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2024-09-26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共12篇)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篇1

1 问题提出

自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开展质量验收工作以来,化工产品监测站检测工作量成几何倍数增加,同时还有大量标准制修订以及科研项目等,检验人员倍感压力。

钻井液化学剂检验室原有的标准体系只是简单收集与汇编,标准是按国标、行标、石化标准进行分类;存在针对性差、适用性差的问题,只能满足“找”、不能指导“用”、更不能提高检验效率,摸不清各岗位需要配备哪些标准,各检验员也不清楚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标准,造成资源浪费、工作量增加。

借鉴“标准体系”的平台,让最熟练的检验人员来做最适合的检验工作,以达到减轻大家劳动工作量、提高检验效率的目的。

2 基本概况

建立标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岗位需求、优化人力资源、指导监测工作、提高检验质量。

指导思想是注重实效、分步实施、全面推广、持续改进。

2.1 确定标准层次

技术监测中心标准化所出具的化工站标准查新报告(99项);

技术监测中心发布的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3项);

技术监测中心化工站发布的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46项);

技术监测中心化工站发布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10项)。

2.2 确定体系结构

钻井液化学剂检验室通用要求;

各岗位所需“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要求。

2.3 确定岗位检验产品类别

钻井液化学剂检验室目前分为3个检验岗,根据日常检验工作量,各检验岗承担产品类别见表1。

2.4 基本路线

在充分结合实际检验工作的前提下,项目组以“技术标准”为主线,将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等相关内容分别归类。

3 编制过程

3.1 技术标准的筛选

经项目组分析,从158项标准中筛选出60项技术标准(表2)。

3.2 技术标准层次确定的方法

为确定各检验岗所需“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经项目组讨论将“工作量、难易程度、价值”作为评价指标。

(1)计算“工作量、难易程度、价值”3个指标在标准体系中各自的“权重”。

(2)计算每项标准在3个指标中各自的“权重”。

(3)合成“相对重要度”。

(4)根据“相对重要度”来确定各岗位“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

3.3 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

3.3.1 工作量的确定

工作量相对固定的标准根据实际检验工作批次确定;工作量不可预见或无法确定的标准可根据近两年的平均检验工作批次确定。

由于各标准对工作量的重要性可定量(可以用检测工作批次确定),其权重可直接确定。

3.3.2 难易程度的确定

该指标无法进行具体量化,项目组成员使用了“头脑风暴”法。通过对每项标准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将标准层次中各标准相对难易程度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得到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建立判断矩阵,得到相对权重分量。

3.3.3 价值的确定

由于已经使用了工作量的指标,因此只能使用检测样品的单价来作为“价值”体现的指标;由于各标准对价值的重要性可定量(可以用检测样品的单价确定),其权重可直接确定。

4 层次分析法确定技术标准权重的过程(检验2岗为例)

4.1 明确问题,建立层次模型[1,2]

根据钻井液化学剂检验2岗(本岗涉及标准24项),技术标准层次确定的方法,建立完全相关结构层次模型(图1)。

4.2 计算准则层3个指标在标准体系中各自的“权重”

4.2.1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本体系假定各因素重要性之间的相对关系为:B1比B2的略微有一点重要,B1/B2=2/1;B1比B3的稍微重要,B1/B3=3/1;B2比B3的稍微有一点重要,B2/B3=2/1;则两两相对比较的定量结果形成判断矩阵A-B见表3。

4.2.2相对重要程度(即权重)的计算[3]

运用求和法近似计算特征向量Wi:

(1)将判断矩阵按列归一化,即

(2)按行求和,即

(3)归一化处理计算:

(4)相对重要度计算见表4。

4.2.3 一致性检验

进行一致性检验,求判断矩阵A-B的最大特征

求得最大特征值:λmax=3.009 2

一致性检验有: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表5所示。

由于说明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4.2.4 A-B矩阵汇总(表6)

4.3 计算每项标准在3个指标中各自的“权重”

4.3.1 工作量指标在标准体系分析中所占的权重

在递阶层次结构中,设上一层元素B1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元素为C1,C2,C3,…,C24对于准则B1相对重要性即权重。由于各标准对工作量的重要性可定量(可以用检测工作批次确定),其权重可直接确定。工作量因素在标准体系分析中的权向量见表7。

4.3.2 难易程度指标在标准体系分析中所占的权重

通过项目组成员对每项标准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将标准层次中各标准相对难易程度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得到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建立判断矩阵,得到相对权重分量。

(1)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表8)。

(2)相对重要程度(即权重)的计算方法同本节4.2.2。

(3)一致性检验计算方法同本节4.2.3。

(4)B2-C矩阵汇总(表9)。

4.3.3 价值指标在标准体系分析中所占的权重

方法同4.3.1工作量指标在标准体系分析中所占的权重。

5 标准体系因素的层次总排序[2]

经过对每个准则的子准则进行排序和一致性计算得到的各个准则层的合成相对重要度,用单排序结果,综合计算最底层(方案层)相对最高层(目标层)重要性顺序组合权值得到层次总排序,见各标准的相对重要度折线图(图2)。

根据图2判断,5号点开始有平缓趋势,于是确定相对重要度较大的4个标准作为掌握内容;由于自17号点开始,确定为了解内容;中间5~16号点为熟悉内容。

同理可得出检验1岗、检验3岗各标准的相对重要度。

6 确定钻井液化学剂检验室标准体系

6.1 各岗位技术标准的层次(表10)

6.2各岗位标准的层次

以技术标准为主线,将其所涉及的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以及相关程序文件进行归类,将3个检验岗中重复出现的标准作为通用类标准,剩余标准数量统计见表11。

6.3 钻井液化学剂检验室标准体系(图3)

7 取得效果

7.1 内容全面

使用较为科学的数学模型建立起了“钻井液化学剂检验室的标准体系”,根据合成相对重要度规定了3个检验岗应“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把标准、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以及程序文件中相关检测内容都融入进了标准体系。

7.2 量才适用

根据新建体系,对检验人员的技能进行了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检验人员的特长,让最合适的人来做最适合的工作,以提高检验质量、检验效率。

7.3 培训借力

由于新建体系是按岗位确定的,因此每位检验人员、新来人员、转岗人员都能清楚知道所在岗位的标准体系,依据自身实际,依据标准体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针对性,确保培训效果。

8 持续改进

(1)由于是第一个以检验室为单元建立标准体系的试点,内容、结构、方法可能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待有更先进、更科学的方案后将酌情改进。

(2)在标准、设备、人员、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发生变更并影响到体系时,应及时修订。

(3)在完成研究制定工作后,继续开展体系的实施、监督和考核,并将其作为体系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一个可循环的、完整的标准体系。

