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成长发展

2024-10-15

幼儿成长发展(精选12篇)

幼儿成长发展 篇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海南省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行为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 标志着幼教改革与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春天。春天里, 我们倡导走进童心、遵循规律、引领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注重生活课程,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以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期, 幼儿教育不能只考虑3年, 而要考虑终生。

一是让好习惯相随。好习惯是一辈子用不完的存折, 坏习惯是一辈子还不完的债务。我们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引, 注重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我们各有侧重。小班注重培养生活习惯, 如饭前洗手, 吃饭不挑食、饭后漱口等。中班注重培养行为习惯, 如见到长辈要问好、学会与小伙伴分享、不随地扔垃圾等。大班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如看书要坐正、握笔要正确、整理书包等。通过3年努力, 让好习惯如影随形, 成为孩子一辈子取之不绝的财富。

二是让好品德相伴。我们以节假日和纪念日活动为载体,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母亲节, 制作小贺卡、康乃馨, 送上对母亲的爱;植树节, 组织“我和小树一起长”植树活动, 为美丽海南添彩;国庆节, 绘制“百米画卷”, 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一日生活即课程”, 诠释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好习惯从洗手开始, 好品德从孝心开始,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养成习惯, 为孩子幸福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游戏活动, 为孩子快乐发展搭建舞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我园开发了一系列以玩为主的特色教育活动。

一是玩转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历久弥新,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从民间体育游戏入手, 自制了50种1000多件民间体育器材, “丢手绢”、“老鹰抓小鸡”, 重新走入孩子们中间。在民间游戏中, 孩子们踊跃表达、懂得规则、学会合作、不惧竞争, 不但感受到民间游戏的趣味, 还在感受中了解并传承了民族文化。

二是奔向大自然。摘果子、翻石头找蜈蚣,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 离城市里的孩子越来越远了。美丽的田野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为此, 我园创建了100多亩野外活动基地, 每月组织一次田园亲子活动。拔萝卜、捉蚂蚱、喂山羊, 美丽的景色, 清新的空气, 忙碌的小手, 惊喜的发现, 孩子们嬉戏追逐, 乐在其中, 田野采摘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的情怀。让生命在游戏中自由地呼吸、在田野中自然地生长, 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精髓。

三、注重专业提升, 为孩子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好的教育。我园老师的发展目标是:“做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要想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 就得不断强大自己。

一是读懂孩子。要想教得好, 必须读懂孩子这本书。我们创新学习方式, 以“读懂孩子”为主题, 带领老师同读了《幼儿发展心理学》、《窗边的小豆豆》等十多本经典著作。读书更显专业, 读书带来自信, 使得我们面对幼儿时得心应手, 面对挑战时轻松自如, 面对家长时从容不迫。

二是分层培养。年轻教师成熟化:以胜任日常教学为目标, 对年轻教师“四指导”:班主任随机指导、年级主任定期指导、教研室岗前指导、返聘老园长跟班指导;经验教师特色化:以“一班一特”为抓手, 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 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特长;骨干教师创新化:以交流评比为舞台, 彰显“四者”:让她们成为园所对外交流的承担者、集体备课的引领者、教研活动的提升者以及年轻教师的指导者。

三是制度激励。如学历制:鼓励老师参加学历教育, 对取得学前教育本科以上学历的老师, 全额报销学杂费。评聘制:按照高级教师评聘制度, 考核分数100分以上, 继续领高级教师工资;100分以下, 领一级教师工资。评先制:评选“优秀执行班”、“优秀守时班”、“优质班”和“优秀年级组”4个集体奖, 依靠团队力量约束自我, 集体创先争优。

得益于“做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这一目标牵引, 我园教师队伍不断成长, 实现了“三高”, 即高学历———有本科25人;高职称———有中学高级1名, 幼教高级63人;高水平———有特级教师1人, 省级骨干11人, 还有两名教师分别被教育部选拔到香港支教一年。

四、注重家园共振, 为孩子有效发展营造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奔忙在学写字、学外语、学钢琴等各种“学习”中的时候, 学前教育正在异化为小学教育。针对家长观念中的小学化倾向, 我们举办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 和家长共同探讨幼儿教育之道。

如对幼儿园是否应教孩子写字这一问题, 有的家长认为, 在幼儿园学会写字, 孩子上小学就有先发优势。我们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分析利弊:孩子小肌肉发育不全, 过早写字容易损伤小肌肉, 并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而幼儿园开展的夹豆子、捡豆子、剪纸这些孩子喜爱的游戏, 既是控制肌肉能力的练习, 也是为写字打基础的手段。通过交流, 家长明白了, 孩子的很多进步都是在玩中获得的,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违背幼儿成长规律去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五、注重携手同行, 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资源

作为省级示范园, 为了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我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发挥示范帮扶作用:

一是走出去。先后有11位老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5位主任承担了省市相关教研、保育、安全等讲座, 3位主任担任市教育局暑假继续教育讲师。

二是请进来。主动邀请周边市县幼儿园到我园培训观摩, 近两年接待来自白沙、昌江、儋州等市县的园长、教师跟班学习教学、保健、管理等百余人;接待师范院校学生实习500余人;接待来自港澳、台湾及全国各地幼教专家、同行参观交流2000多人。

三是结对子。落实省教育厅“2013年省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文件精神, 我园对口帮扶澄迈福山中心幼儿园和大拉幼儿园。秉承“园长重视、亲自负责;主任到位、紧抓落实”的原则, 我们做了如下工作:调研先行, 我园一把手带领班子全体成员和教学、后勤所有业务部门主任, 到澄迈实地调研, 明确帮扶需求;方案对接, 我园制定帮扶方案、被帮扶园制定承接方案, 通过面对面交流, 实现帮扶、承接方案无缝对接;打歼灭战, 针对澄迈最薄弱、最急需的方向, 按照一月一主题的思路, 安排分管园长和部门主任到澄迈现场培训指导, 接待澄迈业务骨干到我园跟班实践,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项目开启的短短两个月中, 我园中层以上业务领导全部下园调研指导两次, 被帮扶园的园长、骨干教师来园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学习一次, 使得帮扶活动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中初见成效。

在幼教改革的浪潮中, 与其说我们做了什么, 取得了什么成绩, 不如说, 是孩子们引领我们发现了什么, 探索了什么。我们将借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之东风, 进一步落实好有关文件精神, 努力使我园成为孩子喜欢、家长满意、教师自豪、社会认可的美丽家园。

幼儿成长发展 篇2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园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该问题不仅是20世纪70至80年代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的延续,而且它也是我们今天在面对全球性“儿童取向”的教育问题时所必须重新反思的一个问题。从概念上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其教学品质(技能)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根据LilianG.katz的观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要经过四年的磨练性挑战和四个基本发展阶段:(1)为本专业生涯的生存而适应的阶段;(2)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3)开始厌倦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阶段;(4)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这四个阶段在幼儿教师工作的不同年限中又分别显示出不同的行为倾向和工作特征。

