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意外事件(精选12篇)
突发意外事件 篇1
【背景】
初中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可以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融合的形式进行考查, 并将“科学探究”融入其中。在试卷结构中科学探究约占25%左右。由此可见, 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
在教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 笔者先带领学生复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接着引入课题, 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如发生反应, 它们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然后用一支试管倒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稀盐酸, 问同学们有没有看到现象, 同学们都说没有。“它们之间有没有反应呢?”有的同学说不反应, 有的说反应。然后请同学们看书并讨论, 通过讨论后得到一致的结论, 要证明它们之间反应与否要加入酸碱指示剂——酚酞。过程是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 然后向其中滴入几滴酚酞变红, 再用滴管缓慢地滴入稀盐酸, 并不断地搅拌, 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方案确定好了以后, 请同学上讲台来完成这个实验。一位同学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 溶液变红, 但当他把该溶液振荡两下后, 红色却慢慢消失了。笔者站在旁边, 暗自思考实验的准备过程, 突然想起氢氧化钠的浓度配得太高, 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时笔者灵机一动, 决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中原因。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于是再做一遍, 结果还是出现相同的现象, 否定了这个猜想。乙同学认为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当他把酚酞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也变红, 否定了乙的猜想。丙同学认为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质引起褪色, 但通过讨论也立刻否定了该猜想。丁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过浓所致。然后请两位同学取两支相同的试管, 加入了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 然后一支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 一支不加水, 再加入相同滴数的酚酞, 结果加水的试管红色不褪, 没加水的试管红色慢慢褪去。找到了原因后, 又请了两位同学用稀释过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重做该中和实验, 结果取得了成功。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 这节课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虽然没有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但能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显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第三, 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使用一些教学技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较多, 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好,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不够, 在探究过程中, 由于仪器的量不够, 所以能亲自动手实验的学生比较少, 多数学生是在观看。
课堂需要成功, 但也要正确面对课堂中的意外。当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时, 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 教师要善于利用有价值的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 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教师要善于分析、选择、利用对于课堂教学有价值的“意外”, 对于那些对课堂教学没有价值的可不去理会, 如果是对培养学生有特定价值的“意外”, 教师则要善于利用, 让“意外”成为师生的“营养”。
(二) 教师要利用课堂突发的意外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
当课堂教学出现了对教学有用的意外事件时, 教师要能把突发事件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利用这种意外事件激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知识。
(三) 教师要利用课堂意外事件提升课堂活力。
当课堂教学出现意外事件时, 教师要能灵活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 让学生能围绕新的话题展开思考, 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它, 往往就能从中获益。通过对课堂意外事件的正确处理, 教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必要时甚至可以精心设计出“意外事件”, 如实验探究型、一题多解型、思考讨论型等, 通过“意外事件”, 促使学生产生质疑进而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可当堂表扬任务完成出色的同学, 对少数表现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 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突发意外事件 篇2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是学校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是否得当,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健康,同时也涉及到学校及社会的稳定。为防患于未然,切实有效地控制意外伤害事故带来的危害,及时有效地给予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校学校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生在校园发生的意外伤害,包括学生在课内外运动受伤、触电、溺水、突然生病及其他意外伤害。
二、处置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即校园意外伤害事故一旦发生,第一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给予救助并报告求助。
2、在发现意外伤害事故(含突发性疾病)后,第一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向该生所在班班主任通报,并向学校校医和当日行政值班领导报告。
三、处置程序
第一步:在发现意外伤害事故(含突发性疾病)后,第一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向该生所在班班主任报告,并向学校校医和学校领导报告,或用担架护送到医务室,校医初步检查,检查伤病员的心率、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看有无生命危险,如情况紧急,马上打急救电话120。若出现心脏骤停,应首先采取现场急救措施,目击者和身边的人马上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同时报告校医和班主任,尽早打急救电话120。若学生遭受触电等意外伤害,施救前务必采取自保护措施。
第二步:在送至医院途中,班主任或陪同者与伤病员家长取得联系,通知家长及时到达医院。
第三步:学校相关人员协助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并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报告校长。
第四步:在明确责任人的基础上,班主任及时告知责任学生的家长,说明情况,并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协商处理治疗事宜。
第五步:紧急救治工作结束后,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现场师生了解情况,查明事发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笔录和知情人的证明材料),以便责任认定,进行相关处理。
第六步: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要对受伤(发病)学生和家长及时慰问,稳定情绪,做好认真细致的解释工作。同时督促责任学生家长采取积极的态度,相互沟通,处理好善后事宜。
第七步:积极协助家长,做好投保学生的保险赔付工作和善后处理工作。组织教师对受伤(发病)学生进行补课。
王坟初中
3岁女童输液突发意外 篇3
2月9日下午,钦州市民钟女士带发烧的女儿到钦州市钦北区中医院治疗,当班的吴医生诊断为化脓性扁桃腺炎引起发烧,并开药打点滴治疗。
钟说,在打完第一瓶点滴后,护士马上换了一瓶继续输液,当时给孩子测量体温时,已经退烧。没想到,在输第二瓶药10多分钟后,女儿突然称很冷,“全身颤抖,嘴唇发紫,直打哆嗦。”随后,一名姓郑的医生赶来查看,得知正在用庆大霉素注射液输液时,马上取下药品换了清开灵注射液。不久,女儿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全身抽搐,体温上升到41.5℃,出现休克状态。