9 结束语

(1)通过建立标准体系,按照各项工作特征以及相对重要度,把特征相同或相近的工作组合在一起,划分成具有不同个性的若干个岗位,再根据每位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特长,对应分配,做到员工能力与具体岗位优化组合,有利于提高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

(2)建立标准体系,使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自己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加明晰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以及努力方向;标准化实验室也可以依照本体系,建立实验操作的人员、环境、实验室布局、资料、仪器设备、实验室使用、HSE要求以及实验流程的实验室管理要求。

(3)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提供根据,同时也为定量化的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钱颂迪.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篇2

进入“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港集团率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是主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实施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有利于发挥港口作为供应链枢纽的优势,有利于强化集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实现国家对**国际港口城市,对**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理念应符合时代发展方向,能够引导和带动企业发展趋势,在业务创新、产品开发、公司盈利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和较先进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企业。

牢固的基础工作,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支撑一流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是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坚实基础。

企业管理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质量管控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只有把企业的标准化水平搞上去了,企业的各种产品,各项管理,各类人员才有标准可循,才能使企业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快的提高,才能从传统的管理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这一点可以通过肯德基、麦当劳等企业令人叹为观止的标准化流程中看出,企业想做大做强,必须拥有国际化、现代化的视野,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制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层公司设备标准化管理取得很大进步,不仅制定了各项管理标准,而且形成了管理体系,为技术储备、培训教育、提高效率打下基础。但也或多或少的存有如下问题:一是管理理念上不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忙于应付现场,日常对维修保养标准执行不够严格;二是保养与使用脱节,操作人员只管用不管修,维修人员只管修不管用,没有为对方考虑,出现故障,有时还出现相互推诿;三是维修保养工作较艰苦,待遇较低,员工有时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差,甚至转岗、流失;四是虽有定人、定机、定时的保养、点检查制度,但是监管不到位,没有落实到个人,各项标准在执行上打折扣。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更应在管理标准化上下功夫,修订、完善、推行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纠正不规范行为,力求使标准化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我认为集装箱码头公司的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应侧重如下几点:

一是设备购置上要标准化。要按照所在区域定位,对设备从规划、购置、安装、使用直至报废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在设备的种类、规格要力求统一,主要部件、配件力求能够互换,力求多使用通用件、标准件。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设备的前期购置价格,而且可以减少后期物资储备,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能够降低后期的管理成本。

二是设备维保上要标准化。在公司《各工种员工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规定》等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继续细化标准,使规定、标准有目标、可操作、可度量,使大家看的懂,记得住,用的上。要特别重视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的积累与修订,它既是操作规范,还是培训教材,对提升员工维保技能,提高维保质量起到很作用。

三是现场管理上要标准化。活用目视管理,即运用图表、颜色等方法来帮助管理。将结果及时、全面反馈给员工,进一步促进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如将疑难故障排查方法挂在现场,可随时比对,这是一个无言的老师,一本流动的教材;制作看板,用各种图表显示工作的进步或退步,把考核成绩、检查的问题一一罗列张贴出来,将有效地提高各项管理标准的执行度。

四是设备绩效考核要标准化。在沿用现行的设备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要学习、借鉴一流企业考核方法、考核项目、考核指标,通过“对标”,分析影响设备安全、维保质量的关键问题,从而形成了涵盖各个管理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以科学量化的指标引导各项工作标准的提升。

总之,在设备管理中,要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标准化体系。其中技术标准是体系的核心,是实现设备管理质量的重要前提,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管理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它把各部门、各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维修保养质量的管理上,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工作标准是对各部门、单位的各类人员的基本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所作的规定,包括职责权利、工作程序、办事细则、考核标准等。

中纺联启动团体标准工作 篇3

《办法》规定,CNTAC团体标准是根据产业、市场、贸易需要,按市场化工作机制,由各类市场主体自主提出和广泛参与,中纺联统一管理、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的自愿性标准,供社会自愿采用。CNTAC团体标准是纺织行业市场标准体系的主体成分,是政府标准的有益补充。团体标准制修订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共同承担,也可以通过项目招投标的形式筹集项目经费。同时接受有关政府部门的拨款,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的资助。

同时,为确保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办法》规定,制定CNTAC团体标准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和有关国际惯例,并遵循市场导向、体系优化、协调配套、国际接轨、开放众创的原则。CNTAC团体标准要立足于行业和市场对创新标准的迫切需求,弥补现行标准体系之不足;着眼于从最终用途制定标准,指导贸易,建立贸易型标准体系;制定融通产业链和跨领域标准,促进产业链上下衔接、前后配套;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加强双、多边交流,提高团体标准与国际国内标准接轨程度;鼓励国内外各相关方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发挥各方主动性、积极性和大众智慧。

据悉,中纺联正在筹建CNTAC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团体标准的立项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制修订工作。标委会秘书处设在中纺联科技发展部(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徐长杰)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篇4

会议回顾了山西省2012年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去年是山西省标准化工作实现突破性发展的一年。一年来, 全省标准化工作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 坚持按照“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新思路开展标准化工作;正确把握标准化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努力完善“面向需求、广泛参与、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科学运用“系统管理、整体筹划、有序推进”的工作模式, 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标准化试点工作;狠抓基础, 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 圆满完成了国标委、省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一年来, 全省标准化工作者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推动了全省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工作对山西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规范引领和支撑保障作用。

会议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今年要继续强化系统管理, 努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 根据《山西省质量发展纲要》和《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精神, 组织研究“十二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路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协调推进机制, 形成标准化工作推进的合力。今年省质监工作将进一步指导晋中市的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建设;指导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市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以及各市、县、区承担的国家服务业试点建设工作;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进一步拓宽与各级人民政府的合作领域。努力推动重点突破、不断提升标准化工作的形象和地位, 推动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实现突破;推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实现突破;进一步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提升标准化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以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数据库为依托, 建立集标准、服务、监督为一体的标准化综合信息平台, 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综合服务能力, 提升标准化服务质监工作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篇5

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

教务处XXX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通过参加轮训班学习和个人自学,我感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主要是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学校“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主线,立足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进一步振奋精神状态,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具体体会如下:

一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今年是我校“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年”,作为一名教务工作者,就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工作中认真负责,尊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努力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服务本领。

二是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教务工作者,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求真、求实、求精,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是要牢固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教务

处是一个整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虚心向领导学习,服从处领导安排,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还要发扬积极主动的精神,努力融入这个团队,为团队工作添砖加瓦。

四是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教务工作如果还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将很难取得实效,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思新求新创新,努力为学校深化教学科研改革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篇6

