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动管理

2024-11-01

综合自动管理(共12篇)

综合自动管理 篇1

随着电力网络的不断发展, 作为行业性的专用通信网, 电力通信利用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越来越被社会重视。目前, 传统的电力管理系统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电网不断建设和完善, 在电力通信自动化设备管理中,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利用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 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运行的最优管理, 进而实现配电系统持续可靠、高效、低耗运行。因此, 研究电力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 笔者对电力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1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优点

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具有诸多优点, 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三个方面, 其具体内容如下:

1. 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 有利于达到企业经济运行目标。通过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点, 首先, 通过自动化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配电部门的工作效率,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 由于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 使得配电设备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 这样就降低了总的投入;最后, 统一数据采集的方式, 减少了相当一部分的人力资源的投入, 从而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2.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想要取得良好的收益,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也不例外。对企业而言, 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服务水平。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采取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 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例如, 通过配电自动化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即使发生事故, 也能很快的处理解决好, 这样就使得整个企业的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服务质量上去了, 竞争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3.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电力通信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中, 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般的业务信息就不是通过人力, 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的发展, 使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更多地是借助网络来进行输送, 这样就减少了很多手工操作,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不仅如此,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还可以综合地掌握业务相关数据, 使得运算效率、运算速度极大提高, 进而使工作的运行更加准确高效。

2完善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措施

在电力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中, 完善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措施,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即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建设好配电的基本框架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

要想实现配电自动化管理, 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是关键。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在运行环境的要求方面, 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 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必须在0℃—55℃之间运行。除了温度, 终端设备还会受到湿度、散热、雷电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 在安装的时候就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加以支撑。另外, 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对于终端设备的稳定性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如果稳定性不够, 会给终端设备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2. 建设好配电的基本网架

建设好配电基本网架, 是实现电力通信自动化管理的基础。为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在配电网架建设方面, 根据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最常用的配网接线主要有几种形式, 包括树状接线、放射状接线、环网状接线等, 其中环网状接线是最常见的形式, 也可看作是树干式的另一种接线形式, 环网配电供电能力强、范围广、形式方便灵活, 能够在发生事故的时候有足够的转移负荷的能力, 将配电网环网化, 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稳定性, 都会有一定的保障。

3.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 与传统的电力通信配电管理系统相比, 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属于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对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进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其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 改进电能质量。因此, 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领导、合理安排, 从而使电力通信自动化设备达到最佳效果。

3结语

总之, 随着配电化自动管理的深入发展, 电力通信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克服了传统和现有管理系统的不足, 其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等一系列的优点日益凸显, 使网络管理更加集中维护和方便及时, 并且这种自动化管理系统随着实践的发展将会越发完善。相信不断提高电力通信及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在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之下, 整个电力系统会朝着一个更加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06)

[2]李涛.浅谈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10, (22)

[3]伊洲.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机电信息.2011, (36)

[4]柴红瑞.浅谈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结构.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09)

综合自动管理 篇2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使得变电站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不仅保证了电力系统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同时也节省了变电站的运行成本。文章首先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然后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经济运行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经济运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工工作量,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同样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仍需解决,必须要加强对变电站的管理工作,从而减少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问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就是利用微处理器技术对变电站内的电力系统进行综合的模拟量和状态量的控制和处理,从而保证变电站内各个电力系统之间能够进行协调的配合,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交流采样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串行和通信,不但能够提高信息总体的容量,也能够保证信息传送的速度和准确度,从而改变了直流变送器信息容量小、传送信息速度慢和准确度低的特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采用的微处理器技术,通过危机保护和监控对信息的保护,不但可以设置调度端的远距离修改,也可以下发一个保护的定值,同时,微处理器技术能够通过CT、PT传送多种计算形式,增加了计算量的同时,也提升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因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是通过模拟量和状态量进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控制,就表示对数据的采集工作、对数据的处理工作以及整个控制操作的过程都更为准确和科学,也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最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具有实时自检功能,能够及时的发现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变电系统装置的故障和缺陷,保证变电站内的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极大的方便了变电站的维修工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经济运行

2.1 调控准确度提高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这一模式下,一般工作都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在调控工作方面,计算机的操作相比于人工操作来说,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减少在调控过程中的失误现象,从而减少失误率,计算机运行调控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调控的负担,降低了人工费用。

2.2 二次接线更加简单方便

在二次接线方面,变电站进行自动化管理能够使接线更加方便和简单,所需要的空间相比来说变小,节省了变电站的空间,同时也节约了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从而节省变电站的经济成本,提高变电站的市场竞争力。

2.3 自检工作有效延长了变电站系统的持久性

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对自身的电力系统进行诊断和预警工作,自我诊断有效的减少了在变电站人工检修过程中人工查找故障,以及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麻烦和困难,使变电站的电力系统更加持久的运行,减少了在维修和不持久等方面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措施

3.1 明确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分工

首先必须要明确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分工问题,就要将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负责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监视和抄表记录等工作,一般由调控人员进行分配和实施,另一部分是对变电站的运行进行维护和巡视,主要针对变电站的安全措施的管理和对事故的管理,一般在现场进行工作,从而有效的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各个部分各司其事,各尽所能。

3.2 加强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技术的维护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内容是我国对变电站运行工作中的问题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包含着多年变电站运行过程的经验和总结,所以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内容进行实施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变电站的安全有效运行,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人身安全。一般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要遵循两票三制的原则,两票三制原则主要包含工作票、操作票、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以及工作间断转移和中介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及时的发现问题,快速的研究出应对的解决方案,从而解决变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变电站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3.3 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环节。首先,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包括操作队员、运行人员、电气检修人员以及通信自动化人员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之间的分工,使其权责明确。其次,要建立设备专责制度,对所有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变电设备,都要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及时对运行情况填制记录表。最后,实行运行值班制度和交接班的制度,避免了变电站工作人员持续工作情况的出现,同时,在进行交接班工作的时候应该认真的对交接情况做好记录。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能够使变电站管理规范化,避免不安全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变电站安全的运行。

