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切

2024-11-27

高频电切(精选8篇)

高频电切 篇1

结肠息肉为消化道的常见病, 特别是腺瘤样息肉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其中直径>2 cm的息肉称为大息肉, >2 cm息肉腺瘤癌变危险性是2 cm以下者的4.5倍[1]。内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痛苦少, 术后恢复快, 被广泛应用, 成为治疗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2]。为了病人的安全,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经门诊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直径>2 cm或肠道多发息肉的病人入院切除。现将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结肠息肉病人71例, 男42例, 女29例;年龄12岁~76岁, 平均46岁;息肉直径>2 cm的52例;多发息肉5例;息肉位置切除危险的2例;年龄>70岁息肉较大的12例。71例病人均接受内镜高频电切术, 术后6 h内出血1例, 因伤口动脉血管止血夹脱落所致出血, 经手术结扎动脉血管止血。迟发性出血1例, 经急诊肠镜等治疗后止血。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病人由于对内镜高频电切治疗不了解, 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 主动与病人沟通, 了解病人的顾虑,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的基本知识及其操作过程、疗效、术中配合、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使其消除顾虑, 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极少可能出现的穿孔、出血、复发等并发症也应讲清, 做好术前同意书的签字工作。

2.2 前胃肠道准备

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则术前1 d需进食流质饮食, 如汤、豆浆、牛奶等不含渣、不含糖饮食。术前当天08:00开始服用泻药如和爽或恒康正清, 促腹泻, 清理肠道, 做好肠道准备, 排出的大便为清水样便, 基本不带黄色。如需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息肉高频电切术的病人手术当天中午应禁食、水。如出现低血糖、脱水等症状可遵医嘱补液。

2.3 血液检查结果准备

术前做好传染病检查, 如“乙肝两对半”、梅毒螺旋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等血液检查。并做好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

2.4 全身状况准备

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 如病人有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者需将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有高血压, 需用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对于焦虑失眠病人, 术前晚睡觉前给予安定片口服。

3 术后护理

3.1 饮食护理

术后 24 h禁食, 根据情况给予静脉输注止血药、抗生素及营养液等。48 h~72 h后如无异常可进食流质饮食, 避免过烫及刺激性的食物, 进食后应注意观察病人大便情况及有无腹痛等不适。并逐渐改进饮食, 2周内避免进食胀气、粗纤维、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应给予降压药控制, 以防术后出血。

3.2 休息

病人息肉切除后, 返回病房观察有无出血、腹痛等不适, 术后卧床休息6 h, 对较大的息肉、无蒂息肉或凝固范围较大者, 一定要卧床休息2 d~3 d, 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圈套、止血夹过早脱落导致出血。术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嘱病人如不注意饮食、休息等易引起术后迟发性出血[3]。

3.3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大便色泽、次数、血压、脉搏等情况。观察排便情况, 应保持大便稀软通畅, 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 避免用力排便, 防止出血[4,5]。圈套、止血夹一般在1周左右自行脱落。观察腹部情况, 防止继发性穿孔。

3.4 出院指导

嘱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如出现腹痛、黑便等症状立即复诊。结肠息肉切除后要进行复查, 复查的时间根据病理结果为宜。一般息肉6个月~1年复查, 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个月~6个月内复查, 重度不典型增生应在3个月内复查。

总之, 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是一项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疗效满意的技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 加强术后饮食指导、病情观察等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侠, 王美玲.金属夹结扎在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中的应用及其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5) :17-19.

[2]李莹, 王西红, 符日芳, 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手术的应用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24 (2) :225-226.

[3]陈敏芳.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迟发性出血八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3) :209.

[4]陈瑶, 王朝霞, 周国燕.升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术后大出血1例[J].护理研究, 2006, 20 (12C) :3305.

[5]曹军梅.内镜下高频电刀及圈套电灼治疗肠息肉术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103-104.

高频电切 篇2

主题词:结肠息肉;无痛;高频电凝电切;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67-01

结肠息肉是一种结肠壁粘膜突向肠腔内的一种隆起性病变,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常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建议立即切除。其发病机理多认为是炎症因子长期刺激结肠壁而产生的突出结肠粘膜的良性息肉[1]。但是临床多有良性息肉恶变的报道,因此多建议及时切除。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内镜技术今年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自高频电流临床应用以来,并且可以应用于内镜下切除胃肠息肉。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具有方便,安全,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2]。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结肠息肉82例患者,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82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区间为16~41岁,平均年龄26岁,采用我院常规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区间为15~39岁,平均年龄23岁,采取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切除。息肉所在位置:横结肠7例,乙状结肠25例,降结肠16例,直肠30例,升结肠4例。

1.2 仪器与器械:

ICC200 电凝刀;WF-2423DT 圈套器;WF-2423DQ 电凝止血器;CF—Q260AI 型电子结肠镜;HX-610-135 肽夹;HX-20Q-1 结扎器;WF-2423GM 三爪异物钳;MAJ-340 尼龙圈套。

1.3 治疗方法:

1.3.1 肠道准备 手术前三天,开始限制饮食,以高营养流食为主;在手术前进行肠道清理,服用缓泻剂。

1.3.2 术前检查 正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确定有无消化道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并和患者家属谈话,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

1.3.3 器械准备 手术前检查手术器械,确保没有仪器问题,并且进行严格消毒。

1.3.4 手术操作 治疗组患者采取左侧卧位,运用日本的CF—Q260AI 型电子结肠镜,准确找到结肠息肉后,经内镜WF-2423DT 圈套器圈套息肉,保留息肉根部2mm左右,MAJ-340 尼龙圈套套住息肉,应注意圈套器的张力,不可牵拉过度,也不能圈套正常的结肠粘膜,在电切之前,必须反复多次换气,避免肠内的易燃气体遇到高温,引发医疗纠纷。以上工作检验无误后用ICC200 电凝刀切除结肠息肉。切割时高频电凝不可过于靠近息肉根部,防止出现医源性肠道穿孔出血。如果切除后出现切割部位的渗出出血,应立即电凝止血;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传统开腹手术切除结肠息肉。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c2检验来判定对照组以及治疗组在治疗疗效上的差异,,以P<0.05作为结果有显著差异的指标。

2 治疗结果:

对照组中35例痊愈,6人复发,治疗率为85.37%;治疗组中40人痊愈,1人复发,治疗率为97.56%。治疗组的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一种结肠壁粘膜突向肠腔内的一种隆起性赘生物病变,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常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建议立即切除。结肠息肉多发生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因人而异,病情轻者不易发觉,只在体检时发现,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腹痛,便血,腹泻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3]。其发病机理多认为是炎症因子长期刺激结肠壁而产生的突出结肠粘膜的良性息肉,长期的理化因素的刺激,促使诱导结肠粘膜组织的过度增生,结肠息肉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是临床多有良性息肉恶变的报道,并且恶变率与息肉的直径大小有关,因此结肠息肉的及时切除治疗十分关键[4]。合理有效的早期切除结肠息肉,可以控制结肠息肉的病情发展,从而减少结肠癌的发生几率。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内镜技术今年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自高频电流临床应用以来,并且可以应用于内镜下切除胃肠息肉。结肠息肉的位置不固定,传统手术创伤太大,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可以明确定位,还可根据息肉所在的部位,大小灵活的掌握需要切除的部分。但是,电切时不要太靠近息肉的根部,以防止肠道的穿孔。近年来,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具有结肠息肉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结肠息肉的最佳方法[5]。

综上所述,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具有结肠息肉方便,安全,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天明,唐明瑞,倪扬,等.结肠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结肠息肉176例分析[J].现在临床医学,2012,38(1):50-51.

[2]刘红云.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613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1):83-85.

[3]万竹知,濮蓉晖. 基层医院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9.

[4] 邓天伟, 薛后花.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657 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227-5228.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护理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0例患者, 男716例, 女564例, 年龄13~82岁, 平均48.5岁, 其中上消化道息肉患者249例, 下消化道患者1031例。

1.2 方法使用日本DLYMPUS公司生产的CIFXQ230.240电子胃镜和CF-230.240I型电子肠镜, 常规胃肠镜检查, 确诊有息肉后,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息肉恶变的患者纳入内镜治疗, 选用PSD-10.20型高频电烧装置连接圈套器或热活栓钳, 以反复凝切法 (先凝后切) 或混合电流凝切法行息肉分次由高位到低位摘除。根据息肉大小、形态和有无蒂等选择用不同的方法。息肉切下后采用活检钳或圈套器收集并送病理检查[2]。

1.3 结果 1280例患者共切除2786枚息肉, 发生出血10例, 其中迟发性出血2例;发生肠穿孔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6%) 。

2讨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外科手术。护理工作的要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术中要熟悉手术的每一步骤, 密切配合, 术后注意并发症的观察, 对症施护及必要的心理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对高频电凝电切术认识不足, 精神高度紧张, 因此要做好心解释工作, 介绍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息肉必要性和方法, 注意事项,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尽量安慰患者使其消除思想顾虑, 配合治疗。

2.1.2 患者准备

预约时间后, 术前进行消化道准备和肠镜准备, 嘱咐和检查患者术前禁食8~10 h对有假牙及佩戴金属饰物的患者嘱其取出假牙, 取下金属饰物。术前6 h口服5%硫酸镁100 ml及1000 ml矿泉水。嘱患者多活动促进肠蠕动以达到好的肠道准备效果。如果便次数不多, 排泄物含粪质多, 术前4 h再行肥皂水清洁灌肠达到排泄物为清水样便。禁用甘露醇导泻以免导致镜下治疗时发生爆炸。术前测血压了解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心电图结果, 此外做好内镜治疗所需要的各种器械和药品的准备工作。