出于种种原因,援用不同的标准也可能造成实际上的市场壁垒。世界贸易组织在关于消除技术壁垒、开放市场的努力中就明确提出,应用国际权威机构建立的国际标准将有效地推动全球市场的开放。目前来看,国际上权威的通信标准化机构并不多,最著名的有三家: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三家有所分工:ITU致力于通信标准化,IEC专注于电子设备标准化,ISO则主打计算机联网。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由于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网络和终端技术的融合,三家的标准化工作有重叠。为了尽量避免重复劳动,三家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有关标准,甚至推动和开发了“同文标准”,即同一标准的文本从头到尾的文字都完全一致。

中国电信主管部门从改革之初就明确提出,实现通信现代化,要搞全国标准,尽量参照国际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电信标准的制定工作,了解跟踪世界最新动态,掌握和运用世界先进技术。近几年更进一步提出要将中国的标准变为国际标准。这不仅保证了中国通信现代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国际先进水平上,还推动了中国通信标准化工作,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一流的中国通信专家。新中国通信经历了一个由早期的了解情况、学习跟踪到今日的积极参与,并已在若干领域将中国的技术提交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电信联盟有关的标准,其中著名的有TD-SCDMA标准和IP over SDH(X.85系列)标准等。2002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信领域内标准化工作在整合提高国内各方面的力量和向国际电信标准化冲击方面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但客观地说,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国际上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圈子内。2005年11月18日媒体所列的全球50家最受尊敬的企业及10家最具创新能力企业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最具创新能力”企业上榜者大部分是中国IT企业的竞争对手。由此不难看出,国内信息通信业在标准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下五点尤其需要重视:

第一,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化意识。国际标准化工作不能局限于我们接纳外国的技术,更要把我们自己的技术和品牌推出去,用它们去影响世界。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的意识还远远不够。

第二,充分利用ITU、IEC及ISO等国际权威标准化组织。在这些组织内,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地位相对平等。在目前我们还无法与别人完全抗衡的情况下,尽量利用权威的国际组织来提升我们的地位和机构可谓上策;对于其他的论坛和国际组织,只要是对我们有利的,我们都要利用。

第三,进一步认清自身地位。在许多方面,我们和外国同行还是有差距的,有些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但是这种差距正在迅速缩小,而且在相当多的其他领域已经没有差距,在另外一些领域我们甚至可以领先了。此外国内的产业规模,有些已经站在世界市场的前列。以大欺小当然不可取,但是牺牲我们自己的利益去迎合别人的利益,或指望别人照顾我们的利益就显得不大明智了。国内的技术水准、创新能力等与国际同行相比确实还有差距,但永远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就可能失去很多机会。

第四,进一步熟悉国际标准化规则和环境。要尽快了解国际组织的游戏规则,尤其是那些不成文的规定;还要熟悉不同的文化和环境,要理解和区分国际环境中正常探讨和蓄意阻挠的区别,在国际会议上该说“不”的时候要理直气壮地说“不”。重点是要学会在国际场合怎样说“不”,学会在国际场合中用国际通行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我们还应该参与国际组织“上层建筑”的建设和改造,比如组织机构的调整,工作方法的改进等。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篇7

据了解, 这“十二字”基本要求是为了落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提升标准化发展整体质量效益为核心目标提出的, 概括了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体现了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特别是系统思想在标准化中的综合运用。

根据系统管理的要求, 我国将继续保持合理的标准制修订数量和速度, 注重巩固和持续解决标准缺失、老化、滞后的问题;调整优化标准体系结构, 支撑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部署;严格标准化管理, 提升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有效性;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考核、评价, 使标准化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实施重点突破, 既要从整体性出发不断健全标准体系, 实现对一二三产业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全覆盖,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对标准化的需求, 更要注重在健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 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主要任务, 突出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等重点工作领域, 力争实现重点突破, 提高标准化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适应性、有效性。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篇8

1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打好基础

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制修订农业国家标准1811项(其中强制性标准180项)、行业标准3281项、地方标准16000多项,覆盖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和检测方法等领域;承担《蜂王浆》、《特种茶》等26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为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建立现代农业提供了支撑。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566个。河南省漯河市和山西省长治市创建成为第一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对当地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河北利川黄连标准化示范区,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了30%以上。内蒙鄂温克旗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人均收入由原来的4700元上升到现在的7400元。湖南农业标准体系覆盖了柑橘生产和加工,使柑橘竞争力得到增强,柑橘出口占到全国出口总量60%。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2009年出口仍保持平稳增长,增幅比非示范企业高10%。

农业标准化意识日益增强。27个省市将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全省的工作重点写进了地方党委政府1号文件。20多个省将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和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和部门目标考核的重点。29个省市将农业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这些措施较好地调动了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有利的工作氛围。

2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大标准研制力度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3158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83项,推荐性标准2838项,指导性技术文件37件。新备案地方标准2552项。进一步体现了标准研制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突出特点。

加快了10大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优先安排急需的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803项、科研项目25项,发布了《数控机床可靠性评定》、《农林机械安全》等一批重要技术标准。

积极鼓励研制自主创新标准。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振兴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方案》,提出自主创新国家标准300余项、国际标准50余项。2009年,82项具有创新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以及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其中,由地方推荐的17个项目获奖,黑龙江推荐的《大豆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获得一等奖,江苏、天津、辽宁推荐的3个标准获得二等奖,贵州、山东、甘肃、江西、海南等推荐的13个标准获得三等奖。各地政府部门出台配套奖励措施,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全面推进

大力推进标准的实施推广力度,加大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形成一定规模的项目集群。共建设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基地)12个,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2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612家,国家重大工程标准示范1个。其中,在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方面,2009年,共下达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32个。各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在旅游、物流、社区、餐饮和家政等领域,加大了相关标准的实施推广力度。江苏、山东、安徽等省新建300多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能,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好评。

4 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契机,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加大质量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力度。批准发布1868项涉及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各地围绕区域性重点产品进行专项整治,开展了重要标准制修订工作。河北省实施了《2009年河北省专项整治重点产品地方标准制定方案》,开展了乳制品、肉制品和汽车配件等20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执行《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对已备案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指导和帮助企业完善产品标准。四川省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恢复了标准化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30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框架,173家企业完善了技术标准体系,企业的标准化基础不断加强。

5 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

2009年以来,国家标准委充分发挥我国作为ISO常任理事国的作用,组建ISO常任理事国中国工作委员会。如今,我国已承担了37个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和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我国在ISO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以我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203项,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有77项。与美、英、德、澳、新、韩、欧盟等7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双边标准信息平台。

2009年,我国新承担6个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秘书处,新提交了37项具有我国技术优势和特色的国际标准提案。在新提交的国际标准草案中,由地方组织并大力支持的国际标准提案达12项。