3.4 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现阶段的变电站中,综合自动化管理中的设备维护主要依靠的是厂家进行维护的方式,在变电站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一旦变电站中的设备出现问题,就必须要通知设备所在厂家前来维修,不仅使变电站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及时,也给变电站平稳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这就要求变电站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成立一个专业化的维修团队,不断的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一旦变电站中的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的通过专业队伍进行维修,节省了由厂家维修的时间,有效的保证了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另外,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专业人士的责任明确制度,保证其权责明确,杜绝出现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的现象的发生。

3.5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化管理

加强对变电站运行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加强爱国爱站等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责任感。加强民主化管理,让每个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变电站的管理和治理的过程中来,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积极的提出对变电站进行有益的建议和意见。积极的和工作人员进行意见的交流,对工作人员遇到的困难热心的解决,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结束语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必要表现形式,在不断完善的自动化技术条件的支持下,保证变电站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制度,不断的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其维护和维修,全面的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综合自动管理 篇3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36-2

0 引言

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在此形势下的电力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在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中,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有序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应用的优势

1.1 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构建转变了电力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极大的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可以及时获取电力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有效缩短了故障处理的时间,提高了电力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1.2 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及生产力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增强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生产力,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了电力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强化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电力设备以及电力能源生产与输送的整个过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新时期电力能源需求的日益加剧,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正是新时期转变管理方法的必然要求,通过应用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中自动监控和处理程序,极大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2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概述

目前,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用到了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根据电力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环节及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系统配置。系统按照类型划分主要包括交换型、数据采集型、电源型、安全防护型及其他类型这5种。其中,交换型采用的是调度交换设备及中心行政交换设备;数据采集型主要采用的是一次SCADA数据采集前置器及二次电量数据采集前置器;电源型主要采用的是逆变电源、电源分配屏、蓄电池及相关设备的输入输出电源等;安全防护型主要采用的是一、二区网络安全、纵向加密装置和网络防火墙、一二区向三区传输数据、网络隔离装置UPS等;其他类型指的是机房动环系统、门禁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行波测距系统、主站五防系统以及一体化的计算机平台。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监控内容主要是主站系统,即自动化SCADA、电能量、OMS系统、机房动环系统、门禁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行波测距系统、主站五防系统以及一体化的计算机平台,同时还包括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由于监控的自动化设备数量及种类较多,这就需要采用全面、统一的数据采集形式来实现对自动化设备的集中监控与管理(详见图1)。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与被监控设备的数据交换及处理是通过兼容性较强的各类接口来实现的,其中部分设备通过配置远端传感器等方式直接采集相关数据,而对于交流电源、配电设备及蓄电池等未配置监测单元的设备则需要配置电压、电流感应器等来实现对自动化电源运行数据的采集。同时电力机房的温湿度数据采集、水浸告警、烟雾告警、门禁、机房图像监控、蓄电池与UPS电源的监测应设置告警节点接入并分别设置遥测采集模块采集电压电流值,达到及时、有效的采集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数据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

3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分析

3.1 监测中压配电柜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有效监测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及真空断路器等,并详细、完整的记录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及信号,监测过程中有关的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及电能等;所涉及到的状态信号发出设备部件有断路器、复合开关、储能弹簧等;位置信号的发生有断路器位置、接地刀位置及隔离手车位置等;所显示的故障主要包括接地故障、跳闸故障、控制回路断线故障及内部故障等。

3.2 监测变压器

系统对变压器的监测主要是利用通信方式,通过固定的现场总线RS485的通信接口对变压器恒温器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获取的相关数据及信息机传输至监控计算机上进行整合处理,在此监测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参数是三相绕组的温度变化;主要的监测信号包括超温报警信号、故障报警信号及冷却风机停止及运行信号。

3.3 监测直流屏

系统对直流屏的监测主要也是通过现场总线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测,在此过程中设计的主要参数涵盖了母线电压、过电压、储电池电压、电流及内阻等;主要的监测信号包括失电报警、单体电池失效告警等,报警信号有浮充、均充等;所涉及到的故障信号主要有直流故障、控制器故障、高频开关电流模块故障等。

4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

4.1 人机界面的实现

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中可定义自动采集综合信息,以网络组织图、机房平面图、设备面板图等为主要视图表现网络的拓扑结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直观、便捷的浏览整个监控网络界面上的被监控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同时在界面中标注出警示信息,包括颜色、声音等,通过告警越限数据准确调整相关设备的运行参数,以保障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2 数据处理

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定义自动化电源、环境数据的门限值等数据,当某些数据超出门限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告警,同时系统会将实时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利用IP网络传输到综合监控系统中,服务终端自动存储并处理各种数据,并根据处理数据的实际情况以告警的方式提供给相关工作人员。另外,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还包括故障管理,主要是对告警配置管理、告警监视、告警信息处理等,运维人员在获得相关数据信息后自定义告警级别、类别等,分析告警信息并进行故障定位,从而有效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5 结束语

总之,电力资源需求的加剧使电力安全生产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再者电力安全生产离不开自动化设备的重要支撑,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必须确保电力自动化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这就必须加强对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有效提高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水平,确保电力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并提升其质量,进而更好的服务于电力的安全生产。

参 考 文 献

[1] 马树梅,汪霄祥.浅述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3-3.

[2] 陈景达.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5-5.

[3] 李虹波.电力通信系统中综合监控研究与系统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2):44-45.

