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剂师

2024-12-06

中药剂师(精选11篇)

中药剂师 篇1

关键词:中药剂师,中西药结合,措施

药剂师不仅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技术, 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临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时代发展至今, 患者用药是多方面的, 药物本身也含有多种成分。中西药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 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 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医药在中国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患者从医师诊断开方至取药需经调剂阶段, 中药剂师的调剂收方、调配、复核、发药过程相当重要, 关系到中药调剂质量及临床药效。中医讲究配伍禁忌, 如何合理、有效地审查中药处方, 将中西医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 也是行动方向。我院近年来结合实际总结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中药剂师工作机制和措施, 现报道如下。

1概况

1.1 定义

中西药结合是以现代医学等科学知识及手段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 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共同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

1.2 发展阶段

中西药结合经历了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到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 再到如今机制探讨和理论创新3个阶段。

1.3 中药剂师相关职责

中药剂师主要参加药品调配、制剂工作和药材的加工炮制及煎药工作, 负责所在岗位药品的检验、鉴定, 参加加工炮制方法和医院院内制剂的配制工作, 并负责调剂主要职责、正确合理规范审方、确保临床疗效的重要任务, 避免差错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1.4 措施

1.4.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在调剂收方、调配、复核、发药过程中, 采取严格管理制度, 落实中西药结合观念和思维。

1.4.2 提高专业技能, 更新专业知识:

除中药师调剂中基本的“十八反、十九畏”应掌握到位外,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中药剂师要加强西医知识的学习, 培养中西药结合意识, 尤其当前中成药使用广泛, 大量中成药含有西药成分, 必须加强自身西医水平, 对中西药联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所掌握, 以便在审方时从源头上避免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后果。

1.4.3 审方不应墨守成规:

许多中医在处方时除了遵循中医传统理论外, 还很重视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调配时应掌握有关理论, 比如含黄酮类、酚类、挥发油类中药在煎煮时应注意温度、时间。

1.4.4 注意中西药间的不良反应:

配方时对患者进行病情了解, 特别对正在服用西药的患者, 应避免含铁、镁、钙、铅、铋等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混合形成难溶性物质, 影响吸收, 降低疗效;同时对于含朱砂 (Hg) 的中成药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亚硝酸盐等同服, 以免导致药源性肠炎;正在服用氨茶碱、复方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西药患者不可与酸性中成药大山楂丸、脉安颗粒剂等同服;糖尿病患者不可服用含鹿茸的中成药, 否则会使血糖上升;高血压患者不可服用含甘草、鹿茸的中成药, 对上述情况应嘱患者停用西药或审方时提醒医师注意, 并用其他中药代替。

1.4.5 加强沟通:

由于中药处方中药物种类繁多, 对有疑问或不合格的处方, 应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 协商处理。

2结果

中药房干预后退药、患者投诉及差错事故发生率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见表1。

3讨论

中西药结合是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 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药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很多, 包括在疾病的诊治中进行结合, 从2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 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 又通过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 并以此指导治疗, 也包括对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行结合, 还包括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针灸及经络研究进行结合。

中西药相结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局, 2种医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群众增长的医疗需求, 在当前的实际生活中已彼此渗透与融合, 现实的防病治病中, 常出现中西医互相使用的情况。两者虽在临床思路、理化意识及观察角度上有区别, 但它们均来源于实践, 从不同方面反映人体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

以往中药剂师的工作中多有差错, 退药人次和患者投诉现象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药、西药联用知识相对匮乏, 不注意相互作用的收集, 对处方审查能力不高;另一方面则是个人工作疏忽, 习惯思维处于定式[1]。药剂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而全面的工作, 特别是中药剂师接触的中药品种多, 不仅包含中药方剂, 还有很多现代医学的产物如中成药, 这就要求中药师不仅精通医学理论, 懂得各科疾病, 还要将中西药结合的观点运用到实际。事实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中西医之间已无明确的界限。中药剂师应改变自身观念, 使所学学科与现代化科学接轨, 促进自己的现代化认识。

临床实践中, 将中西药相结合思维运用到中药剂师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在中西医基础理论指导下, 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 各自取长补短, 将中西医药熔为一炉, 合理联用[2]。有研究表明, 在环磷酰胺抗肿瘤的同时, 若加入中药海螵蛸、白及保护胃黏膜, 对胃肠道的刺激会显著减轻, 患者易接受。然而中成药与西药合用也会由于多种原因形成难溶性物质, 影响吸收、降低疗效、产生有毒化合物, 或是产生生物拮抗效应及酶促作用降低药效并增加毒副作用。为此, 我院制定了严格完善的调配审方机制, 以分析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改进措施。实践中, 需注意现代中医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并将中西药结合的理念贯彻其中, 常态化的收集现代中药知识及各种配伍禁忌, 定期进行审方员与中医师间的业务沟通。除上述中西药不良反应的举例外, 清宁丸、四清丸等含大黄用于泻下的中成药若与新霉素、土霉素等西药同服, 则因肠道细菌被抗菌素抑制, 会影响大黄的致泻作用;六神丸、六应丸、小儿化毒散等含犀角、水牛角、羚羊角、珍珠的中成药与黄连素同服, 还会造成黄连素拮抗作用, 影响疗效;大活络丸含麻黄, 若同呋喃唑酮、格列本脲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西药合用, 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麻黄中麻黄碱可促使贮存物质大量释放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这些均为临床配方时应加以注意的事项。此外, 中药剂师一定要告知患者外用药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对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 确定其是否有过敏试验史;对老年、儿童由于缺乏医药知识, 更应耐心向其讲述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总之, 中西药相结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局, 也是临床的需要, 将中西药相结合的思维运用到中药剂师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合理联用, 有利于保证中药临床效果, 保证质量与用药安全, 最大程度降低差错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敬, 杨毅恒.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7, 4 (5) :60-61.

[2]何德刚.中药剂师如何做到中西医相结合[J].中外医疗, 2012, 31 (1) :241-242.

