租赁模式。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租赁模式选择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与一般融资租赁项目不同的是,租赁物也即节能设备是安装在用能单位处,由用能单位实际使用的,且当节能分享期结束后租赁物所有权是归属用能单位所有的.。

所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进行融资租赁时,除出租人(租赁公司)与承租人(节能服务公司)外,往往还需第三方即用能单位参与其中。

一般情况下,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尚未启动时,选择“直租”模式对租赁公司、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三者来说是最为稳妥也最为方便的方式。

租赁公司可以确定资金确实是用于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公司无需承担资金压力,用能单位了解且能确认该种融资模式,便于出租人约定需要用能单位配合且利于自己回收租金、确认租赁物所有权的条款。

但在此时,只能选择“委托租赁”的方式,以满足节能服务公司需要以自己名义开具租赁设备的发票以获取政府奖励补贴的需求。

如果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已经启动后,再行引入融资租赁公司,则只能选择“售后回租”的模式。

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是

(1)租赁公司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由租赁公司购买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设备;

(2)租赁公司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设备款,同时确定租赁物所有权的转移,并告知用能单位;

(3)租赁公司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由用能单位确认认可特别条款;

(4)节能服务公司向租赁公司从节能收益中支付租金;

(5)租赁期满各方无违约的,节能服务公司支付留购款,节能设备所有权转移给节能服务公司。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融资租赁中的增信手段选择及风险把控

对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租赁来说,可以获得的增信手段除了常规的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担保外,还可以采取与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共管账户以其从用能单位处收取的未来收益及政府补贴作为租金的担保的方式。

当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租赁在具体操作时远比上文所述的内容更加复杂,本文仅是简单的介绍了最广泛使用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通用融资租赁模式。

设计—施工合同模式 篇6

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得以减速,而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市场。进入2010年,随着国家“十城万盏”工程的逐步推进和深化,中国无疑已成为全球LED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21个试点城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未成气候

年初,为进一步推动“十城万盏”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司委托、国家半导体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主办、哈尔滨科技局承办的“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城市工作会议于2010年1月7日在哈尔滨市举行。

与会代表指出,目前“十城万盏”试点工程在各城市的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有些地方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比如在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成为城市汇报中的亮点。但是整体考察,21个试点城市提出和践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并不多,试点城市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方面的探索并未形成气候。

科技部高新司副巡视员刘久贵在发言中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科技部一直很重视和关注的领域。在试点城市的汇报中,很多地方并没有提到合同能源模式。在以后的工作中,各地要积极探索半导体照明的合同能源实施模式。

他说,政府出钱、包揽工程不是长久之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式才能长久发展。“十城万盏”这项工作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任何一个城市的启动都是创新性工作的展现。认真探索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来推进“十城万盏”工程才是实质。半导体照明国家从2003年开始抓起,已经过八个年头。接下来,现阶段科技部会联合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争取早日落实国家补贴标准,地方上也要做好积极探索。

国外风景独好?

如今,合同能源管理在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逐渐兴起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大量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又称能源管理公司)在提供相应服务。这种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

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企业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从而解决企业节能减排改造高投入、高成本的难题。同时,节能服务公司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企业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

而对于我国目前的节能产业来讲,相关专家也对合同能源管理予以首肯,认为我国正是缺乏类似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协同地方政府、企业、能源咨询、节能技术与产品提供及金融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从整体方案提供到执行协助、各项服务提供一应俱全。因此以“合同能源管理”对企业乃至城市实施清洁能源利用的整体项目操作,将是我国区域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一个新思路。

而对于目前国内节能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聪也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节能技术、节能产品鱼龙混杂,其行业认定和推广都尚未规范,这些方面都需要国家投入,比如设立一批质量比较好的节能实验室或认证机构,来对这些节能技术和产品进行认定,否则,对耗能用户很难确认。对于“十城万盏”来讲,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LED照明在推进过程中显现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还是源出于国内节能产业的大现实。

先行先试,广东探索合同能源模式

作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大工程的“十城万盏”未来将逐步走向深化,下一阶段试点城市将逐步扩大,LED照明产业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产业要发展,资金从哪里来?

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LED照明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被大为看好。其实,为突破LED路灯工程投入大、风险高的资金瓶颈,近年来,广东省大胆实践,突出抓好推广模式创新,探索出“用户+企业+银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推广新模式,引入买方信贷,借助金融的力量分担工程风险,保障了生产、消费和金融三方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迅速打开了产品销路。

据了解,东莞市已成功运用这种模式,完成了石龙、石排镇23条街道68公里共4100盏的大功率白光LED路灯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整体节电60%以上的可喜成绩。照此测算,广东省道路共400万盏高压钠灯如全部采用LED路灯,每年可节约用电38.04亿度,折合142.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4.2万吨,经济和生态效益相当可观,其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

以东莞石排的路灯改造项目为例。东莞勤上光电公司作为LED路灯的生产企业,与招商银行东莞分行、石排镇人民政府三方共同达成协议,对总造价为2968万元的石排镇LED路灯改造工程,采取银行买方信贷与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由石排镇政府与招商银行签订5年期的买方信贷合同,项目融资额度为工程造价总额的70%,这就基本解决了项目资金问题。改造结束后,石排镇政府用每月节省下来的电费和维护费向招商银行还款,这样既能减轻政府财政资金上的压力,同时又保障了LED路灯节能改造工程的顺利开展。

广东的探索,无疑为下一阶段“十城万盏”试点城市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设计—施工合同模式 篇7

随着建筑市场的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在每个项目中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又随着我国对外工程管理的开发,一些外资的造价管理咨询公司(如伟历信、威宁谢、利比)也先后来国内开展业务,业务范围从北京、上海的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造价模式也逐渐被国内政府项目工程所应用。其合同框架模式在建筑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和造价控制的职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合同关系