综合自动管理 篇4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 做好了化学水方面的处理工作, 能够促进化工企业更好的发展。对化工企业的化学水进行处理, 主要是通过运用一些机械设备或者是相应的化学药物, 将水中的杂质清理干净, 以便化工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由于对化学水处理系统进行综合控制, 能够提高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水平, 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必将是未来化工企业处理化学水的发展趋势。

2化工企业化学水处理现状

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 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水资源, 如果这些化学水的水质达不到标准, 那么不仅会使得所生产的化工产品达不到相应的规定要求, 同时还有可能对一些生产设备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 更有甚者会导致锅炉爆炸等情况的发生。因此, 为了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高效的生产, 那么就必须要做好对化学水的处理工作。目前, 化工企业在对化学水进行处理的时候, 一般主要运用到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2.1 PLC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上个世纪90年代PLC控制系统被逐渐应用到了化学水处理方面上来了。相比较于继电器控制处理系统, 这种处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相应的技术革新。这种控制处理系统也使得了对化学水的处理由手动控制转向成了自动控制, 从而实现对化学水处理进行更好地控制。虽然这种控制系统在当时进行化学水处理的时候比较先进, 但是在现代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对水质信息的检测量有限, 同时在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性能也较差, 并且在进行维修的时候也需要花费较大的工作量。所以, 利用这种处理方法也不太适合现代的发展需求。

2.2化学水子系统的两级控制

在现阶段, 化工企业在对化学水进行处理的时候, 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利用化学水的子系统对其进行两级控制, 这样能够使得在处理化学水的时候, 处理效果会变得更好。利用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处理化学水的能力, 但是仍然不是将来控制系统发展的趋势。

2.3新技术管理控制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使得了很多的新兴技术被使用到了化工企业的化学水处理过程中。然而, 对于这些新兴技术的使用, 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目前, 化工企业在对化学水进行处理的时候, 没有熟练专业的技术人才, 使得化工企业新兴的技术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从而对化学水的处理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需要化工企业不断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 多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让他们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从而更好地做好化工企业化学水的处理工作。

3化工企业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3.1更加自动化和科学化

化工企业在对化学水进行处理的时候, 虽然相应的监控和处理技术都有了相应的发展, 但是这种监控技术和处理方法仍然是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并不能对化工企业的化学水进行更加有效地处理。因此, 在对化学水进行处理的时候, 未来的处理系统将会更加自动化、更加科学化。在以后的化学水处理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完成监测工作, 可以利用微机技术来进行化学水监测。同时, 还应该安装相应的自动报警系统, 当处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时, 都能够及时地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以确保化学水处理的质量。

3.2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在今后的处理过程中, 化工企业采用综合控制系统对化学水进行处理以后, 不仅可以对处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同时还能对控制设备和控制工艺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

3.3充分考虑环保的需求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我国环境遭受到的污染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事实证明这种发展方式对于人们所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此,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化工企业的发展, 如果对于化学水的处理过程做的不够好, 那么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还会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因此, 未来的化工企业在进行化学水处理的时候, 一定会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化工企业中的污水会进行流量和污染度的监控, 并尽量会减少对污水的化工处理, 从而使得化工企业的化工水排放能够更加清洁。

3.4具备更高的经济效益

未来化工企业在对化学水进行处理的时候, 进行综合控制系统处理, 会使得整个处理过程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因为在对化学水进行综合控制处理的时候, 对于化学水处理过程中的设备能够进行统一的监测, 同时还能对它们进行集中的控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节约了相应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从而使得整个化学水处理过程成本大大降低。

4结语

总而言之, 化工企业在对化学水进行处理的时候, 运用综合控制的方法进行处理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同时对于化工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 这种处理方法应该被广泛的应用到化学水处理的过程中来, 以期能够达到节能环保,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化工企业变得越来越多, 并且化工企业在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 对化工企业化学水处理的问题, 一直以来都是化工企业比较棘手的问题。只有对化学水进行了更好地处理, 才能确保化工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化工企业化学水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工企业,化学水处理,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梁建斌.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J].河南科技, 2013, 4, 109:13.

工业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内容 篇5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科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课程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初步分析PLC控制系统的能力;

2.综合运用本专业方向所学知识,构成以PLC为核心,包括过程通道的专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力;

3.PLC控制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编制与调试的能力; 4.PLC控制系统综合调整及性能测试的能力; 5.设计结果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学时分配 内容:

1.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在选题里)的系统介绍,说明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抽象画出控制系统结构图,根据被控对象的工作原理绘制其逻辑图。

2.进行简单的参数选择分析。

3.对给定的PLC系统硬件,分析验证选用的合理性。

4.实时控制软件设计、编程与调试。编程语言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5.PLC控制系统集成,包括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正确连接、配线等; 6.PLC控制系统的调试。

7.撰写课程设计的技术报告,应将课程设计全部分析、设计、调试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分章节撰写成文。报告中应书写工整,图表齐全,对调试结果应有分析说明。

三、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应按统一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系统分析、构成、软硬件调试及系统调整测试的工作。2.各学生应独立完成系统分析和参数选择以及软件编程工作,并分别按每人编制的软件进行系统调整和测试。在系统集成和调试时。

3.针对所选用的PLC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为该系统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指导书应包含下述内容:

(1)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2)所选用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的概要介绍及已知的条件(如系统组成部件的型号、技术指标或给定的数学描述等);

(3)系统的技术指标或设计要求;(4)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说明;(5)课程设计的具体进行步骤;

(6)对课程设计中关键内容的分析设计说明或举例说明;(7)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规范和要求;(8)主要的参考资料。

4.在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分阶段对学生完成的工作及所得结果进行检查,只有正确完成本阶段的工作方允许进行下阶段的工作。

四、课程设计选题 智力抢答器的PLC控制

五、本课程设计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六、成绩评定

从以下三个方面考核,采取五级评分制。

1、现场考核: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

2、书面考核:考察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

3、纪律考核:考察学生的组织纪律、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等。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王庭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汪晓光、孙晓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张桂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智力抢答器的控制要求:

(1)竞赛抢答器能使6个队同时参加竞赛抢答。

(2)设定裁判队为裁判台,参赛队伍为参赛台。裁判台设有音响和裁判灯,并设有开始按钮SB0和复位按钮SB7,参赛台设有按钮和灯,1-6号参赛台分别对应按钮SB1-SB6及灯EL1-EL6。

(3)比赛规则如下:出题后,各个队伍抢答必须在裁判说出开始并按下按钮SB0后十五秒内抢答,并由数码管显示时间。如果提前抢答,抢答器将发出违规信号。15S时间到,如无队抢答,则抢答器给出时间已到信号,该题目作废。在有队伍抢答的情况下,抢答器发出抢答信号,数码管开始计时显示,并由数码管显示出抢答队伍的队号,抢答队伍必须在30S内答完题目,如果30S内没有答完,则做出超时处理。赛场还设有时间数码显示器和显示抢答到队伍的号数的数码显示器。(4)灯管与音响信号的意思如下:

音响叫+某台灯亮,由某参赛队正常抢答。音响叫+某台灯亮+裁判台灯亮,某参赛队违规。音响叫+裁判台灯亮,无人抢答或答题超时。

(5)在某一个题目结束后,裁判员按下裁判台上的复位按钮SB7,抢答器恢复原来的状态,为下一轮抢答做好准备。

座位

裁判台

参赛台1

参赛台2

参赛台3

参赛台4

参赛台5

参赛台6 按钮

SB0,SB7

SB1

SB2

SB3

SB4

SB5

SB6 指示灯

BL0

BL1

BL2

BL3

BL4

BL5

BL6 音响

无 显示器

两个

浅谈线性地物自动综合 篇6

【关键词】自动综合;基线;搜索区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制图已经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中。但是计算机制图不可能把地面全部景物毫无遗漏地表示出来,由于空间的限制,只能用有限的空间清晰地表达制图区域的部分内容。因此,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随着编图比例尺的缩小,需要对资料图的地类进行取舍与概括,这就是我们要提到的自动综合。

地图的自动综合是从原始的地图数据库(大比例尺)综合得到较小比例尺的地图数据库,并生成可视化的地图产品。它是实现测绘自动化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自动综合的研究类型和内容很多,其中每一类型的算法也比较多,本文主要对线性地物自动综合的几种算法进行探讨。

1.自动综合算法介绍

线性地物的自动综合是自动综合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目的就是使存储量最少,保持线的弯曲特征。有的学者总结了线性要素自动综合应该遵循的4条原则:

(1)小弯曲删除,大弯曲保留。

(2)2个弯曲,3个弯曲可合并成一个弯曲,依此类推。

(3)独立性强的弯曲应保留或夸大。

(4)自然的线不能变成几何的线。

目前提出的主要具体算法有:nth点算法,Douglas-Peucker算法,垂距算法,角度算法,对于每一种算法,其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变形量最少;数据压缩量最大;目标的完整性;关系的完整性;参数尽量少;参数和地图综合结果应当明显,效果好,效率高。

1)Independ point algorithms(独立点算法):这种算法没有考虑与相邻点的几何关系而孤立地进行取舍。例如:nth点算法,对于一条直线保留了nth个点,其余的全被消除,而且这种选取也是随机的。显尔易见,这种算法很难保持图形形状,从而产生很大的变形。因此,现在很少有人再用这种算法。

2)Local processing algorithms(局部处理算法):顾名思义,对于一个点的取舍要根据与之相邻点的特征。研究表明:这种算法产生的变形较小,但是它不如下面的几种算法。

3)Constrained extended local processing algorithms(强制延伸局部处理算法):这种算法的搜索区域不再局限在相邻点上,而是根据距离,角度,或顶点个数延伸。最具代表性的是Lang algorithms,它是早期开发的算法之一。这种算法中,区域的延伸要受到“ look-ahead”参数的控制,要消除的顶点个数由垂直距离允许值e决定。算法图解如图1所示:

图1

解算过程如下:

(1)首先确定一条基线,基线由起点与终点(起点+look-ahead)构成;

(2)计算每个点到基线的垂直距离,如果有一个值超出了允许值ε,重新构成基线(起点不变,终点向后退一个),重新计算,直到所有距离值都小于允许值ε。然后重新确定基线,算法继续。

对于这种算法,如果look-ahead和ε的值设置恰当,能够产生很好的综合效果,对于变形量和数据压缩可以控制;但是,参数较多,参数值的确定较难。

(3)Unconstrained extended local processing algorithms(自然延伸局部处理算法):这种算法的搜索区域不再局限在相邻点内,但是它不象上一个算法受 “look-ahead”参数的控制,而是受图形复杂度的限制。Reumann and Witkam 描述了这种算法:

由两条平行线组成的搜索区域向前延伸,直到和某一直线相交(每条平行线到基线的距离为ε),所有落在该区域内的点(除第一点和最后一点外)都被消除,从而又产生一个新的搜索区域,算法继续。

(4)Global algorithms:其中Douglas and Peucker算法最为有名,作一条连接起点与终点的直线,作为基线,如果每个点到基线的距离都小于ε,这些点被消除,基线取代折线,否则,在距离最大的顶点处分为两部分,算法继续。算法如图2所示。

这种算法应用非常广泛,首先是the globle tolerance band 概念具有很强的直观感染力;其次,它是应用于GIS中最早的算法。

Visvalingam and Whyatt 指出了允许带宽算法的不足,他们认为:选取超过允许距离中最远距离的点作为临界点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个点可能是不准确的或是具有最小特征的点。为了保持图形的形状和特征,他们提出一种新的算法,这种算法根据各点的影响区域而对该点进行取舍。一个点的影响区域就是该点和与其相邻各点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图2

这种算法比较简单,图形上的每个顶点(除起、终点外)都形成一个区域三角形,具有最小影响面积的点被去掉,当某点被去掉后,与其相邻点需要重新计算。算法如图3所示:

研究表明:Visvalingam-Whyatt算法在保持线的性状方面具有优势,而Douglas-Peucler算法在数据压缩方面具有优势。

2.自动综合的算法分析

对于以上的几种算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和一定的适用范围:

(1)Mahes Visvalingam等针对大比例尺道路的综合,对Douglas-Peucker 和Visvalingam算法进行了比较,其结论是:Douglas-Peucker算法得不到弯曲特征的综合效果,在点最少的简化条件下,它比Visvalingam算法优越,通过实验,他认为压缩到40%时,两种算法对于道路(大比例尺)而言,都会产生变形。

(2)Erick.VanHom考虑地图数据库中的线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时,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和显示比例尺的缩小,采用Douglas-Peucker方法会使线的图形产生变形,因此在用该方法之前,先用点的重定位技术,即先把点归算到最近的网格上,该方法也会产生线的自交问题,解决办法是手工纠正。

(3)Douglas-Peucker算法同USGSB算法,nth点算法,垂距算法,角度算法的比较结果是:综合时应当区分自然的线要素和人文的线要素。

3.结论

对于以上的各种算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进行评价,它们都具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因此,在线性地物自动综合中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采用适当的算法。

地图自动综合是一项工程性任务,必须从工程设计的角度看待地图自动综合问题,也就是说,设计的地图自动综合系统应能完成地图综合任务,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 [科]

【参考文献】

[1]乌巧伦,刘瑜,张晶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

[2]郭庆胜,李沛川.地图自动综合系统的概念框架设计.测绘信息与工程.杂志,1999:1.