中药剂师 篇2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学校中专药剂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学生内化了职业道德,强化了职业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浅,与在校园里相比,学生实习时接触到的人员复杂了,活动区域扩大了,所以出现的安全问题也就增多了。药剂专业学生大都在生产和销售两类岗位上实习,出现的安全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不同。

药剂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

曾出现过的安全问题

1.生产岗位上的安全问题

由于药品生产有严格的规定,加上学生的食宿都在厂区里,所以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较少。从2003年开始,学校在药厂实习就业的学生只发生过两例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未规范操作设备。一例是因为学生比较熟悉自己的操作岗位,思想上有松懈,麻痹大意违反操作规程,手指被机器压了一下,造成一个指甲坏死。还有一例是在生产结束后的清场过程中,学校学生已告知同伴自己开始清洗机器,但同伴思想不集中误开电源,造成学校学生手腕骨折。

2.销售岗位上的安全问题

销售岗位上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所以相对来说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多一些。

(1)交通安全。

销售岗位要求学生要提货、调货、送货,学生在路上奔波时会涉及交通问题。公司和门店一般不安排学生住宿,学生还会被调换到不同的门店,相对于住校或住在厂里的同学,他们在上下班途中也会涉及交通问题。近几年来每年大概都有一例交通安全问题,既有学校学生需承担主要责任的,也有他人需承担责任的。例如,有名学生下公交车后没有走人行道过街,而是从车尾直接横穿马路,由于视线被阻挡,与迎面而来的车子发生了碰撞,幸运的是该车速度不快,只是造成了学生小腿骨折。有名学生因为赶时间骑车速度较快,前面一辆车突然刹车减速,学校学生紧急避让,将旁边的人撞伤。有位学生疏于观察只顾和同伴说笑,一头撞上了在马路边停着的一辆车,自己受伤在家静养了一段时间。有名学生上完夜班骑车回家,由于路面结冰较滑,学生自己摔伤了。还有一名学生自行车刹车不灵,雨天,加上走的是较陡的下坡路,也摔得很严重。还有一次一辆私家车突然开门,学校学生被撞伤……

(2)财产安全。

销售岗位上既接触现金,也接触商品,学生被偷被骗的情况都发生过。例如,有一次学校学生独自在药店值班,一名男子边走进店里边打电话说:“我已经到你们店里了,好好,货款就直接让营业员拿给我”,然后挂断电话对学生说:“你们老板让你将2800元货款先付给我”。学生有些将信将疑,那个人不断催促“快快,我还有事,快点把钱给我,你们张老板刚才不是已经答应了吗?”学生一听,老板的确姓张,就打开抽屉从当天的营业款中拿了2800元给那个人,等那人离开后想想觉得不对劲,自己就又打电话给老板进行核实,结果老板根本没有接到过要求付货款的电话,而且老板说即使需要支付货款,也不会直接从营业款中支付。还有一种情况是团伙到门店偷窃药品,几个人同时到店里,有1~2人向店员咨询,另外的人趁机偷窃开放货架上的商品;即使是柜台里的药品也会有小偷分工合作进行调包、拆空。也有学生遭遇过内贼,一名学生上厕所时没有将收银机的钥匙带走,交班时发现营业款短缺;因为银行在节假日停止对公服务,一名学生将货款放在单位的保险柜里,但使用了一个公用密码,结果正式上班时货款不翼而飞了。

(3)人身安全。

学生发生人身伤害的案例较少,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却是巨大的。例如有名女生在实习时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结识社会上的人员,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贸然答应做男女朋友,结果那名男子逐渐暴露出许多陋习,品质也有问题,该女生希望结束彼此的交往时,那名男子纠缠不放,闹到单位,闹到女生家里,甚至惊动街道和派出所,有一次学生返校,那名男子竟携带砍刀在校门口准备劫持该女生,被学校执勤老师发现后阻止,后来公安部门也介入处理了此事。有名女生按照门店的规定只向顾客提供一个塑料袋,顾客有意见,两人发生了口角,那名顾客竟动了手,学生很受打击。还有一名女生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里,因为宿舍是单位租的民房,防盗措施很不好,有天夜里遭遇盗贼,女生被惊醒后受到较大惊吓。还有女生下晚班回家时总有些害怕……

应对措施

学校重视学生实习时的安全,充分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思想。为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精选实习单位

学校密切与行业、企业保持联系,对企业进行调研,主要在本地开发学生的实习就业市场,精选优质企业,充分与企业沟通,介绍学生的身心特点,协助企业合理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任务,签订实习协议书。

(1)合理设置课程。

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新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增加生产实践中鲜活的案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用性、时效性。

(2)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

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后,企业会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学校为很好地发挥中间桥梁作用,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个月至少到每个实习单位巡访一次,每个月至少和每个学生面谈一次,每个月也至少组织一次学生返校活动,每个月批改学生的4篇周记、一篇月度小结,从不同渠道了解学生信息,及时检查、督促、提醒,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大安全教育

(1)课程教育。

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进行各种规范教育,在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就开始强调规范操作,通过反复训练和宣传,让学生将相关要求逐步内化成习惯。

(2)德育活动。

通过参观、见习、讲座、观看录像片、案例教育、情境模拟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知晓生产、销售岗位,做到心中有数、训练有素。

3.发挥家长的作用

通过家长会告知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帮助家长从学生言行中捕捉信息及时进行劝告,积极为学生投保……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3月我院消化科收治患者86例, 其中男性44例, 女性42例;年龄20~62 (36.0±6.1) 岁。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 药师全面干预患者临床合理性用药的治疗, 具体干预措施为:对药方进行仔细核实, 发现用药问题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交流协调;每周进行1次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的全面总结、评价活动, 并给出相应建议;减除不合理用药、输液等过度治疗。还应该大力宣传药品管理方法, 加强对医院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培养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加强各位医护人员的业务学习, 提高药师对处方的质量审核能力, 制定出进行处方审核的标准, 把处方的质量列入临床各个科室的考核内容里面。对照组依照医院治疗的一般流程进行开药,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服用。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药费、抗菌药物的费用、使用时间、种类进行归类、登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总医疗费用及总药费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使用抗菌药物的费用、使用时间及品种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改善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可有效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近年来, 随着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 临床用药种类日益增多, 多药合用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而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理化特性等的不同, 多药合用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同时医学专业分工的细化使得临床医师难以熟练掌握所有药物的使用。由于临床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也逐渐增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 全球有30%以上的患者的死亡是由不合理用药所致。因而, 大力推动合理用药, 对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适当、经济有效十分重要[2]。本结果表明药剂师在西医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导致患者用药不合理现象有多方因素, 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是其中一项, 传统的处方登记方法, 易产生写作不规范或是漏项填写、字迹模糊难以辨认、规格数量未达到标准要求, 对处方的涂改不及时等现象, 影响到患者的合理用药。随着电子处方的推行及处方评价制度的实施, 主治医师的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再加上临床上药剂师对患者用药的干预和指导, 患者用药合理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 对药剂师的培养和工作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定期组织科内的业务学习, 可有效提高药师的处方审核能力, 并通过定期考核增强药师责任心与使命感, 切实将业务学习落到实处,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3];制定严格、科学的处方审核制度, 尤其对处方的事后审核作为重点来抓。与此同时, 将对处方的质量直接纳入到各科室的医疗效果评价体系中, 使得不同科室高度重视处方质量;将处方审核的结果定期进行公布, 处方合格率高的部门及个人进行荣誉奖励与物质奖励。考核不过关的人员, 进行处罚, 严重的情况直接追究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对其予以警告, 影响恶劣的情况予以开除。药师发现临床中用药不合理的问题, 并对此提出的相关建议, 及时在医院内部的局域网及网讯中公布, 使相关人员能够有效避免同类问题, 或是在用药审核时有必要的参考[4]。

药剂师在临床用药中指导患者安全、规范用药,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促进整个医院的用药和医疗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虹.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1, 9 (7) :67.