钟说,在家属的要求下,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护车赶来,将女儿带回该院抢救。谈到女儿突发的病情,接诊的医生称是输液过程中的病理反应。经过11天的治疗后,她女儿最终转危为安出院。
家长质疑医生用药不当
“我在处方单上发现庆大霉素,这属于小儿禁用药品,却超剂量使用在我女儿身上。”钟说,事后她拿到了药方,看到庆大霉素的剂量是40毫克。咨询了一名儿科医生后,对方表示已超过剂量,还告诉了让她更担心的事: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庆大霉素属于耳毒性药物,会导致神经性耳聋,“6岁以内儿童、孕妇、65岁以上老人禁用”。随后,她在网上查询,发现有很多因使用庆大霉素而导致失聪的病例。
此外,钟还发现,“庆大霉素与清开灵注射液这两种药品存在配伍禁忌,有严格的使用规定。”钟说,一名儿科医生认为,导致女儿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钟说,因孩子使用过禁用药品,她很担心日后会出现失聪等后遗症。女儿出院不久,她再次来到钦北区中医院,要求院方对此做出解释,赔偿相应的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并给予一定承诺。但双方沟通无果。
2月27日,钟向钦北区卫生局提交材料,请求主管部门对此事进行调查。卫生部门介入调查
3月1日上午,钦北区中医院的梁副院长和吴医生一起接受了记者采访。
吴称,当天下午,他做出诊断后,家长要求打吊针,他开了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清开灵等注射液。随后,他下班回家,在输庆大霉素注射液时他已离开医院。
对于是否存在药品使用禁忌及超剂量问题,吴说,他是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及药品使用说明书用药,按照对方家长提供的患儿体重,庆大霉素的剂量仅仅超了2.5毫克,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在院方提供的庆大霉素注射液使用说明书上,记者看到,在“儿童用药”一栏,有“在儿科中应慎用,尤其早产儿及新生儿”字样。吴说,他认为按照患者病情对症下药、不超剂量即可称为慎用。
梁副院长说,孩子出现异常,是病情反应还是药物反应所导致,目前尚未有定论。其家属要求医院对“孩子目后失聪、肾功能出现问题”等予以负责作出保证,院方无法做到。不过,医院已将处方单留存,经有关部门调查认定,该医院承担的责任绝不会推卸。
当天下午,钦北区卫生局医政股有关负责人说,已接到钟的材料,进行了初步调查。下一步,将会同上级部门继续调查,并作出相应处理。
记者就用药问题咨询了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一名儿科专家,她表示,庆大霉素可能引起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等耳毒性反应,影响前庭功能时可发生步履不稳、眩晕,也可能发生血尿、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或尿量减少、食欲减退、极度口渴等肾毒性反应。这名专家说,如今有不少其他药品可选择替代,儿科已很少使用庆大霉素。
突发意外事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病例患者150例, 其中男78例, 女72例, 年龄6~78岁, 平均42岁。其中晕针42例, 晕厥32例, 抽搐28例, 直立性低血压者23例, 休克7例, 其他18例。
1.2 方法
采用我院设计的门诊突发意外情况调查表, 并结合门诊的简单调查卷进行统计分析。该表分为2部分。第1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疾病回顾, 睡眠影响因素等项目;第2部分为突发意外情况调查表:包括突发意外的类型, 处理对策等。
1.3 突发意外的原因
1.3.1 气候、饮食原因
心源性猝死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中暑多发生于炎热季节, 因大量出汗等原因, 直立性低血压也好发于夏季。有的患者空腹状态下就诊易发低血糖昏迷。
1.3.2 药物原因
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不当, 或因注射的药物本身存在质量不纯的问题, 有的是服用了与注射药物相拮抗的药, 发生了相互作用。
1.3.3 疾病原因
有的老年患者, 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及并发症, 给门诊就医也带来隐患。
1.3.4 患者身体差异
由于年龄的不同, 疾病类型的不同, 加上先天体质的差异, 对各种注射剂的反应不一。
1.3.5 护理原因
护士本身静脉穿刺技术的差异也易导致突出事件, 有的护士持针姿势不对, 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特别是容易晕针的患者。
1.3.6 环境、噪音外在原因
患者由于就诊时路途劳累, 精神紧张, 环境陌生等原因, 部分患者不能及时表达身体不适。
1.4 突发意外的护理对策。
1.4.1
建立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4.2加强护士风险事件的防范意识和护理技能培训
每月护理部组织考核组到各科室抽查突发事件的抢救技术及掌握程度和水平, 检查护理抢救用物的完好情况。
1.4.3常规护理
在门诊进行疾病健康宣教讲解, 讲解有关心突发事件及病情的知识及其危险因素。营造舒适安静的门诊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18~22℃, 湿度50%~60%, 并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1.4.4
急救护理措施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 以助判断病情、估计出血量、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和指导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呼吸功能。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 氧流量8L/min以纠正缺氧。建立静脉通道,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由于严重休克、不同系统的创伤与体征互相影响, 使患者丧失病史诉述能力, 影响准确判断病症, 并贻误急诊创伤救治的时机[1]。
1.4.5心理护理
突发情况发生后患者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 应给予安慰体贴, 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 护士应更多地关心、体贴患者, 多与其交谈, 掌握患者心理状态。
1.4.6药物观察护理
对正在静脉注射的患者, 加强巡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2 结果
气候、饮食和药物、疾病加上身体差护理水平是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的主要原因 (见表1) 。
[n (%) ]
3 讨论
门诊病情复杂多变, 对护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稍有疏忽, 就可能造成意外的发生。在日常纷繁复杂的工作中, 我们既要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 又要以人为本, 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性化服务。对于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时有发生, 必须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 建立科室护理风险防范条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 加强护士风险事件的防范意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 主动观察患者就诊中的动态信息, 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 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护理职业风险, 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本组有23例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我们对此体会是, 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如坐位蹲位, 站起来速度过快容易直立性低血压。发作时无先驱表现, 多发生于血容量不足、空腹患者, 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 表现为突然出现晕厥面色苍白, 对此只要平卧后即可缓解。
综上所述, 门诊的护理风险特点是潜在性和突发性, 只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条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综合的护理干预, 将大大降低门诊患者突发意外的概率。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的原因及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各门诊发生意外情况患者150例, 通过统计调查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 气候、饮食和药物、疾病加上身体差护理水平是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的主要原因。结论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有效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发生。
关键词:门诊患者,意外,原因,护理
参考文献
[1]潘培珠.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5) :354-355.
突发意外事件 篇5
二、範圍:廠所有人員
三、突發狀況及處理方法
1、在廠外發生交通車事故處理:
1-1馬上送醫治療 1-2通知人資主管及事故本人部門主管及先生 1-3如屬外出恰公或上下班途中馬上通知保險所
2、在廠外沒暫
住証被公安抓走(外出請配戴廠牌)2-1 通知先生及人資部門
