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

2024-06-09

香格里拉县(共12篇)

香格里拉县 篇1

1 基本情况

香格里拉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云南省西北部, 北纬26°52′~28°48′, 东经99°23′~100°31°, 地势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 中部高原为大小中甸坝子, 四周为山地所围绕, 山地海拔多在4 500 m以上, 最高点为巴拉根宗雪山5 545 m, 最低点洛吉乡吉函1 503 m, 海拔高差4 042 m。香格里拉县域面积11 361 km2, 辖7乡4镇64个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 聚居着以藏族为主体的26个民族。到2008年末, 全县总人口16.179万人, 农业人口11.467 8万人, 全县耕地14 087 hm2, 其中:常用耕地11 720 hm2﹙水田2 527 hm2、水浇地3 816 hm2﹚;25°以上的坡耕地2 367 hm2。农民人均纯收入2 696元。香格里拉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地带, 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依次有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暧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热带和高山寒带6个气候带, 气候幅宽带窄,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十分明显, 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5.5℃, 最高值为25.6℃, 最低值为-27.4℃, 年平均降水618.4 mm, 年平均无霜期121 d。南部河谷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1 766.3 h, 北部河谷地区为1 936.6 h, 年平均日照2 180.3 h。高原坝区年平均气温5.4℃, 平均最高气温13.3℃, 平均最低气温-1.0℃, 极端最高气温25.4℃, 极端最低气温-27.4℃;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4.3℃, 平均最高气温21.9℃, 平均最低气温8.4℃, 极端最高气温34.6℃, 极端最低气温-6.6℃, 不同海拔高度月平均气温差异。全县降水分3种类型, 金沙江北段河谷地区平均年降雨量349.1 mm, 以7月最多, 1月最少;金沙江南段河谷地区平均降雨量749.7 mm, 以7月最多, 12月最少;高原坝区平均降雨量606.6 mm, 以8月最多, 12月最少。

2 香格里拉县大豆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大豆生产的现状

大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香格里拉县常年种植面积400 hm2左右, 平均单产2 070 kg/hm2, 主要种植的乡镇有海拔2 300 m以下的五境乡、上江乡、金江镇、虎中跳峡镇、三坝乡、洛吉乡、尼西乡, 栽培的品种有“绿豆”、“白豆”、“八月黄、“老鹰壳”、“白毛豆”、“齐站子”、“羊肝豆”、“黑豆”等一系列老品种, 栽培大豆主要用来加工豆制品作蔬菜食用及畜牧业生产配合饲料的添加料之一。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栽培品种和方式繁杂, 一般种于旱地, 或因播种节令紧, 待其他作物种植完方播大豆, 因而影响单产, 目前最高产量仅为2 775 kg/hm2。品种混杂, 栽培技术不高。栽培大豆土壤耕作粗放, 栽培密度过大, 水分供应不合理, 养分供应不足或供应失调, 无防治病虫害的习惯, 造成落花、落荚, 从而影响产量的提高。

3 对策措施

3.1 轮作、间作和隙地种植

大豆是禾谷类作物的优良前作, 与根瘤菌共生, 能提高土壤含氮量,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大豆的病虫很少危害其他作物;大豆植株封行后对地面覆盖十分严密, 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宽叶杂草生长, 减少杂草生长, 降低杂草对下季作物的威胁[2]。目前, 香格里拉县主要以夏大豆栽培为主。其轮作方式有小麦﹙油菜﹚—大豆为主;间作套种方式有玉米间种大豆。隙地种植有水稻田埂豆, 坡地、旱地种植大豆。

3.2 深耕整地

为了适应大豆根系及根瘤菌的生长, 应保持土壤疏松, 加深耕作层, 扩大根群范围, 增加根的数量, 以土壤深耕20~25 cm, 理墒、墒宽200~250 cm, 做到墒平、土湿、沟直。

3.3 精细播种

3.3.1 选种。

一般通过风选、筛选、粒选, 把小粒、碎粒、霉坏、秕粒的种子去掉, 留大小整齐一致、有光泽、具有本品种特性的种子。目前香格里拉县选用的品种有中熟品种翠扇大豆, 早熟品种丰豆8号、美引4号。

3.3.2 播种期。

适时播种, 大豆产量高, 播种过早, 地温低, 出苗慢生长差。播种晚, 消费播种前的光热条件, 后期遇低温、生长差, 成熟不饱满, 瘪粒多, 产量低。对于香格里拉县来说, 从清明到谷雨就可播种大豆, 夏播大豆是在立夏到小满, 芒种后播种, 鸟害严重。

3.3.3 播种密度及播种方法。

根据肥水条件、品种特性、栽培方式﹙间作或净种﹚, 一般植株高大, 分枝多, 夏季播种1.2万~1.5万穴/hm2, 矮杆品种2.0万~2.5万穴/hm2, 中间类型的播种1.5万~2.0万穴/hm2, 一般每穴播4~6粒, 出苗后留2~3株, 或采用条播;按行距20~30 cm、株距5~6 cm等行距播种方法播种。

3.4 大豆的施肥技术

大豆施肥应遵循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看苗追肥的原则, 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 也可施部分化肥, 主要是磷肥, 一般施厩肥15.0~22.5 t/hm2、过磷酸钙150~300 kg/hm2, 作基肥。大豆的种肥一般施用硫酸锌、硫酸铜、钼酸铵、硼肥等少量微量无素肥料。应注意氮素化肥不能作为大豆的种肥, 因为氮素容易伤害大豆的幼根, 当氮素化肥和种子接触时, 会抑拟制幼根和初生根的生长。

大豆的追肥, 出苗到开花以前, 一般不需要追肥, 若苗期缺肥, 可施人粪尿22.50~33.75 t/hm2, 因花期追肥是大豆获得增产的重要措施, 施纯氮225~450 kg/hm2或撒厩肥7 500~15 000 kg/hm2, 开花期还可用0.02%或0.05%钼酸铵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3.5 田间管理

3.5.1 查苗补种。

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 补种时, 事先将种子泡24 h, 或采用带土移栽幼苗的方法进行补种。

3.5.2 适时间苗。

间苗是保证大豆增产的主要措施, 在2片子叶展平时, 间去小苗、弱苗、病苗、杂苗。

3.5.3 中耕除草。

大豆和杂草生长时有一定的竞争力, 封行后, 杂草不长, 若前期杂草除不好, 就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通常当幼苗出土, 子叶展开后, 进行第1次中耕深约3~4 cm, 待到幼苗高10~13 cm, 即进行第2次中耕, 深约5 cm。开花前进行第3次中耕, 中耕深度须略浅些, 以免伤根。第1次中耕地, 须用人工铲除苗间杂草, 第2、3次中耕须结合培土。到开花时应结束中耕培土工作, 以免损伤根系和扰落花朵, 但须及时拔除大草。

3.5.4 灌溉排涝。

大豆灌溉是保证增产的一条重要措施, 大豆苗期较耐旱, 苗期水分多, 根系浅, 容易徒长, 以后容易发生倒伏, 大豆开花结荚、鼓粒期是需水临界期, 大豆进入鼓粒期后不易干水, 若此时干水, 叶片变黄、脱落, 豆荚不饱满, 所以开花结荚期田间持水量要达到70%~80%, 从香格里拉县的情况看, 需水临界期处于雨季, 容易造成水分过多, 应立即进行开沟排涝, 否则将影响产量[4]。

3.5.5 防治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食心虫、豆荚螟、豆杆蝇, 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 防治大豆虫害, 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300~600 m L/hm2对水750~1 125 kg/hm2于大豆开花盛期、卵孵高峰期施药能防止豆荚被害, 同时兼治蚜虫、地老虎。可选用代森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防治病害。

3.5.6 大豆的收获贮藏。

大豆收获过早, 籽粒不饱满, 产量低、品质差, 脂肪含量少, 青粒、秕粒多。收获过迟, 炸荚多或遇雨还会霉坏, 对品质、产量有影响, 应适时收获。收获的标准是, 种子和荚分离, 摇动植株有响声, 手摇豆荚易炸, 籽粒变硬。收回的大豆应及时进行脱粒、晒干、入仓。

摘要:针对香格里拉县大豆科学种植水平不高、单产低的生产现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系列技术措施, 以夺取大豆丰收, 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大豆,栽培,现状,对策措施,云南香格里拉

参考文献

[1]武亚军, 刘占利, 杨起旺.大豆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11.

[2]毕远林.关于大豆栽培技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4) :153-154.

