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计算机教学(精选12篇)
职教计算机教学 篇1
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相应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必须改变原有的依靠“一支笔”或“一张嘴”的理论教学、实际上机操作机会少、形式极为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在不断应用、不断研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实现学有所用,体现计算机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中职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众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已经在事实上促进教育的巨大发展。而从教学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带来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与发展。那么不妨说,只要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这把利器,教育教学的改革必将渐入佳境。可让职教的学生分组研讨一下,身边的哪些地方已经从传统的运作模式变成了由计算机联网处理的模式。比如很多餐厅现在点餐都是使用专门的操作系统下单,这些举措让学生大开眼界,了解身边的时代变迁,从而对计算机学习充满了期待。
由于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妨组织学生看一些就业找工作的视频,或者展示招工者的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现实的情况,从就业的终端效应来刺激学生充分认识计算机学科的应用性,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保障操作时间,联系实际生活
1.确保上机时间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基本都是教师教理论,之后才让学生进行少量的练习,有时会导致理论脱离实践,学生虽然记得满满当当,但是无从练习。因此,在授课的 时候,教师要重视实践与理论授课的时间分配问题,要保证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
对于长期身处学校的职校生来说,他们的计算机专业视野比较狭窄,对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应该选择让学生在尽可能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计算机对现今社会的重要性。如 讲授域名 和IP地址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人名与身份证号来讲。计算机为了区分彼此,它们也有名字,计算机专业上称之为域名,同样它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如此讲授,学生便可以很方便地理解了。
(二)寓教于乐,让训练成为快乐竞争
单纯大量的汉字输入训练单调而乏味,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如指法训练时,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清键位及指法 要求,接下来每 人都安装 打字游戏 软件,丰富多彩的打 字游戏立 马调动起 学生打字 的积极性。通过几次 游戏比赛,学生很快 就能记住 指法与键位,而且这种训练不着痕迹,学生乐于接受,好比网络游戏一样。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
再如,在教学“微信营销”时,由于微信是当 前最为火热的自我展现与人际交往的平台,一些学生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微信,所以,在讲述完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创建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某种营销的任务,并对自己的公众号进行装饰,创设有自己个性的服务内容。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三)改革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目前计算机考核评价主要是笔试和上机测试两 种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诱导学生的应试主义倾向,基本上学生就是为了考试而学,特别是考后基本就遗忘了,没有真正形成技能。 在进行考 核评价时,要采取多 种方法,每节课对学生的学习及时测评,多组织技能比赛、实践操作展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成绩汇报活动,这些活动也可以算成是过程性评分。这些活动除了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之外,还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总之,职教的计算机教学,在充分调 动学生认 识本专业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保障操作时间,联系实际生活,寓教于乐让训练成为快乐竞争,改革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等措施,本专业教学的发展是值得期待的。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对计算机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可以从保障操作时间,联系实际生活,寓教于乐,改革评价体系方面入手,找出路径,提升计算机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策略,评价
职教计算机教学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教学效果
1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及教学目的
1)职教特点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1],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基础薄弱,学习被动等情况。职教的特殊性,要求职教课程的教学不能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而应该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中心。
2)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在中等专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相关课程,是一门以实践训练为基础的课程。这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理念、正确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以及能否达到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及目的
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有:S计算机基础知识SWindows7操作系统SWord 2010的使用SExcel 2010的使用SPowerPoint 2010的使用S因特网基础及应用根据职教学生的特点及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使用方法、文字信息处理方法、数据表格处理技术、演示文稿的制作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使用。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合理运用计算机;能够借助于计算机或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与处理实务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对职教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学 社会需求 教学方法
当今已是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环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创造着巨大的社会财富,从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来看,掌握和使用它已成为人类继语言、文字之后的第三大必备技能。职业技术学校担负向社会培养和输送职业技术人才的职能,发展计算机教育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是形式所迫,大势所趋。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合格人才更是我们从事计算机教学人员的职责所在。
计算机专业在90年代初,已开始在职业教育中发展起来,一路走来,为社会很多岗位培养了实用人才,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对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录入、系统编程等简单的操作,而是向着更加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所以,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大量依靠理论教学,实际上机操作少;目标、任务、层次、形势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传统的旧模式,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需要学会使用哪些软件等),通过对教学对象的深入调研确定层次级别,通过图像、声效、实物、操作等全方位地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使枯燥的计算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 生源特点与计算机基础水平息息相关
通过几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我发现,不同的生源计算机基础水平有很大差异。我校生源按入学基础学历分为初中、高中和再进修人员三大类,按地区可分城市和农村两类。不同层次的生源,不同层次的生源计算机基础水平也不一样。高中生的计算机水平明显好于初中生,初中生又好于再进修的工人。来自城市的学生,大多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如基本的文字录入、排版、电子表格简单使用等,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和操作不够系统、深入、全面;来自农村的学生相对弱些,有的接触过计算机,有的没有接触过,有的甚至 “只闻其声,未见其物”(只是见过计算机,并未真正操作过对其功能和使用一无所知)。所以,本人认为,作为职业学校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同于普通初高中那样对象整齐单一,而是面对不同基础多层次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摸清教学对象的底数采用分层次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懂、学会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
2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2.1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应采取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教授为辅,以上机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在上机时应辅以笔头记重点的“笨方法”巩固计算机知识,中等学生应以多上机操作多做教师编制的操作练习题为主,适当给予时间上的约束;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应外延深度,在广域上给予扩充,别人能用一种方法操作的知识点,对他们可以多要求几点,在练习题上给予适当延伸,使他们不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感到“就那么回事”,并且教师也应抱着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探讨。在这种氛围下,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也会乐于加快脚步,成为班里的“电脑通”。另外,本人认为教师还可以鼓励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在机房(关闭终端的校内网吧)内允许他们讨论练习题允许他们互相讲授,这样能让一些对老师发怵的学生消除障碍,也能让知识变得“活”起来,鼓励学生们创新,灵感的火花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被激发。
2.2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避免抽象乏味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技能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比较抽象,不容易描述,不应强要求学生在理论课上都理解完整,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课堂内容。