[2] 吴万碧, 王正书.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0) :347-348.

[3] 何婴.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分析[J].健康大视野, 2012, 20 (12) :352-353.

针对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篇4

【关键词】药剂科管理发展

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药剂科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目前,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药剂科发展相对滞后。如何转变观念,提高药剂科的管理水平,是当前药剂科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1部分药剂人员的素质偏低,急待提高

1.1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医药药剂科是一个以药学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业务科室,而不是纯管理科室。负责人应该既是科学管理者,又是学科带头人。

1.2注重高级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员的再教育目前,药学人员中高学历人才缺乏,药剂科应该从高校中引进人才。对每个药剂人员来说,接受药学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该过程由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衔接的教育阶段组成,即药学院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和再教育。只有通过人才引进、药学人员再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药学人才。2药品管理模式落后,急需转变

2.1严格把好药品采购关,保证药品质量根据医院医疗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既要考虑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抢救药品和医院基本用药品种常备不断,高档贵重药品合理控制使用。坚持集中招标采购,坚持以“质优价廉”的原则选购中标品种,严格审查药品的进货渠道,认真核实药品生产企业的证照、供货单位的资质及药品的批件等相关资料。与供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及质量保证协议书等法律文书,明确要求供货方对药品质量事故负法律责任。加强药品入库验收管理,坚持“不合格药不准入库”,以确保药品质量。

2.2合理调整药品结构,防止滥用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品种、剂型、产地的药品进入市场,给药品市场增添了竞争活力,也使医院药品收入不断上升,同时导致药品滥用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抗生素、辅助类用药等,品种繁多,同类药品重复使用较普遍,因此,如何使医院的药品结构合理应该是药剂科人员的工作职责之一,要考虑医院的类型、患者群体、地方因素,科学、合理地调整药品的结构比例,这样既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防止滥用药,又可有效控制药品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实现医院运营效益的最优。2.3调剂服务从发药型向专业知识型转变医院药房不同于社会药房,司药人员均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充分发挥调剂人员的专业技术优势。调配处方时,要认真审查处方,减少不合理用药和杜绝配伍禁忌;发药时,要耐心讲解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处理方法,消除患者的用药顾虑。药房还应开设用药咨询服务,接待患者用药的各种疑问,因此药房司药人员要求专业性和责任心较强。3临床药学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拓展

3.1开展临床用药咨询,指导合理用药通过设立药师咨询岗,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建立药学知识信箱,定期在网上向全院发布药学信息,介绍新药及药学研究进展,解答医护人员的用药疑问,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3.2建立临床药学资料室,开展医院药学科研收集药学情报资料,建立药学资料信息库,方便药学人员查阅专业资料,为临床药师开展合理用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参与临床查房、会诊、药学监护、药物评价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积极开展医院药学领域的药学科研,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运用到实际药学工作中。

3.3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和药学监护工作,促进合理用药给药方案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因此给药方案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正确的给药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增加病床周转率。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若使用方法不对,会造成疗效不佳,而且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治疗药物监测可给患者提供最佳的用药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我国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开展还

很局限,故开展临床用药监护,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药物滥用,给临床提供更合理的给药方案设计,十分必要。

3.4利用药物经济学对现有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评价药物经济学应用到药剂科管理十分必要。目前各医院药品品种较多、价格不

一、类别不一,对同一种疾病也有许多药品可选择,因此,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某类疾病的用药方案进行评价,可获得以最经济的用药方案而达到治疗目的的途径。

现代医院药学除了应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加强临床药学服务的风险控制,加强药学监督外,还应在药剂科科室管理的软硬件方面进行改造。只有拓展服务思路,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努力与国际接轨,医院药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药学的发展将呈现一番新天地!

中药剂师 篇5

【关键词】破乳剂;絮凝剂;药剂投加

1、联合站污水处理站概况

该联合站污水处理站建于1983年,经1992年、1996年、2002年和2004年数次改造扩建后,目前污水系统采用以三台“气浮选”一体化除油设备为污水沉降缓冲处理装置、12座压力滤罐为过滤装置,组成的二级污水处理流程,污水处理站设计能力为8000m3/d,担负着全矿每日5700m3的污水处理任务。

2、药剂管理对联合站污水处理效果影响

目前该联合站污水处理含油和悬浮物主要使用投加药剂包括破乳剂、絮凝剂,其中破乳剂厂家有4家,絮凝剂有3家。针对目前来液成分较为复杂,污水水质治理难度加大问题我们对各种厂家药剂进行摸索。

2.1合理使用破乳剂,解决一段油水乳化问题。该联合站共有游离水分离器2台,建于1983年,日处理能力7200m3/d。自聚驱受效后造成水质恶化,我们针对水质恶化进行药剂投加实验,采取以下措施:2.1.1选择合适的药剂。2007年以前该联合站一直使用九龙生产的SP型破乳剂,来液成份发生变化后,油水分离越来越困难,一段游离水放水乳化现象日趋严重。为了能使一段油水充分破乳分离,在破乳剂的使用上我们先对九龙、设计院、石油学院及沈阳科斯奥公司生产的SX-4318型破乳剂进行投加试验。通过阶段试验,只有科斯奥公司生产的药剂能够有效解决油水乳化问题,系统运行平稳,一段放水明显得到好转,因此我们确定使用该型号药剂。

2.2.2进行多点加药。药剂确定后,我们对药剂加藥点进行了调整,先是将设在一段游离水入口的加药点前移至转油站来油阀组,延长油水分离时间;同时针对聚合物对来液的影响,又在含聚的转油站分设1个加药点,对来液实施提前破乳,减轻了联合站一段游离水处理负担。2.2.3加强化验监测,合理调整药剂使用量。为了能够使药剂添加量与来液含聚浓度相符合,提高药剂使用效果,我们在聚驱转油站游离水放水处、外输油泵的进、出口以及联合站聚驱转油站来液汇管、游离水放水处及1000m3沉降罐出口共计设置6个取样点,每周取样化验监控见聚浓度的变化,为合理调配药剂的用量提供了依据。