当业主和总承包商使用中国香港标准合同(如JCT合同)作为总包合同时,除签约双方外,亦建立其他各种的合同关系,根据总包合同条款,其中一些是强制性的,其他则可供选择。

业主与建筑师和估算师的委托合同是强制性的,总承包商与指定分包商和指定供货商的分包合同或供货合同亦然。

总承包商与内部分包商和供货商的分包合同或供货合同则是选择性合同。业主、指定分包商和指定供货商的保函亦然。

1.1 总承包的责任

1)根据合同进行和完成工程。2)提供所需赔偿。3)购买所需保险。4)在合理时间内向建筑师提出任何的索赔。5)容许建筑师代表进行检查报告。6)在任何公理时间内容许建筑师及其代表进入现场的工作间。7)在工程现场长期雇用一名称职的施工管理员。

1.2 业主的责任

1)付款。2)交付土地。3)说明进场的范围和时间。4)委托建筑师和估算师(协议书)。5)不可妨碍施工。6)发出指示。

1.3 分包商和供货商

1)内部分包商和供货商。2)确定分包商和指定供货商。a.分包合同。b.担保合同。

1.4 总包合同的非签约方

1)建筑师。

建筑师倾向业主提供有关设计类型的建议,并监管施工和签发工程款给总承包商。建筑师必须向建筑师注册局登记才可执业,主要责任如下:a.设计:建筑师必须尽心提供最佳的可行方案,并对潜在问题提出警告。b.图纸:建筑师必须在合理期内提供足够的图纸和数据,以便施工。c.造价:建筑师需确保建筑可在估计造价内或稍有合理超支情况下完成。d.监督:建筑师必须充分监督或检查材料和操作工艺,以符合合同的要求。e.付款:建筑师必须诚实公正地按合同签发工程款给总承包,并对业主有照顾责任,如发出证书有疏忽行为,需赔偿损失。

2)顾问工程师。

建筑合同中的顾问工程师责任与建筑师差不多,但范围较小,一般来说有多名顾问工程师受聘,包括结构、电气、机械等。顾问工程师收到建筑师的设计图纸后,即着手进行其范围内的设计,例如: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则结构工程师需计算钢筋的尺寸、长度和类型,并编制配筋表,然后加进建筑师的图纸中。顾问工程师可由业主或建筑师雇用,全面负责其设计部分的工程造价和监管,至于付款,可由其估值,然后由建筑师签发证书。

3)工料测量师。

同建筑师和顾问工程师一样,工料测量师也是设计小组的一份子,专责签约前的造价规划和签约后与总承包协商的每月估值,工程变更和差价付款。 工料测量师的签约前责任:a.提供项目造价咨询;b.提供合同咨询;c.提供招投标咨询;d.编制招投标文件;e.编制工程量清单;f.与承包商议标;g.评标报告。工料测量师的签约后责任:a.编制付款证书,为已完成工程部分进行计量和估值;b.编制变更估算,与总承包协商工程量,价格和总值;c.计算因工资浮动所引起的承包金额调整专业疏忽。建筑师、估算师和顾问工程师均属专业人员,对业主负有尽心进行工作的照顾责任,如业主因其疏忽照顾而受损失,则需予以赔偿。业主可根据雇用合同提出赔偿,如其疏忽引致总承包商受损,则诉讼可在总承包商与业主之间开始,再由业主起诉有关专业人员。

4)工程监督。

工程监督由业主雇用,常驻现场进行监管,以保证材料质量及操作工艺符合合同要求,他只是一名检查员,无权向总承包发出指示,根据标准合同第10条,如工程监督的指示由建筑师在两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确认,则可被视为建筑师的指示。工程监督需定期向建筑师提交报告,并保留施工日志,虽然在书面上他没权力,但建筑师大多支持其意见,而承包商亦将他视为项目队伍里的一员。

5)施工管理员。

根据标准合同条款,总承包商须雇用一名常驻的称职施工管理员,他可代总承包商在现场接受建筑师的指示,建筑师向总承包商的总部发出指示亦可。

2 施工前投资控制

2.1 数量值估算

此阶段估算大约的准确度±50%,需有最初的市场研究和投资分析,业主决定继续进行工作还是停止工作。

2.2 初步估算

此阶段基于类似方案的投资数据,准确度±30%,可利用估算作为资金筹措的基数。业主可开始准备标书或与承包商谈判,承包商可与业主开始谈判或提出项目投标。

2.3 预算限额

该阶段准确度±10%,工料测量师协同业主造价合同处对符合投资限额的方案订立造价控制目标。

2.4 方案设计及优化阶段

设计单位提供初步设计文件,并交由业主审核及确定。工料测量师熟悉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思路,以及业主对造价的要求,按设计文件进行测算,对在本设计阶段还未完善的设计按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进行假设和估算,并按设计深度、项目特点,按业主要求预留工程开办费和不可预见费;编制造价指标,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土方开挖和支撑围护,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屋面工程、外墙工程、室内隔墙及门、室内装修、机电工程、室外工程等的建筑面积造价指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合同框架建议,经业主讨论后确认合同框架。确定总承包工程、独立承包工程和指定分包工程的大致内容和范围。初步划分总承包工程、独立承包工程和指定分包工程的承包界面和界线,为进一步细化分界打下基础。

2.5 招标阶段

1)在此阶段工料测量师根据业主、设计单位确定的工程招标范围、总包与指定分包、独立承包单位的工作界面,协助业主编制详细的合同界面划分表,日后将它作为各项施工合同的附件。提供工程款和保留金支付方式的建议。确定变更的有效原则及计价方式。对招标图纸(包括建筑、结构和机电图等)、技术规范和材料表等中的矛盾、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向设计单位和业主发出疑问问卷,以使所有招标资料尽量保持一致。工料测量师根据业主意见对招标文件进行修改,并按业主要求的份数准备正式的招标文件。