第一阶段(相对应第一年),即教师对本人所从事专业的生存性适应阶段。该阶段的教师常常为教学上的一些平常事,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今天我有没有漏掉一个孩子?”“这个周末我能完成这项任务吗?”“我真的能日复一日地做这种工作吗?”“我能被我的同事所接受吗?”这些问题表明教师工作的第一年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它意味着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一个新天地急盼成功的愿望,同时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形与工作环境,教师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对于这一点,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本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这不仅对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意义,而且对于教师本人今后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价值。一般来说,新教师对于自己所开始从事的这项职业,都怀有极高的热情、期盼和想象,这种良好的动机对于他们今后所要接触的儿童生活、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它不能替代美好的理想与热情。正如Clark和Culter所言,在今后的历程中,“经验将会告诉你哪些要放弃,哪些要修正,哪些是你前进的指向标。”所以,从工作一开始,每一位教师都要作好迎接艰苦磨练与挑战的思想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起自己的耐心、毅力和坚韧的个性品质。同时,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多了解新教师的心理需求,对新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理解与鼓励,并在工作中加以适当的针对性指导。

第二阶段(相对应第二年)。由于经过了第一年的艰苦磨练,大多数教师已具备了适应本专业的基本能力,开始关注提出问题的个体儿童和教育教学中一些令人感到麻烦的情形。该阶段的教师常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些类似的问题:“我如何帮助一个腼腆的儿童?”“我如何帮助一个看上去不在学习的儿童?”等。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形式的层面开始转人到与教育及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

第三阶段(相对应第三、四年),该阶段的教师已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些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的发展,比如,“哪方面的研究(课题)谁在做?在哪里做?”“他们有哪些新的材料、技术、方法和观点?”等等。这时,教师的专业成长已开始进入到理论的层面。

第四阶段,该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对成熟时期。在该时期,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够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省和探索性的问题。比如,“我的教育信条的历史和哲学基础是什么?”“儿童成长与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做教育决策?”等等。这时,教师的专业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

然而,上述四个阶段的变化对每一位教师而言并不具有普遍性,且四个阶段的完成也并不意味着教师专业成长的终结,它只是从一般意义上作了共性和概括的描述。现实中,一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个体性、持续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外在的社会因素,通过教师自身内部不断完善、更新、探索与发展的良好动机而不断向前延续和拓展的,并伴随教师整个的教育职业生涯。因此,一旦教师开始了白己专业生涯的“第一步”,就应该将这项计划与你当初的梦想一同进行下去。个人的勤奋努力对于促进你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今天这个知识―信息型的社会里,只有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想法,敢于冒风险,敢于向困难挑战而不贪图安逸,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专业教师。当然这种冒险不是盲目和狂妄,它要求教师具有坚实而深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坚毅的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其次,在教学中,你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并使这种思考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经常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实践活动以及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回顾、重建和重现,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儿童的行为表现能用事实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解释,或者坚持每天写点工作日记,就个人参与儿童成长活动当中的所见所想、及一些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尝试做些观察研究。这些反思,不仅是优质教学、理论批判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你在进行社会比较时,平衡自己的心态,激发“热爱儿童”这份深厚的教育情感,坚定个人的专业信念,也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成长册”的幼儿发展性评价 篇3

★将档案袋当成孩子作品的“收集袋”。

★将成长册作为家园联系的一种表面形式。

★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主评官,幼儿是被动评价者,家长参与的机会很少。

★评价与课程脱节。教学是教学,评价是评价。

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以幼儿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成长册强调的应该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它有别于以往过多关注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评价等。强调以主题教学为阵地、以观察记录为基础、以多主体评价为手段、以分析诊断为目的,详细直观地记载幼儿的发展轨迹。借此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在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以便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一、成长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成长册评价改变了以往教育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唱主角的特点,要求保育员、家长、孩子以及同伴都参与到评价中来,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客观公正的动态评价。

(一)幼儿的参与

在成长册的制作实践中,注重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成长册的制作,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会孩子采用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参与并享受评价带来的乐趣,使幼儿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

比如:鼓励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放进成长册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每次绘画,积极性更高了,也更有耐心了,因为他要把画得最好的作品放到成长册里呢!在“我最满意的作品”中,教师让幼儿以涂五角星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这时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孩子给自己的作品都涂满五个五角星。当然也有的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时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帮助幼儿思考:“这幅画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你觉得哪个地方没有画好?”“想不想修改,如果要修改,你准备怎么修改?”等等。如果是中、大班的孩子,这时,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孩子们互评,引导孩子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及别人的作品。

(二)家长的参与

在成长册评价中,家长的参与为成长册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资源。教师引导家长通过日常生活观察记录、撰写育儿日记等,尝试全方位地认识孩子、评价孩子,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家长逐步加深对幼儿园教育观念的理解,既看到了孩子的发展,也看到了孩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成长册使家长更理智、更客观地看到了孩子学习生活的过程,成长册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位家长在“点滴成长(家中)”中这样记录着:宝宝上幼儿园三个月了,最近学会一个本领,晚上睡觉前自己脱鞋、脱袜。一开始看到他自己这么费力地使劲拽呀拽,忍不住想去帮忙,可他倒好,“不要帮忙,我自己来”。那认真劲呀你都不好意思再去打扰他。好一会儿,总算把鞋子、袜子都脱了,还把袜子塞进鞋子里,然后把鞋子整齐地放在床边,最后爬上床,做得一丝不苟,真让我这个当妈妈的觉得自豪!

从妈妈细心的记录中,字里行间,真情流淌。孩子的进步在妈妈的眼里,也在成长册中以照片、文字的形式永远保存下来,非常有意义。

(三)保育员的参与

在以往的教育中,保育员主要任务是搞卫生,负责保育工作,只起到配合教师的作用,不参与孩子的评价。而在成长册评价中,我们专门设计了一栏“阿姨眼中的宝贝”,以记录表的形式,请阿姨记下孩子生活中的点滴进步,更全面地评价孩子的发展。于是,阿姨在工作中成为了有心人,她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孩子的表现,与教师、家长的沟通也变得更主动了。

二、成长册评价内容的多重化

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其独特的视角向传统的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教育评价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相对的智能优势,教育的宗旨就是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而成长册中,不但有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业单,还有活动照片、幼儿身体发育、发展情况评价表等相关资料,还有教师记录幼儿口述的文字资料,教师、幼儿对作品的分析、评价等文字记录。这些材料全面、生动地记录了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成长轨迹。

我园把成长册的内容分为两大块:指定内容和个性化内容。指定内容涵盖了幼儿语言、自我认识、身体运动、自然观察、空间、音乐、数理逻辑、人际关系八大智能的内容。

(一)指定内容(以本园小班上册成长册为例)

