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牵引

2024-06-03

推拿牵引(共10篇)

推拿牵引 篇1

颈椎病患者常头晕、颈强、项背沉困疼痛、肩臂手指麻木或放射样痛, 临床根据其症状结合影像学X线、CT等检查可确诊。我国古代医学文献早有记载, 颈椎病属中医“痹证”、伤科“骨节错缝”范畴[1]。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危害越来越大, 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17.3%[2]。我院通过中药外敷配合推拿代替单纯的牵引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就诊患者86例, 其中男39例, 女47例;年龄38~72岁, 病程0.5~12年, 将其随机分为,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通过患者的自我描述结合X线、CT检查确诊为颈椎病, 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患有风湿、类风湿、结核及精神病等疾病者及妊娠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1.2.1 牵引复位

让病人直接仰卧躺在治疗床上, 不用枕头或采用很低的枕头。 (1) 医生使用双大拇指按压双侧肩穴、太阳穴; (2) 用一手扶于健侧头部斜转向对侧, 另一手于颈部施按; (3) 将手掌部放于肩关节处双手分别伸展颈部肌肉做患侧治疗; (4) 一手托住病人枕部, 另一手扶于下颌将患者头稍向上仰或背屈, 同时双手用适当力牵拉旋转适当角度2~3次。1次/d, 30min/次, 5次/周, 10次为一个疗程。

1.2.2 中药

续断、杜仲、骨碎补、三七、血竭、琥珀、桃仁、泽兰、苏木、红花、土鳖虫、马钱子、重楼等药物共150g, 蒸热至50℃左右, 外敷颈部患侧周围, 1次/d, 30min/次, 7次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间隔2天, 再行下一疗程, 共4个疗程。

1.2.3 推拿手法

(1) 患者坐位, 医生在患者后面用双手在颈椎两侧行按揉、推法放松颈肩部软组织; (2) 依次点揉风池、风府、天柱、天鼎、大椎、阿是穴等穴位; (3) 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处并寻找阳性反应物做弹拨; (4) 作颈肩部拔伸法, 反复2~3次; (5) 用拇、食、中指捏拿颈部两侧肌肉, 提拿肩井, 点按天宗、曲池、列缺等, 并弹拨桡尺神经。1次/d, 30min/次, 5次/周, 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组3种方法一起使用, 对照组只进行牵引治疗, 一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 无运动功能障碍, 能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显效:疼痛消失, 能做轻工作;有效:症状虽有所改善, 但仍有疼痛, 不能工作;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 不能工作。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 临床疗效按照判定标准具体数据如下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5) 。

(n)

3 讨论

正常颈椎的稳定包括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内源性稳定即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连的韧带结构, 为静力平衡;外源性稳定即附着于颈椎的肌肉的调节和控制, 为动力平衡[3,4]。现代医学认为, 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退化等病理改变导致颈椎病, 由于刺激和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各种临床, 如头、颈、肩、臂等处疼痛、颈部僵硬、麻木、头晕、耳鸣等。病因多为外感风寒、外伤、长期伏案、高枕等职业因素。

颈椎病多见于中医“眩晕”、“痹证”、“痉证”、“痿证”、“头痛”、“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因为: (1) 颈肩部外露, 风寒湿邪侵袭颈部肌肉, 使筋脉气血凝滞, 经络闭阻不畅; (2) 素体虚弱, 年老体衰, 肝气亏损, 筋骨失健, 筋弛骨痿; (3) 风痰上扰, 痰浊中阻, 浊阴不降致气机不利; (4) 颈部肌肉急慢性损伤, 而导致颈筋气血凝滞不行, 气机受阻, 不通则痛。

牵引是采用改变曲度、符合生理曲度的应力作用, 通过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使椎间隙增宽, 扭曲的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而治疗此病。手法牵拉复位消除了部分临床症状[5],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力度适宜的松解手法操作, 解除或缓解颈椎周围软组织的紧张、痉挛, 使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过程, 促进炎症与水肿的吸收, 减轻神经血管局部的不良刺激。早在公元2世纪, 我国医学典籍《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中医内病外治法。中医外治法结合经络腧穴, 有其独到之处[6]。外用药的优点包括[7]:口服给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处, 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 且减轻了胃肠道的副作用[8], 疗效得到提高;口服给药可产生血药浓度峰谷波动性, 而外用药能维持恒定的血液浓度或药理效应, 疗效得到增强;外用药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 方便给药。由于使用外用药提供了可预定的作用时间, 因而减少了用药次数, 使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另外由于外用药比较方便, 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中药热敷可以消炎止痛, 主要作用机理为扩张局部血管, 改善微循环, 调节免疫及清除自由基, 使局部致痛物质减少, 消除病变组织对神经、血管的不良刺激[9]。热敷可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及降低椎间盘压力, 改善脊髓血供和脑脊液循环, 调整并改善脊椎内外环境, 使之趋于平衡。