2.2 术中护理

了解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治疗的各种程序, 在术中熟练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操作治疗, 同时, 随时观察牙垫以防脱出注意了解患者腹胀、腹痛情况, 并及时报告手术医生。

2.3 术后护理

2.3.1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12~24 h, 密切观察腹痛、腹胀及消化道有无出血情况, 按医嘱给予支持对症治疗, 如抑酸、止血、抗炎补液等。如出现上述任一症状时, 须即刻与医生联系, 排除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切忌在不能完全排除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盲目和不恰当处理。一般内镜下治疗后第2天开始进饮流质饮食, 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直至软食, 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 逐渐增加食量, 避免吞食坚硬、富含纤维及刺激性食物。

2.3.2 活动指导

术后6 h卧床,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根据术中创面大小, 可酌情增加或减少天数。

2.3.3 保持大便通畅, 嘱患者进食香蕉, 蜂蜜等润肠食品。

避免大便干结, 摩擦创面, 引起出血, 避免用力排便, 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2.3.4 出院指导

出院时, 嘱咐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及强体力活动, 戒烟戒酒,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食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患者要定期复查, 术后有腹部不适、呕血、黑便时要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徐富星.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的进展.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 16:133-134.

高频电切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146例中, 男80例, 女66例, 年龄4岁~6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内镜检查, 在息肉表面及基底部取活检, 经病理证实未癌变的情况下方可行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切除。

1.2 息肉部位及分型

食管15颗, 贲门6颗, 全胃28颗, 十二指肠7颗, 直肠25颗, 乙状结肠42颗, 降结肠21颗, 横结肠16颗, 升结肠29颗, 回盲部14颗, 共计203颗。146例患者中单发67例 (45.89%) , 多发79例 (54.11%) 。有蒂息肉103颗, 亚蒂息肉65颗, 无蒂息肉35颗。息肉大小:0.5 cm以下42颗, 0.5 cm~1 cm 98颗, 1 cm~2 cm 63颗。息肉分型:Ⅰ型起始部圆钝, 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Ⅱ型起始部较钝, 但无明显的颈圈改变;Ⅲ型起始部形成颈圈但无蒂;Ⅳ型为有蒂息肉。

1.3 术后病理诊断

腺瘤性息肉59颗 (29.06%) :其中管状腺瘤12颗, 绒毛状腺瘤30颗, 混合性腺瘤17颗;炎性息肉82颗 (40.39%) ;增生性息肉61颗 (30.05%) ;腺瘤癌变1颗 (0.49%) 。

2 器械与方法

2.1 器械

日本PENTAX EG-2940、EG-2931、EG-3801-F型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 ERBE ICC-80型高频电发生器, PENTAX DH2116H-W型圈套器, OLYMPUS FG-42L-1型活检钳。

2.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检查, 异常者经治疗恢复正常后再施术;服抗凝剂者需停药1周观察;肠道准备以50%硫酸镁口服以缓泻;精神紧张或对疼痛特别敏感者术前30 min给予地西泮针剂10 mg和 (或) 山莨菪碱10 mg肌肉注射。对于>0.5 cm的息肉无法圈套者, 以活检钳钳除, 若出血给予高频电凝止血或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止血, 其余息肉均给予高频电圈套切除。对较大的Ⅰ~Ⅲ型息肉在病变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1∶1 000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 注射2~4点, 每点注射0.5~1 ml, 使病变部隆起, 再用圈套器套住后行电凝切除。息肉较小、数量较少者可在门诊治疗;息肉较大、数量较多者, 可分次切除并住院观察5 d~7 d。

3 结果

本组146例患者中有135例一次性切除 (占93%) , 另有11例患者均有超过6颗息肉且分布范围较广, 分2~3次切除。其中有2例大肠息肉患者术后因体力活动较多致使第2天和第3天出现便血, 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所有病例无消化道黏膜烧伤、穿孔及气体爆炸等发生。98例3个月~6个月后复查95例息肉无复发;3例复发患者, 再次行内镜下息肉切除;1例乙状结肠亚蒂较大息肉患者术后病检为腺癌而行手术治疗。

4讨论

消化道息肉泛指来源于黏膜上皮, 隆起于黏膜表面, 向腔内突出的赘生物, 其中以胃息肉和大肠息肉最为常见。息肉的发生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上消化道息肉症状不典型, 息肉较大者会出现间断黑便, 下消化道息肉多有血便。按息肉的组织病理学可分为: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性、腺瘤性四类[1]。其中腺瘤性息肉与癌变发生关系密切, 及时行息肉切除, 能终止病变发展, 对预防癌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余与癌肿发生关系较少, 但大多数可分化转变成腺瘤, 所以对发现的大肠息肉一般以早期切除为好。