2.2合理使用絮凝剂,解决深处理悬浮物超标问题。在絮凝剂的使用上,2007年以来一直使用的科斯奥生产的IZD-1516型悬浮物去除剂在去除悬浮物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该药剂粘度大,并易氧化,形成胶状物经常堵塞加药泵,不能保证连续加药,因此今年我们分别对开普、鼎盛厂商生产的药剂分别进行了试验,在进行两个加药点(气浮选进口、核桃壳进口)和100kg/d、200kg/d二个加药量的试验后,这两种药剂效果均不明显,对此我们重新使用IZD-1516型悬浮物去除剂,但受药剂粘度大,易堵泵的原因,仍无法连续加药,针对此问题,在工艺上该站增加一台加药泵及其流程,实施边清洗边运行。通过工艺改造保证了絮凝剂可以连续加药。

3、取得一些认识

3.1随着油田开发联合站来液成分在不同时期发生改变,势必对后续水质处理造成影响,通过不同厂家药剂进行筛选,优化效果最适宜本站的化学药剂,在流程完善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药剂发挥最大的作用。

3.2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水质监测,针对水质波动,随时进行药剂浓度调整,保证污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

作者简介

中药剂师如何做到中西医相结合 篇6

关键词:中药剂师,如何做到,中西医相结合

多年以来, 中西医相结合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 以及在临床中得到实践。不少的专家和学者都在尝试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手段, 将中西医相结合的拓展与研究。

事实上, 中西医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现代的中药剂师不但要深谙中药, 还必须要精通西药, 做到中西医相结合才是硬道理。但是如何才能够做到中西医相结合呢, 是现今诸多中药剂师探索的问题。

1 中西医相结合的必然性

事实上中医和西医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如果两者分开各自发展, 彼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存在的诸多不足却无法得到改善。因此, 医药界要高速发展, 中西医相结合是最终的必然结果。

1.1 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首先是中医学:事实上, 中医学主要是强调了宏观系统, 目的是为了把握疾病的性质, 从临床应用之中可以看出来, 中医学它是既考虑到辩证又涉及到辨病, 十分明显的体现了人文倾向, 同时还涉及到立体的开放思维等优势。

但是, 中医学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 那就是微观的定量分析较欠缺、不重视通过实验化验手段来验证, 在平面清晰的思维上也还比较欠缺等弊端。

其次是西医学:西医主要是经过化学的、物理的实验来揭示出存在的规律, 解释出人体病理和生理上的一些变化,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分解分析和直观客观比较清晰等当面。

但是, 西医学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宏观的整体认识比较欠缺, 辩证综合的理解还不够, 且过于开放性思维等缺点。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 中医和西医两者各有所长, 彼此之间都不可能取代对方, 因此只有吸收到对方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这样的情势之下, 就产生了中西医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2 中西医相结合的必然性

从上面的彼此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看出来, 中西医只能互相结合, 而不能够取代对方。

(1) 中西医相结合是社会历史发展结局。社会发展通常都会遵循一些规律, 在2种医学同时存在2种或者数种相同的知识前提之下, 这些制度必定会彼此渗透与融合, 进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2) 临床实践需要中西医结合。从现实的防病治病中, 经常出现了中西医互相使用的局面。即是中医医生为病人开西药, 西医医生为病人开中药。临床表面, 西药主要是治标, 中药且偏重于治本。只有标本同下, 才能够将疾病彻底治愈。 (3) 中西医相结合是认识与交叉学科的结合点。中医与西医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之下发起来的, 分布受到社会的历史、经济、水平以及哲学思想与逻辑的方法影响。二者虽然在临床思路、理化意识以及观察角度上有区别, 但是它们都来源于实践, 都是从不同的面反映人体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在这样的趋势之下中西医结合已经是必须的, 也是可能的。

2 中药剂师如何做到中西医相结合

中西医相结合的肯定的, 也是医学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中药剂师来说, 不但要做好中药还必须兼顾西药, 做到中西药相结合。事实上, 要做到中西医相结合, 中药剂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2.1 中药剂师要加强西医, 培养中西医结合意识

对于中药剂师来说, 中医方面势必有一定的造诣, 知之甚多。但是对于西医来说相对薄弱了一些, 因此中药剂师要加强自身的西医水平。同时还要培养自身的中西医结合意识。

事实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中西医之间都没有明确的界限了。中药能够治疗的疾病西药完全可以治疗。中药剂师只有改变自身观念, 让自己的学科与现代化科学接轨, 促进自己的现代化认识。

2.2 中药剂师要清楚认识“1+1”模式的真正含义

过去有一些人单纯的认为中西医结合就是采用1+1的模式, 就是将中药与西药同时使用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进行治疗的过程。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 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就取各自之长来弥补各自之短。

就是同一个病人需要中西药齐下的时候, 也要结合彼此的内部各异, 分阶段进行结合使用, 而不是盲目结合双管齐下。

2.3 中药剂师要会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模式

从辨病的原理上可以看出,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 作为中药剂师既要会辨证还必须会辨病, 进而达成中西医相结合, 这一点也是如今的临床对药剂师的要求。中药剂师要掌握一点, 才能够做到中西医相结合。

2.4 中药剂师寻找中西医的结合点, 达成中西医相结合

从现实中可以看出来, 现在中西医结合的途径还有待探索, 还没有形成中西医相结合的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与概念。因此, 中药剂师还必须执着的、脚踏实地的将临床实践作为中西医结合的根本起点与落脚点, 寻找中西医之间的结合点, 达成中西医的真正结合。

3 结语

只有做到中西医相结合, 医学界才能够茁壮的发展下去。而中医剂师更是要着眼于实处, 将中西医相结合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从临床实践中寻找中西医相结合的结合点, 探索出有效方法做到中西医真正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罗文波.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认识[J].中国民间疗法, 2010.