综合自动管理 篇7

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在此形势下的电力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在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中, 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有序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应用的优势

1.1 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构建转变了电力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 极大的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时效性, 可以及时获取电力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 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有效缩短了故障处理的时间, 提高了电力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 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1.2 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及生产力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增强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生产力, 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进而提高了电力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强化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电力设备以及电力能源生产与输送的整个过程, 是一项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新时期电力能源需求的日益加剧, 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正是新时期转变管理方法的必然要求, 通过应用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中自动监控和处理程序, 极大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2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概述

目前, 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用到了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根据电力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环节及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系统配置。系统按照类型划分主要包括交换型、数据采集型、电源型、安全防护型及其他类型这5种。其中, 交换型采用的是调度交换设备及中心行政交换设备;数据采集型主要采用的是一次SCADA数据采集前置器及二次电量数据采集前置器;电源型主要采用的是逆变电源、电源分配屏、蓄电池及相关设备的输入输出电源等;安全防护型主要采用的是一、二区网络安全、纵向加密装置和网络防火墙、一二区向三区传输数据、网络隔离装置UPS等;其他类型指的是机房动环系统、门禁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行波测距系统、主站五防系统以及一体化的计算机平台。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监控内容主要是主站系统, 即自动化SCADA、电能量、OMS系统、机房动环系统、门禁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行波测距系统、主站五防系统以及一体化的计算机平台, 同时还包括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由于监控的自动化设备数量及种类较多, 这就需要采用全面、统一的数据采集形式来实现对自动化设备的集中监控与管理 (详见图1) 。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与被监控设备的数据交换及处理是通过兼容性较强的各类接口来实现的, 其中部分设备通过配置远端传感器等方式直接采集相关数据, 而对于交流电源、配电设备及蓄电池等未配置监测单元的设备则需要配置电压、电流感应器等来实现对自动化电源运行数据的采集。同时电力机房的温湿度数据采集、水浸告警、烟雾告警、门禁、机房图像监控、蓄电池与UPS电源的监测应设置告警节点接入并分别设置遥测采集模块采集电压电流值, 达到及时、有效的采集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数据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

3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分析

3.1 监测中压配电柜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有效监测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及真空断路器等, 并详细、完整的记录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及信号, 监测过程中有关的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及电能等;所涉及到的状态信号发出设备部件有断路器、复合开关、储能弹簧等;位置信号的发生有断路器位置、接地刀位置及隔离手车位置等;所显示的故障主要包括接地故障、跳闸故障、控制回路断线故障及内部故障等。

3.2 监测变压器

系统对变压器的监测主要是利用通信方式, 通过固定的现场总线RS485的通信接口对变压器恒温器进行实时监测, 并将监测获取的相关数据及信息机传输至监控计算机上进行整合处理, 在此监测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参数是三相绕组的温度变化;主要的监测信号包括超温报警信号、故障报警信号及冷却风机停止及运行信号。

3.3 监测直流屏

系统对直流屏的监测主要也是通过现场总线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测, 在此过程中设计的主要参数涵盖了母线电压、过电压、储电池电压、电流及内阻等;主要的监测信号包括失电报警、单体电池失效告警等, 报警信号有浮充、均充等;所涉及到的故障信号主要有直流故障、控制器故障、高频开关电流模块故障等。

4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

4.1 人机界面的实现

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中可定义自动采集综合信息, 以网络组织图、机房平面图、设备面板图等为主要视图表现网络的拓扑结构,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直观、便捷的浏览整个监控网络界面上的被监控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 同时在界面中标注出警示信息, 包括颜色、声音等, 通过告警越限数据准确调整相关设备的运行参数, 以保障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2 数据处理

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定义自动化电源、环境数据的门限值等数据, 当某些数据超出门限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告警, 同时系统会将实时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利用IP网络传输到综合监控系统中, 服务终端自动存储并处理各种数据, 并根据处理数据的实际情况以告警的方式提供给相关工作人员。另外, 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还包括故障管理, 主要是对告警配置管理、告警监视、告警信息处理等, 运维人员在获得相关数据信息后自定义告警级别、类别等, 分析告警信息并进行故障定位, 从而有效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5 结束语

总之, 电力资源需求的加剧使电力安全生产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再者电力安全生产离不开自动化设备的重要支撑, 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等特点, 必须确保电力自动化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 这就必须加强对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以有效提高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确保电力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并提升其质量, 进而更好的服务于电力的安全生产。

摘要:电力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要求, 并且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各种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的安全生产,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首先概述了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架构, 之后对其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树梅, 汪霄祥.浅述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22) :3-3.

[2]陈景达.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16) :5-5.

[3]李虹波.电力通信系统中综合监控研究与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1 (22) :44-45.