临床上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 有高频电凝切除、活检钳钳除、热活检钳切除、微波及氩气刀切除等方法, 其中高频电凝切除由于切除标本保留较完整, 便于病理检查, 目前仍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0.5 cm且圈套器无法圈套的息肉, 用活检钳钳除, 可将活检与切除同时完成,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 行消化道息肉电切前后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术前活检对于较大息肉应多点钳取和深部钳取, 提高术前诊断率;电切要求术者和助手默契配合, 避免机械切割息肉造成出血及电切失败;电凝切除部位及时间的合理把握, 严禁圈套正常肠管及贴近肠壁长时间电凝;对于较大带蒂息肉尽量一次切净, 亚蒂或无蒂息肉可分次切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年龄幼小或有恐惧心理的患者可给予镇静类药物应用, 以提高切除成功率。内镜下摘除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费用低的特点, 已成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卢媛.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5

高频电切 篇5

关键词: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发作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为主的, 由炎症长期刺激产生的突出与肠腔内的良性真实性病变, 虽是良性病变也给患者带来巨大影响[1]。该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运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结肠息肉并运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患者84例, 男性46例, 女性38例, 年龄32~76岁, 平均 (53.4±10.4) 岁, 病程1个月~2年不等, 平均 (6.4±2.4) 个月。临床症状主要以血便为主,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便秘、消瘦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检查, 其中单发息肉患者63例, 多发息肉患者21例, 共168枚, 息肉直径为25~283 mm, 平均 (78.2±2.6) mm。

1.2 仪器与器械

CF—Q260AI型电子结肠镜;ICC200电凝刀;WF-2423DQ电凝止血器、WF-2423DT圈套器、WF-2423GM三爪异物钳, HX-110QR夹子装置、HX-610-135肽夹、HX-20Q-1结扎器、MAJ-340尼龙圈套。

1.3 方法

1.3.1 肠道准备

术前3d以少渣、高营养、半流质饮食为主, 术前1 d常规流质饮食并于术前当晚进行肠道清洁, 给予缓泻剂番泻叶10 g茶饮, 饮用后禁食禁饮用。术前3 h予以灌肠清洁肠道2~3次。

1.3.2 器械准备

进一步检查调试机器, 确保无故障, 对必须运用器械及可能运用器械进行常规消毒。

1.3.3 术前检查

完善术前检查, 常规血、尿、便检查, 并予以肠道造影检查, 确定无手术禁忌症及血液系统病变。并于患者或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3.4 手术操作麻醉下, 进结肠镜至最远端息肉部位, 逐渐退

镜, 注意观察息肉特点, 是否带蒂、息肉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根据观察情况确定手术步骤, 然后使结肠镜移于远端息肉部位, 行切除术治疗。具体要求, 切除易由高位至低位逐渐切除;一次性切除不宜超过15枚;对光滑小息肉予以活检钳夹除;有蒂小息肉选择高频电圈套法;无蒂根部较广者, 予以托起息肉注射1∶1 000肾上腺素预防出血后行电切除;长蒂息肉者应使用肽夹夹闭后行电切除, 切除后观察有无渗血, 有渗血者给予电凝或1∶1 000肾上腺素喷洒止血;息肉较大且为多叶状, 应分块多次切除。

1.3.5 术后处理

收集息肉送病理科活检检查。患者常规卧床休息3 d, 给予术后常规抗炎观察治疗, 多选择庆大霉素注射液80万U灌肠, 1次/d, 连续7~14 d。术后排气后可进食, 3 d内为低渣饮食。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术后168枚息肉均行活检检查, 其中炎性息肉24枚, 增生性息肉36枚, 管状腺瘤83枚, 绒毛状腺瘤11枚, 混合性腺癌13枚, 息肉恶变早期1例。

2.2 息肉大小

息肉<30 mm患者9例, 12枚;息肉≥30<50 mm10例, 23枚;息肉≥50<100 mm28例, 68枚;息肉≥100<200 mm26例, 53枚;息肉≥200 mm11例, 12枚。

