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2024-09-28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精选12篇)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的主要任务也在不断地变化,新时期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任务,要达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就必须要对农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科技化与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其实现离不开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指的就是在农业领域积极引进并且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成果,更快捷更高效的实现各类农业信息与知识的全面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利用这些获取的信息与知识促进传统农业的迅速改造,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及其管理决策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的各方面水平来确保农业的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过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市场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对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状况好坏将会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方面,贯彻农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研究全过程,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升级,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以往传统的农业在种植方面都会按照政府的安排进行种植,农民对农作物的市场需求都不了解,不懂得分析与选择,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种植作物,往往会造成盲目种植致使农作物滞销,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市场上农作物的合理种植,在一些农村地区,不仅是农民自身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地区领导人员也是如此,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步骤、体系建设都不了解,盲目利用计算机进行体系建设以为会用计算机上网就是实现了信息化,使得信息体系建设失败,此外农民的文化素质有限使得他们利用计算机了解市场信息的能力受到约束,农民只能种植自己长期以来种植的农作物,无法从事其他作物种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除主观因素之外,还要客观因素制约人们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如设备不健全、缺乏专业知识、资金投入短缺等。

(二)缺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人才随着需求的增加不断增加,信息化人才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亦是如此,现阶段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农村地区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农村地区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化人才不够重视使得其待遇差专业化人才更加不愿驻扎农村地区,影响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持,现阶段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对网络知识更是缺乏,地区之间差异不断拉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成为了农村地区发展的瓶颈。

(四)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基层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联系不紧密,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换,进而就不能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系统,对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使得农产品种植与市场脱节,对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会使得信息采集途径狭窄、信息正确率低,出现基层信息孤立现象,此外还会造成农村信息来源单一,影响农民的选择,农业发展缓慢,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规划与实施

根据最新搜集的信息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与规划,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通与传递,各部门分工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科技的作用,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解决农产品方面的技术难关,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农民素质的提高使得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信息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提高整个地区的技术水平,节约了一定的资源。

(三)加快网络体系建设

在农村各地区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各个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利于网络体系的健全,提高了农村地区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农民与市场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农作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资源的浪费,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入

要采取培训与管理等有效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农业信息技术不断研究,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进行招标等手段引进外资,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了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道路,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使得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联系紧密,农产品多样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

五、结束语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如农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但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仍然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艳波.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8)

[2]田春玉.推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0(06)

[3]热合木·夏热莆汉.浅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华少年,2015(12)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篇2

这一切的变化都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信息化、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贯穿于现代农业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是目前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1.农业经济管理

指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农业经济管理是国家领导和管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正确地处理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 合理地组织生产、供应和销售,妥善地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

主要内容包括:在科学预测基础上,正确制定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编制农业发展计划;在农业区划基础上,进行农业地区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物质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确定农业生产经营中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分配中的积累与消费关系;正确地组织农产品的商品流通;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农业经济活动;全面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等。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篇3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首次出现有关农村电子商务的提案,并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在国家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的推手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普遍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环境是根本。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并非朝夕之事,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和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与当前的信息化发展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综合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将推进我国农业及综合经济的发展。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整体水平趋于落后,尤其是与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相对比,农业经济管理整体呈现出一种非智能化的趋势,这种非智能化的趋势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进步。[1]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从目前来看并非十分理想,甚至会存在些不足。

第一,实践操作困难重重。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并非是没有创新点和努力点,而是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或者政策传达和落实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一系列的限制因素也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的阻碍因素。

第二,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闭门造车。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低下是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对外开放仅仅局限于工业及其他领域,而农业似乎不在对外开放的范围内,这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在对外引荐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没有从主观上改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认识,不能从主体角度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情况,而且无法从整体水平上得到提升,更没有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

第三,农业经济信息传输滞后与不畅。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信息与工业信息、其它商业信息一样,需要及时、准确地共享与传输。然后我国目前农村的这种网络使用与管理能力远远落后于城镇,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较大差距:到2012年底,城镇居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约六成,而农村地区目前只有23.7%。[2]

第四,农村商品营销模式的落后。在我國大部分农村,仍然采用如下传统方式:对于农用生产资料和日用品采用“代理商-零售商-农户”模式;农业产品对外销售采用“农户-收购者-加工厂”模式;农用品的自产自销模式。这些落后的营销模式也是受限于农村信息化程度以及物流能力。

无可否认,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在整体水平上呈现落后的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是呈下降的趋势,我国政府及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在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行自己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在整体水平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必要性分析