[3]吴娟, 吴彦玲.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3) :64.

[4]王俊生, 魏兆凯, 黄文明.大豆栽培技术综述[J].农机化研究, 2008 (8) :250-252.

香格里拉县 篇2

通过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植被的调查,统计到香格里拉县有种子植物159科705属2 267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多年栽培种).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组成是温带起源的科占48.5%,温带分布属占66.05%,其中以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28.99%,其次是东亚分布属,占14.47%.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香格里拉县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区系的特点,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中横断山脉地区.此区系具有亚热带北缘的.性质,古特有种丰富.表4参16

作 者:李品荣 曾觉民 LI Pin-rong ZENG Jue-min 作者单位:李品荣,LI Pin-rong(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

曾觉民,ZENG Jue-min(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云南,昆明,650224)

寻找香格里拉 篇3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当走遍香格里拉的每一寸土地,寻寻觅觅,走走停停,

真想融入在香格里拉的天地中,在神仙居住的地方筑一个爱巢,

娶一个漂亮智慧的藏族姑娘做妻子,过上男猎女织的田园生活。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自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问世以来,作品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曾引起无数人的向往,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这个被传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圣洁景色,到底是怎样的“世外桃源”?

无边无际的天空一碧如洗,绵延千里的白云灿烂光华,莽莽苍苍的群山横亘天际,色彩斑斓的丛林染遍天涯,金色丰饶的沃野炊烟袅袅,牛羊沐浴着夕阳缓缓归家;皑皑的雪山、广阔无垠的草原、鲜红的莨菪花、神秘的喇嘛寺院……构成了这里最美的风景。

在藏语音译里,香格里拉又为“香巴拉”,意思是“心中的明月”,指的是一种理想的生活,英语为Shangri-La,意为世外桃源,而这里,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而它所寓意的恬静、祥和、殷勤的服务,也完美地诠释了闻名遐尔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精髓。

谈到香格里拉,让人不得不想起与其同名的“香格里拉酒店”,而位于迪庆的恬居·云南香格里拉大酒店,更带着香格里拉的独特的味道。无数探险家都向往着滇西北雪山深处、迪庆藏族。 自恬居·云南香格里拉的开业就为探索者敞开一扇大门,从这里展开他们寻求心中圣地、探索神奇沃土的美妙旅程。

恬居·云南香格里拉酒店的款客之道从客人到达机场那一刻开始。抵达机场后,恭候的酒店迎宾员将为你献上象征祝福和欢迎的洁白哈达,用最传统的藏族习俗迎接你的到来。当到达酒店之后,康巴特色服饰的礼宾员会带领你沿着回廊走过点缀着铜荷花的平静水池,进入两层楼高的大堂。

身处藏区,酒店的设计自然是带着特色的民族风格,所以此时你会看到极具融入云南和藏式风格的建筑及设计,整个设计既是庄重宏大的,同时又充满细节。在这里,好客之道被演绎成一种简单的优雅,与之相得益彰的,是这片美丽的净土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谦和淳朴的居民。

藏书阁

当你在等待办理入住时可以在此享用免费的奶茶和大香格里拉区出产的清甜山核桃,配山中农户土法炼制的野蜂蜜一起吃。空间设计风格融入寺庙建筑元素,而穿插其间的咖啡桌、书籍和小游戏又令人仿佛置身一间私人图书馆。

品茶阁

这里供应各色香茗,舒适的茶室正中立有一组青铜火盆,盆中酥油长明,上方的手敲红铜烟囱造型仿效了邻县德钦的铜制工艺品。屋中大茶几上摆放着巨型石质茶海,对面饰以尼泊尔风格木门,门上刻有吉祥八宝图案。

坛城广场

本着回报社区的理念,酒店完全没有围墙,甚至在酒店前建设了一个小坛城广场,当地老百姓可以在此跳起锅庄,所以,“恬居”二字不仅仅是针对酒店客人,更是与当地人一起“恬居”。有时候你可以看到当地人在这里转经,织织毛衣,打个小盹。

非凡的一天落下帷幕,当你回到客房,

望着夜幕下的连绵雪山,

你会发现香格里拉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的起点。

体验尼西乡

这里的百年陶艺历史闻名遐迩,同时距离这里三公里处的高山还是唯一一个生产粘土原料的地方。村中100个家庭里约有70个家庭从事这种传统工艺,并且多数人都建造了陶艺作坊。亲眼目睹当地人制作陶器的过程非常震撼。陶艺作品均为纯手工制作,每一件都非常的独特和珍贵。

游览独克宗古城

位于香格里拉的藏族古城——独克宗拥有1300年历史,这座古城历经战争的残酷和边境贸易的繁荣。独克宗古城错综的正宗藏族民居、庄严的祈祷大厅和佛塔,蜿蜒的小巷,所有的一切铸就了一片宁静的胜地,为一些远离城市喧嚣的人们提供了一片纯净的天空。

客制化藏族村体验之旅

在这里你可以深入去了解藏族村及藏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客制化藏族村体验之旅可以为你提供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藏民家庭的机会。骑马、远足、农耕,鸟语花香,宁静、平和的和谐环境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一一呈现在你的眼前。

游览百鸡寺

百鸡寺的汉语字面意思是“有一百只鸡的寺庙”。香格里拉当地藏民到百鸡寺祈求福泽,并在此放生捕获的鸡,代表祭祀仪式。按照幸运标识的指引,上山来到百鸡寺入口,你即可360度自由欣赏整个香格里拉古镇的迷人、魅力美景。

恬居的大部分员工都来自迪庆本地,

作为传播当地文化的“大使”,

他们可以为你呈现原汁原味的当地风情、

奉上发自内心的待客之道,

也将亲自带领你参与恬居的特色体验活动。

全日餐厅

酒店若干餐饮场所包括氛围轻松休闲的阿姨家厨,为酒店住客和本地客人提供各国美食,这样的全日制餐厅在香格里拉市里独树一帜。用餐氛围轻松,装饰风格巧妙地混合了质朴粗犷的木材镶板和手绘藏式木箱等元素。

旅者酒廊

位于大堂的旅者酒廊宽敞明亮,蜡烛和酥油灯摇曳生辉。这里为下榻客人全天候提供欢迎饮品,你可以在此小酌并欣赏酒店内庭花园和醒目的“生命之泉”荷花水景。

交通指南

出租车:出租车非里程计价。出租车起价人民币7元,前往城内多数目的地的费用约为人民币7元。但如果超出城区范围,费用可能会增加。

公共汽车:迪庆市内有公共汽车和小巴车。但公共汽车和小把车的服务不太正规,公交路线时有变更,敬请留意。

骑马:当你想要游览一些旅游景点,但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抵达的时候,马是最佳交通选择,可于当地藏族人处租赁。

香格里拉县 篇4

1 水稻稻瘟病发生危害情况

水稻稻瘟病在香格里拉县水稻种植地区均有发生, 以金江、上江、桥头、三坝等乡镇发病较重, 一般在6月中旬为稻瘟病始发期, 开始零星发生, 发生流行面积也仅为0.67~6.67 hm2;7月中旬随着温度逐步上升, 叶瘟开始在田间流行蔓延, 部分重病田块出现落塘, 防治难度大, 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常年发生面积653.33 hm2, 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60%~70%, 每年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约24 t。

2 发生原因

2.1 菌源充足

稻瘟病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种子、带病稻草[1,2]。一是农户水稻收割后, 没有及时科学处理病株残体, 随意将秸秆堆放在田边地角, 或用带病稻草喂牛。二是根据近几年田间调查表明, 进行药剂浸种的秧田发病轻, 有的农户没有掌握好浸种技术, 效果差, 这些都为稻瘟病大面积发生提供了充足菌源。

2.2 品种抗性低

品种抗病性减退是导致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内因。目前, 香格里拉县稻区主栽的水稻品种有04-5138、合系系列、楚粳6号、滇杂31等, 由于种植时间长、种植面积大, 抗病能力普遍下降;加之品种更新换代慢, 品种结构相对单一, 一旦气候条件适宜, 极易造成稻瘟病发生流行。