中药剂师 篇7

关键词:药剂师,合理用药,医疗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进行, 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 各种利益的纠葛冲突使得医疗体制改革工作面临重大挑战。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临床监督监管不到位、药剂师不作为、利益驱动等是造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原因[1,2]。药剂师如何发挥作用, 在监管和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 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 现就这一问题做一阐述。

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毒理教研室 (610041)

1 合理用药的概念

合理用药是指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其临床的需要, 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 疗程适当, 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合理用药涉及医学、药学、医院管理、卫生资源分配领域。可见, 药剂师是临床合理用药的主体, 正确开展临床药学服务, 对临床用药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管, 可有效促进合理用药。

2 药剂师的职责

药剂师的职责是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监测医院各类药物的用药动态和最新进展, 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参与临床查房、会诊、抢救和病历讨论, 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和意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 并根据监测结果, 进行药动学计算, 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定期开展处方分析和用药情况调查, 结合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医院的药物利用情况、用药趋势进行评价, 并提出指导性意见[2];注意收集药物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 承担药物情报资料和信息咨询工作, 注意收集整理有关药物治疗方面的信息资料, 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合理用药信息。

3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是药剂师的重要职责, 药剂师在工作中必须发挥熟知各种药物特性和配伍禁忌的专业特长, 协助和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当好临床医师和患者的用药参谋。临床工作中, 药剂师需要直接面向患者, 接受患者用药咨询, 为其提供药学服务, 推进医院的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 降低卫生资源的消耗。以药物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合理用药, 对医、药、患任何一方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也是医院医药学发展和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

3.1 协助和监督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剂师工作中对临床用药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 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医师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同时, 总结用药经验, 形成理论, 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最大限度的降低药品ADR的发生率[3]。

3.2 促进护士安全用药

对护士的配药和给药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药剂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指导护士利用合适溶媒进行配液, 并且在输注过程中直到护士合理安排用药次序, 避免药物之间配伍不当造成输液变色、混浊、沉淀等问题, 保证治疗效果[4]。

3.3 开展用药咨询, 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

用药咨询是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降低药品ADR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医院主要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而多数患者多不具备专业的医护知识, 所以, 药剂师在工作中, 应对就诊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 注意提醒患者用药禁忌, 保证其合理应用药物[5,6]。

3.4 开展药品ADR监测, 指导安全用药

药剂师及时收集全院各科室药品ADR, 积极深入临床协助和监督医师填报ADR报告表, 及时上报到市ADR监测中心。

3.5 药学信息服务

通过不断收集、评价、储存最新的临床用药信息, 对新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及时反馈, 并通报临床科室, 提醒医师重视。

全世界范围内的药物滥用情况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近期临床出现的“超级细菌”就于临床不合理用药有密切关系[7]。且报道称, 我国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已经比较严重[8]。在此背景下, 药剂师必须担负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责任, 发昏专业优势, 积极配合医院的相关工作,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 药剂师在工作中要及时收集临床用药信息, 积极指导和协助临床医护人员合理用药, 为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雪香, 陈淑娴.合理用药与药师作用[J].海峡药学, 2010, 22 (5) :270-271.

[2]张万才, 罗德军, 程江海等.基层部队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西南军医, 2010, 12 (3) :558-559.

[3]黄晖.药师在配发儿科用药时给予患者家属的用药指导[J].海峡药学, 2010, 22 (5) :220-221.

[4]王登俊.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 1 (14) :60-61.

[5]刘丹娜, 孔天东.合理用药和服药时间的关系[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 22 (3) :311-313.

[6]杨树宏.不合理用药问题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1) :132-132.

[7]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社.科学家研究发现超级细菌以抗生素为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社, 2008, 8 (4) :303.

中药剂师 篇8

关键词:循证医学理念,药剂师,临床用药指导,应用评价

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 作为一种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 现已成为临床疾病诊断、药物干预的重要思想指南和实践工具[1]。

1 药物干预过程中循证医学的应用

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明确疾病诊断, 了解患者期望的目标, 确定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找到最适宜的证据, 通过严谨判断, 选择最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方案。这一过程需要专业人员本身技能与外来证据、具体实际等几方面的结合, 不可偏颇。如果个人缺乏必备的临床技能, 不能斟选最佳证据, 所谓证据失去了用武之地, 甚至被误用;如果不去获取最佳证据, 个人的治疗经验可能落后于科技发展, 患者和公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得到最佳处置。如果脱离患者或者公众健康问题的具体情况和目标, 医疗实践也就失去了评判依据。临床研究证据应用于具体患者时, 应因人而异, 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制定出最佳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的思想并没有改变医学发展的原有模式, 是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方法改进, 使效果确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得以推广应用。临床药物干预的结果又为循证医学的实施提供了证据, 因此, 循证医学进一步推动了预防或者临床治疗研究的进步。

2 药物干预过程中循证医学的实施

药物干预方案的制订、评估过程中, 涉及诸如治疗方案的有效性、适用性等许多问题。准确、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循证医学的支持。实施循证医学的过程主要包括3个方面:确定目标 (即提出临床问题) 、获取证据 (即确定和评价资料) 和解决问题 (即应用证据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包括以下5个步骤:第一步提出临床问题, 即将临床所需要的信息如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有关情况转化为一个可以回答的问题;第二步查找、收集有关上述问题的证据文献;第三步评价获得的证据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第四步实施证据分析的结果, 将严格评价的结果与临床经验、具体病情综合考虑, 得出结论;第五步评估实施效果, 对实施前面步骤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分析, 以利今后更好地实施[2]。

2.1 提出临床问题:

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 有助于制订搜集证据 (如检索文献) 的策略, 也有助于回答和解决临床问题。找准临床问题需要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 同时应具备系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 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去伪存真, 找出主要矛盾。找准临床问题是实施循证医学的前提条件。医疗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大多围绕患者诊治展开。

2.2 获取有关证据:

从“最佳证据”资源中快速查找, 及时解决临床问题。查询证据的资源近年发展迅速, 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的“临床证据”提供了具有一定覆盖面的临床疾病治疗的证据, 获得授权后可以通过网络访问, 一些诸如Ovid数据库提供商可以链接大量教科书、期刊、数据库和其他信息系统, 以整合常用信息系统, 节约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 (CDSR) 、疗效评价文摘库 (DARE) 等都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信息获取[3]。

2.3 评价证据:

根据证据的类型即文献类别、研究设计、方案实施的严谨性和统计学分析的质量等内容分成5个等级, 以评估证据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Ⅰ级, 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 其中以同质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信度最高, 其次为可信区间小的单项随机对照试验, 再次为全阳性或者全阴性研究;Ⅱ级, 设计较好的队列或者病例对照研究, 其中以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最好, 单项队列研究的或者试验设计质量较差的随机对照试验次之;Ⅲ级, 病例报告或者有缺点的临床试验, 其中以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为好, 单项病例对照研究次之;Ⅳ级, 病例分析或者质量差的病例对照研究;Ⅴ级, 个人的临床经验, 没有经过分析评价, 仅依据生理学或基础研究的专家意见。

