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共12篇)
借助信息技术 篇1
教育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特点, 可以集其广播、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 人与人、人与电脑互动的灵活性, 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优越性, 为语文教学展现广阔和美好的前景。因此, 教师应着力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 让学生最大限度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同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
●●借助信息技术, 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 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 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 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 等等, 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例如, 教学《内蒙访古》一文, 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草原景观到今日呼和浩特、包头这两座城市的新貌, 从一截古长城遗址到数处青冢遗迹, 从“胡服骑射”到“昭君出塞”, 从汉代的阴山城堡到现代的集市贸易, 从历史地理民族知识到唐代边塞诗歌……将这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成CAI课件或上传到校园局域网供学生查阅, 势必突破教材的局限, 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阅读的效率。
利用多媒体文、图、音交互的特点可以为阅读教学创造一个又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运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模式, 就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动机。又如阅读剧本就要创设一种戏剧氛围, 配上个性化的独白使人如闻其声, 展示舞台场景使人如临其境, 播放背景音乐使人如置其间。学生在这样的戏剧氛围中阅读, 兴趣必然浓郁, 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增强。阅读其他作品也可采用这种模式, 如孙犁的《黄鹂》。运用多媒体有声有色地展示黄鹂的啼叫、外观、生长环境和“黄鹂呜翠柳”的图片, 以及虎、鱼、驼、雁的“极致”造型, 同时屏幕显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那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 而且还能引导他们自觉地探究课文的哲理。
●●借助信息技术, 革新作文教学模式
首先, 由于多媒体网络的介入, 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起来并在不断的膨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这种情境中的观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必将把观察与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点拨学生如何透过具体事实和现象, 认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是教学方法上的革新。
其次, 信息技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导致写作内容上的革新。信息技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直接有效和双向互动的空间, 有利于写作信息的及时反馈与有效评价, 带来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上的革新。网络作文即是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的一个成功典例。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平台、学校或个人网站上的BBS、聊天室组织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写作,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 教师随时可以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生可以同步接受教师的评价并反馈有关信息。
●●借助信息技术, 更新课堂教学手段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直观, 使课堂教学更加突出重点、更容易解决难点, 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显得生动活泼。如在诗词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通过多媒体课件, 借助声音、动画、图片、文学等资料, 广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另外, 由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更精炼, 要更具专业性。同时, 由于计算机的软件是一些专家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一些高水平的教师开发和研制的, 在应用过程中, 可以学到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从而使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借助信息技术,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师的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增添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形象性。例如, 在王维诗的艺术性探寻的研究性学习中, 我用王维的《山居秋暝》作为材料并事先做好了解读诗的艺术画面的课件。上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古典的轻音乐, 创设一种教学氛围, 而后对王维作了介绍, 而后播放了关于《山居秋暝》配乐诗的朗诵片段, 要求学生根据诗和朗诵的旋律揣摩诗的艺术情景和艺术表现方法。在这过程中我巡堂指导, 学生明白了在本诗中王维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 对诗的艺术性有了深刻的体会。在这之后我展示了自己制作的课件和学生进行交流, 充分品味诗的艺术性。总之学生对王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是在体验和实践中形成的, 这有助于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 使资源更加丰富, 使教学更加有效, 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相信, 借助信息技术, 定会给语文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广阔天地!
借助信息技术 篇2
当前,“信息技术”和“数学应用”正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情境应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指数学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结论性知识)和“数学体验”(指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技能、数学情感、数学意识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计算机让数学实验登堂入室,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数学实验的含义。
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主体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利用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改造、整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因此,现代建构意义下的计算机辅助数学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根据研究目标,创设或改变某种数学情景,在某种条件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是一种思维实验和操作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探索性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发挥技术优势,开展数学实验,发展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特别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有力的工具。”可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媒体是师生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习材料,帮助数学思维、进行合作交流的认知工具。数学教师必须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合理设计数学实验,恰当地使用计算机技术,让它不仅支持教,而且支持学。
1、巧妙使用计算机软件,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实验――归纳――猜想――证明”应该是数学学习、发现、探索、创新的一般程式,数学结论的得出不再是从书上看到的,从老师口中听到的,而是学习者自己经过观察实验、归纳概括、猜测想象,验证发现而体验到的。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Maple》等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多媒体的`演示工具,而是一种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学的认知工具,因此利用它的特殊功能(如计算、图形的变换、数据处理等),引导学生通过键盘、鼠标的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简便快捷地发现数学问题的实质,从而验证数学结论。
例如:在教学小学实验教材第八册 “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先设计了一个探索式实验:让学生用一定尺寸的小棒摆三角形,创设问题情境,归纳出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进而猜想“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验证式实验,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操作材料(绳子、小棒、尺、剪刀等),还提供了“几何画板”这个计算机软件,需要的学生可以拖动鼠标,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根据计算机所给的三边数据,借助计算器,发现并验证了“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在这里,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直逼数学问题的本质规律,把大量的数学计算、画图、测量留给计算机完成,把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更为广阔和有价值的数学发现和创造,真正实现了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研究性学习,最终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转变。