2.3 气候因素

香格里拉县水稻种植区, 6—8月是高温多雨的季节, 月平均气温在22℃, 相对湿度在80%, 阴雨日数多, 日照少, 极易导致稻瘟病发生流行。

2.4 栽培条件

为获得高产, 香格里拉县水稻种植区农户偏施氮肥情况比较普遍, 而磷钾肥施用不足, 引起植株贪青徒长, 组织柔软, 株间通风透气性差, 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同时, 分蘖期延长、无效分蘖多、抽穗迟而不整齐, 增加了感病机会, 引起稻瘟病发生流行。很多农户未掌握灌溉技术, 长期深灌, 由于土温低, 水稻根系发育差, 吸收养分能力减弱, 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科学防治不到位, 在水稻育种前未按照要求对种子、稻草进行消毒处理, 导致稻瘟病发生流行;防治叶瘟力度不够, 增加了穗颈瘟的防治难度;部分农户没有按要求在水稻破口期进行穗颈瘟防治, 导致水稻产量损失严重。

3 防治对策

3.1 选用推广抗病良种, 搞好品种的合理布局

避免同一品种大面积连片种植, 实行合理的品种搭配, 有利于延长品种的抗病性和防止稻瘟病暴发流行。目前香格里拉县稻区的主栽品种中除04-5138、楚粳6号、滇杂31品种较抗病外, 其他系列品种均不同程度感稻瘟病。为此, 感病区要有计划地淘汰感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尽量避免同系列品种连片大面积种植, 根据不同品种的抗性交叉种植, 避开发病季节, 以控制稻瘟病的流行[3,4]。

3.2 彻底消灭菌源, 减少初浸染

水稻在播种时, 一是对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二是病稻草作饲料喂牛, 牛粪必须腐熟入田;三是存放在户外的病稻草在播种时如来不及处理, 不能裸露在外, 应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稻草, 以免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四是不能用病稻草催芽、捆秧及盖房塔棚。

3.3 加强肥水管理, 实行规范化栽培

一是开展配方施肥技术, 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补多少, 切忌偏施或不施某种营养元素肥料;二是尽量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 分蘖旺盛后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抽穗扬花期保证供水, 齐穗后以湿为主, 干干湿湿排灌, 以改善田间通风条件, 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推广旱育稀植、抛秧、拉线条栽等规范化栽培,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3.4 加强病害监测, 开展化学防治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 一旦流行, 很难控制。为此, 从水稻播种开始, 加强监测, 以便随时掌握流行动态, 做到科学决策, 保证防效。种子处理是稻瘟病防治的第一关, 香格里拉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稻瘟病发生, 种子带菌是一个普遍现象, 应用施保克、多菌灵等种子处理剂处理, 对减轻、推迟秧田发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叶瘟防治要及早控制发病中心, 如发病点多或有急性病斑出现, 应全田进行防治, 穗瘟防治掌握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1次, 防治药剂可选用40%富士一号、25%三环唑、40%硫环唑等[5]。

参考文献

[1]臧威, 孙剑秋, 张国民, 等.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6) :67-70, 108.

[2]王巧兰, 郭刚.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10) :10-13

[3]上海农学院.植物病理及作物病害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4]杜正文.中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1.

香格里拉歌词 篇5

骑着马 我本想走天涯 却发现 这里就是我的家 草原上 绽放着七彩花 悠悠 传来馨香土泥巴 哦~~~~~~~~~ 香格里拉 美丽的香格里拉 哦~~~~~~~~~ 香格里拉 美丽的香格里拉

传说白度母 在这里安了家 养育了我的妈妈的妈妈 从那时 人们再也没有离开她

骑着马 我本想走天涯 却发现 这里就是我的家 草原上 绽放着七彩花 悠悠 传来馨香土泥巴 哦~~~~~~~~~ 香格里拉 美丽的香格里拉 哦~~~~~~~~~ 香格里拉 美丽的香格里拉

你圣洁的遥望着 神秘的拉萨 请听我埋在心底的情话 你是我见过最洁白的哈达

哦~~~~~~~~~ 香格里拉 哦~~~~~~~~~ 我心中永远的家 哦~~~~~~~~~ 我用生命赞美她

俯仰香格里拉 篇6

松赞林寺就坐落在香格里拉县城北面5公里左右的山峦上,巍峨、寂静、恢宏、森严。该寺的建造历史不算悠久,是大清康熙年间由康熙皇帝钦赐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亲自督造。公元1681年,该寺落成之后,五世达赖便赐名“噶丹松赞林”。寺名之前冠上“噶丹”,一方面表示松赞林与黄教始祖宗喀巴亲自建造的噶丹寺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也表示这是西藏噶丹政权的派出机构,是周围藏区的权力中心,为云南藏传佛教之首。

噶丹松赞林寺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并不是寺院,而是一座古老的城堡。巍峨的红色殿宇,坚固的黄土城墙,碉堡一样沿着山峁梯级布排的僧房,再加上身着红袍的僧侣们幻象一般闪动在各个隐秘角落的身影,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森然的气氛。

我们之所以感觉它像一个古老的城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建筑规模非常的庞大。全寺占地五百余亩,由12座主要建筑和500多座僧舍组成,完全是一座城池的架势。四周还构筑有坚固厚实的城垣,设有扎雅、独克、东旺、龙巴、鲁古五道城门。它的整个外形,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非常酷似,所以还有人把它誉为是“小布达拉宫”。每天的清晨、中午、黄昏几个时段,寺内钟楼会击鼓报时,响亮的钟声,可以传达到十里之外。

松赞林寺的核心建筑,是雄踞于整个建筑群落最高点的扎仓和吉康两座大殿。大殿内可供1600多人打坐诵经,是整座寺院最主要的佛事场所。两座大殿的建筑格局,都沿用了四层以上的藏式碉房建筑,屋頂使用镀金铜瓦覆盖,屋脊上安放着巨大的经幢。寺内哈达满挂,灯火长明,经幢飞转,香气氤氲,佛龛上供奉着从释迦牟尼到历代达赖、班禅的塑像。最令人惊讶的是,连毛泽东主席的画像,也位列其中。

记得希尔顿曾在他的小说中这样写道:香格里拉寺院是一个令人赞绝的大寺庙。仅穿堂过室走过几所庭院,就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它显示出高雅、朴实、无可挑剔的艺术趣味以及那种恬静美好的气势。里面存放着许多精致的宋瓷以及上面描绘着虚无缥缈的水墨画的,上千年的漆器……希尔顿的这段话,无疑是松赞林寺最真实的写照。

松赞林寺给我们的第二个感觉,是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场所,它还是这块土地窖藏得很深的历史,是更迭的岁月不断堆积不断沉淀的文化,是中甸高原最厚重、最结实也最经得起检索的部分。要读懂它,很难。要深入到它的核心,更难。

从松赞林寺回来后,鼻子里蒸腾的仍是藏香,脑海里缭绕还是燃烧的松枝和玛尼堆,耳朵里还是转动的经筒声。那些景象更是挥之不去:雪山开出世界上最纯洁的花朵;蓝天孕育出的神鹰,泅渡在金质的阳光的潮水之中,绽出最美的底色,一切的一切,沦陷入梦,多想在这沉沦的梦里就来一场至善至美的涅槃,羽化而登仙!蓦然回首,众里寻她千百度,原来那里就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梦里,雪山纯净、众神拱手作揖,云朵淡淡微笑;梦里,群峰林立,青稞酿就的美酒,酒香醇厚绵长;梦里,峰指云天,江河奔腾不息,金沙激流汤汤远去……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纯净的梦境吗?

梦境,让我如痴如醉:雪罩金沙,莲生高台,那雪山、青草、哈达,美丽的喇嘛庙,转动的经筒,匍匐大地的虔诚……神秘托起的斑斓梦境,让我倾听到了神的低语。驭风驾云,翱翔九天,雄踞三万英尺,我俯瞰雪域,在一场接一场的梦境里我灵思接通千载,我要让这神与灵融合的梦境之作落地生根。

想象的翅膀訇然打开,宛如鹏翼,倏忽间直击三千里,狂风卷起雪花身心舒展如风,经筒错落,玛尼堆耸立、金沙江环抱、遥望哈巴雪山……天人合一、内外呼应雪域飘来的灵息悄然吻合。

责任编辑:李晓欢

香格里拉县 篇7

城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着维护、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气中的有害污染物以及热辐射形成的“热岛”效应, 使城市环境日趋恶化。因此, 加快城市建成区绿化, 改善香格里拉城市生态环境, 成为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是城市绿化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选择与应用城市造林绿化树种, 提高城市造林绿化树种维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已成为城市造林绿化建设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城市绿化作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 而且已被视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化树种本身也成为创造财富的一类商品和一种产业。香格里拉县具有丰富的树种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 在开展城区绿化工作中, 如何利用丰富多彩的树种资源, 体现城市绿化树种种类多样性和表现地方特色, 在2016年以前把香格里拉县城建成省级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已成当务之急。