3、在廠外遭暴力襲擊 3-1 立即送醫院治療 3-2 打110報警 3-3 報上級人資主管及部門主管及先生
4、在廠內發生急重傷病 3-1 立即送醫務室 3-2 醫務室診斷,如病情緊急 1)立即打120送醫院搶救 2)立即上報人資主管及部門主管及先生
5、廠內發生意外死亡 5-1 封鎖現場 5-2 上報人資主管及先生及部門主管 5-3 向公安局報警 5-4 查清死亡者姓名、工號、及家庭地址電話 5-5 通知家屬馬上來廠(帶父或母身份證及戶口本)5-6 找宿舍及老鄉了解情形,找出態度比較客觀正面的宿舍成員或老鄉陪同家人 5-7 接待安排家屬吃住地點,安慰好家屬(廠外旅館)5-8 向公安局要死亡報告給勞動所 5-9 陪同家屬到勞動所了解裁決結果 5-10 陪同家屬到儐儀館,死者火化 5-11 安排家屬返回
6、在廠內發生急性傳染病 6-1廠內發生傳染病時,馬上上報主管﹔ 6-2病人隔離,送廠外醫療,病情穩定時,安排其離職返﹔ 6-3 工作及生活場所進行消毒﹔ 6-4 安排相關人員体檢。
7、在廠內發生精神異常 7-1由溫馨驛站了解其程度﹔ 7-2如病情嚴重時,馬上安排人員護送回家﹔ 7-3病情經微者,通知勞動局來人帶其回家。
8、廠內發生食物中毒 8-1立即報告上級主管﹔ 8-2送病人至醫院治療。
9、相關人員聯系方法姓名 手機 家庭電話
意外事件 快速处理 篇6
心脏停跳的快速处理
心脏停跳4~6分钟,一般难以再恢复。所以,一旦心跳停止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让病人仰卧,抢救者把手掌根部放在胸骨的下半部,手指仅触到胸部。力用在手掌根部,另一只手的掌根部重叠在前一只手的手背上。随后,每分钟100次,将胸骨往下压。操作者上肢伸直,靠上半身重量压于掌上,突然用力压迫胸骨,然后上身抬起,即完成了一次按压。病人背部最好垫上硬板。
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要结合起来。若操作者仅1人,那么可对病人压迫心脏15次,马上俯身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若2个人抢救1个病人,则1人心脏按压,按压15次后停一下,另1人进行人工呼吸2次。这样不断重复一直到病人恢复心跳时止。
对婴幼儿及少儿进行心脏按压时,成人将一只手放在其背部,另一只手两指头压迫胸骨,施行按摩,每分钟100次。用力要适当,不能将肋骨压断。采用这种简易、快速的急救法,只要手法节律而有力,呼吸和按压协调配合,一般都有效。
烧伤的快速处理
火、灼热的东西、化学药品都会把人烧伤或灼伤。医学上把烧伤分为I~Ⅲ度。I度烧伤是开水烫伤,皮肤出现红斑;Ⅲ度烧伤是皮下组织受到破坏。Ⅱ度烧伤介于两者之间。
烧伤严重会发生休克,使伤势复杂化。烧伤快速处理的目标是:预防休克;预防弄脏伤口;减轻痛苦。一般应用的方法是:①不要直接用脏手接触烧伤部位,这是至关重要的。②让烧伤的部分浸在凉开水(或井水、自来水)中至少10分钟。或者直接在水笼头下让水淋,只是别把水开得太大。③脱掉任何束在烧伤部位的佩戴物,比如戒指、项链、带子之类(须赶在烧伤部位肿起来之前)。④如果衣服上有开水或化学药品,要立即把衣服脱掉,或用剪刀把衣、裤剪开脱下。用烫伤膏或凡士林涂于患处,用干净纱布包好。(严重烧伤时,匆涂凡士林等油膏)。⑤一般不太严重的烫伤,可直接浸入牛奶中,会有理想的效果。⑥如果伤者清醒能吞咽,则应给予大量不含酒精的饮料。⑦如果不是头部烧伤,躺着时下半身要稍许垫高一些。⑧如果衣服着火,立即灭掉它。用水浇淋,既可灭火也可使皮肤降温。若一时没水或旁边无人时,伤者应立即滚地,或用其他现成的东西包住自己,以求窒熄火焰,而不应乱喊乱叫地跑向旷地。跑可生风,风借火势,则烧伤更重。
冻伤的快速处理
冻伤,有时也称冻疮。冻得意识朦胧,体温下降,为全身性冻伤。初期局部冻伤,是由于寒冷袭击导致组织坏死所造成的。
冻伤形成后,基本处理目标是使冻伤部位渐渐暖和起来:①避开寒冷地方,将冻伤者渐渐移到暖和的场所。不要一下子进入热的房间,要先在走廊中停留10分钟。过热、骤热会引起皮下组织坏死。②进房间后把冻伤部位浸到温水中。手和手指冻伤时,可放入他人或自己的腋下取暖。③钢盔、靴子和手套一起被冻住时,不要随便硬取下来,而应一齐浸入温水中,等溶化了冰霜后再取下。④既有冻伤又有伤口时,要首先治疗冻伤。出现水泡时,宜先薄薄涂一层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然后贴上纱布。严重者立即在保暖情况下送往医院。
我国南方由于湿度高,冻伤一旦发生,便形成年年易发的冻疮。好发部是在四肢末梢、耳郭、面颊等末稍微循环较差的体表暴露部位。用一般市售的风油精涂患处,每日5次,涂至皮肤微有热感止,对冻疮的有效率较高。
噎食的快速处理
噎食是指痰、食物或其他东西突然堵塞了喉咙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处理不及时或不得法,有时可在几分钟内窒息而亡。儿童在嚼口香糖、泡泡糖时,不小心也会堵塞喉咙或粘住气管。因此,要懂得本症的快速处理方法:①若是成年人,可让病人自己用东西压住舌头,连续咳嗽,把东西咳出。可以把身子蹲下,两手撑地,头尽量抬高,使气道和食道成垂直状态,使劲咳出。②若有旁人帮忙,可让病人上半身前倾。操作者双手从其身后合拢围起,尽量把其前胸上提。然后有节奏地垂直背,使之咳出。③可以让病人迅速侧卧,用食指和中指插入咽喉部,把堵塞物迅速勾出。④若为幼儿,则头朝下抱起,用力拍打背部2~3次,同时用手指勾取堵塞物。若除不掉,要立即送医院,切莫耽误。
毒蛇咬伤的快速处理
毒蛇所分泌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是大分子多肽类化合物。血液毒素能引起出血、溶血和血管麻痹。神经毒素可使延髓及脊髓的运动中枢麻痹。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以造成死亡。
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应尽可能阻止蛇毒向体内扩散。①首先迅速用带子将伤口上方(距伤口5厘米的近心脏方向处)紧紧扎住,以阻断血液流向心脏。若手指被咬,带子应扎在指根处。若前臂咬伤,应结扎在肘关节上方。若小腿咬伤口,应扎在膝关节上方。每隔15—30分钟,把带子放松一次,以免肢端坏死。②然后用浓茶水、盐水、肥皂水冲洗伤。用消毒过的刀片在伤口上作十字形切口,再在周围作几个小切口,使蛇毒流出。③如毒液流出不畅,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把毒吸出。若无器具,在紧急情况下可用嘴吸吮伤口(嘴角或舌部有伤口不宜用此法),将蛇毒吸出。蛇的毒液易被唾液及胰酶破坏,即使吞下,危险性也很小。④中药半边莲50克,煎成浓剂,一日分3次服。亦可用新鲜半边莲捣碎成泥膏,贴敷患处。该药有排毒和利尿功效。或者用季德胜蛇药,内服每次2片,每日3次;同时外敷在距咬伤处四周约1~1.5厘米处。
正视教学意外事件,让课堂更精彩 篇7
例如, 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一课时, 我创设了小兔造房子的情景, 之后问学生:小朋友,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兔的房子上没有窗子.我表扬他之后又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说:我发现小兔的房子上没有门, 也没有烟囱……
听到孩子们这些出乎意料的回答, 我又迟疑了, 怎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发现图中的图形上, 而又不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说:如果你是小兔, 你打算把窗子、门设计成什么形状呢?
生1:我打算把窗设计成正方形, 因为我觉得正方形方方正正的很漂亮.
生2:我打算把门设计成长方形, 因为教室的门是长方形的.
听着孩子们的发言, 我很庆幸刚才没有扼杀了他们的想法, 使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继续学习.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自己设计的图形形状, 再引导学生探究所摆图形的特征.活动中, 学生表现积极, 不但掌握了知识技能, 而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增强了学习自信.
又如, 在教学“统计”一课时, 我让学生练习“根据我们的生日情况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时, 我问学生:“这里的一格代表几天?”大部分学生回答“一天”, 忽然一名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道:“老师, 这里的一格能不能代表两天?”所有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他, 有的愣住了, 有的则在嘲笑他, 还有的似乎在思考他的问题是否正确.我连忙回答:“你的问题真棒!那这里的一格能不能代表两天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议论纷纷.学生1说:“我觉得一格可以代表两天, 而且在这里更合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多数的生日在同一天的有2人、4人、6人的, 如果一格代表两天画起来更方便.”多么富有想法的孩子啊, 我还没来得及表扬他, 学生2说:如果一格代表两天的话, 5人、7人该怎样画呢?学生3说:5人可以先画两格再多画半格, 7人可先画三格再多画半格.望着学生们快乐的脸蛋, 我高兴地说:“小朋友们, 你们说得都很好, 我们在统计图中的一格可以表示一个单位, 一格也可以表示两个单位,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表示5, 10或更多单位的, 有时不足一格的数据还可以用半格表示.”
课堂是开放的,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经历, 因此意外事件层出不穷如案例1中, 当出现老师眼中的“小房子”与学生眼中的“小房子”有出入时, 教师该怎么办呢?是置之不理, 还是直奔主题?在教学中, 我并没有这样做, 我意识到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良好时机, 于是我调整了原先准备的教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做一方面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同样案例2中, 当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居然提出“一格代表两天”时, 我抓住这个意外生成资源, 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 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我想, 每位教师都会有成功或失败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的经历, 那么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化意外为精彩呢?