比如在讲授课件制作这堂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把一些实物图片插入到课程中,先让学生们领略一番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可笑的动画等等,然后告诉他们这些制作他们也能做到,只要学会了这款软件,一切不在话下。我想在这种情境之下,很多学生的兴趣会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其次我更推崇“走出去,迎进来”的教学方法,现在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非常快,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资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所以在计算机职业教学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让学生们多去“数码城”、“电脑城”,多看、多问、跟近时代要求,回来再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接受起来快,而且印象深刻,最主要的是这可大大地“刺激”学生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3 以任务驱动,结合过程考核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上计算机课,学生们很容易被“网络游戏”所吸引,不能自拨,甚至成人也很容易被左右,所以这种现象不能堵只能引导。所以我认为采取任务驱动,进行不间断的考核来牵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师在上课前动手编写上机操作题目,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多编写几套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操作题要适当加深难度),上机前发给学生,把问题交代清楚,让学生们带着任务上机操作,避免学生上机操作无目的而产生松懈进而想玩游戏。另一方面,让学生边完成任务,教师要边进行记录,做为过程考核成绩,事先,可以与学生沟通好,让他们知道本课程的成绩不是“一考定结果”,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这种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们注重每一堂课,让学生明白知识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如果某一节课松懈了,就有可能落下知识点,从而影响到成绩。在记录的同时,应告之学生们,做的不好就会减分,所有的操作不是你做了就给加分,还要有质量要求,这样学生们才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
职业教育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快否密切联系,只有努力把职业教育提高上去,才能为祖國的经济发展提供合格人才。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那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更应扎实、牢固,才能为那些更专业的计算机行业推出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哲学》张楚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教育哲学》郝文武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3]《计算机应用教程》卢湘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职教中心计算机教学探析 篇4
一、当前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 在教学中往往我们只注重了“外塑”, 忽略了“引发”;注重了“圈养”, 忽略了“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 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 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 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 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是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二、优化计算机教学的方法
笔者担任计算机教学多年, 曾经有学生提到:“老师, 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为什么总是那么枯燥, 难道不能生动点, 不能多谢生活中的实例?”这让我们想起了多年来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固化”模式:教师课堂讲理论, 学生机房练操作;想起了为什么总是有学生要在计算机课堂上做其他科的作业或在机房中上网聊天和玩小游戏;想起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是那么枯燥, 为什么游戏软件又是如此的“深入人心”;想起了很多人通过玩大型游戏而成为电脑软件专家。
因此, 我常常设想倘若我们能把学习变成游戏, 听课如似听故事, 学习软件如同学习电脑游戏的各项设置和修改方式, 那么学生岂不像像爱听故事一样爱听课, 热爱游戏一样热爱学习, 学习也就像游戏、像故事一样充满魅力。这样老师教学事半功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笔者通过总结多年从事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实践经验, 试着探究一下几种方法:
1. 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能自发探索计算机科学, 培养计算机素质, 打好计算机理论基础, 达到能数量运用计算机技术乃至将来成为杰出计算机专家的目的。中职生由于其年纪特点,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 我们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计算机能力, 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老师则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既要有认知目标, 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如在进行word应用课程时, 可以先演示通过word编辑制作的各种美观、精致、有趣的报刊、图像等, 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己制作类似的作品,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制作的过程中, 概括讲解word的各种强大功能, 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游戏模式教育法。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程序, 从77年后, 计算机语言无外乎有ALGOL60、BASIC、FORTRAN、COBOL、PASCAL、C, C++, 名称虽不同, 适用的对象有所差异, 但语言核心体未变。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在于, 语句的功能易理解, 语句的灵活运用犹如“大难临头”, 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现实生活中的电脑游戏之所以吸引人, 除了其内容和效果外, 还有一种精神, 游戏不是表演, 游戏是自己。玩游戏虽然累, 但代入感很强, 玩者能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生活, 其乐融融。倘若将游戏设计法引入教学中, 也会让我们的语言课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 从解剖简单游戏入手, 讲解语句在游戏中的功能和作用, 小命令在游戏中的便利等等。学生入门后, 其“修行”转入学生个人, 教师加强引导, 留下思考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 拉开了学生间的距离, 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教师因势利导, 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 相互间有了比学赶帮, 这样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教育中, 可以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 主动去发现、去学习, 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课堂中,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 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选择的内容是自由的, 选择的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项交流环境, 学生可以问老师, 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只是他们学习的助手和疑问解答师, 能学到多少知识, 全靠学生自己。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师生角色互换, 让学生感受到“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含义;二是学生讲、教师听, 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调整修订;三是学生在承担“压力”的同时, 更加激发学习的动力, 为自己所“教”的部分博览群书, 学懂弄通;四是通过“合作”教学, 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教师也将从单一的教转变为多元化角色: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工程师。这样, 每堂课下来, 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 根基自己的选择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结束语
职教教学反思 篇5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仍以传授计算机操作和基础知识为主,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环节为辅。虽然各大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授课大多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以典型综合任务为目标,将相关知识点穿插在具体案例中,但教学方法仍旧采用“教师在操作台前演示,学生模仿相关操作步骤来完成任务”的形式。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受地域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学生对计算机和相关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不尽相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加之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诉求差异,导致其对通过课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期待也截然不同。
高职院校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积极性差异明显,因此一些学校采用课后补习的方法,鼓励能够对课堂知识举一反三、前后联系和综合运用的学生,对接受能力较差或无自主意愿学习的学生进行辅导和促进,尽量统一课程进度。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学习方法仅仅是记忆相关的操作方法,复制教师的演示步骤。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掌握还停留在片面的技术层面,没有真正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内涵,也没有建立起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论体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并不能通过所学的软件掌握特定的系统操作,也很难灵活地将学到的操作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设计原理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的软件系统时,学生只能从头学起,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别说触类旁通了。
教学内容安排未考虑到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课堂上往往基础好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后无事可做,基础差的学生面对问题抓耳挠腮。在当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搞一盘棋、一把抓的教学安排,必将影响到学生独立意识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提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往往千篇 一律,教材的选取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这门课程看似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实际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够深入和透彻,许多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流于形式,达不到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效果。另外,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只是把它作为补充课程,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学效果甚微,没有实现相应课程设置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三、问题反思及对应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讲授知识更重要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各项技术和技能,课程内容要体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传授给学生的某一版本软件的实际操作方法终究会过时,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会面临很多学用不一致的实际问题。在信息资源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任务分解来讲授知识,培养学生软件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对软件功能的整体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是有规律的,加强学生对操作对象、操作过程的理解和对相应功能模块的掌握,将学生对操作步骤的模仿引导到对功能模块的理解层面,使学生掌握软件操作的一般方法。