2.3 术中及术后情况

84例患者中共一次性切除166枚, 2枚巨大息肉予以分次切除, 3次完成。术中3枚直径≥250 mm息肉, 切除后出血较多, 易于钳夹电凝或喷洒1∶1 000肾上腺素止血成功, 术后未见再次出血。术后大便常规检查, 出现12例隐血阳性, 予以口服止血药止血成功。未见穿孔、灼伤或术后严重大出血患者。1例息肉早期恶变患者, 术后转肿瘤科治疗。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变, 其中以小儿多见, 临床表现不一, 轻度不出现症状, 严重者或少数病例出现腹痛、便血、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多为结肠镜检查或引发症状后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大小不均, 直径多为30 mm以内, 可单发或多发, 多分为腺型和增生性息肉, 且均存在一定恶变风险。腺型息肉恶变几率明显高于增生型, 且与直径大小关系密切, 据相关报道统计, 结肠指肠癌约85%是由于结肠腺型息肉转变而来[2], 而直径在10 mm以内恶变几率仅为1%~3%;直径在10~20 mm以内者恶变几率为10%;当腺型息肉达到20 mm以上者, 恶变几率增加到40%以上[3]。腺型息肉演变过程多为正常肠道上皮受损, 长期理化刺激逐导致组织过度增生, 从而诱发腺瘤, 腺瘤逐渐加重导致恶变, 其整个演变过程约10年时间[4]。因此, 合理有效及早治疗结肠息肉, 将腺瘤控制在恶变前期, 可以有效预防结肠指肠癌发生几率, 也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及结肠镜、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成为消化外科首选治疗方法。其优点在于止血完全、切除干净、有效辨别息肉大小位置, 本组在术中进一步检查发现, 息肉<30 mm患者9例, 12枚;息肉≥30、<50 mm10例, 23枚;息肉≥50、<100 mm28例, 68枚;息肉≥100、<200 mm26例, 53枚;息肉≥200 mm11例, 12枚。同时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还具有息肉切除完整特点, 有助于术后进一步辨别良恶性, 为早期恶变治疗奠定基础。结肠息肉位置不定, 故在切除过程中可根据所在部位、息肉大小等灵活掌握体位及切除范围, 对于较小息肉可一次性切除, 对于较大息肉, 特别是分叶息肉, 可多次部分切除, 直至完全切除, 本组2枚巨大息肉予以分次切除, 3次完成。术中3枚直径≥250mm息肉, 切除后出血较多, 易于钳夹电凝或喷洒1∶1000肾上腺素止血成功, 术后未见再次出血。对于带蒂长蒂腺瘤只要圈套器可以套人即可一次性完全切除。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最大并发症为出血、穿孔于灼伤。本院通过临床操作发现, 只要是严格手术操作流程、操作细致不可粗暴、及早预防出血, 均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注意术前彻底做好肠道准备;全结肠检查避免遗漏;切除时要逐上而下逐渐切除;一次性切除不宜超过15枚;多凝少切减少出血;切除后认真观察出血及渗血情况, 有出血及早处理;严格控制电凝刀电流降低穿孔与灼伤几率[5]。特别对于基面较广息肉患者, 可于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至息肉完全隆起, 便于切除。切除时以电凝为主, 发现有出血严重, 可运用肽夹夹闭止血。术后活检必不可少, 以明显是否有恶变趋向, 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本组在术后活检中发现, 168枚息肉中炎性息肉24枚, 增生性息肉36枚, 管状腺瘤83枚, 绒毛状腺瘤11枚, 混合性腺癌13枚, 其中1例为息肉早期恶变术后转肿瘤科治疗。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术后2~3 d, 有12例隐血患者, 考虑为电凝结痂脱落诱发出血, 予以口服止血药止血成功。未见穿孔、灼伤或术后严重大出血患者。

综上所述,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具有并发症少、治疗完全、疗效满意等特点, 是消化外科治疗结肠息肉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天明, 唐明瑞, 倪扬, 等.结肠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结肠息肉176例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 2012, 38 (1) :50-51.

[2]邓天伟, 薛后花.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65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1) :5227-5228.

[3]刘红云.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613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 17 (1) :83-85.

[4]万竹知, 濮蓉晖.基层医院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3) :39.

高频电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 (1.5~3 cm) 106例, 共130枚, 其中118例息肉为有蒂息肉, 占89.39%, 12例为广基无蒂息肉。所有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明确诊断, 病理显示:增生性息肉28例, 腺瘤性息肉56例, 炎症性息肉22例。

1.2 方法

1.2.1 器材

ERBE VIO200s高频电切仪和APC2氩气控制器, OLYMPUS-Q260J电子肠镜、三爪钳、活检钳、高频电圈套器、电极片、钛夹推送器、钛夹等。所有器械性能良好, 严格清洗、消毒、灭菌。

1.2.2 术前护理

(1)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状况,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心脏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前1周未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进行有效的沟通, 使患者放松心情, 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 (2) 术前向患者与家属解释手术治疗的方法、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 取得合作。对可能发生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要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清楚, 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3) 术前检查心电图和血常规、乙肝两对半、梅毒螺旋体、HIV等血液检查。 (4) 术前肠道的清洁准备, 术前2 d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如稀粥、面条, 禁食韭菜、菠菜等粗纤维及带籽的饮食。术前1 d进食流质饮食, 术前晚8∶00开始禁食, 早晨7∶00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溶于2000 ml温水中, 1 h内喝完, 至排清水样大便为止, 基本不带黄色。不可用甘露醇, 以免引起肠道可燃性气体爆炸。患者可以准备糖果和巧克力, 以免发生低血糖。