2)商务标评标。检查计算错误、检查投标文件中是否有与招标文件不一致的自拟条款、各投标单位投标总价的比较、各投标单位主要项目单价的比较、开办费用的比较、投标资料的提交情况、单价偏高偏低的分析、各投标单位的资质是否齐全、分析遗漏项目和多报项目等对商务标的详细分析。一般总承包工程等规模较大的工程,约于10个工作日内提供一轮评标分析;而规模较小的工程,约于7个工作日内提供一轮评标分析。工料测量师还应对商务标书的询标回复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对未回答/回答不明确/新产生的问题等继续提问,直至商务回标文件中所有的问题予以解决。

3)业主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业主向中标单位发出开工指令。

3 施工中投资控制

1)工料测量师根据业主发出之指示对将要发生的变更进行估算,供业主决策。

2)如有关设计改动或其变更估算未能通过业主审核,则需重新反馈设计单位,以便修改设计方案及重复估算等有关流程,直至审核通过。

3)工料测量师每季度向业主提交工程财务报告和变更造价估算汇总表,向业主反映工程造价的最新动态,若造价变化较大,将根据进度增加提交报告的密度。

4)工料测量师在收到承包单位正式付款申请后,安排工料测量师去工地现场核实工作量及准备中期付款建议书草稿,经项目经理和项目组长复核后发出中期付款建议书。

5)对于有关造价索赔的申请,工料测量师了解索赔内容,并仔细审核承包单位的索赔请求是否合理、资料是否齐全。对于资料不齐全的,工料测量师将要求承包单位补齐资料;对于不合理的内容,则向业主发出书面意见,并写明拒绝索赔的原因;对于合理的内容,工料测量师将严格对照合同条款对索赔内容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提交于业主。

6)对可能出现的索赔,工料测量师将及时向业主及其他顾问单位提出规避或解决建议,必要时为业主提出反索赔的建议。

从以上可看出,由于施工前预控,在施工中变更并及时确认,造价变动一直处于目标成本之内,结算阶段工作就会很顺利,业主和承包商会很快就结算造价达成统一,业主的目标成本也就能圆满实现。

参考文献

伊朗回购合同模式浅析 篇8

关键词:伊朗,回购合同,模式

回购合同作为风险服务合同的一个变种, 首先由伊朗在1997年进行区块公开招标时采用, 后被伊拉克政府在油田对外合作项目中采用。回购合同是目前伊朗对外油气合作的主要合同模式。回购合同起初主要针对现有油田的开发活动, 后由于合同模式本身存在的缺点以及伊朗国内政治斗争等原因多次调整。

伊朗宪法禁止任何外国公司拥有伊朗自然资源, 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全部由伊朗国家石油公司 (NIOC) 承担, 标准的回购合同是在NIOC与外国石油公司之间达成的。伊朗回购合同的主要法律依据有:1988年《直接税法》;1994年《外国投资指南》;1996年《关于外国投资者纳税准则》;1997年《外国公司注册登记法》;1999年《油田开发标准服务合同》;1999年《外国投资准入标准22023T、45271号文》;2002年《吸引和保护外国投资法》。

一、回购合同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

(一) 第一部分

承包商必须确定项目的开发期限, 向资源国政府提交项目的主题开发计划, 并且按照主题开发计划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和义务投资。承包商必须根据自己的预测投资确定一个报酬指数。

(二) 第二部分

由于确定完开发期限, 故而根据协议要求, 合同的交接日可为开发阶段结束后石油成本全部收回的那个时刻。

(三) 第三部分

成本回收是承包商从产品净收入中回收勘探、开发和生产成本。回购合同规定一定的成本回收限额, 如果可回收的成本超过成本回收限额, 超出部分可以向以后的年度结转。

(四) 第四部分

在执行回购合同中, 合同双方通过谈判确定项目的报酬指数, 承包商得到的实际总报酬为报酬指数乘以开发阶段实际的建设总投资, 但每年得到的实际报酬又不能超过产量的一定比例, 这就是报酬天花板的限制, 但未支付的报酬可以结转到下一个商业生产年。

回购合同模式追求快速的投入、产出、回收成本及得到报酬费用。投资者能够得到快速回报, 但得不到油气藏资源潜力带来的超额利润。虽然在回购合同中承包商的成本回收和获得的报酬也与项目的产量和油价有关, 但相对关系不是很紧密。

二、回购过程中承包商应关注的问题

回购合同一般为外国石油公司 (以下简称“承包商”) 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 (NIOC) 签署, 主要条款包括:合同期限及阶段划分, 服务范围, 作业权, 承包商的权利和义务, 承包商的投入及回报, 成本回收, 成本回收限制, NIOC的控制与监管, 最大化利用伊朗当地资源, HSE要求等。在这种回购合同下, 作为承包商应该关注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一) 资本成本天花板 (Capital Costs Ceiling) 问题

回购合同一般会预估某一阶段开发建设的资本成本天花板。资本成本天花板是承包商执行项目的最大可收回资本成本, 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被增加。资本成本天花板的存在将导致承包商在执行项目过程中很难通过变更索赔的手段增加合同总额, 这就要求承包商在投标及报价的过程中提前考虑到这一点, 在保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尽可能在报价中多方面考虑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变更索赔的因素。

(二) 不可抗力

回购合同中一般对“不可抗力”定义为阻碍项目进程、无法提前预期并超出双方合理控制范围的事件, 其中列举了战争行为 (宣布或未宣布) 等。合同条款中一般规定如果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可抗力原因造成项目暂停超过一定期限后, 双方均可终止合同。

由于伊朗核问题, 伊朗一直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国际局势瞬息万变, 不排除伊朗核问题进一步升级导致美国对伊朗采取军事打击的可能性。作为承担勘探开发等实际工作的承包商来说, 在承包商合同中充分考虑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实际发生时无法按期收回项目投入的风险是必不可少的。