2、借助网络功能开展数学实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实验使得数学学习已不再局限于演绎推理,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因此,教师应当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提供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等,实现对数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例如:在教学小学实验教材第四册“一亿有多大”时,教师首先提出研究目标:一亿粒米有多重?引导学生先猜测,再分组实验。教师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验材料(米尺、天平、磅秤、钟表、黄豆、计算器),学生的想象是极为丰富的,为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师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学生可根据需要,利用计算机查找对比数据,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研究深入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
三、开展计算机辅助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活动的实施原则。
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要从教学设施、教材内容、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数学实验活动要由浅入深,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指导也要由多到少,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主实验,具体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因素,不要盲目地无选择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核心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鼓励学生注意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要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只重视直观和形象,而忽视理解和抽象。应有益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思想的理解,克服与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丰富数学的活动形式。
2、适用性原则。
数学实验,这一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情境,面对小学生和小学教材的特点,在实验设计时应以“适用、能用”为准则,不宜过分追求“高、精、尖”,设计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数学实验。
3、平衡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学更多更深的数学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空间。但是,它不能被用来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熟练的基本运算、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因此,应当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纸笔运算、逻辑推理、画表作图等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努力实现多种媒体的全面和谐的应用。
4、广泛性原则。
在数学实验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使所有学生都在自己的数学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器、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以及互联网等,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而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对于同一个实验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可以一个人为主,也可以小组为主,可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实验和演示,也可以在课余让学生实验,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实验活动,做到因材实验,讲求实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我们坚信:每当我们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运用CAI这种工具和载体,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去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去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0月 胡载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模拟动态图象的实验》 许光新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媒体是师生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习材料、帮助数学思维、进行合作交流的认知工具,它让数学变得现实起来,把数学家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了现实,学生可以巧妙地运用计算机软件、借助计算机的网络功能,用眼观察、动手实验、用脑思考、用心探索。教师应当贯彻“目的性、适用性、平衡性、广泛性”原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实现对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
借助信息技术 篇3
一、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数学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还处于一种形象思维的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把数学的抽象化为一种形象的表达,更加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接受。信息技术是连接数学和小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理解数学中的逻辑,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起到很强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结合,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Flash动画、视频、声音、背景等进行教学,这种信息教学的方式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课堂形式更多生活活泼,也更容易让孩子明白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优势
(一)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改革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为老师讲,学生听,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通过新媒体等教学方式的改变,老师能够引发学生、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数学的学习变得有趣,学生兴趣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大为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单一,数学的学习较为枯燥,如果只是老师一个人的灌输,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发挥,学习的效果必然不会理想。借助信息手段,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小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有趣,孩子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如果不能够以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就很容易使孩子走神,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教学,配合生活的画面,声音,视频,课堂氛围就能够得到活跃,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就会得到提高。在小学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这种形象化的教学,只有活灵活现的形象教学,才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够让孩子记得住、就得牢。
3.减轻孩子学习的负担。数学学习,对于很多小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很强的负担。有负担心理,就说明不喜欢,如果喜欢的话,不仅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还会觉得是一件乐此不疲的快乐。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会变学习的负担为快乐,孩子心理上不抵触了也就不会觉得有压力。同时,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提高孩子做作业的效率,这种效率的提高也是对孩子课业负担的一种减轻。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改革学习方式
1.演示功能使课堂生动有趣。借助信息技术,很多课程可以通过视频、动画、音乐等方式来表现,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枯燥的课堂教学,使学习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而且十分的生动有趣,能够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2.对话功能使学习过程充满互动。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学生和老师的良好互动。比如通过视频播放,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圆和方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圆更漂亮还是方更漂亮?这些形象化生动性的教学便于学生接受。在课余,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这种方式,既方便了学生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实现教和学的双向互动。
3.存储功能使学习指导因材施教。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教案都是一致的,没办法因为个别同学而进行改变,但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很容易的将同一个课件修改为多种不同的版本,并分别保存。这种存储功能方便了老师,也方便了学生,使老师能够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因材施教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帮助。
三、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措施
(一)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技术