1.2.3 术中配合

(1) 患者取左侧卧位, 双腿曲膝, 靠近腹部, 电极板放置臀部或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 与身体黏贴紧密, 以免引起患者皮肤疼痛。调好高频电凝发生器, 较大息肉使用高频电发生器小息肉模式, 接好圈套器。 (2) 嘱患者放松, 用石蜡油润滑肠镜和肛门口, 鼓励安慰患者, 以消除紧张, 减少肠蠕动。准备1/10 000的肾上腺素进行注射。在手术过程中,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及生命体征等变化, 适当地与患者交流,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医生进镜时, 嘱患者放松, 深呼吸, 指导患者配合进镜更换体位, 注意防袢, 减轻患者疼痛。发现所要切除的息肉后, 使用圈套器将息肉套住, 如有长蒂, 应套在息肉顶部, 适当提起, 轻轻拉紧, 留有长蒂, 先凝后切, 在通电情况下完成切割, 息肉变成紫色, 脱落, 基底未出血。如有少量出血, 用氩气电凝止血或用1/10 000肾上腺素喷洒。使用圈套器时应注意:全套器过松, 通电会使长蒂发白, 容易引起穿孔;收缩过紧, 在未通电情况下, 形成机械切割引起出血, 所以切割较大息肉时要密切配合医生, 听从医生的口令, 避免发生意外。如息肉较大, 又有长蒂, 配合医生使用钛夹, 以免引起出血。在息肉根部0.2 cm钳夹金属钛夹2枚, 血流阻断后, 可见息肉由红变紫, 使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切割, 切割时避免与钛夹接触, 以免皮肤过度烧伤或穿孔。对于广基无蒂息肉, 采用分片、分部切割, 基底用氩气电凝, 避免出血。息肉切除后再次观察患者和创面情况, 无特殊情况配合医生排尽肠腔内气体, 以免发生腹部不适。 (3) 息肉切除后用三爪钳或网篮取出后送病理切片。

1.2.4术后护理

(1) 术后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 听取患者的主诉, 如仍有腹胀应及时用肛管排气, 无不适主诉, 可将患者用轮椅推回病房, 尽量不要走回病房。回病房后观察患者粪便的颜色, 发现出血, 及时治疗。 (2)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4 h后, 3 d进流质饮食, 7 d软食, 忌粗纤维、生硬、辛辣性食物, 禁食牛奶、红薯等难消化食物。及时补充水分, 保持大便通畅, 如有便秘, 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合理饮食尤为重要, 以免引起创面损伤导致并发症发生[3]。 (3) 休息指导:术后卧床6~12 h, 创面较大的卧床休息2~3 d, 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体力活动, 不要长时间下蹲, 避免洗温度高的热水浴, 六周内避免持重物和长途旅行[4]。嘱患者如不注意饮食、休息等易引起术后迟发行出血[5]。 (4) 并发症的观察:肠息肉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是肠出血和肠穿孔[6], 出血率和穿孔率分别为0.2%~5.6%和0.5%~3.0%[7]。所以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大便的颜色、性状及量, 有无剧烈腹痛和腹胀症状,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 出院指导:多发息肉的患者, 嘱术后6个月复查肠镜1次, 单发息肉患者, 术后1年复查1次, 发现异常如腹痛、脓血便及时来院就诊。注意休息, 生活规律, 定时进餐, 保持大便通畅。

2 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高频电凝电切结肠大息肉106例, 术中或术后出血6例, 出血率为5.66%, 其中5例使用钛夹和氩气电凝止血, 一次成功;1例患者2 d后大出血, 二次进镜, 使用钛夹止血并氩气电凝止血, 患者无穿孔和死亡发生。

3 讨论

对于结肠息肉, 以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 创伤大, 住院费用高。而高频电凝电切术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 使组织凝固、坏死, 达到息肉切除、止血等治疗目的[8], 操作简单, 术后恢复快, 住院费用低, 减轻了患者痛苦, 目前已经成为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减少并发症, 手术配合和护理方面很重要, 首先术前准备要充分, 保持各种仪器、器械功能的良好;其次是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选择好泻药做好肠道准备, 无粪水残留。术中医护密切配合, 操作熟练, 动作轻柔, 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术后休息和合理的饮食是预防迟发性出血的关键, 过早进食和剧烈运动会使焦痂过早脱落, 引起迟发行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 (1.53 cm) 的配合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06例结肠息肉 (1.53 cm) , 130枚行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结果:术中或术后出血6例, 出血率为5.66%, 迟发性出血1例, 无穿孔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 术中密切配合, 术后细心护理, 提高了结肠大息肉切除的成功率, 有效地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结肠镜,配合与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秀侠, 王美玲.金属夹结扎在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中的应用及其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5) :17-19.