2 自然地理条件和植被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香格里拉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东经99°20′~100°19′, 北纬26°52′~28°52′之间, 是滇藏公路 (国道214) 和中乡公路 (中甸至四川乡城) 的交汇点, 也是滇西北重要的交通接点和物资集散中心。地处高海拔, 低纬度地带, 年平均气温5.5℃, 最高值为25.6℃, 最低值为-27.4℃, 年平均降水量为618.4mm, 年平均无霜期121d, 年平均日照2180.3h。气候主要受西南季风和南支西风急流的交替控制, 干湿季分明。6~10月, 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阴雨天多, 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 形成湿季。10月~次年5月, 受干暖的南支西风急流控制, 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0%, 晴天多, 光照足, 蒸发量大, 形成干季。

2.2 植被概况

香格里拉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 横断山脉腹地, 是云南亚热帯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向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过度地带, 给植物创造了独特的生存条件, 这里是“三江并流腹地”, 素有“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生物园、生物基因库、世界花园之母”的美誉。据调查, 境内各类植物共有234科3582种 (其中种子总植物173科877属3278种) ;苔藓植物36科144种;蕨类植物25科160种;以云杉、冷杉为主的乔木225种;冬虫夏草、贝母等药材830种。

3 香格里拉县城区造林绿化现状

3.1 城市中心绿化

实施以康珠大道、长征路等道路绿化1135963.17m2, 实施以州政协、县委等广场绿化182645.29m2, 实施以单位为主的绿化2470685.92m2。

3.2 城市四周面山

经过几年的大规模植树造林, 已完成45000多亩的面山绿化。其中:一层面山包括五风山、白鸡寺、江克山、一中山、奶粉厂山、旺拉山、龙潭后山等, 二层面山包括科拉山、桑那水库周围山、大兴村子面山、建塘林业站后山, 一层面山和二层面山共计50000亩, 大部分已经造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5年, 已经造林45000亩, 先后投入各项资金和育林资金1130万元。由于县城面山地处高寒地区, 树木生长周期长, 成效不大, 其多数已经完成造林, 现剩下5000亩都是岩石裸露地块和零星地块, 造林难度大, 不采取特殊措施, 难以取得成效。

3.3 取得的成效

由于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各部门及市民的通力协作, 现在城区的绿化、美化、亮化等各项公益项目的景观效果已向市民展现。到2013年末, 县城公共绿地总面积达318608.46m2, 按城区城镇总人口65189人计算, 人均公共绿地达4.89m2;城区绿地面积893.63hm2, 城内绿地占城市建城区总面积37.7%, 市民种绿、护绿等公益活动参与率达90%。

3.4 香格里拉县城区造林绿化发展的优势

州委、州人民政府, 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城区具有良好的山水城市骨架;县城具备适宜适应很多外来树种及高原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有丰富的野生园林绿化树种和野生花卉种植资源。

4 城区绿化树种选择

4.1 树种选择的原则

4.1.1 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

不同的城市绿地类型在城市大环境条件下, 具有其独特的小环境立地条件, 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园林绿化树种亦不相同。根据香格里拉县城的气候土壤条件特点, 应选择、抗旱、耐寒、耐瘠薄、抗污染的树种作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 做到适地适树。

4.1.2 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

香格里拉县城所在的自然地理分布区是亚热带至寒温带分布植物区系、山地温带植物区系为主, 有一部分为东亚分布、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在植被区划上, 又是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向青藏高原植被区过渡的地带。因此, 在其自然分布区范围内自然生长的树木均属乡土树种。同时为达到树种的多样性, 丰富城市园林景观, 还应适当引进一些较好的外地树种, 但不宜过多。

4.1.3 观赏效果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园林是艺术效果与环境效益的综合体现, 因此, 在树种选择上既要考虑观赏效果, 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选择观花、观干、观叶、观果树种, 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景观效益, 更重要的是从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入手, 即从固碳释氧能力、吸附粉尘、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噪音、调节空气湿度等方面考虑选择园林树种。

4.1.4 突出高原藏区特色

香格里拉县城长冬无夏, 四季不分明, 冬季较漫长。因此在园林树种的选择上要考虑季相的变化特点, 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实、冬有绿的园林景观效果。适当选择一些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合理。

4.2 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选择

(1) 基调树种。基调树种是指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并且是城市普遍绿化的主要树种。一般以普遍且历史较长的乡土乔木作为基调树种, 其突出特点是种类少, 但数量大。它广泛栽植于各种类型的绿地中。根据上述特点及要求, 选定香格里拉县城的基调树种为雪松、云杉、大果红杉、桦木、杨树和柳树6大种类。这6类树种中, 云杉、杨树、柳树、桦木、大果红杉是香格里拉县城的乡土树种, 且广泛分布于各类绿地, 生长状况良好, 具有早发芽、晚落叶、树冠大、叶量大, 抗逆性强等特点。

(2) 骨干树种是具有一定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 并在不同的园林绿地系统中起骨干作用的树种。在不排除基调树种的同时, 根据不同绿地类型选择骨干树种, 一般由7~15种组成。因此, 根据树种生态学特性及观赏性的不同, 选择香格里拉县城的骨干树种分别为:街道树骨干树种———雪松、光核桃、丽江云杉、油麦吊云杉、川西云杉、高山松、落叶松、旱柳、垂柳;庭院骨干树种———光核桃、中甸山楂、丽江山荆子、雪松、高山松、圆柏、侧柏、岷江柏、球花石楠;公园及大型广场的骨干树种———稠李、山杏、山梨、山桃、色木槭、红松、油松、落叶松、文冠果、刺槐;风景区的骨干树种———大果红杉、白桦、云南椴、山桃;防护用地的骨干树种———德钦杨、西蜀榆、火炬树、稠李。

5 建议与对策

5.1 发展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 向空间要绿化面积, 提高绿化量, 从而提高生态效益;因此对一些围墙、围栏、以及用水泥砂石墙面的楼房建筑物等, 均用五味子、铁线莲或爬山虎进行立体绿化。

5.2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 提高园林绿化水平

香格里拉县城目前城市绿化建设“重建设, 轻养护”的现象非常严重, 在养护管理上很粗放, 只作些树干涂白及简单的修枝, 而对土壤的管理很少或几乎没有。应适当地对土壤进行松土、施肥、灌水、以增加土壤的通气透水性, 增加土壤肥力, 解决干旱时树木缺水问题。

5.3 加强病虫害防治, 提高绿化质量

城市绿化苗圃育苗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应根据城市绿地规划需求来培育乡土树种苗木。苗木的规格、品种要与城市绿化规划设计要求相符合。在培育大苗时, 应注意干形、冠形的培育, 大量培育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适当引栽并培育一些新品种。此外, 还应在城区或市郊建立一定数量的苗木生产基地, 以满足城市绿化苗木的需求。

鸟类和蜂蝶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态园林的具体体现。有了鸟类和蜂蝶, 城市就有了灵气和生气。因此建议香格里拉城市绿化设计中, 应进行适宜的植物群落配置。

参考文献

[1]潘发生.迪庆藏族自治州生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1.

[2]迪庆州林业局,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迪庆森林资源[R].迪庆:迪庆州林业局, 2007.

[3]香格里拉县林业局.香格里拉县林业志[R].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县林业局, 2005.