本文治疗此病所用的中药, 具有补肝益肾、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舒筋通络、散结消肿、通利关节的作用。 (1)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续断、杜仲、骨碎补; (2)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三七、血竭、琥珀、桃仁、泽兰、苏木、红花、土鳖虫; (3)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马钱子; (4) 消肿止痛:重楼;其中 (1) 为主药, (2) (3) (4) 为佐药。诸药合用, 效果显著。颈椎病也可以使用西药治疗, 如西药葆胶囊、西比灵等, 但中药制剂与西药相比, 具有毒副作用小、适宜长期使用、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推拿手法, 能使局部粘连的肌肉和韧带松解而疏通经络, 局部取穴组方可解除颈肩肌肉痉挛, 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10,1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单纯牵引治疗不足以治疗此病, 中药外敷加推拿手法同时治疗此病, 能取得良好效果, 治愈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治加牵引推拿治疗颈椎病与单纯牵引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86例颈椎病的患者, 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 治疗组牵引治疗的同时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治疗, 对照组只进行牵引治疗。结果:一个疗程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二者比较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药外敷配合适当推拿治疗颈椎病比单纯牵引疗效更优, 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药外敷,牵引,推拿,颈椎病

参考文献

[1]龚星军, 应晓健, 马文央, 等.牵引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 2005, 17 (5) :39-40.

[2]郝延科, 黄向业, 王晓英, 等.葛根二藤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 2009, 21 (9) :26-27.

[3]ODOM G, FINNEY W, WOODHALL B.Cervical disc lesions[J].JAMA, 1958, 166 (1) :23-28.

[4]姜淑云, 房敏, 左亚忠, 等.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 2006, 27 (3) :235-238.

[5]万勇, 涂昭昊, 陈启明, 等.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康复, 2004, 19 (6) :358-358.

[6]司国民, 李云, 李咸营, 等.中医外治法与透皮给药系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 28 (3) :468.

[7]杜月莲, 高萧枫.国外经皮给药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 2003, 32 (5) :495-496.

[8]刘浩.中药内服外治结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 (9) :1804.

[9]吴成举, 刘海英, 谢鑫.推拿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5) :624-625.

[10]卜彦青.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04, 24 (2) :98.

[11]邹祥发, 岳志琦.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 22 (10) :619.

推拿牵引 篇2

【关键词】 寰枢关节半脱位 推拿 牵引 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17-01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之间因内力和外力平衡失调,它们的解剖位置出现移动并且超过生理正常范围后,而引起以颈项部疼痛和寰枢关节出现运动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严重者可造成患者脊髓和(或)椎动脉压迫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上颈椎损伤临床治疗的好发病和常见的损伤。患者若没有及时且正确的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程度常会继续加大,从而出现脊髓和血管受压而导致肢体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最大50岁,最小16岁;患者病程3-4年,最短者3-5天。

2. 临床表现 :患者寰枢关节部出现疼痛,酸痛且按压是痛感明显,颈部僵硬不适,头部做点头仰头时活动受限;严重患者出现,眩晕,偏头痛、恶心、头颈部活动障碍、视物不清、耳鸣,肢体麻木。颈椎触诊可触及颈1、2关节突和横突凹凸不平,棘突偏歪,第一、二颈椎棘突旁压痛,颈部肌肉僵硬、痉挛,项韧带增粗变硬。

3. X线检查:颈椎张口位X线片提示,张口正位片齿突与两侧侧块间隙宽度相差超过3mm;侧位片上齿状突两侧间隙不相等,寰椎前弓位置与齿状突之间呈“V”字形,大于3mm。

二治疗方法

1.患者采取俯卧位,医者患者一侧;术者双手多指揉压颈部后枕部数遍,而后用食指、中指推拨颈部两侧数遍,由上而下推理颈部和后枕部数遍,多指握拿颈部肩部数遍,手法要求轻缓柔和。

2.患者采取俯卧位,医者患者一侧,用拇指揉风池到耳后高骨一段位置;而后用拇指按压数遍。

3.患者采取仰卧位,医者采取坐位,双手拇指,多指揉,按头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路线数遍,双手握拿头部数遍。

4.患者俯卧位,医者患者一侧,揉按眼部周围数遍;

5.按压穴位:瞳子髎 听会率谷、完骨、风池、睛明、攒竹、玉枕、天柱、大杼、风门、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

6.患者取坐位,医者一手托下颌,一手托后枕部,轻提旋转颈部;待旋转到最大限度,以寸力发出,闻及“卡塔”声或手下有关节错动干时复位成功。

7.牵引一天两次,一次15分钟,重量3-5千克,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

三疗效标准

1.治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恢复正常。

2.显效 局部主要症状减轻,头痛,头晕症状明显。

3.无效 头痛,头晕症状无明显改善。

四治疗结果

经过推拿配合牵引治疗,治疗次数少者3次治愈;多者5-6次治愈,3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临床有效率100%。