从我国的自然属性来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带动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和进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我国农业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业整体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些机械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整体水平相对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整体水平低下。那么,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带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就有必要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向上的努力,力求通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因此,从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及当前的时代要求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3]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拓展我国农业市场的必要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层次明显得到提升,同时,我国农业也在积极的参与国际经济中,农业市场已经不再局限于我国本土市场,形成了国内外市场综合发展的势头。那么,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良好的信息来源是十分必要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能合理的带动我国农业市场的拓展,使农业市场与国际经济相结合,获取更多国际市场中的信息。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带动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

在我国,农业整体结构的调整能更好的带动我国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而农业整体结构的优化及升级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支持。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业结构已经趋于稳定,但是还需要更多新鲜的元素给予刺激,使农业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以更好的带动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可以说,加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更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4)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三农”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农业、农村、农民是“三农”的核心元素,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充分的调动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巩固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很好的将农业、农村、农民联系起来,使这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统一体,并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中得到统一发展。

nlc202309030136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

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极度缺乏等现实情况,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还存在一些障碍。

(1)专业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农业经济管理要想实现真正的信息化,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尤其是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农业人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数甚少。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三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与“三农”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逐步提上日程,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不愿意在“三农”领域中有所突破,甚至对农村还存在着一定狭隘的认识,这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匮乏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无法与现代社会相接轨,更无法与国际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与世界农业经济管理相互交流的机会。[4]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底子薄弱,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还较低,在农业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上完全呈现落后的状态。

农业经济管理要想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就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设施给予相应支持,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备。尤其是在农业信息的支持上,我国许多农村在获取农业发展的信息上还仅仅依靠电视、报纸等,没有形成一种信息化获取信息的方式,在信息的管理上更是无从谈起,这必然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落后。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针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落后的这一现状,需要我国集中经济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而摆脱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落后这一现状,合理的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3)缺乏制度化的支持

制度支持是农业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保证,只有我国政府从制度上给予支持和帮助才能使我国农业无论在管理方法和经济管理手段,乃至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协调和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上来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这种不完善的制度表现为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等等。

4.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策

电子商务时代,如何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使我国的农业经济与世界经济相接轨,更好地发挥我国农业大国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1)建立人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极具缺乏,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人才管理和培训方案,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

首先,建立专业的培训队伍。针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的这一现实情况,需要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队伍。在我国,缺乏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适合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成长的环境,没有专业的培训队伍。针对此种现象,我国就需要从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入手,建立一支具有广泛知识基础,并能够吸取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的专业队伍,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与国际农业经济管理相适应,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其次,改变传统的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认识。随着“三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人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认识,并适当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地位,使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得到认可。

第三,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信息化能力培养。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加深的今天,要想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就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进行信息化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从而最终为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服务。[5]

第四,以典型带动整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在整个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以典型带动整体,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中,以个别培养带动整体培养,最终达到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进步,以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

(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

第一,加大投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薄弱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与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相配套的基础设建设,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从国家入手,尽可能的对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尽快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感和信息化。

第二,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是从基层和政府两个角度来说的。首先,当地政府给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问题一个正确的认识,是以理性的角度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辅助,并调动农民群众自身投身于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其次,要改变农民群众的认识,意识到现代农业化需要建立良好且稳固基础设施,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体现群众的力量。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我国无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从群众角度都需要进行积极的努力,提高认识。

第三,建立特色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是我国的自然特色,与地大物博相对应的就是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特點和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一个地区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当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整体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步跟上世界先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使农业经济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nlc202309030136

(3)加强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制度的支持和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制度化的支持,需要国家的帮助。那么,我国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通过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6]

(4)增强网络商务的应用能力

目前网络商务的诸多平台,给农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经济管理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平台。逐步地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发布相关信息指导农业市场。在市场经济下,对农业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信息,不应是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干预。全面、及时、准确地获取和把握市场信息,是电子商务时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5.结论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电子商务比城市电子商务有更丰富的业务范围,我国农村和广大农民的信息需求十分旺盛,同时,近年政府对农村市场也高度重视,农村不断发展的经济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说电子商务市场是农村未来的战略性市场。为更好地在把握这个市场,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同时也要坚持农业经济管理过程的科技化,使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不断的得到创新和发展,促進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与现代信息环境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美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和特点[J].中国农业信息,2013(05):44-46.

[2] 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北京:2013.

[3]杨宝祝,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J].中国农业信息化,2013(2):33-35.

[4]赵巍,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3(2):5-6.

[5]李东明,刘永福,张莉.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3(03):81-83.