一是教师要树立强烈的教学资源意识.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 看成是能利用的教学资源.学生突发的“节外生枝”似乎毫无用处, 但只要我们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 却会发现这些“节外生枝”中也不乏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一位老师在教学“6、7的加减法”练习课时, 裙子上掉了一粒纽扣, 被学生发现了, 注意力也全都从课堂中转移到了扣子上, 这位教师非但没有动怒、没有慌, 而且利用裙子上的6粒扣子化尴尬为精彩.他让学生联系所学的数学知识说说老师的小扣子, 学生不但说出了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而且表述得非常清楚.这位老师抓住了“扣子”这一创生契机, 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是那么自然、顺手可得, 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这样, 不仅充分利用了这一意外教学资源, 而且很好地化解了教师的尴尬, 使课堂更精彩.
二是正视课堂中的意外事件.教学中学生的“节外生枝”的奇思怪想, 是学生思维花朵盛开的体现, 也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如案例1中老师眼中的“小房子”, 只是一个虚拟的摆设, 是导出此节课教学内容的工具.而学生心中的“小房子”就是把小动物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看待, 一样怜惜, 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 是“真心实意”对待这个家.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言语:我发现小兔的房子上没有窗子……作为一个教师,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句句洋溢着浓浓爱意的话, 它就是引导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它们就是我们教学资源中一座开发不尽的宝藏.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机制分析 篇8
截至2013年年底, 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约占总人口的15%, 其中失能老人有3750万。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其中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正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特别是近年来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呈现出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年底, 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4304个, 拥有床位416.5万张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5张) , 年末收养老年人293.6万人, 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19.8万张。预计到2020年, 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35~40张, 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但是, 随着老年人这一高危人群数量的不断膨胀, 养老机构内各种灾害、事故、安保、疾病、伤害、死亡、纠纷等意外事件的高度频发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积极预防和应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对于妥善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加快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特点和演化机理
作为高危人群的聚集地,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内容纷繁复杂, 主要有意外摔跌、锐器割刺、意外坠床、意外烧烫、误食误饮异物、吞咽困难、意外爆炸、意外感染发炎、慢性病防治不当、突发疾病、自杀自残、意外矛盾纠纷、营养不良、健身不当、意外中毒等十余类意外事件, 其诱因之多、破坏之大、传播之快、扩散性之强、矛盾之复杂已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同时,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是不断演化的, 即意外事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类别、级别、性质、影响程度等是不断变化的。例如, 养老机构在老人坠床事件中救治处置不及时, 不仅可能危及老人人身安全, 也可能会演化为老人家属和机构间的矛盾纠纷, 甚至演化为老人的意外感染发炎或死亡等。综合以上演化类型, 我们将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演化分为转换、蔓延、衍生、耦合四种形式。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演化机理如图1所示。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转换是指由于各个事件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当某种意外事件在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引发了另一种事件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转换, 应对这一转换的过程中, 必须以解决最先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的影响为主, 并且要根据先发生的意外事件预计可能造成的新的意外事件, 最好是在事件转换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蔓延是指随着时间的推迟, 意外事件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例如, 有些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对老人及家属所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不仅会对养老机构的和服务声誉等造成影响, 甚至会在社会上使老人和家属对同类型的意外事件产生心理恐慌, 因此其波及的范围不完全局限于养老机构之内, 理应让所有关注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的人们提高警惕。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衍生是指尽管先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了新的意外事件发生, 但并非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例如, 养老机构中老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导致一方老人心情郁闷, 进一步导致老人锻炼身体时心不在焉而被运动器材伤害等, 这都是衍生出来的意外事件。此外, 意外事件发生后, 养护人员处理不当或工作疏忽等也会导致新的意外事件发生。
意外事件的耦合是指由于意外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中一个意外事件在另一个意外事件的作用下发展演化, 从而使两个意外事件相互促进、不断壮大。例如, 一旦某种传染性疾病在养老机构中突然发生, 一些健康老人由于精神恐慌而思想压力过大、抵抗力下降反而成为了易感染人群, 给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提供了外部条件, 这反而加速了意外事件的恶化。
三、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机制
所谓的应对机制是指养老机构为了更好地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等各种意外事件而建立起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和制度安排。它主要由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系统、运行流程、办法举措等内容构成。
(一)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
根据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特点和演化机理,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应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养老机构具有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 能够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养护服务, 因此维护老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养老机构最基本的职责和使命。当意外事件发生时, 保护老人的人身安全是首要的, 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客观要求。
2. 积极预防原则。
在养老机构中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实时对老人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是这一原则的有力体现, 它不仅有利于把意外事件消失在萌芽状态, 也能够提高护理员、机构负责人的安全意识, 克服消极应对的麻痹心理。
3. 科学应对原则。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科技手段在意外事件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强。养老机构在意外事件的监测、预警、决策、执行等诸多系统和环节中都应注重现代科技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等方面作用, 确保意外事件科学有效处理。
4. 快速反应原则。
在老人这个特殊群体中, 意外事件具有突发、高发、复杂的特点, 必须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及时处理, 一旦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发生转换、蔓延、衍生和耦合机理, 从而使事态不断恶化、矛盾不断升级, 给老人和养老机构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5. 依法应对原则。
在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 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坚持有效合法地应对处置程序和步骤, 形成合情、合理、合法的应对机制, 切实有效地维护老人、家属及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
6. 协调配合原则。
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涉及各个方面, 在应对处置过程中需要养老机构负责人、护理员、后勤保障人员、老人、家属及社会公众同心协力, 更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意外事件应对处置的良好效果。
(二)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组织系统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都建有一些意外事件应对预案, 但很多都仅限于某一类意外事件, 如养老机构突发疾病应对预案、食物中毒应对预案、火灾应对预案等。实践证明, 我国多数养老机构在紧急应对较为常见和影响较小的意外事件方面措施还是比较得力、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但在应对较大或较复杂的意外事件时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常出现职责不清、反应迟缓、举措失当等问题。因此, 完善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组织系统很有必要。
完善的组织系统能够对意外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应对, 降低意外事件对机构、老人及社会的冲击。所以,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组织系统的职责是全面负责各类意外事件的预警、应对和恢复工作, 对意外事件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意外事件的事前预警、事中应对和事后处理。
根据组织系统的职责要求,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组织系统应该包括四个子系统, 即智力支持系统、资源保障系统、任务执行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组织系统构成图如图2所示。
智力支持系统主要功能是为养老机构处理意外事件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提供各种意见建议和信息咨询, 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意外进行预警。该子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搜寻部门、咨询顾问部门、监测预警部门等, 它通过将各种渠道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进而形成预警分析报告, 提出必要的预警建议及对养老机构运行中所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
资源保障部门是指养老机构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为组织系统的日常运营提供人力、物资、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和资源使用的监督, 它主要包括人事财务部门、基建后勤部门和安全保卫部门。例如, 人事部门除了负责工作人员的招募、考核, 制订和执行奖励计划等, 还负责实施对工作人员在意外事件应对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财务部门除了制定财务预算和规章、提供财务指导, 还为养老机构应对意外事件提供财力保障和风险监督;基建后勤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等职能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意外事件直接提供相应支持。