五典型病例

李××,女,50岁,工人。2013年6月10日就诊,或者主诉:十天前白天打羽毛球后,随即出现偏头痛、扭头时头晕,夜间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胸闷且恶心、干呕,卧床时出现天旋地转,改变头部位置时候症状缓解,第二天晨起时上述症状加重。检查患者颈部时,可触及颈1、2关节突和横突凹凸不平,棘突偏歪,第一、二颈椎棘突旁压痛,颈部肌肉僵硬、痉挛,项韧带增粗变硬。颈椎开口位X线片示,颈椎生理弯曲消失,枕寰关节、寰枢关节间隙不等宽,齿突与两侧侧块间隙宽度相差超过3.5mm;侧位片上寰椎前部与齿突前间隙呈“V”字形,成人>3mm,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经过推拿和牵引治疗,症状均消失,患者身体恢复正常。随后X线进行复查,寰枢关节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关节序列正常。

六体会

1.本病病因:(1).人体在运动中,头颈部过度的旋转或突然猛烈的旋转.(2).先天齿状骨发育不完全,韧带缺损.(3).头颈部外力损伤。(4)颈部肌肉韧带慢性损伤等为本病的主要因素。

2.病理变化:寰枢关节半脱位后肌肉韧带出现僵硬、增粗、紧张,随着肌肉韧带由于渗出物的堆积而产生激化,进而出现挛缩、粘连挛缩,激压关节旁血管、神经和脊髓产生眩晕,偏头痛、恶心、头颈部活动障碍、视物不清、耳鸣,肢体麻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3.治疗目的:推拿手法治疗可使肌肉、韧带组织损伤恢复。复位手法可以整复寰枢关节的错位。治疗以经络腧穴为重点,可起到通经络,活气血,从而恢复寰枢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平衡的效果。配合牵引可限制颈椎,有助于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的消散;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和粘连;恢复寰枢关节正常解剖位置,解除关节错位后神经和血管的压迫所受的刺激和压迫,从而治愈疾病。

4.注意事项:

1.做出正确的诊断,排除其他相似疾病。

2.患病早期,需头颈部制动,卧床休息。

3.科学的锻炼,增强头颈部肌肉、韧带的张力。

4.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巩固性治疗可有效的预防疾病。

推拿牵引 篇3

关键词:颈椎病,牵引,推拿,针灸,疗效

颈椎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是由于颈椎出现退行性变而引起的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神经根、压迫颈部脊髓等,并引起相应症状的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颈椎牵引、推拿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为了提高颈椎病的治疗率,我院在牵引、推拿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2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其中观察组男70例,女60例,年龄27~79岁,平均43.0±3.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5±0.3年;颈型22例,神经根型13例,椎动脉型10例,交感神经型7例,脊髓型3例,混合型75例。对照组男67例,女63例,年龄28~78岁,平均42.5±2.3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3.7±0.7年;颈型20例,神经根型14例,椎动脉型12例,交感神经型9例,脊髓型2例,混合型7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牵引、推拿治疗:患者先取坐位行颈部牵引,牵引重量为3~10kg,以患者感觉有明显重量但耐受为宜。牵引方向方面,神经根型和脊髓型患者面向牵引锤,牵引角度以15~30°为宜;颈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患者背向牵引锤,牵引角度以0~10°为宜;混合型患者牵引方向及牵引角度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定,以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症状为重者参照神经根型牵引,以交感神经或椎动脉症状为重者参照颈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牵引。每次牵引约30min。牵引治疗结束后,患者取坐位,在颈肩部及头枕部行推拿治疗,每次15~20min。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患者俯卧位,胸下垫一软枕使肩部、颈椎部充分暴露,取风池、天柱、颈夹脊、大椎、百会、阿是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四神聪等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取1~1.5寸针灸针刺入穴位,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均以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共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存在部分功能障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功能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73例,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痊愈32例,显效37例,有效30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76.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增生及颈椎间盘退变、突出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1]。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原因为元阴、元阳不足,筋骨之患迁延;或由于患者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骨濡养失调,复感风寒湿邪有关[2]。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可改善患者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力,促进脑脊液循环;纠正关节功能紊乱,有效缓解患者的枕项肩背部肌肉痉挛,减轻头枕部对颈椎的病理性牵拉,改善大脑及颈部供血;还可有效改善增生对颈部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症状。但仅采用牵引、推拿治疗对重症颈椎病疗效欠佳,因此需配合针灸治疗,以舒经通络、扶正祛邪,调节神经,舒张血管,更好地达到镇痛效果,更有效地消除麻胀、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且疗效较牵引、推拿治疗更巩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76.1%(P<0.05),可见牵引、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爽.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7):161.