2、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被动学习是不可取的,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查找遗漏知识并乐于实践操作。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活跃,通过头脑风暴和思维发散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效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3、用综合任务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
实际教学中,学生最大的成就是独立完成涵盖多个知识点的复杂任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关联,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从知识框架中抽取相应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体会到成就和快乐,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巩固。教师要设计一些不同知识点混合在一起的任务,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基础课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操作,对计算机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运用和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要,这样学生才会有意识地思考,配合任务的实践操作,逐步培养自己的软件操作能力。在计算机基础课上,学生通过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操作实践来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来思考问题,通过摸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每一次操作的结果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增加学习的信心。
4、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信息技术知识体系
计算机基础课属于操作实践类课程,学生不应该只是模仿教师的具体操作,如果学习方法是照猫画虎、生硬地模仿或者死记硬背那些功能键,不仅无法扎实地掌握单个知识点,更无法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教师应该对类似的功能模块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归纳,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带着设计好的问题穿插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完成案例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引发学生对教师讲过的课堂知识和方法进行回顾和比照,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检查知识漏洞和关联知识点,让学生认识到教师讲过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自己深入理解的,这样学生会更加注意听课细节,并学会总结、归纳,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具创新意识,也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进而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形成学生间的良性竞争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请主动性强和有思想的学生上台进行课程项目任务的操作演示,并引导其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操作步骤,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任务完成效果展示,学生可以找出自身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完成效果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肯定其做题思路和操作的准确性,促进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按照正确的学习习惯继续努力。对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则会因为压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索,更有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和互助学习,有助于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职教计算机教学 篇6
关键词:CBE模式;DACUM方法;学习包开发与实施;比较与创新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确定“在‘十一五’期间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按大类专业或专门化方向开展课程指导方案(或实施计划)的研究和制定。……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这与现代四大职教模式之一的北美CBE职教模式极为相似。2010年5月教育部新颁布了中职专业目录,在内容体系上将中职专业分为19个大类,而每个大类中又设定若干个专业,每一个专业设定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继续学习专业举例等等。充分体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促进中职教育支撑产业发展、服务国计民生。而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信息技术类中18个专业中之一,笔者曾经围绕该专业课程改革从课程体系架构、项目课程的开发入手做过一些研究,现通过借鉴北美CBE职教模式和新颁专业目录体系做一些探讨。
一、北美CBE职教模式概述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次大战后,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以能力为基础的(CBE)模式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理论依据是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CBE职教模式针对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其原理是:①任何学生如果给予高水平的指导都可以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内容。②不同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学习环境不充分,而不是学生本身的差异,大多数学生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那么在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学习动力等方面都会很相似。③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而不是重视教。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指导质量。
二、运用DACUM方法确立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
CBE职教模式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应用DACUM方法(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来完成的。其具体做法是:聘请一些在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专业排版、计算机设备营销等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和学校专业负责人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称DACUM委员会),将这些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两个层次的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并附有具体详尽的说明。其最终成果是一张DACUM表(罗列出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及说明。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教师根据DACUM表来确定教学单元或模块,并附有明确的教学内涵。然后将教学单元按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若干个相关单元可组成一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可确定出核心课程(或称基础课程)和职业专门课程、预备课程,再按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教学计划。所以,DACUM是一种较规范较细致的方法,整个过程都力图保证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的实现。由“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分析确定的本专业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表”和“最终绩效目标”、“能力目标”,以及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要求,是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通过DACUM分析课程开发过程使毕业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能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使培养合格学生的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能为学生提供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充分利用优秀企业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所长,使用人单位清楚了解毕业生的能力分布与水平,因而具有经济、快速、高质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价值。
三、依据DACUM表进行计算机专业学习包的开发
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应用DACUM确定后,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取能力,CBE模式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这四个方面都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习包是根据DACUM图表上所列的各种技能分别开发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此项技能的学习材料,学习包的内容一般包括技能学习指导书、教材、实习实验指导书、期刊摘录的文章、设备操作手册、音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料及其他学习参考资料等。
学习包的开发人员应有学习包开发专家、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的行业专家、专业负责人和一线专业教师组成。开发过程分为工作程序分析、技能组合分析、学习计划开发与技能指导书开发四个阶段。教师是最终负责技能教学的实施者,必须与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紧密合作,开发出合格的技能学习指导书、学习资源等各种学习条件,他们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行业专家应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所对应的打字员、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检验员、计算机装配工、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岗位群进行技能组合分析,列出学习包栏目(学习模块)、必备资源和技能环境要求。而学习包开发专家是开发的组织者和开发方法的指导者,负责制订开发计划、组织和协调,负责学习包开发质量的监督。
四、CBE模式下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管理与评价
由于CBE教学体系与传统的教学环境区别较大,首先要让学生熟悉CBE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流程,然后根据用人现场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DACUM图表和已具备的能力及水平,并与指导老师一起制订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计划安排好时间表,提供各类学习资源,监督与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并建立档案。向学生介绍CBE基本理论、方法及考核系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咨询服务老师。为学生提供便于观察、监督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所。