6 标准化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2009年,国家标准委对62项标准化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在技术委员会管理、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和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等方面,新制定了7项规范性文件。目前,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共45项,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打下了基础。

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出台了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相关政策措施,其中浙江省2009年安排标准化工作专项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福建省将标准化专项资金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全年支持经费1000万。

加大标准化科研工作力度。标准化公益性科研工作取得很大突破,2009年75个课题获得财政部批复立项。其中,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四川、内蒙、新疆等地推荐的10个项目获得了立项。

7 标准化学科研究、学科教育成效明显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成立,推进了我国标准化科研院所的改革,使中国标准化学科的研究基础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形成了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的4级研究机构,截至2009年底,建有1个国家级的综合性标准化研究机构,即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6个行业标准化研究机构;158个省级和地市级标准化研究和服务机构,涉及农业、建筑、化工、航空航天、军工、交通、电力、冶金和信息等多个产业和行业。另外,拥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44个,分技术委员会(SC) 586个,直属标准化工作组(SWG) 7个。在标准化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中专门从事标准化工作的科研人员超过10万人。

目前,我国有20多所高校开展了标准化相关教育,已形成从本科生至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体系,呈现多样化发展,主要涉及经济管理、工科、农科和法学类专业。有7所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了标准化专业方向,有11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设置了标准化研究方向,有一些研究院开展了专业标准化方向的博士课程,一些博士研究生直接参与标准化活动。近几年有288篇博士、硕士论文的选题涉及标准化学科,这些以标准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生来自于我国的118所高等院校。《中国计量学院标准化本科教育项目》在全球50多个国家选送的标准化教育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首次颁发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高等教育奖”。标准化学科教育的发展,提升了我国标准化科学技术的水平。

8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建设项目“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于2005年年底立项,2009年通过科技部组织的评议与验收。该平台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截至2009年12月31日,网站注册用户18.7万,仅2009年度,访问量就有122.4万人次。

同时,该平台对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技术法规以及国际标准、世界其他国家标准、国外专业学协会和国外技术法规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其中,整合我国国家标准55239件(含历史标准)、行业标准108384件(含历史标准)、地方标准25946件(包括台湾省区域标准14148件),整合国际标准137257件(含历史标准)、世界其他国家标准550632件(含历史标准)、国外专业学协会标准226167件(含历史标准),整合了国内外技术法规1万余件。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篇9

7月15日,2015年节能标准化联合推进工作组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是节能标准化联合推进工作组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成员会议,审议通过了2015年节能标准化工作要点,并原则同意节能标准化示范工作方案和节能标准化体系研究工作方案。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联合推进工作组组长殷明汉出席会议,并就做好当前节能标准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节能标准化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发挥好联合推进工作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的职能,协调解决节能标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共同推进节能标准化工作;二是要抓紧修改和完善2015年节能标准化工作要点,尽快以会议纪要形式印发各成员单位;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节能标准化示范工作方案和节能标准化体系研究工作方案,研究和采纳成员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紧推动落实。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 篇10

岁末回首, “系统管理、重点突出、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始终贯穿着国家标准委一年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 系统管理促进了标准化工作的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重点突破推动了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及国际标准化活动等重点工作的大发展, 整体提升带动了标准化自身系统、标准化支持系统、标准化发展环境的全面进步。

可谓标准聚力, 国家受益。

完善标准体系, 力求标准形成“合力”

古代兵家打仗, 讲的是阵法, 阵法布局越缜密、越系统, 战胜的几率就越高。标准化的发展也是如此。当标准化工作涉及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并成为系统的时候, “标准生活”才由此产生。

有的放矢, 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则, 做任何事情, 也只有有了目的, 汗水才不会白费。为此, 国家标准委发布《2012年国家标准项目立项指南》, 明确了“围绕紧贴需求、突出重点、系统规划原则, 确定以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为国家标准制修订重点”的目标。

2012年6月19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在京召开“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启动会。“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将重点围绕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绿色建筑行动、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重点节能工作, 在2012年、2013年两年发布100项节能标准, 主要包括能效标准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以建立健全重要领域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重点, 完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 是国家标准委2012年系统管理的重点内容。而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联席会议制度, 只是系统联席会议的一个缩影。针对一些领域标准化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 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快速发展对标准化的迫切需求等问题, 2012年, 国家标准委组织召开了农业标准化工作部际联席会, 确定了2012年农业标准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会同总装备部开展了军民通用标准转化和标准化技术队伍共建工作;积极协调工信部等部门, 共同制定并实施了新一代信息、三网融合、化妆品、油品、船舶、物流、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规划、工作方案、指导意见等, 通过与重点部门的联手, 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

完善标准化体系, 不仅要扩大“面”, 而且要作深“线”, 在标准化系统这条线上, 国家标准委积极与行业标准化组织、地方标准化部门开展合作。

2012年, 国家标准委组织专家队伍开展了综合标准化理论与应用研究, 并开展了综合标准化示范试点, 运用综合标准化完善工作机制。如:运用综合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 在重点领域开展成套标准立项试点, 优化审批流程, 提高公告时效性。大力推动了综合标准化在一、二、三产业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试点工作。开展了新形势下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模式和区域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考核评价方法研究。综合标准化还在大型客机、海洋工程装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趴在桌子上研究业务, 蹲下身子寻找问题。为了及时发现地方标准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012年7月4日~6日, 国家标准委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地方标准化工作座谈会”。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标准化处处长参加了会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标准化发展状况, 指导地方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陈钢主任等领导曾亲自到上海、山东、江苏等地进行实地考察。2012年11月11日~14日, 国家标准委在杭州举办了全国地方标准化管理人员培训班, 以提高地方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1 0月1 4日是世界标准日。2012年的标准日, 由国家标准委牵头,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广东省等14家省级标准化研究院启动了全国标准化科技协作平台。

国家标准委为加强对地方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 还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重点, 研究推进地方标准化工作的机制、措施和方法, 提出了抓好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扎实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分类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加强统计及信息交流和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等7项主要任务。如: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政策, 批复启动了“洛阳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市”;发挥“沿海12省 (区、市) 标准化工作研讨会”等各种平台的作用, 深入探索跨区域标准化合作机制;继续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 119家企业通过确认和复审;开展联盟标准的管理机制研究和探索, 起草《联盟标准管理办法》。

“面”做大了, “线”做实了。2012年, 国家标准委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共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 091项、国家标准样品116项, 备案行业标准3, 059项、地方标准2, 883项。