在小学教学中,要鼓励老师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鼓励一些老教师。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年龄和知识的限制,很多老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还相对不够熟练。因此要在教师中开展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培训,帮助老师更好的掌握多媒体技术,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目前多媒体的教学工作,在很多文科类老师中得到很大的推广和普及,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数学是直接的东西,不需要多媒体的辅助。其实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要,因为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加形象化和直观化,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学习和理解。
在新媒体的使用中,学校需要建立新媒体资源库,可以通过建立学校统一的视频库或课件库,帮助老师更好的进行视频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便老师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引导孩子使用信息搜索技术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强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要引导孩子使用信息搜索技术,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能够学会用网络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如在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上,要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的生活问题联系起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这对小学生来说可能相对比较困难,但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培养,能够增强孩子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孩子使用搜索技术的同时,还要避免小学生因缺乏自制力,过度依赖沉溺网络,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趋利避害,使网络成为帮助孩子学习的工具。
(三)创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
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小学作文教学 篇4
传统的作文教学活动, 主要在教师、学生、课本间进行, 信息传递方式比较呆板、迟缓, 教师往往靠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抽象空洞的讲解。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 教学过程又缺少各种感官体验, 以致很难引起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于是出现了教师唱独脚戏、学生昏沉沉听的局面。如果学生要想印证自己的设想, 必须等待教师回答, 但面对众多学生, 教师很难逐一解答问题。网络让学生处于“人机对话”状态, 学生可以向计算机提出问题, 计算机会立即给予响应。同时, 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动听的音乐、精彩的画面、翔实的写作素材, 集视觉、听觉于一体, 为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体验生活提供了便利。学生既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进行想象作文, 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精彩的画面合理续写。学生在充分感受多媒体生动画面的同时, 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把作文写得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使得作文教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提升了思想境界, 积淀了文化素养, 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从而使个性得到张扬, 创新、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二、创设丰富情境, 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作文是儿童试着用学会的语言文字, 表达对人、事、物看法的过程”。小学生年龄特点, 决定了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表面”, 是对以前或现在正在感知的事物所留下痕迹的再现, 是在人们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具体形象。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实践, 对生活观察也不够细致, 他们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很贫乏。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合理而丰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 能有效促使学生产生真切的生活体验, 帮助学生积极理解文字内容, 感悟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 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信息技术还能将图像、声音等信息推进、放大,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唤起他们真切的内心体验, 引导他们自由倾吐, 抒发真情。
三、拓展资源积累, 引导学生自主写作
帮助小学生学会自主积累资源, 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一旦拥有丰富多彩的资源, 便能选取鲜活的素材供自己写作。
丰富的见闻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 而生活又由直接生活经验与间接生活经验两个方面组成。小学生直接生活经验相对狭窄, 因而决不能忽视间接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意义。网络是个奇妙的世界, 它连接着地球的每个角落, 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让你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天下各种事情, 获得各种知识与信息。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找需要的资料, 搜索所需的数据, 下载有趣的信息, 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求知欲望。学生不仅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展示给大家, 实现资源的共享。例如在上作文课《海天佛国普陀山》时, 课前我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普陀山的资料, 学生有的到市旅游局, 有的上图书馆, 有的从网上查找、下载, 收集了翔实的数据和资料。教学时, 我将明确的教学目标与网络技术有机整合,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文字与图片, 充分显示了网络时代大信息量、交互性强的优势。学生在写作时由于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连平时对作文深感头疼的学生也不再愁眉苦脸了。
四、开展网上评改, 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作文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知识、品德、个性等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学生的童心、童趣也会感染教师。如在上作文课《学猫叫》时, 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猫的种类、猫的习性、猫的特点等资料, 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 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找到的材料。学生通过共同讨论、协作学习, 思维在不断碰撞中产生火花。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实现知识的互补, 情感得到了进一步沟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了积极的互动。学生热情高涨, 兴致盎然, 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 令写作水到渠成。
借助信息技术 篇5
GHVB
联通借助创新培训模式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飞象网讯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国联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国企责任,一直努力致力于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作为运营商,中国联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建设了“宽带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100万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产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应用开发商开放,提供多种通信能力的信息化产品孵化平台,可提供移动办公、行业短彩信、视频监控、定位服务、网络传真、电话会议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以来,中国联通就积极参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展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从2012起,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切入点,联合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开展“创新中国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活动,累计在全国开展10500场免费培训,受益人数52万,建立了300余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验基地”,让更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多的中小企业免费体验各种信息化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企业转型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中国联通根据中小企业的反馈不同总结经验创新培训形式,摈弃单纯宣讲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围绕用户体验,以产品现场展示、用户互动参与和情境模拟相结合,提高用户感知和现场培训效果,受到企业欢迎。
2013年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全国开展1600场“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活动,并延续创新培训模式。在2013“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首站活动上,中国联通以信息化企业的一天为背景,通过展示企业老板、新老员工、客户等几位企业典型角色的工作内容,有机地将移动视频会议、移动展业、销售管家、挂机短信、手机一卡通、外勤管家、车辆管家、联通智讯、移动刷卡、3G小卫士等信息化应用串联在情景短剧中,使观众更直观的理解信息化应用产品的功能、使用场景和使用效果,帮助中小企业走进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据了解,中国联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团、省、地市、区县、网格五级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点受理、全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国联通中小企业专职服务的客户经理已达2.8万人,为全国900多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中国联通将秉承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继续致力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培训,借助创新的培训模式,快速高效地帮助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企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助力企业发展。