在教学手段上,CBE模式综合运用了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参观法、讨论法、模拟法、实习实验法及现代化电教手段,体现了个体化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在教学评价上,CBE模式采用了“自我培训评估系统”,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估,重视学生反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获取者。这就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五、北美CBE职教模式的创新之处
CBE职教模式是建立在能力本位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与知识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比较起来,有诸多不同。下面对CBE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比较:
表1CBE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之一
表2CBE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之二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CBE职教模式的创新之处:①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地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②以学生个人能力为基础开展教学,学生原有能力,经考核给予承认,可缩短学习时间。③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自评,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自学自评进行考核评定。④教学上灵活多样,管理上严格科学。CBE强调岗位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课程可以长短不一,学生程度可以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半日、业余等由学生决定。毕业时间也不要求一致。但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以满足教学需要,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泽民.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2]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3]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4]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5]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教育发展研究[J],2005(8):68
[6]江苏教育厅文件.苏教职[2005]32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通知》:P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0]4号.《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P1
对职教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7
计算机专业在90年代初, 已开始在职业教育中发展起来, 一路走来, 为社会很多岗位培养了实用人才,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 对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录入、系统编程等简单的操作, 而是向着更加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所以,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大量依靠理论教学, 实际上机操作少;目标、任务、层次、形势单一, 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传统的旧模式, 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需要学会使用哪些软件等) , 通过对教学对象的深入调研确定层次级别, 通过图像、声效、实物、操作等全方位地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使枯燥的计算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 生源特点与计算机基础水平息息相关
通过几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我发现, 不同的生源计算机基础水平有很大差异。我校生源按入学基础学历分为初中、高中和再进修人员三大类, 按地区可分城市和农村两类。不同层次的生源, 不同层次的生源计算机基础水平也不一样。高中生的计算机水平明显好于初中生, 初中生又好于再进修的工人。来自城市的学生, 大多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 如基本的文字录入、排版、电子表格简单使用等, 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和操作不够系统、深入、全面;来自农村的学生相对弱些, 有的接触过计算机, 有的没有接触过, 有的甚至“只闻其声, 未见其物” (只是见过计算机, 并未真正操作过对其功能和使用一无所知) 。所以, 本人认为, 作为职业学校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同于普通初高中那样对象整齐单一, 而是面对不同基础多层次的教学对象, 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 摸清教学对象的底数采用分层次教学, 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懂、学会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
2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2.1 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主要针对的
是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应采取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中心, 以理论教授为辅, 以上机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在上机时应辅以笔头记重点的“笨方法”巩固计算机知识, 中等学生应以多上机操作多做教师编制的操作练习题为主, 适当给予时间上的约束;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则应外延深度, 在广域上给予扩充, 别人能用一种方法操作的知识点, 对他们可以多要求几点, 在练习题上给予适当延伸, 使他们不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感到“就那么回事”, 并且教师也应抱着一种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的态度, 与学生进行探讨。在这种氛围下, 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也会乐于加快脚步, 成为班里的“电脑通”。另外, 本人认为教师还可以鼓励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在机房 (关闭终端的校内网吧) 内允许他们讨论练习题允许他们互相讲授, 这样能让一些对老师发怵的学生消除障碍, 也能让知识变得“活”起来, 鼓励学生们创新, 灵感的火花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被激发。
2.2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避免抽象乏味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
技能强的课程, 它的理论性东西比较抽象, 不容易描述, 不应强要求学生在理论课上都理解完整, 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课堂内容。
比如在讲授课件制作这堂课时,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把一些实物图片插入到课程中, 先让学生们领略一番美丽的景色, 优美的音乐, 可笑的动画等等, 然后告诉他们这些制作他们也能做到, 只要学会了这款软件, 一切不在话下。我想在这种情境之下, 很多学生的兴趣会被调动起来, 跃跃欲试。其次我更推崇“走出去, 迎进来”的教学方法, 现在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非常快, 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资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所以在计算机职业教学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 让学生们多去“数码城”、“电脑城”, 多看、多问、跟近时代要求, 回来再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学习, 这样的学习不仅接受起来快, 而且印象深刻, 最主要的是这可大大地“刺激”学生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3 以任务驱动, 结合过程考核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上计算机课,
学生们很容易被“网络游戏”所吸引, 不能自拨, 甚至成人也很容易被左右, 所以这种现象不能堵只能引导。所以我认为采取任务驱动, 进行不间断的考核来牵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师在上课前动手编写上机操作题目,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多编写几套题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操作题要适当加深难度) , 上机前发给学生, 把问题交代清楚, 让学生们带着任务上机操作, 避免学生上机操作无目的而产生松懈进而想玩游戏。另一方面, 让学生边完成任务, 教师要边进行记录, 做为过程考核成绩, 事先, 可以与学生沟通好, 让他们知道本课程的成绩不是“一考定结果”, 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这种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们注重每一堂课, 让学生明白知识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如果某一节课松懈了, 就有可能落下知识点, 从而影响到成绩。在记录的同时, 应告之学生们, 做的不好就会减分, 所有的操作不是你做了就给加分, 还要有质量要求, 这样学生们才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
职业教育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快否密切联系, 只有努力把职业教育提高上去, 才能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合格人才。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 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 那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更应扎实、牢固, 才能为那些更专业的计算机行业推出优秀人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知识的全球化, 每一个人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量越来越多, 并且知识和信息的更新也越来越快, 周期越来越短。因此, 作为21世纪的主人, 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更显得尤为重要了。职业教学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应该以兴趣培养、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 对固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合理分析, 用科学的发展观, 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社会需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哲学》张楚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教育哲学》郝文武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职教计算机教学 篇8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基本现状
1. 计算机专业教学基础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实施包括生源特点、师资力量、课程体系以及硬件设施等因素。