[2]黄海今, 王桂英, 石红阁.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 10 (6) :87-88.

[3]杨艳, 周洁琛.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10) :23-25.

[4]江玉锦, 许小红, 梁云娟, 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5) :45-46.

[5]陈敏芳.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迟发性出血八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3) :209.

[6]许国铭.消化内镜培训教程[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184-186.

[7]胡炳德, 李祥春, 梁丁保, 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23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28 (4) :22.

高频电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诊的82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 其中包括男405例, 女420例, 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25例, 年龄16~80岁, 平均年龄为 (52.46±4.27) 岁;对照组患者400例, 年龄18~77岁, 平均年龄为 (49.38±2.72) 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实验的目的, 自愿参加本组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氩气刀治疗。治疗前应用地佐辛+咪达唑仑静脉全麻, 然后打开氩气刀阀门, 注满氩气, 调整参数:一般设置氩气流量2.4L/min, 电凝指数A60W, 功率为40~60W。内镜直视下观察消化道息肉病灶, 然后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刀导管, 导管伸入内镜末端至病灶上方约0.3~0.5cm处, 以每次1~3s的时间, 行氩气刀灼除治疗至病灶泛白、淡黄甚至出现黝黑样改变。每次灼除次数视病灶大小、性质决定, 一般以灼除整个病灶为止。

观察组:接受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手术前, 使息肉处于视野中央, 使用圈套器套住息肉, 对息肉的形状进行全面的观察, 确定圈套的具体位置, 对于蒂长者而言, 可以适当保留残根, 对于蒂短者而言, 可以在蒂与息肉交界处进行圈套。一旦大息肉不能够在肠腔内悬空, 可以使息肉紧密接触肠壁。然后再通电, 避免灼伤肠壁。在手术过程中, 在电凝的基础上再进行电切, 在接触点出现黏膜变白、周围血管凝固时再切断。对于较大息肉而言, 可以分块进行电凝电切。对取出的息肉进行相关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存在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消化道息肉切除情况进行比较, 其中观察组患者消化道息肉一次切除率 (98.8%) 优于对照组 (70.3%) ,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内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息肉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引起其他病变。息肉的性质既有肿瘤性的又有非肿瘤性的, 肿瘤性的大肠息肉是癌前病变, 与癌发生紧密相关。临床医生把非肿瘤性息肉通俗上称为息肉, 而把肿瘤性的称为腺瘤。其中肠道息肉比较常见, 其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消化道息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近年来高频电凝电切术已经成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之一。在通常情况下, 高频电凝电切手术可以替代外科手术, 通过内镜摘除息肉, 有利于取出息肉的整体性质, 而且高频电凝电切手术的操作简单,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且费用较低。为了分析高频电凝电切手术在消化道息肉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本组试验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2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组患者消化道息肉一次切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路亮.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J].安徽医学, 2004, 25 (3) :221-222.

[2]管琪琪.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的护理与配合[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 :51-52.

[3]金顺姬, 李莉萍.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351例配合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9 (5) :117.

[4]高淑娟, 黄晋兰, 韩雪琴, 等.电子肠镜下氩气刀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12 (8) :139-141.

高频电切 篇8

关键词:电凝电切术,结肠息肉,护理措施,静脉麻醉

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属于一种癌前病变。腺癌型息肉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预防大肠癌发生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无痛诊疗术的不断开展,无痛镜检也越来越得到广大患者认可。无痛镜检术是在镜检时适当给镇静剂,使患者在清醒镇静或浅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和治疗的新技术,是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的首选治疗方法,缩短了患者病程,提高了疗效[2]。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剂,静脉诱导起效迅速,经过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安全,持续注射无蓄积[3]。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下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术6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患者系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的患者,均经肠镜检查确诊为肠息肉,其中男43例,年龄3~65岁,女23例,年龄32~48岁,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病程1 d~5年不等,均为单发性息肉,直径0.3~2.5 mm,息肉部位在直肠28例,乙状结肠20例,横结肠9例,降结肠5例,升结肠4例。

1.2 方法

66例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使用高频电凝电切切除息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电子肠镜检查过程操作不了解及对治疗效果的担心,造成大多数人怀疑、焦虑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因此,护士应在术前向患者耐心介绍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适及对策,治疗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给患者带来的益处,与外科手术治疗比较所具的优点和手术的安全性、必要性,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1.2

术前常规检查凝血机制及血型、血小板、心电图、胸透等,凝血机制异常者纠正后执行。女性月经期不做此手术。排除伴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