推拿牵引 篇4

【关键词】牵引;推拿、腰椎椎间孔狭窄症;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79-02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本组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病患者共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8.3岁,病程6周—7年,平均1年7个月。腰背部酸痛、下肢痛65例,腰肌痉挛62例,腰椎活动受限58例,腰背部压痛、酸胀、敏感点68例,直腿站立性体征阳性70例。影像学检查:腰椎X线拍片均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孔隙狭窄,椎间盘高度≤4mm和椎间孔高度≤15mm。治疗方法:采用广州市康惠医疗器械厂制造康门KXF—III型多功能治疗仪。根据治疗部位(一般为腰椎两侧腰肌面积)选择两组电极,将煮沸消毒的纱布湿衬垫,隔于电极与皮肤间,一组置于腰背部区患处,另一组置于麻木下肢,以沙袋加压固定,调制波频率50HZ,输出电流强度调为耐受量,每次20min,1次/d,12d为1疗程。腰椎牵引:采用黄石生产腰椎牵引机,数字设定,患者取仰卧位,牵引重量15—25kg,首次15kg,时间20min,牵引重量大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以患者自觉腰部有相当的牵引力,无不良反应为宜。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手法:患者俯卧位,(1)、松弛腰背肌,同时推拿双侧腰背阔肌使松弛,弹按腰椎棘突使有弹性感。(2)、腰椎斜板法、推腰扳腿法可纠正腰椎后关节错缝,改变椎间孔狭窄和神经根压迫,抖动下肢可松解神经根粘连,放松下肢肌肉,缓解疼痛。(3)、嘱患者平时注意正确姿势,养成良好习惯。

2 结果

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者46例(65.7%);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者12例(17.1%);症状与体征减轻,腰背部略有不适感者8例(11.4%);症状与体征无改善者4例(5.7%)。经定期随访1—2年,总有效率94.3%。

3 讨论

目前,在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保守治疗中,牵引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对腰椎产生制动作用,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的压迫或刺激,牵拉开嵌顿的小关节滑膜,使已破坏的腰椎内平衡得以恢复。中频治疗功能有:1、低频方波调制中频梯波電流,两种电流的叠加再加有红外线的综合作用。2、低频方波时神经、肌肉系统的强刺激作用,中频梯波瞬间作用明显,可增强感觉或运动神经兴奋性,松解粘连,远红外线可改善血液循环,消炎解痉止痛。3、综合镇痛效果明显。推拿、按、揉、滚等手法起到舒通经脉、活血化

瘀、舒筋解痉;弹拨法能直接分离粘连,促进局部血液淋巴的流动及营养状态的改变,使粘连吸收,同时能使疤痕和变性的组织可恢复为柔软而有弹性的组织,对痉挛的肌肉可使之松解。斜板法、推腰扳腿法可纠正腰椎后关节错缝,缓解神经根压迫,抖动下肢可松解神经根粘连,放松下肢肌肉,缓解疼痛。3种疗法联合应用,提高了疗效,取得满意结果。

参考文献:

[1] Cohen M, Wall E, Brown R, et al. Cauda equina anatomy: ⅡExtrathecal nerve roots and dorsal root ganglia. Spine, 1990, 15:1248-51.

[2] Hasegawa T,An H,Haughton V. Imaging anatomy of the lateral lumbar spinal canal.SEMIN Ultrasound CT MRI,1993,14:404-13.

[3] Lee C,Rauschning W,Glenn W.Lateral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Classification,pathologic anatomy,surgical decompressio- n. Spine,1988,13:313-20.

[4] Parke W.Anatomy of the spinal nerve and its surrounding struc-tures.Semin Orthop,1991,6:65-71.

[5] Kunogi J,Hasure M.Diognosis,operative treatment of intraforami-nal,extraforaminal nerve root compression.Spine,1991, 16: 1312-20.

推拿牵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98 例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69 例, 女29 例;年龄18 岁~65 岁, 平均年龄37 岁, 病程1 d~5 年;其中19 例有明显创伤史, 79 例有慢性腰腿痛病史;单纯腰痛22 例, 腰痛伴随下肢疼痛76 例;直腿抬高试验<60°82 例, 阴性16 例;全部病例经腰椎CT或MRI检查, 单个椎间盘突出70 例, 双椎间盘突出28 例。排除巨大突出、髓核已经脱出纤维环的病例。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腰腿痛的临床表现和病程选择牵引、推拿和电磁频谱治疗仪电疗等, 以理筋整复、舒筋通络, 改善微循环。对于初发急性病例及慢性复发伴随腰椎后凸、侧凸、放射痛明显的病例安排住院治疗, 并严格卧床休息。

1.2.1输液治疗放射痛剧烈患者26 例给予甘露醇125 m L+ 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滴, 葡萄糖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20 m L、山莨菪碱注射液10~20 mg静滴, 共3 d。

1.2.2 牵引治疗能耐受牵引治疗的患者用脊椎牵引康复床进行间歇牵引, 牵引力300~600 牛顿, 每次30 min~40 min/ 次, 每天1 次。牵引结束时, 缓慢松解牵引带, 防止减压过快腰痛加重。

1.2.3 推拿治疗

1.2.3.1 放松手法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 医者用滚法、揉法、弹拨法松解腰腿疼痛部位的肌肉, 点按肾腧、腰腧、委中等穴位各1 min。