逐渐完善的标准化系统, 逐步显现出强大的“合力”。

标准先行,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 作好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是支撑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 推动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大物联网的协调和管理力度, 支撑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和应用, 2012年6月7日, 国家标准委组织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各有关部门成立了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 并召开了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围绕物联网目前成立的各个技术组织建设情况, 以及部门联合共同推动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审议了关于2012年第一批物联网国家标准立项建议的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过程, 是国家标准委2012年“重点突破”重大部署之一, 围绕这一部署, 国家标准委相关部门策马扬鞭, 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针对信息技术存在的一些亟待规范的问题, 2012年4月, 国家标准委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和技术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相关司局, 组织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多部门组织编写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方案》。

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与全球变化、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研究是人类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拓展生存空间, 充分利用地球上这块最后的资源丰富的宝地的最为切实可行的途径。2012年5月, 国家海洋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分析了海洋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海洋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并围绕建设富饶海洋、生态海洋、数字海洋、安全海洋和科技海洋的需求, 提出了要实施系统管理, 协调好标准数量、速度、质量、效益等要素的关系, 明确了海洋经济与规划管理、海岛开发与保护等18个海洋标准制修订重点领域, 提出了118项国家标准、361项海洋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 并将其中177项列为“十二五”重点项目。

为建立我国半导体照明标准体系, 加快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标准制定, 积极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2年4月18日, 国家标准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半导体照明标准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会上, 国家标准委方向副主任宣读了《关于成立半导体照明 (LED) 标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 指出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协调国内半导体照明的标准化工作, 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分工、协调推进, 着力使半导体照明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并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开端, 尽快研究建立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半导体照明标准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制。

智能电网综合标准化工作也是国家标准委重点关注的领域。2012年8月16日, 国家标准委方向副主任赴河北省张家口市调研, 在调研中,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方向建议电力行业在新能源领域标准制定等方面多下功夫, 提升我国在智能电网领域标准制定、技术选型和发展路线等方面的竞争力, 为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电动汽车工作组作为中德贯彻落实中德政府首轮磋商中关于建立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中德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的重要组织, 于2011年9月成立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首次会议。2012年11月23日, 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电动汽车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中国天津召开。双方就一年来电动汽车标准化交流合作进行了总结回顾, 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

2012年, 围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实现新突破, 国家标准委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如:组织产学研开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以及大型客机、民用直升机、物联网、智能电网、船舶工业等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制修订工作;推进数字电视演进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 加大数字电视海外推广应用力度;批准发布53项能效和能耗限额标准;3项节水标准以及一批重要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与发改委联合启动“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与环保部联合批准发布12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启动了山东泉林纸业等11家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

示范区带动, 农业增收添“动力”

2012年10月12日下午,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小广场被推着购物车、提着手包、背着挎包的市民挤得满满当当, 展馆外彩虹门挂的“运用综合标准化, 发展现代农业”条幅在阳光的照耀下, 显得格外鲜艳夺目。江苏省第五届农业标准化成果展在此举行。简短的仪式过后, 600多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标准化农产品便呈现在市民面前。

在苏州展区, 张家港市神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卫东拿出一串3天前采摘的重量为1.3千克的葡萄, 记者捏住一颗葡萄向上一提, 葡萄被稳稳地提了起来。“如果单靠化肥催出来的, 无论怎么小心, 你都不会提起来吧!”徐卫东自信地笑了, 他告诉记者, 每年葡萄采摘后的五六个月里, 他们在每亩葡萄园投入20只鸡、10只鸭、5只鹅, “这就可以减少40%的化肥和20%的农药投入, 而且大半年不用除草。葡萄采摘后又开始在葡萄园种草, 这就形成了一个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 将生物能转化为饲料, 将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的综合循环过程, 等于每亩地增加7千克纯氮、30千克尿素。鸡、鸭、鹅都不用防疫, 都是纯天然的。这就是综合标准化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收益。”

江苏省镇江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关文刚在现场告诉记者, 镇江市的标准化综合示范区, 扣除增加的成本和其他农业措施带来的效益, 可以为农业增加8%的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自古有“无农不稳”的说法, 特别是对于世界大国来说, 农业强大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自古以来, 农业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 特别是近些年来, 党中央一直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 农业工作一直是国家标准委工作的重点内容。2012年, 国家标准委再次把农业列为重点突破的领域。

一年间, 国家标准委指导协调各涉农部门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种质资源、农产品质量、农产品流通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制修订和标准体系建设;配合国务院农村综改办、发改委等部门开展生猪健康养殖标准化服务和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建设调研, 并提出初步方案;加强了示范区管理, 开展对16个省 (区、市) 的抽查和指导工作, 编制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构建了科学高效的考评体系。

杨凌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12年7月11日至13日, 国家标准委主任陈钢出席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在视察工作时指出, “十二五”期间, 示范区要牢固树立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 通过采用系统管理的科学方法, 实现重点突破, 推动标准化水平的整体提升;要强化系统管理, 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支撑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通过采用标准分类的方法、推行标准全过程管理模式、加大与科技融合的力度, 形成科技立项和标准提前介入的良好机制, 同时加强部门、行业、地方的协作配合, 动员社会力量, 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要实现重点突破, 特别要在现代农业、战略新兴产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机制与方法上下工夫, 搞好研究, 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使综合标准化工作更加规范。

谈到2012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 的建设,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始终离不开农业标准化这一话题, 他说“是农业标准化给示范区质的飞跃”。

随后, 郭社荣给记者列举了一串数据。示范区已制定发布涉及设施农业的地方标准100余项, 建立了10个子标准体系;承担了9个国家级、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示范推广新品种300多个, 新增示范推广面积约350万公顷, 受益农民5, 000多万;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61个, 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5%;辖区农产品抽检, 总体合格率超过98%;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推广工作, 区内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建立了16个生产基地, 实现效益24.4亿元;大部分产品由生产基地直接进入高端市场销售。

“可以说, 是标准化创造了中国河豚产业的神话!”在江苏省南通市参观暗纹东方鲀标准化示范区时, 中洋集团副总裁朱永祥对记者说:“在国家标准委和地方标准化相关单位的支持下, 我们通过研究河豚毒素产生的机理、受影响的因素等, 找到了控制毒素产生的措施, 并用标准的方法规定下来, 让河豚鱼不再产生毒素, 每一批、每一年的鱼的质量都一致, 并以标准为质量依据, 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机制, 实现了对产品全程质量的控制。我们的河豚鱼连续10年经国家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所抽检, 均为无毒。经营30多年来有近3亿人次品尝过它的美味, 均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标准支撑,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添“魅力”

“阳光大姐”是济南市妇联于2001年10月创办的家庭服务机构主要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女大学生等群体提供教育培训就业安置、权益维护等系列服务。目前已在省内外拥有60家连锁机构, 经营范围包括月嫂、居家养老、保洁、医陪等12大类31种家政服务项目以及母婴用品配送、早教等10个延伸领域。2009年8月, “阳光大姐”成为全国家庭服务业唯一的国家级服务专业标准化企业。据统计, “阳光大姐”自成立以来, 共培训近10万人, 安置就业60万人次, 为38万户家庭提供了服务, 为家政服务员创造收入4.16亿元。