(三) 当地成分要求

回购合同中一般会设置对伊朗当地人员的雇佣要求, 规定承包商须优先雇佣合格且有经验的伊朗人, 外国人只允许在伊朗人不能胜任的职位上被雇佣。雇用外国人须提前报NIOC书面批准, 但一旦有伊朗人可以胜任这些职位, 承包商须将外国人替换为伊朗人。

NIOC与承包商双方商定的用工计划将直接影响承包商及其分包商项目部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因此, 承包商在投标报价时应参照NIOC批准的用工计划计算人力成本, 在保持项目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尽可能雇佣当地人员, 以免造成人员中途更替或其它不必要的麻烦。

(四) 税收与关税

回购合同中一般规定承包商向伊朗政府交纳的税费分为两种, 一种是伊朗公司所得税 (Iranian Corporate Income Tax) , 一般税率为25%, 特别规定了外国法人在伊朗签订建设承包等服务合同时按总收入的12%纳税;另一种为伊朗税 (Iranian Charges) , 是伊朗法律规定交纳给伊朗政府部门的其它一些税费, 包括关税, 公司及员工社会保险等。在伊朗石油项目进口设备和原材料没有免税或税收优惠政策, 临时进口要提交货物价值300%的保函, 永久进口按照海关法缴纳相关费用, 一般包括海关税, 商业利润税和报关费。公司社会保险按照合同总价中人工部分的16.7%和机械部分的7.78%缴纳。

石化行业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 篇9

2009年,中国石化行业能源消耗量为47 192.5×104t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2%,占工业能源消耗量的22.6%[1]。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2]。在石化行业推进节能减排,既符合国家“十二五”政策,又能降低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提升炼油和化工企业的盈利水平。

目前,中国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许多工业的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型、外延式为主,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来拉动,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产出效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石化行业节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另一方面,石化行业在技术水平提升方面存在较大空间,对节能技术和服务的需求比较强烈。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和中化等几大石化企业对节能非常重视,如中国石化成立了独立的节能技术中心,中国石油炼化业务通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科技攻关,大力推广示范性节能技术和加大高能耗炼化装置改扩建等手段,截至2009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累计节能344×104t标煤,节水1.51×108t,提前1年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但与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相比,石化行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较少,其深层次原因值得探究。

1 合同能源管理(EPC)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是国际上成熟的节能技术服务模式,指从事能源服务的企业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准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效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3]。

1996年,中国政府在“全球环境基金”组织资助的“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支持下,在北京、辽宁和山东成立了3家基于市场机制的能源管理公司,以示范的形式展示和推广EPC。截至2006年,这3家公司累计为客户实施453个节能项目,投资总额达12.62×108元,EPC公司获得项目净收益4.2×108元,而客户净收益是EPC公司的8倍~10倍[4]。这些成绩表明,EPC在中国是可行的,基于市场的节能服务公司是可以盈利发展的。

据中国能源协会统计,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年均增速达到86%。2011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1011元,节能服务公司数量近3 900家,专门从事EPC的企业有600余家[5]。

2 EPC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

2.1 实施现状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常见于建筑节能、绿色照明、锅炉改造、工业余能回收和热电改造等工程项目,在石化行业还比较少见。与此同时,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石化行业却得到广泛关注和实施,庞大的潜在需求正吸引着国内外节能服务企业试水这一市场。2010年,中国首笔通过排放权交易市场达成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启动,宁夏石化分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北京水木能环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代表签订了《宁夏石化-化肥工艺尾气增压回收再利用技术服务合同》。该项目实施后,节能收益每年可达1 200×104元,参与各方分享收益,三年半收益分享期结束后,所有设备及节能收益归宁夏石化所有[6]。

2.2 问题与障碍

与建筑、交通等行业相比,石化行业实施EPC模式的成功案例较少,尽管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了积极支持,但仍然无法获得较大的进展,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倾向于成立自有的节能改造公司,承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工作,民间资本和独立的技术力量尚无法以EPC模式进入这一领域,主要的原因有:

2.2.1 体制性障碍多

由于几大石化企业均属于国资委直属的大型中央国有企业,各自下属多家炼油和化工企业,实施“垂直管理体制”,单个区域的石化企业子公司在财务制度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没有决策权,母公司对于数目众多的单独的、规模较小的节能改造项目无法实施全面的管理,因此造成了EPC实施的体制性障碍。例如,西门子在进入中国节能服务市场之初将目标放在重耗能、节能潜力较大的石化行业[7],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只得转向扁平式管理体制和财务支付也比较简单的水泥和自来水管网行业。

2.2.2 融资难度大

节能服务公司常见的融资方式有:依靠自有资金、利用贷款担保机制获得商业贷款、利用损失分担机制获得商业贷款、融资租赁、保理业务、银行授信、客户融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和境外融资等。由于石化行业规模较大,单套装置一次性投资成本高,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自有资金和授信额度通常不能满足实施需要,导致融资难度很大。

2.2.3 技术水平低

目前,国内的节能服务公司普遍缺乏精通大型化工工艺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难以参与炼油企业的节能改造施工,尚不能胜任协调施工中的周密计划与现场协作,容易影响正常生产作业,稍有不慎可能导致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目前,技术水平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石化行业节能服务的开展,亟需培育集中服务于石油石化行业的节能企业,满足石化行业的大型改造项目需求。

2.3 发展思路

针对目前石化行业实施EPC的困难,应开拓思路,吸纳多方资源,以合作共赢的模式克服单个节能服务公司实力不够,无法承担大型项目和享受政策支持的困难,发展的思路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2.3.1 政府主管部门引导

政府主管部门如发改委、国资委的引导,分为政策层面、财税层面和资金层面,包括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EPC公司实施税收优惠和引导其它相关国有企业和国有基金投资石化EPC联盟(母公司)等。

2.3.2 大型企业集团参股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可以各自集团公司下属的直营节能企业为主体,参股石化EPC联盟,参股比例可以投资额度、市场规模和预期收益等指标为标的,综合考虑,协商而定。