任务执行系统由康复护理团队、医疗救治团队、事故救援团队等构成, 其功能是根据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具体状况执行意外事件的预防、化解、应对、善后处理等各阶段任务, 该系统不仅负责在意外事件出现后的紧急状态下协调各团队的行动, 而且还负责具体行动的组织安排。
指挥调度系统的功能是在事件应对和善后处理过程中与外界进行沟通协调, 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意外事件应对行动中, 实现系统内外各种资源的整合。该系统的对内对外联络部门负责与医院、消防、公安等养老机构之外的组织机构联络, 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意外紧急应对行动;同时负责面向社会进行信息发布, 解答各种疑问, 保证养老机构与内外界间的信息畅通。
(三)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运行流程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应对需要各系统、各部门单元围绕各自的任务目标协同作战, 依托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序实施。图3是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运行流程图。
从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运行流程图中可以看出,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过程可分为预警、识别、实施和善后处理等若干步骤。当没有意外事件时, 应对机制处于日常运行状态, 照常提供养老护理服务, 监测系统根据获得的信息对相关指标进行比对监测。当异常情况发生时, 决策系统及时对意外事件进行分类分级评估, 进而选择相应类别和级次的应急预案, 指挥调度系统会结合意外事件的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方案, 任务执行系统则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尽量降低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 控制意外事件的恶化和升级。一旦意外事件突破了实际的控制, 进一步恶化、升级, 应对机制的运行状态也应提高到相应的级别状态。如果应对实施部门自身拥有的资源难以满足需要, 资源保障系统就该及时地征调其他组织系统的资源, 直至将该意外事件妥善处理完。当整个意外事件的消极影响彻底消除之后, 养老机构应将意外事件的应对机制再次恢复到平时运行状态, 及时做好资源的补给和维护, 做好意外事件的补偿、恢复和总结评价等工作。
四、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保障措施
结合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特点、演化机理和应对机制分析可以看出,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事件的损失, 应从保障措施上多管齐下,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各项安全管理标准。在设施设备方面, 养老机构应完善监控设施, 做到重点公共区域全覆盖;明确各种生活健身、娱乐康复设施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在食品安全方面, 应自觉遵守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和标准,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确保食品安全;在医疗护理方面, 养老机构应不断完善相应的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主动接受相关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 不断加强对护理照料、医疗康复等重点安全问题的监控;在人身财产安全方面, 养老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人身财产安全管理制度, 对意外伤害、交通安全、走失等重点安全问题进行监控, 及时对生活照料、养护服务、日常管理等活动中涉及的人身安全问题进行定期检查、自查自纠和风险评估, 实施有效监控和防范。
第二, 不断完善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养老机构应结合意外事件特点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结合自身实际制订食物中毒处置预案、传染病处置预案、火灾处理预案等机构认为必要可行的专项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切实对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置原则、预案等级、处置程序、工作要求等做出明确要求, 使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 定期组织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实战演练, 使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应急预案要领。另外, 养老机构应通过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实践, 积极总结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发生特点和演化趋势, 及时对本机构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三, 形成意外事件应对实施的良性运行机制。养老机构应建立规范统一、成熟完善的意外事件监测、预警机制, 不断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监管和落实, 切实做到对意外事件的科学预判、细致分析和有效应对。养老机构应建立健全意外事件分析报告制度, 依照意外事件报告的相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 在意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切实保证意外事件信息发布的准确、及时、客观、全面。养老机构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对意外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评估, 进而针对意外事件的类型和级别启动相关预案, 重大级别以下的意外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本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实施;对于超出本级处置能力的意外事件, 要及时争取相关安全部门、医疗机构或社会其他力量的指导和援助。意外事件应对处置结束后, 应及时客观评估和总结, 以便今后更加成熟地应对类似意外事件。
第四, 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每年对养老机构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在岗安全教育与培训, 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充分的岗前教育培训, 换岗或离岗半年以上的及采用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意外事件应对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要特别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意外事件应对工作方面的培训, 如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养护服务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知识、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应对举措和自救互救知识、应急预案的演练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检查和考核, 使养老机构安全责任人全面掌握机构安全监测、控制、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全体工作人员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更高水平。
第五, 创新实施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养老机构作为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 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可以实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紧密结合, 形成政府、养老机构、保险公司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合作共赢的良好机制, 不断降低意外事件的损失和风险。为了引导和支持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积极参与意外伤害保险, 各地区应结合财政实际状况, 适度提高投保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经费补助, 由地区财政、民政和养老福利机构共同出资, 通过多种方式创新实施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 减轻养老机构经营压力, 提高社会养老机构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例如, 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实际, 因地制宜地制定综合责任保险意外身故赔偿限额、意外身故丧葬费用、意外残疾赔偿限额、残疾用具费用、意外医疗赔偿限额, 根据规定比例标准对人体损伤程度进行赔偿等。因此, 经济发达地区在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方面要先行先试, 积极总结实施经验并加以扩大推广。
摘要:随着老龄化、高龄化的日益严峻, 养老机构意外事件高度频发且愈演愈烈, 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有效应对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对养老机构意外事件的特点和演化机理归纳分析的基础上, 为规范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系统、运行流程、保障措施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构建出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机制。
关键词:养老机构,意外事件,应对机制
参考文献
[1]唐咏, 徐永德.中国高龄老年人长期照护实务研究的挑战、回应和反思[J].老龄科学研究, 2013 (06) .
[2]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
[3]陈和娟.2006~2011年宁海县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2013 (02) .
[4]张志华, 江秀玲, 钱巧霞等.安徽农村老年人多发意外伤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5) .
[5]赵云峰.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 2009.
[6]姜卉, 黄钧.罕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实时决策中的情景演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9 (01) .
[7]杨馨玫.高校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 2008.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篇9
关键词:应急,政府,事件,预案,处置
一、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主要指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四大类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发展途径和演变规律不确知, 灾害程度难以预计, 常规防止手段失效, 对一个区域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甚至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冲击。
种种现象表明中国正在进入“风险社会”和“危机管理”时代。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约占我国GDP的6%, 近7000亿元, 每年夺去20万人的宝贵生命, 并有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隐患。
第一, 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之间的矛盾。
我国已经分行业、分部门、分灾种建立了一系列专业性职能部门或救援机构, 如公安、消防、急救、防汛、防震与抗震、疾病防控等。在我国2005年发生的540万起突发性公共事件重, 绝大多数突发事件具有较为成熟的常规应对体系。这类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处置相对易于程序化, 由专业性强、责任主体鼻尖单一的职能部门或机构进行常规性处理后, 对公共安全产生的影响有限。将常规性突发事件纳入成熟而程序化的常态管理, 不仅处置率高, 而且社会成本的占用率也较低。
第二, “重救援、轻预警”, 应急功能定位上的矛盾。
我国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应急管理绩效评估与激励制度, 预警预控等隐性的管理过程往往无法得到奖励, 而“救火式”的应急处置与救援行为由于容易观察, 反而可能得到嘉奖。突发事件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事前的风险监测以及预测预防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双重因素的作用导致我国应急管理出现“重救援、轻预警”的失衡局面。
通过风险评估、监测监控、早期干预等预警预控活动将萌芽状态的公共安全事件限制在常规应对体系的处置能力之内, 化解公共安全危机, 应当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最重要的系统功能与核心的建设目标。
第三, 应急联动需求与信息“条块分割”之间的矛盾。