循证医学的基础是证据, 评价证据的方法尤为重要。以往根据个人临床经验、个案报道、设计不严谨的对照试验结果制订预防或者治疗方案的缺陷显而易见。虽然临床研究方法学有了很大改进, 随机对照试验也广泛开展, 但仍受到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条件限制, 大多数临床试验仍然存在样本量小、不足以消除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等问题, 而且有些试验研究受伦理学的限制, 如针对体内放射性核沾染消除的临床试验等无法进行, 只有个案报道等。因此, 将多个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研究结果收集起来, 进行系统评价, 从而获得可靠的证据, 是非常有必要的。

2.4 应用证据:

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个人意愿,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 决定优先处理的问题, 将获得的最佳证据的结论应用到患者的治疗或者预防方案中。并在随后的诊疗中不断评估实施效果。在治疗方面有治愈率、有效率、绝对危险降低度、相对危险降低度等。在药物干预实践中, 还需要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关注其发生频度与程度。

2.5 效果评估:

经过临床实践检验, 实施循证医学证据的效果有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不论结果如何, 均应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评价, 认真总结, 以达到丰富经验、提高专业技能、促进学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实际工作中, 上述五个步骤并非泾渭分明或者必须面面俱到。通常有三种模式把证据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第一种是“完全实施”, 即前四步均实施;第二种是“使用模式”, 即检索已经被别人严格评价过的证据资源, 如证据总结 (也就是跳过了第三步) ;第三种是“复制模式”, 即跟随有威望的医师作出的决定 (省略了第二步和第三步) 。三种模式都包括把证据与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第四步, 仅对其他步骤的执行比较灵活。

3 循证医学在药物干预决策中的应用与发展

循证医学提倡临床医学工作者应利用对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系统评价得出的结论指导临床决策。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目前认为正确的结论, 将来也可能被证明是不完全正确, 甚至是错误的。

循证医学充分利用了现有文献信息和研究成果, 使医学决策基于当前最佳证据。循证医学虽然获得了医学工作者的广泛推崇, 但这是一种归纳总结的思维, 以既往结论为主, 限于对医药学自然规律认识的客观限制, 同时又存在语言偏倚、发表偏倚等问题, 其结果和结论有一定的局限。

循证医学在获取最佳证据过程中强调论证强度、样本量大, 获得的结果是所有研究对象的平均效应, 其研究结果的默认前提是人群是同质的, 某一干预措施应该获得相同结果, 其差异系偶然误差产生, 这一默认前提忽视了人群中遗传多态性的客观存在, 其证据适用于普通人群, 而难以用于具有特殊遗传背景的人群。如何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如何保证系统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统计方法的改进、信息检索整合技术的完善仍是今后循证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霍花, 楽智鹏, 陈胜新.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医院药剂科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 2011, 12 (5) :112-113.

[2]王延华.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11 (1) :147-148.

药剂科中麻醉药品的管理研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药剂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的500张麻醉药品处方, 并进行研究。

1.2 方法:

(1) 根据麻醉药品的名称对其进行分类, 统计500张麻醉药品处方中麻醉药品的规格、用药次数、用法、总用量等, 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剂量参照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与《新编药物学》[2], 计算公式:DDDs (麻醉药品使用的频度) =总用药量/药品DDD值, DUI (药物利用指数) =DDDs/用药总天数, 若DUI>1.0, 说明医师日剂量大于限定日剂量 (DDD) , 用药不合理;若DUI≤1.0, 说明医师日剂量在限定日剂量内, 用药剂量合理[3,4,5]。 (2) 对我院药剂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包括职责分配情况、麻醉医师的学历、工作年限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500张麻醉药品处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以及我院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可能存在漏洞。

1.4 数据处理:

研究结束后, 将500张麻醉药品处方资料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 录入过程中确保真实客观, 以95%作为可信区,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 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t检验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

500张麻醉药品处方中, 共有8种麻醉药品品种, 分别为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布桂嗪片和阿桔片。其中5种为注射剂, 2种为普通片剂、1种为缓释片。

2.2 麻醉药品的用途:

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进行复合麻醉手术镇痛的85例 (17.0%) ;使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进行复合麻醉手术镇痛的94例 (18.8%) ;使用盐酸吗啡注射液治疗癌痛的32例 (6.4%) , 治疗神经痛的5例 (1.0%) , 用于术后止痛及内脏绞痛的9例 (1.8%) , 治疗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的18例 (3.6%) ;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治疗癌痛的39例 (7.8%) , 治疗神经痛的7例 (1.4%) , 用于术后止痛及内脏绞痛的56例 (11.2%) ;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进行复合麻醉手术镇痛的13例 (2.6%) , 治疗癌痛的9例 (1.8%) , 治疗神经痛的8例 (1.6%) , 用于术后止痛及内脏绞痛的16例 (3.2%) ;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24例 (4.8%) , 治疗神经痛的20例 (4.0%) ;使用盐酸布桂嗪片治疗癌痛的22例 (4.4%) , 治疗神经痛的11例 (2.2%) , 用于术后止痛及内脏绞痛的15例 (3.0%) ;使用阿桔片镇咳的17例 (3.4%) 。

2.3 8种麻醉药品中, 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的DDDs较大;

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的DUI较高, 其余麻醉药品的DUI均<1.0, 在合理用药范围内, 用药基本合理。

3 讨论

国际禁毒公约[6]将活性精神物质分为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和其他依赖性药物三大类, 从自然属性角度讲, 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 合理使用, 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 则为药品, 如果为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寻求, 导致这类物质失去了临床治疗意义, 则为毒品[7]。药品和毒品是一个相对概念, 在临床管理应用中, 应大力重视给药情况, 力求在帮助患者治愈疾病的同时避免产生药物依赖性,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而药剂科的医务人员则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 规范化管理麻醉药品。本文文主要对我院药剂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的500张麻醉药品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我院药剂科在这个时间段的麻醉药品使用情况除了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的DDDs较大;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的DUI较高, 其余使用基本合理, DUI<1.0。为了持续改进我院药剂科的麻醉药品管理质量, 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医院管理人员足够重视麻醉药品的管理,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可成立相关的麻醉药品管理小组, 组员主要为药剂科工作人员和医院领导。对药剂科进行实地考察, 发现药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上报给管理者, 并由小组成员协商,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对药剂科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或者补充, 规定用药流程, 明确药剂科医务人员的职责, 保证管理制度符合实际, 可行性高[8,9]。

3.2医院定期组织培训, 对《麻醉药品管理和使用方法》进行培训, 还可邀请权威专家或医师为药剂科医务人员讲解麻醉药品的性质、使用方法以及麻醉药品的利与弊,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并为其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增强其安全意识。强调不合理用药情况, 特别是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用药要大力重视。定期进行知识技能考核, 成绩合格的药师才有资格调剂药品, 调配处方时银锭要对其身份进行审核[10]。并且要严格要求医师在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必须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所开具的药物是合理的, 用量适宜。