★晒晒我的小秘密:使教师和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现有的水平。

★八大智能介绍:让家长更加了解八大智能的有关理论和内容。

★精彩瞬间:孩子在园、在家游戏、参观、表演、外出游玩等的照片。

★宝贝涂鸦:孩子最满意的绘画、手工作品等。

★我的健康报告:孩子身高、体重、视力等的检查结果。

★宝贝发展性评价表:学期结束教师对孩子智能发展的观测评估结果。

(二)个性化内容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也是如此。每本成长册都讲述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在成长册中,安排一些活页,供孩子和家长自己根据意愿去填充,内容和形式都由家长和孩子自己设计。放上去的作品或者照片由幼儿自己选择和评价。

左图——是全家福照片以及孩子关于全家福的绘画作品,旁边是爸爸对孩子绘画作品的评价,还有孩子自己的评价。右图——幼儿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的照片,旁边有幼儿口述妈妈记录关于买菜中发生的趣事,包括怎么和菜农沟通谈价格等,边上还有妈妈对孩子的评价表。从一幅幅作品、照片以及评价表等资料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

nlc202309040328

三、成长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及时捕捉和发现幼儿的行为,经常用谈话法、作品分析、记录的形式记下幼儿的言行,为进一步丰富信息,教师还可以根据照片或文字记录发表意见和看法。

(一)谈话法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穿插谈话环节。比如:晨间谈话时间,与全班孩子的谈话、课余时间与个别孩子的谈话、幼儿作品或者作业单完成后的一个启发性谈话等等,教师及时把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也可以用录音的方式保存下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孩子。

(二)作品分析法

教师有选择性地收集、挑选幼儿作品,旁边附上作品注释表:包括日期、作品名称、教师关于作品的评价、孩子关于作品的解释以及达到的发展目标等。

案例:在一节《春天的花圃》的美术课上,涛涛小朋友画了很多小竖线,却没有画花。看到老师走过去,他连忙用胳膊把画纸遮住。旁边的女孩子抢着说:“老师,涛涛很笨,不会画花:”涛涛红着脸一声不吭,老师连忙说:“不会画花也没关系,你也可以画别的。”涛涛听我这么说,把手放开了,说:“老师,我画的是冬天的雪花。”我就乘机表扬他:“画得挺好,不过现在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也画些春天的花吧。”涛涛微笑着点点头,他的画纸上多出了小花……

教师把涛涛的这幅作品放在了成长册上,旁边有关于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还有教师的评价:“涛涛是个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涛涛作画比原来大胆了,线条比较流畅,小花越画越好。”这一过程采用了发展性动态评价的方法,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美术作品结果的评价,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把孩子的情绪情感过程记录下来,从中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三)记录法

1.照片记录。成长册用照片记录下了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的精彩瞬间,旁边配上照片的说明。比如:有一幅这样的照片说明:“第一周上幼儿园,我像毛毛虫,哭着缩在位置上,等着妈妈来。第二周,我像只小蝴蝶,笑着飞来飞去,等着朋友玩,现在的我可喜欢上幼儿园了。”在照片与文字中把宝宝从不愿意上幼儿园到喜欢上幼儿园珍贵的童年印迹保存下来,从中也看到了孩子的点滴成长。

2.文字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随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包括孩子的童言稚语,以便条的形式及时的记录下来。同伴之间的交流中,孩子会说出一些忍俊不禁的话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随时记录下孩子的话语,留下孩子学习生活中的趣事。比如:在童言稚语中,教师对军军的记录:(1)豆豆小朋友很能干,能自己穿裤子,有一天把裤子穿反了,老师说:豆豆,看看你的裤子都反了,军军听见了,大声说:跑偏了。(2)准备上课了,小朋友在搬椅子,椅子轻轻地碰着军军的膝盖,军军说:这椅子怎么会咬人。

3.表格记录。为了更好的记录孩子的活动,在成长册制作中设计了许多表格。比如:孩子晨练记录表、午餐记录表、午睡记录表等等,方便教师观察和记录。有些记录表可以让孩子自己通过打钩或涂色的方法进行记录和评价。表格记录一方面清晰明了,同时教师使用方便,幼儿间的互动及教师对幼儿的回应也能一目了然。

四、主题活动在成长册中的呈现

教师把幼儿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的讨论、发表的意见、提出的目标、进行的探索以及成功的喜悦等加以记录。记录的材料包括:幼儿个人资料、自画像、照片、文字、学习单、作品、评语等,并在主题结束后,对幼儿的学习过程、知识结构方式及情感反应进行分析。比如:大班4月份的主题“绿野仙踪”,要求家长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欣赏树林美景,感知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中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主题有关的树皮、树根,拍摄树林风景并用小手画出美丽的树林等。主题开展第一周,轩轩妈妈记录:这个周末,带孩子去爬山,孩子看到一棵棵形状各异的树,很感兴趣,追着问我,这棵树的名字叫什么、那棵树有什么特点等。我们还拍了很多和大树的合影,采了许多野菜回家。主题开展第二周,轩轩妈妈记录:儿子在幼儿园学到许多关于树林的知识,回家告诉我,大树和小朋友一样也是有年龄的,数一数大树桩上面有几个圈,就能知道大树有几岁了。他还兴致很高地拿出画纸画笔,画了一幅美丽的森林,画中的树形态各异,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草地上还画了蘑菇、野菜、野花呢。我发现儿子画画进步了!

加德纳说:“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点、兴趣和目标,尽可能的帮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潜能”。教育必须正视每个幼儿发展的特点,把他们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去追求、去引导、去支持。成长册的建设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过程,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幼儿行为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幼儿向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教师不断地在“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制定下一步指导策略——验证指导策略——调整行为”的循环过程中指导幼儿,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幼儿发展性评价观念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主导思想,而成长册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它能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孩子发展的轨迹,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孩子更顺利的对接后续教育提供科学、有利的参考。成长册带给幼儿的是参与自我评价的乐趣;带给教师的是促进观察、研读幼儿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化成长;带给家长的更是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份信任和责任。

总之,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册,对其发展情况予以记录和评价,乃是把握幼儿发展、为针对性教育和适宜性课程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过程虽然辛苦,但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胡惠闵,郭良青.幼儿园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毛海燕.幼儿园教育多元化评价的建构.学前教育研究,2008(9)

[4](美)霍德华.加纳德,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幼儿成长发展 篇4

一、创轻松环境, 鼓励语言表达

幼儿天生好奇好动, 对每样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 都想用语言来发问, 用语言来描述, 用语言和朋友分享。因此, 幼儿教师应紧扣幼儿性格特点, 想方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让幼儿在安全的空间中, 心情舒畅, 敢于表达, 乐于表达。