香格里拉县 篇8

1 研究区概况

香格里拉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位于北纬26°52~28°52,东经99°20~100°29,滇、川及西藏三省区在此交汇,是“三江并流”风景区的中心地带。境内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较为典型。

香格里拉县年平均气温为6.9℃,≥0℃年积温为2 624℃,≥10℃年积温为1 824℃;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15.9℃,平均极端最高气温24.7℃。年平均降雨量为610.1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134 mm,年相对湿度为65.8%,无霜期为120 d。试验地区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气候寒冷,属寒温带高原季风气候[2]。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线路的选择

根据亚高山草地的垂直分布特点及典型性,确定了4条调查线路,海拔范围为3 210~3 836 m。线路一为小中甸镇-拉扎坝-月浪-雪山线,基本涵盖了香格里拉县亚高山草甸垂直分布的海拔梯度范围;线路二为小中甸镇-区哇迪-塘培-知特-明举线,为典型的坝区草甸,作为冬春季牧场放牧利用;线路三为霞给村-属都湖-弥里塘牧场-碧塔海线路,是典型的高原湖区沼泽化草地及亚高山草甸;线路四为阿央谷-高山夏季牧场,代表了高山牧场及高山次生性灌丛(杜鹃)草地。

2.2 调查内容

共开展野外调查4次,分别在2012年9月份、2013年7月份、2013年9月份、2014年9月份。调查只针对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植物不在调查之列。调查采用现场分类鉴定,记录植物的分布及生境条件,无法现场鉴定的植物制作标本进行实验室鉴定。野外调查时,聘请有长期放牧经验、熟悉牲畜采食习性、具有一定汉语交流能力的当地藏族牧民参与调查,现场问询草地植物的适口性。适口性采用优、良、中、差、不食5个等级进行评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草地植物资源的种类

本次调查共鉴定草地植物173份,分属38科116属,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173份草地植物包含可饲用植物153份,分属34科103属,分别为禾本科16属20种、菊科14属19种、豆科6属7种、龙胆科2属5种、毛茛科7属10种、蔷薇科5属9种、玄参科5属11种、唇形科8属11种、莎草科4属6种、川续断科2属2种、蓼科2属8种、报春花科3属8种、十字花科4属5种、伞形科3属3种、紫草科2属2种、兰科2属2种、灯芯草科1属3种、百合科1属2种、茜草科1属2种、牦牛儿苗科1属2种、车前科1属2种、石竹科1属2种,虎耳草科、败酱科、桔梗科、茅膏菜科、姜科、藜科、小檗科、柳叶菜科、假叶树科、罂粟科、木贼科和藤黄科各1属1种。优势植物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毛茛科植物为主。还包含不食植物20份,分属9科17属。分别为菊科4属6种、龙胆科5属5种、唇形科2属2种、大戟科1属2种、萝科1属1种、瑞香科1属1种、鸢尾科1属1种、川续断科1属1种、伞形科1属1种。优势植物主要以大戟科、菊科、鸢尾科、瑞香科植物为主。

3.2 草地植物的适口性

分析结果见图1。

在173份草地植物中,家畜可饲用植物有153份,占所调查鉴定植物的88.4%;不食植物20份,占所调查植物的11.6%。在可饲用植物中,适口性良等和中等的比例较高,优等和低等的比例较低。适口性较好的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普遍具有草质柔嫩、营养含量高的特点;不食植物主要以大戟科、菊科植物为主,一般存在有毒或气味不佳等特性。

调查显示,草地牧草的适口性与其生境、株形、物候有关。地势稍高、分干湿的草地牧草适口性普遍好于地势低洼且沼泽化的湿地牧草。高山牧草的适口性好于坝区牧草,细(窄)叶型牧草的适口性好于阔叶型牧草。牧民认为湿地牧草有腥味,细(窄)叶型牧草的味道好于阔叶型牧草,高山牧草的营养价值高、味道好,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家畜的采食选择。植物不同物候阶段的营养成分含量、气味等特性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适口性。如西南鸢尾在青绿期家畜不采食;秋季枯黄后不佳气味减少,家畜采食。火绒草、香青等植物在营养生长期家畜采食,植株抽葶开花后(植株老化)家畜不采食。

3.3 草地植物的分布特点

通过对草地植物生境条件的记录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常见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海拔3 210~3 450 m的坝区草地(冬春季牧场)常见植物50~70种,主要以早熟禾属、剪股颖属、委陵菜属、苔草属、大戟属植物为主。草地常见植物为草地早熟禾、疏花剪股颖、华扁穗草、西南委陵菜、西南鸢尾、大狼毒、大理白前等。海拔3 450~3 836 m的高山草地(夏秋季牧场)常见植物20~30种,主要以早熟禾属、委陵菜属、报春花属、橐吾属、马先蒿属植物为主。草地常见植物有早熟禾、西南鸢尾、绵毛橐吾、西南委陵菜、偏花报春、管花马先蒿等。

在调查中发现,坝区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地普遍存在裸地、秃斑等退化特征,部分区域形成以毒杂草为优势种的单优群落。如小中甸镇坝区的大狼毒群落,支特坝区的西南鸢尾群落,碧塔海湖区的舟叶橐吾群落。

4 结论与讨论

1)本次调查共鉴定草地植物173份,分属38科116属,其中可饲用草地植物153份,分属34科103属,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毛茛科、豆科植物为主;不食植物20份,分属9科17属,主要为大戟科、菊科、龙胆科、瑞香科、萝科植物。

2)在可饲用植物中,适口性良等和中等的比例较高,优等和低等的比例较低。草地饲草的适口性与其生境、株形、物候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地势稍高、分干湿的草地牧草适口性普遍好于地势低洼且沼泽化的湿地牧草,高山牧草的适口性好于坝区牧草,细(窄)叶型牧草的适口性好于阔叶型牧草。

3)通过对草地植物生境条件的记录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常见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海拔3 210~3 450 m的坝区草地(冬春季牧场)常见植物有50~70种,海拔3 450~3 836 m的高山草地(夏秋季牧场)常见植物有20~30种。

4)香格里拉亚高山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局部形成以毒杂草为优势种的单优群落,应加强草地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武丕琼.云南草地资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香格里拉县 篇9

金江镇地处金沙江中上游, 位于香格里拉县南部, 距县城香格里拉188km, 介于北纬26º52'至27º21', 东经99º39'至100º01'之间, 海拔1900m。金江镇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区, 地形狭长, 北高南低, 人口沿金沙江东岸分布而居。年平均气温14.3℃, 极端最高气温34.6℃, 最低气温-6.6℃, 年降雨量609.3mm, 无霜期247d, 全年日照1766.3h。现有人口17199人, 其中农业人口15752人。全镇国土面积627km2, 自北向南由新建村、兴隆村、安乐村、吾竹村、车轴村、仕达村、兴文村7个村民委员会构成, 共89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最高海拔2700m, 最低海拔1820m, 相对高差820m。东南与虎跳峡镇及迪庆州经济开发区接壤, 北连上江乡, 西与丽江市玉龙县的巨甸、金庄、黎明、石鼓等乡镇隔江相望。

金江镇地处金沙江沿岸, 气候宜人, 雨量充足, 素有香格里拉“江南水乡”之美誉, 属全县乃至全州的农业第一大镇。镇内居住着普米、汉、纳西、傈僳、白、苗、彝、藏、回、黎等民族, 是一个多民族杂居镇。适宜的自然条件, 丰富的物质资源, 优越的地理位置, 为金江镇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香格里拉县金江镇烤烟生产发展现状

2.1 烤烟生产发展情况

2012年全镇种植烤烟面积558hm2, 收购烟叶23100担, 实现产值2433万元, 创税收入近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300元左右, 由此证明在金江镇种植烤烟是一条让农民快捷致富的捷径。

2.1.1 烤烟生产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建设为统领, 按照“严格计划、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创新机制、夯实基础、强化管理”的工作思路, 全面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努力促进全镇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1.2 烤烟生产总体目标。

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目标, 按照现代烟草产业总体要求, 完成烟叶基础设施“八大目标”建设, 即基本烟田、烟田整治、烟水、机耕路、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烟草农机具、防灾减灾体系综合配套建设;烟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显著增强烟区“两个能力”, 即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构建现代烟叶生产组织体系, 重点创新发展“两种生产组织形式”, 即种烟专业户、专业合作社, 不断提高生产规模化种植水平和组织程度;建立健全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体系, 重点发展“四种专业化服务组织”, 即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服务组织。通过全面推进烟叶生产产业化建设, 把金江镇打造成“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安全”的烟叶生产基地。

2.2 烤烟生产发展政策措施

2.2.1 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以镇长为组长, 副书记, 副镇长为副组长, 各相关的站所, 村两委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领导分片区负责, 责任到村一级。同时要求村两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镇政府在移栽和收购环节中安排工作组协调相关工作。

2.2.2 强化技术指导。

以村级为单位, 划定服务片区, 以适量、到位为原则, 服务片区的技术辅导人员由烟站及农科站负责, 并要求制定技术指导方案, 加强烟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2.3 加强基础、改善条件。

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八大工程”建设的要求, 充分认识发展烟叶生产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各村要高度重视, 把加快烟叶生产发展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积极编制规划、申报项目计划, 认真做好烟区的沟渠、田间道路、管网配套建设, 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 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提高烟叶生产能力。

2.2.4 加强培训、强化服务。

发展烟叶生产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 且程序较为复杂的一项工程。以丽江市玉龙县成熟的烟叶生产技术为依托, 按种植节令, 强化备耕、移栽、中耕管理、采摘烘烤四个阶段的培训, 主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片区辅导员实行现场培训、讲解培训、技术措施培训、组织管理培训等。落实技术服务保障措施, 确保烟叶种植工作有序推进。