3.3采购过程应严格把关。麻醉药品采购人员应严格遵照医院的采购计划全面采购药品, 采购途径要正规, 能通过药库药师以及采购员的验收, 仔细核对药物生产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家、单价、数量、单位、规格、品名、性状等信息[11]。采购的药品经审核后放入药库和药剂科。

3.4药房管理设施。药房内应配备报警装置、药品保险柜以及监控系统, 如有条件, 可更换保险系数更高的保险柜, 实施红外线监控[12], 在更大程度上保障药品安全。药房保持干燥整洁, 定期打扫, 避免强光直射, 定期对药房进行消毒, 避免有害细菌滋生。做好麻醉药品存储管理各环节的工作, 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 对已经发放的麻醉药物要进行跟踪管理, 以便在必要的情况下快速的查找并追回药物[13]。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做好麻醉药品的编号, 建立统一的领取、使用、返回、归档和销毁制度, 对药品的数量、登记情况和处方情况做出全面的检查, 制定检查表, 并在医院网络上予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14]。如在领取药物时应出具相关证明, 如住院药房、门诊药房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的申领报告, 禁止随意领取药品。药房管理人员应对定时对药物进行检查, 防止药品出现过期、损坏的情况, 药品管理小组和医院领导不定期进行检查[15]。患者再次需要麻醉药品时, 要全部交回已经使用过的空瓶、贴剂, 责任护士做好记录;按照规定对麻醉药品进行专人保管, 使用专柜加锁、专用账册、处方和登记册[16]。

3.5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在日常工作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应及时上报给医务处, 高度重视麻醉药品处方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 可归纳总结我院常用的麻醉药品的规格、剂量、常用量以及性质、过量危害等, 并制成表格发放给药剂科每位医务人员作为参照, 也可将每月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 一并培训解决。

3.6药剂科需要在调剂麻醉药品创口设置显著的标识, 所开具的处方调集由拥有调集权, 且经验丰富的药剂师负责。在麻醉药品的调剂麻醉药品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处方进行严格地审核, 保证处方内容进而用量在合理的范围, 并严格对药品进行发放。例如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处方剂量通常为常规剂量, 只用于患者院内的治疗[17]。医院的账目合理, 确保手工账目、计算机账目和药品数量、价格相符合;对于使用完的麻醉药品的包装盒、空安瓶、废贴应由护士集中回收, 并签上名字, 然后集中销毁, 禁止随意抛弃。

3.7做好麻醉药品基数的管理。为了更好地保证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效果, 避免药品积压, 医务人员还应特别注意做好病区麻醉药品基数的管理, 根据用量及时增减病区配置基数, 并存放于保险柜内。每天由药剂师进行调剂管理, 交接班时均需要进行详细记录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 采用专册登记, 且应注明编号, 并汇总。药剂师每日必须清点麻醉药品, 清楚其使用数量, 将基数补上, 确保其稳定性。

3.8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为了实现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法制化管理, 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健全, 建立起责任到人的分管机制, 确定责任目标, 并对麻醉药品的日常管理实施定期考核[18]。建立等级制度, 要求责任人对交接班进行严格地管理, 确保在发生麻醉药品使用不当甚至是丢失时可做到有迹可循, 有人可查[19]。同时要完善针对麻醉药品采购、调配、领取与保管等一系列的制度, 利用网络进行监督, 严加处理企图骗取药品的不法分子。

3.9持续性改进。对质量检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处理, 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并利用检查结果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验证, 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

中药剂师 篇10

关键词:药剂学  生物学  药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63-0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中心。医药业被认为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而我国医药业与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而近邻日韩在医药领域的发展也强于我国。可以说,我国是医药大国,但不是医药强国。我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国外制药巨头纷纷落后中国。民族医药工业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难以与跨国药业巨头抗衡。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多学科底蕴的药学综合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药学教育需要反思的问题。

药剂学是医药研发的最后环节,是药物研发的下游环节。任何有效成分都要做成能够临床使用的具体剂型方可使用。药剂学是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具有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的特点。药剂学主要围绕如何将原料药制成剂型展开,涉及基本剂型、处方设计、合理应用、制备方法和质量评定等内容。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高素质的药学专业综合人才是医药全球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药学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新形势下,药剂学的学科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和延伸。药剂学不但需要进行体外(In vitro)评价,还要在生物体中进行体内(In vivo)试验。很多新型体外模型的发展,极大地加速药剂学质量评价的速度和准确性,如细胞模型、透皮模型、小肠灌流模型等。而体内生物學模型的发展也使药剂学的评价更接近于人体实际情况。综合看来,药剂学的生物学评价已经成为保证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成为众多药剂工作者的研究共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及科研经验,谈谈生物学相关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1 细胞模型

药剂学的很多评价内容都需要细胞模型,包括药物多药耐药性(MDR)评价、抗增殖能力、药剂学纳米粒子的细胞内化研究、细胞摄取及定位研究等。药物的多药耐药性被认为是抗肿瘤药物制剂疗效降低的主要原因,多药耐药性的产生主要由于细胞表面各种药物外排泵的存在。P-糖蛋白(P-gp)是研究最为广泛的药物溢出泵。构建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体外肿瘤细胞模型是研究多药耐药性的关键。一般采用某一类型细胞,经传代培养后,逐量加入耐受的药物,进行适应性培养,经过若干代后,该细胞开始对该药物具有耐受性,药物的摄取量逐渐降低,预示着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成功构建。抗肿瘤药物需要评价其抗增殖能力,经常采用96孔板进行抗增殖能力的研究。进一步可以基于这些细胞构建肿瘤球模型,进行肿瘤体外药效学评价。纳米粒子药物制剂的内化研究也常借助于细胞模型。纳米粒子的内吞有时需要细胞表面的各类蛋白参与,包括小窝蛋白、网格蛋白等。在细胞中加入内吞抑制剂可以系统地评价纳米粒子的内吞模式,阐明纳米粒子药物进入细胞的机制。此外,经常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来评价药物制剂的细胞摄取情况及在细胞内的定位。需要阐明药物制剂在细胞内的转运特征,包括内涵体的进入、内涵体的逃逸、核定位、胞浆定位、线粒体定位、内质网分布等信息。此外,还可利用细胞模型构建肠道细胞模型、血脑屏障(BBB)模型等。细胞模型的建立大大丰富了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在实际药剂学理论教学中,授课教师可根据讲授内容,向学生介绍细胞模型的原理及实际应用,增加学生对药剂学的深入认识。