1.2.3.2 牵按抖滚腰法患者取俯卧位, 助手拔伸双下肢并上下抖动, 医生用双手掌在病变部位压振腰部数次;然后用双手掌分别抵紧腰部两侧向上顿推数次, 最后用手掌指关节缓稳地滚脊柱两侧1 min~2 min。

1.2.3.3 定点侧扳法患者取侧卧位, 医者在患者前方, 双臂肘部分别抵住肩前部和髋部, 先轻缓地摇动腰部, 使腰部放松, 并使作用应力定位在突出的椎间隙, 扭转至阻力较大时用顿挫力推扳1 次, 闻“喀”声响最好, 但不必强求。此法可大幅度扭转腰部以整复移位的腰椎后关节, 先健侧再患侧操作。

1.2.4 用电磁频谱治疗仪在腰骶部治疗30 min, 每日治疗1~2 次, 10 次为1 个疗程。电磁频谱治疗仪适用于所有患者, 轻症患者可单独应用。

1.3 疗效评定参考Macnab标准, 优:腰腿疼痛完全消失, 活动不受限, 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良:腰腿疼痛显著减轻, 直腿抬高试验60°~70°;可:腰腿疼痛有减轻, 直腿抬高试验50°~60°, 或较前改善10°~20°;差: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经过3 周~4 周治疗, 优43 例, 占43.9%;良35 例, 占35.7%;可17 例, 占17.3%;无效3 例, 占3.1%;优良率79.6%, 有效率96.9%。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安全有效首选保守治疗。首先要根据CT及MRI诊断明确, 确定突出物的大小和位置, 排除禁忌证。对巨大椎间盘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明显, 并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 严重影响生活且保守治疗无效者, 应根据具体的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1]。对于单纯性髓核压迫硬膜囊病例采用牵引、推拿、电磁频谱治疗减轻疼痛作用明确, 通过牵引可以纠正脊柱后凸及侧凸, 使椎间隙增宽, 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纳, 改善髓核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被压迫部位神经根周围充血、水肿严重, 常规牵引治疗方法可能会引起疼痛症状加重[2], 对于此类病例暂缓牵引治疗, 可进行适当的输液治疗, 以减轻水肿。推拿手法可达到纠正脊柱侧弯、纠正小关节紊乱、松解神经根粘连, 缓解压迫等作用, 有利于疾病恢复。药物输液可以较快地改善局部微循环, 对急性期椎间盘神经根的营养及恢复有很大的作用。电磁频谱治疗通过局部热刺激作用于患处, 可改善病变局部微循环, 有效缓解症状, 改善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等情况。不同病情和不同病程保守治疗的选择项目也不同, 同样的项目, 治疗的细节也不相同。腰椎牵引、推拿配合电磁频谱治疗仪电疗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去除体重对腰椎间盘的压力, 防止神经根激惹导致的放射性疼痛;腰背部肌力的强弱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 恢复期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和劳动保护能防止慢性复发。

参考文献

[1]王麟鹏, 房敏.针灸推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397.

推拿牵引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8岁~60岁, 均来自门诊。病程最短者半月, 最长者10年。全部病例均有颈部不适, 疼痛及转动时出现头晕, 其中伴有头痛8例, 视物不清19例, 耳鸣5例, 上肢疼痛不适21例, 猝倒1例。全部患者X线片均显示有颈椎不同程度的变直或反弓, 及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椎间孔变小等, 属器质性颈椎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颈部牵引

使用东方医疗电子技术公司生产的SS—182J微机控制牵引治疗机。患者取坐位, 颈部轻度前屈, 牵引重量一般从6 kg开始, 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加, 采用持续牵引, 每次15 min, 1 d 1次, 10次1个疗程。

2.2 推拿

牵引完后, 待患者休息片刻, 即进行推拿治疗。患者取坐位, 医者站立其后, 先在颈肩部疼痛处施以滚法5 min, 接着用双手手指拿揉颈肩背部肌肉5 min, 配以指揉, 点按阿是穴、肩井、肩外腧、肩中腧等, 每穴3~5次, 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指揉法从风池穴沿颈项两侧至颈肩交界处往返按揉10~15次, 遇有阳性反应物或压痛敏感点则施以弹拨、点按, 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5 min~10 min。随后让患者缓慢仰卧于治疗床上, 医者坐于患者头前, 先以鱼际揉法施术于颜面部肌肉5 min, 手法轻柔和缓, 继以指揉法、点按法施术于颜面部腧穴, 以睛明、攒竹、鱼腰、太阳、阳白、四白等眼周腧穴为主, 每穴点揉3~5次, 然后再对头部毛发区施以扫散、点按、指拿5 min。点按时自前向后顺序点按, 以督脉、膀胱经及两鬓的胆经为主, 而后再用示指、中指、无名指推揉两侧桥弓穴3~5遍, 手法要求深透有力, 最后以颈肩部的拿法、推法结束。每次35 min~40 min左右, 1日1次, 10次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自觉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半年未复发;显效:自觉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好转:自觉症状和体征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