编 辑:马秋月
飛象網訊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最具創新活力的“經濟細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信息化是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當前困難和問題的有效手段,中國聯通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承擔著國企責任,一直努力致力於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作為運營商,中國聯通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特點,建設瞭“寬帶商務”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為100萬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該平臺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產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應用開發商開放,提供多種通信能力的信息化產品孵化平臺,可提供移動辦公、行業短彩信、視頻監控、定位服務、網絡傳真、電話會議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產、營銷、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國傢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實施以來,中國聯通就積極參與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十一五”期間開展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從2012起,以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為切入點,聯合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開展“創新中國行”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活動,累計在全國開展10500場免費培訓,受益人數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52萬,建立瞭300餘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驗基地”,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免費體驗各種信息化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企業轉型成長。
在培訓過程中,中國聯通根據中小企業的反饋不同總結經驗創新培訓形式,擯棄單純宣講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劇的形式,圍繞用戶體驗,以產品現場展示、用戶互動參與和情境模擬相結合,提高用戶感知和現場培訓效果,受到企業歡迎。
2013年中國聯通積極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計劃全國開展1600場“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活動,並延續創新培訓模式。在2013“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首站活動上,中國聯通以信息化企業的一天為背景,通過展示企業老板、新老員工、客戶等幾位企業典型角色的工作內容,有機地將移動視頻會議、移動展業、銷售管傢、掛機短信、手機一卡通、外勤管傢、車輛管傢、聯通智訊、移動刷卡、3G小衛士等信息化應用串聯在情景短劇中,使觀眾更直觀的理解信息化應用產品的功能、使用場景和使用效果,幫助中小企業走進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據瞭解,中國聯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團、省、地市、區縣、網格五級的中小企業客戶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一點受理、全面服務”的一站式服務。目前中國聯通中小企業專職服務的客戶經理已達2.8萬人,為全國900多萬傢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中國聯通將秉承大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繼續致力於中小企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業信息化的推廣和培訓,借助創新的培訓模式,快速高效地幫助企業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助力企業發展。
編 輯:馬秋月
飞象网讯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国联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国企责任,一直努力致力于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作为运营商,中国联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建设了“宽带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100万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产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应用开发商开放,提供多种通信能力的信息化产品孵化平台,可提供移动办公、行业短彩信、视频监控、定位服务、网络传真、电话会议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以来,中国联通就积极参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展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从2012起,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切入点,联合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开展“创新中国行”中小企业信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息化培训活动,累计在全国开展10500场免费培训,受益人数52万,建立了300余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验基地”,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免费体验各种信息化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企业转型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中国联通根据中小企业的反馈不同总结经验创新培训形式,摈弃单纯宣讲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围绕用户体验,以产品现场展示、用户互动参与和情境模拟相结合,提高用户感知和现场培训效果,受到企业欢迎。
2013年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全国开展1600场“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活动,并延续创新培训模式。在2013“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首站活动上,中国联通以信息化企业的一天为背景,通过展示企业老板、新老员工、客户等几位企业典型角色的工作内容,有机地将移动视频会议、移动展业、销售管家、挂机短信、手机一卡通、外勤管家、车辆管家、联通智讯、移动刷卡、3G小卫士等信息化应用串联在情景短剧中,使观众更直观的理解信息化应用产品的功能、使用场景和使用效果,帮助中小企业走进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据了解,中国联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团、省、地市、区县、网格五级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点受理、全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国联通中小企业专职服务的客户经理已达2.8万人,为全国900多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中国联通将秉承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继续致力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培训,借助创新的培训模式,快速高效地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助力企业发展。
编 辑:马秋月
飛象網訊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最具創新活力的“經濟細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信息化是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當前困難和問題的有效手段,中國聯通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承擔著國企責任,一直努力致力於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作為運營商,中國聯通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特點,建設瞭“寬帶商務”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為100萬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該平臺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產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應用開發商開放,提供多種通信能力的信息化產品孵化平臺,可提供移動辦公、行業短彩信、視頻監控、定位服務、網絡傳真、電話會議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產、營銷、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國傢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實施以來,中國聯通就積極參與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十一五”期間開展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從2012起,以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為切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入點,聯合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開展“創新中國行”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活動,累計在全國開展10500場免費培訓,受益人數52萬,建立瞭300餘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驗基地”,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免費體驗各種信息化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企業轉型成長。