2.3.3 节能技术服务企业联合

已运营的近万家节能技术服务企业,可根据自身优势,投资于石化EPC联盟的资本注入、设备租赁、改造施工和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合作的形式既包括参股入资,也包括技术合作、合同承包和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

2.3.4 民间资本融合

在风投和PE中推广EPC模式,吸引有意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企业,有效逾越目前石化行业面对民营企业的壁垒,获取产业升级中的投资收益。

2.3.5 智力资源支持

通过设立前沿研究和产学研结合促进基金,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参与,同时定向支持行业内研究院和设计院,结合国内相关重大科技专项,解决石化行业能量系统优化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

3 石化EPC模式探讨

针对石化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实施EPC的要素,提出适应国内行业现状的石化EPC模式如图1所示:

在该模式中,资源、资产和资本得到有效配置,不同职能的子公司通过股份制组成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公司,承担石化企业的节能改造项目,共享收益。该模式可避免母公司直接委托项目给子公司造成的关联交易,也能规避单一出资和施工全周期带来的风险。通过引入第三方独立监督和风险分担机制,实现了节能服务高效执行和合同履约担保。

4 结语

传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适用于建筑和热电等行业,针对石化行业规模大、工艺复杂和投资主体单一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应国内行业现状的石化EPC模式,该模式能有效配置资源、资产和资本,实现节能服务的风险分担,收益共享。

摘要:调研了国际节能领域成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总结了该模式在国内各行业实施的现状,并分析了国内石化行业节能的现状,总结了采用节能服务在石化行业推行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体制障碍、融资困难和技术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石化EPC模式,该模式有效配置资源、资产和资本,由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参股、节能技术服务企业联合、民间资本和科技力量支持,实现节能服务的风险分担,收益共享。

关键词:节能,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石化行业合同能源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进展报告[R].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S].2012-2-27.

[3]蔡瑾,何川.合同能源管理的理念与应用[J].上海节能,2008(10):48-50.

[4]王树茂.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能源,2008(2):21-24.

[5]郝艳辉.合同能源管理:朝阳行业嗷嗷待哺[J].证券市场红周刊,2012(10):16-17.

[6]张娥.石化成就卖“碳”翁[J].中国石油石化,2010(3):40-42.

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 篇10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的高速发展,公路隧道的节能已成为低碳经济时代、新交通时代交通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工作也逐步开展。但合同能源管理在公路隧道中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少量不成熟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公路隧道的特殊性和国内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不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在隧道合同能源管理中,采用何种运作模式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合同能源管理在公路隧道能源管理中实施,应借鉴发展成熟的外国的经验和相关行业的成功经验,根据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正确选择适合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

1 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机制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旨在克服制约节能的主要市场障碍,而基于这种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能源管理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合同能源管理公司(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EMC)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1]。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节能量监测和效益保证、设备运行、保养和维护、项目融资和人员培训的项目全过程服务,保证实现合同中承诺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获得利润。这是一种双赢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单一推销节能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能源管理方法。节能服务公司就是运用新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的实体。

2 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

一般情况下专业的节能公司不具备很强的资金能力。其从事节能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对外融资。因此,EMC的融资方式、业主单位的投资性质以及企业的属性,对项目能否顺利开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很大程度决定了节能项目所采取的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

2.1 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运作模式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作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节能技术改造业务。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常用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 节能量保证型

EMC在这种形式的合同中必须向客户承诺能耗指标(节能量),即保证其承包项目在改造后的节能收益,否则就要进行赔付。作为回报,客户在项目施工验收结束后,立即将所有工程款支付给EMC。如果实施节能措施后的合同期内项目的节能收益没有达到EMC在合同中承诺的数量,那么EMC公司必须将这部分收益差额退还给业主。其结构形式见图1。

该模式的特点是由业主负责全部融资工作,EMC只做技术上的改造。该模式能否开展,除节能技术本身外,还受业主的资金、经济激励政策、业主开展节能改造的积极性等因素影响。此外,由于该模式缺少节能监督机构和保险机构,所以,难以有效测定节能效果和减少或转移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

因此,EMC为了规避风险,为实施的项目购买保险。一旦项目失败,保险公司将承担EMC应负责赔偿的费用或部分费用。此外,为了公平准确的测试项目的节能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由政府或邀请权威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节能效果的测定,以促进节能项目的顺利实施。由此,本文对该节能量保证型运作模式进行了改进,见图2。

2.1.2 节能收益共享型

这种模式是由EMC与业主签订能源服务合同,其回报则来自于和业主分享的节能收益。这种合同方式一般在EMC 项目实施节能措施后的前几年,EMC会提取较大比例的节能收益,后几年的比例会下降,直至合同期结束,见图3、图4。

该模式的特点是节能利益共享,但由于EMC负责全部融资工作,EMC承担了所有的项目风险;从财务角度来看,资产和负债也是出现在EMC 的资产负债表上,而且每年回收节能收益的方式,使EMC现金周转非常缓慢,使其无法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或承担更多的项目。

因此,本文对该模式进行了改造,在引入节能监督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引入融资担保机构,从而减少投资机构的风险和EMC融资的难度,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融资方式。对于EMC同时开展多个或大型节能项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3 能源费用托管型

该模式是指业主的能源费用全部交给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满足相关规范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节能服务公司自己改造,节约的效益自己所有[2]见图5。例如,某隧道每年用电账单为50万元,该隧道以5 a 200万元费用支付给EMC,由EMC代为缴纳电费。EMC通过节能改造和管理,花去成本30万元,节电率达到40%,因此只用花用150万元即够缴电费,其利润为20万元,利润率10%。而该隧道业主在5 a中可节约50万元。

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避免了和客户在节能效率上的扯皮,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所以也比较容易进入市场。但该模式对EMC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为业主提供节能改造设计、设备材料采购、融资、能效审计和测评以及运行管理等一整套服务,EMC承担的风险大。因此,EMC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