2.2.5 加强衔接、强化保障。

烟叶生产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积极与丽江市烟草公司玉龙县分公司加强协调沟通, 确保烟叶生产必须的烟苗和生产物资化肥、农药、地膜、抑芽剂的按时足额供应到位。

2.2.6 搞活流通、保障供应。

积极创建农民得实惠, 企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认真研究解决烟叶生产发展中的销售问题, 积极配合烟站做好烟叶收购工作, 及时的反映在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压级、压价的情况, 有效防治损害种烟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 依法保障烟农的合法权益, 保证烟叶生产健康发展。

2.2.7 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在完善烟区基础建设,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的同时, 重点加强烟叶种植自然灾害风险机制建设;政府补贴, 烟农自愿参保, 烟草部门给予适当补贴, 共同组成自然灾害风险金;参加丽江市烟农互助协会的烟农, 当年烟叶种植遭受规定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时, 玉龙县分公司对应烟站按照相关标准给予补偿。降低烟农种烟风险, 推动烟叶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3 香格里拉县金江镇烤烟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 烤烟生产受到忽视

虽然种植烤烟比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好, 但是, 还有一部分农户不愿意种植。他们外出打工收入比种植烤烟收入要高, 烤烟生产受到忽视。

3.2 烤烟收购管理不规范, 影响了烤烟生产的发展

目前, 金江镇烤烟收购完全依托丽江烟草公司, 金江镇农户交售烟叶时要到丽江中心烟站和石鼓烟站进行交售, 由于路程过远, 给当地农户造成运输成本增加, 同时在交售烟叶的过程中, 由售烟代表统一交售, 不可能各家各户都参加交售, 烟农对一部分售烟代表不放心, 从而影响了烤烟产业的发展。当烤烟产业形成规模化, 势必需要成立烟叶收购点。这样既能节省运输成本又能减少劳动力。

3.3 技术力量和产业化发展薄弱, 烤烟质量提高缓慢

目前, 金江镇的烤烟生产以户为单位经营, 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导致农户种植烟叶水平不高, 种植技术完全依赖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导致烤烟产量、质量提高缓慢。

3.4 烟用物资政府贴息贷款投入, 烤烟生产受到影响

由于政府贴息等措施投入过大, 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 种植烤烟自主意识不强, 使烤烟生产受到影响。

4 香格里拉县金江镇烤烟生产发展及对策

4.1 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建设

金江镇大部分烟田分布在金沙江边上, 以前种植的作物用的是人背马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 田间道路、沟路不通。遇到自然灾害, 就会造成农作物减收甚至绝收, 目前的烤烟生产,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 影响了烤烟生产的发展, 只有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有了畅通的道路和沟渠, 这样既可以了提高烟叶生产能力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也能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4.2 明确目标, 提高农户种烟的积极性

实行烟农自己投入为主, 烟叶经营单位投入为辅, 增强烟农自我投入, 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提高烟农种植技术水平和烟叶产量、质量, 提高农户种烟的积极性。

4.3 规范烤烟收购管理, 为金江镇烤烟生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规范的烟叶收购管理机制, 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烟叶收购, 杜绝烤烟收购环节中的不规范行为。为烤烟生产创造良好的收购环境。

4.4 加强技术指导, 提高烟叶质量和农民经济效益

通过广大农业科技指导员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 把农业科技推广到千家万户推广到田间地头, 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 才能提高农户的综合素质, 才能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因此, 加强技术指导, 才能提高烟叶质量和农民经济效益。

4.5 实行烟田轮作和连片种植

轮作是指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社会对作物产品的需要, 在同一块土地上, 合理安排, 逐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栽培方式。烤烟轮作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 在一定年限内。将烤烟与其它农作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年轮换种植。

轮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 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烤烟是不耐连作的作物, 连作给各种病菌创造传播的机会, 合理轮作可以切断侵染循环, 使病原菌失去寄主而死亡, 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2) 充分利用土地、积极养地。不同作物吸收各种养分的比例不同, 如果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栽烟, 就会造成养分的片面消耗, 则会引起土壤对某几种养分的供应不足, 造成烟株产生某些缺素症, 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合理轮作, 可以利用不同作物间吸收养分的差异, 使之产生互补效应, 把用地与养地充分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各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烤烟轮作能够实现粮烟兼顾的生产原则。在烤烟轮作过程中, 可以合理地安排、搭配前后茬作物, 保证粮食作物面积。

4.6 烟田集中连片, 有规模、划片区有计划的逐年轮换种植

由于种植烤烟经济效益好, 烤烟种植面积逐年不断扩大, 烤烟连作现象相当普遍, 由于烟地连作, 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 发病程度严重, 给烤烟生产造成巨大危害。所以, 金江镇作为新烟区, 应该考虑烟田集中连片, 逐年轮换种植。保证种出高产、优质的烟叶。使金江镇烤烟生产得到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实行烤烟集中连片种植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烤烟集中连片逐年轮换种植, 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曼延, 为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2) 烤烟集中连片逐年轮换种植有利于烤烟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 在集中连片区域内, 统一移栽节令、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 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 (3) 烤烟集中连片逐年轮换种植有利于加强技术指导, 提高烟农的素质。由于集中连片逐年轮换种植, 科技人员分片负责, 有利于加强技术指导到户, 加之农户之间的种烟土地连片, 可以促进烟农之间互比互帮互学, 扩大科技示范户的示范辐射作用, 提高烟农的科技素质。 (4) 烤烟集中连片逐年轮换种植有利于避免作物间的相互影响, 如烤烟田与水稻田、玉米田相互交错, 就会造成烟田水分管理不便, 玉米的花粉飘落在烟叶上烘烤后的烟叶发黑, 甚至烤成枯烟。给烟农经济造成损失。因此, 烤烟集中连片逐年轮换种植, 最好能按三年轮作要求, 进行全面规划, 统一安排好烟田的前茬作物, 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烤烟集中连片种植制度。

4.7 肥料利用率低, 合理施肥是种出优质烟叶的关键

肥料是作物增产的物质基础, 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烤烟生产中, 施肥是烤烟栽培的关键技术, 烟叶产量、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肥是否合理。要做到烤烟的合理施肥, 除做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外, 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提高烟叶品质的关键。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量还有利于烟叶品质的形成。目前, 金江镇烤烟生产农户种植烤烟的技术还不成熟, 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大部分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失了, 这样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户的投入成本增加, 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金江镇烤烟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

5 结论

金江镇作为目前香格里拉县烤烟生产第一大镇, 烤烟产业已经成为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子, 但是, 金江镇的烤烟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烤烟生产发展因素, 我相信金江镇党委政府和农技部门一定能够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对策使金江镇的烤烟生产朝着持续、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为金江镇的老百姓开启致富之路。

摘要:烤烟产业作为金江镇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产业, 它对促进金江镇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本地财政收入的重要产业。烤烟是金江镇重要的经济作物, 其产量和品质高低、好坏直接影响着烤烟生产的发展。2012年金江镇虽然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金江镇烤烟生产长远发展的因素, 通过对香格里拉县金江镇目前烤烟生产发展的现状进行介绍, 制定出香格里拉县金江镇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烤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詹金华, 陈志良.优质烟生产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8.