在培訓過程中,中國聯通根據中小企業的反饋不同總結經驗創新培訓形式,擯棄單純宣講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劇的形式,圍繞用戶體驗,以產品現場展示、用戶互動參與和情境模擬相結合,提高用戶感知和現場培訓效果,受到企業歡迎。
2013年中國聯通積極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計劃全國開展1600場“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活動,並延續創新培訓模式。在2013“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首站活動上,中國聯通以信息化企業的一天為背景,通過展示企業老板、新老員工、客戶等幾位企業典型角色的工作內容,有機地將移動視頻會議、移動展業、銷售管傢、掛機短信、手機一卡通、外勤管傢、車輛管傢、聯通智訊、移動刷卡、3G小衛士等信息化應用串聯在情景短劇中,使觀眾更直觀的理解信息化應用產品的功能、使用場景和使用效果,幫助中小企業走進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據瞭解,中國聯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團、省、地市、區縣、網格五級的中小企業客戶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一點受理、全面服務”的一站式服務。目前中國聯通中小企業專職服務的客戶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經理已達2.8萬人,為全國900多萬傢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中國聯通將秉承大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繼續致力於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推廣和培訓,借助創新的培訓模式,快速高效地幫助企業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助力企業發展。
借助信息技术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育手法,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继而大大地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轻松地进入语文学习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学习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由于本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刻画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若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单一地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林冲的形象。并且,再加上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水浒传》的片段,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快乐地进入正文的学习中,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林冲的形象,认识林冲的个性,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广大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学生的视野也越来越宽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但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切行为都是听从教师指挥的,自学意识较弱。因此,在前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使学生不断找到自主探究的乐趣,进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资料收集的作业:①了解什么是骈文;②本文的写作背景;③作者王勃的有关资料;④滕王阁的一些资料和图片……讓学生在课下自己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手找资料,了解相关的内容。这样既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每位教师除了要有基本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创造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文本的重点难点内容一直是教师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进行的。并且,教师经常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最终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轻松突破教材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时,由于该文章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并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和形象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让学生在一张张图片的展示中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明确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展示中,学生很容易就能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师要明确事物的两面性,教师要正确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不要成为“点击手”,也不要让信息技术主宰课堂。所以,教师要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让学生真正在语文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进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巫丽珍.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6).
[2]杨淑蓉.运用多媒体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时代教育,2012(24).
借助信息技术 篇7
一、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万丈高楼平地起, 基础是发展的前提, 是事情成败的关键。计算机教学也应从抓基本功开始, 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只有练好基本功, 才有可能熟练地使用鼠标让计算机执行各种任务, 熟练地操作键盘向计算机录入各种文字信息。在小学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本人就是重视抓键盘指法练习, 使学生终身受益。我这样设计教学步骤: (1) 要求学生会读英文字母, 并正确区分它们的大小写, 接下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块键盘指法练习卡, 在练习卡上认识各个键的排列位置, 掌握几个常用功能键的用法, 并进行模拟指法练习; (2) 通过金山打字软件上的打字教程进行自学, 让学生认识、熟悉键位, 弄清手指分工, 了解打字指法, 掌握练习技巧; (3) 组织学生上机进行英文打字, 指导他们初步掌握击键姿势、击键方法等; (4) 组织学生分组上机对抗练习, 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同学之间存在的差距, 找出原因做针对性练习, 从而进一步纠正学生的坐姿、击键方法, 特别是留意学生各个手指的击键范围, 千万不要让其出现“一指包打天下”的现象, 让学生明白在开始练习阶段不要心急, 要注意打字的准确率; (5) 通过正规练习、游戏、比赛等形式, 让学生实现“盲打”, 并能把键盘上各个键按照它们的排列位置默写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都能养成较良好的击键姿势、击键习惯, 为以后正确、熟练、快速地操作电脑打好基础。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主动性很强的学科, 填鸭式的传授方式根本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操作困难, 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限制学生的思维, 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究权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 形成技能。例如, 在教学幻灯片制作时, 有艺术字以及图片的插入和调整这一内容, 此时可以点拨学生, 让他们将这一内容的学习与Word的学习联系起来, 进行对照, 再在幻灯片中尝试自学。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 又学会了新知识, 不但学得轻松, 也容易掌握, 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日常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本, 自己去进行尝试练习。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碰到疑难问题时, 首先要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联机帮助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讨论等方法努力解决, 实在不能解决的再向教师请教。
三、做好学生的课堂评价工作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而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体验、行为、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即时评价, 是重要的课堂调控手段, 具有激励、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后继学习的作用, 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 一个学生在独立操作练习时总是不自信, 我就鼓励他:“别着急, 一步一步来, 老师在旁边看着你, 你一定能行的。”当他跨出第一步后, 我马上表扬:“瞧, 你做得多棒!”经过多次鼓励, 他不再左顾右盼, 无所适从, 找回了自信。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出入时, 可以这样说:“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 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使学生受到鼓舞。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表现形式, 不仅是局限于教师的口头评价。学生完成作业后由机器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 直接给出等级或分数。例如, 利用Flash制作测试打字速度的课件, 在学生打完一段文字后, 出示声音与动画 (恭喜, 你已经是打字高手了) , 鼓励提示 (再加把劲) 等, 充分应用了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与计算功能, 及时给出反馈信息。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还发现学生对腾讯QQ这种网络聊天工具特别感兴趣, 每次上网络课时总有学生不自觉地打开QQ, 偷偷在下面聊得不亦乐乎, 在课后还经常交流QQ的等级, QQ宠物等。通过调查知道, 高年级班级里基本上每人都有自己的QQ账号, 基本掌握QQ聊天工具的操作。由此, 笔者在课堂教学上大胆尝试, 使用QQ聊天工具中的群聊实行课堂评价, 尤其是在绘画教学时, 利用QQ的截图功能直接在群里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请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兴趣空前高涨。