[6]王娟,包峰,任振辉,李东明.农林高校信息类专业应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3(03):116-118.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篇4

进入新世纪, 中国农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变化, 农产品供给从全面短缺变为平年供求平衡和丰年供大于求;农业生产经营的目标从单一的农产品产量目标转变为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农民收入增长;农业增长方式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及依靠物质生产要素投入增长转变为集约经营及依靠技术、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增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自给封闭经营转变为市场化及开放经营, 并趁加入WTO之势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这一切都要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农业经济管理, 服从这个转变, 服务于这个转变。

2 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2.1 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2.1.1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随着工业积累能力的不断增强, 国家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加强工业对农业、城镇对乡村的支持力度, 使其能够共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工业基础薄弱, 没有农业提供给工业的宝贵积累、没有农村给予城市的重要支持、没有农民为整个国民经济做出的重大贡献, 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绝对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现阶段的我国工业, 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 拥有独立发展的能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加深,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2.1.2 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想要发展农业生产, 建设现代农业不仅会发展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 还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建设现代化农业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只有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以及资源利用率才会提高, 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才会增强, 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才能得到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不实现现代化, 国家的现代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根本无从谈起。因此,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对科技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科技管理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开发和共享科技信息资源, 实现科学研究、管理流程、管理方式、信息交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科研交流的效率和水平。科技信息是科研管理决策、科研计划制定的有利依据。农业信息化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 加速传统农业改造,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过程。农业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农业现代化的载体, 可以形象而及时地传播各类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 从而对于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3 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知识性农业的转变。所谓知识型农业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农业, 与传统资源型农业不同, 知识型农业依靠科技进步、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 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 我国农业还是以资源型农业为主,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运用的程度还比较低。因此, 应当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通过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传统的资源型农业向知识型农业转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近几年, 我国农民增产不增收,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信息和供求信息匮乏、滞后造成的。市场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市场需求决策好生产经营, 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满足市场农业对农民的要求, 只能依靠信息化来完成。

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机构不全, 设备不齐, 人员兼职, 经费短缺, 工作敷衍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利用率低, 条块分割, 多头并进, 各自为阵, 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未完全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系统等开发总量不足。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与实际应用脱节。加之投入严重不足, 导致信息采集人手不够、采集点少、渠道狭窄, 采集标准不统一, 致使基层科技信息“孤岛化”现象严重。农村信息对生产指导作用不强, 无法满足农民要求。各地发布的信息主要是价格的变化, 缺乏针对国内外市场的系统分析和预警信息。加上品种少、特色不突出, 传播渠道狭窄, 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功能发挥不足, 从而导致通过强化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水平提高生产力, 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难以实现。当前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 城乡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突出, 这既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尽协调的反映, 又会进一步加剧城乡发展失衡, 成为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3.2 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

相当部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具体实施方法和服务体系不够了解, 特别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没有把农业信息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甚至有些领导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上网, 由于认识上存在不足,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

3.3 农业信息化队伍薄弱

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出身, 同时,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信息获取能力较弱, 信息意识和利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信息化培训, 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较低, 依靠网络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受阻。同时, 农户居住分散、政府投入少, 使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民还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取信息。农业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必然影响农业信息化进程。

4 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4.1 科学规划, 分步实施

根据全球信息业发展的总趋势, 采用最新最优的技术集成, 高起点同时又结合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经专家反复研讨论证后, 付诸实施。在研究、制定规划时, 一定要考虑有利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有利于用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 有利于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有利于全社会积极参与, 有利于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分工协作, 有利于广大商家、业主和农民大众开发利用。

4.2 加大投入, 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一定要增加启动性投入, 加大支持力度, 设立专项资金。但仅凭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应在政府统一规划下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 按照“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投资。

4.3 人才队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信息时代的竞争, 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农业科研管理的主体对象是人才, 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科研管理的内容、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管理手段也逐步更新, 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

4.4 借助多媒体技术,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是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展示一个单位风貌的窗口。因此, 科技档案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 科技档案管理要体现出它最大价值, 发挥出它最大的技术效用和社会效益, 充分体现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

4.5 健全网络体系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以及建立在基础传输网络上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网络应用也是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按照市、县、乡、村, 商家、厂家、业主、农户的层次分工, 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涵盖上述内容的网络体系, 做到全球化信息可以即刻传到干家万户, 当时当地的信息也相应活跃在全球, 从而规范信息市场, 整合信息资源。

4.6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培育市场需求

由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使市场需求与产出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经会出现农产品“买、卖难”现象,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 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 使农民的生产和经营得到及时调整。

5 结语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新兴的、前所未有的、开拓者的事业。从农业机械化走向农业信息化, 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主动迎接正在兴起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 不断带动农民走向新农村建设的金光大道。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农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同时,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农业发展, 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从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措施, 以努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不断促进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许开录, 孙志浩.农业经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周慧秋.农业经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王平, 王文信.农村经济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4]史金善.新时期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和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管理, 2005 (2) :27~28.

[5]王雅鹏, 杨涛, 张岳君.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72~73.

[6]欧钊.互联网条件下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 2009 (13) :161~162.