综合自动管理 篇8

1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主要特点

1.1 应用新技术, 一次断路器设备无油化,

二次控制元件无触点集成模块化, 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 减少了设备维修工作。

1.2 变电所负荷调整、电压调节及电量报

表等工作都由调度直接完成, 改变了过去那种调度下令, 变电运行人员接令执行操作的繁琐环节, 降低了变电所运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1.3 调度可直接监视变电设备运行情况, 发生故障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原始数据, 为事故处理提供方便。

1.4 自动化变电所占地面积少, 土建投资省并减少运行人员, 降低了电力生产成本。

2 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所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自动化变电所二次控制设备存在误报、误跳, 单相接地发信号正确率低等问题。

2.2 自动化变电所投运后, 运行模式正在

探索中, 有的仍保持常规变电所值班方式, 没有体现减人增效。有的采用“无人值班”的模式替代常规变电所管理, 在安全运行中出现一些失管情况。

2.3 有的变电所误发信号情况较多, 存在产品质量和安装质量等问题。

3 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安全管理几点意见

3.1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设计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计要求按原电力部提出的建设原则, 坚持“户外式、小型化、造价低、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发展方向。对二次设计要求变电所现场对主变温度、母线电压、电流等主要运行参数的显示要简单、直观, 便于值班人员监控。保留常规变电所预告信号和事故信号功能, 便于变电值班人员发现设备异常, 及时处理事故。

3.2 常规变电所的自动化改造

常规变电站的改造应立足于一次设备, 可靠的一次设备是变电所实行自动化的基础。对一次设备进行无油化改造, 二次部分按自动化要求设计, 电磁式继电器改为“四遥”集成模块保护, 变电所各种信号通过RTU柜传送调度, 变电所现场电压、电流、温度等主要参数显示要求简单、直观, 为值班监控提供方便。如果变电所是近年新建的, 设备质量较好, 进行“四遥”改造时, 二次部分也可利用原来电磁继电器的保护触点进行控制。同时, 增加远方操作转换功能、远方复归信号继电器、小电流系统接地选线等装置。

3.3 自动化变电所的运行模式

目前自动化变电所运行模式基本是少人值班和无人值班两种。少人值班比常规变电所人员减少一半。无人值班即“无人值班, 有人看守”模式, 成立操作班, 监控班替代常规变电所管理。现在看来, 大家对变电所的运行模式认识不统一, 普遍把自动化变电所叫“无人值班变电所”, 但实际上采用“少人值班”的运行模式更为可行。下面从变电所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方面进行探讨:

a.岗位的重要性:变电所是保证供电, 创造企业效益的基层班组, 变电值班岗位时刻保证着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因此变电值班岗位任何时候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b.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变电所的位置一般分布在远离城市、人员稀少、交通不便的偏辟地方。如果采用“无人值班, 有人值守”的模式, 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首先长期一个人留守, 值守人员就存在孤独和人身安全问题。另外, 设备运行安全问题, 因操作班远离变电所, 设备不可能及时巡视, 有了故障也难以做到及时处理, 同时车辆的频繁来往也是一个不安全因素。总之, 若采用“少人值班”的模式以上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

c.企业减人增效:常规变电所值班人员一般为5~7人, 自动化变电所采用“少人值班”模式, 人员可减少一半。但“无人值班, 有人值守”的模式用操作班、监控班替代常规变电管理, 实际人员也难减少。如果自动化变电所数量少, “无人值班”模式用人将会更多。

d.设备的管理要求:综合自动化变电所的设备是现代化高新技术, 对值班人员的素质要求应该比常规变电所高, 因此应配备高素质人员来管理。

综合上述情况, 自动化变电所管理应选用“少人值班”运行模式为宜, 变电所定员一般2~3人, 轮流值岗。值班员的职能同常规变电所不一样, 工作性质由被动性转为主动性。因此, 对值班员的素质要求高, 要求选派责任性强、自动化变电所业务管理熟悉的人员担任。其值班职责, 主要负责监控变电设备运行与设备检修操作和临时性操作工作。此外, 还负责变电所的日常保卫、环境绿化及卫生等。

3.4 自动化变电所设备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4.1“四遥”远动设备误报和误跳:

自动化变电所“四遥”远动设备误报和误跳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许多单位自动化变电所长期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目前五座变电所运行正常, 近两年时间来很少发生误报和误跳情况。但是, 有一些单位的自动化变电所, 一直同常规变电所一样运行管理, 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其关键问题是企业对变电运行不重视, 对长期存在的技术问题没有认真组织解决。

3.4.2 单相接地故障发信的正确率低:

自动化变电所小电流接地信号检测装置是根据单相接地故障特点进行设计和判别的, 主要有反应工频电容电流大小和方向、零序电流有功分量、5次谐波分量以及故障电流暂态分量首半波等五种。目前生产厂家采用较多的是接地时5次谐波分量, 从变电所的运行情况看, 单相接地故障发信正确率普遍较低。在配电网事故中, 单相接地故障率很高, 据有关资料统计约占80%, 可见单相接地故障发信正确率同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关系极大。因此, 变电所自动化设备厂家, 今后对提高单相接地故障发信正确率的问题, 还应下决心从技术上突破。

3.4.3 消防自动报警装置误发信:

变电所消防自动报警装置比较简单, 它本身同变电所的自动控制没有直接牵连。从一些变电所使用情况看, 误发信主要同产品质量有关, 其次是安装不当引起的误发信。

3.4.4 防误操作装置的改造:

常规变电所改为自动化变电所, 原来的“三防”“五防”装置失去了作用, 如何进行防误改造, 解决的方法较多, 可用机械装置的方法, 也可用微机控制的方法。如果变电所原来用机械防误装置, 一般还是按机械装置方法改造, 防误装置方案选择的原则要简单、可靠、实用和经济。

上述说明, 目前远动、消防方面在自动化变电所运行中暴露的问题较多, 产品质量和安装质量的问题都直接给变电所运行留下事故隐患, 因此在自动化变电所建设中, 要十分重视厂家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

总之, 综合自动化变电所是我国电网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 在变电所建设中要坚持简单、实用、可靠的原则, 以达到保证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为目的, 把我国电网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摘要: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是依赖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将变电站中的控制、保护、测量、中央信号各类自动化装置以及打印报表、故障录波等功能集中于一个计算机网, 完成调度端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这种高新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发展很快, 为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推广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技术应用还不成熟, 新的运行管理模式正在摸索之中, 因而各地在运行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

综合自动管理 篇9

1、集控站的功能、技术要求和装备原则, 对集控站的功能、技术要求、硬件装备原则、系统的软件要求、机房、电源及其它安全性要求进行了研究。

2、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管理。对设备的管辖范围及职责、相关部门要求、分管人员正常检查项目、设备校验要求、工作要求进行了研究。