借助信息技术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领域都和信息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界也因此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已经厌烦了传统的公式和习题讲解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此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快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数学技能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将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整体与部分、快与慢、大与小转换,促使学生快速在大脑中形成数学概念,也能清晰且直观地呈现数学规律,让学生仔细观察和理解,最终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的作用。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认识时间”一课时,本节教学重点为时分的进率1小时=60分钟。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引出这个概念,而是借助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让学生理解。即将课前制作的乌龟和兔子两个动画请到钟面上,之后课件演示两个小动物在钟面上赛跑,其中兔子跑了一圈,而乌龟跑了一个大格,教师再将两个动物分别变成时针和秒针让学生观察是否发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能直接观察到分针走了1圈,时针走了1大格,它们是同时跑且同时暂停的,最后得到1小时=60分钟的数学结论。此外,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理解数学语言能力较差,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如,某数学教师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就运用多媒体软件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法宝金箍棒,让学生观察金箍棒在孙悟空手中没有变形时就好似针一样细,即为线段,如果将其放在地面,顶端不断向上延伸则为射线。如果将其向上抛,金箍棒两端无限延伸则为直线。可以说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一下子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心理也尚未成熟,好奇心容易被感兴趣的事情吸引。但在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甚至部分学生厌烦数学这门课程。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学习兴趣,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强制性的和被动的,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观理解的知识对任何一位数学教师来说都很困难,对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借助数字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其中信息技术可将数学知识以生动逼真的动画、图片呈现,加深学生理解。同时还可利用计算机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结合虚拟实验工具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转化”一课时提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转化?”的问题。目的在于通过问题在学生大脑中树立基础概念,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周长并口述。教师再顺势提出“如果对比两个图形面积,哪个更大?”“在什么情况下能对两个图形转化?为何要转化?”在此过程中可能有学生回答在对比图形周长时需要转化,但面积对比不需要变化。最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图形的缩短和拉伸过程,一方面能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也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逐渐过渡为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获取知识。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一课时,当学生明确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后,就让学生在动物园平面图上划出自己要走的方向,之后再和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再一次认识东南西北在地图上的方向。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提升数学教学的立体感、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实现数式的转变和图形的改变。例如,某教师在讲解“比多少”一课时,就运用多媒体演示了一筐橘子和一筐苹果课件。苹果对橘子说:“我的数量比你多”,而橘子也不甘示弱回击:“我比你多。”由此引出比多比少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数和对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最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两种比较方法,创新了数学思维。
总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也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全新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下的产物,运用到教学中能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情感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鸿.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性[J].读写算(教师版),2015(46):149.
[2]张艳敏.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J].考试周刊,2015(8):56.
借助信息技术创建语文教学新模式 篇9
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了几种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一、情境渗透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 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 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如:笔者教学《海滨仲夏夜》一课, 借助计算机和投影仪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海滨仲夏的夜景。精美的画面, 轻柔的音乐, 播音员抒情的朗诵, 使学生完全陶醉在一种静谧、安详、和谐的气氛之中, 学生兴趣浓厚。课文中有几组比喻句, “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 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 又红又亮, 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 “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 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 随着波浪, 晃动着, 闪烁着, 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借助视频教学, 学生对比理解非常深刻。
二、合作互动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为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推广和实践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计算机互动等多种合作方式, 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成为课堂的主体。如:笔者讲《中国石拱桥》时, 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让每组借助计算机的绘图功能各设计一座桥梁。学生们积极探讨, 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绘出了他们心目中的桥梁造型, 六座桥梁新颖别致, 独具匠心。
三、资源共享模式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 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 校内与校外的壁垒, 使其成为一泓活水, 对于中学生来说, 仅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课本中的阅读资料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 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 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信息, 让他们从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既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又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课外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教学《杨修之死》后让学生去阅读学生版《三国演义》;《苏州园林》一课结束后, 让学生查找有关描写中国名胜古迹的文章来欣赏;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让学生搜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其它几篇散文, 并整理主要内容。实践证明:语文阅读教学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 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网络资源为学生广泛阅读提供了便利,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拓展了知识, 开阔了视野。
借助信息技术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设备计量系统,B/S架构,oracle数据库
一、引言
工业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产业, 随着近年来的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使工业企业中的装备水平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竞争力。因此, 设备计量管理在工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 国内多数工业企业对于设备计量管理的手段还停留在人工计量、手工记录的水平, 手段落后而且因计量不到位造成设备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落后的设备管理模式还使企业设备运行状况处于一种不可知不可控状态, 也正是这种不可知不可控状态促使国内工业企业形成了长期维持一支设备维护与修理队伍的习惯, 这不但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设备稳定顺行的问题。
二、系统概述