[7]周雪飞.发展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J].中国农村小康技, 2007 (11) :11~1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论文 篇5

1.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可以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主要是使得农村和城市,还有国内和国外进行信息方面的交流,能使得农业得到全方位发展,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农产品因为信息化的方面而得到更多的利用。

1.2农业经济可以有助于提供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市场已经逐渐形成竞争市场,具有经营规划小且较为分散的特点,要提高我国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现代化的市场,而做好这一切的前提主要通过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1.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篇6

【关键词】信息化;经济;管理;实践分析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的經济管理中,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信息资源,探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方法,来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扩大。而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管理模式粗放,办公信息化、自动化的普及率低,造成管理效率、水平不高,对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做出进一步的研究,让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1.信息化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现状

1.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我国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造成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部分企业为节约人工成本,经济管理人员并不专业,导致整体经济管理水平的降低。同时,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很多,而这部分企业比例较小,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依然较低。

1.2经济管理的理念陈旧,管理模式粗放

我国部分企业比较注重业务增长和经济效益的获得,管理手段滞后,思想陈旧,创新缺乏,企业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甚至发生亏损。而且由于经济管理模式粗放,经济形势难以及时分析,资源利用不够科学和合理,很难实现信息化管理来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1.3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企业能通过满足多种业务需求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提供优质服务,但由于信息联通的缺乏,信息很难及时更新,信息不匹配,信息共享平台缺少。导致精力和时间的浪费,成本的提高。

2.企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在激烈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建设信息化,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而企业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管理模式、内部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实现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时,要对比信息化预期费用、信息化的预期效益和信息化成本,明晰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投资信息化建设时,要把握方向、时机、结构和重点。由于信息化投资具有持续性,因此,企业要做好长期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准备,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3.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3.1合理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理

企业要科学、充分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井井有序、统一规划的管理策略的建立,使管理企业内部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着重关注财务部门,关注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分析判断和大体方向的把握。

3.2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强化中小型企业各个阶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普及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知识,促进经济管理财务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科学处理经济信息数据,确保经济财务数据信息的及时获得,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和判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3建立高素质水平的信息技术队伍

建立高素质水平的信息技术队伍,使其在经济管理中,多方面考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共同协助领导发展经营企业,有责任、有担当地促进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的完成,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4降低经济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经济管理中广泛的应用信息化管理,促进经济管理成本的降低、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办事速率的增加。利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广泛性提高企业管理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优化企业生产产品的性能,降低企业各方面的开销。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流通速度的加快和企业存货信息量的减少,减少企业时间的浪费,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4.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应重视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拓宽信息化应用领域,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学军.信息化管理对单位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3,(30):11

[2]赵晓燕.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3,(7):128-130.

[3]于国军.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3,(26):293-293.

作者简介: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7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

1.1 缺乏具备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人才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上, 除了基础设施的支持, 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从信息化创新和信息化管理这两个角度上来说, 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都不能出色完成工作, 这就会阻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进而使得在解决建设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时呈现滞后性。农业信息化所包含的领域极其广泛, 这又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该领域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 可是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一大部分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校毕业生不想扎根农村。这就使得高校中学者的研究根本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令其研究缺乏说服力与针对性, 也就不能把这样的研究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作指导。因此, 形势要求我们脚踏实地, 努力培养好具有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人才。

1.2 农村的互联网覆盖率不高

基础设施设备为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就无法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技术落后, 所以呈现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甚至是没有建设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在该领域的投入不足造成的。我国大部分农村和整个农业体系没有被互联网完全覆盖, 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进程。同时也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3 农民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不到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小农经济思想早已在农民脑海中根深蒂固。又加上我国农民和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 主动接触网络的意识不足, 并且也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这就使得他们对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农业技术设备了解程度较低, 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向, 从而不能够实现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长。因此, 他们没有发现农业信息化的有利之处, 感觉这种新的趋向可有可无, 也就导致其缺乏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性, 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同时对实现农业的长足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2 应对农业信息化所面临困难的举措

2.1 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这方面, 我们务必在做好对信息化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 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使其更加适合将要从事的工作。而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信息化管理水平, 所以我们也要大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政府, 应当提高该领域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走向农村、扎根农村, 从而减少相关人才的流失, 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 政府应该建立农业信息化培训机构, 并不断吸纳年轻的技术人员, 更加注重长期培养技术人才的自我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 从而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得以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使得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速度有所提高。

2.2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建设, 就必须拥有健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深刻认识我国目前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的情况, 加大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全面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经济基础。争取进一步完善网络体系, 早日实现网络的户户相通、家家覆盖, 从而实现农业信息的无障碍传输, 保证信息的时效性。还可以开设农闲补习班, 指导农民利用网络及时获取有用的市场和政策信息, 从而使其能够依据实用信息及时作出决策, 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