应急处置主体的联动机制不完善。我国部门之间、地方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先期处置与后期处置之间衔接不紧密, 应急联动的组织协同性较差。多方多主体协同处置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 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 联动机制不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与日常应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机构级别较低, 事件应急的属地化管理的授权不足, 职能不完善, 难以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运转枢纽作用。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信息的采集、传递与集成尚未形成系统。我国已建设较为完善的水利、地震、卫生、气象等专业监测网络。由于长期以来对各类事故和灾害采用分行业的事后统计标准, 没有建立依据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性质和变化的统计方法, 影响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信息的有效融合和评估, 缺乏各种监测网络之间的预警信息标准, 各类预警信息共享性较差且不能有效集成, 导致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难以有效应急决策。尽管我国正在完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信息的发布制度, 但因公众的公共安全知识、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普及不够, 难以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
第四, 应急资源需求大于资源总量缺乏之间的矛盾。
应急资金来源不畅, 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 尚未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应急资金筹措体系。一些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时征用社会资源后缺乏补偿, 已经开始影响后续应急处置中公众的积极性。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小、布局不尽合理, 物质供应动态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健全。专业应急求援队伍的种类、数量均不足, 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缺乏专业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及相应的基地建设。专业应急装备严重不足、专业应急演练不够。尤其是一些特殊种类灾害发生时, 出现延误处置时机、处置方法不当和造成人员伤亡, 甚至出现扩大灾害影响的情况。应急交通的综合运力协调机制亟待完善, 应急运输缺少特定用途的交通工具。
第五, 公共安全问题的紧迫性与法规建设之间的矛盾。
目前已经出台涉及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文件113件, 法律36件, 部门规章55件, 国家级应急预案106项, 各省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条例和地方应急预案, 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已形成。
由于上述应急法规大部分是从各部门条例演变而来, 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匹配, 各应急主体在处置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之中难以有效协调, 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有待检验, 各类应急预案之间缺乏有效协同。
具体应急管理活动的法规缺失, 如调配救援物资的法律保障机制 (包括紧急状态中的物资征用、调度) , 政府应急体系中的资源组织法规、政府资源 (含资金) 的使用法规、应急专用资金制度, 重大应急活动中的全民动员制度及其社会资源调用的补偿政策等有关法规十分缺乏。此外, 对重大计算机系统事故、境外生物入侵等事件的应急制度仍没有相应法规。
三、结论
近年来的突发公共事件给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但更多的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危机管理中的缺陷。危机管理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涉及到方方面面, 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从而达到将损失减到最小程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春梅.从四川地震看政府的危机管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9.2
[2]李树娟.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再认识[J].今日南国, 2008.1
[3]刘彪.浅析我国振幅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以“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突发意外事件 篇10
一、突发事件的内涵和范围
自从非典以来, 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词语、概念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但名称和含义却并不完全相同。笔者认为, 突发事件在本质上是对原有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并且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或造成损害。只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或损害达到一定规模和严重程度, 才可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突发事件。
2007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概念作了统一的界定, 该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社会安全事件的性质特征
(一) 社会安全事件是特定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事件发生后又对社会产生特殊的影响。
它发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内, 是多种社会矛盾交织冲突的产物, 这种多因性体现了事件形成的复杂性。事件对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者损害, 事件影响范围足以达到所谓“社会性”或“公共性”的程度。
(二) 社会安全事件有有组织的, 也有无组织的。
人为事件的组织发动者, 在事件爆发前总是避人耳目、秘密行动, 并试图选择影响最大的时机与场合, 采取突袭的方式, 以求达成声势、达到目的。某些特定的事件, 不是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体行为, 而是一种自发的、一哄而上的群体行为, 虽然事件的发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但这一过程往往是隐性加剧, 当矛盾激化时即形成连锁反应, 突然爆发。
(三) 社会安全事件往往更具有动态性, 运动方式更为剧烈。
它的发生是各种社会消极因素以社会互动的方式作用于群体的结果, 将导致某一方面、某一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内常态行政管理机制的失灵, 需要采取紧急的法律、行为方式应对。
(四) 社会安全事件通过损害公共财产、危及公共安全、
破坏公共秩序、减损公众福祉等方式, 对过去的稳定状态构成现实的威胁或损害, 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引起一连串的相关反应。社会安全事件在可能造成公众生命、财产损害的同时, 还会危及社会制度甚至国家政权, 或至少对其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
三、社会安全事件的外延分歧
学术界对于社会安全事件外延的讨论并不多, 同时因为《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晚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且在法律条款中对社会安全事件的内容表述不是十分详细, 因此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应急预案中规定亦不尽一致。如《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主要包括重特大群体性事件、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重特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公共场所滋事事件、民族宗教群体性突发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重大恐怖事件和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 民族宗教事件, 经济安全事件, 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等”。从立法精神和现实操作来看, 笔者认为, 应将群体性事件纳入社会安全事件, 同时将经济安全事件、刑事案件排除在社会安全事件之外, 不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
四、关于经济安全事件的归属问题
深入分析《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条款可见, 社会安全事件的主要应对部门是公安机关, 主要应对措施中不包括经济措施, 而只有当突发事件严重影响经济运行时, 才会采取必要的经济应急措施。
在汪永清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 (1) 中, 将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概括为:“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 控制事态发展;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 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等。
以上条款和解读表明, 《突发事件应对法》所指的社会安全事件不包括经济安全事件, 其对经济非正常运行的规定, 仅可作为以上四类突发事件所导致的次生灾害的应对措施, 而不应适用于起因是经济安全事件的应对。因此,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分级分类”中, 又对社会安全事件具体内容的规定指出“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 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是存在问题的, 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初衷不符, 应该作出适当的调整。该法仅适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不适用于单纯经济安全事件的应对。
五、关于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的归属问题
上面已经论及经济安全事件不应包含在社会安全事件中, 那么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是否应纳入社会安全事件范畴呢?这就要首先明确社会安全事件的概念。“社会安全事件是因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引发的, 或者说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关系领域内的, 威胁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或者整体利益的事件。……是指‘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刑事案件’、‘恐怖袭击’等一切发生的严重威胁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需要采取应急特别措施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2) 同时据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提出的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群体性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 由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一定组织和目的的集体上访、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 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影响” (3) 。由此可以认为, 群体性事件应该属于社会安全事件范畴。
此外, 一般认为,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案件。其概念过于宽泛, 并不是所有刑事案件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紧急性和危害性, 一般也不会导致行政管理机制的失灵。只有当刑事案件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冲突等时, 才符合突发事件中社会安全事件的特征要求。因此, 不宜将刑事案件纳入社会安全事件范畴。
六、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社会安全事件不应包括经济安全事件和刑事案件, 它主要应该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群体性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 应予以准确把握, 不能擅自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范围, 不能擅自运用该法的相关措施处置经济安全事件和刑事案件等不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对象, 防止法律的滥用。
参考文献
[1]郭兴旺.突发公共事件:绕不开的话题[J].中国发展观察, 2005, (05) .
[2]李岳德, 张禹.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的若干问题[J].行政学研究, 2007, (04) .
[3]汪永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9.
[4]周定平.关于社会安全事件认定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5) .