2.1.3

术前2天进低脂、细软、少渣半流质饮食,禁食易产气食物;术前晚口服蓖麻油30 ml清洁肠道,灌肠至排便无粪渣为止。禁用甘露醇作肠道准备,因其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产生易燃气体,如达到可燃浓度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手术时可引起爆炸。术日晨禁食。

2.1.4 用物准备

FUJINON EC-99WM型电子肠镜、OLYMPUS UES-20高频电流发生器、PDS高频电凝电切仪、圈套器、电凝探头,急救用物及药物齐全、给氧、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检查高凝电流发生器及圈套器导电情况,确认导电后套环能在湿肥皂上爆出火花;将套环开闭,确认开关是否灵活;检查套环的捻纯状金属丝无断裂、无毛刷露出、无粘附焦痂,连接高频电流发生器各部无损,将功率调至适中。

2.1.5

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面罩吸氧3~5 L/min,备好去甲肾上腺素止血药。患者平卧位,下额抬高,其肩下垫一枕头拉直气道。将湿盐水纱布包好的金属电极板垫于患者臀下。

2.2 术中护理

术中做好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由麻醉师缓慢推注丙泊酚2 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后,护士配合医生缓慢进镜。进镜充分暴露息肉后,圈套器套至息肉蒂部,然后回拉、上提,使圈套器尽量离开肠黏膜,电凝指数调至2.5~4.5档,电切指数调至2~3挡,先电凝致组织发白,再行电切,每次通电时间为3~4 s,见到组织发白时逐渐收紧圈套器,应一边通电一边收紧圈套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切下息肉,之后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在切除息肉时,护士应掌握好收紧圈套器的尺度,息肉的切断主要靠高能切割电流,力度过小则蒂部中心的血管未被凝固,极易造成出血;反之,如果力度过大,息肉在电凝作用之前发生器械性勒断,同样会导致出血。电凝对组织损伤大,电凝指数宜低不宜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宜引起穿孔。息肉切除后以异物网篮收回或负压吸引取出并送病理检查。抽尽肠腔内气体,以免患者腹胀不适或诱发肠穿孔。

2.3 术后护理

无痛术后患者肢体乏力、嗜睡,帮助患者穿好衣裤,并摆好舒适体位,注意安全,停止用药0~5 min唤醒,1~2 min后恢复定向及自知力,准确回答问题,生命体征平稳后撤离监护仪。术后禁食12 h,卧床休息2~3 d,避免剧烈活动或体力劳动,1周内勿工作。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输液补充能量,酌情使用止血药。如仅凝小息肉,术后休息1~2 d即可,术后第2~3天吃流质或半流,不能过热,但饮食应细软少渣,忌酸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细软通畅,术后3 d若有便秘可适当给予缓泻剂,以免坚硬的粪便或强烈的肠蠕动造成残蒂创面再次创伤,同时避免食用豆类。如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应给予降压药控制,以防术后出血[4]。注意有无腹痛腹胀及便血,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如出现急腹症(疑有穿孔)及时请外科处理。应用丙泊酚后神志消失进入睡眠状态,均不同程度出现血压下降心率下降,但为一过性,且在正常范围内,勿需特殊处理即恢复正常。9例患者SpO2下降至90%以下,予手托上颌加大给氧后恢复正常,检查结束后意识恢复时间多在5~10 min内,患者对诊治过程无记忆。

2.4 出院指导

术后6~12个月复查肠镜,如无异常,可1~2年复查,并向患者说明定期复查肠镜的重要性。

3 结果

66病例均为单发息肉,切除后未发生出血、穿孔、麻醉意外等严重并发症。息肉最大径<1.0 mm 30枚,1.1~2.0 mm20枚,2.1~3.0 mm 16枚,息肉大多呈鲜红色,表面光滑。病理检查结果为炎症性息肉62例,腺瘤性息肉4例。

4 讨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的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无痛苦,医疗费用低,是一种避免剖腹手术、损伤小、应用广泛的手术方法。最多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5]。护士在术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了解病情及有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术前肠道准备,严格掌握高频电发生器的性能及操作技术;套住息肉后勿移动患者,应缓慢收缩圈套器,切忌过猛过快牵拉息肉,以防勒断蒂部出血。助手对电切机性能特点、不同息肉操作程序及操作技巧的熟练掌握以及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防止发生并发症的重要环节[6]。总之,护士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正确指导患者饮食,注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洁云.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应用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 :329-330.

[2]董桂兰.88例无痛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天津护理, 2012, 20 (3) :160.

[3]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 (上、下册)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81-500.

[4]陈敏芳.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迟发性出血八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3) :209.

[5]周学梅, 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1) :290-291.

上一篇:平滑优化下一篇:红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