2.3 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 农民所处的状态是不清楚的、不全面的, 而不是否定的、错误的。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让农民充分了解农业信息化的具体内涵, 并阐明其优势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自身条件。

3 结语

从基本国情来看,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当今时代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势必会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农业方面也不例外。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趋向, 也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腾飞, 促使中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许开录, 孙志浩.农业经济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际运用 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实际运用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运用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际运用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走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它是农业适应现代科技市场经济的手段,是提高我国农业建设水平,确立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际运用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我国经济开放政策的完善与实施, 我国的农业建设也得到不小的冲击,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运用使农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使农业经济从传统走向经营管理, 从个体经营走向农民合作社,从单一的销售市场到面向国际市场,从生产量低到生产量翻倍,这些都是在运用信息化管理后的表现,当我国的农业经济真正掌握和全面运用信息化管理后, 能够使我国的农业在技术、管理、科研、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与数量、市场领域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建设。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际运用是农业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手段

信息化的运用, 使我国的传统农业管理方式得到改变,运用信息化经济管理,使农业经济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转变,始终在满足市场需求条件,合理的安排生产、管理营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农业经济因技术、信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的不足, 使农业经济管理更加的信息化、科学化,通过农业信息,了解市场动态,供求平稳,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真实效率。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运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 农业经济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中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应的市场要求完成,保证购买企业认同和购买,进一步的宣传农产品的质量,扩大市场竞争范围,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购买,统一加工,严格检验等步骤的实施,提高产品质量要求。建立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信息化网络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时刻注意企业的需求方向,从而提升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地位。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1.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不足

农业实行信息化管理, 是因为信息化管理人才起到主导和推动的作用,没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是无法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我国农业建设发展晚且缓慢,就是在信息化经济发展中缺少这样的技术人才, 无法真正的运用信息化技术。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农业基层部门,也只是简单的运用,不能将信息化技术得到全面的运用,影响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农业,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是按照政府的统一安排进行,农民对市场的需求无需过多考虑,因而也举造成农民盲目种植的问题,使得农业种植的销路不通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滞销。现如今的农村,领导人员并不了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与步骤,也就难以完全了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而就造成领导人员的工作重点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甚至有部分领导人员认为会用计算机上网就是农有信息化。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主动性。与此同时部分年轻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给予了极高的热情,但是由于文化素质较低以及在利用农业信息化方面能力不强,使得他们通过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不太现实。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人才需求正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但是就我国目前农村信息员的数量而言,并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就是这么一个岗位稀缺,却存在无人问津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才待遇差。这不仅给专业数据库建设带来了阻碍,还影响了农村信息化的顺利建设,造成农村经济观的信息化现象不容乐观。

2.农村信息的单一性

农业经济建设离不开农民基层生产、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府有关管理部门,而基层农民对农业信息了解单一, 加工企业需求信息只能依靠农民的生产来满足农产品的持续生产,使得企业选择上受到限制,市场经济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而农村自身缺乏对有效信息的接收,也使得农业建设迟缓,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影响农民对市场的投资。

3.农村农民对信息经济的淡薄

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就在于信息化的运用程度不足,导致农村发展落后,经济与教育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农民自身教育水平低,教育行业得不到支持发展,使农民对信息化经济了解少,知识淡薄,多年来形成的继承现象,导致农村农民只从事耕地生产,想不到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生产,不能适应市场当前的需求,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4.网络基础设施不齐全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自己打呢支持。现如今我国基层政府并没有完全认识到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设施基础来建设该项目,并且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网络的普及,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没有完全普及网络,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远,造成网络架设成为问题。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农村网络基础建设变得不健全。

三、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1.从基层做起,重视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信息化建设

想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就是不断的让农民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 熟练操作先进的生产设备机械,建立农村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运用科学的种植手段和经营管理理念,提供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信息化教育水平。

(1)强化农村农民信息化教育。强化信息化教育,就是要让农民关注信息化农业生产,积极参加培训,通过专业老师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掌握新的时期信息化经济管理技术,在通过自身的创造,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针对农民与农业部门领导人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正确的问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改变农业部门对农业信息化人使得错误,管理部门先改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随后在政府加强宣传下,让农民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与先进性。农业信息化就是能够充分有力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以及利用,让农民尝试农业信息带来的成果,同时还应当加强培训农民如何从信息化平台获取信息,进而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目的。从总体上来看,农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在提高农名经济收入的同时,提高农民对计算机的使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应有的作用。