突发意外事件 篇11
为保安全,女白领租个“婆婆”回家过年
2015年春节前夕,唐玥为即将到来的假期发愁。每年春节回老家,父母、亲戚都会对她轮番考问,有没有男朋友?啥时候办喜事?问得她实在心烦。
29岁的唐玥是江西南昌人,父亲唐振华是一家工厂的检验员,母亲沈燕霞是一家商场的出纳。唐玥是独生女,沈燕霞生她的时候,已经31岁。所以,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2004年夏,唐玥考入北京一所重点大学。2008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唐玥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但外表一般,而从小练习绘画、钢琴的她,心气又高。所以,上大学期间谈的那场恋爱以分手告终之后,她一直没能找到心仪的男朋友。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唐玥的婚事便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他们经常打电话催问她有没有找到男朋友,还发动所有亲戚、朋友给她介绍。每年春节的催婚,更成了老传统。
其实,看着周围比自己小的同事、朋友都结婚、生子了,唐玥的心里也很着急。一天中午,唐玥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聊天,说起自己的烦恼,有同事给她出主意:“现在不是时兴租男友回家过年吗?干脆你也租一个应付一下呗。”唐玥摇头:“我可不敢,领个陌生人回家,不知根不知底的,太别扭了,也不安全。”
快下班时,唐玥收到同事崔力明发来的微信:“下班后等我一下,有事找你。”等同事们都下班走后,唐玥问崔力明:“找我什么事?”崔力明说:“你不是为回家过年发愁吗?我有个主意。”唐玥问:“什么主意?说说。”崔力明说:“你担心租男友别扭,不安全,你干脆租个婆婆回家。”唐玥深感意外:“租婆婆?”崔力明说:“你想啊,如果你把婆婆带回家,你父母肯定觉得你的婚事没问题了,还会逼你吗?”唐玥想想也是,就说:“这倒真是个办法。可我去哪儿租婆婆呢?”崔力明说:“我有个最合适的人选。”
崔力明告诉唐玥,他交了个女朋友,四川人,名叫陈雪。两人交往一年后,他向陈雪求了婚。可崔力明的母亲许亚华得知陈雪是外地人后,坚决反对。崔力明的父亲去世多年,是母亲一个人将他养大的。所以,他不忍心惹母亲生气,但又实在舍不得陈雪。于是,他只能瞒着母亲和陈雪来往,准备慢慢说服母亲接受陈雪。
临近春节,陈雪提出让崔力明跟她一起回老家过年,顺便见见她父母。过去,每年春节崔力明都陪母亲,加上母亲不同意他和陈雪的事,如果他要跟陈雪回老家,母亲肯定不会同意。
就在崔力明为此发愁时,唐玥担心回老家被催婚这件事,让他想到一个一箭双雕的主意:让他母亲冒充唐玥的婆婆,陪唐玥回老家过年,他也能和陈雪去她老家过年了。
听了崔力明的话,唐玥说:“我倒是没问题,你妈会同意吗?”崔力明说:“这个包在我身上。不过,你要付给她劳务费,这笔钱可以由我来出。”唐玥说:“怎么能让你出呢,你这是帮我的忙呢!”两人就此达成了一致:唐玥出资3000元,春节期间雇许亚华当婆婆。
当天回到家,崔力明就对母亲说了唐玥想雇她当婆婆的事。
许亚华觉得能出去玩玩,还可以挣笔钱,就同意了。
崔力明把好消息告诉唐玥后,唐玥很高兴,说:“那我事前跟阿姨见个面吧,熟悉一下,以免到时候露馅儿。”
于是,随后的一个周末,崔力明安排母亲和唐玥见了面,两人聊得还挺投缘。其间,唐玥向许亚华介绍了自己家里的情况,两人商量着,到时候就对唐玥的父母说,因为公司派崔力明出国了,不能跟她回家过年,正好许亚华一个人在北京,也想见见未来的亲家,就跟她一起回来了。
周一上班的时候,唐玥问崔力明:“要不要跟阿姨签个合同,或者我先把钱付了?”崔力明说:“不用,咱们之间还信不过吗?我只有一个要求,你一定要照顾好我妈。如果方便的话,带我妈四处转转。”唐玥一口答应:“没问题。”
“婆婆”挡驾,开心假期突发意外
大年三十那天,唐玥和许亚华一起回到了她的老家。唐玥的父母见女儿没有领男朋友回来,满脸的不高兴。唐玥急忙挽住许亚华的胳膊对父母说:“爸、妈,这是我男朋友的妈妈许阿姨。我男朋友因为受公司委派出国了,不能跟我一起回来,许阿姨说要来看看你们。”
一听唐玥身边的中年女人是未来的亲家,唐玥的父母高兴坏了,热情地招呼许亚华进屋,又是端茶倒水,又是递水果。
当晚,唐玥的母亲做了一大桌子菜,父亲还特意去买了一瓶高档干红。许亚华享受着贵宾般的待遇,十分开心。
唐玥的父母询问了许亚华和儿子的情况,得知崔力明大学毕业,又是北京人,家里还有房子,许亚华也有退休金和医保,感到非常满意,觉得女儿找了个好婆家。唐玥的母亲悄悄对老伴儿说:“这么好的亲家,咱们一定不能失礼,不能让女儿丢面子。”
吃完年夜饭,唐玥的母亲拿出一个首饰盒,从里面取出一块玉佩对许亚华说:“亲家母,这是我家祖传的一块玉佩,送给你,当见面礼吧!小玥这孩子不懂事,以后还请你多包涵啊!”
许亚华略一推辞,就接了玉佩,说:“真是不好意思,你们送我这么贵重的礼物,可我什么也没准备。”唐玥的母亲说:“孩子在北京承蒙你多照顾了,你别客气!”
唐玥看许亚华收下了玉佩,心里很着急,可又不敢不让她收,更不敢说破她俩的真实关系,只好自我安慰,或许许亚华是为了把戏演得更真,过后会主动把玉佩还给她;实在不行,瞅个机会再跟她要,或者回北京后让崔力明跟她要。
随后几天,唐玥的父母对许亚华好吃好喝好招待,唐玥还陪她到处游玩。其间,唐玥曾委婉地索要过玉佩,许亚华推托:“过几天吧,让我也沾沾你家的福气。”
大年初三那天下午,唐玥的父母去串亲戚了。唐玥看许亚华在睡午觉,便自己出去逛街了。许亚华睡醒后去上厕所,发现卫生间的灯泡坏了。她看到洗水台上放着一个灯泡,猜想是唐玥拿出来没来得及换上。于是,她搬个凳子过来,站上去换灯泡。没想到,脚下没踩稳,她一下子摔了下来,只觉得右小腿一阵剧痛,坐在地上动不了了。
nlc202309041823
过了一个多小时,唐玥回来了,只见许亚华一脸痛苦地坐在地上。问清缘由后,她急忙拨打了120,把许亚华送进了医院。经医生检查,许亚华右小腿骨折。医生为许亚华做了手术,并打了石膏。由于许亚华的医保关系在北京,所以只能自费,唐玥为她支付了近5000元医药费。
唐玥没想到会出这种事,心里既沮丧又有些怪罪许亚华,不禁埋怨道:“谁让您上去换灯泡的啊!”许亚华一听不高兴了,说:“我也是好心啊,怕你们回来上厕所不方便,我哪想到会摔伤,我又不是故意的。”
唐玥的父母看许亚华伤得这么重,心里很是愧疚,责备女儿:“小玥,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呢?这事不能怪亲家母,只能怪咱们没把事情安排好,赶紧跟你许阿姨道歉。”唐玥不想惹父母生气,只好向许亚华道了歉。
许亚华住院的几天里,唐玥和母亲天天去医院照顾她。由于唐玥假期快到了,要回北京上班,医生也说许亚华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了。于是,唐玥为她办理了出院手续,并买了轮椅,推着她上了回北京的火车。
到北京后,接到电话的崔力明到车站接她们。见到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崔力明责怪唐玥:“怎么会这样?你不是答应我照顾好我妈吗?”唐玥辩解:“这真的是个意外,不能怪我啊!”崔力明说:“我妈在你家摔成了这样,我不怪你怪谁?难道你没责任?”唐玥心里乱糟糟的,没好气地说:“现在追究谁的责任有意义吗?还是让许阿姨早点把伤养好吧!”
更让唐玥不能接受的是,两人刚把许亚华送到家,许亚华就说:“你该把劳务费给我了吧?”唐玥其实身上正好有3000块钱,但她惦记着那块玉佩,说:“我身上的钱都给您交医药费了,等我回头取了钱再给您吧!”
走出许家,想想一连串的倒霉事,唐玥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索要玉佩,官司缠身苦不堪言
两天后,崔力明问唐玥:“我母亲让我问问你,什么时候给她那3000元钱。”唐玥问:“你母亲有没有跟你讲过,她收了我家的玉佩的事?”崔力明说:“说了,她说那是你母亲送给她的。”唐玥说:“我母亲不知情,把她当成未来的亲家母才送给她的。”崔力明说:“我母亲不听我的,还是你自己去找她要吧!”