2 透皮模型及小肠灌流模型

经皮药物制剂是药剂学中一类非常有特点的药物制剂。局部给药可以避免胃肠道的首过效应,避免了药物在胃肠道中受酶、pH值等因素的破坏。由于在体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透皮吸收的复杂性,人们利用离体的透皮模型进行药物透过性的模拟研究。常用于进行透皮实验的动物皮肤包括家兔皮肤、乳猪皮肤、大鼠皮肤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是1995年出现的新的药物分类学说,主要依据药物的水溶解性和肠道渗透性,将药物分为四类:I类为高溶解性/高渗透性;II类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III类为高溶解性/低渗透性;IV类为低溶解性/低渗透性。研究药物的肠道渗透性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利用离体小肠灌流模型,可以研究药物的肠道渗透性。小肠灌流模型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药物的肠道渗透性试验的复杂性,可以更加高效地筛选肠道高渗透性的化合物及药物制剂。在实际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中,应强调该类模型的原理、使用方法及实际操作等,加强学生对于生物屏障(Bio-barriers)模型的认识和理解,这对学生学习经皮给药制剂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很多分子生物学技术,如RT-PCR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技术(SDS-PAGE)、电泳技术等都已经在药剂学中得到应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药剂学中蛋白、多肽及基因(DNA、RNA与PNA)的药物递送。蛋白和多肽类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稳定性、易失活特性等。该类药物的体内递送一直是制剂的难点。评价该类药物的稳定性往往需要电泳技术。蛋白多肽类物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迁移的距离与蛋白多肽类的分子量有关。与标准分子量物质进行对比,可以判断蛋白多肽的降解情况,来定性判断制剂中蛋白多肽的稳定性。RNA干扰(RNAi)技术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人们常采用RT-PCR技术扩增基因的含量。RT-PCR即逆转录PCR,是将RNA的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相结合的技术。RT-PCR技术灵敏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检测细胞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细胞中RNA病毒的含量和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序列等。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因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在讲授药剂学中生物技术制药一章时,可以将这些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不断充实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并与药剂学的相关研究进行结合,培养同时具有生物学知识和药剂学知识背景的药学综合人才。

综上,各种生物学技术在药剂学的实践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学生对药剂学的理解不应该仅局限在传统的剂型设计中。教师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如何渗透各类生物学技术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这些技术的引入对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多学科基础、高素质的药学综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海梅,黄宏靓,黄树林.生物技术药物药剂与药动学课程的融合教学[J].药学教育,2010,26(4):51-53.

中药剂师 篇11

学生教学反映与文献调研[2]都表明药剂学课程具有学习内容多、杂、散, 叙述性、记忆性强, 易懂、难掌握等特点。目前, 我校的药剂学课程设置以传统教学为基础, 教学内容不新颖, 教学方法较单一传统, 学生兴趣不高, 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是每个药剂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思考, 就药剂学课程理论教学中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对于药剂学理论教学有所裨益。

1 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学习, 真正做到读懂教材

我校药剂学课程多年来一直选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药剂学 (第六版) 》 崔福德主编】。该教材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 教材内容不仅充分阐述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而且充分介绍制剂技术常用的单元操作以及制剂新技术、新剂型、生物技术制剂等国内外研究的最前沿领域, 有一定广度和深度, 深受学生的欢迎, 全国大多数药学教育专业点都选用该教材。由于近20年来药剂学发展极快, 新技术、新剂型层出不穷, 每版教材更新都会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作为专业课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只有紧跟发展潮流才有可能不断提高自己对药剂学课程的认识, 同时加强专业实践锻炼, 将教研室的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与创新意识。这是因为单纯地讲述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 学生很难深刻理解, 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学生常常会产生厌烦和排斥心理。而教研室的科研成果往往代表了教研室的学科特色和水平, 也是教师多年的科研积累和总结, 容易形成教学激发点。唯有教师在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 才有可能真正领会药剂学课程的精神内涵与学科思想, 在领会教材精神方面才能如鱼得水, 真正做到读懂教材。而读懂教材恰恰是超越教材、形成自己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必经之路。

2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做到纲举目张

药剂学课程知识点繁杂, 记忆性内容居多,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药剂学知识是每个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借鉴流程药剂学的教学方法[3], 在实际教学中形成了纲目教学方法, 即在备课阶段教师需领会具体剂型的特殊之处, 通常以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纲”, 在具体制备工艺环节填入相应的知识点为“目” (见图1) 。在课堂教学中须首先向同学讲明纲的来龙去脉, 使学生有一个清晰明确的逻辑线路。只有树立了“纲”, 在具体的“目”的讲授中则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与重要程度进行选择。教学重点与难点可进行精讲, 而学生结合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自学的部分则可作为课外自学内容安排。同时纲目教学法还有助于同学理解不同剂型的特点与要求, 对于领会剂型设计极有帮助。如片剂的教学中可根据物料的特性来选择不同的工艺路线作为“纲”,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同学很容易发现片剂在制备时需要非常重视物料的流动性、可压性、抗粘性与稳定性。而这些性质恰恰是片剂处方与工艺设计的关键点。

3 培养批判性思维, 建设立体化教材, 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可以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当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被建立, 学生就会从过去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明确自己在药剂学课程学习中的主动地位。所谓立体化教材, 就是指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按照一体化思路设计适合于多元化教学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案, 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 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5]。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构, 综合考虑了内容的多学科、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 综合运用了各种媒体并发挥其各自优势, 形成媒体间的互动, 强调各种媒体的立体化教学设计,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引入和充分实践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立体化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 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习能力。

4 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增加考核内容与形式

以往的考试形式, 期末考试成绩占了很大比例, 大部分学生常常是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对着重点知识死记硬背, 不考的内容不会去看, 考试结束后, 知识就被遗忘, 学完以后并不知道学到什么, 毕业后发现与社会需求相差很远。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 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改变学生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6]。因此, 极有必要在原有考试形式上增加学习成绩的考核内容与形式, 例如增加试验考试和平时提问的分值权重。在考试形式方面可以有卷面考试、实验考试、平时提问、分组讨论表现评分等形式。

5 结语

药剂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无论是在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或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 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 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努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与学生多交流, 从中寻找到适应现代药剂学发展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使之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 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 (第六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张湛睿.药剂学教学方法改进中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21) :3322-3323.

[3]龙晓英, 杨帆, 易军.药剂学流程教学法探讨[J].药学教育, 2004, 20 (2) :30-32.

[4]刘文, 徐剑, 宋信莉.将批判性思维引进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中[J].药学教育, 2008, 24 (5) :28-30.

[5]吴礼斌.立体化教材——高等教育未来教材的主角[J].未来与发展, 2003 (6) :61-62.

上一篇:潜水学习者下一篇:体育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