香格里拉县 篇10

1 三坝乡的自然地理慨况

1.1 地理位置

三坝乡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县东南部, 介于北纬27°17′~27°43′之间, 东经99°56′~100°19′之间。与洛吉乡、建塘镇毗邻, 与云南省丽江市大具乡隔江相望。

1.2 行政区划

三坝乡辖江边、哈巴、瓦刷、白地、东坝、安南6个村民委员会, 75个村民小组, 2768户。三坝乡驻地白地水甲村, 海拔2380m, 距县城105km。

1.3 地形地貌

三坝乡地处青藏高原南缘, “三江”褶皱系与扬子准台地交接地带, 广泛分布着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等变质岩, 境内高差悬殊, 地势起伏大, 海拔最高点为哈巴雪山5396m, 最低点位于东北部江边村金沙江谷底海拔1550m,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1.4 土壤

三坝乡地形复杂, 土壤类型多样。境内的哈巴雪山土壤垂直分布最具有代表性, 从海拔1550m的金沙江边至海拔5396m的山顶, 依次出现燥红土、红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等土壤类型。

1.5 气候

三坝乡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 具有干湿季分明, 四季不明显, 夏秋多雨, 冬春干旱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3℃, 极端最高温32℃, 极端最低温-6℃, 年均日照数1894.8小时, 年均降雨量652.63mm, 无霜期217天, 1.6水文

三坝乡属金沙江流域, 具有典型的山区性河道和季风性河流特征。境内有白水、色吉、吉那、格吉、大岩房河、大深沟等河流, 建有哈江、勋白, 谷迪、竹恩、安东5条水渠, 全长107km, 水利资源丰富。

2 三坝乡的林地资源现状和特点

2.1 三坝乡的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香格里拉县第2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 三坝乡土地总面积97592hm2, 林地总面积80367.3hm2, 占国土面积的82.3%。其中:有林地面积63572.3hm2, 占林地面积的79.1%;疏林地面积401.1hm2, 占0.5%;灌木林地面积15454.4hm2, 占19.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24.8hm2, 占0.53%;无立木林地面积157.5hm2, 占0.20%;宜林地林地面积357.2hm2, 占0.44%。

在有林地中, 乔木林地面积63572.3 hm2 (纯林56361 hm2, 混交林6951.2 hm2, 乔木经济林260.1 hm2) , 占100%。在灌木林地中,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以下简称国特灌) 面积4140.7hm2, 占26.8%, 其它灌木林地 (以下简称其它灌林) 面积11313.7hm2, 占73.2%。在宜林地中, 宜林荒山荒地308.9 hm2, 占86.5%, 其它宜林地48.3 hm2, 占13.5%。

2.2 三坝乡的林地资源特点

2.2.1 林地面积较大, 比例高。

全乡林地面积80367.3hm2, 占国土面积的82.3%, 比全省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6%的平均水平高出17.7个百分点, 全乡人均林地面积达5.6hm2。

2.2.2 森林类别以公益林为主。

三坝乡地处金沙江上游地区, 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经过对林业用地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生态公益林面积74682.6hm2,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2.9%;商品林面积5684.7hm2,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1%。

2.2.3 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多样。

三坝乡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植被自然垂直分带明显, 森林资源多样性典型。有遗植物铁杉、栎类、云南榧树等, 境内分布有藻类植物、真菌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在全乡960.87万m3的活立木蓄积中, 以冷杉为优势树种的蓄积327.42万m3, 占34%, ;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的蓄积210.45万m3, 占21.9%;以云南松为优势树种的蓄积166.48万m3, 占17.3%;以高山松为优势树种的蓄积147.04万m3, 占15.3%;其它优势树种, 蓄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落叶松53.22万m3、云杉44.29万m3、桦木8.84万m3、其它阔叶2.43万m3、杨树3780m3、华山松1800m3、柏树1530m3, 其它无蓄积的优势树种还有杂灌、花椒、苹果、木瓜等。

2.2.4 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

从分布上看, 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 近成过熟林、针叶林所占比例较大, 全乡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79427.8hm2, 占全乡林地面积的98.8%;林种中特用林面积过大, 特用林面积58493hm2, 占73.6%;防护林面积15313.6 hm2, 占19.2%;用材林面积4674 hm2, 占5.9%;薪炭林面积560.9hm2, 占0.7%、经济林面积385.7hm2, 占0.4%。有林地中, 幼林面积6955 hm2, 占11%、中幼林面积15354.3 hm2, 占24%、近熟林面积13532.9 hm2, 占21.4%、成熟林面积24631.8 hm2, 占38.9%;过熟林面积2838.2 hm2, 占4.48%;近成过熟林面积较大, 占64.8%。

3 三坝乡林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发展对林地需求量大, 保护与利用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来, 三坝乡的工业化发展十分迅速,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各项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矿电开发、道路、水利设施、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三坝乡是为山区乡, 全乡大部分土地为林地, 其中生态公益林占比例很高。因此绝大多数经济开发建设项目不可避免要占用林地, 并且多涉及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区域的省级公益林或国家级公益林。项目建设必然会破坏森林植被, 对生态环境构成影响。随着当地经济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 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3.2 农林交错, 林地管理难度大

三坝乡是典型的山区乡, 农地以山地为主, 山地大多是历史上毁林开荒形成的, 分散在全乡各地。农地中间有森林, 森林当中有农地, 农林交错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人口增长, 耕地需求量不断增大, 农地向林地逐渐扩展, 往往因扩展速度慢, 面积小, 不易发现, 管理难度大, “蚕食”林地现象依然存在。

近几年大力发展核桃等特色产业, 部分特色种植产业在农地上发展, 部分特色种植产业通过中低产林改造完成。两者土地类型不同, 但经营管理方式相同, 造成农地与林地地类混淆, 使林地管理更加困难。

3.3 林种结构和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自1999年开展森林分类区划以来, 先后经历了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国家公益林分级区划等多次对林种进行调整, 但林种结构和布局仍然有待改善。从保护和利用的角度看, 仍有少部分应严格保护的森林划为商品林, 而部分适宜开发或改造的森林又划为公益林, 造成了部分林地保护和利用方向不符合客观实际。从经营的角度看, 由于森林分类区划和林种区划工作开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前, 属于政府行为;林改之后, 事前的林种划分确定的林地利用方向与林权所有者的经营愿望往往存在矛盾, 影响了林权所有者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从林地管理和使用的角度看, 乡域的部分重点建设项目, 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 拟使用的林地为公益林, 林地报批难度大, 影响项目正常推进,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3.4 对林权所有者处置林地的监管难度加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权所有者取得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林权所有者对林地流转、改变林地用途的愿望强烈。由于全乡涉及的林权所有者多, 范围广, 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 出现了林权所有者擅自采伐林木、改造林地现象, 特别是部分地段改造种植核桃后, 容易与农地混淆, 监管难度大。

3.5 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部分林地损坏

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地处金沙江上游地区, 山高、坡陡、谷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多。部分林地因遭受自然灾害, 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变为未利用地。而部分建设项目在施工中未严格按操作规则施工, 出现了部分少批多占、批甲占乙、乱占林地的现象。

3.6 林地保护利用投入不足, 林地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森林资源培育生产周期长, 经济效益低, 地方政府投资林业、保护林地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林业的投入虽然有较大幅度增加, 但地方政府每年投入林业的资金仍然较少, 现有林地保护资金基本依赖天然林保护工程专项资金, 因此林业部门林地管护责任大、经济来源少、经济包袱重, 确保抓好林地的保护利用举步维艰。

4 林地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林地保护与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林地保护必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为目标, 同时要把林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使林地利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甚至通过科学的利用林地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4.1 编制乡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按照分区、分类、分等、分级的方法, 合理确定林地保护区域, 对林地加强保护, 并合理利用, 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和洪涝灾害的林地要严格保护。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划定林地范围, 进行功能区划, 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 制定林地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 切实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措施和管理政策。

4.2 加强领导, 强化宣传

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有效的组织管理。因此, 只有真正对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加强领导, 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长期不断地坚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解决人地矛盾, 确保林地总量不减少, 森林资源持续增加。

4.3 建立林地保护利用的稳定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省、地、县稳定的资金渠道, 对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和生态极为脆弱地区的林地, 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 防止毁林开荒和森林退化;对退化林地修复、规划的宜林地造林的, 应按照其恢复难度, 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补充森林及林地资源, 确保林地确权、定界、调查、监测、档案管理以及林地执法、管护、用地审批等资金投入。

4.4 完善林地调查和定期监测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 建立林地、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信息管理系统, 对林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 准确掌握全县林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 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行为。以数字影像信息为主要技术手段, 建立林地保护利用管理与动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面向全社会的管理信息系统, 为政府决策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 以规划管理的信息化, 带动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服务的社会化。加强和完善现有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网络, 定期组织开展林地调查和动态监测, 并建立全县林地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统一管理林地数据。

4.5 坚持节约集约林地

在优先保障国家、省级基础设施及公共建设使用林地的基础上, 节约集约城乡建设使用林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林地, 进一步规范商业性经营使用林地。严格执行国家征占用林地项目禁限目录, 确保林地不被非法占用。同时发展现代林业, 开发林粮间作、林果间作、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层次立体利用林地空间, 发挥林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基于林地质量等级, 确保适宜的森林经营目标和经营利用程度, 做到适地适树, 优地优用, 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提高森林质量。一是以强化集体林经营管理为重点, 实施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 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量;二是通过封山育林等近自然经营措施, 将有培育前途的灌木林地培育为有林地;三是加强造林质量管理, 确保造林成效。根据三坝乡自然地理条件, 推进核桃等特色产业、林下种植中药材等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加强城镇森林建设, 保持城乡建设使用林地与生态恢复新增林地的动态平衡。