针对目前工业企业的设备管理现状, 急需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才能提升设备计量管理水平, 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可知可控。众所周知, 工业企业中的设备种类众多, 上至转炉轧机, 下至水泵电机, 关系到设备运行的技术参数众多, 各种参数能否及时得到准确记录和进行及时的趋势分析, 是能否准确判别其运行的关键依据。而要将这海量的技术参数准确记录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就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设备维护规程、设备检修规程以计量计划的形式下发给各个计量人员, 从而实现设备工作状态和计量参数的如实反馈, 把管理要求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从根本上杜绝计量人员不到位、作业报表杜撰、任意修改等漏洞。同时为设备的计量管理水平上升到科学的量化管理创造了条件。进而实现对计量人员的现场工作质量进行定量分析、考评;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数据定量分析并用多种图表描述变化趋势。
三、系统设计
3.1系统架构
这个计量系统的采用“浏览器前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B/S三层架构, 这样的系统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做好部署和维护工作, 同时该系统中采用模块化设计, 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3.2软件系统
本系统由公共模块、在线模块、离线模块及接口模块四个部分组成。公共模块是本系统中用于管理设备基础信息和系统管理的模块。在线模块是用于记录关键连续运行设备运行状态的模块。离线模块主要针对日常计量管理, 可以实现计量报告管理, 计量绩效管理等功能。接口模块用于实现与生产系统和计量设备的数据读取等功能。
3.3系统安全性
本系统采用严格的安全体系, 保证数据在处理和传输全过程的安全性。保证系统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 按组织结构划分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且各种使用权限所能调用的应用软件模块可按要求自由组合, 由系统管理员统一配置。本系统能够人工重新设置或启动系统, 而且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或损坏。本系统提供日志管理功能, 动态记录对系统的操作。
四、运行效果及效益
本系统投入使用后, 各级管理者可以及时看到所需的各种设备的计量数据, 及设备故障处理情况, 使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设备运行状态, 从而实现对生产及设备的合理安排。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对企业设备维护规程、设备检修规程的落实, 使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得以有效控制, 同时使计量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 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小结
企业设备计量管理系统是对以往设备管理模式的科学提升, 借助信息技术使传统的设备计量模式升级到数字计量模式, 把设备管理制度转化成日常计量工作计划和工作标准, 实现了设备维护规程和设备检修规程的有效落实。本系统的实施使设备管理效率大幅提高, 成本有效降低, 为企业实现设备运转状态稳定可控提供了前提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海鹰, 沈彤, 陆婉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设计[J]..现代科学仪器, 1996 (1) :32-45.
[2]黄梯云, 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4-40.
借助信息技术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82-02
突飞猛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发展到以信息和知识为主的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其课程设计也应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存在不足之处,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在信息技术浪潮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现状
1.课程门类分布不合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不利于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学校课程也应适应这一变化。然而,当今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大都受本校办学模式制约。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系,导致课程设计不合理。
2.课程设计没有考虑实际的人才需要,定位不科学。在课程设计的目标定位上,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考虑现实和未来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职业教育中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但现实是并没有对人才标准的科学定位。
3.课程设计功利性太强,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里培养专业技能,减少了文化课程的课时,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对于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二、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影响
1.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逐渐凸显,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推广,职业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主动转换角色。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和开发,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教师是学习群体的组织者,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这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战。
2.对教学管理者素质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化设备为基础,包括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以及教学、办公、管理等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利用。这些基础设备的运用,要求教学管理者的素质与之相适应,其素质影响办学成效。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选择
1.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特点。
(1)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学习内容是国家规定好的,课程资源也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等很小的范围之内,并且要求学生、老师都要尊重课程内容,课程死板,没有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及信息化课程的增多,职业教育课程资源明显增多,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原本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受到挑战。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和共享性,丰富的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
(2)课程注重筛选实践性的信息进行教学。信息流量越来越大,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信息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媒体网络课程带来了大量的资讯,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要面临信息的筛选,这就促使学生要学会选择实用的信息。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要突出实用性,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实践性的人才,因而要重视实践性课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打破信息课程设计体系条块分割的界限。在信息的筛选中,要将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教学内容等融入实际的信息课程建设中去,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筛选出符合实践性课程的信息进行教学。实践性课程包括动手操作的实验、模拟试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筛选实践性信息中为学生的专业进一步提高、发展做铺垫。
2.影响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选择的因素。
(1)学生素质方面。大学扩招使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渐降低,学生的文化课水平、道德素质、学习习惯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各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实行的是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学习期限多为两三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既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好专业技能,教学效果有限。
(2)职业教育的功能。近几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与一般的打工者是有区别的。初职培养普通工人,中职主要培养技术工人,可以开数控机床或对汽车进行全方位的维修……以技能型为主体;高职则是懂理论和实践的,也就是灰领。
3.信息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改革的方向。应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学校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1)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信息时代,课程设计应依托于社会现实,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才能。以信息学为例,它主要包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要学会信息的获取、处理和网络传播。信息技术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根据本区域、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相关的专业领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丰富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以灵活的课程设计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
(2)依托信息技术,培养实用型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和拓展,课程设计的内涵也日渐丰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其课程设计要立足于对经济发展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既符合国家的统一要求,又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满足本地经济对于实用性性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9).