首先, 教师要正视幼儿, 蹲下来看幼儿, 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 对于幼儿不成熟的表达, 教师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 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 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其次, 教师要立足幼儿的生活, 丰富幼儿的生活,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每天下午下学时间, 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回家后让幼儿将园中发生的一些快乐的事情告诉家长, 与家长分享, 将与其他幼儿游戏的事情与朋友分享, 将心中的困惑、与其他幼儿的矛盾与向老师倾诉等, 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口语表达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再如, 在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 教师要充分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 主动与幼儿接触、交流, 必要时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

在与幼儿进行口语交际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幼儿清晰思维, 完善思路, 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清楚明白地告诉其他人。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引领幼儿逐步形成语言表达结构。如, 在游戏活动中, 教师讲述游戏过程, 游戏注意点时, 可以让幼儿模仿老师, 让幼儿在“做前说”———先说说游戏的准备, 自己在游戏中的计划、打算, 甚至于指导幼儿设计一些自己的构想去做;接着, 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说, 即“做中说”———边做边说, 借助说, 推动游戏情节展开, 丰富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共同推动语言能力的发展;活动结束后, 让幼儿重新回顾游戏过程, 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做到“做后说”, 同时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鼓励孩子充分表达。

二、造语言话题, 发展语言经验

要引领幼儿学会表达, 首先要指导孩子有话说, 只有幼儿有话说才能敢于说, 因此教师要积极帮助幼儿寻找有话说的机会, 寻找话题。在寻找话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的生活环境, 以幼儿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 从幼儿的经验出发来确立谈话内容, 必要时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话题。

例如, 在与幼儿进行“春天特征”的谈话时, 教师应选择春天特征比较明显的时候, 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进行。谈话时,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衣物的增减, 冷暖的感觉 (气候) 、桃树开花、小草发芽 (动植物) 以及人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 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将眼睛看到的, 耳朵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而将春天的特征进行准确地描述, 使得春天的知识在幼儿头脑中系统化, 将语言表达融于生活经验中。

再如, 对于一些远离幼儿生活环境的话题, 教师可以借助于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参观, 通过教师的介绍, 媒体的演示和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把握话题对象的特征。教师在谈话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按照幼儿观察的顺序或参观顺序进行提问, 有意识地将提问具体化, 并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 从而提升了幼儿的语言经验。

三、引领幼儿讲述, 促表达生成

教师为幼儿创造语言环境, 积极为学生寻找话题引导学生敢于表达, 然而语言的真正内涵在于要将自己的思想充分地表达, 需要将语言的内核内化。因此, 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学会讲述。讲述不同于谈话, 它是谈话的高级形式, 比谈话更复杂、语言更周密, 需要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看图讲述、拼图讲述、绘画讲述等多种形式, 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 促进语言内核在幼儿心中扎根。

例如, 教师在语言课上, 适当出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 引导幼儿在充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 理解图片的内容, 并选择恰当的语言讲述, 引导学生想好了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怎么说。教师在教学中, 要引导幼儿围绕图片的主题, 从整体到局部, 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 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 层层剥茧, 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 让幼儿模仿着说, 只要幼儿理解, 话语连贯即可, 鼓励幼儿的表达创新。

又如, 教师在手工课上, 引导幼儿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进行讲述。由于手工是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 因此, 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容易, 而且丰富有感。幼儿在边玩边讲, 动静自然结合中, 使自身的语言得到全面的提升。

再如, 在美术课上, 教师可以借助幼儿自己的绘画, 让幼儿发挥想象力, 在绘画作品的构思中进行讲述, 促进表达生成。

总之,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也是人一生中掌握口语最迅速的时期。教师要把握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进行正确引导, 促进语言丰富, 语感提升, 用“我口说我心”, 发展语言能力。

摘要:语言是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途径,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学中, 应立足于幼儿的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方法来促进语言经验的生成, 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成长发展 篇5

幼儿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它对幼儿进行心理、人格和情操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全面育人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活动,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借助美术活动,如画画、做手工等,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培养人格,陶冶情操。文章从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方面探讨其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人们可以从一幅幼儿的画中看出他想表达的东西,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会表现在他的画面中。有一件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学生画了一幅关于他一家三口的画,他拿给笔者看并说“老师,你看这是我,我今天很开心,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一开始看到这幅画,笔者觉得很普通,可是仔细一看,画面中有两个很小的房子在两边,笔者就问他为什么旁边还有两个房子,他告诉笔者,今天爸爸和妈妈带他出去玩了,所以他才很开心。后来笔者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没有住在一起,只有偶尔在周末时爸爸妈妈才会一起带他出去玩。其实,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的时候,绘画就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健康地成长,就要掌握幼儿美术教育这把钥匙。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记忆力、想象力与观察能力的提高

对于幼儿毫无“艺术感”的绘画,我们往往会觉得是一种涂鸦,看不出画的是什么。其实,如果幼儿绘画的画面符合大人的审美观,那就不是幼儿绘画了。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可能几根线条就是一棵树,一个圆圈就是一朵云,我们不能理解幼儿的画面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古时的甲骨文就和幼儿时期的涂鸦很像。幼儿在涂鸦时,也是将自己脑海中对于一些事物的记忆用自己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有时候大人之所以看不懂幼儿的画,是因为两者的想象力和认识能力有差别。大人世界里的.事物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而幼儿不一样,他们的世界里太阳会唱歌、小猫会跳舞、电视机会长出脚,这正是幼儿想象力的表现。当你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说“看我的超级奥特曼。”这时请不要说画得不像或者画得不好,因为这是幼儿自己通过观察画出来的事物,有时生活中大人不屑一顾的事物在幼儿眼中会以特别的形象出现,这也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幼儿情绪的及时宣泄

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心理学家在治疗时让病人先画一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中也有这么一项内容,即通过幼儿的绘画看出幼儿心理疾病的根源。幼儿有着天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纸上,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会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来画画,可以说,每一幅画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写照。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生硬、重叠,颜色暗淡,说明他当时情绪不好;相反,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丰富、柔和,色彩明亮,则表明他当时的心情还不错。

三、使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在平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大脑,而在画画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画什么东西、应该怎样画,并对双手进行控制,这些会促进左右脑的智力开发。在绘画时,对颜色、形状和构图等的思考,无意间培养了幼儿的判断、认知能力,这对幼儿右脑的开发也是很有好处的。绘画可以让幼儿同时活动左右脑,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和方式,让左右脑同时工作。