3、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对模拟量测量综合误差允许范围、电网频率测量误差允许范围、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等进行了研究。

4、设备系统结构。从电源、接地与抗干扰、监控及监测规模要求、监控及监测系统配置、监控及监测系统功能及维护、系统自诊断与自恢复、与其他设备接口、运行管理功能、系统安全性等方面, 对设备系统结构进行研究。

5、屏、柜装置要求及质量标准。对装置、屏柜、配线的工作要求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综合自动管理 篇10

(一) 功能综合化

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将变电所内所有的二次设备进行了综合, 除了一些一次设备以及交流电和直流电源。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微机监控主要是将变电站中的仪表屏、操作屏、模拟屏、中央信号系统、电压无功补偿自动调节功能等等额都进行综合处理, 只需要利用这一个系统就能够进行全面的运行管理。微机保护、故障的录波以及自动化的装置都能够在综合自动化技术中得以实现。

(二) 结构分布、分层化

综合自动化系统其实是一个分布式的系统, 微机保护、数据的采集和控制以及起亚的一些智能设备系统都是按照分布式的结构进行设计布置, 每一个子系统中, 都会有单独的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以便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这种多个CPU的设置, 不仅能够快速高效的解决一些并行发生的事件, 还能够利用具有有事的网络系统, 将数据传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分析解决, 这将能够提高系统的实时性。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的结构, 能够促进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若是系统的局部出现故障将不会影响到其他板块的运行效果。除此之外, 按照变电所的物理位置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不同分工,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又可以按照分层的形式来进行设计。通常我们所遵循的系统分层原则就是要能够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成两层, 一层是变电层, 另外一层是间隔层, 这样就能够形成分散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三) 操作监视屏幕化

变电所在应用自动化系统之后, 就可以进行无人值班或者是无人值守, 才作人员只需要在主控室对这显示器, 密切注意显示器上所显示出来的变电所内各个设备的全面的运行状况, 通电屏幕对其进行监视, 若发现问题, 还可以利用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纠正操作, 相关工作人员通常都不需要进入现场进行检查。

(四) 通信系统网络化、光缆化

在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通常都采用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以及光纤通信技术。这些都让系统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数据传输的速度更快, 这样与就能够满足各方对于电系统的实时数据的要求, 变电所数据可靠性增加, 对于一些施工上来说也就更加的简单。

(五) 运行管理智能化

综合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智能化不仅能够在常规的自动化的功能上有所体现, 最重要的还是系统能够进行在线的自我诊断, 并且还能够将诊断的结果及时的传送至主控室, 这是常规的二次系统所不能够做到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够对于一次设备进行建设, 还能够自行检查系统是否出现故障, 这也就是系统职能化的体现。

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通常情况下,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主要包括了继电保护功能、监视功能、控制功能以及调节功能等等方面的内容。

(一) 继电保护功能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微机继电保护的功能, 这对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选择性以及快速灵敏性方面所提出的要求都能够满足, 在进行继电保护功能设置的时候, 通常就会才通单独设置电力设备单元的方法, 让电气量的输入输出以及跳闸回路之间都是独立存在, 另外, 在保护装置上也设定了通信接口, 这主要是用来进行站内的通信网的接入, 再继续保护之后, 将生成的报告传送至变电站的主控室。

(二) 监视控制功能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监视控制功能只是一个统称, 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方面。系统能够对于需要的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以及数字量等等数据进行是实时的采集和处理, 对故障进行录波, 能够将事故发生的顺序进行准确的记录和追忆, 能够对于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够进行安全操作闭锁功能。

(三) 硬件结构形式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有集中式、分布式、分散分布式这三种。

1. 集中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集中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利用多个计算机, 将计算机所具有的外围接口电路进行扩展, 然后将变电所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等鞥数据进行集中的采集、计算和处理, 以便能够单独的实现微机监控、保护以及企业一些自动化的功能。这种集中式的管理系统在我国变电所早期使用的比较多。

2. 分层分布式结构集中组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采用多个CPU协同工作的方式, 各个功能模块之间都是利用网络技术或则是串行的方法来进行数据的传输通信, 采用多个CPU能够增强系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多个CPU的设置, 不仅能够快速高效的解决一些并行发生的事件, 还能够利用具有有事的网络系统, 将数据传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分析解决, 这将能够提高系统的实时性。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的结构, 能够促进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若是系统的局部出现故障将不会影响到其他板块的运行效果。采用多CPU系统, 还有效解决了集中式系统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 系统的维护将更加的简单方便。

参考文献

[1]李新宇.吉林石化6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 2012.

综合自动化在煤矿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系统;煤矿;应用

在煤矿生产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生产安全,在新环境下,煤矿企业要想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在生產活动中,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在工业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基础上,利用智能设备将生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连接在一起,将其应用在煤矿生产中,能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安全,下面就综合自动化在煤矿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综合自动化在煤矿应用的意义

在新时期,人们对煤矿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时,要对井下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同时煤矿企业还需要全面掌握井下生产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生产信息。综合自动化系统集生产自动控制系统、矿井环境监控系统等子系统为一体,具有适应性强、信息传输效率高、开放性好等特点,将其应用在煤矿生产中,能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并且能对煤矿生产安全进行全面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将煤矿高效生产与安全管理统一在一个平台,这对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综合自动化系统

2.1结构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在工业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基础上,利用智能设备将生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远程控制、报文传送、闭锁等功能,同时综合自动化系统还具有快速诊断故障的功能,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对煤矿生产运营情况和安全状态进行全面、实时的远程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能通过系统接口,与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连接在一起,煤矿企业的领导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煤矿生产状态、安全状况等进行查询、控制。

从总体上看,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信息层、控制层、设备层等几部分组成,其中信息层能通过TCP/IP协议,将网关、控制软件、人机接口等连接在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层具有I/O控制、报文传送、闭锁等功能,同时控制层还支持程序下载、上传等非实时数据传输功能;设备层能将煤矿井下的各个控制器连接在底层设备上面,能实现故障快速诊断。