4.6 加强林地保护管理

4.6.1 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各类使用林地的建设项目, 提前介入, 依法严管, 建立使用林地预审制度, 对各项工程选址中出现的生态建设敏感区、脆弱区, 珍稀野生动物生长地或栖息地, 自然保护区, 提出必要的避让和保护措施, 切实做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促进建设工程不占或少占林地。

4.6.2 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禁止毁林开垦等将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土地。在农业综合开发、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过程中, 不得挤占、破坏林地。对已经开垦种植、破坏的林地逐步还林。

4.6.3 严格保护重点公益林地。

合理区划定国家级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 按事权等级完善和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管护责任制。

4.6.4 加大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修复力度。

加大临时占用林地管理力度, 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必须按要求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及时植树造林, 恢复乔灌植被。加强林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 减少自然灾害损毁林地数量, 及时对灾毁林地进行修复治理。

摘要: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通过对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林地保护和利用现状和特点的分析, 探讨了三坝乡林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林地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为香格里拉县的林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香格里拉县,林地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2010

[2]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林地保护规划 (2010-2020) [z].2011

[3]云南哈巴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z].2010

香格里拉的阳光 篇11

踏上香格里拉的深秋,我感到寒冷,虽不是香格里拉落雪的日子,阳光成了微笑的另外一种版本,打开它的书页,领悟到的除了温暖还有善良。我们是在下午进入滇西高原的,车临时停在了一片高山草甸的中间,车路的两边全是长着红叶的草本植物,余晖中的草甸升腾着美丽的光晕,一大群牦牛在七色的光晕中吃草,同车搞摄影的朋友说现在的光线最适合拍照片。我留意了一下,几乎所有的外地车辆都在此停下,一辆大巴上跳下来一群老外,嗷嗷叫着,拥向草甸,举着各种各样的“长枪短炮”在贪婪地拍摄,我心里暗自得意,原来他们也有惊叹的时候,我试图找一种最妥贴的解释来定义眼前这一片恍惚迷离色彩交错的仙境,最后我发现这最美的色彩均来自于阳光。

香格里拉城的山上,松赞林寺在阳光中熠熠生辉,山下的小城里不断地有朝圣的人在向上攀登,因为先知与智慧总在高处,因为圣洁和天堂总在高处,因为神圣和慈爱总像阳光一样没有遮挡地庇护下来,披在一个人、一头牛、一棵树、一朵花的身上。寺里有一幅壁画,讲述的就是一头黑象怎样在神的护佑下一步步向上攀登,最后变成了一头白象,成为了神的坐骑,而原先一同前行的一个人和一只猫,都因为路途艰辛而半途而废。这让我想起了那虔诚的朝圣者,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一次一次地丈量着脚下的朝圣路,这是一种追求,追求的境界就是向上,不断地用阳光来照彻自己的灵魂,最后让阳光驱散疏离、阴霾,永远停留在不断升腾的灵魂之上。

我们在藏家访问,结识了一刊、伙子,他叫扎西,其实藏家的小伙子都叫扎西,姑娘都叫卓玛。扎西长得高高大大,古铜色的脸,宽厚的肩膀,他非常爱笑,一脸灿烂,笑容像孩子一样,真实、简单、陶醉,他的汉语不太好,很少和我们用语言交流,面对我们的提问,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是呢,是呢。”但他有一句话讲得很准确,他说,他最喜欢向日葵,因为向曰葵的脸永远是朝向太阳的。他的话赋于智慧和哲理,再看他那一张放射着阳光的笑脸,充满了幸福。世间的幸福有很多种,但每一种幸福最后都归结到了精神,也就是说,所有的物质的幸福都是暂时的,物质仅能作为精神的一种载体,随着精神的升腾,物质将最终消陨,只有精神是永恒的,精神是幸福的最终归宿。一个热爱向日葵的小伙子,实际上热爱的是太阳,热爱的是阳光,他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当然他自己丝毫都没有感觉到,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借助于太阳的光芒,映出了自己的灿烂。

神的存在是道德的必须,人有人的境界,树有树的境界,草有草的境界,无论是什么样的生命,都无一例外地追求着幸福,宗教里的神灵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一种寄托,更是人们追求高尚道德的一种形式。在寒冷的季节,人们向一株株向日葵一样追求着阳光,从一个简单意义上说,只要是阳光的存在,就是幸福的存在,阳光向神灵一样护佑着众生,它不因时空转变而转变,这正所谓,时无间,受者无间。

佛说: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

香格里拉县 篇12

这些年来, 香格里拉县蔬菜产业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 涌现出一批高标准的蔬菜标准园和标准化特色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品种不断优化, 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蔬菜产业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香格里拉县农业生产基础良好, 发展优质蔬菜品牌具有一定优势, 该县充分利用自然和气候优势, 加快反季农业的开发, 使反季蔬菜产业订单发展, 实现市场化运作、科学化管理, 利用多种促销手段, 提高公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 对已认证的蔬菜品牌严格落实质量监管制度, 保证产品质量。争取多方资金支持, 扩大特色蔬菜种植规模;立足该县特色蔬菜资源优势, 集中培育“富一方无公害蔬菜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工商资本向蔬菜产业有序流动, 加快蔬菜公司化、企业化运作, 形成县、镇、村三级监管服务体系, 确保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蔬菜科技项目带动, 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实用新技术, 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2 香格里拉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地方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的情况下, 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

2.1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待更进一步提升

规模化蔬菜基地建设, 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水、电、路、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很难适应蔬菜生产的需要。由于蔬菜生产投入高, 有的业主已经投入了相当高的资金, 如果政府不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必将难以为继接下来的农业生产。而且与其他种植项目比较而言, 政策扶持力度不到位, 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2.2 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力度乏力

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技术水平的支撑, 但是目前蔬菜园区内的种植户种菜经验匮乏, 在百亩以上的规模化基地内普遍缺乏有经验、懂技术的蔬菜专业技术人员, 科技推广经费也严重不足, 加之目前农村劳动力多为留守老人, 其文化程度较低, 科技意识不强, 技术掌握程度差、接受速度慢, 蔬菜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难以及时有效地传授到千家万户。积极探索新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 是当前加快本地蔬菜基地建设的重要课题。

2.3 蔬菜营销渠道开拓进程严重滞后

种植蔬菜只有找准销路才会获得利润, 但是, 从目前本县蔬菜营销渠道来看, 与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相衔接的销售渠道较少, 部分种植户主盲目生产, 不顾销售, 导致产销脱节, 致使本地蔬菜产业发展后劲乏力。地方对蔬菜营销组织建设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的扶持, 导致生产、营销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应用于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运作。在结构调整上, 往往是别人种什么赚了钱, 就跟着种什么, 缺乏市场预测和长远种植、规模化生产的意识。

3 香格里拉县蔬菜产业发展建议

3.1 继续打造品牌, 发展蔬菜产业

进一步扩大蔬菜生产规模, 推广标准化生产, 提升品质档次, 完善销售网络, 实施加工带动, 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 促进蔬菜产业上档升级, 打造香格里拉无公害蔬菜品牌。

3.2 继续做大龙头企业, 推进产业化经营模式

继续壮大“富一方无公害蔬菜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重点培育一批与我县特色产业相匹配的、有技术含量、有生产规模、有牵动力的龙头企业, 带动农户发展生产, 形成稳定的优势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品牌, 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结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争当龙头, 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产业化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规范和新组建一批农村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充分利用香格里拉品牌, 发展产销直挂, 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化物流方式。充分利用香格里拉地理、气候等优势, 积极争创农产品品牌。

3.3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档次

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以优质安全产品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抓好基地建设, 围绕优势农产品生产, 重点抓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力推行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全面推行无公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重点加强产地检测点和检测队伍建设, 全县要逐步推行产品产地、市场质量检测监管制度。全面抓好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发展无公害生产,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全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

3.4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

以“香格里拉”品牌为依托, 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度假区、河谷区等旅游观光点, 设计精品线路, 发展农业观光基地, 推动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集度假、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超妹, 赵邓强, 陈雪梅.崇左市江州区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J].广西农业科学, 2005, (6) :587-588.

[2]和理淮, 和芳, 和象新, 等.古城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 2010, (4) :28-29.

【香格里拉县】推荐阅读:

上一篇: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培养下一篇: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