目前, 职业教育的就业还是低水平就业, 低技能就业, 低收入就业, 是不能为企业创造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就业, 甚至直接面对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 致使职业学校的门坎较低。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得过且过。同时, 部分学生在以往学习经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怎样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因此不会学也学不好, 最后发展到不愿意学,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 最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目前,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但大多只有专业理论知识而缺乏行业岗位的从业经验。同时, 由于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结构, 教学效果不明显, 没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的设置, 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都是以学科体系为依据进行, 与就业岗位对行业技能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大纲和教材上, 要么部分教材过于陈旧, 脱离实际、学而难用;要么和流行软硬件步步紧跟, 年年更新, 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 从而加大了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成本。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来说, 学生要掌握计算机这个工具必须有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备, 没有充足的软、硬件支持, 就无从谈起计算机教学效果。计算机及其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计算机的应用也往往是以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然而许多学校因为经费的原因, 设备更新缓慢, 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学生学习计算机缺乏适宜的软、硬件环境, 导致其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知识相对落后, 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轨, 有些设备的配置达不到课程开设的要求, 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 难以理解上升到较高层次, 更不用说学以致用, 活学活用了。
2.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
目前, 职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中, 大多采用的是按照学科体系结构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 直接导致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 与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分割, 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分割, 教师往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管理上了, 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处于被动的, 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组织上, 目前基本上采用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于设备不足, 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教室进行教学, 仅安排少量的实操课, 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充分训练, 更谈不上实践技能的提高。另一种是将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安排在机房进行, 从表面上看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 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 与前一种方式相比较,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却没有大幅度的提高。究其原因, 教师仍然按传统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要么无所适从, 要么对着课本进行机械操作,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定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明确告诉我们职校计算机教育是以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为目标。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1.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协调好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关系
技能型人才必须按照动作技能的提高组织教学。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 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 都要体现技能教育的特征。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来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是不够的,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紧密结合实践应用, 才能增强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应用水平。强调技能教育不是不要专业理论教育, 而是要求我们如何能够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削弱理论教学, 学生没有理论指导工作适应能力差, 要协调好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关系。
计算机专业的技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 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持, 技能就失去了其支撑的基础, 只有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将学科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化为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过程即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从情境导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基本知识、现场讨论、执行任务、老师点评、共性分析、任务完善、扩展训练。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为一体, 既重视理论学习, 又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理论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同时, 也有利于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 以“工作过程”为课程教学主线, 整合并重构教学内容
学生进入职校后, 接触的是全新的专业, 开始都有一定的兴趣和学好, 但由于个体差异和学习习惯不同, 如果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段时间后就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产生不同变化, 部分学生甚至失去了对专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 通过任务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 而且还要使学生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探索性学习能力。
课前,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制订教学计划, 整合并重构教材内容, 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为参照系,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序化, 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 细化成若干能力点, 由此将其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内容。
按工作过程的不同, 结合大纲要求明确三个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主线确定课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设计好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既不能一带而过, 又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否则,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改革考核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因素, 使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养成, 应付考试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 多数职校的计算机专业仍然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完全依附教材, 统一的试卷、标准的答案, 极易摧毁学生好不容易树立起来学习信心。既让学生厌烦和恐惧, 还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所以考试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对教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修正, 采用一些实用的考核方式, 让方式多样化、个性化, 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不同的课程, 不同的章节, 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施教对象, 要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法, 要将每门课的测试与学生的课堂操作结合起来, 教师应将学生的课堂操作能力计入学生“实操档案”, 这样既可以将平时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业成绩有机的结合起来, 又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技能发展走势, 以便实施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力求实施因材施教。考核的内容不能完全依附于教材, 要与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 使学生了解行业需求、掌握岗位技能, 真正能学以致用。
4. 推行认证资格考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否能顺利就业, 这与学生能否拿到行业权威认证资格证书有很大关系。单靠一个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很难让用人单位认同毕业生的能力, 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本身要加大推行认证资格考试的力度, 把认证资格考试纳入到日常教学中, 实行毕业生“双证制”, 鼓励或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国家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认证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各IT厂商的专项认证考试。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举措, 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一项战略措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能大大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 它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一次很好的检验, 另一方面, 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认可, 给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总之, 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 要求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及其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 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 加强专业建设, 优化课程结构, 改革课堂教学, 为社会提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梁国胜, 林洁, 邱乐昀, 鲁昕.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N].中国青年报, 2009, 11, 2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Z].教育部网站, 2005, 10, 28印发.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1.