2至3岁的幼儿绘画基本上属于涂鸦,3至4岁的幼儿对事物的描绘逐步有了一定的形,5至8岁的幼儿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自己掌控画面了。从筒单的涂鸦开始,幼儿就在不断创新,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如,让幼儿创作出一张游泳的绘画,幼儿如果游过泳,肯定对游泳有一定的了解,他会回想游泳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在游泳时穿的是什么衣服,游泳池旁边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潜水时眼晴不敢睁开,或者水进眼晴时自己是什么感觉,等等,幼儿只有亲身经历过游泳才知道这些,同时这也是对幼儿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游过泳之后,幼儿自己心里肯定有了对游泳的看法,是喜欢还是讨厌,要是喜欢,他画这幅画时可能就会用比较明亮的颜色,要是不喜欢,可能会用暗淡一点的颜色,这正是幼儿情绪的一种宣泄。

幼儿成长发展 篇6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化 自主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247-01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和重要性。

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吃喝拉撒都要管,充其量是世界上最没地位的老师;有人说幼儿教师就是带着孩子玩游戏,讲故事,教会不了孩子什么知识;也有人说虽然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但她们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中健康成长,她们是用爱在“浇灌人才”……众说纷纭,确实幼儿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她们就如同播种的农夫,将一颗颗浅显的知识种子撒进孩子的心田,让它扎根在孩子们的心头随时准备发芽开花。而幼儿教师们言行举止更是孩子们模仿的榜样,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合格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是独特而重要的。

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除了必备的职业师德素养、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有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我的意识和自主发展、专业化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和自主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什么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和自主发展呢?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幼儿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习得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内化幼儿教育的专业规范、形成幼儿教育的专业精神、表现专业自主性并实现专业责任的历程。幼儿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和时代的需求,只有当幼儿教师的知识视野超越幼儿教育内容时,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艺术者”。

幼儿教师需不需要专业化发展?

幼儿教师当然需要专业化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当孩子们需要一杯水时,幼儿教师们自身已经备有一桶水,那么孩子们才能得到一杯充足的,他所需要的水。如果幼儿教师不自主发展专业化自己,只满足于当前,那么当孩子需要这杯水时,教师往往会因为观念的落后、知识的老旧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

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除了具备已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特征以外相较于一般教师还有哪些显著的特征呢?

专业化教师是儿童的研究者。能根据儿童的行为分析和确定行动方案,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改正幼儿的行为,并能根据专业知识作出判断,着眼于幼儿长远发展。

专业化教师是反思型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能自我反思的教师拥有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利于其专业化和自主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与自主发展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1.“自我跟新”意识淡薄

我国幼儿教师队伍以女性教师为主,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缺乏必要的专业再教育,并且许多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专业责任感不强.“自我跟新”的意识淡薄,不善于或不主动积极地积累大量的专业案例知识和可供借鉴、反思的实践案例,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时,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2.教师的专业态度有待提升

在一线工作教学中,幼儿教师们长期从事繁杂琐碎的重复性工作,使得他们的专业信念淡漠,专业情操弱化。部分教师不注重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的构建,他们选择随波逐流,很少有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构建的专业信念,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丧失责任感与义务感。

3.职业的倦怠、师德滑坡

研究表明工作五年以上十年以内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同样拥有五年工龄以上的幼儿教师也是非常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出现了离开幼教岗位、师德滑坡等情况。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待遇、个人发展机会、自我角色定位等,当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部分教师对待孩子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公开课、竞赛任务,不愿意接受。这些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和自主发展,对于渴求自身发展的教师是十分致命的。

四、幼儿教师专业化与自主发展的策略。

1.树立幼儿教师专业化与自主发展的新理念

教师的专业化包含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和发展,而对于自身的观念并未改变。在满足教师专业化与自主发展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是不可替代的,要对自身观念和角色有新定位,不能将自身定位于忽视自身专业化发展,急功近利甚至于“保姆”的位置,要转变观念,树立教师专业化的教育理念,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把自己作为新型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成为幼儿教育的促进者、研究者、改革者和决策者。

2.教师的专业化和自主发展自身需要经验和反思

很多教师存在着缺少反思意识、反思氛围、反思机会等问题,多多少少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和自主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和自主发展是需要教师针对于自己进行教学反思、观察记录、个案分析等一系列的反思活动,它要求教师们细致的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客观科学的分析研究,对自身进行回顾、诊断、新的实践,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以满足自身的专业化与自身发展。

3.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需要园本培训

幼儿园在幼儿教师专业化与自主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平台。为了教师的提高自己专业化发展速度,打造独特的工作特色和具有个人特点的教育风格,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办园特色以及本园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打造适合于他们专业化和自主发展的方案。如:教研活动、观摩活动、访谈式指导等,发挥幼儿园作用使幼儿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化成长。

总得来说除了依靠于幼儿园提供的平台以外,幼儿教师想要实现专业化和自主发展首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有自身有内在的动力去渴求完成专业化和自主发展,并且自己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内化、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2]阳曼超.课题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D]. 西北师范大学,2008

[3]姬会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河南大学,2010

幼儿成长发展 篇7

一、优化教师专业化成长体制

(一) 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

幼儿园环境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和提升作用。但是如果一个幼儿园中缺少值得所有教师共同努力和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缺乏一个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行为规范, 则会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要营造一个“尊重、合作、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 发挥文娱在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促进教师不断自觉地学习相关幼儿教育知识,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幼儿教育知识结构, 形成一种求进步、勤思考的学习欲望和习惯。只有在这样的内驱力地不断驱使下, 教师的专业水平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 建立共同的幼儿园发展远景

树立以“一切为儿童的发展”为奋斗目标的幼儿园发展目标, 鼓励广大幼儿教师在形成个人远景的基础之上, 共同努力实现大家先前制定的发展目标, 并朝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和完善, 把个人荣誉的取得看成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做到“以园为家”, 转变以往教师“混日子”的消极工作心态, 同时也使教师们切实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幼儿教育实施者, 也是一个幼儿教育的接收者和研究者, 要树立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幼儿园是幼儿最初接受系统教育的场所,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因此, 教师要在各类幼儿教育活动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和外表形象, 为幼儿的成长树立一个良好的“师德”榜样。

二、重视幼儿教师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改变培训模式的“单一”, 实现向“丰富”和“多元”转变

为了增强幼儿教师的文化内涵, 做到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幼儿专业发展能力, 我园不断积极主动倡导和践行“让阅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的理念, 鼓励幼教教师勤于读书, 而且要多读对于幼儿教育和提升专业水平的有价值的书, 在读书中不断寻找乐趣, 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学校为所有教师们准备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经典案例》《爬上豆蔓看自己: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幼儿教师必须修炼的10项教学技能》《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等大量专业性教学书籍, 同时开展了诸如“集体阅读”“经典分享”“好书推荐”和“阅读角”等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 还定期在教研会上开展读书心得体会和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幼儿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也促进了各自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 通过分层培训实现教师发展需求