(2)加强基层信息化宣传力度。加强信息化的宣传,地方政府要给予大力的支持,通过会议、媒体等传递信息化建设的精神, 在委派专业的农业技术骨干对该地区农村进行详细全面的讲学走访, 深入实处为农民宣传信息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性, 提高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2.加快农村经济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信息网络平台,这样可以使农民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 通过网络平台对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网络交流和信息搜索等, 及时的掌握当前农业生产最新动态, 同时还加快农民对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使信息化管理真正的落实到农村中去,实现农业信息共享,并于农业企业直接接触,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了解企业生产加工需要,满足市场需求。

3.加速信息技术应用

加速信息化应用,解决农村生产力低、管理落后问题,帮助农村在经济管理建设中更好的利用资源, 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丰富农业生产种类,种植绿色环保产品,提升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带动地区经济及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程度显然不高的情况下,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吸引外资和私营企业的投资,进而为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离不开网络的应用,因而建立网络体系,形成村村相通,家家覆盖的网络体系,促使农业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每家每户,实现农业信息共享,促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进而解决农民种植非市场所需的尴尬局面。

4.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篇9

▲▲一、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为了让传统农业向知识性农业转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必不可少。知识型农业指的是在生物工程的基础上, 采用其先进的科研成果并加入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实现农业现代化。相比于我国还在以资源型为主的农业发展现状来说, 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中有很多的应用。有鉴于此, 必须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并利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把我国的资源型农业转变成知识型农业。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近几年, 我国农民农作物产量上来了, 但是经济收入却没有显著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通畅所造成的。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市场农业要求农民要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 才能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为农民能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提供了可能。

▲▲二、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涌现出的问题

1. 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全面。

由于没有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工作普遍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全、人员不专业、经费短缺等现象。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 行业间的信息得不到共享, 对农业数据库及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 发布的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没有太对指导作用, 离农民想要的信息需求还很远。目前各地发布的农业信息还主要停留在价格的变化, 而对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系统科学的分析和市场预警信息的发布还不完善。这样一系列的因素, 也就增加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难度, 并使得其服务农民帮农民增加收入的目标难以实现。

2. 缺乏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

在当前的农村里, 大多数领导并不了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并对其服务体系也毫无概念, 工作重点也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上。以至于有的地方领导把计算机上网就看做是农业信息化,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也就直接导致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

3.农业信息化人员专业性不强。据了解, 从事基层农业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跨专业的, 于此同时, 农民由于其文化素质较低的原因在获取及利用农业信息方面的能力不强。大多数农民都没有经过正规的信息化培训, 计算机知识及操作能力都较差, 所以让他们通过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显然有点不太现实。这些都影响了农业信息化进程。

▲▲三、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并分步实施。根据全社会信息业发展的趋势, 利用最先进的技术, 高屋建瓴的研究制定出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规划, 并提请专家研讨及论证, 而后逐步实施下去。

2. 扩大资金投入, 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问题。

不言而喻,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 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启动资金的投入, 并为其设立专项资金。可是政府的投入也是有限的, 而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 政府应该统一规划并引入竞争机制, 依据谁投资, 谁受益的商业法则, 吸引各类企业及个人的投资。

3.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的建设。

农业科研管理水平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来决定的。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以及农业科研管理的内涵越来越多, 管理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 这就要求了农业科研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 以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4. 加强基础网络建设, 健全信息化网络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农村基础传输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的应用这两个方面。要形成有市、县、乡、村, 以及与厂家商家都相互联通的网络体系, 使得全球化信息可以及时的传到农户家里, 农户也能及时的发布农业信息, 从而达到资源整合及共享的目的。

5. 规范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由于旧有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着缺陷, 使得市场需求与农产品的产出之间容易出现不对称的情况, 经常会出现农产品生产过剩而滞销的情况,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通过规范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及时的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 以利于其增加收入。

综上所诉,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农业机械化运作过渡到农业信息化,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正在不断的给农民带来经济实惠, 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开录, 孙志浩.农业经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王平, 王文信.农村经济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3]史金善.新时期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和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管理, 2005 (2) .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篇10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现有形势

现阶段我国农业处在以资源型为主的发展方式, 科学型农业, 知识型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还是属于起步阶段, 而信息技术是后者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来讲将是一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它将有利于我国将资源型农业打造成知识型农业, 提高农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以养活更多的国人, 以求满足我们日益增大的对农产品的需求。想要满足以上需求, 并且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

二、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重重难关

1. 我国农民缺乏对信息化的基本认识。

过去, 不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是在政府统一安排下进行的, 农民不必考虑市场信息。因而造成了盲目种植的问题, 以至于销路不好, 甚至是滞销。在当前的大多数农村, 大多数领导并不了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 并对其服务体系也是完全不了解, 工作重点也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上。甚至有的领导认为用计算机上网就是农业信息化, 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偏差的出现, 导致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还有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了解农业信息化建设, 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文化素质较低以及在利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能力不强, 所以让他们通过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显然有点不太现实。