3 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选用何种运作模式受公路企业投资来源、所处地理区域、企业属性和思考层面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对节能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工程效益关注程度不同。进而,导致了运作模式的差异。

1) 公路投资来源。公路企业的投资来源不同,决定了公路企业管理主体的性质,导致其关注的效益也将不同。例如,对于国家投资的公路节能项目,除回收投资外,其更多考虑的是节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两者的权重远大于项目本身的工程效益。而对于由私人投资运营的公路节能项目则不同,其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效益,节能项目的工程效益是远比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重要。因此,在选择运作模式时,明确投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2) 地理区域。地理区域跟社会、经济和政治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区域,其对节能项目效益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例如,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其更多考虑的是项目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由于受建设资金的困扰,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主要考虑的是项目的工程效益。

3) 企业属性。企业的属性决定了节能的目的,从而致使在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选择上的差异。例如,私人企业其节能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利,节能的工程效益是其进行节能的源动力和唯一动力。

4) 对于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的选择,应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如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

(1)从国家层面考虑,上述3种常用的运作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工程应用价值。其对公路隧道节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都是值得推广的。

(2)从企业角度考虑,主要考虑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里所说的企业主要包括EMC和业主单位。假定其投资主体是私人企业,则其更多考虑本身的经济和效益。在上述3种常用模式中,保证节能量模式,由于EMC公司和业主之间能够做到两分离,即能源服务合同及贷款融资相分离、节能保证风险与业主信用风险相分离后,其优越性比较突出;对业主来说,共享节能量的融资方式对EMC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于能源费用托管型,其能有效避免和业主在节能效率上的扯皮,容易得到业主和市场的认可。

4 建 议

针对上述3种运作模式的优缺点,根据国家、公路企业、运作模式的应用成熟度、隧道的节能技术特点和节能市场现状。综合考虑,本文建议在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可先实行节能量保证型运作模式和能源费用托管型运作模式。在时机成熟后,才可引入共享节能收益型运作模式,需要走一条渐进式发展的道路。因为,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能源审计和节能绩效的权威认定标准和机构。而且,EMC在国内起步较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度较大,而且银行业对此领域也没有专门的评估人员[3],市场进入需要一个过程。此外,对于在隧道中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对风险的识别、管理上都需要一段时间。这样,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共享节能量运作模式,把能源服务与融资的使命都交给节能服务公司或设备厂家,其能否做好在对节能量的监测计量,对风险的合理规避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为更好的开展隧道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只有在节能量保证型运作模式或能源费用托管型运作模式运行成功以后,才可引入共享节能量融资模式。

同时,共享节能量型运作模式,对EMC自身实力要求比较高,应用的难度较大。但其将是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发展的方向。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节能共享型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分享比例来适应不同阶段的隧道合同能源管理情况,在初期推广过程中,从国家角度出发,可将业主的节能分享率定为零或较少的部分,以推进隧道合同能源管理的全面顺利开展。

5 结束语

随着隧道用能量的日增长、国家对隧道合同能源公路的重视和合同能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是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本文对常用的3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给出了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选择的建议,对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星,谢仲华.合同能源管理——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管理模式[J].上海节能,2002(3):5-7.

[2]冯小平,李少洪,龙惟定.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分析[J].建筑经济,2009(3):54-57.

设计—施工合同模式 篇11

关键词 合同法课程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n Contract Law Teaching

LI Yanyuan

(Faculty of Law Application, Ha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aikou, Hai'nan 571100)

Abstract "Contract Law"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Legal Affairs compulsory course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lecture-style teaching, the use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 courses in contract law is more conducive to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initiative, students of leg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 use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you need clear teaching objectives, adjust course content and assessment standards.

Key words contract law cours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object

1 合同法课程定位

本文所指的合同法课程,是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属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兼具的课程。其理论性主要体现在合同法所涉的各项法学原理上,在民法体系中,合同法作为当今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之一,集中反映了民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是民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践性在于合同法本身源于实践,是对法律实务中合同订立、纠纷、管理等各方面的约束和规范。合同纠纷在实践中占突出地位,合同纠纷的预防和解决是法律事务岗位的主要工作之一。在高职高专法律专业的教学中,需突出其实践性。这不仅仅是由合同法本身的实践性所决定的。更是由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高专法律专业突出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能够在与专业相对应的法律职业岗位处理常见的法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自然十分重要,但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法条、介绍案例显然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才是教学的关键。通过合同法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熟练运用合同法及相关知识订立常见合同、预防常见合同风险和解决常见合同纠纷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住几个重点法条。

因此,本课程需以我国现行合同法为依据,以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结合合同法的实施运行实践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合同实务问题。

2 合同法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在传授合同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职业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将专业学习和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无缝衔接。而从事法律职业,要求学生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谈判、协商的能力,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具体到合同法课程,则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法律规定起草、审查、修改合同,进行签订合同的磋商、谈判,对违约行为采取合法合理的救济措施等等。采用填鸭式的理论讲授法,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几个法条,缺少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练习机会。而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学生必须将合同法律知识与合同法律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了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及违约的救济、责任承担等合同法律知识后,要能够运用这些法律知识解决相关的合同法案例问题。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就是解决实务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也在这个过程得到了培养锻炼。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其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而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是模拟法律实践的仿真操作。采用源自实践的合同案例材料,让学生协商起草合同,或是解决合同纠纷,这显然比死记硬背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理论、法条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解决案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学生必须充分参与,例如收集合同法相关资料、查阅法条、并运用这些法律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推理等等。案例的解决情况直接检验着学生学习效果。相比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有效的学习检验手段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合同法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