[4]申家龙.学校职业教育应该教什么之五:技能教育的范畴与要求[J].职教论坛, 09, 11 (上) .
职教计算机教学 篇9
一、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
1. 教学方式枯燥。
计算机学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 虽然某些教师讲授时使出浑身解数, 但在学生听来却是索然无味, 因而很难被学生接受, 一定程度上, 使师生双方面的积极性都受到挫伤。
2. 与学生专业脱节。
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要方式, 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联系专业技能中使用的理论资料去介绍、分析和评价某种技术或计算机语言, 而忽视分析适合学生所学专业的技术内容, 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灌输式教学法形式单调。
3. 教师的相关技能不够。
从目前职教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来看, 其相关技能有的仍因袭了陈旧的东西, 跟不上新时期的需要。较常见的表现有:新技术的更新、创新不多, 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所学的知识落后于时代, 如现行的编程方法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 难以实行当今动态化的计算机技术。
二、计算机教学中技能教学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计算机教学方案, 引起了教师、学生与学者的关注, 在实践中出现的教学方案为计算机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计算机学的课堂上, 这些有实践基础的计算机教学方案, 弥补了传统的计算机理论的教学方式的不足, 激活了沉闷的计算机教学, 开始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1) 与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 突出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定位是培养人才的计算机技能,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生涯中的计算机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教学中, 一定能够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内容进行教学。怎样详细考察各专业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异, 选取尽量适合他们的教材与配套的扩展内容, 是实用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外, 教师也应在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进行实践, 如根据所学专业设计合适的软件, 也可以编程比赛、知识竞答等多种方式,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2) 教材的选择利用。怎样按照学生们的个体差异, 选取适宜的计算机教材以及相配套的课程大纲, 让教材不单单展示应用性、专业性和适宜性、实用性, 更要难度适合, 架构分明, 能够起到多元与多维彼此贯通, 使得实用性教学能够系统化与相互贯通, 不但能便于教师的教学, 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与自身进步与发展。
(3) 教师的搭配。不同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师配备, 这是计算机教学实施的基本前提。计算机教学里的任何一个水平层次都要配备有适宜能力、教学经验、勇于尝试、热性倾听的教师。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们, 学校更应该安排能力上强的教师来教学, 因为这个团体是最需要提高成绩的人群。怎样充分激发教师们的积极性, 科学完善的考评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是实施计算机实用性教学的重要标准。
(4) 教师提高自身能力、转变角色定位。因为以往长时间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模式的因袭, 教师的自身定位是否合理是深切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成败。由此, 教师当实施计算机教学的时候, 必须要切实根据客观情况能动性的对教师担当的角色充分把握。第一点是要时时刻刻的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第二点是要在日常教学中敢于应用新方法, 剔除陈旧教学理念造成的不良教学方式;第三点是要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批评精神。
(5) 实现课程内外的融汇统一。在大学里, 同学们所学专业多种多样, 想要加强他们的计算机能力, 就必须跟各自的专业融汇统一。现在各专业往往都有专业英语, 但少有“专业计算机”, 若是在专业教学中设置一定课时的计算机教学, 在他们将各自专业与计算机学习融为一体, 这便于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
(6) 提高硬件设施更新换代, 达到设备的信息化。要充分配置教学所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设施, 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辅助教学。所以, 职业学校要专门投入相关资金, 教学人员也要努力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 提高资金、设备的使用效率。
结语
实践证明, 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教学, 明显提高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由此可见, 职教计算机教学方案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对职教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效果, 其影响不但是现实的, 而且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严加才.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职教计算机教学探索[J].华章, 2011 (10) .