2011年“阳光大姐”成为首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 按照家庭服务业发展要求搭建的企业服务标准化体系, 涵盖了各种标准512项, 其中《家政服务基本要求》等4项标准被确定为国家标准, 《家政服务——育婴服务质量规范》等9项标准被确定为山东省地方标准。2011年4月, 经国家标准委批准, 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筹建, 由“阳光大姐”承担具体工作。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 “全国家政服务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头衔终于落户“阳光大姐”。2012年10月16日上午, 国家标准委主任陈钢和山东省副省长张建国一道来到“阳光大姐”, 为“阳光大姐”“全国家政服务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揭牌。

离开“阳光大姐”的时候, “阳光大姐”的员工热情地送出来, 陈钢主任动情地说到:“中国服务业的标准化刚刚开始, 标准化推进经济的发展, ‘阳光大姐’的实践为引领国家服务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 近些年来异军突起, 在服务人员不断壮大的背后, 服务业的GDP却始终增长不大, 究其原因在于, 服务质量和水平偏低, 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同时, 作为社会管理部门, 他们大多直接面对群众, 由于说话方式和态度问题, 往往引起群众对这些部门的不满, 进而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新突破的要求。2012年,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标准化成为国标委重点工作领域。

针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的现状, 2012年年初, 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改委等27个部门制定下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 从8个方面确定了44类总计80个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 首次明确我国公民有权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支出责任、覆盖水平等国家基本标准。《规划》发布实施后,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将逐步实现有章可循, 有标准可依, 全社会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更为有利。同时, 标准化工作者肩负着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去积极推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规划的各项重要任务, 应倍加努力, 有所作为, 积极为保障和服务民生作出贡献。

同时, 国家标准委还联合8个部门起草《高技术服务业标准制修订指导意见》, 联合民政部编制《残疾人事业标准化工作规划》, 加强顶层设计。开展了多部门联合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管理机制研究。全年共批准发布涉及物流、国际货代、质量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国家标准近百项。

围绕社会热点, 为社会健康发展“助力”

民之关心, 我之关注。

事实表明, 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 就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努力解决的热点工作。因此, 密切关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问题, 也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也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的健康牵动着千万家长。加上近几年来校车安全事故频发, 让很多家长谈“车”色变。

正是如此, 2012年7月1日,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正式实施, 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机动车儿童座椅约束装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儿童乘车增加了一条隐形的“安全带”。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儿童家具逐步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家具时, 也越来越将产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针对这一现状, 2012年8月1日, GB 28007-2011正式实施《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强制性国家标准。成为我国首次制定的儿童家具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填补了国内外儿童家具产品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的空白。

节能减排, 降低能耗, 既关乎国家发展, 又关乎人民生活。“十二五”规划中, 我国提出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的约束性指标。为此, 国家标准委提出了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若干措施, 并下达了《稠油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48项强制性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据了解, 根据这一计划, 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将达到100多项, 将覆盖范围扩大到炼油、纺织以及煤炭、铁矿、金矿的采选等行业, 形成较为完善的能耗限额标准体系。

如何将标准化引入到开发区建设?建设什么样子的开发区才能富有竞争力?这些热点问题, 是政府部门、地方官员迫切需要解决的。因此, 打造一个以标准化为内容的开发区试点尤为重要。

2012年, 在国家标准委的指导下, 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创建标准化示范区, 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标准化技术组织活动, 充分发挥标准化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中的作用。

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截至2012年, 青岛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评选出13家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示范企业, 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

同时, 青岛高新区筛选46家重点企业, 开展重点产品标准化和企业标准化管理活动,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试点以来, 有20家企业通过了省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 试点企业100%通过了ISO 9000等体系认证。

青岛市质监局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创建标准化示范区, 青岛高新区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参与标准化技术组织活动, 推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建设, 在标准制修订中逐步掌握话语权, 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中的作用。

另外, 针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PM2.5问题, 国家标准委与环保部联合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 严格了检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配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效实施, 及时修订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 并组织多次宣贯活动, 对360余名党政机关代表进行培训。

开展合作, 让标准更具国际“竞争力”

在交流中合作, 在合作中交流。2012年, 国家标准委主动与德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交流, 进行学术交流, 主动承担国际标准化工作, 通过对外交流, 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竞争力。

2012年3月19日~21日, 陈钢主任率团访问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德国标准化协会和西门子公司, 分别与德国标准化协会、西门子公司续签或签署了合作文件。这些合作文件的签署, 将进一步深化中德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中德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 为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

2012年4月9日, 国家标准委主任陈钢在京会见ISO副主席兼ISO技术管理局 (TMB) 主席伊利莎白女士。双方就ISO国际标准化工作新理念、新发展和新趋势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2012年4月26日上午, 欧洲标准化在华专家项目代表团一行5人到国家标准委访问, 双方重点对中欧标准信息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了交流沟通。

为了推动东北亚地区标准化合作, 落实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中日韩标准合作联合声明》, 第十一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于2012年4月23日~2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召开, 来自中日韩三国政府标准化主管机构和产学研届110余名代表和专家参会。会议的召开, 进一步深化了中日韩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就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促进中日韩经济贸易和东北亚地区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12年5月14日~15日, 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在德国德累斯顿成功召开。会议就节能、服务、电动汽车、信息安全、铁路、医疗器械、老年辅助设备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提出了在双边及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开展的合作项目。

……

广泛的国际交流, 大大提高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质量。

2 0 1 2经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技术管理局批准, 我国与加拿大共同承担了ISO碳捕获与碳储存联合秘书处 (ISO/TC 265) 工作。2012年, 我国承担的两项消防产品国际标准在ISO正式发布, 由我国自主制定的《FDT/DTM和EDDL设备集成技术互操作规范》也通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SC65E投票, 成为IEC国际标准……同时, 国家标准委还成功搭建了国际标准化江苏协作平台, 成立了吉林东北亚标准研究中心, 组建国际标准化战略研究工作组;与新闻出版总署、审计署、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建立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或工作组, 加强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支撑和管理;配合国资委将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纳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考核奖励细则》, 加大对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激励, 推动各方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与瑞典标协合作, 翻译出版111份国家标准英文版。

截至2012年底, 我国承担的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重要职务已达95个, 提交并立项的国际标准提案266项, 其中116项已正式发布。如:推动ISDL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打破英、法、德、美等国家在标识符类国际标准领域的垄断, 推动国际注册中心落户我国。