3.1 确定教学目标

即学生通过对合同法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及掌握合同法及相关的知识,具体而言,包括了解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体系及其研究对象;熟悉合同法的主要法条、立法基础和适用条件;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了解当前合同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知識目标的完成是为了培养能力目标作基础。如前所述,高职高专法律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具体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合同法基础原理分析和识别不同的合同类型;能根据具体交易需要订立相应的合同;能运用法律分析和解决常见合同纠纷和案例,即根据不同类型的违约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分析和处理各种合同实务问题。学生学习法律课程,不单单是掌握知识及具备法律从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法律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成为法律人的基本素质,这是法律课程的共同目标。而合同法课程作为法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同样看重学生法律职业素质的培养。本门课程所要完成的素质目标主要有通过模拟合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的私权精神及诚实信用的品格。

3.2 教学方案的调整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合同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与标准做了相应的调整。

教学内容方面,选取合同法具有代表性、常用性的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委托合同实例等做教学案例或教学项目。根据合同法的实际运行实施,引入实务中常见的合同问题及合同纠纷,以分析案例、完成项目为主。

在教学过程方面,综合情景模拟、法律咨询、项目化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合同法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按照实务中合同协商成立、生效、履行、终止的流程设置各个模块的任务。将合同法的基本知识贯穿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例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案例材料,按照分组进行合同协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需阅读、查找合同订立相关法律规定及解释,收集并修改相应的合同示范文本,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协商,并最终制定出合格的合同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点评、讲解,而不再是一昧的讲授。

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方面,改变以往的一次期末考定结果的局面,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实训考试、平时出勤情况、课外作业、课外实践(含阅读等)、平时小测验等部分组成。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相应的法律岗位的能力要求为标准,对合同法课程做了较大的调整。也更能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效的避免了出现学校学习和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衡峰.合同法教学研究——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9上).

[2] 潘劲松.浅议合同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设计—施工合同模式 篇12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 密切科技与经济结合, 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江苏是我国科研发达地区, 全省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5%。为更好地提高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 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科研合同管理模式。江苏科研工作现已从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向接受委托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市场化方面转化, 科研合同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实施和有效利用。为此, 要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规范研合同签订, 统筹协调和适时监督科研合同的实施, 推动和创新科技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努力提升科技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1 科研合同管理概述

1.1科研合同的类型

科研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可以笼统地把江苏科研合同分为横向合同和纵向合同。签署合同的各方就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或者技术服务订立的确定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

根据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 可以将科研合同划分为科研开发合同、成果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4 种类型。 (1) 科研开发合同。指为开展新科研、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此类合同应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等。 (2) 技术成果转让合同。指一方将其科研成果有偿转让给另一方使用的合同。 (3) 技术咨询合同。指一方为另一方就特定的科研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科研预测、专题科研调查、分析评价报告所订立的合同。 (4) 技术服务合同。指一方以科研成果为另一方解决特定科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

以上是科研合同的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将科研买卖合同、科研承揽合同、科研劳务合同等结合在一起的, 称之为复合型或者混合型科研合同。

1.2 科研合同的条款

科研合同的条款应包含: (1) 项目名称; (2) 项目内容、范围和要求; (3) 履行合同的计划、进度、期限、地点和方式; (4) 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5) 技术秘密的范围和保密期限; (6) 风险责任的承担; (7) 科技成果的归属和分享比例; (8) 承担风险责任的界定; (9) 验收标准和方法; (10) 报酬及支付方式和时间; (11) 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12) 争议的解决方法; (13) 名词和术语的解释; (14) 合同的有效期; (15) 合同的有效期及法人代表 (委托人) 、项目负责人签字盖章等。

1.3 科研合同的特点

江苏科研合同除具有一般合同的特点外, 具备的特点:一是合同主体的宽泛性。科研合同适用于合同法中的技术合同, 其主体在法律上没有限制, 无论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还是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机关法人等, 均有主体资格。二是合同标的具有特定性。科研合同的一方应该能够提供技术开发、成果转让、技术咨询或技术服务, 另一方取得权利须以向对方支付价款为代价。三是合同履行具有特殊性。科研合同履行因常涉及发明权、科技成果权、转让权等, 既受债法的约束、又受知识产权制度的规范。

1.4 科研合同管理内容

科研合同管理, 是指科研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主管科研部门发布的有关管理办法及条例对科研合同项目进行严格管理。笔者认为, 江苏科研合同管理内容应包括: (1) 成立管理机构, 由专门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 确保科研合同的完整、完全和有效利用。 (2) 结合实际制订具体规定和制度, 确保科研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 对科研合同实行规范化管理, 从合同登记、中期检查、到成果验收, 以及合同预算到结算的各个环节实现有效控制。 (4) 科研合同的条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量化数据。比如, 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要解决什么主要技术难题和问题、项目研究的创新点和内容、技术开发的任务与技术辐射的范围等。 (5) 合同达到的目标和指标要便于验收。内容主要应包括:技术指标 (指形成的专利、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 ;经济指标 (指技术及产品所形成的市场规模、效益等) ;合同项目实施中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等;其他应考核的指标 (指科技基础设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研究或工程化技术开发的任务、开放运行与技术辐射等) 。 (6) 督促相关方履行义务, 保障相关方的合法权利。如遇特殊情况及不可抗拒的原因, 合同需要变更、终止和解除时, 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办理。

2 科研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深化, 江苏科研合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现行的科研合同管理中, 有关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和科研合同观念淡薄, 缺乏相关科研合同管理规范, 笔者分析有关问题的症结如下。

2.1 科研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合同运作不规范

(1) 有些合同签约人对各种科研合同的定义及重要条款理解不透彻, 未按标准的合同范本签订科研合同。 (2) 有些合同签约人不了解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未将科研合同在科研管理部门或技术市场认定登记。 (3) 有些科研合同签订完毕后, 未及时递交合同管理部门, 导致无法建立合同台账, 跟踪合同执行情况, 对合同进行有效管理。

2.1.2 合同执行不规范

科研合同执行周期一般较长, 短则数月, 长则几年。由于以下原因, 一些项目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预定指标和任务, 却未按规定程序对指标或任务进行变更, 合同变更、终止和解除手续不规范、不齐全。