3.2 结果

40例患者全部获效, 临床治愈28例, 占70%, 显效5例, 占12%, 好转7例, 占18%, 总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42岁, 银行职员, 2012年6月30日就诊。患者颈项部酸困不适已半年有余, 时感头部发紧, 颈部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因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而未予治疗。近半月因工作繁忙, 出现头痛眩晕, 不能转头, 动则恶心、呕吐, 由家人搀扶到我院就诊, 经内科诊断为颈椎病。给予药物输液治疗10 d, 症状略有改善, 但仍感头晕、头痛, 由内科门诊转来我科寻求进一步治疗。查体:颈肩部肌肉僵硬, 颈项两侧压痛明显, 活动略受限。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颈3, 4椎体钩椎关节略变尖, 诸椎体边缘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随即给予颈部牵引 (9 kg) 及手法治疗, 5次后即感头晕明显减轻, 续治疗3次, 诸证消失。嘱患者加强颈肩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不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 后再未发作。

5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又称为“颈性眩晕”。是由于颈肩部肌肉劳损, 颈椎间盘退变, 颈椎骨质增生及颈项部韧带劳损后继发的肥厚或骨化、钙化等原因, 刺激、压迫或影响了与之相邻的血管 (主要是椎动脉) [1]2, 使位于横突孔中椎动脉受到牵拉、挤压、扭曲, 引起的一系列脑供血不足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伏案工作者, 临床症状较为复杂, 轻者可见头昏沉, 思睡, 重者可见头晕, 头痛, 失眠多梦, 记忆力下降, 耳鸣, 眼睛发憋发胀, 恶心呕吐, 甚至可出现晕厥、猝倒等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 多数症状具有体位性诱发或加重的特点。采用颈部持续性牵引, 有助于解除颈肩部肌肉痉挛, 缓解疼痛;拉大椎间隙, 加宽椎间孔, 减轻椎间盘内压力, 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改善或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 牵伸挛缩的关节襄和韧带, 改善脑供血。在颈肩部施以滚法、指揉、点按、弹拨等适当手法, 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加快, 促进已有炎性反应物的消散、吸收, 松解粘连, 缓解肌肉血管的紧张、痉挛, 从而消除对椎动脉的刺激和挤压。对头部毛发区、颜面部的手法治疗, 可以解除头皮毛发区血管、神经的紧张, 痉挛;调节颜面部肌肉的紧张度;增加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向脑部的供血[1]60, 缓解脑缺血缺氧状态, 达到解痉止痛, 醒脑明目的目的。颈椎病虽然发病率高, 症状复杂, 但只要经过及时、准确的治疗及正确的功能锻炼, 即使是器质性颈椎病, 基本上也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推拿牵引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0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32例;年龄最大59岁, 最小16岁;16岁1例, 20~30岁19例, 31岁~40岁25例, 41岁~50岁13例, 51岁~59岁2例。经CT确诊48例, 经核磁共振确诊12例。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 临床表现

一侧腰痛者较多, 也有两侧同时或交替出现。疼痛多为灼痛、钝痛、刺痛。患者不能久坐、久站、久行。咳嗽、喷嚏、大便用力等均可使疼痛加重。多数患者有扭腰史, 一般起病较慢的患者腰部无外伤史, 主要表现为腰痛和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腰痛有突发的, 也有逐渐加重的。坐骨神经痛多数从腰骶部向下肢放射, 疼痛沿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 根据突出部位不同, 有的发展到足大趾及足背, 有的发展到足跟。腰部后伸受限, 病久者, 可出现小腿以下麻木区, 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萎缩现象。

3 治疗方法

3.1 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位, 医者站与患者左侧。自上而下用掌推法3~5遍, 在腰骶部用滚法5~10分钟, 以深层温热感为佳, 在腰骶部两侧施肘揉法3~5遍。用拇指或肘尖在腰部及臀部阿是穴, 并点按、弹拨法1~3分钟。然后用双手掌重叠在患者腰骶部做左右晃拨动5~7遍。下肢患侧施滚法、拿揉法。点按大肠俞、肾俞、腰阳关、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绝骨、昆仑、太溪以穴位得气、患者能耐受为度。

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侧下肢前外侧施推法、拿揉法重点在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分部区施术。压放气冲穴, 点按风市、梁丘、足三里、解溪。患者屈膝屈髋, 医者一手前臂放于患者双膝关节下方固定, 另一手放于患者腰骶部痛点处, 双手协调做腰部左右旋转, 回旋运动, 左右各5~10圈。医者双手握患肢足部位向下牵拉, 同时逐渐抬高患肢反复操作5~7遍。

3.2 牵引治疗

采用吉林亮达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三维电脑牵引床, 每次牵引30分钟, 牵引力一般是患者体重的50%~60%。牵引力以轻量牵起, 逐渐加大以疼痛减轻感觉舒服为佳。