职教计算机教学 篇10
云计算(英文: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包括软件即服务、网格计算、虚拟化三个方面。
1)软件即服务,是指用户只需提供服务的请求,并提供服务的数据,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用户不需要购买软件,只需要使用服务商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免去了软件运行和维护的工作,同时又能得到最新的技术和最优质的服务,另外云计算仍然沿用SOA技术,不必担心防火墙会过滤掉提供的服务。
2)网格计算,是一种计算能力提升的方式,其原理是依据并行计算理论,通过任务分解,将子任务分布式提交到其他服务器上运行,以获得更强大计算能力。网格计算的基础技术就是Web Services,通过任务分解为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在分布式的计算环境中,实现和设备无关的标准交互,并且通过服务的封装,可以实现并行的事务处理。大家在职教新干线空间中使用的天气预报服务,就采用了这种技术。
3)虚拟化,即基础设施的虚拟化(Virtualization),核心是传统已经成熟的集群技术和分区技术的结合。集群计算(Clus⁃ter Computing)是将多台服务器虚拟为一台服务器的技术,目的是提高计算能力和提升设备的容错、实现负载均衡。集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系统软件平台。而分区计算(Partition Computing)是大型主机和UNIX小型机上一种成熟的技术,就是将一台服务器虚拟为多台服务器,每个虚拟单元叫一个分区,各分区之间是相互隔离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2 什么是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平台
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平台,由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共同组织建设,2009年,湖南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启动了以“职教新干线”网站为核心、覆盖全省各职业院校的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建设。网站使用过程快捷方便,采用实名管理,用户可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现在职教新干线工作已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启动,马上将在全省所有高职、中职院校全面启动。今后省级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等项目都将依托职教新干线实现网上评审。我校于2011年初推进职教新干线平台建设,在师生的共同建设下,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教学、交流互动等,学生走出课堂也能学习,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大大拓展了学习空间,职教新干线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院师生生活、学习、娱乐的美好家园。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平台,介绍一下空间管理的体系结构。
1)左侧菜单,是平台的资源管理器,师生的档案库和资源库都通过此栏目创建和管理。
2)居民信息管理,包括居民个人信息编辑和模板信息编辑,居民可以通过模板信息编辑选择喜爱的模块,进行空间美化;还包括账号设置、左侧菜单设置、手机设置、机构设置和空间推荐视频设置等,另外居民可以通过左侧菜单设置显示和隐藏所创建的栏目,也可以通过手机设置来使用空间微博;最后是隐私设置,居民可以完全控制哪些人可以看到你的空间、网校动态和照片等。
3)好友管理,是空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通过此平台邀请好友、查找好友、删除好友、发送私信和打招呼等。
4)交流群组,是空间功能强大的交流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群组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师生互动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创建交流群组。
5)消息中心,管理发件箱、收件箱、通知和写私信,每次登录“我的空间管理”,假如有人给你留言、发私信和打招呼等,消息中心都有提示。
6)信息检索,充分体现了云计算的资源利用率和资源共享性,可以根据需要快速搜索到视频、文章、居民空间和机构平台。
7)大学城首页,使用此链接快速返回到大学城首页。
8)我的空间展示,使用此链接可以查看在“我的空间管理”建设好的空间发布到网上的样式。左侧菜单居民信心管理好友管理交流群组消息中心信息检索大学城首页我的空间展示帮助退出我的空间管理。
9)帮助,在空间创建过程中,如有任何的技术问题,都可以使用此链接,直接到世界大学城居民服务中心咨询。
10)退出,通过此链接可以退出“我的空间管理”。
3 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应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指老师传给学生一条道路,一个方向,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授业”,“业”可以理解为事业,即人们的求生存的技术与能力。可以理解为“七十二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解惑”,“惑”指疑问,疑惑,即人生历程中的困惑。这句名言,在职教新干线平台建设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下面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结合云计算技术和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一下执教新干线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传道
以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的指导等,基本上都是辅导员的任务,专业教师很少过问这些事,学生也不喜欢专业老师在这些方面啰嗦,辅导员数量有限,导致辅导员的压力很大,同时也导致僧多粥少的问题。另外,辅导员当面教育批评学生,方式方法态度上有时候可能不是很合适,甚至教育学生的口气表情都能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最后使事情更糟。通过职教新干线平台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方法方向的指导,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且我们学院已经开始实施了,例如我院服装系辅导员巩丽云老师的《文明修身》主题特色空间,改革创新我院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方式,扩大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力,积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来需要重复十遍百遍甚至千遍的工作,只需要在空间上讲一遍,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给予我们的服务。很多专业教师的空间也有些思想教育、人生哲理、演讲口才等栏目,学生通过空间就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也减轻了辅导员的压力。
3.2 授业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人才。教学目标整齐划一,对所有学生的学生都是一个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老师选定的教材,最多就是建议看几本相关参考书,一本教材几本参考书包打天下,这说明了教学资源的匮乏性。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平台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实现了真正的教学革命,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自由的学习。下面就我院教师使用职教新干线空间创建的“空间课程”,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首先,“空间课程”通过解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等,使各种层次学生清楚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更好的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空间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索式的学习。再次,学生通过浏览老师的空间,可以给老师在教学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实现了师生的平等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空间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丰富的教案、试题库、图片库和视频库等,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传统教学是很难实现的,这是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平台给我们带来的跨越式发展。
3.3 解惑
“解惑”历来都是学生问,老师答,但存在方法和手段的差异。传统的解惑,基本上是面对面交流,基于云计算的职教新干线平台使师生实现了无界限交流,没有地点时间的限制,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交流互动功能。师生可以通过留言板、打招呼、私信和交流群组实现交流互动。学院很多老师都使用了这些功能,实现了空间教学、空间布置作业、空间批改作业和空间释疑等。我院的“院长话题”栏目,就是交流互动的典型例子。“院长话题”作为大学城的亮点已经推出三期,全院师生网络论道、教学相长,谈学习、谈生活等,而且教育厅王键副厅长也参与进来了,这是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4 总结
浅析职教语文教学方法 篇11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教学方法科学实用,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幅提升。加强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所以,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
语文教学方法可以说五彩缤纷,启发式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源于孔子《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要通过启发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使学生产生联想,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步领会、感悟、顿悟,直到深切体会。启发式不是问答式,是在启发的指导思想下,教师通过启发、启示、提示,让学生掌握知识、分析问题、探索内涵、体验意境。启发的思路、启发的语言、启发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有指导性、层进性、拓展性,帮助学生思考、联想、掌握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而不发,达到点拨、引导、启示的作用。现代教学是师生和谐共创的学习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融合和发展,是师生间、生生间的活动。在启发式的指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刺激,相互启发,思想碰撞,闪烁火花,能够相得益彰、教学双赢。