[3]宾厚等.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市场,2007,(36).
借助信息技术 篇12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生本课堂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 以生命为核心,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课程, 学习这一门课, 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办, 是以学生为本, 促使学生乐学、好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上, 鼓励先学, 以学定教, 少教多学, 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它包括多媒体、网络、通迅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等。但难度也加大了, 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现本人在生物教学中, 就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本课堂谈几点体会。
1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实现生物课堂最优化
最优化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效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最优化。生本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但是中学生物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 有些实验也无法在实验室完成, 给学生自学带来困难。这时, 只要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 借助多媒体, 也能使生物课堂得到优化。
1.1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可以化微观为宏观, 化抽象为形象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结构以及生理活动, 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形象化。如《细胞结构》一节,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可是细胞形体微小, 直径约为10μm, 重约0.001μg, 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传统的做法是用洋葱、番茄、口腔上皮细胞等做成临时装片, 放到普通显微镜中调试好, 让学生排着队上来看, 如果一个学生需要一分钟, 全班按50人计, 那么一节课也完成不了任务。学生观察的时间短, 可能还没有真正看清细胞的结构, 所以学生画的细胞结构图都是照着书本描的, 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所见。这样的教学效率很低, 学生也可能不感兴趣。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临时装片, 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派一个代表把装片放到数码显微镜, 可以把观察到的图像拍摄下来, 再用数据线连接到多媒体, 学生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 有的装片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清晰可见, 有的厚薄不均, 结构模糊不清,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制作装片的技巧, 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细胞的存在, 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1.2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再现生命痕迹
时间不停留, 生命的历程不可逆转, 逝去的生命不可能在实验室重现。如“生物的进化”, 我们不能回到古生代去看三叶虫, 中生代去看恐龙, 新生代去看灵长类动物如何进化成人类, 也不具备条件去博物馆看化石, 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叶虫、恐龙、灵长类的动画或者化石, 了解三叶虫的形态, 称霸一时的恐龙迅速灭绝的原因, 人类和灵长类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 让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 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残酷的, 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 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生物新课标本着亲近自然, 贴近生活,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 增加了许多实验的内容, 如此多的实验, 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完成。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耗时长, 难度大的实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光合作用”一节, 有4个实验, 即使提前准备, 也要2~3天的时间, 如果把材料搬到课堂上, 让学生动手尝试, 至少需要4节课, 即两个星期, 严重影响教学进度。我们可以把这4个实验落实到各个学习小组, 让他们在课外完成, 然后拍下重要的图片, 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并把他们做实验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创建“生物论坛”博客, 让课堂延伸到课外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教师是“导游”, 学生是“游客”, 教师需向学生提供一个平台, 可让学生各抒已见, 自由讨论。如《蒸腾作用》一节, 可提前两天布置“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教师在“生物论坛”博客上留下讨论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在此展开讨论;教师还可以把作业放在博客上, 既可以减少抄袭, 又可以实现无纸化作业。教师还可在博客上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或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 学生在家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趣味性强, 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培养多向思维。
3 利用照相机, 把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搬回课堂
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 需要对各种生命进行观察, 然而大多数学校的生物园规模很小, 生物品种少, 尤其是动物。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 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用照相机或手机 (有照相功能的) , 把在自然界或生活中观察到的生命现象拍下来或录下来。如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节, 可利用农村学校的丰富资源, 让学生寻找机会观察猫捉老鼠的过程, 了解猫的取食行为和老鼠的防御行为;观察狗撒尿和对幼仔进行哺育, 了解狗的的领域行为和繁殖行为;观察蜜蜂采蜜, 蚂蚁搬运食物, 了解它们如何传递信息, 如何分工合作;观察屋檐下的燕子筑巢、捕食和迁徙等, 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行为。学生把这些相片或录像放到“生物论坛”博客上, 达到资源共享。也可带回学校, 放在课室的电脑上, 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供大家欣赏, 帮助同学们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及意义, 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 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 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所以, 我们应该在认真分析生物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 着力于从学生的学出发, 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 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 使生本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实践,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恩山.初中生物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借助信息技术】推荐阅读:
借助实验05-30
借助教材09-29
借助外力09-30
借助活动10-25
借助表象提升数学能力10-07
借助网络优化语文教学11-17
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10-04
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08-23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10-16
(中国石化)借助外力提升经营绩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