3.3 磁疗治疗

采用日本伊藤超短波株式会社生产的磁振热治疗仪, 在患者腰部和患侧环跳穴各放一个导子, 用带子固定, 时间一般为20分钟。

一般顺序为先做牵引、推拿接着做磁疗。

4 治疗标准和治疗结果

治愈:腰腿疼消失,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腰部功能活动明显好转31例;显效:腰部疼减轻, 直腿抬高试验接近正常, 腰部功能活动明显好转23例;有效:腰腿疼减轻, 直腿抬高试验高度增加, 腰部活动功能改善4例;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6.7%。

5 体会

推拿牵引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 男39例, 女53例;年龄17~73岁;有外伤者27例, 压迫神经根61例, 影响椎动脉23例, 压迫脊髓3例;病程最短1天, 最长12年。

1.2 诊断依据

影响椎动脉交感神经患者多为上颈椎, 以眩晕为主;病情较急时伴有呕吐;压迫神经根者颈、肩、上肢的疼痛有神经放射症状, 压头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压迫脊髓者, 可有颈痛、手麻、下肢明显无力, 步行如踩棉花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X线表现生理曲度改变;可见单个或多个椎间隙变窄, 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CT和NMI检查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膨出、突出, 并造成颈神经根压迫或颈脊髓的压迫。

2 临床治疗方法

2.1 牵引方法

采用枕颌带牵引。患者端坐将枕颌带固定于下颌及枕部, 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 适当调整, 一般在8~20kg左右, 牵引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控制在20~30min内。部分患者也可采用间歇式牵引, 牵引一段时间后有不适感觉时, 即可终止牵引, 等不适症状缓解后继续牵引, 此种方法对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患者, 效果良好。

2.2 推拿方法

主要采用点、按、揉、推拿和旋转“复位”等手法。取穴:风池、风府、颈夹脊穴、肩井、天宗、缺盆、极泉穴、曲池、合谷、百会、角孙、头维、太阳、印堂、阿是穴等。旋转“复位”时一定沿纵轴进行, 不可用暴力, 以防造成新的损伤。眩晕推拿手法以颈项部、头部为主;压迫神经根者以颈、肩、上肢为主;压迫脊髓者以颈项、四肢为主。病情较急者手法应轻柔、缓和, 病程较长者手法宜深透有力。

2.3 10天为1个疗程, 每日1次, 临床一般治疗1~

3 疗程。

3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41例;显效29例;好转19例;无效3例。

4 体会

4.1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 CT、MRI的

普及,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段准确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原来诊段为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患者, 经过CT、MRI检查基本上均为颈椎间盘膨出、突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4.2 牵引治疗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 解除颈部软

组织痉挛, 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 力图使突出的髓核回纳, 使神经根和椎动脉受到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 突出物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相应得以缓解。

推拿治疗可使颈部疼痛肌肉放松,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有助于稀释致痛物质, 加速代谢产物排泄, 促使局部水肿吸收。另一方面利用旋转“复位”法可使突出的椎间盘移位变形, 亦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增强颈椎关节稳定性, 使颈椎的内外环境平衡。

4.3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易复发的疾病, 既是在临床治疗当中症状反复也很常见,

这就要求患者在治疗当中应注意休息。日常工作生活中, 如看电视、操作微机、睡觉时枕头舒适度应当特别注意, 以预防症状的反复发作。如果疼痛、眩晕症状急促, 可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复方丹参注射液, 静脉注射起到消肿脱水, 解痉镇痛, 以缓解症状。

4.4 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

佳, 有报道, 大重量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压迫脊髓疗效较好, 对此我们虽有借鉴尝试, 但效果不明显。需要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实践探讨。

推拿牵引 篇9

关键词:针灸推拿;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目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尤其是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症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及年轻化趋势,如何予以行之有效的治疗成为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次研究针对中医针灸推拿联合牵引在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者均已经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65岁~78岁,平均年龄(71.0±1.0)岁;病程时间6个月~5年,平均病程(3.5±0.5)岁;临床表现:腰痛19例、下肢放射痛11例。研究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63岁~78岁,平均年龄(70.5±1.5)岁;病程时间6个月~6年,平均病程(3.8±0.6)岁;临床表现:腰痛20例、下肢放射痛10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年龄≥60岁者。排除标准:(1)临床依从性差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10d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9个疗程。其中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依据本组患者体质以及肌腱韧带耐受情况科学计算牵引重量并对其实施间断性牵引治疗,每次牵引持续时间30min~45min,1次/d。研究组采取中医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牵引方案同对照组。中医针灸推拿方案如下:(1)针灸。如果病变部位位于L4~L5者选取腰夹脊穴、环跳穴、委阳穴、秩边穴作为主穴位,配之以风市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如果病变部位为L5~S1者配穴为殷门穴、委中穴、昆仑穴、承山穴、太溪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施针,留针时间20min~30min,每天一次[1]。(2)推拿。患者取仰卧位,选取其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臀部、下肢后外侧作为推拿部位,采用循经按揉法持续推拿,每个部位按揉时间3min~5min,另对腰部痛点实施点穴颤压法用力按压,持续时间1min,随后采用按揉拍击法对腰部先行按揉再行拍击,每个动作持续3min~5min,每天进行一次[2]。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选取的观察指标为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定结果,包括VAS评分、JOA评分,分别采用各自量表予以测定。