2.2软件平台

对于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生产管理部分和人机界面监控部分两部分,同时,在整个自动化系统中,其软件系统都是采用相同的架构平台,这样就能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统一通信、统一写作,保证数据获取模式的统一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件架构十分灵活,各个子系统都可以灵活的部署,各子系统既可以高效地独立工作,又能方便的集成,这种统一架构的软件平台,极大的降低了软件系统的整合成本,提高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综合自动化系统能为煤矿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网关,在集成的软件架构下,煤矿企业的数据会以相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能提高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2.3生产管理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生产管理系统是以以太网信息网络为基础,将办公网络、底层生产自动化系统等连接在一起,这样就能通过控制中心对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控制参数等进行全面分析。生产管理系统能自动采集底层自动化系统数据,并与控制系统实现通信,通过对当期数据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生产状态进行有效地管理。

3.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的典型应用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多种组网方式,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星型、双环冗余、环型等几种情况,煤矿企业在应用综合自动化系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矿井规模、可靠性要求等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合理的组网形式和设备,从而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保障。

对于矿井,由于环境比较恶劣,信道很容易发生故障,本文以环网冗余的组网形式为例,分析了典型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首先在物理及逻辑上,需要对供电电源、调度主机、传输信道等的冗余进行全面考虑,必须确保供电电源稳定可靠、监控工作站安全、数据服务准确及时、传输通路安全稳定。综合接入网关分别在串口级、网络级提供多种接口方式,为各个子系统的接入提供方便,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共享。

4.总结

综合自动化系统集矿井生产管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于一体,将其应用在煤矿生产管理中,能极大的提高煤矿生产效率,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合理的应用综合自动化系统,从而促进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隆贵.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的应用与实现[J].能源与环境,2011,(05):22-24.

[2]王健.浅谈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信息,2011,(22):125-126.

综合自动管理 篇12

现场的施工管理对整个自动化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动化改造的顺利完成。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 涉及到的改造项目与内容也比较多。因此,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做好现场的管理与协调是工程能够顺利完工的关键之一。为了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效率, 充分发挥现场施工管理的作用, 有必要对现场施工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所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是指借助科学的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 达到对变电站相关设备的性能进行再次组合或调整, 对其设计进行优化, 并对变电站的整体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与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体系。通过对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变电站相关设备的使用时间, 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提高对设备的利用效率。同时, 自动化改造的实现, 也是将新的技术或设备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有助于我国变电站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计

2.1 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下,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体系, 按照垂直方向划分为隔层设备与站控层设备, 按照水平方向划分为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以及母线设备等。针对这部分的设计, 间隔层的监控设施应尽量按照一次设备进行设置, 220KV、110KV需按照出现或母线设施的间隔进行分别配置。各个监控设施是相对独立的, 完成就地设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功能。站内通信设施基本选择以太网配置, 网络拓扑结构呈总线型, 连接变电站层与间隔层的相关设施, 以实现不同层面设备之间的通信。

2.2 系统构建及功能要求

系统构建及其功能要求包括了变电站配置、间隔层配置两个主要部分。变电站层的配置包括了远动终端、就地工作站以及同步卫星时钟GPS三个内容。监控体系一般有两个远动工作站设置, 可以实现对信息的直接收集与传输, 是保证控制中心能够有效掌握整个变电站电路运行情况的重要条件。就地工作站的相关系统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 呈开放式的网络结构。同时, 变电站配备有GPS定位系统, 能够保证信息的大范围获取与传输。间隔层的配置主要包括测控装置和规约转换装置两个主要部分。在实际的设置过程中, 需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或标准进行设置。

2.3 监控系统的构成

监控系统是整个变电站的重要配置, 也是保证变电站控制能够准确了解与掌控其他范围的设备运行运行情况的重要设施。综合自动化体系网络, 硬件设备以及数据链等都需按照相关的标准或实际需求进行安装。要求监控设置具有一定的数据及时获取能力、电磁兼容性以及高质的通信效率等。同时, 当地监控的设置也十分重要, 大多数当地监控主要采取模块化架构, 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可靠性, 监控技术也比较成熟, 能够保证变电站监控的需要。

3 220KW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现场施工管理

3.1 对施工图纸等资料的管理

对施工图纸等重要资料的管理, 是自动化改造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一方面, 管理人员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动化工程的相关的资料, 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另一方面, 还需加强对资料的管理, 保证施工资料的安全以及内容的准确性。并且, 在实际的自动化改造过程中, 针对部分需要安装的项目, 管理人员需予以重视和关注, 并在安装完成之后及时对其进行测试与检验, 以保证安装正常, 避免后期更换或维护的资金耗费。另外, 针对部分设计类问题, 应尽量在施工开始之前将其解决, 以保证自动化改造能够顺利实现。

3.2 仪表设备、施工材料的管理

仪表设备等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自动化改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管理, 有助于综合自动化的顺利完成。而仪表设备的施工能否正常完成, 其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相关材料的准备是否到位。因此,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与监督, 是整个自动化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管理人员可加强对施工材料选择的监督, 保证选择的材料能够充分满足施工的质量以及规格的要求。例如, 可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 负责不同的施工环节, 并建立专用库房, 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上。同时, 针对不同环节的施工, 还可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发挥现场施工管理的灵活性, 以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3.3 加强对各个环节的协调

现场施工管理的质量对能否顺利完工以及整个自动化改造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 高质量的现场施工管理对自动化施工工程的成本耗费、材料控制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自动化改造的现场施工中, 该工程包含的事项比较多, 难免会出现各个部门或环节之间的沟通不到位, 导致施工出现问题, 甚至影响工程进度。因此, 现场的施工管理对各个部门的协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安排, 设置严格的施工规范, 以及协调各个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的配合等, 都是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

4 结束语

高效的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的重要条件, 通过强调对施工资料的管理、施工材料的管理, 以及加强对各个环节的协调等方式, 从不同的方面强调了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内容, 有助于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同时, 施工管理的加强, 还能够推动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项目过程管理与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03) :170.

[2]尹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运行管理[J].民营科技, 2011 (05) :185.

上一篇: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研究下一篇:电子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