2. 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资金, 而我国大多数基层政府由于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而没有建立专款进行该项目的建设。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欠缺。而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通过是网络来进行普及的, 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 网络完全没有普及。由于村村之间有的距离较远, 导致了网络架设也成了问题。这些全都使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变得十分不健全。

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稀缺。

对于信息化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一批既精通技术又了解农村经济规律的人才, 我国现在目前的情况是专兼职农村信息员总数二十几万, 但对于我国近九亿的农村人口来讲, 这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的。然而面对这么大的岗位缺口, 这样的岗位却无人问津。理由就是人才待遇太差。这也个给专业的数据库建设造成了很大阻碍, 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更加的缓慢。

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宣传, 来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真正解决好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知问题。面对农业部门相关领导及农民认识不足的问题, 我们应当先从管理部门入手, 改变他们信息建设无用论的看法。通过他们向农民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先进性。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的自觉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普及与实施效果, 进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应引导农业信息企业、农业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各方面力量, 由他们向农民传播农业信息, 从而使这个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组织体系有效运行。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各种媒体, 宣传农业信息化思想, 以及普及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基础只是的重要手段, 利用媒体的宣传, 可以使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构筑在广大农民群众普遍认同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最后通过宣传, 来加强各级政府, 尤其是县、乡领导和两级政府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2.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项目, 在信息化发展初期, 如果没有证度的资金支持, 只靠服务所的很难维持。国家应设立专款专项, 专门用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线管部门的发展资金, 也要向农业信息化项目倾斜。利用该部分资金建设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中枢平台的建设, 建设网络互联中心。这种平台的建设需要配套的网络和计算机硬件设备, 开发配套各级中枢平台上、下贯通, 统一兼容的运行软件, 建立网络及总管理和安全系统, 加快信息化进程。依托国家公共通讯设施, 架设高效畅通的农业信息传输通道。目前农村90%的群众通过电视获得信息, 所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播市场信息。农业生产涉及诸多科学, 要使农业生产与现代科学完美结合, 必须依靠诸多领域的研究人员群策群力, 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向信息农业转变的步伐, 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3. 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

现在是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最需要的是人才,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各级政府要积极开设专业的课程培训, 积极地从群众中培养一批可以进行管理的人才, 他们既懂得农业市场经济规律, 又掌握管理技术, 可以更好地与农民群众交流共同, 这样更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可以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更好更快发展。

四、结语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 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时代,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进步, 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以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 以发展农业信息咨询产业为突破口, 以信息技术研究创新为动力, 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基地为载体, 以信息人才、政策法规环境为依托, 用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以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摘要:随着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在农业经济管理反面的信息化也在快速发展。对于农业发展来说, 我国与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这其中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有形势, 存在问题, 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以求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许开录, 孙志浩.农业经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王平, 王文信.农村经济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论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 篇11

摘 要:本文主要从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公路运输经济中运用的必要性、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提升公路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信息化管理

一、公路运输经济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一)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本途径。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相关统计,仅就12年全年来说,我国整体的社会物流成本已经超过了九万亿之巨,这里面就有超过半数的费用属于运输成本,而在后者之中,又有八成的成本费用属于水路、公路两者所产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而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与这些新型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现代物流领域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还能够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所以,信息化运作模式便成为了现代化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二)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要求。伴随着物流成本费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运输费用,而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了对这一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这种改革不但将各交通行业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充分的完善与提升,而且还在努力将各类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此实现物流运输体系的整体能力与效率的提升。所以,在物流运输体系中实施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提议的内在要求。在推进现代化的物流运输行业发展中,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成为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而在这一新的方向要求上,信息化建设便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型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中,不仅能充分利用各项物流资源,而且能有效缓解现代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压力,切实提高整个交通行业的运作效率。所以在资源节约型物流运输体系构建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其必然要求。

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信息化管理能够促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种新型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各项资源配置来说是具有极大完善效应的,它不仅能够将企业内部各项信息有效的传达到相关管理部门,而且能够有效的收集并传递企业外的各项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等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支持,帮助企业优化自身资源,提升企业运作效率。进而在此条件下,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二)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管理的不透明性,正是由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提升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决策等的透明度,提升了内部员工对企业的了解程度,避免了各种类型的“暗箱操作”,进而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的资产等的流失。

(三)信息化管理能够切实提高公路运输业的服务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对自身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于运输行业的服务质量等的要求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公路运输行业原本就属于服务业的一种,所以只有将自身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才能更好地获得客户满意度,进而能够扩展自身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能够切实了解到自身所接受的服务的现实水平,并且对自身的物品运输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掌握,很容易便能够发现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对于企业及时弥补不足、解决问题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公路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网络。当前阶段,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已经基本将信息化管理模式渗入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正是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实现,为企业间的构建管理式信息管理网络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充分立足于自身企业现状,充分结合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的特点,提升企业自身对各项信息的反应速度。