畜牧的兽医标准化工作探析 篇11

关键词: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53-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从农村家庭副业转变为农业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所谓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为了有效地规范秩序,对实际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以及实施三个阶段,它的意义在于改进产品质量,使过程与服务更具适用性,减少或避免国际贸易壁垒,促进技术方面的合作。

1 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1.1 管理和生产模式落后

当前,我国很多畜牧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不少农村养殖户依然处于传统“散养”模式,管理部门无力对其进行监管,缺乏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没有引入“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模式,不能应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很明显,这种生产现状已与现代管理不相适应。

1.2 畜牧兽医人才紧缺

人才问题是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一大问题,当前,在基层的畜牧兽医部门,都是年龄较大的老同志,很多人年龄已经超过了40岁,这些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因为条件因素制约,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虽然基层也有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工作人员,但这些人都没有参加过专业技术培训,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业务水平不高,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1.3 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虽然提出畜牧兽医标准化已有多年,但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有:缺乏经费、权责不明确、不能实行有效管理等。第一,因为一些政策没有得到贯彻落实,造成了缺乏经费的局面,无人问津畜牧生产的经营情况,使工作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有些地方的基层畜牧标准化工作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现象,有的归农业局管理,有的归畜牧局管理,导致权责混乱,工作效率不能提高;第三,由于缺乏经费,兽医站的医疗器械和设备依然运用原有设备,缺乏现代化硬件设备,致使经常发生疫情。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工作推进遇到了很多阻力,本身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2 如何标准化我国畜牧兽医工作

2.1 政府部门以及养殖户们应当足够的重视

政府部门的参与,可以有力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部门可以制订有关政策,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广大养殖户要做到规范化养殖,淘汰传统化养殖办法和思想认识,主动配合标准化工作的进行,并积极参与此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向养殖工作人员及时宣传畜牧兽医的专业知识和标准化理论,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2.2 完善相应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畜牧兽医部门实行标准化管理,使生产的标准化成为可能。一个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内部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化知识,才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生产。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制度,应该引起对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重视。

2.3 做好宣传效果

各类新闻媒体要积极参与,广泛宣传畜牧业的标准化工作,传播畜牧业标准化知识。不但要经常传播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定期组织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标准化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养殖户们的认识,促进畜牧兽医工作的标准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的问题养殖户本身不能解决,这时需要一些咨询部门介入,帮助其顺利解决问题,促进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做好示范效应

一些工作人员思想认识当中缺乏畜牧兽医的标准化工作意识,只局限于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一些示范性学习基地。帮助养殖人员和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准确认识标准化工作的概念和内涵,具体指导其开展标准化工作。

2.5 加强监管力度

很多卫生防疫站的设立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就是因为监管力度不够,疏于管理现象严重。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所有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管,尤其是家禽家畜类的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监管工作,有效促进畜牧兽医工作的标准化。

3 结语

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化是对人民负责任的表现。相关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和支持力度,完善相关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格监督,科学指导,为最终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而努力,为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杜友敏.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

[2] 张太翔,王炳军,李峰,田国宁,张金玲.兽医服务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J].中国动物检疫,2009,(09).

[3] 周望平,傅胜才,邱美珍,杜丽飞.以标准化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0,(06).

标准验证工作的思考 篇12

1.1 标准验证

关于“标准验证”一词,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出了“验证(verification)”的定义为“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在GB/T1.2-2002中提出标准要具有“可证实性”,“如果没有一种试验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证实产品是否符合稳定性、可靠性或寿命等要求,则不应规定这些要求”。因此,可以看出“标准验证”主要是指在标准正式颁布之前,对标准技术内容进行确认的过程。

1.2 标准符合性检测

“标准符合性检测”一词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GB/T 27000-2006《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给出了“检测(testing)”的定义为“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的一个或多个特性(characteristic)的活动”,这里的特性主要是指产品的各种特征性指标。在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出了“合格(符合)(conformity)”的定义为“满足要求”。将这两个术语结合起来看,所谓“标准符合性检测”主要是指通过检测等方式证明产品满足(标准)要求的过程。

1.3 标准验证与标准符合性检测

标准验证与标准符合性检测的主要区别如下:

(1)从时间上看,标准验证是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活动之一,标准符合性检测是标准颁布后的活动;

(2)从对象上看,标准验证的对象是标准中的技术内容,标准符合性检测的对象主要是产品;

(3)从结果上看,标准验证的结果通常是对技术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准确等给出判断,提供验证报告,标准符合性检测则主要是给出产品技术指标与标准要求是否符合的判定,提供检测报告,是产品认证的基础;

(4)从手段上看,标准验证的方式可能多种多样,包括通过试验手段,标准符合性检测则主要是通过试验室测试的手段。

同时,由于应用场合不同,有时又将“testing”翻译为测试。因此,有些情况下,也将“标准符合性检测”称为“标准符合性测试”,而对于基于检测/测试结果进行评估的活动则称为“标准符合性测评”。

2 标准验证的重要意义

2.1 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的迫切需要

标准验证工作是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开展标准验证工作,一是可以改变过去标准化工作采取“拿来主义”,对技术内容缺乏验证,“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符合我国国情的局面;二是可以保证标准的编制质量,确保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可以在标准化工作中形成标准验证的工作机制,避免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被产品研制方所“绑架”,从而提高标准的实施效果。

2.2 做好产品研制支撑的现实需求

标准是产品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研制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开展标准验证工作,一是可以保证在研制中所采用先进技术(包括国外技术)的成熟性,降低研制风险;二是可以将验证后的成果以标准形式在各种型号研制中推广,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三是可以积累产品特性检测的经验,提高产品研制质量。

2.3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

标准是技术成果的载体,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开展标准验证工作,一是可以促进在国外先进技术标准上的二次创新,可以更好地掌握国外先进标准中的技术实质,真正做到“为我所用”;二是可以将更多更好的创新想法通过验证落实到产品的设计之中,提高产品的创新性;三是可以将工程实践中积累的创新成果和经验进行固化,提高整体研制的创新水平。

3 标准验证工作的现状分析

3.1 对国外标准的验证工作初见成效

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将ISO/IEC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的过程中,对于基础性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条件进行试验验证,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提出了我国实施中的技术偏离,一方面可以验证我国实际技术水平是否能满足国际标准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我国自己的技术贸易措施。目前,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例如:已开展了对GB 4943《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等同采用ISO/IEC 60950)中技术指标的验证工作,并形成了我国对ISO/IEC 60950标准的技术偏离,国外产品进口则需要按照我国的指标要求进行测试。再例如:GB/T 549《电焊锚链》,尽管当时非等效采用ISO 1704,但为了考核国产锚链钢的力学性能,制定标准时安排了严格的验证试验,使得国产的电焊锚链能够按照该标准生产,满足了出口船的需要。