1.4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疼痛程度及直腿抬高角度,本次研究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显效:疼痛消失或稍感疼痛、直腿抬高>70°;

有效:仍存痛感但能够耐受、直腿抬高50°~70°;

无效:痛感依然十分强烈,直腿抬高<50°;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经中医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总有效率90%,与同期牵引治疗下对照组患者76.7%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目前最为常见的职业病类型,给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均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针对该病症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见效快、术后康复效果好而被临床广为青睐。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治疗方案耐受,尤其是老年患者机体功能普遍处于衰退状态,手术治疗并非其最佳选择。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中医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同期牵引治疗下对照组的76.7%,并且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改善,而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佳。由此可见,中医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收获理想的临床疗效,其原因在于通过改变椎间盘组织和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者是促使部分膨出回纳,以降低对于神经根的压迫程度,同时对粘连的神经根进行松解,实现症状缓解的目的[3]。该治疗方案并不会对患者身体机能带来损伤,更容易被其接受和认可,在临床中已经具备较高的推广可行性。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作为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延龙.中医针灸推拿结合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5(24):20-21.

[2]杨为兵.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疗效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4(15):30-31.

推拿牵引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 其中男31例, 女17例。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伴有单侧及双侧下肢放射样疼痛, 受累的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异常, 直腿抬高及加强实验阳性。脊柱侧弯, 均经腰部CT及MRI确诊定位[2]。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 女9例, 年龄22~57岁, 平均年龄 (38.6±2.5) 岁, 病程3~10天。观察组患者男16例, 女8例, 年龄24~56岁, 平均年龄 (37.4±2.7) 岁, 病程2.5~11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推拿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牵引治疗。

1.2.1 牵引治疗

患者在牵引床上保持仰卧姿势, 双下肢保持平身姿势, 选择病变椎间隙, 并用固定带将患者胸部及臀部固定好, 接着打开电源开关。在做牵引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 首次牵引应从患者体重的1/3为基准, 每次牵引时间为30min, 每进行5min牵引间歇1min, 1次/天, 10天为1个疗程。牵引结束后, 患者需静卧0.5h, 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腰部活动。

1.2.2 推拿治疗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是交叉进行的, 推拿治疗在牵引治疗5~10min内进行, 患者保持俯卧姿势, 先用扌衮法给患者侧胸腰段至下肢按摩4~5次, 使患者肌肉得到放松, 进行3~5次深呼吸。医师应站在患者旁边, 以腰部阿是穴为主, 兼顾腧穴及膀胱经行按、推、点法, 每天治疗3~5次。拔腰大肌3~5次, 方向与纤维走向垂直, 对环跳穴、承扶穴、殷门穴、委中穴、承山穴及昆仑穴等多个穴位进行点压[3]。当患者感到疼痛感时则采用揉拨后再弹拨的方法进行推拿治疗, 最后拿捏患者下肢2~3次, 使患者肌肉得到放松。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腰部疼痛感全部消失, 活动自如,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且日常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均完全恢复为治愈;患者腰部疼痛部分消失, 没有明显的压痛点,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能力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腰部出现轻度疼痛, 直腿抬高试验显阳性, 患者工作能力及生活能力部分恢复为有效;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存在,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日常工作及生活能力没有提高甚至减弱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 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工作方式的复杂多变, 腰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腰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腰部活动受到障碍等, 甚至会出现脊柱侧弯及肢体感觉障碍。椎间盘位于相邻的的两节椎体之间, 腰椎间盘的治疗应注重加快神经根周围炎症充血的消除速度, 防止发生神经根的炎性粘连[4]。腰椎牵引能有效改善解剖位置的异常, 拉开椎小关节, 扩大椎间孔, 使椎体之间产生负压效应, 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 增加后纵韧带的张力, 使腰椎间盘突出物的位置发生转移或变形, 从而改善患者神经根、脊髓及血管之间的毗邻关系, 缓解患者肌肉痉挛, 进而减轻患者症状。推拿治疗能起到活血止痛、消除痉挛及解除患者神经压迫的功效[5]。

牵引配合传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疗效, 能有效缓解患者腰部肌肉痉挛及肌群紧张, 促使患者局部皮温升高, 改善患者局部组织循环, 促进气血通畅。在本次研究中, 单纯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 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次研究发现,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柯长鸿.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体会[J].新疆中医药, 2010, 16 (4) :136-137.

[2]郝辉, 张隆.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8 (10) :94-95.

[3]夏良佳, 张安富.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11 (18) :262-263.

[4]柯长鸿.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体会[J].新疆中医药, 2010, 3 (4) :171-172.

上一篇:合作医疗办公室下一篇:优质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