借鉴学生的分层教学方法, 根据我园教师存在的个性、年龄和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 做到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对不同幼儿教师的观察、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山上, 实施分层培训模式。我园教师一致认为, 只有积极创造条件, 满足不同幼儿教师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 才能切实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也能调动幼儿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培训的效率。同时, 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按照层级培训, 有低级向高级层级过度, 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的学习动力和对于学习的持久力。因此, 在幼儿园专业培训中实施以“分层培训、全员发展”的创新模式, 调动全园幼儿教师的不断自主发展,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提升。

1. 新教师培训。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应该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地入职培训, 针对新教师在“幼儿常规培养”“半日活动组织”“家长沟通技能”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采取以“徒拜师, 师带徒”“新教师专题讲座”“新老教师茶会话龙”等多种方式开展系统而全面的入职系列培训。这类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如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创建和维护秩序井然的一日教学环境, 幼儿日常安全管理和培训, 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技能。

2. 骨干教师培训。

重视和发展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 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常会”“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骨干教师教师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以期短期内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类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幼儿教育活动中知识和德育的整合、如何创建良好的幼儿教学环境、幼儿教育的有效教学与反思、幼儿教育中主体性的实现方式、家校合作模式的策略与方法。同时, 学校应积极为骨干教师的外出学习和考察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使他们的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没有后顾之忧。

幼儿成长发展 篇8

2011年5月15日, 吉林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专题讲座在吉林市教育学院西一楼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教研员、市直幼儿园园长及教师, 共两百余人。活动中,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李海英做了一场题为《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的讲座。通过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和老师们分享了在区域活动组织过程中, 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与讲评, 使教师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环境布置、教师讲评的策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参训教师针对区域活动中的问题进行了现场互动, 分享交流了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的策略, 给教师们有效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

二、专题研讨, 引发教师对科学开展区域活动的深度思考

我们借助“吉林地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项调研”的机会, 与调研单位的老师们进行专题研讨, 不仅梳理了老师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还引发了教师们对科学开展区域活动的深度思考, 同时也是对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的又一次有力推动。专题研讨后教师们纷纷反映受益匪浅, 表示要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完善自己, 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观摩交流, 共享区域活动的丰硕成果

为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办园品质, 促进教育教学与区域活动间的有效整合, 借助“吉林市第五轮幼教专题教研展示现场会”活动, 我们组织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幼教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 以及刚刚加入到市直队伍中的吉化六所幼儿园相关负责人, 参加了此次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活动中, 承担开放任务的幼儿园园长向参观者对本园区域活动的创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说, 并突出展示了富有个性特色的活动区域和趣味多变的多功能操作材料。有的班级区域活动围绕当前主题内容;有的班级能充分利用班级空间, 根据主题及幼儿兴趣、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设置各活动区, 有相应的标识;有的班级空间开放、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划分, 并能体现动静分离;有的班级特色区域环境创设有特色。在观摩活动中, 老师们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 一幅幅温馨、愉快的学习、游戏画面映入了参观者的眼帘, 一个个有趣的区域活动内容和一件件精美的操作材料让参观者不时沉浸其中, 流连忘返。

四、基本经验

经过几年的坚持, 我市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已经形成特色。2009年以来, 以省级示范园为示范, 在其他幼儿园普及开展区域活动,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幼教教研员则加强督促、指导力度, 以保障各幼儿园区域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一) 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快乐成长

1.区域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聪明才智

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的天地, 里面设置的各种区域使幼儿感到温暖、舒适、方便、有趣和可玩。各种区域活动就是一个个游戏内容,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 在一个个游戏中, 幼儿不断实践、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增长知识、摸索规律、探究奥秘, 从而激发创造力、想象力, 发展了幼儿的聪明才智。

2.区域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情绪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打开了认识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美的途径, 在这些过程中, 幼儿能获得一种积极愉悦的感受, 这是一种心灵深处的美的心理活动, 是积极的情绪体现。心理学家把喜悦、愉快归为积极情绪, 把愤怒和哀伤、恐惧归为消极情绪。通过实践证明, 积极情绪能明显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成长, 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还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区域活动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尽情地模仿成人的活动, 体验成人的活动。当幼儿在模仿活动中获得一些经验后, 他们就会转移到现实活动中来。这种行为一旦成功, 幼儿会感到自己已经长大, 已经能够在许多方面独立工作了, 从而更不会依赖成人, 生活自理能力大大加强, 幼儿自信心也随之树立起来。

4.区域活动发展了幼儿的个性

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锻炼和发展良好个性的条件。个性特点也是幼儿模仿的内容之一。如幼儿扮演一位英雄, 就应该表现得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等。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 幼儿体验着各种各样的个性品质。久而久之, 这些品质则可能成为幼儿的个性倾向, 并且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来。幼儿在这些游戏角色的扮演中, 获得了健康的体验, 从而锻炼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

5.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 这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区角的设置和运用能跟教育内容统一起来, 为幼儿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例如:区角可根据教育主题和内容更换内容和活动材料, 还可随季节变化及时更换内容和材料,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合理利用区角, 能及时给幼儿传递各种信息, 使它成为最佳的教育环境。

6.区域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破坏性行为, 如把玩具拆坏, 把小动物弄伤等, 冷静地询问一下你便会发现, 这是幼儿好奇心的驱使, 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及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要鼓励幼儿的这种探索精神, 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使幼儿获得更多实践知识, 积累宝贵经验, 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区域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区域活动研究促进了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

各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的骨干力量。在开始的区域活动研究中, 他们只是跟在示范园教师后面研究, 对活动研究了解不多。现在他们成长起来了, 成了区域活动研究的骨干力量。在他们刚实行区域活动研究时, 他们感到困难很大。但他们迎难而上, 在几年的区域活动研究过程中, 不仅了解了区域活动的实质和意义, 还能组织、指导本园内教师进行科研讨论、课题研究。区域活动促进了他们的迅速成长。

2.区域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在几年的区域活动研究中, 教师们不断学习、实践、反思, 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区域活动研究, 又将活动中的经验进行总结, 对活动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理性思考。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3.区域活动的指导和引领提升了教研员的业务水平

(1) 充分研究。以区域活动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及困惑为重点进行研究。在充分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围绕教师的进步、幼儿的成长、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疑惑等诸多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与总结。同时与教师、幼儿园一起合作, 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共建、共同成长。

(2) 有效指导。教研员的指导作用的发挥是基于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我们对一线教师对于新《纲要》、新理念如何转化到教学行为上进行重点指导。指导采取如现场研讨、互动交流 (以教师为主, 教研员作以中心点评) 、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指导的过程中, 善于发现或预见到教师容易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能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迅速为教师解决问题, 为其提供有效帮助。在对话与合作中达成共识, 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摘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和《2011年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机会, 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新《纲要》的精神, 使教师们提高环境创设及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吉林市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幼教教研组陆续采取理论指导、专题研讨、观摩交流等形式, 针对市直单位的幼儿教师及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教研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取得了阶段性的收获。

幼儿成长发展 篇9

教师对孩子们的日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如下:

全班28 名幼儿记日记, 其中有17 名幼儿记的是和班级同伴、邻居小伙伴、家庭亲属愉快交往的事情。28 名孩子所记日记的画面布局比较丰满, 线条比较流畅, 色彩运用鲜艳, 几乎每一幅画面都透露出幼儿大胆、自信, 身心自由的状态。第一次记日记, 幼儿在向老师们讲述自己的日记内容时, 语言表达比较简短, 语言描述也比较简洁, 但他们都尽力地将自己心中与同伴一起游玩、游戏、学习的快乐表达出来。此时, 他们说的是心中最想表达的愉悦之情。

作为幼儿园的业务管理者, 始终在尽力指导教师们有效实施园本课程, 利用和整合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进行得是否科学、有效, 需要思考和寻找相应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考量, 特别是要从幼儿身上去寻找我们教育是否有实效的证据。通过对《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相关理论学习, 我们逐步树立起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评价观, 但如何具体、正确而有效地实施, 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解读今天孩子们记的日记, 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28 名幼儿中17 名幼儿记录和班级同伴、邻居小伙伴、家庭亲属愉快交往的事情, 这个信息真切告诉我们这个班级的孩子是多么的喜欢与人、与同伴交往, 多么的会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与人交往。比如, 班级中能力相对较弱的谈浩睿小朋友记下了:“我和妈妈、奶奶在操场上跳绳, 奶奶跳了8 个, 妈妈跳了7 个, 我跳了2 个, 我还要继续练习。”情感日记表达了不怕困难努力学习的积极情绪, 平时内敛、不爱多说话的董奕彤小姑娘记下了:“今天早上没下雨, 太阳公公出来了, 我们一起下楼锻炼, 我和傅钰情、李玟萱、李清禾一起打羽毛球, 我们打了三角球, 后来我和傅钰情一对一地单打, 我们打得不分上下, 但是球还是会掉在地上, 我们打得很开心。”情感日记表达了和小伙伴一起愉快地在幼儿园玩耍的生动状态。从孩子们日记的图画和文字表达中, 我突然发现真的不需要教师利用什么测查工具专门地针对这个班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做什么测试了, 孩子们的日记已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他们在本阶段社会性发展的现状和水平。

大二班17 名幼儿日记的内容, 是他们自己在社会性交往方面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能力的真实表达, 可以说基本排除了教师、家长在测试评价幼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有失偏颇的主观判断, 教师对每一篇“娃娃情趣日记”的解读, 就是一个针对每一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的自然而科学的评价。

幼儿成长发展 篇10

一、家长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幼儿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交流对象。由于社会竞争激烈, 有些孩子的父母只顾自己的忙忙碌碌, 而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还有些家长认为, 和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我班就有这样一位幼儿的家长, 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却因在家里疏于与孩子交流使孩子养成了孤独、不爱说话、内向的性格, 给整个家庭造成了痛苦和不安。因此, 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 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 多与他人交往。如在孩子生日邀请一些幼儿园或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到家里来玩, 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 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们在一起时, 由于吵闹影响自己的生活而生气, 因而拒绝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家长对来家里作客的小伙伴要表现出热情、温和, 用和蔼的态度, 不能在别的孩子面前批评他, 也不要制止或干涉他们的游戏, 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自主的交往环境, 真正以自己愉快喜悦的心情去感染孩子们。

二、教师的正确引导, 使其快乐成长

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 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 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更要注意这一点。让孩子经常和小同伴玩, 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 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 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1. 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我就经常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能使他们积极应答的环境,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幼儿有话就说, 为幼儿提供多层次、趣味性多样化的谈话材料, 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把语言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小组、个别、集体、游戏及自由活动的优势, 激发幼儿谈话和说话的兴趣。如我班以前有个小朋友叫姚某某, 刚来幼儿园时不知道问候教师, 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也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只是默默地坐着, 当家长来接时也不主动与教师说“再见”, 针对这种情况, 我就引导她从说一句话开始, 当家长来接前, 我组织幼儿来玩“买衣服”的游戏, 我说:“卖衣服啦。”幼儿看到是自己的衣服时就说:“我买, 我买。”幼儿只有说话清楚、声音洪亮, 才能买到自己的衣服。在这个游戏中, 姚某某小朋友看到别人都买到了衣服, 这时她也说出了第一句话:“我买, 我买。”虽然她的声音很小, 但是我却很高兴, 因为她能根据游戏的规则说出了这句话, 并且是她自己主动说出的, 看到她自己买到了衣服, 她自己也高兴地笑了, 在家长来接时我奖给她一朵小红花, 鼓励她给教师说再见, 只见她高兴的说:“老师再见。”

2. 在交谈中快乐成长

幼儿的自信心是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受到肯定或获得成功而培养起来的, 有了自信心的孩子才会和别人正常的交往。我班有个小女孩, 长的非常漂亮、可爱, 可她较任性, 只听别人表扬她的话, 在外面很少与别人说话, 很不合群。在家时她就一直缠着父母听她唱歌, 无论父母多忙她都要求父母陪着她玩, 自己很少自己玩, 使她的父母晚上根本无法看书、学习。于是父母找到了我, 请我帮助纠正, 经过观察我认为只有肯定她的成绩, 多给她掌声与微笑,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 再引导她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于是在玩角色游戏时, 我特意将她引导到小剧院组, 她在“小舞台”上大声唱, 她的伙伴们在旁边给她伴舞, 她的声音特别宏亮, 表情也很自然, 演唱结束后我和“观众们”一起给她鼓掌, 在讲评时, 称赞她唱歌自然大方, 小朋友都爱听, 并希望她有好听的歌时, 要唱给小朋友听, 同时再引导她做听爸爸妈妈话的好孩子。几个星期后, 小女孩的妈妈高兴的说:“佳佳变得非常懂事了, 会倒垃圾, 愿学绘画, 背儿歌了, 当我们忙时, 她就自己玩, 有时还请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玩, 每一天都很开心快乐。”

3. 在运动中快乐成长

在幼儿的情绪低落时, 往往不爱活动, 不爱说话, 不爱跟小朋友玩。越不活动、不说话, 情绪越低落。家长、老师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 如滑滑梯、玩游戏、与小宠物玩耍、做小动物模仿操等。运动可以把幼儿体内聚积的能量释放出来, 使幼儿的怒气和不愉快的情绪得到发泄, 从而改善幼儿的心情;运动可以转移幼儿情绪, 使幼儿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由悲伤转为喜悦, 由低沉转为亢奋, 逐渐快乐起来。

三、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 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 但在游戏中, 却常常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 或相互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年龄小, 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造成的。针对这种现象, 我认为教给孩子一些相互交往的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 我在平时的生活或学习中都极力注重引导学生使礼貌用语, 在游戏中教会学生学会协商处理伙伴之间的矛盾等。经过一段时间, 慢慢的, 小朋友学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并有了好朋友。