下班后,唐玥去找许亚华,对她说:“许阿姨,我来给您送钱,您把玉佩还给我吧。”许亚华说:“送人的东西怎么能要回去呢?”唐玥说:“您很清楚,我母亲为什么送您玉佩。可您并不是我婆婆,您是我雇来的,您当然没有理由要了。”许亚华说:“你也承认我是你雇的,那你就应该付我劳务费啊!”唐玥说:“您不还玉佩,我不会给您钱的。”许亚华沉下脸说:“如果你这么说,那我也没什么可顾忌的了。我在你们家摔伤,受了这么多罪,我还没跟你要赔偿呢!”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起来,唐玥气得摔门而去。
随后,唐玥向崔力明讲了跟他母亲谈判的情况,让他帮着去找母亲要玉佩。崔力明回家后劝母亲把玉佩还给唐玥,被母亲骂了一顿,说他帮着外人说话,说玉佩是她应得的。她为了帮唐玥才去的她家,否则,她的腿也不会摔断,玉佩就算是给她的补偿了。
崔力明说服不了母亲,只好为难地对唐玥说:“我妈那脾气,认准的事情谁也别想说动她。另外,她还让我跟你要那3000块钱。”唐玥气得扭头就走。
之后,唐玥又向许亚华要过几次玉佩,都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唐玥决定向法院起诉,要求许亚华返还玉佩。
得知唐玥将自己告了,许亚华十分气愤,她对儿子说:“她唐玥无情,也别怪我无义,我也要告她。我不能白帮了她的忙,还受这么大的罪,我要让她给我赔偿。”崔力明说:“这官司打来打去的不好吧,要不我去劝劝她,让她撤诉?”许亚华坚定地说:“不,我一定要告她。”
崔力明虽然不想和唐玥彻底闹翻,但又拗不过母亲,只好作为母亲的代理人,将唐玥告到了法院,要求她支付3000元劳务费,并赔偿精神损失费3万元。
唐玥收到法院的传票后,气不打一处来:许亚华霸占了自己家上万元的玉佩,自己又为她的不小心摔伤花费了近6000元,她竟然还有脸来要赔偿!
唐玥再也忍不住了,拿着传票走到崔力明面前,说:“你们太无耻了,明明是拿了我家的玉佩不还,还厚着脸皮要赔偿,这就是敲诈。”办公室同事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崔力明脸上挂不住了,反击唐玥说:“是你无情无义,还来诬陷我们。告诉你,这官司我们打到底了。”眼看着两人越吵越激动,同事们赶紧过来,将他们劝开了。从此,唐玥与崔力明彻底翻了脸。
2015年4月初,因为唐玥告许亚华的案子与许亚华告唐玥的案子互相关联,法院将两起诉讼合并审理。
法庭上,唐玥提供了一段录音,那是她跟许亚华要玉佩时偷偷录下的。录音表明,许亚华曾说过,过几天就把玉佩还给她。唐玥还提供了为许亚华支付医药费、购买轮椅等的发票,对法官说:“虽然她帮了我,但摔伤是她个人原因造成的,与我无关,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
而许亚华则表示,唐玥与她是雇佣关系,当初讲好她冒充婆婆,与唐玥一起回老家过年,雇佣费3000元。因为儿子与唐玥是同事,出于信任,才没有让唐玥事先支付费用。她是在为唐玥家换灯泡时摔伤的,理应由唐玥负责。自己小腿骨折后,需要休息、营养,生活不能自理,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损害,要求唐玥支付3000元劳务费,另赔偿各类损失3万元。
法官经审理认为,唐玥的母亲赠送给许亚华玉佩,是基于许亚华是女儿的准婆婆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所以该赠与行为无效,许亚华应将玉佩还给唐玥。而许亚华与唐玥并未签订任何协议,无法证明3000元劳务费的合法性,法院不予支持。虽然如此,考虑到许亚华是在为唐玥帮忙的过程中受伤,唐玥应给予许亚华适当经济补偿。法院最终判决:许亚华将玉佩还给唐玥;唐玥给予许亚华经济补偿费5000元。
〔编辑:冯士军〕
让突发事件不再棘手 篇12
中午放学时间, 班主任李老师带领路队下楼。学生王某和张某并排走在一起。忽然, 王某搞恶作剧, 伸腿绊了张某一下。张某没有防备, 一个趔趄, 差一点撞上楼梯的拐角。张某很生气, 便向李老师告状。李老师知道后, 询问王某, 王某态度强硬, 拒不承认。旁边的班干部和同学都作证是王某故意绊人。这时, 李老师很生气, 狠狠批评了王某, 并推了他一下, 随后让他们各自回家。
下午, 王某的家长气势汹汹闯进学校找校长, 声称老师打了他的孩子。和他一起来的一帮社会青年被保安拦在校门外, 有些青年还暗藏刀具, 并叫嚣让班主任出来, 跟班主任没完。后来, 在校领导安排下班主任李老师见到了王某的家长, 他首先承认自己当时情绪有些激动, 并向家长道歉。可家长不依不饶, 并要求学校给孩子调班。直到学校答应了家长的要求, 事情最终才得以平息。
事后, 班主任李老师思想压力陡增, 从此不再敢放手管理学生。其他教师也认为班主任工作无法开展, 学生不听话, 不能管, 不敢管。
回顾整个事件, 值得我们总结的地方很多。
首先, 老师遇事要冷静。冷静、理智的心态是处理问题的第一要务。作为一名教师, 一定要管好自己的脾气, 特别是面对有个性的学生。遇问题要多思考, 处理事情要讲究策略, 要合理、合法、合情。对态度强硬的学生, 了解情况时, 首先考虑的是对学生的尊重, 处理问题时要讲究策略。即使学生的情绪再激动, 老师也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
事情发生后, 班主任应及时和家长联系, 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 而不是让家长仅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一旦家长先入为主, 教师便很难控制事态的发展。李老师可能认为, 我仅仅是推了学生一把, 并没有打骂他, 但这推出的一把, 即使很轻, 也很容易被家长和学生认定为体罚。教育本身就是爱的教育。我们要充满爱心, 认真履行教育职责, 恰当处理发生的问题。老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对自己做出的带有体罚倾向的行为, 要及时补救。李老师如果当时向学生解释清楚自己的行为, 请求学生给予谅解, 那么就可以避免后面事态的发展。
其次, 教师要恰当使用教育惩戒权。马卡连科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 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 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 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 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 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但是惩戒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惩戒和体罚有鲜明的区别。体罚是一种明显带有暴力化倾向, 摧残受教育者心灵和肉体的错误教育方式。它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心理、性格等主观因素, 不讲究教育方式的科学合理, 一意孤行, 一味蛮干, 只能给受教育者带来伤害和痛苦, 造成教育的失败。而惩戒虽然也是通过处罚来警戒受教育者, 但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则是出于教师强烈的责任心, 来源于对受教育者深沉的爱, 体现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无限关怀, 追求的是教育方式的适时适度、科学合理。
当然, 惩戒是要适度的。教育家卢梭指出,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 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我们要恰当使用教育惩戒权, 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不能将其变质为体罚或变相体罚。
再次, 学校要帮教师减轻压力, 给其安全感。事情发生了, 学校务必安排班主任同家长解释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老师有错, 就要求老师承认自己的失误, 求得家长的谅解。但学校要让教师减少思想上的压力, 积极协调, 据理力争, 明确责任, 恰当处理。
【突发意外事件】推荐阅读:
学校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09-04
护理意外事件07-13
意外死亡事件12-03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06-02
意外事件的预防12-04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09-03
突发污染事件10-21
突发灾难事件08-05
突发卫生事件08-21
突发公共事件11-06