(二)优化客户服务体系。针对各种类型的服务性企业,一个完善且不断发展的客户服务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公路物流运输行业作为这种服务业的典型代表,需要不断优化自身客户服务体系,坚持把客户满意作为自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依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与特点,建立其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评估机制。在现实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中,需要依据现实市场状况以及客户的不同需求,对自身进行不断的评估与改进,而在这种评估模式中,需要切实将市场作为评估优化的引导方向,将客户满意作为基本原则,不断调整自身管理制度,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伴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深化,公路运输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能够有效推进本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来书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文.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J]. 中国外资. 2013(13)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篇12

一、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 过高的设备成本

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要面对高昂的设备成本。因为信息化技术设备具有高昂的价格, 且在安装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 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化技术的实际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虽然有政府的经济及政策支持, 但是过高的成本对农民来说仍然是一个沉重负担, 同时, 由于农民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全面掌握相关的技术, 不能对部分设备硬件进行很好地维护, 也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及浪费, 使得维护成本大幅上升。

(二) 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形式日趋多元化, 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 难以满足庞大信息需求, 严重影响了信息传输的效果。一般农民信息渠道多来源于电视新闻报道或科技杂志等, 这样的信息渠道具有滞后性, 使得农民难以及时了解国家颁布的重点政策及市场行情等, 如无法及时获取推动农村市场开发和壮大集体经济的信息、不能全面掌握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消息等。

(三) 资源缺乏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资源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人力资本。高素质人才是信息化管理和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前提, 但是当前缺乏充足的农业科技人才, 许多受教育者不愿去农村从事相关工作, 且部分农业人员缺乏较高的专业素养, 致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实施。二是物质资本。我国政府对工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 但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少, 并且由于农业积累资本速度相对缓慢, 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 重要性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主要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分析:

1.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改革, 我国农业产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没有为农民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 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较少。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 各种经济活动趋于公开化和透明化,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鼓励农民学习信息技术, 科学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农业市场的专业性评价, 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

2. 加快知识型农业的转变。

对于知识型农业而言, 其主要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机械工具及科学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或是借助先进的科研技术改造与加工农产品, 是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往的农业经济管理多是针对生产的收益与效益而言, 这忽视了农业的长远发展, 而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以促进知识型农业的发展, 提高经济管理收益, 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农业相关企业的综合实力, 对促进农业产业化有极大助益。同时部分农业产业可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贸易, 创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营销之路, 加快产销的一体化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 应用策略

1. 优化信息化技术服务

由于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 为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经济管活动中, 不仅要对各县乡的农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 还要对农民的自主创新加以引导与鼓励, 使农民可以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管理活动中。同时, 在鼓励农民利用信息化技术时, 需要使其全面了解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从多角度和多层面来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 激发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

2. 加强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之中, 首先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加强统一指挥和宏观调控, 对各个地区及部门中的专业人才进行合理调配, 利用激励制度激发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其次需要加强资金专项管理工作, 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 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 保证资金能真正用于专项建设,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最后需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 以各地具体情况为依据构建良好的财政政策评价体系, 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建立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 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3. 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建设力度

资金支持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十分之必要。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投资, 促进资金投入的扩大。同时需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才引进制度, 构建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 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使人才积极投身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此外,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和农业信息经济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 打造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也是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4.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具体可以以县乡为单位进行网络建设, 运用全球卫星技术和地理定位技术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或是借助网络平台快速传播信息, 保证信息分析、采集与处理优势的明确性。另外, 由于传统媒体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而网络媒体具有更广的覆盖范围, 因此可以加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合作, 促进农村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 让农民掌握真正所需的信息, 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5. 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

农民对信息化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了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 因此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就需要加强农民的信息素养建设。首先, 各地区可以积极指派技术骨干进行教学工作, 或者是派遣优秀农民参观学习, 积极宣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典型, 这样能够取长补短, 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其次,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的竞赛活动, 激发农民参与和学习的热情, 通过竞赛方式加强相关人员的互动交流, 使彼此之间能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 由专门人员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做好培训建设, 定期组织农民学习信息化技术, 有意识地培养农民的信息素养, 将信息技术及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益处加以宣传, 使农民对信息化的内容具有更直观而清晰的了解, 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 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过高的设备成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资金的缺乏等, 严重影响农业信息化建设。基于这种情况, 需要优化信息化技术服务, 加强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建设力度,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 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宇.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农经, 2015 (09) .

[2]王苗.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21) .

[3]王荔玫.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 2016 (02) .

[4]孙海平.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13) .

上一篇:环境影响分析下一篇: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