走进幼儿的世界与幼儿一起成长 篇11

一、尊重幼儿,营造爱的氛围

《纲要》明确提出: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我以为这样的互动应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与需要并给予尊重。于是在一日活动中我把自己当成孩子中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往,早上看到孩子们我主动的向他们问好,得到幼儿帮助了说谢谢,打扰他们了说对不起等日常行为做起。经常和孩子们像朋友一样交谈,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慢慢发现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变化,有一次户外活动时,雨希跑来问我“胡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这时侯骏驰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拉大锯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着我的手玩起了游戏,其他孩子看见也一起围了过来。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只能一个一个轮流着和他们玩。虽然玩到后来我非常的疲惫,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我们要努力营造爱的氛围,创设适应孩子的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幼儿。

二、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创设开放性的教育活动环境,提供开放性的很多材料,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积累,是引导幼儿向自主发展的目标迈进是幼儿教育的最终指向。因此我本着“以幼儿为本”的精神,积极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孩子有机会在良好的教育活动环境里所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尝试矛盾和战胜错误,让孩子通过自身体验和感受,达到学习和成长的目的。而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协助者、记录者、观察者,我除了注重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探索和表现的环境外,还在幼儿的活动中不断的提高自己观察、指导、评价的能力,利用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能力。如: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诱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激发幼儿开放性思维的材料,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积极创造;当孩子们对我提出疑问、寻求帮助时,我及时的介入与指导。同时在每天活动过后,我认真的记录下孩子们问题与闪光点,留下他们的成长足迹,并积极思考寻求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今后的工作留下更多的帮助和启示。

三、有效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纲要》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内容,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与成人、同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要实现这些教育要求首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个互动应是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与需要,并给予尊重。

1)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自己做出决策

在进行晨间锻炼的时候,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多种活动器械,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选择器械游戏;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我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为孩子准备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材料,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在进行体育游戏时,我会根据孩子的要求及时合理地调整游戏内容等等。

2)参与孩子们的活动,成为孩子们开心的伙伴

我在与幼儿游戏时,不仅是游戏的引导者,还是游戏的参与者。这样,在孩子们的眼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同他们平等的游戏伙伴。如:幼儿刚入园不久,新学了一个游戏“拉大锯”,小朋友们特别喜欢,一到休息时间就拉着我和他们玩,有时我要同时和三、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后来小朋友又发现拉着玩具玩这个游戏更有趣。于是小棒、尾巴、套圈等玩具都成了我们游戏的道具,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在推拉之间慢慢加深。老师参与了活动,孩子们感到更开心、更亲切,玩的兴趣也更高。而且,更有利于因利势导,随机解决突发问题也会更自然。

3)在倾听中感悟幼儿、认识幼儿、理解幼儿

儿童的声音随处可闻, 就象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儿童是一个有生长力和生命力的自动的小孩,儿童不是‘小人,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我们要在倾听、解读中去理解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如:儿童画“下雪了”,我发现有许多孩子了作品看上去“乱七八糟”。于是,我便请他们一一的表述自己的“图画故事”:周少弈小朋友的画纸上用灰色的笔画满了粗粗的线条,这是是雪花和风爷爷的舞蹈;李青芮的小雪花们是正手拉手的从天上飞下来;安然的雪花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新衣……多么奇妙的雪花世界啊!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心中那唯美的优化世界。只有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才会发现他们的活力和思想。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为爱,我慢慢学会了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活动,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教育应适应孩子的需要,我要不断的以《纲要》、《指南》来引领自己,进入幼儿的世界,与幼儿一起成长。

幼儿成长发展 篇12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健康成长

一、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 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 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成人的手中转交到孩子自己手中, 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 而且即使预见到危险, 也并不意味着能代替孩子避开危险, 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

二、创设良好生活环境,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著名教育家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 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 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因此, 我们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 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 都是我们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 告诉他们“当心!这样做危险!”久而久之, 孩子们有了依赖, 自己从不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所以, 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把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平时多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 这样, 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三、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安全隐患

孩子毕竟是孩子, 我们不可能保证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遵从教导,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像在我园开展的“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中, 让幼儿亲自找一找身边 (室内、室外) 哪些地方易出危险, 怎样想办法消除这些危险隐患。我们师生商定:一起来设计安全标志, 并把它们贴到适当的位置上:“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了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滑倒”的标志挂在了易摔跟头的卫生间台阶旁;“注意安全”的标志我们做了块大牌子放在了幼儿园大门的醒目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安全”两个字已深深印在幼儿的心里, 无须老师再过多提醒。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调动幼儿的兴趣

幼儿生活经验不足, 对户外活动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 加之现在的家庭对幼儿溺爱有余、培养不足, 往往幼儿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手足无措, 造成意外伤害。其实, 幼儿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但一味的说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 而且幼儿年龄小, 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兴趣、情感支配。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呢?我园教师利用photoshop/powerpoint软件为幼儿制作了课件, 并将幼儿熟悉的一些动画形象, 如:奥特曼、天线宝宝、虹猫等设计到课件中去。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放在口袋内, 如果摔倒了, 就会像“拉拉”一样摔伤脸, 摔倒了像“迪西”一样用手撑住地, 就不会摔伤脸。并利用课件制作了正确滑滑梯等户外活动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连贯的、动态的、音效化的课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意的刺激, 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性。

五、利用生动的生活和游戏活动, 增强幼儿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

幼儿总会遇到某些应急情况, 缺乏社会生活锻炼的机会是幼儿不会正确应对危险的原因之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 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因此, 我们经常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或实景演习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躲避、处理危险的简单方法, 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有些幼儿经常流鼻血,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幼儿惊慌失措地跑来向我求助, 我抓住这绝好时机, 向他们演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先把头向后仰, 用干净的软纸或药棉堵住鼻孔, 再用冷水敷脑门, 安静待一会儿, 不要乱动。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亲眼目睹了事情的处理经过, 以后再有幼儿流鼻血时, 他们自己便能处理得很好了。这样能生动地教育幼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 不可慌乱, 要动脑筋, 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 把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六、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 但是走出了学校和家庭, 孩子们就要步入社会, 并在社会的舞台上演绎人生。为了让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 我们邀请了警察叔叔对幼儿进行了相关讲座:“遇到陌生人纠缠怎么办?”“应当怎样注意交通安全?”等等, 通过讲座, 孩子们了解了不少自护自救知识, 相信面对突发事件, 他们会有更多的从容, 也让孩子们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 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 学会安全生存。

七、家园配合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我们制订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 我们召开了家长会, 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 向家长发放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 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 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 我们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家长常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主要任务, 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预防性教育。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 却忽视了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定期在家长园地上张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 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三自由度模型下一篇:不停输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