二、创设情境教学
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挥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学习目标的主动探究者、建构者。教师可以利用情境要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是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学习新知识,体验新知识领域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乃至生成创新性。情景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同身受,在体会中学习知识,继而转化为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依据自身经验、知识去建构有关知识和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认知记忆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运用很多,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学。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或现场教学,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三、拓展领悟教学
在知识的范畴内,显现性知识是能通过语言准确表达的明确知识;隐性知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默会知识。我国民间谚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讲究学习者的感悟能力。语文教学除了明确的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外,大量的知识、能力是靠学生自己去体悟和意会的。往往个人有各自的体验和领悟,甚至有的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是要凭借感觉去支配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带有主观性和私人性,尤其实践性特别强,即通过个人的体验产生自身独有的认知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就是要在学生自身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在教学的互动中设置多种环节、情境,让学生做中学,做中体会,反复练习,反复领悟,在脑海中产生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路径,以至发现某些诀窍、绝招、秘诀,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四、弘扬传统教学
读读、议议、说说、写写,都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这些方法一点不过时,至今仍有生命力。语文教学“读”是基础,读是接触教学内容,读出内容中知识、思想、特色,也读出疑惑、问题;“议”是讨论问题,是谈体会,是向人求教,以求解除疑惑;”说”是通过自身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以自身的想法、领悟与人口头交流;“写”是运用文字书面表达,形成完善的思想体会。这些方法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当今的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弘扬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合信息时代的平台,发挥新的作用。
五、发挥情感教学
语文教材中充满着情感,教师要把教材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充满激情的教学最有感染力,最能打动学生,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满激情的教学能把教学内容开掘到深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说,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观念,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学生。只有充满爱,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对语文学科有感情,有爱,喜欢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才能提升教师的水平。
根据职教特点搞好职教语文教学 篇12
1.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合职校学生的实际
我们应重视依据学习者成才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若学习内容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就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就会因无法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要控制好教学难度,就要敢于大胆地舍弃。新教材的选文大多十分精当,如果不注重难度的控制,就不能较好地突出重点。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就必须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减,以为我所用。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职业特点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高学生发展变化空间的灵活性要比普高学生广泛得多,他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喜欢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职校教学也不同于普高教学,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且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根据这一特点,语文教学改革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有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鉴于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忽略文化课的情况,我们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专业联系起来,并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就要加强中外建筑文化教学。在系统的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对与专业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又向相关专业课程延伸,并获得有关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熏陶,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3.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在的兴奋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才有探究的欲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教师的问题是为了抛砖引玉,目的是引出学生的疑问。我在讲授《项链》一课时,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展开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设计了一组问题:
(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玛蒂尔德为什么会丢失项链?
(3)项链丢失后,她不赔行不行?
(4)对玛蒂尔德的结局,你有什么想法?
应该说,是小说精彩的情节把学生吸引住了,对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得非常积极、踊跃。当讨论到赔不赔项链时,有学生感慨“幸亏她有一个好丈夫”,这样一个新问题生成了:路瓦栽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展开讨论,又一次认识了当时社会背景;讨论到玛蒂尔德的结局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说为了一串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苦已使她变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作者还要那样打击她,是不是太残忍了?于是一个新的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十年的辛苦有没有使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真正的劳动妇女?小说那样结尾好不好?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人物形象、对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又加深了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大,太抽象,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可以达到的水平;第二,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三,问题不宜太简单,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在教某些课文时,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课堂生动性,以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章内涵的目的,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音乐、美术和表演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人体中的每一种感官,促使学生集中思想。让眼、耳、脑等感官时时刻刻地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语文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4.1 精选声音素材,以求相得益彰。
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采用带领学生学唱词的方式来增强对词的记忆。当王菲唱起了“明月几时有”的时候,那空灵、缠绵的声线让学生如痴如醉,学生的学习劲头一下子上去了。
4.2 选配美术动画,引起学生共鸣。
许多教师曾感慨于学生联想能力的缺乏,那么,我们何不给学生创造条件呢?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一些画面(美术作品、雕塑、动画镜头等),做到情景交融,就能极大引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图片(荒原中的夕阳、枯藤老树、小桥边的村庄人家、古道上伫立的瘦马),将深沉悲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对课文的理解很快增进了几分。
4.3 辅以经典电影,体会文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