3.2 主管部门逐步重视标准验证工作

尽管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要求主编单位在编制说明中应包括“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在《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列出了可进行“试验验证”列支,但是在标准制定的实际过程中,对标准验证的重视程度仍旧不高。近年来,随着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实践经验,使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均充分认识到了开展标准验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各种规划、计划,不同场合均强调了标准验证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步加大对验证项目的投入。例如:军用标准化“十二五”规划中将“重大基础标准试验验证”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并且对重点项目的计划进行落实;再例如:“核高基”项目中专门安排了标准验证项目。

3.3 自主标准的验证工作处于摸索阶段

目前,对于方法类、信息技术类等自主创新性标准的验证需求十分迫切。为了规范管理标准验证工作,相关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管理要求,但对于验证程序、内容、方法选择及详细要求(如:验证报告格式、验证数据)等问题均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要求。例如:1990年,质检总局发布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中提出制定标准时要“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审批企业标准时一般需提供“必要的验证报告”;又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验证报告》(格式)中要求验证单位要描述其验证目标、任务及主要考核指标,以及验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再例如:在《食品添加剂检测指标的确定方法及实验验证的要求》中则提出“a.等同采用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及国外标准(如:WHO/FAO的JIECFA标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标准)的检测方法,只要求在本实验室内进行验证;b.自己研制的方法,需要有本实验室以外的5家单位进行验证”等要求。尽管在标准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已经开始关注验证工作,但是关于验证工作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还缺乏权威部门细致的顶层要求和操作指导。

4 标准验证的有关问题分析

4.1 验证的时机

标准制定主要涉及标准草案、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等几个阶段,标准的验证工作通常应在标准条款固化之前进行。例如: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要求主编单位在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时应在编制说明中包括“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但技术指标等内容的确定在征求意见、送审、报批等环节仍可能出现改变。因此,应在下列情况下对指标要求进行验证:

(1)在初稿、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将产品特性要求写入标准条款之前;

(2)对征求意见稿中的指标要求等提出重大疑问、改动时;

(3)对送审稿中的指标要求等提出重大疑问、改动时;

(4)对报批稿中的指标要求等提出重大疑问、改动时。

4.2 验证的类型

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了8种情况要制定国家标准,包括:通用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要求和互换配合要求;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要求,工程建设的安全、卫生要求,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基本原料、材料、燃料的技术要求;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信息、能源、资源和交通运输等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重要技术要求;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和工程建设的通用技术要求。从这8类情形可以看出,除了通用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等通用技术语言要求不需要进行验证工作之外,其他几类标准均含有技术指标要求性内容,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均需要开展验证工作。

从标准化管理角度来看,以上7类需要验证的标准中,绝大部分标准的验证工作需要与工程建设、产品研发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需要在工程建设或产品研制中加以投入。但对于以下情形,宜由标准化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验证工作:

(1)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时;

(2)制定涉及安全、环境、卫生等强制性标准时;

(3)制定国家基础性设施标准时;

(4)研发涉及国家安全、利益、军事安全的自主可控标准时;

(5)制定的标准对社会影响意义重大时。

4.3 验证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应对标准的下列特性进行验证:

(1)科学合理性:主要验证标准条款中的技术内容是否违背自然规律、科学原理、常规法则和基本运算规则等,例如:标准中规定XX信息技术产品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0,这显然不符合MTBF的运算规则。

(2)完整性:主要验证标准条款是否覆盖了需要规范的技术内容,例如:《XX评估方法》标准中给出了评估的计算公式,通过验证可以判断出其输入的参数对于评估结果是否是足够的、完整的。

(3)正确性:主要验证标准条款中提出的指标参数是否准确,例如:《XX产品通用规范》中要求其接地电阻应小于0.5Ω,在制定这一指标时则要通过大量实际的试验数据加以验证。

(4)可操作性:主要验证标准中提出的操作方法等是否易于实施,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例如:《XX试验方法》标准中提出测试时间应不少于24万小时(约27年),很显然这一技术指标对于产品的测试来说虽然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时间太长很显然其可操作性较差。

4.4 验证的方法

标准验证是无法直接判断标准条款要求是否恰当时开展的,属于对技术内容的印证过程,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试验、模拟法

对于技术指标、参数、方法等进行试验验证,通常可采取实验室环境验证和实地测试验证两种方式。验证时,需要对需验证的内容加以分析,判断是采取在实验室环境中,多个样品重复测试的方式验证,还是同一样品在相同资质的不同实验室验证的方式。

对于技术指标、参数、方法等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式模拟实际的环境和参数进行验证。

(2)演示、试用法

对于技术内容的可操作性、完整性等可通过将标准技术要求转换为操作规则进行现场演示或用户试用的方式进行验证。

(3)对比、经验法

将标准中的技术内容与已经颁布的技术成熟的标准条款进行对比,通过专家的经验进行判断加以验证。

5 措施建议

5.1 完善相关法规

目前,在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顶层法规及相关法规中对于标准验证工作均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给各部门具体实施带来了影响。建议尽快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军用标准制修订暂行管理办法》、《装备条例》、《装备全寿命标准化工作规定》等法规中,明确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开展验证工作的原则、范围和要求,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制定验证工作的具体实施细则,包括:验证时机、验证程序、验证方法选择、验证数据收集处理、验证报告格式等,以具体指导验证工作的程序、工作内容等。

5.2 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标准化经费从国家标准的角度看,主要属于“补助性”经费,而标准验证工作动辄上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经费,仅靠“补助性”经费难以支撑。建议国家科技主管部门、装备研制管理部门、标准化主管部门等按照标准验证的内容,从不同渠道加大验证经费的投入。对于标准验证工作本身就是科技开发内容之一的,可以由科技主管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中支出;验证内容与产品研发紧密相关的,且是产品研发的内容之一的,可以由产品研发部门自行支付;对于基础性、公益性,跨领域、跨部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标准,可以由标准化部门提供专项经费进行支持。

5.3 加强组织管理

因为验证对象的状况千差万别,验证方法各不相同,验证数据的处理要求也不一致,验证的费用也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对于通用基础类标准,通常会涉及多个部门、单位。因此,验证工作的组织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对于标准验证工作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各部门从自身需求出发,“各自为战”,对于大型复杂的标准验证项目,缺乏统筹,缺乏系统性管理。建议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验证工作的经验积累、数据分析,尽快形成管理办法、落实责任分工,强化组织管理。

摘要:近年来,标准作为政府行使其管理职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抓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以及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关于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如何验证,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规定和要求,各方的理解和做法也各不相同。本文重点针对标准验证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和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后续在标准化工作中开展标准验证工作时借鉴。

上一篇:欣赏学生下一篇:现场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