(1) 科研经费到账不及时, 导致项目成为无米之炊; (2) 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未把精力集中在项目上, 或兼职过多, 造成项目拖延, 甚至半途而废; (3) 合同约束机制不完善, 合同中缺乏对违约方的制约条款。

2.1.3 合同结题不规范

(1) 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与数量通常可以反应基础类项目的研究成果, 但是常常发生论文发表数量不足等情况。 (2) 应用类项目其研究成果以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为成功标准, 有的项目成果根本无法推广, 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取代成果, 效果甚微。

2.2 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科研合同条款缺乏严密性和完整性

有些合同签约单位对科研合同定义理解不深, 尚未完全把握科研合同的精髓。如基础类项目的合同, 内容有时只有研究的计划进度表;应用类项目合同则缺乏可操作的鉴定标准等等。有些合同带有上级部门给下属单位下达指令的成份, 缺乏对不按合同开展和违反合同规定而必须承担的责任和赔偿损失的条款。

2.2.2 科研经费拨款未能及时到位

科研经费拨款能否及时到位是科研课题开展的重要因素, 很多时候委托方的拨款一拖再拖, 导致课题研究无法进行。

2.2.3 管理机构没有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各单位常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科研经费上, 一旦拿到经费后, 就开始对科研合同实施过程管理有所松懈, 最终出现履行不了在申请书审查意见中的许诺;另一方面, 目前科研合同实施情况对项目负责人的自身利益 (比如聘用以及奖罚) 制约性不强, 科研合同能否认真实施是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

2.2.4 合作单位存在短期协作的现象

现有的科研合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科技活动的发展趋势, 只有将科研合同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使科研机构与资助部门之间、项目承担者与承担单位之间、承担单位与合作单位之间的责、权、利明确, 推动科研工作民主化、法制化, 促进江苏科研合同管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 如何进行科研合同规范化管理

科研合同牵涉到签约方的共同利益, 必须按照合同的标的来完成, 全面履行当事人自己的义务。江苏正处于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加强科研合同规范化管理, 是各项政策落实的有力保障。

3.1 按照合同法有关规定, 建立健全科研合同管理制度

为加强科研合同规范化管理, 防范经营风险,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经济效益,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应建立和完善各种科研合同管理制度, 制订科研合同管理办法。

3.2 采用标准的科研合同范本, 使合同内容有章可循

科研合同标准文本是合同单位进行科研合同认证、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法律依据, 是当事人之间明确权利与义务关系协议的书面形式。规范合同的文本主要包括合同名称、标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履行的计划、进度、期限、地点和方式、保密条款、风险责任条款、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验收标准和方式、支付条款、违约条款等方面。

3.3 严格审查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 避免合同风险或欺诈

承办人应当对科研合同相对人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进行审查, 以确认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 从法律方面确认签订的科研合同合法性。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包括:科研合同主体应具有经年检有效的营业执照或其他权利能力文件, 其内容与实际相符;科研合同标的应符合当事人经营范围, 涉及专营许可的应具备相应的许可文件, 涉及资质要求的, 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支付能力、生产能力;具有履约信用, 在签署本科研合同时, 未涉及可能影响本合同履行的重大经济纠纷;由委托代理人代签科研合同的, 应出具真实有效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等。

3.4 做好科研合同评审, 对合同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对经济业务在技术、经济方面实施可行性论证, 并提交技术条款、实施方案、项目预算等, 对跨专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设备监造类项目及重大科研改造项目在科研合同签订前进行合同的评审, 评审的内容主要从管理、资质、人员、设备等方面进行, 审查合同履约能力, 保障跟踪服务的能力。

3.5 建立科研合同承办人制度, 使承办人对合同的全过程负责

建立科研合同承办人制度, 每一合同事项须由合同承办部门确定一名承办人办理, 使合同承办部门及合同承办人对合同谈判、签订、履行等环节全过程负责, 以便合同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合同履行及完成情况。

3.6 特殊情况下, 合同的变更、合同的终止和解除需办理正常手续

因不可抗拒因素, 项目合同需要变更、或需要解除时, 为维护项目合同的严肃性, 由项目合同承担单位提出申请, 并经管理机构同意, 可进行合同的变更、或解除。管理机构将下达合同通知意见书给合同签署单位, 并在网站上公告合同的变更、或解除信息。

对合同的变更单位, 将严格按照新的合同执行;对合同的解除单位将进行财务清算。对拒不按有关合同执行的单位, 将对其进行有关法律诉讼。

4 科研合同管理规范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研合同认定登记人员在认定科研合同时, 江苏要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科研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因为如果依据合同实施的法律行为, 本身是法律、规章和政策所禁止的行为, 那么该合同是无效的。 (2) 要注意尊重知识产权。科研合同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主要是指侵害国家或他人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权益, 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技术成果权和技术成果使用权、转让权等。 (3) 要注意各类科研合同之间的区别。合同法将科研合同分为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4 大类。这4 类科研合同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不同环节, 在合同认定时, 要根据合同的标的认真加以区别。

综上所述, 科研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江苏必须提高科技合同的管理水平, 规范科研合同签订, 强化科研合同过程管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重视科研合同项目验收, 形成科研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5 结论

科研合同的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随着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逐步优化, 江苏必然引发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合作开发的新一轮高潮, 规范的科研合同管理是技术交易、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 科研合同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掌握政策和原则, 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科研合同管理的健康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促进科研项目的成功实施, 为江苏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摘要:科研合同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围绕科研项目建设与运行, 就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所订立的确立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合同。文章主要结合江苏实际情况, 对科研合同的概念进行阐述, 分析科研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科研合同管理模式的路径和方法, 旨在进一步规范科研合同文档管理工作, 提高科研合同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科研合同,管理模式,制度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莎, 蔺瀑.浅析企业技术合同规范化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8) .

[2]唐丽娟, 竺坚.2009年安徽省技术合同交易情况研究与分析[J].安徽科技, 2010 (9) .

上一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麻醉下一篇:职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